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201B - 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9201B
TWI609201B TW102130613A TW102130613A TWI609201B TW I609201 B TWI609201 B TW I609201B TW 102130613 A TW102130613 A TW 102130613A TW 102130613 A TW102130613 A TW 102130613A TW I609201 B TWI609201 B TW I6092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olarizing plate
adhesive layer
w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3171A (zh
Inventor
朴寅圭
金魯馬
黃仁浩
尹聖琇
金旼俊
Original Assignee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938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0046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3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3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2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偏光板 相關申請案之前後參照
本案主張2012年8月27日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編號2012-0093829的優先權及權益,該揭示內容係以引用方式整體併入本文。
本申請案係有關一種偏光板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器(LCD)裝置是一種低耗能的顯示裝置,外型為纖薄平面顯示器,應用於各式各樣的領域。
LCD裝置包括液晶面板及附接於該液晶面板兩側的偏光板,該液晶面板具有夾置於透明基板之間的液晶。
偏光板包括展現偏光功能之偏光器。因為偏光器傳統上是由諸如聚乙烯醇之親水性樹脂製得,故通常易因濕氣而受損害。此外,因為偏光板係藉定向法製得, 故在高濕度條件下易發生收縮狀況,使偏光板之光學特性劣化。是故,在習用偏光板結構中,為使偏光器物性安定,一般是在偏光板兩表面附上諸如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薄膜之保護膜。
在該種習用偏光板結構中,為提供更薄更輕之裝置,已嘗試將習用偏光板兩表面上之保護膜省略一片,如專利文件1所揭示。然而,在不使用保護膜下提供達到所需等級性能之偏光板並不容易。
(專利文件1)日本專利編號2002-014226
本申請案係針對於提供一種偏光板及一種LCD裝置。
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偏光板,其可包括偏光器及感壓性黏著層。本發明所使用之術語“偏光器”及“偏光板”可具有不同意義。例如,偏光器可意指具有偏光功能之層、膜或薄片,而偏光板可意指進一步包括額外功能層、膜或薄片之光學元件。此時,該額外功能層、膜或薄片可為偏光器保護膜、光學補償膜、黏著層或感壓性黏著層。
作為偏光器,可在無特別限制下使用習用偏光器。例如,可使用以聚乙烯醇(PVA)-為底質之吸收型線性偏光器。
該偏光板中,可依序配置偏光器及感壓性黏 著層。例如,感壓性黏著層可附接於偏光器表面。感壓性黏著層可直接附接於偏光器之一表面,或可在偏光板中偏光器與感壓性黏著層之間插入不同組件。本發明所使用“直接附接於A之B”一辭意指A與B之間無料層。此處,作為可在插入偏光器與感壓性黏著層之間插入不同組件之實例,可使用光學補償膜、偏光器保護膜或黏著劑。其中一個例示偏光板可包括直接附接於偏光器之黏著層,及直接附接於該黏著層的感壓性黏著層。
於一實例中,該偏光器與該感壓性黏著層之間可進一步包括黏著層。圖1顯示前述結構,包括偏光器(101)、黏著層(102)及感壓性黏著層(103)。當使用黏著層時,作為黏著層,可使用一般黏著劑,而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習用偏光板中用以將保護膜附接於偏光器之黏著層。
例如,黏著層可為以聚乙烯醇為底質之黏著劑;以丙烯醯基為底質之黏著劑;以乙酸乙烯酯為底質之黏著劑;以胺基甲酸乙酯為底質之黏著劑;以聚酯為底質之黏著劑;以聚烯烴為底質之黏著劑;以聚乙烯基烷基醚為底質之黏著劑;以橡膠為底質之黏著劑;以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為底質之黏著劑;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黏著劑;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為底質之黏著劑;以乙烯為底質之黏著劑;及丙烯酸酯為底質之黏著劑,或其中至少兩種的組合。該黏著劑可使用例如水性、以溶劑為底質之或非以溶劑為底質之黏著劑組成 物形成。此外,該黏著劑組成物可為熱可固化、室溫可固化、濕氣可固化、活性能量射可固化或混雜可固化黏著劑組成物。
在偏光器上形成黏著層的方法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一種將該黏著劑組成物塗覆於偏光器上,再次層積感壓性黏著層及將所塗覆之黏著劑組成物固化之方法或一種滴液之方法。
黏著層之厚度不特別限制,在考慮物性下,可設定於一般厚度。
感壓性黏著層可附接於黏著層。另一實例中,該感壓性黏著層可直接附接於偏光器上。於一實例中,該感壓性黏著層可為一種膜型層,具有一個位在偏光器側之表面(以下稱為第一表面)及相反表面(以下稱為第二表面)。此處,該第一表面可附接於偏光器,第二表面可為用以將偏光板附接於液晶面板之感壓性黏著劑表面。
於一實例中,該感壓性黏著層可具有在厚度方向具有變化之彈性模數。此說明書中,具有在厚度方向具有變化之彈性模數的感壓性黏著層可稱為“在厚度方向形成彈性模數梯度的感壓性黏著層”。此處,感壓性黏著層之厚度方向可例如與薄膜型感壓性黏著層的表面正交。彈性模數在厚度方向之梯度的形成,可能意味著彈性模數自該感壓性黏著層之一表面向著其相反表面連續或斷續的增高或降低,或重複的增高及降低。例如,感壓性黏著層 可藉著使彈性模數在厚度方向漸增或漸減,使其彈性模數在其中一表面(例如第一表面)為最高,在相反表面(例如第二表面)為最低,而加以改變。
此說明書中,“彈性模數”一詞可意指儲存模數或抗張模數,除非另有明確陳述,可意指在室溫下測量之抗張模數。“室溫”一詞可意指不增高亦不降低的自然溫度,例如,10℃至40℃或20℃至30℃,或約20℃,約23℃,約25℃或約30℃的溫度。
感壓性黏著劑可具有約10MPa至1,000MPa的彈性模數。在此範圍內,感壓性黏著劑之彈性模數可為例如15MPa或以上,20MPa或以上,30MPa或以上,45MPa或以上,60MPa或以上,65MPa或以上,70MPa或以上,75MPa或以上,80MPa或以上,或85MPa或以上。此外,在前述範圍內,感壓性黏著層之平均彈性模數可為700MPa或以下,500MPa或以下,400MPa或以下,300MPa或以下,或250MPa或以下。平均彈性模數在該範圍內時,可有效防止偏光板漏光,且可確定LCD裝置中偏光板的耐用性優異。例如,當感壓性黏著層如前文所述般的具有在厚度方向具有變化之彈性模數時,彈性模數可為針對整體感壓性黏著劑測量之彈性模數,即平均彈性模數。
感壓性黏著層可在兩表面-例如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皆具有不同剝離強度。例如,參照圖1,感壓性黏著層之第一表面(1031)及位於其相反側之第二表面 (1032)可具有不同的相對於無鹼玻璃之剝離強度,於一實例中,第一表面(1031)可具有較位在第一表面之相反側的第二表面(1032)低的剝離強度。說明書中,例如,剝離強度可為相對於無鹼玻璃之剝離強度,其係於室溫在300mm/min剝離速率及180度之剝離角下測量。
在感壓性黏著劑中,第二表面相對於玻璃之室溫剝離強度(P2)與第一表面相對於玻璃之室溫剝離強度(P1)之間的差值(P2-P1)可為100gf/25mm或以上,200gf/25mm或以上,300gf/25mm或以上,400gf/25mm或以上,500gf/25mm或以上,600gf/25mm或以上,630gf/25mm或以上,650gf/25mm或以上,或700gf/25mm或以上。差值(P2-P1)可為但非特別限制於例如2,000gf/25mm或以下,1,500gf/25mm或以下,1,000gf/25mm或以下,900gf/25mm或以下,800gf/25mm或以下,或700gf/25mm或以下。當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間之剝離強度差值是在前述範圍內時,感壓性黏著劑可適當地用於下述應用。
另一實例中,第二表面相對於玻璃之室溫剝離強度(P2)與第一表面相對於玻璃之室溫剝離強度(P1)的比例(P2/P1)可為例如5或以上,10或以上,15或以上,20或以上,25或以上,30或以上,或35或以上。比例(P2/P1)可為但非特別限制於500或以下,400或以下,300或以下,200或以下,100或以下,50或以下,或40或以下。當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間之剝離 強度比例是在前述範圍內時,感壓性黏著劑可適當地用於下述應用。
例如,感壓性黏著層兩表面中具有較高剝離強度的表面可具有相對於無鹼玻璃約100gf/25mm至2,500gf/25mm之室溫剝離強度。在此範圍內,剝離強度可為例如150gf/25mm或以上,200gf/25mm或以上,250gf/25mm或以上,300gf/25mm或以上,350gf/25mm或以上,400gf/25mm或以上,450gf/25mm或以上,500gf/25mm或以上,550gf/25mm或以上,或600gf/25mm或以上。在前述範圍內,剝離強度亦可為2,000gf/25mm或以下,1700gf/25mm或以下,1500gf/25mm或以下,1000gf/25mm或以下,800gf/25mm或以下,750gf/25mm或以下,或700gf/25mm或以下。在該範圍內,偏光板可在LCD裝置中展現優異之耐用性。
感壓性黏著層之兩表面中具有較低剝離強度的表面之剝離強度不特別限制,可為相對於無鹼玻璃為例如約5gf/25mm至100gf/25mm之室溫剝離強度。在此範圍內,剝離強度可為10gf/25mm或以上,或70gf/25mm或以下,50gf/25mm或以下,或40gf/25mm或以下。
感壓性黏著層可包括相互穿透之聚合物網絡(IPN)。“IPN”一詞可意指感壓性黏著層中存有至少兩種交聯結構的狀態。例如,該IPN中之至少兩種交聯結構可以纏結、物理性或化學性鏈結或穿透的狀態存在。
IPN可包括例如第一交聯結構,形成為包括藉 多官能基交聯劑交聯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及第二交聯結構,形成為包括聚合之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例如,該第一交聯結構可為藉提供熱而交聯之交聯結構,且第二交聯結構可為藉活性能量射線輻射所形成的交聯結構。此處,“活性能量射線”範疇中可包括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γ射線或粒子束,諸如α-粒子束、質子束、中子束或電子束,傳統上,可包括紫外線或電子束。
感壓性黏著層亦可具有在室溫下為1×1011Ω/□或以下,1×1010Ω/□或以下,1×109Ω/□或以下,或1×108Ω/□或以下之表面電阻。在該範圍內,偏光板可展現適當之抗靜電性質。感壓性黏著層之表面電阻可為例如106Ω/□或以上,或107Ω/□或以上,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當感壓性黏著層之表面電阻太低時,由於感壓性黏著層中所包括之抗靜電劑的含量增高,使得LCD裝置之諸如耐用性及可信度的物性及光學特徵可能降低。
感壓性黏著層可為例如一層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本發明所使用之“一層感壓性黏著劑或黏著劑組成物”一詞係表示藉由塗覆或固化感壓性黏著劑或黏著劑組成物所形成之層。“感壓性黏著劑或黏著劑組成物之固化”一詞可意指交聯結構是經由物理或化學作用或該感壓性黏著劑或黏著劑組成物中所包括之組份的反應而具體的出現於感壓性黏著劑或黏著劑組成物中。固化可經由保持於室溫、提供濕氣、提供熱、活性能量射線輻射或至少其中兩 種來引發,且視每一製程而定,可引發固化之感壓性黏著劑或黏著劑組成物可稱為例如可由室溫固化之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由濕氣固化之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由熱固化之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由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化之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或可混雜固化的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或黏著劑組成物。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包括丙烯酸系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可為例如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400,000或以上的聚合物。“重量平均分子量”一詞可為藉凝膠滲透層析(GPC)測量之標準聚苯乙烯的換算值,除非另有明確定義,否則“分子量”一詞可以意指“重量平均分子量”當聚合物分子量為400,000或以上時,感壓性黏著劑之耐用性可保持在適當之範圍內。分子量上限不特別限制,因而可控制在約2,500,000或以下之範圍內,例如在考慮塗覆性之下。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包括例如自(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衍生之聚合單元。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在考慮內聚力強度、玻璃態化溫度及感壓性黏著劑性質之下,可使用含有具有1至14個碳原子之烷基的例如(甲基)丙烯酸烷酯。該單體可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 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或(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使用除(甲基)丙烯酸烷酯以外的另一種化合物。
例如,作為該化合物,可使用式1所示之化合物。
式1中,R為氫或烷基,A為伸烷基或亞烷基,R1為烷基或芳基,且n為介於1及50之間的數。
自式1化合物衍生之聚合單元可提供環氧烷鏈給聚合物。於一實例中,該環氧烷鏈可具有1至20、1至16、1至12、1至8或1至4碳原子之直鏈、支鏈或環狀環氧烷鏈。環氧烷鏈可提供使感壓性黏著劑保持低濁度且抑制漏光之效果。環氧烷鏈可使感壓性黏著層之剝離強度保持於適當之程度,即使其彈性模數有相當程度的增加亦然。
式1中,R可為例如氫或具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較佳係氫或甲基。
式1中,A為具有1至20、1至16、1至 12、1至8或1至4個碳原子的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伸烷基或亞烷基。該伸烷基及亞烷基可具有直鏈、支鏈或環狀結構。
式1中,當R1為烷基時,該烷基可為具有1至20個、1至16個、1至12個、1至8個或1至4個碳原子的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烷基。該烷基可具有直鏈、支鏈或環狀結構。
式1中,當R1為芳基時,該芳基可為具有6至20個、6至16或6至12碳原子的芳基。
式1中,n為介於1及25之間、1及15之間或1及6之間的數。
式1化合物可為烷氧基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烷氧基二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烷氧基三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烷氧基四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烷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二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三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四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或苯氧基聚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進一步包括自具極性基團之可共聚單體衍生的聚合單元。此處,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可共聚單體可為可與另一種化合物共聚形成芳基聚合物--諸如(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單體,且在共聚後將極性官能基提供至聚合物側鏈或末端。極性官能基可為一種官能基,其可藉由提供熱來與下文將描述之多官能基交聯 劑反應而實現交聯結構,或可用來改善感壓性黏著層對於黏著層或液晶面板的潤濕性。例如,該極性官能基可為羥基、羧基或其酐基、磺酸基或磷酸基之酸基、縮水甘油基、胺基或異氰酸酯基。
具極性基團之可共聚單體可為例如具有羥基的可共聚單體。具有羥基的可共聚單體可為同時包括可與另一種單體共聚形成聚合物之位點及羥基之單體,藉以在聚合後將羥基提供給丙烯酸系聚合物。該種單體可為但非受限於(甲基)丙烯酸羥基烷酯,諸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或(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或羥基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諸如2-羥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或2-羥基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另一實例中,該具極性基團之可共聚單體可為具有酸基的可共聚單體。該種單體可為同時包括可與另一種單體共聚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位點及酸基之單體,藉以在聚合後將酸基提供給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該酸基可為但非受限於羧基、磺酸基或磷酸基。例如,該具有酸基的可共聚單體可為但不限於含羧基之化合物或其酐,諸如(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酸酯、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酸酯(3-(meth)acryloyloxy propylate)、4-(甲基)丙烯醯氧基丁酸酯、丙烯酸二聚物、衣康酸、順丁烯二酸或順丁烯二酸酐;磺酸化合物, 諸如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酸磺基丙酯或(甲基)丙烯醯氧基萘磺酸;或磷酸化合物,諸如丙烯醯基磷酸2-羥基乙酯。
於一實例中,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同時包括自具有羥基的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及自具有酸基的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此情況下,所提供之羥基及酸基可藉由改善感壓性黏著層與黏著層之潤濕性,增進偏光板中偏光器與感壓性黏著劑之間的內聚強度。此外,例如當偏光板附接至液晶面板時,酸基可在面板界面提供充分之感壓性黏著強度。
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包括自70至99.9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0.1至30重量份之具極性基團的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重量份”單位可意指組份之重量比,除非另有詳細陳述。
當丙烯酸系聚合物同時包括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自(甲基)丙烯酸烷酯衍生之聚合單元及式1化合物時,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包括自70至99.9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烷酯衍生之聚合單元及1至14重量份之式1化合物。當式1化合物之含量低於1重量份時,可能降低最終製得之感壓性黏著劑的光學性質,諸如產生混濁,或可能無法抑制所摻合之抗靜電劑的滲出。此外,當式1化合物含量高於14重量份時,可能難以控制感壓性黏著劑之剝離強度,或可能降低光學性質。另一實例 中,式1化合物含量可為1至13或3至13重量份。
當丙烯酸系聚合物同時包括自具有羥基的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及自具有酸基的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時,聚合物可包括但不限於0.1至20重量份之自具有羥基的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及0.5至10重量份之自具有酸基的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在該重量比範圍內,感壓性黏著劑可具有適當之介於黏著劑與液晶面板間的感壓性黏著強度,且內部內聚強度、耐用性、加工性及漏光性可控制在適當之範圍內。
為控制玻璃態化溫度且提供其他功能性,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進一步包括自已知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例如,含氮單體,諸如(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己內醯胺或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以苯乙烯為底質之單體,諸如苯乙烯或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或羧酸乙烯基酯,諸如乙酸乙烯酯。該聚合單元之可包括含量為例如以另一種聚合單元計係20重量份或以下。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經由已知聚合方法製備。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藉由在單體混合物上應用諸如溶液聚合、光聚合、本體聚合、懸浮聚合或乳化聚合之習用聚合方法而製備,該單體混合物係藉由適當地摻合所需重量比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含羥基的可共聚單體、含酸基的可共聚單體及/或其他共聚單體而製備。在需要 時,亦可於聚合中使用聚合起始劑或鏈轉移劑。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抗靜電劑。作為抗靜電劑,可使用任何一種具有與不同組份的優異相容性、對感壓性黏著層之透明性、加工性及耐用性及可性度不產生負面影響且提供抗靜電能力者。
作為抗靜電劑,可使用無機或有機鹽。技術界已知各式各樣可提供抗靜電活性之無機或有機鹽。
無機鹽可包括例如鹼金屬陽離子或鹼土金屬陽離子。陽離子之特定實例可為鋰離子(Li+)、鈉離子(Na+)、鉀離子(K+)、銣離子(Rb+)、銫離子(Cs+)、鈹離子(Be2+)、鎂離子(Mg2+)、鈣離子(Ca2+)、鍶離子(Sr2+)及鋇離子(Ba2+)中至少一種,且較佳為鋰離子(Li+)、鈉離子(Na+)、鉀離子(K+)、銫離子(Cs+)、鈹離子(Be2+)、鎂離子(Mg2+)、鈣離子(Ca2+)及鋇離子(Ba2+)中至少一種。
有機鹽可包括例如鎓陽離子。“鎓陽離子”一詞可意指正離子包括一個結構,其中至少一部分其電荷寬幅展布橫越至少一個選自由氮(N)、磷(P)及硫(S)所組成之群的原子。該鎓陽離子可為環狀或非環狀化合物,該環狀化合物可為非芳族或芳族化合物。此外,環狀化合物除氮、磷或硫之外另可含有雜原子,例如至少一個氧或碳原子。鎓陽離子可任意經諸如鹵素、烷基或芳基取代。例如,非環狀化合物可包括至少一個或至少四個取代 基,此處之取代基可為環狀或非環狀取代基,或芳族或非芳族取代基。
作為鎓陽離子,可使用四級銨離子,諸如N-乙基-N,N-二甲基-N-(2-甲氧基乙基)銨離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銨離子、N-乙基-N,N-二甲基-N-丙基銨離子、N-甲基-N,N,N-三辛基銨離子、N,N,N-三甲基-N-丙基銨離子、四丁基銨離子、四甲基銨離子、四己基銨離子或N-甲基-N,N,N-三丁基銨離子、諸如經具有4至16個碳原子之烷基取代的N-烷基吡啶陽離子之吡啶陽離子、諸如經具有2至10個碳原子之烷基取代的1,3-烷基甲基咪唑陽離子或經具有2至10個碳原子之烷基取代的1,2-二甲基-3-烷基咪唑陽離子、鏻離子、吡咯啶陽離子、嗒嗪陽離子、嘧啶陽離子、吡嗪陽離子、吡唑陽離子、堤唑陽離子(tiazolium ion)、噁唑陽離子、三唑陽離子或吡瑞啶陽離子(pyperidium),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此外,作為包括陽離子之無機或有機鹽中所包括的陰離子,可使用氟陰離子(F-)、氯陰離子(Cl-)、溴陰離子(Br-)、碘陰離子(I-)、過氯酸根(ClO4 -)、氫氧根(OH-)、碳酸根(CO3 2-)、硝酸根(NO3 -)、磺酸根(SO4 -)、甲基苯磺酸根(CH3(C6H4)SO3 -)、對-甲苯磺酸根(CH3C6H4SO3 -)、羧基苯磺酸根(COOH(C6H4)SO3 -)、三氟甲烷磺酸根(CF3SO2 -)、苯甲酸根(C6H5COO-)、乙酸根(CH3COO-)、三氟乙酸根 (CF3COO-)、四氟硼酸根(BF4 -)、四苯甲基硼酸根(B(C6H5)4 -)、六氟磷酸根(PF6 -)、參五氟乙基三氟磷酸根(P(C2F5)3F3 -)、雙氟磺醯基亞胺(N(SO2F)2 -)、雙三氟甲烷磺醯基亞胺(N(SO2CF3)2 -)、雙五氟乙烷磺醯基亞胺(N(SOC2F5)2 -)、雙五氟乙烷羰基亞胺(N(COC2F5)2 -)、雙全氟丁烷磺醯基亞胺(N(SO2C4F9)2 -)、雙全氟丁烷羰基亞胺(N(COC4F9)2 -)、參(三氟甲烷磺醯基)甲基化物(C(SO2CF3)3 -)或參(三氟甲烷羰基)甲基化物(C(CO2CF3)3 -),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陰離子之中,可使用作為拉電子基且經氟取代展現疏水性而以亞胺為底質之陰離子,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可包括能在前述感壓性黏著層提供必要之表面電阻的範圍中之抗靜電劑,且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中可包括以100重量份之丙烯醯基聚合物計為0.1至10、0.1至5、0.1至4或0.1至2重量份。在此範圍中,可維持組成物與不同組份之相容性,且可提供適當之抗靜電能力。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多官能基交聯劑。例如,經由加熱,交聯劑可與聚合物反應,藉以實現交聯結構。
作為多官能基交聯劑,可使用例如諸如異氰酸酯交聯劑、環氧化物交聯劑、氮丙啶交聯劑或金屬鉗合物交聯劑之交聯劑,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可使用多官能基異氰酸酯化合物,諸如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 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或萘二異氰酸酯或藉由多官能基異氰酸酯化合物與多元醇化合物諸如三羥甲基丙烷反應而製備的化合物。作為環氧化物交聯劑,可使用至少一種選自由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三縮水甘油基醚、三羥基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基醚、N,N,N’,N’-四縮水甘油基伸乙基二胺及甘油二縮水甘油基醚組成之群者,而作為氮丙啶交聯劑,可使用至少一種選自由N,N’-甲苯-2,4-雙(1-氮丙啶羧醯胺)、N,N’-二苯基甲烷-4,4’-雙(1-氮丙啶羧醯胺)、三伸乙基三聚氰胺、雙異苯二甲醯-1-(2-甲基氮丙啶)(bisisoprothaloyl-1-(2-methylaziridine))及三-1-氮丙啶基膦氧化物所組成之群者,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此外,作為金屬鉗合物交聯劑,可使用其中諸如鋁、鐵、鋅、錫、鈦、銻、鎂及/或釩之多價金屬配位於乙醯基丙酮或乙醯乙酸乙酯之化合物,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包括於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中之多官能基交聯劑可為相對於100重量份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係0.01至10重量份或0.01至5重量份。在該範圍中,感壓性黏著劑可具有優異內聚強度或耐用性。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多官能基化合物,其可藉由輻射活性能量射線加以聚合,作為可實現異於由多官能基交聯劑及丙烯酸系聚合物反應所實現之交聯結構的交聯結構之組份。該化合物可意指包括至少兩個可經由輻射活性能量射線來參 與聚合反應的官能基,例如包括乙烯型不飽和雙鍵的官能基,諸如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或諸如環氧基或環氧丙烷基的官能基。
作為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多官能基化合物,可使用例如多官能基丙烯酸酯(MFA)。
作為MFA,可不加限制的使用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基的任何化合物。例如,多官能基丙烯酸酯可為雙官能性丙烯酸酯,諸如1,4-丁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己二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酯、經己內酯修飾之二環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經環氧乙烷修飾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異氰尿酸二(甲基)丙烯氧基乙酯、烯丙基化環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二羥基甲基二環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經環氧乙烷修飾之六氫苯二甲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經新戊二醇修飾三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金剛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或9,9-雙[4-(2-丙烯醯氧基乙氧)苯基]氟;三官能性丙烯酸酯,諸如三羥基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經丙酸修飾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經環氧丙烷修飾三羥基甲基丙烷 三(甲基)丙烯酸酯、三官能性胺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或異氰尿酸參(甲基)丙烯醯氧乙基酯;四官能性丙烯酸酯,諸如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五官能性丙烯酸酯,諸如經丙酸修飾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或六官能性丙烯酸酯,諸如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經己內酯修飾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或胺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異氰酸酯單體及三羥基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之反應產物。)在有些情況下,多官能基丙烯酸酯可為技術界已知之光可固化寡聚物,其可為任何種類之胺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聚碳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或烷氧基丙烯酸酯。
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多官能基化合物可為具有低於1,000之分子量且包括至少三個官能基的化合物。此情況下,分子量可意指重量平均分子量或習用分子量。多官能基丙烯酸酯的主鏈結構中可包括環結構,藉此可更有效的抑制偏光器的收縮或膨脹,而可增進漏光抑制效果。此處,多官能丙烯酸酯中所包括之環結構可為碳環或雜環結構;或單環或多環結構。多官能基丙烯酸酯可為但不限於具有異氰尿酸酯結構之單體,諸如異氰尿酸參(甲基)丙烯氧基乙酯,或六官能性丙烯酸酯,諸如經異氰酸酯修飾之胺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異氰酸酯單體與三羥基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之反應產物)。
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中可包括以100重量份之丙烯酸系聚合物計為20至300重量份之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另一實例中,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的比例可為30重量份或以上,40重量份或以上,50重量份或以上,60重量份或以上或70重量份或以上。當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的含量太低時,可能難以具體實現在感壓性黏著劑之相反表面上的不同剝離強度。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UV吸收劑。可使用該UV吸收劑以形成在厚度方向具有彈性模數梯度的感壓性黏著層。
作為UV吸收劑,可使用任何一種不會抑制感壓性黏著劑之光學性質、彈性模數、再剝離性、加工性或剝離強度者,而無特別限制。例如,作為UV吸收劑,可使用苯並三唑化合物,諸如以2-(2’-羥基苯基)-苯並三唑為底質之化合物,諸如2-(2’-羥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並三唑、2-(5’-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5-(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苯並三唑、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5-苯並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5’-甲基苯基)-5-苯並三唑、2-(3’-第二丁基-5’-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4’-辛氧苯基苯基)-5-苯並三唑或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並三唑;二苯甲酮化合物,諸如具有4-羥基、 4-甲氧基、4-辛氧基、4-癸氧基、4-十二氧基、4-苯甲氧基、4,2’,4’-三羥基或2’-羥基-4,4’-二甲氧基官能基而以2-羥基二苯甲酮為底質之化合物;或苯甲酸酯化合物,諸如具有經取代苯甲酸酯結構之化合物,諸如水楊酸4-第三丁基-苯酯、水楊酸苯酯、水楊酸辛基苯酯、二苯甲醯基間苯二酚、雙(4-第三丁基-苯甲醯基)間苯二酚、苯甲醯基間苯二酚、2,4-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3,5-二-第三丁基-4-4-羥基苯甲酸十六烷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十八烷酯或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甲基-4,6-二-第三丁基苯酯,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中,可包括UV吸收劑,包括量為以100重量份之丙烯酸系聚合物計為10重量份,或以100重量份之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計為0.1至10重量份,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UV吸收劑之含量可在考慮固化條件或諸如彈性模數或剝離強度之所需特徵而加以變化。然而,若UV吸收劑含量變得太高,則塗覆溶液之UV吸收變得太高,因此難以實現具有在厚度方向改變的彈性模數之感壓性黏著劑。是故,UV吸收劑之含量可在考慮之下適當地選擇。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可引發活性能量射線-可聚合之化合物的聚合反應之自由基起始劑。自由基起始劑可為光起始劑或熱起始劑。可考慮固化速率及變黃機率來適當地選擇特定種類之光起始劑。例 如,光起始劑可為安息香-、羥基酮-、胺基酮-或氧化膦為底質之光起始劑。詳言之,光起始劑可為安息香、安息香甲基醚、安息香乙基醚、安息香異丙基醚、安息香正丁基醚、安息香異丁基醚、乙醯苯、二甲基胺基、乙醯苯、2,2-二甲氧基-2-苯基乙醯苯、2,2-二乙氧基-2-苯基乙醯苯、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嗎啉-丙烷-1-酮、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對-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第三丁基蒽醌、2-胺基蒽醌、2-甲基氧硫、2-乙基氧硫、2-氯氧硫、2,4-二甲基氧硫、2,4-二乙基氧硫、苄基二甲基縮酮、乙醯苯二甲基縮酮、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酯、寡聚[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或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包括以100重量份之丙烯酸系聚合物計,於0.2至20重量份、0.2至10重量份或0.2至5重量份之自由基起始劑。自由基起始劑可包括之量為以100重量份之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計係0.2至20重量份。是故,可有效的引發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之反應,且可防止因為固化後殘留之組份而導致感壓性黏著劑的物性降低。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包括光安定劑,例如受阻胺化合物。即使將感壓性黏著劑留置於高溫下,但因 該光安定劑不會附聚,故不會引發將描述於下文之抗靜電劑於附聚的分子聚集體中濃度增加的現象,該具羥基之聚合物或單體中所包括的環氧烷鏈之醚鍵結部位藉由分解生成自由基,而大幅改善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的儲存安定性。
光安定劑可為例如式2所示之化合物。
式2中,M1至M5各自獨立的為R1-N、(R2)(R3)-C或(R4)(R5)-C,其中R1為氫原子、烷基或烷氧基,R2及R3各自獨立的為烷基,R4及R5各自獨立的為氫原子或烷基,L為伸烷基或亞烷基,且P為烷基或式3之取代基。式2中,M2至M4中至少一者為R1-N,且緊鄰於該R1-N之M2、M3或M4的M1、M2、M3、M4或M5可為(R2)(R3)-C。
式3中,M6至M10各自獨立的為R1-N、(R2)(R3)-C或(R4)(R5)-C,此處,R1為氫原子、烷基或烷氧基,R2及R3各自獨立的為烷基,且R4及R5各自獨立 的為氫原子或烷基。式3中,M7至M9中至少一者為R1-N,且緊鄰於該R1-N之M7、M8或M9的M6、M7、M8、M9或M10可為(R2)(R3)-C。
式2及3中,“M1至M10為R1-N、(R2)(R3)-C或(R4)(R5)-C”的說法意指氮(N)原子或碳(C)原子存在於M1至M10之位置,且諸如R1至R5之取代基與該氮或碳原子鍵結。
此外,式3中,參考標記“”意指式3之碳原子以式2之氧原子鏈結至參考標記鍵結。
式2中,是為伸烷基或亞烷基之L可視需要經取代或不經取代。.例如,L可經芳基取代,作為芳基,可使用3,5-雙(1,1-二甲基乙基)-4-羥基苯基,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式2中,R1可為例如氫原子、具1至8個或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4至16個或4至12個碳原子之烷氧基。該烷基或烷氧基可為直鏈或支鏈,且可經至少一個取代基所取代。
式2中,R2、R3及P可各別獨立的為具有1至12個、1至8個或1至4個碳原子的。該烷基可為直鏈或支鏈,且可經至少一個取代基所取代。
式2中,R4及R5可為氫原子。
式2中,L可為例如具有4至12個或6至1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或具有2至10個或4至8個碳原子之亞烷基。該伸烷基或亞烷基可為直鏈或支鏈,且可經至少 一個取代基所取代。
作為式2化合物,可使用例如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甲酯、丙烷二酸、2-[[3,5-雙(1,1-二甲基乙基)-4-羥基苯基]甲基]-2-丁基-1,3-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或雙-(1-辛氧-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式2化合物可包括於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中之量為相對於100重量份聚合物為例如0.01至10、0.05至10、0.05至8、0.05至6或0.05至5重量份。在該比例下,可提供一種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其可有效地防止藉由環氧烷鏈分解或含羥基之單體縮合來生成自由基,且具有優異的儲存安定性。
該感壓性黏著層可進一步包括矽烷偶聯劑。矽烷偶聯劑增進感壓性黏著劑之內聚力及黏著安定性,藉以改善耐熱性及耐濕度,且用以增進黏著可信度,即使長時間留置於嚴荷條件下亦然。例如,矽烷偶聯劑可為下列中之一種或其中至少兩種的組合: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 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異氰酸根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乙醯基乙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醯基乙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氰基乙醯基三甲氧基矽烷、β-氰基乙醯基三乙氧基矽烷或乙醯氧基乙醯基三甲氧基矽烷。本發明中,較佳係使用具有乙醯基乙酸酯或β-氰基乙醯基之以矽烷為底質的偶聯劑,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在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中,可包括以100重量份丙烯酸系聚合物計為0.01至5重量份或0.01至1重量份的矽烷偶聯劑。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膠黏劑。例如,膠黏劑可為下列中之一種或其中至少兩種的組合:以烴為主之樹脂或其氫化產物、松香樹脂或其氫化產物、松香酯樹脂或其氫化產物、廾帖烯樹脂或其氫化產物、廾帖烯酚樹脂或其氫化產物、聚合松香樹脂及聚合松香酯樹脂。膠黏劑可包括之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為1至100重量份。
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可在需要時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添加劑:環氧樹脂、固化劑、UV安定劑、抗氧化劑、著色劑、強化劑、填料、發泡劑、界面活性劑及塑化劑。
例如,感壓性黏著層可藉由將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固化而形成。感壓性黏著層可具有膜狀或片狀,且可為單層感壓性黏著劑。此處,單層可意指以單一層形式形成感壓性黏著層,因此感壓性黏著層具有一種自單層 感壓性黏著層省略堆疊至少兩層之結構。
該單層感壓性黏著層可具有在厚度方向之彈性模數梯度。參見圖1,感壓性黏著層(103)可具有自第一表面(1031)沿著厚度方向朝著第二表面(1032)改變的彈性模數。例如,朝向表面(1031)之偏光器可具有最高彈性模數,而其相反側之表面(1032)可具有最低彈性模數。
感壓性黏著層可藉由根據厚度方向控制例如感壓性黏著層的固化程度有所差異而形成。例如,當在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之固化操作中藉輻射活性能量射線(例如UV射線)來適當地控制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之塗層厚度及UV輻射強度時,可形成彈性模數沿厚度方向變化的感壓性黏著層。例如,由前述方法輻射之UV射線在厚度方向穿過一層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因為與自由基起始劑反應且/或被UV吸收劑吸收而變成消光。當消光程度經適當的調整時,引發固化反應之UV射線的強度由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層輻射朝下之UV射線的側面沿該層厚度方向降低,因此可將固化程度控制成在厚度方向具有變化。
例如,感壓性黏著層可藉由塗覆片狀或膜狀之前述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並在該片或膜之一表面上輻射UV射線的方法來製備。此時,所輻射之UV射線的透光及吸光程度沿塗層厚度方向變化,藉以在固化之感壓性黏著層的厚度方向形成彈性模數梯度。
在前述操作中控制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之組份及厚度,及/或UV射線之強度,所輻射之UV射線可在塗覆層中被吸收,而於厚度方向形成彈性模數梯度。
圖2為說明形成例示感壓性黏著劑之操作的示意圖,其係將諸如UV射線之活性能量射線輻射於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層(201)上。UV射線之輻射可自例如形成於兩脫離膜(202A,202B)之間的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層(201)之一側開始執行。所輻射之UV射線在該層(201)厚度方向差異地吸收。是故,直接輻射UV射線之表面(201a)及與其相鄰之部分具有較高彈性模數及較低剝離強度,因為層(201)充分固化,而相反表面(201b)及與其相鄰之部分具較低彈性模數及較高剝離強度,因為層(201)相對較未固化。
活性能量射線諸如UV射線的輻射可使用已知方式執行,諸如高壓汞燈、無極燈或氙燈。此外,用以輻射活性能量射線的條件不特別限制,可考慮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之組成來適當的選擇。是故,可有效的製備具有在厚度方向變化的彈性模數之固化產物。若為UV射線,則亮度可控制在約50至2,000mW/cm2,光強度控制在約10至1,000mJ/cm2內,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在形成感壓性黏著層之操作中,在輻射活性能量射線之前、之後或期間,為固化效率或形成IPN結構,可執行諸如加熱、乾燥或陳化之製程。
感壓性黏著層可且有表示成式1之凝膠含量 80或90wt%或更高。
[方程式1]凝膠含量(%)=B/A×100
方程式1中,A為感壓性黏著層之重量,且B為具有重量A之感壓性黏著層在室溫下於乙酸乙酯中沉澱48小時後所得之未溶感壓性黏著層的乾重。
當凝膠含量為80wt%或更高時,於嚴苛條件下之優異耐用性可得到實現。凝膠含量之上限可為但不限於約99%或更低。
感壓性黏著層可具有0.001至100μm之厚度。在此範圍內,感壓性黏著劑的厚度可為但不限於0.1μm或更厚,1μm或更厚,5μm或更厚,10μm或更厚,20μm或更厚,或25μm或更厚,或80μm或較薄,60μm或較薄,40μm或較薄,30μm或較薄或10μm或較薄。
可在偏光器之一或兩表面上附上保護膜。例如,當感壓性黏著層藉前述黏著層附接於偏光器時,保護膜可僅附接於偏光器與附接黏著層之表面相反的表面。此情況下,保護膜可僅附接於偏光板中偏光器之一表面,且感壓性黏著層可附接於偏光器未以黏著層附接保護膜的表面。保護膜可藉例如已知感壓性黏著劑或黏著劑附接至偏光器。
作為保護膜,可使用例如纖維素膜,諸如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膜,聚酯膜,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膜;聚碳酸酯膜;聚醚碸膜;丙烯基膜及/或 以聚烯烴為底質之膜,諸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包括環狀或原冰片烯結構之聚烯烴膜,或乙烯-丙烯共聚物,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偏光板可進一步包括附接感壓性黏著層之脫離膜。作為脫離膜,可採用技術界所使用之習用組份。偏光板可視需要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選自由抗反射層、防眩光層、相位延遲板、光學視角補償膜及增亮膜所組成之群的功能層。
再另一態樣中,提供顯示裝置。例示顯示裝置可為LCD裝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附接於該液晶面板之一或兩表面的偏光板。此處,偏光板可藉感壓性黏著層附接至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之種類不特別限制。例如,所有種類之已知面板,包括被動式矩陣面板,諸如扭轉向列(TN)、超扭轉向列(STN)、鐵電(F)或聚合物分散(PD)面板;主動陣列型面板,諸如雙終端或三終端面板;平面內切換(IPS)面板;或垂直配向(VA)面板,皆可使用。尤其,包括前述感壓性黏著劑之偏光板可有效應用於包括TN液晶面板的LCD裝置。
LCD裝置中所包括之其他組件的種類,例如,濾色器基板及陣列基板,亦無特別限制,可毫無限制的採用技術界已知的任何組件。
1031‧‧‧感壓性黏著層之第一表面
1032‧‧‧感壓性黏著層之第二表面
101‧‧‧偏光器
102‧‧‧黏著層
103‧‧‧感壓性黏著層
201‧‧‧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層
202A‧‧‧PET脫離膜
202B‧‧‧PET脫離膜
圖1為例示偏光板的剖面視圖。
圖2為說明形成感壓性黏著層的例示方法之圖。
圖3為例示偏光板的剖面視圖。
例示具體實施態樣之詳述
下文將參考本發明實施例及非本發明之對照例詳細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不受限於以下實施例。
1.彈性模數之評估(平均彈性模數)
本發明說明書中,感壓性黏著劑之拉伸模數根據ASTM D638所定義之方法測量張力所致應力-應變試驗測量。當難以直接測量拉伸模數時,測量儲存模數,之後藉下列換算式轉換。詳言之,實施例及對照例製備之圖2所示堆疊結構(PET脫離膜(202A)、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層(201)固化產物及PET脫離膜(202B)之堆疊結構)裁成7cm(長)×1cm(寬)大小之狗骨型試片,試片兩終端以夾子固定以進行拉伸試驗,測量拉伸模數。測量拉伸模數之條件如下。
<測量拉伸模數之條件>
測量裝置:萬用測試機(UTM)
Z設備型號:Zwick Roell Z010,Instron
測量條件:負載構件:500N
拉伸速率:3mm/sec
<儲存模數之測量及拉伸模數之轉換>
將感壓性黏著劑裁成尺寸15cm×25cm×25μm(寬×長×厚),之後堆疊成五層。之後,將所堆疊之感壓性黏著層裁成直徑為8mm之圓,使用玻璃壓製隔夜,以增進層間介面之潤濕性,以移除在堆疊期間生成之氣泡。結果,製備試片。之後,將試片置於平行板上,調整間隙。之後,將正向力&轉矩調至零且檢測正向力之穩定性,於下列條件下測量儲存模數,根據以下換算式計算拉伸模數。
測量裝置及測量條件
測量裝置:具有強制對流爐之ARES-RDA,TA Instruments
測量條件:幾何形狀:8mm平行板
間隙:約1mm
試驗類型:動力應變頻率掃描
應變=10.0[%],溫度:30℃
起始頻率:0.4rad/s,最終頻率:100rad/s
<換算式>E=3G
前式中,E為拉伸模數,且G係儲存模數。
2.剝離強度及再剝離性之評估
藉實施例1所述方法使用各實施例及對照例所形成之感壓性黏著劑形成偏光板,不同處是感壓性黏著劑之方向是沿著即將要測量剝離強度的感壓性黏著劑的表面方向而改變。也就是說,在形成實施例1所揭示之偏光板時,當測量第二表面之剝離強度時,第一表面附接於偏光器,當測量第一表面之剝離強度時,第二表面附接於偏光器。之後,藉著將偏光板裁成25mm×100mm(寬×長)尺寸而形成試片。之後,剝除附接於感壓性黏著劑之PET脫離膜,感壓性黏著劑表面根據JIS Z 0237使用2kg滾筒附接至無鹼玻璃。之後,附接有感壓性黏著劑之無鹼玻璃於壓熱器(50℃,0.5atm)壓制約20分鐘,於定溫定濕條件(23℃,相對濕度:50%)下儲存25小時。之後,使用質構儀(TA)(Stable Micro System(United Kingdom)),在300mm/min剝除速率及180度剝離角下剝開偏光板與無鹼玻璃,以測量剝離強度。此外,在以下準則下評做再剝離性:
<再剝離性之評估準則>
○:附接後一日,剝離強度為800N/25mm或更小。
△:附接後一日,剝離強度為1,000N/25mm或更高。
×:附接後一日,剝離強度為2,000N/25mm或更高。
3.混濁度評估
膜狀試片(感壓性黏著層厚度為:23μm)係使用實施例及對照例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形成,感壓性黏著層混濁度係使用濁度計(HR-100,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Japan)根據JIS K 7105-1形成。
4.耐用性評估
藉著將實施例及對照例形成之偏光板裁切成90mm×170mm(寬×長)尺寸製備雙層試片。之後將所製備之雙層試片附接至玻璃基板(110mm×190mm×0.7mm=寬×長×厚)之兩表面,使兩各偏光板之吸光軸正交,而製備試樣。附接期間施加之壓力約5kg/cm2,試樣之製備係於無塵室中進行,以避免在界面上生成氣泡或雜質。之後,藉由觀察試樣在包括溫度60℃及相對濕度90%的條件下留置1,000小時後感壓性黏著劑界面是否產生氣泡或剝離來評估耐濕熱性,且藉由觀察試樣在80℃留置1,000小時後感壓性黏著劑界面是否產生氣泡或剝離來評估耐熱性。所製備之試樣在評估耐濕熱性或耐熱性及耐用性之前於室溫留置正24小時。評估條件如下:
<耐用性之評估準則>
◎:無氣泡且/或剝離
○:少量氣泡且/或剝離
△:中量氣泡且/或剝離
×:有相當量之氣泡且/或剝離
5.耐水性評估
藉將實施例及對照例所形成之偏光板裁切成90mm×170mm(寬×長)尺寸來形成試片,將試片附接至玻璃基板(110mm×190mm×0.7mm=寬×長×厚)之一表面,而製備試樣。附接期間施加之壓力約5kg/cm2,試樣之製備係於無塵室中進行,以避免在界面上生成氣泡或雜質。之後,將所製備試樣置入60℃水中且留置24小時,以觀察是否形成氣泡或產生剝離。根據以下標準評估耐水性:
<耐水性評估準則>
○:無氣泡且/或剝離
△:有些氣泡且/或剝離
×:有相當量之氣泡且/或剝離
6.透光度均一性之評估
將實施例及對照例形成之偏光板在光軸彼此正交之狀態下附接至22英吋LCD監視器(LG Philips LCD)之兩表面,在定溫及定濕條件(23℃,相對濕度:50%)下儲存24小時,於80℃留置200小時。之後,於暗室中使用背光將光輻射於使監視器上,根據以下準則評 估透光度均一性。
<透光度均一性評估準則>
○:以肉眼觀察未於監視器四個角落發現不均一性
△:以肉眼觀察於監視器四個角落發現有些不均一性
×:以肉眼觀察於監視器四個角落發現有相當量的不均一性
7.重量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之評估
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係使用GPC於以下條件下測量。為繪製校正曲線,使用Agilent系統之標準聚苯乙烯轉換測量結果。
<測量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條件>
測量裝置:Agilent GPC(Agilent 1200系列,USA)
管柱:兩連接PL混合B
管柱溫度:40℃
溶離劑:四氫呋喃
流速:1.0mL/min
濃度:~2mg/mL(100μL注射)
8.表面電阻之測量
試片係藉由將具有感壓性黏著層之偏光板裁成具有50mm×50mm(寬×長)尺寸而製備,感壓性黏著 層之表面電阻係根據製造商使用手冊使用MCP-HT 450設備(Mitsubishi Chemical,Japan)在移除附接於試片感壓性黏著層的脫離PET後測量。
製備例1. 丙烯酸系聚合物(A)之製備
將90重量份之丙烯酸正丁酯(n-BA)、12重量份之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MEA)及2重量份之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置入裝配有冷卻裝置以使氮氣回流並有利於溫度控制的1L反應器中。之後,將作為溶劑之180重量份的乙酸乙酯(EAc)置入反應器,以氮氣排氣60分鐘以移除氧。之後,溫度保持於60℃,將0.05重量份作為反應起始劑之偶氮基雙異丁腈(AIBN)置入反應器內,反應進行8小時。反應後,以乙酸乙酯(EAc)稀釋反應產物,因此製備固體濃度30wt%、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000且分子量分布4.9之丙烯酸系聚合物(A)。
製備例2. 丙烯酸系聚合物(B)之製備
丙烯酸系聚合物係藉如同製備例1所述方法製備,不同處是將90重量份之丙烯酸正丁酯(n-BA)、13重量份之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MEA)、2重量份之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及0.5重量份之丙烯酸(AA)置入反應器中。
製備例3. 丙烯酸系聚合物(C)之製備
丙烯酸系聚合物係藉如同製備例1所述方法製備,不同處是將90重量份之丙烯酸正丁酯(n-BA)、15重量份之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MEA)及2重量份之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置入反應器中。
實施例1 感壓性黏著劑之製備
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係藉由於溶劑中摻合100重量份製備例1所製備之丙烯酸系聚合物、3重量份之多官能基交聯劑(以TDI為底質之異氰酸酯,Coronate 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Japan))、100重量份之多官能基丙烯酸酯(三官能基胺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Aronix M-315,Toa Gosei K.K.)、3重量份作為光起始劑之羥基環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 184,Ciba Specialty Chemicals(Switzerland))、3重量份之以三為底質的UV吸收劑(Tinuvin 400,Ciba Specialty Chemicals(Switzerland))、2重量份作為抗靜電劑之雙三氟磺醯基胺化鋰及0.1重量份具有β-氰基乙醯基的矽烷偶聯劑(M812,LG Chem(Korea))以具有30wt%固體含量而製備。之後,將所製備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塗覆於PET脫離膜(厚度:38μm,MRF-38,Mitsubihi)之經脫離處理表面上,該膜係被施以脫離處理以於乾燥後具有預定之厚 度,形成之薄膜於爐中在110℃乾燥3分鐘。之後,諸如圖2所示之堆疊結構藉由進一步在乾燥塗層上層積經脫離處理之PET膜(厚:38μm,MRF-38,Mitsubishi)的經脫離處理表面,使用高壓汞燈照射UV射線(Luminance:250mW/cm2,Intensity of Light:300mJ/cm2),藉以在兩層PET脫離膜(202A,202B)之間形成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的感壓性黏著層(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之層(201)的固化層)而形成。下文中,為描述方便性,照射UV射線之表面稱為第二表面(201a),而相反表面稱為第一表面(201b)。
<UV輻射條件>
亮度:250mW/cm2
UV輻射之強度:300mJ/cm2
偏光板之形成
偏光器係藉由延伸以聚乙烯醇樹脂膜、以碘將膜染色,以硼酸水溶液處理該膜而形成。之後,使用傳統上用以將保護膜附接至偏光器的以水為底質以聚乙烯醇為底質的黏著劑將60μm厚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膜附接至偏光器之一表面。以下,所製備感壓性黏著劑之第二表面使用如同之前使用的以水為底質以聚乙烯醇為底質之黏著劑層積於以聚乙烯醇為底質之偏光器未附接TAC膜的表面,以形成偏光板。
實施例2至4及對照例1及4
偏光板係藉如同實施例1方法形成,不同處是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之組份係如表1所示般變化。
實施例及對照例之測量結果總表列於表2中。
可提供一種型薄質輕之偏光板,符合諸如耐用性、抗濕性、加工性及漏光抑制能力之物性要求,且具有抗靜電性,並可提供包括該偏光板的液晶顯示裝置
雖然已參考特定例示具體實施態樣顯示且描述本發明,但熟習此技術者應瞭解可在不偏離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範圍下進行各種形式及細節之變化。
101‧‧‧偏光器
102‧‧‧黏著層
103‧‧‧感壓性黏著層
1031‧‧‧感壓性黏著層之第一表面
1032‧‧‧感壓性黏著層之第二表面

Claims (17)

  1.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偏光器;及感壓性黏著層,安置於該偏光器之至少一表面上且在與偏光器相鄰之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具有相異之對玻璃的剝離強度,第二表面對玻璃之剝離強度(P2)相對於第一表面對玻璃之剝離強度(P1)的比值(P2/P1)係5或以上,且表面電阻為1×1011Ω/□或以下,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層為一層包含丙烯醯基聚合物及相對於100重量份該丙烯醯基聚合物為0.1至10重量份之抗靜電劑的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層具有40μm至80μm之厚度,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進一步包含式2化合物: 其中M1至M5各自獨立的為R1-N、(R2)(R3)-C或(R4)(R5)-C,其中R1為氫原子、烷基或烷氧基,R2及R3各自獨立的為烷基,R4及R5各自獨立的為氫原子或烷基,L為伸烷基或亞烷基,且P為烷基或式3之取代基,且在式2中,M2至M4中至少一者為R1-N,而緊鄰該係為R1-N的M2至M4中至少一者之M1、M2、M3、M4或 M5為(R2)(R3)-C: 其中M6至M10各自獨立的為R1-N、(R2)(R3)-C或(R4)(R5)-C,此處,R1為氫原子、烷基或烷氧基,R2及R3各自獨立的為烷基,且R4及R5各自獨立的為氫原子或烷基,且在式3中,M7至M9中至少一者為R1-N,且緊鄰該係為R1-N的M7至M9中至少一者之M6、M7、M8、M9或M10為(R2)(R3)-C。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層具有相互穿透之聚合物網絡(IPN)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層在厚度方向具有變化的抗張模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層之平均抗張模數在室溫為10至1,000MPa。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層偏光板側的相反表面相對於玻璃之室溫剝離強度為100至2,500gf/25m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層之偏光板側相對於玻璃之室溫剝離強度為5至100gf/25m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丙烯醯基聚合物包含自70至99.9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烷酯、 1至14重量份之式1化合物及0.1至30重量份之具極性基團之可共聚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 其中R為氫或烷基,A為伸烷基或亞烷基,R1為烷基或芳基,且n為介於1及50之間的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偏光板,其中該丙烯醯基聚合物包含自0.1至20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可共聚之單體及0.5至10重量份之具有酸基的可共聚之單體衍生之聚合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抗靜電劑為無機鹽或有機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偏光板,其中該無機鹽包含鹼金屬陽離子或鹼土金屬陽離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有機鹽包含鎓陽離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進一步包含多官能基交聯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黏著劑組成物進一步包含能以活性能量射線聚合的化合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該感壓性 黏著劑組成物進一步包含UV吸收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進一步包含:介於該偏光器與該感壓性黏著層之間的黏著層。
  16.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係藉由感壓性黏著層附接於液晶面板之一側或兩側。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面板為TN面板。
TW102130613A 2012-08-27 2013-08-27 偏光板 TWI609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93829A KR101700467B1 (ko) 2011-08-25 2012-08-27 편광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3171A TW201423171A (zh) 2014-06-16
TWI609201B true TWI609201B (zh) 2017-12-21

Family

ID=50185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613A TWI609201B (zh) 2012-08-27 2013-08-27 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889656B1 (zh)
JP (1) JP2015529344A (zh)
CN (1) CN104662455B (zh)
TW (1) TWI609201B (zh)
WO (1) WO20140351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16877A (ko) 2013-08-05 2015-02-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장치의 봉지방법
KR20160116900A (ko) * 2015-03-31 2016-10-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복합 편광판
CN110268292B (zh) * 2017-03-06 2022-11-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光学功能层的偏振膜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2108563B1 (ko) * 2017-04-27 2020-05-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액정셀 제조용 적층체 및 액정셀의 제조 방법
JP6832246B2 (ja) * 2017-06-22 2021-02-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組成物、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TWI784150B (zh) * 2018-03-28 2022-11-21 大陸商杉金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偏光板以及顯示器裝置
JP7434754B2 (ja) * 2019-08-26 2024-02-2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剥離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剥離型粘着シート
JP2023035261A (ja) * 2021-08-31 2023-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73161A (ja) 2021-11-15 2023-05-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光学積層体、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69887B2 (ja) 2021-11-15 2023-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光学積層体、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0201A (zh) * 2002-04-30 2005-08-03 三菱聚酯薄膜公司 偏光板保护薄膜用基材
JP2006212783A (ja) * 2005-02-01 2006-08-17 Nitto Denko Corp 帯電防止性光学フィルム、帯電防止性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05141A (ja) * 2008-01-28 2009-09-10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201137068A (en) * 2010-03-18 2011-11-01 Lintec Corp Adhesive for optical use, adhesive sheet for optical use and optical component having adhesive layer
TW201141974A (en) * 2010-02-26 2011-12-01 Lg Chemical Lt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4398B2 (ja) * 1995-05-30 1999-08-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US6489044B1 (en) * 1999-09-01 2002-12-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polarized organic photonics devices, and resultant articles
JP2002014226A (ja) 2000-06-28 2002-01-18 Toshiba Corp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JP3719436B2 (ja) * 2002-03-06 2005-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411654B (zh) * 2005-06-24 2013-10-11 Toyo Ink Mfg Co 抗靜電丙烯酸系黏著劑及光學構件用保護薄膜
CN2837887Y (zh) * 2005-11-10 2006-1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液晶显示器
KR101047925B1 (ko) * 2007-04-19 2011-07-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2011168751A (ja) * 2010-02-22 2011-09-01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KR101314401B1 (ko) * 2010-02-26 2013-10-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JP2011252948A (ja) * 2010-05-31 2011-12-15 Nitto Denko Corp 帯電防止性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583001B2 (ja) * 2010-12-24 2014-09-03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
EP2735594B1 (en) * 2011-08-25 2018-10-03 LG Chem, Ltd. Adhesiv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0201A (zh) * 2002-04-30 2005-08-03 三菱聚酯薄膜公司 偏光板保护薄膜用基材
JP2006212783A (ja) * 2005-02-01 2006-08-17 Nitto Denko Corp 帯電防止性光学フィルム、帯電防止性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05141A (ja) * 2008-01-28 2009-09-10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201141974A (en) * 2010-02-26 2011-12-01 Lg Chemical Lt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TW201137068A (en) * 2010-03-18 2011-11-01 Lintec Corp Adhesive for optical use, adhesive sheet for optical use and optical component having adhesive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9656B1 (en) 2019-04-17
EP2889656A1 (en) 2015-07-01
CN104662455B (zh) 2017-06-16
EP2889656A4 (en) 2016-04-13
TW201423171A (zh) 2014-06-16
JP2015529344A (ja) 2015-10-05
CN104662455A (zh) 2015-05-27
WO2014035117A1 (ko)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9201B (zh) 偏光板
US10035934B2 (en) Polarizing plate
TWI546577B (zh) 偏光板及包含彼之液晶顯示器裝置
TWI534485B (zh) 偏光板
TWI472592B (zh) 偏光板
KR101211882B1 (ko) 점착제 조성물
TWI662098B (zh) 黏著劑組成物
TW201942291A (zh) 黏著片、使用其之導電構件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JP6710316B2 (ja) 粘着組成物
KR101191116B1 (ko) 점착제 조성물
TW202039741A (zh) 黏著片材、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JP7033654B2 (ja) 粘着剤組成物、偏光板及び光学部材
KR102294145B1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3032795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032796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176699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30054305A (ko) 편광판 및 그의 용도
TW202413059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