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9925B - Connector, contactor, housing, and wire housing used for the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contactor, housing, and wire housing used for the connecto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49925B TWI649925B TW102137242A TW102137242A TWI649925B TW I649925 B TWI649925 B TW I649925B TW 102137242 A TW102137242 A TW 102137242A TW 102137242 A TW102137242 A TW 102137242A TW I649925 B TWI649925 B TW I64992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electric wire
- connector
- piece
- wi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bend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ical wires or cables
- F21V23/002—Arrangements of cables or conductors inside a lighting device, e.g. means for guiding along parts of the housing or in a pivoting ar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21K9/23—Retrofit light sources for lighting devices with a single fitting for each light source, e.g. for substitution of incandescent lamps with bayonet or threaded fitt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45—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dditional means acting on the insulation or the wire, e.g. additio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means, strain relief means or wire cutting knives
- H01R4/245—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dditional means acting on the insulation or the wire, e.g. additio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means, strain relief means or wire cutting knives the additional means having two or more slotted flat por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6—Connections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connecting parts has projections which bite into or engage the other connecting pa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0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1/00—One po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8—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 Y10T29/4921—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with bo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連接器(10)係具備有:被連接在被連接構件(60),並且電線(30)相接觸,藉此使被連接構件(60)與電線(30)作電性連接的接觸子(50)。接著,接觸子(50)係具備有:接點部(53),其係使電線(30)以與該電線(30)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相對移動,藉此接觸該電線(30);及移動抑制部(54),其係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抑制該電線(30)對接觸子(50)的相對移動。此外,接觸子(50)係具備有移動規制部(50c),其係規制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的電線(30)朝交叉方向的相對移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連接器、該連接器所使用之接觸子、外殼、附電線外殼及附電線外殼之製造方法。
自以往以來,已知一種將電線及基板作電性連接的連接器(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在該專利文獻1中,連接器係具備有:連接於基板的接觸子、被固定在該接觸子的電線、及供安裝接觸子的外殼。
接著,將連接於基板的接觸子一體安裝在外殼,在被一體安裝在外殼的接觸子插入電線來加以固定,藉此使電線與基板作電性連接。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0-514138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習知技術中,係使電線朝軸方向移動而插入在被安裝在外殼的接觸子,藉此將電線固定在接觸子。因此,電線對接觸子插入時,會有電線撓曲、電線的安裝作業費工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獲得可更加輕易地將電線安裝在接觸子的連接器、該連接器所使用之接觸子、外殼、附電線外殼及附電線外殼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第1特徵之要旨為:一種連接器,其具備有:被連接在被連接構件,並且電線相接觸,藉此使前述被連接構件與前述電線作電性連接的接觸子,前述接觸子係具備有:接點部,其係使前述電線以與該電線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相對移動,藉此接觸該電線;移動抑制部,其係在前述電線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抑制該電線對前述接觸子的相對移動;及移動規制部,其係規制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的前述電線朝向前述交叉方向的相對移動。
本發明之第2特徵之要旨為:前述移動抑制部係抑制前述電線朝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的相對移動。
本發明之第3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點部係具備有:在由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位於寬幅方向兩側的第1側壁部、及設在前述第1側壁部之間的至少1個
第2側壁部,前述第2側壁部係包含有可朝前述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第2側壁部,前述電線係被保持在前述寬幅方向之中的至少一方側可朝前述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第2側壁部
本發明之第4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子係具有被構裝連接在前述被連接構件的構裝部,前述移動規制部包含前述構裝部。
本發明之第5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構裝部係在一面側包含前述移動規制部,在另一面側包含對前述被連接構件的構裝面。
本發明之第6特徵之要旨為:在前述構裝部的端緣形成有凹部。
本發明之第7特徵之要旨為:在前述移動規制部的一面形成有吸附面。
本發明之第8特徵之要旨為:前述吸附面兼作前述移動規制部。
本發明之第9特徵之要旨為:具備複數前述移動抑制部,複數的前述移動抑制部係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成為對稱的方式作配置。
本發明之第10特徵之要旨為:前述移動抑制部係具有在前述電線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扣止該電線的扣止片。
本發明之第11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扣止片係包含在前述電線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夾持該電線的鎖定
片。
本發明之第12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鎖定片係在該鎖定片的前端陷入在前述電線的壁面的狀態下夾持電線。
本發明之第13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鎖定片的前端沿著前述電線的壁面的圓周方向陷入。
本發明之第14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扣止片係具有夾著前述電線而相對向的第1扣止片及第2扣止片,前述移動規制部係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位於前述第1扣止片的扣止部位與前述第2扣止片的扣止部位之間的方式作配置。
本發明之第15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子係藉由將金屬板加工而形成,藉由切割該金屬板來形成前述扣止片。
本發明之第16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扣止片係一端被連結在前述移動規制部,並且另一端朝向與前述接點部相接觸的電線作延伸設置。
本發明之第17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扣止片係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前述接點部與相接觸的電線的延伸存在方向所成角度成為銳角的方式作延伸設置。
本發明之第18特徵之要旨為:具備複數前述移動抑制部,複數的前述移動抑制部係具備有:具有另一端相對於一端位於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一方側的扣止片的至少1個移動抑制部;及具有另一端相對於一端位於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另一方側的扣止片的至少1個移動抑制部。
本發明之第19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子係藉由金屬衝壓加工而形成,前述扣止片係在該扣止片的另一端的端緣之中,藉由金屬衝壓加工的抽出方向所被規定的尖端尖銳者的端緣被配置在前述電線側。
本發明之第20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被保持在前述接點部。
本發明之第21特徵之要旨為:當使前述電線朝前述交叉方向相對移動時,前述電線被插入在前述接點部而予以保持。
本發明之第22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子係在插入前述電線之側具有開口,在插入前述電線之側的相反側具有前述移動規制部。
本發明之第23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子係插入前述電線之側的全面形成開口。
本發明之第24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子係以相對於前述移動規制部的一面呈垂直方向形成開口。
本發明之第25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點部兼作前述移動抑制部。
本發明之第26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點部係具有接觸片。
本發明之第27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片係與形成在前述移動抑制部的扣止片形成為不同個體。
本發明之第28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接觸片與前述扣止片沿著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並置。
本發明之第29特徵之要旨為:使未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的電線朝前述交叉方向一方側相對移動,藉此該電線與前述接點部相接觸,前述接觸子係具有覆蓋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電線的前述交叉方向另一方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
本發明之第30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止脫部係形成在前述移動抑制部及前述接點部之中至少任一方。
本發明之第31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止脫部係形成在前述移動抑制部的扣止片及前述接點部的接觸片之中至少任一方。
本發明之第32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止脫部包含突出部。
本發明之第33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為單芯線。
本發明之第34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為絞線。
本發明之第35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為同軸線。
本發明之第36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係具有:作為導體部分的芯部、及被覆芯部的被覆部,前述接點部係與前述電線的芯部作電性連接,前述移動抑制部係藉由與前述電線的芯部相扣合來抑制前述電線的相對移動。
本發明之第37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係具有:作為導體部分的芯部、及被覆芯部的被覆部,前述接點部係與前述電線的芯部作電性連接,前述移動抑制部係藉由與前述電線的被覆部相扣合來抑制前述電線的相對移動。
本發明之第38特徵之要旨為:具備有未透過前述接
觸子地收容保持前述電線的外殼,前述外殼係形成有至少一面形成開口的開口部,並且以在由前述開口部的開口方向觀看的狀態下由該開口部露出的方式保持所收容保持的前述電線。
本發明之第39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係具備有將前端部壓扁所形成的壓擠部,前述外殼係具備有保持前述電線的壓擠部的保持部。
本發明之第40特徵之要旨為:一種接觸子,其係被使用在前述連接器。
本發明之第41特徵之要旨為:一種附電線外殼,其係被使用在前述連接器,安裝有前述電線。
本發明之第42特徵之要旨為:一種外殼,其係被使用在前述連接器。
本發明之第43特徵之要旨為:一種外殼,其具備有:收容部,其係收容電線;開口部,其係以與前述電線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形成開口的方式與前述收容部相連通,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使收容在前述收容部內的前述電線露出;及保持部,其係保持收容在前述收容部內的前述電線,前述收容部係可透過前述開口部來受容與被連接構件相連接的接觸子,前述接觸子在被受容在前述收容部的狀態下與前述電線相接觸。
本發明之第44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電線係具備有將前端部壓扁所形成的壓擠部,前述保持部保持前述電線的
壓擠部。
本發明之第45特徵之要旨為:前述保持部係具有扣止前述壓擠部的壓擠扣止部。
本發明之第46特徵之要旨為:具有載置收容在前述收容部的前述電線的載置部。
本發明之第47特徵之要旨為:前述載置部的載置前述電線的表面形成與該電線的表面形狀相對應的形狀。
本發明之第48特徵之要旨為:前述外殼係僅使用上下的模具來形成。
本發明之第49特徵之要旨為:前述壓擠扣止部為藉由壁面被區劃形成的空間部,在包圍前述壓擠扣止部的壁面形成有供露出前述電線的開口孔。
本發明之第50特徵之要旨為:前述開口孔係分別設在與包圍前述扣止部的壁面的彼此相對向的壁面。
本發明之第51特徵之要旨為:具備有使前述收容部與外部相連通的電線導入孔,前述電線係藉由將該電線通至前述電線導入孔而被收容在前述收容部內。
本發明之第52特徵之要旨為:具備有暫時保持收容在前述收容部內的前述電線的暫時保持部。。
本發明之第53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暫時保持部係藉由使收容在前述收容部內的前述電線朝前述交叉方向彎曲來暫時保持。
本發明之第54特徵之要旨為:前述暫時保持部係朝前述交叉方向突出的凸部,前述電線與前述凸部相抵接,
藉此該電線朝前述交叉方向彎曲。
本發明之第55特徵之要旨為:一種附電線外殼之製造方法,其係在具備有:收容部,其係收容電線;開口部,其係以與前述電線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形成開口的方式與前述收容部相連通,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使收容在前述收容部內的前述電線露出;及保持部,其係保持收容在前述收容部內的前述電線的壓擠部的外殼,安裝有前述電線的附電線外殼之製造方法,其具備有:在前述外殼的收容部收容前述電線,並且以由前述外殼的一端朝另一端貫穿的方式所形成的貫穿孔,使前述電線的前端部露出的工程;及將形成在一方治具的按壓部由一端側插入在前述貫穿孔,並且將形成在另一方治具的按壓部由另一端側插入,將前述電線的前端部壓扁而形成壓擠部的工程。
本發明之第56特徵之要旨為:形成前述壓擠部的工程係具備有:將前述電線朝該電線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錯開而使前述電線之前端部未被壓扁的部位由前述貫穿孔露出的工程;及使用前述治具,來壓扁前述電線之前端部未被壓扁的部位的工程。
本發明之第57特徵之要旨為:在形成前述壓擠部的工程中,進行複數次:將前述電線朝該電線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錯開而使前述電線之前端部未被壓扁的部位由前述貫穿孔露出的工程;及使用前述治具,來壓扁前述電線之前端部未被壓扁的部位的工程。
藉由本發明,使電線朝與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移動,藉此電線被安裝在接觸子。因此,當電線安裝在接觸子時,可抑制電線撓曲,且可更加輕易地將電線安裝在接觸子。
10、10A‧‧‧連接器
20‧‧‧插頭外殼(外殼)
20a‧‧‧插通孔
20b‧‧‧扣止部(保持部:壓擠扣止部)
20c‧‧‧插入凹部(電線導入孔)
21‧‧‧周壁部
21a‧‧‧短邊方向側周壁部
21b‧‧‧長邊方向側周壁部
21c‧‧‧切口(保持部:壓擠扣止部)
21d‧‧‧裡面(保持部:壓擠扣止部)
21e‧‧‧側面(保持部:壓擠扣止部)
21f‧‧‧凸部(暫時保持部)
22‧‧‧天壁部
22a‧‧‧開口部
22b‧‧‧開口部(貫穿孔)
23a、23b‧‧‧縱壁部
23c‧‧‧連結壁部
23d‧‧‧貫穿孔(電線導入孔)
23e‧‧‧貫穿孔
23f‧‧‧壁面
24‧‧‧收容部
24a‧‧‧開口部
25‧‧‧島部
25a‧‧‧貫穿孔
26‧‧‧載置部
26a‧‧‧載置面
27‧‧‧底壁
27a‧‧‧貫穿孔(開口孔)
30‧‧‧電線
31‧‧‧被覆部
32‧‧‧芯部
32a‧‧‧前端部
32b‧‧‧壓擠部
32c‧‧‧第1壓擠部
32d‧‧‧第2壓擠部
32e‧‧‧平坦面
32f‧‧‧側面
32g‧‧‧壁面
32B‧‧‧芯部
32C‧‧‧芯部
32D‧‧‧同軸纜線
33‧‧‧內部導體
34‧‧‧絕緣體
35‧‧‧外部導體
40‧‧‧附電線外殼
50‧‧‧接觸子
50a‧‧‧開口
50b‧‧‧止脫部
50c‧‧‧移動規制部
51‧‧‧底壁部(移動規制部:構裝部)
51a‧‧‧一面
51b‧‧‧另一面(構裝面)
51c‧‧‧凹部
52‧‧‧連結部(移動規制部:構裝部)
52a‧‧‧一面(吸附面)
52b‧‧‧另一面(構裝面)
52c‧‧‧吸附面
53‧‧‧接點部
53a‧‧‧外側片(第1側壁部)
53b‧‧‧內側片(接觸片)
53c‧‧‧夾持片(第2側壁部:接觸片)
54‧‧‧鎖定部(移動抑制部)
54a‧‧‧鎖定片(扣止片)
54b‧‧‧一端
54c‧‧‧另一端
54d‧‧‧第1鎖定片(第1扣止片)
54e‧‧‧第2鎖定片(第2扣止片)
54f‧‧‧前端
54g‧‧‧端緣
54h‧‧‧端緣
54i‧‧‧突部
54j‧‧‧突部
54k‧‧‧傾斜部
55‧‧‧空間
56‧‧‧側壁部
56a‧‧‧第1側壁部
56b‧‧‧第2側壁部
57‧‧‧側壁部
60‧‧‧基板(被連接構件)
61‧‧‧LED
62‧‧‧電源電路
63‧‧‧浮動連接器
64‧‧‧連接器
65‧‧‧電路零件
70‧‧‧LED電燈泡
71‧‧‧玻璃球體
72‧‧‧金屬口
81‧‧‧上模
82‧‧‧下模
90‧‧‧治具
91‧‧‧按壓部
X‧‧‧外殼的長邊方向(電線延伸存在方向)
Y‧‧‧外殼的短邊方向(寬幅方向)
Z‧‧‧外殼的厚度方向(交叉方向:接觸子的開口方向)
圖1係部分分解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的圖,由一面側所觀看的斜視圖。
圖2係部分分解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的圖,由另一面側所觀看的斜視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外殼的斜視圖,(a)係由一面側所觀看的斜視圖,(b)係由另一面側所觀看的斜視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外殼的圖,(a)為背面圖,(b)為側面圖,(c)為平面圖,(d)為正面圖,(e)為背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外殼的圖,(a)為圖4(a)的A-A剖面圖,(b)為圖4(a)的B-B剖面圖,(c)為圖4(c)的C-C剖面圖,(d)為圖4(c)的D-D剖面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外殼之成形方法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7係顯示載置部之變形例的圖,(a)為對應圖5(c)的剖面圖,(b)為對應圖5(d)的剖面圖。
圖8係顯示將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線插入在外殼之前的狀態的斜視圖。
圖9係顯示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線形成有壓擠部的狀態圖,(a)係被安裝在外殼的狀態下的電線的斜視圖,(b)係僅顯示電線的斜視圖。
圖10係以(a)~(d)依序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線之壓擠部之形成方法的背面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附電線外殼的圖,(a)為背面圖,(b)為側面圖,(c)為平面圖,(d)為正面圖,(e)為背面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附電線外殼的圖,(a)為圖11(a)的E-E剖面圖,(b)為圖11(a)的F-F剖面圖,(c)為圖11(c)的G-G剖面圖,(d)為圖11(c)的H-H剖面圖。
圖13係以模式顯示使用治具來形成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線的壓擠部的狀態的斜視圖。
圖14係以模式顯示使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線暫時保持在外殼的暫時保持部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5係顯示暫時保持之變形例的剖面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接觸子的圖,(a)係接觸子的底壁部位於下側的狀態的斜視圖,(b)係接觸子的底壁部位於上側的狀態的斜視圖。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接觸子的圖,(a)為平面圖,(b)為側面圖,(c)為正面圖。
圖18係在與接點部相對應的位置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附電線外殼對接觸子的安裝方法的圖,(a)係顯示將附電線外殼安裝在接觸子之前的狀態圖,(b)係顯示將附電線外殼安裝在接觸子後的狀態圖。
圖19係在與鎖定部相對應的位置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附電線外殼對接觸子的安裝方法的圖,(a)係顯示將附電線外殼安裝在接觸子之前的狀態圖,(b)係顯示將附電線外殼安裝在接觸子後的狀態圖。
圖20係以模式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第1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圖21係以模式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第2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圖22係以模式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第3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圖23係以模式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第4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的斜視圖。
圖25係顯示將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電線安裝在接觸子後的狀態圖,(a)係在與接點部相對應的位置所顯示的圖,(b)係在與鎖定部相對應的位置所顯示的圖。
圖2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連接器的斜視圖。
圖27係顯示電線之第1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28係顯示電線之第2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29係顯示電線之第3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0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1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2係顯示接觸子之第3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3係顯示接觸子之第4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4係顯示接觸子之第5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5係顯示接觸子之第6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6係顯示接觸子之第7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7係顯示接觸子之第8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8係顯示接觸子之第9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39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0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0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1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1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2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2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3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3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4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4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5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5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6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6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7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7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8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8係顯示接觸子之第19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49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0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0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1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1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2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2係以模式顯示圖51的接觸子保持電線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53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3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4係以模式顯示圖53的接觸子保持電線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55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4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6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5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7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6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8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7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59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8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60係顯示接觸子之第29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61係顯示接觸子之第30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62係顯示接觸子之第31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63係顯示接觸子之第32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64係顯示接觸子之第33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65係顯示接觸子之第34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66係顯示接觸子之第35變形例的斜視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示,一面詳加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以下係將外殼的長邊方向(電線延伸存在方向:電線
的軸方向)設為X方向、外殼的厚度方向(與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設為Z方向、外殼的短邊方向(寬幅方向)設為Y方向來進行說明。
此外,在以下複數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係包含有同樣的構成要素。因此,以下係對該等同樣的構成要素標註共通的符號,並且省略重複的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有:連接於基板(被連接構件)60的接觸子50、及供收容固定(安裝)電線30的插頭外殼(外殼)20。該連接器10係使收容固定在樹脂製的插頭外殼(外殼)20的電線30與構裝在基板60的接觸子50相嵌合,使電線30與接觸子50相接觸,藉此將電線30與基板60作電性連接。
插頭外殼20係如圖3~圖5所示,呈大致長方體狀,具備有周壁部21、及天壁部22。周壁部21係具備有:位於寬幅方向(短邊方向:Y方向)兩端,且朝長邊方向(電線30的軸方向:X方向)延伸存在的短邊方向側周壁部21a;及位於長邊方向(電線30的軸方向:X方向)一端,且朝寬幅方向(短邊方向:Y方向)延伸存在的長邊方向側周壁部21b,形成為X方向另一端形成開口的大致U字狀。
此外,在插頭外殼20係以與至少一面(圖4(b)的
上側:作為交叉方向的Z方向)形成開口的開口部24a相連通的方式形成有收容部24,在該收容部24內收容有電線30。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以朝與X方向(電線30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Z方向(交叉方向)形成開口的方式使開口部24a與收容部24相連通。接著,在由開口部24a的開口方向(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收容保持在收容部24的電線30由開口部24a露出。亦即,被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係可透過開口部24a來視認。在本實施形態中,收容部24係藉由短邊方向側周壁部21a、21a、及以朝寬幅方向(短邊方向:Y方向)延伸存在而將短邊方向側周壁部21a、21a相連結的方式所形成的縱壁部23a、23b予以區劃形成。
接著,在收容部24內的中央部設有島部25,該島部25係藉由連結壁部23c而被固定在短邊方向側周壁部21a、21a。亦即,收容部24係藉由島部25及連結壁部23c、23c而被區劃成2個區域。
接著,在島部25係以用以插通電線30的貫穿孔25a朝X方向貫穿的方式形成。在本實施形態中,貫穿孔25a係在正面視(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呈朝天壁部22側形成開口的大致U字狀,與形成在天壁部22的開口部22a相連通。藉由形成為該構成,將在島部25形成有貫穿孔25a的插頭外殼20,僅使用上下模具(上模81及下模82)即可輕易地進行樹脂成型(參照圖6)。亦即,變得不需要使用滑芯,可將模具的構成形成為更為簡單的構
成。
此外,在島部25的兩端的收容部24內,以朝X方向延伸存在的方式分別形成有載置電線30的載置部26,在載置部26的載置面26a載置電線30。如上所示,藉由在插頭外殼20設置載置部26,可更為安定地保持電線30。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等所示,係例示載置面26a形成為平坦面者,但是較佳為如圖7所示,將載置部26的載置面26a形成為與電線30的表面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亦即,如本實施形態所示若電線30呈細長的圓柱狀時,電線30的表面形狀形成為圓柱的側面形狀,因此較佳為將載置面26a,以與電線30的表面形狀(圓柱的側面)相抵接的方式,形成為Y方向中央凹陷的圓弧狀。如此一來,可將電線30在更為安定的狀態下載置於載置部26。
此外,在插頭外殼20中的縱壁部23a、23b的X方向外側,係分別形成有:用以將電線30插通在插頭外殼20內的插入凹部20c、及將被插入在插頭外殼20內的電線30的前端進行扣止的扣止部(保持電線30的前端的保持部)20b。
插入凹部20c係以朝X方向外側形成開口,並且X方向內側與縱壁部23a的貫穿孔(電線導入孔)23d相連通的方式形成,由X方向外側的開口插入電線30。
另一方面,扣止部20b係以X方向內側與縱壁部23b的貫穿孔23e相連通的方式形成,X方向外側係藉由長邊
方向側周壁部21b所區劃形成的空間部。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以插入凹部20c、縱壁部23a的貫穿孔23d、載置部26的載置面26a、島部25的貫穿孔25a、載置部26的載置面26a、縱壁部23b的貫穿孔23e、扣止部20b,形成使電線30插通在插頭外殼內的插通孔20a。
亦即,插頭外殼20係具備有:收容電線30的收容部24;使以與電線30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X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Z方向)形成開口的方式與收容部24相連通而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在由開口部24a的開口方向(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露出的開口部24a;及保持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的扣止部(保持部)20b。接著,收容部24係可透過開口部24a來受容與基板(被連接構件)60相連接的接觸子50。亦即,接觸子50係可由Z方向一端側(插頭外殼20的底壁部27側)被受容在收容部24內。其中,接觸子50係在被受容在收容部24的狀態下與電線30相接觸。如上所示,接觸子50在被受容在收容部24的狀態下與被保持在插頭外殼20的電線30相接觸,藉此可抑制連接器10的Z方向的厚度。此外,可抑制互相接觸的接觸子50與電線30的相對移動,使接觸可靠性更加提升。
接著,插頭外殼20係具備有使收容部24與外部相連通的貫穿孔(電線導入孔)23d,藉由在貫穿孔(電線導入孔)23d通過電線30,電線30被收容在收容部24內。
藉由形成為該構成,可使電線30更加輕易地收容在收容部24內。此外,貫穿孔23d係以朝X方向以外的方向(Z方向或Y方向)不會形成開口的方式形成。換言之,貫穿孔23d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形成為封閉的孔的方式形成。因此,被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係藉由貫穿孔23d的周圍的壁部(縱壁部23a),在規制朝X方向以外的方向(Z方向或Y方向)的相對移動的狀態下被收容。亦即,電線30係在相對插入方向(X方向)以外的方向,在被進行防止脫離的狀態下被收容在收容部24內。此外,貫穿孔25a或貫穿孔23e均具有防止所插入的電線30朝向X方向以外的方向脫離的功能。其中,各貫穿孔並不需要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被封閉。例如,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即使小於電線30的直徑的切口被形成在貫穿孔,亦可得同樣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扣止部20b形成為藉由插頭外殼20的壁面所被區劃形成的空間部,在插頭外殼20之包圍扣止部20b的壁面,在由貫穿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形成有露出電線30的貫穿孔。
具體而言,在天壁部22,以朝Z方向形成開口的方式形成與扣止部20b相連通的開口部(開口孔:貫穿孔)22b,藉此在由Z方向觀看時,電線30會露出。
此外,在扣止部20b之與開口部(貫穿孔)22b為相反側的底壁27,亦以朝Z方向形成開口的方式形成有貫穿孔(開口孔)27a。亦即,在Z方向兩側(包圍扣止部
的壁面的彼此相對向的壁面)分別形成有貫穿孔(開口孔:開口部22b及貫穿孔27a)。藉由形成為該構成,以在Z方向兩側貫穿的方式形成扣止部20b,被插通在扣止部20b內的電線30的前端係由插頭外殼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兩側之中任一側觀看均會露出。亦即,扣止部20b係成為由插頭外殼20的Z方向一端朝另一端貫穿的方式所形成的貫穿孔。如上所示,在包圍扣止部20b的壁面形成開口孔,藉此可將該開口孔作為確認電線30是否已被插入至插頭外殼20的裡部為止的窺視孔加以活用。尤其,若將開口孔形成為貫穿孔,可更為輕易而且確實地確認電線30在孔內的存在。
電線30係呈細長的圓柱狀,藉由絕緣性的被覆部31包覆導電性的芯部32而形成。接著,電線30係在將前端側的被覆部31剝下而露出芯部32的狀態下被插通在插通孔20a。亦即,使所露出的芯部32插通在插通孔20a(參照圖8)。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電線30的芯部32係以由1條銅線( 0.5)所成的單線(單芯線)所構成。
接著,插通在插通孔20a的芯部32的前端部32a係在插入於扣止部20b的狀態下,被壓扁而形成平板狀的壓擠部32b。
此時,扣止部20b係以朝Z方向兩側貫穿的方式形成。因此,由Z方向兩側(以圖9(a)的箭號a的方向)插入壓扁用治具90的按壓部91,藉此可壓扁芯部32的前端部32a。
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2個壓扁用治具90,一面將芯部32的前端部32a朝X方向錯開一面壓扁複數次(在本實施形態中2次),藉此形成平板狀的壓擠部32b。
如上所示,在將電線30插入在插頭外殼20的狀態下形成壓擠部32b,藉此形成在插頭外殼20安裝有電線30的附電線外殼40。
具體而言,附電線外殼40係以下列方法形成。
首先,在插頭外殼20的收容部24收容電線30,並且使電線30的前端部32a由以由插頭外殼20的Z方向一端朝另一端貫穿的方式所形成的貫穿孔(扣止部20b、開口部22b及貫穿孔27a)露出。
接著,將形成在一方治具90的按壓部91由Z方向一端側插入在貫穿孔(扣止部20b、開口部22b及貫穿孔27a),並且將形成在另一方治具90的按壓部91由另一端側插入。接著,藉由各自的按壓部91、91壓扁電線30的前端部32a,來形成第1壓擠部32c。如上所示,若使貫穿孔(扣止部20b、開口部22b及貫穿孔27a)朝Z方向貫穿,而由兩側使治具90的按壓部91插入,則可更為安定地壓扁電線30的前端部32a。
之後,將電線30朝X方向插入側錯開而使電線30之前端部32a未被壓扁的部位由貫穿孔露出。接著,使用治具90來壓扁電線30之前端部32a未被壓扁的部位,來形成第2壓擠部32d。
藉此,在電線30的前端部32a形成壓擠部32b。接
著,藉由形成如上所示之壓擠部32b,使插入在插頭外殼20內的電線30朝脫離方向(插脫方向的脫離側)移動時,壓擠部32b會抵接(扣止)於縱壁部23b的壁面23f。因此,可抑制電線30由插頭外殼20脫離,因此電線30被安裝在插頭外殼20。
藉此,形成附電線外殼40。
其中,亦可進行複數次(2次以上)使電線30朝X方向錯開而使電線30之前端部32a未被壓扁的部位由貫穿孔露出,使用治具90來壓扁電線30之前端部32a未被壓扁的部位的工程。亦即,亦可進行3次以上電線30的壓扁工程。此外,亦可使用治具90,僅一次壓扁電線30的前端部32a而形成壓擠部32b。此時,如後所述,較佳為使壓擠部32b的側面32f以切口21c的兩側面21e、21e夾持。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長邊方向側周壁部21b的天壁部22的相反側形成有切口21c,壓擠部32b的平坦面32e抵接於切口21c的裡面(天壁部22側的面)21d。藉此,在對接觸子50安裝時等,可抑制電線30旋轉。其中,若將壓擠部32b的側面32f以切口21c的兩側面21e、21e夾持,可更加確實地抑制電線30旋轉。
如上所示,在插頭外殼20設有保持電線30的壓擠部32b之作為保持部的扣止部20b,亦使該扣止部20b具有扣止壓擠部32b之作為壓擠扣止部的功能。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亦使縱壁部23b的壁面23f及切口21c的裡面
(天壁部22側之面)21d具有作為壓擠扣止部的功能。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4所示,插頭外殼20具備有暫時保持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的暫時保持部。
具體而言,暫時保持部係相較於載置部26的載置面26a更朝Z方向突出的凸部21f,由於電線30抵接於該凸部21f,該電線30會朝Z方向彎曲。如上所示,使電線30藉由凸部21f而朝Z方向彎曲,藉此電線30被暫時保持在插頭外殼20。
其中,在圖14中,係例示將凸部21f形成在長邊方向側周壁部21b的X方向內側(電線30的插脫方向脫離側)者,惟亦可如圖15所示,在長邊方向側周壁部21b的X方向外側(電線30的插脫方向插入側)形成作為暫時保持部的凸部21f。此時,如圖14或圖15所示,較佳為在凸部21f的X方向內側(電線30的插脫方向脫離側)形成傾斜部。如此一來,在插入電線30時,電線30一面被導引至傾斜部一面朝Z方向彎曲,因此可更為輕易地使電線30朝Z方向彎曲。
接觸子50係藉由將1枚板狀金屬板進行金屬加工(衝壓加工)所形成,具備有朝X方向呈細長的大致矩形狀的底壁部51。在本實施形態中,該底壁部51係分別形成在X方向兩端部,以連結2個底壁部51的方式在X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連結部52。在本實施形態中,該連結部52係以相較於底壁部51更為朝向Y方向外側而以大致梯
形狀突出的方式形成。亦即,連結部52係在平面視下呈大致八角形狀。其中,連結部52的形狀係可形成為各種形狀,可為長方形狀等多角形,亦可為圓形。
該底壁部51或連結部52係可作為被連接(構裝)在基板60的構裝部來發揮功能。亦即,可使底壁部51作為連接(構裝)在基板60的構裝部來發揮功能,或使連結部52作為連接(構裝)在基板60的構裝部來發揮功能。此外,亦可使底壁部51及連結部52作為連接(構裝)在基板60的構裝部來發揮功能。
底壁部51及連結部52係形成為平板狀,一面51a側及一面52a側成為後述之移動規制部50c。接著,若使底壁部51作為構裝部而發揮功能時,另一面51b側即成為對基板60的構裝面。另一方面,若使連結部52作為構裝部而發揮功能時,另一面52b側即成為對基板60的構裝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連結部52的一面52a形成有吸附機械手等未圖示之構裝設備的吸附面52c。接著,該吸附面52c兼作後述之移動規制部50c。
如上所示,接觸子50係具有被構裝連接在基板(被連接構件)60的構裝部(底壁部51及連結部52之中至少任一方),以包含該構裝部的方式形成有移動規制部50c。
接著,構裝部係在一面側包含移動規制部50c,在另一面側包含對基板(被連接構件)60的構裝面。
此外,在移動規制部50c的一面形成吸附面52c,該吸附面52c兼作移動規制部50c。
藉此,可有效活用吸附面52c作為其他功能。此外,由於變得不需要使用其他構件作為移動規制部50c,因此亦可達成接觸子50的小型化。此外,藉由將底壁部51的另一面51b或連結部52的另一面52b形成為構裝面,具有不需要構裝用引線的優點。
此外,接觸子50係具備有:與電線30的芯部32相接觸而作電性連接的接點部53;及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鎖定電線30的鎖定部54。其中,鎖定電線30係包含抑制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該電線30相對於接觸子50的相對移動。亦即,不僅完全被扣止,亦包含相對電線30的移動方向產生抗力,而不易進行相對移動。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鎖定部54相當於移動抑制部。
此外,接觸子50係具備有規制在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電線30朝Z方向的相對移動的移動規制部50c。在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不僅連結部52,底壁部51亦作為移動規制部50c來發揮功能。如上所示,藉由在接觸子50設置移動規制部50c,變得不需要重新設置用以抑制電線30相對接觸子50朝Z方向相對移動而電線30與接點部53的接觸偏離的構件。亦即,可僅以接觸子50來進行防止因過於插入電線30所致之由接觸子50偏離的情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形成有2個(複數)接點部53,2個接點部53係分別形成在各底壁部51的X方向外側。各接點部53係具備有:以由底壁部51的Y方向兩端豎立的方式所形成的外側片53a;及可彈性變形地連設於外側片53a的內側片(接觸片)53b。接著,在內側片53b之前端,可彈性變形地形成有夾持電線30的芯部32的夾持片(接觸片)53c,以兩側的夾持片53c夾持(保持)電線30的芯部32的壁面32g。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接點部53係具備有: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位於Y方向(寬幅方向)兩側之作為第1側壁部的外側片53a;及設在外側片53a之間的2個夾持片(至少1個第2側壁部)53c。
此外,2個夾持片53c(至少1個第2側壁部)以可朝Y方向彈性變形的方式形成。亦即,本實施形態之第2側壁部係包含有可朝Y方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第2側壁部。
接著,電線30係Y方向兩側(Y方向之中至少一方側)分別被保持在可朝Y方向彈性變形的夾持片53c。
藉此,可藉由夾持片53c的彈性變形,來吸收施加於電線30的Y方向的力。結果,若電線30朝Y方向被拉伸時等,抑制對接觸子50的外側片(第1側壁部)53a施加力,可抑制接觸子50與基板60的構裝偏離。此外,亦可抑制電線30由接觸子50偏離。
其中,以可朝Y方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方式僅
形成2個夾持片53c之中任一方的夾持片,電線30的Y方向之中至少一方側被保持在可朝Y方向彈性變形的夾持片53c。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夾持片(接觸片)53c係形成為與形成在移動抑制部之後述的扣止片(鎖定片54a)為不同個體,夾持片(接觸片)53c與扣止片(鎖定片54a)沿著X方向並置。如上所示,藉由將夾持片(接觸片)53c及扣止片(鎖定片54a)形成為不同個體,可以另外的構件進行接觸電線30的功能、及鎖定電線30的功能,因此可個別選擇適於各自的功能的形狀。如此一來,可使各自的功能更加確實發揮。
此外,接點部53係以圖16(a)的上側(與開口部24相對向之側)形成開口的方式形成。接著,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朝與電線30的軸方向(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相對移動的電線30插入在接點部53,電線30的芯部32與接點部53相接觸而作電性連接。具體而言,由在接點部53之插入電線30之側(圖16(a)的上側)所形成的開口插入電線30的芯部32,以兩側的夾持片53c夾持電線30的芯部32的壁面32g,藉此電線30的芯部32與接點部53相接觸而作電性連接。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使未接觸接點部53的狀態的電線30朝Z方向一方側(由開口側朝向底壁部51側的方向)相對移動,藉此該電線30與接點部53相接觸。
此外,接觸子50係具有覆蓋接觸到接點部53的電線30的Z方向另一方側(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的電線30的開口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50b。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接點部53的接觸片(內側片53b)形成止脫部50b。
具體而言,以配置在Y方向兩側的各內側片(接觸片)53b間的間隙小於電線30的直徑的方式,使各自的內側片(接觸片)53b朝Y方向內側突出。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內側片(接觸片)53b大幅彎曲,而朝Y方向內側突出。
藉此,抑制朝向與安裝有電線30的方向(被插入在接觸子50的方向)為相反方向移動,可防止電線30由接觸子50脫離。此外,電線30越過朝Y方向內側突出的止脫部50b而被插入,因此在插入電線時可具有卡嗒感(click feeling),可輕易地進行電線30的連接確認。
此外,內側片(接觸片)53b係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形成凸向Z方向另一方側(開口50a側:插入電線30之側)的圓弧狀。因此,在接點部53的Z方向另一方側(開口50a側:插入電線30之側),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藉由Y方向兩端的內側片(接觸片)53b的內側的片予以區劃形成,形成在開口50a側呈寬幅寬廣的開口。如上所示,藉由在接點部53形成在開口50a側呈寬幅寬廣的開口,藉此可使電線30容易插入在接觸子50。
鎖定部54亦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有2個(複數),2
個鎖定部54係分別形成在各接點部53的X方向內側(各底壁部51的X方向內側)。此外,2個鎖定部54係當由Z方向觀看時,夾著連結部52而以形成為對稱的方式作配置。
接著,各鎖定部54係分別具有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鎖定該電線30的鎖定片54a。該鎖定片54a係藉由將在形成接觸子50時所被使用的金屬板進行切割所形成,一端54b與作為移動規制部的底壁部51相連結,並且另一端54c朝向與接點部53相接觸的電線30被延伸設置。具體而言,將一端54b作為基點而使另一端54c朝Y方向內側彎曲,藉此形成鎖定片54a。藉此,形成可朝Y方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鎖定片54a。
此外,在一端54b與另一端54c的交界的彎曲部分的移動規制部50c側係形成有彎曲成圓弧狀的切口狀的凹部。藉由形成如上所示之凹部,使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端緣54g)的Z方向長度比彎曲部分的Z方向長度為更長。如此一來,可一面確保與電線30的接觸範圍(Z方向長度),一面更為輕易地使另一端54c側彈性變形。
如上所示,各鎖定部54係具有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扣止該電線30的扣止片,該扣止片係包含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夾持該電線30的鎖定片54a。該鎖定片54a係如上所述,形成為可朝Y方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因此可使鎖定片54a一面朝Y方
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一面使電線30由Z方向插入在接觸子50。如此一來,在電線30被插入在接觸子50的狀態下,電線30係形成為藉由鎖定片54a的彈性復原力而被按壓的狀態。如上所示,藉由在鎖定部54形成可朝Y方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鎖定片54a,可使電線30容易插入在接觸子50,而且可更加確實地將所插入的電線30進行鎖定(抑制朝X方向相對移動)。
其中,扣止片的形態可形成為各種形態,而非侷限於鎖定片。例如,扣止片可藉由插刺電線來扣止該電線,亦可扣止片扣合電線、或使扣止片與電線的接觸部分的摩擦增大。此外,亦可將該等扣止片加以組合。
此外,在1個鎖定部54,當由Z方向觀看時,形成有夾著電線30而相對向的第1鎖定片(第1扣止片)54d及第2鎖定片(第2扣止片)54e。
接著,如圖17所示,在由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移動規制部50c位於第1鎖定片54d的扣止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端緣54g)與第2鎖定片54e的扣止部位(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端緣54g)之間。
亦即,移動規制部50c之與扣止部位(端緣54g)相對應的部位中的Y方向寬幅,大於1個鎖定部54中第1鎖定片54d的扣止部位與第2鎖定片54e的扣止部位之間的Y方向的距離。
藉此,藉由移動規制部來規制電線30中藉由鎖定部54所被鎖定的部位朝插入方向的移動,因此可更加確實
地抑制藉由鎖定部54所為之鎖定被解除。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由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接點部53與所接觸的電線30所成的角度(與電線延伸存在方向所成的角度)成為銳角的方式,延伸設置鎖定片54a。亦即,鎖定片54a係在由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隨著由一端54b愈為朝向另一端54c,至電線30的距離愈小的方式作延伸設置。
接著,各自的鎖定部54係具備有第1鎖定片54d及第2鎖定片54e作為鎖定片54a,因此各自的鎖定片54a係在平面視下形成為隨著愈為朝向前端54f側(X方向內側),愈為寬幅狹窄的錐狀。
如上所示,鎖定部54亦以圖16(a)的上側(與開口部24相對向之側)形成開口的方式形成,將朝與電線30的軸方向(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相對移動的電線30插入在第1鎖定片54d與第2鎖定片54e之間。
此時,較佳為使1個鎖定部54中第1鎖定片54d的扣止部位與第2鎖定片54e的扣止部位之間的Y方向的距離,小於藉由鎖定片54a所被夾持的電線30(芯部32)的直徑。如此一來,電線30係當被插入在接觸子50時,使第1鎖定片54d及第2鎖定片54e一面分別朝Y方向外側彈性變形一面被插入。接著,在電線30被插入在接觸子50的狀態下,第1鎖定片54d及第2鎖定片54e係藉由朝向Y方向內側的彈性復原力來按壓電線30。因此,
可使電線30容易插入在接觸子50,而且可更加確實地將所插入的電線30進行鎖定(抑制朝X方向的相對移動)。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2個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反方向。
例如,若根據圖16(a)來說明時,在一方的鎖定部54(左下側的鎖定部)中,由鎖定片54a的一端54b朝向另一端54c的方向成為右上方向,在另一方的鎖定部54(右上側的鎖定部)中,由鎖定片54a的一端54b朝向另一端54c的方向成為左下方向。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的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具備有:具有另一端54c相對一端54b位於X方向一方側的鎖定片(扣止片)54a的至少1個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及具有另一端54c相對一端54c位於X方向另一方側的扣止片54a的至少1個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
藉此,可更加確實地抑制電線30朝X方向兩側的相對移動。具體而言,使接觸(插入)到接觸子50的電線30朝圖16(a)的右上側移動時,主要藉由右上側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的卡住而抑制朝圖16(a)的右上側移動。另一方面,若欲使電線30朝圖16(a)的左下側移動時,主要藉由左,下側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的卡住來抑制朝圖16(a)的左下側移動。
接著,藉由Y方向兩側的前端54f來夾持芯部32的壁面32g,藉此鎖定電線30。
此時,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鎖定片54a的前端54f陷入在芯部32的壁面32g的狀態下夾持電線30。具體而言,在鎖定片54a的前端54f沿著芯部32的壁面32g的圓周方向陷入的狀態下夾持電線30。
如上所示,使鎖定片54a的前端54f沿著芯部32的壁面32g的圓周方向陷入,藉此可更加確實地鎖定電線30朝X方向(電線30的軸方向)移動的情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接觸子50係藉由金屬衝壓加工所形成,鎖定片54a係在該鎖定片54a的另一端54c的端緣54g及端緣54h之中,藉由金屬衝壓加工的抽出方向所被規定的尖端尖銳者的端緣54g被配置在電線30側。藉此,可使尖端尖銳者的端緣54g陷入於芯部32的壁面32g,且可更加強固地鎖定電線30。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使衝壓加工時所形成的尖端形狀陷入在芯部32的壁面32g(扣止電線30)的部分來加以活用。
此外,在鎖定片54a的前端54f的Z方向另一方側(開口50a側:插入電線30之側)形成有傾斜部54k,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藉由Y方向兩端的傾斜部54k予以區劃形成,形成有在開口50a側呈寬幅寬廣的開口。如上所示,藉由在鎖定部54形成在開口50a側呈寬幅寬廣的開口,可使電線30容易插入在接觸子50。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接點部53的Z方向
另一方側(開口50a側:插入電線30之側)及鎖定部54的Z方向另一方側(開口50a側:插入電線30之側),分別形成有用以插入電線的導引部(在開口50a側呈寬幅寬廣的錐狀的開口),可更加輕易地進行電線30對接觸子50的插入。
其中,藉由鎖定片54a所為之電線30的鎖定係可如下進行。
首先,使電線30相對接觸子50朝與軸方向(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相對移動,將電線30插入在夾持片53c之間,並且插入在第1鎖定片54d與第2鎖定片54e之間。接著,以夾持片53c夾持電線30的芯部32的壁面32g,並且以鎖定片54a的前端54f夾持芯部32的壁面32g。接著,若在該狀態下將電線30朝X方向(電線30的軸方向)拉伸時,鎖定片54a的前端54f會陷入在芯部32的壁面32g。藉此,電線30藉由鎖定片54a被鎖定,抑制電線30朝X方向(電線30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接觸子50係在插入電線30之側形成有開口50a,在與插入電線30之側為相反側形成有移動規制部(底壁部51及連結部52)50c。
接著,接觸子50的開口50a係插入電線30之側的全面形成開口,即使為電線30的途中部分(未包含兩端的部分),亦可插入在接觸子50。此外,開口50a係相對移動規制部50c的一面(連結部52的一面52a)朝垂直方
向形成開口。其中,開口50a亦可朝平行方向或交叉的方向形成開口,而不需要朝向相對移動規制部的一面呈垂直方向形成開口。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接觸子50係以成為對稱形狀(平面視下為點對稱)的方式所形成。藉此,可消除構裝方向或嵌合方向的規制,可改善使用方便性。
此外,在X方向兩側的鎖定部54之間形成有空間55,在該空間55收容島部25。
形成以上構成的連接器10係如下被組裝。
首先,以由圖8所示之狀態成為圖10(a)所示之狀態的方式,在插頭外殼20的插通孔20a插入露出電線30的芯部32。
接著,藉由將壓扁用治具90由Z方向兩側(以圖9(a)的箭號a的方向)插入,一次壓扁芯部32的前端部32a,形成第1壓擠部32c(參照圖10(b))。之後,使電線30朝X方向移動,第1壓擠部的平坦面抵接於切口21c的裡面(天壁部22側之面)21d(參照圖10(c))。
接著,在該狀態下,將壓扁用治具90的按壓部91由Z方向兩側(以圖9(a)的箭號a的方向)分別插入,藉此將芯部32的前端部32a壓扁而以與第1壓擠部32c相鄰接的方式形成第2壓擠部32d(參照圖10(d))。
如上所示,形成由第1壓擠部32c及第2壓擠部32d所構成的壓擠部32b,藉此當使插入在插頭外殼20內的
電線30朝脫離方向移動時,壓擠部32b會抵接(扣止)於縱壁部23b,可抑制電線30由插頭外殼20脫離。此外,壓擠部32b的平坦面32e抵接(扣止)於切口21c的裡面(天壁部22側之面)21d,可抑制電線30進行旋轉。
藉此,形成如圖9(a)所示之附電線外殼40。此時,電線30係未透過接觸子50地被收容固定(安裝)在插頭外殼20內。此外,插頭外殼20係在由開口部24a的開口方向(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芯部32由開口部24露出的方式,保持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
接著,藉由將構裝部(底壁部51及連結部52之中至少任一方)焊接在基板60等來進行連接,將接觸子50構裝(連接)在基板60。
接著,以插頭外殼20的開口部24側、及接觸子50的接點部53的開口側相對向的方式,在配置有附電線外殼40、及被安裝在基板60的接觸子50的狀態下,一面在開口部24內收容接點部53,一面將露出電線30的芯部32由接點部53的開口側插入而以夾持片53c進行夾持(參照圖18)。其中,芯部32係當由接點部53的開口側插入時,藉由設在接點部53側之相反側(圖18的上側)的載置部26的載置面26a而被按壓,因此抑制芯部32發生撓曲。
另一方面,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的前端54f夾持電線30的芯部32的壁面32g(參照圖19)。接著,將電
線30朝X方向(電線30的軸方向)拉伸,藉此鎖定片54a的前端54f陷入在芯部32的壁面32g,電線30藉由鎖定片54a被鎖定。此時,島部25係被收容在空間55。
藉此,基板60與電線30作電性連接。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之使用例。其中,以下說明之使用例為一例,連接器10的使用方法並非侷限於該等使用例。
首先,如圖20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係可使用在用以將構裝有LED61的基板(LED基板)60彼此作電性連接。在圖20中係揭示將4個基板60作串聯連接者。接著,在圖20的最左側的基板60,除了LED61以外,構裝有電源電路62,在其他3個基板60係構裝有LED61,但是並未構裝電源電路62。此外,在構裝有電源電路62的圖20的最左側的基板60的左側安裝有板對線(board to wire)類型的連接器10。在圖20的最左側的基板60的左側,以朝寬幅方向(圖20的上下方向)並設的方式構裝(連接)有2個接觸子50。接著,2個接觸子50係分別被收容在被固定(安裝)在電線30之一側的插頭外殼20的收容部24內而與電線30相接觸。藉此,電線30與基板60作電性連接。其中,電線30的另一側係與外部電源(未圖示)作電性連接,可供給電源。此外,在圖20的最左側的基板60的右側,亦以朝寬幅方向(圖20的上下方向)並設的方式構裝(連接)有2個接觸子50。接著,在4個基板60的互相相鄰的基板60側,亦以
朝寬幅方向(圖20的上下方向)並設的方式構裝(連接)有2個接觸子50。
接著,在基板60的該等部位(最左側的基板60的右側及其他3個基板60的左右兩側)係安裝有在電線30的兩側形成有連接器10者(板對板(board to board)類型的連接器10)。
亦即,被構裝在圖20的最左側的基板60的右側的接觸子50、及被構裝在圖20由左第2個基板60的左側的接觸子50係分別被收容在各自的插頭外殼20的收容部24內而與電線30相接觸。如上所示,使被固定在各自的插頭外殼20的電線30的兩側,嵌合(插入)在被構裝在最左側的基板60的右側的接觸子50、及被構裝在圖20由左第2個基板60的左側的接觸子50,藉此以跨過圖20的最左側的基板60、及圖20由左第2個基板60的方式安裝板對板類型的連接器10。藉此,圖20的最左側的基板60與圖20由左第2個基板60作電性連接。圖20由左第2個基板60與圖20由右第2個的基板60的連接、圖20的最右側的基板60與圖20由右第2個基板60的連接亦同。接著,被構裝在圖20的最右側的基板60的右側的上下2個接觸子50係分別被收容在各自的插頭外殼20的收容部24內而與電線30相接觸。藉此,使被構裝在圖20的最右側的基板60的右側的上下2個接觸子50短路。
如上所示,藉由使用板對板類型的連接器10,變得
不需要如習知般使用跨接銷等來使其短路,且不需要使用可安裝跨接銷的基板。亦即,使用圖20的基板60之中任何基板亦可使電路短路,可提高基板的通用性。
如上所示,使用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10及板對板類型的連接器10,將各自的基板60作電性連接,藉此可使被構裝在各自的基板60的LED61亮燈。此時,由於使用上述連接器10,因此可更為輕易地將電線30安裝在接觸子50。此外,由於使用低背型的連接器作為各自的連接器(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10及板對板類型的連接器10),因此不會有遮斷LED61的發光的情形,而可將連接器10安裝在基板60。
此外,如圖21所示,使用連接器10、浮動連接器63及短路用的連接器64,亦可使構裝有LED61的基板(LED基板)60相連接。在圖21中亦揭示將4個基板60作串聯連接者。接著,在圖21的最左側的基板60係除了LED61以外,構裝有電源電路62,在其他3個基板60係構裝有LED61,但是並未構裝電源電路62。此外,在構裝有電源電路62的圖21的最左側的基板60的左側係構裝有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與外部電源(未圖示)相連接而可供給電源。此外,圖21的最左側的基板60與正中央的基板60、60係分別藉由浮動連接器63而作電性連接。浮動連接器63係被使用在用以將2個基板60、60一面吸收位置偏移一面作電性連接。
接著,在圖21的最右側的基板60的右側係安裝有短
路用的連接器64。
如上所示,使用連接器10、浮動連接器63及短路用的連接器64,可將各自的基板60作電性連接,藉此亦可使被構裝在各自的基板的LED61亮燈。
此時,若使用低背型的連接器作為各自的連接器(連接器10、浮動連接器63及短路用的連接器64),則不會有遮斷LED61的發光的情形,即可安裝在基板60。
此外,如圖2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亦可使用在LED電燈泡70。亦即,可使用在用以將被配置在LED電燈泡70的玻璃球體71內而構裝有LED61的基板(LED基板)60、及構裝有電源電路62的基板(電源基板)60作電性連接。
在圖22中,在玻璃球體71內,將構裝有LED61的基板(LED基板)60,以構裝有LED61之側朝上的方式以大致水平進行配置,並且將構裝有電源電路62的基板(電源基板)60以大致水平配置在基板(LED基板)60的下方。其中,符號65為電容器等電路零件。
接著,在圖22中係使用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10,將基板(LED基板)60與基板(電源基板)60作電性連接。具體而言,使構裝在基板(LED基板)60的接觸子50,收容在被固定(安裝)在電線30的一側的插頭外殼20的收容部24內而與電線30相接觸。藉此,將電線30與基板(LED基板)60作電性連接。接著,將電線30的另一側所露出的芯部32藉由焊材焊接在基板(電源基
板)60,藉此將電線30與基板(電源基板)60作電性連接。藉此,基板(LED基板)60與基板(電源基板)60透過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10作電性連接,可使LED61亮燈。其中,亦可將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10的連接器10安裝在基板(電源基板)60,並且使電線30的另一側焊接在基板(LED基板)60。
此外,基板(電源基板)60係藉由未圖示之導線而與金屬口72作電性連接,將該金屬口72安裝在與外部電源作電性連接的基座(未圖示),藉此可被供電至LED61而使LED61亮燈。
此外,基板(電源基板)60亦可如圖23所示,以大致垂直地配置在基板(LED基板)60的下方。在圖23中亦使用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10來將基板(LED基板)60與基板(電源基板)60作電性連接。
其中,在圖22及圖23所示之構成中,亦可使用在電線30的兩側形成有連接器10的板對板類型的連接器10。
此外,在圖22及圖23的構成中,亦若使用低背型的連接器作為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10及板對板類型的連接器10,不會有遮斷LED61的發光的情形,而可將連接器10安裝在基板60。
如以上說明所示,藉由本實施形態,使電線30朝與軸方向(電線延伸存在方向:X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Z方向)移動,藉此電線30被插入在接觸子50。因
此,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時,可抑制電線30發生撓曲,可更容易地將電線30安裝在接觸子50。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連接器10係具備有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其係具有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夾持電線30的鎖定片54a。因此,可在將電線30安裝在接觸子50的狀態下,藉由鎖定部54來鎖定電線30。結果,可更加確實地抑制電線30由接觸子50偏離。尤其,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可抑制電線30朝電線延伸存在方向(X方向)相對移動,藉此若因其他構件卡住等任何原因,電線30朝由插頭外殼20插脫方向(X方向)被拉伸時,可抑制電線30發生撓曲,或由插頭外殼20脫離。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鎖定片54a的前端54f陷入在芯部32的壁面32g的狀態下夾持電線30。具體而言,在鎖定片54a的前端54f沿著芯部32的壁面32g的圓周方向陷入的狀態下夾持電線30。如上所示,使鎖定片54a的前端54f沿著芯部32的壁面32g的圓周方向陷入,藉此可以電線30不會朝X方向(電線30的軸方向)移動的方式進行鎖定。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將電線30,未透過接觸子50地收容固定(安裝)在插頭外殼20內。接著,插頭外殼20以所收容固定的芯部32(電線30)在由開口部24a的開口方向(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由開口部24露出的方式保持芯部32(電線30)。亦即,形成將電線30的芯
部32直接安裝在接觸子50的接點部53的構成。因此,電線30及接觸子50可安裝卸下,可將電線30的芯部32由接觸子50的接點部53輕易卸下,且可輕易地解除電線30與接觸子50的嵌合。
此外,接觸子50係具備有規制在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電線30對Z方向的相對移動的移動規制部50c。如上所示,藉由在接觸子50設置移動規制部50c,變得不需要重新設置用以抑制電線30相對於接觸子50朝Z方向相對移動而電線30與接點部53的接觸偏離的情形的構件。亦即,可僅利用接觸子50來進行防止因過於插入電線30以致由接觸子50偏離。因此,即使在使用插頭外殼20的情形下,亦不需要將插頭外殼20形成為複雜的形狀,可形成為更為簡單的構成,可達成製造成本的刪減。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接點部53係具備有: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位於Y方向(寬幅方向)兩側之作為第1側壁部的外側片53a;及設在外側片53a之間的2個夾持片(至少1個第2側壁部)53c。
接著,2個夾持片53c(至少1個第2側壁部)形成為可朝Y方向彈性變形,電線30分別被保持在Y方向兩側(Y方向之中至少一方側)可朝Y方向彈性變形的夾持片53c。
因此,若因其他構件卡住等任何原因,電線30朝向Y方向被拉伸時,可藉由夾持片53c的彈性變形來吸收接觸子50所受到的Y方向的力。結果,抑制力被施加至接
觸子50的外側片(第1側壁部)53a,可抑制接觸子50與基板60的構裝偏離。此外,藉由形成為該構成,可一面提高接觸子50的外側片(第1側壁部)53a的剛性,一面抑制電線30由接觸子50偏離,因此可抑制接觸子50的外形發生變形。因此,若使用插頭外殼20時,可抑制因接觸子50變形而無法收容在插頭外殼20的收容部24內的情形。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具備有2個(複數)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2個(複數)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係在由Z方向(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被配置成呈對稱。因此,接觸子50係可更加均等地鎖定電線30的2部位(複數部位),可更加安定地進行電線30的鎖定。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藉由將1枚板狀金屬板進行金屬加工(衝壓加工),來形成接觸子50,因此可更為輕易地獲得接觸子50。接著,藉由金屬衝壓加工的抽出方向所被規定的尖端尖銳者的端緣54g被配置在電線30側。亦即,利用金屬衝壓加工的特性,可更加輕易地提高藉由鎖定部54所致之電線30的鎖定強度。
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係具有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扣止該電線30的扣止片,扣止片包含在電線30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夾持該電線30的鎖定片54a,藉此可以更為簡單的構成來鎖定電線30,此外可更加輕易地形成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芯部32(電線30)係具備
有將前端部32a壓扁所形成的壓擠部32b,插頭外殼20係具備有扣止芯部32(電線30)的壓擠部32b的扣止部20b。藉由形成為該構成,利用將芯部32(電線30)的前端部32a進行壓擠加工的簡單方法,可將電線30固定在插頭外殼20。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插頭外殼20係具備有:收容電線30的收容部24;以與電線30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X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Z方向)形成開口的方式與收容部24相連通,在由開口部24a的開口方向(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使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露出的開口部24a;及保持收容在收容部24內的電線30的扣止部(保持部)20b。接著,收容部24係可透過開口部24a來受容與基板(被連接構件)60相連接的接觸子50。接著,藉由使用如上所示之構成的插頭外殼20,可未透過插頭外殼20地進行被安裝在插頭外殼20的電線30與接觸子50的電性連接,可更為輕易地進行電線30與基板(被連接構件)60的電性連接。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插頭外殼20係在包圍扣止部20b的壁面形成有露出芯部32的前端部32a(電線30)的貫穿孔22b。因此,在將芯部32的前端部32a(電線30)插通在插頭外殼20的扣止部20b之後,可將芯部32(電線30)的前端部32a進行壓擠加工,可更為輕易地將電線30固定在插頭外殼20。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包圍扣止部20b的壁面的
Z方向兩側(互相對向的壁面)分別設置貫穿孔,朝Z方向貫穿扣止部20b。因此,在將芯部32的前端部32a(電線30)插通在插頭外殼20的扣止部20b之後,可由Z方向兩側插入壓扁用治具90的按壓部91,且可更為輕易地進行芯部32(電線30)的前端部32a的壓擠加工。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電線30係具備有由單線所成的芯部32。因此,與使用絞線來作為電線30的芯部32的情形相比,具有適於廉價且長距離(例如10m以上)的舖設,不易受到雜訊影響而可進行安定的通訊的優點。
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A係形成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構成。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A亦具備有與基板60相連接的接觸子50,使電線30與接觸子50相接觸,藉此將電線30與基板60作電性連接。
在此,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A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如圖24及圖25所示,未使用插頭外殼20而直接使電線30的芯部32與接觸子50的接點部53相接觸。
其中,亦可如圖26所示,在板對線類型的連接器適用本實施形態,未使用插頭外殼20而直接使電線30的一方側嵌合(插入)在接觸子50的接點部53。
藉由以上之本實施形態,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實施形
態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藉由本實施形態,未使用插頭外殼20而直接使電線30的芯部32與接觸子50的接點部53相接觸。因此,可一面達成連接器10A的構成簡化一面達成輕量化。
尤其,藉由在接觸子50形成移動規制部50c,無須使用外殼等其他構件,即可抑制因過於插入電線30以致由接觸子50偏離。亦即,未使用外殼等其他構件,而可提高接觸子50與電線30的接觸可靠性。
此外,亦可在圖20~圖23所示之使用例適用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0A。
接著,說明電線30之變形例。
圖27所示之電線30係以絞線構成芯部32B。圖27所示之電線30係7條細銅線( 0.2)被捲繞成螺旋狀的交叉類型者,藉由絕緣性的被覆部31包覆如上所示之由絞線所成之芯部32B,藉此形成電線30。接著,電線30係在將前端側的被覆部31剝下而露出芯部32B的狀態下被插通在插通孔30a。藉由使用如上所示之交叉類型的絞線,可使由絞線所成之芯部32B輕易地插通在插頭外殼20的插通孔20a(插入凹部20c、貫穿孔25c、扣止部20b)。
此外,與使用單線作為電線30的芯部的情形相比,具有在電線30具有柔軟性,配線的處理較為容易的優點。
在圖28所示之電線30中,使用直行類型者作為由絞
線所成之芯部32C。
具體而言,如圖28所示,直行狀並設7條細銅線( 0.2),藉由絕緣性的被覆部31包覆如上所示之由絞線所成之芯部32C來形成電線30。接著,電線30係在剝下前端側的被覆部31而露出芯部32C的狀態下被插通在插通孔30a。若如上所示使用直行類型的絞線時,會有1個1個芯部32C的銅線擴展而有不易插通在插通孔20a之虞,因此較佳為在剝下電線30的被覆部31而使芯部32C露出的階段,藉由例如焊接等而在芯部32C進行前處理。如此一來,可使由絞線所成之芯部32C輕易地插通在插頭外殼20的插通孔20a(插入凹部20c、貫穿孔25c、扣止部20b)。
此外,電線30係具備有由絞線所成之芯部32C。因此,與使用單線來作為電線30的芯部的情形相比,具有在電線30具有柔軟性,配線的處理較為容易的優點。
在圖29中係例示以同軸纜線32D構成電線30者。在圖29中,係以絕緣體34包覆由絞線所成之內部導體33(芯部),並且以被覆部31包覆形成在該絕緣體34的外側的外部導體35。如上所示之同軸纜線32D係具有具柔軟性且輕易進行配線的處理,並且可抑制電磁波洩漏至外部的優點。
其中,在圖29中係例示內部導體33(芯部)以絞線所構成者,但是亦可使用以單芯線來構成內部導體33(芯部)者。
接著,說明接觸子之變形例。
在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中,將覆蓋接觸到接點部53的電線30的Z方向另一方側(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的電線30的開口50a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形成在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
具體而言,在鎖定片(扣止片)54a的前端54f的開口50a側形成朝Y方向而且X方向突出的突部54i,被配置在Y方向兩側的各突部54i間的間隙小於電線30的直徑。
在圖30中,突部54i係側面視(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呈前端側變薄的大致梯形狀。藉此,可使突部54i中的開口50a側的斜面作為電線30插入時的導件來發揮功能,可藉由突部54i來抑制干擾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
此外,藉由形成如上所示之突部54i,抑制電線30朝與所被安裝的方向(所被插入的方向)為相反方向移動,可防止電線30脫離。此外,電線30越過突出於Y方向內側的止脫部而被插入,因此在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中,亦可在電線插入時使其具有卡嗒感,可輕易地進行電線30的連接確認。其中,在圖30中係例示將覆蓋接觸到接點部53的電線30的Z方向另一方側(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的電線30的開口50a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形成在接點部53及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者,
但是亦可在接點部53及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之中,僅在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設置止脫部。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中,鎖定片54a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及接點部53的夾持片53c以在X方向成為大致等間隔的方式作配置。該端緣54g與夾持片53c係具有比電線30的接觸子50更朝X方向外側的2部位而欲使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時等,形成為阻礙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的部位(若相較於接觸子50中的其他部位,未施加較大的力時,則未被插入電線30的部位)。因此,在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中,該阻礙部位以X方向以大致等間隔作配置。因此,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時,可使施加於電線30的力朝X方向分散而更為均等,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時,可抑制僅對電線30的一部分施加力的情形。
在圖31所示之接觸子50中,與圖30所示之接觸子同樣地,將覆蓋接觸到接點部53的電線30的Z方向另一方側(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的電線30的開口50a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形成在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
此外,在圖31所示之接觸子50中,係在作為構裝部的底壁部51中的X方向外側形成有凹部51c。在圖31所示之接觸子中,凹部51c係形成在底壁部51中的X方向
端部。具體而言,凹部51c係形成底壁部51中的X方向端緣的一部分以圓弧狀形成切口的凹狀。亦即,凹部51c係以在由Z方向(構裝部的一面側)觀看的狀態下露出基板(被連接構件)60的方式,呈朝Z方向貫穿(由構裝部的一面側至另一面側貫穿)的形狀。其中,並非為在底壁部51中的X方向端緣的一部分形成凹部,而是亦可藉由將底壁部51中的X方向端緣的全體形成為以凹狀形成切口的形狀來形成凹部。此外,亦可在構裝部的Y方向端緣形成凹部。此外,凹部的形狀係可形成為各種形狀,而非侷限於圓弧狀,凹部的形成數亦可適當設定。
接著,該凹部51c係可作為形成焊材圓角的焊材確認部來發揮功能。亦即,若在構裝部形成凹部51c,且藉由焊接而將接觸子50連接在基板(被連接構件)60時,可藉由形成在凹部51c的焊材圓角,以目視確認焊材的濕潤情況。如此一來,可更加輕易地判斷是否適當進行基板(被連接構件)60與接觸子50的連接(構裝),可使基板(被連接構件)60與接觸子50的連接(構裝)的可靠性更加提升。其中,在圖31中,係例示將底壁部51形成為構裝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該底壁部51形成有可作為焊材確認部來發揮功能的凹部51c者,但是亦可將連結部52作為構裝部而在該連結部形成焊材確認部。此外,焊材確認部的形狀並非侷限於切口狀的凹部,例如亦可形成為形成在底壁部51的端緣近傍且朝厚度方向(Z方向)貫穿底壁部51的貫穿孔等各種形狀。此外,焊材確認部
的形成部位或形成數亦可適當設定,例如,不侷限於底壁部51的端緣,而若在進行焊材構裝的部位形成凹部或貫穿孔等,可使該等凹部或貫穿孔等作為焊材確認部來發揮功能。
在圖32所示之接觸子50中,連結部52的形狀形成為長方形狀,各自的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外側的方式被延伸設置。即使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2個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亦成為相反方向。
因此,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圖32所示之接觸子中,鎖定片54a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與接點部53的夾持片53c的距離與圖30的接觸子相比較更為接近,因此若同時進行電線30對1個接點部53的插入、及電線30對與接點部53相鄰的鎖定部54的插入時,可更加輕易地插入電線30。例如,在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中,係在電線30形成4部位阻礙插入在接觸子50的部位,相對於此,在圖32的接觸子50中係形成為大致2部位。因此,若具有相較於電線30的接觸子50更為X方向外側的2部位而欲使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時,可抑制成為撓曲成山形的情形(形成為在電線30未被插入在位於X方向內側的鎖定部54的狀態下,電線30被插入在位於X方向外側的
接點部53的狀態)。結果,可使電線30對接觸子50的插入作業性更加提升。
在圖33所示之接觸子50中,連結部52的形狀形成為長方形狀,接點部53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接著,各自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內側的方式作延伸設置。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2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圖33所示之接觸子50中,由於鎖定部54的一端54b側(鎖定部54之未扣止電線30之側)被配置在接觸子50的X方向兩端,因此形成為阻礙電線30對接觸子50插入的部位更為接近的2部位。結果,若具有電線30相較於接觸子50更為X方向外側的2部位而欲使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時,可更加確實地抑制形成為撓曲成山形的狀態(在電線30未被插入在位於X方向內側的鎖定部54的狀態下,形成為電線30被插入在位於X方向外側的接點部53的狀態)。此外,由於接觸子50的X方向兩端的Y方向寬幅大於電線30的直徑,因此在接觸子50的X方向兩端,可使電線30朝Y方向移動。因此,無須減小電線30的接觸子50近傍的曲率半徑,可使電線30朝Y方向彎曲。結果,可在更為接近接觸子50的位置使電線30朝Y方向彎曲,可使接觸子50對基板(被連接
構件)60的構裝位置的自由度(接觸子50的配置自由度)更為提升。
在圖34所示之接觸子50中,連結部52的形狀形成為長方形狀,接點部53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部54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接著,各自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外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圖34所示之接觸子中,鎖定片54a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位於接觸子50的X方向兩端。因此,電線30在接觸子50的X方向兩端被鎖定,可抑制被配置在接觸子50上的電線30發生撓曲。
此外,在圖34所示之接觸子50中,較為不易插入電線30的鎖定片54a的端緣54g位於接觸子50的X方向兩端,並且較為易於插入電線30的接點部53位於接觸子50的X方向內側,因此阻礙電線30對接觸子50插入的部位會成為4部位。但是,即使阻礙電線30對接觸子50插入的部位成為4部位,阻礙電線30中的X方向內側的插入的部位亦較為容易插入電線30,因此若具有相較於電線30的接觸子50更為X方向外側的2部位而欲使電線30插入在接觸子50時,可較為抑制形成為撓曲成山形的狀態(在電線30未被插入在位於X方向內側的鎖定部54
的狀態下,形成為電線30被插入在位於X方向外側的接點部53的狀態)。
在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中,連結部52的形狀形成為長方形狀。接著,各自的接點部53僅在Y方向一方側具有接觸片。亦即,各接點部53係具備有:以由底壁部51的Y方向一端豎立的方式所形成的外側片53a;可彈性變形地連設在外側片53a的內側片(接觸片)53b;及夾持電線30的芯部32之可彈性變形的夾持片(接觸片)53c。接著,在底壁部51的Y方向一端亦形成有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鎖定片54a亦僅形成在Y方向的一方側。接著,鎖定片54a係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內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另一方面,在底壁部51的Y方向另一端形成有大致倒U字狀的側壁部56。該側壁部56係夾著連結部52而分別形成在X方向兩側,各側壁部56係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形成為與接點部53及鎖定部54相重疊。其中,側壁部56係不需要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與接點部53及鎖定部54相重疊的方式形成為1枚板狀,例如亦可形成朝Z方向延伸存在的開縫,且形成為複數朝X方向分割的形狀。其中,開縫係不需要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由上而下形成,可僅一部分(例如僅有上半部)形成開縫。在以下說明的側壁部56中亦同。
因此,被插入在接觸子50的電線30係以Y方向一方側的夾持片53c、與另一方側的側壁部56予以保持。亦
即,被插入在接觸子50的電線30係可朝Y方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地形成夾持片53c及側壁部56之中任一者亦即僅有夾持片53c,電線30的Y方向之中至少一方側被保持在可朝Y方向彈性變形的夾持片53c。此外,被插入在接觸子50的電線30係由Y方向一方側之可彈性變形的鎖定片54a與另一方側的側壁部56被夾持,鎖定(抑制)朝X方向的相對移動。
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由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形成為線對稱。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中,由於在底壁部51的Y方向另一端形成剛性較高的側壁部56,因此可藉由該側壁部56來規制插入在接觸子50的電線30朝Y方向另一端的移動。因此,若不想使電線30朝Y方向另一端側(形成有側壁部56之側)移動時等,係以使用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較為有效。其中,若使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反轉而側壁部56位於Y方向一端側,即可規制電線30朝Y方向一端側移動。亦即,若側壁部56被形成在不想使電線30移動的方向,一面藉由側壁部56來規制朝Y方向兩側之中任何一方側的移動,一面以夾持片53c或鎖定片54a來吸收被施加至Y方向兩側之中任何一方側的力,而可抑制接觸子50與基板60的構裝偏離。
其中,在圖35中,係例示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具有位於Y方向(寬幅方向)外側的第1側壁部56a、及形成在第1側壁部56a與夾持片53c之間的第2側壁部56b的方式形成為大致倒U字狀的側壁部56,但是側壁部56的形狀並非侷限於此。例如,亦可形成為僅將側壁部56的形狀形成為由底壁部51豎立的1枚板狀。亦即,亦可未形成圖35中的第1側壁部56a,而形成為將圖35中的第2側壁部56b作為第1側壁部56a的側壁部。此時,成為在僅有第1側壁部的側壁部與外側片(另一方的第1側壁部)53a之間,僅存在1個作為第2側壁部的夾持片53c的接觸子。此外,例示在X方向兩側設有側壁部56者,但是亦可僅在X方向的一方側設置側壁部56。在以下說明的側壁部56中亦同。
圖36所示之接觸子50係使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反方向。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2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37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中,更換成接觸片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片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
圖33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38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36所示之接觸子50中,更換成接觸片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片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4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39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中,將X方向一方側(圖35中的左下)的接觸片及鎖定片54a、及側壁部56更換成Y方向者。因此,X方向兩側的側壁部56係在由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被配置成對角狀。此外,接觸部53及鎖定部54亦在由Z方向觀看的狀態下被配置成對角狀。接著,圖39所示之接觸子50係以成為對稱形狀(平面視下為點對稱)的方式形成。
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圖39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Y方向兩側配置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接觸片,因此即使以Y方向的任何方向被施加力,亦可藉由接觸片的彈性變形來吸收該力。
此外,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鎖定片54a亦被配置在Y方向兩側,因此,可使鎖定片54a分別陷入在電線30的Y方向兩側。結果,可更加確實地鎖定(抑制)電線30。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5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圖39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Y方向兩側形成剛性較高的側壁部56,因此可一面藉由各自的側壁部56規制電線30朝Y方向的移動(朝Y方向一端側的移動及朝Y方向另一端側的移動),一面以各自的夾持片53c或鎖定片54a吸收以Y方向所被施加的力(被施加至Y方向一端側的力及被施加至Y方向另一端側的力)而抑制接觸子50與基板60的構裝偏離。
圖40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36所示之接觸子50中,將X方向一方側(圖36中的左下)的接觸片及鎖定片54a與側壁部56更換成Y方向。
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圖40所示之接觸子50係配置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接觸片,因此即使以Y方向的任何方向被施加力,亦可藉由接觸片的彈性變形來吸收該力。
此外,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鎖定片54a亦被配置在Y方向兩側,因此,可使鎖定片54a分別陷入在電線30的Y方向兩側。結果,可更加確實地鎖定(抑制)電線30。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6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39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
的作用、效果。
圖41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37所示之接觸子50中,將X方向一方側(圖37中的左下)的接觸片及鎖定片54a與側壁部56更換成Y方向。
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圖41所示之接觸子50係配置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接觸片,因此即使以Y方向的任何方向被施加力,亦可藉由接觸片的彈性變形來吸收該力。
此外,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鎖定片54a亦被配置在Y方向兩側,因此,可使鎖定片54a分別陷入在電線30的Y方向兩側。結果,可更加確實地鎖定(抑制)電線30。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7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39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42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38所示之接觸子50中,將X方向一方側(圖38中的左下)的接觸片及鎖定片54a與側壁部56更換成Y方向。
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圖42所示之接觸子50係配置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接觸片,因此即使以Y方向的任何方向被施加力,亦可藉由接觸片的彈性變形來吸收該力。
此外,可朝Y方向兩側彈性變形的鎖定片54a亦被配
置在Y方向兩側,因此,可使鎖定片54a分別陷入在電線30的Y方向兩側。結果,可更加確實地鎖定(抑制)電線30。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8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39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43所示之接觸子50係形成配置有2個接點部53、且在其之間(X方向中央部)配置有1個鎖定部54的形狀。接著,在鎖定部54形成有第1鎖定片54d與第2鎖定片54e,第1鎖定片54d的延伸設置方向與第2鎖定片54e的延伸設置方向形成為相反方向。
因此,第1鎖定片54d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與第2鎖定片54e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朝X方向偏移。如上所示,藉由將鎖定片54a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朝X方向錯開,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可增加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此外,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可將鎖定片54a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以由接觸子50的X方向中心的距離為大致均等的方式作配置。亦即,可抑制鎖定部54朝X方向的任何方向偏移。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可達成接觸
子50的X方向的小型化。
圖44所示之接觸子50係形成配置有2個接點部53,且在其之間(X方向中央部)配置有1個鎖定部54的形狀。接著,在鎖定部54形成有第1鎖定片54d及第2鎖定片54e,第1鎖定片54d的延伸設置方向與第2鎖定片54e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同方向。
因此,第1鎖定片54d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與第2鎖定片54e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為大致相一致。如上所示,使鎖定片54a之與電線30的扣止部位(端緣54g)大致相一致,藉此可更加提高藉由鎖定部54所致之電線30的鎖定強度。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可達成接觸子50的X方向的小型化。
圖45所示之接觸子50係形成1個接點部53、與1個鎖定部54以X方向並置的形狀。接著,鎖定片54a係以前端54f在X方向中朝向接點部53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2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可達成接觸子50的X方向的更加小型化。
圖46所示之接觸子50係形成1個接點部53、及1
個鎖定部54以X方向並置的形狀。接著,鎖定片54a係以前端54f在X方向中朝向與接點部53側為相反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可達成接觸子50的X方向的更加小型化。
在圖47所示之接觸子50中,接點部53分別被配置在X方向兩端,並且2個鎖定部54被配置在接點部53之間。此外,連結部52的形狀形成為梯形狀,各自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內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接著,接點部53係形成以由底壁部51的Y方向兩端豎立的方式切割的側壁的根側成為接觸片的方式,使前端側朝外側彎曲的形狀。亦即,接點部53的Y方向兩側的接觸片形成以Z方向中的開口50a的相反側所連結的大致U字狀。
此時,若使突出於外側片53a的前端的Y方向的部位構裝於基板(被連接構件)60,可將內側的U字狀部位(互相連結的夾持片53c)朝Y方向(寬幅方向)彈性變形。其中,亦可使將夾持片53c彼此連結的部位構裝在基板(被連接構件)60。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
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使以由底壁部51豎立的方式呈彎曲的夾持片53c的前端朝Y方向外側彎曲,藉此形成外側片53a,因此可輕易製造接點部53。
圖48所示之接觸子50係使圖47所示之接觸子50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反方向。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2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47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49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48所示之接觸子50中,更換成接點部53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部54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4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47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50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47所示之接觸子50中,更換成接點部53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部54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3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47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51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30所示之接觸子50的連結部52形成朝開口50a側突出的突部52d。該突部52d係可藉由對連結部52施行剪切加工來形成。
接著,藉由形成如上所示之突部52d,如圖52所示,電線30係利用鎖定片(扣止片)54a的突部54i及突部52d來抑制對Z方向兩側的移動,因此可更安定地將電線30保持在接觸子50。此外,由於接觸子50與電線30的接觸點增加,因此亦可使電性連接更為安定化。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53所示之接觸子50係不僅接觸到接點部53的電線30的Z方向另一方側,而將覆蓋Z方向一方側(移動規制部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形成在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
具體而言,在鎖定片(扣止片)54a的前端54f的開口50a側形成朝Y方向而且X方向突出的突部54i,被配置在Y方向兩側的各突部54i間的間隙小於電線30的直徑。接著,在鎖定片(扣止片)54a的前端54f的移動規制部側形成朝Y方向而且X方向突出的突部54j,被配置在Y方向兩側的各突部54j間的間隙小於電線30的直徑。
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如圖54所示,電線30係以鎖定片(扣止片)54a的突部54i與突部54j來抑制朝Z方向兩側的移動,因此可更加安定地將電線30保持
在接觸子50。此外,由於接觸子50與電線30的接觸點增加,因此亦可使電性連接更為安定化。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55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底壁部51形成有1個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者,該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兼作接點部53,使底壁部51作為移動規制部來發揮功能者。亦即,若在圖55所示之接觸子50插入電線30時,藉由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來抑制對X方向的相對移動,此外,接觸子50與電線30藉由鎖定片54a作電性連接。
藉由形成為如上所示之形狀,可達成接觸子50的X方向的小型化。接著,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56所示之接觸子50係將兼作接點部53的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朝X方向並置2個。接著,2個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反方向。在圖56中,各自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內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2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55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圖56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使電線30一面在2部位相接觸一面鎖
定。因此,可一面達成接觸子50的小型化,一面抑制電線30的相對移動,且可使接觸子50與電線30的接觸可靠性提升。
圖57所示之接觸子50係將兼作接點部53的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朝X方向並置2個。接著,2個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反方向。在圖57中,各自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外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34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56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58所示之接觸子50係將兼作接點部53的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朝X方向並置2個。接著,2個鎖定部54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反方向。在圖58中,各自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內側的方式延伸設置。接著,在Y方向位於相同側的鎖定片54a彼此由1個側壁部57延伸設置。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Y方向位於相同側的鎖定片54a彼此由1個側壁部57延伸設置,藉此不需要個別形成在Y方向位於相同側的鎖定片54a,可更加輕易地形成接觸子50。
其中,側壁部57係不需要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
形成為1枚板狀,亦可例如形成朝Z方向延伸存在的開縫,形成為朝X方向分割成複數的形狀。其中,開縫係不需要在由Y方向觀看的狀態下由上而下形成,亦可僅一部分(例如僅有上半部)形成開縫。
側壁部57並不需要設在Y方向兩側,亦可僅設在Y方向一方側。
圖59所示之接觸子50係將兼作鎖定部(移動抑制部)54的接點部53,夾著連結部52而在X方向兩側各配置3個。亦即,藉由夾持片53c保持電線30,電線30與接觸子50作電性連接,在該狀態下,藉由夾持片53c的摩擦力,抑制(鎖定)電線30朝X方向的相對移動。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將同一形狀的接點部朝X方向並設,因此亦具有輕易製造接觸子50的優點。
其中,亦可使接點部53的接觸片的端部(Z方向端部或X方向端部)朝Y方向內側彎曲,藉由該彎曲部來鎖定電線30。
此外,在圖59中,係例示按每個接點部53來使外側片53a或內側片53b、夾持片53c分別分離者,但是亦可形成為在至少2個接點部53中,連結外側片53a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構成。此外,關於內側片53b或夾持片53c亦同。
圖60所示之接觸子50係將兼作鎖定部54的接點部
53,夾著連結部52而在X方向兩側各配置1個。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59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中,亦可使接點部53的接觸片的端部(Z方向端部或X方向端部)朝Y方向內側彎曲,藉由該彎曲部來鎖定電線30。
圖61所示之接觸子50係將兼作鎖定部54的接點部53朝X方向並置6個。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59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中,亦可使接點部53的接觸片的端部(Z方向端部或X方向端部)朝Y方向內側彎曲,藉由該彎曲部來鎖定電線30。
此外,在圖61,係例示按每個接點部53使外側片53a或內側片53b、夾持片53c分別分離者,但是亦可形成為在至少2個接點部53中,連結外側片53a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構成。此外,關於內側片53b或夾持片53c亦同。
圖62所示之接觸子50係僅具備有1個兼作鎖定部54的接點部53。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
圖59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中,亦可使接點部53的接觸片的端部(Z方向端部或X方向端部)朝Y方向內側彎曲,藉由該彎曲部來鎖定電線30。
在圖63所示之接觸子50中,接點部53分別被配置在X方向兩端,並且在接點部53之間配置有2個鎖定部54。此外,連結部52的形狀形成為梯形狀,各自的鎖定部54的鎖定片(扣止片)54a以前端54f朝向X方向內側的方式延伸設置。
接著,接點部53係以由底壁部51的Y方向兩端豎立的方式切割的側壁的根側成為接觸片(夾持片53c)的方式形成使前端側朝外側彎曲的形狀。亦即,接點部53的Y方向兩側的接觸片(夾持片53c)形成在Z方向的開口50a的相反側予以連結的大致U字狀。此外,在大致U字狀的接點部53的開口50a側,以朝Y方向兩側擴大的方式形成有接觸片53b,藉由形成該接觸片53b,電線30容易插入在接觸子50。
此外,接觸子50係將覆蓋接觸到接點部53的電線30的Z方向另一方側(接觸到接點部53的狀態下的電線30的開口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50b形成在接點部53的接觸片53b。
具體而言,以被配置在Y方向兩側的各接觸片53b間的間隙小於電線30的直徑的方式,使各自的接觸片53b朝Y方向內側突出。在圖63中,係藉由使接觸片53b大
幅彎曲,而朝Y方向內側突出。
藉此,抑制朝向與安裝有電線30的方向(被插入在接觸子50的方向)為相反方向移動,可防止電線30由接觸子50脫離。此外,電線30越過朝Y方向內側突出的止脫部50b而被插入,因此可在電線插入時具有卡嗒感,可輕易地進行電線30的連接確認。其中,亦可在接點部53未形成接觸片53b。此外,亦可使接觸片53b未具有止脫部50b的功能。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47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圖63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由X方向觀看的狀態下,僅在接點部的Y方向兩側分別形成有1個側壁部,並未形成為2重構造,因此可輕易製造接觸子50,而可達成構成的簡化。
圖64所示之接觸子50係使圖63所示之接觸子50的鎖定片54a的延伸設置方向成為相反方向。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47、圖48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63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65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64所示之接觸子50中,更換成接點部53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部54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47、圖49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63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66所示之接觸子50係在圖63所示之接觸子50中,更換成接點部53被配置在X方向內側,鎖定部54被配置在X方向外側。
使用如上所示之接觸子50,亦可達成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亦可達成與圖47、圖50所示之接觸子50及圖63所示之接觸子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說明本發明之較適實施形態,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為各種變形。
例如,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係例示在將電線插通在外殼的扣止部之後,將電線的前端部進行壓擠加工者,但是亦可在將電線的前端部壓擠加工後,使電線插通在外殼的扣止部。
此外,若使用板對板類型的連接器時,亦可僅在電線的一方側安裝外殼,且將另一方側直接安裝在接觸子。
此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係例示在插入電線之側形成有開口的接點部,但是亦可使用在插入電線之側未形成有開口的接點部。
例如,亦可以可彈性變形的構件形成接點部之插入電線之側,一面使該部位作彈性變形一面插入電線。此時,
若使用板簧等作為可彈性變形的構件,且使電線插入預定量以上時,以電線被夾持在接點部較為適合。
此外,亦可使用扁平纜線或FFC等來作為電線。
此外,亦可將接觸子與被連接構件的連接,在使電線與接觸子相接觸後進行。
此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係例示使接點部與電線的芯部作電性連接,並且藉由使移動抑制部扣合在電線的芯部,來抑制電線的相對移動。但是,亦可藉由使移動抑制部扣合在電線的被覆部,來抑制電線的相對移動。
此外,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中,亦可使接點部53的接觸片的端部(Z方向端部或X方向端部)朝Y方向內側彎曲,且藉由該彎曲部來鎖定電線30。
此外,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中,在設有突出部54i的接觸子50中,係可未設置突出部54i,亦可在未設有突出部54i的接觸子50中,設置突出部54i。
此外,在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中,亦可使接觸片53b未具有止脫部50b的功能。
此外,接點部或移動抑制部、移動規制部的數量或形狀、配置方法等亦可適當設定。
此外,壓擠部或接觸子、外殼、其他細部規格(形狀、大小、佈局等)亦可適當變更。
尤其,接觸子係可將各變形例中所示構成單獨使用、
或適當組合。
藉由本發明,可得可更為輕易地將電線安裝在接觸子的連接器、該連接器所使用之接觸子、外殼、附電線外殼及附電線外殼之製造方法。
Claims (42)
-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有:被連接在被連接構件,並且電線相接觸,藉此使前述被連接構件與前述電線作電性連接的接觸子,前述接觸子係具備有:接點部,其係使前述電線以與該電線延伸存在的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呈交叉的交叉方向相對移動,藉此接觸該電線;移動抑制部,其係在前述電線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抑制該電線對前述接觸子的相對移動;及移動規制部,其係規制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的前述電線朝向前述交叉方向的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移動抑制部係抑制前述電線朝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的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點部係具備有:在由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位於寬幅方向兩側的第1側壁部、及設在前述第1側壁部之間的至少1個第2側壁部,前述第2側壁部係包含有可朝前述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第2側壁部,前述電線係被保持在前述寬幅方向之中的至少一方側可朝前述寬幅方向彈性變形的第2側壁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 觸子係具有被構裝連接在前述被連接構件的構裝部,前述移動規制部包含前述構裝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構裝部係在一面側包含前述移動規制部,在另一面側包含對前述被連接構件的構裝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在前述構裝部的端緣形成有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在前述移動規制部的一面形成有吸附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吸附面兼作前述移動規制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具備複數前述移動抑制部,複數的前述移動抑制部係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成為對稱的方式作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移動抑制部係具有在前述電線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扣止該電線的扣止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扣止片係包含在前述電線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下夾持該電線的鎖定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鎖定片係在該鎖定片的前端陷入在前述電線的壁面的狀態下夾持電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鎖定片的前端沿著前述電線的壁面的圓周方向陷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扣止片係具有夾著前述電線而相對向的第1扣止片及第2扣止片,前述移動規制部係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位於前述第1扣止片的扣止部位與前述第2扣止片的扣止部位之間的方式作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子係藉由將金屬板加工而形成,藉由切割該金屬板來形成前述扣止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扣止片係一端被連結在前述移動規制部,並且另一端朝向與前述接點部相接觸的電線作延伸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扣止片係在由前述交叉方向觀看的狀態下,以前述接點部與相接觸的電線的延伸存在方向所成角度成為銳角的方式作延伸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連接器,其中,具備複數前述移動抑制部,複數的前述移動抑制部係具備有:具有另一端相對於一端位於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一方側的扣止片的至少1個移動抑制部;及具有另一端相對於一端位於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另 一方側的扣止片的至少1個移動抑制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子係藉由金屬衝壓加工而形成,前述扣止片係在該扣止片的另一端的端緣之中,藉由金屬衝壓加工的抽出方向所被規定的尖端尖銳者的端緣被配置在前述電線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電線被保持在前述接點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連接器,其中,當使前述電線朝前述交叉方向相對移動時,前述電線被插入在前述接點部而予以保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子係在插入前述電線之側具有開口,在插入前述電線之側的相反側具有前述移動規制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子係插入前述電線之側的全面形成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子係以相對於前述移動規制部的一面呈垂直方向形成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點部兼作前述移動抑制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點部係具有接觸片。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 接觸片係與形成在前述移動抑制部的扣止片形成為不同個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觸片與前述扣止片沿著前述電線延伸存在方向並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使未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狀態的電線朝前述交叉方向一方側相對移動,藉此該電線與前述接點部相接觸,前述接觸子係具有覆蓋接觸到前述接點部的電線的前述交叉方向另一方側的至少一部分的止脫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止脫部係形成在前述移動抑制部及前述接點部之中至少任一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止脫部係形成在前述移動抑制部的扣止片及前述接點部的接觸片之中至少任一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止脫部包含突出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電線為單芯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電線為絞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電線為同軸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 電線係具有:作為導體部分的芯部、及被覆芯部的被覆部,前述接點部係與前述電線的芯部作電性連接,前述移動抑制部係藉由與前述電線的芯部相扣合來抑制前述電線的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電線係具有:作為導體部分的芯部、及被覆芯部的被覆部,前述接點部係與前述電線的芯部作電性連接,前述移動抑制部係藉由與前述電線的被覆部相扣合來抑制前述電線的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具備有未透過前述接觸子地收容保持前述電線的外殼,前述外殼係形成有至少一面形成開口的開口部,並且以在由前述開口部的開口方向觀看的狀態下由該開口部露出的方式保持所收容保持的前述電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連接器,其中,前述電線係具備有將前端部壓扁所形成的壓擠部,前述外殼係具備有保持前述電線的壓擠部的保持部。
- 一種接觸子,其特徵為:被使用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9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
- 一種附電線外殼,其特徵為: 被使用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或第39項之連接器,安裝有前述電線。
- 一種外殼,其特徵為:被使用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或第39項之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74883 | 2012-12-17 | ||
JP2012274883 | 2012-12-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27193A TW201427193A (zh) | 2014-07-01 |
TWI649925B true TWI649925B (zh) | 2019-02-01 |
Family
ID=5097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37242A TWI649925B (zh) | 2012-12-17 | 2013-10-15 | Connector, contactor, housing, and wire housing used for the connector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35382B2 (zh) |
JP (1) | JP6226203B2 (zh) |
CN (1) | CN104854759B (zh) |
TW (1) | TWI649925B (zh) |
WO (1) | WO20140975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6921B (zh) * | 2015-03-31 | 2018-11-27 | 陈广友 | 贴片插拔式接线插键、驱动电源盒及可拆装式模块led灯 |
EP3487005A1 (en) * | 2017-11-21 | 2019-05-22 | BIOTRONIK SE & Co. KG | Clip for making 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lip and a pin, especially a feedthrough pin |
JP6652583B2 (ja) * | 2018-02-15 | 2020-02-2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端子付き電線 |
JP6796621B2 (ja) * | 2018-07-06 | 2020-12-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に使用される端子 |
CN112490779A (zh) * | 2018-08-10 | 2021-03-12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 |
JP7100809B2 (ja) * | 2019-04-10 | 2022-07-1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1837B1 (en) * | 1999-10-04 | 2003-05-13 | Yazaki Corporation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45228A (en) * | 1971-05-06 | 1973-07-10 | K Vogt | Electrical splice |
US3950065A (en) * | 1975-04-28 | 1976-04-13 | Amp Incorporated | Connecting device having integral conductor retaining means |
US4040702A (en) * | 1975-06-23 | 1977-08-09 | Trw Inc. | Solderless termination system |
US4496206A (en) * | 1982-05-24 | 1985-01-29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Side entry electrical wire connector |
US4728298A (en) * | 1985-06-20 | 1988-03-0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Contact member |
US4657321A (en) * | 1986-03-27 | 1987-04-14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wire connector |
GB9103902D0 (en) * | 1991-02-25 | 1991-04-10 | Raychem Sa Nv | Electrically-protected connector |
FR2711849A1 (fr) * | 1993-10-27 | 1995-05-05 | Amp France | Borne électrique à contact à déplacement d'isolant et ressort de renfort. |
JPH09213388A (ja) * | 1995-11-30 | 1997-08-15 |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における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と電線との接続方法 |
JPH11224702A (ja) * | 1998-02-09 | 1999-08-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圧接端子 |
US6254421B1 (en) * | 1998-06-29 | 2001-07-03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ivoting wire carrier with position detents |
JP3523074B2 (ja) * | 1998-07-31 | 2004-04-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接端子 |
US5947761A (en) * | 1998-09-29 | 1999-09-07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ivoting wire fixture |
JP2000173689A (ja) * | 1998-12-07 | 2000-06-23 | Yazaki Corp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
US6113421A (en) * | 1998-12-21 | 2000-09-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train relief mechanism for a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
US6080006A (en) * | 1999-05-26 | 2000-06-27 | Broder; Eric S. | Insulated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
JP2001057249A (ja) * | 1999-08-18 | 2001-02-27 | Yazaki Corp | 圧接端子 |
JP2001135366A (ja) * | 1999-11-08 | 2001-05-18 | Yazaki Corp | 圧接端子 |
DK174636B1 (da) * | 1999-12-30 | 2003-08-04 | Lk As | Termineringsanordning f.eks. til et multistik |
US6296515B1 (en) * | 2000-02-29 | 2001-10-02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ing mechanism |
JP3854453B2 (ja) * | 2000-09-13 | 2006-12-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プレートコネクタ用圧接端子 |
US6406324B1 (en) * | 2001-03-13 | 2002-06-18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terminal block |
JP3875864B2 (ja) * | 2001-09-18 | 2007-01-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2004127828A (ja) | 2002-10-04 | 2004-04-22 | Yazaki Corp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線ジョイント方法 |
JP4143014B2 (ja) * | 2003-09-30 | 2008-09-03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7140905B2 (en) * | 2003-10-31 | 2006-11-28 |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 Quick wire connect angle plug |
DE102004019360A1 (de) * | 2004-04-21 | 2005-11-17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Isolierdraht-Anschlusskontaktelement |
US7275952B1 (en) * | 2006-08-25 | 2007-10-0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Hing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EP1936742B1 (de) * | 2006-12-19 | 2010-07-2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chneidklemmen-Anschlusseinrichtung |
US7513793B2 (en) | 2006-12-22 | 2009-04-07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urface mount poke in connector |
US7448901B2 (en) | 2006-12-22 | 2008-11-1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urface mount poke-in connector |
US7789695B2 (en) * | 2007-06-07 | 2010-09-07 | Actuant Corporation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
TWM349123U (en) * | 2008-06-18 | 2009-01-11 | Surtec Ind Inc | Socket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cable |
KR101026503B1 (ko) * | 2009-09-17 | 2011-04-05 | 이영환 | 전선 이음 커넥터 |
US8512066B2 (en) * | 2009-09-17 | 2013-08-20 | Jowoo-Tech Co. Ltd |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for press connecting electric wires |
JP2011258313A (ja) * | 2010-06-04 | 2011-12-22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電線接続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
2013
- 2013-10-15 JP JP2014552889A patent/JP622620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15 CN CN201380064855.4A patent/CN1048547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15 WO PCT/JP2013/006128 patent/WO20140975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15 US US14/652,738 patent/US99353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0-15 TW TW102137242A patent/TWI64992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1837B1 (en) * | 1999-10-04 | 2003-05-13 | Yazaki Corporation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4759A (zh) | 2015-08-19 |
WO2014097521A1 (ja) | 2014-06-26 |
US20150325929A1 (en) | 2015-11-12 |
JPWO2014097521A1 (ja) | 2017-01-12 |
TW201427193A (zh) | 2014-07-01 |
US9935382B2 (en) | 2018-04-03 |
CN104854759B (zh) | 2017-06-30 |
JP6226203B2 (ja) | 2017-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49925B (zh) | Connector, contactor, housing, and wire housing used for the connector | |
JP5571539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利用したled照明器具 | |
KR101534997B1 (ko) | 하네스 커넥터 | |
CN112636094B (zh) | 线缆连接器 | |
JP5488771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 | |
US9039452B2 (en) | Connecting device | |
CN109149279B (zh) | 连接器组件 | |
TWI566487B (zh) | 同軸連接器插頭 | |
ES2979091T3 (es) | Dispositivo terminal y aparato de cableado con el mismo | |
US817261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20164880A1 (en) | Terminal for coaxial connector | |
JP6069008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CN110391532B (zh) | 连接器 | |
US11431123B2 (en) | Connector having holding member for holding conductive member | |
US9780478B2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 |
US9647357B2 (en) | Peg press-fit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 |
JP3377418B2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TWI703780B (zh) | 同軸電纜連接器、具有載體之同軸電纜連接器、及同軸電纜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 |
KR20130018111A (ko) | 전기 커넥터 장치 및 이 전기 커넥터 장치에 이용되는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
JP3126046U (ja) |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TWM636632U (zh) | 電連接器 | |
TWI543471B (zh) | 插頭連接器 | |
JP5583160B2 (ja) | コネクタ | |
KR101342164B1 (ko) | 커넥터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터미널 | |
TW202023126A (zh) | 電連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