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391B - Winding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Winding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9391B
TWI609391B TW106103653A TW106103653A TWI609391B TW I609391 B TWI609391 B TW I609391B TW 106103653 A TW106103653 A TW 106103653A TW 106103653 A TW106103653 A TW 106103653A TW I609391 B TWI609391 B TW I6093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ound
holding hole
coating resin
ho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3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2848A (zh
Inventor
山北高之
Original Assignee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2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2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3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2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5Impregnating or encapsu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Description

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詳細而言,係有關被覆樹脂配設為將捲繞於卷芯部的線圈覆蓋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
作為具有代表性的繞線型線圈元件,存在如下結構:在構成為具備卷芯部、以及在卷芯部的兩端配設的一對凸緣部的芯體的卷芯部對線材進行捲繞,並將線材的始端及終端與配設於凸緣部的端子電極連接。另外,在如此的繞線型線圈中,存在被覆樹脂配設為將捲繞於卷芯部的線材的周圍覆蓋的繞線型線圈。
另外,如圖13所示,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如下繞線型線圈101,該繞線型線圈101具備:芯體113,其具有卷芯部111、以及在卷芯部111的兩端配設的一對凸緣部112;以及線材115,其捲繞於卷芯部111,被覆樹脂117配設為將捲繞於卷芯部111的線材115的周圍全部覆蓋。
而且,在該專利文獻1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中,如圖14所示,在將被覆樹脂117塗覆於線材115的周圍之後,在指觸乾燥的狀態(當由手指接觸塗覆面的中央時塗料不會附著於指尖的乾燥狀態)下,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10壓入於由耐熱性橡膠彈性體構成的構件收納部124並進行加熱,由此將被覆樹脂117修整為與構件收納部124的形狀對應的形狀。
此外,構成為:在凸緣部112設置有4個避讓部118,以便在對被覆樹脂117進行整形時能夠避開從卷芯部111的周圍露出的被覆樹脂117,藉由使被覆樹脂117滯留於該避讓部118而進行上述整形。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286140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當被覆樹脂17處於指觸乾燥的狀態時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10壓入於構件收納部124,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在進行壓入時,被覆樹脂117的形狀因構件收納部124的彈力而遭到破壞,從而無法修整為所需的形狀。
另外,有時滯留於凸緣部112的避讓部118的被覆樹脂117的形狀因多個避讓部118各自的不同而不同,從而存在外觀形狀不穩定的間題。
本發明用於解決上述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高效地製造如下繞線型線圈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該繞線型線圈藉由將線材捲繞於卷芯部而形成,由被覆樹脂至少從卷芯部的上部被覆至兩側部,並且該繞線型線圈具有穩定的外觀形狀。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是如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該繞線型線圈具有:芯體,其具備卷芯部、以及在上述卷芯部的兩端側配設的一對凸緣部;繞線型線圈元件,其具備端子 電極和線圈,上述端子電極配設於上述一對凸緣部,藉由將線材捲繞於上述卷芯部而形成上述線圈,並且上述線圈的始端及終端與上述端子電極連接;以及被覆樹脂,其配設為將上述線圈被覆,上述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具備如下步驟:(a)將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具備內周面由彈性材料構成的保持孔的保持夾具的上述保持孔,並以下述方式使上述保持夾具對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的步驟:上述線圈的上端低於上述保持孔的上端,在上述保持孔的內周面與上述線圈之間存在間隙,上述卷芯部的下端的高度與上述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相同、或者高於上述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並且,上述端子電極的下端低於上述保持孔的下端;(b)從上述保持夾具的上表面側向上述保持孔供給具有流動性的上述被覆樹脂,利用上述被覆樹脂至少從上述卷芯部的上部被覆至兩側部的步驟;以及(c)在將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保持於上述保持夾具的狀態下,使供給的上述被覆樹脂硬化的步驟。
另外,較佳地,在上述(a)的步驟中,當將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上述保持夾具的上述保持孔時,以使得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的上述卷芯部的下端高於上述保持孔的下端的方式對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
預先使保持夾具的下表面(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低於卷芯部的下端(下部),由此使得被覆樹脂還蔓延至線圈的下端(下部),從而由被覆樹 脂將卷芯部的外周面整體被覆,並且由被覆樹脂將藉由線材捲繞於卷芯部而形成的線圈的整體即線圈的上端(上部)、下端(下部)以及側端(側部)被覆。
另外,在本發明中,較佳構成為:在上述(b)的步驟中,將上述被覆樹脂供給至比上述保持孔的上端高的位置處,在將存在於比上述保持孔的上端高的位置處的上述被覆樹脂除去之後,實施上述(c)的使上述被覆樹脂硬化的步驟。
將被覆樹脂供給至比保持孔的上端高的位置處,例如利用刮具等刀刃狀的工具將存在於比保持孔高的位置處的被覆樹脂除去而使得將線圈的上端被覆的被覆樹脂的上表面變得平坦化,在該情況下,能夠提供上表面側平坦、且安裝時基於真空吸引的修整可靠性高的繞線型線圈。
另外,較佳具備如下步驟:在上述(c)的步驟中使被覆樹脂硬化後利用刷子對上述保持夾具的表面進行清潔。
在使被覆樹脂硬化之後,利用刷子對上述保持夾具的表面進行清潔,由此能夠容易地對保持夾具進行清潔,從而藉由反復使用保持夾具而能夠提供上述那樣的形狀精度優異、且可靠性高的繞線型線圈。
另外,較佳構成為:當在上述(b)的步驟中供給上述被覆樹脂時,將具有與上述保持孔的俯視形狀對應的開口的罩配置為將上述保持夾具覆蓋之狀態下,從上述開口供給上述被覆樹脂。
藉由形成為上述結構,能夠抑制被覆樹脂向保持夾具的上表面附著,從而能夠減輕保持夾具的清潔所需的負擔。
另外,較佳上述保持孔的俯視形狀為方形。
在保持孔的俯視形狀為方形的情況下,能夠利用保持孔可靠地對繞線型線圈元件的凸緣部進行保持,從而能夠提高生產率。
另外,作為上述保持夾具還能夠使用如下保持夾具,該保持夾具具備保持孔,在將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上述保持孔的情況下,在上述保持孔的內周面與上述凸緣部的側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藉由使用具有上述那樣的保持孔的保持夾具,能夠形成具有由被覆樹脂不僅將線圈被覆、而且還將凸緣部的側面的一部分也被覆的構造的繞線型線圈。
另外,較佳地,在上述(a)的步驟中,當將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上述保持夾具的上述保持孔時,以使得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的上述凸緣部的上端低於上述保持孔的上端的方式對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
藉由形成為上述結構,能夠獲得卷芯部和凸緣部均由被覆樹脂被覆、且上表面整體由被覆樹脂形成的繞線型線圈。
另外,較佳構成為:在上述(b)的步驟中,對於將上述保持孔的一部分密封的密封構件,在上述保持夾具的下表面將該密封構件配設為不與上述線圈的下端接觸之狀態下,向上述保持孔供給具有流動性的上述被覆樹脂。
藉由形成為上述結構,能夠減小保持孔的下表面側的開口面積,從而能夠抑制、防止被覆樹脂從保持孔向下方流動,能夠效果更好地執行本發明。此外,該結構在繞線型線圈元件的尺寸較大的情況下特別有益。
另外,由於將密封構件配設為不與線圈的下端部接觸,因此,能夠避免線圈與密封構件接觸而受到損傷、或者形成為線圈的與密封構件接觸的部分未由被覆樹脂被覆的狀態。
本發明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以上述方式構成,將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具備內周面由彈性材料構成的保持孔的保持夾具的保持孔,並使保持夾具以下述方式對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線圈的上端低於保持孔的上端,在保持孔的內周面與線圈之間存在間隙,卷芯部的下端的高度與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相同、或者高於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並且,端子電極的下端低於保持孔的下端,從保持夾具的上表面側向保持孔供給具有流動性的被覆樹脂,在利用被覆樹脂至少從卷芯部的上部被覆至兩側部之後使供給的被覆樹脂硬化,因此,能夠高效地製造出具有至少從卷芯部的上部至兩側部的部分埋設於被覆樹脂的構造的繞線型線圈。
即,將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並使保持夾具以下述方式對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線圈的上端低於保持孔的上端,在保持孔的內周面與線圈之間存在間隙,卷芯部的下端的高度與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相同、或者高於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並且端子電極的下端低於保持孔的下端,從而,供給至保持孔的被覆樹脂藉由自重和毛細管現象而沿著保持孔的內周面與線圈之間的間隙向下移動。此時,移動的被覆樹脂借助表面張力而被保持於保持孔的內周面與線圈之間的間隙、且不會從間隙向下方流動。
另外,根據本發明,能夠獲得具備與保持孔的形狀對應的被 覆樹脂的繞線型線圈,從而能夠製造出包括被覆樹脂在內的整體的形狀精度優異、且具有良好的外觀的繞線型線圈。
另外,作為被覆樹脂的材料,例如在使用含有磁性粉的樹脂材料的情況下,能夠製造出磁力線遮罩性、電感實現效率等電特性優異、且這些電特性的偏差較小的繞線型線圈。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無需如現有技術那樣在凸緣部設置被覆樹脂的避讓部,從而能夠使繞線型線圈元件的形狀(芯體形狀)變得簡潔。
1、1A、1B、1C‧‧‧繞線型線圈
10‧‧‧繞線型線圈元件
11‧‧‧卷芯部
11a‧‧‧卷芯部的上表面
11b‧‧‧卷芯部的下表面
11c‧‧‧卷芯部的側面
11x‧‧‧卷芯軸
12‧‧‧凸緣部
12a‧‧‧凸緣部的上端(上表面)
12b‧‧‧凸緣部的下端(下表面)
12c‧‧‧凸緣部的側面
12d‧‧‧凸緣部的外側端面
13‧‧‧芯體
14‧‧‧端子電極
15‧‧‧線材
16‧‧‧線圈
16a‧‧‧線圈的上端(上部)
16b‧‧‧線圈的下端(下部)
16c‧‧‧線圈的側端(側部)
17‧‧‧被覆樹脂
21‧‧‧保持夾具
21a‧‧‧保持夾具的上表面
21b‧‧‧保持夾具的下表面
22‧‧‧夾具主體
23‧‧‧彈性構件
24‧‧‧保持夾具的保持孔
24a‧‧‧保持孔的上端
24b‧‧‧保持孔的下端
24c‧‧‧保持孔的內周面
31‧‧‧樹脂供給單元
32‧‧‧刮刀
35‧‧‧硬化樹脂去除單元(清潔用刷)
36‧‧‧刮具(刀刃狀的工具)
37‧‧‧罩
37a‧‧‧罩的開口
50‧‧‧密封構件
G‧‧‧保持孔的內周面與線圈之間的間隙
X‧‧‧保持孔的軸向
圖1是用於對繞線型線圈進行說明的立體圖,圖1(a)係表示由被覆樹脂被覆之前的繞線型線圈(繞線型線圈元件)的圖,圖1(b)係表示繞線型線圈元件的卷芯部以及線圈由被覆樹脂被覆而成的繞線型線圈的圖。
圖2係表示圖1(b)所示的繞線型線圈的圖,圖2(a)為俯視圖,圖2(b)為基於A1-A1線的剖面圖,圖2(c)為基於B1-B1線的剖面圖。
圖3是用於對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的保持夾具的立體圖。
圖4係表示利用保持夾具對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的狀態的圖,圖4(a)是圖3中的C部的俯視圖,圖4(b)是基於A2-A2線的剖面圖,圖4(c)是基於B2-B2線的剖面圖。
圖5(a)係表示剛剛將被覆樹脂供給至對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的保持孔之後的狀態的圖,圖5(b)係表示將被覆樹脂填充至保持孔的內周面與線圈之間的間隙之後的狀態的圖,圖5(c)係表示將存在於比保持孔 的上端高的位置處的被覆樹脂除去之後的狀態的圖。
圖6係表示將存在於比保持夾具的保持孔高的位置處的、硬化的被覆樹脂除去之後的狀態的圖。
圖7(a)、圖7(b)、圖7(c)係表示將被覆樹脂向繞線型線圈元件供給的其他方法的圖。
圖8係表示將被覆樹脂向繞線型線圈元件供給的其他方法的圖。
圖9係表示繞線型線圈的其他製造方法的圖(俯視圖)。
圖10係表示繞線型線圈的又一其他製造方法的圖(俯視圖)。
圖11係表示繞線型線圈的又一其他製造方法的圖(基於A2-A2線的剖面圖)。
圖12係表示繞線型線圈的又一其他製造方法的圖,圖12(a)是俯視圖,圖12(b)是基於A2-A2的剖面圖,圖12(c)是基於B2-B2線的剖面圖。
圖13係表示現有的繞線型線圈的圖。
圖14是用於對現有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15係表示繞線型線圈的圖,圖15(a)是俯視圖,圖15(b)是基於A1-A1線的剖面圖,圖15(c)是基於B1-B1線的剖面圖。
以下示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並對本發明的特徵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首先,參照圖1、圖2對藉由本發明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製作的繞線型線圈進行說明。此外,圖1(a)、圖1(b)示出了配設有端 子電極14的凸緣部12的下表面12b朝向上方的姿勢的繞線型線圈元件10以及繞線型線圈1。
如圖1(a)所示,繞線型線圈元件10具備芯體13,該芯體13具有:卷芯部11,該卷芯部11的與該卷芯部11的軸(卷芯軸)11x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為方形;以及一對凸緣部12,它們配設於卷芯部11的兩端側、且從卷芯軸11x的軸向觀察的形狀為方形。在成為與繞線型線圈1的安裝對象(電路基板等)對置的面的凸緣部12的下表面12b形成有端子電極14。而且,將線材15捲繞於卷芯部11而構成線圈16,並且線材15的始端及終端分別與一對端子電極14中的不同的端子電極連接。
而且,如圖1(b)、圖2所示,繞線型線圈1具備被覆樹脂17,該被覆樹脂17將卷芯部11的外周面整體(上表面11a、下表面11b以及兩側面11c)被覆、且將藉由在卷芯部11對線材15進行捲繞而形成的線圈16的整體被覆。
即,被覆樹脂17配設為如下狀態:將由捲繞於卷芯部11的線材15構成的線圈16的整體(作為與卷芯部11的上表面11a對應的區域的上部(上端)16a、作為與卷芯部11的下表面11b對應的區域的下部(下端)16b、以及作為與卷芯部11的相互對置的一對側部(側面)11c對應的區域的一對側部(側端)16c的全部)被覆。
接下來,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1)首先,準備如圖3、圖4所示的保持夾具21。保持夾具21具備:夾具主體22,其由具有剛性的材料構成;以及多個保持孔24, 它們的內周面24c由彈性材料構成,利用這些保持孔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進行彈性保持、且這些保持孔的軸向X與保持夾具21的上表面21a、下表面21b正交。
保持孔24設置為供以矩陣狀嵌入於夾具主體22的多個彈性構件23分別貫通,其俯視形狀(從保持孔24的軸向X觀察時的形狀)為方形。
此外,將具備耐熱性的矽橡膠用作構成保持孔24的內周面24c的彈性材料。
(2)接下來,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0壓入於保持夾具21的保持孔24。對於壓入後的繞線型線圈元件10而言,凸緣部12的外側端面12d以及兩側面12c與保持孔24的內周面24c抵接,利用構成內周面24c的彈性材料的彈力對該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彈性保持(參照圖4(a))。
此處,保持孔24形成為其軸向X朝向鉛直方向,將壓入後的繞線型線圈元件10保持為使得凸緣部12的形成有端子電極14的表面處於下表面側。
另外,繞線型線圈元件1以如下方式保持於保持夾具21的保持孔24:線圈16的上端(上部)16a低於保持孔24的上端,在線圈16的側端(側部)16c與保持孔24的內周面24c之間存在間隙G,卷芯部11的下端(下部)16b高於保持孔16的下端24b、且端子電極14的下端低於保持孔24的下端24b(圖4(b)、圖4(c))。
此外,間隙G通常較佳設成0.05mm以上0.2mm以下的範圍。此外,較佳根據被覆樹脂的粘度等而適當地對間隙G的大小進行調整。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線圈16的上端16a比保持孔24的上端24a低例如0mm以上0.1mm以下。此外,根據將線圈16被覆 的被覆樹脂17的厚度的目標而適當地對線圈16的上端16a與保持孔24的上端24a的高度差進行調整。
藉由對卷芯部11的下端16b與保持孔16的下端24b的高度差進行調整,能夠對將線圈16的下端16b被覆的被覆樹脂17的厚度進行控制。
(3)接下來,如圖5(a)所示,在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保持的保持孔24上,利用樹脂供給單元(例如分配器(dispenser))31而供給具有流動性的被覆樹脂17。此時,被覆樹脂17供給至高於保持孔24的上端24a的位置。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被覆樹脂17,採用Fe粉(60%~80%的重量百分比)分散於作為熱硬化性樹脂的環氧樹脂的含磁性粉樹脂。
該含磁性粉樹脂的粘度例如為10Pa‧s以上90Pa‧s以下。
如圖5(b)所示,供給至保持孔24上的被覆樹脂17藉由自重和毛細管現象而沿著保持孔24的內周面24c與線圈16之間的間隙G向下移動。而且,移動的被覆樹脂17因表面張力而被保持於間隙G、且不會從間隙G向下方流動。
另一方面,預先使保持夾具21的下表面21b(保持孔24的下端24b)的高度低於卷芯部11的下端(下部)16b,由此使得被覆樹脂17還蔓延至卷芯部11的下端(下部)16b,從而由被覆樹脂17將卷芯部11的外周面整體(上表面11a、下表面11b以及兩側面11c)被覆、且將線圈16整體即線圈16的上端(上部)16a、下端(下部)16b以及側端(側部)16c被覆。
(4)然後,如圖5(c)所示,利用具有彈性的刮刀(squeegee)32將存在於比保持夾具21的保持孔24的上端24a高的位置處的被覆樹脂17除去。
(5)接下來,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0與保持夾具21一同置入100℃~150℃的烤箱(未圖示)而使被覆樹脂17熱硬化。
然後,將上述繞線型線圈元件10從保持夾具21取出,從而,如圖1(b)、圖2所示,被覆樹脂17還蔓延至線圈16的下端(下部)16b而將卷芯部11的外周面整體(上表面11a、下表面11b以及兩側面11c)被覆,並且將線材15捲繞於卷芯部11,由此能夠獲得具有如下構造的繞線型線圈1:形成於卷芯部11的外周部的線圈16的整體即線圈16的上端(上部)16a、下端(下部)16b以及側端(側部)16c均由被覆樹脂17可靠地被覆(圖1(b)、圖2)。
此外,如圖6所示,在熱硬化之後,在高於保持夾具21的表面(保持孔24的上端24a)的位置處殘留有被覆樹脂(多餘的硬化樹脂)17的情況下,還能夠利用硬化樹脂去除單元(例如,清潔用刷)35而將該被覆樹脂17除去。
在如此構成的情況下,同時能夠實現如下效果:能夠將形成於保持孔24的上端附近的硬化樹脂的毛邊除去。
另外,在供給被覆樹脂17的情況下,如圖7(a)所示,還能夠構成為:在將包括多餘部分在內的量的被覆樹脂17供給至保持夾具21的上表面之後,利用在保持夾具21的上方設置的刮具(刀刃狀的工具)36將多餘部分刮除並使得所需量的被覆樹脂17殘留於保持夾具21上,由此高 效地向保持孔24供給被覆樹脂17。
如圖7(b)所示,供給的被覆樹脂17藉由自重和毛細管現象而填充於保持孔24的內周面24c與線圈16之間的間隙G,並且將保持夾具21的下表面21b(保持孔24的下端24b)的高度設定為低於卷芯部11的下端(下部)16b,因此,被覆樹脂17還蔓延至線圈16的下端(下部)16b,從而由被覆樹脂17不僅將藉由將線材15捲繞於卷芯部11而形成的線圈16的上端(上部)16a以及側端(側部)16C被覆、而且還將包括下端(下部)16b在內的線圈16整體被覆。
然後,如圖7(c)所示,利用刮刀32將存在於比保持孔24的上端24a高的位置處的被覆樹脂17刮除。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的供給被覆樹脂的情況下,如圖8所示,形成為具有與保持孔24對應的開口37a的罩(該實施形態中為金屬罩(metal mask))37配置成將保持夾具21覆蓋的狀態,從而還能夠利用刮刀32從開口37a供給被覆樹脂17。
藉由使用上述那樣的罩37而能夠抑制被覆樹脂17向保持夾具21的上表面21a附著,從而能夠減輕保持夾具21的清潔所需的負擔。
另外,根據本發明,還能夠以如圖9所示的方式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保持而形成繞線型線圈1A。
即,使用藉由保持孔24對芯體13的一對凸緣部12的相互對置的外側端面12d進行彈性保持的保持夾具21,在保持孔24的內周面24c與凸緣部12的側面12c之間形成有間隙的狀態下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保持並向保持孔24供給被覆樹脂17,由此能夠形成具有由被覆樹脂17不僅將線圈 16被覆、而且還將凸緣部12的側面12c也被覆的構造的繞線型線圈1A。
另外,根據本發明,還能夠以如圖10所示的方式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保持而形成繞線型線圈1B。
即,作為保持夾具21,使用藉由保持孔24對凸緣部12的外側端面12d進行彈性保持、且對作為凸緣部12的側面12c的一部分的靠近外側端面12d的區域進行彈性保持的保持夾具21,在保持孔24的內周面24c與凸緣部12的側面12c的一部分之間形成有間隙的狀態下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保持並向保持孔24供給被覆樹脂17,由此能夠形成具有由被覆樹脂17不僅將線圈16被覆、而且還將凸緣部12的側面12c的一部分也被覆的構造的繞線型線圈1B。
另外,根據本發明,還能夠以如圖11所示的方式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保持而形成繞線型線圈1C。
即,在凸緣部12的上端(上表面)12a低於保持孔24的上端24a那樣的狀態下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0保持於保持孔24、且供給被覆樹脂17,在該步驟中,藉由將被覆樹脂17供給至比凸緣部12的上端12a高的位置,能夠形成具有上表面整體由被覆樹脂17形成、且線圈16的上部(上端)16a由被覆樹脂17較厚地被覆的構造的繞線型線圈1C。
另外,根據本發明,還能夠以使得凸緣部12的上端(上表面)高於保持孔24的上端24a的方式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0保持於保持孔24而供給被覆樹脂17。能夠利用具有彈性的刮刀32將存在於凸緣部12的上端(上表面)12a的被覆樹脂17除去。在被覆樹脂17形成於凸緣部12的上端(上表面)12a的情況下,若該被覆樹脂17的厚度出現偏差,則繞線型線圈1C 的高度(從繞線型線圈1C的上端至下端的長度)的偏差增大。對此,藉由將存在於凸緣部12的上端(上表面)12a的被覆樹脂17除去,能夠抑制繞線型線圈1C的高度的偏差。
另外,在本發明的繞線型電感器的製造方法中,如圖12(a)、圖12(b)、圖12(c)所示,還能夠構成為: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0保持於保持夾具21的保持孔24,並且,對於將保持孔24的一部分密封的密封構件50,在保持夾具21的下表面21b將該密封構件50配設為不與藉由將線材15捲繞於卷芯部11而形成的線圈16的下端接觸之狀態下,向保持孔24供給具有流動性的被覆樹脂17。
如此,將密封構件50配設於保持夾具21的下表面21b而使得保持孔24的下表面21b側的開口面積減小,由此能夠抑制、防止被覆樹脂17從保持孔24向下方流動。
該結構在繞線型線圈元件10的尺寸較大的情況下特別有益。
另外,在本發明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中,不僅能夠利用被覆樹脂將卷芯部的外周面整體被覆,而且還能夠利用被覆樹脂至少從卷芯部的上部被覆至兩側部。在該情況下,相對於上述實施形態的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2)的步驟有所不同。具體而言,當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0壓入於保持夾具21的保持孔24時,預先使保持夾具21的下表面21b(保持孔24的下端24b)的高度與卷芯部的下端的高度相同。由此,被覆樹脂17不會蔓延至卷芯部11的下端(下部)16b的整體,能夠由被覆樹脂17至少從卷芯部11的上部被覆至兩側部。
如圖15所示,繞線型線圈元件10具備芯體13,該芯體13具有:卷芯 部11,該卷芯部11的與該卷芯部11的軸(卷芯軸)11x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為方形;以及一對凸緣部12,它們配設於卷芯部11的兩端側、且從卷芯軸11x的軸向觀察的形狀為方形。在成為與繞線型線圈1的安裝對象(電路基板等)對置的面的凸緣部12的下表面12b形成有端子電極14。而且,將線材15捲繞於卷芯部11而構成線圈16,並且線材15的始端及終端分別與一對端子電極14中的不同的端子電極連接。
而且,如圖15所示,繞線型線圈1具備被覆樹脂17,該被覆樹脂17將線圈16的主要部分(線圈16的除了與安裝物件對置的區域以外的區域)被覆。即,被覆樹脂17以如下方式配設:將由捲繞於卷芯部11的線材15構成的線圈16的、作為與卷芯部11的上表面對應的區域的上部(上端)16a、作為與卷芯部11的兩側部(兩側面)對應的區域的一對側部(側端)16c被覆,另一方面,未將作為與卷芯部11的下表面對應的區域的下部(下端)16b被覆。
此外,被覆樹脂17可以以下述方式配設:將由捲繞於卷芯部11的線材15構成的線圈16的、作為與卷芯部11的上表面對應的區域的上部(上端)16a、作為與卷芯部11的兩側部(兩側面)對應的區域的一對側部(側端)16c被覆,並且被覆樹脂從一對側部(側端)16c分別向作為與卷芯部11的下表面對應的區域的下部(下端)16b延伸而將下部(下端)16b的一部分被覆。
另外,由於將密封構件50配設為不與線圈16的下端(下部)16b接觸,因此,能夠避免線圈16與密封構件50接觸而受到損傷、或者線圈16的與密封構件50接觸的部分形成為未由被覆樹脂17被覆的狀態。
此外,在本發明中,供給被覆樹脂時的保持夾具的姿勢並不局限於其主面保持水準、且保持孔的軸向處於鉛直方向的姿勢的情況,例如,並不排除以保持夾具的主面相對於水準方向略微傾斜的姿勢(保持孔的軸向相對於鉛直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那樣的姿勢)而供給被覆樹脂這樣的情況。
此外,在本發明中,被覆樹脂並不局限於含磁性粉樹脂,例如可以是不含有磁性粉的熱硬化性樹脂、UV硬化樹脂。
另外,將繞線型線圈元件10與保持夾具21一同置入烤箱而使被覆樹脂17熱硬化,但是,在採用UV硬化樹脂取代熱硬化性樹脂的情況下,可以在利用保持夾具21對繞線型線圈元件10進行保持的狀態下從保持夾具的保持孔的單側或兩側對UV硬化樹脂照射UV光而使被覆樹脂硬化。
另外,在線材15的針對端子電極而引出的部分相對於芯體懸空的情況下,該部分有可能會發生斷線。若適當地設定被覆樹脂的粘度,則能夠將該部分埋設於被覆樹脂而防止斷線。
此外,本發明在其他方面也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本發明的範圍內能夠實現各種應用、施加各種變形。
10‧‧‧繞線型線圈元件
11‧‧‧卷芯部
11a‧‧‧卷芯部的上表面
11b‧‧‧卷芯部的下表面
11c‧‧‧卷芯部的側面
14‧‧‧端子電極
16‧‧‧線圈
16a‧‧‧線圈的上端(上部)
16b‧‧‧線圈的下端(下部)
16c‧‧‧線圈的側端(側部)
17‧‧‧被覆樹脂
21‧‧‧保持夾具
21a‧‧‧保持夾具的上表面
21b‧‧‧保持夾具的下表面
22‧‧‧夾具主體
23‧‧‧彈性構件
24‧‧‧保持夾具的保持孔
24a‧‧‧保持孔的上端
24b‧‧‧保持孔的下端
24c‧‧‧保持孔的內周面
31‧‧‧樹脂供給單元
32‧‧‧刮刀

Claims (10)

  1. 一種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所述繞線型線圈具有:芯體,其具備卷芯部、以及在所述卷芯部的兩端側配設的一對凸緣部;繞線型線圈元件,其具備端子電極和線圈,所述端子電極配設於所述一對凸緣部,藉由將線材捲繞於所述卷芯部而形成所述線圈,並且所述線圈的始端及終端與所述端子電極連接;以及被覆樹脂,其配設為將所述線圈被覆,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步驟:(a)將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具備內周面由彈性材料構成的保持孔的保持夾具的所述保持孔,並以下述方式使所述保持夾具對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的步驟:所述線圈的上端低於所述保持孔的上端,在所述保持孔的內周面與所述線圈之間存在間隙,所述卷芯部的下端的高度與所述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相同、或者高於所述保持孔的下端的高度,並且,所述端子電極的下端低於所述保持孔的下端;(b)從所述保持夾具的上表面側向所述保持孔供給具有流動性的所述被覆樹脂,利用所述被覆樹脂至少從所述卷芯部的上部被覆至兩側部的步驟;以及(c)在將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保持於所述保持夾具的狀態下,使供給的所述被覆樹脂硬化的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a)的步驟中,當將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所述保持夾具 的所述保持孔時,以使得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的所述卷芯部的下端高於所述保持孔的下端的方式對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構成為:在所述(b)的步驟中,將所述被覆樹脂供給至比所述保持孔的上端高的位置處,在將存在於比所述保持孔的上端高的位置處的所述被覆樹脂除去之後,實施所述(c)的使所述被覆樹脂硬化的步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構成為:在所述(b)的步驟中,將所述被覆樹脂供給至比所述保持孔的上端高的位置處,在將存在於比所述保持孔的上端高的位置處的所述被覆樹脂除去之後,實施所述(c)的使所述被覆樹脂硬化的步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具備如下步驟:在所述(c)的步驟中使被覆樹脂硬化後利用刷子對所述保持夾具的表面進行清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構成為:當在所述(b)的步驟中供給所述被覆樹脂時,將具有與所述保持孔的俯視形狀對應的開口的罩配置為將所述保持夾具覆蓋之狀態下,從所述開口供給所述被覆樹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所述保持孔的俯視形狀為方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作為所述保持夾具而使用如下保持夾具,該保持夾具具備保持孔,當將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所述保持孔時,在所述保持孔的內周面與所述凸緣部的側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a)的步驟中,當將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壓入於所述保持夾具的所述保持孔時,以使得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的所述凸緣部的上端低於所述保持孔的上端的方式對所述繞線型線圈元件進行保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繞線型線圈之製造方法,其中,構成為:在所述(b)的步驟中,對於將所述保持孔的一部分密封的密封構件,在所述保持夾具的下表面將該密封構件配設為不與所述線圈的下端接觸之狀態下,向所述保持孔供給具有流動性的所述被覆樹脂。
TW106103653A 2016-02-09 2017-02-03 Winding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09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2885 2016-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848A TW201732848A (zh) 2017-09-16
TWI609391B true TWI609391B (zh) 2017-12-21

Family

ID=5954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3653A TWI609391B (zh) 2016-02-09 2017-02-03 Winding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73247B2 (zh)
CN (1) CN107045930B (zh)
TW (1) TWI6093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6945B (zh) * 2019-05-21 2022-03-04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的三维形貌检测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04905A (zh) * 2014-05-22 2016-02-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多線捲線方法、多線捲線裝置及捲線型線圈零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9779B2 (ja) * 1999-01-28 2008-01-3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状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3086442A (ja) * 2001-09-12 2003-03-20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部品
JP2003100542A (ja) * 2001-09-27 2003-04-04 Tdk Corp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781223B2 (ja) * 2005-12-22 2011-09-2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4924893B2 (ja) * 2007-06-27 2012-04-2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装置
JP5980695B2 (ja) * 2013-01-18 2016-08-3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モールドコイルおよびモールドコイルを用いた電磁弁、ならびに、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6372421B2 (ja) * 2015-06-02 2018-08-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04905A (zh) * 2014-05-22 2016-02-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多線捲線方法、多線捲線裝置及捲線型線圈零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5930A (zh) 2017-08-15
JP6673247B2 (ja) 2020-03-25
TW201732848A (zh) 2017-09-16
CN107045930B (zh) 2021-08-24
JP2017143263A (ja) 2017-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72421B2 (ja) 巻線型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6341138B2 (ja)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56612B2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9121780A5 (zh)
JP5853735B2 (ja) 電子部品
JP2012004343A (ja) コイル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609391B (zh) Winding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5216344A5 (zh)
JP2009529244A5 (zh)
JP2017108474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ナーコア及びアウターコア
KR101804186B1 (ko) 권선형 코일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JP4529809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装置
JP2010170086A5 (zh)
JP2016119386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80115791A (ko) 하우징 및 스크린을 본딩하는 방법, 하우징 어셈블리, 및 이동 단말기
JP2011040598A (ja) コイル部品
JP7352155B2 (ja) コア、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コアの製造方法
TWI725183B (zh) 用於在一電感器之一本體上噴塗塗料的方法
JP4958079B2 (ja)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TW201428784A (zh) 平面式磁性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4895144B2 (ja)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194279A (ja) 積層電子部品
JP3939616B2 (ja) 面実装型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24033191A (ja)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KR20160147176A (ko) 비지에이 반도체 패키지의 전자파 차폐막 형성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생산되는 비지에이 반도체 패키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