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3203B - 跨坐型電動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電動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3203B
TWI673203B TW107118635A TW107118635A TWI673203B TW I673203 B TWI673203 B TW I673203B TW 107118635 A TW107118635 A TW 107118635A TW 107118635 A TW107118635 A TW 107118635A TW I673203 B TWI673203 B TW I6732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ed
lock
electric vehicle
straddle
ke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8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498A (zh
Inventor
山崎良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2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3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32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跨坐型電動車輛具備:驅動輪;電動馬達,其驅動上述驅動輪;電瓶,其蓄存向上述電動馬達供給之電力;充電入口,其與上述電瓶電性連接;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充電入口之插入孔之外側,當上述插入孔中插入有供電插頭時與設置於上述供電插頭之閂扣部卡合,且上述閂扣部對應設置於上述供電插頭之操作件之操作,而於與上述被卡合部卡合之卡合位置、和較上述卡合位置向上述插入孔之徑向之外側離開之被解除卡合之非卡合位置之間移動;及鎖定機構,其具有鎖定部,該鎖定部能夠對應鑰匙之操作,而於限制在上述卡合位置卡合於上述被卡合部之上述閂扣部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移動之限制位置、與解除限制之解除位置之間移動。

Description

跨坐型電動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電動車輛。
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103754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在裝設於電動車輛上所設置之供電口而供給電力之供電插頭設置有用以根據控制信號對供電口之內壁上鎖之上鎖部之車輛用充電裝置及防盜系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上述先前技術中,必須於供電側設置電動之上鎖部,在此前提下,必須於車輛側亦設置與上鎖部對應之形狀,從而無法避免構成之複雜化。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以簡易之構成抑制供電插頭之移除之跨坐型電動車輛。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本發明所提出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具備:驅動輪;電動馬達,其驅動上述驅動輪;電瓶,其蓄存向上述電動馬達供給之電力;充電入口,其與上述電瓶電性連接;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充電入口之插入孔之外側,當上述插入孔中插入有供電插頭時與設置於上述供電插頭之閂扣部卡合,且上述閂扣部對應設置於上述供電插頭之操作件之操作,而於與上述被卡合部卡合之卡合位置、和較上述卡合位置向上述插入孔之徑向之外側離開之被解除卡合之非卡合位置之間移動;及鎖定機構,其具有鎖定部,該鎖定部能夠對應鑰匙之操作,而於限制在上述卡合位置卡合於上述被卡合部之上述閂扣部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移動之限制位置、與解除限制之解除位置之間移動。據此,能夠以簡易之構成抑制供電插頭之移除。 (2)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中,上述鎖定機構具有對應鑰匙之操作而容許上述鎖定部之移動之鎖芯。據此,能夠藉由鎖芯而容許鎖定部之移動。 (3)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中,上述鎖定機構限制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上述鎖定部自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之移動。據此,能夠抑制不伴有鑰匙之操作而解除對鎖定部之限制。 (4)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中,上述鎖定機構具有卡合片,該卡合片於上述鎖定部移動至上述限制位置時藉由彈力而與上述鎖定部卡合,從而將上述鎖定部保持於上述限制位置。據此,能夠藉由卡合片而將鎖定部保持於限制位置。 (5)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中,上述鎖定機構係對應鑰匙之操作而解除上述鎖定部與上述卡合片之卡合,容許上述鎖定部自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之移動。據此,能夠於存在鑰匙之操作時解除對鎖定部之限制。 (6)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中,上述鎖定機構容許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上述鎖定部自上述解除位置向上述限制位置之移動。據此,能夠不伴有鑰匙之操作便開始對鎖定部之限制。 (7)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中,上述鎖定部係於上述限制位置相對於上述閂扣部在上述徑向之外側與之相鄰。據此,能夠限制閂扣部朝徑向之外側移動。 (8)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中,上述被卡合部設置於上述充電入口之形成有上述插入孔之筒狀之殼體之外周面。據此,能夠謀求要卡合於被卡合部之閂扣部之小型化。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以簡易之構成抑制供電插頭之移除。
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係電動二輪車1之左側視圖。電動二輪車係跨坐型電動車輛之一例。跨坐型電動車輛例如可為全地形行駛用之四輪車輛。電動二輪車可為公路型,亦可為越野型,還可為速克達型。 圖中之箭頭F、B分別表示電動二輪車1之前方向、後方向。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前方向、後方向、左方向、右方向係指自面向轉向把手5乘坐於座部17之騎乘者觀察之前方向、後方向、左方向、右方向。左右方向亦稱為車寬方向。 電動車輛1具備車體框架2。於車體框架2之前端部(未圖示),能夠向左右方向旋轉地支持有前叉3。又,於車體框架2之前端部之周圍,設置有於車寬方向擴展且於上下方向延伸之護腿板19。於前叉3之下端部,能夠旋轉地支持有前輪4。於前叉3之上端部,設置有用於轉向之轉向把手5。於車體框架2之後下部,能夠於上下方向擺動地支持有後單元(rear unit)6。於後單元6之後端部,能夠旋轉地支持有後輪8。於車體框架2之後上部,設置有供騎乘者乘坐之座部17。 電動車輛1具備驅動作為驅動輪之後輪8之電動馬達11。電動馬達11例如為三相交流馬達。電動馬達11係設置於後單元6。不限於此,電動馬達11亦可支持於車體框架2,或亦可設置於後輪8。電動馬達11之驅動力係經由傳送帶等傳遞構件而被傳遞至後輪8。不限於此,電動馬達11亦可驅動前輪4,或亦可驅動前輪4與後輪8之兩者。 電動車輛1具備蓄存向電動馬達11供給之電力之電瓶13。電瓶13例如為鋰離子電池。圖示之例中,電瓶13係配置於座部17之下方向。 於側外殼18,設置有與電瓶13電性連接之充電入口50。充電入口50例如被收容於設置在側外殼18之凹部之內側。於側外殼18,亦可設置有能夠將充電入口50開閉之入口蓋。充電入口50之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設置於護腿板19之後表面,或亦可設置於能夠開閉之座部17之內側。 圖2係充電入口50之立體圖。圖3係充電入口50及供電插頭99之側視圖。該圖3表示供電插頭99之插入前之狀態。圖4係充電入口50、供電插頭99及鎖定機構80之俯視圖。該圖4表示供電插頭99之插入後之狀態。於充電時,對於充電入口50,插入設置於自外部之供電裝置(未圖示)延伸之電纜998之頭端之供電插頭99。 充電入口50具有由絕緣樹脂材料所形成之筒狀之殼體51。殼體51之內側成為讓供電插頭99插入之插入孔。於殼體51之內側,設置有包含複數個端子之連接部53,被插入至殼體51之內側之供電插頭99與連接部53連接。於殼體51設置有凸緣52,於凸緣52設置有用於安裝之螺固部523。 於充電入口50之插入孔50a之外側設置有被卡合部515。被卡合部515設置於形成有插入孔50a之殼體51之外周面。被卡合部515具有向插入孔50a之徑向外側突出之凸形狀。被卡合部515係於殼體51之插入孔50a中插入有供電插頭99時與供電插頭99之閂扣部971卡合。 供電插頭99具有:本體部991;插入部993,其設置於本體部991之頭端部,向充電入口50插入;及抓持部995,其供人用手抓握。電纜998係自抓持部995延出。 供電插頭99具有用於防脫之桿97。桿97係藉由設置於本體部991之支持部975而能夠擺動地受到支持。桿971係於供電插頭99之插入方向延伸,且於桿971之插入部993側之端部,設置有與充電入口50之被卡合部515卡合之閂扣部971。於桿97之抓持部995側之端部,設置有供人用手指操作之操作件973。 閂扣部971能夠相對於插入部993於徑向移動。相對於插入部993之徑向係與充電入口50之插入孔50a之徑向相對應。圖示之例中,閂扣部971係配置於供電插頭99之上部,且能夠於上下方向移動。 閂扣部971對應操作件973之操作而移動。例如,若操作件973被按下,則閂扣部971會向離開插入部993之方向移動,若操作件973被提拉,則閂扣部971會向接近插入部993之方向移動。再者,對於桿97,亦可藉由未圖示之彈簧而向使閂扣部971接近插入部993之方向、即提拉操作件973之方向賦予彈力。 閂扣部971係對應操作件973之操作,而於與設置在充電入口50之被卡合部515卡合之卡合位置A、和較卡合位置515向插入孔50a之徑向外側離開之被解除卡合之非卡合位置B之間移動。 具體而言,若操作件973被按下,則閂扣部971會自插入部993離開而位於非卡合位置B。於該狀態下,插入部993被插入至充電入口50之插入孔50a。若插入部993被插入至插入孔50a且操作件973被提拉,則閂扣部971會接近殼體51並位於卡合位置A,而與被卡合部515卡合。藉此,供電插頭99被固定於充電入口50。 如圖1及圖4所示,電動二輪車1具備配置於充電入口50附近之鎖定機構80。鎖定機構80具備用以限制與充電入口50之被卡合部515卡合之供電插頭99之閂扣部971之移動之鎖定部83。鎖定部83形成為棒狀,且能夠旋轉地支持於支持部81。鎖定部83例如位於充電入口50之稍上方,能夠於水平方向旋轉地受到支持。 鎖定部83構成為能夠於限制與充電入口50之被卡合部515卡合之供電插頭99之閂扣部971朝徑向外側(本例中為上方向)之移動之限制位置C、和解除限制之解除位置D之間移動。 於限制位置C,鎖定部83係於供電插頭99之閂扣部971之上方向與之相鄰,藉此限制閂扣部971之移動。此時,鎖定部83於俯視下與閂扣部971重疊。圖示之例中,鎖定部83位於閂扣部971之上方向,且於鎖定部83與閂扣部971之間形成微小之間隙。鎖定部83與閂扣部971之間隙被適當設定為閂扣部971與被卡合部515之卡合不會脫離之大小。鎖定部83亦可與閂扣部971之上表面接觸。 另一方面,於解除位置D,鎖定部83自供電插頭99之閂扣部971之上方向脫離。此時,鎖定部83於俯視下不與閂扣部971重疊。藉此,容許閂扣部971朝上方向之移動,因此能夠使閂扣部971移動至非卡合位置B,而解除閂扣部971與被卡合部515之卡合。 於鎖定機構80亦設置有鎖芯85。鎖芯85對應所插入之鑰匙之操作而容許鎖定部83之移動。具體而言,鎖芯85係對應所插入之鑰匙之操作而容許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向解除位置D之移動。換言之,鎖芯85限制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向解除位置D之移動。 例如,當鎖定部83位於限制位置C時,若在鎖芯85處操作鑰匙,則能夠用手將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轉動至解除位置D。若在鎖芯85處未操作鑰匙,則無法將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轉動至解除位置D。 另一方面,鎖芯85即便在不伴有鑰匙之操作之情況下亦容許鎖定部83自解除位置D向限制位置C之移動。例如,當鎖定部83位於解除位置D時,即便並無鎖芯85處之鑰匙之操作,亦能夠用手將鎖定部83自解除位置D轉動至限制位置C。 圖5A至圖5C係表示鎖定機構80之更具體之構成例之圖。鎖定部83被支持為能夠以設置於支持部81之軸部831為中心而旋轉。鎖定部83之支持於軸部831之端部具有以軸部831為中心之圓周狀之外周面833。於外周面833形成有卡合槽83a。 自鎖芯85延伸有臂851。於臂851之頭端部,設置有用以與鎖定部83之外周面833接觸且與卡合槽83a卡合之卡合片853。卡合片853係藉由彈簧855而被朝向鎖定部83賦予彈力。 如圖5A所示,當鎖定部83位於解除位置D時,卡合片853藉由彈簧855之彈力而與鎖定部83之外周面833接觸。因此,鎖定部83被容許自解除位置D向限制位置C之移動,例如能夠用手將鎖定部83自解除位置D轉動至限制位置C。此時,無需鎖芯85處之鑰匙之操作。 如圖5B所示,若鎖定部83移動至限制位置C,則卡合片853藉由彈簧855之彈力而卡合於鎖定部83之卡合槽83a。藉此,鎖定部83保持於限制位置C,而被限制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自限制位置C向解除位置D之移動。即,若在鎖芯85處未操作鑰匙,則無法將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轉動至解除位置D。 如圖5C所示,若在鎖芯85處操作鑰匙,則卡合片853對抗彈簧855之彈力而脫離鎖定部83之卡合槽83a從而解除卡合。藉此,鎖定部83被容許自限制位置C向解除位置D之移動。即,若在鎖芯85處操作鑰匙,則能夠用手將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向解除位置D轉動。 以上所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具有鎖定部83之鎖定機構80,該鎖定部83能夠對應鑰匙之操作,而於限制與充電入口50之被卡合部515卡合之供電插頭99之閂扣部971朝徑向外側之移動之限制位置C、和解除限制之解除位置D之間移動。據此,能夠以簡易之構成抑制供電插頭99之移除。因此,能夠抑制於充電中被他人移除供電插頭99。 又,本實施形態中,鎖定機構80具有對應鑰匙之操作而容許鎖定部83之移動之鎖芯85。據此,能夠對應鑰匙之操作而容許鎖定部83之移動。 又,本實施形態中,鎖定機構80抑制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向解除位置D之移動。據此,能夠抑制不伴有鑰匙之操作而解除對鎖定部83之限制。 又,本實施形態中,鎖定機構80具有卡合片853,該卡合片853係於鎖定部83移動至限制位置C時藉由彈力而與鎖定部83卡合,從而將鎖定部83保持於限制位置C。據此,能夠藉由卡合片853而將鎖定部83保持於限制位置C。 又,本實施形態中,鎖定機構80係對應鑰匙之操作而解除鎖定部83與卡合片853之卡合,容許鎖定部83自限制位置C向解除位置D之移動。據此,能夠於存在鑰匙之操作時解除對鎖定部83之限制。 又,本實施形態中,鎖定機構80容許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鎖定部83自解除位置D向限制位置C之移動。據此,能夠不伴有鑰匙之操作便開始對鎖定部83之限制。 又,本實施形態中,鎖定部83係於限制位置C相對於閂扣部971在徑向之外側與之相鄰。據此,能夠限制閂扣部971朝徑向之外側之移動。 又,本實施形態中,被卡合部515設置於充電入口50之形成有插入孔50a之筒狀之殼體51之外周面。據此,能夠謀求要卡合於被卡合部515之閂扣部971之小型化。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係藉由設置於鎖定機構80之鎖芯85而驅動臂851,但亦可省略鎖芯85。例如,亦可將用以切換車輛之電源狀態之設置於車輛前部之鎖芯與鎖定機構80之臂851藉由金屬線(wire)等連結,對應該鎖芯處之鑰匙之操作而驅動臂851。又,亦可預先對鎖定機構80之臂851連結電動馬達等致動器,對應保持智慧型鑰匙之利用者所執行之按鈕操作而由該致動器來驅動臂851。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當然,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能夠實施多種變化。
1‧‧‧電動二輪車
2‧‧‧車體框架
3‧‧‧前叉
4‧‧‧前輪
5‧‧‧轉向把手
6‧‧‧後單元
8‧‧‧後輪
11‧‧‧電動馬達
13‧‧‧電瓶
17‧‧‧座部
18‧‧‧外殼
19‧‧‧護腿板
50‧‧‧充電入口
50a‧‧‧插入孔
51‧‧‧殼體
52‧‧‧凸緣
53‧‧‧連接部
80‧‧‧鎖定機構
81‧‧‧支持部
83‧‧‧鎖定部
83a‧‧‧卡合槽
85‧‧‧鎖芯
97‧‧‧桿
99‧‧‧供電插頭
515‧‧‧被卡合部
523‧‧‧螺固部
831‧‧‧軸部
833‧‧‧外周面
851‧‧‧臂
853‧‧‧卡合片
855‧‧‧彈簧
971‧‧‧閂扣部
973‧‧‧操作件
975‧‧‧支持部
991‧‧‧本體部
993‧‧‧插入部
995‧‧‧抓持部
998‧‧‧電纜
A‧‧‧卡合位置
B‧‧‧非卡合位置
C‧‧‧限制位置
D‧‧‧解除位置
圖1係實施形態之電動二輪車之左側視圖。 圖2係充電入口之立體圖。 圖3係充電入口及供電插頭之側視圖。 圖4係充電入口、供電插頭及鎖定機構之俯視圖。 圖5A係表示鎖定機構之構成例之圖。 圖5B係表示鎖定機構之構成例之圖。 圖5C係表示鎖定機構之構成例之圖。

Claims (7)

  1. 一種跨坐型電動車輛,其具備:驅動輪;電動馬達,其驅動上述驅動輪;電瓶,其蓄存向上述電動馬達供給之電力;充電入口,其與上述電瓶電性連接;被卡合部,其係設置於上述充電入口之插入孔之外側,當上述插入孔中插入有供電插頭時與設置於上述供電插頭之閂扣部卡合,且上述閂扣部對應設置於上述供電插頭之操作件之操作,而於與上述被卡合部卡合之卡合位置、和較上述卡合位置向上述插入孔之徑向之外側離開之被解除卡合之非卡合位置之間移動;及鎖定機構,其具有鎖定部,該鎖定部能夠對應鑰匙之操作,而於限制在上述卡合位置卡合於上述被卡合部之上述閂扣部向上述徑向之外側移動之限制位置、與解除限制之解除位置之間移動;且上述鎖定機構具有卡合片,該卡合片係於上述鎖定部移動至上述限制位置時藉由彈力而與上述鎖定部卡合,從而將上述鎖定部保持於上述限制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鎖定機構具有對應鑰匙之操作而容許上述鎖定部之移動之鎖芯。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鎖定機構限制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上述鎖定部之自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之移動。
  4.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鎖定機構係對應鑰匙之操作而解除上述鎖定部與上述卡合片之卡合,容許上述鎖定部之自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之移動。
  5.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鎖定機構容許不伴有鑰匙之操作的上述鎖定部之自上述解除位置向上述限制位置之移動。
  6.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鎖定部係於上述限制位置相對於上述閂扣部在上述徑向之外側與之相鄰。
  7.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設置於上述充電入口之形成有上述插入孔之筒狀之殼體之外周面。
TW107118635A 2017-08-31 2018-05-31 跨坐型電動車輛 TWI673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1385 2017-08-31
PCT/JP2017/031385 WO2019043881A1 (ja) 2017-08-31 2017-08-31 鞍乗型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498A TW201912498A (zh) 2019-04-01
TWI673203B true TWI673203B (zh) 2019-10-01

Family

ID=6552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635A TWI673203B (zh) 2017-08-31 2018-05-31 跨坐型電動車輛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673203B (zh)
WO (1) WO201904388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8625B2 (ja) * 2011-08-24 2015-04-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給電プラグロック装置
JP5926830B1 (ja) * 2015-02-27 2016-05-25 川重商事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JP5947202B2 (ja) * 2012-12-13 2016-07-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ロック装置
CN106467036A (zh) * 2015-08-21 2017-03-01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具有锁定部件的插拔连接件
US9601862B2 (en) * 2012-10-05 2017-03-21 Yazaki Corporation Charg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2012B2 (ja) * 2011-10-24 2017-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充電制御装置
JP6167344B2 (ja) * 2013-10-31 2017-07-26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充電装置
JP6249737B2 (ja) * 2013-11-25 2017-12-20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充電コネクター用ホルダー
JP6249756B2 (ja) * 2013-12-17 2017-12-20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充電コネクター用ホルダ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8625B2 (ja) * 2011-08-24 2015-04-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給電プラグロック装置
US9601862B2 (en) * 2012-10-05 2017-03-21 Yazaki Corporation Charge connector
JP5947202B2 (ja) * 2012-12-13 2016-07-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ロック装置
JP5926830B1 (ja) * 2015-02-27 2016-05-25 川重商事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CN106467036A (zh) * 2015-08-21 2017-03-01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具有锁定部件的插拔连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498A (zh) 2019-04-01
WO2019043881A1 (ja)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3832B1 (ja) バッテリ取付装置および電動自転車
EP2913261B1 (en) Power-assisted bicycle and battery case
TWI663089B (zh) 電動車輛的電池盒鎖定裝置
TWI608958B (zh) 二輪車的防盜裝置及用於將二輪車防盜裝置動作的方法
EP3053788B1 (en) Emergency unlock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213418773U (zh) 头盔锁和头盔
JP2019131170A (ja) 電気自動二輪車の電池ボックスの開閉制御構造
WO2017130410A1 (ja) 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EP1088951B1 (en) Cylinder lock protector for motor vehicle.
JP6017471B2 (ja) 自動二輪車
JP5846992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TWI769297B (zh) 跨坐型電動車輛
TWI673203B (zh) 跨坐型電動車輛
CN108545129B (zh) 自行车及其线控定位结构
TWI558895B (zh) 鎖定系統及跨坐型車輛
EP3747748B1 (en)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2015071323A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5828006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5071865A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5964323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6118298B2 (ja) 鞍乗車両
JP6199146B2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TWI810794B (zh) 跨騎型車輛
CN210912752U (zh) 电动车电池盒的控制器配置结构
JP7223792B2 (ja) 車両用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