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9407B - 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 Google Patents

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9407B
TWI629407B TW105131149A TW105131149A TWI629407B TW I629407 B TWI629407 B TW I629407B TW 105131149 A TW105131149 A TW 105131149A TW 105131149 A TW105131149 A TW 105131149A TW I629407 B TWI629407 B TW I6294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plate
flat plate
polyimide
spac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1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5139A (zh
Inventor
阿部裕之
瓜生英一
長谷川和也
野中正貴
石橋將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5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9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94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1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discontinuous layer, i.e. formed of separate pieces of material
    • B32B3/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discontinuous layer, i.e. formed of separate pieces of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an internal layer formed of separate pieces of material which are juxtaposed side-by-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39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comprising halogen-containing substitu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00Adhesives based on inorganic constitu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612Evacuated glaz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63Elements for spacing p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63Elements for spacing panes
    • E06B3/66304Discrete spacing elements, e.g. for evacuated glaz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63Elements for spacing panes
    • E06B3/66309Section members positioned at the edges of the glazing unit
    • E06B3/66333Section members positioned at the edges of the glazing unit of unusual substances, e.g. wood or other fibrous materials, glass or other transparent materi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63Elements for spacing panes
    • E06B3/667Connector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73Assembling the units
    • E06B3/67326Assembling spacer elements with the panes
    • E06B3/67334Assembling spacer elements with the panes by soldering; Preparing the pan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77Evacuating or filling the gap between the panes ; Equilibr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pressure;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in the gap between the panes; Cleaning the gap between the panes
    • E06B3/6775Evacuating or filling the gap during assemb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19/00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66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 E06B3/67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 E06B3/6715Uni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parallel glass or like panes permanently secured together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heat or sound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creased thermal insulation or for controlled passage of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9Glazing, e.g. vacuum glaz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22Glazing, e.g. vaccum glaz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玻璃平板單元(1)包含有至少由第1玻璃板(10)構成之第1平板(T1)、與第1平板(T1)對向且至少由第2玻璃板(20)構成之第2平板(T2)、形成對應於沿著第1平板(T1)之邊緣的周緣部及沿著第2平板(T2)之邊緣的周緣部之框狀且接著於該等兩周緣部的框體(30)、及設於第1平板(T1)與第2平板(T2)之間的真空空間(50)內之間隔件(40)。間隔件(40)含有聚醯亞胺。該聚醯亞胺具有在從紫外線至可見光線之光吸收光譜中吸收率降低之吸收端,該吸收端係400nm以下。

Description

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本發明係有關於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習知已知有一種於1對玻璃板之間具有真空空間之玻璃平板(以下稱為「真空玻璃平板」)。真空玻璃平板也稱為複層玻璃。真空玻璃平板由於真空空間抑制熱傳導,故絕熱性優異。在真空玻璃平板之製造中,將1對玻璃板隔著間隙接著,並將其內部之氣體排出,而將內部空間密閉,藉此,形成真空空間。
為了保持真空玻璃平板之真空空間的厚度,而提出了使用間隔件。間隔件係夾在2片玻璃板之間的材料。間隔件要求強度,其材料以金屬最為人知。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1,也揭示了一種使用聚合物之間隔件。
在專利文獻1中,藉使用聚合物作為間隔件之材料,而對間隔件賦予了可撓性。然而,要以聚合物之間隔件良好地形成真空空間之厚度並不容易。再者,當於真空空間配置間隔件時,也有可能產生間隔件易引人注目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6,541,084號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可穩定地形成真空空間且間隔件不易引人注目之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本發明一態樣之玻璃平板單元包含有至少由第1玻璃板構成之第1平板、與該第1平板對向且至少由第2玻璃板構成之第2平板、形成對應於沿著該第1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及沿著該第2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之框狀且接著於該等兩周緣部的框體、及設於該第1平板與該第2平板之間的真空空間內之間隔件;該間隔件含有聚醯亞胺,該聚醯亞胺具有在從紫外線至可見光線之光吸收光譜中吸收率降低之吸收端,該吸收端係400nm以下。
本發明一態樣之玻璃窗包含有玻璃平板單元、及安裝於沿著該玻璃平板單元之邊緣的周緣部之外側的窗框。
根據本發明,可穩定地形成真空空間且可使間隔件不易引人注目。
在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係有關於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更詳而言之,其係有關於1對玻璃板之間具有真空空間的玻璃平板單元、及具有該玻璃平板單元之玻璃窗。 (第1實施形態)
圖1A及圖1B顯示玻璃平板單元之例(玻璃平板單元1)。圖1A及圖1B示意顯示玻璃平板單元1。特別是如圖1A之玻璃平板單元1可與各部之實際尺寸不同,舉例而言,為易理解,玻璃平板單元1之厚度比實際大。又,間隔件40之尺寸也繪製成比實際大。在此,圖1A顯示玻璃平板單元1之一例的截面圖,圖1B顯示玻璃平板單元1之一例的平面圖。
玻璃平板單元1基本上為透明。因此,可目視辦認玻璃平板單元1之內部的構件(例如框體30、間隔件40)。圖1B便描繪了所目視辦認之內部的構件。圖1B顯示從第1玻璃板10側觀看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平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包含有至少由第1玻璃板10構成之第1平板T1、與第1平板T1對向且至少由第2玻璃板20構成之第2平板T2、形成對應於沿著第1平板T1之邊緣的周緣部及沿著第2平板T2之邊緣的周緣部之框狀且接著於該等兩周緣部之框體30、設於第1平板T1與第2平板T2之間的真空空間50內。間隔件40含有聚醯亞胺。該聚醯亞胺具有在從紫外線至可見光之光吸收光譜中吸收率降低之吸收端,該吸收端(例如圖2之E1)為400nm以下。
如圖1B,間隔件40及真空空間50俯視時設於框體30之內側。
由於在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間隔件40含有聚醯亞胺,故可穩定地形成真空空間50。這是因聚醯亞胺耐熱性高,而於製造玻璃平板單元1時,當達到高溫,仍可維持其形狀。又,聚醯亞胺為堅固之聚合物,可承接施加於2個玻璃板靠近之方向的力,而確保該等間之空間。再者,由於聚醯亞胺為樹脂,比金屬富彈性,故可吸收施加於玻璃板之力,而可提高玻璃平板單元1之耐衝擊性。又,含有聚醯亞胺之間隔件40為樹脂製,熱傳導性低於金屬製間隔件,故可提高玻璃平板單元1之絕熱性。再者,由於當聚醯亞胺之光吸收光譜的吸收端為400nm以下,可使可見光區域之光(例如波長400~800nm)透射,故間隔件40之顏色透明,不易從外部目視辨認,而可抑制間隔件40引人注目。聚醯亞胺雖為較易上色之聚合物(例如可著色成咖啡色),但當可見光區域之光吸收減少時,顏色便不易引入注目。間隔件40不易引人注目之玻璃平板單元1不僅自身之外觀佳,而且透射窗或展示櫃之玻璃等玻璃平板單元1,觀看對面側之物體時,可易觀看物體。舉例而言,將玻璃平板單元1應用於前面為玻璃之展示櫃(冷藏庫等)時,可易觀看展示櫃中之物體。
第1平板T1具有第1面T11及第2面T12。第1面T11係與間隔件40接合之面。第2面T12係位於與第1面T11成相反側之外側的面。第2平板T2具有第1面T21及第2面T22。第1面T21係與間隔件40接合之面,第2面T22係位於與第1面T21成相反側之外側的面。第1面T11隔著間隔件40及真空空間50,與第1面T21對向。又,在第1玻璃板10中,將內面定義為第1面10a,將外面定義為第2面10b。在第2玻璃板20中,將內面定義為第1面20a,將外面定義為第2面20b。第1玻璃板10之第1面10a與第2玻璃板20之第1面20a對向。在圖1A之例中,第1玻璃板10之第2面10b與第2玻璃板20之第2面20b露出。此時,第2面10b與第1平板T1之第2面T12一致,第2面20b與第2平板T2之第2面T22一致。使第2面10b及第2面20b露出之玻璃平板單元1也稱為真空玻璃平板單元。
第1玻璃板10及第2玻璃板20之厚度為例如1~10mm之範圍內。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玻璃板10之厚度可與第2玻璃板20之厚度相同。由於當第1玻璃板10與第2玻璃板20之厚度相同時,可使用相同之玻璃板,故易製造。
如圖1B所示,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為矩形。此時,第1玻璃板10及第2玻璃板20亦為矩形。玻璃平板單元1為矩形。第1平板T1與第2平板T2在俯視時的外緣對齊。俯視係指沿著厚度方向觀看玻璃平板單元1。 第1平板T1之第1玻璃板10的材料之例子包含鈉鈣玻璃、高應變點玻璃、化學強化玻璃、無鹼玻璃、石英玻璃、低膨脹係數結晶化玻璃(NEOCERAM)、及物理強化玻璃。
第2平板T2之第2玻璃板20的材料之例子包含鈉鈣玻璃、高應變點玻璃、化學強化玻璃、無鹼玻璃、石英玻璃、低膨脹係數結晶化玻璃(NEOCERAM)、及物理強化玻璃。
第1玻璃板10與第2玻璃板20可由相同之材料形成。不限於此,只要間隔件40不易引人注目,第1玻璃板10亦可由與第2玻璃板20之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真空空間50以第1平板T1、第2平板T2及框體30密封。框體30連續配置於沿著玻璃平板單元1之邊緣的周緣部。此種框體30具有密封器之功能。真空空間50之真空度為預定值以下。真空度之預定值為例如0.01Pa。可將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之間的空氣排出而形成真空空間50。真空空間50之厚度為例如10~1000μm。
玻璃平板單元1亦可於真空空間50具有氣體吸附體。氣體吸附體可含有吸氣劑。由於可以氣體吸附體吸附真空空間50之氣體,故可維持真空空間50之真空度,而提高絕熱性。氣體吸附體亦可設於例如選自第1平板T1之第1面T11、第2平板T2之第1面T21、框體30之內周部、間隔件40之內部所構成的群組中之至少一處。此外,氣體吸附體可僅由吸氣劑構成。
框體30可由玻璃接著劑形成。即,框體30可為玻璃接著劑之硬化物。玻璃接著劑含有熱熔融性玻璃。熱熔融性玻璃也稱為低熔點玻璃。玻璃接著劑為例如含有熱熔融性玻璃之玻璃料。玻璃料為例如鉍系玻璃料(含有鉍之玻璃料)、鉛系玻璃料(含有鉛之玻璃料)、釩系玻璃料(含有釩之玻璃料)。該等為低熔點玻璃之例。當使用低熔點玻璃,在製造玻璃平板單元1時,可減少對間隔件40造成之熱損傷。
框體30配置於沿著玻璃平板單元1之邊緣的周緣部。即,框體30接著於第1平板T1之周緣部及第2平板T2之周緣部。框體30在第1平板T1與第2平板T2之間形成有空間。藉於第1平板T1之周緣部與第2平板T2之周緣部接著框體30,可維持玻璃平板單元1之真空空間50。
第1平板T1除了第1玻璃板10以外,還可具有熱反射膜11。此時,熱反射膜11設於第1玻璃板10之內面(第1面10a)。當於第1玻璃板10設有熱反射膜11,熱便不易於玻璃平板單元1之厚度方向傳遞,而可更提高絕熱性。
熱反射膜11以例如紅外線反射膜構成。由於可以紅外線反射膜遮斷入射至真空空間50側之紅外線,故可提高玻璃平板單元1之絕熱性。熱反射膜11可為Low-E膜。熱反射膜11可具有隔熱性。熱反射膜11以例如金屬薄膜形成。此外,金屬薄膜形成為厚度薄而可使光透射,而幾乎不致對玻璃平板單元1之透明性造成影響即可。
熱反射膜11將真空空間50與第1玻璃板10分開。藉此,真空空間50與第1玻璃板10未直接接觸。熱反射膜11設於第1玻璃板10之第1面10a整面。此外,玻璃平板單元1亦可於第2玻璃板20之第1面20a設有與熱反射膜11相同之熱反射膜。或者,第2平板T2亦可不具有熱反射膜。即,第2平板T2亦可僅由第2玻璃板20構成。此時,第1面20a可與第2平板T2之第1面T21一致。
玻璃平板單元1應用於例如建築物時,第1玻璃板10配置於屋外側,第2玻璃板20配置於屋內側。此時,玻璃平板單元1係第1玻璃板10可配置於安裝有玻璃平板單元1之建築物的外側,第2玻璃板20可配置於該建築物之內側。當然亦可反之將第1玻璃板10配置於屋內側,將第2玻璃板20配置於屋外側。玻璃平板單元1可利用於例如窗、隔板、招牌、展示櫃(包含冷藏展示櫃、保溫展示櫃)等。
當玻璃窗採用玻璃平板單元1時,此玻璃窗可包含有玻璃平板單元1、及安裝於沿著玻璃平板單元1之邊緣的周緣部之外側的窗框。在此種玻璃窗中,亦可使第1平板T1之第2面T12露出至屋外。此時,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至少易以真空空間50遮斷。又,第1平板T1如上述除了第1玻璃板10以外還具有熱反射膜11時,可更易遮斷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
玻璃平板單元1具有複數之間隔件40。可以複數之間隔件40確保第1平板T1與第2平板T2之間的距離,而易形成真空空間50。
間隔件40配置於真空空間50內。間隔件40與第1平板T1之第1面T11接合。即,間隔件40與設於第1玻璃板10之第1面10a的熱反射膜11接合。又,間隔件40與第2平板T2之第1面T21接合。當第2平板T2僅由第2玻璃板20構成時,間隔件40與第2玻璃板20之第1面20a接合。在本實施形態中,間隔件40為圓柱狀。間隔件40之直徑為例如0.1~10mm。間隔件40之直徑越小,越不易引人注目。另一方面,間隔件40之直徑越大,則越堅固。間隔件40之高度為例如10~1000μm。間隔件40之高度規定第1平板T1與第2平板T2之間的距離、即真空空間50之厚度。
複數之間隔件40配置於假想之矩形格子的交叉點(參照圖1B)。間隔件40以例如10~100mm之間距配置。此間距具體可為20mm。間隔件40之形狀、大小、數量、間距、配置型式未特別限定,可適宜選擇。間隔件40亦可為角柱狀或球狀。
在玻璃平板單元1中,間隔件40為樹脂製。間隔件40含有聚醯亞胺而形成。藉間隔件40含有聚醯亞胺,可獲得耐熱性高且堅固之間隔件40。由於呈玻璃平板單元1的形態時樹脂製間隔件40會被賦予從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按壓之力,故比起獲得玻璃平板單元1前之大小,有往半徑方向稍微增大之傾向。然而,由於間隔件40所含之聚醯亞胺堅固,故比起使用其他樹脂時,增大之量較小,間隔件40不易引人注目。又,由於藉使用光吸收性小之聚醯亞胺,間隔件40之透明性可提高,故即使間隔件40被按壓而增大,間隔件40也不易引人注目。
間隔件40所含之聚醯亞胺具有在從紫外線至可見光之光吸收光譜中吸收率降低之吸收端。聚醯亞胺之吸收端為400nm以下。光吸收光譜在波長為橫軸、吸收率為縱軸之曲線圖中,以吸收率之變化對波長之變化的變遷呈現。在此,吸收端係指在光吸收光譜中,當波長增大時(即從短波長變遷成長波長時),吸收率急遽降低之波長。吸收端可說是在光吸收光譜中具有吸收性之部分的端部。在此,紫外線至可見光線可為波長250~800nm之範圍。
以圖2,就聚醯亞胺之光吸收光譜作說明。圖2係聚醯亞胺之光吸收光譜的示意曲線圖。在此曲線圖中,於橫軸顯示波長,於縱軸顯示吸收率。橫軸之波長係指光之波長(單位:nm)。惟,在光吸收光譜中,由於也可包含可見光區域之外側區域(紫外線區域、紅外線區域),故此波長正確說來是指電磁波之波長,在此,為方便,而以光之波長來說明。縱軸之吸收率以最小0至最大1之值表示。吸收率於吸收光全部時(即完全不使光透射時),為1。
在圖2中,記載有3種聚醯亞胺(PI0、PI1、PI2)之光吸收光譜。如圖2所示,在聚醯亞胺之光吸收光譜,通常短波長之吸收率大約為1,當波長增大時,吸收率便從某處(波長)急遽降低,而可獲得吸收率大約為0之光譜。即,光吸收光譜從最大以段狀遽降至最小。
聚醯亞胺PI0係一般之聚醯亞胺的一例(即,比較例)。在一般之聚醯亞胺PI0中,從紫外線區域至可見光區域之短波長部分呈現高光吸收性,在可見光區域之中途的波長,則呈現幾乎沒有光吸收性之光譜。聚醯亞胺PI0在波長450nm附近,光吸收性急遽縮小。此光吸收性急遽縮小之波長即為吸收端,在圖2中,顯示有聚醯亞胺PI0之吸收端E0。如圖2所示,聚醯亞胺PI0之吸收端E0大於400nm。此時,聚醯亞胺PI0不使可見光區域之光的一部分透射,也產生著色。實際上,一般之聚醯亞胺透明性低,或者即使有透明性,也會著色成淺咖啡色。
另一方面,聚醯亞胺PI1及PI2係吸收端小於400nm的聚醯亞胺之例。在圖2中,顯示有聚醯亞胺PI1之吸收端E1及聚醯亞胺PI2之吸收端E2小於波長400nm而在400nm之左側(短波長側)。如此,由於當聚醯亞胺之吸收端小於400nm時,聚醯亞胺可使可見光區域之全波長的光透射,故聚醯亞胺之透明性非常高。實際上,吸收端小於400nm之聚醯亞胺並無如在一般之聚醯亞胺所見的著色。因此,玻璃平板單元1使可見光區域之光透射時,含有吸收端為400nm以下之聚醯亞胺的間隔件40不易引人注目,而可使玻璃平板單元1之外觀更佳。
另外,聚醯亞胺之光吸收光譜通常在某波長附近,光吸收性會急遽地縮小(例如光吸收率降低0.5以上),光吸收性之降低方式依聚醯亞胺而有各種方式。聚醯亞胺PI1在吸收端E1,吸收率急速降低。另一方面,聚醯亞胺PI2在吸收端E2,吸收率開始降低,隨著波長增大,吸收率逐漸(往右下)降低。聚醯亞胺PI2係光吸收率逐漸降低之聚醯亞胺。惟,聚醯亞胺PI2吸收率從最大附近變化至最小附近之波長的寬度小於100nm,也可謂吸收率急遽降低。
在此,在聚醯亞胺之光吸收光譜中,可存在作為吸收率下降而至最小時之曲線的反曲點之波長(稱為反曲點波長)。還可存在作為沿著吸收率下降之部分的直線與吸收率最小之部分的直線之交點的波長(稱為交點波長)。也可存在吸收率降低而達大約最小之波長(稱為最小開始波長)。該等波長中之任一個以上更宜為400nm以下。藉此,可更提高聚醯亞胺之透光性。即,以反曲點波長係400nm以下為佳。以交點波長係400nm以下為佳。以最小開始波長係400nm以下為佳。在圖2,最小開始波長之例顯示了聚醯亞胺PI1之最小開始波長S1。在此曲線圖中,聚醯亞胺PI2之最小開始波長也與聚醯亞胺PI1之最小開始波長大約相等。反曲點波長及交點波長存在於吸收端與最小開始波長之間。此外,實際之聚醯亞胺也可能有光吸收光譜包含波形曲線而曲線之形狀不一致的情形。此時,可以曲線之近似線(近似曲線),求出該等波長。此外,吸收率為大約最小係指吸收率與在250~800nm之範圍中最小的吸收率之差為0.05以下,以此差係0.03以下為佳。
進一步說明可適用於間隔件40之聚醯亞胺。聚醯亞胺一般係具有以下述式(1)顯示之構造的聚醯亞胺。 [化1]
在式(1)中,R1 及R2 獨立顯示有機基,n表示1以上之整數。
在此,將在上述式(1)中於R1 及R2 兩者導入芳香族化合物之構造的情形稱為芳香族聚醯亞胺。芳香族聚醯亞胺係R1 及R2 兩者含有芳香環。目前在工業上所利用的聚醯亞胺大部分為芳香族聚醯亞胺。即,一般之聚醯亞胺為芳香族聚醯亞胺,芳香族聚醯亞胺有顯現與圖2之聚醯亞胺PI0相同的光吸收性之傾向。因此,以芳香族聚醯亞胺形成之間隔件易從外部引人注目。是故,藉使聚醯亞胺之化學構造為與一般(普通之芳香族聚醯亞胺)不同之構造,聚醯亞胺之吸收端可為400nm以下,而可使間隔件40之透光性提高。
聚醯亞胺具有脂環構造係較佳之一態樣。具有脂環構造之聚醯亞胺在光吸收光譜之吸收端易為400nm以下。聚醯亞胺在上述式(1)中R1 或R2 宜具有脂環構造或者R1 及R2 兩者皆具有脂環構造。脂環構造導入至聚醯亞胺之聚合物中的主鏈。R1 或R2 宜不含芳香環或者R1 及R2 兩者皆不含芳香環。含芳香環之量越小,聚醯亞胺之透明性越高。這是因芳香環具有共軛雙鍵,易造成著色。
脂環構造具有碳氫化合物連結成環狀之構造。脂環構造宜為環烷構造。環烷構造之例有環丙烷、環丁烷、環戊烷、環己烷、環庚烷、環辛烷、環壬烷、環癸烷、環十一烷、環十二烷等構造。又,脂環構造亦可舉環烯構造為例。環烯構造之例有環丙烯、環丁烯、環戊烯、環己烯、環庚烯、環辛烯等構造。再者,脂環構造之例也有雙環烷、雙環烯、多環化合物、螺環接化合物等。該等之例可舉降莰烷為例。惟,脂環構造宜以飽和碳氫化合物構成(無不飽和鍵)。這是因不飽和鍵(雙鍵、三鍵)可能為光吸收之原因。具有脂環構造之聚醯亞胺可考慮光特性及耐熱性而適宜選擇。芳香環之數越少,光吸收性便越少,但有耐熱性降低之傾向。
聚醯亞胺具有氟基及氯基至少一者(即,選自氟基及氯基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基)係較佳之一態樣。具有氟基或氯基之聚醯亞胺在光吸收光譜之吸收端易為400nm以下。聚醯亞胺在上述式(1)中,R1 或R2 宜具有氟基及氯基至少一者或者R1 及R2 兩者皆具有氟基及氯基至少一者。氟基(F)及氯基(Cl)至少一者與聚醯亞胺中之碳原子結合而被導入。氟基及氯基至少一者亦可導入至芳香族聚醯亞胺。即,R1 及R2 其中一者或兩者亦可含有芳香環。導入有氟基或氯基之聚醯亞胺之透明性可提高。一般之芳香族聚醯亞胺為有色,相對於此,導入有氟基或氯基之聚醯亞胺則為無色。聚醯亞胺特別是以具有氟基為佳。這是因比起具有氯基,具有氟基之聚醯亞胺較易獲得。導入有氟基之聚醯亞胺亦可稱為氟化聚醯亞胺。又,導入有氯基之聚醯亞胺亦可稱為氯化聚醯亞胺。此外,聚醯亞胺亦可氟基及氯基兩者皆導入。又,聚醯亞胺亦可具有脂環構造且具有氟基及氯基至少一者。由於氟基之導入使電子耦合減弱,故推測為可使聚醯亞胺之透明性提高。又,若為氯基,則因體積大之氯基的導入,分子之平面性崩壞,而使電子耦合減弱,藉此,可推測為聚醯亞胺之透明性提高。
以下舉出聚醯亞胺之具體例。下述所示之化學式的構造(框狀括弧內)顯示聚醯亞胺之構成單位。聚醯亞胺具有反覆連結複數之構成單位的化學構造。 [化2]
式(2)~(4)為具有脂環構造的聚醯亞胺之例。式(2)及式(3)之聚醯亞胺為式(1)的R2 具有脂環構造之例。該等聚醯亞胺係R2 並不具芳香環。脂環構造係飽和碳氫化合物之六員環構造的環己烷構造。環己烷構造存在2個。此種R1 及R2 其中一者具有脂環構造的聚醯亞胺稱為半脂環族聚醯亞胺。又,R1 及R2 其中一者具芳香環而另一者不具芳香環之聚醯亞胺稱為半芳香族聚醯亞胺。
式(4)之聚醯亞胺係式(1)之R1 及R2 兩者皆具有脂環構造之例。此聚醯亞胺係R1 及R2 兩者皆不具芳香環。R1 所具有之脂環構造係飽和碳氫化合物之四員環構造的環丁烷構造。R2 所具有之脂環構造係飽和碳氫化合物之六員環構造的環己烷構造。環丁烷構造存在1個,環己烷構造存在2個。此種R1 及R2 兩者皆具有脂環構造之聚醯亞胺稱為全脂環族聚醯亞胺。全脂環族聚醯亞胺可為不具芳香環之構造。
式(5)~(7)係含有氟基的聚醯亞胺之例。式(5)之聚醯亞胺係式(1)的R1 含有氟基之例。式(6)及式(7)之聚醯亞胺係式(1)之R1 及R2 兩者皆含有氟基之例。在式(5)~(7)中,三氟甲基導入至聚醯亞胺。三氟甲基與2個芳香環之間的碳原子結合。式(5)~(7)之芳香族聚醯亞胺氟化。該等可稱為含氟基之芳香族聚醯亞胺。變形例係氟基亦可與聚醯亞胺所具有之芳香環結合。舉例而言,聚醯亞胺亦可具有結合有氟基之苯環。惟,宜如式(5)~(7)般,為三氟甲基與非芳香環之碳的碳結合之態樣。此時,聚醯亞胺更易透明化。含有氯基的聚醯亞胺之例可舉在式(5)~(7)中將氟基變更為氯基之聚醯亞胺為例。
聚醯亞胺可以二胺與四羧酸二酐之聚縮合而得。式(1)之R1 由四羧酸二酐而來。式(1)之R2 由二胺而來。以芳香族二胺與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之反應而得的聚醯亞胺為芳香族聚醯亞胺。因而,聚醯亞胺具有脂環構造時,作為聚醯亞胺之原料的二胺及四羧酸二酐至少一者具有脂環構造係較佳之一態樣。從具有脂環構造之二胺與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之反應可獲得半脂環族聚醯亞胺。又,從芳香族二胺與具有脂環構造之四羧酸二酐的反應可獲得半脂環族聚醯亞胺。再者,從具有脂環構造之二胺與具有脂環構造之四羧酸二酐的反應可獲得全脂環族聚醯亞胺。
又,聚醯亞胺具有氟基或氯基至少一者時,作為聚醯亞胺之原料的二胺及四羧酸二酐至少一者含有氟基及氯基至少一者係較佳之一態樣。聚醯亞胺之原料含有氟基時,藉該原料之聚縮合,可獲得含氟基之聚醯亞胺。
或者,含氟基之聚醯亞胺亦可藉於以二胺與四羧酸二酐之聚縮合而得的聚醯亞胺導入氟基(氟化)而得。氟基之導入可以氟處理、氟置換、氟化合物附加等進行。舉例而言,藉將三氟甲基導入至聚醯亞胺,可獲得含有三氟甲基之聚醯亞胺。
在此,上述式(2)之聚醯亞胺稱為BPDA/DCHM,上述式(3)之聚醯亞胺稱為PMDA/DCHM,上述式(4)之聚醯亞胺稱為CBDA/DCHM。該等表示「/」前之化合物亦即四羧酸二酐與「/」後之化合物亦即二胺的反應物。BPDA係指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PMDA係指焦蜜石酸二酐。CBDA係指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DCHM係指4,4’ –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
在上述式(5)~(6)中,對應式(1)之R1 的部分相同,稱為6FDA。此部分係由2,2-bis(3,4anhydrodicarboxyphenyl)hexafluoropropane(通稱6FDA)這種四羧酸二酐而來。由於6FDA易使聚醯亞胺無色透明化,故聚醯亞胺宜含有此。
以下列舉作為聚醯亞胺之原料的四羧酸二酐之較佳例(化合物)(化合物(a1)~(a4))。化合物(a1)~(a4)為具有脂環構造之四羧酸二酐。 [化3]
從上述四羧酸二酐可獲得式(1)之R1 具有以下述虛線包圍之構造的聚醯亞胺(構造(A1)~(A4))。式(1)之R1 具有選自構造(A1)~(A4)中之至少一個構造的聚醯亞胺適合間隔件40。這是因構造(A1)~(A4)具有脂環構造。 [化4]
以下列舉作為聚醯亞胺之原料的二胺之較佳例(化合物)(化合物(b1)~(b6))。化合物(b1)、(b2)、(b4)係具有脂環構造之二胺。化合物(b5)係具有氟基之二胺。化合物(b6)係具有氯基之二胺。化合物(b3)係具有脂環構造且具有氟基之二胺。此外,化合物(b4)之左側的氨甲基與環戊烷環或環己烷環結合。 [化5]
從上述二胺可獲得式(1)之R2 具有以下述虛線包圍之構造的聚醯亞胺(構造(B1)~(B6))。式(1)之R2 具有選自構造(B1)~(B6)中之至少一個構造的聚醯亞胺適合間隔件40。這是因構造(B1)、(B2)、(B4)具有脂環構造,構造(B5)具有氟基,構造(B6)具有氯基,構造(B3)具有脂環構造且具有氟基。此外,構造(B4)之左側的氨甲基與環戊烷環或環己烷環結合。 [化6]
上述式(8)之聚醯亞胺為式(1)之R1 具有脂環構造之例。在式(8)中,R3 、R4 、R5 分別獨立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及氟原子構成的群組中之1種,R6 表示碳數6~40之芳基,n可表示0~12之整數。
式(8)中之R3 、R4 、R5 採用烷基時,此烷基可為直鏈狀,或亦可為支鏈狀。烷基之例包含甲烷基、乙烷基、n–丙烷基、異丙基。在該等中,烷基宜為甲烷基或乙烷基。尤以烷基係甲烷基為佳。
式(9)及式(10)分別係式(1)之R1 具有脂環構造的聚醯亞胺之例。式(9)及式(10)中,R7 、R8 、R9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或氟原子,R10 表示碳數6~40之芳基,n可表示10~12之整數。
當式(9)及式(10)中之R7 、R8 、R9 採用烷基時,此烷基可為直鏈狀,或亦可為支鏈狀。烷基之例包含甲烷基、乙烷基、n–丙烷基、異丙基。在該等中,烷基宜為甲烷基或乙烷基。尤以烷基係甲烷基為佳。
式(8)中之R6 、或式(9)及式(10)中之R10 如上述,為碳數6~40之芳基,此芳基可為選自下述式(11)~(14)所構成之群組中的1種基。 [化7]
式(13)中之R11 亦可為選自氫原子、氟原子、甲烷基、乙烷基、及三氟甲基所構成之群組中的1種基。式(14)中之Q宜為以式:–O–、–S–、–CO–、–CONH–、–C6 H4 –、–COO–、–SO2 –、–C(CF3 )2 –、–C(CH3 )2 –、–CH2 –、–O–C6 H4 –C(CH3 )2 –C6 H4 –O–、–O–C6 H4 –SO2 –C6 H4 –O–、–C(CH3 )2 –C6 H4 –C(CH3 )2 –、–O–C6 H4 –C6 H4 –O–或–O–C6 H4 –O–顯示之基。
式(13)中之R11 尤以氫原子、氟原子、甲烷基或乙烷基為佳,特別是以氫原子為佳。 又,式(14)中之Q宜為以式: –O–、–S–、–CONH–、–COO–、–CO–、–C6 H4 –、–CH2 –或–O–C6 H4 –O–顯示之基。尤以Q係以式: –O–、–CONH–、–COO–或–CH2 –顯示之基為佳。特別是以Q係以式: –O–或–CONH–顯示之基為佳。
又,可於R6 或R10 採用之式(11)~(14)之基中,R6 宜為式(13)或式(14)之基。R10 宜為式(13)或式(14)之基。R6 或R10 為式(14)之基時,其Q宜為以–O–、–S–、–CH2 –、–O–C6 H4 –O–、–CONH–、–COO–、–CO–或–C6 H4 顯示之基。又,R6 可為式(11)之基,亦可為式(12)之基。R10 可為式(11)之基,亦可為式(12)之基。
聚醯亞胺由能帶隙大之二胺與四羧酸二酐獲得係較佳之一態樣。當能帶隙大,便易獲得透光性高之聚醯亞胺。能帶隙(Eg )係HOMO與LUMO之能量差。宜為電子接收性弱(即,Ea 小)之四羧酸二酐與電子供給性弱(即,Ip 大)之二胺的組合。舉例而言,四羧酸二酐之Ea 宜小於1eV。又,舉例而言,二胺之Ip 宜大於8eV。Ea與Ip 之差宜大於5eV,以大於7eV為佳。
聚醯亞胺之吸收端宜小於第1玻璃板10及第2玻璃板20之光透射率降低的波長。此時,可抑制間隔件40因紫外線而劣化。這是因由於第1玻璃板10及第2玻璃板20不易使光(紫外線)透射,故紫外線不易照射到聚醯亞胺。又,此時,可抑制氣體因紫外線所引起之樹脂(包含聚醯亞胺)的分解而產生,而可保持真空空間50(以真空度保持一定為佳)。
圖3係顯示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第1玻璃板10及第2玻璃板20而使用之玻璃的光透射率與光波長之關係的曲線圖。橫軸係光之波長(單位:nm),縱軸係透射率(單位:%)。在圖3中,顯示了使用鈉鈣玻璃作為上述玻璃板之例。如圖3所示,玻璃在可見光區域可使光透射,但到紫外線區域時(例如380nm以下),透射率則降低。透射率之降低係表示玻璃吸收了紫外線。在此,玻璃板之光透射率因光之波長縮小而降低的波長係透射率降低點(透射率急遽降低之點),在圖3之曲線圖中,以D1顯示。當聚醯亞胺之吸收端(圖2之E1及E2)的波長小於此透射率降低點D1之波長時,紫外線被玻璃吸收,紫外線不易照射到聚醯亞胺。玻璃之光透射率大約為0的波長定義為透射率最低點(圖3之D2)。聚醯亞胺之吸收端亦可小於透射率最低點D2。又,聚醯亞胺之最小開始波長(圖2之S1)亦可小於玻璃板之透射率降低點D1的波長。再者,聚醯亞胺之最小開始波長(圖2之S1)亦可小於玻璃板之透射率最低點D2的波長。
習知廣泛地使用金屬作為真空玻璃平板之間隔件。然而,金屬之熱傳導性高,對絕熱性不利。又,由於金屬缺乏彈性,不易吸收衝擊,故真空玻璃平板易經不起衝擊。再者,也考慮間隔件使用玻璃或陶瓷,但此時,強度易降低。還考慮使用熱傳導性低之樹脂的方法,但在強度、耐熱性及透明性方面很難選定。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可以上述聚醯亞胺獲得強度高且透明性優異之間隔件40。間隔件40具彈性,而可使耐衝擊性提高。間隔件40耐熱,而不易產生毀壞。間隔件40之熱傳導性低,而可使絕熱性提高。間隔件40之透光性高,而可使玻璃平板單元1之外觀佳。
在此,間隔件40由薄膜形成係較佳之一態樣。薄膜為樹脂製。此時,間隔件40宜具有至少1個聚醯亞胺薄膜。以間隔件40具有複數之聚醯亞胺薄膜的疊層體為佳。即,間隔件40可由至少1個聚醯亞胺薄膜形成。當間隔件40具有至少1個聚醯亞胺薄膜時,易形成間隔件40。聚醯亞胺薄膜可切成適合玻璃平板單元1之形狀。如此進行而切成之聚醯亞胺薄膜係作為間隔件40來使用。當間隔件40為疊層體時,間隔件40可為例如2個以上之聚醯亞胺薄膜的疊層體、或聚醯亞胺薄膜與其他物質之疊層體。間隔件40可藉以例如衝床將聚醯亞胺薄膜衝切成預定尺寸而獲得。樹脂薄膜可為樹脂片。亦即,聚醯亞胺薄膜可為聚醯亞胺片。
圖4係顯示聚醯亞胺薄膜之光透射率與光波長的關係之曲線圖的一例。聚醯亞胺薄膜在波長450~700nm之光透射率宜為80%以上。此種聚醯亞胺薄膜稱為透明聚醯亞胺薄膜。藉使用透明聚醯亞胺薄膜,間隔件40便不易引人注目。此時,間隔件40之光透射率在波長450~700nm可達80%以上。在圖4之曲線圖中,滿足前述條件之聚醯亞胺薄膜厚度並不同(15μm及25μm)而例示有2個。
間隔件40可具有至少1個透明聚醯亞胺薄膜。透明聚醯亞胺薄膜係以上述所說明之具透明性的聚醯亞胺形成之薄膜。
可利用作為間隔件40的半芳香族聚醯亞胺薄膜之例包含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NEOPULIM」。具透明性之芳香族聚醯亞胺薄膜之例包含I.S.T公司製「TORMED」。此外,間隔件40不限薄膜。舉例而言,藉使含有聚醯亞胺或其原料之組成物的硬化物配置於第1平板T1與第2平板T2之間,可使此硬化物具有間隔物40之功能。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製造例。
圖5A~圖5D及圖6A~圖C顯示了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製造例。圖5A~圖5D分別顯示製造玻璃平板單元1之中途的狀態之截面圖。圖6A~圖6C係平面圖。在圖6C中,與圖1B同樣地描繪有內部之構件。可以在圖5A~圖5D及圖6A~圖6所例示之方法,製造玻璃板單元1。此外,在圖5A~圖5D各圖中,將圖1A上下顛倒來描繪設有玻璃平板單元1所含之材料的狀態(即,在圖5A~圖5D中,繪製成第1平板T1配置於第2平板T2之下方)。
玻璃平板單元1之製造方法包含有平板準備製程、間隔件配置製程、接著劑配置製程、對向配置製程、排氣製程、接著製程。平板準備製程係準備至少由第1玻璃板100構成之第1平板T10及至少由第2玻璃200構成之第2平板T20的製程。間隔件配置製程係使間隔件40以設在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之間的方式配置之製程。具體而言,間隔件配置製程係使間隔件40配置於第1平板T10之第1面T101或第2平板T20之第1面T201的製程。接著劑配置製程係使玻璃接著劑300配置於第1平板T10之第1面T101或第2平板T20之第1面T201上的製程。對向配置製程係使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對向之製程。排氣製程係將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之間的氣體排出而形成內部設有間隔件40之真空空間50的製程。接著製程係使玻璃接著劑300硬化而以框體30將第1平板T10之周緣部與第2平板T20之周緣部接著的製程。
關於本製造方法之第1平板T10、第1玻璃板100、第2平板T20及第2玻璃板200之詳細說明可分別參照玻璃平板單元1之第1平板T1、第1玻璃板10、第2平板T2、及第2玻璃板20之說明。又,與玻璃平板單元1相同之符號的結構也可參照玻璃平板單元1之說明。
進行間隔件配置製程與接著劑配置製程之際,使玻璃接著劑300直接配置於與配置間隔件40之面相同的面。又,第1平板T10具有第1面T101及第2面T102。第1面T101係與間隔件40接合之面,第2面T102係比第1面T101靠外側之面。第2平板T20具有第1面T201及第2面T202。第1面T201係與間隔件40接合之面,第2面T202係比第1面T201靠外側之面。又,進行對向配置製程之際,第1面T101隔著間隔件40與第1面T201對向。
在玻璃平板單元1之製造中,在中途階段,形成具有第1平板T10、第2平板T20、玻璃接著劑300及間隔件40之玻璃複合物2。圖5C顯示有玻璃複合物2。在此玻璃複合物2中,玻璃接著劑300並未硬化。
在製造玻璃平板單元1時,首先,準備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於圖5A及圖6A顯示有所準備之第1平板T10。第1平板T10除了第1玻璃板100以外,還可具有設於第1玻璃板100之表面的熱反射膜11。位於設有熱反射膜11之表面的相反側且未與間隔件40接合之第1玻璃板100的外表面可與第1平板T10之第2面T102一致。第1平板T10具有熱反射膜11時,在平板準備製程之前製程,可以例如貼合機將熱反射膜11設於第1玻璃板100之表面。又,平板準備製程亦可具有使第1平板T10為適宜之大小的步驟、及將第1平板T10放置於預定裝置之步驟。
在圖5A及圖6A中,雖僅描繪了第1平板T10,但也另外準備第2平板T20。第2平板T20之準備包含準備與第1平板T10成對之預定大小的第2平板T20之步驟,即,以使俯視時之第2平板T20的大小與第1平板T10相同之方式來準備第2平板T20的步驟。在此,「相同」包含約略相同。又,第2平板T20亦可與第1平板T10同樣地更具有熱反射膜。當如圖5C般第2平板T20不具有熱反射膜時,第2平板T20可僅由第2玻璃板200構成。此時,與間隔件40接合之第2玻璃板200之表面可與第2平板T20之第1面T201一致。再者,位於第1面T201之相反側的第2玻璃板200之外表面可與第2平板T20之第2面T202一致。圖5C顯示了第2平板T20以間隔件40支撐且配置在第1平板T10之上方的狀態。第2平板T20具有往其厚度方向貫穿之貫穿孔205。於第2平板T20之第2面T202設有排氣管202。此時,使貫穿孔205與排氣管202之流路連接而形成排氣孔201。第2平板T20之準備亦可包含將貫穿孔205及排氣管202設於第2平板T20之步驟。
在此,開始製造時準備之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的大小設定成大於最後之玻璃平板單元1具有的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之尺寸。在本製造例中,亦可最後將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之一部分去除。用於製造之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分別包含玻璃平板單元1所包含之部分及最後可去除之部分。
接著,如圖5B及圖6B所示,配置玻璃接著劑300(接著劑配置製程)。間隔件40可於配置玻璃接著劑300之際,一起配置。玻璃接著劑300具有熱熔融性玻璃。玻璃接著劑300對應沿著第1平板T10或第2平板T20之邊緣的周緣部而配置成框狀。玻璃接著劑300最後硬化而接著於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
玻璃接著劑300具有至少2種玻璃接著劑,更詳而言之,具有第1玻璃接著劑301及第2玻璃接著劑302。
第1玻璃接著劑301含有熱熔融性玻璃。熱熔融性玻璃也稱為低熔點玻璃。第1玻璃接著劑301為例如含有熱熔融性玻璃之玻璃料。玻璃料為例如鉍系玻璃料(含有鉍之玻璃料)、鉛系玻璃料(含有鉛之玻璃料)、釩系玻璃料(含有釩之玻璃料)。該等為低熔點玻璃之例。當使用低熔點玻璃,在製造玻璃平板單元1時,可減少對間隔件40造成之熱損傷。
第2玻璃接著劑302含有熱熔融性玻璃。熱熔融性玻璃也稱為低熔點玻璃。第2玻璃接著劑302為例如含有熱熔融性玻璃之玻璃料。玻璃料為例如鉍系玻璃料(含有鉍之玻璃料)、鉛系玻璃料(含有鉛之玻璃料)、釩系玻璃料(含有釩之玻璃料)。該等為低熔點玻璃之例。當使用低熔點玻璃,在製造玻璃平板單元1時,可減少對間隔件40造成之熱損傷。第2玻璃接著劑302係異於第1玻璃接著劑301之接著劑。此時,第2玻璃接著劑302具有於加熱後述玻璃複合物2時與第1玻璃接著劑301一體化之性質。
第1玻璃接著劑301及第2玻璃接著劑302分別設於預定場所。在圖5B中,以虛線顯示第2玻璃接著劑302。即,第1玻璃接著劑301在第1面T101沿著第1平板T10之邊緣連續配置。再者,在俯視時之以第1玻璃接著劑301包圍的內側,第2玻璃接著劑302在與第1平板T10之短邊平行的一直線上斷續配置。在圖6B中,第1玻璃接著劑301沿著第1平板T10之邊緣連續配置,第2玻璃接著劑302在與第1平板T10之短邊平行的一直線上斷續配置。在圖6B之狀態下,第2玻璃接著劑302並未與第1玻璃接著劑301連接。
亦可於配置第1玻璃接著劑301及第2玻璃接著劑302後,進行煅燒。藉煅燒,第1玻璃接著劑301及第2玻璃接著劑302分別一體化。惟,在煅燒,第1玻璃接著劑301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並不接觸。藉進行煅燒,可抑制玻璃接著劑300亂飛。這想必是以煅燒賦予了第1玻璃接著劑301及第2玻璃接著劑302受得住排氣製程的剛性。煅燒時,亦可將第1玻璃接著劑301及第2玻璃接著劑302固著於第1平板T10。煅燒可以在低於玻璃接著劑300之熔融溫度的溫度下之加熱進行。
間隔件40宜於配置玻璃接著劑300後配置。此時,易配置間隔件40。間隔件40可以等間隔配置。或者,間隔件40亦可不規則地配置。間隔件40以薄膜構成時,藉預先將薄膜衝切成預定尺寸而形成。間隔件40之配置可利用例如貼片機來進行。此外,間隔件40亦可以眾所皆知之薄膜形成方法形成。
間隔件40宜以至少1個聚醯亞胺薄膜形成。間隔件40亦可以2個以上之聚醯亞胺薄膜的疊層體形成。當間隔件40為薄膜之疊層體時,宜預先將複數之薄膜重疊接著。疊層體所含之薄膜可以接著劑接著,亦可以薄膜自身之黏著性接著,還可以靜電力使薄膜接著。
此外,在圖5B中,玻璃接著劑300直接配置於第1平板T10上。不限於此,玻璃接著劑300亦可直接配置於第2平板T20上。除此之外,亦可使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對向配置後,將玻璃接著劑300注入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之間隙。此時,宜注入第2玻接著劑302後,注入第1玻璃接著劑301。當如此進行注入玻璃接著劑300時,玻璃接著劑300在注入之同時可與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兩者接觸而配置。
又,氣體吸附體亦可配置於第1面T101及第1面T201其中一者或兩者上。此時,可使固體之氣體吸附體固著於玻璃平板單元1之內側,亦可藉供給具流動性之氣體吸附體材料並使其乾燥而配置於玻璃平板單元1之內側。
如圖6B所示,第1玻璃接著劑301連續配置於沿著第1平板T10之邊緣的周緣部。第1玻璃接著劑301在第1面T101上形成框狀,此形狀沿著第1平板T10之邊緣連續繞1周配置。第2玻璃接著劑302以位於最後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端部之方式而設。第2玻璃接著劑302俯視時配置於以第1玻璃接著劑301包圍之內側。
在圖6B中,2個第2玻璃接著劑302配置於與玻璃平板單元1之短邊平行的一直線上。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數量可為1個,亦可為3個以上。第2玻璃接著劑302設成壁狀。如圖5C般,當於第1平板T10上重疊第2平板T20時,於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之間形成內部空間500(也稱為第1內部空間500)。第2玻璃接著劑302將內部空間500分隔成2個。惟,第2玻璃接著劑302並非將內部空間500完全分隔,而是以被分隔之內部空間500、500相互連結之方式配置。將被分隔之內部空間500、500中距離排氣孔201遠之內部空間500定義為第1空間501,將距離排氣孔201近之內部空間500定義為第2空間502。第2玻璃接著劑302配置於第1空間501與第2空間502之間。設於第2平板T20之排氣孔201位在第2空間502之上方(參照圖5C)。因此,在第1空間501之上方未配置排氣孔201。在圖6B所示之製造例中,第2玻璃接著劑302與第1玻璃接著劑301拉開間隔且2個第2玻璃接著劑302相互拉開間隔。因此,第1空間501與第2空間502連結。第1玻璃接著劑301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間的間隙、及2個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間的間隙具有進行排氣時之通氣路徑的功能。在排氣製程中,第1空間501之空氣通過通氣路徑而被排出。
接著,如圖5C所示,使第2平板T20與第1平板T10對向後,將之配置於玻璃接著劑300上(對向配置製程)。藉此,可形成具有第1平板T10、第2平板T20、玻璃接著劑300及間隔件40之玻璃複合物2。玻璃複合物2於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之間具有內部空間500。誠如參照圖6B之上述說明,內部空間500以第2玻璃接著劑302分隔。在圖5C中,以虛線顯示第2玻璃接著劑302。第2玻璃接著劑302並未將內部空間500完全分開。
然後,將玻璃複合物2加熱。玻璃複合物2可在加熱爐內加熱。玻璃複合物2之溫度藉加熱而上升。藉此,可將玻璃接著劑300加熱。此時,藉使玻璃接著劑300中之玻璃熔融,可使玻璃接著劑300顯現接著性。玻璃接著劑300所含之玻璃的熔融溫度超過例如300℃。此種玻璃之熔融溫度亦可超過400℃。惟,玻璃接著劑300所含之玻璃的熔融溫度低會對加熱玻璃複合物2之製程(以下也稱為加熱製程)較有利。因此,玻璃之熔融溫度宜為400℃以下,以360℃以下為佳,尤以330℃以下為佳,特別是以300℃以下為佳。第1玻璃接著劑301所含之玻璃的熔融溫度宜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所含之玻璃的熔融溫度不同。
加熱製程宜具有2個以上之階段。舉例而言,加熱製程可具有將爐內加熱而使第1玻璃接著劑301所含之玻璃熔融的第1階段、及將爐內進一步加熱而使第2玻璃接著劑302所含之玻璃熔融的第2階段。
在加熱製程中,第1玻璃接著劑301中之玻璃在比第2玻璃接著劑302中之玻璃低的溫度熔融。即,第1玻璃接著劑301中之玻璃比第2玻璃接著劑302中之玻璃先熔融。在第1階段,第1玻璃接著劑301中之玻璃熔融,第2玻璃接著劑302中之玻璃則不會熔融。當第1玻璃接著劑301中之玻璃熔融時,第1玻璃接著劑301便接著於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第1玻璃接著劑301中之玻璃熔融而第2玻璃接著劑302中之玻璃不會熔融的溫度定義為第1熔融溫度。由於在第1熔融溫度,第2玻璃接著劑302中之玻璃不會熔融,故可維持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形狀。
進行加熱之際,可從其中途進行排氣製程。具體而言,可在第1階段之溫度達到第1熔融溫度後,開始排氣製程,將內部空間500之氣體排出(排氣製程)。此時,排氣製程亦可於使溫度降低至低於第1熔融溫度之溫度(排氣開始溫度)後進行。此外,只要玻璃複合物2(特別是第1玻璃接著劑301)之形狀不會變化,亦可從達到第1熔融溫度前就開始排氣。
排氣製程可以連接於排氣孔201之真空泵進行。此時,真空泵可連接於從排氣管202延伸之管。藉排氣製程,內部空間500可減壓而形成為真空空間50。此外,此種排氣製程為本製造方法之一例,亦可採用其他之排氣方法來進行排氣製程。舉例而言,亦可將玻璃複合物2配置於腔室並將此腔室內減壓來進行排氣製程。
圖5C將內部空間500內之氣體通過排氣孔201而排出至外側之方向以向上之箭號顯示。又,圖5C將排氣製程時從第1空間501移至第2空間502之氣體的流動以向右之箭號顯示。如上述,由於第2玻璃接著劑302配置成設通氣路徑,故內部空間500內之氣體通過通氣路徑而從排氣孔201排出。藉此,包含第1空間501及第2空間502之內部空間500形成為真空空間50。
在內部空間500之真空度達預定值而維持真空空間50後,將玻璃複合物2進一步加熱而使第2玻璃接著劑302中之玻璃熔融(第2階段)。使玻璃複合物2之溫度上升至適合第2階段之溫度時,亦可持續進行排氣製程。第2階段之溫度為高於第1熔融溫度之第2熔融溫度。第2熔融溫度例如比第1熔融溫度高10~100℃。
另外,玻璃接著劑300亦可藉玻璃接著劑300中之玻璃熔融、即熱熔融性玻璃因熱而軟化,而具有可變形或接著之性質。此時,玻璃接著劑300(特別是第1玻璃接著劑301)可不用發揮加熱製程時會從玻璃複合物2流出之流動性。
在第2熔融溫度,第2玻璃接著劑302中之玻璃熔融。藉此,已在第2熔融溫度加熱之第2玻璃接著劑302可接著於第1平板T10與第2平板T20。再者,第2玻璃接著劑302可變形而堵住通氣路徑。在本製造例中,設於第1玻璃接著劑301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間的間隙(通氣路徑)被堵住。又,配置於一直線上之2個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間的間隙(通氣路徑)被堵住。此外,第2玻璃接著劑302分別於其兩端部具有堵住部302a(圖6B)。此種堵住部302a係藉使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塗佈量多而形成。藉第2玻璃接著劑302具有堵住部302a,而可易堵住通氣路徑。堵住部302a以沿著與玻璃平板單元1之長邊平行的方向延伸至第2空間502側之方式配置。堵住部302a會變形而堵住前述通氣路徑。此外,接著製程與加熱製程之第1階段及第2階段、以及排氣製程同時進行。在本製造例中,從接著製程之中途進行排氣製程。
如上述,玻璃平板單元1可經由熱處理而製造。此時,由於構成間隔件40之聚醯亞胺耐熱性高,故可抑制間隔件40毀壞。
圖5D及圖6C顯示有通氣路徑被堵住後之玻璃複合物2。玻璃複合物2藉玻璃接著劑300之接著作用而一體化。藉此,形成框體30。形成為一體之玻璃複合物2便作為中途狀態之平板(定義為一體化平板3)。
以接著製程,藉由第2玻璃接著劑302將內部空間500完全分割成第1空間501與第2空間502。而且真空空間50維持在第1空間501。因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變形,產生真空空間50。真空空間50由第1空間501形成。於接著製程後,真空空間50以第1玻璃接著劑301之硬化物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硬化物密閉。
在一體化平板3,第1玻璃接著劑301之硬化物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硬化物一體化而形成框體30。框體30俯視時,包圍真空空間50。排氣孔201側之框體30俯視時包圍第2空間502。第1玻璃接著劑301之硬化物的一部分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硬化物的一部分構成第1空間501側之框體30。又,第1玻璃接著劑301之硬化物的其餘部分與第2玻璃接著劑302之硬化物的其餘部分構成第2空間502側的框體30。
於形成真空空間50後,將一體化平板3冷卻。且於形成真空空間50後,停止排氣製程。由於真空空間50以玻璃接著劑300之硬化物密閉,故即使無排氣製程,仍可維持真空。惟,為了安全,而於冷卻一體化平板3後,便停止排氣製程。亦可於排氣製程後,將氣體供至第2空間502。
最後,切斷一體化平板3。一體化平板3具有形成為玻璃平板單元1之第1空間501側的部分(定義為玻璃平板部分101)及位於第2空間502側之無用的部分(定義為無用部分102)。玻璃平板部分101包含真空空間50。無用部分102包含排氣孔201。
在圖5D及圖6C中,以虛線(切斷線CL)顯示一體化平板3之切斷處。將一體化平板3沿著例如作為玻璃平板單元1之玻璃平板單元部分101的框體30之外緣切斷。不限於此,只要不破壞真空空間50,亦可適宜設定一體化平板3之切斷處。此外,亦可不切斷一體化平板3。此時,亦可將無用部分102利用作為玻璃平板單元1之一部分。
切斷一體化平板3時,從一體化平板3去除無用部分102。藉此,可獲得玻璃平板單元部分101。此玻璃平板單元部分101作為圖1A及圖1B所示之玻璃平板單元1。當切斷一體化平板3之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時,於玻璃平板單元1之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形成切斷面。
如此,在玻璃平板單元1之製造中,於接著製程後,宜更包含有切斷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之切斷製程。藉切斷第1平板T10及第2平板T20,可易獲得無排氣孔201之玻璃平板單元1。在如此進行而得之玻璃平板單元1中,用於其製造時之第1平板T10、第1玻璃板100、第2平板T20及第2玻璃板200分別作為上述第1平板T1、第1玻璃板10、第2平板T2及第2玻璃板20。
圖7A及圖7B顯示了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變形例。對與在上述所說明之結構相同的結構附上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說明。在該玻璃平板單元1中,在排氣孔201之排氣方向的兩端中,外側端部以密封部203封閉,內側端部則與真空空間50連接。此時,排氣孔201係指在用以形成真空空間50之排氣製程所使用的孔。
藉以密封部203封閉排氣孔201之外側端部,可維持真空空間50。密封部203由排氣管202(參照圖5C)形成。密封部203於例如切斷排氣管202之際,以構成排氣管202之玻璃的熱熔形成。於密封部203之外側配置有蓋204。蓋204覆蓋密封部203。藉蓋204覆蓋密封部203,可使排氣孔201之封閉性提高。又,可以蓋204抑制密封部203之破損,而可抑制排氣孔201之周邊部分的破損。
圖7A及圖7B之玻璃平板單元1可按照在上述所說明之一體化平板3的製作方法(參照圖5A~圖5D及圖6A~圖6C)製造。詳細而言,藉以使排氣管202熱熔而成之密封部203及蓋204密封一體化平板3之排氣孔201,可形成玻璃平板單元1。此時,不需從圖5D之一體化平板3切斷去除具有排氣孔201之部分。又,亦可不使用第2玻璃接著劑302。由於該玻璃平板單元1亦可不去除具有排氣孔201之部分,故可易製造。
圖7A及圖7B之玻璃平板單元1可利用於例如玻璃窗、隔板、招牌、展示櫃(包含冷藏展示櫃、保溫展示櫃)等。當玻璃窗採用玻璃平板單元1時,此玻璃窗可包含有玻璃平板單元1及安裝於沿著玻璃平板單元1之邊緣的周緣部之外側的窗框。在此種玻璃窗中,亦可使第1平板T1之第2面T12露出至屋外。此時,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至少易以真空空間50遮斷。又,第1平板T1如上述除了第1玻璃板10以外還具有熱反射膜11時,可更易遮斷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 (第2實施形態)
圖8A及圖8B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平板單元1之例。圖8A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一例之截面圖。圖8B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詳細一例之平面圖。此外,對與在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結構相同的結構附上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說明。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包含有至少由第1玻璃板10構成之第1平板T1、至少由第2玻璃板20構成之第2平板T2、框體30、間隔件40及真空空間50。再者,玻璃平板單元1更包含有至少由第3玻璃板60構成之第3平板T6、在厚度方向之真空空間50的相反側將沿著選自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平板的邊緣之周緣部與沿著第3平板T6之邊緣的周緣部氣密地接合之框狀密封材71、乾燥氣體填滿俯視時被框狀密封材71包圍之內側空間80(也稱為第2內部空間80)而成之乾燥氣體空間81。第3平板T6與第1平板T1對向。或第3平板T6與第2平板T2對向。框狀密封材71與框體30不同。藉玻璃平板單元1除了真空空間50還具有乾燥氣體空間81,可使玻璃平板單元1之絕熱性更提高。
第3平板T6以藉由密封材71將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其中一者夾在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另一者與第3平板T6之間的方式配置。密封材71形成對應沿著第3平板T6之邊緣的周緣部之框狀。在圖8A之例中,第3平板T6以藉由密封材71將第2平板T2夾在第1平板T1與第3平板T6之間的方式配置。此時,框狀密封材71接合於第2平板T2之周緣部與第3平板T6之周緣部。在另一例中,第3平板T6可以藉由密封材71將第1平板T1夾在第3平板T6與第2平板T2之間的方式配置。此時,框狀密封材71可接合於第1平板T1之周緣部與第3平板T6之周緣部。在又另一例中,可使第3平板T6藉由密封材71配置在厚度方向之兩側。此時,配置於厚度方向之兩側的第3平板T6、T6中,其中一第3平板T6之周緣部與第1平板T1之周緣部可以框狀密封材71接合。再者,另一第3平板T6的周緣部與第2平板T2之周緣部可以框狀密封材71接合。密封材71之例包含矽樹脂及丁基橡膠。此種樹脂也稱為高氣密性樹脂,可高氣密地密封設於2個平板之間的乾燥氣體空間81。即,框狀密封材71可高氣密地密封設於2個平板(在圖8A之例中為第2平板T2及第3平板T6)之間的乾燥氣體空間81。乾燥氣體空間81宜以密封材71之硬化物氣密地密封。
玻璃平板單元1可更包含有在俯視時沿著框狀密封材71之內側形狀配置之乾燥構件72。乾燥構件72具有構成乾燥構件72之形狀的本體73及配置於本體73之內側的乾燥劑74。本體73可具有連接乾燥氣體空間81與乾燥劑74之吸濕孔75。藉此,乾燥劑74可藉由吸濕孔75與乾燥氣體空間81接觸。乾燥構件72亦可與框狀密封材71之至少一邊接觸。此時,吸濕孔75未被框狀密封材71堵住。
本體73可由金屬材料形成。金屬材料之例包含鋁。又,乾燥劑74之例包含矽膠。 如圖8A,設於第2平板T2與第3平板T6之間的內側空間80至少以框狀密封材71從外部密閉。再者,內側空間80填滿有乾燥氣體。乾燥氣體之例包含乾燥鈍氣、乾燥空氣、及乾燥氮氣。在這當中,鈍氣可為例如氬氣。
第3平板T6具有第1面T61及第2面T62。第1面T61係與乾燥氣體空間81接合之面,第2面T62係位於與第1面T61成相反側之外側的面。又,第3玻璃板60具有第1面60a及第2面60b。第2面60b係在外側露出之面,第1面60a係位於與第2面60b成相反側之內側的面。玻璃平板單元1亦可於第3玻璃板60之第1面60a設有與熱反射膜11相同之熱反射膜。即,第3平板T6除了第3玻璃板60以外還可具有熱反射膜。或者,第3平板T6亦可不具有熱反射膜。即,第3平板T6亦可僅由第3玻璃板60構成。此時,第1面60a可與第3平板T6之第1面T61一致,第2面60b可與第3平板T6之第2面T62一致。
第3玻璃板60之厚度為例如1~10mm之範圍內。在本實施形態中,第3玻璃板60之厚度可與第2玻璃板20之厚度相同。當第3玻璃板60與第2玻璃板20之厚度相同時,由於可使用相同之玻璃板,故易製造。第3玻璃板60的材料之例包含鈉鈣玻璃、高應變點玻璃、化學強化玻璃、無鹼玻璃、石英玻璃、低膨脹係數結晶化玻璃(NEOCERAM)、及物理強化玻璃。
圖8A及圖8B之玻璃平板單元1可利用於例如玻璃窗、隔板、招牌、展示櫃(包含冷藏展示櫃、保溫展示櫃)等。當玻璃窗採用玻璃平板單元1時,此玻璃窗可包含有玻璃平板單元1及安裝於沿著玻璃平板單元1之邊緣的周緣部之外側的窗框。在此種玻璃窗中,亦可使第1平板T1之第2面T12露出至屋外。此時,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至少易以真空空間50遮斷。又,第1平板T1如上述除了第1玻璃板10以外還具有熱反射膜11時,可更易遮斷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藉易遮斷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可使比第1平板T1靠屋內側之第2平板不易熱膨脹。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的製造例。 如上述,本製造方法包含有平板準備製程、間隔件配置製程、接著劑配置製程、對向配置製程、排氣製程及接著製程。又,本製造方法更包含有第3平板準備製程、密封材配置製程、第3平板配置製程、乾燥氣體填充製程、及接合製程。第3平板準備製程係準備至少由第3玻璃板60構成之第3平板T6的製程。此時,將第3平板T6形成為與第1平板T1或第2平板T2成對之大小。密封材配置製程係將框狀密封材71配置成在厚度方向之真空空間50的相反側設於沿著選自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與沿著第3平板T6之邊緣的周緣部之間的製程。具體而言,密封材配置製程係將框狀密封材71直接配置於第2面T12或第2面T22上之製程。第3平板配置製程係使第3平板T6與第1平板T1對向配置之製程。或者,第3平板配置製程係使第3平板T6與第2平板T2對向配置之製程。乾燥氣體空間形成製程係在選自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平板與第3平板T6之間且在被框狀密封材71包圍之內側空間80填滿乾燥氣體而形成乾燥氣體空間81的製程。接合製程係以框狀密封材71將沿著選自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與沿著第3平板T6之邊緣的周緣部氣密地接合之製程。框狀密封材71與框體30不同。此時,框狀密封材71可由異於框體30之材料形成。
第3平板T6以藉由密封材71將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其中一者夾在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另一者與第3平板T6之間的方式配置。密封件71形成對應沿著第3平板T6之邊緣的周緣部之框狀。在獲得圖8A之玻璃平板單元1時,第3平板T6可以藉由密封材71將第2平板T2夾在第1平板T1與第3平板T6之間的方式配置。此時,框狀密封材71可接合於第2平板T2之周緣部與第3平板T6之周緣部。在另一例中,可使第3平板T6以藉由密封材71將第1平板T1夾在第3平板T6與第2平板T2之間的方式配置。此時,框狀密封材71可接合於第1平板T1之周緣部與第3平板T6之周緣部。在又另一例中,可藉由密封件71使第3平板T6配置在厚度方向之兩側。此時,配置於厚度方向之兩側的第3平板T6中,其中一第3平板T6之周緣部與第1平板T1之周緣部可以框狀密封材71接合。再者,另一第3平板T6之周緣部與第2平板T2之周緣部可以框狀密封材71接合。密封材71之例包含矽樹脂及丁基橡膠。此種樹脂也稱為高氣密性樹脂,可高氣密地密封設於選自第1平板T1及第2平板T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平板與第3平板T6之間的乾燥氣體空間81。具體而言,密封材71可高氣密地接合於第2平板T2及第3平板T6而可密封乾燥氣體空間81。乾燥氣體空間81宜以密封材71之硬化物氣密地密封。
本製造方法可更包含有在俯視玻璃平板單元1之狀態下沿著框狀密封材71之內側形狀配置乾燥構件72(乾燥構件配置製程)。此時,乾燥構件72亦可與密封材71接觸。
於第2平板T2與第3平板T6之間形成乾燥氣體空間81時,在俯視狀態下,於第3平板T6的周緣部之一部分預先配置選自密封材71及乾燥構件7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材料。接著,使連通外部與內側空間80之通氣孔配置於其餘部分。從此通氣孔將乾燥空氣填滿內側空間80而形成乾燥氣體空間81。之後,以密封材71氣密地接合具有通氣孔且未配置有密封材71之周緣部而密封乾燥氣體空間81。如此進行而氣密地密封之乾燥氣體空間81以框狀密封材71包圍。除此之外,也可在俯視狀態下,沿著第3平板T6的周緣部預先配置複數之乾燥構件72。然後,藉利用形成於相鄰之乾燥構件72、72之間的間隙而將乾燥空氣填滿內側空間80,而形成乾燥氣體空間81。之後,以密封材71氣密地接合乾燥構件72之外側的周緣部而密封乾燥氣體空間81。如此進行而氣密地密封之乾燥氣體空間81以框狀密封材71包圍。再者,亦可在俯視狀態下於第3平板T6之周緣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乾燥構件72,並且以密封材71使周緣部氣密地接合而密封內側空間80。之後,藉以乾燥劑74使被密封材71包圍之內側空間80中的氣體乾燥,內側空間80可形成為以乾燥氣體填滿之乾燥氣體空間81。在此,如上述形成乾燥氣體空間81時,可以框狀密封材71氣密地接合在厚度方向相鄰之周緣部。具體而言,如圖8A般,可以框狀密封材71氣密地接合在厚度方向相鄰之第2平板T2的周緣部與第3平板T6之周緣部。 (第3實施形態)
圖9顯示了本實施形態之玻璃窗9的一例之平面圖。更詳而言之,圖9顯示了目視辨認間隔件40時之玻璃窗9的平面圖之一例。
玻璃窗9包含有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1。再者,玻璃窗9包含有安裝於沿著玻璃平板單元1之邊緣的周緣部之外側的窗框91。
窗框91具有在外側露出之露出面91a。因此,玻璃窗9可以使露出面91a露出之狀態安裝於例如門窗設備。此門窗設備之例包含牆壁之開口部、玄關門、及室內門。將玻璃窗9安裝於門窗設備時,可使選自第1平板T1、第2平板T2及第3平板T6所構成之群組中的其中一平板之第2面在外側露出。特別是以露出面91a在屋外露出之方式安裝玻璃窗9時,宜使第1平板T1之第2面T12露出至屋外。此時,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至少易以真空空間50遮斷。又,第1平板T1如上述除了第1玻璃板10以外還具有熱反射膜11時,可更易遮斷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藉易遮斷往厚度方向入射之紅外線,可使比第1平板T1靠屋內側之第2平板不易熱膨脹。
在玻璃窗9中,玻璃平板單元1與窗框91宜形成一體。在將玻璃平板單元1與窗框91形成一體時,可將窗框91安裝於沿著玻璃平板單元1之邊緣的周緣部之外側。
窗框91可為一體成型之構件,亦可由分開成形之複數的構件構成。當窗框91為一體成型之構件時,可從露出面91a之相反側將窗框91安裝於玻璃平板單元1之周緣部的外側而將窗框91與玻璃平板單元1形成一體。又,當窗框91由複數之構件構成時,可將各構件安裝於玻璃平板單元1之周緣部的外側而將窗框91與玻璃平板單元1形成一體。
1‧‧‧玻璃平板單元
2‧‧‧玻璃複合物
9‧‧‧玻璃窗
10‧‧‧第1玻璃板
10a‧‧‧第1面
10b‧‧‧第2面
11‧‧‧熱反射膜
20‧‧‧第2玻璃板
20a‧‧‧第1面
20b‧‧‧第2面
30‧‧‧框體
40‧‧‧間隔件
50‧‧‧真空空間
60‧‧‧第3玻璃板
60a‧‧‧第1面
60b‧‧‧第2面
71‧‧‧密封材
72‧‧‧乾燥構件
73‧‧‧本體
74‧‧‧乾燥劑
75‧‧‧吸濕孔
80‧‧‧內側空間(第2內部空間)
81‧‧‧乾燥氣體空間
91‧‧‧窗框
91a‧‧‧露出面
100‧‧‧第1玻璃板
101‧‧‧玻璃平板單元部分
102‧‧‧無用部分
200‧‧‧第2玻璃板
201‧‧‧排氣孔
202‧‧‧排氣管
203‧‧‧密封部
204‧‧‧蓋
205‧‧‧貫穿孔
300‧‧‧玻璃接著劑
301‧‧‧第1玻璃接著劑
302‧‧‧第2玻璃接著劑
302a‧‧‧堵住部
500‧‧‧內部空間(第1內部空間)
501‧‧‧第1空間
502‧‧‧第2空間
CL‧‧‧切斷線
D1‧‧‧透射率降低點
D2‧‧‧透射率降低點
E0‧‧‧吸收端
E1‧‧‧吸收端
E2‧‧‧吸收端
PI0‧‧‧聚醯亞胺
PI1‧‧‧聚醯亞胺
PI2‧‧‧聚醯亞胺
S1‧‧‧最小開始波長
T1‧‧‧第1平板
T2‧‧‧第2平板
T6‧‧‧第3平板
T10‧‧‧第1平板
T20‧‧‧第2平板
T11‧‧‧第1面
T12‧‧‧第2面
T21‧‧‧第1面
T22‧‧‧第2面
T61‧‧‧第1面
T62‧‧‧第2面
T101‧‧‧第1面
T102‧‧‧第2面
T201‧‧‧第1面
T202‧‧‧第2面
圖1A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的一例之截面圖。圖1B係該玻璃平板單元之一例的平面圖。 圖2係示意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聚醯亞胺的光吸收光譜與光波長之關係的曲線圖之一例。 圖3係示意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玻璃的光透射率與光波長之關係的曲線圖之一例。 圖4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聚醯亞胺薄膜的光透射率之曲線圖的一例。 圖5A~圖5D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的製造例。更詳而言之,圖5A~圖5D各圖顯示形成該玻璃平板單元之中途的狀態之截面圖。 圖6A~圖6C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的製造例。更詳而言之,圖6A~圖6C各圖顯示形成該玻璃平板單元之中途的狀態之截面圖。 圖7A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的變形例之截面圖。圖7B係該玻璃平板單元之變形例的平面圖。 圖8A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玻璃平板單元的一例之截面圖。圖8B係顯示該玻璃平板單元之詳細一例的平面圖。 圖9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玻璃窗的一例之平面圖。

Claims (10)

  1. 一種玻璃平板單元,包含:第1平板,至少由第1玻璃板構成;第2平板,與該第1平板對向,且至少由第2玻璃板構成;框體,形成對應於「沿著該第1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及「沿著該第2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之框狀,且接著於該等兩周緣部;及間隔件,設於該第1平板與該第2平板之間的真空空間內;該間隔件含有聚醯亞胺,該聚醯亞胺具有在「由紫外線至可見光線之光吸收光譜中」吸收率降低之吸收端,該吸收端係400nm以下,該聚醯亞胺之該吸收端小於該第1玻璃板及該第2玻璃板之光透射率降低的波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平板單元,其中,該聚醯亞胺具有脂環構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平板單元,其中,該聚醯亞胺具有選自於氟基及氯基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1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平板單元,其中,該間隔件具有至少1個該聚醯亞胺之薄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平板單元,其中,該間隔件具有該聚醯亞胺之薄膜的疊層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平板單元,其中,該間隔件具有該聚醯亞胺的疊層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平板單元,其中,該框體由玻璃接著劑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玻璃平板單元,更包含:第3平板,與該第1平板對向,且至少由第3玻璃板形成;框狀密封材,其不同於該框體,且在厚度方向之該真空空間的相反側,將沿著「選自該第1平板及該第2平板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與沿著該第3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氣密地接合;及乾燥氣體空間,其係以乾燥氣體填滿俯視時被該框狀密封材包圍之內側空間而成。
  9. 一種玻璃窗,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之玻璃平板單元;及窗框,其安裝於沿著該玻璃平板單元之邊緣的周緣部之外側。
  10. 一種玻璃平板單元,包含:第1平板,至少由第1玻璃板構成;第2平板,與該第1平板對向,且至少由第2玻璃板構成;框體,形成對應於「沿著該第1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及「沿著該第2平板之邊緣的周緣部」之框狀,且接著於該等兩周緣部;及間隔件,設於該第1平板與該第2平板之間的真空空間內;該間隔件含有聚醯亞胺,該聚醯亞胺具有在「由紫外線至可見光線之光吸收光譜中」吸收率降低之吸收端,該吸收端係400nm以下,該間隔件具有該聚醯亞胺的疊層體。
TW105131149A 2015-09-29 2016-09-29 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TWI6294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1952 2015-09-29
JP2015191952 2015-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139A TW201715139A (zh) 2017-05-01
TWI629407B true TWI629407B (zh) 2018-07-11

Family

ID=58422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1149A TWI629407B (zh) 2015-09-29 2016-09-29 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487568B2 (zh)
EP (2) EP3357885B1 (zh)
JP (2) JP6611059B2 (zh)
CN (1) CN108137399B (zh)
DK (1) DK3357885T3 (zh)
ES (1) ES2775186T3 (zh)
HU (1) HUE049306T2 (zh)
PL (1) PL3357885T3 (zh)
TW (1) TWI629407B (zh)
WO (1) WO20170564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5392B2 (ja) * 2017-06-30 2021-04-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ガラスパネル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2068648B1 (ko) 2017-11-30 2020-0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유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767706B2 (en) 2018-03-30 2023-09-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panel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window
WO2019230247A1 (ja) * 2018-05-31 2019-12-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ガラスパネルユニットの組立て品、ガラスパネル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7033753B2 (ja) * 2018-06-28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ピラー供給方法、ガラスパネル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ピラー供給装置
WO2024018689A1 (ja) * 2022-07-22 2024-0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ガラスパネル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パネルユニットの組立て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00411B (en) * 1998-09-14 2000-08-01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Glass panel
US20020106463A1 (en) * 2001-02-05 2002-08-08 Wang Yei-Ping (Mimi) H. Vacuum IG window unit with polymer spacers
JP2009286876A (ja) * 2008-05-28 2009-12-10 Sekisui Chem Co Ltd 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36679A (zh) * 2012-02-10 2013-09-16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 Co 透明可撓性積層體及積層卷
JP2014024894A (ja) * 2012-07-24 2014-02-0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樹脂硬化物および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0645516T3 (da) * 1993-09-27 2002-05-13 Saint Gobain Fremgangsmåde til frembringelse af vakuum i en isoleringsrude samt en isoleringsrude
AUPM888994A0 (en) * 1994-10-19 1994-11-10 University Of Sydney, The Design improvement to vacuum glazing
JPH08165148A (ja) 1994-12-07 1996-06-25 Fukuchi Kensou:Kk 弱熱伝導素材の複層ガラス用エアースペーサー
JPH0995533A (ja) 1995-09-29 1997-04-08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無色透明性ポリイミド樹脂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またはコーティング膜
FR2752012B3 (fr) * 1996-07-31 1998-08-21 Saint Gobain Vitrage Procede pour realiser le vide entre deux feuilles de verre et vitrage isolant
JP2002226237A (ja) 2001-01-29 2002-08-14 Central Glass Co Ltd 熱遮蔽膜付複層ガラス
DE102004030619A1 (de) * 2004-06-24 2006-01-12 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 Gmbh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von Werkstücken aus Kunststoff
JP5010534B2 (ja) * 2008-05-28 2012-08-2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29930B2 (ja) 2008-06-30 2011-12-0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12830B2 (en) * 2009-01-15 2013-08-20 Eversealed Windows, Inc. Filament-strung stand-off elements for maintaining pane separation in vacuum insulating glazing units
US9732552B2 (en) * 2010-03-27 2017-08-15 Robert S. Jones Vacuum insulating glass unit with viscous edge seal
US8679598B2 (en) * 2010-10-08 2014-03-25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Vacuum insulated glass (VIG) unit including nano-composite pillars, and/or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9163449B2 (en) * 2011-07-01 2015-10-20 Andersen Corporation Laminated glass retention system
JPWO2013008724A1 (ja) 2011-07-08 2015-02-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複層ガラ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507715B2 (ja) 2013-02-01 2014-05-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9878954B2 (en) * 2013-09-13 2018-01-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Vacuum glazing pillars for insulated glass uni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00411B (en) * 1998-09-14 2000-08-01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Glass panel
US20020106463A1 (en) * 2001-02-05 2002-08-08 Wang Yei-Ping (Mimi) H. Vacuum IG window unit with polymer spacers
JP2009286876A (ja) * 2008-05-28 2009-12-10 Sekisui Chem Co Ltd 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36679A (zh) * 2012-02-10 2013-09-16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 Co 透明可撓性積層體及積層卷
JP2014024894A (ja) * 2012-07-24 2014-02-0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ポリイミド樹脂、ポリイミド樹脂硬化物および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97516A (ja) 2020-06-25
US20200109594A1 (en) 2020-04-09
ES2775186T3 (es) 2020-07-24
EP3357885B1 (en) 2020-01-01
CN108137399B (zh) 2020-12-01
DK3357885T3 (da) 2020-03-30
JP6906184B2 (ja) 2021-07-21
JP6611059B2 (ja) 2019-11-27
EP3357885A4 (en) 2018-10-10
CN108137399A (zh) 2018-06-08
EP3611143B1 (en) 2022-01-26
WO2017056421A1 (ja) 2017-04-06
TW201715139A (zh) 2017-05-01
HUE049306T2 (hu) 2020-09-28
PL3357885T3 (pl) 2020-06-29
US10941608B2 (en) 2021-03-09
US20190055775A1 (en) 2019-02-21
US10487568B2 (en) 2019-11-26
EP3611143A1 (en) 2020-02-19
JPWO2017056421A1 (ja) 2018-08-02
EP3357885A1 (en) 2018-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9407B (zh) 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EP3225603B1 (en) Glass panel unit
TWI617732B (zh) 玻璃平板單元及玻璃窗
US10669198B2 (en) Vacuum glass panel, glass window,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vacuum glass panel
EP3225601B1 (en) Glass panel unit
EP3357882B1 (en) Glass panel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window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882784B2 (en) Glass panel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lass window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450792B2 (en) Glass panel unit
TWI617527B (zh) 玻璃平板單元、具有該玻璃平板單元之玻璃窗及玻璃平板單元之製造方法
US11187027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lass panel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lass window
JP6868836B2 (ja) ガラスパネル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建具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ス吸着ユニット
JP2005298279A (ja) 複層ガラ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