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1065B - 拉鏈用滑件及拉鏈 - Google Patents

拉鏈用滑件及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1065B
TWI651065B TW107101991A TW107101991A TWI651065B TW I651065 B TWI651065 B TW I651065B TW 107101991 A TW107101991 A TW 107101991A TW 107101991 A TW107101991 A TW 107101991A TW I651065 B TWI651065 B TW I6510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procket
slider
wings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1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057A (zh
Inventor
濱田嘉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0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2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05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易使拉鏈之一對拉鏈鏈帶閉合。 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具備滑件本體(6),該滑件本體(6)使於前後延長並且於左右對向之一對鏈齒排(4L、4L)嚙合及分離。滑件本體具備:一對翼板(7、8),其等具有上下對向之對向面(71、81);柱(9),其將一對翼板之前部彼此於雙方之左右方向中間部上下連結;及鏈齒通路(12),其於一對翼板之間貫通於前後方向,且其前側往柱之左右分支成兩股。翼板中之至少一者於自身之對向面之前緣部且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已分離之一對鏈齒排之引導面(72、82)。引導面係以使一對翼板之上下間隔隨著自對向面之前緣往鏈齒通路之後側而變窄之方式相對於水平呈傾斜之斜面,並且具備朝左右兩側中遠離柱之一側依序鄰接而排列之第1、第2、第3斜面部(73、74、75、83、84、85)。第2斜面部係傾斜角度設為較第1、第3斜面部更接近水平面之銳角,且其縱深寬度之最大值設為較第1、第3斜面部更長。

Description

拉鏈用滑件及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拉鏈之滑件及拉鏈。
拉鏈之閉合難易度受到一對鏈齒排之狀態之影響。例如,一般而言所謂拉鏈易閉合之情形係指一對鏈齒排中以滑件為中心之前後部分配置於水平面上之狀態。又,若於該情形時使滑件前進而欲將拉鏈閉合,則一對鏈齒排中即將要進入至滑件之部分、亦即位於滑件之前方之複數個鏈齒成為厚度方向之兩面相對於水平面平行之狀態。以後,將該狀態稱為鏈齒之姿勢良好之狀態。又,滑件中已嚙合之鏈齒彼此成為姿勢良好之狀態。 附帶而言,鏈齒具備被固定於拉鏈鏈布並且於拉鏈鏈布之橫寬方向上延長之本體部、及自本體部朝對向之鏈布突出之嚙合部。而且,於鏈齒之姿勢良好之狀態之情形時,本體部與嚙合部成為相對於水平面平行之狀態。 但是,於將拉鏈閉合時,若即將要進入至滑件之鏈齒成為在其橫寬方向上相對於水平呈傾斜之狀態,換言之,若成為嚙合部相對於本體部而位於上側或下側之狀態,則即便欲使滑件前進,亦有該傾斜之鏈齒碰撞到滑件中上下對向之一對翼板之對向面之情形,與鏈齒之姿勢良好之狀態之情形相比,鏈齒難以進入至滑件中。 為了減輕上述之不良情形,作為先前之滑件之一例,存在如下之滑件,即,於上下對向之一對翼板之對向面之前緣部具備斜面,且於翼板之對向面中之較前緣部更靠後側具備水平面(專利文獻1)。該斜面之傾斜係使一對翼板之上下間隔隨著朝向後方而變窄之傾斜,且具有以下之作用。 即便鏈齒相對於基準面傾斜特定角度,但若使滑件前進,則鏈齒會一面接觸於斜面一面被引導至滑件中,並且鏈齒以逐漸成為適於嚙合之姿勢,具體而言成為水平之方式旋轉,最終被引導至水平面。繼而,對向之鏈齒彼此隨著滑件之前進,一面於上下之水平面之間保持水平,一面逐漸地接近而嚙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5/097793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滑件中,有難以使拉鏈鏈帶閉合之情形,從而期望拉鏈鏈帶更易閉合。 例如,於一對鏈齒排進入滑件時,有如下等情形:一對鏈齒排之分離狀態(分離之間隔)狹窄,而導致一對鏈齒排接近於柱;或相反地一對鏈齒排接近於位於翼板之左右端部之凸緣;或鏈齒較大地傾斜,為使該傾斜成為水平而使鏈齒旋轉時,斜面之縱深寬度(自對向面之前緣向鏈齒通路之後側(裏側)之寬度)相對於傾斜角度變窄;期望即便於上述情形時亦能使拉鏈鏈帶易閉合。 附帶而言,於斜面之縱深寬度過窄之情形時,期望使斜面之傾斜角度平緩而擴大斜面。 然而,若遍及翼板之前緣部之全長地使斜面之傾斜角度平緩,則翼板之對向面中之水平面之面積變小,導致鏈齒彼此難以嚙合。因此,遍及翼板之前緣部之全長地使斜面之傾斜角度平緩並不理想。 本發明係考慮上述情形而創作,其目的在於使一對拉鏈鏈帶易閉合。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具備滑件本體,該滑件本體使於前後延長並且於左右對向之一對鏈齒排嚙合及分離。而且,滑件本體具備:一對翼板,其等具有上下對向之對向面;柱,其將一對翼板之前部彼此於雙方之左右方向中間部上下連結;及鏈齒通路,其於一對翼板之間貫通於前後方向,且其前側往柱之左右分支成兩股。又,翼板中之至少一者於自身之對向面之前緣部且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已分離之一對鏈齒排之引導面。而且,引導面係以使一對翼板之上下間隔隨著自對向面之前緣往鏈齒通路之後側而變窄之方式相對於水平呈傾斜之斜面,並且具備朝左右兩側中遠離柱之一側依序鄰接排列之第1、第2、第3斜面部。此外,第2斜面部中,傾斜角度設為較第1、第3斜面部更接近水平面之銳角,並且縱深寬度之最大值設為較第1、第3斜面部更長。 附帶而言,所謂「朝左右兩側中遠離柱之一側」,於柱之左側之引導面之情形時,指左側,於柱之右側之引導面之情形時,指右側。 關於面積,第1至第3斜面部之關係無限定,但為了使相對於水平呈傾斜之鏈齒排之鏈齒水平地旋轉,較理想為將接近於水平面之傾斜角度之斜面、亦即平緩斜面擴大,為此而如下所述。 即,使第2斜面部之面積較第1、第3斜面部之面積大。 又,第2斜面部之形狀無限定,但為了儘可能地擴大斜面,使傾斜之鏈齒之姿勢容易變為水平,較理想為如下所述。 第2斜面部為三角形狀。 又,為了將鏈齒排確實地引導至引導面,滑件本體較理想為除具備一對翼板、柱、及鏈齒通路之外,還具備以下部件。 即,滑件本體具備一對凸緣,該一對凸緣自至少一個翼板之左右緣部朝使一對翼板之上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而且,於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面之翼板係凸緣突出之翼板。又,引導面形成於柱與凸緣之間。 又,至少一個翼板於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面,但為使鏈齒無論如何傾斜均易進入至滑件,從而使一對拉鏈鏈帶容易閉合,較理想為如下所述。 即,一對翼板於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面。 又,即便為一對翼板於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面之滑件,根據鏈齒之構造,亦有鏈齒難以進入至滑件之情形。對於具備此種難以進入之構造之鏈齒之拉鏈,較理想為使用上述滑件,其一例如下所述。 本發明之拉鏈具備上述之滑件、及被滑件引導之一對拉鏈鏈帶。而且,一對拉鏈鏈帶具備於前後方向上延長之一對鏈布、及固定於一對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之一對鏈齒排。又,鏈齒排具備沿著鏈布被固定之複數個鏈齒。而且,鏈齒具備固定於鏈布之鏈齒本體部、自鏈齒本體部之下部朝側方突出並且嚙合於其他鏈齒之嚙合部、及自鏈齒本體部之上部朝側方突出並且將嚙合部局部地隱蔽之隱蔽部。此外,鏈齒之上表面設為使嚙合部相對於鏈齒本體部與隱蔽部呈階梯狀變低,並且將鏈齒本體部之上表面與隱蔽部之上表面設為一個水平面且為與前後左右方向平行之矩形狀,鏈齒之下表面設為水平面。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滑件即便於一對鏈齒排接近柱之情形、或離柱特別遠之情形、或鏈齒排較大地傾斜之情形時,只要鏈齒排碰撞到第1、第3斜面部,則鏈齒排亦容易進入至滑件,並且由於使第2斜面部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較第1、第3斜面部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長,故與遍及翼板之前緣之全長使縱深寬度與第2斜面部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為相同長度之情形相比,可縮小引導面之面積,從而一對拉鏈鏈帶容易閉合。 又,滑件只要為一對翼板於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面者,則鏈齒無論如何傾斜均易進入至滑件,從而一對拉鏈鏈帶容易閉合。 本發明之拉鏈中,鏈齒具備鏈齒本體部、嚙合部、及隱蔽部,將鏈齒之下表面設為水平面,於鏈齒之上表面使嚙合部呈階梯狀變低,且將鏈齒本體部之上表面與隱蔽部之上表面設為一個水平面且為與前後左右方向平行之矩形狀,故例如與將鏈齒的上表面與下表面設為水平面之情形相比,鏈齒難以進入至滑件,但由於滑件之一對翼板於柱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面,故鏈齒無論如何傾斜均易進入至滑件。
如圖7所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1具備:一對拉鏈鏈帶2、2,其等於平面上平行地延長;及滑件5,其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帶2、2之對向之側緣部之間,並且能夠沿著對向之側緣部移動。而且,藉由使滑件5朝拉鏈鏈帶2延長之方向中之一方向移動而可將一對拉鏈鏈帶2、2打開。又,藉由使滑件5朝拉鏈鏈帶2延長之方向中之另一方向移動而可將一對拉鏈鏈帶2、2閉合。 以後,為了說明拉鏈1,以如下方式規定方向。 所謂前後方向係拉鏈鏈帶2延長之方向,亦稱為長邊方向。所謂前方向係圖7之上方向,且係滑件5將一對拉鏈鏈帶2、2閉合之方向。所謂後方向係圖7之下方向,且係滑件5將一對拉鏈鏈帶2、2打開之方向。 所謂左右方向係與長邊方向(前後方向)正交且一對拉鏈鏈帶2、2對向之方向,亦稱為橫寬方向或側方。所謂左方向係圖7之左方向,所謂右方向係圖7之右方向。 所謂上下方向係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亦稱為厚度方向。所謂上方向係與圖7之紙面正交之方向,即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中之朝近前側之方向。所謂下方向係與圖7之紙面正交之方向中之朝裏側之方向。 一對拉鏈鏈帶2、2具備:一對鏈布3、3,其等於前後延長並且於左右對向;及一對鏈齒排4L、4L,其等於一對鏈布3、3之對向之左右側緣部沿著前後方向被固定。 鏈布3為長邊方向之寬度較橫寬長之帶狀,其厚度方向為上下方向。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鏈齒排4L係由沿著鏈布3之對向之側緣部於前後隔開間隔被固定之多個鏈齒4所構成。再者,雖未圖示,但鏈齒排係由多個鏈齒連續而形成,若列舉一例,則有將單絲彎曲成環扣狀,相當於該環扣之一圏之鏈齒多個連續而成者等。而且,若為了將一對拉鏈鏈帶2、2閉合而使滑件5朝前方移動,則一對鏈齒排4L、4L之鏈齒彼此嚙合。又,若為了將一對拉鏈鏈帶2、2打開而使滑件5朝後方移動,則一對鏈齒排4L、4L之鏈齒彼此朝左右分離。 本實施形態之鏈齒4之詳情示於圖8。鏈齒4具備:鏈齒本體部41,其以夾住鏈布3之狀態固定於鏈布3;嚙合部45,其自鏈齒本體部41之下部朝側方突出並且嚙合於其他鏈齒4;及隱蔽部48,其自鏈齒本體部41之上部朝側方突出並且將嚙合部45局部地隱蔽。 而且,鏈齒4之上表面4U設為使嚙合部45相對於鏈齒本體部41與隱蔽部48呈階梯狀變低,並且鏈齒4之下表面4D設為水平面,更詳細而言設為鏈齒本體部41與嚙合部45連續之一個水平面。 鏈齒本體部41具備與前後方向正交之前表面41F與後表面41B、及與上下方向正交之由水平面構成之上表面41U與下表面41D。又,鏈齒本體部41係將左右側面41L、41R中之與嚙合部45為相反側之面(一側之面)設為與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又,鏈齒本體部41具備構成其上部之本體上部42、及構成其下部之本體下部43,該本體下部43係於嚙合部側接合於本體上部42。 本體下部43具備鏈齒本體部41之下部之左右側面41L、41R中之另一側之面,且係使嚙合部45自該另一側之面(與側方對向之鏈齒側之側面)突出而形成。 隱蔽部48自本體上部42之嚙合部側之側面朝嚙合部側凸出。隱蔽部48之凸出長度相當於嚙合部45之橫寬方向全長之一部分。 又,本體上部42之上表面係鏈齒本體部41之上表面41U,鏈齒本體部41之上表面41U與隱蔽部48之上表面48U為一個水平面,並且呈與前後左右方向平行之矩形狀。附帶而言,此處之前後左右方向係鏈齒4嚙合之狀態下之方向。 使嚙合部45之上表面45U較隱蔽部48之上表面48U呈階梯狀變低。又,嚙合部45之下表面45D與鏈齒本體部41(本體下部43)之下表面41D為一個水平面。 又,關於嚙合部45,橫寬方向全長中之鏈齒本體部側之部分的前後方向之寬度較橫寬方向全長中之前部側之部分的前後方向之寬度窄,並且配置於隱蔽部48之下側。而且,自下方觀察嚙合部45時,隱蔽部48相對於嚙合部45之橫寬方向全長中之鏈齒本體部側之部分朝前後突出。 如圖7所示,滑件5將上述一對拉鏈鏈帶2、2開閉。滑件5具備:滑件本體6,其使一對鏈齒排4L、4L嚙合及分離並且能夠於前後移動;及拉片(圖示省略),其連結於滑件本體6。 如圖2、3所示,滑件本體6具備:上下翼板7、8,其等於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對向;柱9,其將上下翼板7、8之前部彼此對向之間於雙方之左右方向中間部連結,且夾在一對鏈齒排4L、4L之間;及凸緣F,其自上下翼板7、8之至少一者(圖示之例中為兩者)之左右端部朝使上下翼板7、8對向之間隔變窄的方向突出。 又,滑件本體6具備:鏈齒通路12,其作為滑件本體6之內部空間於前後方向上貫通,且前側往柱9之左右分支成兩股;及鏈布槽13,其連通於鏈齒通路12並且於左右開口。鏈齒通路12供一對鏈齒排4L、4L穿過,各鏈布槽13供對應之側之鏈布3穿過。 又,滑件本體6具備作為其一部分之拉片安裝部11。於圖示之例中,拉片安裝部11以自引導一對鏈齒排之上方之上側翼板7之上表面朝上方突出之方式而設置,且形成有於左右方向上貫通之貫通孔11H。而且,藉由將拉片之一部分插通於該貫通孔11H而將拉片連結於滑件本體6。 一對翼板7、8具備上下對向之對向面71、81。於圖示之例中,如上所述一對翼板7、8均係凸緣F突出之翼板。一對翼板7、8之對向面71、81為上下對稱之形狀,故以下側翼板8之對向面81為中心進行說明,關於上側翼板7之對向面71則簡化說明。 如圖1所示,下側翼板8之對向面81具備:一對引導面82、82,其等於滑件本體6之前緣部引導已分離之一對鏈齒排;及嚙合面87,其使已分離之一對鏈齒排(通過一對引導面82、82朝向後方之一對鏈齒排)嚙合。 下側翼板8之嚙合面87為水平面,且鄰接於一對引導面82、82之後側。 下側翼板8之一對引導面82、82配置於對向面81之前緣部且柱9之左右兩側。更具體而言,左側引導面82形成於對向面81之前緣部且柱9與左側凸緣F之間,右側引導面82形成於對向面81之前緣部且柱9與右側凸緣F之間。又,引導面82係以使一對翼板7、8之上下間隔隨著自對向面81之前緣往鏈齒通路12之後側而變窄之方式相對於水平呈傾斜之斜面。而且,引導面82(斜面)自厚度方向觀察時具備於前後方向上分開之前邊82F與後邊82B、及於左右方向上分開之一對側邊82L、82R,且為由前邊82F、後邊82B、及一對側邊82L、82R所包圍之形狀。附帶而言,前邊82F為水平。 下側翼板8之一對側邊82L、82R中之一者相當於柱9之側面之位置,另一者相當於凸緣F之前緣之位置。 又,下側翼板8之前邊82F與自厚度方向觀察之翼板7之外形中之前緣之形狀一致,呈如下形狀,即,其全長中之柱側之端配置於較凸緣側之端更靠前方,且該前邊82F位於較將柱側之端與凸緣側之端連結成一直線之直線更靠前側。更詳細而言,前邊82F具備朝左右兩側中遠離柱9之一側依序鄰接而排列之第1、第2、第3前邊部82F1、82F2、82F3。附帶反言之,前邊82F具備朝左右兩側中接近柱8之一側依序鄰接而排列之第3、第2、第1前邊部82F3、82F2、82F1。 而且,前邊82F係由自柱側朝向凸緣側之直線、與朝前側鼓出之圓弧狀之曲線共3條線交替相連(連續)而成之線構成。更詳細而言,前邊82F具備直線之第1、第3前邊部82F1、82F3、及圓弧狀之曲線之第2前邊部82F2。 第3前邊部82F3係相對於前後方向大致平行之直線。 第1前邊部82F1係以隨著遠離柱9而朝向後方之狀態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之直線。 第2前邊部82F2如上所述為圓弧狀,相對於該圓弧之兩端之2條切線成為第1前邊部82F1與第3前邊部82F3。 又,下側翼板8之後邊82B之柱側之端配置於較凸緣側之端更靠前方,且該後邊82B係將自厚度方向觀察之相對於翼板8之前邊82F之縱深寬度為固定之假想線L1(相對於前邊82F平行之假想線)以連結該假想線上之2點P1、P2之直線切斷而成之形狀。附帶而言,假想線L1上之2點係相對於假想線L1之全長之中間點而位於兩側之點。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假想線L1上之2點P1、P2係位於假想線L1之全長之中間點與全長之兩端點之間的點。而且,後邊82B具備朝左右兩側中遠離柱9之一側依序鄰接而排列之第1、第2、第3後邊部82B1、82B2、82B3。 第1後邊部82B1係與第1前邊部82F1平行之直線。 第3後邊部82B3係與第3前邊部82F3平行之直線。 第2後邊部82B2係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之直線,且係隨著遠離柱9而朝向後方之直線。 又,下側翼板8之引導面82具備朝左右兩側中遠離柱9之一側依序鄰接而排列之第1、第2、第3斜面部83、84、85。第1、第2、第3斜面部83、84、85為平面。而且,第2斜面部84之傾斜角度設為較第1、第3斜面部83、85更接近水平面之銳角。換言之,第2斜面部84係較第1、第3斜面部83、85更緩和之斜面。又,第2斜面部84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84W較第1、第3斜面部83、85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83W、85W長。 縱深寬度與傾斜角度以如下方式規定。 1)引出自厚度方向觀察時相對於斜面之前邊82F之任意一點之切線L2。 2)自該任意一點引出自厚度方向觀察時相對於該切線L2正交之正交線L3。該正交線L3成為規定縱深寬度之線。 若以上述1)、2)之順序求出第1、第2、第3斜面部83~85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83W~85W,則第2斜面部84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84W>第1、第3斜面部83、85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83W、85W。 又,引導面82之傾斜角度以如下方式規定。 3)沿著該正交線將翼板於厚度方向上切斷,形成切斷面。 4)於包含切斷面之平面上,引出相對於正交線交叉之水平線。由此,形成銳角與鈍角。其中銳角之角度為傾斜角度。 下側翼板8之第2斜面部84為三角形狀。再者,於圖1至5中,將三角形之頂點部分示為呈圓弧狀鼓出之形狀,以與鄰接之其他面以曲面相接之方式對三角形狀之頂點部分倒角而成。又,倒角區域之面積之大小相對於第2斜面部84之面積可忽略。因此,第2斜面部84可謂形成於第2前邊部82F2與第2後邊部82B2之間。又,第2斜面部84之一邊占斜面之後邊82B之一半,更詳細而言占2/3以上,並且將斜面之後邊82B之第2後邊部82B2作為三角形狀之一邊,故形成為自厚度方向觀察時與縱深方向正交之寬度隨著朝向後方而擴大之形狀。而且,第2斜面部84之面積較第1、第3斜面部83、85之面積擴大。 第1、第2斜面部83、85形成為自厚度方向觀察時與前邊82F平行之寬度隨著朝向後邊82B而變窄之形狀。附帶而言,如上所述前邊82F係由自柱側朝向凸緣側之直線、與朝前側鼓出之圓弧狀之曲線共3條線交替相連(連續)而成之線構成。而且,關於第1斜面部83,與直線之第1前邊部82F1平行之寬度隨著朝向第1後邊部82B1而變窄,關於第2斜面部85,與直線之第3前邊部82F3平行之寬度隨著朝向第3後邊部82B3而變窄。又,第1斜面部83形成於第1前邊部82F1及第2前邊部82F2與第1後邊部82B1之間。又,第3斜面部85形成於第2前邊部82F2及第3前邊部82F3與第3後邊部82B3之間。 如上所述,上側翼板7之對向面71為下側翼板8之對向面81之對稱形狀,故具備一對引導面72、72與嚙合面77。又,上側翼板7之引導面72亦具備第1、第2、第3斜面部72、73、74。 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1使一對鏈齒排4L、4L嚙合之原理如下。 例如,於一對鏈齒排4L、4L接近凸緣F之情形時,如圖7所示,鏈齒本體部41中之與嚙合部45為相反側之端通過凸緣F之附近。此時,如圖5(A)所示,於鏈齒4為使嚙合部側以相對於鏈齒本體部側變高之方式傾斜之形態之情形時,鏈齒4之下表面4D之與嚙合部為相反側之端接觸到下側翼板8之第3斜面部且進入至鏈齒通路12,鏈齒4之上表面4U之嚙合部側之端接觸到上側翼板7之第2斜面部74且進入至鏈齒通路12。繼而,鏈齒4之下表面之與嚙合部為相反側之端於下側之第3斜面部移動且朝向後邊側,鏈齒4之上表面之嚙合部側之端於上側之第2斜面部74移動且朝向後邊側,鏈齒4旋轉且如圖4所示成為姿勢良好之狀態、平行於水平之狀態,進入至上下之嚙合面77、87,使於左右方向上對向之鏈齒4之雙方之嚙合部45嚙合,並朝向鏈齒通路12之後方。 又,如圖5(B)所示,於鏈齒4之形態為使嚙合部側以相對於鏈齒本體部側變低之方式傾斜之形態之情形時,以與圖5(A)所示之情形相反之方法使鏈齒排4L嚙合。更詳細而言,鏈齒4之上表面4U之與嚙合部為相反側之端接觸到上側翼板7之第3斜面部且進入至鏈齒通路12,鏈齒4之下表面4D之嚙合部側之端接觸到下側翼板8之第2斜面部84且進入至鏈齒通路12。繼而,鏈齒4之上表面之與嚙合部為相反側之端於上側之第3斜面部移動且朝向後邊側,鏈齒4之下表面4D之嚙合部側之端於下側之第2斜面部84移動且朝向後邊側,鏈齒4旋轉且如圖4所示成為姿勢良好之狀態、平行於水平之狀態,進入至上下之嚙合面77、87,使於左右方向上對向之鏈齒4之雙方之嚙合部45嚙合,並朝向鏈齒通路12之後方。 又,於一對鏈齒排接近柱9之情形時,鏈齒本體部41中之嚙合部側之端通過柱9之附近。該情形時,以與一對鏈齒排4L、4L接近凸緣F之情形相反之形態使一對鏈齒排嚙合。 更詳細而言,於鏈齒4之形態為使嚙合部側以相對於鏈齒本體部側變高之方式傾斜之形態之情形時,鏈齒4之下表面4D之與嚙合部為相反側之端接觸到下側翼板8之第2斜面部84且進入至鏈齒通路12,鏈齒4之上表面4U之嚙合部側之端接觸到上側翼板7之第1斜面部73且進入至鏈齒通路12。繼而,鏈齒4之下表面4D之與嚙合部相反側之端於下側之第2斜面部84移動且朝向後邊側,鏈齒4之上表面4U之嚙合部側之端於上側之第1斜面部83移動且朝向後邊側,鏈齒4旋轉而成為姿勢良好之狀態、平行於水平之狀態,進行至上下之嚙合面77、87,使於左右方向上對向之鏈齒4、4之雙方之嚙合部45、45嚙合,並朝向鏈齒通路12之後方。 再者,關於鏈齒4之形態為使嚙合部側以相對於鏈齒本體部側變低之方式傾斜之形態之情形,省略說明。 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5中,一對翼板7、8均於柱9之左右具備第1~第3斜面部73~75、83~85,故無論鏈齒4相對於水平面如何地傾斜,均可使鏈齒4為姿勢良好之狀態。而且,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5即便於一對鏈齒排4L、4L接近柱9之情形、或接近凸緣F之情形(特別遠離柱9之情形)、或鏈齒排4L較大地傾斜之情形時,只要鏈齒4碰撞到第1、第3斜面部73、83、75、85,則鏈齒4易進入至滑件5。又,於下側翼板8中使第2斜面部84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84W較第1、第3斜面部83、85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83W、85W長,於上側翼板7中亦同樣地使第2斜面部74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較第1、第3斜面部73、75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長,故與使縱深寬度遍及斜面之前邊之全長地與第2斜面部之縱深寬度之最大值為相同長度之情形相比,可縮小上下引導面72、82之面積,藉此可擴大上下嚙合面77、87之面積,從而一對拉鏈鏈帶2、2易閉合。再者,一對翼板7、8均為自左右緣部突出一對凸緣F、F,故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5可將鏈齒排4L確實地引導至各引導面72、82。 又,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1中,鏈齒4具備鏈齒本體部41、嚙合部45及隱蔽部48,將鏈齒4之下表面4D設為水平面,於鏈齒4之上表面4U使嚙合部45呈階梯狀變低,且將鏈齒本體部41之上表面41U與隱蔽部48之上表面48U設為一個水平面且為與前後左右方向平行之矩形狀,故例如與將鏈齒4之其上表面4U與下表面4D設為無隱蔽部之單純之水平面之情形相比,鏈齒4難以進入至滑件5,但由於滑件5之一對翼板7、8於柱9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面72、82,故鏈齒4無論如何傾斜均易進入至滑件5。 又,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1使用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5,更詳細而言,使用藉由直線狀之第1前邊部82F1、圓弧狀之第2前邊部82F2、及直線狀之第3前邊部82F3形成上下引導面72、82之前邊82F之滑件5,但亦可使用如圖6所示之使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5變化後之例(以下,稱為變化例)之滑件5A。 變化例之滑件5A亦為一對對向面為上下對稱形狀,故此處僅對下側之對向面進行說明。下側之對向面81之引導面82之前邊82F僅由朝前側鼓出之圓弧狀之一條曲線而構成。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進行適當變更。
1‧‧‧拉鏈
2‧‧‧拉鏈鏈帶
3‧‧‧鏈布
4‧‧‧鏈齒
4D‧‧‧下表面
4L‧‧‧鏈齒排
4U‧‧‧上表面
5‧‧‧滑件
5A‧‧‧滑件
6‧‧‧滑件本體
7‧‧‧上側翼板
8‧‧‧下側翼板
9‧‧‧柱
11‧‧‧拉片安裝部
11H‧‧‧貫通孔
12‧‧‧鏈齒通路
13‧‧‧鏈布槽
41‧‧‧鏈齒本體部
41B‧‧‧後表面
41D‧‧‧下表面
41F‧‧‧前表面
41L‧‧‧左側面
41R‧‧‧右側面
41U‧‧‧上表面
42‧‧‧本體上部
43‧‧‧本體下部
45‧‧‧嚙合部
45D‧‧‧下表面
45U‧‧‧上表面
48‧‧‧隱蔽部
48U‧‧‧上表面
71‧‧‧對向面
72‧‧‧引導面
73‧‧‧第1斜面部
74‧‧‧第2斜面部
75‧‧‧第3斜面部
77‧‧‧嚙合面
81‧‧‧對向面
82‧‧‧引導面
82B‧‧‧後邊
82B1‧‧‧第1後邊部
82B2‧‧‧第2後邊部
82B3‧‧‧第3後邊部
82F‧‧‧前邊
82F1‧‧‧第1前邊部
82F2‧‧‧第2前邊部
82F3‧‧‧第3前邊部
82L‧‧‧側邊
82R‧‧‧側邊
83‧‧‧第1斜面部
83W‧‧‧縱深寬度之最大值
84‧‧‧第2斜面部
84W‧‧‧縱深寬度之最大值
85‧‧‧第3斜面部
85W‧‧‧縱深寬度之最大值
87‧‧‧嚙合面
F‧‧‧凸緣
L1‧‧‧假想線
L2‧‧‧切線
L3‧‧‧正交線
P1‧‧‧假想線上之點
P2‧‧‧假想線上之點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所使用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本體的剖視圖。 圖2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本體之立體圖。 圖3(A)(B)圖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本體之前視圖、側視圖。 圖4係表示鏈齒水平地進入至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本體之狀態之說明圖。 圖5 (A)(B)圖係表示鏈齒傾斜地進入至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本體之狀態之說明圖。 圖6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滑件本體之變化例之剖視圖。 圖7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之說明圖。 圖8(A)~(D)圖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所使用之鏈齒之俯視圖、前視圖、仰視圖、及右側視圖。

Claims (8)

  1. 一種拉鏈用滑件,其特徵在於:具備滑件本體(6),該滑件本體(6)使於前後延長並且於左右對向之一對鏈齒排(4L、4L)嚙合及分離,上述滑件本體(6)具備:一對翼板(7、8),其等具有上下對向之對向面(71、81);柱(9),其將一對上述翼板(7、8)之前部彼此於雙方之左右方向中間部上下連結;及鏈齒通路(12),其於一對上述翼板(7、8)之間貫通於前後方向,且其前側往上述柱(9)之左右分支成兩股,上述翼板(7、8)中之至少一者於自身之上述對向面(71、81)之前緣部且上述柱(9)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引導已分離之一對上述鏈齒排(4L、4L)之引導面(72、82),上述引導面(72、82)係以使一對上述翼板(7、8)之上下間隔隨著自上述對向面(71、81)之前緣往上述鏈齒通路(12)之後側而變窄之方式相對於水平呈傾斜之斜面,並且具備朝左右兩側中遠離上述柱(9)之一側依序鄰接而排列之第1、第2、第3斜面部(73、74、75、83、84、85),上述第2斜面部(74、84)係傾斜角度設為較上述第1、第3斜面部(73、83、75、85)更接近水平面之銳角,且其縱深寬度之最大值設為較上述第1、第3斜面部(73、83、75、85)更長,上述第1、第2、第3斜面部係沿著包含朝前側鼓出之圓弧狀之曲線之前邊而形成。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滑件,其中上述第2斜面部(74、84)之面積大於上述第1、第3斜面部(73、83、75、85)之面積。
  3.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用滑件,其中上述第2斜面部(74、84)為三角形狀。
  4.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用滑件,其中上述滑件本體(6)具備一對凸緣(F、F),該一對凸緣(F、F)自至少一個上述翼板(7、8)之左右緣部朝使一對上述翼板(7、8)之上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於上述柱(9)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上述引導面(72、82)之上述翼板(7、8)係上述凸緣(F)突出之上述翼板(7、8),上述引導面(72、82)形成於上述柱(9)與上述凸緣(F)之間。
  5. 如請求項3之拉鏈用滑件,其中上述滑件本體(6)具備一對凸緣(F、F),該一對凸緣(F、F)自至少一個上述翼板(7、8)之左右緣部朝使一對上述翼板(7、8)之上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於上述柱(9)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上述引導面(72、82)之上述翼板(7、8)係上述凸緣(F)突出之上述翼板(7、8),上述引導面(72、82)形成於上述柱(9)與上述凸緣(F)之間。
  6.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用滑件,其中一對上述翼板(7、8)於上述柱(9)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上述引導面(72、82)。
  7. 如請求項3之拉鏈用滑件,其中一對上述翼板(7、8)於上述柱(9)之左右兩側分別具備上述引導面(72、82)。
  8.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6或7之上述滑件(5)、及被上述滑件(5)引導之一對拉鏈鏈帶(2、2),一對上述拉鏈鏈帶(2、2)具備於前後方向上延長之一對鏈布(3、3)、及固定於一對上述鏈布(3、3)之對向之側緣部之一對鏈齒排(4L、4L),上述鏈齒排(4L)具備沿著上述鏈布(3)被固定之複數個鏈齒(4),上述鏈齒(4)具備:鏈齒本體部(41),其固定於上述鏈布(3);嚙合部(45),其自上述鏈齒本體部(41)之下部朝側方突出並且嚙合於其他上述鏈齒(4);及隱蔽部(48),其自上述鏈齒本體部(41)之上部朝側方突出並且將上述嚙合部(45)局部地隱蔽;上述鏈齒(4)之上表面(4U)設為使上述嚙合部(45)相對於上述鏈齒本體部(41)與上述隱蔽部(48)呈階梯狀變低,並且將上述鏈齒本體部(41)之上表面(41U)與上述隱蔽部(48)之上表面(48U)設為一個水平面且為與前後左右方向平行之矩形狀,上述鏈齒(4)之下表面(4D)設為水平面。
TW107101991A 2017-09-01 2018-01-19 拉鏈用滑件及拉鏈 TWI6510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1608 WO2019043912A1 (ja) 2017-09-01 2017-09-01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CT/JP2017/031608 2017-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1065B true TWI651065B (zh) 2019-02-21
TW201912057A TW201912057A (zh) 2019-04-01

Family

ID=6552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1991A TWI651065B (zh) 2017-09-01 2018-01-19 拉鏈用滑件及拉鏈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677140B1 (zh)
CN (1) CN111093417B (zh)
TW (1) TWI651065B (zh)
WO (1) WO20190439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50289A1 (ja) * 2023-01-11 2024-07-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9357U (en) * 2001-12-14 2003-04-2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Structure of zipper head with smooth pulling functions
TW201247127A (en) * 2011-03-11 2012-12-01 Ykk Corp Fastener elements and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6637B2 (ja) * 2007-08-20 2012-03-28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KR101420066B1 (ko) * 2010-08-11 2014-07-17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03153120B (zh) * 2010-08-11 2015-09-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N201860935U (zh) * 2010-11-29 2011-06-15 广东辉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拉头
EP2848150B1 (en) * 2012-05-08 2018-03-28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WO2015097793A1 (ja) 2013-12-25 2015-07-0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92106B (zh) * 2015-03-13 2017-07-2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提升抗扭強度的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JP3203767U (ja) * 2016-02-04 2016-04-1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9357U (en) * 2001-12-14 2003-04-2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Structure of zipper head with smooth pulling functions
TW201247127A (en) * 2011-03-11 2012-12-01 Ykk Corp Fastener elements and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057A (zh) 2019-04-01
WO2019043912A1 (ja) 2019-03-07
EP3677140A1 (en) 2020-07-08
CN111093417B (zh) 2022-10-25
EP3677140A4 (en) 2021-04-07
CN111093417A (zh) 2020-05-01
EP3677140B1 (en) 202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1040B (zh) zipper
TWI418314B (zh) zipper
TWI355904B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TWI481358B (zh) zipper
TWI554225B (zh) zipper
TWI589248B (zh) Chain and zipper
TWI651065B (zh) 拉鏈用滑件及拉鏈
TWI468124B (zh) Zipper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gears
TWI418316B (zh) Hidden zipper
TWI480007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201420039A (zh) 拉鏈
CN205285277U (zh) 一种拉链链齿、拉头及具有该链齿与拉头的拉链
TWI711398B (zh) 拉鏈
TWI524859B (zh) zipper
TW201526819A (zh) 拉鏈鏈條及拉鏈
TWI489956B (zh) A zipper fastener and a zipper having the sprocket
TWI587809B (zh) Chain belt, zipper and pressure machine
WO2021171518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7130458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下止、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59912B (zh) zipper
TWI627919B (zh) zipper
JP7513469B2 (ja) エレメント部材、チェーン部材、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
WO2024150289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2403414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開き具
JP3243812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