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886B - 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7886B
TWI607886B TW101147566A TW101147566A TWI607886B TW I607886 B TWI607886 B TW I607886B TW 101147566 A TW101147566 A TW 101147566A TW 101147566 A TW101147566 A TW 101147566A TW I607886 B TWI607886 B TW I6078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printing
plate
cart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5735A (zh
Inventor
山本弘
國竹高明
Original Assignee
富士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士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士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5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5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8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6Details
    • B41F9/18Auxiliary devices for exchanging forme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4Cylinder-tripping devices; Cylinder-impression adjus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4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 B41F33/08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operation of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4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 B41F33/14Automatic control of tripping devices by feelers, photoelectric devices, pneumatic devices, or other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
本發明係關係一種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printing cylinder)更換方法,該印刷裝置包括具有被支承著能夠旋轉之印版輥筒的印刷單元,該印刷裝置藉由將附著於印版輥筒外周面之油墨轉移至承印物上來執行印刷。
迄今為止,普通印刷裝置,係於由印刷單元支承著能夠旋轉的印版輥筒相對於承印物定位(以下稱為記號定位)的狀態下,藉由旋轉動作將附著於印版輥筒外周面之油墨轉移至承印物上來執行印刷。
上述印版輥筒上設置有供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鍵插入的鍵槽,於更換上述印版輥筒時,藉由將上述鍵插入上述鍵槽中來對上述印版輥筒和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定位,從而將上述印版輥筒安裝於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
近年來,所需求的是能夠盡量縮短印刷前之準備時間的高效印刷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之印刷裝置中,設置有將上述印版輥筒搬至上述印刷單元上和自上述印刷單元上將上述印版輥筒搬下之托板。於上述印刷單元上設 置有在單元固定一側和上述托板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的印版輥筒交接機構和檢測上述鍵槽之位置的鍵槽位置檢測機構。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機構係裝載成能夠使上述印版輥筒繞軸心旋轉,在將上述印版輥筒自上述托板上交給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的途中,根據已檢測之鍵槽位置資料,使上述印版輥筒旋轉以便上述鍵槽與上述鍵對應上,從而能夠自動地將已裝載且搬至上述托板上的印版輥筒安裝於印刷單元上。
但是,根據專利文獻1所公開之發明內容,由於在將印版輥筒安裝於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以後,不知道成為形成在印版輥筒外周面之印刷圖案的基準位置的記號相對於鍵槽的位置,因此例如需要作業者手動對印版輥筒定位,作業繁瑣。
為解決上述問題,專利文獻2所公開之印刷裝置的發明內容如下:在印刷裝置中設置有檢測上述記號之位置的記號位置檢測機構。將印版輥筒安裝於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以後,再由上述記號位置檢測機構檢測記號相對於鍵槽的位置,之後用控制裝置執行控制,根據已檢測之記號的位置和印版輥筒徑等尺寸資料計算用於對印刷單元進行定位的旋轉角度。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特許公報特開平8-108517號公報(第0015~0018段落、圖1)
專利文獻2:日本公開特許公報特開2003-266645號公報(第0026~0029段落、圖3)
但是,根據專利文獻2所公開之發明內容,將印版輥筒安裝於印刷單元上以後,需要依次進行檢測記號位置的作業、計算用於對印刷單元定位之旋轉角度的作業以及使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的作業,因此即使將印版輥筒安裝於印刷單元上,印刷作業也無法立刻進行,印刷裝置的停止時間增長,效率不良。
本發明正是鑑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更換印版輥筒時印刷裝置的停止時間短且效率良好的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
1‧‧‧印刷裝置
2‧‧‧印刷單元
2a‧‧‧鉛直框(單元固定一側)
4‧‧‧印版輥筒交接機構(印版輥筒交接手段)
5‧‧‧推車
6‧‧‧非接觸式傳感器
7‧‧‧控制盤(控制手段)
7a‧‧‧記憶部
7b‧‧‧計算部
13‧‧‧推車定位手段
31‧‧‧印版輥筒
31b‧‧‧鍵槽
31c‧‧‧套準記號(虛基準記號)
32a‧‧‧支承軸
32b‧‧‧鍵
38‧‧‧筒狀軸套
40‧‧‧升降部
48c‧‧‧鉤狀部件
50‧‧‧印版輥筒旋轉部
51‧‧‧主框
52d‧‧‧被接合部件
54‧‧‧滑動框
56‧‧‧記號定位手段
56c‧‧‧桿
57‧‧‧印版輥筒定位機構(印版輥筒定位手段)
57a‧‧‧定位板
57h‧‧‧扭簧(定位板的施力部件)
57i‧‧‧標記部件
57k‧‧‧滑板
60‧‧‧鍵槽位置檢測機構(鍵槽位置檢測手段)
圖1係第一實施方式的印刷裝置的結構略圖。
圖2係印刷單元的結構略圖。
圖3係沿圖2中的A-A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4(a)及(b)係沿圖3中的B-B線剖開的支承軸周圍的放大剖視圖,圖4(a)顯示筒狀軸套伸出來的狀態,圖4(b)顯示筒狀軸套縮進去的狀態。
圖5係俯視圖,顯示處於使滑動框朝著推車前方滑動之狀態的推車。
圖6係俯視圖,顯示處於使滑動框朝著推車後方滑動之狀態的推車。
圖7(a)係順著圖5中箭頭C的方向看到的圖,圖7(b)係順著圖6中箭頭D的方向看到的圖,圖7(c)係沿圖7(a) 中的E-E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8(a)及(b)係沿圖5中的F-F線剖開的剖視圖,圖8(a)顯示正常狀態的定位板,圖8(b)顯示印版輥筒已自上方接觸到該定位板之狀態下的定位板。
圖9係圖2中的G部的放大圖。
圖10係顯示印刷裝置的結構的方框圖。
圖11係顯示處於將推車推至印刷單元下的途中狀態的圖。
圖12係顯示推車已相對於印刷單元定好位之狀態的圖。
圖13係顯示就要將印版輥筒自推車上交給印刷單元之前的狀態的圖。
圖14係顯示處於將印版輥筒自推車上交給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的途中之狀態的圖。
圖15係顯示剛剛將印版輥筒自推車上交給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後之狀態的圖。
圖16(a)至(g)係顯示在推車和印刷單元之間交接印版輥筒的略圖,圖16(a)顯示將印版輥筒的虛基準記號設定在推車上事先決定好之位置上的狀態,圖16(b)顯示將推車剛剛推至印刷單元下的狀態,圖16(c)顯示將檢測印版輥筒的鍵槽位置的狀態;圖16(d)顯示正在檢測印版輥筒的鍵槽位置的狀態,圖16(e)顯示使印版輥筒旋轉以便印版輥筒的鍵槽位於印版輥筒的上端的狀態,圖16(f)顯示即將將印版輥筒交給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前的狀態,圖16(g)顯示 將印版輥筒剛剛交給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後的狀態。
圖17係顯示即將對印刷裝置進行定位之前的狀態的略圖,顯示上游側兩個印刷單元的各構成部分的位置關係。
圖18係顯示即將對印刷裝置進行定位之前的狀態的略圖,顯示下游側兩個印刷單元的各構成部分的位置關係。
圖19係顯示印刷裝置的定位剛剛結束後的狀態的略圖。
圖20係第二實施方式的相當於圖1的圖。
-用以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在將印版輥筒搬上搬下的推車中使設置於印版輥筒外周面上的記號位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
也就是說,第一樣態之發明係一種印刷裝置,其包括印刷單元、推車以及控制手段,該印刷單元中具有鍵槽的印版輥筒藉由將單元固定一側的鍵插入上述鍵槽中定位,該印刷單元之印版輥筒由上述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能夠旋轉,該推車將上述印版輥筒搬至該印刷單元上或者自該印刷單元上將上述印版輥筒搬下,該控制手段連接在上述印刷單元上,控制上述印版輥筒的旋轉動作。上述印刷單元包括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鍵槽位置檢測手段,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能夠繞軸心旋轉地裝載該印版輥筒,在單元固定一側和上述推車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該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檢測上述印版輥筒上之鍵槽的位置。 在上述印版輥筒上印有用以對準印刷圖案的記號。上述推車具有使上述記號位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地裝載上述印版輥筒的記號定位手段。上述控制手段包括記憶部和計算部,該記憶部內記憶有已裝載至上述推車上的印版輥筒的記號位置資料,該計算部根據由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檢測之鍵槽位置及記憶於上述記憶部的記號位置資料計算上述記號相對於上述印版輥筒上之上述鍵槽的位置,上述控制手段構成為:控制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旋轉以便上述鍵槽與上述鍵對應上,並使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
第二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一樣態之發明中,上述印刷單元並列著設置有複數個。對各個上述印刷單元分別設置有一台上述推車。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基準記號。上述記憶部記憶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台上述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和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上述計算部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和下游側印版輥筒中上述鍵槽和上述基準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用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θ 3=2(n+1)π+θ 1-θ 2-L/r(n是整數) (1)
上述控制手段構成為:控制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 使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第三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二樣態之發明中,上述推車具有桿,該桿的下端受到支承該桿能夠在上下方向上擺動,該桿的上端藉由擺動動作與所裝載之上述印版輥筒的外周面中與基準記號相對應的部分接觸。
第四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二或第三樣態之發明中,上述推車將上述印版輥筒搬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或者將上述印版輥筒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搬下。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包括自下方支承上述印版輥筒使該印版輥筒升降的升降部,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構成為:於該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上述推車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另一方面,於上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
第五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四樣態之發明中,上述升降部構成為:該升降部在已將上述推車推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下之狀態下位於已裝載於上述推車之印版輥筒的下方,上升時自上述推車上接過上述印版輥筒並使上述印版輥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時將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接過之印版輥筒交給上述推車。
第六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四樣態之發明中,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包括:自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一端檢測上述鍵槽的非接觸式傳感器與檢測上述印版輥筒的旋轉 角度的旋轉角度檢測部。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構成為:該鍵槽位置檢測手段藉由使上述印版輥筒自上述基準記號處於上述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狀態開始繞軸心旋轉,一直旋轉到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檢測到上述鍵槽為止,由上述旋轉角度檢測部檢測旋轉角度,由此檢測上述鍵槽相對於上述基準記號的位置。
第七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一樣態之發明中,上述印刷單元並列著設置有複數個。對各個上述印刷單元分別設置有一台上述推車。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虛基準記號,該虛基準記號印在相對於用以對準印刷圖案的真基準位置自並列著設置的上述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朝向下游側印版輥筒逐一增加或減少規定角度後所處的位置上。上述記憶部記憶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和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上述計算部將在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和下游側印版輥筒中上述鍵槽和上述虛基準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用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θ 3=2(n+1)π+θ 1-θ 2-L/r+θ α(n是整數) (1)
上述控制手段構成為:控制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 轉角度θ 3。
第八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七樣態之發明中,上述推車具有桿,該桿的下端受到支承該桿能夠在上下方向上擺動,該桿的上端藉由擺動動作與所裝載之上述印版輥筒的外周面中與虛基準記號相對應的部分接觸。
第九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七或第八樣態之發明中,上述推車將上述印版輥筒搬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或者將上述印版輥筒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搬下。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包括自下方支承上述印版輥筒使該印版輥筒升降的升降部,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構成為:於該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上述推車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另一方面,於上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
第十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九樣態之發明中,上述升降部構成為:該升降部在已將上述推車推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下的狀態下位於已裝載於上述推車之印版輥筒的下方,上升時自上述推車上接過上述印版輥筒並使上述印版輥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時將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接過之印版輥筒交給上述推車。
第十一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九樣態之發明中,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包括:自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一端檢測上述鍵槽的非接觸式傳感器與檢測上述印版輥筒的旋轉角度的旋轉角度檢測部。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構成 為:該鍵槽位置檢測手段藉由使上述印版輥筒自上述虛基準記號處於上述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狀態開始繞軸心旋轉,一直旋轉到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檢測到上述鍵槽為止,由上述旋轉角度檢測部檢測旋轉角度,由此檢測上述鍵槽相對於上述虛基準記號的位置。
第十二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六或第十一樣態之發明中,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設置在上述印刷單元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位且上述印刷單元的一側。
第十三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一樣態之發明中,在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一對支承軸能夠在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進退地相對設置,並且設置有將各根上述支承軸套起來的筒狀軸套,上述一對支承軸在進入狀態下與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接合來支承該印版輥筒。另一方面,上述一對支承軸在後退狀態下脫離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而將上述印版輥筒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卸下。上述支承軸構成為:當該支承軸在與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接合的狀態下後退時,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與上述筒狀軸套的突出端接觸,解除與該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的接合。
第十四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十三樣態之發明中,上述筒狀軸套構成為在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長度可調節。
第十五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一樣態之發明中,上述 推車包括推車定位機構和印版輥筒定位手段。利用該推車定位機構和單元固定一側的聯動動作使自側面進入上述印刷單元上之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的推車在該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不移動地將該推車定位。該印版輥筒定位手段設置成能夠在推車進退方向移動,該印版輥筒定位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的端部與該印版輥筒定位手段接觸來對長度不同的各種印版輥筒進行定位,以便當上述推車進入上述印版輥筒之安裝位置下方時該推車上之印版輥筒能夠被安裝在上述印刷單元上。
第十六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十五樣態之發明中,上述推車包括主框和滑動框,該主框構成該推車的骨架,該滑動框設置在該主框的上部,在推車進退方向能夠滑動,用於裝載上述印版輥筒。由上述印版輥筒定位手段執行之對印版輥筒的定位對應於已使上述滑動框朝著推車進入方向相對於上述主框滑動後之狀態執行。
第十七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十五或第十六樣態之發明中,上述印版輥筒定位手段包括:標記部件、滑板以及定位板,該標記部件沿推車進退方向延伸,且在對應於所裝載之各種印版輥筒的端部的位置分別印有標記,該滑板能夠沿該標記部件滑動,該定位板設置在該滑板上,於裝載上述印版輥筒時使該印版輥筒的端部接觸該定位板。
第十八樣態之發明係如此,在第十七樣態之發明中,於上述定位板由板之施力部件施力而朝向上方轉動的狀態下,該定位板的一端靠軸支承在上述滑板上。
第十九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十五樣態之發明中,上述推車定位機構和單元固定一側的聯動動作是接合動作。
第二十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十九樣態之發明中,上述接合動作由鉤狀部件和被接合部件執行。該鉤狀部件設置在上述推車定位機構及單元固定一側中之一方上,鉤狀部件之施力部件施力使該鉤狀部件轉動。該被接合部件設置在上述推車定位機構及單元固定一側中之另一方上,該被接合部件利用上述推車朝向上述印版輥筒之安裝位置下方的進入動作推壓上述鉤狀部件,該鉤狀部件抵抗上述鉤狀部件之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轉動接合。
第二十一樣態之發明是一種印刷裝置的印版輥筒更換方法。將印版輥筒裝載於推車上,以使用來對準印刷圖案的記號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接著,將由印刷單元支承能夠旋轉的印版輥筒自上述印刷單元卸下後,將上述推車推至上述印刷單元下,之後,於利用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將上述印版輥筒自上述推車交給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途中,檢測上述印版輥筒的鍵槽位置,且由控制手段根據上述印版輥筒的尺寸資料及已裝載於上述推車上之印版輥筒的記號位置資料計算上述印版輥筒上的鍵槽的位置和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之後,由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旋轉,以便上述鍵槽與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的鍵對應上,且在將上述鍵插入上述鍵槽內將上述印版輥筒定位以後,由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
第二十二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二十一樣態之發明中,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基準記號,使該基準記號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地將印版輥筒裝載於推車上,使上述推車相對於複數個印刷單元中的每個印刷單元待命,由上述控制手段根據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以及裝載於上述推車上之印版輥筒的基準記號位置資料,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及下游側印版輥筒上的鍵槽位置和基準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並且按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θ 3=2(n+1)π+θ 1-θ 2-L/r(n是整數) (1)
使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以後,使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第二十三樣態之發明係如此,第二十一樣態之發明中,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虛基準記號,該虛基準記號印在相對於用以對準印刷圖案的真基準位置自並列著設置的上述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朝向下游側印版輥筒逐一增加或減少規定角度後所處的位置上,使該虛基準記號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地將印版輥筒裝載於推車上,使上述推車相對於複數個印刷單元中的每個印刷單元待 命,由上述控制手段根據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裝載於上述推車上之印版輥筒的虛基準記號位置資料、以及為對準印刷圖案而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將下游側印版輥筒補正在真基準位置上的基準位置補正角度θ α,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台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及下游側印版輥筒上的鍵槽位置和虛基準記號之間繞軸心旋轉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並且按照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下游側印版輥筒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θ 3=2(n+1)π+θ 1-θ 2-L/r+θ α(n是整數) (1)
使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以後,使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發明的效果-
根據第一及第二十一樣態之發明,因為能夠在印版輥筒已裝載於推車上的狀態下事先獲得為了得知記號相對於鍵槽的位置所需要的記號位置資料,所以更換印版輥筒時印刷裝置的停止時間短,作業效率良好。
根據第二、第七、第二十二及第二十三樣態之發明,因為在將印版輥筒安裝在各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以前檢測鍵槽的位置,自鍵槽的位置資料和基準記號或虛基準記號的位置資料得知用以相對於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 筒將下游側印版輥筒定位的旋轉角度,所以在將印版輥筒安裝在各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以後,馬上即能夠自動地將各印版輥筒定位。結果是,更換印版輥筒時印刷裝置的停止時間短,作業效率更加良好。
根據第三及第八樣態之發明,因為在利用記號定位手段使基準記號或虛基準記號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時,桿的上端成為表示上述印版輥筒上的基準記號或虛基準記號的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標記,所以易於將基準記號或虛基準記號設定在事先決定好之位置上。而且,靠簡單的構造即能夠在印版輥筒上基準記號或虛基準記號的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做上標記,所以能夠使推車的成本較低。
根據第四及第九樣態之發明,因為處於已將印版輥筒搬入印刷單元上的狀態下的推車和處於已固定在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的狀態下的印版輥筒的位置關係是上下關係,所以能夠使與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垂直的各印刷單元的寬度較窄。因此,能夠使各印刷單元之間的空隙較窄,從而能夠使印刷裝置佈置緊湊。
根據第五及第十樣態之發明,藉由升降部上升,將印版輥筒自推車交給升降部和使印版輥筒移動到該印版輥筒在各印刷單元上的安裝位置這兩件事能夠一次進行。另一方面,藉由升降部下降,印版輥筒自在各印刷單元上的安裝位置移動到推車和將上述印版輥筒自升降部交給推車這兩件事能夠一次進行。因此,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印版輥筒的更換作業。而且,因為在上升時升降部自下方支承已 被定位在推車上之印版輥筒並保持著該狀態不發生變化,所以在印版輥筒被自推車上交給升降部時,使其位於推車上事先決定好之位置上的印版輥筒的基準記號或虛基準記號不會發生錯位。
根據第六及第十一樣態之發明,因為在檢測鍵槽時傳感器不與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的端部接觸,所以在印版輥筒交接部印版輥筒在軸心方向上不會錯位。因此,能夠防止在將該印版輥筒安裝在各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時由於印版輥筒在印版輥筒交接部錯位而產生安裝誤差。而且,構造也會不像傳感器以接觸的方式與鍵槽接觸來檢測位置那樣複雜,從而能夠使印刷單元的構造簡單。
根據第十二樣態之發明,在對不同種類的印版輥筒的鍵槽分別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將非接觸式傳感器固定好不變,僅改變上述升降部的升降位置,即能夠檢測各印版輥筒上的鍵槽。因此,在不造成各印刷單元的構造複雜化的情況下,即能夠利用升降部的升降動作將各種尺寸的印版輥筒上的鍵槽的位置檢測出來。
根據第十三樣態之發明,在各支承軸後退而將印版輥筒自各印刷單元卸下時,在一支承軸脫離印版輥筒而另一支承軸與印版輥筒嚙合而難以脫離印版輥筒的狀態下,印版輥筒被另一支承軸拉拽,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的端部與筒狀軸套的突出端接觸,此後印版輥筒就不移動,僅有支承軸後退,因此很簡單地即能夠將印版輥筒自印刷單元上卸下。
根據第十四樣態之發明,因為藉由調節筒狀軸套的長度即能夠改變筒狀軸套的突出端相對於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所以即使在更換印版輥筒時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的長度有了變化,也能夠根據變化使筒狀軸套的突出端位於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的端部附近。
根據第十五樣態之發明,因為使推車自側面相對於印刷單元上印版輥筒的安裝位置的下方進退,所以能夠有效地利用印刷單元的承印物運送方向上游側及下游側的空間。而且,因為利用印版輥筒定位機構及推車定位機構僅僅使推車進入印刷單元上印版輥筒的安裝位置的下方,印版輥筒就會處於能夠被安裝於印刷單元上的位置,所以在作業者使推車進入到印刷單元上印版輥筒的安裝位置的下方以後,再使推車朝著印刷單元的承印物運送方向上游側及下游側移動,不需要確認印版輥筒相對於印版輥筒安裝位置的位置,印版輥筒的更換作業簡單易行。
根據第十六樣態之發明,若使滑動框相對於主框朝著推車進入方向滑動,那麼在已使推車進入印版輥筒的安裝位置的下方的狀態下印版輥筒就會處於能夠被安裝於印刷單元上的位置。另一方面,若使滑動框相對於主框朝著推車後退的方向滑動,推車的全長會變短而緊湊,所以在用推車搬送印版輥筒時可以轉小彎,作業者易於對推車進行操作。
根據第十七樣態之發明,藉由滑板的滑動動作,很簡單地即能夠使定位板移動到對應於各種印版輥筒的端部的 標記處,從而能夠縮短更換印版輥筒時的準備時間。
根據第十八樣態之發明,在將印版輥筒裝載於推車上時,即使印版輥筒出乎意料地自上方接觸到上述定位板,上述定位板也會抵抗該定位板之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朝下方轉動,所以能夠防止印版輥筒自上方接觸到上述定位板時,定位板出現故障。
根據第十九樣態之發明,因為使推車自側面進入印版輥筒的安裝位置的下方以後,推車定位機構及單元固定一側就會靠接合動作而相互接合,所以能夠將推車牢固地固定在單元固定一側。
根據第二十樣態之發明,因為使推車進入印刷單元後,鉤狀部件會自動地與被接合部件接合,推車即被固定在單元固定一側,所以除了使推車進入印刷單元的作業以外,作業者無需進行將推車固定在印刷單元上等繁雜作業,很簡單地即能夠將推車固定在單元固定一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此外,以下較佳實施方式只不過是說明其本質之示例而已。
(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
圖1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所關係之印刷裝置1。該印刷裝置1包括:支承著將油墨等轉移至塑料薄膜等承印物W的印版輥筒31且使該印版輥筒31能夠旋轉的印刷單元2和將上述印版輥筒31搬至該印刷單元2的下部或自該印刷單元2的下部搬出的推車5(參照圖2及圖3)。上述 印刷單元2並排著設置有三個。
於圖1的紙面左側上部設置有送出上述承印物W的送出輥10a。另一方面,於圖1的紙面右側上部設置有捲起上述承印物W的卷繞輥10b。上述送出輥10a和上述卷繞輥10b之間設置有複數個導向輥11,上述承印物W纏在上述各導向輥11上,邊通過各個上述印刷單元2邊被運送。此外,於各印刷單元2的承印物運送方向下游側分別設置有乾燥通過各印刷單元2之承印物W的乾燥機10c。
如圖2所示,各個上述印刷單元2包括上下延伸的一對鉛直框(單元固定一側)2a,上述印版輥筒31以軸心方向指向水平方向的狀態支承於該兩鉛直框2a之間,能夠旋轉。
於該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兩端部分別形成有朝著軸心方向內側凹陷為近似錐形的凹陷部31a,在該兩凹陷部31a中之一凹陷部上形成有鍵槽31b(參照圖4)。
在上述印版輥筒31外周面的軸心方向一端印有成為虛基準的套準記號(register mark)(虛基準記號)31c,該套準記號位於相對於用來對準該印刷圖案的真基準位置自並排著設置的上述印刷單元2的上游側印版輥筒31朝向下游側印版輥筒31逐一增加規定角度後所處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於上述印刷單元2上支承軸32a與上述兩鉛直框2a相對而設,該一支承軸32a利用在近似水平方向上伸縮的氣缸32d能夠在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一端進退。另一支承軸32a利用在近似水平方向上伸縮且由伺 服馬達驅動之滾珠螺桿機構32e能夠在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另一端進退。
上述一對支承軸32a的突出端一側與上述凹陷部31a相對應呈近似錐形,於上述一支承軸32a上設置有插入上述印版輥筒31的鍵槽31b內之鍵32b(參照圖4)。
上述一對支承軸32a在進入狀態下與上述印版輥筒31的兩凹陷部31a接合來支承上述印版輥筒31;在後退狀態下則脫離上述印版輥筒31的兩凹陷部31a而將上述印版輥筒31自上述兩鉛直框2a上卸下。上述印版輥筒31及上述支承軸32a藉由將設在一支承軸32a上的鍵32b插入上述鍵槽31b中來定位。
在上述一支承軸32a的基端一側設置有驅動該支承軸32a旋轉的由伺服馬達控制的驅動部32c。驅動部32c驅動上述支承軸32a旋轉,上述印版輥筒31即旋轉。
於上述一對鉛直框2a上分別設置有將上述各支承軸32a套起來的筒狀軸套38。如圖4所示,該筒狀軸套38比處於後退狀態的上述支承軸32a更靠近上述印版輥筒31一側地突出。
上述筒狀軸套38包括外筒部38a和內筒部38b。該外筒部38a的基端側開口周緣固定於上述鉛直框2a的側面上;該內筒部38b能夠相對於該外筒部38a朝著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滑動。
在上述外筒部38a的突出端一側之上部,以銷突出端P進入該外筒部38a內部的狀態安裝有分度銷(index plunger)38c,在上述外筒部38a的突出端一側之下部與上述銷突出端P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通孔38d。
另一方面,於上述內筒部38b之上部,在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上相互留有規定間隔地形成有五個通孔38e,於上述內筒部38b之下部形成有分別與上述五個通孔38e中之每個通孔38e相對的五個通孔38f。
上述筒狀軸套38藉由使上述內筒部38b相對於上述外筒部38a滑動,將上述分度銷38c的銷突出端P嵌入上述內筒部38b上部規定的通孔38e內,並且將銷P1插入上述外筒部38a下部的通孔38d和與該通孔38d相對應之上述內筒部38b下部的通孔38f中,上述筒狀軸套38在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上的長度即能夠得到調節。因此,各支承軸32a後退而自各印刷單元2上卸下印版輥筒31時,在一支承軸32a脫離印版輥筒31、另一支承軸32a與印版輥筒31嚙合而難以脫離印版輥筒31的狀態下,印版輥筒31被另一支承軸32a拉著該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與筒狀軸套38的突出端接觸,之後印版輥筒31不再移動,僅僅是支承軸32a後退,所以很簡單地即能夠將印版輥筒31自印刷單元2上卸下。
因為藉由調節上述筒狀軸套38的長度,即能夠改變筒狀軸套38的突出端相對於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的位置,所以即使更換印版輥筒31時印版輥筒31在軸心方向上的長度發生變化,也能夠根據該長度變化使筒狀軸套38的突出端靠近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
此外,本發明之筒狀軸套38係靠手動使內筒部38b相對於外筒部38a滑動的結構。但除此以外,亦可使筒狀軸套38成為利用馬達之驅動等使內筒部38b自動地相對於外筒部38a滑動的結構。
如圖2及圖3所示,在與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垂直的一側且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兩端,一對擺動板33相向而設,一對擺動板33分別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各自的上端利用軸支承在上述各鉛直框2a上,該一對擺動板33能夠擺動。於該兩擺動板33的下端部之間,軸心方向指向水平方向的傳墨輥34由軸支承著能夠自由旋轉。
該傳墨輥34藉由上述兩擺動板33擺動而能夠在與上述印版輥筒31的外周面接觸之狀態和不接觸之狀態之間切換。在上述印刷裝置1的工作過程中,該傳墨輥34一邊與上述印版輥筒31的外周面接觸,一邊朝著與該印版輥筒31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
如圖3所示,於上述印版輥筒31和上述傳墨輥34的各外周面的上側部分之間設置有一對鉛直板35,該一對鉛直板35在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上保持有間隔,該一對鉛直板35跨越上述印版輥筒31和上述傳墨輥34。由上述印版輥筒31、傳墨輥34及兩鉛直板35構成貯存供向上述印版輥筒31之外周面的油墨的貯液部Li,油墨自未圖示油墨供給裝置供向該貯液部Li。
在與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垂直的另一側設置有刮刀片(doctor blade)36,該刮刀片36壓接在上述印版輥 筒31的外周面上,利用印版輥筒31的旋轉動作刮下附著於外周面上之多餘油墨。
於上述印版輥筒31上方設置有壓筒37,該壓筒37自上方將承印物W壓緊在該印版輥筒31上。該壓筒37利用未圖示滑動機構而能夠上下滑動。
在上述印版輥筒31由上述各支承軸32a支承著的狀態下,使上述壓筒37朝向下方滑動,而由上述印版輥筒31及上述壓筒37夾住上述承印物W,並且一邊利用上述印版輥筒31及上述壓筒37的旋轉使上述承印物W移動,一邊將附著在上述印版輥筒31外周面之油墨轉移至承印物W上。
於上述印版輥筒31及傳墨輥34的下方設置有一對導向板39,該一對導向板39沿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延伸,既能夠安裝在上述兩鉛直框2a上又能夠自上述兩鉛直框2a卸下。該兩導向板39以越靠近下方相互離得越近的方式傾斜對置,兩導向板39的下端緣之間的空隙位於上述傳墨輥34的正下方。
此外,當上述印刷裝置1不工作時,為防止上述兩導向板39礙事,將上述兩導向板39自上述印刷單元2卸下,放在上述推車5的一側,但未圖示。
於各個上述印刷單元2的下部設置有印版輥筒交接機構4,利用該印版輥筒交接機構4在上述兩鉛直框2a和上述推車5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31。
該印版輥筒交接機構4包括自上述一鉛直框2a(圖2 中紙面右側)的下部朝著另一鉛直框2a(圖2中紙面左側)沿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延伸的底框41,在靠近該底框41之伸出端的位置與地面間設置有支承上述底框41之伸出端的支承框Fr。
於上述一鉛直框2a上上述底框41的上方設置有旋轉軸心方向指向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且由伺服馬達控制的第一驅動部42;在該第一驅動部42的輸出軸上安裝有沿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延伸的旋轉軸42a,該旋轉軸42a隨著上述第一驅動部42的驅動一起旋轉。
於上述底框41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對齒輪箱43,該一對齒輪箱43在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相互間保持有規定的間隔,呈縱向尺寸大的近似長方體。上述旋轉軸42a貫穿一齒輪箱43,並且上述旋轉軸42a之伸出端到達另一齒輪箱43內部,於該各齒輪箱43內部設置有與上述旋轉軸42a一體旋轉的正齒輪42b(參照圖3)。
上述各齒輪箱43上設置有上下貫穿該齒輪箱43的齒條44,在上述各齒輪箱43內上述齒條44和上述正齒輪42b相嚙合。
於上述各齒條44之上端安裝有沿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延伸、俯視時呈近似“U”字形的支承板45(參照圖5)。於該支承板45的大致四個角部設置有旋轉軸心方向指向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的單元側轉輪46,由該四個單元側轉輪46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31能夠繞軸心旋轉。
如圖3所示,於上述支承板45背面的印版輥筒之軸心 方向一端且與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垂直的一側,設置有旋轉軸心指向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且由伺服馬達控制的第二驅動部47。
上述四個單元側轉輪46中,位於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一端且與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垂直的一側的單元側轉輪46經由未圖示皮帶由上述第二驅動部47驅動旋轉,由上述四個單元側轉輪46支承之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
於上述第二驅動部47設置有迴轉式編碼器47a(旋轉角度檢測部),該迴轉式編碼器47a能夠經由上述單元側轉輪46檢測由上述四個單元側轉輪46支承之印版輥筒31繞軸心的旋轉角度。
由上述兩齒條44、支承板45、四個單元側轉輪46及第二驅動部47構成升降部40。升降部40構成為:當於該升降部40自下方支承上述印版輥筒31的狀態下上述旋轉軸42a由上述第一驅動部42驅動著旋轉時,上述各齒條44會經由上述正齒輪42b而上下移動,該升降部40因此而升降,於下降端位置與上述推車5之間交接印版輥筒31;於上升端位置與上述兩鉛直框2a之間交接印版輥筒31。因此,處於已將印版輥筒31搬至印刷單元2上之狀態的推車5和處於安裝在各個上述印刷單元2的兩鉛直框2a上之狀態的印版輥筒31成為上下關係,各印刷單元2之在與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寬度變窄,因此能夠使各印刷單元2之間的間隔變窄,從而能夠使印刷裝置1佈局緊湊。
如圖9所示,於上述底框41之伸出端一側的下部設置有鉛直壁部41a和安裝板41c。該鉛直壁部41a自該底框41朝向下方延伸且為板狀,該安裝板41c自該鉛直壁部41a之伸出端朝向另一鉛直框2a一側延伸且為板狀的水平部分41b構成,剖面近似“L”字形。
於該水平部分41b的上表面,第一突出板48a及第二突出板48b沿著與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保持有間隔地並排設置,於上述第一突出板48a上沿近似水平方向延伸的鉤狀部件48c的長邊方向中間部分由水平支軸48e支承,能夠沿上下方向擺動。
於上述鉤狀部件48c之長邊方向一端形成有下方開口的嵌合槽48d,另一方面,螺旋彈簧(鉤狀部件之施力部件)Sp的一端固定於上述鉤狀部件48c之長邊方向另一端。
上述螺旋彈簧Sp的另一端固定於上述第二突出板48b的上端,該螺旋彈簧Sp施力,使上述鉤狀部件48c朝著上方轉動,使該鉤狀部件48c保持著近似水平的狀態。
另一方面,近似長方形或正方形之板52c自設置在上述推車5的推車進入方向近似中央下部且沿推車寬度方向延伸的框52b(參照圖5和圖6)上朝著上方突出,俯視時近似“U”字形之被接合部件52d自該板52c的推車進入方向的前表面突出。
將上述推車5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時,如圖9所示,上述被接合部件52d利用上述推車5朝向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的進入動作 推壓上述鉤狀部件48c的長邊方向一端的下部,該鉤狀部件48c便一邊與上述被接合部件52d滑動接觸,一邊抵抗上述螺旋彈簧Sp的彈力而轉動。當使上述推車5進一步進入上述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上述被接合部件52d與上述嵌合槽48d對應上以後,上述鉤狀部件48c則會靠上述螺旋彈簧Sp的復原力而轉動,被接合部件52d與上述嵌合槽48d嵌合,上述推車5於長邊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印刷單元2的位置被即定好。
也就是說,由上述板52c及上述被接合部件52d構成推車定位手段13。上述被接合部件52d利用已進入上述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的推車5與印刷單元2的鉤狀部件48c之間能夠接合或脫離的接合動作(聯動動作),使推車5在上述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不移動地定好位。
在上述印刷單元2的上下方向中間部分且上述印刷單元2的一側(一鉛直框2a的第一驅動部42上方)設置有非接觸式傳感器6。
該非接觸式傳感器6藉由自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一端朝向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照射激光Lz,而能夠測量自該非接觸式傳感器6到該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的距離,利用測量值在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形成有上述鍵槽31b之位置和未形成上述鍵槽31b的位置發生變化,來檢測上述鍵槽31b。
由上述迴轉式編碼器47a及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6構 成檢測上述印版輥筒31上鍵槽31b之位置的鍵槽位置檢測機構(鍵槽位置檢測手段)60。在上述套準記號31c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狀態下使由上述升降部40支承著的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一直旋轉到由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6檢測出上述鍵槽31b為止,由上述迴轉式編碼器47a將旋轉角度檢測出來,由此檢測出上述鍵槽31b相對於上述套準記號31c的位置。因此,因為在檢測鍵槽31b時非接觸式傳感器6不與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接觸,所以在升降部40印版輥筒31不會於軸心方向上發生錯位,從而能夠避免由於印版輥筒31在升降部40上錯位而引起的各印刷單元2相對於兩鉛直框2a的安裝誤差。
而且,構造不會像傳感器是接觸式靠接觸鍵槽31b檢測鍵槽31b的位置時那樣複雜,能夠使印刷單元2的構造簡單。
於對不同種類印版輥筒31上之鍵槽31b分別進行檢測之情形,將非接觸式傳感器6固定好不動,僅改變上述升降部40的升降位置即能夠檢測各印版輥筒31上鍵槽31b的位置,所以不會導致各印刷單元2的構造複雜化,利用升降部40之升降動作能夠將大小不同的印版輥筒31上鍵槽31b之位置檢測出來。
上述推車5構成為能夠在地板上自由移動,自形成在上述另一鉛直框2a下部的開口(未圖示)將上述印版輥筒31搬至上述印刷單元2的下部或者將上述印版輥筒31自上述印刷單元2的下部搬下。如圖2所示,上述推車5包 括主框51,該主框51沿推車進入方向細長地延伸,構成推車5的骨架,由複數根剖面呈“L”字形的鐵框組裝而成。
如圖5及圖6所示,該主框51包括下框51a和上框51b,該下框51a之推車進入方向前端開著口,俯視時呈近似“U”字形;該上框51b之推車進入方向前端開著口,俯視時呈近似“U”字形,與上述下框51a上方的自推車進入方向前端到中間部分相對應。
該上框51b利用自該上框51的四個角部筆直地朝著下方延伸的連結框51c安裝在上述下框51a上,圖3中也顯示,在沿著上述上框51的推車進入方向筆直延伸的部分設置有一對滑動導軌Sr。
在上述下框51a下端一側的推車進入方向前方安裝有一對不能繞沿鉛直方向延伸的軸心旋轉的前側滾輪Ca;在推車進入方向的後方安裝有一對能夠繞沿鉛直方向延伸的軸心旋轉的後側滾輪Cb。在上述下框51a的推車進入方向後端安裝有近似“門”字狀的把持部件51d,作業者H把持著上述把持部件51d的上端即能夠進行上述推車5的移動操作。
於上述上框51b的上方設置有裝載上述印版輥筒31的滑動框54,該滑動框54包括一對第一框54a和一對第二框54b。該一對第一框54a與上述各滑動導軌Sr相對應,沿推車進入方向延伸;該一對第二框54b在推車進入方向上相互保持著規定間隔地將上述一對第一框54a連接起 來。由上述一對第一框54a和一對第二框54b形成的開口部54c具有上述支承板45能夠通過的寬度。
於上述一對第一框54a的下表面分別突出設置有剖面近似“U”字形的滑板54d,該滑板54d能夠滑動地外嵌合在上述滑動導軌Sr上,上述滑動框54能夠相對於上述上框51b朝著推車進入方向滑動。
如圖7(c)所示,各個上述第一框54a的剖面呈近似“L”字形,側面將上述上框51的上部側面覆蓋起來。如圖7(a)、圖7(b)所示,於一第一框54a(圖5、6的紙面上側)的側面形成有一對定位孔54e,該定位孔54e在推車進入方向上保持有規定的間隔。
於上述上框51b的對應於上述一第一框54a之部分即沿推車進入方向延伸的部分安裝有分度銷51e,該分度銷51e的突出端銷P2於推車進入方向近似中央部位朝著外側突出。如圖5及圖7(a)所示,於使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朝著推車進入方向前側滑動時,藉由使上述分度銷51e的突出端銷P2嵌入一定位孔54e內,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的位置即被定好。另一方面,如圖6及圖7(b)所示,於使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朝著推車進入方向後側滑動時,藉由使上述分度銷51e的突出端銷P2嵌入另一定位孔54e內,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的位置即被定好。
一對推車側滾輪55以軸心方向指向推車進入方向的狀態設置於各個上述第二框54b上,該一對推車側滾輪55 在推車寬度方向上保持有規定的間隔,由該四個推車側滾輪55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31使該印版輥筒31能夠旋轉。
於形成在推車進入方向後側的第二框54b上的兩推車側滾輪55中之一滾輪55上,設置有能夠限制該推車側滾輪55旋轉的制動桿55a。藉由操作該制動桿55a,能夠使裝載於上述四個推車側滾輪55上的印版輥筒31在能夠旋轉的狀態和停止狀態之間切換。
印版輥筒旋轉部50由上述四個推車側滾輪55構成,該印版輥筒旋轉部50為了使上述套準記號31c位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而使已裝載之上述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
如圖5及圖6所示,在位於上述推車寬度方向之一側的第一框54a上表面的推車進入方向前端,設置有一對在推車進入方向上留有規定間隔且突出的長方形板或正方形板56a,在該兩長方形板或正方形板56a之間安裝有沿推車進入方向延伸的軸56b。
如圖3所示,近似棱柱狀之桿56c的下端由該軸56b支承,該近似棱柱狀之桿56c能夠沿上下方向擺動,上述桿56c能夠相對於上述軸56b在推車進入方向上滑動。
於上述桿56c的上端突出設置有突出端較尖之突起56d,該突出端較尖之突起56d朝著要裝載於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50的印版輥筒31一側突出。
由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50、長方形板或正方形板56a、軸56b以及桿56c構成記號定位手段56。上述突起56d的突出端藉由上述桿56c的擺動動作與已安裝上之上 述印版輥筒31的外周面中對應於套準記號31c之部分接觸。因此,因為在由記號定位手段56使套準記號31c位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時,桿56c的突起56d成為表示上述印版輥筒31中套準記號31c的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標記,所以易於使套準記號31c位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而且,因為用一簡單構造即能夠在印版輥筒31中套準記號31c的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做上標記,所以能夠製造出成本低的推車5。
在位於上述推車寬度方向之一側的第一框54a的推車進入方向前側設置有能夠沿推車進退方向移動的印版輥筒定位機構(印版輥筒定位手段)57。
如圖8(a)、圖8(b)所示,該印版輥筒定位機構57包括:形成為近似“L”字形的定位板57a、支承該定位板57a的板支承部件57b、沿推車進退方向延伸且在對應於所裝載之長度不同的各種印版輥筒31的端部位置分別印上標記的標記部件57i、在上述第一框54a的與標記部件57i相反的一側沿推車進退方向設置的導軌57j、以及能夠沿上述標記部件57i滑動的剖面“U”字形的滑板57k。
上述板支承部件57b包括鉛直板部57c、上側水平板部57d以及下側水平板部57e。該鉛直板部57c上下延伸;該上側水平板部57d為了脫離上述第一框54a而自上述鉛直板部57c的上端水平延伸;該下側水平板部57e為了潛入上述第一框54a下方而自上述鉛直板部57c的下端水平延伸。在上述上側水平板部57d和上述鉛直板部57c之間, 板面朝向推車進入方向的板支承板57f與上述上側水平板部57d和上述鉛直板部57c形成為一體。
上述滑板57k設置於上述下側水平板部57e的上面,能夠滑動地外嵌合在上述導軌57j上,上述板支承部件57b能夠相對於上述第一框54a沿推車進入方向滑動。
上述定位板57a的一端由水平支軸57g支承在上述板支承板57f上,該定位板57a能夠在上下方向上擺動,在上述水平支軸57g上卷繞有扭簧(該定位板之施力部件)57h。
該扭簧57h的一端固定在上述定位板57a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鉛直板部57c上。由該扭簧57h施力而使上述定位板57a朝著上方轉動,將上述定位板57a保持為朝著近似斜上方延伸的傾斜狀態。如圖8(b)所示,即使上述印版輥筒31自上方接觸上述定位板57a,該定位板57a也會抵抗上述扭簧57h所施加的力朝著下方轉動。因此,在往推車5上裝載印版輥筒31時,因為即使印版輥筒31出乎意料自上方接觸到上述定位板57a,上述定位板57a也會抵抗扭簧57h所施加的力朝著下方轉動,所以能夠防止當印版輥筒31自上方接觸到上述定位板57a時定位板57a出現故障。
在使上述定位板57a滑動至與所裝載之印版輥筒31相對應的上述標記部件57i的標記位置處的狀態下,藉由一邊使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與該定位板57a接觸,一邊將上述印版輥筒31裝載到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 50上,則在上述推車5已進入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時,上述推車5即被定好位,以便將上述推車5上的印版輥筒31安裝於印刷單元2上。因此,利用滑板57k的滑動動作,很簡單地即能夠使標記定位板57a移動到與各種印版輥筒31的端部相對應的標記位置處,從而能夠使更換印版輥筒31時的準備時間縮短。
在位於上述推車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一框54a上方設置有沿推車進入方向延伸剖面近似“V”字形的油墨接收部件58。
該油墨接收部件58於其上端具有開口部58a,於將上述推車5搬至上述印刷單元2下部的狀態下,該開口部58a與上述各導向板39的下端緣之間的空隙相對應。上述油墨接收部件58經上述開口部58a接收被沿著上述各導向板39朝下方引導的油墨。
上述開口部58a被沿近似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狀過濾器58b覆蓋,已通過之油墨內的灰塵由該板狀過濾器58b濾去。
如圖2所示,上述油墨接收部件58的底部朝著推車進入方向後側緩慢地朝下傾斜,由油墨接收部件58接收的油墨被朝著推車進入方向的後側引導。
如圖5及圖6所示,在上述下框51a之推車進入方向後側的上表面上設置有載放台59。該載放台59由沿車寬度方向延伸近似長方形的底面部59a和自該底面部59a的外周緣朝著上方突出設置的側壁部59b構成,該載放台59 自上述下框51a朝著兩側突出。
於該載放台59的推車寬度方向近似中央及推車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並列設置有兩個油墨回收盒12。該兩個油墨回收盒12分別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2a,自上述開口部12a回收由上述油墨接收部件58接收的油墨。
於上述上框51的推車進入方向後端設置有油墨引導部53。該油墨引導部53朝著上述油墨回收盒12引導由上述油墨接收部件58接收之油墨。
該油墨引導部53之推車進入方向前側部分由軸支承,油墨引導部53能夠左右擺動;油墨引導部53包括越靠近推車進入方向後側越下傾且剖面近似“U”字形的傾斜部53a。藉由使上述油墨引導部53擺動,上述傾斜部53a之推車進入方向後端即會位於上述各油墨回收盒12上方。
於使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朝著推車進入方向前側滑動而定好位之狀態下,上述油墨引導部53係位於上述油墨接收部件58之推車進入方向後端部分的下方,朝著上述各油墨回收盒12引導朝著上述油墨接收部件58之推車進入方向後側流動並自推車進入方向後端流下的油墨。
如圖3及圖6所示,於上述主框51之推車進入方向前端突出設置有一對導向部件52a。該一對導向部件52a與上述一對連接框51c相對設置且主視時呈近似“L”字形,突出端間的間距與上述底框41的寬度尺寸相對應。
於將上述推車5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的下部時(參照圖 11及圖12),如圖3所示,上述兩導向部件52a的突出端面一邊與上述底框41的兩個側面滑動接觸,一邊將該推車5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的下部,上述推車5在寬度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印刷單元2的位置即被定好。
於將上述推車5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的下部上述鉤狀部件48c已與上述被接合部件52d接合的狀態且使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朝著推車進入方向前側滑動而定好位的狀態下(參照圖13),上述升降部40位於已裝載於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50之印版輥筒31的下方,上升時自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50接過上述印版輥筒31使其上升(參照圖14及圖15);下降時將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2的兩鉛直框2a上接過之印版輥筒31交給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50。因此,藉由升降部40上升,一次即能夠完成自推車5至升降部40之印版輥筒31的交接和印版輥筒31移至各印刷單元2上之安裝位置的移動。藉由升降部40下降,一次即能夠完成印版輥筒31自該印版輥筒31在各印刷單元2上的安裝位置移動到推車5的移動工作和將上述印版輥筒31自升降部40交給推車5的交接工作。結果是,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印版輥筒31的更換作業。
升降部40,在上升時自下方支承已定位於推車5上之印版輥筒31保持此時的狀態不變,所以在印版輥筒31被自推車5交給升降部40時,位於推車5上事先決定好之位置上的印版輥筒31的套準記號31c不會錯位。
如圖10所示,上述印刷單元2上連接有控制該印刷單 元2的控制盤(控制手段)7。
在印版輥筒31已自各根上述支承軸32a上卸下之狀態下,該控制盤7控制上述驅動部32a事先使鍵32b位於支承軸32a的上端。
如圖16(b)、圖16(c)所示,在已將裝載上上述印版輥筒31的推車5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下部的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第一驅動部42而使上述升降部40上升,該升降部40由此自上述推車5上將上述印版輥筒31接過來。
如圖16(c)、圖16(d)所示,於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第一驅動部42而使已裝載上上述印版輥筒31的升降部在上升途中停止且控制上述第二驅動部47而在由上述四個單元側轉輪46使上述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的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機構60來檢測上述鍵槽31b的位置。
如圖10所示,上述控制盤7包括記憶自操作面板(未圖示)輸入之各種資料的記憶部7a。如圖17及圖18所示,該記憶部7a中事先記憶有以下資料,即相鄰印刷單元2之對承印物W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上述印版輥筒31的半徑r、已裝載至上述推車5上的印版輥筒31的套準記號31c的位置資料、以及對為了對準印刷圖案而將相鄰印刷單元2的下游側印版輥筒31相對於上游側印版輥筒31的位置補正為真基準位置的基準位置補正角度θ α。
此外,基準位置補正角度θ α是事先決定好的分別安 裝在相鄰印刷單元2上之印版輥筒31之間的角度。
上述控制盤7包括計算部7b,該計算部7b基於由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機構60檢測之鍵槽31b在各個上述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31中的位置資料θ b及記憶於上述記憶部7a中之套準記號31c的位置資料θ a,將上述鍵槽31b和上述套準記號31c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該計算部7b按照以下所示式(1)將相鄰印刷單元2的上游側印版輥筒31和下游側印版輥筒31中用以相對於上游側印版輥筒31對下游側印版輥筒31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分別計算出來。
θ 3=2(n+1)π+θ 1-θ 2-L/r+θ α(n是整數) (1)
此外,如圖17所示,上述計算式(1)係自式(2)求得。式(2)是有關表示在位於承印物之運送方向上游側和中央位置的兩印刷單元2的各印版輥筒31中,承印物W上之上游側印版輥筒31的轉移位置和與套準記號31c相對應的記號定位位置X1之間的距離r θ 1、下游側印版輥筒31的轉移位置和與套準記號31c相對應的記號定位位置X2之間的距離的計算式。
L’=2n π r+r θ 1-L (2)
如圖16(e)所示,在已由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機構60檢測出鍵槽31b的位置資料θ b的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第二驅動部47,由上述四個單元側轉輪46使上述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至上述印版輥筒31的上端,以便 上述鍵槽31b與上述鍵32b對應上。
如圖16(f)所示,於裝載於上述升降部40上之印版輥筒31的鍵槽31b位於上端的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第一驅動部42而使上述升降部40上升至上升端位置。
除此以外,於上述升降部40位於上升端位置之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各氣缸32d而使上述一對支承軸32a進入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兩端部,將鍵32b插入上述鍵槽31b,使上述印版輥筒31由上述兩鉛直框2a支承著能夠旋轉。並且如圖16(g)所示,上述控制盤7還控制上述第一驅動部42而使上述升降部40下降。
如圖17至圖19所示,在上述印版輥筒31由上述兩鉛直框2a支承著能夠旋轉的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對上述驅動部32a加以控制,使相鄰印刷單元2的下游側印版輥筒31相對於上游側印版輥筒31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此外,圖17至圖19中,顯示壓筒37自上方將承印物W緊緊地壓在印版輥筒31上的狀態。在使相鄰印刷單元2之下游側印版輥筒31相對於上游側印版輥筒31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時,由未圖示滑動機構使上述壓筒37朝著上方滑動,而成為不使壓筒37自上方將承印物W緊緊地壓在印版輥筒31上的狀態。
於上述印版輥筒31由上述各支承軸32a支承著能夠旋轉的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第一驅動部42而使上述升降部40上升至上升端位置,由上述升降部40支承上述印版輥筒31,上述控制盤7還控制上述各氣缸32d而使 上述一對支承軸32a自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兩端部後退,將上述印版輥筒31自上述兩鉛直框2a卸下,印版輥筒31即被自上述兩鉛直框2a交給上述升降部40。
於由上述升降部40支承上述印版輥筒31且未裝載上述印版輥筒31之推車5已被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下部的狀態下,上述控制盤7控制上述第一驅動部42而使上述升降部40下降,於下降途中將上述印版輥筒31交給上述推車5。
接下來,說明將印版輥筒31安裝在上述印刷裝置1之各印刷單元2上的方法。
首先,於上述印刷裝置1工作過程中,作業者H使定位板57a滑動至上述標記部件57i的與下一個要更換之印版輥筒31相對應的位置,一邊使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端部與該定位板57a接觸,一邊將該印版輥筒31裝載到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50上。
接著,如圖16(a)所示,使上述桿56c擺動而成為傾斜狀態,由上述印版輥筒旋轉部50使上述印版輥筒31旋轉以使突起56d的突出端與套準記號31c接觸。於上述突起56d已與上述套準記號31c接觸的狀態下,操作上述制動桿55a使印版輥筒31停止旋轉。
如上上述,使已裝載有印版輥筒31之推車5在各個印刷單元2前待命。
當上述印刷裝置1之印刷作業結束時,自該印刷裝置1之各印刷單元2上將使用後的印版輥筒31卸下。之後, 由驅動部32a驅動而使上述印版輥筒31旋轉,以便事先使鍵32b位於支承軸32a的上端。
然後,如圖11所示,使對各個上述印刷單元2待命的各推車5進入各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在已使上述推車5進入上述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時,兩導向部件52a的突出端面一邊與上述底框41的兩個側面滑動接觸,上述推車5一邊被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的下部,因此上述推車5於其寬度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印刷單元2的位置即被定好。
接著,若使推車5自圖11所示的狀態繼續朝著印刷單元2內移動,則如圖12所示,上述被接合部件52d即會推壓上述鉤狀部件48c,該鉤狀部件48c抵抗螺旋彈簧Sp施加之力而轉動。若使推車5繼續朝著印刷單元2內移動,則上述被接合部件52d與上述嵌合槽48d對應上,上述鉤狀部件48c靠上述螺旋彈簧Sp的復原力轉動,被接合部件52d即與上述嵌合槽48d接合,上述推車5於其長邊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印刷單元2的位置即被定好。
因此,若使推車5自側面進入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推車定位手段13和鉤狀部件48c即會相互靠接合動作而接合,所以能夠將推車5牢固地固定於印刷單元2的單元固定一側。
當使上述推車5進入印刷單元2時,鉤狀部件48c即自動地與被接合部件52d接合,推車5即被固定於印刷單元2的單元固定一側。作業者H除了進行將推車5進入印 刷單元2的作業以外,不需要進行將推車5固定於印刷單元2之繁雜作業,很簡單地即能夠將推車5固定到印刷單元2的單元固定一側。
之後,如圖13所示,使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朝著推車進入方向的前方滑動,使上述分度銷51e的突出端銷P2嵌入一定位孔54e內(參照圖7(a)),由此上述滑動框54相對於上述上框51b的位置即被定好。
之後,如圖14及圖16(b)所示,第一驅動部42驅動上述升降部40上升並通過上述開口部54c,並且由四個單元側轉輪46自下方支承上述印版輥筒31。
之後,如圖16(c)所示,由上述第一驅動部42驅動上述升降部40進一步上升,並使升降部40於上述印刷單元2的上下方向中間位置停止。如圖16(d)所示,由上述第二驅動部47驅動上述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並且由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6檢測上述印版輥筒31上鍵槽31b的位置資料θ b。
由上述計算部7b根據由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機構60檢測之鍵槽31b的位置資料θ b和記憶在上述記憶部7a的套準記號31c的位置資料θ a計算上述鍵槽31b和上述套準記號31c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
由上述計算部7b按照以下所示的式(1)將相鄰印刷單元2的上游側印版輥筒31和下游側印版輥筒31中用以相對於上游側印版輥筒31對下游側印版輥筒31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分別計算出來, θ 3=2(n+1)π+θ 1-θ 2-L/r+θ α(n是整數) (1)
此外,計算所得θ 3被變換為π θ3-π的值。例如,當計算所得θ 3是3π時,則變換為θ 3=π並以其作為旋轉角度使用。
之後,如圖16(e)所示,上述第二驅動部47驅動一個單元側轉輪46,由四個單元側轉輪46使上述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一直旋轉到位於上述印版輥筒31的上端為止,以便上述鍵槽31b與上述鍵32b對應上。
之後,如圖16(f)所示,由上述第一驅動部42進一步驅動上述升降部40上升至上升端位置。如圖15所示,使各個上述氣缸32d伸縮,使上述一對支承軸32a進入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兩端部或者自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兩端部退出。於是,鍵32b插入上述鍵槽31b中,並且上述印版輥筒31由上述兩鉛直框2a支承著能夠旋轉。
如圖16(g)所示,由上述第一驅動部42驅動上述升降部40下降。之後,如圖17至圖19所示,由上述驅動部32a驅動使相鄰印刷單元2的下游側印版輥筒31相對於上游側印版輥筒31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將印版輥筒31安裝於印刷單元2上的作業即告結束。
因此,能夠於印版輥筒31被裝載到推車5上的狀態下事先知道為得知套準記號31c相對於鍵槽31b的位置所需要的套準記號31c的位置資料θ a,所以能夠縮短在將推車5推至各印刷單元2下以後,為獲得套準記號31c和鍵槽 31b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所花費的時間。而且,係於將印版輥筒31安裝於各印刷單元2的兩鉛直框2a上以前檢測鍵槽31b的位置資料θ b,由鍵槽31b的位置資料θ b和套準記號31c的位置資料θ a知道用以相對於相鄰印刷單元2的上游側印版輥筒31對下游側印版輥筒31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所以在將印版輥筒31安裝於各印刷單元2的兩鉛直框2a上以後,各印版輥筒31能夠自動定位。因此,更換印版輥筒31時印刷裝置1的停止時間縮短,作業效率良好。
接下來,說明將印版輥筒31自上述印刷裝置1的各印刷單元2上卸下之方法。
首先,於上述印版輥筒31由上述各支承軸32a支承且尚未裝載上述印版輥筒31的推車5被推至上述印刷單元2下部的狀態下,由上述第一驅動部42驅動上述升降部40上升至上升端位置,由上述升降部40支承上述印版輥筒31。
接下來,使上述各氣缸32d伸縮而使上述一對支承軸32a自上述印版輥筒31之軸心方向兩端部後退,將上述印版輥筒31自上述兩鉛直框2a上卸下,將上述印版輥筒31自上述兩鉛直框2a交給上述升降部40。
之後,上述第一驅動部42驅動上述升降部40下降,於下降途中將上述印版輥筒31交給上述推車5。
之後,使推車5的滑動框54相對於上框51b朝著推車進入方向後側滑動來進行定位,之後解除上述鉤狀部件 48c和上述被接合部件52d之間的接合。
之後,使上述推車5自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朝著側面後退,將印版輥筒31自印刷單元2上搬下。
如上上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因為能夠使推車5自側面相對於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進退,所以能夠有效地利用印刷單元2的承印物運送方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空間。而且,僅利用印版輥筒定位機構57及推車定位手段13使推車5進入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印版輥筒31即會位於能夠被安裝於印刷單元2上的位置,所以作業者H不需要在使推車5進入印刷單元2的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以後,移動至印刷單元2的承印物運送方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來確認印版輥筒31相對於印版輥筒安裝位置的位置,印版輥筒31的更換作業簡單。
當使推車5的滑動框54相對於主框51朝著推車進入方向滑動時,在已使推車5進入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的狀態下印版輥筒31位於能夠被安裝於印刷單元2上的位置。另一方面,當使滑動框54相對於主框51朝著推車後退方向滑動時,推車5的全長縮短而緊湊。所以在用推車5搬送印版輥筒31時可以轉小圈,作業者H對推車5的操作就簡單了。
此外,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上述套準記號31c被印在處於自並排設置的上述印刷單元2的上游側印版輥筒31到下游側印版輥筒31逐一增加規定角度後的位置上。但是 上述套準記號還可以被印在處於自並排設置的上述印刷單元2的上游側印版輥筒31到下游側印版輥筒31逐一減少規定角度後的位置上。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將作為虛基準記號的套準記號31c印在印版輥筒31上。但是還可以使用作為基準記號印在用以對準印刷圖案的真基準位置的蜻蜓狀(十字狀)記號定位。在該情況下,上述式(1)中的θ α的值為0。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係相鄰印刷單元2的下游側印版輥筒31相對於上游側印版輥筒31定位。但是並不限於相鄰印刷單元2,在複數個印刷單元2中兩個印刷單元2的上游側印版輥筒31和下游側印版輥筒31之間進行記號定位亦可。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係說明並列設置有三個印刷單元2的印刷裝置1。但是印刷單元2並不限於三個,本發明對於並列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印刷單元的印刷裝置都適用。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係藉由手動使裝載於推車5的印版輥筒旋轉部50上的印版輥筒31旋轉。但是亦可在上述推車上設置驅動部使印版輥筒自動旋轉。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做了設定:使套準記號31c在印版輥筒31中的事先決定好之位置根據印版輥筒31的種類不同而不同。但是,例如亦可做以下設定:儘管印版輥筒31的種類不同但套準記號31c在印版輥筒31中的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完全相同。例如,儘管印版輥筒31的種類不 同,但所有印版輥筒31的上端位置卻都是套準記號31c的事先決定好之位置。
利用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機構60檢測上述鍵槽31b的位置時可以這樣做,即利用使上述印版輥筒31旋轉多圈而由迴轉式編碼器47a檢測出的上述印版輥筒31每旋轉一圈的平均輸出脈衝數、和使印版輥筒31繞軸心旋轉到自上述套準記號31c位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狀態開始由非接觸式傳感器6檢測鍵槽31b時為止而檢測之輸出脈衝數,計算套準記號31c和鍵槽31b二者繞軸心所成的正確角度θ 1、θ 2。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於推車5上設置有被接合部件52d,在印刷單元2的單元固定一側設置有與上述被接合部件52d接合的鉤狀部件48c。但是亦可於推車5上設置鉤狀部件48c,於印刷單元2的單元固定一側設置被接合部件52d。
(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
圖20顯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關係之印刷裝置1。該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僅僅如下:印刷單元2為一個,更換印版輥筒31時,印版輥筒31由上述兩鉛直框2a支承著能夠旋轉,之後相對於承印物W將套準記號31c定好位再開始印刷。其它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下面詳細說明省略不提。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即使印刷單元2僅有一個,也能夠在印版輥筒31已裝載至推車5上的狀態 下事先得知為將印版輥筒31定位所需套準記號31c的位置資料,自將推車5推至印刷單元2下後到得知套準記號31c和鍵槽31b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所花費的時間得以縮短,更換印版輥筒31時印刷裝置1的停止時間縮短,作業效率良好。
-產業實用性-
本發明,對於具有被支承著能夠旋轉的印版輥筒的印刷單元複數個並排設置,在已將各印版輥筒的記號定好位的狀態下靠旋轉動作將附著在各印版輥筒外周面上的油墨依次重疊轉移至承印物而進行印刷的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有用。
4‧‧‧印版輥筒交接機構
6‧‧‧非接觸式傳感器
31‧‧‧印版輥筒
31a‧‧‧凹陷部
31b‧‧‧鍵槽
31c‧‧‧套準記號(虛基準記號)
40‧‧‧升降部
45‧‧‧支承板
46‧‧‧單元側轉輪
47a‧‧‧迴轉式編碼器
50‧‧‧印版輥筒旋轉部
55‧‧‧一對推車側滾輪
56a‧‧‧長方形板或正方形板
56c‧‧‧桿
56d‧‧‧突起
60‧‧‧鍵槽位置檢測機構(鍵槽位置檢測手段)

Claims (23)

  1. 一種印刷裝置,包括印刷單元、推車以及控制手段,該印刷單元中具有鍵槽的印版輥筒藉由將單元固定一側的鍵插入所述鍵槽中定位,該印刷單元之印版輥筒由所述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能夠旋轉,該推車將所述印版輥筒搬至該印刷單元上或者自該印刷單元上將所述印版輥筒搬下,該控制手段連接在所述印刷單元上,控制所述印版輥筒的旋轉動作,其特徵在於:上述印刷單元包括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鍵槽位置檢測手段,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能夠繞軸心旋轉地裝載該印版輥筒,在單元固定一側和上述推車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該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檢測上述印版輥筒上之鍵槽的位置;在上述印版輥筒上印有用以對準印刷圖案的記號;上述推車具有使上述記號位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上地裝載上述印版輥筒的記號定位手段;上述控制手段包括記憶部和計算部,該記憶部內記憶有已裝載至上述推車上之印版輥筒的記號位置資料,該計算部根據由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檢測之鍵槽位置及記憶在上述記憶部的記號位置資料將上述記號相對於上述印版輥筒上之上述鍵槽的位置計算出來,上述控制手段構成為:控制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旋轉以便上述鍵槽與上述鍵對應 上,並使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印刷單元並列著設置有複數個;對各個上述印刷單元分別設置有一台上述推車;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基準記號;上述記憶部記憶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和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上述計算部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和下游側印版輥筒中上述鍵槽和上述基準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用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式子(1)θ 3=2(n+1)π+θ 1-θ 2-L/r n是整數;上述控制手段構成為:控制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推車具有桿,該桿的下端受到支承該桿能夠在上下方向上擺動,該桿的上端藉由擺動動作與所裝載 之上述印版輥筒的外周面中與基準記號相對應的部分接觸。
  4. 如請求項2或3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推車將上述印版輥筒搬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或者將上述印版輥筒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搬下;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包括自下方支承上述印版輥筒使該印版輥筒升降的升降部,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構成為:於該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上述推車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另一方面,於上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升降部構成為:該升降部在已將上述推車推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下之狀態下位於已裝載於上述推車之印版輥筒的下方,上升時自上述推車上接過上述印版輥筒並使上述印版輥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時將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接過之印版輥筒交給上述推車。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包括:自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一端檢測上述鍵槽的非接觸式傳感器與檢測上述印版輥筒的旋轉角度的旋轉角度檢測部; 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構成為:該鍵槽位置檢測手段藉由使上述印版輥筒自上述基準記號處於上述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狀態開始繞軸心旋轉,一直旋轉到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檢測到上述鍵槽為止,由上述旋轉角度檢測部檢測旋轉角度,由此檢測上述鍵槽相對於上述基準記號的位置。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印刷單元並列著設置有複數個;對各個上述印刷單元分別設置有一台上述推車;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虛基準記號,該虛基準記號印在相對於用以對準印刷圖案的真基準位置自並列著設置的上述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朝向下游側印版輥筒逐一增加或減少規定角度後所處的位置上;上述記憶部記憶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和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上述計算部將在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和下游側印版輥筒中上述鍵槽和上述虛基準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用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式子(1) θ 3=2(n+1)π+θ 1-θ 2-L/r+θ α n是整數;上述控制手段構成為:控制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推車具有桿,該桿的下端受到支承該桿能夠在上下方向上擺動,該桿的上端藉由擺動動作與所裝載之上述印版輥筒的外周面中與上述虛基準記號相對應的部分接觸。
  9. 如請求項7或8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推車將上述印版輥筒搬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或者將上述印版輥筒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下部搬下;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包括自下方支承上述印版輥筒使該印版輥筒升降的升降部,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構成為:於該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上述推車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另一方面,於上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該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和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間交接上述印版輥筒。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升降部構成為:該升降部在已將上述推車推至各個上述印刷單元下之狀態下位於已裝載於上述推車 之印版輥筒的下方,上升時自上述推車上接過上述印版輥筒並使上述印版輥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時將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接過之印版輥筒交給上述推車。
  11.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包括:自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一端檢測上述鍵槽的非接觸式傳感器與檢測上述印版輥筒的旋轉角度的旋轉角度檢測部;上述鍵槽位置檢測手段構成為:該鍵槽位置檢測手段藉由使上述印版輥筒自上述虛基準記號處於上述事先決定好之位置的狀態開始繞軸心旋轉,一直旋轉到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檢測到上述鍵槽為止,由上述旋轉角度檢測部檢測旋轉角度,由此檢測上述鍵槽相對於上述虛基準記號的位置。
  12. 如請求項6或1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非接觸式傳感器設置在上述印刷單元的上下方向中間部位且上述印刷單元的一側。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在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一對支承軸能夠在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進退地相對設置,並且設置有將各根上述支承軸套起來的筒狀軸套,上述一對支承軸在進入狀態下與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接合來支承該印版輥筒,另一方面,上述一對支承軸在後退狀態下脫離上述印版輥筒 之軸心方向之兩端部而將上述印版輥筒自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卸下;上述支承軸構成為:當該支承軸在與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端部接合的狀態下後退時,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端部與上述筒狀軸套的突出端接觸,解除與該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端部的接合。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筒狀軸套構成為在上述印版輥筒之軸心方向上長度可調節。
  1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推車包括推車定位手段和印版輥筒定位手段,利用該推車定位手段和單元固定一側的聯動動作使自側面進入上述印刷單元上之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的推車在該印版輥筒安裝位置下方不移動地將該推車定位;該印版輥筒定位手段設置成能夠在推車進退方向移動,該印版輥筒定位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的端部與該印版輥筒定位手段接觸來對長度不同的各種印版輥筒進行定位,以便當上述推車進入上述印版輥筒之安裝位置下方時該推車上之印版輥筒能夠被安裝在上述印刷單元上。
  16.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推車包括主框和滑動框,該主框構成該推車的骨架,該滑動框設置在該主框的上部,在推車進退方向能夠滑動,用於裝載上述印版輥筒;由上述印版輥筒定位手段執行之對印版輥筒的定位對應於已使上述滑動框朝著推車進入方向相對於上述主框滑動後之狀態執行。
  17. 如請求項15或16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印版輥筒定位手段包括:標記部件、滑板以及定位板,該標記部件沿推車進退方向延伸,且在對應於所裝載之各種印版輥筒的端部的位置分別印有標記,該滑板能夠沿該標記部件滑動,該定位板設置在該滑板上,於裝載上述印版輥筒時使該印版輥筒的端部接觸該定位板。
  18. 如請求項17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於上述定位板由板之施力部件施力而朝向上方轉動的狀態下,該定位板的一端靠軸支承在上述滑板上。
  19.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推車定位手段和單元固定一側的聯動動作是接合動作。
  20. 如請求項19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接合動作由鉤狀部件和被接合部件執行;該鉤狀部件設置在上述推車定位手段及單元固定一側中之一方上,鉤狀部件之施力部件施力使該鉤狀部件轉動; 該被接合部件設置在上述推車定位手段及單元固定一側中之另一方上,該被接合部件利用上述推車朝向上述印版輥筒之安裝位置下方的進入動作推壓上述鉤狀部件,該鉤狀部件抵抗上述鉤狀部件之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轉動接合。
  21. 一種印刷裝置的印版輥筒更換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印版輥筒裝載於推車上,以使用來對準印刷圖案的記號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接著,將由印刷單元支承而能夠旋轉的印版輥筒自上述印刷單元卸下後,將上述推車推至上述印刷單元下;之後,在利用印版輥筒交接手段將上述印版輥筒自上述推車交給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之途中,檢測上述印版輥筒的鍵槽位置,且由控制手段根據上述印版輥筒的尺寸資料及已裝載於上述推車上之印版輥筒的記號位置資料計算上述印版輥筒上的鍵槽的位置和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之後,由上述印版輥筒交接手段使上述印版輥筒旋轉,以便上述鍵槽與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的鍵對應上,且在將上述鍵插入上述鍵槽內將上述印版輥筒定位以後,由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
  22. 如請求項2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的印版輥筒更換方法,其中: 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基準記號;使該基準記號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地將印版輥筒裝載於推車上,使上述推車相對於複數個印刷單元中的每個印刷單元待命;由上述控制手段根據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以及裝載於上述推車上之印版輥筒的基準記號位置資料,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及下游側印版輥筒上的鍵槽位置和基準記號二者繞軸心所成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並且按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上述下游側印版輥筒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式子(1)θ 3=2(n+1)π+θ 1-θ 2-L/r n是整數;使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以後,使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23. 如請求項2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的印版輥筒更換方法,其中:印在上述印版輥筒上的記號是虛基準記號,該虛基準記號印在相對於用以對準印刷圖案的真基準位置自並列著設置的上述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朝向下 游側印版輥筒逐一增加或減少規定角度後所處的位置上;使該虛基準記號處於事先決定好之位置地將印版輥筒裝載於推車上,使上述推車相對於複數個印刷單元中的每個印刷單元待命;由上述控制手段根據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對承印物的轉移位置之間的距離L、上述印版輥筒的半徑r、裝載於上述推車上之印版輥筒的該虛基準記號位置資料、以及為對準印刷圖案而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將下游側印版輥筒補正在真基準位置上的基準位置補正角度θ α,將複數個上述印刷單元中兩個印刷單元的上游側印版輥筒及下游側印版輥筒上的鍵槽位置和該虛基準記號之間繞軸心旋轉的角度θ 1、θ 2分別計算出來,並且按照以下所示式子(1)將用以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對下游側印版輥筒進行記號定位的旋轉角度θ 3計算出來;式子(1)θ 3=2(n+1)π+θ 1-θ 2-L/r+θ α n是整數;使各個上述印刷單元的單元固定一側支承著上述印版輥筒能夠旋轉以後,使下游側印版輥筒相對於上述上游側印版輥筒旋轉上述旋轉角度θ 3。
TW101147566A 2011-12-16 2012-12-14 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 TWI607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5935 2011-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5735A TW201345735A (zh) 2013-11-16
TWI607886B true TWI607886B (zh) 2017-12-11

Family

ID=48582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566A TWI607886B (zh) 2011-12-16 2012-12-14 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46388B2 (zh)
KR (1) KR101961955B1 (zh)
CN (1) CN103158346B (zh)
TW (1) TWI607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467A (zh) * 2014-01-24 2014-05-21 刘旭 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的自动对版装置
EP3174716A1 (en) * 2014-07-30 2017-06-07 Omet S.r.L. Printing machine with manual pre-registering system
JP6328533B2 (ja) * 2014-09-29 2018-05-23 富士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トップフィード方式の印刷装置
JP6509567B2 (ja) * 2015-01-16 2019-05-08 株式会社日商グラビア 複数の版胴を有する校正機
JP6757020B2 (ja) * 2017-03-07 2020-09-16 富士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版胴交換装置
JP6961005B2 (ja) * 2017-09-21 2021-11-05 株式会社シンク・ラボラトリー 多色グラビア輪転機
CN108081751A (zh) * 2017-12-08 2018-05-29 广州市佳盛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包装盒印刷装置的安装结构
NL2023046B1 (nl) * 2019-05-01 2020-11-23 Mps Holding Bv Bewerkingsstation voor het bewerken van een substraatbaan
JP7209350B2 (ja) * 2019-05-09 2023-01-20 富士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版胴位相差測定装置及び版胴位相差測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0355A (ja) * 1989-09-01 1991-04-16 Howa Sangyo Kk グラビア輪転機の版胴交換装置
JPH06126939A (ja) * 1992-10-14 1994-05-10 Fuji Kikai Kogyo Kk 印刷機の版胴位置決め装置
EP1010522A1 (de) * 1998-12-14 2000-06-21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Druckzylindern
JP2003266645A (ja) * 2002-03-14 2003-09-24 Toshiba Mach Co Ltd 輪転印刷機および輪転印刷機の版胴の印刷初期位置補正方法
JP2006256176A (ja) * 2005-03-18 2006-09-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版位相合せ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1427436Y (zh) * 2009-07-28 2010-03-24 林孝余 印刷机的印版滚筒装夹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2376B2 (ja) * 1990-06-01 1994-12-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胴交換機
JP3418944B2 (ja) 1994-10-12 2003-06-23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グラビア印刷機の版胴交換装置
DE102005010442B4 (de) * 2005-03-08 2007-10-31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Wechselvorrichtung und Wechselverfahren
JP2010201809A (ja) * 2009-03-04 2010-09-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版胴交換台車
CN201544516U (zh) * 2009-10-23 2010-08-11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印印刷机版辊的快速拆装装置
JP2012240314A (ja) 2011-05-19 2012-12-10 Toyo Seikan Kaisha Ltd グラビア印刷機及びグラビア印刷機の版胴の交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0355A (ja) * 1989-09-01 1991-04-16 Howa Sangyo Kk グラビア輪転機の版胴交換装置
JPH06126939A (ja) * 1992-10-14 1994-05-10 Fuji Kikai Kogyo Kk 印刷機の版胴位置決め装置
EP1010522A1 (de) * 1998-12-14 2000-06-21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Druckzylindern
JP2003266645A (ja) * 2002-03-14 2003-09-24 Toshiba Mach Co Ltd 輪転印刷機および輪転印刷機の版胴の印刷初期位置補正方法
JP2006256176A (ja) * 2005-03-18 2006-09-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版位相合せ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1427436Y (zh) * 2009-07-28 2010-03-24 林孝余 印刷机的印版滚筒装夹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46388B2 (ja) 2016-07-06
TW201345735A (zh) 2013-11-16
CN103158346A (zh) 2013-06-19
KR20130069461A (ko) 2013-06-26
CN103158346B (zh) 2016-08-10
KR101961955B1 (ko) 2019-03-25
JP2013144432A (ja) 201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886B (zh) 印刷裝置及其印版輥筒更換方法
JP4756034B2 (ja) 印刷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印刷機
JP5776875B2 (ja) 記録装置
JP4684105B2 (ja) 薬剤包装装置
TW201416237A (zh) 噴墨記錄裝置
CN214563882U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喷墨打印机及其夹持装置
CN108688336B (zh)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主体和盒
TWI728714B (zh) 印刷機以及用於印刷機中印刷單元滾筒的搬運車
CN212472827U (zh) 玻片打印机的色带单元
JP5736179B2 (ja) 輪転印刷機および版胴初期位置調整方法
JP3621961B2 (ja) 転写箔送り装置
JP5830387B2 (ja) 転写ロール交換装置
JP606270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調整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5025423A1 (ja) 自動組立装置用部品供給装置
CN108110327B (zh) 电芯移印系统及电芯移印方法
CN214563928U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喷墨打印机及其传送装置
JP4296569B2 (ja) 合成樹脂製パレットの滑り止め材溶着装置
JP2663170B2 (ja) 巻取装置の巻取ロール排出方法及び装置
US9321285B2 (en) Printer
US1172490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622986B2 (ja) 帯状部材の供給装置
KR102283720B1 (ko) 염료 승화형 프린터의 리본 테이크업 릴 구동장치
WO2014054614A1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5995639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5818249B2 (ja) 印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