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7922B -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7922B
TWI657922B TW104103682A TW104103682A TWI657922B TW I657922 B TWI657922 B TW I657922B TW 104103682 A TW104103682 A TW 104103682A TW 104103682 A TW104103682 A TW 104103682A TW I657922 B TWI657922 B TW I6579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eth
carbon atoms
protective layer
polariz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8321A (zh
Inventor
名田敬之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東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8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9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偏光板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該偏光板係包括:聚乙烯醇系偏光片以及於其一側的面上隔著第1接著劑層積層的第1保護層;其中第1接著劑層為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的硬化物層;第1保護層為含有具有50至95重量%的通式(I)所示的第1構成單元、0.1至20重量%的通式(II)所示的第2構成單元以及0.1至49.9重量%的通式(III)所示的第3構成單元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層。

Description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聚乙烯醇系偏光片的至少一側的面貼合有保護膜之偏光板以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
偏光板,被廣泛使用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等的圖像顯示裝置之偏光的供應元件,或者偏光的檢測元件。作為偏光板,一般係於偏光片的單面或兩面,使用接著劑貼合保護膜的構成者。
於日本特開2013-033237號公報(專利文獻1),記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於專利文獻1稱為「丙烯酸系熱塑性樹脂」)所構成的膜,其耐熱性、耐濕性、耐損傷性、機械強度、與偏光片的密合性及光學等向性佳,可用於作為偏光片用的保護膜。
專利文獻1記載的保護膜,係耐熱性、耐濕性、耐損傷性、機械強度及光學等向性佳者,但是關於與偏光片的密合性不能說是充分,例如將偏光板裁切成指定的尺寸時,於其端部會發生保護膜從偏光片剝離之缺陷。 一旦產生剝離的偏光板,從剝離的部位容易進一步剝離,於是從剝離的部位會有偏光片所含的二色性色素脫離。
所以,本發明係包括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以特定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所構成的保護層之偏光板,其目的係提供一種改善聚乙烯醇系偏光片與該保護膜的密合性之偏光板,以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
本發明提供以下的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1]偏光板,包括:聚乙烯醇系偏光片以及於其一側的面上隔著第1接著劑層積層的第1保護層;其中前述第1接著劑層為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的硬化物層;前述第1保護層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層,該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具有:50至95重量%的下述通式(I):
[通式(I)中,R1表示氫原子、直鏈狀或分支狀的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碳數5至12的環烷基、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及碳數1至12的烷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6至14的芳基]所示的第1構成單元, 0.1至20重量%的下述通式(II):
[通式(II)中,R2表示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6至14的芳基;R3及R4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基]所示的第2構成單元,以及0.1至49.9重量%的下述通式(III):
[通式(III)中,R5表示碳數3至12的環烷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羥基、硝基及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1至12的烷基;R6及R7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基]所示的第3構成單元。
[2]如[1]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 線硬化性接著劑包括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環氧化合物。
[3]如[2]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環氧化合物包括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鍵結於脂環式環的環氧基之化合物。
[4]如[1]至[3]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更包括陽離子聚合引發劑。
[5]如[1]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包括(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
[6]如[1]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包括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以及醯胺鍵之(甲基)丙烯醯胺單體。
[7]如[1]至[6]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保護層為朝至少一方向延伸的膜,其延伸倍率為1.2倍以上。
[8]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包括:於前述聚乙烯醇系偏光片的一側的面上隔著前述第1接著劑層積層的前述第1保護層;以及於前述聚乙烯醇系偏光片的另一側的面上隔著第2接著劑層積層的含有與前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不同的熱塑性樹脂的第2保護層。
[9]如[1]至[8]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更包括黏著劑層。
[10]如[9]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黏著劑層係配置於前述第1保護層的外表面上。
[11]如[9]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黏著劑層係配置於前述第2保護層的外表面上。
[12]一種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單元以及配 置於其至少一側的面上之[1]至[11]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
[13]如[12]記載的液晶面板,其中前述液晶單元為橫向電場效應模式(IPS模式)的液晶單元。
於本說明書,所謂「(甲基)丙烯酸」係指選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所成群組的至少一者。對於「(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醯基」等亦為相同。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既維持上述含有特定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保護層所顯示的耐熱性、耐濕性、耐損傷性、機械強度及光學等向性,又改善聚乙烯醇系偏光片與該保護層的密合性之偏光板。該偏光板適合作為液晶面板用。
1、2‧‧‧偏光板
3‧‧‧液晶面板
10‧‧‧偏光片
15‧‧‧第1接著劑層
21‧‧‧第1保護層
22‧‧‧第2保護層
25‧‧‧第2接著劑層
30‧‧‧黏著劑層
40‧‧‧液晶單元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偏光板的層構成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偏光板的層構成的其他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面板的層構成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偏光板〉
以下,以實施態樣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偏光板。
(1)偏光板的層構成
本發明的偏光板,包括偏光片以及於其一側的面上隔著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以下亦稱為本接著劑)的硬化物層之第1接著劑層積層的含有後述特定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以下該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亦稱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之第1保護層。本發明的偏光板之層構成的一例呈示於第1圖。第1圖所示的偏光板1,包括:偏光片10;隔著第1接著劑層15積層於偏光片10的一側的面上之第1保護層21;以及隔著第2接著劑層25積層於偏光片10的另一側的面上之第2保護層22。
不限於第1圖之例,本發明的偏光板可包含或不包含積層於偏光片10的另一側的面上之第2保護層22。在包含第2保護層22時,該保護層與第1保護層21同樣地可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亦可由其他不同的熱塑性樹脂所構成。而且,第2接著劑層25,可由與形成第1接著劑層15相同的接著劑形成,亦可由其他不同的接著劑形成。亦可不隔著第2接著劑層25而於偏光片10的面直接積層第2保護層22。
如第1圖所示的本發明的偏光板,可進一步含有黏著劑層30。黏著劑層30於具備第1及第2保護層21、22兩者時,可配置於第1或第2保護層21、22的外表面,而不具備第2保護層22時,例如:如第2圖所示的偏光板2,可配置於偏光片10的外表面(與第1保護層21相反側的面)。而且雖未圖示,本發明的偏光板為了賦予所期望的光學特性或其他特徵,於其最表面可具有塗佈層(表 面處理層)。
(2)偏光片
以聚乙烯醇系樹脂為主成分的聚乙烯醇系偏光片之偏光片10,係具有吸收具有平行光學軸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而穿透具有垂直光學軸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的性質之光學要素,例如可為一軸延伸的二色性色素吸附配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作為二色性色素係使用碘、二色性有機染料。構成偏光片10的聚乙烯醇系樹脂,除了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之聚乙烯醇之外,亦可為乙酸乙烯酯及可與其共聚合的其他單體(例如乙烯、不飽和羧酸等)的共聚物的皂化物之乙烯醇系共聚物。偏光片10的厚度,通常為2至40μm左右。
偏光片10,例如可經由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一軸延伸的步驟、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該二色性色素吸附的步驟、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處理的步驟以及藉由硼酸水溶液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而製造。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係可藉由將膜浸漬於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而進行,經由硼酸水溶液的處理係可藉由將膜浸漬於硼酸水溶液中而進行。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一軸延伸,可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與染色同時或染色後進行。一軸延伸在染色後進行時,該一軸延伸可在硼酸處理前或硼酸處理中 進行。而且,可在該等的複數階段進行一軸延伸。
而且,偏光片10可為藉由對聚乙烯醇系樹脂層與基材膜的積層體實施延伸及染色處理而得者。於該情況,延伸及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成為偏光片。上述積層體,例如可藉由朝基材膜上塗佈聚乙烯醇系樹脂而得。積層於偏光片的基材膜,可剝離除去,亦可使用作為保護膜。上述延伸的倍率,通常為3至7倍。
(3)第1保護層
第1保護層21,係含有具有上述通式(I)、(II)及(III)各自所示的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層,較理想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之層,在包含添加劑時,添加劑以外的樹脂成分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的層。
(3-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1構成單元
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1構成單元,係上述通式(I)所示的構成單元,通式(I)中,R1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碳數5至12的環烷基、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F、Cl、Br或I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及碳數1至12的烷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6至14的芳基。於本說明書中,烷基、芳基烷基之烷基及烷氧基之烷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支狀。
可成為R1之烷基(對於可成為R1之芳基的取代基之烷基也相同)的碳數為1至6較理想,1至4更理想。可成為R1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較理想為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更理想為甲基。
可成為R1之環烷基烷基的碳數以5至10較理想,6至8更理想。可成為R1之環烷基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環戊基甲基、環戊基乙基、環己基甲基及環己基乙基等。
可成為R1之環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三環癸基、雙環辛基、三環十二烷基、異莰基、金剛烷基、四環十二烷基。其中,較理想為環戊基、環己基、環辛基、三環癸基、雙環辛基、三環十二烷基、異莰基。
可成為R1之芳基烷基的具體例,包括苯甲基、1-或2-苯基乙基、3-苯基丙基、6-苯基己基、8-苯基辛基。其中,較理想為苯甲基、1-或2-苯基乙基、3-苯基丙基。可成為R1之芳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較理想為苯基。
可成為R1之具有上述特定的取代基之芳基,較理想為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其具體例,包括2,4,6-三溴苯基、2-或4-氯苯基、2-或4-溴苯基、2-或4-甲基苯 基、2-或4-乙基苯基、2-或4-甲氧基苯基、2-或4-硝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其中較理想為2,4,6-三溴苯基。
第1構成單元的含量,係當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部為100重量%時為50至95重量%,較理想為60至92重量%,更理想為70至90重量%,更加理想為79至90重量%。第1構成單元的含量未達50重量%時,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總透光率及耐候性的面上不利。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只含有1種第1構成單元,亦可含有2種以上。
第1構成單元,係來自下述通式(I’): 所示的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構成單元。通式(I’)之R1,係與通式(I)之R1相同意義。甲基丙烯酸酯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較理想。
(3-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2構成單元
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2構成單元,係上述通式(II)所示的構成單元,通式(II)中,R2表示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F、Cl、Br或I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 種取代基之碳數6至14的芳基。R3及R4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基。
可成為R2之芳基烷基的具體例,包括苯甲基、1-或2-苯基乙基、3-苯基丙基、6-苯基己基、8-苯基辛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等的觀點,較理想為苯甲基。
可成為R2之芳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等的觀點,較理想為苯基。
可成為R2之芳基的取代基之烷氧基的碳數以1至10較理想,1至8更理想。該烷氧基的具體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或異-丙氧基、正-、異-或第3-丁氧基、2-乙基己氧基、1-癸基氧基。可成為R2之芳基的取代基之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的具體例,與可成為R1之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的具體例相同。
可成為R2之具有上述特定的取代基之芳基,較理想為具有取代基的苯基或具有取代基的萘基,其具體例,係與可成為R1之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的具體例相同。
可成為R3、R4之烷基的碳數以1至6較理想,1至4更理想。可成為R3、R4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 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較理想為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更理想為甲基。
可成為R3、R4之芳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等的觀點,較理想為苯基。
R3及R4以氫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或苯基較理想,以氫原子更理想。
第2構成單元的含量係,當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部為100重量%時,為0.1至20重量%,較理想為5至20重量%,更理想為7至18重量%。第2構成單元的含量為該範圍時,可維持透明性,同時可提高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只含有1種第2構成單元,亦可含有2種以上。
第2構成單元,係來自下述通式(II’): 所示的N-取代馬來醯亞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通式(II’)之R2、R3及R4,係與通式(II)之R2、R3及R4相同意義。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低雙折射性及與本接著劑的更高密合性等的觀點,以使用N-苯基馬來醯亞胺、N-苯甲基馬來醯亞胺較理想。
(3-3)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3構成單元
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3構成單元,係上述通式(III)所示的構成單元,通式(III)中,R5表示氫原子、碳數3至12的環烷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F、Cl、Br或I原子)、羥基、硝基及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1至12的烷基。R6及R7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基。
作為可成為R5之環烷基,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三環癸基、雙環辛基、三環十二烷基、異莰基、金剛烷基、四環十二烷基。其中,較理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耐候性、低吸濕性的觀點,更理想為環己基。
可成為R5之烷基的碳數以1至10較理想,1至8更理想。可成為R5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二烷基、正-十八烷基、2-乙基己基、1-癸基、1-十二烷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較理想為甲基、乙基、異-丙基。
可成為R5之環烷基烷基的碳數以5至10較理想,6至8更理想。可成為R5之環烷基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環戊基甲基、環戊基乙基、環己基甲基及環己基乙基 等。
可成為R5之芳基的取代基的烷氧基的碳數以1至10較理想,1至8更理想。該烷氧基的具體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或異-丙氧基、正-、異-或第3-丁氧基、2-乙基己氧基、1-癸氧基。
可成為R5之具有上述特定的取代基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三氟乙基、羥基乙基,其中以三氟乙基為佳。
可成為R6、R7之烷基的碳數以1至6較理想,1至4更理想。可成為R6、R7之烷基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較理想為甲基、乙基、正-或異-丙基、正-、異-或第3-丁基、2-乙基己基,更理想為甲基。
可成為R6、R7之芳基的具體例,包括苯基、萘基、蒽基。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及低雙折射性等的觀點,較理想為苯基。
R6及R7以氫原子、碳數1至4的烷基或苯基較理想,以氫原子更理想。
第3構成單元的含量係,當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部為100重量%時,為0.1至49.9重量%,較理想為0.1至35重量%,更理想為0.1至30重量%,更加理想為0.1至15重量%。第3構成單元的含量為該範圍時,可 使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兼具透明性及低吸濕性。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只含有1種第3構成單元,亦可含有2種以上。
第3構成單元,係來自下述通式(III’): 所示的N-取代馬來醯亞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通式(III’)之R5、R6及R7,係與通式(III)之R5、R6及R7相同意義。其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候性的觀點,以使用N-甲基馬來醯亞胺、N-乙基馬來醯亞胺、N-異丙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較理想,該等之中,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低吸濕性及與本接著劑的更高密合性的觀點,以使用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更理想。
第2及第3構成單元的合計含量係,當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部為100重量%時,較理想為5至50重量%,較理想為5至40重量%,更理想為10至35重量%,更加理想為10至30重量%,特別理想為15至30重量%。合計含量為該範圍時,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耐熱性、耐候性、低吸濕性、光學特性等的方面有利。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光學特性(例如低雙折射性、低光彈性係數)的觀點,第2構成單元的含量與第3構成單元的含量的莫耳比,較理想為超過0且在15以下,更理想為10以下。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光學特性的觀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部為100重量%時,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的合計含量以80重量%以上較理想。
(3-4)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其他構成單元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含有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以外的其他構成單元。其他構成單元,只要是來自可與形成第1、第2及第3構成單元之單體共聚合之其他單體的構成單元即可,而無特別限制。
上述其他單體的具體例,包括:芳香族乙烯基;不飽和腈;具有環己基、苯甲基或碳數1至18的烷基之丙烯酸酯;烯烴;二烯;乙烯醚;乙烯酯;氟乙烯;丙酸烯丙酯等的飽和脂肪酸單羧酸的烯丙酯或甲基烯丙酯;多價(甲基)丙烯酸酯;多價芳酯;環氧丙基化合物;不飽和羧酸類。其他單體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芳香族乙烯基的具體例,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不飽和腈的具體例,包括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苯基丙烯腈。
丙烯酸酯的具體例,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或異-丙酯、丙烯酸正-、異-或第3-丁酯、丙烯酸正-或異-戊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苯甲酯。
烯烴的具體例,包括乙烯、丙烯、異丁烯、二異丁烯。二烯的具體例,包括丁二烯、異戊二烯。乙烯醚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乙烯醚、丁基乙烯醚。乙烯酯的具體例,包括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而且,氟化乙烯的具體例,包括偏二氟乙烯。
多價(甲基)丙烯酸酯的具體例,包括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鹵化雙酚A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異氰脲酸酯的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加成物的二或三(甲基)丙烯酸酯。
多價芳基化物的具體例,包括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異氰脲酸三烯丙酯。環氧丙基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烯丙基環氧丙基醚。不飽和羧酸類的具體例,包括丙烯酸、亞甲基丁二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及該等的半酯化物或酸酐。以上之中,作為其他單體,以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較理想。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低吸濕性的觀點,其他構成單元的含量係,當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全部為100重量%時,較理想為0.1至20重量%,更理想為0.1至15重量%,更加理想為0.1至10重量%。而且,從耐候性的觀點,其他構成單元的含量,較理想為10重量%以下, 更理想為7重量%以下。
如此的包含第1至第3構成單元及任意含有的其他構成單元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由包含如此的構成單元之1種共聚物所構成,例如可由任一者以上的構成單元的種類、含量不同的2種以上的共聚物所構成。
(3-5)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製造方法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可藉由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方法製造。具體而言,藉由形成上述各構成單元的單體組成物的自由基聚合,即可調製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單體組成物,依據需要,可包含溶劑、聚合引發劑。
(3-6)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物性及光學特性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從第1保護層21的機械強度及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成形性的觀點,藉由GPC測定而換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3000至1000000較理想,30000至800000更理想,60000至600000更加理想。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分子量分佈(Mw/Mn),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成形性的觀點,藉由GPC測定而換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1至10較理想,1.1至7更理想,1.2至5更加理想。
從第1保護層21的耐熱性的觀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玻璃轉化溫度Tg,較理想為120至180℃,更理想為130至180℃。
第1保護層21,從其作為保護膜的負荷力的觀點,在23℃環境下的拉伸彈性率以1000至5000MPa較理想,1500至5000MPa更理想。而且,從偏光板化後的耐熱耐久測試時的保護偏光片的觀點,後述的接著劑硬化時伴隨偏光片的收縮之第1保護層21也不因熱而收縮的觀點,第1保護層21的高溫拉伸彈性率以高者較理想。具體而言,80℃環境下的拉伸彈性率以1000至4000MPa較理想,1500至4000MPa更理想。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及由其所構成的第1保護層21,亦如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根據該文獻記載的定義,藉由該文獻記載的方法所測定的光彈性係數CR的絕對值為3.0×10-12Pa-1以下,又可為2.0×10-12Pa-1以下,進一步可為1.0×10-12Pa-1以下。而且,根據該文獻記載的定義,藉由該文獻記載的方法所測定的面內方向的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皆為8nm以下,又可為6nm以下,進一步可為4nm以下。再者,根據該文獻記載的定義,藉由該文獻記載的方法所測定的總透光率可為85%以上,又可為90%以上。
如此,構成第1保護層21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係低雙折射性(光學等向性)等的光學特性佳的樹脂,含有其之第1保護層21係適合作為偏光板的保護層,特別是作為使用於IPS模式的液晶面板的偏光板的保護層。第1保護層21,可為作為液晶面板時之配置於偏光片10的液晶單元側之保護層,亦可為遠離液晶單元側的保護 層,特別是第1保護層21為配置於偏光片10的液晶單元側之保護層的態樣,係配置於液晶單元的觀視側的偏光板之偏光片與配置於背面側的偏光板之偏光片之間所形成的正交尼科爾(Cross Nicol)中,因配置低雙折射性(光學等向性)等的光學特性佳的第1保護層21,故有利於液晶顯示裝置的辨識性之提高。再者,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的第1保護層21作為配置於偏光片10的液晶單元側之保護層時,因顯示如上述的低光彈性,例如放置於高溫環境下、高溫高濕環境下時,即使施加因液晶單元的彎曲之彎曲應力、伴隨偏光片10的熱收縮之壓縮應力的狀況,也持續顯示低雙折射性,在維持液晶顯示裝置的辨識性的觀點上有利。但是,第2保護層22係以上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時,該第2保護層22為配置於偏光片10的液晶單元側之保護層,當然也可得與上述相同的效果。
(3-7)第1保護層的構成
第1保護層21,可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較理想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或在包含添加劑時,添加劑以外的樹脂成分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的膜。膜的成形,可藉由熔融擠出法、熱壓成形法、射出成形法、溶劑鑄膜法等的傳統習知的方法進行。
第1保護層21,可為至少一方向延伸的延伸膜。藉由延伸,可提高第1保護層21的機械強度。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的延伸膜,一般實施延伸處理時, 與接著劑層的密合性降低,根據本發明,即使第1保護層21為延伸膜的情況,亦可得到良好的密合性。
延伸處理係可列舉如一軸延伸、二軸延伸等。延伸方向係可列舉如未延伸膜的機械流動方向(MD)、與其垂直的方向(TD)、與機械流動方向傾斜的方向等。二軸延伸,可為2個延伸方向同時延伸的二軸延伸,亦可在指定的方向延伸後,朝其他方向延伸之依序二軸延伸。延伸處理,例如使用出口側的轉速加大的2對以上的夾持滾輪,於長度方向(機械流動方向:MD)進行延伸,未延伸膜的兩側端用夾頭握持並於垂直機械流動方向(TD)擴展進行。
延伸處理之延伸倍率,通常為1.1倍以上,即使延伸倍率為1.2倍以上,根據本發明,可得到對接著劑層良好的密合性。延伸倍率通常為5倍以下,較理想為3.5倍以下。再者,二軸延伸之延伸倍率,係指延伸倍率大的方向之延伸倍率。
第1保護層21的厚度,例如為1至200μm左右,從偏光板薄膜化以及第1保護層21的強度及操作性的觀點,較理想為5至150μm,更理想為10至120μm。
第1保護層21,亦可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其他熱塑性樹脂。其他熱塑性樹脂的具體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的烯烴系聚合物;氯乙烯、氯乙烯系樹脂等含鹵素系聚合物;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 的苯乙烯系聚合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聚芳酯;聚碳酸酯;聚醯胺;聚縮醛。但是,為了確保來自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第1保護層21的耐熱性、耐濕性、耐損傷性、機械強度、光學等向性等,其他熱塑性樹脂的含量係,當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含量為100重量%時,較理想為0至25重量%,更理想為0至10重量%。
而且,第1保護層21可含有1種或2種以上的橡膠粒子、潤滑劑、分散劑、熱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等的添加劑。
調配橡膠粒子,在可改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製膜性、第1保護層21的耐衝擊性、第1保護層21的表面光滑性的點上為有利。橡膠粒子包括顯示橡膠彈性的層(以下亦稱為橡膠彈性體層)。
橡膠粒子,可為只由橡膠彈性體層所構成的粒子,亦可為具有橡膠彈性體層及其他層的多層構造的粒子。作為包含於橡膠彈性體層的聚合物,例如烯烴系彈性聚合物、二烯系彈性聚合物、苯乙烯-二烯系彈性共聚物、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等。其中,從耐光性及透明性的觀點,較理想為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
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係以丙烯酸烷酯為主體,亦即以全部單體的量為基準,包含50重量以上的來自丙烯酸烷酯的構成單元之共聚物。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可為丙烯酸烷酯的均聚物,亦可為包括來自丙烯酸烷酯的構成單元50重量以上與來自其他聚合性單體的構成 單元50重量以下之共聚物。
作為構成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丙烯酸烷酯,通常使用該烷基的碳數為4至8者。作為上述其他聚合性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酯;苯乙烯及烷基苯乙烯等的苯乙烯系單體;以及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等的不飽和腈等的單官能基單體,再者(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及(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等的不飽和羧酸的烯酯;順丁烯二酸二烯丙酯等的二元酸的二烯酯;以及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二醇類的不飽和羧酸二酯等的多官能基單體。
包含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橡膠粒子,較理想為具有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之多層構造的粒子。具體而言,例如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之外側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層的2層構造者、或再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之內側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層的3層構造者。
構成形成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之外側或內側之硬質聚合物層的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聚合物之單體組成,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單體組成較理想。如此的多層構造之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例如可藉由特公昭55-27576號公報記載的方法製造。
橡膠粒子,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製膜性、第1保護層21的耐衝擊性及第1保護層21的表面光滑性的觀點,包含於其中的最外側的橡膠彈性體層(例如丙 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所構成的粒子的平均粒徑為10至500nm的範圍較理想,10至350nm的範圍更理想。該平均粒徑,更理想為30nm以上,進一步為50nm以上,而且更理想為300nm以下,進一步為280nm以下。
橡膠粒子的最外側的橡膠彈性體層所構成的粒子的平均粒徑,藉由以下方式測定。將橡膠粒子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混合而薄膜化,其剖面用氧化釕的水溶液染色,觀察到只有橡膠彈性體層著色而大致成為圓形狀,母層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沒有被染色。所以,從如此染色的膜剖面,使用切片機等調製薄片,並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於是,隨機取出100個染色的橡膠粒子,算出各粒徑(至橡膠彈性體層的外殼的直徑)後,其數目平均值作為上述平均粒徑。由於採用如此的方法測定,所得的上述平均粒徑為數目平均粒徑。
最外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其中以橡膠彈性體層包住的橡膠粒子時,將其混合於母體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時,橡膠粒子的最外層與母體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混合。因此,其剖面用氧化釕染色,並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時,觀察到橡膠粒子為除去最外層的狀態的粒子。具體而言,內層為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而外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之2層構造的橡膠粒子時,觀察到內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被染色之單層構造的粒子。而且,最內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中間層為丙烯酸系彈性聚合 物、最外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之3層構造的橡膠粒子時,觀察到最內層的粒子中心部分不被染色,只有中間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被染色之2層構造的粒子。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製膜性、第1保護層21的耐衝擊性、第1保護層21的表面光滑性的觀點,調配橡膠粒子,以構成第1保護層21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合計量為基準,較理想為3至60重量%的比例,更理想為45重量%以下,更加理想為35重量%以下。橡膠粒子變得比60重量%多時,第1保護層21的尺寸變化增大,其耐熱性降低。另一方面,橡膠粒子變得比3重量%少時,雖然第1保護層21的耐熱性良好,但在製膜時捲繞性差,會有生產性減低之情形。
再者,作為橡膠粒子,於使用具有橡膠彈性體層及其他層的多層構造的粒子時,橡膠彈性體層及其內側的層所構成的部分的重量為橡膠粒子的重量。例如於使用上述3層構造的丙烯酸系橡膠粒子時,中間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與最內層的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部分的合計重量為橡膠粒子的重量。上述3層構造的丙烯酸系橡膠粒子溶解於丙酮時,因中間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與最內層的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部分為不溶成分而殘留,可容易地求得3層構造的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中所佔之中間層與最內層的合計之重量比例。
於第1保護層21包含橡膠粒子時,第1保護層21的製作所使用的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及橡膠粒子的樹脂組成物,除了可藉由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與橡膠粒子熔融混練等混合而得之外,亦可先製作橡膠粒子,並於其存在下,藉由使成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原料之單體組成物聚合的方法而得。
(4)第1接著劑層
第1接著劑層15,係用以貼合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的層,係由通過紫外線、可見光、電子束、X射線等的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硬化之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所形成。所以,第1接著劑層15係該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的硬化物層。藉由使用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可提高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相對於此,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含有溶劑(特別是有機溶劑)時,即使接著劑中所含的硬化性成分相同,亦無法得到充分的密合性,將偏光板裁成指定的大小時,於其端部,容易產生第1保護層21從偏光片10剝離的缺陷。
本說明書之所謂「無溶劑型」,係指不積極地添加溶劑,具體而言,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的全部量為100重量%時,其無機及有機溶劑的含量為5重量%以下。
作為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 可列舉如: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環氧化合物(以下亦稱為環氧化合物)等的以陽離子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為主成分的陽離子聚合性者、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的以自由基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為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者、含有環氧化合物等的陽離子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以及(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的自由基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兩者的混合型者等。由於提高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特別有效,同時接著劑層的透明性、機械強度、熱安定性等亦為優異,故較理想為前述陽離子聚合性者以及前述自由基聚合性者,更理想為前述陽離子聚合性者。
(4-1)陽離子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
作為陽離子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例如環氧化合物等。所謂環氧化合物,係指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較理想為2個以上的環氧基之化合物,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因陽離子聚合而可硬化的化合物。環氧化合物,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從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耐候性、折射率、陽離子聚合性等的觀點,環氧化合物為分子內不含芳香環者較理想。作為如此的環氧化合物,例如氫化環氧化合物(具有脂環式環的多元醇之環氧丙基醚)、脂肪族環氧化合物、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其中,從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的觀點,陽離子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以包含脂環式 環氧化合物較理想。
氫化環氧化合物,係於芳香族多元醇的芳香環進行氫化反應所得之脂環式多元醇中使環氧氯丙烷反應所得者。芳香族多元醇的具體例,包括:雙酚A、雙酚F、雙酚S等的雙酚型化合物;酚酚醛清漆樹脂(phenol novolac resin)、甲酚酚醛清漆樹脂、羥基苯甲醛酚酚醛清漆樹脂等的酚醛清漆樹脂;四羥基二苯基甲烷、四羥基二苯甲酮、聚乙烯酚等的多官能基型化合物。氫化環氧化合物中之理想者係例如氫化的雙酚A的二環氧丙基醚。
脂肪族環氧化合物的具體例,包括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環氧烷加成物的聚環氧丙基醚。更具體而言,例如1,4-丁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1,6-己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丙三醇的三環氧丙基醚;三羥甲基丙烷的三環氧丙基醚;聚乙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丙二醇的二環氧丙基醚;藉由於乙二醇、丙二醇或丙三醇等的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種或2種以上的環氧烷(環氧乙烷、環氧丙烷)所得之聚醚多元醇的聚環氧丙基醚等。
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係於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的鍵結於脂環式環的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所謂「鍵結於脂環式環的環氧基」,係指下述式所示的構造之橋接的氧原子-O-。下述式中,m為2至5的整數。
上述式之除去(CH2)m中的1個或複數個氫原子的形態 的基鍵結於其他化學構造的化合物,可成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CH2)m中的1個或複數個氫原子,亦可適當地被甲基、乙基等的直鏈狀烷基取代。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中,使用具有氧雜雙環己烷環(於上述式m=3者)、氧雜雙環庚烷環(於上述式m=4者)的化合物,由於可賦予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良好的密合性,所以較理想。以下,例示適用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具體例,但不限於該等化合物。
(a)下述式(IV)所示的環氧基環己基甲酸環氧基環己基甲酯類;
式(IV)中,R8及R9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b)下述式(V)所示的烷二醇的環氧基環己基甲酸類;
式(V)中,R10及R11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n表示2至20的整數。
(c)下述式(VI)所示的二羧酸的環氧基環己基甲酯類;
式(VI)中,R12及R13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p表示2至20的整數。
(d)下述式(VII)所示的聚乙二醇的環氧基環己基甲醚類;
式(VII)中,R14及R15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q表示2至10的整數。
(e)下述式(VIII)所示的烷二醇的環氧基環己基甲醚類;
式(VIII)中,R16及R17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r表示2至20的整數。
(f)下述式(IX)所示的二環氧基三螺環化合物;
式(IX)中,R18及R19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g)下述式(X)所示的二環氧基單螺環化合物;
式(X)中,R20及R21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h)下述式(XI)所示的乙烯基環己烯二環氧化物類;
式(XI)中,R22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i)下述式(XII)所示的環氧基環戊基醚類;
式(XII)中,R23及R24表示互相獨立的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j)下述式(XIII)所示的二環氧基三環癸烷類;
式(XIII)中,R25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至5的直鏈狀烷基。
上述例示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中,從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的觀點以及取得容易性的觀點,以使用以下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較理想。
(IV-a)7-氧雜雙環[4.1.0]庚烷-3-甲酸與(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的酯化物[於式(IV),R8=R9=H的化合物、化合物名稱:3’,4’-環氧基環己烯甲酸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酯]、(IV-b)4-甲基-7-氧雜雙環[4.1.0]庚烷-3-甲酸與(4-甲基-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的酯化物[於式(IV),R8=R9=4-CH3的化合物]、(V-a)7-氧雜雙環[4.1.0]庚烷-3-甲酸與1,2-乙二醇的酯化物[於式(V),R10=R11=H、n=2的化合物]、(VI-a)(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與己二酸的酯化物[於式(VI),R12=R13=H、p=4的化合物]、(VI-b)(4-甲基-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與己二酸的酯化物[於式(VI),R12=R13=4-CH3、p=4的化合物]、(VIII-a)(7-氧雜雙環[4.1.0]庚-3-基)甲醇與1,2-乙二醇的酯化物[於式(VIII),R16=R17=H、r=2的化合物]。
環氧化合物的環氧當量,通常為30至3000 g/當量,較理想為50至1500g/當量的範圍。環氧當量低於30g/當量時,會有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低、硬化後的接著劑層的可撓性低之情形。另一方面,超過3000g/當量時,會有與接著劑中所含的其他成分的相溶性低的情形。
從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的觀點,陽離子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所含之硬化成分的全部量為100重量%時,環氧化合物的含量以40重量%以上較理想,50重量%以上更理想,60重量%以上更加理想。
作為環氧化合物的市售品,例如三菱化學(股)製「jER」系列、DIC(股)製「EPICLON」、新日鐵住金化學(股)製「EPOTOHTO(註冊商標)」、(股)ADEKA製「ADEKARESIN(註冊商標)」、NAGASE CHEMTEX(股)製「DENACOL(註冊商標)」、道氏化學公司製「DOWEPOXY」、日產化學工業(股)製「TEPIC(註冊商標)」等。作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的市售品,例如DAICEL(股)製「CELLOXIDE」系列及「CYCLOMER」、道氏化學公司製「CYRACURE UVR」系列等。
(4-2)陽離子聚合引發劑
陽離子聚合性及混合型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通常包含陽離子聚合引發劑,較理想為包含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係藉由可見光、 紫外光、X射線、電子束等的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產生陽離子物種或路易斯酸,引發環氧基的聚合反應者。
使用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進行接著劑的硬化之方法,可在常溫下硬化,在減少須考量偏光片10的耐熱性或因膨脹的變形、可良好地接著膜與膜之間的點上為有利。而且,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因以光為觸媒作用,即使混合於環氧化合物,保存安定性、操作性亦佳。
作為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例如芳香族重氮鎓鹽;芳香族碘鎓鹽、芳香族硫鎓鹽等的鎓鹽;鐵-芳烴錯合物等。
芳香族重氮鎓鹽的具體例,包括苯重氮鎓 六氟銻酸鹽、苯重氮鎓 六氟磷酸鹽、苯重氮鎓 六氟硼酸鹽。
芳香族碘鎓鹽的具體例,包括二苯基碘鎓 四(五氟苯基)硼酸鹽、二苯基碘鎓 六氟磷酸鹽、二苯基碘鎓 六氟銻酸鹽、二(4-壬基苯基)碘鎓 六氟磷酸鹽。
芳香族硫鎓鹽的具體例,包括三苯基硫鎓 六氟磷酸鹽、三苯基硫鎓 六氟銻酸鹽、三苯基硫鎓 四(五氟苯基)硼酸鹽、4,4’-雙(二苯基硫鎓基)二苯硫醚 雙(六氟磷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硫鎓基]二苯硫醚 雙(六氟銻酸鹽)、4,4’-雙[二(β-羥基乙氧基)苯基硫鎓基]二苯硫醚 雙(六氟磷酸鹽)、7-[二(對-甲苯基)硫鎓基]-2-異丙基硫雜蒽酮 六氟銻酸鹽、7-[二(對-甲苯基)硫鎓基]-2- 異丙基硫雜蒽酮四(五氟苯基)硼酸鹽、4-苯基羰基-4’-二苯基硫鎓基二苯硫醚 六氟磷酸鹽、4-(對-第3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硫鎓基-二苯硫醚 六氟銻酸鹽、4-(對-第3丁基苯基羰基)-4’-二(對-甲苯基)硫鎓基-二苯硫醚 四(五氟苯基)硼酸鹽。
而且,鐵-芳烴錯合物的具體例,包括二甲苯-環戊二烯基鐵(II)六氟銻酸鹽、異丙苯-環戊二烯基鐵(II)六氟磷酸鹽、二甲苯-環戊二烯基鐵(II)-三(三氟甲基磺醯基)甲烷化物。
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其中,使用芳香族硫鎓鹽,因在300nm以上的波長區域也具有紫外線吸收特性,故硬化性佳、可賦予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及接著強度的硬化物,所以較理想。
陽離子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對環氧化合物等的陽離子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100重量份而言,通常為0.5至20重量份,較理想為1至15重量份。陽離子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低於0.5重量份時,硬化變得不充分。接著劑層的機械強度或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有降低的傾向。而且,陽離子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超過20重量份時,硬化物中的離子性物質增加,硬化物的吸濕性變高,會有偏光板的耐久性降低的情形。
(4-3)自由基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
作為自由基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例如具有乙烯性不 飽和鍵的化合物等。作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及乙烯系化合物等。
作為乙烯系化合物,例如苯乙烯、苯乙烯磺酸、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及N-乙烯基-2-吡咯啶酮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例如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及醯胺鍵的(甲基)丙烯醯胺單體以及2種以上的含有官能基的化合物反應所得之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基的(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等的含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前述(甲基)丙烯酸寡聚物較理想為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自由基聚合性及混合型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較理想為包含(甲基)丙烯醯胺單體。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分子內具有1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分子內具有2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2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的(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多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作為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四氫呋喃甲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或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 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3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異莰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乙基卡必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單(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使用含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作為含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鄰苯二甲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N-(甲基)丙烯醯氧基-N’,N’-二羧基甲基-對-伸苯基二胺及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偏苯三甲酸等。
作為2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聚氧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鹵素取代的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脂肪族多元醇的二(甲基)丙烯酸酯類、氫化二環戊二烯或三環癸烷二烷醇的二(甲基)丙烯酸酯類、二噁烷二醇或二噁烷二烷醇的二(甲基)丙烯酸酯類、雙酚A或雙酚F的環氧烷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類、雙酚A或雙酚F的環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類等。
列舉2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的更具體之例,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 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矽酮(silicone)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酯的二(甲基)丙烯酸酯、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環己基]丙烷、氫化二環戊二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二噁烷-2,5-二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別名:二噁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醛與三羥甲基丙烷的縮醛化物[化學名:2-(2-羥基-1,1-二甲基乙基)-5-乙基-5-羥基甲基-1,3-二噁烷]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基乙基)異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3官能基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係有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的3官能基以上的脂肪族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為代 表以外,其他例如3官能基以上的鹵素取代的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的環氧烷加成物的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的環氧烷加成物的三(甲基)丙烯酸酯、1,1,1-三[(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烷、三(羥基乙基)異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類等。
作為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及醯胺鍵的(甲基)丙烯醯胺單體,例如:N-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N,N-二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N-二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N-二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N,N-二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N-二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N-二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己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單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N-二乙基 (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N-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胺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及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胺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硫醇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及硫醇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硫醇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以及N-丙烯醯基嗎啉、N-丙烯醯基哌啶、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及N-丙烯醯基吡咯啶(Pyrrolidine)等的具有脂肪族雜環構造的(甲基)丙烯醯胺單體等。
(甲基)丙烯醯胺單體,可使用市售品。具體而言,例如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商品名「HEAA」、興人公司製)、N-甲氧基甲基丙烯醯胺(商品名「NMMA」、MRC UNITEC公司製)、N-丁氧基甲基丙烯醯胺(商品名「NBMA」、MRC UNITEC公司製)、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商品名「WASUMA 2MA」、笠野興產公司製)等。
另一方面,於(甲基)丙烯酸寡聚物,係有胺酯(urethane)(甲基)丙烯酸寡聚物、聚酯(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環氧基(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等。
所謂胺酯(甲基)丙烯酸寡聚物,係指分子內具有胺酯鍵(-NHCOO-)及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具體上,係有分子內分別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及至少1個羥基的含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體與聚異氰酸酯的胺酯化反應生成物、多元醇類與聚異氰酸酯反應所得之末端含有異氰酸基的胺酯化合物與分子內分別具有 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及至少1個羥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體的胺酯化反應生成物等。
作為上述胺酯化反應所使用的含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丙三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N-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的N-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單體等。
作為供予含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體的胺酯化反應之聚異氰酸酯,例如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離胺酸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該等二異氰酸酯中芳香族的異氰酸酯類氫化所得之二異氰酸酯(例如氫化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氫化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等)、三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二苯甲基苯三異氰酸酯等的二-或三-異氰酸酯以及上述二異氰酸酯多量化所得之聚異氰酸酯等。
而且,作為因與聚異氰酸酯反應而成為末端含有異氰酸基的胺酯化合物所使用的多元醇類,除了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環式多元醇之外,可使用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作為脂肪族及脂環式多元醇,例如1,4-丁二醇、1,6-己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 醇、新戊二醇、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二-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二新戊四醇、二羥甲基庚烷、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丙三醇、氫化雙酚A等。
聚酯多元醇,係上述多元醇類與多元羧酸或其酸酐的脫水縮合反應所得者。作為多元羧酸或其酸酐,例如琥珀酸(酐)、己二酸(酐)、順丁烯二酸(酐)、亞甲基丁二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酸(酐)、鄰苯二甲酸(酐)、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等。
聚醚多元醇,係除了聚烷二醇之外,上述的多元醇類或二羥基苯類與環氧烷的反應所得之聚環氧烷改性的多元醇等。
所謂聚酯(甲基)丙烯酸寡聚物,係指分子內具有酯鍵及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藉由(甲基)丙烯酸、多元羧酸或其酸酐與多元醇的脫水縮合反應而得。作為脫水縮合反應所使用的多元羧酸或其酸酐,例如琥珀酸(酐)、己二酸(酐)、順丁烯二酸(酐)、亞甲基丁二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鄰苯二甲酸(酐)、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等。而且,作為脫水縮合反應所使用的多元醇,例如1,4-丁二醇、1,6-己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二-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二新戊四醇、二羥甲基庚烷、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丙三醇、氫化雙酚A等。
環氧基(甲基)丙烯酸寡聚物,例如可藉由聚環氧丙基醚與(甲基)丙烯酸的加成反應而得,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基。作為加成反應所使用的聚環氧丙基醚,例如乙二醇二環氧丙基醚、丙二醇二環氧丙基醚、三丙二醇二環氧丙基醚、1,6-己二醇二環氧丙基醚、雙酚A二環氧丙基醚等。
自由基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所含的硬化性成分的全部量為100重量%時,(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的含量以40重量%以上較理想,50重量%以上更理想,60重量%以上更加理想。
(4-4)自由基聚合引發劑
自由基聚合性及混合型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通常包含自由基聚合引發劑,較理想為包含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例如1-甲基萘、2-甲基萘、1-氟萘、1-氯萘、2-氯萘、1-溴萘、2-溴萘、1-碘萘、2-碘萘、1-萘酚、2-萘酚、1-甲氧基萘、2-甲氧基萘及1,4-二氰基萘等的萘衍生物;蒽、1,2-苯并蒽、9,10-二氯蒽、9,10-二溴蒽、9,10-二苯基蒽、9-氰基蒽、9,10-二氰基蒽及2,6,9,10-四氰基蒽等的蒽衍生物;芘衍生物;咔唑、9-甲基咔唑、9-苯基咔唑、9-丙-2-烯基-9H-咔唑、9-丙基-9H-咔唑、9-乙烯基咔唑、9H-咔唑-9-乙醇、9-甲基-3-硝基-9H- 咔唑、9-甲基-3,6-二硝基-9H-咔唑、9-辛醯基咔唑、9-咔唑甲醇、9-咔唑丙酸、9-咔唑丙腈、9-乙基-3,6-二硝基-9H-咔唑、9-乙基-3-硝基咔唑、9-乙基咔唑、9-異丙基咔唑、9-(乙氧基羰基甲基)咔唑、9-(嗎啉基甲基)咔唑、9-乙醯基咔唑、9-烯丙基咔唑、9-苯甲基-9H-咔唑、9-咔唑乙酸、9-(2-硝基苯基)咔唑、9-(4-甲氧基苯基)咔唑、9-(1-乙氧基-2-甲基-丙基)-9H-咔唑、3-硝基咔唑、4-羥基咔唑、3,6-二硝基-9H-咔唑、3,6-二苯基-9H-咔唑、2-羥基咔唑及3,6-二乙醯基-9-乙基咔唑等的咔唑衍生物;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4,4’-雙(二甲氧基)二苯甲酮、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2-苯甲醯基安息香酸甲酯、2-甲基二苯甲酮、3-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及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的二苯甲酮衍生物;芳香族羰基化合物;[4-(4-甲基苯基硫基)苯基]-苯基甲酮;氧雜蒽酮、硫雜蒽酮、2-氯硫雜蒽酮、4-氯硫雜蒽酮、2-異丙基硫雜蒽酮、4-異丙基硫雜蒽酮、2,4-二甲基硫雜蒽酮、2,4-二乙基硫雜蒽酮及1-氯-4-丙氧基硫雜蒽酮等的硫雜蒽酮衍生物;以及香豆素衍生物等的奪氫型光自由基產生劑。
再者,例如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裂解,產生自由基之裂解型光自由基產生劑。作為其具體例,例如安息香醚衍生物及苯乙酮衍生物等的芳基烷基酮類、酮肟(oxime ketone)類、醯基膦氧化合物類、硫代安息香酸S-苯酯類、二茂鈦(titanocene)類及該等的高分子量化的衍生 物等。作為市售的裂解型光自由基產生劑,例如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十二烷基苯甲醯基)-1-羥基-1-甲基乙烷、1-(4-異丙基苯甲醯基)-1-羥基-1-甲基乙烷、1-苯甲醯基-1-羥基-1-甲基乙烷、1-[4-(2-羥基乙氧基)-苯甲醯基]-1-羥基-1-甲基乙烷、1-[4-(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1-羥基-1-甲基乙烷、二苯基酮、苯基-1-羥基-環己基酮、苯甲基二甲基縮酮、雙(環戊二烯基)-雙(2,6-二氟-3-吡咯基-苯基)鈦、(η 6-異丙基苯)-(η 5-環戊二烯基)鐵(II)六氟磷酸鹽、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膦氧化物、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2,4-二戊氧基苯基膦氧化物或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4-嗎啉基苯甲醯基)-1-苯甲基-1-二甲基胺基丙烷及4-(甲基硫基苯甲醯基)-1-甲基-1-嗎啉基乙烷等。
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調配量,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的自由基聚合性的硬化性成分100重量份,通常為0.5至20重量份,較理想為1至6重量份。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量超過20重量份時,會有所得偏光板之耐久性降低的情形。
(4-5)光敏劑
本接著劑可依需要再含有光敏劑。藉由使用光敏劑提 高硬化性成分的反應性,會有可提高接著劑層的機械強度及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的情形。作為光敏劑,例如羰基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過硫化物、氧化還原系化合物、偶氮及重氮化合物、鹵素化合物、光還原性色素等。
作為光敏劑的更具體之例,例如安息香甲醚、安息香異丙醚及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等的安息香衍生物;二苯甲酮、2,4-二氯二苯甲酮、o-苯甲醯基安息香酸甲酯、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及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等的二苯甲酮衍生物;2-氯硫雜蒽酮及2-異丙基硫雜蒽酮等的硫雜蒽酮衍生物;2-氯蒽酮及2-甲基蒽酮等的蒽酮衍生物;N-甲基吖啶酮及N-丁基吖啶酮等的吖啶酮衍生物;其他,如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二苯基乙二酮(benzil)、茀酮(fluorenone)、氧雜蒽酮、鈾醯化合物及鹵素化合物等。光敏劑,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光敏劑,於本接著劑100重量份中,以含有0.1至20重量份的範圍內較理想。
(4-6)陽離子聚合促進劑
陽離子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可再含有氧環丁烷(oxetane)類及多元醇類等的促進陽離子聚合的化合物。
氧環丁烷類,係分子內具有4員環醚的化合物。氧環丁烷類的具體例,包括3-乙基-3-羥基甲基氧環丁 烷、1,4-雙[(3-乙基-3-氧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環丁烷、二[(3-乙基-3-氧環丁烷基)甲基]醚、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環丁烷、3-乙基-3{[(3-乙基氧環丁烷-3-基)甲氧基]甲基}氧環丁烷、酚酚醛清漆樹脂氧環丁烷。氧環丁烷類,在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通常含有5至50重量%,較理想為10至40重量%的比例。氧環丁烷類,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多元醇類,較理想為不存在酚性羥基以外的酸性基,例如不具有羥基以外的官能基之多元醇化合物、聚酯多元醇化合物、聚己內酯多元醇化合物、具有酚性羥基之多元醇化合物、聚碳酸酯多元醇等。多元醇類的分子量,通常為48以上,較理想為62以上,更理想為100以上,而且較理想為1000以下。多元醇類,在本接著劑中,通常含有50重量%以下,較理想為30重量%以下的比例。多元醇類,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4-7)其他添加劑及第1接著劑層的厚度
陽離子聚合性及混合型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可與環氧化合物等的陽離子聚合性硬化性成分同時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藉由併用(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可期待提高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接著劑層的硬度及機械強度的效果,再者,接著劑的黏度、硬化速度等的調整可更容易地進行。作為如此的 (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例如與上述相同者。
於陽離子聚合性及混合型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調配(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時,其量係,在陽離子聚合性及混合型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所含的硬化性成分的全部量為100重量%時係以30重量%以下為理想,進而以20重量%以下更理想。(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調配量過多時,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反而有降低的傾向。
自由基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可含有環氧化合物。於自由基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含有環氧化合物時,其量係,在自由基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所含的硬化性成分的全部量為100重量%時,較理想為0至20重量%,更理想為0至5重量%。只要是環氧化合物之含量在5重量%以下,第1接著劑層15的耐久性及耐水性有良好的傾向。
而且,自由基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可與自由基聚合性引發劑同時含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藉由併用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可期待提高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之間的密合性、接著劑層的硬度及機械強度的效果,再者,藉由接著劑的黏度、硬化速度等的調整可更容易地進行。作為如此的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例如與上述相同者。
於自由基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 化性接著劑中調配陽離子聚合引發劑時,其量係,在自由基聚合性的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所含的硬化性成分的全部量為100重量%時,較理想為0.01至10重量%,更理想為0.1至3重量%。
再者,本接著劑,可依據需要而含有離子捕捉劑、抗氧化劑、鏈轉移劑、黏著賦予劑、熱塑性樹脂、填充劑、流動調整劑、塑化劑、消泡劑、抗靜電劑、調平劑等的添加劑。作為離子捕捉劑,例如粉末狀的鉍系、銻系、鎂系、鋁系、鈣系、鈦系及該等的混合系等的無機化合物,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受阻酚系抗氧化劑等。
第1接著劑層15的厚度,例如為0.01至10μm左右,較理想為0.01至5μm左右,更理想為4μm以下(例如3μm以下)。
(4-8)偏光片與第1保護層的貼合
將本接著劑塗佈於偏光片10的貼合面或第1保護層21的貼合面,隔著該塗佈的接著劑層,重疊二膜,例如使用貼合滾輪等,從上下按壓後,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使接著劑層硬化,即可使第1保護層21貼合於偏光片10。
作為本接著劑的塗佈方法,例如刮刀、線棒、狹縫塗佈機、缺角輪塗佈機及凹版塗佈機等。其中,考慮薄膜的塗佈、路線的自由度、對寬度的對應等,以凹版塗佈機作為接著劑塗佈裝置較理想。
本接著劑在調製後,通常調整在15至40℃ 的範圍內之指定溫度±5℃(例如指定溫度為30℃時,30℃±5℃),較理想為±3℃,更理想為±1℃的環境下塗佈。藉由調整接著劑的溫度,即可調整黏度,可控制接著劑的塗佈厚度。
活性能量線,可為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電子束等,從取得容易性、本接著劑的調製容易性及其安定性以及其硬化性能的觀點,以使用紫外線較理想。活性能量線的光源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具有波長400nm以下的發光分佈之例如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等較理想。
對本接著劑的光照射強度,依據本接著劑的各組成決定,而無特別限制,較理想為10至5000mW/cm2。對樹脂組成物的光照射強度未達10mW/cm2時,反應時間變得太長,超過5000mW/cm2時,由於從燈輻射的熱及組成物聚合時的發熱,可能產生本接著劑的構成材料等的黃變、偏光片10的劣化、膜的熱收縮及因其造成的表面不良(膜表面的凹凸)等。該熱的影響,被照射側的膜的厚度比40μm薄時,光照射強度更強時更加顯著,玻璃轉化溫度Tg低於120℃時亦同樣地變顯著。再者,光照射強度,較理想為光聚合引發劑的活性化有效的波長區域的強度,更理想為波長400nm以下的波長區域的強度,更加理想為UVB區域(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強度。再者,該熱的影響,越靠近光源,影響越大。
紫外線活性能量線的照射光量,以UVB區域(260至320nm)的累積光量,較理想為10至1000mJ/m2。累積光量為該範圍內時,使用本接著劑,可使偏光片10與第1保護層21更密合地貼合。累積光量為10mJ/m2時,來自引發劑的活性物種的產生不充分,接著劑的硬化變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該累積光量超過1000mJ/m2時,照射時間變得非常長,而不利於生產、或需要強的照射能量,如上述,會產生從燈輻射的熱所造成的不良情形。
再者,偏光板包含隔著第2接著劑層25積層的第2保護層22時,進行第1保護層21的積層及第1接著劑層15的硬化後,亦可進行第2保護層22的積層及第2接著劑層25的硬化等,依序進行第1保護層21、第2保護層22的貼合,第2接著劑層25亦由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所形成時,可使第1及第2保護層21、22同時積層後,使第1及第2接著劑層15、25同時硬化。
第1保護層21的貼合前,為了進一步提高與偏光片10的密合性,可在於第1保護層21的與偏光片10的貼合面及偏光片10的與第1保護層21的貼合面中至少一者,實施電暈放電處理、電漿照射處理、電子束照射處理及其他的表面活化處理。而且,為了進一步提高與偏光片10的密合性,可於第1保護層21的與偏光片10的貼合面設置易接著層(底塗(primer)層)。
(5)第2保護層
第2保護層22,係積層、貼合於偏光片10的與第1保護層21側相反側的面上之任意設置的層。第2保護層22,例如可為具有透光性,較理想為光學透明的熱塑性樹脂膜。
可構成第2保護層22的熱塑性樹脂的具體例,除了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之外,包括鏈狀聚烯烴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降莰烯系樹脂)等的聚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纖維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二乙酸酯等的纖維素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碸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以及該等的混合物或共聚物。
環狀烯烴系樹脂,係具有降莰烯、多環降莰烯系單體等的環狀烯烴所構成的單體單元之樹脂,例如上述環狀烯烴的開環共聚物的氫化物、使用2種以上的環狀烯烴之開環共聚物的氫化物、環狀烯烴與鏈狀烯烴(乙烯、丙烯等)及/或具有乙烯基等的芳香族化合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核烷基取代苯乙烯等)等的加成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主體(包含50重量%以上),較理想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所構成的樹脂。
所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指甲基丙烯酸酯為主體(包含50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樹脂。該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為1種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亦可為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或其他聚合性單體的共聚物。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或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異-或第3-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的烷基的碳數為1至8的甲基丙烯酸烷酯。烷基的碳數較理想為1至4。甲基丙烯酸酯,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的丙烯酸酯,可使用丙烯酸烷酯,其具體例,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或異丙酯、丙烯酸正-、異-或第3-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的烷基的碳數為1至8的丙烯酸烷酯。烷基的碳數較理想為1至4。丙烯酸酯,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的其他聚合性單體的具體例,例如分子內具有1個聚合性碳-碳雙鍵的單官能基單體、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聚合性碳-碳雙鍵的多官能基單體。單官能基單體的具體例,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鹵化苯乙烯、羥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的氰化乙烯;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亞甲基丁二酸酐等的不飽和酸;N-甲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苯基馬來醯亞胺等的馬來醯亞胺;甲基烯丙醇、烯丙醇等的烯丙醇;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丙烯、4-甲基-1-戊烯、2-羥基甲基-1-丁烯、甲基乙烯基酮、N-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咔唑等的其他單體。
多官能基單體的具體例,包括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的多元醇的聚不飽和羧酸酯;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肉桂酸烯丙酯等不飽和羧酸的烯酯;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順丁烯二酸二烯丙酯、氰酸脲三烯丙酯、異氰脲酸三烯丙酯等的多元酸的聚烯酯、二乙烯基苯等的芳香族聚烯化合物。其他聚合性單體,可只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構成的第2保護層22,為了改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製膜性、第2保護層22的耐衝擊性、第2保護層22的表面平滑性,可含有上述橡膠粒子。關於橡膠粒子,引用關於第1保護層21的上述記載。
上述之中,第2保護層22係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膜,或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膜較理想。如此於偏光片10兩面的保護層,使用相同系統的樹脂所構成的膜時,因尺寸變化的動作上下對稱,可防止偏光板產生彎曲。此係對IPS模式 特別有效。
膜的第2保護層22,可為在至少一方向延伸的延伸膜。膜的第2保護層22的製膜法、延伸的態樣,又膜的厚度、添加劑等,引用關於第1保護層21的上述記載。
而且,第2保護層22,可為直接積層於偏光片10表面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層。如此的硬化物層,可藉由於偏光片10表面,直接塗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後,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塗佈層硬化的方法,或者於可剝離的基材(離型膜等)上,塗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後,將其在該塗佈層側積層於偏光片10的表面,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塗佈層硬化後,剝離除去基材的方法而形成。硬化物層所構成的第2保護層22的厚度,例如為1至30μm左右。
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使用與上述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相同的組成者,其詳細說明係引用上述的記載。
(6)第2接著劑層
第2接著劑層25,係用以貼合偏光片10與膜的第2保護層22的層。形成第2接著劑層25的接著劑,依據構成第2保護層22的熱塑性樹脂的種類等,從上述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其他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及水系接著劑(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所構成的接著劑、水 系二液型胺酯系乳化液接著劑等)等選擇。第2保護層22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膜時,為了得到良好的密合性,使用與第1接著劑層15相同的上述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
關於第2保護層22的厚度、偏光片10與膜的第2保護層22之貼合方法,係引用關於第1接著劑層15的上述記載。
第2保護層22的貼合前,為了進一步提高與偏光片10的密合性,於第2保護層22的與偏光片10的貼合面及偏光片10的與第2保護層22的貼合面之至少一者,實施電暈放電處理、電漿照射處理、電子束照射處理、皂化處理及其他表面活化處理。而且,為了進一步提高與偏光片10的密合性,可於第2保護層22的與偏光片10的貼合面設置易接著層(底塗層)。
(7)黏著劑層
偏光板,可具備該偏光板貼合於液晶單元等其他構件用的黏著劑層30。黏著劑層30,例如第1圖的偏光板1所示的具備第1及第2保護層21、22兩者時,可配置於第1或第2保護層21、22的外表面上。但是,第2保護層22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以外所構成時,特別是偏光板應用於IPS模式的液晶面板時,低雙折射性(光學等向性)等的光學特性佳的第1保護層21,使用作為配置於偏光片10之液晶單元側的保護層較理想,故於第1保護層21的外表 面上,配置黏著劑層30較理想。第2保護層22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時,黏著劑層30可配置於第1保護層21的外表面上,亦可配置於第2保護層22的外表面上。
另一方面,例如在第2圖所示的偏光板2之不具備第2保護層22時,於偏光片10的外表面(與第1保護層21相反側的面)上,可配置黏著劑層30。
黏著劑層30所使用的黏著劑,例如丙烯酸系黏著劑、胺酯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聚酯系黏著劑、聚醯胺系黏著劑、聚醚系黏著劑、氟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等,其中,從透明性、黏著力、信賴性、重工性的觀點,以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較理想。
黏著劑層30,可藉由使用例如以有機溶劑溶液的形態之上述黏著劑,將其塗佈於形成黏著劑層的面上,使其乾燥的方法設置之外,亦可將形成於施有離型處理的塑膠膜(亦稱為離型膜)上的薄片狀黏著劑轉印至形成黏著劑層的面的方法設置。於任一種方法,積層於形成黏著劑層的面之後的黏著劑層30的外表面,以貼附有保護表面用的離型膜較理想。黏著劑層30的厚度,通常為2至40μm。
離型膜,可為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系樹脂所構成的膜。其中,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延伸膜較理想。
(8)塗佈層
偏光板,為了賦予所期望的光學特性或其他特徵,可於第1或第2保護層21、22的外表面(係遠離液晶單元側的保護層的外表面,於設置有黏著劑層30時,設有黏著劑層30的側係相反側的偏光板之最表面)上具有塗佈層。塗佈層的具體例,包括硬塗層、抗眩層、抗反射層、抗靜電層、防污層。形成塗佈層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習知的方法。
〈液晶面板〉
本發明的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單元以及配置於其至少一側的面上之上述本發明的偏光板。本發明的液晶面板的層構成之一例係如第3圖所示。第3圖所示的液晶面板3,係在配置於液晶單元40的兩面之偏光板使用第1圖所示的偏光板1,或只有任一偏光板可使用本發明的偏光板。理想的是至少觀視側的偏光板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第2保護層22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膜時,第2保護層22可使用作為液晶單元40側的保護層。於使用第2圖所示的偏光板2時,偏光板2係以其第1保護層21朝向外側而貼合於液晶單元40。
液晶單元40的驅動模式,可為IPS模式、VA(垂直配向)模式、TN(扭曲向列)模式等的傳統習知的一切模式,惟如上所述,較理想為IPS模式。IPS模式,在 不存在電場的狀態下均勻配向的向列型液晶,經橫向電場的驅動,進行圖像顯示,與其他驅動模式相比,其具有寬視角的優點。因觀察畫面的角度之圖像的顏色變化(亦稱斜方向的色移)較大,藉由使用包含光學等向性佳的第1保護層的偏光板,可以改善此缺點。
本發明的液晶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由於該等所含的偏光板所具有的偏光片與保護層的密合性佳,故耐久性優異。
以下,呈示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該等例。
〈實施例1至7、比較例1至13〉 (1)偏光片的製作
將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的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膜浸漬於30℃的純水後,於30℃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2/2/100的水溶液。然後,於56.5℃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12/5/100的水溶液。接著,以8℃的純水洗淨後,於65℃進行乾燥,得到碘吸附配向的聚乙烯醇膜之偏光片。延伸,主要在碘染色及硼酸處理的步驟進行,全部延伸倍率為5.3倍,所得之偏光片的厚度為27μm。
(2)保護層(保護膜)的製作‧準備
[a]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a: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所構成之厚度40μm的二軸延伸膜(MD延伸倍率:1.8倍、TD延伸倍率:2.5倍)。於該膜,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為甲基丙烯酸甲酯/N-苯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約84%/約8%/約8%(重量比)的共聚物。該甲基丙烯酸系樹脂[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藉由GPC測定的換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為167500,Mw/Mn為2.5。
[b]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b:用以下順序製作。作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準備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重量比)的共聚物。而且,作為橡膠粒子,係最內層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使用少量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所聚合的硬質聚合物所構成,中間層為以丙烯酸丁酯為主成分,再使用苯乙烯及少量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所聚合的軟質彈性體所構成,最外層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使用少量丙烯酸乙酯所聚合的硬質聚合物所構成的三層構造的彈性體粒子,至中間層的彈性體為止的平均粒徑為240nm者,再者,於該橡膠粒子,最內層與中間層的合計重量為粒子全部的70%。
將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70重量%以及上述橡膠粒子30重量%以超級攪拌機混合,並以二軸擠出機熔融混練成為顆粒。將該顆粒投入65mm φ的一軸擠出機,藉由設定溫度為275℃的T型模頭擠出,藉由具有鏡面的二根拋光滾輪夾持膜而冷卻,得到厚度50μm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b。
[c]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c: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重量比)的共聚物所構成之厚度40μm的二軸延伸膜(MD延伸倍率:2.0倍、TD延伸倍率:2.0倍)。
[d]TAC膜d:柯尼卡美能達光學(股)製的三乙醯基纖維素膜「KC4UY」(厚度40μm)。
[e]COP膜e:日本ZEON(股)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ZEONOR」(厚度23μm)。
(3)接著劑的調製
[f-1]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f-1:將以下的調配成分混合所得之無溶劑型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係表示接著劑全部為100重量%時的含量(重量%)。
‧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酸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酯(DIACEL化學工業(股)製之「CELLOXIDE 2021」):80%
‧1,4-丁二醇二環氧丙基醚:19%
‧以三芳基硫鎓 六氟磷酸鹽為主成分的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少量
[f-2]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f-2:相對於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f-1 75重量%混合25重量%的甲苯之含有溶劑型的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
[f-3]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f-3:相對於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f-1 75重量%混合25重量%的甲基乙基酮之含有溶劑型的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
[g]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g:將以下的調配成分混合所得之無溶劑型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係表示接著劑全部為100重量%時的含量(重量%)。
‧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酸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酯(DIACEL化學工業(股)製之「CELLOXIDE 2021」):52%
‧3-乙基-3-羥基甲基氧環丁烷(東亞合成(股)製之「ARON OXETANE OXT-101」):20%
‧3-乙基-3{[(3-乙基氧環丁烷-3-基)甲氧基]甲基}氧環丁烷(東亞合成(股)製之「ARON OXETANE OXT-221」):5%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製「LIGHT ACRYLATE 1,6HX-A」):22%
‧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BASF公司製之光自由基引發劑「IRGACURE 184」):少量
‧以三芳基硫鎓 六氟磷酸鹽為主成分的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少量
[h]水系接著劑h:用以下順序製作。將聚乙烯醇粉末[Kuraray(股)製之商品名「KL-318」、平均聚合度1800]溶解於95℃的熱水,調製濃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於所得的水溶液中混合相對於聚乙烯醇粉末2重量份為1重量份的比例之交聯劑[田岡化學工業(股)製的商品名「SUMIREZ RESIN 650」],得到水系接著劑。
[i-1]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i-1:將以下的調配成分混合所得之無溶劑型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係表示接著劑全部為100重量%時的含量(重量%)。
‧4-丙烯醯基嗎啉:46%
‧羥基乙基丙烯醯胺:46%
‧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7%
‧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N-嗎啉基)丙烷-1-酮(BASF公司製光自由基引發劑「IRGACURE 907」):少量
[i-2]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i-2:相對於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i-175重量%混合25重量%的甲基乙基酮之含有溶劑型的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
(4)偏光板的製作
與表1所示的第1保護層及第2保護層的偏光片貼合的面,分別塗佈表1所示的接著劑,使接著劑層成為偏光片側之方式,將第1保護層積層於偏光片的一側的面,於另一側的面,積層第2保護層,同時通過貼合滾輪,得到具有第1保護層/接著劑層/偏光片/接著劑層/第2保護層的層構成的積層體。然後,從第1保護層側照射紫外線,使兩面的接著劑層硬化,得到偏光板。紫外線照射,係使用金屬鹵化物燈,一邊保持該燈與積層體間的距離為200mm,使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照度為200mW/cm2,累積光量為200mJ/cm2之方式進行。對於使用水系接著劑的比較例9,取代紫外線的照射,將上述積層體放入乾燥爐,藉由進行80℃、300秒的加熱處理使接著劑層乾燥,得到偏光板。
再者,接著劑的塗佈前,於第1保護層及第2保護層的貼合面實施表面活化處理(TAC膜時進行皂化處 理,對於其以外的保護層時進行電暈放電處理)。
〈密合性的評價〉
進行以下所示的評價測試,評價偏光片與保護層之間的密合性(接著力)。結果合併表示於表1。
(1)剛貼合後的密合性的評價
從紫外線的照射結束3分鐘後,表1所示的評價對象之保護層與偏光片之間用手剝離,從用手剝離時的狀態及用手施加的力,根據下述評價基準,評價密合性。再者,對於使用水系接著劑的比較例9,從加熱處理(乾燥處理)結束3分鐘後,進行上述評價測試。
A:須緩慢地謹慎小心才可剝離,或施加力時並未剝離而卻產生保護層斷裂的程度之密合性高
B:並無產生保護層斷裂的程度之密合性,亦非以少許力而剝離的程度之弱的密合性
C:以少許力即可剝離之程度的密合性極弱
(2)180°剝離測試(最終的密合性的評價)
從紫外線的照射結束(比較例9為加熱處理結束時)24小時後,根據以下順序,進行180°剝離測試。首先,從偏光板,切取偏光片的吸收軸方向為長邊的長度150mm×寬度25mm的長方形的評價用樣品。然後,將評價用樣品之表1所示的評價對象之保護層側,使用雙面膠帶貼合於玻 璃基板。然後於貼合於玻璃基板的評價用樣品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於表1所示的評價對象之保護層與偏光片之間形成起始部(剝離部),將該起始部分之偏光片與非評價對象的保護層的積層體用萬能試驗機(島津製作所製的「Autograbh AGS-50NX」)的夾具夾住,在溫度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使用該萬能試驗機夾住的積層體,於與夾住側相反側的長度方向一端的方向,以剝離速度300mm/分鐘拉起,實施180°剝離測試,測定剝離時的應力(N/25mm)。
(3)裁切偏光板時有無剝離的評價
從紫外線的照射結束(比較例9為加熱處理結束時)24小時後的偏光板,用湯姆森刃裁切,於裁切面,以肉眼確認表1所示的評價對象之保護層與偏光片之間是否看出剝離。

Claims (12)

  1. 一種偏光板,包括:聚乙烯醇系偏光片以及於其一側的面上隔著第1接著劑層積層的第1保護層;其中前述第1接著劑層為無溶劑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的硬化物層;前述第1保護層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層,該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具有:50至95重量%的下述通式(I):[通式(I)中,R1表示氫原子、直鏈狀或分支狀的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碳數5至12的環烷基、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及碳數1至12的烷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6至14的芳基]所示的第1構成單元,0.1至20重量%的下述通式(II):[通式(II)中,R2表示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碳數6至14的芳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羥基、硝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1至12的烷基及碳數7至14的芳基烷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6至14的芳基;R3及R4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基]所示的第2構成單元,以及0.1至49.9重量%的下述通式(III):[通式(III)中,R5表示碳數3至12的環烷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4至12的環烷基烷基或具有選自鹵原子、羥基、硝基及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所成群組的至少1種取代基之碳數1至12的烷基;R6及R7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6至14的芳基]所示的第3構成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包括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環氧化合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環氧化合物包括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鍵結於脂環式環的環氧基之化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更包括陽離子聚合引發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包括(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包括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以及醯胺鍵之(甲基)丙烯醯胺單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包括:於前述聚乙烯醇系偏光片的一側的面上隔著前述第1接著劑層積層的前述第1保護層;以及於前述聚乙烯醇系偏光片的另一側的面上隔著第2接著劑層積層的含有與前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不同的熱塑性樹脂的第2保護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更包括黏著劑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黏著劑層係配置於前述第1保護層的外表面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係於前述第2保護層的外表面上配置有黏著劑層。
  11. 一種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單元以及配置於其至少一側的面上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偏光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液晶單元為橫向電場效應模式的液晶單元。
TW104103682A 2014-04-03 2015-02-04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TWI657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6977 2014-04-03
JP2014-076977 2014-04-03
JP2014175021 2014-08-29
JP2014-175021 2014-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321A TW201538321A (zh) 2015-10-16
TWI657922B true TWI657922B (zh) 2019-05-01

Family

ID=54274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682A TWI657922B (zh) 2014-04-03 2015-02-04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60985B1 (zh)
KR (1) KR101959340B1 (zh)
CN (1) CN104977644B (zh)
TW (1) TWI6579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6308B2 (ja) * 2015-12-28 2019-03-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応用
KR20180079490A (ko) * 2016-12-30 2018-07-11 주식회사 효성 Ips lcd 패널
KR20180079616A (ko) * 2016-12-30 2018-07-11 주식회사 효성 내응력(耐應力) 내백화(耐白化) 필름
KR20180079615A (ko) * 2016-12-30 2018-07-11 주식회사 효성 내응력(耐應力) 내백화(耐白化) 필름
JP6620180B2 (ja) * 2017-04-07 2019-12-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US20200164623A1 (en) 2017-05-12 2020-05-28 Daicel Corporation Sheet, method for produc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laminating sheet
CN111344612A (zh) * 2017-12-13 2020-06-26 株式会社宝来技术 光学层叠体、具备该光学层叠体的偏光透镜及眼用配戴品
KR101928871B1 (ko) 2018-09-17 2018-12-13 주식회사 효성 Ips lcd 패널
JP7082022B2 (ja) * 2018-09-28 2022-06-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217535A1 (ja) * 2019-04-26 2020-10-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345330B2 (ja) * 2019-09-13 2023-09-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7181260B2 (ja) * 2019-09-17 2022-11-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CN113552770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可光图案化的有机半导体(osc)聚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2651A1 (en) * 2010-05-28 2013-03-2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Acrylic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Molded Object Thereof
US20130242213A1 (en) * 2010-11-10 2013-09-19 Lg Chem, Ltd. Optical element
JP2014006505A (ja) * 2012-05-10 2014-01-16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0221B1 (ko) * 2006-02-24 2014-07-17 닛폰고세이가가쿠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의 용도
JP2008176173A (ja) * 2007-01-22 2008-07-3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積層体
JP2009058859A (ja) * 2007-09-03 2009-03-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積層体
JP5061309B2 (ja) * 2008-07-22 2012-10-31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を用いた偏光板
JP5296575B2 (ja) * 2009-03-06 2013-09-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接着剤組成物、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法、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13025A (ja) * 2009-11-30 2011-06-0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積層光学部材
JP2011203642A (ja) * 2010-03-26 2011-10-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セット
JP5965745B2 (ja) * 2011-07-01 2016-08-10 旭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等方性偏光膜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JP5965593B2 (ja) * 2011-07-01 2016-08-10 旭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等方性支持板及びインナータッチパネル
JP5879081B2 (ja) * 2011-09-28 2016-03-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72651A1 (en) * 2010-05-28 2013-03-2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 Acrylic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Molded Object Thereof
US20130242213A1 (en) * 2010-11-10 2013-09-19 Lg Chem, Ltd. Optical element
JP2014006505A (ja) * 2012-05-10 2014-01-16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7644B (zh) 2019-06-07
TW201538321A (zh) 2015-10-16
JP5860985B1 (ja) 2016-02-16
JP2016048361A (ja) 2016-04-07
CN104977644A (zh) 2015-10-14
KR20150115631A (ko) 2015-10-14
KR101959340B1 (ko) 2019-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7922B (zh)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TWI689755B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672531B (zh) 偏光板
KR20100030586A (ko) 편광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140029407A (ko)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651197B (zh) 偏光板
JP2010102310A (ja)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123231A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편광판, 적층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066393A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와, 그것을 이용한 편광판, 적층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420274B2 (ja) 硬化性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20173458A (ja) 偏光板
KR101921856B1 (ko) 편광판
TW201721193A (zh) 複合偏光板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
TW202132101A (zh) 光學積層體、附貼合層的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762500B (zh) 積層膜
TW202138180A (zh) 光學積層體及使用該光學積層體的顯示裝置
JP2016126070A (ja) 偏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