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9841B - 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9841B
TWI669841B TW104106681A TW104106681A TWI669841B TW I669841 B TWI669841 B TW I669841B TW 104106681 A TW104106681 A TW 104106681A TW 104106681 A TW104106681 A TW 104106681A TW I669841 B TWI669841 B TW I6698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flexible substrate
crack suppress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6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9826A (zh
Inventor
中田昌孝
阿部貴征
千田尙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9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9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8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3Metallic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1Metallic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起因於裂縫的不良得到降低的撓性裝置。另外,提供一種生產率高的撓性裝置。另外,提供一種即使保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也不容易產生顯示不良的撓性裝置。一種發光裝置,該發光裝置包括第一撓性基板、第二撓性基板、緩衝層、第一裂縫抑制層以及發光元件,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和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相互對置,緩衝層及第一裂縫抑制層設置在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上,緩衝層和第一裂縫抑制層相互重疊,發光元件設置在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上。

Description

發光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尤其係關於一種具有撓性且可以沿著曲面進行顯示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係關於一種發光裝置。尤其係關於一種具有撓性且可以沿著曲面進行發光的發光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不侷限於上述技術領域。本說明書等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的技術領域關於一種物體、方法或製造方法。或者,本發明的一個方式關於一種製程(process)、機器(machine)、產品(manufacture)或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因此,更明確而言,作為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技術領域的例子可以舉出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發光裝置、電子裝置、這些裝置的驅動方法和這些裝置的製造方法。
近年來,不斷進行在具有撓性的基板上設置 有半導體元件或發光元件等的撓性裝置的開發。作為撓性裝置的代表例,除了照明設備和影像顯示裝置之外,還可以舉出具有電晶體等半導體元件的各種半導體電路等。
作為使用具有撓性的基板的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已開發出如下技術:先在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等支撐基板上製造薄膜電晶體(TFT)等半導體元件,然後將半導體元件轉置於具有撓性的基板的技術。在該方法中,需要從剝離含有半導體元件的層的製程。
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有如下使用雷射燒蝕的剝離技術。在基板上設置由非晶矽等構成的分離層,在該分離層上設置被剝離層,用黏合層將該被剝離層黏合到轉置體。藉由雷射照射使分離層燒蝕來在分離層中產生剝離。
另外,專利文獻2記載有如下剝離技術。在基板和氧化物層之間形成金屬層,利用氧化物層和金屬層之間的介面的結合較弱這一點,使氧化物層和金屬層之間的介面產生剝離,從而使被剝離層和基板分離。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平第10-12593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174153號公報
當在設置於基板上的剝離層與形成於該剝離層上的被剝離層(以下,也稱為緩衝層)之間進行剝離時,形成在剝離層上的層是包括被剝離層、薄膜電晶體、佈線及層間膜等的薄膜的疊層體,有時該疊層體具有幾 μm以下的很薄的厚度且非常脆弱。當在剝離層與被剝離層之間進行剝離時,作為剝離起點的基板的端部被施加大的彎曲應力,在被剝離層中容易產生破碎或裂紋(以下也稱為裂縫)。
此外,為了提高撓性發光裝置的生產率,較佳為在大型基板上同時製造多個發光裝置,然後使用劃線器等切割基板。此時,有時因在切割基板時被施加的應力而在基板的端部的薄膜,尤其在被剝離層中產生裂縫。
另外,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保持上述的經過剝離製程和切割製程的撓性發光裝置時,有時在剝離製程和切割製程中產生在被剝離層的端部的裂縫發展。裂縫的發展導致發光裝置中的發光元件的可靠性的降低,或者在裂縫發展到發光元件時,有時發光元件的一部分不發光。
於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起因於裂縫的不良得到降低的撓性發光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生產率高的撓性發光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發光裝置。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發光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輕量發光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不容易破損的發光裝置。另外,本發 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薄的發光裝置。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目的。注意,這些目的的記載不妨礙其他目的的存在。另外,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得知並抽出上述以外的目的。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一種發光裝置,該發光裝置包括第一撓性基板、第二撓性基板、第一緩衝層、第一裂縫抑制層以及發光元件,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和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相互對置,第一緩衝層及第一裂縫抑制層設置在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上,第一緩衝層和第一裂縫抑制層相互重疊,發光元件設置在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上。
在上述發光裝置中,較佳第一緩衝層包含無機材料,發光元件包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第一裂縫抑制層包含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並在從垂直於上述第一面的方向看時位於發光元件和第一撓性基板的端部之間。
在上述發光裝置中,較佳為在第一撓性基板和第一緩衝層之間包括第一黏合層,在第二撓性基板和發光元件之間包括第二黏合層及第二緩衝層。
在上述發光裝置中,較佳為在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上包括層,該層用作標記,第一裂縫抑制層包含與該層相同的材料。
在上述發光裝置中,較佳為在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上包括遮光層,該遮光層具有遮斷來自發光元件 的光的功能,第一裂縫抑制層包含與遮光層相同的材料。
在上述發光裝置中,較佳為在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上包括覆蓋層,該覆蓋層具有覆蓋第一裂縫抑制層的部分,包含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並在從垂直於上述第一面的方向看時位於發光元件和第一撓性基板的端部之間。
在上述發光裝置中,較佳為在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上包括第二裂縫抑制層,該第二裂縫抑制層包含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並在從垂直於上述第一面的方向看時位於發光元件和第一撓性基板的端部之間。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式是一種發光模組,該發光模組在上述中的任一個發光裝置的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三面或在第二撓性基板的第四面上包括觸控感測器。第三面是與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相反的面,第四面是與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相反的面。
此外,本說明書中的發光裝置包括使用發光元件的顯示裝置。此外,如下模組都包括發光裝置:發光元件安裝有連接器諸如各向異性導電薄膜或TCP(Tape Carrier Package:捲帶式封裝)的模組;在TCP的端部設置有印刷線路板的模組;藉由COG(Chip On Glass:晶粒玻璃接合)方式在發光元件上直接安裝有IC(積體電路)的模組。而且,照明設備等有時包括發光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起因於裂縫的不良得到降低的發光裝置。另外,可以提供一種生 產率高的發光裝置。另外,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發光裝置。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發光裝置。另外,可以提供一種輕量發光裝置。另外,可以提供一種不容易破損的發光裝置。另外,可以提供一種薄的發光裝置。注意,上述效果的描述並不妨礙其他效果存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並不需要具有所有上述效果。除上述效果外的效果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描述中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可以從所述描述中抽出。
100‧‧‧顯示裝置
101‧‧‧基板
102‧‧‧顯示部
103‧‧‧信號線驅動電路
104‧‧‧掃描線驅動電路
105‧‧‧外部連接端子
110‧‧‧裂縫抑制區域
111‧‧‧電晶體
112‧‧‧電晶體
113‧‧‧電晶體
114‧‧‧發光元件
115‧‧‧裂縫抑制區域
120‧‧‧緩衝層
120a‧‧‧緩衝層
120b‧‧‧緩衝層
121‧‧‧基板
122‧‧‧裂縫抑制層
123‧‧‧覆蓋層
124‧‧‧標記
125‧‧‧黏合層
126‧‧‧黑矩陣
127‧‧‧濾色片
128‧‧‧有機樹脂層
131‧‧‧黏合層
132‧‧‧緩衝層
133‧‧‧閘極電極
134‧‧‧絕緣層
135‧‧‧半導體層
136‧‧‧電極
137‧‧‧裂縫抑制層
138‧‧‧有機樹脂層
141‧‧‧絕緣層
142‧‧‧絕緣層
143‧‧‧電極
144‧‧‧絕緣層
145‧‧‧絕緣層
151‧‧‧EL層
152‧‧‧電極
153‧‧‧封止層
154‧‧‧黏合層
155‧‧‧FPC
156‧‧‧連接器
161‧‧‧支撐基板
162‧‧‧剝離層
163‧‧‧支撐基板
164‧‧‧剝離層
200‧‧‧発光模組
201‧‧‧觸控感測器
210‧‧‧裂縫抑制區域
220‧‧‧緩衝層
221‧‧‧基板
222‧‧‧裂縫抑制層
225‧‧‧黏合層
231‧‧‧佈線
232‧‧‧佈線
233‧‧‧絕緣層
234‧‧‧電極
235‧‧‧電極
236‧‧‧絕緣層
255‧‧‧連接器
256‧‧‧FPC
300‧‧‧顯示裝置
311‧‧‧電晶體
312‧‧‧電晶體
314‧‧‧液晶元件
327‧‧‧濾色片
333‧‧‧閘極電極
334‧‧‧絕緣層
335‧‧‧半導體層
336‧‧‧電極
338‧‧‧絕緣層
339‧‧‧絕緣層
343‧‧‧電極
352‧‧‧電極
353‧‧‧液晶
400‧‧‧發光裝置
401‧‧‧電極
402‧‧‧EL層
403‧‧‧電極
405‧‧‧絕緣層
406‧‧‧導電層
407‧‧‧密封層
410‧‧‧裂縫抑制層
411‧‧‧擴散板
413‧‧‧觸控感測器
416‧‧‧導電層
419‧‧‧基板
420‧‧‧緩衝層
422‧‧‧黏合層
424‧‧‧緩衝層
428‧‧‧基板
450‧‧‧發光元件
7100‧‧‧行動電話機
7101‧‧‧外殼
7102‧‧‧顯示部
7103‧‧‧操作按鈕
7104‧‧‧外部連接埠
7105‧‧‧揚聲器
7106‧‧‧麥克風
7107‧‧‧相機
7108‧‧‧圖示
7200‧‧‧可攜式顯示裝置
7201‧‧‧外殼
7202‧‧‧顯示部
7203‧‧‧操作按鈕
7204‧‧‧收發信裝置
7300‧‧‧可攜式資訊終端
7301‧‧‧外殼
7302‧‧‧顯示部
7303‧‧‧帶子
7304‧‧‧帶扣
7305‧‧‧操作按鈕
7306‧‧‧輸入輸出端子
7307‧‧‧圖示
7410‧‧‧可攜式資訊終端
7412‧‧‧顯示面板
7413‧‧‧鉸鏈部
7415‧‧‧外殼
7420‧‧‧可攜式資訊終端
7422‧‧‧顯示部
7425‧‧‧非顯示部
7430‧‧‧可攜式資訊終端
7433‧‧‧顯示部
7435‧‧‧外殼
7436‧‧‧外殼
7437‧‧‧資訊
7439‧‧‧操作按鈕
7440‧‧‧可攜式資訊終端
7450‧‧‧可攜式資訊終端
7451‧‧‧外殼
7455‧‧‧資訊
7456‧‧‧資訊
7457‧‧‧資訊
7458‧‧‧顯示部
8000‧‧‧照明設備
8001‧‧‧底座
8002‧‧‧發光部
8003‧‧‧操作開關
8010‧‧‧照明設備
8012‧‧‧發光部
8020‧‧‧照明設備
8022‧‧‧發光部
在圖式中:圖1A和圖1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2A至圖2D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3A至圖3C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圖;圖4A和圖4B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圖;圖5A和圖5B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圖;圖6A和圖6B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 造方法的圖;圖7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8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圖;圖9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0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1A和圖11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2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3A和圖13B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4A至圖14C是根據實施方式的發光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5A至圖15C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6A至圖16I是根據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的結構例子;圖17A至圖17C是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設備的結構例子;圖18A和圖18B是根據實施例的樣本的光學顯微鏡照片及剖面示意圖;圖19A和圖19B是根據實施例的樣本的光學顯微鏡照片及剖面示意圖;圖20是根據實施例的樣本的透射型電子顯微鏡照 片;圖21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圖。
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以下說明,而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限定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
注意,在以下說明的發明的結構中,在不同的圖式中共同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有時省略其重複說明。另外,當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時有時使用相同的陰影線,而不特別附加元件符號。
注意,在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各個圖式中,有時為了明確起見,誇大表示各構成要素的大小、層的厚度、區域。因此,本發明並不一定限定於上述尺寸。
另外,在本說明書等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序數詞是為了避免構成要素的混淆而附記的,而不是為了在數目方面上進行限定的。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裝置的例子,參照圖式說明影像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及其製造方法例子。以下,作為影像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說明具備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元件的影像顯示裝置(以下,也稱為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
圖1A示出採用了頂部發射(top-emission)方式的顯示裝置100的俯視示意圖。另外,在圖1A中,為了簡化起見,省略構成要素的一部分。
圖1B是沿著截斷圖1A所示的包括第二基板101的四角之一的區域的線A1-B1、沿著截斷顯示部102的一部分的區域的線C1-D1以及沿著截斷包括信號線驅動電路103及外部連接端子105的區域的線E1-F1的剖面示意圖。
顯示裝置100在第二基板101的頂面上包括顯示部102、信號線驅動電路103、掃描線驅動電路104以及外部連接端子105。
在顯示裝置100中,以圍繞顯示部102的周圍的方式設置有裂縫抑制區域110。在第一基板121的四角處設置有標記124。
在此,裂縫抑制區域110是包括一個以上的後述的裂縫抑制層的區域。
在顯示裝置100中,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 板101隔著密封層153及密封材料154對置。第一緩衝層(也稱為被剝離層。以下,簡單地記載為緩衝層)120隔著黏合層125設置在第一基板121上,以與緩衝層120接觸的方式設置有包括多個第一裂縫抑制層(以下,簡單地記載為裂縫抑制層)122的裂縫抑制區域110等。第二緩衝層132隔著黏合層131設置在第二基板101上,在第二緩衝層132上設置有用作顯示元件的發光元件114、構成顯示部102、信號線驅動電路103及掃描線驅動電路104等的電晶體、以及外部連接端子105。
第一基板121及第二基板101較佳為撓性基板。
緩衝層120及第二緩衝層132具有抑制透過基板(第一基板121及第二基板101)及黏合層(黏合層125及黏合層131)的雜質擴散到發光元件114等的功能。尤其是,藉由在發光元件114的頂面一側上設置緩衝層120,可以實現可靠性高的顯示裝置100。
緩衝層120用作防止雜質擴散到發光元件114的障壁膜。作為緩衝層120,例如可以使用無機材料的單層或疊層。藉由使用這種材料,即使在作為第一基板121使用阻擋性,尤其是防濕性低的材料的情況下也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防濕性。
但是,無機膜容易產生脆性斷裂,例如在使顯示裝置100彎曲時,有時在緩衝層120中產生裂縫。另外,透濕性低的無機膜具有低溶脹率。因此例如在將顯示 裝置100放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時,有時與緩衝層120相比其附近的層發生更大的溶脹,導致緩衝層120與鄰接的層的介面的應力集中,而產生裂縫。
於是,藉由以與緩衝層120接觸的方式設置由構成緩衝層120的無機膜不同的材料構成的裂縫抑制層122,可以抑制產生在緩衝層120中的裂縫的發展。
作為裂縫抑制層122,較佳為使用具有比無機膜高的延展性及低的溶脹率的導電膜。
藉由作為裂縫抑制層122使用與無機膜之間的密接性高的樹脂材料,可以在其介面緩和產生在緩衝層120的表面的應力集中,所以是較佳的。
裂縫抑制區域110包括兩個裂縫抑制層122。如圖1A所示,每個裂縫抑制層122圍繞顯示部102,在俯視時呈現閉合曲線(也稱為閉合曲線或端部一致的曲線)。
由於這樣以圍繞顯示部102的周圍的方式設置的裂縫抑制區域110,可以抑制當在大型基板上同時製造多個顯示裝置100並將其切割為每個顯示裝置100時,產生在緩衝層120的端部的裂縫發展到裂縫抑制區域110的內側。
此外,如後面所述,可以經過剝離支撐基板的製程製造顯示裝置100。此時,可以抑制在從基板端部開始剝離時產生在緩衝層120中的裂縫發展到裂縫抑制區域110的內側。
注意,在圖1A中以呈現圍繞顯示部102的閉合曲線的方式設置裂縫抑制區域110,但是裂縫抑制區域110不一定必須呈現閉合曲線,也可以被分歧為多條。
圖2A示出例如裂縫抑制區域110包括三個裂縫抑制層122時的顯示裝置100的俯視示意圖。圖2B是放大圖2A的裂縫抑制區域110的一部分(圖式中的虛線框內)的俯視示意圖。
裂縫具有如圖2A的虛線箭頭所示那樣地從顯示裝置100的端部筆直地發展到內側的性質。因此,在不採用圖2B所示的各裂縫抑制層122是閉合曲線的結構,而如圖2C所示,第一裂縫抑制區包含多個第一層及多個第二層,該多個第一層設置在第一線上,該多個第二層設置在第二線上,第一間隙設置在該多個第一層的二者之間,第二間隙設置在該多個第二層的二者之間,在從垂直於該第一線且平行於該第一面的方向看時,該第一間隙和該多個第二層的一者重疊,使裂縫抑制層122的各切割部分的位置不同時,可以抑制裂縫的發展而不提高顯示裝置100的剛性,所以是較佳的。被切割的裂縫抑制層122不一定需要全都與裂縫的發展方向垂直,也可以將裂縫抑制層122配置為如圖2D所示那樣。
以與緩衝層120接觸的方式設置的標記124在本結構例子中用作劃線標記(scribe marker),但是也可以用作具有其他功能的標記。
例如,標記124也可以用作對準標記等,該對準標記用於在製造方法例子中後述的EL層的成膜或貼合支撐基板的對準。在大型基板上同時製造多個顯示裝置100時,該對準標記也可以位於將顯示裝置100切割為每個顯示裝置100的線的外側。
以下參照圖1B說明顯示裝置100的其他結 構。
藉由外部連接端子105使用與顯示裝置100內的構成電晶體(電晶體111、112、113)或發光元件114的導電層相同的材料構成,可以簡化製程,所以是較佳的。在本結構例子中示出使用與構成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電極136及第一電極143相同的材料構成外部連接端子105的例子。藉由對外部連接端子105隔著各向異性導電薄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或異方性導電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安裝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撓性印刷電路)或IC,可以對顯示裝置100輸入信號。在本結構例子中,藉由連接器156設置有FPC155。
在圖1B中,作為信號線驅動電路103的一部分示出包括電晶體111的例子。作為信號線驅動電路103,例如可以包括組合n通道型電晶體與p通道型電晶體的電路、使用n通道型電晶體構成的電路、以及使用p通道型電晶體構成的電路等。另外,掃描線驅動電路104也是同樣的。此外,雖然在本結構例子中示出在形成有顯示部102的第二緩衝層132上形成了信號線驅動電路103和掃描線驅動電路104的驅動器一體型的結構,但是既可以使用驅動電路用IC作為信號線驅動電路103和掃描線驅動電路104中的任一個或兩個並以COG(Chip on Glass)方式或COF(Chip on Film)方式來安裝在第二基板101,又可以COF方式將安裝有驅動電路用IC的撓性 印刷基板(FPC)安裝在第二基板101上。
在圖1B中,作為顯示部102的一個例子示出每一個像素的剖面結構。像素包括:開關用電晶體112;電流控制用電晶體113;以及電連接於電流控制用電晶體113所具備的一對電極136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43。此外,設置有覆蓋第一電極143的步階的絕緣層144。
示出顯示裝置100所具備的電晶體(電晶體111、112及113)是底閘極型電晶體的例子。各電晶體具有:包括用作通道的區域的半導體層135;閘極電極133;以及用作閘極絕緣層的絕緣層134。以與半導體層135接觸的方式設置有一對電極136,以覆蓋半導體層135及電極136的方式設置有絕緣層141及絕緣層142。也可以在半導體層135中,夾著用作通道的區域設置有低電阻區域。
發光元件114具有在絕緣層142上依次層疊有第一電極143、EL層151、第二電極152的疊層結構。因為本結構例子所示的顯示裝置100是頂部發射型顯示裝置,所以第二電極152使用透光材料。此外,第一電極143較佳為使用反射性材料。EL層151至少包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藉由對夾有EL層151的第一電極143與第二電極152之間施加電壓而使電流流過EL層151,由此可以使發光元件114發光。
以與第二基板101對置的方式設置有第一基板121,並且第二基板101與第一基板121由密封層153 及位於顯示部102的外周部並設置在裂縫抑制區域110的內側的密封材料154黏合。另外,也可以採用由密封層153黏合第一基板121而不設置密封材料154的結構。
在第一基板121的與發光元件114對置一側的面上隔著黏合層125設置有緩衝層120。在緩衝層120上,在與發光元件114重疊的位置上包括濾色片127,在與絕緣層144重疊的位置上包括黑矩陣126。
此外,在第一基板121的不與發光元件114對置的面上既可以藉由設置透明導電膜形成觸控感測器,又可以貼合具有觸控感測器的功能的撓性基板。
[材料及形成方法]
下面,對能夠用於上述各構成要素的材料及其形成方法進行說明。
[撓性基板]
作為撓性基板的材料,可以使用有機樹脂或薄到具有撓性的程度的玻璃材料等。
例如可以舉出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碳酸酯(PC)樹脂、聚醚碸(PES)樹脂、聚醯胺樹脂、環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氯乙烯樹脂等。尤其較佳為使用熱膨脹係數低的材料,例 如,可以使用熱膨脹係數為30×10-6/K以下的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PET等。另外,還可以使用在纖維體中浸滲有樹脂的基板(也稱為預浸料)、將無機填料混入有機樹脂中以降低熱膨脹係數的基板。
當上述材料中含有纖維體時,纖維體使用有機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的高強度纖維。明確而言,高強度纖維是指拉伸彈性模量或楊氏模量高的纖維。其典型例子為聚乙烯醇類纖維、聚酯類纖維、聚醯胺類纖維、聚乙烯類纖維、芳族聚醯胺類纖維、聚對苯撐苯并雙唑纖維、玻璃纖維或碳纖維。作為玻璃纖維可以舉出使用E玻璃、S玻璃、D玻璃、Q玻璃等的玻璃纖維。將上述纖維體以織布或不織布的狀態使用,並且,也可以使用在該纖維體中浸滲樹脂並使該樹脂固化而成的結構體作為具有撓性的基板。藉由作為具有撓性的基板使用由纖維體和樹脂構成的結構體,可以提高針對抵抗彎曲或局部擠壓所引起的破損的可靠性,所以是較佳的。
提取來自發光元件114的光的一側的基板採用對從EL層151發射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為了提高設置於光射出一側的材料的光提取效率,較佳為具有撓性及透光性的材料的折射率高。例如,藉由在有機樹脂中分散折射率高的無機填料,可以實現其折射率比僅由該有機樹脂構成的基板高的基板。尤其是當使用粒徑為40nm以下的較小的無機填料時,不會喪失光學透明性,所以是較佳的。
另外,由於設置於與光射出側相反一側的基板可以不具有透光性,所以除了上述例舉的基板之外還可以使用金屬基板或合金基板等。為了得到撓性或彎曲性,基板的厚度較佳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對於構成基板的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較佳為使用鋁、銅、鎳、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的合金等。作為不提取光一側的具有撓性的基板較佳為使用含有金屬或合金材料的具有導電性的基板,由此針對從發光元件114產生的熱的散熱性提高。
另外,當使用具有導電性的基板時,較佳為使用實施了如使基板的表面氧化或在表面上形成絕緣膜等的絕緣處理的基板。例如,可以利用電沉積法、旋塗法或浸漬法等塗佈法、網版印刷法等印刷法、蒸鍍法或濺射法等沉積法等,在具有導電性的基板的表面形成絕緣膜,也可以利用在氧氛圍下放置或者進行加熱的方法或陽極氧化法等方法使基板表面氧化。
另外,當具有撓性的基板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狀時,也可以為了覆蓋該凹凸形狀而形成平坦的絕緣表面,設置平坦化層。平坦化層可以使用具有絕緣性的材料,即可以使用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形成。例如,平坦化層可以利用濺射法等沉積法、旋塗法或浸漬法等塗佈法、噴墨法或分配法等噴出法、網版印刷法等印刷法等形成。
另外,作為具有撓性的基板可以使用層疊有多個層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如下材料:層疊兩種以上 的由有機樹脂構成的層的材料;層疊由有機樹脂構成的層和由無機材料構成的層的材料;層疊兩種以上的由無機材料構成的層的材料;等。藉由設置由無機材料構成的層可以抑制水分等進入內部,由此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可靠性。
作為上述無機材料可以使用金屬或半導體的氧化物材料、氮化物材料、氧氮化物材料等。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矽、氮化矽、氧氮化矽、氧化鋁、氮化鋁、氧氮化鋁等。注意,在本說明書中,氮氧化物是指在其組成中氮含量多於氧含量的物質,而氧氮化物是指在其組成中氧含量多於氮含量的物質。例如,可以利用拉塞福背散射光譜學法(RBS: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等測量各元素的含量。
例如,當層疊由有機樹脂構成的層和由無機樹脂構成的層時,可以利用濺射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沉積)法或塗佈法等在由有機樹脂構成的層的上層或下層形成上述由無機樹脂構成的層。
另外,作為具有撓性的基板也可以使用薄到具有撓性的程度的玻璃基板。尤其較佳為使用從接近發光元件114的一側層疊有機樹脂層、黏合層及玻璃層的薄片。該玻璃層的厚度為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較佳為2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該厚度的玻璃層可以同時實現對水或氧的高阻擋性和撓性。此外,有機樹脂層的厚度為 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較佳為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藉由以接觸於玻璃層的方式設置該有機樹脂層,可以防止玻璃層的破裂或裂縫,而提高玻璃的機械強度。藉由將該玻璃材料與有機樹脂的複合材料應用於具有撓性的基板,可以製造可靠性極高的撓性顯示裝置。
也可以使用玻璃基板等不具有撓性的基板。
[發光元件]
作為發光元件可以使用能夠自發光的元件,在其範疇內包括由電流或電壓控制亮度的元件。例如,可以使用發光二極體(LED)、有機EL元件以及無機EL元件等。
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100所具有的發光元件114包括一對電極(第一電極143及第二電極152)、以及設置在該一對電極之間的EL層151。該一對電極的一個用作陽極,另一個用作陰極。
在發光元件114中,作為設置在光射出一側的電極使用對從EL層151發射的光透光材料。
作為透光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銦、氧化銦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鋅、添加有鎵的氧化鋅等。或者,也可以使用石墨烯。此外,作為上述導電層,還可以使用金、銀、鉑、鎂、鎳、鎢、鉻、鉬、鐵、鈷、銅、鈀、鈦等金屬材料或包含它們的合金。或者,也可以使用上述金屬材料的氮化物(例如,氮化鈦)等。另外,當使用金屬材料(或者上述金屬的氮化物)時,將其形成為薄 到具有透光性的程度即可。此外,可以將上述材料的疊層膜用作導電層。例如,藉由使用銀和鎂的合金與氧化銦氧化錫的疊層膜等,可以提高導電性,所以是較佳的。
上述電極藉由蒸鍍法或濺射法等形成。除此之外,也可以藉由噴墨法等噴出法、網版印刷法等印刷法或鍍法形成。
另外,當藉由濺射法形成具有透光性的上述導電氧化物時,藉由在包含氬和氧的氛圍下形成該導電氧化物,可以提高透光性。
此外,當在EL層上形成導電氧化物膜時,藉由採用在減少了氧濃度的包含氬的氛圍下形成的第一導電氧化物膜和在包含氬和氧的氛圍下形成的第二導電氧化物膜的疊層膜,可以減少對EL層的成膜損壞,所以是較佳的。在此,尤其較佳的是,形成第一導電氧化物膜時使用的氬的純度高,例如使用露點為-70℃以下,較佳為-100℃以下的氬氣體。
作為設置在與光射出側相反一側的電極較佳為使用對從EL層151發射的光具有反射性的材料。
作為具有光反射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鋁、金、鉑、銀、鎳、鎢、鉻、鉬、鐵、鈷、銅、鈀等金屬或包含上述金屬的合金。此外,也可以對這些金屬或包含這些金屬的合金添加鑭、釹或鍺等。此外,可以使用:鋁和鈦的合金、鋁和鎳的合金、鋁和釹的合金等包含鋁的合金(鋁合金);以及銀和銅的合金、銀、鈀和銅的合 金、銀和鎂的合金等包含銀的合金等。包含銀和銅的合金具有高耐熱性,所以是較佳的。並且,藉由層疊與鋁合金膜接觸的金屬膜或金屬氧化物膜,可以抑制鋁合金膜的氧化。作為該金屬膜或金屬氧化物膜的材料可以舉出鈦、氧化鈦等。此外,也可以層疊由上述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構成的膜與由金屬材料構成的膜。例如,可以使用銀與氧化銦氧化錫的疊層膜、銀和鎂的合金與氧化銦氧化錫的疊層膜等。
上述電極藉由蒸鍍法或濺射法等形成。除此之外,也可以藉由噴墨法等噴出法、網版印刷法等印刷法或鍍法形成。
EL層151只要至少包括包含發光性的有機化合物的層(下面,也稱為發光層)即可,既可以由單層構成,又可以層疊多個層。作為由多個層構成的結構,例如可以舉出從陽極一側層疊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的結構。另外,除了發光層之外上述層不一定都需要設置在EL層151中。此外,上述層也可以重複設置。明確而言,可以在EL層151中重疊設置多個發光層,也可以以與電子注入層重疊的方式設置電洞注入層。另外,作為中間層,也可以適當地追加電荷產生層、電子中繼層等其他構成要素。此外,例如也可以採用層疊多個呈現不同發光顏色的發光層的結構。例如藉由層疊處於補色關係的兩個以上的發光層,可以得到白色發光。
EL層151可以利用真空蒸鍍法、噴墨法或分配法等噴出法、旋塗法等塗佈法形成。
[密封材料、密封層、黏合層]
作為密封材料154、密封層153,例如可以使用兩液混合型樹脂、熱固性樹脂、光硬化性樹脂等固化材料或凝膠等。例如,可以使用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聚醯亞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縮丁醛(PVB)、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等。尤其較佳為使用環氧樹脂等透濕性低的材料。
另外,密封材料154及/或密封層153也可以含有乾燥劑。例如,可以使用鹼土金屬的氧化物(氧化鈣或氧化鋇等)等藉由化學吸附來吸附水分的物質。作為其他乾燥劑,也可以使用沸石或矽膠等藉由物理吸附來吸附水分的物質。另外,藉由設置粒狀的乾燥劑,由於來自發光元件114的發光被該乾燥劑漫反射,由此可以實現可靠性高且視角依賴性得到改善的發光裝置(尤其對照明用途等有用)。作為黏合層125及黏合層131可以使用與密封材料154相同的材料。
[電晶體]
對構成顯示部102、信號線驅動電路103及掃描線驅動電路104的電晶體的結構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交錯型電晶體、反交錯型電晶體等。此外,頂閘極型 電晶體或底閘極型電晶體都可以被使用。另外,還可以使用通道蝕刻型電晶體或通道保護型電晶體。當採用通道保護型電晶體時,可以僅在通道區域上設置通道保護膜。或者,可以僅在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與半導體層接觸的部分形成開口,並對開口部以外的部分設置通道保護膜。
作為能夠用於其中形成電晶體的通道的半導體層的半導體,例如,可以使用矽或鍺等半導體材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或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此外,對用於電晶體的半導體的結晶性也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使用非晶半導體、結晶半導體(微晶半導體、多晶半導體、單晶半導體或其一部分具有結晶區域的半導體)。當使用結晶半導體時可以抑制電晶體特性的劣化,所以是較佳的。
例如,當作為上述半導體使用矽時,可以使用非晶矽、微晶矽、多晶矽或單晶矽等。
另外,當作為上述半導體使用氧化物半導體時,較佳為使用含有銦、鎵和鋅中的至少一個的氧化物半導體。典型地,可以舉出In-Ga-Zn類金屬氧化物等。藉由使用與矽相比能帶間隙寬且載子密度小的氧化物半導體,可以抑制截止狀態下的洩漏電流,所以是較佳的。
在本結構例子中示出具備底閘極型電晶體的結構,而後面的實施方式示出應用頂閘極型電晶體的情況。
[緩衝層、絕緣層]
緩衝層120具有抑制透過了第一基板121及黏合層125的雜質,尤其是水分的擴散的功能。第二緩衝層132具有抑制透過了第二基板101及黏合層131的雜質的擴散的功能。此外,較佳為接觸於電晶體的半導體層的絕緣層134、覆蓋電晶體的絕緣層141抑制雜質向半導體層擴散。作為這些層例如可以使用矽等半導體的氧化物或氮化物、鋁等金屬的氧化物或氮化物。此外,也可以使用這種無機絕緣材料的疊層膜或無機絕緣材料和有機絕緣材料的疊層膜。
作為上述無機絕緣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選自氮化鋁、氧化鋁、氮氧化鋁、氧氮化鋁、氧化鎂、氧化鎵、氮化矽、氧化矽、氮氧化矽、氧氮化矽、氧化鍺、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釹、氧化鉭等的材料形成的單層或疊層。
此外,作為上述無機絕緣材料,也可以使用矽酸鉿(HfSiOx)、添加有氮的矽酸鉿(HfSixOyNz)、添加有氮的鋁酸鉿(HfAlxOyNz)、氧化鉿、氧化釔等high-k材料。
絕緣層142用作覆蓋起因於電晶體或佈線等而產生的步階的平坦化層。例如可以使用聚醯亞胺、丙烯酸、聚醯胺、環氧等有機樹脂、或者無機絕緣材料。較佳為使用感光樹脂(丙烯酸、聚醯亞胺等)形成絕緣層142。此外,絕緣層144可以使用與絕緣層142相同的材 料形成。
[裂縫抑制層及標記]
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都可以使用導電材料形成。藉由使用相同材料形成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可以簡化製程,所以是較佳的。
裂縫抑制層122較佳為使用抗外部應力的耐性高的導電材料,以抑制與其接觸的緩衝層120中的裂縫發展。
例如,當利用在大型基板上同時製造多個顯示裝置100並將其切割為每個顯示裝置100的所謂多面板方法(multiple panel method)時,將標記124用作切割時的記號。因此,在利用切割裝置切割基板時,由於在圖案端部很清楚時切割裝置的讀取位置的錯位變小,所以較佳為使用導電材料形成標記124。
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例如可以使用鉬、鈦、鉻、鉭、鎢、鋁、銅、釹、鈧等金屬材料或包含這些元素的合金材料的單層或疊層形成。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也可以使用導電性金屬氧化物形成。
裂縫抑制層122需要具有足以保持機械強度的厚度。明確而言,使用厚度為50nm以上且1000nm以下、較佳為1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導電層形成裂縫抑制層122。
裂縫抑制層122需要具有足以抑制裂縫的發 展的寬度。但是,在擴大裂縫抑制層122的寬度時,例如在藉由進行多面板方法製造顯示裝置100的情況下,有可能減少從一個基板可以得到的所希望的顯示裝置個數。明確而言,使用寬度為2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較佳為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的導電層形成裂縫抑制層122。
[連接器]
作為連接器156,可以使用對熱固性樹脂混合金屬粒子而得到的膏狀或薄片狀的藉由熱壓接合呈現各向異性導電的材料。作為金屬粒子,例如較佳為使用由金覆蓋鎳粒子的金屬粒子等的兩種以上的金屬成為層狀的粒子。
[濾色片及黑矩陣]
濾色片127是為了對從發光元件114發射的光的顏色進行調色來提高色純度而設置的。例如,當使用白色發光的發光元件製造全彩色顯示裝置時,使用設置有不同顏色的濾色片的多個像素。此時,既可以使用紅色(R)、綠色(G)、藍色(B)的三種顏色的濾色片,又可以使用上述三種顏色之外添加了黃色(Y)的四種顏色的濾色片。此外,除了R、G、B(及Y)以外還可以使用白色(W)的像素,而使用四種顏色(或五種顏色)的濾色片。
另外,在相鄰的濾色片127之間設置有黑矩陣126。黑矩陣126遮擋從相鄰的像素的發光元件114發 射的光,抑制相鄰的像素之間的混色。在此,藉由將濾色片127的端部設置為與黑矩陣126重疊,可以抑制光洩漏。黑矩陣126可以使用遮擋從發光元件114發射的光的材料,並可以使用金屬材料或包含顏料的有機樹脂等形成。此外,可以將黑矩陣126設置在信號線驅動電路103等顯示部102以外的區域。
另外,也可以設置覆蓋濾色片127及黑矩陣126的保護層。保護層除了保護濾色片127及黑矩陣126以外還抑制包含在濾色片127及黑矩陣126中的雜質的擴散。保護層由使從發光元件114發射的光透過的材料構成,可以使用無機絕緣膜或有機絕緣膜。
另外,雖然在本結構例子中例示了應用頂部發射方式的顯示裝置,但是也可以採用應用底部發射方式的顯示裝置。在此情況下,將濾色片127配置在與發光元件114相比更靠近第二基板101一側。例如,可以在絕緣層141上設置濾色片。另外,黑矩陣126可以以與電晶體等重疊的方式設置。
另外,雖然在本結構例子中採用設置濾色片的結構,但是也可以採用將分別呈現R、G、B等不同顏色的發光的發光元件中的任一個配置在像素中而不設置濾色片的結構。
以上是關於各要素的說明。
[製造方法例子]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上述顯示裝置100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
圖3A至圖6B是以下說明的顯示裝置100的製造方法例子中的各步驟的剖面示意圖。圖3A至圖6B對應於圖1A和圖1B所示的部分的剖面結構。
[剝離層的形成]
首先,在支撐基板161上形成剝離層162。
作為支撐基板161,使用至少對後面的製程中的熱具有耐熱性的基板。作為支撐基板161,例如除了玻璃基板、樹脂基板之外,還可以使用半導體基板、金屬基板、陶瓷基板等。
為了提高生產率,作為支撐基板161較佳為使用大型玻璃基板。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玻璃基板:第3代(550mm×650mm)、第3.5代(600mm×720mm或620mm×750mm)、第4代(680mm×880mm或730mm×920mm)、第5代(1100mm×1300mm)、第6代(1500mm×1850mm)、第7代(1870mm×2200mm)、第8代(2200mm×2400mm)、第9代(2400mm×2800mm或2450mm×3050mm)、第10代(2950mm×3400mm)等,或者,可以使用比上述玻璃基板大型玻璃基板。
剝離層162例如可以使用鎢、鈦、鉬等高熔點金屬材料。較佳為使用鎢。
剝離層162例如可以利用濺射法形成。
[緩衝層的形成]
接著,在剝離層162上形成緩衝層120(圖3A)。
緩衝層120可以使用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鋁等無機絕緣材料。此外,緩衝層120也可以以單層或疊層方式使用包含上述無機絕緣材料的層。
緩衝層120具有作為防止從支撐基板161的外部進入雜質的障壁膜的功能。如後面所述,緩衝層120還具有因加熱而將氫釋放到剝離層162的功能。所以,尤其是,較佳為作為緩衝層120採用兩層以上的疊層結構,作為其中的至少一個層使用因加熱而釋放氫的層,作為離剝離層162比該釋放氫的層遠的層使用不使氫等雜質透過的層。例如,採用在剝離層162上依次層疊包含氧氮化矽的層和包含氮化矽的層的疊層結構。
緩衝層120可以利用濺射法、電漿CVD法等成膜方法形成。尤其較佳的是,藉由使用含有氫的成膜氣體的電漿CVD法形成。
這裡,藉由在形成緩衝層120時使剝離層162的表面氧化,可以在剝離層162與緩衝層120之間形成氧化物層(未圖示)。該氧化物層是含有被包含於剝離層162中的金屬的氧化物的層。較佳為含有鎢氧化物的層。
鎢氧化物通常記作WO(3-x),是可以採用典型地如WO3、W2O5、W4O11、WO2等各種組成的非整比化合 物(non-stoichiometric compound)。同樣地,鈦氧化物(TiO(2-x))、鉬氧化物(MoO(3-x))也是非整比化合物。
較佳為該階段的氧化物層處於含有較多的氧的狀態。例如當作為剝離層162使用鎢時,較佳為氧化物層為以WO3為主要成分的鎢氧化物。
這裡,也可以在形成緩衝層120之前,在含有氧化性氣體、較佳為含有一氧化二氮氣體的氛圍下對剝離層162的表面進行電漿處理,以預先在剝離層162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物層。藉由採用該方法,可以根據電漿處理的條件改變氧化物層的厚度,與不進行電漿處理的情況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氧化物層的厚度。
氧化物層的厚度例如設為0.1nm以上且100nm以下,較佳為0.5nm以上且20nm以下。注意,當氧化物層極薄時,有時無法在剖面影像中確認到該氧化物層。
[加熱處理]
接著,藉由進行加熱處理使氧化物層變質。藉由進行加熱處理,緩衝層120釋放出氫並將其供應給氧化物層。
由於供應給氧化物層的氫,而氧化物層內的金屬氧化物被還原,因此在氧化物層中混合存在氧的組分不同的區域。例如,當作為剝離層162使用鎢時,氧化物層中的WO3被還原,形成氧的組分比WO3更低的氧化物(例如WO2等),而達到WO3與氧的組分更低的氧化物 混合存在的狀態。由於這種金屬氧化物根據氧的組分而呈現不同的結晶結構,因此藉由在氧化物層內形成氧的組分不同的多個區域,氧化物層的機械強度減弱。其結果,在實現了氧化物層的內部容易損壞的狀態,由此可以提高後面的剝離製程中的剝離性。
加熱處理以在氫從緩衝層120脫離的溫度以上且支撐基板161的軟化點以下的溫度進行即可。另外,較佳為以使氧化物層內的金屬氧化物與氫發生還原反應的溫度以上的溫度進行加熱。例如,當作為剝離層162採用鎢時,以420℃以上、450℃以上、600℃以上或650℃以上的溫度進行加熱。
加熱處理的溫度越高,從緩衝層120釋放出的氫量越多,因此可以提高之後的剝離性。但是,當考慮到支撐基板161的耐熱性及生產率而想要降低加熱溫度時,藉由如上所述地預先對剝離層162進行電漿處理而形成氧化物層,即使加熱處理溫度降低也可以實現高的剝離性。
[裂縫抑制層及標記的形成]
接著,在緩衝層120上形成導電膜。在該導電膜上利用光微影法等形成光阻遮罩,藉由進行蝕刻去除導電膜的不需要的部分。然後,藉由去除光阻遮罩,形成包括多個裂縫抑制層122的裂縫抑制區域110及標記124(圖3B)。
也可以在形成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之後進行上述加熱處理。藉由採用這樣的製程,可以抑制在緩衝層120上形成導電膜之後該導電膜浮起。
當在進行加熱處理時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的表面露出時,有時加熱處理導致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的表面氧化等,並且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的表面變粗糙。因此,也可以將上述緩衝層120的一部分形成在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上(參照圖21)。圖21中的構成緩衝層120a和緩衝層120b的疊層的膜較佳為與構成緩衝層120的膜相同。藉由採用這種結構,可以抑制加熱處理所導致的裂縫抑制層122及標記124的表面變粗糙,而不改變緩衝層整體的透射率。
例如,作為緩衝層120a採用厚度大約為600nm的氧氮化矽膜和厚度大約為200nm的氮化矽膜、厚度大約為200nm的氧氮化矽膜和厚度大約為140nm的氮氧化矽膜的疊層膜,作為緩衝層120b採用厚度大約為100nm的氧氮化矽膜。另外,例如,作為緩衝層120a採用厚度大約為600nm的氧氮化矽膜、厚度大約為280nm的氮化矽膜、厚度大約為180nm的氧氮化矽膜、厚度大約為140nm的氮氧化矽膜和厚度大約為115nm的氧氮化矽膜的疊層膜,作為緩衝層120b採用厚度大約為100nm的氧氮化矽膜。
[黑矩陣及濾色片的形成]
接著,在緩衝層120上形成黑矩陣126及濾色片127(圖3C)。利用印刷法、噴墨法、光微影法等形成黑矩陣126及濾色片127。
[閘極電極的形成]
接著,準備形成有剝離層164及第二緩衝層132的支撐基板163。剝離層164及第二緩衝層132的形成方法與上述剝離層162及緩衝層120的形成方法相同。
接著,在第二緩衝層132上形成導電膜。在該導電膜上利用光微影法等形成光阻遮罩,藉由進行蝕刻去除導電膜的不需要的部分。然後,藉由去除光阻遮罩,形成閘極電極133。
此時,也可以同時形成構成電路的佈線等。
利用濺射法、蒸鍍法、CVD法等形成將成為閘極電極133的導電膜。
[閘極絕緣層的形成]
接著,以覆蓋閘極電極133的方式形成絕緣層134。
可以利用電漿CVD法、濺射法等形成絕緣層134。
[半導體層的形成]
接著,在絕緣層134上形成半導體膜。利用光微影法等在半導體膜上形成光阻遮罩,藉由進行蝕刻去除半導體 膜的不需要部分。然後,藉由去除光阻遮罩,形成構成電晶體的半導體層135。
半導體膜的成膜根據所使用的材料選擇適當的方法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濺射法、CVD法、MBE法、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沉積)法或PLD(Pulsed Laser Deposition,脈衝雷射沉積)法等。
作為用於半導體層的半導體較佳為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尤其較佳為使用適用其能帶間隙寬於矽的氧化物半導體。當使用能帶間隙比矽寬且載子密度比矽小的半導體材料時,可以降低電晶體的關閉狀態(off-state)下的電流,所以是較佳的。
例如,上述氧化物半導體較佳為至少包含銦(In)或鋅(Zn)。更較佳的是,該氧化物半導體包含以In-M-Zn類氧化物(M是Al、Ti、Ga、Ge、Y、Zr、Sn、La、Ce或Hf等金屬)表示的氧化物。
尤其作為半導體層,較佳為使用如下氧化物半導體膜:具有多個結晶部,該結晶部的c軸朝向垂直於形成有半導體層的表面或半導體層的頂面的方向,並且在相鄰的結晶部間不具有晶界。
在這種氧化物半導體中,由於不具有晶界,所以抑制因為顯示面板的彎曲所引起的應力而在氧化物半導體膜中產生裂縫。因此,可以將這種氧化物半導體適用於在彎曲狀態下使用的撓性顯示面板等。
此外,在作為半導體膜使用多晶矽的情況 下,在形成非晶矽之後進行晶化(例如雷射的照射或加熱處理等),而形成包含多晶矽的半導體膜。
[源極電極、汲極電極]
接著,在絕緣層134及半導體層135上形成導電膜。藉由光微影法等在導電膜上形成光阻遮罩,藉由進行蝕刻去除導電膜的不需要的部分。然後,藉由去除光阻遮罩,形成用作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電極136(圖4A)。
此時,也可以同時形成構成電路的佈線等。
藉由濺射法、蒸鍍法或CVD法等形成導電膜。
另外,此時形成電晶體111、電晶體112及電晶體113。
[絕緣層的形成]
接著,形成覆蓋絕緣層134、半導體層135及電極136的絕緣層141。此時,在絕緣層141中形成到達電流控制用電晶體113的一個電極136及將成為外部連接端子105的佈線的開口部。
可以利用電漿CVD法、濺射法等形成絕緣層141。
在本製造方法例子中,示出形成在半導體層135上的絕緣層141為單層的結構,但是不侷限於此,也 可以採用兩層以上的疊層結構。
[平坦化層的形成]
接著,形成用作平坦化層的絕緣層142。此時,在絕緣層142中形成到達電流控制用電晶體113的一個電極136及將成為外部連接端子105的佈線的開口部。
例如較佳為藉由旋塗法等塗佈感光性有機樹脂,然後選擇性地進行曝光、顯影來形成絕緣層142。作為另外的形成方法可以利用濺射法、蒸鍍法、液滴噴出法(噴墨法)、網版印刷、平板印刷等。
[第一電極的形成]
接著,在絕緣層142上形成導電膜。藉由光微影法等在導電膜上形成光阻遮罩,藉由進行蝕刻去除導電膜的不需要的部分。然後,藉由去除光阻遮罩,形成電連接於電晶體113的一個電極136的第一電極143。
此時,也可以同時形成構成電路的佈線等。在本製造方法例子中,在將成為外部連接端子的部分中的與電極136相同的導電膜上形成佈線,由此形成外部連接端子105。
藉由濺射法、蒸鍍法或CVD法等形成導電膜。
[絕緣層的形成]
接著,以覆蓋第一電極143的端部的方式形成絕緣層144。此時,在絕緣層144中形成到達將成為外部連接端子105的佈線的開口部。
例如較佳為藉由旋塗法等塗佈感光性有機樹脂,然後選擇性地進行曝光、顯影來形成絕緣層144。作為另外的形成方法可以利用濺射法、蒸鍍法、液滴噴出法(噴墨法)、網版印刷、平板印刷等。
也可以在絕緣層144上設置絕緣層。在圖1A和圖1B中,藉由在顯示部102中的絕緣層144上設置該絕緣層,可以調節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01之間的間隔。可以使用與絕緣層144相同的材料形成該絕緣層。
[發光元件的形成]
接著,藉由在第一電極143上依次形成EL層151、第二電極152,形成發光元件114(圖4B)。
利用真空蒸鍍法、噴墨法或分配法等噴出法、旋塗法等塗佈法形成EL層151。利用蒸鍍法或濺射法等形成第二電極152。
[貼合]
接著,在支撐基板161的設置有濾色片127等的面上或支撐基板163的設置有發光元件114的面上以圍繞顯示部102的方式形成密封材料154。
例如,在利用分配法等噴出法、網版印刷等 印刷法塗佈固化樹脂之後,使包含在該樹脂中的溶劑揮發,由此形成密封材料154。
接著,在支撐基板161或支撐基板163上形成密封層153。可以利用與上述密封材料154相同的形成方法形成密封層153。
在此,密封材料154是為了加強密封層153的密封性而設置的。當密封層153的密封性足夠時,也可以不設置密封材料154。
接著,貼合支撐基板161和支撐基板163,使密封材料154及密封層153固化,由此黏合支撐基板161和支撐基板163(圖5A)。
[剝離]
接著,剝離支撐基板161(圖5B),由黏合層125貼合露出的緩衝層120和第一基板121。剝離支撐基板163,藉由黏合層131貼合露出的第二緩衝層132和第二基板101(圖6A)。在圖6A中,採用第一基板121與外部連接端子105重疊的結構,但是也可以採用外部連接端子105和第一基板121不重疊的結構。
例如以如下方法進行剝離:將支撐基板163固定在吸附台,在剝離層162與緩衝層120之間形成剝離起點。例如,可以在其間插入刃具等銳利形狀的器具來形成剝離起點。另外,也可以藉由對一部分的區域照射雷射使剝離層162的一部分溶解、蒸發或熱破壞來形成剝離起 點。或者,也可以將液體(例如,乙醇、水、包含二氧化碳的水等)滴到剝離層162的端部,利用毛細現象使該液體浸透到剝離層162與緩衝層120之間的邊界來形成剝離起點。
接著,在形成有剝離起點的部分處,藉由在大致垂直於密合面的方向上緩慢施加物理力,可以在不損壞緩衝層120及設置在其上的層的情況下進行剝離。
在此,較佳的是,當進行剝離時,在支撐基板161的端部中形成剝離起點,剝離從該起點進行。另外,當形成剝離起點時,在支撐基板161的端部附近,有時在緩衝層120中產生裂縫。此時產生的裂縫有時在剝離進行的同時從緩衝層120的外側發展到內側。然而,由於以圍繞顯示部102的方式設置裂縫抑制區域110,而即使在產生上述裂縫的情況下,也可以使裂縫的發展停止在設置有裂縫抑制區域110的區域中,從而可以高效地抑制裂縫到達顯示部102。
接著,說明支撐基板163的剝離方法。例如,首先在第一基板121上隔著能夠去除的黏合層(例如,水溶性的黏合劑或低黏性的黏合劑)貼合其他支撐基板。之後,也可以與上述同樣地固定支撐基板,在剝離層164和第二緩衝層132之間形成剝離起點進行剝離。也可以在固定支撐基板163並且利用吸盤等固定第一基板121之後,在剝離層164和第二緩衝層132之間形成剝離起點,以不使包括第一基板121的基板彎曲的方式將吸盤緩 慢拉上來進行剝離。
最後,藉由對第一基板121、黏合層125、緩衝層120及密封層153進行開口,使外部連接端子105露出(圖6B)。注意,在第一基板121和外部連接端子105不重疊時,對緩衝層120及密封層153同時進行開口。對開口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雷射燒蝕法、蝕刻法以及離子束濺射法等。另外,也可以使用鋒利的刀具等在外部連接端子105上的膜切開切口,然後利用物理力將膜的一部分剝下來。此時,藉由在外部連接端子105的最表面的電極143上設置EL層等具有與導電膜之間的密接性低的膜,可以在外部連接端子105不受傷的方式進行開口。
藉由上述製程可以製造顯示裝置100。
在上述剝離製程中,除了本製造方法以外也可以適當地採用各種方法。例如,當在與緩衝層接觸的一側作為剝離層形成包含金屬氧化膜的層時,可以藉由使該金屬氧化膜結晶化而使其脆化,將緩衝層從支撐基板剝離。此外,當在耐熱性高的支撐基板與緩衝層之間形成作為剝離層的包含氫的非晶矽膜時,可以藉由雷射照射或蝕刻來去除該非晶矽膜,由此將緩衝層從支撐基板剝離。另外,當在與緩衝層接觸的一側形成作為剝離層的包含金屬氧化膜的層時,藉由使該金屬氧化膜結晶化而使其脆化,而在藉由使用溶液或氟化氣體諸如NF3、BrF3、ClF3等的蝕刻去除該剝離層的一部分之後,可以在脆化了的金屬氧 化膜處進行剝離。再者,也可以採用如下方法:作為剝離層使用包含氮、氧或氫等的膜(例如,包含氫的非晶矽膜、含氫的合金膜、含氧的合金膜等),並且對剝離層照射雷射使包含在剝離層中的氮、氧或氫作為氣體釋放出以促進緩衝層與支撐基板之間的剝離。此外,可以採用機械性地去除形成有緩衝層的支撐基板的方法、或者藉由使用溶液或氟化氣體諸如NF3、BrF3、ClF3等的蝕刻來去除形成有緩衝層的支撐基板的方法等。此時,也可以不設置剝離層。
另外,可以藉由組合多個上述剝離方法更容易進行剝離製程。即,也可以藉由進行雷射照射、利用氣體或溶液等對剝離層進行蝕刻、或者利用鋒利的刀或手術刀等進行機械性的去除,以使剝離層和緩衝層處於容易剝離的狀態,然後利用物理力(利用機械等)進行剝離。
此外,也可以藉由使液體浸透到剝離層與緩衝層的介面來將緩衝從支撐基板剝離。另外,也可以在進行剝離時邊澆液體邊進行剝離。
作為其他剝離方法,當使用鎢形成剝離層時,較佳為邊使用氨水和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溶液對剝離層進行蝕刻邊進行剝離。
另外,當能夠在支撐基板與緩衝層的介面處進行剝離時,也可以不設置剝離層。
例如,也可以將玻璃用於支撐基板,並以與玻璃接觸的方式形成聚醯亞胺等有機樹脂,在有機樹脂上 形成絕緣膜或電晶體等。此時,可以藉由加熱有機樹脂,在支撐基板和有機樹脂之間的介面進行剝離。圖7示出在支撐基板和有機樹脂之間的介面進行剝離製造的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隔著黏合層125在第一基板121的與發光元件114相對的面一側上設置有有機樹脂層128,隔著黏合層131在第二基板101上設置有有機樹脂層138。以與有機樹脂層128接觸的方式依次設置裂縫抑制區域110、標記124、緩衝層120,在有機樹脂層138上設置有第二緩衝層132。其他結構是與圖1B的結構相同的。藉由採用這種結構,可以抑制在支撐基板和有機樹脂之間的介面進行剝離時產生在緩衝層120的端部的裂縫發展到裂縫抑制區域110的內側。
也可以在支撐基板與有機樹脂之間設置金屬層,藉由使電流流過該金屬層加熱金屬層,由此在金屬層與有機樹脂之間的介面進行剝離。
注意,在本製造方法中示出製造一個顯示裝置100的過程,但是在考慮生產率時較佳為在大型基板上同時製造多個顯示裝置100。此時,例如在上述貼合製程或剝離製程之後沿著標記124切割基板。圖8示出在大型基板上同時製造四個顯示裝置100時的俯視示意圖,在切割出一個顯示裝置100時沿著虛線進行切割。
藉由上述製程,可以製造裂縫所造成的不良得到降低的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的變形例子]
以下,說明顯示裝置100的變形例子。
[變形例子1]
圖9是以與裂縫抑制層122接觸的方式設置覆蓋層123時的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
當在顯示裝置100中不形成標記124時,藉由使用與黑矩陣126相同的材料形成裂縫抑制層122,可以形成裂縫抑制層122而不增加製程個數,所以是較佳的。
為了更有效地抑制裂縫,也可以形成覆蓋層123以覆蓋多個裂縫抑制層122。在緩衝層120與裂縫抑制層122及緩衝層120與覆蓋層123之間的介面裂縫發展方向上的應力分佈不均勻時,可以抑制裂縫的發展,因此較佳為使用與裂縫抑制層122不同的材料形成覆蓋層123。作為覆蓋層123,可以使用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
圖9示出使用與黑矩陣126相同的材料形成裂縫抑制層122且使用與濾色片127相同的材料形成覆蓋層123時的顯示裝置100的結構。
在圖9中,在顯示部102中在絕緣層144上設置有絕緣層145。藉由設置絕緣層145,可以調節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01之間的間隔。可以使用與絕緣層144相同的材料形成絕緣層145。
[變形例子2]
圖10是在緩衝層132上設置第二裂縫抑制區域115時的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示出包括多個第二裂縫抑制層137的第二裂縫抑制區域115設置在重疊於裂縫抑制區域110的位置時的顯示裝置100的結構。以不但圍繞顯示部102而且圍繞信號線驅動電路103、掃描線驅動電路104、外部連接端子105等的方式配置第二裂縫抑制區域115,由此可以抑制從第二緩衝層132的端部產生的裂縫發展到這些構成要素,且抑制顯示裝置100的工作故障等不良的發生。
第二裂縫抑制層137較佳為與第二緩衝層132接觸,並較佳為與裂縫抑制層122同樣地使用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形成。在圖10中,示出使用與閘極電極133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二裂縫抑制層137時的顯示裝置100的結構。如此,在使用與構成電晶體(電晶體111、112、113)或發光元件114的電極或佈線相同材料形成第二裂縫抑制層137時不需要增加製程個數,所以是較佳的。
[變形例子3]
圖11A示出將裂縫抑制區域110設置得比外部連接端子105更靠近顯示部102一側時的顯示裝置100的俯視示意圖。圖11B示出沿著圖11A的線A2-B2、線C2-D2以及線E2-F2的剖面示意圖。
在前面的製造方法例子中,將裂縫抑制區域 110設置在比外部連接端子105更靠近外側的位置上。但是,如圖11A和圖11B所示,藉由將裂縫抑制區域110設置在比外部連接端子105更靠近內側的位置上,在上述製造方法例子中的對與外部連接端子105重疊的區域的緩衝層120及密封層153進行開口的情況下在緩衝層120的開口部的端部產生裂縫時,可以抑制該裂縫發展到顯示部102。
藉由這樣設置裂縫抑制區域110,與將裂縫抑制區域110設置在比外部連接端子105更靠近外側的位置上的結構相比,可以縮小顯示裝置100的外形。由此,例如在藉由進行多面板方法製造顯示裝置100時可以增加從一個基板同時可以得到的顯示裝置100的個數。
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包括發光元件的顯示裝置,但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不侷限於此。作為可以適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特徵的撓性基板的裝置,可以舉出各種半導體裝置或各種顯示裝置。例如,作為以下的元件或裝置的基板,可以適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特徵的撓性基板。例如包括EL元件(包含有機物和無機物的EL元件、有機EL元件或無機EL元件)、LED(白色LED、紅色LED、綠色LED、藍色LED等)、電晶體(根據電流而發光的電晶體)、電子發射元件、液晶元件、電子墨水、電泳元件、柵光閥(GLV)、電漿顯示器(PDP)、使用微機電系統(MEMS)的顯示元件、數位微鏡裝置(DMD)、數位微快門(DMS)、IMOD(干涉測量調 節)元件、快門方式的MEMS顯示元件、光干涉方式的MEMS顯示元件、電潤濕(electrowetting)元件、壓電陶瓷顯示器、使用碳奈米管的顯示元件等對比度、亮度、反射率、透射率等因電或磁作用而發生變化的顯示媒體。作為使用電子發射元件的顯示裝置的例子,可以舉出場發射顯示器(FED)或SED方式平面型顯示器(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等。作為使用液晶元件的顯示裝置的例子,可以舉出液晶顯示器(透過型液晶顯示器、半透過型液晶顯示器、反射型液晶顯示器、直觀型液晶顯示器、投射型液晶顯示器)等。作為使用電子墨水、電子粉流體(在日本註冊的商標)或電泳元件的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電子紙等。注意,當實現半透射式液晶顯示器或反射式液晶顯示器時,使像素電極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反射電極的功能,即可。例如,像素電極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含鋁、銀等,即可。並且,此時也可以將SRAM等記憶體電路設置在反射電極下。因而,可以進一步降低功耗。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其他實施方式及實施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將用作觸控感測器的觸控面板設置在實施方式1所例示出的顯示裝置而成的發光模組。 另外,在下面的說明中省略與實施方式1重複的內容。
[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
圖12是發光模組200的剖面示意圖。
發光模組200包括顯示裝置100和觸控感測器201。顯示裝置100包括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01及顯示部102。觸控感測器201隔著緩衝層220設置在基板221的與顯示裝置100相對的面一側上。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01及基板221較佳為撓性基板。
多個佈線231與觸控感測器201電連接。多個佈線231被引導到基板221的外周部,其一部分構成端子。該端子藉由連接器255與FPC256電連接。
觸控感測器201具有與緩衝層220接觸的裂縫抑制區域210。該裂縫抑制區域210包括由與多個佈線231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多個裂縫抑制層222。由於裂縫抑制區域210位於觸控感測器201的外周部,例如在將發光模組200保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時可以抑制產生在緩衝層220的端部的裂縫發展到觸控感測器201的內部。
作為觸控感測器201,例如可以使用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作為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可以舉出表面電容式觸控感測器、投影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等。
作為投影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可以舉出自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互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等,這些主要根據驅動方式的差異而區分。當使用互電容式觸控感測器時, 可以同時進行多點檢測,所以是較佳的。
下面,說明採用投影電容式觸控感測器的情況。
注意,觸控感測器的結構不侷限於上述結構,可以應用能夠檢測出指頭等檢測目標接近或接觸的各種感測器。
投影電容式觸控感測器201具有電極234及電極235。電極234與多個佈線231中的任一個電連接,電極235與多個佈線231中的另一個電連接。
佈線232使夾著電極235的兩個電極234電連接。此時,較佳為具有佈線232和電極235的交叉部的面積儘量小的形狀。由此,可以減少沒有設置電極的區域的面積,從而可以降低透射率的不均勻。其結果,可以降低透過觸控感測器201的光的亮度不均勻。
另外,電極234及電極235可以具有各種形狀。例如,也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將多個電極234配置為儘量沒有間隙,並且隔著絕緣層以形成不與電極234重疊的區域的方式以間隔開地設置多個電極235。此時,藉由在相鄰的兩個電極235之間設置與這些電絕緣的虛擬電極,可以減少透射率不同的區域的面積,所以是較佳的。
觸控感測器201在緩衝層220的與顯示裝置100相對的面一側上包括:電連接相鄰的電極234的佈線232;絕緣層233;在絕緣層233上配置為交錯形狀的電極234及電極235;以及絕緣層236。
黏合層225貼合絕緣層236和第一基板121的不與發光元件114相對的面並觸控感測器201設置在與顯示部102重疊的位置。
注意,在本結構例子中示出採用頂部發射方式的顯示裝置100的發光模組的結構,但是在顯示裝置100採用底部發射方式時,黏合層225貼合絕緣層236和第二基板101的不與發光元件114相對的面。
緩衝層220具有抑制透過了基板221的雜質,尤其是水分的擴散的功能。作為緩衝層220,例如可以使用矽等半導體、鋁等金屬的氧化物或氮化物。也可以使用這種無機絕緣材料的疊層膜或無機絕緣材料和有機絕緣材料的疊層膜。
藉由作為佈線232使用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可以提高發光模組的開口率,所以是較佳的。作為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銦、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氧化鋅、添加有鎵的氧化鋅等導電氧化物或石墨烯。
可以在藉由濺射法在緩衝層220上形成由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構成的膜之後,藉由光微影法等各種圖案化技術去除不需要的部分來形成佈線232。除了CVD法以外,也可以在塗佈分散有氧化石墨烯的溶液後將其還原來形成石墨烯。
作為用於絕緣層233的材料,除了丙烯酸、環氧等樹脂、以及具有矽氧烷鍵的樹脂之外,例如還可以 使用氧化矽、氧氮化矽、氧化鋁等無機絕緣材料。
在絕緣層233中設置到達佈線232的開口,使用與佈線232相同的形成方法形成電極234及電極235。
一個電極235延伸在一個方向上,多個電極235設置為條紋狀。
佈線232以與電極235交叉的方式設置。
夾著一個電極235設置有一對電極234,並且佈線232電連接相鄰的一對電極234。
另外,多個電極234不一定必須配置在與一個電極235正交的方向上,也可以配置為形成小於90度的角度。
一個佈線231與電極234或電極235電連接。佈線231的一部分用作端子。作為佈線231,例如可以使用金屬材料諸如鋁、金、鉑、銀、鎳、鈦、鎢、鉻、鉬、鐵、鈷、銅或鈀等或者包含該金屬材料的合金材料。
也可以設置用來保護觸控感測器201的絕緣層。在本結構例子中,設置覆蓋絕緣層233、電極234及電極235的絕緣層236。
另外,連接器255電連接佈線231與FPC256。
作為連接器255,可以使用異方性導電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異方性導電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
黏合層225具有透光性。例如,可以使用熱固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明確而言,可以使用丙烯酸、聚氨酯、環氧或具有矽氧烷鍵的樹脂等樹脂。
本實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與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3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與實施方式1及實施方式2所例示的顯示裝置不同的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另外,在下面的說明中省略與實施方式1重複的內容。
[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
以下說明作為顯示元件應用液晶元件的影像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
圖13A是顯示裝置300的頂面示意圖。圖13B示出沿著圖13A的線A3-B3、線C3-D3以及線E3-F3的剖面示意圖。顯示裝置300與上述實施方式1所例示的顯示裝置100之間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作為顯示元件應用液晶元件;電晶體的結構;裂縫抑制區域的配置。
顯示部102具備應用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切換)模式的液晶元件314。在液晶元件314中,由在相對基板面的橫向上產生的電場而被控制液晶的配向。
像素包括至少一個開關用電晶體312、未圖示 的儲存電容器。此外,與電晶體312的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的梳形的第一電極343和梳形的第二電極352間隔地設置在絕緣層142上。
第一電極343和第二電極352中的至少一個使用上述透光導電材料。藉由使這兩個電極都使用透光導電材料,可以提高像素的開口率,所以是較佳的。
此外,在圖13B中,為了區別第一電極343與第二電極352使用不同的陰影圖案示出,但是較佳為藉由加工同一導電膜形成第一電極343與第二電極352。
濾色片327以與第一電極343及第二電極352重疊的方式設置。雖然在圖13B中示出濾色片327設置在絕緣層141上的結構,但是濾色片的配置不侷限於上述位置。
在第一電極343及第二電極352與緩衝層120之間設置有液晶353。藉由在第一電極343與第二電極352之間施加電壓,在橫向上產生電場,由於該電場控制液晶353的配向,以像素單位控制來自配置在顯示裝置的外部的背光燈的光的偏振,由此可以顯示影像。
較佳為在接觸於液晶353的面設置用來控制液晶353的配向的配向膜。作為配向膜使用透光材料。此外,雖然這裡未圖示,但是從液晶元件314看時在第一基板121及第二基板101的外側的面上設置偏振板。
作為液晶353可以使用熱致液晶、低分子液晶、高分子液晶、鐵電液晶、反鐵電液晶等。此外,當使 用呈現藍相的液晶時,由於不需要使用配向膜,並且可以獲得廣視角化,所以是較佳的。
另外,作為液晶353較佳為使用黏度高且流動性低的材料。
此外,在本結構例子中說明應用IPS模式的液晶元件314,但是液晶元件的結構不侷限於此,也可以使用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邊緣電場切換)模式、ASM(Axially Symmetric aligned Micro-cell:軸對稱排列微單元)模式、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學補償彎曲)模式、FLC(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鐵電性液晶)模式、AFLC(Anti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反鐵電性液晶)模式等。
設置在顯示裝置300中的電晶體(電晶體311、電晶體312)是頂閘極型電晶體。各電晶體包括:用作源極區域或汲極區域並包括具備雜質區域的半導體層335;用作閘極絕緣層的絕緣層334;以及閘極電極333。另外,層疊有覆蓋閘極電極333的絕緣層338及絕緣層339,並具備藉由設置於絕緣層334、絕緣層338及絕緣層339中的開口部而與半導體層335接觸的源極區域或汲極區域的一對電極336。
在圖13A和圖13B中,示出從顯示部102看時與密封材料154相比裂縫抑制區域110設置在內側的情況。如此,藉由將裂縫抑制區域110設置在離顯示部102 充分遠的位置,可以抑制從緩衝層120的端部中產生的裂縫發展到顯示部102,可以不容易發生水分等雜質的進入所導致的液晶元件314的去向不良等。注意,也可以與實施方式1同樣,將裂縫抑制區域110設置在密封材料154的外側。
另外,也可以使用實施方式1所例示的底閘極型電晶體代替在此例示的頂閘極型電晶體。與此同樣,也可以將在此示出的頂閘極型電晶體應用於實施方式1。
另外,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可以採用在像素中具有主動元件的主動矩陣方式或在像素中沒有主動元件的被動矩陣方式。
在主動矩陣方式中,作為主動元件(非線性元件)除電晶體外還可以使用各種主動元件(非線性元件)。例如,也可以使用MIM(Metal Insulator Metal:金屬-絕緣體-金屬)或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極體)等。由於這些元件的製程少,因此能夠降低製造成本或者提高良率。另外,由於這些元件的尺寸小,所以可以提高開口率,從而實現低功耗或高亮度化。
另外,除了主動矩陣方式以外,也可以採用沒有主動元件(非線性元件)的被動矩陣方式。由於不使用主動元件(非線性元件),所以製程少,從而可以降低製造成本或者提高良率。另外,由於不使用主動元件(非線性元件),所以可以提高開口率,從而實現低功耗或高亮度化等。
本實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與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4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發光裝置的結構例子。
[顯示裝置的結構例子]
圖14A至圖14C示出作為發光元件使用有機EL元件的撓性發光裝置的一個例子。
圖14A示出發光裝置400的俯視示意圖,圖14B示出沿著圖14A的線X1-Y1的剖面示意圖。圖14A及圖14B所示的發光裝置是底部發射型發光裝置。
如圖14B所示,發光裝置400包括第二基板419、黏合層422、第二緩衝層424、導電層406、導電層416、絕緣層405、發光元件450(第一電極401、EL層402及第二電極403)、密封層407、裂縫抑制層410、緩衝層420及第一基板428。第一電極401、第二緩衝層424、黏合層422及第二基板419使可見光透過。第一基板428及第二基板419較佳為撓性基板。
裂縫抑制層410以與緩衝層420接觸並圍繞發光元件450的方式設置。如此,藉由將裂縫抑制層410設置在離發光元件450充分遠的位置,在從緩衝層420的端部產生裂縫時可以抑制該裂縫的發展。由此,可以降低水分等雜質進入發光元件450,可以實現可靠性高的發光 裝置400。
在第二基板419上隔著黏合層422及第二緩衝層424設置有發光元件450。由第二基板419、密封層407及第一基板428密封發光元件450。發光元件450包括第一電極401、第一電極401上的EL層402以及EL層402上的第二電極403。第二電極403較佳為反射可見光。
第一電極401、導電層406及導電層416的端部由絕緣層405覆蓋。導電層406與第一電極401電連接,而導電層416與第二電極403電連接。藉由使隔著第一電極401由絕緣層405覆蓋的導電層406電連接到第一電極401,將其用作第一電極401的輔助佈線。由於EL元件的電極包括輔助佈線,而能夠抑制起因於電極電阻的電壓下降,所以是較佳的。導電層406也可以設置在第一電極401上。另外,也可以在絕緣層405上等設置有與第二電極403電連接的輔助佈線。
為了提高發光裝置的光提取效率,較佳為在提取來自發光元件450的光的一側具有光提取結構。圖14B示出位於提取來自發光元件450的光的一側的第二基板419兼用作光提取結構的例子。另外,也可以與第二基板419重疊地配置具有散射光的功能的薄片等光提取結構或觸控感測器。另外,也可以配置偏光板或相位差板。圖14C示出與第二基板419重疊地設置擴散板411及觸控感測器413的情況的例子。
本實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與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5
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圖15A至圖17C說明能夠適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裝置或顯示裝置的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使顯示面彎曲。作為這種顯示裝置,例如可以舉出電視機(也稱為電視或電視接收機)、用於電腦等的顯示螢幕、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框、行動電話機(也稱為行動電話、行動電話裝置)、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音訊播放裝置、彈珠機等大型遊戲機等。
此外,也可以將照明或顯示裝置沿著房屋及高樓的內壁或外壁、汽車的內部裝修或外部裝修的曲面組裝。
圖15A示出行動電話機的一個例子。行動電話機7100包括組裝在外殼7101中的顯示部7102、操作按鈕7103、外部連接埠7104、揚聲器7105、麥克風7106、相機7107等。另外,藉由將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用於顯示部7102來製造行動電話機7100。
在圖15A所示的行動電話機7100中,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部7102,可以輸入資料。此外,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部7102可以進行打電話或輸入文字等的 各種操作。例如,藉由觸摸顯示於顯示部7102的圖示7108,可以啟動應用程式。
此外,藉由操作按鈕7103的操作,可以切換電源的ON、OFF或顯示在顯示部7102的影像的種類。例如,可以將電子郵件的創建畫面切換為主功能表畫面。
在此,在顯示部7102中組裝有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因此,可以提供一種能夠進行沿著彎曲的顯示面的顯示且可靠性高的行動電話機。
圖15B是腕帶型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可攜式顯示裝置7200包括外殼7201、顯示部7202、操作按鈕7203以及收發裝置7204。
可攜式顯示裝置7200能夠藉由收發裝置7204接收影像信號,且可以將所接收的影像顯示在顯示部7202。此外,也可以將聲音信號發送到其他接收設備。
此外,可以藉由操作按鈕7203進行電源的ON、OFF工作、所顯示的影像的切換或者音量調整等。
在此,顯示部7202組裝有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備彎曲的顯示部且可靠性高的可攜式顯示裝置。
圖15C是手錶型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包括外殼7301、顯示部7302、帶子7303、帶扣7304、操作按鈕7305、輸入輸出端子7306等。
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可以執行行動電話、電 子郵件、文章的閱讀及編寫、音樂播放、網路通信、電腦遊戲等各種應用程式。
顯示部7302按其顯示面彎曲的方式設置,能夠沿著彎曲的顯示面進行顯示。另外,顯示部7302具備觸控感測器,可以用手指或觸控筆等觸摸畫面來進行操作。例如,藉由觸摸顯示於顯示部7302的圖示7307,可以啟動應用程式。
操作按鈕7305除了時刻設定之外,還可以具有電源開關、無線通訊的開關、靜音模式的執行及解除、省電模式的執行及解除等各種功能。例如,藉由利用組裝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中的作業系統,可以自由地設定操作按鈕7305的功能。
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可以執行被通信標準化的近距離無線通訊。例如,藉由與可無線通訊的耳麥通信,可以進行免提通話。
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具備輸入輸出端子7306,可以藉由連接器直接向其他資訊終端發送資料或從其他資訊終端接收資料。另外,也可以藉由輸入輸出端子7306進行充電。另外,充電工作也可以藉由無線供電進行,而不利用輸入輸出端子7306。
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的顯示部7302可以應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備彎曲的顯示部且可靠性高的可攜式資訊終端。
圖16A至圖16C示出能夠折疊的可攜式資訊 終端7410。圖16A示出展開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10。圖16B示出從展開狀態和折疊狀態中的一個狀態變為另一個狀態的中途的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10。圖16C示出折疊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10。可攜式資訊終端7410在折疊狀態下可攜性好,在展開狀態下因為具有無縫拼接的較大的顯示區域所以顯示一覽性強。
顯示面板7412由鉸鏈部7413所連接的三個外殼7415來支撐。藉由鉸鏈部7413使兩個外殼7415之間彎折,可以從可攜式資訊終端7410的展開狀態可逆性地變為折疊狀態。可以將使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製造的顯示裝置用於顯示面板7412。例如,可以使用能夠以1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曲率半徑彎曲的顯示裝置。
圖16D和圖16E示出能夠折疊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20。圖16D示出以使顯示部7422位於外側的方式折疊的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20。圖16E示出以使顯示部7422位於內側的方式折疊的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20。在不使用可攜式資訊終端7420時,藉由將非顯示部7425折疊到外側,能夠抑制顯示部7422被弄髒或受損傷。可以將使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製造的顯示裝置用於顯示部7422。
圖16F是說明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的外形的透視圖。圖16G是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的俯視圖。圖16H是說明可攜式資訊終端7440的外形的透視圖。
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7440例如具有選自電 話機、電子筆記本和資訊閱讀裝置等中的一種或多種的功能。明確而言,可以將該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7440用作智慧手機。
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7440可以將文字或影像資訊顯示在其多個面上。例如,可以將三個操作按鈕7439顯示在一個面上(圖16F、圖16H)。另外,可以將由虛線矩形表示的資訊7437顯示在另一個面上(圖16G、圖16H)。此外,作為資訊7437的例子,可以舉出提示收到來自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網路服務)的資訊、電子郵件或電話等的顯示;電子郵件等的標題;電子郵件等的發送者姓名;日期;時間;電池餘量;以及天線接收強度等。或者,也可以在顯示有資訊7437的位置顯示操作按鈕7439或圖示等代替資訊7437。注意,雖然圖16F和圖16G示出在上側顯示有資訊7437的例子,但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不侷限於此。例如,如圖16H所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40那樣,也可以將資訊顯示在橫向側面。
例如,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的使用者能夠在將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放在上衣口袋裡的狀態下確認其顯示(這裡是資訊7437)。
明確而言,將打來電話的人的電話號碼或姓名等顯示在能夠從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的上方觀看到這些資訊的位置。使用者可以確認到該顯示,由此判斷是否接電話,而無需從口袋裡拿出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
可以將使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製造的顯示裝置用於可攜式資訊終端7430的外殼7435及可攜式資訊終端7440的外殼7436所具有的顯示部7433。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備彎曲的顯示部且可靠性高的可攜式資訊終端。
另外,如圖16I所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450那樣,可以在三個以上的面顯示資訊。在此,示出資訊7455、資訊7456以及資訊7457分別顯示於不同的面上的例子。
可以將使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製造的顯示裝置用於可攜式資訊終端7450的外殼7451所具有的顯示部7458。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備彎曲的顯示部且可靠性高的可攜式資訊終端。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電子裝置的顯示部可以應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因此,可以實現降低起因於彎曲導致的裂縫的不良情況、可靠性高且能夠進行沿著曲面的顯示的電子裝置。
圖17A至圖17C示出照明設備的一個例子。照明設備8000、照明設備8010及照明設備8020都包括具備操作開關8003的底座8001以及由底座8001支撐的發光部。
圖17A所示的照明設備8000具備具有波狀發光面的發光部8002。因此,其為設計性高的照明設備。
圖17B所示的照明設備8010所具備的發光部 8012採用彎曲為凸狀的兩個發光部對稱地配置的結構。因此,可以以照明設備8010為中心全方位地進行照射。
圖17C所示的照明設備8020具備彎曲為凹狀的發光部8022。因此,將來自發光部8022的發光聚集到照明設備8020的前面,所以適用於照亮特定範圍的情況。
此外,因為照明設備8000、照明設備8()10及照明設備8020所具備的各發光部具有撓性,所以也可以採用使用可塑性構件或可動的框架等構件固定該顯示部並按照用途能夠隨意使發光部的發光面彎曲的結構。
在此,在發光部8002、8012及8022中組裝有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發光裝置。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備彎曲的顯示部且可靠性高的可攜式資訊終端。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其他實施方式及實施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注意,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內容(或者其一部分)可以應用於、組合於或者替換成在該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其他內容(或者其一部分)和/或在一個或多個其他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內容(或者其一部分)。
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內容是指在各實施方式中利用各種圖式來說明的內容或利用說明書所記載的文章來說明的內容。
另外,藉由將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圖式(或者其一部分)與該圖式的其他部分、在該實施方式中 說明的其他圖式(或者其一部分)和/或在一個或多個其他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圖式(或者其一部分)組合,而可以構成更多的圖式。
另外,可以構成除本說明書的圖式或文章裡未規定的內容之外的發明的一個方式。另外,當記載有某個值的範圍(例如上限值、下限值等)時,藉由任意縮小該範圍或者去除該範圍的一部分,可以規定去除該範圍的一部分的發明的一個方式。由此,例如,可以規定習知技術不包括在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技術範圍內。
作為具體例子,在記載有包括第一至第五電晶體的電路的電路圖的情況下,可以規定為在發明中該電路不包括第六電晶體。或者,可以規定為在發明中該電路不包括電容元件。再者,可以規定為在發明中該電路不包括具有特定連接結構的第六電晶體。或者,可以規定為在發明中該電路不包括具有特定連接結構的電容元件。例如,可以規定為在發明中不包括其閘極與第三電晶體的閘極連接的第六電晶體。例如,可以規定為在發明中不包括其第一電極與第三電晶體的閘極連接的電容元件。
作為其他具體例子,在關於某一個值,記載有“某一個電壓較佳為3V以上且10V以下”的情況下,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電壓為-2V以上且1V以下的情況。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電壓為13V以上的情況。例如,可以規定為在發明中該電壓為5V以上且8V以下。例如,可以規定為在發 明中該電壓大約為9V。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包括該電壓為3V以上且10V以下但不是9V的情況。注意,即使記載有“某一個值較佳為在某個範圍”、“某一個值最好滿足某個條件”,也不侷限於該記載。換而言之,“較佳”、“最好”等的記載並不一定規定該值。
作為其他具體例子,在關於某一個值,記載有“某一個電壓較佳為10V”的情況下,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電壓為-2V以上且1V以下的情況。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電壓為13V以上的情況。
作為其他具體例子,在關於某一個物質的性質,記載有“某一個膜為絕緣膜”的情況下,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絕緣膜為有機絕緣膜的情況。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絕緣膜為無機絕緣膜的情況。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膜為導電膜的情況。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的一個方式不包括該膜為半導體膜的情況。
作為其他具體例子,在關於某一個層疊結構,例如記載有“在A膜與B膜之間設置有某一個膜”的情況下,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不包括該膜為四層以上的疊層膜的情況。例如,可以規定為發明不包括在A膜與該膜之間設置有導電膜的情況。
注意,各種人可以實施在本說明書等中記載的發明的一個方式。然而,有時多數人參與該發明的實 施。例如,就收發系統來說,有A公司製造並銷售發送器,B公司製造並銷售接收器的情況。作為其他例子,就具有電晶體及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來說,有如下情況:A公司製造並銷售形成有電晶體的半導體裝置,然後,B公司購買該半導體裝置,並在該半導體裝置中形成發光元件來完成發光裝置。
在此情況下,可以構成可對A公司和B公司的兩者主張侵犯專利的發明的一個方式。換而言之,可以構成僅A公司所實施的發明的一個方式,作為發明的另一個方式,也可以構成僅B公司所實施的發明的一個方式。另外,可對A公司或B公司主張侵犯專利的發明的一個方式是明確的,並且可以判斷其記載於本說明書等中。例如,關於收發系統,即使在本說明書等中沒有僅包含發送器的結構的記載或僅包含接收器的結構的記載,也可以僅由發送器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還可以僅由接收器構成發明的其他的一個方式,這些發明的一個方式明確且可以判斷記載於本說明書等中。作為另一個例子,關於包含電晶體及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即使在本說明書等沒有僅包含形成有電晶體的半導體裝置的結構的記載或僅包含具有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的結構的記載,也可以僅由形成有電晶體的半導體裝置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還可以僅由具有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這些發明的一個方式明確且可以判斷記載於本說明書等中。
另外,在本說明書等中,有時即便不指定主 動元件(電晶體、二極體等)、被動元件(電容元件、電阻元件等)等所具有的所有端子的連接目標,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也能夠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換言之,即便未指定連接目標,也可以說發明的一個方式是明確的。並且,在本說明書等中記載有指定了連接目標的內容的情況下,有時可以判斷在本說明書等中記載有未指定連接目標的發明的一個方式。尤其在可能有多個端子連接目標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指定該端子的連接目標。因此,有時藉由僅指定主動元件(電晶體、二極體等)、被動元件(電容元件、電阻元件等)等所具有的一部分的端子的連接目標,就能夠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
另外,在本說明書等中,只要至少指定某一個電路的連接目標,有時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就可以構成發明。或者,只要至少指定某一個電路的功能,有時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就可以構成發明。換言之,只要指定功能,就可以說發明的一個方式是明確的。另外,有時可以判斷在本說明書等中記載有指定了功能的發明的一個方式。因此,即便未指定某一個電路的功能,只要指定連接目標,該電路就是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而可以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另外,即便未指定某一個電路的連接目標,只要指定其功能,該電路就是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而可以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
注意,在本說明書等中,可以在某一個實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圖式或者文章中取出其一部分來構成發明 的一個方式。因此,在記載有說明某一部分的圖式或者文章的情況下,取出其一部分的圖式或者文章的內容也是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而能夠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並且,可以說該發明的一個方式是明確的。因此,例如,可以在記載有主動元件(電晶體、二極體等)、佈線、被動元件(電容元件、電阻元件等)、導電層、絕緣層、半導體層、有機材料、無機材料、零件、裝置、工作方法、製造方法等中的一個或多個的圖式或者文章中,取出其一部分來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例如,可以從包括N個(N是整數)電路元件(電晶體、電容元件等)而構成的電路圖中取出M個(M是整數,M<N)電路元件(電晶體、電容元件等)來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作為其他例子,可以從包括N個(N是整數)層而構成的剖面圖中取出M個(M是整數,M<N)層來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再者,作為其他例子,可以從包括N個(N是整數)要素而構成的流程圖中取出M個(M是整數,M<N)要素來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作為其他的例子,當從“A包括B、C、D、E或F”的記載中任意抽出一部分的要素時,可以構成“A包括B和E”、“A包括E和F”、“A包括C、E和F”或者“A包括B、C、D和E”等的發明的一個方式。
此外,在本說明書等中,在某一個實施方式所示的圖式或文章中至少記載有一個具體例子的情況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由上述具體例子導出該具體例子的上位概念。因此, 在某一個實施方式所示的圖式或文章中至少記載有一個具體例子的情況下,該具體例子的上位概念也是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而可以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並且,可以說該發明的一個方式是明確的。
另外,在本說明書等中,至少在圖式中記載的內容(也可以是其一部分)是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而可以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因此,某個內容只要在圖式中有記載,即便不使用文章來描述,該內容也是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而可以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同樣地,取出其一部分的圖式也是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方式,而可以構成發明的一個方式。
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說明製造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將其保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即進行可靠性測試的結果。
在本實施例中,製造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樣本a、比較例的顯示裝置的樣本b。
本實施例中的樣本的製造方法基於實施方式1的製造方法例子。
[樣本的製造]
使用圖9說明用於樣本a、樣本b的材料。
作為第一基板121及第二基板101,使用厚度 大約為20μm的塑膠薄膜。
作為黏合層125、黏合層131及密封層153使用兩液混合型環氧樹脂。
作為緩衝層120及第二緩衝層132,使用厚度大約為600nm的氧氮化矽膜、厚度大約為200nm的氮化矽膜、厚度大約為200nm的氧氮化矽膜、厚度大約為140nm的氮氧化矽膜以及厚度大約為100nm的氧氮化矽膜的疊層膜。
只在樣本a中,作為裂縫抑制層122設置厚度大約為100nm的鈦膜,作為覆蓋層123設置厚度大約為2.0μm的丙烯酸樹脂膜。
作為絕緣層134,使用厚度大約為400nm的氮化矽膜和厚度大約為50nm的氧氮化矽膜的疊層膜。作為絕緣層141,使用厚度大約為450nm的氧氮化矽膜和厚度大約為100nm的氮化矽膜的疊層膜。作為絕緣層142,使用厚度大約為2.0μm的丙烯酸樹脂。作為絕緣層144使用厚度大約為1.0μm的聚醯亞胺樹脂膜。
[裂縫的觀察]
接著,在進行樣本a及比較樣本b的可靠性測試之後,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裂縫抑制區域附近。在可靠性測試中,將樣本a及比較樣本b保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溫度為65℃,濕度為90%)。
圖18A及圖19A示出光學顯微鏡照片。圖 18B及圖19B分別示意性地示出沿著線X2-Y2、線X3-Y3的剖面結構。
圖18A是將樣本a保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經過大約600小時的光學顯微鏡照片。觀察到從照片的上側向下側產生裂縫。還觀察到該裂縫沒有發展到裂縫抑制區域110的內側(右下側)。
圖19A是將樣本b保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經過大約600小時的光學顯微鏡照片。觀察到從照片的左側產生裂縫,該裂縫發展到掃描線驅動電路部。
當觀察只絕緣層142的材料與比較樣本b的絕緣層142的材料不同的其他樣本的產生裂縫部分的剖面時,確認到在緩衝層120中產生裂縫(圖20)。作為該樣本的絕緣層142,使用厚度大約為2.0μm的聚醯亞胺樹脂膜。根據以上的結果可以認為:藉由以與緩衝層120接觸的方式設置裂縫抑制區域110,可以抑制產生在緩衝層120中的裂縫的發展。
由上述內容可以確認到,藉由在顯示裝置的外周部設置裂縫抑制層可以有效地抑制裂縫的發展。

Claims (13)

  1. 一種發光裝置,該發光裝置包括第一撓性基板、第二撓性基板、第一緩衝層、第一裂縫抑制層、第二裂縫抑制層以及發光元件,其中,該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和該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對置,其中,該第一緩衝層、該第一裂縫抑制層及該第二裂縫抑制層設置在該第一撓性基板的該第一面上,其中,從垂直於該第一面的方向看時該第一裂縫抑制層圍繞該發光元件,其中,從垂直於該第一面的該方向看時該第二裂縫抑制層圍繞該第一裂縫抑制層,其中,該第一緩衝層和該第一裂縫抑制層重疊,並且其中,該發光元件設置在該第二撓性基板的該第二面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緩衝層包含無機材料,其中,該發光元件包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並且其中,該第一裂縫抑制層包含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並在從垂直於該第一面的方向看時位於該發光元件和該第一撓性基板的端部之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第一黏合層設置在該第一撓性基板和該第一緩衝層之間,並且其中,第二黏合層及第二緩衝層設置在該第二撓性基板和該發光元件之間。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還包括該第一撓性基板的該第一面上的層,其中,該層用作標記,並包含與該第一裂縫抑制層相同的材料。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還包括該第一撓性基板的該第一面上的遮光層,其中,該遮光層具有遮斷來自該發光元件的光的功能,並包含與該第一裂縫抑制層相同的材料。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還包括該第一撓性基板的該第一面上的覆蓋層,其中,該覆蓋層具有覆蓋該第一裂縫抑制層的部分,並且其中,該覆蓋層包含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並在從垂直於該第一面的方向看時位於該發光元件和該第一撓性基板的端部之間。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第三裂縫抑制層設置在該第二撓性基板的該第二面上,並且其中,該第三裂縫抑制層包含導電材料或樹脂材料,並在從垂直於該第一面的方向看時位於該發光元件和該第一撓性基板的端部之間。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還包括密封材料,其中,該第一撓性基板與該第二撓性基板夾著該密封材料接合,並且其中,該第一裂縫抑制層圍繞該密封材料。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裂縫抑制層具有閉合曲線的形狀。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裂縫抑制層具有矩形的四邊的形狀。
  11. 一種發光模組,該發光模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的發光裝置中的該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三面或該第二撓性基板的第四面上包括觸控感測器,其中,該第三面是與該第一撓性基板的該第一面相反的面,該第四面是與該第二撓性基板的該第二面相反的面。
  12. 一種發光裝置,該發光裝置包括第一撓性基板、第二撓性基板、第一緩衝層、第一裂縫抑制區以及發光元件,其中,該第一撓性基板的第一面和該第二撓性基板的第二面對置,其中,該第一緩衝層及該第一裂縫抑制區設置在該第一撓性基板的該第一面上,其中,該第一裂縫抑制區圍繞該發光元件,其中,該第一裂縫抑制區包含多個第一層及多個第二層,其中,該多個第一層設置在第一線上,其中,該多個第二層設置在第二線上,其中,第一間隙設置在該多個第一層的二者之間,其中,第二間隙設置在該多個第二層的二者之間,其中,在從垂直於該第一線且平行於該第一面的方向看時,該第一間隙和該多個第二層的一者重疊,其中,該第一緩衝層和該第一裂縫抑制區重疊,並且其中,該發光元件設置在該第二撓性基板的該第二面上。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光裝置,還包括密封材料,其中,該第一撓性基板與該第二撓性基板夾著該密封材料接合,並且其中,該第一裂縫抑制區圍繞該密封材料。
TW104106681A 2014-03-06 2015-03-03 發光裝置 TWI669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3742 2014-03-06
JP2014-043742 2014-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9826A TW201539826A (zh) 2015-10-16
TWI669841B true TWI669841B (zh) 2019-08-21

Family

ID=5401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6681A TWI669841B (zh) 2014-03-06 2015-03-03 發光裝置
TW108118977A TWI754822B (zh) 2014-03-06 2015-03-03 發光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977A TWI754822B (zh) 2014-03-06 2015-03-03 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9899626B2 (zh)
JP (5) JP6608600B2 (zh)
KR (1) KR102355403B1 (zh)
CN (2) CN108963105B (zh)
DE (1) DE112015001124T5 (zh)
TW (2) TWI669841B (zh)
WO (1) WO2015132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31018B1 (ko) 2014-04-11 2022-08-1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TWI522679B (zh) * 2014-04-24 2016-0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顯示面板及其母板
JP6468686B2 (ja) 2014-04-25 2019-02-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入出力装置
US10050090B2 (en) 2015-03-25 2018-08-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uppression
KR102388711B1 (ko) * 2015-04-27 2022-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703325B2 (en) * 2015-08-12 2017-07-11 Apple Inc. Coverglass fracture detection
JP6854240B2 (ja) * 2015-08-18 2021-04-07 株式会社ホタルクス 有機elデバイス、有機el照明パネル、有機el照明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102396377B1 (ko) * 2015-09-30 2022-05-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TWI710947B (zh) * 2015-11-02 2020-11-21 奇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阻式觸控面板線性調整補償方法及其結構
JP6587511B2 (ja) * 2015-11-06 2019-10-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6921377B (zh) * 2015-12-24 2020-06-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按键模组、按键图标显示方法及装置
JP6546525B2 (ja) * 2015-12-24 2019-07-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6921378B (zh) * 2015-12-24 2021-06-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按键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210375B (zh) * 2015-12-30 2019-01-1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及柔性显示屏制作方法
KR102510565B1 (ko) * 2015-12-31 2023-03-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541451B1 (ko) 2016-01-08 2023-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456317B2 (ja) * 2016-02-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可撓性表示装置
KR102514411B1 (ko) * 2016-03-31 2023-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40066B1 (ko) 2016-04-07 2021-12-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박리 방법 및 플렉시블 디바이스의 제작 방법
KR102625286B1 (ko) * 2016-04-22 2024-0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US10279576B2 (en) * 2016-04-26 2019-05-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eel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exible device
KR102512040B1 (ko) * 2016-05-04 2023-03-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70133812A (ko) * 2016-05-26 2017-12-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7579088B (zh) * 2016-07-11 2021-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0727434B2 (en) 2016-07-25 2020-07-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organic material overflow
KR102636736B1 (ko) * 2016-09-08 2024-0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129104A (zh) * 2016-09-27 2016-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
WO2018163337A1 (ja) * 2017-03-08 2018-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可撓性表示パネル、可撓性表示装置及び可撓性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2373440B1 (ko) 2017-03-17 2022-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49279B1 (ko) 2017-09-08 2022-0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82487B1 (ko) * 2017-09-15 2022-04-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2355103B1 (ko) * 2017-09-29 2022-01-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10562261B2 (en) * 2017-11-16 2020-02-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substrate
US10998296B2 (en) * 2017-12-07 2021-05-04 Zkw Group Gmbh In-vehicle displa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2512725B1 (ko) * 2018-02-28 2023-03-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9153551A (ja) * 2018-03-06 2019-09-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8508643A (zh) 2018-04-03 2018-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052292A1 (en) * 2018-09-26 2022-02-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KR102626885B1 (ko) * 2018-11-28 2024-0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CN109658831B (zh) * 2018-12-20 2021-05-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10665A (zh) * 2019-03-27 2019-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KR20200116577A (ko) * 2019-04-01 2020-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10073850A (ko) 2019-12-11 2021-06-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210078597A (ko) 2019-12-18 2021-06-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04223A (ko) * 2020-02-14 2021-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164331B (zh) * 2020-10-14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多曲面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8860B (en) * 2001-06-20 2003-08-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60105152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exible sheet for resistive touch screen
US20110318889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409753A (zh) * 2012-07-05 2014-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發光裝置及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58169A3 (en) 1996-08-27 2007-05-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xfoliating method, transferring method of thin film device, and thin film device, thin film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oduced by the same
JP4619462B2 (ja) 1996-08-27 2011-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薄膜素子の転写方法
US5953094A (en) 1997-04-04 1999-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211828B2 (en) 2001-06-20 2007-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564471B (en) 2001-07-16 2003-1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eeling off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027740B2 (ja) 2001-07-16 2007-12-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2003109773A (ja) 2001-07-27 2003-04-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作製方法
US6541370B1 (en) * 2001-09-17 2003-04-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Composite microelectronic dielectric layer with inhibited crack susceptibility
JP4141138B2 (ja) 2001-12-21 2008-08-2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3875130B2 (ja) * 2002-03-26 2007-01-31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53052B2 (en) * 2002-03-26 2005-02-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buffer layer against stress
CN100592478C (zh) * 2003-12-02 2010-02-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件和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11995B1 (ko) 2003-12-02 2012-03-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장치, 그리고 그 제조방법
JP3951055B2 (ja) 2004-02-18 2007-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70073158A (ko) * 2006-01-04 2007-07-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8138549B2 (en) 2007-01-12 2012-03-20 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JP4301302B2 (ja) 2007-02-06 2009-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20080084491A (ko) * 2007-03-16 2008-09-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047442B2 (en) 2007-12-03 2011-1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332577B1 (ja) * 2008-03-03 2009-09-16 西山ステン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09259572A (ja) * 2008-04-16 2009-11-05 Seiko Epson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178133B1 (en) 2008-10-16 2019-09-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547901B2 (ja) 2009-03-25 2014-07-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5471035B2 (ja) * 2009-05-26 2014-04-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107556A (ja) * 2009-11-20 2011-06-02 Tech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Advanced Display Materials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KR101125637B1 (ko) * 2009-12-18 2012-03-2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장치
KR20110072131A (ko) * 2009-12-22 2011-06-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1182233B1 (ko) 2010-06-11 2012-09-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20077470A (ko) * 2010-12-30 2012-07-1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111022B2 (ja) * 2011-06-17 2017-04-0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封止体の作製方法および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JP6175000B2 (ja) * 2011-09-26 2017-08-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196919A (ja) 2012-03-21 2013-09-30 Sony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KR102079188B1 (ko) * 2012-05-09 2020-02-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20140016170A (ko) 2012-07-30 2014-02-0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밀봉체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장치
KR101473309B1 (ko) * 2012-11-29 2014-1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611582B (zh) 2013-04-10 2018-01-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2081288B1 (ko) * 2013-08-08 2020-0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17054B1 (ko) * 2013-08-14 2020-06-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218573B1 (ko) * 2013-09-30 2021-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100374B1 (ko) * 2013-10-11 2020-04-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8860B (en) * 2001-06-20 2003-08-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60105152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exible sheet for resistive touch screen
US20110318889A1 (en) * 2010-06-25 2011-12-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409753A (zh) * 2012-07-05 2014-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發光裝置及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3105A (zh) 2018-12-07
JP6608600B2 (ja) 2019-11-20
JP7203182B2 (ja) 2023-01-12
DE112015001124T5 (de) 2016-11-17
JP2024036333A (ja) 2024-03-15
JP2015180930A (ja) 2015-10-15
JP2020021095A (ja) 2020-02-06
US11690243B2 (en) 2023-06-27
JP6983848B2 (ja) 2021-12-17
US20150255740A1 (en) 2015-09-10
JP2023040085A (ja) 2023-03-22
TW201947795A (zh) 2019-12-16
KR20160130246A (ko) 2016-11-10
US9899626B2 (en) 2018-02-20
TWI754822B (zh) 2022-02-11
TW201539826A (zh) 2015-10-16
CN106105388A (zh) 2016-11-09
JP2022028853A (ja) 2022-02-16
JP7412524B2 (ja) 2024-01-12
US20180175322A1 (en) 2018-06-21
CN106105388B (zh) 2018-07-31
US10804487B2 (en) 2020-10-13
US20210028392A1 (en) 2021-01-28
CN108963105B (zh) 2020-11-24
KR102355403B1 (ko) 2022-01-24
WO2015132698A1 (en) 2015-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9841B (zh) 發光裝置
JP6895559B2 (ja)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KR102334815B1 (ko) 발광 장치 및 박리 방법
JP6468686B2 (ja) 入出力装置
JP2023051987A (ja) 表示装置
JP6117652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