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8293B - 塗膜轉印具 - Google Patents

塗膜轉印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8293B
TWI678293B TW105114099A TW105114099A TWI678293B TW I678293 B TWI678293 B TW I678293B TW 105114099 A TW105114099 A TW 105114099A TW 105114099 A TW105114099 A TW 105114099A TW I678293 B TWI678293 B TW I6782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otation
ratchet
bobbin
clu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9721A (zh
Inventor
小橋佳彥
Yoshihiko Kobashi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lus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lus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9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8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82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B65H37/005Hand-held apparatus
    • B65H37/007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coatings, e.g. correction, colour or adhesive coa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7/00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 F16D7/02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of the friction type
    • F16D7/021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of the friction type with radially applied torque-limiting friction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65H16/10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positive rotation of web ro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 B65H35/002Hand-held or table apparatus
    • B65H35/0026Hand-held or table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 B65H35/0033Hand-held or table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and affixing it to a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2Spur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7Ratch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3Couplings
    • B65H2403/731Slip coup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7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即使在轉印帶發生輕微固著,仍可容易恢復至一般使用狀態的塗膜轉印具,前述塗膜轉印具係具有:供給筒管31、捲取筒管32、被固定至供給筒管31的供給側旋轉軸121、被固定至捲取筒管32的捲取側旋轉軸122、可旋轉地連結至供給側旋轉軸121的棘輪軸33d、可旋轉地連結至供給側旋轉軸121與捲取側旋轉軸122之同時還具備第1離合器60的第1旋轉連結機構1A、1B、1C、以及經由作為棘輪旋轉構件之卡止爪84b而可旋轉地連結至棘輪軸33d與捲取側旋轉軸122的第2旋轉連結機構2A、2B、2C。棘輪旋轉構件之轉速對棘輪軸33d之轉速的比,形成為大於一。

Description

塗膜轉印具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將轉印帶之轉印層轉印至被轉印面上的塗膜轉印具。
過去以來,已提供有一種適用於修正帶或帶式膠等的塗膜轉印具。例如,在日本專利申請案之特開2009-285883號公報中揭示一種即便增加捲取筒管捲繞之已使用的帶量而增加轉印帶的張力,仍可緩和該張力的塗膜轉印具。
在該塗膜轉印具中,設有具備轉印頭的支架、以及被軸支撐於殼件上的供給筒管。前述支架係藉由位置限制構件而被維持在初期位置。而捲取筒管則被軸支撐於支架上。當以增加張力的狀態下使用塗膜轉印具時,因轉印頭被按壓至轉印面上而移動支架,使得捲取筒管靠近供給筒管,進而緩和轉印帶的張力。
根據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的塗膜轉印具,將可解決在一般使用狀況下因捲取筒管所捲取的轉印帶量增加而造成轉印帶之張力増加的情況。然而,當發生如轉印帶上有在轉印面所拾取之橡皮擦屑等碎屑、或是轉印帶之轉印層的一部分堵在殼件內之轉印帶通過處等,造成輕微固著的情況下,仍會讓轉印帶難以移動,造成轉印帶的張力増加。如此,使得轉印操作變得很緊。然而,在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的塗膜轉印具中,並無法解 決如前所述之轉印帶輕微固著的問題。而即使當強制進行轉印操作、使供給筒管旋轉的情況下,仍使得設於可旋轉地連結供給筒管與捲取筒管的連動機構上的離合器機構會動作,造成僅使供給筒管旋轉的情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在轉印帶發生有輕微固著的情況,仍可容易恢復成一般使用狀態的塗膜轉印具。
本發明中的塗膜轉印具係具有:供給筒管,捲裝未使用之轉印帶,且能夠旋轉地被支撐;捲取筒管,捲裝已使用之前述轉印帶,且旋轉自如地被支撐;供給側旋轉軸,被固定於前述供給筒管;捲取側旋轉軸,被固定於前述捲取筒管;棘輪軸,可旋轉地連結至前述供給側旋轉軸;第1旋轉連結機構,可旋轉地連結至前述供給側旋轉軸與前述捲取側旋轉軸,且具備第1離合器;以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具備能夠與前述棘輪軸卡止之棘輪旋轉構件,經由前述棘輪旋轉構件而可旋轉地連結至前述棘輪軸與前述捲取側旋轉軸;且前述棘輪旋轉構件之轉速對前述棘輪軸之轉速的比,係大於一。
此外,前述第2旋轉連結機構具有第2離合器。
此外,離合器力為前述第2離合器小於前述第1離合器。
此外,前述第1旋轉連結機構及前述第2旋轉連結機構係藉由複數個齒輪而可旋轉地連結,且相對於前述供給筒管及前述捲取筒管而配置在一方側的側面。
此外,前述棘輪軸係構成為與前述供給側旋轉軸同軸,且於外周形成棘輪齒;前述棘輪旋轉構件具備形成為能夠與前述棘輪齒進行卡 止的卡止爪;前述卡止爪係朝前述棘輪軸之軸心方向被施力。
若藉由有關本發明之塗膜轉印具,在一般轉印操作的狀態下,係可藉由供給筒管的旋轉而轉動供給側旋轉軸。而當供給側旋轉軸旋轉時,藉由可旋轉地連結至供給側旋轉軸與捲取側旋轉軸的第1旋轉連結機構,便可使捲取筒管旋轉。此外,供給筒管與捲取筒管之間的轉速差(也就是轉印帶之傳送量與捲取量的差),係藉由第1離合器所調整。另一方面,使供給側旋轉軸與棘輪軸可旋轉地連結。此外,棘輪旋轉構件之轉速對棘輪軸之轉速的比,係形成為大於一。從而,在一般轉印操作的狀態下,可使棘輪旋轉構件以高於棘輪軸的轉速旋轉、空轉。
在此,當在轉印帶上發生輕微固著時,將停止捲取筒管的旋轉。然而,倘若強制性的進行轉印操作、使供給筒管旋轉時,將使第1離合器滑動,而可僅使供給筒管與供給側旋轉軸、以及與供給側旋轉軸可旋轉地連結的棘輪軸進行旋轉。如此一來,由於停止了棘輪旋轉構件的旋轉,因此可使棘輪軸與棘輪旋轉構件卡止。而當使棘輪軸與棘輪旋轉構件卡止時,便可將旋轉力傳遞至第2旋轉連結機構。
如此,當在轉印帶上發生輕微固著的情況下,藉由使旋轉力傳遞至第2旋轉連結機構,而可使捲取筒管旋轉、捲取轉印帶,或是停止供給筒管及捲取筒管的旋轉,進而讓使用者感覺到轉印帶的固著狀態,故可容易使轉印帶的固著狀態恢復。
此外,藉由在第2旋轉連結機構中設置第2離合器,即使在轉印帶上發生輕微固著而使旋轉力傳遞至第2旋轉連結機構的情況下,仍可藉由第2離合器來調整供給筒管與捲取筒管之轉速的差。從而,即便在一般轉 印操作中於轉印帶上發生輕微固著,藉由繼續進行轉印操作而使捲取筒管旋轉,便可使轉印帶上的輕微固著恢復。
此外,若離合器力為第2離合器小於第1離合器時,即使因輕微固著而從一般轉印操作切換至輕微固著狀態下的轉印操作,而可減少轉印操作時之緊度的變化。從而,塗膜轉印具的使用者不會有異樣感而可使用塗膜轉印具。
此外,第1旋轉連結機構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構成為,分別藉由複數個齒輪而可旋轉地連結,同時相對於供給筒管及捲取筒管而被配置在一方面側。藉此,可形成小巧的(compact)塗膜轉印具。
此外,棘輪軸係構成與供給側旋轉軸為同軸,且於外周形成有棘輪齒。而棘輪旋轉構件係形成為與該棘輪齒卡止的卡止爪。藉此,可形成更加小巧的塗膜轉印具。
1A、1B、1C‧‧‧第1旋轉連結機構
2A、2B、2C‧‧‧第2旋轉連結機構
5‧‧‧殼本體
5e‧‧‧開口部
7‧‧‧出入操作桿
10‧‧‧塗膜轉印具
20‧‧‧轉印頭
21‧‧‧座板
21a‧‧‧供給筒管承接部
21a1‧‧‧插入孔
21b‧‧‧捲取筒管承接部
21b1‧‧‧環狀承接部
21b2‧‧‧捲取筒管右支撐軸
21b3‧‧‧棘輪齒
21d‧‧‧卡止長孔
21e‧‧‧卡止長孔
22‧‧‧轉印輥輪支撐部
22a‧‧‧右支撐部
22b‧‧‧支撐圓筒
22c‧‧‧左支撐部
23‧‧‧轉印輥輪
25‧‧‧支撐板
25a‧‧‧供給筒管支撐軸
25b‧‧‧捲取筒管左支撐軸
25c‧‧‧結合板
25d‧‧‧結合板
25e‧‧‧插入突起
25f‧‧‧偏心輪部
25g‧‧‧齒輪支撐軸
25h‧‧‧小齒輪支撐軸
26‧‧‧護架
31‧‧‧供給筒管
32‧‧‧捲取筒管
32a‧‧‧卡止爪
32b‧‧‧凸緣部
33‧‧‧插入軸
33a‧‧‧貫通孔
33b‧‧‧凸緣部
33c‧‧‧第一離合器軸
33d‧‧‧棘輪軸
40‧‧‧替換組件
51‧‧‧左殼件
51a‧‧‧被卡止部
51b‧‧‧被卡止部
51c‧‧‧導板
51d‧‧‧第一導柱
51e‧‧‧左開口部
51f‧‧‧圓弧孔部
51j‧‧‧第二導柱
52‧‧‧右殼件
52a‧‧‧卡止部
52a1‧‧‧卡合爪
52b‧‧‧卡止部
52b1‧‧‧卡合爪
52c‧‧‧導板被插入部
52d‧‧‧第一導柱被插入部
52e‧‧‧右開口部
52j‧‧‧第二導柱被插入部
60‧‧‧第1離合器
61‧‧‧第一離合器齒輪
61a‧‧‧離合器彈簧
62‧‧‧中間齒輪
62a‧‧‧第二離合器軸
62b‧‧‧軸孔
63‧‧‧小齒輪
64‧‧‧固定齒輪
70‧‧‧出入擋門構件
71‧‧‧圓環狀部
71a‧‧‧從動部
72‧‧‧擋門部
80‧‧‧第2離合器
82‧‧‧第二離合器齒輪
82a‧‧‧離合器彈簧
84‧‧‧棘輪裝置
84a‧‧‧彈簧部
84b‧‧‧卡止爪
121‧‧‧供給側旋轉軸
122‧‧‧捲取側旋轉軸
123‧‧‧齒輪
124‧‧‧齒輪
125‧‧‧齒輪
133‧‧‧齒輪
134‧‧‧齒輪
圖1所示,係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塗膜轉印具,(a)係表示使用狀態,(b)係表示收納狀態。
圖2所示之分解立體圖,係由左前方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塗膜轉印具。
圖3所示之分解立體圖,係由右前方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塗膜轉印具。
圖4所示之立體圖,其狀態為已拆下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塗膜轉印具的左殼件。
圖5所示之立體圖,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塗膜轉印具的連動機構。
圖6所示之立體圖,為分解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塗膜轉印具的一部分。
圖7所示之示意圖,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塗膜轉印具的連動機構,(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b)及(c)係表示其變形例。
以下,依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圖1(a)、圖1(b)係為塗膜轉印具10的立體圖。塗膜轉印具10具備殼本體5。前述塗膜轉印具10構成為,將轉印帶T之轉印層轉印至被轉印面上的轉印頭20,設置成可由殼本體5出入狀。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為將具備有轉印頭20的方向設為前,將其相反方向設為後。此外,將由後方朝向前方觀察塗膜轉印具10時的左側設為左、右側設為右,並將圖1(a)、圖1(b)之上側設為上、下側設為下來進行說明。
轉印頭20之出入操作,可藉由設在殼本體5側面的出入操作桿7來進行。藉由塗膜轉印具10而將轉印帶T之轉印層轉印至被轉印面上的轉印操作係為,首先,如圖1(a)所示,利用出入操作桿7而使轉印頭20自殼本體5突出。接著,握持殼本體5,將轉印頭20以按壓至被轉印面的方式進行拖拉。而在使用後,藉由出入操作桿7,如圖1(b)所示,使轉印頭2沉入殼本體5內而形成為收納狀態。
接著,藉由圖2及圖3的分解立體圖來說明塗膜轉印具10的內部構造。殼本體5形成為左殼件51與右殼件52可分離及結合的構造。左殼件51與右殼件52分別形成為前後方向上長之近似貝殼(shell)狀。主要如圖3所 示,左殼件51係在上下之緣上,分別設有被卡止部51a、51b。並且,自左殼件51中之前方下側的邊緣附近的內面立設有平板狀的導板51c。再者,自左殼件51中之後方下側的邊緣附近的內面立設有圓柱狀的第一導柱51d。並且,在左殼件51之略靠近前方的上緣附近,立設有圓柱狀的第二導柱51j。
另一方面,如圖2中主要揭示內容,在右殼件52中,於上下緣上設有卡止部52a、52b。並且,在右殼件52中之前方下側的邊緣部上,形成有導板被插入部52c。再者,在右殼件52中之後方下側的邊緣部上,形成有圓筒狀之第一導柱被插入部52d。並且,在靠近右殼件52前方的上緣上,設有第二導柱被插入部52j。
左殼件51與右殼件52係藉由卡止部52a、52b分別卡合至被卡止部51a、51b而被結合。具體而言,在卡止部52a、52b上分別設於前後二處、呈相反狀而具彈性的卡止爪52a1、52b1,係形成為,被卡止至設於被卡止部51a、51b的卡止部(未圖示)。並且在此時,使導板51c插入至導板被插入部52c。並且,使第一導柱51d插入至第一導柱被插入部52d,第二導柱51j則被插入至第二導柱被插入部52j。從而,左殼件51與右殼件52為在結合時被導引而結合。
左殼件51與右殼件52的分離係為,當按壓分別設於被卡止部51a、51b之按壓板後,兩個卡止爪52a1、52b1為分別對抗彈力而靠近,解除與被卡止部51a、51b之卡合部之間的卡止。藉此,可分離左殼件51與右殼件52。
此外,在左殼件51及右殼件52中,分別形成有於前端形成為缺口狀的左開口部51e、右開口部52e。當使左殼件51與右殼件52結合後,藉 由左開口部51e及右開口部52e而形成開口部5e(參照圖1(a)、圖1(b))。使轉印頭20由該開口部5e進出。此外,主要如圖2所示,於左殼件51之外面前方,形成有使出入操作桿7突出的圓弧孔部51f。
另一方面,如圖2及圖3所示,在轉印頭20上,設有於前後方向上長的座板21。座板21為在前端形成有轉印輥輪支撐部22。使轉印輥輪23以旋轉自如的狀態而被支撐於轉印輥輪支撐部22中。轉印輥輪支撐部22形成有支撐轉印輥輪23之右端的右支撐部22a。並且,由座板21之前端部附近(換言之,右支撐部22a的後方側)的內面立設支撐圓筒22b。支撐圓筒22b係包括形成為圓筒狀的圓筒狀部以及支撐該圓筒狀部的肋部。
此外,形成有從前述支撐圓筒22b左端朝前方延伸之板狀的左支撐部22c。藉由該左支撐部22c,使得轉印輥輪23之左端且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從而,藉由左支撐部22c及右支撐部22a,使轉印輥輪23且旋轉自如地被支撐。並且,座板21與轉印輥輪支撐部22(右支撐部22a、支撐圓筒22b、左支撐部22c)形成為一體。
此外,於轉印輥輪支撐部22之上側,設有跨越右支撐部22a與左支撐部22c、以架橋狀所配置的護架26。
在座板21左側面中之略中央部處,形成有用來配置供給筒管31的供給筒管承接部21a。在供給筒管承接部21a之略中央部處,形成有插入孔21a1。在插入孔21a1中,係插入且固定支撐供給筒管31之後述的供給筒管支撐軸25a。
在座板21左側面中之供給筒管承接部21a的後側,形成有用來配置捲取筒管32的捲取筒管承接部21b。捲取筒管承接部21b係設有形成 為以環狀突出的環狀承接部21b1、以及自該環狀承接部21b1之中心而立設的捲取筒管右支撐軸21b2。
如圖3所示,在環狀承接部21b1之內周面上,形成有防止逆轉用的棘輪齒21b3。棘輪齒21b3係為,可與自捲取筒管32之胴部內側向右方突出而形成的複數個卡止爪32a進行卡合。藉由前述棘輪齒21b3與卡止爪32a,捲取筒管32形成為僅朝座板21之右側面後方所表示的箭頭方向(亦即,捲取方向)來進行旋轉,而防止逆轉。
自座板21之前後方向中央處至略靠近後方之上下邊緣部附近,分別設有卡止長孔21d、21e。卡止長孔21d、21e係構成為於前後方向較長、且由側面觀察呈矩形形狀之孔。
如圖3中主要揭示內容,在相對於座板21之左側面的位置上配置支撐板25。在支撐板25中之右側面的前後方向略中央處,自右側面立設有前述的供給筒管支撐軸25a。在支撐板25之右側面的後端部附近,自右側面立設有捲取筒管左支撐軸25b。並且,在支撐板25之前後方向之略後方的上下邊緣部處,設有朝向右方而立設的板狀之結合板25c、25d。於結合板25c、25d之前端部分別形成有鈎狀的卡止部。
在支撐板25前端部附近之右側面上立設有圓柱狀之插入突起25e。再者,於該插入突起25e前方側形成有偏心輪(cam)部25f。偏心輪部25f係成為由上側朝下前方側開起的孔。
在支撐板25的左側面上係如圖2所示,由左側面立設有圓筒狀之齒輪支撐軸25g。而在齒輪支撐軸25g的後側下方處,由左側面則立設有小齒輪支撐軸25h。齒輪支撐軸25g及小齒輪支撐軸25h之周圍係形成有以 側面觀察呈略圓形的凹部,其構成為可收納各個齒輪。此外,前述凹部之周壁形成有開口部,該開口部係形成為,可與配置在支撐板25左側面之各個齒輪與配置在右側面之各個齒輪咬合。
在座板21與支撐板25間配置供給筒管31或捲取筒管32等(參照圖4)。並且,使結合板25c、25d前端部的卡止部,分別與卡止長孔21d、21e卡止。此時,供給筒管支撐軸25a構成為,將其前端部與插入孔21a1卡止、旋轉自如地支撐供給筒管31。此外,捲取筒管左支撐軸25b與捲取筒管右支撐軸21b2係配合成同軸狀。藉此,捲取筒管32且旋轉自如地被支撐。並且,使插入突起25e插入至支撐圓筒22b之圓筒內。
據此,如圖4所示,在座板21與支撐板25之間配置供給筒管31、捲取筒管32、複數個齒輪等及轉印頭20等,在支撐板25之左側面上具備有複數個齒輪,形成替換組件(refill unit)40。此外,支撐板25及座板21係構成為,將其一部分藉由形成在左殼件51及右殼件52之內面的導軌所導引。藉此,替換組件40相對殼本體5呈往前後運作自如狀而被支撐。
另一方面,在位於支撐板25與左殼件51之間的前方側,以轉動自如狀的配置出入擋門構件70。亦如圖2及圖3所示,出入擋門構件70具備有圓環狀部71、以及由側面所視形成為凸彎曲狀之曲面的擋門部72。在圓環狀部71之右側面側,形成有圓柱狀且朝右方突出的從動部71a。該從動部71a係與偏心輪部25f卡合。
從而,藉由操作出入操作桿7而轉動出入擋門構件70,從動部71a為配合偏心輪部25f而進行相對性的移動。如此,使替換組件40相對於殼本體5而往前後移動。並且,配合替換組件40往前後之移動,使轉印頭20 由殼本體5的開口部5e突出及沉入。再者,藉由出入操作桿7的轉動操作,亦可使擋門部72轉動。從而,配合轉印頭20的出入,藉由擋門部72而開啟或關閉開口部5e。
此外,在轉印操作中之轉印帶T,係自供給筒管31以下述方式所傳送,藉由捲取筒管32而捲取。被捲裝至供給筒管31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係由供給筒管31之下側而被送出。並且,轉印帶T係被傳送至轉印輥輪23。轉印帶T係為,當藉由轉印輥輪23而使轉印層轉印至被轉印面後,繞著轉印輥輪23、通過護架26下側而被傳送至殼本體5內。已被傳送至殼本體5內的轉印帶T係為,與捲繞至供給筒管31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上側接觸、於下方進行方向轉換後,由捲取筒管32下側藉由捲取筒管32所捲取。
接著,針對連動、旋轉供給筒管31及捲取筒管32的連動機構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在供給筒管31中,於中心處插入有插入軸33。插入軸33係對供給筒管31固定,在中心形成有插入供給筒管支撐軸25a之貫通孔33a。插入軸33係形成為,由供給筒管31之左側面所突出的部分呈三階之略圓板狀。在該三階之略圓板狀的一部分之中,插入軸33由供給筒管31之左側面所突出的部分係為,使大徑的凸緣部33b配置在供給筒管31之左側面側。在凸緣部33b左側處,形成有直徑比凸緣部33b還小的第一離合器軸33c。同様的,在第一離合器軸33c左側處,形成有直徑比第一離合器軸33c還小的棘輪軸33d。凸緣部33b、第一離合器軸33c及棘輪軸33d係分別配置成與供給筒管31呈同軸。
接著,針對構成供給筒管31及捲取筒管32之連動機構的各個齒輪等的配置,依據圖5及圖6進行說明。在供給筒管31之左側面處,配置 有第一離合器齒輪61。第一離合器齒輪61係如圖6所示,於內側三處形成有波浪形的離合器彈簧61a。第一離合器軸33c之外周側面,係內接三個離合器彈簧61a。離合器彈簧61a係由樹脂材料形成,且形成為朝第一離合器齒輪61的徑向施加彈力狀。從而,藉由第一離合器軸33c與三個離合器彈簧61a,形成可藉由指定的離合器力而開始滑動第一離合器軸33c與離合器彈簧61a的第1離合器60。
第一離合器齒輪61係與配置在第一離合器齒輪61後側的中間齒輪62咬合。在中間齒輪62之中,於其中心處,自中間齒輪62左側面立設有圓筒狀之第二離合器軸62a。在第二離合器軸62a之中,於中心處開啟軸孔62b。在該軸孔62b中,插入支撐板25之左側面上的齒輪支撐軸25g,中間齒輪62係且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參照圖4)。
於中間齒輪62之後方下側處配置小齒輪63,使中間齒輪62與小齒輪63咬合。小齒輪63係藉由支撐板25之小齒輪支撐軸25h而且旋轉自如地被支撐(參照圖4)。另一方面,在捲取筒管32之左側面中心處設有固定齒輪64。固定齒輪64係對捲取筒管32固定。此外,小齒輪63係與固定齒輪64咬合。
此外,於中間齒輪62中以同軸設有第二離合器齒輪82。在第二離合器齒輪82之內周處,形成有三個以波浪形所形成的離合器彈簧82a。中間齒輪62之第二離合器軸62a的外周面,係與三個離合器彈簧82a內接。並且,三個離合器彈簧82a係以樹脂材料形成為可朝徑向彈性施力狀。從而,藉由第二離合器軸62a與三個離合器彈簧82a,形成以指定的離合器力開始滑動第二離合器軸62a與離合器彈簧82a的第2離合器80(參照圖4及圖5)。
在第二離合器齒輪82之前方側係設有棘輪裝置(ratchet gear)84。棘輪裝置84則被配置在與供給筒管31及第一離合器齒輪61同軸的插入軸33上。第二離合器齒輪82與棘輪裝置84相咬合。
在棘輪裝置84的內周面上,形成圓弧狀的彈簧部84a。在彈簧部84a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卡止爪84b。卡止爪84b係藉由彈簧部84a而朝徑向內側(換言之,為棘輪軸33d之軸心方向)施力。藉由前述卡止爪84b與棘輪軸33d外周的棘輪齒形成棘輪機構。
此種棘輪機構係如圖5所示,當使棘輪裝置84相對棘輪軸33d而朝左側視圖上的順時針方向旋轉(X1之箭頭所示方向)的情況下,卡止爪84b便越過棘輪齒,使棘輪裝置84旋轉。另一方面,當使棘輪裝置84相對棘輪軸33d而朝於左側面觀察呈逆時針旋轉(與X1之箭頭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情況下,卡止爪84b便與棘輪齒進行卡止。
此外,藉由在該等連動機構中之齒輪(第一離合器齒輪61、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固定齒輪64、第二離合器齒輪82及棘輪裝置84)的齒數關係,當棘輪軸33d及棘輪裝置84在朝X1方向進行旋轉的情況下,卡止爪84b之轉速對棘輪軸33d之轉速的比(卡止爪84b之轉速/棘輪軸33d之轉速),係形成為大於一。
接著,說明塗膜轉印具10的連動機構之動作。作為一般使用狀態,當使轉印頭20突出而使用塗膜轉印具10時,供給筒管31便如圖5中的X1之箭頭所示,朝左側視圖上的順時針方向旋轉。如此,與第一離合器齒輪61咬合之中間齒輪62便朝左側視圖上的逆時針方向旋轉(X2之箭頭所示方向)。此外,由於中間齒輪62與小齒輪63進行咬合,因此,小齒輪63係朝 左側視圖上的順時針方向旋轉(X3之箭頭所示方向)。與小齒輪63咬合之固定齒輪64係為,朝左側視圖上的逆時針方向旋轉(X4之箭頭所示方向)。由於使固定齒輪64與捲取筒管32固定,因此,捲取筒管32係可朝與固定齒輪64相同的方向(X4之箭頭所示方向)進行旋轉。據此,將藉由轉印輥輪23所轉印之已使用的轉印帶T由供給筒管31傳送、捲取至捲取筒管32。
第二離合器齒輪82係經由第二離合器軸62a、且與中間齒輪62相同為左側視圖上的逆時針方向旋轉(X2之箭頭所示方向)。並且,與第二離合器齒輪82咬合之棘輪裝置84係朝左側視圖上的順時針方向旋轉(X1之箭頭所示方向)。
在此,如前所述,卡止爪84b之轉速對與供給筒管31一體旋轉的棘輪軸33d之轉速的比,係形成為大於一。從而,棘輪裝置84係以高於插入軸33的轉速而朝X1方向進行旋轉。亦即,棘輪裝置84的卡止爪84b係朝相對於棘輪軸33d之X1方向進行旋轉。從而,使卡止爪84b以跨越棘輪齒的方式進行旋轉。換言之,棘輪裝置84係對插入軸33進行空轉。
此外,在此種一般使用狀態中,第一離合器齒輪61的齒數為少於固定齒輪64的齒數,另外,胴部的直徑為捲取筒管32比供給筒管31還大。藉此,捲取筒管32之旋轉速度將較供給筒管31還快。因此,將捲取筒管32捲取轉印帶T之捲取量設定成較供給筒管31傳送轉印帶T之傳送量還多。而有關於捲取量,為將超過的部分藉由第1離合器60的作用進行適當的調整。換言之,供給筒管31與捲取筒管32之轉速的差額,為藉由第1離合器60作適當的調整。
接著,說明轉印帶T之固著狀態下的動作。在護架26附近、 或是已使用之轉印帶T在被捲取至捲取筒管32為止的通路等之中,轉印帶T會有因橡皮擦屑或未轉印而殘留的轉印層(尤其是膠帶上的黏糊劑等)而發生輕微固著的情況。在此種情況下,連動機構將如下所述進行作動。
當在轉印帶T上發生輕微固著時,轉印帶T將無法移動。從而,造成捲取筒管32亦無法動作。也因此,被固定在捲取筒管32上的固定齒輪64、小齒輪63、中間齒輪62及第一離合器齒輪61亦無法動作。再者,第二離合器齒輪82及棘輪裝置84亦無法動作。當在此種狀態下仍實施轉印操作,強制性旋轉供給筒管31時,由於第一離合器齒輪61無法動作,故而離合器彈簧61a則滑動於第一離合器軸33c的外周而第1離合器60作動。如此,僅由供給筒管31及被固定在供給筒管31之插入軸33將開始朝X1方向的旋轉。
當插入軸33朝X1方向開始旋轉時,如前所述,由於第一離合器齒輪61並未作動,因此,使卡止爪84b被卡止至插入軸33之棘輪軸33d中的棘輪齒。如此,棘輪裝置84係連同插入軸33(棘輪軸33d)而朝X1方向進行旋轉。並且,與棘輪裝置84咬合之第二離合器齒輪82為朝X2方向進行旋轉。當第二離合器齒輪82朝X2方向旋轉時,經由第2離合器80而與第二離合器齒輪82連接的中間齒輪62,係連同第二離合器齒輪82而朝X2方向進行旋轉。當中間齒輪62朝X2方向旋轉時,依序使小齒輪63朝X3方向旋轉,使固定齒輪64朝X4方向旋轉,使捲取筒管32朝X4方向、亦即捲取方向強制性的旋轉,便可捲取已使用的轉印帶T。如此,強制性的解除轉印帶T的固著,恢復至一般使用狀態。
此外,即便是棘輪軸33d之旋轉力經由與棘輪軸33d卡止的卡 止爪84b而使捲取筒管32旋轉的情況下,捲取筒管32中之轉印帶T的捲取量,係被設定成較供給筒管31中之轉印帶T的傳送量還多。而有關於捲取量,藉由第2離合器80對超過的部分(換言之,為供給筒管31與捲取筒管32的轉速之差)作適當的調整。
另外,當棘輪軸33d之旋轉力經由與棘輪軸33d卡止的卡止爪84b而使捲取筒管32旋轉的情況下,連同第二離合器齒輪82而藉由中間齒輪62的旋轉,雖使第一離合器齒輪61朝X1方向旋轉,不過,第一離合器齒輪61之離合器彈簧61a係於第一離合器軸33c之外周滑動,而形成第1離合器60作動的狀態。
以上,為了說明而針對各個動作進行了說明,不過,實際上為在一般轉印操作狀態的途中發生輕微固著。然而,即使在此種狀態下,藉由持續進行轉印操作而強制性的使供給筒管31旋轉,依序進行上述動作,塗膜轉印具10則恢復至一般的狀態。
此外,當轉印帶T強力固著的情況下,藉由卡止爪84b與棘輪軸33d之棘輪齒的卡止而將棘輪裝置84朝X1方向旋轉,藉此,即使第二離合器齒輪82朝X2方向旋轉,離合器彈簧82a仍會於第二離合器軸62a的外周滑動而第2離合器80作動。如此,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固定齒輪64並不會旋轉,也因此捲取筒管32亦不會旋轉。在此情況下,可分離殼本體5,以手輕輕地操作外周呈波浪形狀之捲取筒管32右側的凸緣部32b、進而解除轉印帶T的固著。
此外,在一般操作下的轉印操作之緊度(換言之,也就是用以拖引塗膜轉印具10的力),為藉由第1離合器60之離合器力所決定。另一 方面,由轉印帶T之固著狀態至恢復為止之間的轉印操作的緊度,形成為第1離合器60之離合器力與第2離合器80之離合器力所合計的離合器力。從而,若是可將第1離合器60之離合器力、以及合計第1離合器60之離合器力與第2離合器80之離合器力的離合器力之間的差額縮小,將可縮小於一般狀態下之轉印操作之緊度與恢復狀態下之轉印操作之緊度的差額,使用者將可在不會意識到該等狀態的切換的情況下進行轉印操作。具體而言,以將第1離合器60之離合器力設定成較第2離合器80之離合器力還大上數倍者為佳。
再者,亦可省略第2離合器80,形成一種將第二離合器齒輪82與中間齒輪62呈同軸且一體狀的二段齒輪。若藉由該二段齒輪之構造,即使在轉印帶T上發生輕微固著而持續進行轉印操作、僅將供給筒管31與插入軸33朝X1方向進行旋轉,當棘輪軸33d與卡止爪84b卡止時,連動機構便不會旋轉,而無法再繼續後續的轉印操作。在此情況下,可藉由手動分離殼本體5,進行轉印帶T的恢復作業。據此,省略第2離合器80,藉由使用將第二離合器齒輪82與中間齒輪62一體化的二段齒輪,使用者將可感受到轉印帶T的固著狀態。
接著,針對使本實施形態之供給筒管31與捲取筒管32連動的連動機構,將其示意圖揭示於圖7(a),將該變形例揭示於圖7(b)、圖7(c)。在此,圖7(a)~圖7(c)係分別為以俯視觀察各個連動機構的示意圖,箭頭所示為各個齒輪等的旋轉方向。
如同將上述實施形態概略顯示的圖7(a)所示,在供給筒管31中,固定有供給側旋轉軸121。具體而言,上述插入軸33係相當於供給側 旋轉軸121。另一方面,在捲取筒管32中,固定有捲取側旋轉軸122。具體而言,上述固定齒輪64係與捲取側旋轉軸122一體化、固定至捲取筒管32。
此外,藉由第1離合器60、第一離合器齒輪61、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及固定齒輪64構成第1旋轉連結機構1A。供給側旋轉軸121與捲取側旋轉軸122,係藉由第1旋轉連結機構1A而傳遞旋轉力、進行可旋轉地連結。
並且,在供給側旋轉軸121中,使棘輪軸33d固定於同軸上。具體而言,如上所述,作為插入軸33的一部分而以同軸形成棘輪軸33d。再者,作為棘輪旋轉構件之卡止爪84b,係形成為能夠與棘輪軸33d進行卡止。此外,藉由具備作為棘輪旋轉構件之卡止爪84b的棘輪裝置84、第二離合器齒輪82、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及固定齒輪64,構成第2旋轉連結機構2A。棘輪軸33d與捲取側旋轉軸122係可旋轉地連結成藉由第2旋轉連結機構2A而傳遞旋轉力。
亦即,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及固定齒輪64係作為第1旋轉連結機構1A、亦作為第2旋轉連結機構2A。
在此,如前述說明,作為棘輪旋轉構件的卡止爪84b構成為,當藉由第1旋轉連結機構1A傳遞旋轉力的情況下,由於卡止爪84b之轉速對棘輪軸33d之轉速的比形成為大於一,因此,棘輪軸33d可更加快速的進行旋轉。從而,作為棘輪旋轉構件的卡止爪84b不會被卡止至棘輪軸33d之棘輪齒,使作為棘輪旋轉構件的卡止爪84b對棘輪軸33d進行旋轉(空轉)。
另一方面,當在轉印帶T發生輕微固著時,便作動第1離合器60,僅旋轉供給筒管31與供給側旋轉軸121(插入軸33)。如此,作為棘 輪旋轉構件的卡止爪84b係被卡止至棘輪軸33d之棘輪齒。當使卡止爪84b與棘輪軸33d卡止時,便藉由第2旋轉連結機構2A,經由棘輪軸33d將供給側旋轉軸121之旋轉力傳遞至捲取側旋轉軸122、使捲取筒管32旋轉,塗膜轉印具10則恢復到一般的狀態。
此外,如圖7(a)所示,第2離合器80係被配置在第二離合器齒輪82與中間齒輪62之間。並且,藉由第1離合器60的作用,適當調整夾設第1旋轉連結機構1A之供給筒管31與捲取筒管32之捲取量的調整,藉由第2離合器80的作用,適當調整夾設第2旋轉連結機構2A之供給筒管31與捲取筒管32之捲取量的調整。此外,第2離合器80亦可配置在構成第2旋轉連結機構2A之任何構件之間,如前所述,亦可省略。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以複數個齒輪構成第1旋轉連結機構1A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2A,不過在第1旋轉連結機構1A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2A中傳遞旋轉力的構件並非僅限定為齒輪,可為種種已知的傳遞構件,例如以滑輪與皮帶來構成傳遞旋轉力的構件,亦可與齒輪併用。
此外,有關於第1離合器60及第2離合器80的構造,並非限定在以本實施形態中之離合器彈簧61a、82a與第一離合器軸33c、第二離合器軸62a所構成之構造,亦可為使用摩擦板所構成之其他已知的離合器構造。此外,亦可倒置卡止爪84b與棘輪軸33d外周之棘輪齒的關係,在棘輪軸33d的外周處,設置朝徑外方向彈性施力的卡止爪、且在棘輪裝置84的內周面形成棘輪齒。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旋轉連結機構1A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2A,係被配置在供給筒管31及捲取筒管32之一方面側的左側之側面 側。藉此,將可形成小巧的塗膜轉印具10。
然而,如圖7(b)所示,可將第1旋轉連結機構1B與第2旋轉連結機構2B構成,相對於供給筒管31及捲取筒管32而分別於左側之側面側上配置第1旋轉連結機構1B,於右側之側面側上配置第2旋轉連結機構2B。此外,使供給側旋轉軸121及捲取側旋轉軸122以分別貫通供給筒管31、捲取筒管32的狀態下,固定於供給筒管31、捲取筒管32。在圖7(b)所示的變形例中,第1旋轉連結機構1B係包括第1離合器60、第一離合器齒輪61、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及固定齒輪64。第2旋轉連結機構2B係包括具備作為棘輪旋轉構件之卡止爪84b的棘輪裝置84、以及齒輪123、124、125。
此外,在圖7(b)所示的變形例中,被形成在供給筒管31右側之側面側上的供給側旋轉軸121與棘輪軸33d係被固定在同軸。再者,齒輪125係與被形成在捲取筒管32右側之側面側上的捲取側旋轉軸122固定。
即使在圖7(b)所示之變形例中,連動機構亦進行相同的動作。亦即,在一般轉印操作中,藉由供給筒管31的旋轉而旋轉被形成在供給筒管31左側之側面側上的供給側旋轉軸121,利用第1旋轉連結機構1B(第1離合器60、第一離合器齒輪61、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固定齒輪64)而旋轉捲取側旋轉軸122,且使捲取筒管32旋轉。此時,使以同軸而被固定至供給側旋轉軸121的棘輪軸33d旋轉。並且,棘輪裝置84亦藉由被固定至捲取側旋轉軸122之齒輪125及齒輪124、123而旋轉。然而,卡止爪84b之轉速對棘輪軸33d之轉速的比形成為大於一,因此,當藉由第1旋轉連結機構1B而傳遞旋轉力的情況下,棘輪裝置84係對棘輪軸33d進行快速的旋轉、空轉。
另外,當轉印帶T上發生輕微固著時,將使第1旋轉連結機構1B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2B的旋轉停止。在此,當持續進行轉印操作、強制性的使供給筒管31旋轉時,將僅旋轉供給筒管31、供給側旋轉軸121及棘輪軸33d,使卡止爪84b與棘輪軸33d卡止。如此一來,使供給側旋轉軸121之旋轉力傳遞至棘輪軸33d,經由第2旋轉連結機構2B(作為棘輪旋轉構件之具備卡止爪84b的棘輪裝置84、齒輪123、124、125)及第2離合器80而旋轉捲取側旋轉軸122、且使捲取筒管32旋轉。據此,已發生輕微固著之塗膜轉印具10,將恢復至一般轉印操作的狀態。
此外,棘輪軸33d係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插入軸33的一部而形成為與供給側旋轉軸121呈同軸,然而並非僅限於此,例如如圖7(c)所示,亦可由供給側旋轉軸121設置其他齒輪133、134,將棘輪軸固定至前述齒輪134。然而,若是將供給側旋轉軸121與棘輪軸33d形成為同軸時,便可將塗膜轉印具10的結構更加小巧化。
此外,在圖7(c)的變形例中,第1旋轉連結機構1C係包括第1離合器60、第一離合器齒輪61、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及固定齒輪64。第2旋轉連結機構2C係包括具備作為棘輪旋轉構件之卡止爪84b的棘輪裝置84、第二離合器齒輪82、小齒輪63及固定齒輪64。藉由被固定在供給側旋轉軸121的齒輪133、以及與該齒輪133進行咬合的齒輪134,使棘輪軸33d與供給側旋轉軸121可旋轉地連結。
亦即,如圖7(c)之變形例所示,只要使棘輪軸33d連結成可藉由供給側旋轉軸121旋轉即可,亦可無須以同軸而固定至供給側旋轉軸121。
即使在圖7(c)所示的變形例中,亦使連動機構進行同様的動作。亦即,在一般轉印操作中,藉由供給筒管31的旋轉而旋轉供給側旋轉軸121,藉由第1旋轉連結機構1C(第1離合器60、第一離合器齒輪61、中間齒輪62、小齒輪63、固定齒輪64)而旋轉捲取側旋轉軸122,使得捲取筒管32旋轉。此時,與被固定於供給側旋轉軸121上之齒輪133,以及與齒輪133咬合的134一同棘輪軸33d將被旋轉。並且,被固定在捲取側旋轉軸122上之固定齒輪64及小齒輪63,係經由第二離合器齒輪82而亦使棘輪裝置84旋轉。然而,當藉由第1旋轉連結機構1C而傳遞旋轉力的情況下,由於卡止爪84b之轉速相對於棘輪軸33d之轉速的比形成為大於一,因此,棘輪裝置84係對棘輪軸33d快速旋轉、空轉。
而當在轉印帶T上發生輕微固著後,便停止第1旋轉連結機構1C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2C的旋轉。在此,將持續進行轉印操作、強制性地使供給筒管31旋轉時,便會僅旋轉供給筒管31、供給側旋轉軸121、齒輪133、134及棘輪軸33d,使卡止爪84b與棘輪軸33d卡止。如此,經由第2旋轉連結機構2C(作為棘輪旋轉構件之具備卡止爪84b的棘輪裝置84、第二離合器齒輪82、小齒輪63、固定齒輪64)及第2離合器80而旋轉捲取側旋轉軸122、使捲取筒管32旋轉。如此,發生輕微固著的塗膜轉印具10,係可恢復至一般轉印操作的狀態。
以上,說明了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不過,本發明並非受上述實施形態所限定,而是可以各種型態來實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利用本實施例,將可提供一種即使在轉印帶發生輕微固著, 仍可容易恢復至一般使用狀態的塗膜轉印具。

Claims (7)

  1. 一種塗膜轉印具,其特徵在於,具有:供給筒管,捲裝未使用之轉印帶,且能夠旋轉地被支撐;捲取筒管,捲裝已使用之前述轉印帶,且旋轉自如地被支撐;供給側旋轉軸,被固定於前述供給筒管;捲取側旋轉軸,被固定於前述捲取筒管;棘輪軸,旋轉連結至前述供給側旋轉軸;第1旋轉連結機構,旋轉連結至前述供給側旋轉軸與前述捲取側旋轉軸,且具備第1離合器;以及第2旋轉連結機構,具備能夠與前述棘輪軸卡止之棘輪旋轉構件,經由前述棘輪旋轉構件而旋轉連結至前述棘輪軸與前述捲取側旋轉軸;且前述棘輪旋轉構件之轉速對前述棘輪軸之轉速的比,係大於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第2旋轉連結機構具有第2離合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第2離合器的離合器力小於前述第1離合器的離合器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第1旋轉連結機構及前述第2旋轉連結機構係藉由複數個齒輪所旋轉連結,且相對於前述供給筒管及前述捲取筒管而配置在一方側的側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第1旋轉連結機構及前述第2旋轉連結機構係藉由複數個齒輪所旋轉連結,且相對於前述供給筒管及前述捲取筒管而配置在一方側的側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第1旋轉連結機構及前述第2旋轉連結機構係藉由複數個齒輪所旋轉連結、且相對於前述供給筒管及前述捲取筒管而配置在一方側的側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棘輪軸係構成為與前述供給側旋轉軸同軸,且於外周形成棘輪齒;前述棘輪旋轉構件具備形成為能夠與前述棘輪齒進行卡止的卡止爪;前述卡止爪係朝前述棘輪軸之軸心方向被施力。
TW105114099A 2015-05-12 2016-05-06 塗膜轉印具 TWI6782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7082 2015-05-12
JP2015097082A JP6499008B2 (ja) 2015-05-12 2015-05-12 塗膜転写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9721A TW201639721A (zh) 2016-11-16
TWI678293B true TWI678293B (zh) 2019-12-01

Family

ID=57209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099A TWI678293B (zh) 2015-05-12 2016-05-06 塗膜轉印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40642B2 (zh)
JP (1) JP6499008B2 (zh)
KR (1) KR20160133361A (zh)
CN (1) CN106142936B (zh)
DE (1) DE102016107178A1 (zh)
TW (1) TWI6782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12020B1 (en) * 2016-08-20 2020-03-04 Fujicopian Co., Ltd. Coating-film transfer tool
JP6898642B2 (ja) * 2017-08-01 2021-07-07 プラス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具
TWI788984B (zh) * 2021-08-31 2023-01-01 昶邑國際有限公司 便於更換填充帶之薄膜塗抹器改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9477A (en) * 1991-08-30 1995-01-10 Seed Rubber Company, Ltd.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5056E (en) * 1961-10-17 fritzinger
DE3638722A1 (de) * 1986-11-13 1988-05-26 Pelikan Ag Geraet zum auftragen eines klebstoff-filmes
JPH03128299A (ja) * 1989-10-14 1991-05-31 Shiide Rubber Kogyo Kk 手持式転写塗膜転写器
JPH05178525A (ja) * 1991-12-26 1993-07-20 Fujicopian Co Ltd 塗膜転写具
CN1043974C (zh) * 1993-02-20 1999-07-07 种子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涂膜传送工具
US5499877A (en) * 1993-04-06 1996-03-19 Fujicopian Co., Ltd. Transfer ribbon cassette, a case for enclosing the cassette, and a paint film transfer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S2219475T3 (es) * 1995-10-06 2004-12-01 Seed Rubber Company Ltd. Mecanismo de embrague de un utensilio de transferencia de pelicula que forma una capa de cubrimiento y utensilio de transferencia de pelicula que forma una capa de cubrimiento.
US6808565B1 (en) * 1995-10-06 2004-10-26 Seed Rubber Co., Ltd. Clutch mechanism of coat film transfer tool and coat film transfer tool
JP2000025392A (ja) * 1998-07-08 2000-01-25 Seed Rubber Kogyo Kk 塗膜転写具用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塗膜転写具
JP2001018587A (ja) * 1999-07-06 2001-01-23 Seed Rubber Kogyo Kk 塗膜転写用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塗膜転写具
JP4572045B2 (ja) * 2001-08-20 2010-10-27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塗膜転写具
JP4876268B2 (ja) * 2007-04-17 2012-02-15 コクヨ株式会社 強制巻取装置
JP5176140B2 (ja) 2008-05-27 2013-04-03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JP2011110786A (ja) * 2009-11-26 2011-06-09 Plus Corp 塗布膜転写具
JP6321537B2 (ja) * 2014-12-26 2018-05-09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塗膜転写具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9477A (en) * 1991-08-30 1995-01-10 Seed Rubber Company, Ltd.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32835A1 (en) 2016-11-17
KR20160133361A (ko) 2016-11-22
US10240642B2 (en) 2019-03-26
DE102016107178A1 (de) 2016-11-17
CN106142936B (zh) 2019-12-24
CN106142936A (zh) 2016-11-23
JP6499008B2 (ja) 2019-04-10
JP2016210131A (ja) 2016-12-15
TW201639721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52955B2 (ja) 塗布膜転写具
TWI678293B (zh) 塗膜轉印具
TW201623029A (zh) 塗膜轉印具
JP5428691B2 (ja) 記録媒体給送装置
JP2008279719A (ja) 塗膜転写具
TW200936396A (en)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EP072114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film
JP7151310B2 (ja) フィルム転写装置
TWI523769B (zh) 塗覆膜轉印具
TW201806789A (zh) 橫拉型塗膜轉印具
JPS6242489B2 (zh)
JPS60131529A (ja) フィルムの巻上・巻戻装置
JPH0267535A (ja) カメラ及びフィルム送り装置
JP2011063357A (ja) 記録媒体給送装置
CN113799523B (zh) 转印用具
JP2017136715A (ja) 塗膜転写具
JPH0234675Y2 (zh)
JPH0289038A (ja) カメラにおけるフィルムのオート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S62295036A (ja) カメラの伝動機構
JPS60122928A (ja) サイレントクラツチ
JPH0226210B2 (zh)
JPH0246323A (ja) 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
JPS60173529A (ja) 予備巻き式カメラの空写し機構
JP2005274961A (ja) 回転伝達装置及びその回転伝達装置を用いたカメラ
JP2001066679A (ja) フィルム給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