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6774B - Liquid application device and liquid applica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Liquid application device and liquid applica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6774B
TWI636774B TW103125114A TW103125114A TWI636774B TW I636774 B TWI636774 B TW I636774B TW 103125114 A TW103125114 A TW 103125114A TW 103125114 A TW103125114 A TW 103125114A TW I636774 B TWI636774 B TW I6367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liquid
suction
liquid applica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9054A (zh
Inventor
鈴木裕一
越智公太
小野卓
Original Assignee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9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9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6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67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804Plant, e.g. involving several st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64Transferring, feeding or handling devices; Dr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2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29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using pressure liquid j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2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2013/1583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using solv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otan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製造,對連續移動之網狀物(3),應用具有0.05~4Pa.s之範圍黏度之液體的液體應用裝置(1、100)。液體應用裝置,具備:用以收容液體之貯槽(11);用以對網狀物之其中一面(3ff)應用液體的液體應用噴嘴(13);用以隔著管子(15)對液體應用噴嘴供應貯槽內之液體的泵浦(17);具有與網狀物之另一面(3fs)相對之表面(5f、105f)的吸引裝置(5,105);以及對網狀物之其中一面之應用液體的部分,進行鼓風之鼓風噴嘴(37)。吸引裝置之表面,至少包含吸引網狀物之吸引區域(AS)。

Description

液體應用裝置及液體應用方法
本發明係與將液體應用在移動之網狀物的液體應用裝置及液體應用方法相關。
專利文獻1記載著一種方法,係以改善紙尿布及月經帶等吸收性物品之觸感,質感等為目的,而將洗劑、柔軟劑、水溶性抗菌劑等低黏度液體應用於用以構成吸收性物品之片狀物的方法。
此外,專利文獻2則記載著一種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係用以連續製造將液體(護膚劑)應用在移動之網狀物(構成片)之吸收性物品。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發明,係利用吸引裝置及流體噴射槍等來冷卻在20℃為半固體或固體之塗佈在網狀物上的液體,而使液體難以附著在移動設備。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2995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43240號公報
將液體應用於片狀物時,依據液體之作用,為了發揮其功能,要求液體充份含浸於網狀物之厚度方向。然而,應用於網狀物之液體,有時無法充份含浸於網狀物之厚度方向,而專利文獻1及2並未進行任何論述。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液體應用裝置及液體應用方法,可以使應用於網狀物之低黏度液體充份含浸在其厚度方向。
以解決上述課題為目的之本發明,提供一種液體應用裝置,其係使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製造,且對連續移動之網狀物應用具有0.05~4Pa.s之範圍黏度之液體的液體應用裝置,具備:貯槽,其係用以收容前述液體;液體應用噴嘴,其係將前述液體應用於前述網狀物之其中一面;泵浦,其係隔著管子將前述貯槽內之液體供應給前述液體應用噴嘴;吸引裝置,其係具有與前述網狀物之另一面相對之表面;以及鼓風噴嘴,其係對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之被應用液體的部分,進行鼓風;且 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至少包含吸引前述網狀物之吸引區域。
並且,以解決上述課題為目的之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液體應用方法,其係使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製造,且對連續移動之網狀物應用具有0.05~4Pa.s之範圍黏度之液體的液體應用方法,包含:用以準備具備:用以收容前述液體之貯槽、將前述液體應用於前述網狀物之其中一面的液體應用噴嘴、隔著管子將前述貯槽內之液體供應給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之泵浦、具有與前述網狀物之另一面相對之表面的吸引裝置、以及對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之被應用前述液體的部分,進行鼓風之鼓風噴嘴,且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至少包含吸收前述網狀物之吸引區域之液體應用裝置的製程;以前述吸引裝置,在前述吸引區域吸引前述網狀物之製程;以前述液體應用噴嘴,對前述網狀物應用前述液體之製程;以及以前述鼓風噴嘴,對前述網狀物進行鼓風之製程。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液體應用裝置及液體應用方法,可以使應用在網狀物之低黏度液體充份含浸於其厚度方向。
1、100‧‧‧液體應用裝置
3‧‧‧網狀物
3ff‧‧‧其中一面
3fs‧‧‧另一面
5‧‧‧抽吸圓筒(吸引裝置)
5f‧‧‧表面
11‧‧‧貯槽
13‧‧‧液體應用噴嘴
15‧‧‧管子
17‧‧‧泵浦
37、37a、37b、37c、37d‧‧‧鼓風噴嘴
105‧‧‧吸引箱(吸引裝置)
105f‧‧‧表面
AS‧‧‧吸引區域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的概略圖。
第2圖係抽吸圓筒周邊之第1圖的放大圖。
第3圖係第2圖之III-III線剖面圖。
第4圖係用以標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之抽吸圓筒、液體應用噴嘴及鼓風噴嘴的位置關係線圖。
第5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之抽吸圓筒,入口滾筒及出口滾筒外周的線圖。
第6圖係類似第2圖之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之液體應用裝置的概略放大圖。
第7圖係第6圖之VII矢線圖。
第8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的部分剖面概略圖。
第9圖係類似第8圖之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變形例之液體應用裝置的部分剖面概略圖。
(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第1圖至第5圖,針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進行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的概略圖。液體應用裝置1,係對移動之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應用低黏度的液體。第一實施方式,網狀物3係由在拋棄式尿布及月經帶之頂片,以一定間隔將吸收體貼合在其移動方向MD之結合片所構成。其他實施方式,網狀物3係吸收性物品之製品、半製品或素材。吸收性物品,係包含紙尿布或月經帶等。
如第1圖所示,液體應用裝置1,係具備抽吸圓筒5(相當於吸引裝置)。抽吸圓筒5,係具有與網狀物3之另一面3fs相對之表面5f。第一實施方式,網狀物3,為抽吸圓筒5之表面5f所吸引,而在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上應用液體。抽吸圓筒5之構造及作用,在後面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入口滾筒7a及出口滾筒7b,該等,例如,係不具驅動源之自由滾筒。網狀物3,係由入口滾筒7a被導引至抽吸圓筒5,具體而言,被導引至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上,而且,被出口滾筒7b導引至後製程。
如第1圖所示,液體應用裝置1,係具備用以收容液體之貯槽11、及用以將液體應用在網狀物3之液 體應用噴嘴13。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隔著管子15將收容在貯槽11之液體供應給液體應用噴嘴13之泵浦17。泵浦17之供應量,係可以變更的。貯槽11,係配置在比泵浦17更高的位置。結果,貯槽11內之液體,係藉由液體之自重來到達泵浦17。此外,在貯槽11及泵浦17之間的管子15,配置著以除去混入於液體之雜質為目的的過濾器19。
在泵浦17及液體應用噴嘴13之間的管子15部分,配置著液量計21。液量計21,係用以檢測流通在管子15內的液體量,亦即,用以檢測實際應用在網狀物3之液體量。所以,可以容易地檢測到實際應用在網狀物3之液體量。
而且,第一實施方式,從液體應用裝置1對網狀物3供應之液體量極少,為10ml/分程度。所以,第一實施方式所使用之液量計21為科里奧利式流量計。科里奧利式流量計,適合使用在此種少液體量的計測上。然而,其他實施方式時,液量計21為其他形式。
科里奧利式流量計,係利用科里奧利力之原理的流量計。亦即,例如,使測定對象之液體持續流通在U字形或直線狀之管子內並使管子振動的話,管子會產生變形。此變形之大小係受到流通於管子內之液體流量的影響。所以,檢測管子之變形大小的話,就可以檢測液體流量。
第一實施方式,液體應用噴嘴13,其內部具 備液體噴出路(未圖示)、用以開放或閉鎖液體噴出路之空氣壓驅動式的噴嘴閥(未圖示)、以及空氣室(未圖示)。亦即,液體應用噴嘴13之空氣室被施加空氣壓的話,噴嘴閥被開閥,液體從液體流通路噴出。相對於此,停止對空氣室施加空氣壓的話,噴嘴閥被閉閥,停止液體之噴出。
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第一壓縮機23。液體應用噴嘴13之空氣室及第一壓縮機23,係隔著第一空氣管25進行連結。本例時,在液體應用噴嘴13及第一壓縮機23之間的第一空氣管25,配置著噴嘴閥開閉用電磁閥27。該噴嘴閥開閉用電磁閥27被開閥的話,對液體應用噴嘴13施加空氣壓而使噴嘴閥被開閥。噴嘴閥開閉用電磁閥27被閉閥的話,噴嘴閥被閉閥。
此外,液體應用噴嘴13,係具備連通或鄰接在液體流通路之空氣流通路(未圖示)。
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第二壓縮機29。液體應用噴嘴13之空氣流通路,隔著第二空氣管31連結至第二壓縮機29。在第二空氣管31,裝設著其他電磁閥33、及以調節第二空氣管31內之空氣壓為目的的調節器35。電磁閥33被開閥的話,從空氣流通路噴出壓縮空氣,所以,從液體流通路隔著吹出口13o噴出之液體被微粒化並應用在網狀物3。電磁閥33被閉閥的話,停止對空氣流通路供應壓縮空氣。
其他實施方式時,並未使用壓縮空氣來使液體從液體應用噴嘴13噴出。並且,其他實施例時,例 如,利用刷子及滾輪等液體塗佈在網狀物3。
第一實施方式,在液體應用噴嘴13配設1個吹出口13o,並且,吹出口13o在抽吸圓筒5之中心垂直朝向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從吹出口13o噴出之液體,例如,擴散以吹出口13o作為頂點之圓錐形狀,而以一定面積應用在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使用既存之液體應用噴嘴13,在變更對網狀物3之液體應用範圍,尤其是,在變更直行於移動方向MD之網狀物之寬度方向CD(第3圖)的應用範圍時,係變更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與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之間的距離。此外,在擴大對網狀物3之液體移動方向MD的應用範圍上,係加長液體之應用時間。
其他實施方式時,為了擴大網狀物之寬度方向CD(第3圖)的液體應用範圍,在液體應用噴嘴,配設位於網狀物3之寬度方向CD之整列的複數吹出口。藉此,無需變更液體應用噴嘴13之從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的距離,就可以變更網狀物之寬度方向CD的液體應用範圍。
在第一實施方式,液體,至少在應用於網狀物3的時點,具有0.05~4Pa.s之範圍的黏度。液體,在20~25℃、1大氣壓下,最好具有0.05~4Pa.s之範圍的黏度。其他實施方式時,液體係具有較高黏度之液體。在另一其他實施方式時,液體係具有較低黏度之液體。
而且,液體的黏度係以下述方式來檢測。在 期望之溫度下,JIS K 2283,以CANON-芬斯克黏度計來檢測動力黏度,並且,依據JIS K 2249,以振動式密度計來檢測密度。依上述結果,利用下式來計算該溫度下之黏度。
黏度(Pa.s)=動力黏度(m2/s)×密度(kg/m3)
在第一實施方式,液體,例如,係石油烴、動植物性油脂、動植物性蠟、脂肪酸酯系化合物、芳基烷基乙氧基化合物、脂肪酸酯乙氧基化合物、脂肪醇、聚矽氧烷等。然而,在其他實施例,液體為PH調整劑、抗菌劑、芳香劑、香料等。
在第一實施方式,例如,網狀物為拋棄式尿布之頂片及吸收體的結合片,液體係斷續地應用在拋棄式尿布之對應於長度方向之中央部分的部分。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液體係斷續地應用在拋棄式尿布之其他部分、或其他吸收性物品之任意部分。另一其他實施方式時,液體係從液體應用裝置1,在移動方向MD連續地應用在網狀物3。
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鼓風噴嘴37。鼓風噴嘴37,係對網狀物3應用液體之部分進行鼓風,亦即,吹附空氣。第一實施方式,鼓風噴嘴37,係在網狀物3之寬度方向CD,具有整列之複數吹出口37o。其他實施方式時,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為1個。
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其他之壓縮機29’。此外,鼓風噴嘴37,在其內部具有空氣流通路(未圖示)。 鼓風噴嘴37之空氣流通路,係隔著其他空氣管31’連結至其他壓縮機29’。在其他空氣管31’,裝設著其他電磁閥33’、及以調節其他空氣管31’內之空氣壓為目的的其他調節器35’。電磁閥33’被開閥的話,從空氣流通路隔著吹出口37o連續地吹出空氣。電磁閥33’被閉閥的話,鼓風噴嘴37停止對空氣流通路供應壓縮空氣。
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控制器39。控制器39,例如,係由具備CPU(微處理器)、記憶體、輸入埠、及輸出埠的電腦所構成。在控制器39之輸入埠,連結著液量計21等。在控制器39之輸出埠,則連結著泵浦17及噴嘴閥開閉用電磁閥27等。泵浦17及電磁閥27等,係依據來自控制器39之信號來進行控制。此外,網狀物3之移動動作,係由控制器39所控制,並且,使利用噴嘴13之斷續地液體噴射成為同步,具體而言,使噴嘴閥開閉用電磁閥27之開閥及閉閥的時序成為同步。結果,可以將液體應用在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的期望部位。
第2圖,係抽吸圓筒5周邊之第1圖的放大圖,第3圖,係第2圖之III-III線剖面圖。抽吸圓筒5,係含有與其鼓輪軸5ds一起旋轉之旋轉部5r、及位在抽吸圓筒5內部之不旋轉的非旋轉部5s,該等,係由金屬等之硬質材料所作成。該等旋轉部5r及非旋轉部5s,係連續地延設在抽吸圓筒5之旋轉方向。鼓輪軸5ds,在其中一端(未圖示),例如,連結著馬達之旋轉驅動裝置(未圖示),利用其驅動力,可以進行抽吸圓筒5之旋轉部5r的 旋轉驅動。而且,在第一實施方式,抽吸圓筒5之徑方向RD,係指在鼓輪軸5ds之延設方向直行的方向。
如第3圖所示,旋轉部5r,係包含側面部5rs、外周基部5rc、及網目部5rm。構成抽吸圓筒5之其中一側面的側面部5rs,在鼓輪軸5ds之另一端5dse,例如,利用螺栓之連結手段來連結。其次,與網目部5rm共同構成抽吸圓筒5之外周部分的外周基部5rc,例如,以螺栓之連結手段與側面部5rs之徑方向最外側部分進行連結。在第一實施方式,網目部5rm,例如,係以複數重疊之由金屬或樹脂材料等所構成之網的網目狀片狀物來形成。
如第3圖所示,非旋轉部5s,係包含中空軸5ss及側壁5sw。中空軸5ss,在其中空部分,被以大致同軸方式插入鼓輪軸5ds。在鼓輪軸5ds之外周面及中空軸5ss之內周面之間,設有軸承5br。中空軸5ss,係以不旋轉且支撐抽吸圓筒5全體之荷重的方式,例如,固定在設備之壁面(未圖示)。
中空軸5ss,在其外周面,例如,以螺栓之連結手段連結著在中空軸5ss之外表面與外周基部5rc之內表面之間於抽吸圓筒5之徑方向RD擴張的側壁5sw。在側壁5sw之徑方向的最外側部分,裝設著抵接於外周基部5rc之內周面,例如,由毛氈所構成之環狀體5sr。環狀體5sr,因為連續延設在抽吸圓筒5之旋轉方向而為輪形狀。藉由環狀體5sr,來使旋轉之外周基部5rc與不旋轉 之側壁5sw之間,確保一定的氣密性,減少該等之間的滑動摩擦。環狀體5sr之材料,只要可以發揮上述功能的話,不限制為毛氈,也可以為其他材料。
藉由上述構成,在抽吸圓筒5之內部,藉由中空軸5ss、側壁5sw、環狀體5sr、及外周基部5rc,可以劃定範圍受到限制的中空部分5h。
如第3圖所示,在抽吸圓筒5之側壁5sw,配設排氣孔5swv,在排氣孔5swv,管路41之其中一端連結著抽吸圓筒5。藉此,管路41內部與中空部分5h連通。此外,管路41之另一端,則連結著將中空部分5h內部之空氣朝方向F排出之排氣泵浦(未圖示)。而且,第一實施方式時,使用之管路41及排氣泵浦分別為1個。然而,當1個排氣泵浦,空氣吸引量無法達到期望之吸引量時,藉由在側壁5sw配設複數排氣孔5swv,並分別隔著管路41來將複數之排氣泵浦連結至抽吸圓筒5,可以增加吸引量。
另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時,在外周基部5rc,配設從外周基部5rc之外周面朝內周面貫通之多數貫通孔5rcp。貫通孔5rcp,係以大致均一地分佈在外周基部5rc之表面的方式來配設。而且,在第3圖中,雖然圖示著配設在外周基部5rc之內表面的貫通孔5rcp,然而,基於容易觀看圖面之觀點,在該圖中只圖示著該等之一部分。其次,如上面所述,由複數網目狀之片狀物所構成的網目部5rm,空氣可以通過。所以,中空部分5h,係與抽 吸圓筒5之外部連通。
藉由以上之構成,排氣泵浦(未圖示)排出中空部分5h之空氣,另一方面,從抽吸圓筒5之外部,隔著位在網目部5rm上之網狀物3、網目部5rm、及外周基部5rc之貫通孔5rcp,將空氣導入中空部分5h。
而且,在第一實施方式,藉由上述抽吸圓筒5之構成,與網狀物3之另一面3fs相對之抽吸圓筒5之表面5f,成為網目部5rm之外表面。
此外,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第一實施方式,在抽吸圓筒5之中空部分5h內部,配設著抵接於外周基部5rc之內表面之一部分的屏板43,屏板43,係以夾具(未圖示)裝設在中空軸5ss或側壁5sw。屏板43與外周基部5rc之內表面的抵接部分,基於與環狀體5sr相同的目的,例如,由毛氈所構成。屏板43,在上述抵接部分,阻礙隔著外周基部5rc之貫通孔5rcp之來自抽吸圓筒5外部的吸氣。
藉由配設屏板43,如第2圖所示,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係包含:沿著抽吸圓筒5之外周的長度區域,用以吸引網狀物3之吸引區域AS;及不吸引網狀物3之非吸引區域AN。其他實施方式,在抽吸圓筒5,並未配設屏板43,抽吸圓筒5之表面5f,其全周係吸引網狀物3之吸引區域AS,並且,不含非吸引區域AN。
所以,第一實施方式,抽吸圓筒5,係在包含與應用液體之其中一面3ff相反側之另一面3fs相對之表 面5f的吸引區域AS,吸引網狀物3。如上面所述,貫通孔5rcp,在外周基部5rc之表面,係以大致均一分佈之方式來配設。其次,因為在抽吸圓筒5之外表面,配設如上所述之構成的網目部5rm,從抽吸圓筒5之外部至各貫通孔5rcp為止之吸氣路徑更為多歧。所以,在表面5f,不論其位置為何,可以大致均一之吸引力來吸引位在吸引區域AS之網狀物3的部分。
藉由以上之抽吸圓筒5的構成,網狀物3,為抽吸圓筒5所吸引,而被吸附保持在表面5f。結果,網狀物3,與抽吸圓筒5之旋轉而被一起移動,在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時,係被抽吸圓筒5所移動。
依據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可以得到以下之作用效果。
(1)利用液體應用噴嘴13將液體應用在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後,以鼓風噴嘴37將空氣吹向網狀物3,藉此,可以使液體充份含浸於網狀物3內部。而且,為了充份發揮此作用效果,網狀物3以高通氣性為佳。第一實施方式之網狀物3,係如上面所述之頂片與吸收體的結合片,一般而言,因為不含吸收性物品之背片等所含有之塑膠膜等低通氣性材料,網狀物3之通氣性高而較佳。
此外,鼓風噴嘴37,因為對網狀物3吹附之空氣壓力有局部較高的情形,例如,以IKEUCHI公司製之TAIFUJet(登錄商標)等,從吹出口吹出之空氣不會擴散之高直進性之物為佳。藉由對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吹 附高壓之空氣,可以使應用在網狀物3之液體,更為含浸於其厚度方向。並且,基於相同之目的,在第一實施方式,來自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之空氣的吹出方向,與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相同,係垂直地朝向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然而,鼓風噴嘴37之空氣的吹出方向,只要有利於使液體含浸於網狀物3的話,可以為任意方向。
例如,在其他實施方式,來自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之空氣的吹出方向,係比對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的垂直方向更為朝向網狀物3之移動方向MD側(α>0(參照第2圖))。以此方式設定鼓風噴嘴37之空氣之吹出方向的話,因為不會在網狀物3之移動方向MD逆行,該空氣之吹出方向係朝向網狀物3之移動方向MD的相反側(α<0(參照第2圖)),相對於此,網狀物3不易產生皺紋。結果,可以安定地使網狀物3進行移動。並且,被應用在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之表面的液體,被空氣朝移動方向MD彈推,可以擴大液體的應用範圍。
(2)第一實施方式,藉由位在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之吸引區域AS的網狀物3部分,被以全體大致均一的吸引力吸引,故可被保持在表面5f來移動。結果,網狀物3之移動時,可以減少網狀物3之皺紋或鬆弛的發生,進而抑制網狀物3之蛇行。
(3)從網狀物3之另一面3fs,吸引應用在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的液體,使液體在網狀物3內部從其 中一面3ff側移動至另一面3fs側。結果,應用在網狀物3之液體充份地含浸在網狀物3內部。
(4)藉由從其厚度方向吸引網狀物3,可以使位於抽吸圓筒5表面5f之吸引區域AS之網狀物3的厚度變薄。結果,從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應用之液體,容易含浸至網狀物3的厚度方向。
(5)因為使用液體應用噴嘴13,無需接觸網狀物3,就可以將液體應用至網狀物3,即使網狀物3之表面有凹凸時,只要在液體應用噴嘴13之應用範圍內的話,不論是否有凹凸,也可以將液體應用在網狀物3上。
此外,如第2圖所示,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的吸引區域AS,以包含至少對應於液體應用噴嘴13對網狀物3之液體應用範圍而沿著抽吸圓筒5之外周之長度區域的液體應用區域AA為佳。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的吸引區域AS,因為網狀物3不易發生皺紋或鬆弛,故可將液體適度地應用在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的期望範圍。而且,其他實施方式時,吸引區域AS不包含液體應用區域AA。
第4圖,係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之抽吸圓筒5、液體應用噴嘴13、及鼓風噴嘴37之位置關係的線圖。而且,第4圖,係從抽吸圓筒5之鼓輪軸5ds的延設方向觀察抽吸圓筒5之液體應用噴嘴13及鼓風噴嘴37時的圖。
如第4圖所示,將從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 口13o至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為止的距離視為Lla,將從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至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為止的距離視為Laf。此時,上述2個距離Lla、Laf滿足Lla>Laf
之關係的話,亦即,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比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更為靠近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的話,更佳。因為,藉由使鼓風噴嘴37比液體應用噴嘴13更靠近抽吸圓筒5之表面5f,而更靠近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可以減少鼓風之氣流的擾動,將更高壓之空氣吹附於網狀物3,而使應用在網狀物3之液體含浸於其厚度方向。其他實施方式時,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比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更為遠離抽吸圓筒5之表面5f,或者,該等13o、37o位於從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之相同距離的位置上(Lla≦Laf)。
此外,如第4圖所示,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若比在從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吹出空氣之方向延伸的虛擬線Lim、及抽吸圓筒5之外周面5f(與吸引裝置之表面5f相同)之交點Pim之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切線Lta更為靠近抽吸圓筒5之外周面5f的話,基於以下之理由而較佳。從鼓風噴嘴37吹出之空氣,接觸到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結果,衝撞之空氣,至少擴散反射至切線Lta之鼓風噴嘴37側。此種空氣反射,尤其是,其壓力很高,從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的直接反射,直接接觸到從液體應用噴嘴13噴射而被應用在網狀 物3之前之液體的話,液體之噴射軌道將產生非預期之變化。結果,可能有將液體應用至未預定應用液體之網狀物3部分。所以,若以至少來自鼓風噴嘴37之直接反射無法到達的方式,而以使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不要位於比上述切線Lta更為靠近鼓風噴嘴37側之區域AF之方式,將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配置在比上述切線Lta更為靠近抽吸圓筒之外周面5f之區域AC的話,較佳。
在其他實施方式,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係位於比在來自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之空氣之吹出方向延伸之虛擬線Lim、與抽吸圓筒5之外周面5f之交點Pim之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切線Lta更遠離抽吸圓筒5之外周面5f的位置。
其次,第5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之抽吸圓筒5、入口滾筒7a及出口滾筒7b之外周的線圖。而且,第5圖,係從抽吸圓筒5之鼓輪軸5ds之延設方向觀察抽吸圓筒5、入口滾筒7a及出口滾筒7b時的圖。
如第5圖所示,將抽吸圓筒5及入口滾筒7a之外周的共用切線L1與抽吸圓筒5之外周的接點視為第一點P1,將抽吸圓筒5及出口滾筒7b之外周的共用切線L2與抽吸圓筒5之外周的接點視為第二點P2。此時,抽吸圓筒5之表面5f,從第一點P1至在抽吸圓筒5之旋轉方向R之相反方向之沿著外周之第二點P2為止之沿著抽 吸圓筒5之表面5f的長度區域APP,以包含不吸引網狀物3之非吸引區域AN(第2圖)為佳。在抽吸圓筒5與入口滾筒7a之間、及/或抽吸圓筒5與出口滾筒7b之間,網狀物3為抽吸圓筒5所吸引的話,網狀物3不會直線移動,可能出現網狀物3無法正常移動的情形。其他實施方式時,上述區域APP不含非吸引區域AN。
而且,非吸引區域AN(第2圖)之範圍,係由抽吸圓筒5之圓周方向之屏板43的尺寸及位置來劃定。
此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液體應用裝置1更具備內部收容著抽吸圓筒5及液體應用噴嘴13之罩蓋45的話更佳。可以防止由液體應用噴嘴13所噴射之液體飛散至周圍,並且,也可以防止從液體應用裝置1外部飛來之纖維屑等塵埃附著在網狀物3。第一實施方式時,罩蓋45,係具有其四方及上方被包圍的箱形形狀。其他實施方式時,液體應用裝置1,不具備罩蓋45。
此外,罩蓋45,為了在使用中也可確認其內部的情形,其至少一面由透明材料所構成的話更佳。第一實施方式時,罩蓋45之前面係由透明材料所構成。
其次,如第2圖所示,在罩蓋45,配設用以對其內部搬入及搬出網狀物3為目的的第一開口45wf。此時,如第2圖所示,若在罩蓋45之第一開口45wf之垂直方向下側的位置配設第二開口45ws的話更佳。藉由在第一開口45wf以外,另外設置第二開口45ws,可以對罩蓋內導入較多的空氣,進而提高從抽吸圓筒5外部之吸氣 效率。此外,第二開口45ws在第一開口45wf之垂直方向下側的位置,可以抑制有時會在罩蓋45周圍飛舞上揚之纖維屑等塵埃被吸引至罩蓋45內部。第二開口45ws,若位在第一開口45wf之垂直方向下側的話,也可以在罩蓋45之任意面設置複數個。
此外,其他實施方式時,在第二開口45ws,以不會吸引纖維屑等塵埃之方式設置過濾器(未圖示)。另一實施方式時,未在罩蓋45設置第二開口45ws。
(變形例)
以下,利用第6圖及第7圖,針對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進行說明。第6圖,係類似第2圖之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之液體應用裝置1之概略圖之抽吸圓筒5周邊的放大圖。本變形例,液體應用裝置1,具備複數,具體而言,具備4個鼓風噴嘴37a、37b、37c、37d。此外,雖然並未圖示,然而,各鼓風噴嘴37a、37b、37c、37d,隔著其他壓縮機29’(第1圖)共同地供應壓縮空氣。
使用1個鼓風噴嘴37時,為了以1次之鼓風來充份含浸液體,設定了高空氣壓,空氣接觸網狀物3之部分,可能在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上產生變形。結果,可能導致利用抽吸圓筒5之網狀物3的安定移動受到妨礙。為了避免上述情形,本變形例之液體應用裝置1,具備以較低空氣壓執行複數次鼓風的複數鼓風噴嘴37a、 37b、37c、37d。結果,可以在不妨礙網狀物3之安定移動下,階段式對網狀物3吹附空氣,結果,可以使液體充分含浸於網狀物3之厚度方向。
此外,在吸收性物品之製造現場,為了有效率地進行吸收性物品之製造,通常會要求提高網狀物3之移動速度。此時,使用1個鼓風噴嘴37時,在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上,無法對依序移動之網狀物3部分以充份時間來吹附空氣,有時無法充份含浸液體。相對於此,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的液體應用裝置1,藉由具複數之鼓風噴嘴37a、37b、37c、37d,對依序在抽吸圓筒5之表面5f上移動之網狀物3的部分,可以較長時間來吹附空氣。結果,即使在網狀物3之移動速度較高時,也可以使應用在網狀物3之液體,充份含浸於網狀物3之厚度方向。
第7圖,係第6圖之VII矢線圖。第7圖,為了簡化說明,省略了2個鼓風噴嘴37c、37d之記載,請注意此點。
如第7圖所示,鼓風噴嘴37a、37b之吹出口37ao、37bo,係配列在垂直於移動方向MD之網狀物3的寬度方向CD,鼓風噴嘴37a、37b,若在網狀物之移動方向MD相鄰之鼓風噴嘴37a、37b之吹出口37ao、37bo在網狀物3之寬度方向CD的位置為偏置的話,基於以下之理由而較佳。
如第7圖所示,在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彼此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隔。所以,如上面所述,鼓風噴 嘴37從吹出口37o以直線方式吹出空氣時,若將鼓風噴嘴37a、37b之吹出口37ao、37bo排列在網狀物3之寬度方向CD的話,對應於該等吹出口37ao、37bo之間之間隔的網狀物3部分,空氣無法直接吹附。結果,在空氣未直接吹附之網狀物3部分,液體可能無法充份含浸於網狀物3之厚度方向。然而,如第7圖所示,若偏置相鄰之鼓風噴嘴37b、37a之吹出口37bo、37ao的話,可以補足吹出口37o彼此之間的間隔,進而減少未吹附空氣之網狀物3部分。
此外,第7圖中,圖示著使用2個鼓風噴嘴37a、37b噴嘴,並將該等吹出口37ao、37bo進行偏置的構成。然而,其他實施方式,為了減少未吹附空氣之網狀物3的部分,例如,也可以將3個相鄰之鼓風噴嘴37a、37b、37c的各自吹出口37o分別互相偏置在網狀物3之寬度方向CD,換言之,也可以交錯配列在移動方向MD。如上所示,為了減少未吹附空氣之網狀物3部分,可以任意組合相鄰之鼓風噴嘴37a、37b、37c、37d,並將該等之吹出口37o偏置在網狀物3之寬度方向CD的位置。
(第二實施方式)
以下,利用第8圖,針對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00進行說明。而且,特別針對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差異點來進行說明。此外,第一實施方式 之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差異點以外的構成要素,可以應用在第二實施方式,相關業者可以在自然明白之範圍內任意組合該等構成要素。
第8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00的部分剖面概略圖。而且,第8圖中,從液體應用噴嘴13噴出液體之機構及從鼓風噴嘴37吹出空氣之機構,與第1圖相同,故省略其省略。
第二實施方式,並非使用抽吸圓筒5(第1圖等),而係使用吸引箱105(相當於吸引裝置),主要是在吸引網狀物3之點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
如第8圖所示,網狀物3,係在吸引箱105之垂直方向上側的表面105f上,於移動裝置107a、107b移動方向MD移動。其次,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利用液體應用噴嘴13,對移動之網狀物3的其中一面3ff應用低黏度之液體,其後,利用鼓風噴嘴37,對應用液體之網狀物3部分進行鼓風。
第二實施方式時,吸引箱105,其全體為長方體形狀,包含:用以構成吸引箱105之外廓部分的本體部分105b、及位在本體部分105b之內側的中空部分105h。
如第8圖所示,在吸引箱105之本體部分105b的下側部分105bl,設有排氣孔105bv,在排氣孔105bv,管路41之其中一端連結著吸引箱105。藉此,管路41內部與中空部分105h連通。此外,管路41之另一端,則連結著將中空部分105h之空氣朝方向F排出之排 氣泵浦(未圖示)。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本體部分105b設有複數排氣孔105bv,分別隔著管路41將複數排氣泵浦連結至吸引箱105,可以增加吸引量。
另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在本體部分105b之上側部分105bu,設有多數貫通孔105bp。其次,在上側部分105bu之表面全體,以大致均一分佈之方式來配設貫通孔105bp。接著,在吸引箱105之垂直方向上側表面,設置與第一實施方式之網目部5rm相同的網目部105m。其次,由複數網目狀片狀物所構成的網目部105m,可以供空氣通過。所以,中空部分105h,係與吸引箱105之外部連通。
而且,第二實施方式,藉由上述吸引箱105之構成,與網狀物3之另一面3fs相對之吸引箱105的表面105f,係網目部105m的外表面。
藉由以上之構成,如第8圖所示,吸引箱105之表面105f,在設有貫通孔105bp之範圍,係包含該表面105f之長度區域之可吸引網狀物3的吸引區域AS。
第二實施方式,係網狀物3在吸引箱105之表面105f上滑動之點,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然而,在吸引箱105全體係被以大致均一之吸引力來進行吸引並移動。結果,網狀物3之移動時,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可以減少網狀物3之皺紋或鬆弛的發生,進而可抑制網狀物3之蛇行。
此外,第二實施方式,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相 同,吸引區域AS,至少包含吸引箱105之表面105f之長度區域之應用液體的液體應用區域AA。結果,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的吸引區域AS,因為網狀物3難以發生皺紋或鬆弛,可以適度地將液體應用至網狀物3之其中一面3ff的期望範圍。其他實施方式,吸引區域AS不包含液體應用區域AA。
此外,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如第8圖所示,若鼓風噴嘴37之吹出口37o能比液體應用噴嘴13之吹出口13o更靠近抽吸圓筒5之表面5f的話,更佳。
(變形例)
以下,利用第9圖,針對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變形例進行說明。第9圖,係類似於第8圖之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變形例之液體應用裝置100的部分剖面概略圖。本變形例,液體應用裝置100更含有網目帶109。
如第9圖所示,網目帶109,在吸引箱105之周圍,係繞掛在一對滾輪109a、109b。本變形例,網目帶109,例如,係由金屬或樹脂等材料所構成之網之由網目狀片狀物所形成之具有通氣性的無端帶。
網目帶109,係以在吸引箱105之表面105f上於移動方向MD移動之方式,利用一對滾輪109a、109b當中之至少其中一方,由驅動源進行旋轉驅動,例如,由伺服馬達(未圖示)進行旋轉驅動。
本變形例之吸引箱105,在本體部分105b之 其中一側方部分105bs,設有排氣孔105bv,以吸引帶109與管路(未圖示)不會干涉之方式,將管路之其中一端連結至排氣孔105bv。其次,管路之另一端則連結至排氣泵浦(未圖示)。
如第9圖所示,本變形例之液體應用裝置100,係具備入口滾筒7a及出口滾筒7b。網狀物3,被入口滾筒7a導引至網目帶109上,並且,被出口滾筒7b導引至後製程。
位於網目帶109上之網狀物3,在吸引區域AS為吸引箱105所吸引,而被吸附保持在網目帶109之外表面。結果,網狀物3,係著網目帶109之移動而一起移動,本變形例之液體應用裝置100,係利用網目帶109來移動。
本變形例,位於吸引箱105之表面105f之吸引區域AS上的網狀物3部分,為全體大致均一之吸引力所吸引,而保持在網目帶109之外表面並移動。結果,可以減少移動中之皺紋或鬆弛的發生,進而可抑制網狀物3的蛇行。
而且,相關業者從本說明書、圖面及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所理解到之全部特徵,在本說明書中,即使只將該等特徵組合於特定其他特徵來進行說明,然而,只要該等特徵未被明確除外之前提下,或者,在非技術形態不可能、或非無意義之組合的情形下,皆為獨立,此外,此處所揭示之其他之1或複數特徵可以任意組合、結合。
其一例之第二實施方式的液體應用裝置100,不具備第一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所具備的罩蓋45。然而,第二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00具備內部收容著液體應用噴嘴13及吸引箱105之罩蓋45的變形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此外,其他例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之液體應用裝置100雖然具備1個鼓風噴嘴37,然而,具備複數,例如,具備與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相同之4個鼓風噴嘴37的變形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其次,與第一實施方式之變形例相同,如第7圖所示,將相鄰之鼓風噴嘴37,使該等之吹出口37o分別在網狀物3之寬度方向CD互相偏置的變形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本發明之規定,如下所示。
(1)一種液體應用裝置,係使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製造,對連續移動之網狀物,應用具有0.05~4Pa.s之範圍黏度之液體的液體應用裝置,具備:貯槽,其係用以收容前述液體;液體應用噴嘴,其係用以對前述網狀物之其中一面應用前述液體;泵浦,其係用以隔著管子對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供應前述貯槽內之液體;吸引裝置,其係具有與前述網狀物之另一面相對的表面;以及 鼓風噴嘴,其係對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之應用液體的部分,進行鼓風;且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至少包含吸引前述網狀物之吸引區域。
(2)如(1)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係位在比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之吹出口更靠近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的位置。
(3)如(1)或(2)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前述吸引裝置,係抽吸圓筒,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係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之吹出口,係比在從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吹出空氣之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及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之交點之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切線,更為靠近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
(4)如(3)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前述網狀物,係為被旋轉驅動之前述抽吸圓筒所吸引,並隨著前述抽吸圓筒之旋轉而一起移動。
(5)如(4)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更具備:將前述網狀物導引至前述抽吸圓筒之入口滾筒、及將前述網狀物從前述抽吸圓筒導引至後製程之出口滾筒,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以前述抽吸圓筒及前述入口滾筒之外周的共用切線、與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接點作為第一點,並以前述抽吸圓筒及前述出口滾筒之外周的 共用切線、與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接點作為第二點時,從前述第一點沿著前述抽吸圓筒之旋轉方向之相反方向之外周至前述第二點為止的區域,包含不吸引前述網狀物之非吸引區域。
(6)如(1)或(2)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前述吸引裝置,係吸引箱,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係前述吸引箱之垂直方向上側的表面,前述網狀物,係持續為前述吸引箱所吸引,並在前述吸引箱之前述表面上移動。
(7)如(6)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更具備繞掛在前述吸引箱之周圍的網目帶,前述網狀物,係隨著前述網目帶之移動而一起移動。
(8)如(1)至(7)之其中任一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設有複數之前述鼓風噴嘴。
(9)如(8)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係配列在垂直於移動方向之前述網狀物的寬度方向,前述鼓風噴嘴,相鄰之前述鼓風噴嘴的吹出口,係偏置在前述寬度方向。
(10)如(1)至(9)之其中任一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從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吹出空氣之方向,係比垂直 於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的方向更為朝向前述網狀物之移動方向側。
(11)如(1)至(10)之其中任一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在前述鼓風噴嘴,分別設有複數之吹出口。
(12)一種液體應用方法,係使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製造,對連續移動之網狀物,應用具有0.05~4Pa.s之範圍黏度之液體的液體應用方法,包含:用以準備具備:貯槽,其係用以收容前述液體;液體應用噴嘴,其係用以對前述網狀物之其中一面應用前述液體;泵浦,其係用以隔著管子對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供應前述貯槽內之液體;吸引裝置,其係具有與前述網狀物之另一面相對的表面;以及鼓風噴嘴,其係對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之應用前述液體的部分,進行鼓風;且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至少包含吸引前述網狀物之吸引區域之液體應用裝置的製程;以前述吸引裝置在前述吸引區域吸引前述網狀物之製程;以前述液體應用噴嘴,對前述網狀物應用前述液體之製程;以及 以前述鼓風噴嘴,對前述網狀物進行鼓風之製程。

Claims (9)

  1. 一種液體應用裝置,係使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製造,對連續移動之網狀物,應用具有0.05~4Pa.s之範圍黏度之液體的液體應用裝置,具備:貯槽,其係用以收容前述液體;液體應用噴嘴,其係用以對前述網狀物之其中一面應用前述液體;泵浦,其係用以隔著管子對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供應前述貯槽內之液體;吸引裝置,其係具有與前述網狀物之另一面相對的表面;以及鼓風噴嘴,其係對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之應用液體的部分,進行鼓風;且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至少包含吸引前述網狀物之吸引區域,前述吸引裝置,係抽吸圓筒,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係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之吹出口,係比在從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吹出空氣之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及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之交點之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切線,更為靠近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 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係位在比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之吹出口更靠近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前述網狀物,係為被旋轉驅動之前述抽吸圓筒所吸引,並隨著前述抽吸圓筒之旋轉而一起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更具備:將前述網狀物導引至前述抽吸圓筒之入口滾筒、及將前述網狀物從前述抽吸圓筒導引至後製程之出口滾筒,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以前述抽吸圓筒及前述入口滾筒之外周的共用切線、與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接點作為第一點,並以前述抽吸圓筒及前述出口滾筒之外周的共用切線、與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接點作為第二點時,從前述第一點沿著前述抽吸圓筒之旋轉方向之相反方向之外周至前述第二點為止的區域,包含不吸引前述網狀物之非吸引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設有複數之前述鼓風噴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係配列在垂直於移動方向之前述網狀物的寬度方向, 前述鼓風噴嘴,相鄰之前述鼓風噴嘴的吹出口,係偏置在前述寬度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從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吹出空氣之方向,係比垂直於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的方向更為朝向前述網狀物之移動方向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液體應用裝置,其中,在前述鼓風噴嘴,分別設有複數之吹出口。
  9. 一種液體應用方法,係使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製造,對連續移動之網狀物,應用具有0.05~4Pa.s之範圍黏度之液體的液體應用方法,包含:用以準備具備:貯槽,其係用以收容前述液體;液體應用噴嘴,其係用以對前述網狀物之其中一面應用前述液體;泵浦,其係用以隔著管子對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供應前述貯槽內之液體;吸引裝置,其係具有與前述網狀物之另一面相對的表面;以及鼓風噴嘴,其係對前述網狀物之前述其中一面之應用前述液體的部分,進行鼓風;且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至少包含吸引前述網狀物 之吸引區域之液體應用裝置的製程;以前述吸引裝置在前述吸引區域吸引前述網狀物之製程;以前述液體應用噴嘴,對前述網狀物應用前述液體之製程;以及以前述鼓風噴嘴,對前述網狀物進行鼓風之製程,前述吸引裝置,係抽吸圓筒,前述吸引裝置之前述表面,係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前述液體應用噴嘴之吹出口,係比在從前述鼓風噴嘴之吹出口吹出空氣之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及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之交點之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的切線,更為靠近前述抽吸圓筒之外周面。
TW103125114A 2013-07-22 2014-07-22 Liquid application device and liquid application method TWI6367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1698 2013-07-22
JP2013151698A JP5748807B2 (ja) 2013-07-22 2013-07-22 液体適用装置及び液体適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054A TW201529054A (zh) 2015-08-01
TWI636774B true TWI636774B (zh) 2018-10-01

Family

ID=5200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114A TWI636774B (zh) 2013-07-22 2014-07-22 Liquid application device and liquid applica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748807B2 (zh)
KR (1) KR102047581B1 (zh)
CN (1) CN104519845B (zh)
IN (1) IN2015DN00363A (zh)
TW (1) TWI636774B (zh)
WO (1) WO2014196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8806B2 (ja) * 2013-07-22 2015-07-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液体適用装置及び液体適用方法
JP6475975B2 (ja) * 2014-12-25 2019-0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7094240B2 (ja) * 2019-04-01 2022-07-0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1994A (en) * 1995-12-08 1998-01-2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Treated nonwoven fabrics
TW446628B (en) * 1996-12-20 2001-07-21 Procter & Gamble A dry laid structure compris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WO2011122355A1 (ja) * 2010-03-29 2011-10-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シート
JP2011200633A (ja) * 2010-03-01 2011-10-13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3063385A (ja) * 2011-09-16 2013-04-11 Kao Corp 塗布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2232B2 (ja) * 1993-03-25 2003-11-0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DE19912905A1 (de) * 1999-03-22 2000-09-28 Fleissner Maschf Gmbh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perforierten Vliesstoffen mittels hydrodynamischer Vernadelung
US7082645B2 (en) * 2002-10-16 2006-08-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iber ble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992597B2 (ja) * 2002-11-21 2007-10-17 花王株式会社 嵩高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7943813B2 (en) * 2002-12-30 2011-05-1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products with enhanced rewet, intake, and stain masking performance
JP4025212B2 (ja) * 2003-01-31 2007-12-1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2573732B (zh) * 2009-12-14 2016-06-0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2011143240A (ja) 2009-12-14 2011-07-28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161238B2 (ja) * 2012-04-02 2017-07-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適用装置
JP5748806B2 (ja) * 2013-07-22 2015-07-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液体適用装置及び液体適用方法
US9572729B2 (en) * 2013-09-30 2017-02-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forming an absorbent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1994A (en) * 1995-12-08 1998-01-2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Treated nonwoven fabrics
TW446628B (en) * 1996-12-20 2001-07-21 Procter & Gamble A dry laid structure compris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JP2011200633A (ja) * 2010-03-01 2011-10-13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1122355A1 (ja) * 2010-03-29 2011-10-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シート
JP2013063385A (ja) * 2011-09-16 2013-04-11 Kao Corp 塗布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47581B1 (ko) 2019-11-21
CN104519845B (zh) 2016-10-05
CN104519845A (zh) 2015-04-15
JP5748807B2 (ja) 2015-07-15
WO2014196664A1 (ja) 2014-12-11
IN2015DN00363A (zh) 2015-06-12
JP2015019935A (ja) 2015-02-02
KR20160033648A (ko) 2016-03-28
TW201529054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6774B (zh) Liquid application device and liquid application method
EP3396040B1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particulate-containing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rticulate-containing article
JP5208179B2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の真空チャンバ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TWI638647B (zh) Liquid application device and liquid application method
WO2014104118A1 (ja) 粉粒体供給方法と供給装置
EP293964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powder-storing sheet
CN105007873B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JP2013017564A (ja) 粒子供給装置および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部材製造装置
CN112543824B (zh) 用于制备随机纤维网的机器、系统和方法
US2005020511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ving dust from surface of support
ITMI20081162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rimozione di liquido o particelle solide da una superficie piana di un prodotto metallico
CN109475438A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JP2014101159A (ja) 搬送装置
JP5068140B2 (ja) 粉粒体の撒布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60111412A (ko) 제지기 내의 분무 장치를 위한 공기 시일 디바이스
JP6942112B2 (ja) 吸収性物品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575011B2 (ja) 線材表面研削装置
JPWO2020039534A1 (ja) 開繊体成形装置及び開繊体製造装置
FI123517B (fi) Ruiskutuslaitteisto ja menetelmä kuiturainaradan käsittelemiseksi ruiskutuslaitteistossa
JP7059212B2 (ja) フィルム搬送方法及びフィルム搬送装置
CN218943700U (zh)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
TWI795883B (zh) 除塵裝置
FI121277B (fi) Laitteisto ja menetelmä kuiturainan käsittelemiseksi
JP5793406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2135464A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