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3174B - Straddle type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traddle type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3174B
TWI653174B TW106103702A TW106103702A TWI653174B TW I653174 B TWI653174 B TW I653174B TW 106103702 A TW106103702 A TW 106103702A TW 106103702 A TW106103702 A TW 106103702A TW I653174 B TWI653174 B TW I6531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frame
main pedal
straddl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3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1720A (zh
Inventor
小鹿兼
上條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1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1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3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31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6Bar-type foot 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8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foot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跨騎型車輛(1)是具備:具有從頭管(3)往後下方延伸的主骨架(4)、從主骨架(4)往下方延伸的樞接骨架(5)、從頭管(3)往下方延伸之後,又往後方延伸之與樞接骨架(5)的下部(5e)連接的底部骨架(6)之車體骨架(2);駐車時用來支承車體的側腳架(10);供駕駛人擱腳用的主踏板(20);用來支承側腳架(10)的側腳架用托架(11),則是具備:只供樞接骨架(5)的下部(5e)連結之第1固定部(11a)、以及只供用來支承主踏板(20)的主踏板用托架(21)連結之第2固定部(11b)。

Description

跨騎型車輛
本發明是關於兩輪機車之類的跨騎型車輛。
從以往至今,在兩輪機車之類的跨騎型車輛中,係設有在駐車時用來支承車體的側腳架。這種側腳架,是經由側腳架用托架而安裝於車體骨架的下部,例如:專利文獻1是揭示出:這種側腳架用托架又支承著下部整流罩的構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1-97260號公報
此外,在跨騎型車輛中,供駕駛人擱腳的主踏板則是經由主踏板用托架而安裝在車體骨架的下部。
此處的側腳架用托架與主踏板用托架,雖然是一起安裝在車體骨架的下部,但是側腳架用托架與主踏板用托架太靠近的話,會使得局部的剛性變得太大,而會有導致車體骨架整體上的剛性失衡之虞慮。
本發明所提供的跨騎型車輛,雖然是側腳架用托架與主踏板用托架很靠近,而且締結構件也是集中在一起的構造,但還是可避免車體骨架剛性之局部性的增大,能夠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的剛性平衡。
本發明是提供下列的態樣。
第1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在具備:車體骨架,其具有:從頭管往後下方延伸的主骨架、從前述主骨架往下方延伸的樞接骨架、從前述頭管往下方延伸之後,又往後方延伸之與前述樞接骨架的下部連接的底部骨架;駐車時用來支承車體的側腳架;用來支承前述側腳架的側腳架用托架;供駕駛人擱腳用的主踏板;以及用來支承前述主踏板的主踏板用托架之跨騎型車輛中,其特徵為:前述側腳架用托架是具備:只供前述樞接骨架的前述下部連結的第1固定部;以及只供前述主踏板用托架連結的第2固定部。
第2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1態樣,其中,前述主踏板用托架,是配置在前述側腳架用托架的車寬方向的外側,在前述主踏板用托架設有開口部,其可供裝設在前述第1固定部的第1締結螺栓的頭部貫穿而露出到外部。
第3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2態樣,其中,裝設在前述第2固定部的第2締結螺栓的直徑小於前述第1締結螺栓的直徑。
第4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2或第3態樣的任一種,其中,前述主踏板用托架是配置成:從側面觀看時,至少有一部分與前述側腳架用托架重疊。
第5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2至第4態樣的任一種,其中,在前述底部骨架,係支承著:可依據駕駛人的操作而改變車輛的變速比之排檔桿,前述排檔桿的轉動軸,從側面觀看時,是與前述主踏板用托架重疊。
第6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2至第5態樣的任一種,其中,前述側腳架用托架,係具有:前方延出部,其是位於較之前述底部骨架及前述樞接骨架更下方,而且朝向較之 側腳架安裝部更接近前述主踏板的前方向延伸,在前述前方延出部設有前述第2固定部。
第7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2至第6態樣的任一種,其中,在前述樞接骨架的前述下部,形成有朝向車寬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前述第1固定部是設在前述凹部。
第8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2至第7態樣的任一種,其中,前述樞接骨架的前述下部,是在前述側腳架用托架的旁邊,具有只供前述底部骨架連結的骨架固定部。
第9態樣的跨騎型車輛,是就第7態樣,其中,前述側腳架用托架是安裝在前述凹部。
根據第1態樣,用來支承側腳架的側腳架用托架,是具備:只供樞接骨架的下部連結的第1固定部、以及只供用來支承主踏板的主踏板用托架連結的第2固定部,因此,即使是以主踏板用托架與側腳架用托架重疊的配置方式來進行固定的構造中,也可以將進行締結的地方分散於樞接骨架。此一結果,可避免樞接骨架下部的剛性過度增加,而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的剛性平衡。
根據第2態樣,主踏板用托架,係配置在側 腳架用托架的車寬方向的外側,在主踏板用托架設有開口部,其可供裝設在第1固定部的第1締結螺栓的頭部貫穿而露出到外部,因此,不是利用側腳架用托架的安裝用第1締結螺栓來鎖緊主踏板用托架,而是只將側腳架用托架與樞接骨架予以締結鎖緊在一起。因此,締結部的剛性受到分散,能夠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整體的剛性平衡。
根據第3態樣,裝設在第2固定部的第2締結螺栓的直徑小於第1締結螺栓,因此,可使第2締結螺栓的締結力小於第1締結螺栓的締結力。此一結果,可因為將締結部予以分散,而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整體的剛性平衡。
根據第4態樣,主踏板用托架是配置成:從側面觀看時,至少有一部分遮住側腳架用托架,因此,可製作成不易從側面看到側腳架用托架的構造,可提昇外觀上的美感性。
根據第5態樣,從側面觀看時,排檔桿的轉動軸是與主踏板用托架重疊,因此,轉動軸係被主踏板用托架所遮住,排檔桿變得不顯眼,可使排檔桿周圍的外觀變得簡潔而可提昇外觀上的美感性。
根據第6態樣,側腳架用托架是具有:位於較之底部骨架以及樞接骨架更下方,並且朝向較之側腳架安裝部更接近主踏板的前方向延伸的前方延出部,在前方延出部設有第2固定部,因此,可將第2固定部配置得很接近主踏板,可使對於主踏板的支承更為強固。
根據第7態樣,是在樞接骨架的下部,形成有朝車寬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將第1固定部設在凹部內,因此,可避免第1固定部的周邊的剛性局部性變高,可適度控制車體骨架整體的剛性平衡。
根據第8態樣,樞接骨架的下部,係在側腳架用托架的旁邊,具有只能供底部骨架連結的骨架固定部,因此,不是將側腳架用托架以及主踏板用托架一起鎖緊締結在骨架固定部上,而是只將樞接骨架與底部骨架鎖緊締結在一起。此一結果,可避免樞接骨架的下部的剛性過度增加,可適度控制車體骨架的剛性平衡。
根據第9態樣,可縮小側腳架用托架朝向樞接骨架的外側伸出的伸出量。
1‧‧‧兩輪機車(跨騎型車輛)
2‧‧‧車體骨架
3‧‧‧頭管
4‧‧‧主骨架
5‧‧‧樞接骨架
5d‧‧‧凹部
5e‧‧‧下部
6‧‧‧底部骨架
7‧‧‧坐墊骨架
8‧‧‧後底部骨架
10‧‧‧側腳架
11‧‧‧側腳架用托架
11a‧‧‧第1固定部
11ah‧‧‧第1固定用孔
11b‧‧‧第2固定部
11bh‧‧‧第2固定用孔
11d‧‧‧側腳架安裝部
11dh‧‧‧安裝用孔
11f‧‧‧前方延出部
11gh‧‧‧卡止用孔
11p‧‧‧銷構件
11r‧‧‧後方延出部
11t‧‧‧基部
20‧‧‧主踏板
20a‧‧‧踏板安裝基部
20ah‧‧‧基部孔
21‧‧‧主踏板用托架
21u‧‧‧上端部
21r‧‧‧後端部
22h‧‧‧開口部
23‧‧‧踏板安裝部
23h‧‧‧貫通孔
23v‧‧‧安裝肋片
24h‧‧‧第2固定用孔
26‧‧‧貫通銷
27‧‧‧彈簧
30‧‧‧排檔桿
31‧‧‧轉動軸
51‧‧‧第1締結螺栓
51a‧‧‧頭部
51h‧‧‧第1固定部用螺絲孔
52‧‧‧卡止用螺栓
52h‧‧‧卡止用螺絲孔
53‧‧‧骨架固定部
53h‧‧‧骨架貫通孔
61、62‧‧‧第2締結螺栓
第1圖是本發明的跨騎型車輛之一實施方式的兩輪機車的左側面圖。
第2圖是從上方觀看第1圖所示的兩輪機車之平面圖。
第3圖是從前方觀看第1圖所示的兩輪機車之正面圖。
第4圖是從左方觀看側腳架用托架之側面圖。
第5圖是主踏板用托架以及側腳架用托架的安裝部分之分解立體圖。
第6圖是顯示已安裝了側腳架用托架的狀態之放大側面圖。
第7圖是顯示已安裝主踏板用托架以及側腳架用托架的狀態之放大側面圖。
第8圖是沿著第7圖中的A-A線截斷之剖面圖。
第9圖是從斜上方觀看第1圖所示的跨騎型車輛的前整流罩的左側之立體圖。
第10圖是沿著第9圖中的B-B線截斷之概略剖面圖。
第11圖是從左上方觀看第1圖所示的跨騎型車輛的前部之立體圖。
第12圖是從左側觀看具備柵板構件的儀表遮光罩之概略側面圖。
以下,將佐以第1圖~第12圖來說明本發明的跨騎型車輛之一種實施方式的兩輪機車。又,圖面是駕駛人朝符號(Fr、Rr、L、R、U、D)的走向觀看時的圖面,在以下的說明中,前後、左右、上下是根據駕駛人所看到的方向來記載,在圖面中將車輛的前方標示為Fr、後方標示為Rr、左側標示為L、右側標示為R、上方標示為U、下方標示為D。
如第1圖所示,兩輪機車1中的骨格部也就是車體骨架2,是具備:從頭管3往後下方延伸的左右一 對主骨架4、從主骨架4往下方延伸的一對樞接骨架5、從頭管3往下方延伸之後,又往後方延伸,並且與樞接骨架5的下部連接的一對底部骨架6、從樞接骨架5往後斜上方延伸出去的一對坐墊骨架7、從下側來支承坐墊骨架7的一對後底部骨架8、在後底部骨架8的後方側,用來支承後述的側置物箱40等之置物箱骨架9。
頭管3是安裝在前叉12的上部三角台12t,而在該前叉12則是安裝著前輪FW並且可控制該前輪FW的轉向,在該上部三角台12t上也安裝著轉向車把18。車體骨架2的下部,位於車輛前後方向的大略中央處,只在左側設有車輛駐車時用來支承車體的側腳架10,在側腳架10的更後方側,安裝著主腳架39。此外,在側腳架10的正前方,安裝著往左右兩側伸出之可供駕駛人擱腳用的主踏板20,在這個主踏板20的後斜上方,安裝著往左右兩側伸出之可供被載乘客擱腳用的後座踏板29(請參考第2圖)。
在主骨架4之間,配置有燃料槽16,在燃料槽16的後上方,支承著坐墊骨架7,該坐墊骨架7是在前後方向上具有高低落差,而且是在前後支承著可供駕駛人跨坐的駕駛人坐墊17與可供被載乘客跨坐的乘客坐墊17p。又,在乘客坐墊17p的後方,設有行李箱41。
引擎E是安裝在被主骨架4、樞接骨架5以及底部骨架6所圍繞的空間內。從引擎E往後斜下方延伸的排氣管55,是連接著更往後方延伸出去的消音器50。 又,後輪RW是經由未圖示的搖臂和減震單元等而被合宜地支承於車體骨架2。在後輪RW的左右兩側,設有側置物箱40,在側置物箱40的下側,以從左右兩側包夾後輪RW的方式,設有消音器50。
車輛的外表面是合宜地包覆著外罩構件。如第2圖以及第3圖所示,在車輛前部,於中央處設有頭燈HL,並且設有從上下左右包覆這個頭燈HL的前整流罩46,在前整流罩46的上方,設有前擋風鏡47。
在前整流罩46的後方,設有用來包覆主骨架4以及燃料槽16的下側之側面外罩48,以及用來包覆燃料槽16的頂部外罩70。此外,在前整流罩46的下方,設有用來包覆引擎E的側面等的汽缸頭外罩54、引擎保護罩59k等。
排氣管55的後部以及消音器50是被排氣管護罩56所包覆,在排氣管護罩56設有:用來遮蓋從開口部突出的護桿體13之護桿體外蓋13k。又,前輪FW與後輪RW,分別從上方覆蓋著前擋泥板19f與後擋泥板19r。又,第1圖中,元件符號57是駐車拉桿,符號70a是加油口蓋板。
側腳架10是經由側腳架用托架11而安裝在車體骨架2的下部左側。又,主踏板20係如前所述,朝車寬方向的左右兩側突出,並且設置在靠近側腳架10的位置。安裝有主踏板20的主踏板用托架21與側腳架用托架11,係配置成:從側面觀看時是重疊在一起。亦即, 主踏板用托架21係設置成:遮蓋住側腳架用托架11。
茲佐以第4圖~第8圖,詳細說明側腳架10以及主踏板20的形狀和安裝構造如下。
側腳架用托架11,例如是由鍛造成形的金屬板材所構成的,如第4圖所示,從側面觀看時,在略呈三角形狀的基部11t的下端部設有往前方側延伸出去的前方延出部11f,在基部11t的約略中央部設有往後方側延伸出去的後方延出部11r。又,在基部11t的下端部,係朝下端側並且朝車輛外側傾斜地設有側腳架安裝部11d,該側腳架安裝部11d是具有安裝用孔11dh,該安裝用孔11dh用來可旋轉地保持側腳架10,當放下側腳架10時,可支承該側腳架10並且保持在所期望的傾斜角度。亦即,前方延出部11f是從基部11t的下端部,較之側腳架安裝部11d更往前方向延伸。在基部11t的約略中央部,設置了具有第1固定用孔11ah的第1固定部11a,在後方延出部11r,穿設有卡止用孔11gh。又,在基部11t的上端部以及前方延出部11f,分別設置了具有第2固定用孔11bh的第2固定部11b。詳細理由將容後說明,第1固定部11a是只供樞接骨架5連結之用,第2固定部11b是只供主踏板用托架21連結之用。又,在基部11t的第1固定部11a的下方處,設置了朝車輛內側突出(請參考第5圖)的銷構件11p。
主踏板用托架21,例如是由鑄造成形的金屬板材所構成的,如第5圖所示,在較之中央部更稍微後方 側,設置了圓形狀的開口部22h。又,在這個開口部22h的上側以及前側下端側,設置了與側腳架用托架11的第2固定部11b相對應的兩個第2固定用孔24h。又,在主踏板用托架21的最前方部,設有供安裝主踏板20的踏板安裝部23。這個踏板安裝部23,係具有:上下隔著既定的間隔且保持平行地斜向突設之一對安裝肋片23v,在這個安裝肋片23v上形成有可供貫通銷26貫穿的貫通孔23h。並且,主踏板20是利用貫穿過踏板安裝基部20a的基部孔20ah與貫通孔23h的貫通銷26,而被安裝成可轉動自如。此外,主踏板20是利用被貫通銷26所貫穿過而且是裝設在踏板安裝基部20a之間的彈簧27,而被朝向張開方向(朝車輛左右外側伸出的方向)彈推。在主踏板用托架21的構造上,其上側的上端部21u是朝車輛內側彎折,而且其前側的前端部21f(請參考第8圖)以及其後側的後端部21r也是朝車輛內側稍微彎折。此外,主踏板用托架21因為是利用鑄造而形成的,因此,與利用鍛造來形成的情況相較,其塗裝面更為均質。
在用來安裝側腳架用托架11的樞接骨架5的下部5e,係如第5圖所示般地,形成有朝車寬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5d。在這個凹部5d,在其與側腳架用托架11的第1固定部11a相對應的位置,係形成有第1固定部用螺絲孔51h,並且在其與卡止用孔11gh相對應的位置,係形成有卡止用螺絲孔52h。此外,在車輛右側的樞接骨架5的下部5e,則是並未形成有第1固定部用螺絲孔51h 以及卡止用螺絲孔52h。
再者,在樞接骨架5的下部5e,係在第1固定部用螺絲孔51h以及卡止用螺絲孔52h的旁邊,設置了具有骨架貫通孔53h的兩個骨架固定部53。如第8圖所示,樞接骨架5是利用插穿於這個骨架貫通孔53h的骨架締結螺栓71,而連結到底部骨架6。亦即,樞接骨架5的骨架固定部53,只與底部骨架6鎖緊締結,可避免與側腳架用托架11或主踏板用托架21一起鎖緊締結。
側腳架用托架11,是利用貫穿過第1固定部11a的第1固定用孔11ah的第1締結螺栓51螺合進入位在樞接骨架5的下部5e的第1固定部用螺絲孔51h,而只與樞接骨架5鎖緊締結在一起。此外,利用貫穿過卡止用孔11gh的卡止用螺栓52螺合進入位在樞接骨架5的下部5e的卡止用螺絲孔52h,而使得側腳架用托架11被卡止而無法相對於樞接骨架5進行旋轉。此外,這個卡止用螺栓52只要是可以防止側腳架用托架11旋轉即可,因此,可以採用直徑小於第1締結螺栓51的直徑的螺栓。亦即,卡止用螺栓52的螺栓直徑d2是小於第1締結螺栓51的螺栓直徑d1,也就是(d2<d1)。
側腳架用托架11的構造,是先將主踏板用托架21的兩個第2固定用孔24h從車輛外側對準於兩個第2固定部11b的第2固定用孔11bh,並且在這種狀態下,從車輛外側將第2締結螺栓61、62貫穿第2固定用孔24h,並且螺合到形成在第2固定用孔11bh內的母螺紋來 進行締結的構造。利用這種方式,側腳架用托架11在第1固定部11a中,只與樞接骨架5相連結,在第2固定部11b中,只與主踏板用托架21相連結。
此外,裝設在第2固定部11b的第2締結螺栓61的螺栓直徑d3以及第2締結螺栓62的螺栓直徑d4,都是小於第1締結螺栓51的螺栓直徑d1,也就是(d3<d1、d4<d1)。
如第6圖所示,側腳架用托架11的側腳架安裝部11d與前方延出部11f,從側面觀看時,並未與底部骨架6以及樞接骨架5重疊,而是位於較之底部骨架6以及樞接骨架5更下方側。
側腳架10,係如第6圖以及第7圖所示般地,藉由將安裝螺栓81貫穿過旋轉基部10a,而可轉動地被安裝在側腳架安裝部11d的安裝用孔11dh,因而能夠進行操作成:駐車時的放下狀態(第7圖中以實線顯示的狀態)以及走駛時的收納狀態(第7圖中以雙點鏈線顯示的狀態)。在側腳架10的長度方向的途中,設有朝車輛內側延伸的彈簧卡止銷10p(請參考第8圖),藉由將彈簧15掛設於這個彈簧卡止銷10p與設在側腳架用托架11的銷構件11p(請參考第5圖)之間,可將側腳架10朝向從放下狀態回到收納狀態的方向(第6圖以及第7圖中的箭頭X方向)進行彈拉。
主踏板用托架21,係如第7圖所示般地,係在側腳架用托架11的車寬方向外側,被安裝成遮住側腳 架用托架11的側面之除了側腳架安裝部11d以外的大部分。而裝設在第1固定部11a的第1締結螺栓51的頭部51a則是貫穿過形成在主踏板用托架21的開口部22h而露出到外部。亦即,第1締結螺栓51對於與主踏板用托架21的締結,並沒有起任何作用。
又,側腳架用托架11的上端緣以及前後端緣,也是被主踏板用托架21的上端部21u、前端部21f以及後端部21r所遮住(請參考第8圖)。
如第8圖所示般地,在底部骨架6上之靠近主踏板20的位置,係支承著可依據駕駛人的操作而改變車輛的變速比的排檔桿30。這個排檔桿30的轉動軸31,係貫穿過底部骨架6而連結於設在較之底部骨架6更位於車寬方向內側的連桿構件34,並且經由這個連桿構件34而連結於排檔機構35。此外,在排檔機構35係安裝了檔位察覺器35s,可用來檢測出變速機的檔位。
這個排檔桿30的轉動軸31,係如第7圖所示般地,從側面觀看時,係配置在與主踏板用托架21重疊的位置,亦即,配置在主踏板用托架21的內側,從側面是看不見。
又,在兩輪機車1的車輛前部的側面,係如第9圖以及第10圖所示般地,在前整流罩46的內側,設置了散熱水箱45。這個散熱水箱45,其是與設在前整流罩46的側面的網目狀通風孔46m的兩者之間夾介著風扇42而互相對向,而且略呈平行的沿著車輛前後方向配 置。在車輛前部,是有左右一對的前部開口fh(請參考3圖)設在頭燈HL的下方。此外,在前整流罩46的左右兩側面之位於駕駛人的腳部FL的前方側,形成有朝車寬方向外側突出的隆起部48d。在這個隆起部48d,上下並列地形成有例如:兩個可朝隆起部48d的後方送風的縫隙48s。
此外,第11圖所示般地,在車輛前部的儀表遮光罩90的上端部,設置了可將流經儀表遮光罩90上方的空氣氣流予以整流的柵板構件91。又,整流板部91a係如第12圖所示般地,從側面觀看時,係呈沿著儀表遮光罩90的上表面90u的形狀之流線形狀。儀表遮光罩90的整流板部91a,係經由設在下側的前後左右4根連桿構件91b,在其與儀表遮光罩90的上表面90u之間係隔著既定間隔,被支承成可朝箭頭Y方向旋轉。因此,整流板部91a,係可進行移動而變成:如第12圖中的實線所示的從儀表遮光罩90的上表面90u立起的狀態;以及如第12圖中的雙點鏈線所示的被收納在上表面90u的凹陷部分而成為與上表面90u同一表面上的狀態。
針對於車輛行駛時的空氣流加以說明的話,係如第9圖以及第10圖所示般地,由前部開口fh流入的第1空氣流f1,係生成:從散熱水箱45的內側通過散熱水箱45和風扇42而流到外側的第3空氣流f3,以及在散熱水箱45和風扇42的外側通過前整流罩46的內側的第4空氣流f4,通過網目狀通風孔46m而流到車體外側的第 5空氣流f5、以及通過縫隙48s的第6空氣流f6。這個第5空氣流f5係以與流經車體外側的第2空氣流f2合流的方式進行流動。此時,是藉由通過縫隙48s的第6空氣流f6,來抑制隆起部48d的後方側的負壓,此一結果,可抑制被捲入到隆起部48d的車寬方向內側因而產生渦流的第7空氣流f7,可抑制通過散熱水箱45而被加熱的空氣流往駕駛人的腳部FL側的現象。
又,當車輛行駛時,柵板構件91係如第12圖所示般地,可將由設在前擋風鏡47的最前部的擋風鏡開口47h(請參考第1圖、第11圖)流入的第1空氣流f1,劃分成流經柵板構件91的整流板部91a的上側之第8空氣流f8以及流經下側的第9空氣流f9來進行流動。此一結果,可將流入前擋風鏡47的後方以及儀表遮光罩90的後方側的空氣有效的加以整流。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用來支承側腳架10的側腳架用托架11,係具備:只供樞接骨架5的下部5e連結用的第1固定部11a、以及只供用來支承主踏板20的主踏板用托架21連結用的第2固定部11b,即使是將主踏板用托架21與側腳架用托架11重疊配置來進行固定的構造,亦可將對於樞接骨架5進行締結的地方加以分散。此一結果,可避免樞接骨架5的下部5e的剛性過度增加,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2的剛性平衡。
又,主踏板用托架21係配置在側腳架用托架11的車寬方向外側,在主踏板用托架21係設有:可供裝 設在第1固定部11a的第1締結螺栓51的頭部51a貫穿而露出到外部的開口部22h,因此,不是利用側腳架用托架11的安裝用的第1締結螺栓51來鎖緊締結主踏板用托架21,因而可以只將側腳架用托架11與樞接骨架5進行鎖緊締結。因此,締結部的剛性被分散,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2整體的剛性平衡。
又,藉由在主踏板用托架21形成有開口部22h,而可適度地控制主踏板用托架21的剛性。如此一來,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2的剛性平衡。
此外,裝設在第2固定部11b的第2締結螺栓61、62的直徑是小於第1締結螺栓51的直徑,因此,可使第2締結螺栓62的締結力小於第1締結螺栓51的締結力。此一結果,可因為將締結部予以分散,而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2整體的剛性平衡。
又,主踏板用托架21係配置成:從側面觀看時,至少有一部分係與側腳架用托架11重疊,因此可做成從側面不易看見側腳架用托架11的結構,可提昇外觀上的美感性。此外,因為是利用鑄造形成而具有均質的塗裝面之美感性良好的主踏板用托架21,來遮住鍛造品的側腳架用托架11,因此可更為提昇外觀上的美感性。
又,排檔桿30的轉動軸31,從側面觀看時,係與主踏板用托架21重疊,因此,轉動軸31是被主踏板用托架21所遮住,因此,排檔桿30並不顯眼,可使得排檔桿30的周圍變成很簡潔的外觀,而可提昇美感性。
又,側腳架用托架11是具有:位於較之底部骨架6以及樞接骨架5更下方,並且從側腳架安裝部11d朝接近主踏板20的前方向延伸的前方延出部11f,在前方延出部11f設置了第2固定部11b,因此,可將第2固定部11b配置成很靠近主踏板20。此一結果,可將對於主踏板20的支承更為強固。此外,設在前方延出部11f的第2固定部11b,係配置在遠離該底部骨架6與樞接骨架5的位置,因此,鎖緊締結到車體骨架2上的部位是被分散開來,因而可製作成:很容易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2整體的剛性平衡的構造。
又,樞接骨架5的下部5e,形成有朝車寬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5d,第1固定部11a是設在凹部5d,因此,可避免第1固定部11a周邊的剛性局部性的變高,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2整體的剛性平衡。
又,側腳架用托架11是安裝在樞接骨架5的凹部5d,藉此,可縮小側腳架用托架11之朝樞接骨架5外側伸出的伸出量。因此,裝設在側腳架用托架11的外側的主踏板用托架21,相對於樞接骨架5的外表面,可減少朝車寬方向上的伸出量,而可形成與樞接骨架5平滑地相連的形狀。此一結果,可將主踏板20在車寬方向上的寬度配置成更短,在車輛進行過彎轉向時,可允許車體大幅度的傾斜,可提昇轉向操作性。
此外,樞接骨架5的下部5e,在側腳架用托架11的旁邊,是具有只可供底部骨架6連結用的骨架固 定部53,因此,不是將側腳架用托架11及主踏板用托架21一起鎖緊締結到骨架固定部53,而是只將樞接骨架5與底部骨架6鎖緊締結在一起。此一結果,可避免樞接骨架5的下部5e的剛性過度增加,可適度地控制車體骨架2的剛性平衡。
以上,雖然是就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亦可做適度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主踏板用托架21的構造,從側面觀看時,是露出側腳架用托架11的下側的側腳架安裝部11d的構造,但是,亦可製作成:也遮蓋住側腳架安裝部11d的構造。
又,側腳架用托架11的形狀以及主踏板用托架21的形狀也可以做適度的變更,此外,締結螺栓的支數也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就兩輪機車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車輪的數目,只要是需要裝設側腳架的跨騎型車輛皆可適用。

Claims (8)

  1. 一種跨騎型車輛(1),係在具備:車體骨架(2),其係具有:從頭管(3)往後下方延伸的主骨架(4)、從前述主骨架(4)往下方延伸的樞接骨架(5)、從前述頭管(3)往下方延伸之後,又往後方延伸之與前述樞接骨架(5)的下部(5e)連接的底部骨架(6);駐車時用來支承車體的側腳架(10);用來支承前述側腳架(10)的側腳架用托架(11);供駕駛人擱腳用的主踏板(20);以及用來支承前述主踏板(20)的主踏板用托架(21)之跨騎型車輛(1)中,其特徵為:前述側腳架用托架(11),係具有:只供前述樞接骨架(5)的前述下部(5e)連結用的第1固定部(11a)、以及只供前述主踏板用托架(21)連結用的第2固定部(11b),前述主踏板用托架(21),係配置在前述側腳架用托架(11)的車寬方向上的外側,在前述主踏板用托架(21),係設置了可供裝設在前述第1固定部(11a)的第1締結螺栓(51)的頭部(51a)貫穿而露出到外部的開口部(22h)。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跨騎型車輛(1),其中,裝設在前述第2固定部(11b)的第2締結螺栓(61、62)的直徑小於前述第1締結螺栓(51)的直徑。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1),其中,前述主踏板用托架(21)係配置成:從側面觀看時,至少有一部分是與前述側腳架用托架(11)重疊。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1),其中,在前述底部骨架(6)係支承著:依據駕駛人的操作而改變車輛的變速比之排檔桿(30),前述排檔桿(30)的轉動軸(31),從側面觀看時,係與前述主踏板用托架(21)重疊。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1),其中,前述側腳架用托架(11),係具有:位於較之前述底部骨架(6)以及前述樞接骨架(5)更下方,而且較之側腳架安裝部(11d)更接近前述主踏板(20)之朝前方向延伸的前方延出部(11f),在前述前方延出部(11f)設置了前述第2固定部(11b)。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1),其中,在前述樞接骨架(5)的前述下部(5e),形成有朝車寬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5d),前述第1固定部(11a),係設在前述凹部(5d)。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跨騎型車輛(1),其中,前述樞接骨架(5)的前述下部(5e),係在前述側腳架用托架(11)的旁邊,具有只供前述底部骨架(6)連結用的骨架固定部(53h)。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跨騎型車輛(1),其中,前述側腳架用托架(11)是安裝在前述凹部(5d)。
TW106103702A 2016-02-05 2017-02-03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653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3583 2016-02-05
PCT/JP2016/053583 WO2017134831A1 (ja) 2016-02-05 2016-02-05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1720A TW201731720A (zh) 2017-09-16
TWI653174B true TWI653174B (zh) 2019-03-11

Family

ID=5950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3702A TWI653174B (zh) 2016-02-05 2017-02-03 Straddle type vehic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9411B2 (zh)
EP (1) EP3412542B1 (zh)
JP (1) JP6535762B2 (zh)
TW (1) TWI653174B (zh)
WO (1) WO20171348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1919B2 (ja) * 2018-08-31 2020-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およびサイドスタンドブラケット
JP6962892B2 (ja) * 2018-09-28 2021-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14475871A (zh) * 2020-10-24 2022-05-13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支柱站脚子组件的鞍座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5313A (en) * 1939-02-06 1942-06-02 Louis A Tagliaboschi Motorcycle stand
US2791441A (en) * 1956-07-19 1957-05-07 Phillips James Motorcycle supporting stand
JPS5843580U (ja) * 1981-09-19 1983-03-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S6430787U (zh) * 1987-08-19 1989-02-27
JPH02145589U (zh) * 1989-05-12 1990-12-11
US5507200A (en) * 1994-12-20 1996-04-16 Custom Chrome, Inc. Combination motorcycle kickstand mechanism and transmission forward control unit
JP3780771B2 (ja) 1999-10-01 2006-05-3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プロップスタンドブラケット
JP4577806B2 (ja) * 2001-01-19 2010-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車体構造
JP4785255B2 (ja) 2001-01-19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サイドスタンド装置
US7832516B2 (en) * 2007-01-17 2010-11-1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djustable foot control for vehicle
JP5139404B2 (ja) * 2009-11-27 2013-0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461272B2 (ja) * 2010-03-30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5722165B2 (ja) * 2011-09-07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CN202295109U (zh) * 2011-09-22 2012-07-04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左前脚蹬总成安装结构
CN202987334U (zh) * 2012-12-19 2013-06-12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侧支架与主搁脚的安装结构
TWM510274U (zh) 2015-02-06 2015-10-11 Sam Yo Ind Co Ltd 機車踏板延伸裝置
JP6078111B2 (ja) * 2015-06-24 2017-0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WO2017025063A1 (zh) * 2015-08-13 2017-02-16 北京一英里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动车和可折叠车架
JP6736624B2 (ja) * 2018-08-30 2020-08-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6791919B2 (ja) * 2018-08-31 2020-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およびサイドスタンドブラケ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12542A4 (en) 2019-02-27
US10899411B2 (en) 2021-01-26
WO2017134831A1 (ja) 2017-08-10
EP3412542B1 (en) 2020-10-14
US20190031272A1 (en) 2019-01-31
JPWO2017134831A1 (ja) 2018-11-01
TW201731720A (zh) 2017-09-16
JP6535762B2 (ja) 2019-06-26
EP3412542A1 (en) 2018-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284058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TWI653174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WO2009122800A1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JP3154590U (ja) 自動二輪車
TWI574870B (zh) 跨騎型車輛之吸氣構造
JP613011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542315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カバー取付構造
JP5604124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4870302A (zh) 骑乘式车辆
JP593292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カバーの前部構造
JP5784434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US9284006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9581073B2 (en)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JP5728346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464647B2 (ja) キャリア装置
CN106005136A (zh)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JP556437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20873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16633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ハーネスガイド構造
EP3628577B1 (en) Saddled vehicle
JP2007030829A (ja) 低床式車両
JP675777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761487B2 (ja) 鞍乗型車両
JP476771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083816B2 (ja)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カバーの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