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0900B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0900B
TWI680900B TW108102525A TW108102525A TWI680900B TW I680900 B TWI680900 B TW I680900B TW 108102525 A TW108102525 A TW 108102525A TW 108102525 A TW108102525 A TW 108102525A TW I680900 B TWI680900 B TW I6809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il spring
tension coil
support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2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4398A (zh
Inventor
長岡真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4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4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9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2Box-shaped seats; Bench-type seats, e.g. dual or twin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1/00Springs used in cycle frames or parts thereof
    • B62K2201/04Helical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Spring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開閉機構(22)包含拉伸螺旋彈簧(61)及彈性構件(62)。拉伸螺旋彈簧(61)包含線圈部(63),且輔助由騎乘者進行之打開座部(6)之操作。彈性構件(62)設置於線圈部(63)之外周。拉伸螺旋彈簧(61)係以座部(6)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越收縮之方式配置。於座部(6)至少到達全開位置之前,線圈部(63)之外周與彈性構件(62)之內周相接。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
於跨坐型車輛中,有為了減輕打開座部時之操作力而朝向開方向對座部賦予彈推力者。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09-67285號公報中,利用阻尼器對座部賦予彈推力。
於為了減輕打開座部時之操作力而朝向開方向對座部賦予彈推力之情形時,有座部之打開速度過快之情況。於座部之打開速度過快之情形時,座部在到達全開位置之後會回彈並晃動,方便性較差。因此,期望藉由對座部賦予減振力而防止座部之打開速度過快,從而提高方便性。
又,乘坐部打開之初,為了克服座部之自重而需要較大之彈推力。因此,於座部開始打開之階段,較佳為不產生減振力或者減振力較小。另一方面,於座部即將完全打開之前,為了使座部打開之速度充分變慢,較佳為減振力較大。因此,期望藉由根據座部之打開程度調節減振力,而適當地設定座部之速度。
另一方面,對於跨坐型車輛中有如下期望:欲充分確保座 部下之收納箱之容量,以便能夠收納多種形狀之頭盔等。因此,於如專利文獻1般使用阻尼器之情形時,根據阻尼器本身之大小或阻尼器之保持構造之空間,難以確保充分之收納容量。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於跨坐型車輛中,充分確保收納箱之容量,並且藉由根據座部之打開程度調節減振力,而減輕打開座部時之操作力,且適當地設定座部之速度。
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包含座部、收納箱及開閉機構。收納箱配置於座部之下方。開閉機構將座部以可移動至使收納箱關閉之閉位置、及使收納箱打開之全開位置之方式予以支持。開閉機構包含拉伸螺旋彈簧及彈性構件。拉伸螺旋彈簧包含線圈部,且輔助由騎乘者進行之打開座部之操作。彈性構件設置於線圈部之外周。拉伸螺旋彈簧係以座部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越收縮之方式配置。於座部至少到達全開位置之前,線圈部之外周與彈性構件之內周相接。
於本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利用拉伸螺旋彈簧可獲得用以將座部打開之彈推力。又,藉由線圈部之外周與彈性構件之內周相接,可獲得減振力。尤其是,藉由拉伸螺旋彈簧之彈推力,座部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拉伸螺旋彈簧越收縮。當拉伸螺旋彈簧收縮時,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變大,藉此,來自設置於拉伸螺旋彈簧之周圍之彈性構件之反作用力變大。因此,座部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因來自彈性構件之反作用力,向座部之減振力越大。因此,於座部開始打開之階段,不產生減振力或者使減振力變小,並且座部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越可使減振力變大。藉此,可減輕打開座部時之操作力,且根據座部之打開程度而適當地設定座部之速度。又,可利用拉伸螺旋彈簧、及設置於其周圍之彈性構件之簡單之構 造,獲得彈推力及減振力。因此,可充分確保收納箱之容量。
彈性構件亦可具有具備貫通孔之管狀之形狀。拉伸螺旋彈簧亦可插入至彈性構件之貫通孔。於此情形時,可利用於彈性構件之貫通孔插入有拉伸螺旋彈簧之簡單之構造,獲得彈推力及減振力。
於座部位於閉位置時,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亦可較彈性構件之自然狀態下之內徑大。亦可為座部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越大。於此情形時,拉伸螺旋彈簧始終與彈性構件之內周接觸。因此,自座部打開之初便可獲得減振力。藉此,即便於為了使車輛小型化而拉伸螺旋彈簧之行程較短之情形時,亦容易進行開閉動作之輔助力與座部之減振力之調整。
於座部位於閉位置時,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亦可小於彈性構件之內徑。於座部位於閉位置與全開位置之間之特定之中間位置時,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亦可與彈性構件之內徑一致。亦可為座部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越大。於此情形時,自座部打開之中途之階段便可獲得減振力。
跨坐型車輛亦可進而包含車體框架、第1支承件及第2支承件。第1支承件亦可安裝於車體框架。第2支承件亦可安裝於座部,且可旋轉地支持於第1支承件。拉伸螺旋彈簧亦可包含連接於第1支承件之第1端部、及連接於第2支承件之第2端部。於此情形時,與座部之開閉相應地,第2支承件相對於第1支承件旋轉。藉此,藉由拉伸螺旋彈簧伸縮,可獲得彈推力及減振力。
彈性構件亦可配置於第1端部與第2端部之間。於此情形時,可使開閉機構小型化。
第1支承件亦可包含支持部及第1連接部。支持部亦可將第2支承件可旋轉地予以支持。第1連接部亦可連接於拉伸螺旋彈簧之第1端部。第2支承件亦可包含第2連接部。第2連接部亦可連接於拉伸螺旋彈簧之第2端部。第1連接部亦可位於較支持部更靠後方。第2連接部亦可位於較支持部更靠前方。於此情形時,與座部之開閉相應地,第2支承件相對於第1支承件旋轉,藉此,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之間之距離增減。藉此,藉由拉伸螺旋彈簧伸縮,可獲得彈推力及減振力。
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亦可位於較支持部更靠下方。拉伸螺旋彈簧與彈性構件亦可位於較支持部更靠下方。於此情形時,可使開閉機構小型化。
於車輛俯視下,拉伸螺旋彈簧與彈性構件亦可與第2支承件重疊。於此情形時,可使開閉機構小型化。
拉伸螺旋彈簧係以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伸縮之方式配置。於此情形時,為了確保收納箱前之擱腳空間,拉伸螺旋彈簧之行程之長度受到限制。但,即便於此種情形時,於本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亦可容易調整開閉動作之輔助力與座部之減振力。
跨坐型車輛亦可進而包含用以將座部打開之操作開關。於此情形時,騎乘者可藉由對操作開關進行操作而將座部打開。又,即便用以使座部開閉之操作開關遠離座部,亦可獲得適於座部之開閉之彈推力及減振力,故而對騎乘者而言方便性較高。
1‧‧‧跨坐型車輛
2‧‧‧車輛本體
3‧‧‧把手
4‧‧‧轉向裝置
5‧‧‧前輪
6‧‧‧座部
7‧‧‧後輪
8‧‧‧引擎
9‧‧‧車體框架
11‧‧‧前外殼
12‧‧‧護腿板
13‧‧‧腳踏板
14‧‧‧後外殼
15‧‧‧中央通道部
16‧‧‧操作開關
17‧‧‧座部框架
18‧‧‧中央框架
19‧‧‧托架
21‧‧‧收納箱
22‧‧‧開閉機構
23‧‧‧鎖定機構
24‧‧‧卡止構件
25‧‧‧纜線
31‧‧‧第1支承件
32‧‧‧第2支承件
33‧‧‧第1彈簧單元
34‧‧‧第2彈簧單元
41‧‧‧第1側部
42‧‧‧第2側部
43‧‧‧連結部
44‧‧‧第1安裝部
45‧‧‧第2安裝部
46‧‧‧支持部
47‧‧‧第1連接部
51‧‧‧座部連接部
52‧‧‧第2連接部
61‧‧‧第1拉伸螺旋彈簧
62‧‧‧第1彈性構件
63‧‧‧線圈部
64‧‧‧第1端部
65‧‧‧第2端部
71‧‧‧第2拉伸螺旋彈簧
72‧‧‧第2彈性構件
73‧‧‧線圈部
74‧‧‧第1端部
75‧‧‧第2端部
Di1‧‧‧第1彈性構件之內徑
Do1‧‧‧第1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
Do2‧‧‧第1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
Do3‧‧‧第1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
圖1係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表示開閉機構、鎖定機構及座部之側視圖。
圖3係開閉機構之側視圖。
圖4係開閉機構之立體圖。
圖5係開閉機構之立體圖。
圖6係開閉機構之前視圖。
圖7係開閉機構之後視圖。
圖8係開閉機構之仰視圖。
圖9係第1彈簧單元之立體圖。
圖10係表示閉位置及全開位置處之開閉機構之側視圖。
圖11(A)、(B)係表示第1彈簧單元之剖面之模式圖。
圖12(A)~(C)係表示變化例之第1彈簧單元之剖面之模式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進行說明。圖1係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側視圖。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係速克達型車輛。如圖1所示,跨坐型車輛1包含車輛本體2、把手3、轉向裝置4、前輪5、座部6、後輪7及引擎8。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前後左右之方向係指自乘坐於座部6之騎乘者觀察時之方向。所謂「連接」並不限於直接連接,亦包含間接連接。又,所謂「連接」並不限於個別構件相互固定,亦包含於一體之構件中複數個部分連續。
把手3連接於轉向裝置4之上部。轉向裝置4將前輪5可旋轉地予以支持。座部6支持於車輛本體2。引擎8配置於座部6之下方。後輪7與引擎8一起可擺動地支持於車輛本體2。
車輛本體2包含前外殼11、護腿板12、腳踏板13及後外殼14。前外殼11配置於把手3之前方。護腿板12配置於前外殼11之後方且座部6之前方。腳踏板13配置於護腿板12與座部6之間。
腳踏板13包含中央通道部15。中央通道部15具有朝上方呈凸狀突出之形狀,且配置於腳踏板13之車寬方向上之中央。腳踏板13亦可為平坦之形狀。後外殼14配置於座部6之下方。
於車輛本體2,設置有用以使座部6打開之操作開關16。操作開關16配置於把手3之下方。操作開關16設置於護腿板12。
車輛本體2包含收納箱21、開閉機構22及鎖定機構23。收納箱21配置於座部6之下方。收納箱21例如可收納頭盔等物品。開閉機構22配置於收納箱21之前方。於車輛前視下,開閉機構22與收納箱21重疊。
開閉機構22以可使收納箱21開閉之方式支持座部6。開閉機構22支持座部6之前端部。開閉機構22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座部6之下方。開閉機構22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中央通道部15之下方。於車輛俯視下,開閉機構22之至少一部分與座部6重疊。於車輛俯視下,開閉機構22之至少一部分與中央通道部15重疊。
鎖定機構23將座部6鎖定於閉位置。圖2係表示開閉機構22、鎖定機構23及座部6之側視圖。於圖2中,實線表示位於閉位置之座部6。於圖2中,虛線表示位於全開位置之座部6。
如圖2所示,車輛本體2包含車體框架9。車體框架9包含座部框架17及中央框架18。座部框架17配置於座部6之下方。於座部框架17安裝有托架19。鎖定機構23經由托架19安裝於座部框架17。
於座部6,連接有自座部6之底面朝下方突出之卡止構件 24。鎖定機構23係藉由卡止於卡止構件24,而將座部6鎖定於閉位置。鎖定機構23經由纜線25連接於操作開關16。鎖定機構23係藉由對上述操作開關16進行操作,而將卡止構件24釋放。藉此,解除座部6之鎖定。
開閉機構22將座部6以可移動至使收納箱21關閉之閉位置、及使收納箱21打開之全開位置之方式予以支持。開閉機構22安裝於中央框架18。中央框架18連接於座部框架17。中央框架18配置於中央通道部15之下方。
圖3係開閉機構22之側視圖。圖4及圖5係開閉機構22之立體圖。圖6係開閉機構22之前視圖。圖7係開閉機構22之後視圖。圖8係開閉機構22之仰視圖。如圖3至圖8所示,開閉機構22包含第1支承件31、第2支承件32、第1彈簧單元33及第2彈簧單元34。
第1支承件31安裝於中央框架18。第1支承件31具有彎曲之板狀之形狀。第1支承件31包含第1側部41、第2側部42及連結部43。第1側部41與第2側部42於車寬方向上隔開間隔而配置。連結部43於車寬方向上延伸,且將第1側部41之前部與第2側部42之前部連接。第1支承件31包含第1安裝部44及第2安裝部45。第1安裝部44連接於第1側部41之下部。第2安裝部45連接於第2側部42之下部。第1安裝部44與第2安裝部45係例如藉由螺栓等固定器件而固定於中央框架18。
第1支承件31包含將第2支承件32可旋轉地予以支持之支持部46。支持部46係於車寬方向上延伸之銷狀之構件。支持部46遍及第1側部41與第2側部42配置,且支持於第1側部41與第2側部42。
第1支承件31包含第1連接部47。第1連接部47連接於第1彈簧單元33與第2彈簧單元34。第1連接部47係棒狀之構件。第1連接部47係 於車寬方向上延伸。第1連接部47連接於第1側部41與第2側部42。第1連接部47遍及第1側部41與第2側部42配置。第1連接部47位於較支持部46更靠後方。
第2支承件32安裝於座部6之前部之下表面。第2支承件32可旋轉地支持於第1支承件31。第2支承件32包含座部連接部51及第2連接部52。座部連接部51設置於第2支承件32之長度方向上之一端。座部連接部51係藉由螺栓等固定器件而固定於座部6之下表面。第2連接部52設置於第2支承件32之長度方向上之另一端部。
第2連接部52係於車寬方向上延伸之銷狀之構件。第2連接部52連接於第1彈簧單元33與第2彈簧單元34。第2連接部52位於較支持部46更靠前方。第1連接部47與第2連接部52位於較支持部46更靠下方。於第2支承件32之長度方向上,支持部46配置於座部連接部51與第2連接部52之間。
第1彈簧單元33與第2彈簧單元34係於使座部6打開時,對第2支承件32賦予彈性力及減振力。第1彈簧單元33與第2彈簧單元34配置於第2支承件32之下方。於車輛俯視下,第1彈簧單元33及第2彈簧單元34與第2支承件32重疊。第1彈簧單元33及第2彈簧單元34配置於第1支承件31之第1側部41與第2側部42之間。第1彈簧單元33及第2彈簧單元34係於車輛側視下,與第1支承件31之第1側部41及第2側部42重疊。第1彈簧單元33與第2彈簧單元34位於較支持部46更靠下方。
圖9係第1彈簧單元33之立體圖。第1彈簧單元33包含第1拉伸螺旋彈簧61及第1彈性構件62。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係於使座部6打開時,對第2支承件32賦予朝使座部6打開之方向之彈性力,而輔助由騎乘 者進行之使座部6打開之操作。
第1拉伸螺旋彈簧61包含線圈部63、第1端部64及第2端部65。線圈部63配置於第1端部64與第2端部65之間。第1端部64連接於第1支承件31之第1連接部47。第1端部64位於較第2端部65更靠收納箱21側。第2端部65連接於第2支承件32之第2連接部52。
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係以線圈部63之軸線朝向前後方向之方式配置。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係以藉由第2支承件32相對於第1支承件31旋轉而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伸縮之方式配置。拉伸螺旋彈簧係以座部6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越收縮之方式配置。
第1彈性構件62係於使座部6打開時,賦予對抗第2支承件32之趨向全開位置之動作的減振力。第1彈性構件62設置於線圈部63之外周。第1彈性構件62具有具備貫通孔之管狀之形狀。拉伸螺旋彈簧插入至彈性構件之貫通孔。第1彈性構件62係例如橡膠製之管。但,第1彈性構件62亦可由除橡膠以外之彈性體形成。
第1彈性構件62配置於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第1端部64與第2端部65之間。換言之,第1端部64自第1彈性構件62之一端突出。第2端部65自第1彈性構件62之一端突出。
第2彈簧單元34與第1彈簧單元33於車寬方向上排列地配置。第2彈簧單元34包含第2拉伸螺旋彈簧71及第2彈性構件72。第2拉伸螺旋彈簧71包含線圈部73、第1端部74及第2端部75。第2拉伸螺旋彈簧71及第2彈性構件72分別為與第1拉伸螺旋彈簧61及第1彈性構件62相同之構成,故而省略詳細之說明。
於以上所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中,藉由第1、 第2拉伸螺旋彈簧61、71可獲得用以使座部6打開之彈推力。又,藉由線圈部63、73之外周與第1、第2彈性構件62、72之內周相接,可獲得減振力。
於圖10中,虛線表示全開位置處之開閉機構22。開閉機構22之第2支承件32設置為可於實線所示之閉位置與虛線所示之全開位置之間旋轉。圖11A係表示閉位置處之第1彈簧單元33之剖面之模式圖。圖11B係表示全開位置處之第1彈簧單元33之剖面之模式圖。
於座部6位於閉位置時,如圖11A所示,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線圈部63之外徑(Do1)較第1彈性構件62之自然狀態下之內徑(Di1)大。因此,線圈部63之外周與第1彈性構件62之內周接觸。又,線圈部63將第1彈性構件62朝向徑向外側擠壓。因此,線圈部63受到自第1彈性構件62朝向徑向內側之反作用力。
如圖10所示,當第2支承件32自閉位置朝向全開位置旋轉時,第2連接部52以接近第1連接部47之方式移動。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第1端部64固定不動。藉此,第1拉伸螺旋彈簧61被壓縮。因此,藉由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彈推力,座部6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第1拉伸螺旋彈簧61越收縮。當第1拉伸螺旋彈簧61收縮時,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線圈部63之外徑自Do1變大為Do2,藉此,第1彈性構件62之內徑亦自Do1變大為Do2。藉此,來自設置於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周圍之第1彈性構件62之反作用力變大。因此,座部6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因來自第1彈性構件62之反作用力,向座部6之減振力越大。再者,雖然省略圖示,但關於第2彈簧單元34,亦與上述第1彈簧單元33同樣地發揮作用。
因此,可於座部6開始打開之階段,使減振力變小,並且座 部6越是趨向全開位置,則越使減振力變大。藉此,可減輕打開座部6時之操作力,且根據座部6之打開程度而適當地設定座部6之速度。
開閉機構22可藉由第1、第2拉伸螺旋彈簧61、71、及設置於其周圍之第1、第2彈性構件62、72之簡單之構造而獲得彈推力及減振力。因此,可充分確保收納箱21之容量。
又,例如於在開閉機構22中使用扭力彈簧之情形時,為了獲得適當之減振,在組裝時對開閉機構之各構件要求準確之位置精度。例如必須以使扭力彈簧與鉸鏈軸精度良好地相接之方式將其等組裝。因此,組裝步驟變得複雜。
與此相對,於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中,開閉機構22具有第1、第2拉伸螺旋彈簧61、71、及設置於其周圍之第1、第2彈性構件62、72之簡單之構造,故而可簡化組裝步驟。
不論座部6為閉位置與全開位置之哪一位置,第1、第2拉伸螺旋彈簧61、71均始終與第1、第2彈性構件62、72之內周接觸。因此,自座部6開始打開便可獲得減振力。藉此,即便於為了使車體小型化而第1、第2拉伸螺旋彈簧61、71之行程較短之情形時,亦容易進行開閉動作之輔助力與座部6之減振力之調整。
第1、第2彈簧單元33、34位於較支持部46更靠下方。又,於車輛俯視下,第1、第2彈簧單元33、34與第2支承件32重疊。因此,可使開閉機構22小型化。
第1、第2拉伸螺旋彈簧61、71係以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伸縮之方式配置。於此情形時,為了確保收納箱21前之擱腳空間,第1、第2拉伸螺旋彈簧61、71之行程之長度受到限制。但,即便於此種情形時, 於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中,亦容易進行開閉動作之輔助力與座部6之減振力之調整。
於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中,用以使座部6打開之操作開關遠離座部6而配置。但,由於藉由開閉機構22可獲得適於座部6之開閉之彈推力及減振力,故而對騎乘者而言方便性較高。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跨坐型車輛並不限定於速克達型車輛,亦可為附踏板之輕型機車等其他車輛。前輪之數量並不限定於1個,亦可為2個以上。後輪之數量並不限定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引擎並不限定於內燃機,亦可為電動馬達。操作開關之位置亦可變更。
開閉機構之配置及/或構造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亦可變更。例如亦可變更第1支承件31之形狀。亦可變更第2支承件32之形狀。開閉機構22並不限定於支持於中央框架18,亦可支持於座部框架17等車體框架9之其他部分。
彈簧單元之數量並不限定於2個,亦可為1個,抑或為3個以上。亦可變更彈簧單元之形狀。
圖12A係表示座部6處於閉位置之變化例之第1彈簧單元33之剖面的模式圖。圖12係表示座部6處於閉位置與全開位置之間之中間位置之變化例之第1彈簧單元33之剖面的模式圖。圖12C係表示座部6處於全開位置處之變化例之第1彈簧單元33之剖面的模式圖。
如圖12A所示,座部6處於閉位置,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外徑(Do1)亦可較第1彈性構件62之內徑(Di1)小。即,座部6處於閉位置, 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線圈部63之外周亦可為與第1彈性構件62之內周非接觸。
當座部6自閉位置移動至中間位置時,如圖12B所示,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外徑自Do1變大為Do2。於座部6位於中間位置時,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外徑Do2亦可與第1彈性構件62之內徑Di1一致。
座部6越是自中間位置趨向全開位置,則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外徑越大。而且,當座部6自中間位置移動至全開位置時,如圖12B所示,第1拉伸螺旋彈簧61之外徑自Do2變大為Do3。藉此,第1彈性構件62之內徑亦自Do2變大為Do3,第1拉伸螺旋彈簧61自第1彈性構件62受到之反作用力變大。雖省略圖示,但第2彈簧單元34亦為與第1彈簧單元33相同之構成。
於此情形時,於座部6打開之初,利用第1、第2彈簧單元33、34進行之開閉動作之輔助力發揮作用,但減振力不發揮作用。而且,座部6自打開之中途階段便可獲得減振力。藉此,可減輕打開座部6時之操作力,且可適當地調整減振力開始起作用之時點。
22‧‧‧開閉機構
31‧‧‧第1支承件
32‧‧‧第2支承件
33‧‧‧第1彈簧單元
34‧‧‧第2彈簧單元
41‧‧‧第1側部
42‧‧‧第2側部
43‧‧‧連結部
44‧‧‧第1安裝部
45‧‧‧第2安裝部
46‧‧‧支持部
47‧‧‧第1連接部
51‧‧‧座部連接部
52‧‧‧第2連接部
61‧‧‧第1拉伸螺旋彈簧
62‧‧‧第1彈性構件
63‧‧‧線圈部
64‧‧‧第1端部
65‧‧‧第2端部
71‧‧‧第2拉伸螺旋彈簧
72‧‧‧第2彈性構件
73‧‧‧線圈部
74‧‧‧第1端部

Claims (11)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座部; 收納箱,其配置於上述座部之下方;及 開閉機構,其將上述座部以可移動至使上述收納箱關閉之閉位置、及使上述收納箱打開之全開位置之方式予以支持;且 上述開閉機構包含: 拉伸螺旋彈簧,其包含線圈部,且輔助由騎乘者進行之將上述座部打開之操作;及 彈性構件,其設置於上述線圈部之外周;且 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係以上述座部越是趨向上述全開位置則越收縮之方式配置,且 於上述座部至少到達上述全開位置之前,上述線圈部之外周與上述彈性構件之內周相接。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彈性構件具有具備貫通孔之管狀之形狀, 上述拉伸螺旋彈簧插入至上述彈性構件之貫通孔。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於上述座部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較上述彈性構件之自然狀態下之內徑大, 上述座部越是趨向上述全開位置,則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越大。
  4.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於上述座部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較上述彈性構件之內徑小, 於上述座部位於上述閉位置與上述全開位置之間之特定之中間位置時,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與上述彈性構件之內徑一致, 上述座部越是趨向上述全開位置,則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之外徑越大。
  5.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 車體框架; 第1支承件,其安裝於上述車體框架;及 第2支承件,其安裝於上述座部,且可旋轉地支持於上述第1支承件;且 上述拉伸螺旋彈簧包含連接於上述第1支承件之第1端部、及連接於上述第2支承件之第2端部。
  6.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彈性構件配置於上述第1端部與上述第2端部之間。
  7.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第1支承件包含: 支持部,其將上述第2支承件可旋轉地予以支持;及 第1連接部,其連接於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之上述第1端部;且 上述第2支承件包含連接於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之上述第2端部之第2連接部, 上述第1連接部位於較上述支持部更靠後方, 上述第2連接部位於較上述支持部更靠前方。
  8.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第1連接部與上述第2連接部位於較上述支持部更靠下方, 上述拉伸螺旋彈簧與上述彈性構件位於較上述支持部更靠下方。
  9.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俯視下,上述拉伸螺旋彈簧及上述彈性構件與上述第2支承件重疊。
  10.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拉伸螺旋彈簧係以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伸縮之方式配置。
  11.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用以將上述座部打開之操作開關。
TW108102525A 2018-02-14 2019-01-23 跨坐型車輛 TWI680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4374 2018-02-14
JP2018024374A JP2019137330A (ja) 2018-02-14 2018-02-14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4398A TW201934398A (zh) 2019-09-01
TWI680900B true TWI680900B (zh) 2020-01-01

Family

ID=65033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2525A TWI680900B (zh) 2018-02-14 2019-01-23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3527472B1 (zh)
JP (1) JP2019137330A (zh)
KR (1) KR102072427B1 (zh)
CN (1) CN110155221B (zh)
BR (1) BR102019002921B1 (zh)
CO (1) CO2019001224A1 (zh)
MY (1) MY195886A (zh)
PH (1) PH12019050024A1 (zh)
TW (1) TWI68090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6859A2 (en) * 2004-02-09 2005-08-25 M & C Corporation Single pivot hinge with integral coil spring assist
CN101723017A (zh) * 2008-10-31 2010-06-0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
CN201932278U (zh) * 2011-01-11 2011-08-17 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坐垫弹性开合装置
EP2036804B1 (en) * 2007-09-14 2014-05-2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TW201718308A (zh) * 2015-11-27 2017-06-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收納空間之機車
US9745011B2 (en) * 2012-04-13 2017-08-29 Piaggio & C. S.P.A.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addle and a saddle compartment for motorcy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6005U (en) * 1997-01-21 2001-03-11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mounting and article storage structures of scooter
TWI247707B (en) * 2004-01-20 2006-01-21 Honda Motor Co Ltd Lock release operator layout structure in vehicle
MY139196A (en) * 2005-03-29 2009-08-28 Startech Co Ltd Automatic lifting mechanism for motorcycle saddle
CN2908291Y (zh) * 2005-08-03 2007-06-0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座垫自动掀启装置
CN102910226B (zh) * 2011-08-05 2016-08-1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座垫辅助开启装置
JP5988623B2 (ja) * 2012-03-08 2016-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EP3031706B1 (en) * 2013-08-06 2018-05-09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hinge structure for saddled vehicle
JP6405057B2 (ja) * 2015-03-31 2018-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シートばね構造
CN106641059B (zh) * 2016-11-25 2018-09-14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f形阻尼式的无谐振峰隔振器及其阻尼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6859A2 (en) * 2004-02-09 2005-08-25 M & C Corporation Single pivot hinge with integral coil spring assist
EP2036804B1 (en) * 2007-09-14 2014-05-2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1723017A (zh) * 2008-10-31 2010-06-0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机车坐垫的调整机构
CN201932278U (zh) * 2011-01-11 2011-08-17 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坐垫弹性开合装置
US9745011B2 (en) * 2012-04-13 2017-08-29 Piaggio & C. S.P.A.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addle and a saddle compartment for motorcycles
TW201718308A (zh) * 2015-11-27 2017-06-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收納空間之機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9002921B1 (pt) 2022-05-10
CO2019001224A1 (es) 2020-02-18
EP3527472B1 (en) 2020-04-15
MY195886A (en) 2023-02-27
TW201934398A (zh) 2019-09-01
KR102072427B1 (ko) 2020-03-02
JP2019137330A (ja) 2019-08-22
KR20190098698A (ko) 2019-08-22
CN110155221B (zh) 2020-12-04
CN110155221A (zh) 2019-08-23
EP3527472A1 (en) 2019-08-21
PH12019050024A1 (en) 2019-10-21
BR102019002921A2 (pt)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53272A (en) Engine mount for saddle-seat vehicle
BRPI1100157B1 (pt) guia de mola e unidade de amortecedor
TWI682868B (zh) 跨坐型車輛之前部構造
TWI680900B (zh) 跨坐型車輛
JP5904808B2 (ja) 電動車両
EP3381783B1 (en) Seat catch mounting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3157631U (ja) 車両
JP6197481B2 (ja) ウィンドスクリーン装置
JP2009103225A (ja) 車両
JP2003104267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US20180170470A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702116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3676798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19051836A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取付構造
JP2014076759A (ja) 自動二輪車
JP735187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70307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TWI622508B (zh) Battery case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JP6161980B2 (ja) 自動二輪車
WO2014184849A1 (ja) 自動二輪車
KR20230024134A (ko) 모빌리티의 전면부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면부 통합형 모빌리티 및 그 조립 방법
JP2023149185A (ja) 鞍乗型車両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JP5989448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の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装置
JP6150284B2 (ja) 鞍乗型車輌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15013507A (ja) 自動二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