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3700U -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43700U CN218943700U CN202221518792.8U CN202221518792U CN218943700U CN 218943700 U CN218943700 U CN 218943700U CN 202221518792 U CN202221518792 U CN 202221518792U CN 218943700 U CN218943700 U CN 2189437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
- air flow
- supply pipe
- water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其包括:聚集装置(2),在外表面具有聚集部(40),能够将聚集部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管道(5),将纤维材料(F)和吸水性聚合物(P)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供给到在该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聚集部;和对管道供给纤维材料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在管道设置有贯通管道的周壁(51)而将管道的内外连通的、对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7)。制造装置具有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产生绕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SF)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供给到聚合物供给管的吸水性聚合物随着旋转空气流供给到管道的内部,在管道中与包含纤维材料的空气流合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含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收体的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在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吸收体,一直以来,广泛使用含有纸浆纤维等纤维材料和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收体。作为这样结构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公知的是使用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吸收体材料的聚集部的旋转筒、在该旋转筒的外周面将吸收体材料随空气流运送的管道、和向该管道内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的制造装置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改良技术记载有,通过压缩空气的喷射,加速上述聚合物供给管中的吸水性聚合物,使其与设置在规定位置的分散板碰撞,将通过该碰撞而分散了的吸水性聚合物导入上述空气流中的技术。依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在与吸收体制造时的流动方向(以下称为“MD”。MD为Machine Direction的简称。)正交的方向(以下也称为“CD”。CD为Cross machineDirection的简称。)上,能够使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
另外,一直以来,使各种粉体随旋转流运送。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复合喷流式的喷嘴装置,其用于对混凝土等磨削对象物喷射由高压液体和粉体状的磨削材料构成的复合喷流来磨削对象物,在该喷嘴装置中,作为该复合喷流,使用包含含有该磨削材料的压力气体的旋转流的复合喷流,由此能够提高磨削效率。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作为能够降低在粉体中含有的粉体凝聚物的含有率、在碳粉的制造中有用的粉体分散装置,在粉体分散容器内设置有形成该粉体分散容器内的气体的旋转流的旋转流形成机构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2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9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877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包括:聚集装置,在其外表面具有聚集部,能够将该聚集部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管道,其将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供给到在该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该聚集部;和对该管道供给该纤维材料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管道设置有贯通该管道的周壁而将该管道的内外连通的、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得被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随着该旋转空气流供给到所述管道的内部,在所述管道中与包含所述纤维材料的所述空气流合流。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其用于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包括:聚集装置,在其外表面具有聚集部,能够将该聚集部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管道,其将纤维材料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供给到在该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该聚集部;和对该管道供给该纤维材料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用于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包括:贯通所述管道的周壁而将该管道的内外连通的、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和在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的一个方式中,能够使得被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随着该旋转空气流供给到所述管道的内部,在所述管道中与包含所述纤维材料的所述空气流合流。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效果和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分别是基于本实用新型制造的吸收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的聚合物供给管的下端部及其周边部的沿着空气流的流动方向且铅垂方向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制造装置中的聚合物供给管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运送吸水性聚合物的空气流通过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而被排出到管道的内部的状况的、与图3对应的图,图5的(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空气流的一例的图,图5的(b)是表示非旋转空气流的图。
图6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供给管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沿轴向的示意性的截面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I-I截面图。
图7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供给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沿轴向的示意性的截面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II-II截面图。
图8的(a)~(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供给管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者进行的评价试验2的结果,是表示在聚合物供给管配置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与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以及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的关系的、作为附图的图表。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者进行的评价试验2的结果,是表示在聚合物供给管配置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与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以及供给压力的关系的、作为附图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虽然能够制造在CD上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的吸收体,但是对吸收体要求的各种特性的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随之要求能够在吸收体的CD上使吸水性聚合物更高水平地均匀分散的技术。另外,现有技术中,在作为制造目标物的吸收体的俯视形状为长方形的、CD的长度在MD的全长上为一定值的情况下,该吸收体的在CD上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均匀分散性良好的情况较多,但是在CD的长度在MD的全长上不是一定值的情况下,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与吸收体制造时的流动方向(MD)正交的方向(CD)上使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的技术。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基本上是示意性的图示,各尺寸的比率等存在与现实的比率等不同的情况。
基于本实用新型制造的吸收体,是能够吸收以体液为代表的水性液体的吸收体。吸收体的用途没有特别的限定,尤其适合于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在此所说的“吸收性物品”广泛地包括用于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软便、经血、汗等)的吸收的物品,例如包括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生理用短裤、失禁垫等。
吸收性物品典型的结构包括:吸收体;配置在比该吸收体靠穿戴者的肌肤侧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和配置在比该吸收体远离穿戴者的肌肤侧的液体难透过性或不透过性的背面片。
在图1中表示了作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制造的吸收体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0A、10B。以下,在总称两吸收体10A、10B时也称为“吸收体10”。关于吸收体10的说明,除非另有说明,能够适用于两吸收体10A、10B。吸收体10是吸收性物品用的构件,具有与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与其正交的横向Y。
纵向X与后述的吸收体10的制造时的流动方向或者机械方向即MD(MachineDirection)一致,横向Y与正交于MD的方向即CD(Cross machine Direction)一致。MD与后述的筒周向X、更具体而言与旋转筒4的旋转方向R(参照图2)一致,CD与旋转筒4的轴向一致。
吸收体10B在俯视时形成大致长方形形状,横向Y的长度(宽度)在纵向X的全长上是一定值,与此不同,吸收体10A的宽度不是一定值。吸收体10A中,纵向X的一端侧成为宽度相对较宽的宽幅部11,纵向X的另一端侧成为宽度相对较窄的窄幅部12,另外,宽幅部11中的纵向X的端部侧成为在纵向X的全长上宽度为一定值的定宽度部11A,宽幅部11中的靠窄幅部12的部分成为从纵向X的内侧向外侧去宽度逐渐增加的宽度变化部11B。
吸收体10包含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
纤维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由热塑性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疏水性纤维,典型的是使用亲水性纤维。作为亲水性纤维,例如能够举例针叶树浆或阔叶树浆等木浆、棉浆、麻浆等非木浆等天然纤维、阳离子化浆、丝光化浆等改性浆料(以上是纤维素类纤维)、亲水性合成纤维等,能够将它们的1种单独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吸水性聚合物典型的是以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为主体。吸水性聚合物典型的是在常温常压下为粉体。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球状、纤维状、不规则形状等。
图2中表示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制造装置1包括:在外表面具有聚集部40,能够将聚集部40在MD上运送的聚集装置2;管道5,其使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以飞散状态供给到在MD上运送中的聚集部40;将纤维材料供给到管道5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此外,在图中,附图标记P表示吸水性聚合物,用附图标记AF表示的箭头表示上述空气流(真空气流)的流动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聚集装置2包括:由金属制的刚体构成的固定筒3;和旋转筒4,其绕固定筒3的外周部可旋转地设置,在筒周向X上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用于聚集吸收体材料(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的聚集部40。制造装置1,一边使旋转筒4向方向R旋转而将聚集部40在筒周向X上运送,一边使随着由于从固定筒3侧的抽吸而在管道5的内部产生的空气流被运送的吸收体材料,在筒周向X的规定的积纤区域41中积纤于聚集部40,从而制造积纤体。如此在聚集部40内制造的积纤体成为包含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作为吸收体材料的吸收体10。
本实施方式中,制造装置1具有运送从聚集部40排出的吸收体10的运送机构9。运送机构9配置在聚集装置2的下方,具有将从聚集部40排出的吸收体10吸引在运送面上并进行运送的真空输送机(未图示)。在固定筒3的内部配置有气流产生机构(未图示),通过该气流产生机构从固定筒3的内部侧向旋转筒4侧吹出空气,吸收体10从聚集部40排出,被转送到上述真空输送机的运送面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真空输送机的运送面上,预先配置有覆盖吸收体10的外表面的也称为包芯片等的片材13,从聚集部40排出的吸收体10被转送至片材13上,与片材13一起运送。片材13在上述真空输送机进行的运送途中,以覆盖吸收体10的整体的方式被弯折。
固定筒3形成为圆筒状,该圆筒状的固定筒3的轴向两端的开口部由侧壁(未图示)和毛毡等密封件(未图示)气密地密封。固定筒3的内部由隔壁31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图2中为4个)分区,形成有与各该分区对应的多个空间A~D。在固定筒3连接有将其内部减压的减压机构(未图示)。上述减压机构包括与上述侧壁连接的排气管(未图示)和与该排气管连接的排气扇(未图示)。通过使上述减压机构工作,将固定筒3内的多个空间A~D中的任意的空间维持为负压。固定筒3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由隔壁31分隔的多个空间A~D的负压(抽吸力)。固定筒3不旋转。
旋转筒4接受来自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的动力,以水平的旋转轴为旋转中心,绕固定筒3的外周部在图中附图标记R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在形成制造装置1的外表面的旋转筒4的外周部,多个聚集部40在筒周向X上间隔地配置。旋转筒4的旋转方向R为聚集部40的MD。聚集部40为凹状地凹陷的凹部,能够聚集吸收体材料。聚集部40的形状根据作为制造目标物的吸收体的用途等决定。即,以在吸收体的必要的部位形成凸部或凹部的方式,决定聚集部40的俯视形状、凹部的深度等。聚集部40的底面部由具有空气流能够通过的多个抽吸孔的通气性部件形成,具有透气性。此外,旋转筒4的外周部的、在筒周向X上相邻的2个聚集部40、40彼此之间,是由非透气性的部件形成的非聚集部,因此空气流不能通过该非聚集部,而且该非聚集部不具有吸收体材料能够聚集的凹部。
旋转筒4绕固定筒3的外周部依次移动到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与空间B对应的区域、与空间C对应的区域、与空间D对应的区域。“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是指,将固定筒3的空间A向固定筒3的半径方向(与筒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假想地延长的情况下的、与该延长部分重叠的区域。关于“与空间B对应的区域”、“与空间C对应的区域”和“与空间D对应的区域”,能够适用在上述的“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的说明中将“空间A”替换为“空间B”、“空间C”或者“空间D”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为吸收体材料能够积纤在聚集部40内的积纤区域41,为了能够实现吸收体材料的积纤,空间A维持为负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空间B对应的区域不是积纤区域41,而是将在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中积纤了的吸收体维持原样地在聚集部40内保持并进行运送的区域,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空间B也维持为负压。另一方面,与空间C和D对应的区域为包含聚集部40内的吸收体的转送位置及其前后的区域,因此,典型的是空间C和D形成为零压力或者正压。
使上述减压机构工作,将固定筒3的空间A维持为负压的状态下,使旋转筒4在方向R旋转时,在旋转筒4的外周部的聚集部40通过积纤区域41(与空间A对应的区域)的期间,对形成聚集部40的底面的透气性部件作用空间A的负压,进行穿过该通气性部件所具有的多个抽吸孔的空气的抽吸。由于通过该抽吸孔的抽吸,在与积纤区域41连接的管道5的内部产生向积纤区域41去的空气流(真空气流),乘载于该空气流的吸收体材料(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被聚集于在积纤区域41运送中的聚集部40内。
管道5形成具有包括上壁51、下壁52和左右的侧壁(未图示)的周壁的截面为矩形的筒状,被该周壁包围的管道5的内部空间作为空气流的流路发挥功能。在管道5的与聚集装置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管道5在聚集装置2与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之间延伸。管道5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开口,其一端侧的开口部覆盖聚集装置2的旋转筒4的一部分,另一端侧的开口部连接于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所具有的纤维材料的排出口。
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将浆料片(Pulp sheet)等片状的纤维材料即纤维片61粉碎,作为纤维材料(未图示)供给到管道5的内部。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包括:将从坯料卷60抽出的纤维片61送出的送料部62;和将纤维片61解纤而获得浆料纤维等纤维材料的解纤机63。解纤机63具有壳体64和配置在壳体64内的、将纤维片61解纤为纤维状的旋转刀65。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构成为,纤维片61通过送料部62被导入解纤机63内,通过解纤机63被解纤而获得的纤维材料供给到管道5的内部。
在管道5设置有聚合物供给管7,其贯通管道5的周壁、更具体而言贯通上壁51,将管道5的内外连通,将吸水性聚合物供给到管道5的内部。聚合物供给管7的轴向、即如图3所示聚合物供给管7的中心轴线CL的延伸方向,与管道5的周壁、更具体而言是配置有聚合物供给管7的管道5的上壁51交叉。在图示的方式中,聚合物供给管7与管道5的上壁51不正交地交叉,但在本实用新型中,聚合物供给管7只要与上壁51不平行即可,也可以与上壁51正交。此外,图3中,附图标记F表示纤维材料。
聚合物供给管7在内部具有吸水性聚合物的流路70,流路70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成为从外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导入口71,流路70的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成为将吸水性聚合物向外部排出的聚合物排出口72。聚合物供给管7的形状,如后所述以在内部能够产生空气旋转流(螺旋流)为条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典型的是包括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为圆形的筒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聚合物供给管7如图2和图4所示,具有聚合物导入口71的上部形成为随着向下方(管道5侧)去而内径逐渐变小的锥形,其它的部分由上述筒状体构成。另外,包括聚合物排出口72的、聚合物供给管7的下端部,如图3所示,贯通管道5的上壁51而位于管道5的内部(空气流的流路)。该管道5中的聚合物排出口72的位置,是比作为纤维材料的供给源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靠近聚集装置2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水性聚合物从比纤维材料靠空气流的流动方向AF的下游侧补供给至管道5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造装置1如图2所示,具有对聚合物供给管7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机构8。作为聚合物供给机构8,只要是能够稳定地连续将规定量的吸水性聚合物供给到聚合物供给管7中的结构即可,其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聚合物供给机构8包括收纳吸水性聚合物的贮罐81、和设置在贮罐81的下部的螺旋送料部单元82。螺旋送料部单元82包括螺旋引导件83、和收纳在螺旋引导件83内的螺旋件84。螺旋引导件83在上表面具有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口83a,并且在螺旋件84所具有的螺旋轴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具有吸水性聚合物的排出口83b。上述螺旋轴与在螺旋引导件83的供给口83a的相反侧的端部相邻地配置的电动机等驱动源85直接连接,通过驱动驱动源85而能够使螺旋件84旋转。在这样的结构的聚合物供给机构8中,贮罐81内的吸水性聚合物经由供给口83a供给到螺旋引导件83内,进一步通过螺旋件84的旋转动作从排出口83b连续地排出。从排出口83b连续地排出的吸水性聚合物由于自重而在铅垂方向上连续落下,经由聚合物供给管7的上端的聚合物导入口71进入流路70。像这样,将落下的吸水性聚合物经由位于比其落下开始位置靠下方的聚合物导入口71供给到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由此穿过了聚合物导入口71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落下速度比穿过聚合物导入口71前减速,因此利用后述的空气旋转流的吸水性聚合物向管道5的供给更容易实现。
作为制造装置1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举出如图2和图3所示,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使绕其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SF产生,使供给到聚合物供给管7中的吸水性聚合物随着旋转空气流SF供给到管道5的内部,与包含纤维材料的空气流合流这一点。制造装置1作为实施这样的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法的机构,具有使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SF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
在此,如上所述,在制造装置1中如图3所示,聚合物供给管7的轴向(中心轴线CL的延伸方向)与管道5的周壁、更具体而言与上壁51交叉,因为“聚合物供给管7的轴向=吸水性聚合物向管道5的内部的供给方向PD”,所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向PD与管道5的上壁51交叉。另外,在管道5的内部将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向聚集装置2运送的空气流沿着管道5的周壁流动时,纤维材料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具体而言是聚合物供给管7的聚合物排出口72及其附近的空气流的流动方向AF,与位于该合流位置的附近的管道5的上壁51的延伸方向平行。因此在制造装置1中,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向PD,相对于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与纤维材料的合流位置处的该纤维材料的运送方向FD具有规定的角度θ(参照图3),即,两个方向PD、FD彼此不平行。在像这样两个方向PD、FD交叉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使旋转空气流SF产生,使吸水性聚合物承载于旋转空气流SF而运送至纤维材料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由此与该纤维材料合流后的吸水性聚合物,在管道5的内部在聚集部40的CD上均匀地分布,其结果是,在聚集部40形成的吸收体10成为在CD上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的结构。
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产生的旋转空气流SF只要具有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向PD的速度成分,并且绕聚合物供给管7的轴向进行旋转,则旋转方向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旋转空气流SF在流动方向上旋转半径可以是一定值,或者也可以在流动方向上旋转半径逐渐变小,但从使在CD上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均匀分散性进一步提高的观点考虑,如图5的(a)所示,优选在流动方向上旋转半径逐渐增加。即,优选旋转空气流SF在从聚合物供给管7排出后,在其流动方向上旋转半径逐渐增加。
此外,聚合物供给管7的流路70的直径如图3所示是一定值的情况下,即使旋转空气流SF自身在流动方向上旋转半径逐渐变化(增加或者减少),但在流路70的内部该旋转空气流SF的旋转半径在其流动方向上是一定值。在该情况下,旋转空气流SF从聚合物供给管7排出后,在其流动方向上旋转半径逐渐变化。
在图5的(a)所示的方式中,旋转空气流SF在从聚合物供给管7的下端的聚合物排出口72排出后,沿着其流动方向旋转半径逐渐增加,旋转空气流SF的扩展角度θ1大于0度。扩展角度θ1是,如旋转空气流SF所示,在通过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运送吸水性聚合物的空气流(以下也称为“聚合物运送空气流”。)被排出的管道5的内部为无风状态(在方向AF上游动的空气流不存在的状态)下的、在聚合物运送空气流的侧面看的2根轮廓线L1、L1所成的角度。轮廓线L1为在聚合物运送空气流的流动方向(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向PD)上延伸的棱线(连接聚合物运送空气流的半径方向的一方的最外侧点的直线)。另一方面,如图5的(b)所示,聚合物运送空气流为不旋转地在一个方向上行进的非旋转空气流NSF的情况下,非旋转空气流NSF的2根轮廓线L1、L1实质上相互平行,非旋转空气流NSF的扩展角度实质上为0度。
从使在CD上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均匀分散性提高而更可靠地起到本实用新型的规定效果的观点考虑,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在聚合物运送空气流被排出的管道的内部为无风状态下的、该聚合物运送空气流的在侧面看时的2根轮廓线所成的角度。由图5的(a)的附图标记θ1所示的角度。)优选为5度以上,更优选为10度以上。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从旋转空气流的控制和效果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5度以下,更优选为30度以下。
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用以下的方法测量。使排出测量对象的旋转空气流(聚合物运送空气流)的管道的内部为无风状态,经由聚合物供给管对该管道的内部排出旋转空气流,用摄像机等摄影装置拍摄该排出的旋转空气流的动态图像,取得如图5的(a)所示的侧面看的图像,基于该图像,决定旋转空气流的2根轮廓线(相当于在图5中用附图标记L1表示的直线的线),并且测量该2根轮廓线所成的角度。对于1种测量对象取得5个上述的侧面看的图像,测量各图像中的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将这些5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测量对象的扩展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SF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旋转空气流SF的产生方法,能够举例:1)通过对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而产生旋转空气流SF的方法;和2)不对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而使管道5的内部成为负压,利用内外的气压差使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产生真空气流,并且通过对该真空气流施加绕聚合物供给管7的轴向旋转的作用(绕该轴向的旋转力)而产生旋转空气流SF的方法。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所具有的聚合物供给管7,是利用上述1)的方法产生旋转空气流SF的装置,具有对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管73。
在图6中表示了与上述1)的方法对应的聚合物供给管7A,在图7中表示了与上述2)的方法对应的聚合物供给管7B。制造装置1中,代替上述的聚合物供给管7而能够采用聚合物供给管7A或者7B。关于聚合物供给管7A、7B,说明与聚合物供给管7不同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关于聚合物供给管7A、7B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能够适用对于上述聚合物供给管7的说明。
如图6所示,在聚合物供给管7A连接有空气供给管73,通过经由空气供给管73对聚合物供给管7A的内部(吸水性聚合物的流路70)供给压缩空气而产生旋转空气流SF。空气供给管73典型的是在其前端具有喷嘴,该喷嘴与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聚合物供给管7A的周壁的开口连接。另外,空气供给管73连接于具有电磁阀的压缩空气的贮罐(未图示),通过该电磁阀的开闭的控制,能够控制压缩空气的喷射。在上述压缩空气的贮罐连接有压缩机,该贮罐内的压力总是被维持为规定的范围的压力。
以上述空气供给管73为主的压缩空气供给机构(例如电磁阀、压缩空气的贮罐、压缩机、流量计、压力计等),可以是使在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上述1)的方法中,压缩空气经由配置于聚合物供给管的一个或者多个空气供给管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即,在本实用新型中,与聚合物供给管连接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1个,或者如图6所示的聚合物供给管7A那样为多个。在聚合物供给管7A中,压缩空气经由绕聚合物供给管7A的轴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具体而言是4个)空气供给管73供给到聚合物供给管7A的内部。与聚合物供给管连接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该多个空气供给管如图6所示,绕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等间隔地配置时,能够在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可靠地产生旋转空气流,故而优选。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者的见解,有配置于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越少,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越大的倾向(参照图9)。因此在上述1)的方法中,更优选压缩空气经由配置在聚合物供给管的一个空气供给管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
在上述1)的方法中,作为产生旋转空气流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向聚合物供给管的供给流量。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者们的见解,当该供给流量为一定值以上时,由于上述的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变大,能够更可靠地起到本实用新型的规定的效果。压缩空气的向聚合物供给管的供给流量的总合优选为50L/min以上,更优选为100L/mi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L/min以上。这里所说的“供给流量的总和”,在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是指该1个空气供给管的供给量,在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是指多个空气供给管各个的供给量的总合。例如在图6所示的方式中,因为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7A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4个,所以优选该4个空气供给管73各自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的总和为50L/min以上。另一方面,压缩空气的向聚合物供给管的供给流量的总和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因为该供给流量过多时存在效果已达到顶点的倾向,所以从以所需的充分的供给流量获得最大限度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0L/min以下,更优选为250L/min以下。
从可靠地产生旋转空气流的观点考虑,优选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在空气供给管中进行调节。即,在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优选在该1个空气供给管中调节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另外,如图6所示的方式那样,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多个空气供给管中分别调节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
在上述1)的方法中,作为产生旋转空气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能够列举压缩空气的向聚合物供给管的供给压力。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没有特别的限制,从在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可靠地产生旋转空气流的观点、以及增大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01MPa以上,更优选为0.005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MPa以上。关于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的上限,优选为0.08MPa以下,更优选为0.06MPa以下。如图6所示的方式那样,在聚合物供给管连接有多个空气供给管的情况下,与该多个空气供给管分别对应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优选在上述特定范围内。
从可靠地产生旋转空气流的观点考虑,优选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在空气供给管中调节。即,在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优选在该1个空气供给管中调节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另外,如图6所示的方式那样,在聚合物供给管连接有多个空气供给管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多个空气供给管中分别调整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
为了如上所述能够在空气供给管中调节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和/或供给压力,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空气供给管具有压缩空气的调节机构。制造装置1优选具有与多个空气供给管73独立地对应的压缩空气的调节机构(未图示)。作为上述压缩空气的调节机构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公知的调节机构,能够举出例如具有选自电源ON/OFF开关、减压阀、流量计、压力计中的1种以上的调节机构。
聚合物供给管7B如图7所示,利用内外的气压差对在聚合物供给管7B的内部产生的真空气流VA施加绕聚合物供给管7B的轴向(中心轴线CL)的旋转力,从而使真空气流VA变化为旋转空气流SF。真空气流VA如前文所述,是由于聚集装置2所具有的固定筒3进行的抽吸使管道5的内部变成负压而产生的,在管道5的内部,作为将吸收体材料(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运送到聚集装置2的聚集部40的空气流发挥功能。因为管道5的内部与聚合物供给管7B的内部连通,而且,在聚合物供给管7B设置有能够从外部取入空气的空气吸引口74,因此,当通过聚集装置2的抽吸在管道5的内部产生真空气流VA时,聚合物供给管7B的内部变成负压,聚合物供给管7B的外部的空气经由空气吸引口74被取入到内部,成为向管道5侧去的空气流。在聚合物供给管7B的内部的真空气流VA的流路75中,设置有能够对真空气流VA施加绕聚合物供给管7B的轴向的旋转力的立体构造76,真空气流VA经过(通过)立体构造76而产生旋转空气流SF。
作为立体构造76,只要是能够对空气流(真空气流)施加上述旋转力的构造,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制。聚合物供给管7B中的立体构造76如图7的(b)所示,包括从聚合物供给管7B的内表面向与聚合物供给管7B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多个翼片77。更具体而言,如图7的(a)所示,在聚合物供给管7B的半径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的流路70,并且以包围该流路70的方式配置有真空气流VA的环状的流路75,在该流路75中,在聚合物供给管7B的周向上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翼片77。真空气流VA经过设置有该翼片77的环状的流路75,由此被施加绕聚合物供给管7B的轴向的旋转力,成为旋转空气流SF。
作为与上述2)的方法对应的聚合物供给管7的另一方式,能够举出在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的真空气流的流路为螺旋状,该真空气流经过该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产生旋转空气流SF的方式。
上述空气吸引口74、真空气流的流路(例如上述螺旋状的流路)75、立体构造76(翼片77)能够是在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从使利用旋转空气流SF的吸水性聚合物的运送所带来的作用效果更加可靠地起作用的观点考虑,制造装置1的各部分的位置、尺寸等优选按以下方式设定。
纤维材料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聚合物供给管7的聚合物排出口72的位置)的、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向PD与纤维材料的运送方向FD所成的角度中的锐角侧的角度θ(参照图3),优选为10度以上,更优选为20度以上,且优选为90度以下,更优选为80度以下。
纤维材料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聚合物供给管7的聚合物排出口72的位置)与配置有聚合物供给管7的管道5的周壁(上壁51)的隔开距离h(参照图3)优选为0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且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80mm以下。
纤维材料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聚合物供给管7的聚合物排出口72的位置)与管道5中的空气流(真空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纤维材料供给装置6的配置位置)的隔开距离优选为1000mm以上,更优选为1200mm以上,且优选为2000mm以下,更优选为1800mm以下。
聚合物供给管7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流路70的内径优选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且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90mm以下。
使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制造装置1的吸收体10的制造方法,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以下的步骤:经由连通管道5的内外的聚合物供给管7(7A、7B)向管道5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P,使其与在含有纤维材料F的状态下在管道5的内部向一个方向AF流动的空气流(真空气流、纤维运送空气流)合流,将随着该空气流进行运送的纤维材料F和吸水性聚合物P聚集于在规定的运送方向MD(旋转筒4的旋转方向R)上运送中的聚集部40。
在使用制造装置1的吸收体10的制造方法中,如图3所示,以吸水性聚合物P的向管道5的内部的供给方向PD相对于吸水性聚合物P的合流位置(聚合物供给管7的聚合物排出口72及其近旁)处的纤维材料F的运送方向FD具有规定的角度θ的方式,使吸水性聚合物P随着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绕其轴向(中心轴线CL)旋转的旋转空气流SF运送至上述合流位置。
依据这样的吸收体10的制造方法,作为制造目标物的吸收体,如图1的(b)所示的吸收体10B那样,CD(横向Y)的长度为一定值的吸收体的情况当然不用说,即使是现有技术中在CD上使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比较困难的、如图1的(a)所示的吸收体10A那样的CD(横向Y)的长度不是一定值的吸收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制造出在CD上将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而液体吸收性优异的吸收体。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也与本实用新型同样地,能够制造在CD上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的吸收体,但是作为其实现方法,采用使加速了的吸水性聚合物与聚合物供给管的一部分(分散板)碰撞然后导入到纤维运送空气流中的方法,这与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当使吸水性聚合物颗粒在加速了的状态下与聚合物供给管等物体碰撞时,担心吸水性聚合物颗粒发生破损,本实用新型消除了这样的担心。
在本实用新型中,包含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法和供给装置的发明。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法和供给装置,能够适当使用上述的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说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为了使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SF,也可以将上述1)的方法与上述2)的方法适当组合。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经由空气供给管73将压缩空气供给到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并且利用在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部设置的旋转力施加机构,对该压缩空气施加绕聚合物供给管7的轴向的旋转力。作为上述旋转力施加机构,可以使用上述的立体构造76(参照图7的(b)),或者也可以将压缩空气的流路形成为螺旋状。
也可以是,聚合物供给管7的内径随着向管道5去阶段性地或者连续地增减或者减少。
与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7的多个空气供给管73单独地对应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压力。另外也可以是,多个空气供给管73在一个部位在半径方向上多排地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于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图8的(a)所示的聚合物供给管7A1中空气供给管73的数量为1个,在图8的(b)所示的聚合物供给管7A2中空气供给管73的数量为2个。
另外,上述的聚合物供给管7、7A、7A1、7A2均以空气供给管73的轴向(压缩空气的供给方向)相对于吸水性聚合物P的供给方向PD正交的方式配置,但空气供给管73的配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以相对于供给方向PD不正交地交叉的方式配置。例如,在图8的(c)所示的聚合物供给管7A3配置有4个空气供给管73时,这4个空气供给管73分别以压缩空气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端(不与聚合物供给管7A3连接的自由端)位于比其相反侧的下游侧端(与聚合物供给管7A3的固定端)靠上方的方式配置,且以相对于供给方向PD不正交地交叉的方式配置。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者们的见解,由于压缩空气的供给速度高,聚合物供给管7A3在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性这一方面与上述聚合物供给管7等相比是有利的,但是在稳定地产生旋转空气流这一方面与聚合物供给管7等相比较差。
关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内容。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经由将管道的内外连通的聚合物供给管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使其与以含有纤维材料的状态在该管道的内部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的空气流合流,将随着该空气流运送的该纤维材料和该吸水性聚合物聚集于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聚集部,在该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
以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向所述管道的内部的供给方向相对于该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处的所述纤维材料的运送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使该吸水性聚合物随着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运送至所述合流位置。
<2>
在上述<1>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旋转空气流从所述聚合物供给管排出后,在其流动方向上旋转半径逐渐增加。
<3>
在上述<1>或者<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对所述聚合物供给管供给压缩空气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
<4>
上述<3>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压缩空气经由配置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一个或多个空气供给管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
<5>
上述<4>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在所述空气供给管中被调节。
<6>
上述<4>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在所述空气供给管中被调节。
<7>
上述<3>~<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为0.001MPa以上。
<8>
上述<3>~<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压缩空气的向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供给流量的总和为50L/min以上。
<9>
上述<1>或<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使所述管道的内部为负压,利用内外的气压差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真空气流,并且通过对该真空气流赋予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的旋转力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
<10>
在上述<1>~<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吸收体的在与所述聚集部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不是一定值。
<11>
在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具有对所述聚合物供给管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步骤,
在所述聚合物供给步骤中,使吸水性聚合物利用自重在铅垂方向上连续落下,经由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上端的聚合物导入口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
<12>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包括:聚集装置,在其外表面具有聚集部,能够将该聚集部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管道,其将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供给到在该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该聚集部;和对该管道供给该纤维材料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所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
在所述管道设置有贯通该管道的周壁而将该管道的内外连通的、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
具有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
被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随着该旋转空气流供给到所述管道的内部,在所述管道中与包含所述纤维材料的所述空气流合流。
<13>
上述<1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连接有通过对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的一个或多个空气供给管,经由该空气供给管对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
<14>
上述<13>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多个所述空气供给管绕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等间隔地配置。
<15>
上述<13>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空气供给管具有调节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和/或供给压力的调节机构。
<16>
上述<13>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利用所述空气供给管的压缩空气向聚合物供给管的供给流量的总和为50L/mi n以上。
<17>
上述<16>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供给流量的总和为100L/min以上。
<18>
上述<13>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利用所述空气供给管的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为0.001MPa以上。
<19>
上述<18>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为0.005MPa以上。
<20>
上述<1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通过所述聚集装置的抽吸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真空气流,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的所述真空气流的流路上,设置有能够对该真空气流施加旋转力的立体构造,该真空气流经过该立体构造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
<21>
上述<1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通过所述聚集装置的抽吸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真空气流,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的所述真空气流的流路为螺旋状,该真空气流经过该螺旋状的流路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
<22>
上述<12>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
具有对所述聚合物供给管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机构,
从所述聚合物供给机构连续地排出的吸水性聚合物利用自重在铅垂方向上连续落下,经由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上端的聚合物导入口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
<23>
一种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法,其在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该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经由将管道的内外连通的聚合物供给管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使其与以含有纤维材料的状态在该管道的内部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的空气流合流,将随着该空气流运送的该纤维材料和该吸水性聚合物聚集于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聚集部,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法是利用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法,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法中,
以所述吸水性聚合物的向所述管道的内部的供给方向相对于该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处的所述纤维材料的运送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式,使该吸水性聚合物随着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运送至所述合流位置。
<24>
一种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其用于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包括:聚集装置,在其外表面具有聚集部,能够将该聚集部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管道,其将纤维材料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供给到在该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该聚集部;和对该管道供给该纤维材料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用于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
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包括:
贯通所述管道的周壁而将该管道的内外连通的、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和在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
被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随着该旋转空气流供给到所述管道的内部,在所述管道中与包含所述纤维材料的所述空气流合流。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与制造装置1基本结构相同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作为吸收体材料使用木浆和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制造俯视形状与吸收体10A(参照图1的(a))相同形状的吸收体(克重190g/cm2)。作为使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的方法,采用使用与聚合物供给管7A(参照图6)基本结构相同的聚合物供给管,经由多个空气供给管向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的方法。使多个空气供给管各个中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为0.05MPa。制造条件的详情如下所述。
·聚合物供给管的聚合物排出口的位置的、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方向与纤维材料的运送方向所成的角度中的锐角侧的角度θ(参照图3):33度
·纤维材料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上述聚合物排出口)与配置有该聚合物供给管的管道的上壁的隔开距离h(参照图3):30mm
·纤维材料与吸水性聚合物的合流位置(上述聚合物排出口)与管道中的空气流(真空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纤维材料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隔开距离:1330mm
〔比较例1〕
不使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如现有技术那样仅从聚合物供给管对管道的内部供给了吸水性聚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与吸收体10A同形状的吸收体(克重190g/cm2)。
〔评价试验1〕
对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吸收体,评价了吸水性聚合物的CD(横向)上的分散性。具体而言,将用红色等适当颜色的有色材料着色了的离子交换水300cc,均匀地施加到评价对象的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体,放置10分钟,使该吸收体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着色。结果是,通过使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旋转空气流,使吸水性聚合物随之在管道的内部进行运送,即使制造与聚集部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不是一定值的吸收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吸水性聚合物在CD上均匀地分散。
〔评价试验2〕
为了调查配置在聚合物供给管的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与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和供给压力以及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的关系,进行了以下的试验。
使用与制造装置1基本结构相同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从与聚合物供给管7A(参照图6)基本结构相同的聚合物供给管(空气供给管的配置数量4)利用旋转空气流向管道的内部供给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但是,使上述管道的内部为无风状态、即没有纤维运送空气流的状态。作为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采用包括空气供给管的压缩空气供给机构,利用经由1个、2个或者4个空气供给管向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的方法,产生旋转空气流。在从2个空气供给管对聚合物供给管供给压缩空气时,参照图6的(b),使用了贯通聚合物供给管7A的相对的一对外表面的2个空气供给管。以吸水性聚合物的向管道的内部的供给量为2500g/min的方式,调节了聚合物供给机构。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和供给压力(表压),由设置在比聚合物供给管靠压缩空气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流量计或者压力计(压差计)进行测量。拍摄从聚合物供给管排出的旋转空气流的动态图像,基于其图像用上述方法测量了该旋转空气流的扩展角度。将结果表示在图9和图10中。
如图9的图表所示,扩展角度显示出最大值的是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扩展角度成为最小。另外,根据图9的图表可知,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使用多个空气供给管的情况下为各空气供给管的供给流量的总和)为150L/min以上时,扩展角度稳定。从适当地控制扩展角度,更可靠地起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观点考虑,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优选为50L/min以上。此外,图9和图10的图表中的阴影部分是,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为50L/min以上的范围。另外,如图10的图表所示,由于空气供给管的数量为4个且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为50L/min时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为1kPa(=0.001MPa),因此可以说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优选为0.001MPa以上。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依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制造在CD上吸水性聚合物均匀地分散,液体吸收性优异的吸收体。
Claims (11)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包括:聚集装置,在其外表面具有聚集部,能够将该聚集部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管道,其将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供给到在该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该聚集部;和对该管道供给该纤维材料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所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道设置有贯通该管道的周壁而将该管道的内外连通的、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
具有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
所述吸收体的制造装置构成为,能够使得被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随着该旋转空气流供给到所述管道的内部,在所述管道中与包含所述纤维材料的所述空气流合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连接有通过对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的一个或多个空气供给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空气供给管绕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等间隔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供给管具有调节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和/或供给压力的调节机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空气供给管的压缩空气向聚合物供给管的供给流量的总和为50L/min以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流量的总和为100L/min以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空气供给管的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为0.001MPa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为0.005MPa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聚集装置的抽吸能够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真空气流,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的所述真空气流的流路上,设置有能够对该真空气流施加旋转力的立体构造,该真空气流经过该立体构造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聚集装置的抽吸能够在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真空气流,所述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的所述真空气流的流路为螺旋状,该真空气流经过该螺旋状的流路而产生所述旋转空气流。
11.一种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其用于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该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包括:聚集装置,在其外表面具有聚集部,能够将该聚集部在规定的运送方向上运送;管道,其将纤维材料随着在内部产生的空气流供给到在该运送方向上运送中的该聚集部;和对该管道供给该纤维材料的纤维材料供给装置,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用于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
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贯通所述管道的周壁而将该管道的内外连通的、对该管道的内部供给吸水性聚合物的聚合物供给管;和在该聚合物供给管的内部产生绕该聚合物供给管的轴向旋转的旋转空气流的旋转空气流产生机构,
该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构成为,能够使得被供给到该聚合物供给管的所述吸水性聚合物随着该旋转空气流供给到所述管道的内部,在所述管道中与包含所述纤维材料的所述空气流合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01347 | 2021-06-18 | ||
JP2021-101347 | 2021-06-18 | ||
JP2022-088226 | 2022-05-31 | ||
JP2022088226A JP7508508B2 (ja) | 2021-06-18 | 2022-05-31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43700U true CN218943700U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468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18792.8U Active CN218943700U (zh) | 2021-06-18 | 2022-06-17 |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508508B2 (zh) |
CN (1) | CN218943700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68620A (en) | 1998-03-30 | 2000-05-30 | Paragon Trade Brands | Absorbent laminate |
JP4711945B2 (ja) | 2006-12-22 | 2011-06-2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5102582B2 (ja) | 2007-11-01 | 2012-12-1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5401375B2 (ja) | 2010-03-26 | 2014-01-2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2022
- 2022-05-31 JP JP2022088226A patent/JP7508508B2/ja active Active
- 2022-06-17 CN CN202221518792.8U patent/CN218943700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08508B2 (ja) | 2024-07-01 |
JP2023001049A (ja) | 2023-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08208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ir-laid fibrous absorbent cores | |
KR940004702B1 (ko) | 다수의 성분을 함유하는 분산집적 섬유상 웹을 형성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JP5767821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JP5102582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TWI617297B (zh) | Absorber manufacturing device | |
JP2012130420A (ja) |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 |
JP6951181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 |
JP5386323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
WO2018016490A1 (ja) |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 |
CN218943700U (zh) |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和吸水性聚合物的供给装置 | |
CN111050715B (zh) |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 |
JP6952560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 |
JP5856832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 |
JP6699980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 |
EP1959891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ication of particles in an absorbent structure | |
CN110621273B (zh) |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 |
WO2019106731A1 (ja)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CN210228487U (zh) | 一种用于纸尿裤用吸收垫的制作单元 | |
JP7349422B2 (ja) |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 |
EP4378436A1 (en) |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superabsorbent particles onto a substrate | |
EP4389090A1 (en) |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absorbent fibers onto a substrate | |
JP4663080B2 (ja) | 粉粒体供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