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1398B - 拉鏈 - Google Patents

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1398B
TWI711398B TW108132164A TW108132164A TWI711398B TW I711398 B TWI711398 B TW I711398B TW 108132164 A TW108132164 A TW 108132164A TW 108132164 A TW108132164 A TW 108132164A TW I711398 B TWI711398 B TW I7113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slider
contact
stopper
ch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2695A (zh
Inventor
犬飼孝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02042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2695A/zh
Publication of TWI711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13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於本發明之拉鏈(1)中,與鏈齒排(12)鄰接地配置有具有上半部(61)及下半部(66)之止擋部(60)。止擋部(60)之上半部(61)及下半部(66)分別具有:上側及下側本體部(62、67),其等固定於拉鏈鏈布(11);以及上側及下側突出部(63、68),其等自上側或下側本體部(62、67)朝寬度方向突出。上側及下側本體部(62、67)被設定為能夠插通滑件(30、30a)之導入口之大小,上側及下側突出部(63、68)具有供滑件(30、30a)之凸緣部(35、36)接觸之接觸後端部(71)。各接觸後端部(71)具有使高度尺寸朝向後方減小之接觸傾斜面(73),且自上側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至下側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為止的高度尺寸(H1)大於上下凸緣部間之間隔(D1)。藉此,可增大拉鏈(1)之直拉強度。

Description

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與鏈齒排之前端部鄰接地配置有供滑件接觸之止擋部之拉鏈。
作為拉鏈之一,已知有如圖11所示般之國際公開第2016/046915號(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拉鏈100。該專利文獻1之拉鏈100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1,其等係於拉鏈鏈布102之鏈布側緣部設置鏈齒排103而成;左右止擋部104(有時亦稱為上止擋部或上止擋),其等與各鏈齒排103之前端部鄰接地配置;可分離式嵌插件105,其與鏈齒排103之後端部鄰接地配置;及滑件106,其沿著鏈齒排103滑動。
形成專利文獻1之鏈齒排103之各拉鏈鏈齒107具有:中央岸台部,其固著於拉鏈鏈布102;第1鼓出部,其自中央岸台部朝上方鼓出;及第2鼓出部,其自中央岸台部朝下方鼓出。又,第1鼓出部之上表面及第2鼓出部之下表面具備:基底端面,其為於鏈布寬度方向上較長之四邊形形狀;及突出端面,其自基底端面之前端部中之前端緣朝鏈布長度方向突出。具有此種形狀之拉鏈鏈齒107例如於自拉鏈鏈布102之正反方向側觀察拉鏈100時,可呈如通常之金屬製拉鏈鏈齒(金屬鏈齒)般之外觀。
又,專利文獻1之止擋部104具有大致長方體之形狀,且以自拉鏈鏈布102之正面至背面將鏈布端緣包入之方式連續地形成。藉由將此種止擋部104配置於鏈齒排103之前端部,可使朝向前方滑動之滑件106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抵接於該止擋部104,而使滑件106之滑動停止。藉此,可防止滑件106自鏈齒排103之前端部脫落。
另一方面,作為與鏈齒排之前端部鄰接地配置之拉鏈用之止擋部,例如亦已知有如圖12所示般之國際公開第2017/104007號(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之止擋部110、或如圖13所示般之中國實用新型公告第207506037號說明書(專利文獻3)中所揭示之止擋部120等。
該等專利文獻2及3中所記載之止擋部110、120具有:本體部111、121,其固著於拉鏈鏈布;及突出部112、122,其自本體部111、121朝拉鏈鏈布之鏈布正反方向突出。此種止擋部110、120可藉由使滑動之滑件之上翼板及下翼板之導入口側端部(前端部)抵接於朝鏈布正反方向突出之突出部112、122,而使滑件之滑動停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046915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7/104007號 專利文獻3:中國實用新型公告第207506037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大致長方體狀之止擋部104中,於例如滑件106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間之間隔相對較寬之情形時等,滑件106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接觸止擋部104之接觸區域變小,因此存在止擋部104容易進入至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間之情況,其結果,會導致止擋部104之直拉(vertical pulling)強度下降。
此處,關於止擋部之直拉強度,記載於日本工業標準(JIS)之S-3015中。該直拉強度之試驗係藉由如下進行,即,將具備止擋部及滑件之拉鏈以特定之朝向及位置固定於上方夾具及下方夾具,藉由朝使上方夾具及下方夾具彼此離開之方向拉拽而施加負荷,測定滑件越過止擋部(上止擋部)而脫落時、或止擋部偏移或脫離時的最大荷重。藉由此種試驗,可檢驗出對來自滑件之推壓能夠保持止擋部之功能的強度。
若如上所述般止擋部104之直拉強度下降,則於例如將滑件106朝向止擋部104強力地拉拽時,止擋部104變得容易自滑件106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間之間隙脫落,而存在使滑件106自鏈齒排103脫落之情況。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止擋部104之直拉強度,亦考慮例如使專利文獻1之止擋部104之厚度(高度尺寸)變大,但於該情形時,有導致製造成本增大或外觀品質下降之擔憂。又,若止擋部104與拉鏈鏈齒107相比變得過厚,則亦可認為於將拉鏈100之拉鏈鏈布102縫合於製品之一部分(例如衣服之成衣布料等)時,該縫製加工變得難以進行。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及3中所記載之止擋部110、120如上所述般具有自本體部111、121朝拉鏈鏈布之鏈布正反方向突出之突出部112、122。因此,於專利文獻2及3之止擋部110、120中,與專利文獻1之止擋部104相比,變得容易確保使滑件抵接於止擋部110、120時之兩者之接觸區域較寬。
但是,於專利文獻2及3之止擋部110、120中,可認為因上述突出部112、122之設置而拉鏈之肌膚觸感變差。又,止擋部110、120之突出部112、122較止擋部110、120之本體部111、121及拉鏈鏈齒更朝正反方向突出,因此可認為於例如藉由縫製加工將拉鏈縫製於製品時,止擋部110、120之突出部112、122成為障礙,而使縫製加工之作業性下降。
進而,於專利文獻2及3之止擋部110、120之情形時,根據安裝有拉鏈之製品之形態或設計等,而存在止擋部110、120之朝正反方向突出之突出部112、122之存在顯眼之情況。又,於使滑件接觸止擋部110、120時,止擋部110、120之突出部112、122自滑件之上翼板及下翼板凸出至外側,因此變得容易自外部看見止擋部110、120之一部分。因此,根據製品之性質或設計,亦存在要求以不顯眼之方式設置止擋部110、120之情況。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止擋部之拉鏈,該止擋部即便不設置如較拉鏈鏈齒更朝鏈布正反方向突出般之突出部分亦可供滑件接觸而使其停止,且可謀求直拉強度之增大。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拉鏈係至少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及滑件者,上述左右一對拉鏈鏈帶係於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設置鏈齒排而成,上述滑件係沿著上述鏈齒排滑動,且左右之上述拉鏈鏈帶中之至少一者具有與上述鏈齒排之成為封閉方向側之端部的前端部鄰接地配置之止擋部,上述滑件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其與上述上翼板分離地配置;連結柱,其將上述上翼板及上述下翼板之一端部間連結;左右之上凸緣部,其等自上述上翼板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上述下翼板延出;以及左右之下凸緣部,其等自上述下翼板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上述上翼板延出;上述拉鏈之最主要之特徵在於:上述止擋部具有:上半部,其配置於上述拉鏈鏈布之鏈布上表面側;及下半部,其配置於上述拉鏈鏈布之鏈布下表面側;上述上半部具有:上側本體部,其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及上側突出部,其自上述上側本體部朝鏈布寬度方向突出;上述下半部具有:下側本體部,其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及下側突出部,其自上述下側本體部朝鏈布寬度方向突出;上述上側本體部及上述下側本體部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尺寸及高度方向上之尺寸被設定為能夠插通上述滑件之導入口之大小,上述上側突出部及上述下側突出部具有供上述滑件之上述上凸緣部或上述下凸緣部接觸之接觸後端部,各接觸後端部具有接觸傾斜面,該接觸傾斜面使上述上側突出部或上述下側突出部之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向後方減小,自上述上側突出部中之上述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至上述下側突出部中之上述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為止的高度方向上之尺寸大於上述滑件之上述上凸緣部與上述下凸緣部間之間隔。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上述接觸後端部之上述接觸傾斜面較佳為形成為凹狀之彎曲面。 又,上述接觸後端部較佳為具有輔助傾斜面,該輔助傾斜面配置於上述接觸傾斜面與上述拉鏈鏈布之間,並且使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向後方減小。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上述上側突出部之上表面及上述下側突出部之下表面較佳為形成為自上述上側本體部之上表面或上述下側本體部之下表面連續之平坦面。
進而,上述上側本體部之上表面及上述下側本體部之下表面較佳為具有對向傾斜面,該對向傾斜面係使上述上側本體部或上述下側本體部之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寬度方向之遠離上述上側突出部或上述下側突出部的朝向減小。 [發明之效果]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與鏈齒排之前端部鄰接之止擋部(上止擋部)具有:上半部,其配置於成為高度方向之一側之拉鏈鏈布之鏈布上表面側;及下半部,其配置於成為高度方向之另一側之鏈布下表面側。該止擋部之上半部具有:上側本體部,其固定於拉鏈鏈布;及上側突出部,其自上側本體部朝向拉鏈鏈布之鏈布內側於鏈布寬度方向上突出;下半部具有:下側本體部,其固定於拉鏈鏈布;及下側突出部,其自下側本體部朝向鏈布內側於鏈布寬度方向上突出。
於該情形時,上側本體部及下側本體部之整體之寬度尺寸(鏈布寬度方向之尺寸)及高度尺寸(高度方向之尺寸)被設定為能夠插入至滑件之導入口並收容於鏈齒引導路內之大小。進而,於上側突出部之長度方向上之接近鏈齒排之側之端部,配置有供滑件之上凸緣部接觸之接觸後端部。於下側突出部之長度方向上之接近鏈齒排之側之端部,配置有供滑件之下凸緣部接觸之接觸後端部。
於具有如上所述之止擋部之本發明之拉鏈中,於使滑件朝鏈齒排之封閉方向滑動時,可將止擋部之上側本體部及下側本體部插入至滑件內,並且使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接觸止擋部之朝鏈布寬度方向突出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接觸後端部。
因此,於本發明中,即便不如例如上述專利文獻2及3之止擋部般(參照圖12及圖13)於止擋部設置如較拉鏈鏈齒更朝鏈布正反方向突出般之突出部分(換言之,即便不使滑件之上翼板及下翼板碰撞於止擋部),亦可使滑件接觸止擋部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而使其穩定地停止。又,由於可不設置朝鏈布正反方向之突出部分地形成止擋部,故而亦可減小止擋部對附有拉鏈之製品之外觀產生之影響,進而,以可獲得良好之肌膚觸感之方式形成止擋部。
尤其是,於本發明中,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各接觸後端部具有使其高度尺寸朝向後方減小之接觸傾斜面,且自上側突出部中之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至下側突出部中之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為止之高度尺寸大於滑件之上凸緣部與下凸緣部間之間隔。藉此,於例如使滑件抵接於止擋部時,可使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穩定地接觸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尤其是各接觸傾斜面),因此可防止滑件越過止擋部而脫落。
進而,於本發明中,即便於例如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於在高度方向上偏移後之位置接觸止擋部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接觸傾斜面將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引導並保持於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彼此對應之特定之位置。藉此,可使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均等地且穩定地接觸本發明之止擋部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
於例如先前之止擋之情形時,當止擋部自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受到較大之推壓力時,存在止擋部之姿勢相對於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傾斜之情況。於該情形時,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之相對於止擋部之鉤力變弱,而止擋部之一部分變得容易進入至滑件之上凸緣部與下凸緣部間,其結果,存在導致止擋部之直拉強度下降之情況。
相對於此,於本發明中,由於可如上所述般使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均等地且穩定地接觸止擋部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故而即便止擋部自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受到較大之推壓力,亦可使止擋部之姿勢不易傾斜。其結果,可有效地防止止擋部之一部分進入至滑件之上凸緣部與下凸緣部間,因此可使止擋部之直拉強度增大。
於此種本發明之拉鏈中,配置於止擋部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接觸傾斜面形成為凹狀之彎曲面。藉此,於使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接觸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時,藉由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各者之凹狀之接觸傾斜面而變得容易適當地接住並穩定地保持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又,即便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之接觸位置於高度方向上偏移,亦可將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沿著彎曲面適當地引導至特定之位置。進而,藉由接觸傾斜面為凹狀之彎曲面,而於自鏈布正反方向側觀察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時,可使接觸傾斜面不易看見,並且可獲得該接觸傾斜面變成陰影之部分而看上去較暗之視覺效果。因此,可使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接觸後端部相對性地不顯眼,而提高止擋部之外觀品質。
又,於本發明中,配置於止擋部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接觸後端部具有輔助傾斜面,該輔助傾斜面配置於接觸傾斜面與拉鏈鏈布之間,並且使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向後方減小。藉此,即便為例如上凸緣部與下凸緣部間之間隔較窄之滑件,亦可使該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接觸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中之接觸後端部之接觸傾斜面或輔助傾斜面。藉此,可利用上下之接觸後端部更穩定地保持滑件之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
於該情形時,較佳為自上側突出部中之接觸傾斜面與輔助傾斜面之交界位置至下側突出部中之接觸傾斜面與輔助傾斜面之交界位置為止的高度方向上之尺寸小於滑件之上凸緣部與下凸緣部間之間隔。藉此,可將上凸緣部及下凸緣部更穩定地保持於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接觸傾斜面。
進而,於本發明中,止擋部中之上側突出部之上表面及下側突出部之下表面形成為自上側本體部之上表面或下側本體部之下表面平滑地連續之平坦面。藉此,可使止擋部之肌膚觸感變得良好。又,可提高止擋部之外觀品質而使附有拉鏈之製品之表觀變得良好。進而,於例如藉由縫製加工將拉鏈縫製於製品之布料等時,亦不會導致如因上述專利文獻2及3之止擋部而產生般之縫製加工之作業性下降。
又,本發明之止擋部中之上側本體部之上表面及下側本體部之下表面具有對向傾斜面,該對向傾斜面係使上側本體部或下側本體部之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寬度方向之遠離上側突出部或下側突出部之朝向(換言之,靠近嚙合對象側之拉鏈鏈帶之朝向)減小。
藉由設置有此種對向傾斜面,而於使滑件朝向止擋部滑動時,可將止擋部之上側本體部及下側本體部與拉鏈鏈齒同樣順利地自滑件之導入口插入,因此可提高滑件之止擋部附近之滑動性。又,可使止擋部之外觀或肌膚觸感接近鏈齒排之拉鏈鏈齒,因此可提高拉鏈之附加價值。
以下,一面列舉實施例並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所說明之實施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且可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則可進行多種變更。
例如,於以下之實施例中,對將複數個合成樹脂製拉鏈鏈齒藉由射出成形安裝至拉鏈鏈布之鏈布緣部而成之拉鏈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亦可同樣地應用於將複數個金屬製拉鏈鏈齒藉由利用擠壓所進行之塑性變形、或藉由壓鑄成形而安裝至拉鏈鏈布之鏈布側緣部而成之拉鏈。 實施例
圖1係表示本實施例之拉鏈之俯視圖,圖2係表示滑件接觸右側止擋部之狀態之俯視圖。圖3及圖4係自不同之方向觀察拉鏈鏈齒所得之模式圖,圖5~圖8係自不同之方向觀察右側止擋部所得之模式圖。
又,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方向係指與滑件之滑動方向平行之拉鏈鏈布之鏈布長度方向,尤其是,將滑件以使左右鏈齒排嚙合之方式滑動之方向(封閉方向)設為前方,將以使左右鏈齒排分離之方式滑動之方向(分離方向)設為後方。左右方向係指拉鏈鏈布之鏈布寬度方向,例如為與滑件之滑動方向正交且與拉鏈鏈布之正面(上表面)及背面(下表面)平行之方向。
上下方向係指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例如指與拉鏈鏈布之正面及背面正交之拉鏈鏈齒之高度方向。尤其是,於以下之實施例中,相對於拉鏈鏈布,將配置有滑件之拉片之側之方向設為上方,將其相反側之方向設為下方。又,具體而言,於本實施例之情形時,前後方向係圖1之紙面中之上下之方向,左右方向係圖1之紙面中之左右之方向。又,上下方向係指圖1之紙面中之正反方向,上方及下方係該紙面之近前側及裡側之朝向。
本實施例之拉鏈1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a、10b,其等係於左右拉鏈鏈布11之相對向之鏈布側緣部設置鏈齒排12而成;及滑件30,其能夠沿著鏈齒排12滑動。
又,左右拉鏈鏈帶10a、10b分別具有:拉鏈鏈布11;複數個拉鏈鏈齒20,其等固著於拉鏈鏈布11;及左右止擋部(上止擋部)50、60,其等與鏈齒排12之前端部鄰接地配置。又,於左右拉鏈鏈帶10a、10b設置有與鏈齒排12之後端部鄰接地配置之未圖示之可分離式嵌插件。
於該情形時,拉鏈鏈齒20、左右止擋部50、60、及可分離式嵌插件係藉由將例如尼龍、聚縮醛、聚醯胺、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等熱塑性樹脂、或於此種熱塑性樹脂中含有玻璃纖維、碳纖維、芳香族聚醯胺纖維等強化纖維所得之複合材料射出成形至拉鏈鏈布11而形成。再者,於本發明中,形成拉鏈1之各構件或各零件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可任意地變更。
本實施例之拉鏈1係於止擋部50、60(尤其是,右側止擋部60)之形態具有主要之特徵,本實施例之拉鏈鏈布11、拉鏈鏈齒20、可分離式嵌插件、及滑件30具有與一直以來已知之拉鏈相同或類似之形狀及構造。
例如,左右拉鏈鏈布11具有:鏈布主體部,其供安裝拉鏈被安裝構件;及鏈布側緣部(鏈齒安裝部),其自鏈布主體部朝向嚙合對象之拉鏈鏈帶延伸。於該情形時,於左右拉鏈鏈布11之彼此對向之鏈布側端緣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形成有芯繩部11a。藉由在該拉鏈鏈布11之包含芯繩部11a之鏈布側緣部,沿鏈布長度方向以固定之間隔固著複數個拉鏈鏈齒20,而形成左右之各鏈齒排12。
本實施例之拉鏈鏈齒20具有與上述專利文獻1之實施例2中所記載之拉鏈鏈齒類似之形狀。若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本實施例之拉鏈鏈齒20具有:鏈齒中央部(中央岸台部)21,其配置於高度方向之中央部並且固著於拉鏈鏈布11;上側鼓出部(第1鼓出部)22,其自鏈齒中央部21朝上方鼓出;及下側鼓出部(第2鼓出部)23,其自鏈齒中央部21朝下方鼓出;且該等鏈齒中央部21、上側鼓出部22、及下側鼓出部23一體地形成。
鏈齒中央部21具有:中央上半部21a,其配置於高度方向之上側;及中央下半部21b,其配置於高度方向之下側。於該情形時,藉由中央上半部21a及上側鼓出部22形成鏈齒上半部,藉由中央下半部21b及下側鼓出部23形成鏈齒下半部。又,鏈齒中央部21之中央上半部21a及中央下半部21b係以中央下半部21b位於較中央上半部21a更靠前方之方式,彼此於鏈布長度方向上以特定長度使位置錯開而形成。
鏈齒中央部21(中央上半部21a及中央下半部21b)具有:鏈齒主體部24,其固著於拉鏈鏈布11;頸部25,其自鏈齒主體部24呈於鏈布寬度方向上內縮之形狀延出;及嚙合頭部26,其自頸部25進一步延出並且於鏈布長度方向上鼓出。
拉鏈鏈齒20之上側鼓出部22具有成為上表面之鼓出端面27、及配置於鼓出端面27與鏈齒中央部21間之外周面,於鼓出端面27與外周面之間配置有曲率較小之彎曲面狀之稜線部。上側鼓出部22之鼓出端面27係於自上方觀察拉鏈鏈齒20時具備:基底端面27a,其呈於鏈布寬度方向較長之大致四邊形;及突出端面27b,其自該基底端面27a之嚙合頭部26側之端部朝向前方突出為前端細之大致三角形狀。藉由鼓出端面27具備此種形狀,而於自上方觀察合成樹脂製拉鏈鏈齒20時,上側鼓出部22呈現出接近金屬鏈齒之外觀。
進而,如圖3及圖4所示,上側鼓出部22之鼓出端面(上表面)27形成為傾斜面,該傾斜面以朝向鏈布寬度方向之嚙合頭部26側使上側鼓出部22之高度尺寸遞減之方式向下傾斜。藉此,於例如使滑件30朝封閉方向滑動而將拉鏈鏈齒20導入至滑件30之鏈齒引導路時,可使拉鏈鏈齒20不易鉤在滑件30。又,於如封閉狀態之拉鏈1受到頂起力等而拉鏈1之一部分朝鏈布正反方向局部地大幅度彎折般之情形時,可使鏈條開裂不易發生。
拉鏈鏈齒20之下側鼓出部23形成為相對於上側鼓出部22大致面對稱之形態。因此,下側鼓出部23係與上側鼓出部22同樣地具有成為下表面之鼓出端面27、及配置於鼓出端面27與鏈齒中央部21間之外周面。又,下側鼓出部23之鼓出端面27係於自下方觀察拉鏈鏈齒20時具備:基底端面,其呈於鏈布寬度方向上較長之大致四邊形;及大致三角形狀之突出端面,其自該基底端面之嚙合頭部26側之端部朝前方突出。進而,下側鼓出部23之鼓出端面27形成為朝向鏈布寬度方向之嚙合頭部26側使下側鼓出部23之高度尺寸遞減之傾斜面。
本實施例之未圖示之可分離式嵌插件具有:插銷,其配置於左側之拉鏈鏈帶10a之後端部;筒銷,其配置於右側之拉鏈鏈帶10b之後端部;及開尾筒,其與筒銷之後端部一體成形。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設置跨及左右拉鏈鏈帶10a、10b而形成之止擋部以代替可分離式嵌插件。
本實施例之滑件30具有:滑件主體31;及拉片32,其安裝於滑件主體31。滑件主體31具有:上翼板33;下翼板34,其與上翼板33相離地且平行地配置;連結柱,其將上翼板33之前端部與下翼板34之前端部間連結;左右之上凸緣部35,其等自上翼板33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下翼板34延出;左右之下凸緣部36,其等自下翼板34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上翼板33延出;以及拉片安裝部37,其設置於上翼板33上。
於滑件主體31之前端部,中間隔著連結柱地設置有左右導入口。於滑件主體31之後端部設置有嚙合口。於上翼板33與下翼板34之間形成有將左右導入口與嚙合口連通之大致Y字形狀之鏈齒引導路。於滑件主體31中之上凸緣部35與下凸緣部36之間形成有用以供布料之左右對向緣部插通之左右鏈布插通間隙38。於本實施例之情形時,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以左右鏈布插通間隙38之間隔於高度方向上稍微變大之方式形成。
本實施例中之左右止擋部50、60具有互不相同之形態,於本實施例之情形時,如上所述般右側止擋部60具有特徵形態。 如圖5~圖8所示,本實施例之右側止擋部60具有:止擋用上半部61,其配置於成為高度方向之上側之拉鏈鏈布11之鏈布正面(上表面)側;及止擋用下半部66,其配置於成為高度方向之下側之拉鏈鏈布11之鏈布背面(下表面)側。尤其是,於本實施例之情形時,止擋用上半部61與止擋用下半部66係以位於拉鏈鏈布11之高度方向之中央之基準面為中心,彼此正反對稱地形成。
止擋用上半部61具有:上側本體部(止擋用上側本體部)62,其固定於拉鏈鏈布11並且具有接近長方體之形態;及上側突出部(止擋用上側突出部)63,其自上側本體部62之前端部朝向拉鏈鏈布11之鏈布內側(鏈布主體部側)沿寬度方向突出。
又,同樣地,止擋用下半部66具有:下側本體部(止擋用下側本體部)67,其固定於拉鏈鏈布11並且具有接近長方體之形態;及下側突出部(止擋用下側突出部)68,其自下側本體部67之前端部朝向拉鏈鏈布11之鏈布內側沿寬度方向突出。
於該右側止擋部60中,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係將拉鏈鏈布11之芯繩部11a包裹於內側而一體地形成,並且分別固定於鏈布側緣部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側本體部62具有:上表面部,其朝向上方;後表面部,其與鏈齒排12對向;前表面部,其配置於後表面部之鏈布長度方向之相反側;對向側面部(左側面部),其朝向嚙合對象側之拉鏈鏈帶10a;及內側面部(右側面部),其朝向拉鏈鏈布11之鏈布內側。又,下側本體部67係與上側本體部62同樣地具有下表面部、後表面部、前表面部、對向側面部(左側面部)及內側面部(右側面部)。
進而,於上側本體部62中之上表面部與後表面部之間、及上表面部與前表面部之間配置有彎曲成凹狀地形成之凹面部62a,於下側本體部67之對應之部分亦設置有與上側本體部62相同之凹面部67a。此種凹面部62a、67a如影子般看上去較暗,因此,其結果,可使右側止擋部60看上去小於實際之大小。
又,於本實施例中,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合計之高度尺寸之最大值被設定為與拉鏈鏈齒20之高度尺寸之最大值相同之大小,上側本體部62之寬度尺寸之最大值、及下側本體部67之寬度尺寸之最大值分別被設定為與拉鏈鏈齒20之寬度尺寸之最大值相同之大小。此處,相同之大小包含10%左右之誤差。又,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合計之高度尺寸係指自上側本體部62之上表面至下側本體部67之下表面為止之上下方向(鏈布厚度方向)上之尺寸。又,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寬度尺寸係指對向側面與內側面間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尺寸。
藉由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具有如上所述之高度尺寸及寬度尺寸,而於使滑件30朝封閉方向滑動從而抵接於右側止擋部60時,可將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自滑件30之導入口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內。
尤其是,於該情形時,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對向側面(左側面)係於例如右側之拉鏈鏈帶10b之俯視或仰視時,配置於藉由將安裝於該拉鏈鏈帶10b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之嚙合頭部26之前端假想地連結而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形成之假想直線上。又,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內側面(右側面)係於例如右側之拉鏈鏈帶10b之俯視或仰視時,配置於藉由將安裝於該拉鏈鏈帶10b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之鏈齒主體部24側之端緣假想地連結而沿著鏈布長度方向形成之假想直線上。
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長度尺寸之最大值被設定為大於拉鏈鏈齒20之長度尺寸之最大值。藉此,於將右側止擋部60收容於滑件30之內部時,可使止擋部60之收容狀態穩定。
於本實施例中,如例如圖8所示,於上側本體部62之上表面部配置有:平坦之主上表面(第1上表面)62b,其與拉鏈鏈布11之鏈布正面平行地配置;及平坦之對向傾斜上表面(第2上表面)62c,其朝向上側本體部62之對向側面部傾斜地形成。於該情形時,上側本體部62之對向傾斜上表面62c經由屈曲部連結於主上表面62b,並且以使上側本體部62之高度尺寸朝向左方向(遠離上側突出部63之方向)遞減之方式向下傾斜。
於下側本體部67之下表面部亦與上側本體部62之上表面部同樣地具有:主下表面 (第1下表面) 67b,其與鏈布背面平行;及對向傾斜下表面(第2下表面)67c,其使下側本體部67之高度尺寸朝左方向遞減。於該情形時,上側本體部62之對向傾斜上表面62c及下側本體部67之對向傾斜下表面67c係以與設置於拉鏈鏈齒20中之上側鼓出部22及下側鼓出部23之鼓出端面(上表面及下表面)27之上述傾斜面相同般之傾斜角度形成。
藉由在右側止擋部60設置有此種對向傾斜上表面62c及對向傾斜下表面67c,而於使滑件30朝鏈齒排12之封閉方向滑動時,可將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自滑件30之導入口以與拉鏈鏈齒20相同般之動作順利地插入至鏈齒引導路內。
進而,於上側本體部62中之主上表面62b與內側面部之外表面(右側面)之間,形成有和緩地彎曲成凸面狀之稜線部,又,於下側本體部67中之主下表面67b與內側面部之外表面(右側面)之間亦形成有凸面狀之稜線部。
右側止擋部60中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連結於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前端部。於該情形時,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及下側突出部68之下表面分別相對於上側本體部62之主上表面62b及下側本體部67之主下表面67b平滑地且連續地形成,而不形成階差。因此,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與上側本體部62之主上表面62b形成單一之平坦面,又,下側突出部68之下表面與下側本體部67之主下表面67b形成單一之平坦面。進而,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前表面分別相對於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前表面平滑地連續,而不形成階差。
於本實施例中,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分別自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之內側面部之位置於鏈布寬度方向上突出之突出長度(寬度方向之尺寸)被設定為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之寬度(即,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之內側壁面與外側壁面之間之間隔)之大小以上。
於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長度方向之一端部,設置有分別供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接觸之接觸後端部71。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各接觸後端部71係於例如自右拉鏈鏈帶10b之鏈布內側(拉鏈鏈布11之鏈布主體部側)觀察右側止擋部60之側視時(圖7),具有使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各者之高度尺寸朝向後方減小之形狀。
於該情形時,各個接觸後端部71具有:凸曲面72,其自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或下側突出部68之下表面連續地形成;凹面狀之接觸傾斜面73,其自凸曲面72朝向拉鏈鏈布11延出;及輔助傾斜面74,其配置於接觸傾斜面73與拉鏈鏈布11之間,且以與接觸傾斜面73不同之角度傾斜。
於該情形時,各接觸後端部71之凸曲面72形成成為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與接觸傾斜面73之交界之稜線部。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不設置如本實施例般之凸曲面72,而是將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與接觸傾斜面73經由屈曲部(角部)而連結。
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形成為與凸曲面72及輔助傾斜面74平滑地連續,並且於止擋部60之側視時呈平緩之凹狀之彎曲面。藉由如此使接觸傾斜面73為凹狀之彎曲面,而於自鏈布正反方向側觀察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時,可使接觸傾斜面73不易看見,因此可使上下之接觸後端部71相對性地不易顯眼。
於該情形時,於將自拉鏈鏈布11之鏈布正面至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為止之高度範圍設為100%時,上側之接觸傾斜面73配置於距鏈布正面之高度位置為40%以上且未達100%之區域、較佳為50%以上90%以下之範圍。又,下側之接觸傾斜面73亦同樣地,相對於自拉鏈鏈布11之鏈布背面至下側突出部68之下表面為止之高度範圍,配置於距鏈布背面之高度位置為40%以上且未達100%之區域、較佳為50%以上90%以下之範圍。
於本實施例中,右側止擋部60之自上側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至下側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為止之正反方向之高度尺寸H1被設定為大於如圖9所示般之滑件30之鏈布插通間隙38之間隔(上凸緣部35與下凸緣部36間之間隔之高度尺寸)D1。又,自上側接觸傾斜面73之後端位置至下側接觸傾斜面73之後端位置為止之正反方向之高度尺寸H2被設定為小於滑件30之鏈布插通間隙38之間隔D1。
藉由以此方式相對於滑件30,來設定上下之各接觸傾斜面73之於高度方向上之範圍,可使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分別穩定地接觸止擋部60之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再者,於該情形時,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係接觸後端部71中之成為凸曲面72與接觸傾斜面73之交界之位置,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之後端位置係接觸後端部71中之成為接觸傾斜面73與輔助傾斜面74之交界之位置。再者,於不設置凸曲面72之情形時,成為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與接觸傾斜面73之交界之位置變為前端位置。
進而,於右側止擋部60之側視時(圖7),於以將上下之各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連結之方式分別形成有假想之傾斜直線L1之情形時,以各個假想傾斜直線L1相對於拉鏈鏈布11之鏈布正面或鏈布背面形成30°以上80°以下之傾斜角度θ、較佳為40°以上70°以下之傾斜角度θ之方式形成有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
藉此,可抑制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各接觸後端部71於長度方向上變長,並且將接觸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如圖9所示般適當地引導並均等地接觸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彼此對應之位置。
再者,本實施例中之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如上所述般形成為彎曲成凹狀之曲面,但於本發明中,亦可形成為使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之高度尺寸朝向後方以固定之比率遞減之平面。又,於本發明中,於接觸傾斜面如本實施例般形成為彎曲面之情形時之該接觸傾斜面之傾斜角度θ係指上述假想傾斜直線L1相對於拉鏈鏈布之鏈布面傾斜之角度。
上下之輔助傾斜面74形成為相對於拉鏈鏈布11之鏈布正面或鏈布背面以固定之傾斜角度傾斜之平坦面。於該情形時,上下之輔助傾斜面74係以如下方式形成,即,於右側止擋部60之側視時(圖7),相對於拉鏈鏈布11之鏈布正面或鏈布背面之傾斜角度為上述接觸傾斜面73之假想傾斜直線L1之傾斜角度θ以上且未達90°。
藉此,可適當地確保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各接觸後端部71之強度,而防止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自拉鏈鏈布11剝離。又,即便於例如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之位置相對於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於高度方向上偏移,而上凸緣部35或下凸緣部36接觸上下之輔助傾斜面74中之任一者之情形時,亦可沿著該接觸之輔助傾斜面74將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或下凸緣部36朝向接觸傾斜面73適當地引導。
再者,於本發明中,輔助傾斜面74亦可形成為如接觸傾斜面73般之凹狀之彎曲面、或凸狀之彎曲面,而並非平坦面。又,亦可於接觸後端部71不設置輔助傾斜面74,而是使以固定之角度(比率)傾斜之接觸傾斜面73連續地形成至拉鏈鏈布11為止。
本實施例之左側止擋部50具有止擋用上半部51及止擋用下半部,上述止擋用上半部51及止擋用下半部具有以位於拉鏈鏈布11之高度方向之中央之基準面為中心相互正反對稱之形狀。於本實施例中,左側止擋部50之止擋用上半部51及止擋用下半部雖然將長度尺寸形成為小於右側止擋部60之止擋用上半部61及止擋用下半部66,但是除了長度尺寸以外,以相對於右側止擋部60之止擋用上半部61及止擋用下半部66於左右方向上對稱之形態形成。因此,省略關於本實施例之左側止擋部50之具體之說明。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左側止擋部50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任意地變更。又,於本發明之拉鏈1中,例如可不將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設置於右側止擋部,而是僅設置於左側止擋部,又,亦可將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設置於右側止擋部及左側止擋部之兩者,以代替如本實施例般將上述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僅設置於右側止擋部60。
於如上所述之本實施例之拉鏈1中,可藉由使滑件30朝向左右止擋部50、60且朝鏈齒排12之封閉方向(前方)滑動,而將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以及左側止擋部50自滑件30之左右導入口插入至鏈齒引導路內,進而,使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如例如圖9所示般分別接觸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而使滑件30停止。
尤其是,此時,於本實施例中,將右側止擋部60之自上側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至下側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為止之高度尺寸如上所述般設為大於滑件30之鏈布插通間隙38,因此可使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穩定地接觸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又,由於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各接觸傾斜面73形成為凹狀之彎曲面,故而可利用上下之接觸傾斜面73適當地接住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藉此,可穩定地防止滑件30自鏈齒排12脫落。
又,藉由如上所述般使滑件30接觸右側止擋部60,可如例如圖2所示般,將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本體部62及下側本體部67中之除前端部之一部分以外之部分、及左側止擋部50中之除前端部之一部分以外之部分隱藏並收容於滑件主體31之內部。因此,於本實施例之拉鏈1中,於與例如如使止擋部之一部分抵接於滑件之上翼板及下翼板般之上述專利文獻2及3之止擋進行比較之情形時,可將自滑件30露出之止擋部50、60之區域抑制為較小,因此可提高鏈齒排12之封閉時之拉鏈1之外觀品質。
進而,於本實施例之拉鏈1中,於例如藉由滑件30之滑動操作而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與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於高度方向上之位置關係發生偏移之狀態下,具體而言於拉鏈鏈布11未配置於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與下凸緣部36間之高度方向之中央部,而是拉鏈鏈布11配置於自該中央部靠近上凸緣部35或下凸緣部36之位置之狀態下,存在滑件30接觸右側止擋部60之情況。
即便於以此方式錯開之狀態之情形時,亦由於在本實施例之拉鏈1中,於右側止擋部60之接觸後端部71設置有如上所述之接觸傾斜面73及輔助傾斜面74,故而於滑件30抵接於右側止擋部60時,可使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相對於右側止擋部60沿著右側止擋部60之接觸傾斜面73及輔助傾斜面74相對性地移動,而將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引導至均等地接觸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位置(即,如圖9所示般之位置)為止。換言之,可將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引導至拉鏈鏈布11配置於上凸緣部35與下凸緣部36間之高度方向之中央部之位置為止。
進而,於本實施例中,即便於滑件30接觸右側止擋部60之狀態下,例如被施加如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推壓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般之力時,亦可將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沿著接觸傾斜面73及輔助傾斜面74順利地引導至上述特定位置。
藉此,可使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均等地且穩定地接觸(鉤在)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藉此,可使右側止擋部60之相對於滑件30之姿勢不易傾斜。
因此,於本實施例之拉鏈1中,可使因右側止擋部60之姿勢之傾斜所導致之止擋部60之一部分進入至上凸緣部35與下凸緣部36間之情況不易產生,因此可穩定地獲得較先前之拉鏈大的直拉強度。
而且,於本實施例之拉鏈1中,於左右止擋部50、60未設置如例如上述專利文獻2及3之止擋部(參照圖12及圖13)所配置般之突出部(即,為了供滑件抵接而朝鏈布正反方向突出之突出部)。因此,可提高拉鏈1之外觀品質、或安裝有該拉鏈1之衣服等製品之外觀品質。又,可使右側止擋部60之肌膚觸感變得良好。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之拉鏈1中,於鏈齒排12安裝有使上凸緣部35與下凸緣部36間之間隔(鏈布插通間隙38)稍微變大之滑件30。但是,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例如如圖10所示般之上凸緣部35與下凸緣部36間之鏈布插通間隙38a較小之滑件30a代替該實施例之滑件30而形成拉鏈。再者,圖10所示之滑件30a使鏈布插通間隙38a變小,除此以外與上述實施例之滑件30同樣地形成。
即便為此種鏈布插通間隙38a較小之滑件30a,亦可與上述實施例之情形同樣地,使該滑件30a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穩定地接觸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因此,可防止滑件30a自鏈齒排12脫落。
又,即便於滑件30a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之高度方向之位置偏移至上方或下方地抵接於右側止擋部60之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之情形時,亦可使滑件30a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沿著右側止擋部60之接觸傾斜面73及輔助傾斜面74相對性地移動,而使各者均等地且穩定地接觸上側突出部63及下側突出部68。因此,即便於使用圖10所示之滑件30a之情形時,亦可獲得較大之直拉強度。
進而,於上述實施例之拉鏈1之情形時,右側止擋部60之止擋用上半部61及止擋用下半部66具有彼此正反對稱之形狀。但是,於本發明中,亦可以具有上側突出部之止擋用上半部、與具有下側突出部之止擋用下半部具有於正反方向上不對稱之形狀的方式形成右側止擋部。再者,於該情形時,配置於上側突出部之接觸傾斜面與配置於下側突出部之接觸傾斜面較佳為形成為彼此正反對稱之形狀,藉此,可容易地使滑件30之上凸緣部35及下凸緣部36均等地接觸該止擋部之上側突出部及下側突出部。
1                 拉鏈 10a              左側之拉鏈鏈帶 10b              右側之拉鏈鏈帶 11                拉鏈鏈布 11a              芯繩部 12               鏈齒排 20               拉鏈鏈齒 21               鏈齒中央部(中央岸台部) 21a              中央上半部 21b              中央下半部 22               上側鼓出部(第1鼓出部) 23               下側鼓出部(第2鼓出部) 24               鏈齒主體部 25               頸部 26               嚙合頭部 27               鼓出端面 27a              基底端面 27b              突出端面 30               滑件 30a              滑件 31               滑件主體 32               拉片 33               上翼板 34               下翼板 35               上凸緣部 36               下凸緣部 37               拉片安裝部 38               鏈布插通間隙 38a              鏈布插通間隙 50               左側之止擋部(上止擋部) 51               止擋用上半部 60               右側之止擋部(上止擋部) 61               止擋用上半部 62               上側本體部(止擋用上側本體部) 62a              凹面部 62b              主上表面(第1上表面) 62c              對向傾斜上表面(第2上表面) 63               上側突出部(止擋用上側突出部) 66               止擋用下半部 67               下側本體部(止擋用下側本體部) 67a              凹面部 67b              主下表面(第1下表面) 67c              對向傾斜下表面(第2下表面) 68               下側突出部(止擋用下側突出部) 71               接觸後端部 72               凸曲面 73               接觸傾斜面 74               輔助傾斜面 100              拉鏈 101              拉鏈鏈帶 102              拉鏈鏈布 103              鏈齒排 104              止擋部 105              可分離式嵌插件 106              滑件 107              拉鏈鏈齒 110              止擋部 111、121      本體部 112、122     突出部 120              止擋部 D1               滑件之鏈布插通間隙之間隔(上凸緣部與下凸緣部間之間隔之高度尺寸) H1               自上側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至下側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為止之高度尺寸 H2               自上側接觸傾斜面之後端位置至下側接觸傾斜面之後端位置為止之高度尺寸 L1               連結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假想傾斜直線 θ                 連結接觸傾斜面之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傾斜直線相對於鏈布正面或鏈布背面之傾斜角度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拉鏈之俯視圖。 圖2係表示滑件接觸右側止擋部之狀態之俯視圖。 圖3係拉鏈鏈齒之立體圖。 圖4係自鏈布長度方向觀察拉鏈鏈齒所得之後視圖。 圖5係右側止擋部之立體圖。 圖6係右側止擋部之俯視圖。 圖7係自鏈布寬度方向之鏈布內側觀察右側止擋部所得之側視圖。 圖8係自鏈布長度方向之鏈齒排側觀察右側止擋部所得之後視圖。 圖9係表示自圖2所示之IX-IX線觀察右側止擋部及滑件時之右側止擋部與滑件之關係之模式圖。 圖10係表示使用與實施例不同之滑件時之右側止擋部與滑件之關係之模式圖。 圖11係表示先前之拉鏈之俯視圖。 圖12係表示先前之止擋部之立體圖。 圖13係表示先前之另一對止擋部之俯視圖。
60          右側之止擋部(上止擋部) 61          止擋用上半部 62          上側本體部(止擋用上側本體部) 62a        凹面部 62b        主上表面(第1上表面) 62c        對向傾斜上表面(第2上表面) 63          上側突出部(止擋用上側突出部) 66          止擋用下半部 67          下側本體部(止擋用下側本體部) 67a        凹面部 68          下側突出部(止擋用下側突出部) 71          接觸後端部 72          凸曲面 73          接觸傾斜面 74          輔助傾斜面

Claims (5)

  1. 一種拉鏈,其係至少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a、10b)及滑件(30、30a)之拉鏈(1),上述左右一對拉鏈鏈帶(10a、10b)係於拉鏈鏈布(11)之鏈布側緣部設置鏈齒排(12)而成,上述滑件(30、30a)係沿著上述鏈齒排(12)滑動,且左右之上述拉鏈鏈帶(10a、10b)中之至少一者具有與上述鏈齒排(12)之成為封閉方向側之端部的前端部鄰接地配置之止擋部(60),上述滑件(30、30a)具有:上翼板(33);下翼板(34),其與上述上翼板(33)分離地配置;連結柱,其將上述上翼板(33)及上述下翼板(34)之一端部間連結;左右之上凸緣部(35),其等自上述上翼板(33)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上述下翼板(34)延出;以及左右之下凸緣部(36),其等自上述下翼板(34)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上述上翼板(33)延出;且上述拉鏈之特徵在於:上述止擋部(60)具有:上半部(61),其配置於上述拉鏈鏈布(11)之鏈布上表面側;及下半部(66),其配置於上述拉鏈鏈布(11)之鏈布下表面側;上述上半部(61)具有:上側本體部(62),其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11);及上側突出部(63),其自上述上側本體部(62)朝鏈布寬度方向突出;上述下半部(66)具有:下側本體部(67),其固定於上述拉鏈鏈布(11);及下側突出部(68),其自上述下側本體部(67)朝鏈布寬度方向突出;上述上側本體部(62)及上述下側本體部(67)之鏈布寬度方向上之尺寸及高度方向上之尺寸被設定為能夠插通上述滑件(30、30a)之導入口之大 小,上述上側突出部(63)及上述下側突出部(68)具有供上述滑件(30、30a)之上述上凸緣部(35)或上述下凸緣部(36)接觸之接觸後端部(71),各接觸後端部(71)具有接觸傾斜面(73),上述接觸傾斜面(73)使上述上側突出部(63)或上述下側突出部(68)之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向後方減小,自上述上側突出部(63)中之上述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至上述下側突出部(68)中之上述接觸傾斜面(73)之前端位置為止的高度方向上之尺寸(H1)大於上述滑件(30、30a)之上述上凸緣部(35)與上述下凸緣部(36)間之間隔(D1)。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接觸後端部(71)之上述接觸傾斜面(73)形成為凹狀之彎曲面。
  3.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上述接觸後端部(71)具有輔助傾斜面(74),上述輔助傾斜面(74)配置於上述接觸傾斜面(73)與上述拉鏈鏈布(11)之間,並且使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向後方減小。
  4.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上述上側突出部(63)之上表面及上述下側突出部(68)之下表面係形成為自上述上側本體部(62)之上表面或上述下側本體部(67)之下表面連續之平坦面。
  5.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上述上側本體部(62)之上表面及上述下 側本體部(67)之下表面具有對向傾斜面(62c、67c),上述對向傾斜面(62c、67c)係使上述上側本體部(62)或上述下側本體部(67)之高度方向上之尺寸朝寬度方向之遠離上述上側突出部(63)或上述下側突出部(68)的朝向減小。
TW108132164A 2019-05-16 2019-09-06 拉鏈 TWI711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9581 WO2020230333A1 (ja) 2019-05-16 2019-05-16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PCT/JP2019/019581 2019-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2695A TW202042695A (zh) 2020-12-01
TWI711398B true TWI711398B (zh) 2020-12-01

Family

ID=73289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164A TWI711398B (zh) 2019-05-16 2019-09-06 拉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5173B (zh)
TW (1) TWI711398B (zh)
WO (1) WO20202303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764B (zh) * 2022-02-25 2023-12-1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用滑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220443U (zh) * 2021-03-04 2022-04-08 浙江华圣达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齿及拉链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2740B (zh) * 2013-04-09 2016-12-21 Ykk Corp
WO2016203620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621412B (zh) * 2015-12-15 2018-04-21 Ykk Corp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2620B2 (ja) * 2003-11-20 2008-03-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止具
JP4447599B2 (ja) * 2006-12-28 2010-04-0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上止
DE112014006983B4 (de) * 2014-09-24 2022-01-27 Ykk Corporation Kuppelglied, Reißverschlusskette und Reißverschluss
CN107752237B (zh) * 2016-08-23 2024-03-08 Ykk株式会社 链牙、链带及拉链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2740B (zh) * 2013-04-09 2016-12-21 Ykk Corp
WO2016203620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89248B (zh) * 2015-06-18 2017-07-01 Ykk Corp Chain and zipper
TWI621412B (zh) * 2015-12-15 2018-04-21 Ykk Corp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764B (zh) * 2022-02-25 2023-12-1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用滑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5173A (zh) 2021-12-14
CN113795173B (zh) 2022-05-24
TW202042695A (zh) 2020-12-01
WO2020230333A1 (ja)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3935B (zh) Zipper chain, chain and zipper
TWI465203B (zh) Zipper with slide and quick release zipper
US20120260468A1 (e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EP2604138B1 (en) Slide fastener
EP2705768B1 (en) Slide fastener
TWI711398B (zh) 拉鏈
TWI554226B (zh) Chain belt
TWI645799B (zh) zipper
US20130139362A1 (en) Slide Fastener
JP2004283299A (ja)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617256B (zh) 滑件及拉鏈
WO2022077545A1 (zh) 链牙、拉链、应用该拉链的物品及链牙成型模具
CN110811082B (zh) 拉链
CN109717555B (zh) 拉链用拉头和拉链
CN116456858A (zh) 分体式上止
TWI630883B (zh) zipper
WO2022172320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6149707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エン
TWI676434B (zh) 拉鏈及拉鏈用滑件
CN113692235B (zh) 止动构件、带拉链的产品、以及拉链
TW202406473A (zh) 拉鏈及拉鏈用之開合件
WO202109049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202329840A (zh) 上止件、拉鏈以及附拉鏈的製品
TW202400041A (zh) 逆開拉鏈
JP5218875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