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4635B - Ice mak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 Google Patents
Ice mak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24635B TWI624635B TW106104048A TW106104048A TWI624635B TW I624635 B TWI624635 B TW I624635B TW 106104048 A TW106104048 A TW 106104048A TW 106104048 A TW106104048 A TW 106104048A TW I624635 B TWI624635 B TW I62463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ce
- tray
- making
- previous
- item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8—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heating bodies in contact with the 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製冰裝置(2)包括:具有被區隔的複數製冰區塊(41)的製冰盤(40);將製冰盤(40)中的水冷卻以產生冰的冷卻部(35,75);將製冰盤(40)加熱的加熱器(6);離冰裝置(3),對於已被加熱器(6)加熱的製冰盤(40)施力,使得冰從製冰盤(40)離冰。離冰裝置(3)構成為,能夠選擇從製冰盤(40)離冰的冰的大小。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可以用一個製冰盤做出大小相異的複數種類之冰的製冰裝置、及具有該製冰裝置的冰箱。
一般的製冰裝置所產生的冰的大小是一定的,但製冰裝置的使用者有時會需要大小相異的複數種類的冰。例如,要把飲料裝在水壺中帶著走的時候,能夠長時間保持低溫的大的冰(塊狀冰)較便利。另一方面,要把熱飲料快速冷卻時,或者在盤子上墊在生魚片等的下面時,尺寸較小的碎冰較便利。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露一種製冰盤,其在底板上設置複數突起,以產生大小相異的碎冰。
另外,專利文獻2中揭露一種冰箱,在冷凍室內具備產生的冰大小相異的兩個製冰盤。
另外,在專利文獻3中揭露一種冰箱,在門片的操作部上設置選擇按鈕,當使用者選擇碎冰時,用碎冰部把製冰盤所產生的塊狀冰弄碎以提供碎冰。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12051號公報(段落0061~0063)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3781767號公報(段落0038)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0-203658號公報(段落0128~0132)
但是,專利文獻1揭露的製冰盤中,並沒有將大的碎冰和小的碎冰分開,所以使用者必須挑出其所需要的大小的碎冰,不方便。
另外,專利文獻2揭露的冰箱中,只有對於大或者小的冰的需要較高時,要用一半的製冰空間做出符合需要的冰。因此,無法產生足夠量的冰,在冰的使用頻率較高的夏季等的時候有可能會有冰用完的情況發生。
另外,專利文獻3揭露的冰箱中,必須在製冰室中設置碎冰部,因此製造成本上升。而且使用者必須要清洗碎冰部,不方便。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記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因應使用者的選擇而產生大小相異的冰的製冰裝置、以及具備該製冰裝置的冰箱。
本發明的製冰裝置,其包括:製冰盤,具有被區隔的複數製冰區塊;冷卻部,將製冰盤中的水冷卻以產生冰;將製冰盤加熱的加熱器;離冰裝置,對於已被加熱器加熱的製冰盤施力,使得冰從製冰盤離冰。離冰裝置構成為,能夠選擇從製冰盤離冰的冰的大小。
依據本發明的冰箱,離冰裝置構成為能夠選擇從製冰盤離冰的冰的大小,因此能夠依據使用者的選擇,產生大小相異的複數種類的冰。
1‧‧‧冰箱
2‧‧‧製冰裝置
3‧‧‧驅動裝置(離冰裝置)
5‧‧‧製冰盤溫度感測器(溫度檢出感測器)
6‧‧‧製冰盤加熱器(加熱器)
7‧‧‧給水泵
8‧‧‧給水用電磁閥
9,9a,9b‧‧‧滿冰檢知感測器
10‧‧‧控制部
11‧‧‧冷藏室
12‧‧‧操作面板(操作部)
13‧‧‧給水配管
14‧‧‧製冰室
15‧‧‧切換室
16‧‧‧給水槽
17‧‧‧冷凍室
18‧‧‧蔬菜室
20‧‧‧冷凍循環
22‧‧‧殼體
25‧‧‧送風機
26‧‧‧冷卻器
28‧‧‧壓縮機
30‧‧‧框體
35‧‧‧開口部
37‧‧‧溝
38‧‧‧支持孔
40,40A,40B‧‧‧製冰盤
41‧‧‧製冰區塊(區隔室)
43,44‧‧‧支軸
45‧‧‧轉動板
47‧‧‧阻件
50‧‧‧貯冰容器
53,54‧‧‧貯冰區域
55‧‧‧區隔板(區隔壁)
75‧‧‧吹出口(冷卻部)
76‧‧‧吸入口
401‧‧‧金屬層
402‧‧‧粗糙層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側剖面圖。
第2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正面圖。
第3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製冰裝置的剖面圖。
第4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製冰裝置的剖面圖。
第5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製冰裝置之制動裝置的模式圖。
第6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製冰裝置之貯冰容器的立體圖。
第7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製冰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方塊圖。
第8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冰箱的製冰動作的流程圖。
第9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冰箱的製冰動作的時間圖。
第10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製冰盤的材質所造成的附著強度之不同的圖表(A)、(B)。
第11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第1變形例的製冰盤(A)及第2變形例的製冰盤(B)的剖面圖。
<冰箱的構成>
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第1圖為表示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側剖面圖。第2圖為表示實施形態1的冰箱之正面圖。例如,冰箱1為家庭用冰箱。冰箱1具有複數貯藏室,亦即冷藏室11、製冰室14、切換室15(第2圖)、冷凍室17及蔬菜室18。
在此,冷藏室11配置於最上段,在其下方,左右並列配置了製冰室14和切換室15,在其下方配置了冷凍室17,在最下段配置蔬菜室18。但是,不限定於此種配置。
冷藏室11在其前面具備對開(或者單開)的轉動門片11a。冷藏室11的內部由食品層架11b區隔為複數個空間。冷藏室11中配置了用以將製冰用的水供給至製冰室14的給水槽16。
製冰室14在其前面具有抽屜式門片14a,在其內部具有製冰盤40和貯冰容器50。製冰盤40具有被區隔的複數製冰區塊41(區隔室),在各製冰區塊41內產生冰。貯冰容器50為貯藏從製冰盤40離冰後的冰的容器,其配置於製冰盤40的下方。製冰盤40及貯冰容器50的構成如後述。
設置了貫通製冰室14和冷藏室11的給水配管13。貯藏在冷藏室11內的給水槽16的水藉由給水泵7(第7圖),經由給水配管13,供給至設置在製冰室14上部的製冰盤40。給水泵7具有馬達和給水槽16內的轉動體。另外,給水配管13設有使給水開關的給水用電磁閥8(第7圖)。給水配管
13、給水槽16及給水用電磁閥8構成給水部。
再者,在第1圖中,將製冰盤40和貯冰容器50收納在同一個製冰室14中,但也可以將製冰盤40和貯冰容器50分別設置在不同的貯藏室。另外,使用者可以打開抽屜式門片14a以取出貯藏在貯冰容器50內的冰,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可以在冰箱1的前面設置給冰部,使得不打開抽屜式門片14a就能夠取出冰。
切換室15(第2圖),為可以藉由後述的操作面板12切換為複數設定溫度(例如,冷凍溫度帶或者弱冷凍的溫度帶等)的貯藏室。
冷凍室17,在其前面具有抽屜式門片17a,在其內部具有食品收納盒17b。蔬菜室18,在其前面具有抽屜式門片18a,在其內部具有蔬菜收納盒18b。在蔬菜收納盒18b中可以收納蔬菜及大型(例如2公升)的保特瓶等。再者,冰箱1的各貯藏室不限定於這些例子。
冰箱1由發泡聚氨基甲酸酯或者真空隔熱材等的隔熱構件所構成的殼體22所包覆。另外,冰箱1的各貯藏室之間設置了由發泡聚氨基甲酸酯或者真空隔熱材等的隔熱構件所構成的隔壁(隔熱壁)。
冰箱1具有用以將各貯藏室冷卻的冷凍循環20。冷凍循環20具備:設置在冰箱1之背面側(後方)的下部的壓縮機28、使得從壓縮機28吐出的冷媒凝縮的凝縮器、使得從凝縮器流出的冷媒膨脹的減壓裝置、藉由與在減壓裝置中膨脹的冷媒進行熱交換而使空氣冷卻的冷卻器26、用以將已冷卻的空
氣送往各貯藏室的送風機(送風扇)25、作為空氣通路的送風路24。在送風機25的下側配置了除霜裝置27。
藉由冷卻器26冷卻的空氣,由送風機25經由送風路24送到各貯藏室(冷藏室11、製冰室14、切換室15、冷凍室17及蔬菜室18),以將各貯藏室的內部冷卻。將各貯藏室內的收納物冷卻後的變暖的空氣,從設置於各貯藏室的吸入口經由回流管回到冷卻器26的周圍,被冷卻器26冷卻,再次吹送到各貯藏室。
在冰箱1的前面配置了作為操作部的操作面板12。操作面板12為使用者輸入各貯藏室的溫度等地設定的部分。操作面板12、另外,具有選擇塊狀冰及碎冰中任一者的冰尺寸設定部。再者,在此之操作面板12設置在冷藏室11的轉動門片11a上,但只要是使用者容易操作的位置即可。
冰箱1中設有控制冰箱1之動作的控制部10。控制部10構成為包括:例如,含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處理器或者硬體回路、及記憶體等的記憶部。
控制部10,基於設置於各貯藏室的溫度檢出感測器(例如熱敏電阻)的輸出訊號及操作面板12的設定資訊,控制壓縮機28及送風機25、以及調整送往各貯藏室的冷卻空氣的供給量之氣閘。亦即,控制部10,控制壓縮機28的容量、送風機25的送風量、及各氣閘的開度,使得各貯藏室的溫度檢出感測器之檢出溫度與各貯藏室的設定溫度相同。
控制部10,可以透過通訊部,進行與外部機器的通訊。在此情況下,控制部10,例如,接收來自智慧手機(行
動終端)等的外部機器的設定溫度的變更指示或者冰箱內狀況的確認指示,並將對於這些指示的回應傳送至外部機器。
<製冰室之內部的構成>
第3圖為表示製冰室14之內部的側剖面圖。如第3圖所示,藉由抽屜式門片14a、上部隔熱壁71、下部隔熱壁72(第1圖)、後部隔熱壁73及左右的隔熱壁(未圖示),圍出製冰室14。在製冰室14的內部配置了箱狀的框體30。
框體30,固定為與製冰室14的各隔熱壁之間有縫隙。框體30具有上部壁31、前部壁32、後部壁33、左右的壁(未圖示),其下面是開放的。在框體30的內側配置了製冰盤40。
製冰盤40由金屬形成,更具體地說,係由不鏽鋼的成形體所形成。製冰盤40,被區隔出上面開口的凹狀之複數的製冰區塊41(區隔室)。在此,製冰區塊41分為左右二列且於前後方向各配置5個,但並不限定於此配列。為了使水均勻流入各製冰區塊41,因此也可以在鄰接的製冰區塊41之間設置做為水路的缺口溝。
製冰盤40具有從周圍將複數的製冰區塊41包圍的框部(外周部)42。在框部42的前端及後端,於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突出形成支軸43,44。支軸43,44界定出在前後方向延伸的轉動軸C1(第4圖)。前方的支軸43被支持為可以在框體30的支持孔38中轉動,後方的支軸44則與驅動裝置3連結。
作為離冰裝置的驅動裝置3,內建馬達3a(第7圖)及減速齒輪,使製冰盤40以轉動軸C1為中心轉動。驅動裝置3由例如形成於框體30的後部壁33的保持部36所保持。
在框體30的上部壁31上,形成與貫通上部隔熱壁71的上述給水配管13對向的開口部34。從給水槽16(第1圖)經由給水配管13供給的水,從開口部34供給到製冰盤40,並被存放在各製冰區塊41內。
在框體30的後部壁33形成開口部35。在製冰室14的後部隔熱壁73,在與框體30的開口部35對向的位置形成吹出口75,在吹出口75的下方形成吸入口76。由送風機25(第1圖)送風的冷卻空氣,從吹出口75被吹出到製冰室14的內部。再者,冷卻空氣為藉由通過冷卻器26(第1圖)而被冷卻的空氣。
從吹出口(冷卻部)75吹出的冷卻空氣,如第3圖的箭頭所示,從開口部35進到框體30的內部,通過作為製冰盤40的上面的開放面以將製冰區塊41內的水冷卻。另外,通過製冰盤40的上面的冷卻空氣,穿過框體30的下方再被吸入到吸入口76,朝向冷卻器26(第1圖)。
第4圖為表示製冰盤40及貯冰容器50的剖面圖。製冰盤40的各製冰區塊41具有底面部41a、左右一對的側面部41b、及前後一對的側面部41c(第3圖)。左右一對的側面部41b係傾斜為,使得兩者的間隔越向上方越大。製冰區塊41的前後一對的側面部41c也是同樣地傾斜。但是,製冰區塊41的形狀不限定於此種形狀,只要是容易離冰的形狀即可。
製冰盤40上裝有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具有:熱敏電阻5a、為使得熱敏電阻5a不會直接被冷卻空氣吹到而覆蓋住熱敏電阻5a的隔熱材5b。製冰盤溫
度感測器5配置在可檢知製冰區塊41內的水已凍結之事實的位置,例如製冰盤40的下部。在此,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配置在製冰盤40的左右相鄰的兩個製冰區塊41之間(更具體地說,是彼此對向的側面部41b之間)。
另外,製冰盤40設有作為加熱器的製冰盤加熱器6,其從外側包覆製冰區塊41全體。例如,製冰盤加熱器6由將加熱器(發熱線)配線在矽膠等的彈性體形成的片體上的面狀發熱體所構成,其不妨礙製冰盤40的扭力動作(後述)。
例如,製冰盤加熱器6具有:固定在製冰區塊41的底面部41a的底面部61、固定在側面部41b的側面部62、固定在側面部41c的側面部63(第3圖)。
第5圖為用以說明限制製冰盤40的轉動範圍的制動裝置的模式圖。製冰盤40(第3圖)的支軸43,貫穿形成於框體30的前部壁32的支持孔38。轉動板45固定在貫穿了前部壁32的支軸43的前端。在轉動板45的外周側設有向後方(前部壁32側)突出的阻件47(突起)。阻件47與形成於前部壁32的圓弧狀的溝37卡合。溝37以支持孔38的中心(亦即製冰盤40的轉動軸C1)為中心延伸為圓弧狀。
當製冰盤40以轉動軸C1為中心轉動時,轉動板45也和製冰盤40一起轉動,阻件47在溝37的內部中移動。藉由阻件47與溝37的第1端部37a或者第2端部37b抵接,而限制製冰盤40的轉動範圍。使製冰盤40的開放面朝向上的轉動位置,作為以轉動軸C1為中心的基準轉動位置。製冰盤40位於基準轉動位置時,阻件47位於溝37的中央部分。
產生塊狀冰的情況下,由驅動裝置3(第3圖),使製冰盤40朝向第5圖中箭頭R1所示方向(第1方向)轉動。製冰盤40向R1方向轉動時,阻件47與溝37的第1端部37a抵接而使製冰盤40的轉動停止,在製冰盤40上施加扭力(轉矩)。第5圖中箭頭R1所示方向(以下稱之為R1方向)為,從冰箱1前方觀看時為逆時針方向。
產生碎冰的情況下,由驅動裝置3,使得製冰盤40向第5圖中箭頭R2所示方向(第2方向)轉動。製冰盤40向R2方向轉動時,阻件47與溝37的第2端部37b抵接而使製冰盤40的轉動停止,在製冰盤40施加扭力。第5圖中箭頭R2所示方向(以下稱之為R2方向)為,從冰箱1的前方觀看時為順時針方向。再者,阻件47及溝37構成限制製冰盤40的轉動範圍的轉動限制部(制動裝置)。
第6圖為表示貯冰容器50的立體圖。如上記,貯冰容器50係為存放因為製冰盤40的轉動而離冰的冰之容器。貯冰容器50為上面開放的箱狀之容器,其具有:底板部51、形成於底板部51的周圍的周壁部52。底板部51和周壁部52所圍成的空間,藉由區隔板(區隔壁)55分割為左右的貯冰區域53,54。
如第4圖所示,貯冰容器50之左側的貯冰區域(第1貯冰區域)53位於相對於製冰盤40的轉動軸C1的左側。因此,製冰盤40向R1方向轉動而離冰的冰(塊狀冰)落入貯冰區域53中。另一方面,貯冰容器50之右側的貯冰區域(第2貯冰區域)54位於相對於製冰盤40的轉動軸C1的右側。因此,製冰盤40向R2方向轉動而離冰的冰(碎冰)落入貯冰區域54。
區隔貯冰區域53,54的區隔板55,可以在貯冰容器50內左右移動。另外,在區隔板55的上部設有把手56。因此,使用者可以抓住把手56以將區隔板55左右移動。
藉由將區隔板55左右移動,可以改變塊狀冰用的貯冰區域53和碎冰用的貯冰區域54的容積比。僅使用塊狀冰和碎冰當中的任一方時,也可以把區隔板55取下。
為了檢出貯冰容器50內已裝滿冰的事實,設置滿冰檢知感測器9(第7圖)。滿冰檢知感測器9由例如搖動桿和光感測器構成。在此情況下,搖動桿被存放在貯冰容器50中的冰推向上時,光感測器檢知到搖動桿的搖動。藉此,能夠檢知貯冰容器50已裝滿冰的事實(滿冰狀態)。
再者,為了能夠檢知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3,54個別的滿冰狀態,在貯冰區域53,54個別設置滿冰檢知感測器9。在此,設置了檢知貯冰區域53的滿冰狀態的滿冰檢知感測器9a(第7圖)、檢知貯冰區域54的滿冰狀態的滿冰檢知感測器9b(第7圖)。藉由區隔板55的移動而改變貯冰區域53,54的容積,因此,滿冰檢知感測器9a的搖動桿設置在貯冰容器50的左端部,滿冰檢知感測器9b的搖動桿設置在貯冰容器50的右端部為佳。
第7圖為表示關於冰箱1的製冰動作的控制系統的方塊圖。來自操作面板12的操作輸入、來自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製冰盤40的溫度資訊、及來自滿冰檢知感測器9的貯冰容器50內的冰量資訊輸入控制部10。來自操作面板12的操作輸入,包含使用者設定的冰尺寸設定的資訊(塊狀冰或
者碎冰)。控制部10,基於已輸入的資訊,控制給水泵7、給水用電磁閥8、驅動裝置3(離冰裝置)、及製冰盤加熱器6。
在以上說明的構成中,製冰盤40、驅動裝置3、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製冰盤加熱器6、轉動板45(包含阻件47)、溝37、支持孔38及控制部10,構成實施形態1的製冰裝置2。
<製冰動作>
繼之,針對製冰動作說明。第8圖為表示本實施形態1的冰箱1(製冰裝置2)中的製冰動作的流程圖。在開始製冰動作的時點,冰箱1的電源已經輸入,壓縮機28及送風機25正在動作。亦即,冷凍循環20已經在運作。
開始製冰動作時,控制部10驅動給水泵7,在一特定時間中將給水槽16的水供給至製冰盤40(步驟S1)。藉此,將水供給至製冰盤40的各製冰區塊41。藉由送風機25將冷卻空氣從吹出口75(第3圖)吹出到製冰室14的內部,使得製冰盤40內的水被冷卻,以進行製冰。
繼之,控制部10取得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Tit,並和第1基準溫度(例如-18℃)比較(步驟S2)。第1基準溫度為,製冰盤40內的水完全凍結且冰對於製冰盤40的附著強度達到最高值時的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第1基準溫度係事先由實驗求出,記憶在非揮發記憶體等中。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Tit低於第1基準溫度時,可以認定為製冰已結束。
控制部10,當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Tit低於第1基準溫度時,進行下一個步驟S3,使用者確認在操
作面板12選擇的冰尺寸設定。冰尺寸設定(Ice_Size),在塊狀冰的情況下為1,在碎冰的情況下為2。
冰箱1的使用者選擇塊狀冰的情況下(冰尺寸設定=1),不需要把製冰盤40內的冰弄碎,所以進行步驟S4,開始製冰盤加熱器6的通電。
製冰盤加熱器6的通電開始後,取得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Tit,並與第2基準溫度(例如-1℃)比較(步驟S5)。第2基準溫度為,製冰盤40和冰的界面產生疑似液體層時的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第2基準溫度為事先由實驗求出,記憶在非揮發記憶體等。
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Tit為第2基準溫度(例如-1℃)以上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6~S10的離冰動作。
首先,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更具體地說,是馬達3a)向正轉方向轉動時間tr1(步驟S6,S7)。冰尺寸設定為1(塊狀冰)的情況下,此正轉方向為第4和5圖所示的R1方向。藉由驅動裝置3的正轉方向的轉動,製冰盤40也從基準轉動位置向正轉方向轉動。
驅動裝置3的轉動時間tr1設定為,略長於阻件47(第5圖)抵接到溝37的第1端部37a為止的時間。因此,製冰盤40的前端部向正轉方向轉動角度A(例如90度),而製冰盤40的後端部向正轉方向轉動角度A+α。
像這樣,製冰盤40的前端部和後端部(轉動軸C1方向的兩端部)的轉動角度相異,而對製冰盤40施加扭力。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為-1℃以上,冰的附著力降低,
因此,藉由製冰盤40的扭力而使得冰從製冰區塊41離冰。已離冰的冰落入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3(第4圖)。
之後,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向反轉方向轉動時間tr1(步驟S8,S9)。此反轉方向為,冰尺寸設定為1(塊狀冰)的情況下,如第4和5圖所示的R2方向。藉此,製冰盤40向反轉方向轉動,回到基準轉動位置。之後,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停止(步驟S10)。
驅動裝置3停止後,藉由滿冰檢知感測器9a確認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3是否為滿冰狀態(步驟S11),在滿冰狀態的情況下使製冰動作停止,不是滿冰狀態的情況下,回到上述步驟S1。再者,使用者從貯冰容器50取出冰,使得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3變成不是滿冰狀態的情況下,經過步驟S11,回到上述步驟S1。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3中,冰箱1的使用者選擇碎冰的情況下(冰尺寸設定=2),必須把製冰盤40內的冰弄碎,所以在對製冰盤加熱器6通電(步驟S4)之前,先進行步驟S12~S15的凝集破壞動作。
首先,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更具體地說,是馬達3a)向正轉方向轉動時間tr2(步驟S12,S13)。此正轉方向為第4和5圖所示的R1方向。藉由驅動裝置3的正轉方向的轉動,製冰盤40也從基準轉動位置向正轉方向轉動。
驅動裝置3的轉動時間tr2設定為,略長於阻件47(第5圖)抵接到溝37的第1端部37a為止的時間。時間tr2與離冰動作中的時間tr1相同亦可,另外,為了更確實地進行凝集破壞(破
斷),也可使其較時間tr1長。製冰盤40的前端部向正轉方向轉動角度A,而製冰盤40的後端部向正轉方向轉動角度A+β。
像這樣,製冰盤40的前端部和後端部(轉動軸C1方向的兩端部)的轉動角度相異,而對製冰盤40施加扭力。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為-18℃以下,因此,冰對於製冰區塊41的內面的附著強度大於冰內部的凝集破壞強度,其結果為,發生冰的凝集破壞。另外,冰的凝集破壞發生之後,冰還是附著在各製冰區塊41的內面。
之後,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向反轉方向轉動時間tr2(步驟S14,S15)。此反轉方向為第4和5圖所示的R2方向。藉此,製冰盤40向反轉方向轉動,回到基準轉動位置。之後,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停止(步驟S16)。
繼之,控制部10進行步驟S4,開始製冰盤加熱器6的通電,當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Tit變成第2基準溫度(例如-1℃)以上時(步驟S5),進行上述的步驟S6~S10的離冰動作。
亦即,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向正轉方向轉動時間tr1(步驟S6,S7)。在冰尺寸設定為2(碎冰)的情況下,此正轉方向為第4和5圖所示的R2方向。藉由驅動裝置3的正轉方向的轉動,製冰盤40也從基準轉動位置向正轉方向轉動。藉此,和塊狀冰的離冰時一樣,對製冰盤40施加扭力。
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為-1℃以上,冰的附著力降低,因此,藉由製冰盤40的扭力而使得冰從製冰區塊41離冰。另外,藉由步驟S12~S15的凝集破壞動作,破壞了冰
的凝集,因此,從各製冰區塊41離冰的冰是比塊狀冰還要小的碎冰。已離冰的冰落入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4(第4圖)。
之後,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向反轉方向轉動時間tr1(步驟S8,S9),使製冰盤40回到基準轉動位置。然後,控制部10使驅動裝置3停止(步驟S10),藉由滿冰檢知感測器9b確認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4是否為滿冰狀態(步驟S11)。貯冰容器50為滿冰狀態的情況下使製冰動作停止,不是滿冰狀態的情況下,回到上述步驟S1。
如上述,依據此實施形態1的冰箱1,使用一個製冰盤40,能夠產生塊狀冰以及碎冰兩者。另外,塊狀冰貯藏在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3,碎冰貯藏在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4,所以,使用者打開抽屜式門片14a,就能夠簡單地從2種類的冰當中取出其所欲大小的冰。
以上說明的製冰動作當中,產生塊狀冰的程序流程稱之為「第1動作模式」、產生碎冰的程序流程稱之為「第2動作模式」。亦即,在第1動作模式中,使得製冰盤40內所產生的冰就這樣直接離冰,而在第2動作模式中,將製冰盤40內所產生的冰凝集破壞之後再離冰。
再者,使用者僅需要塊狀冰、或者僅需要碎冰的情況下,可以將區隔板55從貯冰容器50取下,藉此能夠將貯冰容器50全體作為塊狀冰或者碎冰的貯冰區域。
第9圖為表示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以及製冰盤加熱器6、給水用電磁閥8和驅動裝置3的各動作時間點的時間圖。在第9圖中,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
度之「Ta」為第1基準溫度(例如-18℃),「Tb」為第2基準溫度(例如-1℃)。
從給水槽16(第1圖)向製冰盤40給水的同時,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上升,在給水結束的時點達到最大值(第9圖中的區間T1)。之後,藉由從吹出口75吹出的冷卻空氣將製冰盤40內的水冷卻,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降低(第9圖中的區間T2)。
在此,假設使用者選擇了碎冰。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低於第1基準溫度Ta時(亦即,當製冰盤40內產生冰時),驅動裝置3使製冰盤40轉動並施加扭力。在此溫度範圍中,冰的附著強度大於冰內部的凝集破壞強度,因此,發生冰的凝集破壞。之後,製冰盤40回到基準轉動位置(第9圖中的區間T3)。
繼之,製冰盤加熱器6開始加熱時,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上升(第9圖中的區間T4)。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到達第2基準溫度Tb時,驅動裝置3使製冰盤40轉動並施加扭力。在此溫度範圍中,冰的附著強度降低了,所以冰從製冰盤40離冰。因為上記的凝集破壞,離冰的冰是碎冰。之後,製冰盤40回到基準轉動位置(第9圖中的區間T5)。
之後,再次從給水槽16向製冰盤40給水的同時,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上升,在給水結束的時點達到最大值(第9圖中的區間T11)。之後,藉由從吹出口75吹出的冷卻空氣將製冰盤40內的水冷卻,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降低(第9圖中的區間T12)。
在此,假設使用者選擇了塊狀冰。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低於第1基準溫度Ta時(亦即,當製冰盤40內產生冰時),製冰盤加熱器6開始加熱,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上升(第9圖中的區間T13)。製冰盤溫度感測器5的檢出溫度到達第2基準溫度Tb時,驅動裝置3使製冰盤40轉動並施加扭力。在此溫度範圍中,冰的附著強度降低了,所以冰(塊狀冰)從製冰盤40離冰。之後,製冰盤40回到基準轉動位置(第9圖中的區間T14)。
<製冰盤的材質>
在此,說明製冰盤40的材質。如上述,製冰盤40由金屬(更具體地說,是不鏽鋼)形成。參照第10圖說明製冰盤40為金屬的理由。
第10圖為在前野紀一之「冰的附著與摩擦」、雪冰、社團法人日本雪冰學會、2006年9月、第68卷、第5號、p.449-455所示之,表示冰對於相異物質的冰的附著強度之實驗結果的圖表。第10圖(A)表示冰對於聚苯乙烯的附著強度之溫度變化、第10圖(B)表示冰對於不鏽鋼的附著強度之溫度變化。第10圖(A)、(B)中,縱軸表示冰的附著強度(kPa)、橫軸表示溫度(℃)。
關於第10圖(A)所示之資料,上記文獻中記載「資料係依據Jellinek(1957a)。冰試料的大小為,剖面積9.61cm2(剪斷)和1.54cm2(牽引)、長度0.76mm(剪斷)和0.1cm(牽引)。」。另外,關於第10圖(B)所示之資料,上記文獻記載「資料係依據Jellinek(1957b)和Raraty and Tabor(1958)。Jellinek的冰試
料為剖面積1.54cm2、長度0.2-4cm。」。
依據上記文獻,冰附著於其他物質時的附著力可分為化學結合、凡得瓦力、及靜電相互作用之三種力。尤其是,化學結合和凡得瓦力是由附著物質的性質所決定。另外,因為水分子有偶極矩,所以靜電相互作用是3種力當中最大的。因此,若為具有表面有電荷存在(或者表面容易聚集電荷)之性質的物質,冰會因為靜電相互作用而強力附著。
相較於上記文獻中所示的聚苯乙烯等的樹脂,不鏽鋼等的金屬,其表面有電荷存在(或者表面容易聚集電荷)的性質顯著。尤其是,在低於-13℃的溫度範圍中,附著強度高於冰內部的凝集破壞強度,因此,在冰附著於金屬的情況下,發生了使冰內部被破壞的凝集破壞。另外,在-13℃以上的溫度範圍中,在物質和冰的界面形成擬似液體層,藉此,附著強度低於凝集破壞強度,而發生附著破壞(亦即離冰)。
因此,在此實施形態1中,用金屬(例如不鏽鋼)構成製冰盤40,並在-18℃(亦即低於-13℃的溫度範圍)中,對製冰盤40施加扭力,藉此,使冰的凝集破壞發生,產生碎冰。
再者,金屬和冰的附著破壞,一般是在-13℃以上發生,因此認為,離冰時的製冰盤40和冰之界面的溫度在-13℃以上即可。因此,為因應冰箱的量產程序或者家庭中的使用狀況而加上各種變動因素,離冰時的製冰盤40和冰之界面的溫度上升到具有與一般的家庭用冰箱中所使用的樹脂製的製冰盤相同的附著強度的溫度為佳。
一般的家庭用冰箱中所用的樹脂製的製冰盤的情
況下,離冰時的製冰盤和冰之界面的溫度為-18℃,此時的附著強度為60kPa(依據第10圖(A))。依據第10圖(B),金屬製的製冰盤40的情況下,為了得到和樹脂相同的附著強度,製冰盤40和冰的界面的溫度為-1℃。
再者,在此以不鏽鋼構成製冰盤40,但並不限定於不鏽鋼。和不鏽鋼一樣,在某個溫度範圍中,使得冰對於製冰盤的附著強度大於冰的凝集破壞強度的材料即可。
另外,上記的說明中,說明塊狀冰及碎冰的製冰,但並不限定於塊狀冰和碎冰,只要是大小相異的2種類的冰即可。
<作用效果>
如以上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製冰裝置2包括:具有複數的製冰區塊41的製冰盤40、將製冰盤40中的水冷卻以產生冰的冷卻部(吹出口75)、將製冰盤40加熱的製冰盤加熱器6、對於已被製冰盤加熱器6加熱的製冰盤40施力以使得冰從製冰盤40離冰的驅動裝置3(離冰裝置),驅動裝置3構成為能夠選擇從製冰盤40離冰的冰的大小。因此,能夠因應使用者的選擇,用一個製冰盤40產生大小相異的複數種類的冰(例如塊狀冰及碎冰)。
另外,用共通的驅動裝置3可以進行冰的凝集破壞及離冰兩者,所以使得製冰裝置2的構成簡單,並能夠降低製造成本。
另外,能夠用製冰盤40的全部的製冰區塊41,產生使用者所欲之大小的冰(例如碎冰)。因此,能夠產生足夠量的
冰,即使在冰的使用量大的夏季,也不容易有冰用完的情況發生。
另外,在第2動作模式(例如碎冰的產生)中,使得冰從製冰盤40離冰之前,在製冰盤加熱器6尚未將製冰盤40加熱的狀態下,驅動裝置3對製冰盤40施力,藉此,使得製冰盤40的內部的冰發生凝集破壞。因此,能夠使得冰的凝集破壞時和離冰時的驅動裝置3的動作一樣。
另外,製冰盤40可以轉動軸C1為中心轉動,驅動裝置3構成為可以對製冰盤40施以繞著轉動軸C1的扭力,因此能夠有效進行附著於製冰盤40之冰的離冰及凝縮破壞。
另外,驅動裝置3,在使得第1大小的冰(例如塊狀冰)離冰時,使製冰盤40向第1方向(R1方向)轉動,使得第2大小的冰(例如碎冰)離冰時,使製冰盤40向第2方向(R2方向)轉動。因此,能夠使第1大小的冰的落下位置和第2大小的冰的落下位置相異,能夠分別用貯冰容器50的貯冰區域53和貯冰區域54貯藏第1大小的冰和第2大小的冰。藉此,能夠讓使用者容易地從貯冰容器50取出其所欲大小的冰。
另外,製冰盤40可以轉動軸C1為中心轉動,在製冰盤40的轉動軸C1方向之一側設置驅動裝置3,在另一側設置轉動限制部(溝37及阻件47),因此在使阻件47和溝37的端部抵接的狀態下,對製冰盤40施以扭力,進行離冰或者冰的凝集破壞。
另外,因為製冰盤40是由金屬(尤其是不鏽鋼)形成,可以使得冰對於製冰盤40的內面之附著強度大於冰的凝集破壞強度。因此,藉由對製冰盤40施力,可以有效地使得
冰的凝集破壞發生。
第1變形例.
第11圖(A)為表示實施形態1的第1變形例的製冰盤40A的剖面圖。在上記實施形態1中,製冰盤40的全體由金屬(更具體地說,是不鏽鋼)形成。相對於此,第11圖(A)所示的製冰盤40A,其全體由樹脂形成,在製冰區塊41的內面形成金屬層401。金屬層401由例如不鏽鋼所形成。
若為此構成,則因為與製冰盤40A的冰接觸的面為金屬層401(不鏽鋼等),和實施形態1一樣,在第1基準溫度(例如-18℃)以下對製冰盤40A施加扭力,藉此使冰的凝集破壞發生而產生碎冰。
另外,因為除了製冰盤40A的內面(金屬層401)以外,是由樹脂形成,因此相較於全體由金屬形成的製冰盤40,其變形較容易。因此,能夠以比較的小的力對於製冰盤40A施加扭力,可以用比較便宜的馬達作為驅動裝置3的馬達3a,能夠降低冰箱1的製造成本。
第2變形例.
第11圖(B)為表示實施形態1的第2變形例的製冰盤40B的剖面圖。第11圖(B)所示的製冰盤40B,其全體由樹脂形成,但在製冰區塊41的內面形成粗糙層402。粗糙層402係將由樹脂形成的製冰盤40B的內面施以粗糙加工而形成。
製冰盤40B由樹脂形成,但在製冰區塊41的內面形成粗糙層402,因此,冰的附著力與金屬的製冰盤一樣高。因此,在第1基準溫度(例如-18℃)以下對於製冰盤40B施加扭
力,能夠使冰的凝集破壞發生並產生碎冰。
另外,製冰盤40B的全體由樹脂形成,因此容易變形,能夠用比較小的力量對製冰盤40A施加扭力,可以用比較便宜的馬達作為驅動裝置3的馬達3a,能夠降低冰箱1的製造成本。
以上,已具體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記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改良或者變形。
Claims (24)
- 一種製冰裝置,其包括:製冰盤,具有被區隔的複數製冰區塊;冷卻部,將前記製冰盤中的水冷卻以產生冰;將前記製冰盤加熱的加熱器;離冰裝置,對於已被前記加熱器加熱的前記製冰盤施力,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前記離冰裝置具有:第1動作模式,使第1大小的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第2動作模式,使得小於前記第1大小的冰的第2大小的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前記離冰裝置對前記製冰盤施力,使得前記製冰盤內部的冰發生凝集破壞,藉以產生前記第2大小的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在前記加熱器未將前記製冰盤加熱的狀態下,前記離冰裝置對前記製冰盤施力,藉此使得前記製冰盤的內部的冰發生凝集破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其中:前記製冰盤能夠以轉動軸為中心轉動;前記離冰裝置對前記製冰盤施加扭力,藉此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其中:於前記轉動軸的方向上的前記製冰盤之一方側,配置前記離冰裝置;於前記轉動軸的方向上的前記製冰盤的另一方側,配置限制前記製冰盤之轉動的轉動限制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其中:前記第1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向第1方向轉動;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朝向與前記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轉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其中:前記第1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向第1方向轉動;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朝向與前記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轉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其中:前記第1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向第1方向轉動;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朝向與前記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轉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金屬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金屬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金屬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不鏽鋼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不鏽鋼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不鏽鋼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在前記製冰區塊的內面有金屬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在前記製冰區塊的內面有金屬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在前記製冰區塊的內面有金屬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樹脂形成,前記製冰區塊的內面的表面粗度較前記製冰盤之其他部分的表面粗度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樹脂形成,前記製冰區塊的內面的表面粗度較前記製冰盤之其他部分的表面粗度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製冰裝置,前記製冰盤由樹脂形成,前記製冰區塊的內面的表面粗度較前記製冰盤之其他部分的表面粗度粗。
- 一種冰箱,其包括:產生冰的製冰裝置;將水供給至前記製冰裝置的給水部;貯藏前記製冰裝置中所產生的冰的貯冰容器;前記製冰裝置包括:製冰盤,具有被區隔的複數製冰區塊;冷卻部,將前記製冰盤中的水冷卻以產生冰;將前記製冰盤加熱的加熱器;離冰裝置,對於已被前記加熱器加熱的前記製冰盤施力,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前記離冰裝置具有:第1動作模式,使第1大小的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第2動作模式,使得小於前記第1大小的冰的第2大小的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前記離冰裝置對前記製冰盤施力,使得前記製冰盤內部的冰發生凝集破壞,藉以產生前記第2大小的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記載的冰箱,其具有:第1動作模式,前記離冰裝置使第1大小的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第2動作模式,前記離冰裝置使得小於前記第1大小的冰的第2大小的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使得前記製冰盤內部的冰發生凝集破壞後,使該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記載的冰箱,前記第1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向第1方向轉動;前記第2動作模式中,使得冰從前記製冰盤離冰時,前記離冰裝置使前記製冰盤朝向與前記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轉動;前記貯冰容器具有:第1貯冰區域,貯藏從已向前記第1方向轉動的前記製冰盤離冰的冰;第2貯冰區域,貯藏從已向前記第2方向轉動的前記製冰盤離冰的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記載的冰箱,前記貯冰容器具有區隔出前記第1貯冰區域和前記第2貯冰區域的區隔壁;前記區隔壁能夠移動,以改變前記第1貯冰區域及前記第2貯冰區域的比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到2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冰箱,更包括能夠輸入前記離冰裝置之前記第1動作模式和前記第2動作模式的操作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87475 | 2016-12-16 | ||
PCT/JP2016/087475 WO2018109917A1 (ja) | 2016-12-16 | 2016-12-16 | 製氷装置および冷蔵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24635B true TWI624635B (zh) | 2018-05-21 |
TW201823648A TW201823648A (zh) | 2018-07-01 |
Family
ID=62558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4048A TWI624635B (zh) | 2016-12-16 | 2017-02-08 | Ice mak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99027B2 (zh) |
CN (1) | CN110050165B (zh) |
AU (1) | AU2016432230B2 (zh) |
TW (1) | TWI624635B (zh) |
WO (1) | WO20181099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71213A (ja) * | 2019-10-29 | 2021-05-06 | アクア株式会社 | 製氷装置 |
CN111397265A (zh) * | 2020-02-19 | 2020-07-10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 脱冰控制方法、制冰机及其控制装置和存储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32048B (en) * | 1991-04-10 | 1994-10-11 | Toshiba Co Ltd | Automatic ice maker of refrigerator |
CN102589223A (zh) * | 2011-01-17 | 2012-07-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及从冰箱的制冰托盘分离冰的方法 |
CN103582790A (zh) * | 2011-06-08 | 2014-02-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制冰装置和具备该制冰装置的冷冻冷藏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30376A (en) * | 1975-01-23 | 1976-01-06 | White-Westinghouse Corporation | Ice cube tray |
JPS52157558U (zh) * | 1976-05-26 | 1977-11-30 | ||
JPS52167648U (zh) * | 1976-06-14 | 1977-12-19 | ||
JPH05215449A (ja) * | 1992-02-03 | 1993-08-24 | Toshiba Corp | 自動製氷装置における離氷方法 |
JP3781470B2 (ja) * | 1996-03-12 | 2006-05-31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自動製氷装置 |
JP2001272145A (ja) * | 2000-03-28 | 2001-10-05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製氷装置付き冷蔵庫 |
KR100693578B1 (ko) * | 2003-11-27 | 2007-03-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용 아이스 메이커 |
US7185508B2 (en) * | 2004-10-26 | 2007-03-06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Refrigerator with compact icemaker |
JP2006300437A (ja) * | 2005-04-22 | 2006-11-02 |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 冷蔵庫 |
JP3781767B2 (ja) * | 2005-09-06 | 2006-05-31 |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2007212051A (ja) * | 2006-02-09 | 2007-08-23 | Ebisu Kk | 製氷皿 |
JP2010203658A (ja) * | 2009-03-03 | 2010-09-16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氷供給装置及び氷供給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
CN202254599U (zh) * | 2011-08-08 | 2012-05-30 |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冰水分配器的冰箱的供冰系统 |
JP2013040729A (ja) * | 2011-08-18 | 2013-02-28 | Sharp Corp | 冷蔵庫 |
-
2016
- 2016-12-16 CN CN201680091060.6A patent/CN110050165B/zh active Active
- 2016-12-16 JP JP2018556136A patent/JP659902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2-16 WO PCT/JP2016/087475 patent/WO20181099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2-16 AU AU2016432230A patent/AU201643223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08 TW TW106104048A patent/TWI62463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32048B (en) * | 1991-04-10 | 1994-10-11 | Toshiba Co Ltd | Automatic ice maker of refrigerator |
CN102589223A (zh) * | 2011-01-17 | 2012-07-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及从冰箱的制冰托盘分离冰的方法 |
CN103582790A (zh) * | 2011-06-08 | 2014-02-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制冰装置和具备该制冰装置的冷冻冷藏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09917A1 (ja) | 2018-06-21 |
CN110050165A (zh) | 2019-07-23 |
CN110050165B (zh) | 2020-10-09 |
JP6599027B2 (ja) | 2019-10-30 |
TW201823648A (zh) | 2018-07-01 |
AU2016432230B2 (en) | 2019-12-19 |
JPWO2018109917A1 (ja) | 2019-03-14 |
AU2016432230A1 (en) | 2019-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54736B1 (en) | Control method of refrigerator | |
US9341407B2 (en) | Apparatus for storing 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
KR101696860B1 (ko) | 제빙기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및 이의 제상수 포집 방법 | |
US20160370052A1 (en) | Refrigerator including ice maker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defrost water of the same | |
KR102358107B1 (ko) |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TWI624635B (zh) | Ice mak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 |
JP6750725B2 (ja) | 自動製氷機及び冷凍冷蔵庫 | |
JP4403914B2 (ja) | 凍結飲料自動販売機 | |
JP4928720B2 (ja) | 冷蔵庫 | |
JP7047473B2 (ja) | 自動製氷装置、冷蔵庫、及びディスペンサー | |
JP6992394B2 (ja) | 製氷装置、アイスディスペンサー及び冷蔵庫 | |
EP3343147B1 (en) | Refrigerator with dispenser comprising condensation guiding means | |
JP2019095122A (ja) | 製氷機及び冷蔵庫 | |
KR100408573B1 (ko) | 냉장고의 디스펜서 제어방법 | |
WO2019176023A1 (ja) | 冷蔵庫 | |
TWI651503B (zh) | 製冰機 | |
AU2019352420B2 (en) |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
JP2004108625A (ja) | 冷蔵庫 | |
WO2022172483A1 (ja) | 冷蔵庫 | |
JP4483520B2 (ja) | 製氷装置 | |
KR101561354B1 (ko) | 급속냉각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2022165184A (ja) | 冷蔵庫 | |
JP5056425B2 (ja) | 自動販売機 | |
JP2013061849A (ja) | 自動販売機 | |
KR20170050421A (ko) | 제빙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