TWI691434B - 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之方法及相應機器 - Google Patents
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之方法及相應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1434B TWI691434B TW105100936A TW105100936A TWI691434B TW I691434 B TWI691434 B TW I691434B TW 105100936 A TW105100936 A TW 105100936A TW 105100936 A TW105100936 A TW 105100936A TW I691434 B TWI691434 B TW I6914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tape
- strap
- winding
- ferru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4—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the articles prior to severing from supp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65B13/187—Motor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bind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32—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heat-seal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在一種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中,用帶子將至少一個物體包圍,其中,以環繞至少一個物體之方式來佈置其形式為物體帶圈的帶子,使至少兩個帶子區段重疊並相連,其中,在有至少兩個帶子區段發生重疊之區域內,將一反壓板送入該至少一個物體與該帶子之間,並將該等至少兩個重疊的帶子區段壓向該反壓板,以實現連接,而若在將反壓板送入前透過帶子導引裝置對帶子進行導引及/或定位,則實現了預設的用於將反壓板送入的自由空間。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在此方法中用帶子將至少一個物體包圍,其中,以環繞至少一個物體之方式來佈置其形式為物體帶圈的帶子,使至少兩個帶子區段重疊並相連,其中,在有至少兩個帶子區段發生重疊之區域內,將一反壓板送入該至少一個物體與該帶子之間,並將該等至少兩個重疊的帶子區段壓向該反壓板,以實現連接。
本發明亦有關於一種用於將反壓板送入帶子與位於輸送平面上之物體之間的裝置,以及,一種使用此裝置並能實施本發明之方法的機器。
在包裝技術中用帶子將物體包圍或捆束時,此操作特別是被稱作「捆帶」或「捆紮」。其中在採用綁紮時,帶子通常是由紙或塑膠構成,並且,在專門的捆帶機中使帶子圍繞待捆帶之物體,且例如藉由熔接而將帶子接合在一起。在捆帶過程中,若沿待捆帶的物體或物件之輸送方向將帶子纏繞於其上,則稱為「縱向捆帶」。
相似地,用更堅固之帶子及更大之張力實施捆紮。在捆紮過程中,若沿待捆紮的物體或物件之輸送方向將帶子纏繞於其
上,則稱為「縱向捆紮」。
捆帶及捆紮皆為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的方法。其中,「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係指,使一或多個帶子圍繞一或多個物體,並將帶子連接。其中「纏繞」一詞並非表示帶子張力,而僅表示帶子相對物體的位置。
在採用「捆紮」時,帶子常被稱作箍圈或捆紮件。在本文中,若未另行註明,「帶子」一詞係泛指,既包括用於捆帶之帶子,亦包括用於捆紮之帶子。
文獻WO 92/15486、G 94 18 542.5 U1及DE 39 29 710 C2(Mosca)描述了縱向捆帶機及相應的方法:其中藉由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保持帶子頭部,且帶子頭部自此處到達輸送平面上方之帶子導引系統。沿輸送方向在輸送平面上運動的物體使得帶子外翻,故,帶子僅位於物體之三個側面上。隨後,帶子導引系統將物體後之帶子導引至輸送平面下。
在物體進行運動的過程中,將一反壓板送入帶子與物體之間,隨後,透過前保持裝置將帶子壓向反壓板並固定。帶子頭部被後保持裝置釋放,並被帶子頭部保持裝置在一後位置上壓向反壓板。若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保持在輸送平面下方,則透過套圈牽引器捕捉帶子,並將之作為套圈以送入前保持裝置與帶子頭部保持裝置之間的區域。後保持裝置卡入此套圈,並保持帶子之下部分。
另一保持裝置(在此為由後保持裝置與第二夾緊部件構成的夾具)將套圈之上部分予以固定。將套圈切開,並透過套圈牽引器將其繃緊。此時,帶子頭部與帶子末端交疊並彼此熔接。其中反壓板產生所需的反壓力。根據一種實施方式,不將套圈切開,
而是採用熔斷。
EP 0 401 554 A1(Büttner)亦描述過一種縱向捆帶法。其中,以與上述文獻極相似的方法,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但,固定區域內之帶子控制則有所區別。在EP 0 401 554 A1中,抓持器起核心作用。與前述文獻中之保持裝置相比,此抓持器之移動頻繁度顯著增大,且經過之行程更長。其中,此抓持器總是需要自轉,以防止帶子捲繞於抓持器上。
在習知之所有方法中,皆使用了反壓板。此板件必須是可動的,且能夠被送入板件與物體之間,以及,能夠被重新移除。其移除操作並無困難,因為,在此時間點上,帶子已熔接,並結合張力實現一定的穩定性。在插入時則需要避免帶子與反壓板之碰撞。在此方法步驟中,在與反壓板發生接觸的情況下,鬆弛之帶子可能發生扭轉或者自導引系統落下。更加張緊之帶子則有受損或損毀的風險。
在所引用之文獻中,在一時機將反壓板插入,而其中物體與帶子間隔了一定距離,且抓持器或後保持裝置較遠地位於物體之後方或下方。亦即,隨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的物體被一同牽引的帶子,自物體之前下緣或自輸送台中之開口的前緣,斜向朝下運行至抓持器或後保持裝置。亦即,在帶子與物體之間產生具有三角形剖面的自由空間。可使用此自由空間以將板件插入。
但,如同本發明中所揭示的那般,例如,就相對較短的物體而言,此方法存在問題。亦即,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的物體之下方。抓持器或後保持裝置之起始位置係
由機器給定,且通常水平地位於反壓板之後端附近。在物體將反壓板遮蓋的位置中,若物體之前緣僅略微高於反壓板之前緣的預期位置,則自由空間非常有限及過小(視反壓板之厚度而定)。故而存在以下危險:在將反壓板插入時,會使帶子發生移動甚或損壞。
即便僅將機器用於足夠大之物體,具有三角形剖面之自由空間仍不利於將具矩形剖面之板件插入。亦即,在此自由空間中不允許有其他保持裝置、接合裝置或其他構件。與原則上所需之矩形剖面相比,此三角形剖面必須相當地大,故,各構件所需經過之行程遠長於原則上需經過之行程,以及,視具體情況,機器之尺寸必須大於原本所需之尺寸。
特別是就極薄之帶子而言,存在以下風險:此等帶子係在較小之帶子張力下圍繞其縱軸扭轉。
因此,一如既往地存在以下需求:有所改進地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地用於捆帶及/或捆紮的方法,以及相應的機器,較佳為捆帶機及/或捆紮機。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屬於開篇所述技術領域的方法,以及一種裝置,其能夠藉由不同的帶子及帶子應力將一或多個帶子快速地纏繞於不同的物體上。
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解決方案係透過請求項1之特徵予以定義。根據本發明,在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中,用帶子將該至少一個物體包圍。其中,以環繞至少一個物體的方式來佈置其形式為物體帶圈的帶子,使至少兩個帶子區段重疊並相連。在有至少兩個帶子區段發生重疊的區域內,將一反壓板
送入該至少一個物體與該帶子之間。將該等至少兩個重疊的帶子區段壓向該反壓板,以實現連接。其中,此方法之特徵在於:在將反壓板送入前,透過帶子導引裝置對帶子進行導引及/或定位,從而實現了預設的用於將反壓板插入的自由空間。
藉由帶子導引裝置,能夠在反壓板之區域內對帶子進行針對性的導引。如此,便能實現預設的用於將反壓板插入的自由空間。此種自由空間例如可具有矩形剖面。相應地,能夠避免先前技術中之具有大體上呈三角形剖面的自由空間。透過實現預設的自由空間,能夠將機器之保持裝置及/或接合裝置及/或其他構件,更為接近地佈置在所送入之反壓板的位置上。可實現可動部件之行程的最佳化,從而提高精度及/或速度。
若使用帶子導引裝置,即便在不確切知道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的物體之位置及幾何形狀的情況下,仍能將其帶子精確及可靠地纏繞於該待用帶子纏繞的物體上。舉例而言,本發明足以確定帶子是否與帶子導引裝置發生接觸,及確定帶子導引裝置所處於的位置,以便決定用於將反壓板送入的時間點。而在無帶子導引裝置的情況下,對於帶子在輸送平面下之延伸及用於插入反壓板之時間點而言,物體之精確位置及物體正面之形狀為決定性因素。
與使物體之位置與反壓板之運動時間相匹配的方案相比,使帶子導引裝置之位置與反壓板之運動時間相匹配要簡單得多。帶子導引裝置與反壓板為同一機器之部件,且獨立於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的物體。對於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的物體而言,則期望提出儘可能少的要求,
以便將機器(較佳為捆帶機及/或捆紮機)用於多種多樣的物體。若需對大量不同物體之位置及形狀進行偵測,則需要感測器與分析機構,進而加大其裝置及方法之複雜程度。
較佳係有關於縱向捆帶法及/或縱向捆紮法。特別是,沿物體之輸送方向,使帶子至少局部地將此物體環繞。特別是,至少局部地透過物體之沿輸送方向的運動,構成圍繞其物體的物體帶圈。
其中,輸送方向等同於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的物體之運動方向。
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之物體進行運動時所位於的平面,稱作輸送平面。
給定輸送方向後,便能對定向進行定義:在本發明中,朝向輸送方向之箭頭係自後向前。若將此箭頭作為定義沿正方向之座標軸的數字線,則位於第二點前的第一點具有更高之座標值。換言之,「前」概念係指相對輸送方向位於較後方區域前的區域。反之,「後」概念係指相對輸送方向位於較前方區域後的區域。
在縱向捆帶法及/或縱向捆紮法中,通常係使物體朝在輸送平面與帶子導引系統間之區域內鬆弛地伸展於輸送平面上方的帶子而運動。其中,舉例而言,此帶子伸過輸送平面中之開口。在物體之運動過程中,使帶子外翻並局部纏繞於物體上。如此便構成一個物體帶圈。此物體之捲繞區域內的具有與運動方向相反之(局部)法向量的表面為保持開放。
捲繞區域係指物體之捲繞期間帶子運動時所處於的空間體積。此體積之深度與其帶子之寬度相同。捲繞區域處於空間
中,使得,物體帶圈或張緊且不受干擾的帶子區段完全位於該捲繞區域內。該張緊且不受干擾的帶子區段界定了捲繞區域。該捲繞區域係自該處沿輸送方向擴展。故,捲繞區域之頂面及底面係位於該張緊且不受干擾的帶子區段之上邊界或下邊界的高度上。就前向而言,該捲繞區域應不受限。
原則上,亦可將本發明之帶子導引裝置應用在環式捆帶法、另種捆紮法或另種捆帶法中。
帶子導引裝置較佳為可動,特別是,能夠沿輸送方向及/或橫向於輸送方向進行運動。該帶子導引裝置較佳地既可沿輸送方向、亦可橫向於輸送方向進行運動。
此方案之優點在於,帶子導引裝置能夠針對性地抓住帶子,並使帶子移入及/或對準預設的位置。在不需要帶子導引裝置之方法步驟中,可使帶子導引裝置移入等待位置。如此,便能實現用於其他組件之空間,使其機器(較佳為捆帶機及/或捆紮機)之結構更加緊密。藉此,又能實現更短之行程及更快之工作循環。
根據縱向捆帶法或縱向捆紮法的一種較佳解決方案,帶子導引裝置在位於下保持點上方或後上方之位置上開始。其中,該下保持點為用於將帶子保持於物體下方的地點。在其製程之大部分時間中,在此地點上無帶子。故,不存在碰撞危險。透過其物體,使帶子沿輸送方向運動。為了建立帶子與帶子導引裝置之接觸,帶子導引裝置亦應沿輸送方向運動。此外,透過此種運動,實現一個自由空間,其中「物體之底面」與「帶子」在較長的區段上大體上相互平行。
採用(針對捆帶或捆紮之)環式方法時,可能的出發點
係位於環(即,帶圈,用於將物體佈置於其中)之內部。在此情形下,帶子導引裝置例如可向下運動,或以對角線方式自上而下運動,且自該環之保持點運動至反壓板之沿水平方向遠離此點的邊緣。
在其他捆帶法及捆紮法中亦存在適宜的出發點及運動方向。
在任何情形下,即便在與帶子發生接觸時,該帶子導引裝置較佳地仍能進一步運動。如此,便能將帶子送入一個新位置。舉例而言,帶子導引裝置能夠移行至一個與其下保持點處於同一高度的地點。在水平面中,此地點係位於反壓板之另一側上,及/或位於反壓板在位於帶子與物體之間時所處於的位置上。如此便能順利地將反壓板送入。
舉例而言,另一個使帶子與帶子導引裝置發生接觸的方案,係使帶子針對性地與帶子導引裝置相接觸,而該帶子導引裝置為不動或靜止。例如可透過以下方式實現此點:透過鉤子,透過氣壓脈衝,藉由改變帶子張力,藉由改變用於固定帶子之部分的點的位置等。亦可既使帶子運動,亦使帶子導引裝置運動,以建立接觸。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帶子導引裝置為帶子導引鉤。
此種鉤子較佳地近似呈L形。換言之,帶子導引裝置較佳為L形帶子導引鉤。其中,較短的側邊之長度較佳地至少等同於帶子之寬度。透過較長的側邊,通常在其末端上,對鉤子進行導引。透過適宜之機構來實現此導引,亦即,例如藉由適宜之凸輪盤、導引元件及馬達,或例如透過液壓或氣動控制系統,藉由電磁體或透過拉繩或其他方法,來實施受控運動。
諸側邊之長度亦可互換,或者,該等側邊亦可具有相同之長度。長度之選擇取決於帶子之寬度、驅動器之寬度及機器之結構。
諸側邊亦毋需互成直角。此方案亦使得機器之結構更加靈活,此外,使得帶子難以滑脫。
與帶子發生接觸之側邊毋需呈直線形,亦可彎曲或在末端拐彎。此類措施亦能防止滑落。
與帶子發生接觸的側邊之末端可被倒圓(round),或特別地使之呈平滑。採用後一方案時,要麼直接透過材料加工,要麼則是透過塗層予以實現。此種塗層可相對較厚,抑或非常薄。透過此種處理,能夠減小帶子因與鉤子接觸而受損的風險。
該鉤子可完全或局部經過塗佈,以便帶子更好地滑動,及/或防止側向滑落。
該鉤子可接地,以防止帶子與鉤子之靜電。
當然,鉤子亦可不運動。在此情形下,其中一個側邊用於將該鉤子固定在所期望之位置上。
既可將鉤子作為帶子導引裝置應用在縱向捆帶法或縱向捆紮法中,亦可應用在另種捆帶法及/或捆紮法中,例如,應用在環式方法中。
原則上,亦可僅使用直的或彎曲的銷件來替代鉤子。帶子導引裝置亦可為其機器之另一個構件,其係佈置在所期望之位置上,並被帶子所纏繞。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在為重疊的帶子區段建立連接時,特別是藉由接合裝置,建立材料接合及/或形狀配合式連接。
常用的材料接合式連接法,例如為焊接、黏合及/或熔合。可透過適宜之壓印、衝壓及/或折邊,或例如透過打結,實現形狀配合式連接。特別是,焊接法較佳為超音波焊接。
接合裝置實施了所期望的連接法,其中,反壓板能夠保持所需之反壓。接合裝置例如可為焊頭,特別是超音波焊頭。但,接合裝置亦可為被推入帶子之間的加熱片,以及,將加熱的帶子壓向反壓板的衝頭。該接合裝置例如可承載有黏著劑。例如,可藉由衝頭將諸多帶子壓向反壓板,以實現接合。
接合裝置亦可包含壓印工具,例如,衝壓工具。在此情形下,接合裝置例如能夠實施折邊或打結。
在選擇接合裝置時,確保其能實施所期望的方法,特別是,在使用反壓板的情況下。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反壓板係平整的。但並非必須採用此方案。特別是,反壓板之技術方案係與相應的連接法相匹配。
原則上,可以獨立於所選擇之捆帶法或捆紮法的方式,選擇其連接法。亦可獨立於帶子導引裝置之具體技術方案,選擇其連接法。因此,原則上可採用所有組合。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特別是透過焊接法,較佳為透過超音波焊接法,建立材料接合式連接。
應用於捆帶機及/或捆紮機中,帶子通常係由塑膠或經塗佈的紙所構成。焊接法實現穩定之連接,且不需要帶子之運動。故,諸帶子係良好地整合在其機器(例如,捆帶機及/或捆紮機)中。基於熱效應之焊接法常需要特殊的帶子或塗層。採用超音波焊接時,材料之選擇範圍變大。超音波焊接之另一優點在於幾乎不產
生熱量、廢氣或粉塵。
在具備完全的負荷能力前,黏接通常需要較長之時間。但,此方案幾乎不會對帶子之外觀產生負面影響。
在採用熔合時,必須對送至帶子的熱量進行精確定量,以防止此等帶子損毀。
在採用黏合及熔合時,其接合裝置需要進入諸帶子之間的空間。此點會加大機構的複雜程度。
形狀配合式連接的優點在於,其通常能夠以幾乎純機械之方式快速建立(例如,壓印及衝壓)。
形狀配合式與材料接合式方法通常可相互組合。
較佳為使其接合法與帶子之材料相匹配。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在其整個方法中,透過一緊帶器對帶子張力進行控制。
特別是,緊帶器係為被帶子所穿過的裝置。該緊帶器較佳係位於帶子源(例如,供帶盤)與輸送平面之間。特別是,緊帶器係佈置在帶子源與一個區域之間,在該區域上,來自帶子源的帶子首次可能與物體發生接觸。
緊帶器可採用各種方式實現對帶子張力的控制: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緊帶器包括至少兩個元件,帶子在該等元件之間穿過,且其中,該等元件中之至少一個係可相對於另一個移動。第一元件例如可為爪部、輥子或銷件。特別是,第一元件之特徵在於能夠無損地將帶子壓緊,並能相對於第二元件(其形狀可完全不同於第一元件)運動,使得,在該二元件之間運動的帶子發生制動。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該等元件中之至少一個為輥子,其係以特定
的速度旋轉,或者,在採用此輥子的情況下,旋轉速度不超出或低於特定的最小值及/或最大值。為產生所期望之速度及/或對其進行控制,特別是,可使用專用的馬達。另一方案為,配合使用其機器之另一個馬達的運動,為此,使其運動適宜地偏轉及轉換。作為自轉的輥子之替代方案,其元件亦可為爪部,或銷件,或另一可沿帶子伸展方向運動的元件。在此實施方式中,二個元件之間的壓力可如此之高,使得,帶子在至少一個輥子上之靜摩擦大於滑動摩擦。故,透過輥子旋轉以受控的方式運輸其帶子,或透過輥子對帶子運動進行控制。
例如,可透過彈簧、透過磁力、透過氣動或液壓裝置、透過該等元件中的一個的重量、或透過其他力傳遞方式,來產生該等元件之間的壓力。原則上,該二個元件之距離亦可採用固定設置。
可藉由塗層或表面構造化,對該等元件或該等元件之接觸面與帶子之間的靜摩擦及/或滑動摩擦特性,進行適當的調整。
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在其方法中改變帶子張力。較佳地,使帶子與物體首次接觸時的帶子張力小於至少兩個帶子區段發生重疊之時間段中的帶子張力。
在將帶子纏繞於一或多個物體上之方法(較佳為捆帶法及/或捆紮法)中,特別是,在物體較敏感的情況下,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在與物體發生首次接觸之時間點上,其帶子僅略微張緊。如此,便僅會對物體之接觸點產生較小的作用力。但,在許多情形下,就原本之纏繞法(較佳為捆帶或捆紮)而言,期望有較高的帶子張力,以便例如可靠且牢固地將物體圍繞。透過可在其方法中變化之帶子張力,便能滿足二個要求:在首次接觸之時間點上,帶子張
力可較小,以及,在連接帶子前,將帶子張力增大。視具體情況,與首次接觸之時間點相比,在帶子張力增大之時間點上,物體與帶子之間的接觸面顯著增大,故,在隨後之時間點上,物體不會因較高的帶子張力而受損。就由朝輸送方向不同程度伸出的物件之疊堆構成的物體而言,帶子張力之相似變化亦能防止此等物件相對彼此移動,或者,與不改變帶子張力之方案相比,將其移動保持在較小的程度。但,帶子張力亦可先較大,隨後再將其減小。舉例而言,如此便能確保不對物體之邊緣或側面造成損傷,從而例如防止相對鬆弛的帶子自物體滑落。
根據緊帶器之具體技術方案,可透過各種機構改變其帶子張力:就採用滑動摩擦之緊帶器而言,即,在帶子在兩個大體上相對於帶子呈靜止的元件之間穿過的情況下,透過改變該二個元件之間的壓力,對帶子張力進行控制。但,亦可改變帶子及/或一個元件及/或兩個元件之表面特性。例如,藉由施覆潤滑劑或插入中間層來實現此點。
就採用靜摩擦而具有可動部件(例如,自轉的輥子)的緊帶器而言,較佳為透過改變諸可動部件之運動速度,來施加帶子張力。若用馬達來進行驅動及/或控制,則例如可對該馬達之轉速進行調整。
但,採用靜摩擦之緊帶器亦可改變諸元件間之壓力及/或其表面性質及/或帶子之表面,使得,帶子亦於該處在該等元件之間滑動。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藉由控制單元,且特別是透過電訊號,對其帶子張力進行調節。
藉由控制單元調節帶子張力的方案,具有易用且可靠的優點。特別是,就期望在實施方法過程中改變帶子張力的連續式運行而言,出於安全原因,使用者毋需直接在機器之並非明確用於直接操作的構件上進行作業。
但,該緊帶器亦可採用以下安裝及/或實施方案:亦可在任意時間點上,在無控制系統的情況下,直接調節緊帶器,從而改變帶子張力。
電訊號之優點在於易於產生及傳輸,且選擇傳輸路徑時的自由度相對較大。例如,就亦實現了訊號傳輸的拉繩而言,此點較為不易。藉由電磁波實現的無線訊號傳輸,需要緊帶器上之專設的接收器。而藉由適宜的電訊號,則能直接控制馬達或制動器,其對元件之運動,或對該等元件之壓力進行影響或控制。氣動或液壓機構之泵、閥門及其他控制系統,亦可被電控制。在許多壓力產生方法中,亦可透過適宜之拉繩,直接對該等元件間之壓力變化進行調節。但,電訊號之優點在於,能夠在目前常用之可編程控制單元中,相對簡單地產生及改變電訊號。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為了對帶子張力進行調節,不僅對帶子張力進行調節,較佳亦對其進行量測。適宜之感測器可直接包含在緊帶器中,且例如量測諸元件中之一或多個被帶子沿帶子方向牽引的頻度,或量測帶子例如施加至輥子之轉矩。結合被量測的元件與該帶子之間已知的滑動摩擦及/或靜摩擦特性,便能據此確定作用力及帶子張力。(作為替代或附加方案,)亦可在其下保持點上設置一或多個相似的感測器。亦可藉由耦合至感測器的、可動但彈簧支承的測試棒,使帶子在一位置上針對性地偏轉(例如,沿隨後
描述之帶子導引系統及在緊帶器後),並對此測試棒之運動或偏轉進行偵測。本發明所提出之量測系統僅為示例,未將其全部列出。原則上可採用所有帶子張力量測法。
若透過至少一個電控輥子對其帶子張力進行控制,則能將因帶子張力而產生的轉矩呈現為電流及/或電壓訊號。
藉由將致動器或馬達之計劃的功率與所採用的功率相比較,便能量測帶子張力。此種量測之優點在於,可將原本之感測器(例如,電壓計及/或電流計)整合至其控制單元,且毋需獨立的資料線。
將帶子纏繞於一或多個物體上之較佳方法,包括使物體帶圈圍繞物體之方法,且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中的一或多個(下文亦將諸多完整的方法步驟稱作「敷設物體帶圈之方法」):●將帶子頭部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中;●在保持有帶子頭部的後保持裝置與位於物體上方之平面中的可升降式帶子導引系統之間,將帶子張緊;●藉由在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的物體,使帶子之一部分沿輸送方向運動,從而使帶子外翻;●透過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之另一區段佈置在輸送平面下方;●特別是藉由套圈牽引器,使帶子形成一個位於輸送平面下方、沿輸送方向閉合且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的套圈。
後保持裝置在此為下固定點。後保持裝置定義了在與待用帶子纏繞(較佳為待捆帶及/或待捆紮)的物體發生接觸前,自由張緊的帶子之下端的位置。
在帶子導引系統上,在位於物體上方之平面中的位置上,設有自由張緊的帶子之上端。後保持裝置局部地保持帶子,使得,被保持的部分不會因為或透過保持裝置而滑動。而帶子導引系統較佳係構建成使得其儘管控制帶子延伸,但不對帶子進行局部固定。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例如藉由物體之運動或帶子導引系統之運動或機器之運動而以一定之作用力將帶子張緊的情況下,帶子能夠且應當移入帶子導引系統或圍繞其運動。帶子導引系統及緊帶器可為用於在同一地點上對帶子之延伸及帶子張力進行控制的構件。但,帶子導引系統亦可為銷件、滾子、或可能彎曲的面。透過此種帶子導引系統來敷設帶子,以及,帶子要麼能夠在帶子導引系統上滑動,要麼則是透過輥子之旋轉或者銷件或面之運動以可動方式支承。此種銷件、面或輥子可被用於防止帶子滑落之裝置(例如,形式為短桿或面的側面封閉件)所包圍。在緊帶器並非帶子導引系統之部件的情況下,較佳係將帶子與帶子導引系統間之摩擦保持在較小程度。在此情形下,在帶子之張力調節中需要將帶子導引系統所產生之帶子張力考慮在內,此點加大了帶子張力的調節難度。此外,帶子與帶子導引系統間之摩擦使可能的最小帶子張力增大。
後保持裝置通常為夾具。亦即,後保持裝置係由兩個可被壓在一起的爪部所構成。可將待保持之帶子夾緊在該等爪部之間。在選擇諸爪部及確定壓力時,採用以下方案:即便此方法中出現之最大帶子張力,亦不會使帶子在爪部之間被前拉。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帶子不會因夾緊而損壞。此點係有關於帶子頭部,且此帶子頭部在成品中位於連接點附近,故與其他位置相比,帶子在此位
置上的損壞不那麼明顯。因此,亦可藉由使帶子損壞的方法,透過後保持裝置來保持帶子。此方案例如係有關於一或多個刺穿帶子的針。
若物體在輸送平面中朝在後保持裝置與帶子導引系統之間在上方位置中張緊的帶子運動,則物體會在某一時間點上與帶子相接觸。透過繼續實施此運動,及藉由帶子之穿過帶子導引系統的運動,使帶子逐漸外翻。「穿過帶子導引系統的運動」亦包含帶子在帶子導引裝置之專設表面上的滑動。
但是,無法藉由帶子完全圍繞物體,因為,就客觀存在之物體而言,總是存在某些位置,其局部法向量至少局部地與其物體之運動方向反向,且此等位置亦在每個捲繞區域內出現。僅憑物體之運動及帶子之外翻,無法將帶子送至此等位置。為此,藉由帶子導引系統以實現此點,其係將位於物體後之帶子壓至輸送平面下。帶子導引系統較佳係透過用於支承帶子導引系統之可動的臂部,獲得必要的可動性。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帶子導引系統例如亦可具有適宜的軌道及位於帶子導引系統上之匹配的滑塊,或者,可將帶子導引系統設置在某類可升降的桿部上。
為將物體帶圈之最後部分閉合,必須藉由降下的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送至物體下之設有包含帶子頭部的後保持系統之位置。藉由套圈牽引器以實現此點。在較為簡單之情形下,套圈牽引器為L形鉤子或銷件。對於該二方案而言,在帶子導引系統中皆應設有卡入點。在此卡入點上,將銷件或鉤子佈置在帶子導引系統與帶子之間。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帶子導引系統被設計成為在卡入
點之上方及下方將帶子保持在帶子導引系統附件。例如,透過兩個適宜之銷件,或透過一個僅在圍繞卡入點之位置設有開口的殼體,以實現此點。但,例如亦可藉由負壓,將帶子保持在帶子導引系統中或帶子導引系統上。至少局部地將套圈牽引器送入卡入口,從而送入帶子與帶子導引系統之間。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套圈牽引器包括用負壓吸取帶子的裝置。
若套圈牽引器沿輸送方向運動,則帶子隨之運動,且如此便產生一個套圈,其係在帶子導引系統處開始及結束。
根據一種較佳方法,對帶子張力進行調節,使得,在無物體與帶子接觸的情況下,帶子張力取第一值,在藉由物體使得帶子運動的情況下,帶子張力取第二值,在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下壓或下移的情況下,帶子張力取第三值。
根據另一較佳方法,帶子張力之第二值不大於第三值。
根據另一方案,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值並非始終恆定,而總是過渡至彼此。
如此便能實現上述之對最終帶子張力的選擇,且同時實現對物體之邊緣保護,以及,透過帶子以對物體之邊緣進行針對性及有意圖的整形。該第一值為物體之前緣所能承受的、或用於加工其前緣的張力。該第二值應參照物體之運輸機構而選取。過高之帶子張力會使得物體減速、停止,甚或被反向於輸送方向壓回。而在帶子導引系統下降時,物體之大部分已被帶子所包圍。此等作用力較均勻地分佈於被帶子所接觸的面之範圍內,且由於還需要帶子
之某一長度,毋需將帶子牽回之機構便能構建帶子張力。由於帶子已將物體之大部分包圍,物體或部件在此時間點上發生意外移動的風險亦較小。
視具體情況,在用於帶子張力之值原本係適宜的情況下,對帶子張力之突然或驟然調節可能會導致意外損壞,或使該帶子局部黏附或滯留。在帶子張力較小的情況下,帶子可能會發生黏附或滯留,但,在帶子張力突然增大的情況下,此情形可能會發生變化。故,物體帶圈中可能會有過多之帶子。在突然過渡的情況下,亦難以在時間方面與物體之運動匹配。不同帶子張力之間的緩慢及持續過渡,有助於避免此類問題。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在諸物體與帶子發生接觸前,透過感測器,特別是透過光障,對該等物體進行偵測。
特別是在此情形下,根據該光障之訊號及物體之沿輸送方向的習知速度,確定物體之沿輸送方向的延伸度、及物體之觸及帶子時的到達時間。
如上文所述,帶子導引系統在物體後下降。此外,例如在改變帶子張力的情況下,可利用上述情形來識別物體與帶子發生接觸的時間點。可藉由各種方式來確定此時間點,例如,就在給定之帶子張力下所需的帶子量進行觀測。另一方案為,對物體及其在更早之時間點上的位置進行量測,且自該時間點起僅使得物體以習知之方式運動。
在此首要關注之物體尺寸為沿輸送方向之延伸度。例如,可相對簡單地透過光障確定此物體尺寸,其中,該物體係以已知之速度穿過光障。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其速度係恆定,以便
更加簡單及可靠地進行分析。但,該速度亦可變化。但,在每個量測時間點上的速度應大體上已知,以便進行有意義的分析。若物體在離開光障後仍以習知之速度進行運動,則光障與張緊的帶子之間的距離係已知,並對物體開始阻塞光障的時間點進行記錄,亦能確定觸及帶子時之到達時間點。
亦可將相似之分析方法用於能夠確定物體之存在的感測器:例如,可使用測試感測器,確定重量及電特性,如傳導性或介電係數。
其他分析方法及量測係將物體作為整體對其進行偵測。對於長度確定而言,毋需進行時間偵測或時間間隔偵測。而為預測帶子接觸之時間點,在此亦需要時間偵測及習知之速度特性曲線。此類量測例如為成像式方法,例如,使用一個在適宜之波長範圍內具靈敏度之攝影機並對其進行分析。
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控制系統對此等方法步驟之執行速度進行調節,且視具體情況,該控制單元對帶子張力進行調節。特別是,根據對沿輸送方向之延伸度的量測,及/或根據對觸及帶子時的到達時間的確定,來進行調節。亦可基於源自控制系統中之記憶體,或源自外部資料記憶體,及/或源於其他量測之諮詢,對執行速度進行調節。
在此,調節該等方法步驟之執行速度的控制系統,有別於調節帶子張力的控制單元。但,根據一種較佳方案,在一個構件中,即在一個通用的控制系統中,實現此二調節任務。此方案將可能的帶子張力變化與方法步驟的同步簡化。
在一個可用的方法步驟中,帶子導引系統例如在物體
穿過後下降。特別是,為此需要以下資訊:就帶子導引系統與輸送平面發生接觸之地點而言,物體經過該地點的時刻。例如,可自觸及帶子時的到達時間及物體之沿輸送方向的延伸度,計算出此資訊。可對此等資訊進行量測,或者,此等資訊可保存於內部記憶體或外部資料記憶體中。另一方案為,在帶子導引系統與輸送平面發生接觸之地點的附件,設置能夠確定物體之末端的感測器。
較佳地,亦將量測資料及/或保存之資料用於實現帶子張力之受控變化。除了對物體之輸送方向的延伸度進行量測外,其控制系統(通用控制系統或控制單元)可採用以下設計方案:其例如可對有關物體之確切形狀、及有關施加至某些位置之作用力的限值的資訊加以利用,從而適當地對移行速度及/或帶子張力進行調節。
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此種將帶子纏繞於一或多個物體上之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驟中的一或多個(完整之方法步驟亦稱作「送入反壓板之方法」):●將帶子頭部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中;●藉由在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之物體,使帶子之一部分沿輸送方向運動;●透過帶子導引裝置對帶子進行導引及/或定位,從而實現一個預設的用於將反壓板送入的自由空間;以及●在輸送平面之下方,將反壓板送入藉由帶子導引裝置而實現於帶子與物體之間的自由空間。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自側面出發,或以大體上橫向於輸送方向的方式,將反壓板插入。為此,透過帶子導引裝置以實現
該自由空間。反壓板較佳為一體式部件。但,亦可採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構成之反壓板。在此情形下,可自同一側或不同側面出發,以適宜的方式將此等部件接在一起。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此種將帶子纏繞於一或多個物體上之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驟中的一或多個(所有方法步驟在此亦稱作「使得帶子區段重疊之方法」):●將帶子頭部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中;●藉由在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之物體,使帶子之一部分沿輸送方向運動;●透過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之另一部分佈置在輸送平面下方;●透過前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前部;●特別是在上述方法步驟結束後,透過後保持裝置將帶子頭部釋放。
使帶子區段重疊之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特別是藉由套圈牽引器(100),以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的方式沿輸送方向構成一個套圈,其中,該套圈係以與帶子頭部發生重疊的方式延伸。
使帶子區段重疊之第二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藉由套圈牽引器,使帶子形成了位於輸送平面下方、沿輸送方向閉合且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的套圈,以及,透過另一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該套圈之上部的區域內。隨後,在套圈之區域內將帶子分離,且特別是藉由套圈牽引器,將此時打開的套圈展開,其中,該套圈在分離前如此定尺寸、且如此選擇其分離點,使得,帶子與其帶子頭部相重疊。
上文已就二種方法之第一部分進行過描述。其中之新
步驟為:透過前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前部。透過物體及/或帶子導引裝置之運動,將帶子送至前部。前保持裝置應當如此保持帶子,使得,在待實施之帶子纏繞法(較佳為捆帶法及/或捆紮法)中的乃至達到最大帶子張力的張力下,帶子不會因此裝置而發生滑動。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帶子不會因保持操作而受損。因此,根據一種實施方式,前保持裝置為夾具。此夾具包括兩個爪部,其具有適宜之形狀,並能藉由足夠之作用力被壓在一起,從而在乃至最大之帶子張力下保持帶子。其中,二個爪部中的一個亦可為反壓板之部件。該第二個爪部亦可為機器之另一構件之表面的一部分。
特別是,在某一時間點上,將帶子同時保持在兩個位置上:例如,透過後保持裝置以保持帶子頭部,並透過前保持裝置,將一個帶子段保持在前部上。前保持裝置與後保持裝置毋需位於同一高度上。但,在水平面中,前保持裝置係位於後保持裝置前(「前」與「後」係相對輸送方向而定義)。一旦前保持裝置可靠地保持了帶子,便能透過後保持裝置以釋放帶子。此二事件之間的持續時間係可調,但順序不可調。
在此二種使帶子區段重疊之方法中的第一個中,(例如,以上述方式)藉由套圈牽引器牽引一套圈,使得,該套圈(沿輸送方向量測)為如此之長,進而使套圈之末端位於後保持裝置前及位於反壓板下方。在此時間點上,帶子頭部要麼可仍保持在後保持裝置中,要麼則是已被後保持裝置釋放。在後一情形下,帶子頭部垂下,但,其套圈可採用某種尺寸,從而亦與此垂下的帶子頭部重疊。
「帶子之重疊」在此係指,在觀察此等帶子中的一個
之帶面時,另一個帶子至少局部地被遮蓋。亦即,在與套圈重疊之情形下,套圈之下區域與套圈之上區域重疊,且該二個套圈區域與帶子、特別是與位於套圈上方之帶子頭部重疊。
在此二種可採用的方法中的第一個中,二個重疊的帶子區段為帶子頭部與帶子套圈。
在此二種使得帶子區段重疊之方法中的第二個中,亦(例如以上述方式)藉由套圈牽引器產生一套圈。使用另一個保持裝置保持套圈之上部。就要求與方案而言,該另一個保持裝置例如大體上與前保持裝置相同。但,該另一個保持裝置係將套圈之上部保持在一個沿輸送方向位於前保持裝置後之位置上。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最遲在該另一個保持裝置保持住套圈之上部後,透過後保持裝置以釋放帶子頭部。在此情形下,後保持裝置不再保持任何組件,且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後保持元件可保持住套圈之下部。一旦發生此情形,較佳係直接在後保持裝置前,或者在套圈之下部上之另一地點上,將該套圈分離。在後保持裝置並不保持下套圈之部分的情況下,可在任意允許的位置上,將該套圈分離。下文將就針對允許之解決方案選擇帶圈長度及分離點的方式進行說明。
後保持裝置與另一個保持裝置亦可共同具有一個構件或元件,在其兩側例如設有夾具之爪部。該另一個保持裝置可將反壓板之一部分用作為第二爪部。如此一來,根據一種實施方式,另一個夾具係由反壓板之一部分與第一夾緊件所構成,且後夾具係由第一夾緊件與第二夾緊件所構成。第一夾緊件具有兩個位於相對立側上的爪部。第一與第二夾緊件可共同或獨立運動。如此便能在後夾具不鬆開的情況下將另一夾具鬆開,反之亦然,或者,將二個
夾具同時閉合或打開。
可藉由一或多個適宜之刀具或剪刀將帶子分離。但,亦可透過加熱絲來實現分離。原則上,亦可使用兩個極有效之夾具並將帶子夾緊,直至其斷裂。亦可藉由針對帶子進行打孔,直至帶子分離或在最小值負荷下斷裂。亦可採用其他分離法。
在此時間點上,或者,在帶子分離時,套圈牽引器通常仍處於套圈之頂點中。在(例如,透過該另一個夾具)將帶子固定在至少一個位置(例如,套圈之上部)上並分離後,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套圈牽引器進一步運動,使得,新分離出的帶子末端沿輸送方向運動。作為替代或附加方案,亦可藉由另一個構件將此時打開的套圈展開。根據帶子材料,在帶子自動實現適宜之位置的情況下,亦可完全不採用主動展開。
「透過該套圈牽引器之進一步運動將打開的套圈展開」較佳係指,將帶子繃緊或壓緊至反壓板。亦即,此操作係指沿反壓板抹平。故,在此實施方式中,打開的套圈緊貼在帶子上。因此,在將兩者連接時不會留下不受控之自由空間,故,所產生之包裝條的尺寸係明確已知或定義。
特別是,由套圈牽引器在切開操作前產生之套圈係採用如此尺寸,且如此選擇分離點,使得,帶子長度自另一個保持裝置至少達到帶子頭部前。重疊區域之至少一個部分位於反壓板下方。帶子末端較佳係沿輸送方向越過反壓板。
在此二種可採用之方法中的第二個中,發生重疊的帶子區段為帶子頭部與帶子末端。
根據此種使得帶子區段重疊之方法的一種較佳方
案,其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透過帶子頭部保持裝置,將帶子頭部佈置及保持在一個位於套圈牽引器所產生之套圈上方的地點上。
根據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位於套圈上方之地點係反壓板之底面。
根據另一較佳實施方式,帶子頭部保持裝置為帶子頭部夾具。
若在無其他措施的情況下透過後保持裝置將該帶子頭部鬆開,則帶子自前保持裝置出發呈弧形下垂。帶子之剛度決定了帶子之彎曲弧的狹窄程度,及帶子頭部之揭示最深點的位置。特別是,在需要用不同之帶子進行工作的情況下,此情形並非最佳。亦即,如上文所述,套圈牽引器所牽引之套圈的定位及尺寸取決於帶子頭部之位置。但,在變換帶子的情況下,此位置最初係未知,且在不採用其他感測器的情況下,僅能不佳地對此位置進行自動偵測。因此,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在後保持裝置釋放帶子後,一個帶子頭部保持裝置捕捉帶子,並將其保持在已知之位置或標稱位置上,直至諸帶子相連接。帶子頭部較佳位於套圈之上部上方,但,特別是還位於反壓板下,故,帶子頭部保持裝置較佳係將帶子頭部定位在此地點上。套圈之位置係在唯一範圍內可調,而反壓板之底面的高度通常係明確定義。因此,較佳係將帶子頭部儘可能直接佈置在反壓板之地面上的區域內。
帶子頭部保持裝置較佳為能夠將帶子夾緊的帶子頭部夾具。此夾具之爪部中的一個較佳被施作為反壓板之部件。但,該二個夾具亦可為僅承擔夾緊功能的獨立構件。此外,該等夾具中的一個或兩個可為除夾緊功能外還承擔至少一個其他功能的構
件。就此夾具而言,幾乎不對帶子施加帶子張力,故,與前保持裝置、後保持裝置及另一保持裝置相比,對保持力之要求要低得多。
因此,作為夾具之替代或附加方案,在此位置上例如亦可藉由作為唯一或附加保持手段的負壓進行工作。使用一個支承面(例如,銷件或工作台)可能便已足夠,帶子頭部可局部貼靠在該支承面上。為防止帶子頭部滑落,支承面可經過塗佈及/或構造化。
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驟(下文將步驟a)-c)稱作「連接帶子之方法」):a)上文稱為「送入反壓板之方法」的方法步驟;b)上文稱為「使得帶子區段重疊之方法」的方法步驟;以及c)藉由接合裝置而在重疊區域內為諸帶子區段建立連接。
上文已就所有三個方法步驟a)、b)及c)進行過說明。
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較佳為捆帶法及/或捆紮法,特別是為捆帶法。
若在方法步驟b)前將反壓板送入,則可將反壓板用於方法步驟b)。藉此,便能如上文所述,簡化前保持裝置、另一個保持裝置及帶子頭部保持裝置之結構。
重疊的帶子區段為連接操作之前提條件。較佳係透過方法步驟b)以滿足此前提條件。
根據一種較佳實施方式,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驟(下文將步驟a)-c)稱作「連接帶子之方法」):a)上文稱為「敷設物體帶圈之方法」的方法步驟;
b)上文稱為「送入反壓板之方法」的方法步驟;c)上文稱為「連接帶子之方法」的方法步驟,其中,較佳亦使用「使得帶子區段重疊之方法」的方法步驟,在此等方法步驟中將套圈分離;d)在套圈牽引器構成一個套圈後,及在套圈之區域內,較佳地在後保持裝置前不遠位置將帶子分離前,透過後保持裝置而將帶子保持在套圈之下部的區域內;以及e)在帶子與其自身連接後,將反壓板自帶子與物體間之區域移除。
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較佳為捆帶法及/或捆紮法,特別是為捆帶法。
將帶子纏繞(較佳為捆帶及/或捆紮)於至少一個物體上的目的為,使物體帶圈圍繞物體。如上文所述,反壓板將方法c)簡化。c)之包含分離之套圈的方案的優點在於,僅需將兩個,而非三個帶子層連接。此外,位於堆疊物(其係為許多經捆帶或捆紮之物體)之外側上的套圈會構成卡住之風險。藉由將套圈分離便能避免此風險。此外,在適宜之位置上進行分離的情況下,還能減小帶子消耗。基於在帶子分離前透過後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該套圈之下部的區域內的方案,其機器在此方法結束後重新處於起始位置中,並能藉由帶子纏繞下一個物體(較佳為捆帶及/或捆紮)。在不進行保持的情況下,新的帶子頭部會丟失,且需要手動或使用其他構件將帶子頭部送至位於後保持裝置中之起始位置。若在分離點後藉由另一個保持裝置以保持帶子,新的帶子頭部之位置係已知,但,為了第二次實施同一方法,需要切換保持裝置。為此,較佳使用後
保持裝置。
在帶子與其自身連接後,將反壓板自帶子與物體間之區域移除的操作,釋放了被帶子纏繞(即,例如經捆帶及/或捆紮)的物體。較佳地將該反壓板於側向拉出,其中「側向」表示:其運動之主要分量係垂直於垂線及垂直於其輸送方向。亦可在被帶子覆蓋之區域外圍繞一個豎直軸,以將反壓板轉出。較佳係如此設計反壓板之運動,使得,反壓板在其纏繞法(較佳為捆帶法及/或捆紮法)開始時所處於的地點上結束。特別是在捲繞區域外實施此方案。可能需要先將前保持裝置及/或該另一個保持裝置及/或帶子頭部保持裝置鬆開。若干反壓板並非一或多個保持裝置之組件,亦可在該等保持裝置前將此反壓板鬆開,隨後再將所述上述三個保持裝置鬆開。後保持裝置應保持閉合,因為,其係保持新的帶子頭部。
在所有此等步驟後,物體係被帶子所包圍(較佳為捆帶及/或捆紮),且可被運走,以及,即便在帶子導引系統重新移入位於物體上方之平面的情況下,所有構件仍需處於特定之位置上,以便根據相同之方法將帶子纏繞於下一個物體上。可重新實施此方法。
亦可使用同一機器先後實施捆帶及捆紮。其中,在此描述之方法係相同。在重複此方法前,控制系統或使用者可視情況更換帶子,及/或將帶子張力控制系統調節為所期望之值。亦可進行其他調整。
可以看出,不同方法步驟之時間順序可在一定範圍內變化。藉此,例如亦可使得「敷設物體帶圈」與「送入反壓板」發生時間交疊。
為了對可採用之組合進行說明,在此將諸多不同之步驟再次匯總,並用符號(A至Q)表示:
A:將帶子頭部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中。
B:在保持有帶子頭部之後保持裝置與位於物體上方之平面中的可升降式帶子導引系統之間,將帶子張緊。
C:藉由在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之物體,使帶子之一部分沿輸送方向運動,從而使帶子外翻。
D:透過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之另一部分佈置在輸送平面下方。
E:透過帶子導引裝置對帶子進行導引及/或定位,從而實現一個預設的用於將反壓板送入的自由空間。
F:在輸送平面之下方,將反壓板送入藉由帶子導引裝置而實現於帶子與物體之間的自由空間。
G:透過前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前部。
H:透過後保持裝置將帶子頭部釋放。
I:透過帶子頭部保持裝置將帶子頭部佈置及保持在一個位於套圈牽引器所產生的套圈上方的地點上。
J:藉由套圈牽引器,使帶子形成位於輸送平面下方、沿輸送方向閉合且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之套圈。
K:藉由套圈牽引器(100),以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的方式沿輸送方向構成一個套圈,其中,該套圈係以與帶子頭部發生重疊的方式延伸。
L:透過另一個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套圈之上部的區域內。
M:在套圈牽引器構成一個套圈後,及在該套圈之區域內,較佳係在後保持裝置前不遠位置將帶子分離前,透過後保持裝置,將
帶子保持在套圈之下部的區域內。
N:在套圈之區域內將帶子分離。
O:透過套圈牽引器將此時打開的套圈展開,其中,該套圈在分離前如此定尺寸、且如此選擇其分離點,使得,帶子與其帶子頭部相重疊。
P:藉由接合裝置在重疊區域內為該等帶子區段建立連接。
Q:在帶子與其自身連接後,將反壓板自帶子與物體間之區域移除。
其中,尤佳遵循以下條件中的單個或全部:
- 在步驟M後,及在步驟C與E前,實施步驟B。
- 在步驟B後,及在步驟D前,實施步驟C。
- 在步驟C後,及要麼在步驟J前、要麼則是在步驟K前,實施步驟D。
- 在步驟B後,及在步驟F前,實施步驟E。
- 在步驟E後,及在步驟C後,及在步驟B前,較佳在步驟G與L中的至少一個前,實施步驟F。
- 在步驟C後實施步驟G;但,若在F前實施G,則前保持裝置須採用以下設計方案:反壓板並非前保持裝置之部件。在步驟H前實施步驟G。
- 在步驟G後,及在步驟I前,實施步驟H;若不實施I,則在步驟M前實施步驟H。
- 步驟I係可選的步驟,在實施此步驟的情況下,在步驟H後,及在步驟J或K中的一個前,進行實施。
- 要麼可執行步驟J,要麼則是可執行步驟K,該二步驟皆在
步驟D後、及在步驟L前(在執行此步驟的情況下)、及在步驟M前執行。
- 可在步驟J或K後執行步驟L。若尚未執行步驟F,則另一個保持裝置需要在無反壓板的情況下工作。若已執行步驟K,則毋需執行步驟L。在執行步驟L的情況下,在步驟N前執行。
- 在步驟J或K後,及在步驟H後,及在步驟N前,實施步驟M。
- 在步驟M後,及在步驟C前,實施步驟N。
- 步驟O係可選的步驟,在實施此步驟的情況下,在步驟N後,及在步驟P前,進行實施。
- 在步驟J或K後,及在步驟F後,及在步驟Q前,實施步驟P。
- 在步驟P後,及在步驟C前,實施步驟Q。
- 步驟E與F僅可先後連續實施,但可與步驟C及/或D同步實施。
- 步驟H與I僅可先後連續實施,但可與步驟J或K同步實施。
- 可將步驟L或步驟M與步驟J或K一起實施,視帶子特性曲線及帶子導引系統之結構而定。
如此便能高效且連續地將帶子纏繞(例如捆帶及/或捆紮)於物體上。
在非連續式方法中,或者,就以其他方式來達成某些目的(如,對帶子頭部之容置),可視具體情況以不同的方式選擇此等條件中的一部分。上文已就此等情形進行過說明。
較佳係藉由機器(較佳為捆帶機及/或捆紮機)中之專
門用於將反壓板送入帶子與輸送平面之間的裝置,來實施送入反壓板之方法。
因此,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有關於一種位於機器、特別是位於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的機器中的、用於將反壓板送入帶子與輸送平面之間的裝置。特別是,此裝置為用於實現物體之捆帶的裝置(捆帶機)之組件,此一用於實現物體之捆紮的裝置(捆紮機)之組件。該用於送入反壓板之裝置包括:a)能夠保持帶子頭部的後保持裝置,以及b)包含開口的輸送平面,其係位於該後保持裝置上方,且物體可在此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其中,在物體之此運動中,沿輸送方向以穿過該輸送平面中之開口之方式牽引帶子,其帶子之頭部被後保持裝置所保持,且帶子係透過開口而伸入輸送平面,其中c)本發明之帶子導引裝置在輸送平面下方對帶子進行定位及/或導引,從而構成一個自由空間,以便將反壓板送入帶子與輸送平面之間。
「實現」一詞在此係結合具以下含義的平面而使用:所實現的平面係為設有客觀存在之面的平面的一部分。舉例而言,一平滑且不彎曲之工作台表面實現該平面,其可透過工作台表面而定義,故,該平面係指透過工作台表面上之線性獨立的矢量而構成的平面。
上文已結合其方法對此裝置之多數構件進行過描述。在此,對輸送平面中之開口進行說明。如上文所述,該平面係以供物體之底面在其中運動的平面。通常透過工作台或輸送帶或此二者之混合體實現其輸送平面。但,亦可將諸物體保持在側面上,
並對其進行導引。在此情形下,不存在實現連續式輸送平面的構件。亦即,即便在存在工作台、輸送帶、導軌或諸如此類的情況下,其輸送平面亦可超出此平面實現之邊沿。因而在某些範圍內,該輸送平面充其量為數學結構。
而輸送平面中之開口則總是為客觀存在之性質:開口係設於不用於實現該輸送平面之位置上。就僅將物體保持在側面上並對其進行導引之示例而言,輸送平面中之開口係位於該等側面之間。相應地,實現其工作平面的兩個工作台或輸送帶之間的距離,即為輸送平面中之開口。單獨一個工作台邊緣亦可為開口之邊沿,工作台或輸送帶中之孔洞亦如此。
特別是,其開口之橫向於輸送方向的寬度至少等於帶子之寬度。較佳地,該開口在帶子導引系統之區域內的寬度,至少等於帶子導引系統之橫向於輸送方向的寬度。藉此,帶子導引系統便能使帶子穿過該開口而運動至輸送平面下。
特別是,該開口之沿輸送方向的長度,至少為帶子之厚度、反壓板之沿輸送方向的寬度與帶子導引系統之橫向於輸送方向的厚度的總和。
帶子導引系統之寬度及厚度在此僅與帶子導引系統之在任意時間點上位於其輸送平面下的部分相關。根據將帶子導引系統送至輸送平面下的方式,亦可能與帶子導引系統本身之厚度及寬度無關,而是與帶子導引系統在整個方法中在輸送平面中佔據的體積相關。若透過一個物件實現其輸送平面,則須注意,此物件亦具有一定之厚度,且帶子導引系統之部分亦需穿過此區域。
本發明亦有關於一種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之裝
置或機器,其較佳為捆帶機及/或捆紮機,包括以下部件:a)用於以前文所述方式將反壓板送入的裝置;b)可升降的帶子導引系統,其可位於諸物體上方之平面中及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並能在該二個位置中對帶子進行導引,並能在起始位置中使帶子張緊於位於物體上方之平面與後保持裝置之間;c)反壓板,可在輸送平面下方將反壓板送入帶子與物體之底面之間,並可將該反壓板重新移除;d)前保持裝置,其能夠將帶子固設在位於後保持裝置前之位置上;e)套圈牽引器(100),其能夠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位置中,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沿輸送方向將帶子牽引成一個套圈;f)分離裝置,其較佳能直接在後保持裝置後將帶子分離;以及g)接合裝置,其使帶子在重疊區域內與其自身相連接。
上文已結合其方法對此裝置之構件、及該等構件之變體及優點進行過說明。由於係有關於相同之構件,此等說明亦適用於該裝置。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捲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的裝置,包括另一保持裝置,其能夠將帶子保持在套圈之上部的區域內。
上文亦已就其方法對另一個保持裝置及其替代方案及優點進行過說明。此等說明相似地適用於該裝置。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還包括帶子頭部保持裝置,在帶子頭部被後保持裝置釋放後,該帶子頭部保持裝置能夠重新佈置其帶子
頭部,特別是以藉由該帶子頭部保持裝置將其帶子頭部送至反壓板的方式。帶子頭部保持裝置較佳為帶子頭部夾具。
上文已就該方案對帶子頭部保持裝置及其替代方案及優點進行過說明。此等說明相似地適用於該裝置。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還包括套圈牽引器,其能夠在套圈打開的情況下使得此套圈展開,從而使得其重疊區域內僅有兩個帶子層,特別是使接合裝置與反壓板之間僅有兩個帶子層。
打開或分離的套圈係指大體上呈套圈形之帶子機構。亦即,其帶子係自某一地點出發沿某一方向展開。在第二地點處,即,套圈之頂點上,帶子之展開方向持續變化,使得,帶子最終被導引至位於起始地點附近之第三地點。如此便構成一個套圈。打開或分離的套圈之特徵在於:帶子係在套圈之某一位置上中斷。
帶子層為位於某物上或下之帶子,兩個帶子層為兩個彼此重疊的帶子,三個帶子層為三個彼此重疊的帶子,且x個帶子層為x個彼此重疊的帶子,其中,x為大於1之正自然數。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之接合裝置為焊頭,特別是超音波焊頭。
上文已就本案方法對不同接合法之優點、缺點及變體進行過說明。焊頭為用於焊接法之裝置。針對該方法所描述之論證及替代性實施方式亦相似地適用。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之帶子導引裝置為帶子導引鉤。
上文已就其方法對帶子導引鉤及其替代方案及優點進行過說明。此等說明相似地適用於該裝置。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之帶子導引裝置,能夠進入帶子與輸送平面之間,及沿輸送方向運動。
上文已就其方法對帶子導引鉤之運動方案、替代方案及優點進行過說明。此等說明相似地適用於該裝置。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之輸送平面,係透過輸送台而定義。
上文已就透過工作台定義平面的方式進行過說明。透過工作台定義輸送平面的優點在於:在其方法中能夠簡單地透過工作台以移動諸物體。許多其他運輸法需要根據物體進行調整,在採用順序未知之不同物體及非標準化物體的情況下,難以實現此點。此外,工作台能夠實現形式為鬆散物件之疊堆的物體之運動。正是此類物體常被捆帶及/或捆紮。故,該裝置較佳適用於此類物體。工作台的一種具相似特性的替代方案例如為一或多個輸送帶或輸送軌。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中之用於插入反壓板的自由空間,係局部地被帶子所界定。此帶子自後保持裝置延伸至帶子導引裝置,並自該處延伸至物體及/或輸送平面中之開口的邊緣。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有關於一種緊帶器,其能夠對帶子張力進行調節。該緊帶器較佳為可電調節。此外,該緊帶器較佳能夠在連續式運行中改變其帶子張力。
特別是,緊帶器為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之組件。
緊帶器較佳還包括用於偵測帶子張力的裝置。
上文已就本案方法對緊帶器及其調節方案、變體、替代方案及優點進行過說明。此等說明相似地適用於該裝置。
其中,連續式運行中之改變亦應當實現:在將帶子纏繞於單獨一個物體或單獨一個物體組上之過程中的改變。較佳亦應在捆帶法及/或捆紮法中實現此改變。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此控制單元較佳採用以下設計方案:其亦對緊帶器進行控制。
上文已就本案方法對控制單元、緊帶器與控制單元間之相互作用、變體、替代方案及優點進行過說明。此等說明相似地適用於該裝置。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還包括用於偵測該帶子張力的裝置。特別是,緊帶器可採用除了調節帶子張力外亦能對其進行量測的設計方案。
在其方法中已對可用於偵測該帶子張力之量測方法及地點進行過說明。亦就將緊帶器用於此目的之方案進行了說明。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感測器,其係用於確定物體之沿輸送方向的位置及/或延伸度,特別是,此感測器包括光障。
在其方法中已對可用於偵測物體資訊之量測方法及
地點進行過說明。
根據一種較佳方案,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較佳為用於捆帶及/或捆紮之裝置,包括控制系統,其能夠對不同方法步驟之執行速度進行控制及同步。
對於連續式生產而言,較佳地實現帶子之快速纏繞,特別是,快速的捆帶及/或捆紮。而針對測試則需要較為緩慢之執行。根據另一有利方案,使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特別是捆帶及/或捆紮操作,與生產鏈中發生於此操作前或後的工藝同步。就特定帶子或特定產品而言,某些步驟之執行速度比其他情形下更慢或更快。藉由其控制系統,便能根據具體需求調整該等裝置。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此裝置包括多個、較佳二個用於帶子之供帶盤。此等供帶盤用於在原本之捆帶過程前容置及提供帶子。該等供帶盤較佳以某種方式彼此匹配,使得,在一供帶盤之帶子耗盡的情況下,能夠切換至另一供帶盤。
特別是,透過供帶盤控制系統所實現的匹配,為一個供帶盤之帶子末端與另一個供帶盤之帶子頭部建立連接。在將帶子末端與帶子頭部焊接的過程中,帶子末端與帶子頭部之重疊程度較佳為小於1cm。特別是,其重疊區域之長度小於或等於0.7cm。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此裝置包括連接裝置,其能夠為第一供帶盤上之帶子的帶子末端與第二供帶盤上之帶子的帶子頭部建立連接。
該連接裝置較佳為焊接裝置,特別是超音波焊接裝置。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此裝置特別是包括帶子儲存器。
藉由此帶子儲存器,便能在一定時間內以不制動或僅減緩的方式繼續執行該捆帶法,而其帶子不會因捆帶法而在帶子儲存器之另一側上運動。特別是,基於此而去耦,便能為一個供帶盤之帶子末端與另一個供帶盤之帶子頭部建立連接,而不會因此延緩該捆帶法。藉由一帶子儲存器控制系統,對帶子儲存器進行控制。可使用此帶子儲存器控制系統,以受控之方式將帶子儲存器清空,以及,特別是亦在另一時間點上,以受控之方式將帶子儲存器重新填充。帶子儲存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為位於至少三個轉向輥上之帶子導引系統,該等轉向輥中的至少一個係可相對於另兩個移動。藉由其(例如,透過馬達實現的)移動改變帶子所經過之區段的長度:該區段增大,則對該儲存器進行填充,該區段減小,則將該儲存器清空。
緊帶器或張力調節系統可整合在帶子儲存器中,或佈置在帶子儲存器前或後。緊帶器較佳係佈置在帶子儲存器前,因為,如此便能使得帶子以明確定義之張力穿過帶子儲存器。但,帶子儲存器控制系統亦可至少部分承擔緊帶器功能,並在某一範圍內對其帶子張力進行調節。該裝置可包括一個以上緊帶器:例如一個在捆帶過程中在物體上產生及/或控制張力的緊帶器,以及,在穿過該裝置之區段上產生及/或控制帶子張力的第二緊帶器。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帶子儲存器控制系統與供帶盤控制系統係彼此匹配或相同。帶子儲存器控制系統或供帶盤控制系統可屬於該裝置之控制系統,及/或彼此同步,或者,以其他方式彼此匹配。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連接裝置與供帶盤控制系統或帶子儲存器控制系統係彼此匹配,使得,在將帶子末端與帶子頭部焊
接時,其重疊之長度小於1cm,特別是,亦小於或等於0.7cm。
通常係藉由供帶盤來提供帶子。基於將多個供帶盤整合在裝置中之方案,能夠實現不間斷的工作,因為,在一個供帶盤之帶子耗盡的情況下,總是能夠切換至另一個供帶盤。其中一個供帶盤之帶子之帶子末端與另一供帶盤之帶子之帶子頭部的連接,能夠減小材料消耗及提高工作速度,因為,如此一來,將供帶盤切換後毋需將帶子重新送入裝置,而是使一個供帶盤之帶子近乎無過渡地切換至下一個供帶盤之帶子,並自該下一個供帶盤穿過其裝置。在無此連接的情況下,可能無法將帶子之相對較長的末段用於捆帶,因為,要麼其不足以將物體完全圍繞,要麼則是無法得到充分的控制。但,在不將帶子頭部與帶子末端連接的情況下,能夠防止物體被具有連接點之包裝條所包圍。
重疊區域愈短,不同的供帶盤之二個帶子之間的過渡便愈不明顯,且愈節省材料。其中,其重疊區域為二個帶子發生重疊之區段(沿諸帶子之縱向延伸度量測)。但,其連接仍應具備負荷能力。為此,例如適宜採用諸如焊接或黏合之連接方法,或形狀配合式連接,或另一種習知的帶子連接方式。焊接較佳為超音波焊接,或為局部熱效應。其連接方法較佳係與該接合裝置中所採用者相同,因為,如此便使得其連接之強度大體上與透過接合裝置所建立的連接相同。
較佳地,在帶子到達帶子導引裝置或可升降的帶子導引系統或接合裝置前,且較佳在諸供帶盤附近,實施焊接。(其中,在此需要對帶子在運行過程中穿過之區段的距離進行量測。)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此裝置包括印刷單元,其係用於
在捆帶或捆紮過程前,或在該過程中,對帶子進行印刷。
該印刷單元較佳為熱轉移印刷機。
較佳地,印刷單元係沿帶子運行方向,特別是,以可自由觸及的方式安裝在帶子儲存器後。特別是,「可自由觸及」係指,毋需使用工具便能到達該印刷單元。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在可實施針對印刷單元之維護作業的同時,該裝置仍能夠獨立於印刷單元而保持在運行狀態中。
藉由印刷單元,能夠以與物體精確及個性化匹配的方式對諸多包裝條進行印刷。熱轉移印刷機例如能夠施覆條形碼或矩陣碼。作為替代方案,在送入帶子儲存器前,便可已對諸帶子進行過印刷。但,個性化印刷需要極精確之校準,且需要精確知曉諸多物體及其順序(在此順序起作用的情況下,該等物體係彼此有別)。
熱轉移印刷之替代方案例如為噴墨法、雷射印刷法、列印法、針印法、熱昇華印刷、熱直印或雷射打標。其中,印刷法之選擇一方面取決於印影像所需之解析度及品質,另一方面則取決於帶子之材料及尺寸及類型。舉例而言,雷射打標可能會對較薄的帶子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壞,使得帶子不再可用。對於非常粗糙的、具不規則表面的皮帶而言,雷射打標則可能適用,而熱轉移印刷所實現的結果可能較差。
印刷單元較佳係以易於觸及的方式安裝,因為,幾乎所有印刷法皆包括諸如油墨或墨水之耗材。目的在於快速及簡單地實現此耗材之重新裝填、及諸如印刷頭之清潔等工作。裝置上的每個操縱皆可能導致損壞,故而,較佳係如此安裝印刷單元,使得,在毋需將其餘裝置之部件拆卸或移置的情況下,便能實現對該印刷
單元之維護及其耗材之重新裝填。較佳地,在毋需在其餘裝置上進行本質改變的情況下,亦能透過另一個印刷單元將印刷單元更換或擴展。如此便能藉由一個裝置而簡單地採用多個印刷法。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透過至少一個伺服馬達實現所採用之驅動器中的至少一個。較佳地,可藉由遠程存取對該等伺服馬達中的至少一個進行控制。
較佳地,該至少一個對帶子或皮帶進行驅動的伺服馬達亦可用作為無磨損的制動器。
伺服馬達能夠實現對其位置及/或速度及/或加速度之精確控制。由於伺服馬達係可控,因而可使用此裝置之控制系統來對位置及/或速度及/或加速度進行精確調節,以及,根據所使用之帶子、待纏繞之物體或方法階段進行調整。藉此,例如可略微減緩其方法之執行速度,而為一個供帶盤之帶子末端與另一個供帶盤之帶子頭部建立連接,及視具體情況,亦可略微減小其帶子張力,而其連接點仍位於此裝置內。
精確控制並非在任何情況下皆同等重要。例如,可藉由伺服馬達而僅對帶子張力、或僅對帶子速度、或僅對物體壓縮進行調節,其他情形下則使用其他驅動器。當然,亦可採用無伺服馬達之解決方案:例如,可採用可控制的步進馬達,或者,馬達本身之可控性較低,但仍能被針對性使用,或者,藉由耦合裝置或制動器而僅施加特定的作用力。亦可藉由其他機械構件,實現方法步驟之同步及針對性地施加作用力。
伺服馬達可應用於帶子之加速及制動。加速過程及制動過程皆可被設計成使得帶子基本上不透過面以較高的摩擦滑
動,故,帶子不會磨損。藉此,帶子與可能的印影像皆不會受損。此類制動器亦不消耗制動襯片,因而易於維護。
根據另一實施方式,此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感測器。此感測器較佳能夠量測:施加至包裹之壓力,及/或施加至帶子之牽引力,及/或供帶輥之精度,及/或印刷之品質,及/或裝置、包裹及/或帶子之另一特性。較佳可藉由遠程存取來讀取諸多感測器資料。
感測器能夠實現對本案方法及裝置之檢查及控制。在此裝置具有電子控制系統的情況下,控制系統可自動整合感測器資料,並對諸控制訊號進行調整,使其方法之執行最佳化。若此裝置不具有電子控制系統,(例如,技術人員)則可使用諸感測器資料來調節其裝置。
在將感測器與電子控制系統相結合的情況下,就受監控及可控制的參數而言,此裝置至少能在一定範圍內實現自我調節。此點例如能夠實現物體或帶子類型之迅速及自動切換,而毋需為此事先將此裝置精確調節。
若感測器資料係可藉由遠程存取讀取,則能對此裝置進行遠程檢查,而且,在控制系統及/或諸多馬達亦可藉由遠程存取而控制的情況下,亦能對該裝置進行遠程控制。此點能夠提高生產率及工位安全性,及/或亦有助於將捆帶法最佳地整合至現有生產步驟之鏈。
典型的用於捆帶之物體為具有不同內容物或疊堆的包裝。通常係將紙板(例如,摺疊的包裝紙板)或紙(例如,報紙或目錄)堆疊。但,亦可為完全不同之物體:罐頭、任意物品之包裝、食品、藥物、線纜、信函、織物、乾冰容器等。可將所有此等物體
單獨或成疊捆帶。當然,此等物體亦可前後依次緊貼,並被如此成疊捆帶。所疊堆的高度受帶子導引系統之最高位置限制。其疊堆之側面之寬度充其量係由以下因素界定:帶子導引系統所需安裝於的位置。
捆紮通常係用於穩定的物體,如,包裝紙板、線纜、罐頭或工程材料(如,石塊、磚及/或木製品)。亦可將報紙及/或混合之產品捆紮,有時與托板一起捆紮。此等物體之佈置方案與採用捆帶時相同。
亦可將兩個本發明之機器(較佳為捆帶機及/或捆紮機)同時用在同一物體上,以便將兩個平行的帶子纏繞於該物體上。亦可將一個縱向捆帶機及/或縱向捆紮機與一個橫向捆帶機及/或橫向捆紮機相組合,在此情形下,須謹慎地確保不同的機構彼此相匹配。
除外觀與美觀程度方面的考慮外,帶子之選擇亦取決於所採用之連接法。
用於捆帶法之帶子的寬度通常為10至100mm,厚度最高可達50μm。根據本發明,較佳採用寬度為1-150mm,特別是為5-100mm或8-50mm的帶子。特別是,帶子之厚度為50μm-2mm,特別是100μm-1mm或150μm-500μm。
用於捆紮法之帶子的寬度通常為5至30mm,而且,帶子之標準化厚度較佳為0.1至1mm,尤佳為0.25至0.6mm。
通常採用塑膠帶或紙帶。其塑膠帶特別是由聚合物材料、較佳為由聚丙烯(PP)構成。但,亦可採用其他塑膠,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膠帶及紙可經過印刷及/或塗佈。藉由
塗層,能夠將原本不適用之材料應用在特定連接法中。如此例如便能對經塗佈之紙進行超音波焊接。
本發明之其他有利實施方式及特徵組合參閱下文之詳細說明及請求項之整體。隨附圖式用於闡釋實施例。
1‧‧‧輸送平面
2‧‧‧後保持裝置
2a‧‧‧(後保持裝置)下爪
2b‧‧‧(後保持裝置)上爪
3‧‧‧帶子
4‧‧‧帶子導引系統
5‧‧‧緊帶器
6‧‧‧物體
6'‧‧‧物體
7‧‧‧帶子導引裝置
8‧‧‧前保持裝置
9‧‧‧反壓n
10‧‧‧帶子頭部保持裝置
11‧‧‧套圈牽引器
12‧‧‧分離裝置
13‧‧‧接合裝置
14‧‧‧(輸送平面)開口
15‧‧‧(開口)前緣
16‧‧‧輸送方向(箭頭)
17‧‧‧自由空間
圖1為作為帶子圍繞物體之纏繞法的示例之捆帶法之初始情形之示意圖;圖2為帶子之因物體引起的外翻之示意圖;圖3為反壓板之送入之示意圖;圖4為帶子頭部之釋放之示意圖;圖5為套圈牽引器之起始位置之示意圖;圖6為套圈之固設及分離之示意圖;圖7為套圈之繃緊之示意圖;圖8為連接步驟之示意圖;圖9為物體之釋放及運走之示意圖;圖10為不同構件之可能的休止位置之示意圖。
在諸附圖中,相同之部件原則上係用相同之元件符號表示。
圖1示出作為帶子圍繞物體之纏繞法示例的本發明之捆帶法的初始情形。類似地,亦可將此方法作為捆紮法實施。物體6(例如,紙疊堆或紙板疊堆)在輸送平面1上運動。帶子3被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1下方之後保持裝置2中。帶子自該處運行至物
體上方之一平面中的一個點,在此情形下,在該點上安裝有緊帶器5。在此示例中,帶子導引系統4以不與帶子相接觸的方式,沿水平方向位於緊帶器5與後保持裝置2之間,其高度則與緊帶器5相似。根據另一實施方式,帶子導引系統4與帶子3在此情形下發生接觸。若採用此種方案,帶子導引系統4能夠將帶子保持在位於物體6上方之平面中。作為緊帶器5之替代方案,亦可使用轉向輥,或另一個能夠將帶子保持在位於物體6上方之平面中的構件。帶子來自未繪示之帶子源,其較佳為供帶輥。自帶子源透過緊帶器5,及視情況透過帶子導引系統4,將帶子導引至後保持裝置2。其中可使用轉向輥及其他構件,從而以所期望之方式對帶子進行導引及處理。例如,還可對帶子進行印刷。
緊帶器產生或獲得帶子張力,其係小於加工完畢之閉合帶圈(在採用捆帶時為包裝條)最終應具有的帶子張力(額定張力)。
圖2示出緊隨圖1所示情形之時間點上的情形。物體6已到達在後保持裝置2與緊帶器5之間張緊的帶子,並透過沿輸送方向之運動而使帶子外翻。帶子導引裝置7被送入帶面,且亦沿輸送方向進行運動。物體6在水平面上在帶子導引系統4之位置旁經過,帶子導引系統4下降。
圖3示出此等運動之結果。其係圖2所示情形後之時間點上的情形。帶子導引系統4將物體6後之帶子3壓至或導引至輸送平面1下。帶子導引裝置7對位於輸送平面1下方之帶子進行導引,使其在帶子3與輸送平面1或物體6之間產生自由空間17。將反壓板9送入此自由空間。實施此操作後,可將帶子導引裝置7
重新移除。為此,前保持裝置8向上運動,以將帶子3夾緊在此前保持裝置與反壓板9之間。
在帶子導引系統4將帶子壓至輸送平面1下方的同時,將緊帶器5之帶子張力調節為額定張力甚或更高的張力。
圖4示出隨後之時間點上的情形。透過前保持裝置8以保持帶子3。故,後保持裝置2可放開帶子。其中,後保持裝置2之兩個爪部劃分為上爪2b與下爪2a。帶子頭部保持裝置10向上運動,並將自由的帶子頭部朝反壓板9導引。
在圖5中,帶子3係被帶子頭部保持裝置10及前保持裝置8壓至反壓板9。但,被如此固定的帶子區段僅為其帶子頭部。另一個帶子部分則在帶子導引系統4上方或透過其延伸。將一個套圈牽引器11插入帶子導引系統4之適宜的切口,該套圈牽引器係位於帶子導引系統4與帶子3之間。該套圈牽引器沿輸送方向運動,並將帶子3一同牽引。透過緊帶器5將其帶子張力保持為較高的額定張力值或更高的值。
圖6示出因套圈牽引器11之運動而產生的套圈。後保持裝置之上爪2b被插入套圈並向上運動。後保持裝置之下爪2a亦向上運動。帶子3在套圈之區域內被夾緊兩次:一次係在套圈之上側之位於反壓板9與上爪2b之間的位置上。此為另一個保持裝置。在套圈之下側之位於上爪2b與下爪2a之間的區域內,帶子3被第二次夾緊。此為後保持裝置。在後保持裝置前不遠處,例如可為刀具的分離裝置12將帶子切斷。(「前」及「後」皆係相對於輸送方向而言。)
圖7示出隨後之步驟。在透過切斷帶子3而將套圈打
開後,套圈牽引器11進一步沿輸送方向運動,從而將套圈繃緊。在反壓板9之區域內將接合裝置13導引至帶子3。帶子3在此區域內發生重疊。可將帶子導引系統4重新抬起,使其返回位於物體6上方之平面中的位置。在此情形下,緊帶器5之帶材張力亦重新減小。
圖8示出剛透過接合裝置13在彼此重疊的帶子區段之間建立的連接。在此情形下,毋需再將帶子3保持在反壓板9上,故,前保持裝置8鬆開,帶子頭部保持裝置10與後保持裝置2在其二個爪部2a及2b壓向彼此並將新帶子頭部保持的情況下,離開反壓板9,從而鬆開另一個保持裝置。隨後亦可將反壓板9移除。
圖9示出結果:纏繞有帶子的物體6(採用捆帶時則為經捆帶的物體)被運走。在此,亦沿輸送方向實施此操作。用於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之機構(例如,捆帶機構或捆紮機構)之配置係與圖1所示相同。另一個物體6'沿輸送方向朝張緊的帶子3運動,可從頭開始實施該方法。
圖10示出諸多構件之可能的休止位置,在本案方法中,該等構件進入帶面並被重新自帶面移除。「休止位置」在此係指該等構件在不執行任務或主要任務時所處於的位置。當然,亦可有其他構件作此類運動。圖10為輸送平面1之俯視圖的示意圖。輸送平面1及所示所有構件皆以透明的方式揭示。僅示出其輪廓。
輸送平面1具有開口14,且此開口具有前緣15。定義「前」與「後」之方向的輸送方向16如箭頭所示。在開口14之右側設有處於休止位置中之反壓板9。在反壓板9下方設有不同保持裝置之部件:前保持裝置8、後保持裝置之上爪2b及帶子頭部保
持裝置10。
在本案方法中,此等所有構件從未同時處於休止位置中:在至少使用前保持裝置8與反壓板9的情形下,後保持裝置之上爪2b進入休止位置。在移除反壓板9的時間點上,已重新使用後保持裝置之上爪2b,以保持下一個帶子頭部。
在其開口之左側示出帶子導引裝置7及被施作為鉤子的套圈牽引器11。可透過偏轉運動將此等構件送入帶面,並沿輸送方向對此等構件進行推動或牽引。
當然,此等構件中的哪一個佈置於開口的哪一側並不重要。諸物體之尺寸及比例亦僅用於說明。僅需確保以適宜的方式佈置各個構件,從而,在此解決方案期望的情況下,將反壓板用作為夾具之配合件。
前述方法及所示裝置僅為示範性示例,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可對其作任意改動。
舉例而言,帶子導引裝置7首先可沿輸送方向將帶子3導引至比物體6更遠之位置,在隨後之時間點上,物體6方到達圖3所示位置。
在更早之時間點上,帶子導引系統4便可已進入更深之位置。但,其不應與物體6相撞。可在將前保持裝置8壓緊前或在其操作後,將帶子導引裝置7移除。
前保持裝置8毋需將反壓板9用作為第二夾爪,而是可具有獨立的第二爪部。
亦可不採用帶子頭部保持裝置10。在此情形下,可適宜地對套圈牽引器11運動時所遵循的路徑進行調整。
帶子導引系統4可設計成使得套圈在該帶子導引系統處開始及結束。為此,可藉由適宜的裝置,將帶子3保持在帶子導引系統4上。作為替代方案,其套圈可在帶子導引系統4處開始,且在物體6之拐角處、反壓板9之邊緣處、或帶子頭部保持裝置10之邊緣處結束。根據一種較佳解決方案,物體6之拐角界定出套圈,使帶子3緊密地貼靠在物體6上。
在所示實施方式中,透過後保持裝置之上爪2b與反壓板9,構成另一保持裝置。但,該另一保持裝置亦可由兩個獨立的爪部所構成,或者由一爪部與反壓板9所構成。
緊帶器5亦可採用多種佈置方案。在此處所示之位置上,轉向輥可將其帶子保持在物體上方。但,亦可使得帶子3穿過帶子導引系統4,從而使其在無其他輔助件的情況下透過帶子導引系統4將帶子3保持在上方。如此便能將緊帶器佈置在帶子源與帶子導引系統4之間的任意位置上。緊帶器亦可整合在帶子源中,其中,該緊帶器例如係對供帶輥之旋轉進行控制。
圖3示出本發明之用於送入反壓板的裝置。圖4則清楚地示出帶子導引裝置7如何實施其任務,即,實現反壓板9的送入。如同帶子3及物體6一樣,緊帶器5及帶子導引系統4亦為此裝置之部件。
1‧‧‧輸送平面
2‧‧‧後保持裝置
3‧‧‧帶子
4‧‧‧帶子導引系統
5‧‧‧緊帶器
6‧‧‧物體
7‧‧‧帶子導引裝置
8‧‧‧前保持裝置
9‧‧‧反壓板
17‧‧‧自由空間
Claims (21)
- 一種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此方法為縱向捆帶法及/或縱向捆紮法,採用此方法時,至少局部地透過物體之沿輸送方向的運動,構成圍繞其物體的物體帶圈,以及在此種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中,用帶子將至少一個物體包圍,其中,以環繞該至少一個物體之方式來佈置其形式為物體帶圈的帶子,使至少兩個帶子區段重疊並相連,其中,在有至少兩個帶子區段發生重疊之區域內,將一反壓板送入該至少一個物體與該帶子之間,並將該等至少兩個重疊的帶子區段壓向該反壓板,以實現連接,其特徵在於:在將該反壓板送入前,透過帶子導引裝置對帶子進行導引及/或定位,從而實現了預設的用於將該反壓板送入的自由空間。
- 如請求項1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建立材料接合式連接。
- 如請求項2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透過焊接法,以建立其材料接合式連接。
- 如請求項2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透過超音波焊接法,以建立其材料接合式連接。
- 如請求項1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藉由一方法以使物體帶圈圍繞其物體,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帶子頭部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中;在保持有帶子頭部的後保持裝置與位於物體上方之平面中的可 升降式帶子導引系統之間,將帶子張緊;藉由在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之物體,使得帶子之一部分沿輸送方向運動,從而使得帶子外翻;透過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之另一區段佈置在其輸送平面下方;以及使其帶子形成一個位於輸送平面下方、沿輸送方向閉合且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的套圈。
- 如請求項5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藉由一套圈牽引器,使該帶子形成位於輸送平面下方、沿輸送方向閉合且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的套圈。
- 如請求項5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該反壓板之送入係包括以下步驟:將帶子頭部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中;藉由在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之物體,使得帶子之一部分沿輸送方向運動;透過該帶子導引裝置,對帶子進行導引及/或定位,從而實現了預設的用於將該反壓板送入的自由空間;以及在輸送平面之下方,將該反壓板送入藉由帶子導引裝置而實現於帶子與物體之間的自由空間。
- 如請求項5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為使諸多帶子區段發生重疊,實施以下步驟:將帶子頭部保持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後保持裝置中;藉由在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之物體,使得帶子之一部分沿輸送方向運動; 透過帶子導引系統,將帶子之另一部分佈置在其輸送平面下方;透過前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前部;在上述方法步驟結束後,透過該後保持裝置,將其帶子頭部釋放;藉由套圈牽引器,使其帶子形成一個位於輸送平面下方、沿輸送方向閉合且自帶子導引系統出發的套圈;透過另一個保持裝置,將帶子保持在該套圈之上部的區域內;在該套圈之區域內,將帶子分離;以及將此時打開的套圈展開,其中,該套圈在分離前如此定尺寸、且如此選擇其分離點,使得,帶子與其帶子頭部相重疊。
- 如請求項8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藉由該套圈牽引器,以將此時打開的套圈展開。
- 如請求項8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為使諸多帶子區段發生重疊,還實施以下步驟:透過帶子頭部保持裝置,將該帶子頭部佈置及保持在一個位於該套圈牽引器所產生之套圈上方的地點上。
- 一種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其中,帶子之連接包括以下步驟:利用請求項7所述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將其反壓板送入;利用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使諸多帶子區段相重疊;以及利用請求項2所述之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方法,在其重疊的區域內為該等帶子區段建立連接。
- 一種在帶子纏繞機器中將反壓板送入帶子與輸送平面之間的 裝置,其係使用於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以用於物體之捆帶及/或捆紮,包括:能夠保持帶子頭部的後保持裝置;包含開口的輸送平面,其係位於該後保持裝置上方,且物體可在該輸送平面上沿輸送方向運動,其中,在物體之此運動中,沿輸送方向以穿過該輸送平面中之開口之方式牽引帶子,其帶子之頭部被後保持裝置所保持,且帶子伸過該輸送平面中之開口;其特徵在於:一帶子導引裝置在該輸送平面下方對其帶子進行定位及/或導引,從而構成一個自由空間,以便將其反壓板送入帶子與輸送平面之間。
- 一種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包括以下部件:請求項12所述之在帶子纏繞機器中將反壓板送入帶子與輸送平面之間的裝置;可升降的帶子導引系統,其可位於諸物體上方之平面中且位於輸送平面下方,而能在該二個位置中對帶子進行導引,並能在起始位置中使其帶子張緊於位於物體上方之平面與後保持裝置之間;反壓板,可在輸送平面下方將此反壓板送入帶子與物體之底面之間,並可將該反壓板重新移除;前保持裝置,其能夠將帶子固設在位於該後保持裝置前之位置上;套圈牽引器,其能夠在位於輸送平面下方之位置中,自該帶子導引系統出發,沿輸送方向將帶子牽引成一個套圈; 分離裝置,其可將帶子分離;以及接合裝置,其係使帶子在重疊區域內與自身連接。
- 如請求項13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中,此裝置包括多個用於帶子之供帶盤。
- 如請求項14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中,該等供帶盤係藉由一供帶盤控制系統而彼此匹配,使得,在一供帶盤之帶子耗盡的情況下能夠切換至另一供帶盤。
- 如請求項13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中,此裝置包括帶子儲存器,藉由此帶子儲存器,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以不制動或僅減緩的方式繼續執行其捆帶法,而其帶子不會因捆帶法而在該帶子儲存器之另一側上運動,其中,藉由帶子儲存器控制系統,對該帶子儲存器進行控制。
- 如請求項13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中,此裝置包括連接裝置,其係用於為第一供帶盤上之帶子的帶子末端與第二供帶盤上之帶子的帶子頭部建立連接。
- 如請求項13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中,此裝置包括印刷單元,其係用於在捆帶或捆紮過程前及/或在其過程中,對帶子進行印刷。
- 如請求項13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中,透過至少一個伺服馬達,實現所採用之驅動器中的至少一個。
- 如請求項19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中,可藉由遠程存取(remote access),以對該至少一個伺服馬達進行控制。
- 如請求項13之用於將帶子纏繞於至少一個物體上之裝置,其 中,此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可進行量測的感測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5000087.5 | 2015-01-15 | ||
EP15000087.5A EP3045398A1 (de) | 2015-01-15 | 2015-01-15 | Verfahren zum Umlegen von Bändern um Objekte und entsprechende Maschin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36268A TW201636268A (zh) | 2016-10-16 |
TWI691434B true TWI691434B (zh) | 2020-04-21 |
Family
ID=52394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0936A TWI691434B (zh) | 2015-01-15 | 2016-01-13 | 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之方法及相應機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65004B2 (zh) |
EP (2) | EP3045398A1 (zh) |
CN (1) | CN107438568B (zh) |
CA (1) | CA2974045C (zh) |
ES (1) | ES2661005T3 (zh) |
PL (1) | PL3137381T3 (zh) |
TW (1) | TWI691434B (zh) |
WO (1) | WO20161131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43769A (ja) * | 2016-09-15 | 2018-03-22 | 株式会社東芝 | 紙葉類結束装置 |
CN106829024A (zh) * | 2017-04-07 | 2017-06-13 | 祝凤娟 | 一种纸巾绕包机 |
CN107235169B (zh) * | 2017-05-22 | 2019-04-12 | 武汉纺织大学 | 一种bdf薄壁箱体自动裹布装置 |
US11021282B2 (en) | 2017-07-19 | 2021-06-01 |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 Strapp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carry out a strap-attachment check cycle |
CN107933997B (zh) * | 2017-12-07 | 2024-02-27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线束自动绑扎设备的扎带拉紧剪切装置 |
US10124536B1 (en) * | 2018-01-08 | 2018-11-13 | Oav Equipment & Tools, Inc. | Edge banding machine |
CN109573139A (zh) * | 2018-11-29 | 2019-04-05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 | 残极板打包装置 |
DE102019215010B4 (de) | 2019-09-30 | 2021-12-09 |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 Schweißkopf für eine Bandumreifungsmaschine und darin verwendbare Gegendruckplatte |
CN111301754B (zh) * | 2020-04-08 | 2021-01-05 | 江苏鑫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管材捆绑装置 |
CN113815922B (zh) | 2020-06-18 | 2023-04-07 | 纬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纸板捆包机的松弛装置 |
CN112407383B (zh) * | 2020-09-28 | 2022-03-25 | 太原科技大学 | 一种双绑丝自动打捆机器人 |
US11660631B2 (en) * | 2021-05-05 | 2023-05-30 | Oav Equipment And Tools, Inc. | Glue applying mechanism of edge banding machine with glue quantity regulator |
US11541415B2 (en) * | 2021-05-26 | 2023-01-03 | Oav Equipment And Tools, Inc. | Glue applying mechanism of edge banding machine for applying glue to workpiece having oblique surface and edge banding machine using the glue applying mechanism |
CN114368503B (zh) * | 2022-01-21 | 2023-05-12 | 成都锦城学院 | 一种垃圾中转站处理垃圾用捆包机 |
WO2023164397A1 (en) * | 2022-02-25 | 2023-08-31 |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 Strapping machine with a welding assembly having a leading-strap-end guide |
US11851221B2 (en) | 2022-04-21 | 2023-12-26 | Curium U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radioactive drug product using a dispensing unit |
US20240150052A1 (en) * | 2022-11-07 | 2024-05-09 |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 Strapping machine with a welding assembly having a leading-strap-end guid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117200A (zh) * | 1973-02-26 | 1974-11-08 | ||
DE3346598A1 (de) * | 1983-04-06 | 1984-10-11 | Peter P. 6930 Eberbach Lüdtk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schnueren von schnuergut |
DE3929710A1 (de) * | 1989-09-07 | 1991-03-14 | Mosca G Maschf | Ultraschall-schweissverfahren fuer kunststoff-verpackungsbaender zum umreifen und verschliessen von paketen oder stapeln in laengsrichtung zu ihrer bewegungsrichtung |
WO1992015486A1 (de) * | 1991-03-06 | 1992-09-17 | Maschinenfabrik Gerd Mosca Gmbh | Verfahren und maschine zum umschnüren von paketen oder stapeln mit einem band aus verschweissbarem kunststof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16960A (en) * | 1970-12-17 | 1973-02-20 | Cutler Hamm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three-sided wrap |
US3771436A (en) * | 1970-12-26 | 1973-11-13 | Ikegai Iron Works Ltd | Device for cutting and welding plastic band for use in automatic strapping machine |
DE3438147A1 (de) * | 1984-10-18 | 1986-04-24 | Hans Hugo 4020 Mettmann Büttner | Maschine zum umschnueren von packstuecken |
DE3729710A1 (de) * | 1987-09-04 | 1989-03-23 |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ntladungsgefaesses fuer kompakte niederdruckentladungslampen |
DE3918674A1 (de) | 1989-06-08 | 1990-12-13 | Buettner Kg Maschinenfabrik Gm | Maschine zum umschnueren von packstuecken |
US5189865A (en) * | 1992-06-03 | 1993-03-02 | Idab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apping an article |
DE4416013A1 (de) * | 1994-05-06 | 1995-11-09 | Georg Lang | Vorrichtung zum Umreifen eines Packgutes |
DE9418542U1 (de) | 1994-11-19 | 1995-01-19 | Maschinenfabrik Gerd Mosca GmbH, 69428 Waldbrunn | Maschine zum Umschnüren von Paketen oder Stapeln mit einem Band aus verschweißbarem Kunststoff |
US6186326B1 (en) * | 1999-03-11 | 2001-02-13 | Automatic Handling, Inc. | Wrapped paper roll |
US6829876B1 (en) * | 2002-02-05 | 2004-12-14 | Robert W. Young | Process for splicing a continuous strip of packets |
ITMI20050664A1 (it) * | 2005-04-15 | 2006-10-16 | Eurosicma S P A | Macchina a testa rotante per il confezionamento in film saldato |
JP4803201B2 (ja) * | 2008-04-04 | 2011-10-2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捲回型電池および捲回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
CN101602413B (zh) * | 2008-06-11 | 2012-03-28 | Poscom-科技 | 用于材料卷包装的头部单元 |
-
2015
- 2015-01-15 EP EP15000087.5A patent/EP304539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
- 2016-01-07 ES ES16700400.1T patent/ES2661005T3/es active Active
- 2016-01-07 US US15/543,481 patent/US108650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1-07 CA CA2974045A patent/CA2974045C/en active Active
- 2016-01-07 EP EP16700400.1A patent/EP3137381B1/de active Active
- 2016-01-07 WO PCT/EP2016/050212 patent/WO2016113179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1-07 CN CN201680016047.4A patent/CN107438568B/zh active Active
- 2016-01-07 PL PL16700400T patent/PL3137381T3/pl unknown
- 2016-01-13 TW TW105100936A patent/TWI69143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117200A (zh) * | 1973-02-26 | 1974-11-08 | ||
DE3346598A1 (de) * | 1983-04-06 | 1984-10-11 | Peter P. 6930 Eberbach Lüdtk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schnueren von schnuergut |
DE3929710A1 (de) * | 1989-09-07 | 1991-03-14 | Mosca G Maschf | Ultraschall-schweissverfahren fuer kunststoff-verpackungsbaender zum umreifen und verschliessen von paketen oder stapeln in laengsrichtung zu ihrer bewegungsrichtung |
WO1992015486A1 (de) * | 1991-03-06 | 1992-09-17 | Maschinenfabrik Gerd Mosca Gmbh | Verfahren und maschine zum umschnüren von paketen oder stapeln mit einem band aus verschweissbarem kunststof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37381A1 (de) | 2017-03-08 |
EP3045398A1 (de) | 2016-07-20 |
CA2974045C (en) | 2023-12-19 |
TW201636268A (zh) | 2016-10-16 |
WO2016113179A1 (de) | 2016-07-21 |
CN107438568A (zh) | 2017-12-05 |
CA2974045A1 (en) | 2016-07-21 |
EP3137381B1 (de) | 2017-11-29 |
ES2661005T3 (es) | 2018-03-27 |
CN107438568B (zh) | 2019-08-13 |
US20180022489A1 (en) | 2018-01-25 |
PL3137381T3 (pl) | 2018-04-30 |
US10865004B2 (en) | 2020-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1434B (zh) | 將帶子纏繞於物體上之方法及相應機器 | |
KR102072742B1 (ko) | 롤 형태로 감긴 재료의 텐셔닝 및 로딩 시스템 | |
RU2454359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наложения ленты вокруг связки предметов | |
US2015036080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free end of wound cable | |
WO2014048934A1 (en) |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applying labels to boxes | |
US11827393B2 (en) |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tabilising palletised loads | |
JPH0369414A (ja) | インライン・パッケージ締め装置 | |
WO2010010874A1 (ja) | 包装紙接続装置、包装紙接続方法、及び、包装装置 | |
CN114555372A (zh) | 用于标记扁长形物体的技术 | |
US12037148B2 (en) | Machine for unwinding and rewinding a covering tape intended for the stabilisation of palletised loads | |
KR20150124845A (ko) | 포장용 끈의 금속팁 체결장치 | |
KR101722907B1 (ko) | 포장용 상자 핫멜트 접착형 제조장치 | |
CN212267911U (zh) | 一种应用于纸板捆扎机上的捆扎带上料装置 | |
JP2001146206A (ja) | シートの束を帯締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2027167A (zh) | 一种应用于纸板捆扎机上的捆扎带上料装置 | |
EP3434604B1 (en) | Tape sealer and method for winding adhesive tape around an object | |
JP4994696B2 (ja) | 自動テープ掛け機 | |
JP5126951B2 (ja) | 包装フィルム切断装置 | |
US11987406B2 (en) | Machine for stabilising palletised loads with reel change system | |
JP3290545B2 (ja) | 缶蓋包装体のパレタイジング装置 | |
KR102423401B1 (ko) | 절단 길이 오차를 감소시켜 권취할 수 있는 광케이블 권취장치 | |
JP3483620B2 (ja) | 支持テープの連続供給装置 | |
JP2006232379A (ja) | 包装装置 | |
FI107326B (fi) | Kiristekalvon käärintäkoneen kalvonkatkaisulaite ja kalvonkatkaisumenetelmä | |
JP4665212B2 (ja) | 結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