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8346A - 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8346A
CN103158346A CN2012105463392A CN201210546339A CN103158346A CN 103158346 A CN103158346 A CN 103158346A CN 2012105463392 A CN2012105463392 A CN 2012105463392A CN 201210546339 A CN201210546339 A CN 201210546339A CN 103158346 A CN103158346 A CN 103158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cart
unit
printing
key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63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8346B (zh
Inventor
山本弘
国竹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Fuji Kika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8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8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8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8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6Details
    • B41F9/18Auxiliary devices for exchanging forme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4Cylinder-tripping devices; Cylinder-impression adjus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4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 B41F33/08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operation of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4Tripping devices or stop-motions
    • B41F33/14Automatic control of tripping devices by feelers, photoelectric devices, pneumatic devices, or other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印版滚筒(31)具有键槽(31b)和套准记号(31c)。推车(5)将印版滚筒(31)搬到印刷机组(2)上或者将印版滚筒(31)从印刷机组(2)上搬下来。印刷机组(2)具有在两铅直框(2a)和推车(5)之间交接印版滚筒(31)的印版滚筒交接机构(4)和检测印版滚筒(31)上的键槽(31b)的位置的键槽位置检测机构(60)。推车(5)具有为了使套准记号(31c)位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而让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的印版滚筒旋转部(50)。由控制盘(7)计算键槽(31b)和套准记号(31c)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因此,能够缩短更换印版滚筒时印刷装置的停止时间,使效率良好。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plate cylinder)的更换方法,该印刷装置包括具有被支承着能够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机组,该印刷装置通过将附着在印版滚筒外周面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来进行印刷。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普通印刷装置,是在被支承在印刷机组上且能够旋转的印版滚筒相对于承印物定位(以下称为记号定位)的状态下,靠旋转动作将附着在印版滚筒外周面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来进行印刷的。
上述印版滚筒上设置有供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上的键插入的键槽,在更换所述印版滚筒之际,通过将所述键插入所述键槽中来对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进行定位,从而将所述印版滚筒安装在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
近年来,人们需求的是能够尽量地缩短印刷前的准备时间的高效印刷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印刷装置中,设置有将所述印版滚筒搬到所述印刷机组上和从所述印刷机组上将所述印版滚筒搬下来的调色板。在所述印刷机组上设置有在机组固定一侧和所述调色板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的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检测所述键槽的位置的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被装载成能够使所述印版滚筒绕轴心旋转,在从所述调色板上将所述印版滚筒交给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的途中,根据已检测到的键槽位置数据,使所述印版滚筒旋转以便所述键槽与所述键正好对应上,从而能够自动地将已装载且搬到所述调色板上的印版滚筒安装在印刷机组上。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内容,由于在将印版滚筒安装在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以后,不知道成为形成在印版滚筒外周面上的印刷图案的基准位置的记号相对于键槽的位置,因此例如需要作业者手动来对印版滚筒定位,作业繁琐。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印刷装置的发明内容如下:在印刷装置中设置有检测所述记号的位置的记号位置检测机构。将印版滚筒安装在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以后,再由所述记号位置检测机构检测记号相对于键槽的位置,之后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根据已检测到的记号的位置和印版滚筒径等尺寸数据计算出用于对印刷机组进行定位的旋转角度。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8-108517号公报(第0015~0018段落、图1)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3-266645号公报(第0026~0029段落、图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明内容,在将印版滚筒安装在印刷机组上以后,需要依次进行检测记号位置的作业、计算用于对印刷机组进行定位的旋转角度的作业以及使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的作业,因此即使将印版滚筒安装在印刷机组上,印刷作业也无法立刻进行,印刷装置的停止时间增长,效率不良。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换印版滚筒时印刷装置的停止时间短且效率良好的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将印版滚筒搬上搬下的推车中使设置在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上的记号位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包括印刷机组、推车以及控制机构,该印刷机组中具有键槽的印版滚筒通过将机组固定一侧的键插入所述键槽中定位,该印刷机组中的印版滚筒由所述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能够旋转,该推车将所述印版滚筒搬到该印刷机组上或者从该印刷机组上将所述印版滚筒搬下来,该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印刷机组上,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所述印刷机组包括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键槽位置检测机构,该印版滚筒交接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能够绕轴心旋转地装载该印版滚筒,在机组固定一侧和所述推车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该键槽位置检测机构对所述印版滚筒上的键槽位置进行检测。在所述印版滚筒上印有用以对准印刷图案的记号。所述推车具有使所述记号位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上地装载所述印版滚筒的记号定位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存储部和计算部,该存储部内存储有已被装载到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记号位置数据,该计算部根据由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键槽位置及存储在所述存储部的记号位置数据将所述记号相对于所述印版滚筒上的所述键槽的位置计算出来,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对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进行控制,使所述印版滚筒旋转以便所述键槽与所述键正好对应上,并使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印刷机组并列着设置有多台。对各台所述印刷机组分别设置有一台所述推车。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基准记号。所述存储部存储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所述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和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所述计算部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个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和下游侧印版滚筒中所述键槽和所述基准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用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n是整数)    (1)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对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进行控制,使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推车具有杆,该杆的下端受到支承该杆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该杆的上端借助摆动动作与已装载上的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中与基准记号相对应的部分接触。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推车将所述印版滚筒搬上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或者将所述印版滚筒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搬下来。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包括从下方支承所述印版滚筒使该印版滚筒升降的升降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构成为:在该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该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所述推车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另一方面,在所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该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升降部构成为:该升降部在已将所述推车推到各台所述印刷机组下的状态下位于已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下方,上升时从所述推车上接过所述印版滚筒并使所述印版滚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时将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接过来的印版滚筒交给所述推车。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包括: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一端检测所述键槽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和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角度检测部。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构成为:该键槽位置检测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从所述基准记号处于所述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状态开始绕轴心旋转,一直旋转到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键槽为止,由所述旋转角度检测部检测旋转角度,由此检测所述键槽相对于所述基准记号的位置。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印刷机组并列着设置有多台。对各台所述印刷机组分别设置有一台所述推车。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假基准记号,该假基准记号印在相对于用以对准印刷图案的真基准位置从并列着设置的所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朝向下游侧印版滚筒逐一增加或减少一规定角度后所处的位置上。所述存储部存储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所述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和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所述计算部将在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个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和下游侧印版滚筒中所述键槽和所述虚基准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用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n是整数)        (1)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对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进行控制,使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推车具有杆,该杆的下端受到支承该杆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该杆的上端借助摆动动作与已装载上的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中与基准记号相对应的部分接触。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七或第八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推车将所述印版滚筒搬上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或者将所述印版滚筒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搬下来。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包括从下方支承所述印版滚筒使该印版滚筒升降的升降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构成为:在该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该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所述推车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另一方面,在所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该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升降部构成为:该升降部在已将所述推车推到各台所述印刷机组上的状态下位于已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下方,上升时从所述推车上接过所述印版滚筒并使所述印版滚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时将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接过来的印版滚筒交给所述推车。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包括: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一端检测所述键槽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和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角度检测部。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构成为:该键槽位置检测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从所述虚基准记号处于所述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状态开始绕轴心旋转,一直旋转到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键槽为止,由所述旋转角度检测部检测旋转角度,由此检测所述键槽相对于所述虚基准记号的位置。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六或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印刷机组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位且所述印刷机组的一侧。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一对支承轴能够在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进退地相对设置,并且设置有将各根所述支承轴套起来的筒状轴套,所述一对支承轴在进入状态下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接合来支承该印版滚筒,另一方面,所述一对支承轴在后退状态下脱离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而将所述印版滚筒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卸下来。所述支承轴构成为:当该支承轴在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接合的状态下后退之际,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所述筒状轴套的突出端接触,解除与该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接合。
第十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筒状轴套构成为在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长度可调节。
第十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推车包括推车定位机构和印版滚筒定位机构。利用该推车定位机构和机组固定一侧的联动动作使从侧面进入所述印刷机组上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的推车在该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不移动地将该推车定位。该印版滚筒定位机构设置成能够在推车进退方向移动,该印版滚筒定位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的端部与该印版滚筒定位机构接触来对长度不同的各种印版滚筒进行定位,以便当所述推车进入所述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之际该推车上的印版滚筒能够被安装在所述印刷机组上。
第十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五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推车包括主框和滑动框,该主框构成该推车的骨架,该滑动框设置在该主框的上部,在推车进退方向能够滑动,用于装载所述印版滚筒。由所述印版滚筒定位机构进行的对印版滚筒的定位对应于已使所述滑动框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相对于所述主框滑动后的状态进行。
第十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五或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印版滚筒定位机构包括:标记部件、滑板以及定位板,该标记部件沿推车进退方向延伸,且在对应于装载的各种印版滚筒的端部的位置分别印有标记,该滑板能够沿该标记部件滑动,该定位板设置在该滑板上,在装载所述印版滚筒之际使该印版滚筒的端部接触该定位板。
第十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定位板被板的施力部件施力而朝向上方转动的状态下,该定位板的一端靠轴支承在所述滑板上。
第十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五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推车定位机构和机组固定一侧的联动动作是接合动作。
第二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九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接合动作由钩状部件和被接合部件进行。该钩状部件设置在所述推车定位机构及机组固定一侧中之一方上,钩状部件的施力部件施力使该钩状部件转动。该被接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推车定位机构及机组固定一侧中之另一方上,该被接合部件利用所述推车朝向所述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的进入动作推压所述钩状部件,该钩状部件抵抗所述钩状部件的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转动接合。
第二十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更换方法。将印版滚筒装载到推车上,以使用来对准印刷图案的记号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接着,将由印刷机组支承而能够旋转的印版滚筒从所述印刷机组卸下来以后,将所述推车推到所述印刷机组下,之后,在利用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将所述印版滚筒从所述推车交给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的途中,检测所述印版滚筒的键槽位置,且由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印版滚筒的尺寸数据及已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记号位置数据计算所述印版滚筒上的键槽的位置和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之后,由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旋转,以便所述键槽与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的键对应上,且在将所述键插入所述键槽内将所述印版滚筒定位以后,由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
第二十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十一方面的发明中,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基准记号,使该基准记号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地将印版滚筒装载在推车上,让所述推车相对于多台印刷机组中的每台印刷机组待命,由所述控制机构根据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以及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基准记号位置数据,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及下游侧印版滚筒上的键槽位置和基准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并且按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n是整数)    (1)
使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以后,让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第二十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十一方面的发明中,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虚基准记号,该虚基准记号印在相对于用以对准印刷图案的真基准位置从并列着设置的所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朝向下游侧印版滚筒逐一增加或减少一规定角度后所处的位置上,使该虚基准记号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地将印版滚筒装载在推车上,让所述推车相对于多台印刷机组中的每台印刷机组待命,由所述控制机构根据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个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虚基准记号位置数据、以及为对准印刷图案而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将下游侧印版滚筒补正在真基准位置上的基准位置补正角度θα,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及下游侧印版滚筒上的键槽位置和虚基准记号之间绕轴心旋转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并且按照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下游侧印版滚筒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θα(n是整数)    (1)
使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以后,让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及第二十一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在印版滚筒已装载在推车上的状态下事先获得为了得知记号相对于键槽的位置所需要的记号位置数据,所以更换印版滚筒时印刷装置的停止时间短,作业效率良好。
根据第二、第七、第二十二及第二十三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将印版滚筒安装在各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以前检测键槽的位置,从键槽的位置数据和基准记号或虚基准记号的位置数据得知用以相对于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将下游侧印版滚筒定位的旋转角度,所以在将印版滚筒安装在各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以后,马上就能够自动地将各印版滚筒定位。结果是,更换印版滚筒时印刷装置的停止时间短,作业效率更加良好。
根据第三及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利用记号定位机构使基准记号或虚基准记号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之际,杆的上端成为表示所述印版滚筒上的基准记号或虚基准记号的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标记,所以易于将基准记号或虚基准记号设定在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上。而且,靠简单的构造就能够在印版滚筒上基准记号或虚基准记号的事先决定好的位置做上标记,所以能够使推车的成本较低。
根据第四及第九方面的发明,因为处于已将印版滚筒搬入印刷机组上的状态下的推车和处于已固定在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的状态下的印版滚筒的位置关系是上下关系,所以能够使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垂直的各印刷机组的宽度较窄。因此,能够使各印刷机组之间的空隙较窄,从而能够使印刷装置布置紧凑。
根据第五及第十方面的发明,通过升降部上升,将印版滚筒从推车交给升降部和使印版滚筒移动到该印版滚筒在各印刷机组上的安装位置这两件事能够一次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升降部下降,印版滚筒从在各印刷机组上的安装位置移动到推车和将所述印版滚筒从升降部交给推车这两件事能够一次进行。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印版滚筒的更换作业。而且,因为在上升时升降部从下方支承已被定位在推车上的印版滚筒并保持着该状态不发生变化,所以在印版滚筒被从推车上交给升降部之际,使其位于推车上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上的印版滚筒的基准记号或虚基准记号不会发生错位。
根据第六及第十一方面的发明,因为在检测键槽之际传感器不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接触,所以在印版滚筒交接部印版滚筒在轴心方向上不会错位。因此,能够防止在将该印版滚筒安装在各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时由于印版滚筒在印版滚筒交接部错位而产生安装误差。而且,构造也会不像传感器以接触的方式与键槽接触来检测位置那样复杂,从而能够使印刷机组的构造简单。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发明,在对不同种类的印版滚筒的键槽分别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将非接触式传感器固定好不变,仅改变所述升降部的升降位置,即能够检测各印版滚筒上的键槽。因此,在不造成各印刷机组的构造复杂化的情况下,即能够利用升降部的升降动作将各种尺寸的印版滚筒上的键槽的位置检测出来。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发明,在各支承轴后退而将印版滚筒从各印刷机组卸下之际,在一支承轴脱离印版滚筒而另一支承轴与印版滚筒啮合而难以脱离印版滚筒的状态下,印版滚筒被另一支承轴拉拽,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与筒状轴套的突出端接触,此后印版滚筒就不移动,仅有支承轴后退,因此很简单地就能够将印版滚筒从印刷机组上卸下来。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发明,因为通过调节筒状轴套的长度即能够改变筒状轴套的突出端相对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所以即使在更换印版滚筒之际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长度有了变化,也能够根据变化使筒状轴套的突出端位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附近。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发明,因为使推车从侧面相对于印刷机组上印版滚筒的安装位置的下方进退,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印刷机组的承印物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的空间。而且,因为利用印版滚筒定位机构及推车定位机构仅仅使推车进入印刷机组上印版滚筒的安装位置的下方,印版滚筒就会处于能够被安装在印刷机组上的位置,所以在作业者使推车进入到印刷机组上印版滚筒的安装位置的下方以后,再使推车朝着印刷机组的承印物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移动,不需要确认印版滚筒相对于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位置,印版滚筒的更换作业简单易行。
根据第十六方面的发明,若使滑动框相对于主框朝着推车进入方向滑动,那么在已使推车进入印版滚筒的安装位置的下方的状态下印版滚筒就会处于能够被安装在印刷机组上的位置。另一方面,若使滑动框相对于主框朝着推车后退的方向滑动,推车的全长会变短而紧凑,所以在用推车搬送印版滚筒之际可以转小弯,作业者易于对推车进行操作。
根据第十七方面的发明,通过滑板的滑动动作,很简单的就能够使定位板移动到对应于各种印版滚筒的端部的标记处,从而能够缩短更换印版滚筒之际的准备时间。
根据第十八方面的发明,在将印版滚筒装载在推车上之际,即使印版滚筒出乎意料地从上方接触到所述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也会抵抗板的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朝下方转动,所以能够防止印版滚筒从上方接触到所述定位板之际,定位板出现故障。
根据第十九方面的发明,因为使推车从侧面进入印版滚筒的安装位置的下方以后,推车定位机构及机组固定一侧就会靠接合动作而相互接合,所以能够将推车牢固地固定在机组固定一侧。
根据第二十方面的发明,因为使推车进入印刷机组后,钩状部件会自动地与被接合部件接合,推车即被固定在机组固定一侧,所以除了使推车进入印刷机组的作业以外,作业者无需进行将推车固定在印刷机组上等繁杂作业,很简单地就能够将推车固定在机组固定一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2是印刷机组的结构略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B-B线剖开的支承轴周围的放大剖视图,(a)示出筒状轴套伸出来的状态,(b)示出筒状轴套缩进去的状态。
图5是俯视图,示出处于让滑动框朝着推车前方滑动之状态的推车。
图6是俯视图,示出处于让滑动框朝着推车后方滑动之状态的推车。
图7中的(a)是顺着图5中箭头C的方向看到的图,(b)是顺着图6中箭头D的方向看到的图,(c)是沿(a)中的E-E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的F-F线剖开的剖视图,(a)示出正常状态的定位板,(b)示出印版滚筒已从上方接触到该定位板之状态下的定位板。
图9是图2中的G部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示出处于将推车推到印刷机组下的途中之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推车已相对于印刷机组定好位之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就要将印版滚筒从推车上交给印刷机组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处于将印版滚筒从推车上交给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的途中之状态的图。
图15是示出刚刚将印版滚筒从推车上交给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后之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在推车和印刷机组之间交接印版滚筒的略图,(a)示出将印版滚筒的虚基准记号设定在推车上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上的状态,(b)示出将推车刚刚推到印刷机组下的状态,(c)示出将检测印版滚筒的键槽位置的状态;(d)示出正在检测印版滚筒的键槽位置的状态,(e)示出使印版滚筒旋转以便印版滚筒的键槽位于印版滚筒的上端的状态,(f)示出即将将印版滚筒交给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之前的状态,(g)示出将印版滚筒刚刚交给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后的状态。
图17是示出即将对印刷装置进行定位之前的状态的略图,示出上游侧两个印刷机组的各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
图18是示出即将对印刷装置进行定位之前的状态的略图,示出下游侧两个印刷机组的各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
图19是示出印刷装置的定位刚刚结束后的状态的略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2-印刷机组;2a-铅直框(机组固定一侧);4-印版滚筒交接机构;5-推车;6-非接触式传感器;7-控制盘(控制机构);7a-存储部;7b-计算部;13-推车定位机构;31-印版滚筒;31b-键槽;31c-套准记号(虚基准记号);32a-支承轴;32b-键;38-筒状轴套;40-升降部;48c-钩状部件;50-印版滚筒旋转部;51-主框;52d-被接合部件;54-滑动框;56-记号定位机构;56c-杆;57-印版滚筒定位机构;57a-定位板;57h-抗扭弹簧(板的施力部件);57i-标记部件;57k-滑板;60-键槽位置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优选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从本质上进行说明的示例而已。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该印刷装置1包括:支承着将油墨等转移到塑料薄膜等承印物W上的印版滚筒31且使该印版滚筒31能够旋转的印刷机组2和将所述印版滚筒31搬到该印刷机组2的下部或从该印刷机组2的下部搬出来的推车5(参照图2及图3)。所述印刷机组2并排着设置有三台。
在图1的纸面左侧上部设置有将所述承印物W送出的送出辊10a,另一方面,在图1的纸面右侧上部设置有将所述承印物W卷起来的卷绕辊10b。所述送出辊10a和所述卷绕辊10b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辊11,所述承印物W缠在所述各导向辊11上,边通过各台所述印刷机组2边被运送。此外,在各印刷机组2的承印物运送方向下游侧分别设置有对通过各印刷机组2的承印物W进行干燥的干燥机10c。
如图2所示,各台所述印刷机组2包括上下延伸的一对铅直框(机组固定一侧)2a,所述印版滚筒31以轴心方向指向水平方向的状态被支承在该两铅直框2a之间,能够旋转。
在该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朝着轴心方向内侧凹陷为近似锥形的凹陷部31a,在该两凹陷部31a中之一凹陷部上形成有键槽31b(参照图4)。
在所述印版滚筒31外周面的轴心方向一端印有成为虚基准的套准记号(register mark)(虚基准记号)31c,该套准记号位于相对于用来对准该印刷图案的真基准位置,从并排着设置的所述印刷机组2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朝向下游侧印版滚筒31逐一增加规定角度后所处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所述印刷机组2上支承轴32a与所述两铅直框2a相对而设,该一支承轴32a利用在近似水平方向上伸缩的气缸32d而能够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一端侧进退。另一支承轴32a利用在近似水平方向上伸缩的由伺服马达驱动的滚珠螺杆机构32e而能够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另一端侧进退。
所述一对支承轴32a的突出端侧与所述凹陷部31a相对应呈近似锥形,在所述一支承轴32a上设置有插入所述印版滚筒31的键槽31b内的键32b(参照图4)。
所述一对支承轴32a在进入状态下与所述印版滚筒31的两凹陷部31a接合来支承所述印版滚筒31;在后退状态下则脱离所述印版滚筒31的两凹陷部31a而将所述印版滚筒31从所述两铅直框2a上卸下来。所述印版滚筒31及所述支承轴32a通过将设在一支承轴32a上的键32b插入所述键槽31b中来定位。
在所述一支承轴32a的基端侧设置有驱动该支承轴32a旋转的伺服马达控制的驱动部32c。驱动部32c驱动所述支承轴32a旋转,所述印版滚筒31即旋转。
在所述一对铅直框2a上分别设置有将所述各支承轴32a套起来的筒状轴套38。如图4所示,该筒状轴套38比处于后退状态的所述支承轴32a更靠近所述印版滚筒31一侧地突出。
所述筒状轴套38包括外筒部38a和内筒部38b。该外筒部38a的基端侧开口周缘固定在所述铅直框2a的侧面上;该内筒部38b能够相对于该外筒部38a朝着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滑动。
在所述外筒部38a的突出端一侧的上部,以销突出端P进入该外筒部38a内部的状态安装有分度销(index plunger)38c,在所述外筒部38a的突出端一侧的下部与所述销突出端P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通孔38d。
另一方面,在所述内筒部38b的上部,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相互具有规定间隔地形成有五个通孔38e,在所述内筒部38b的下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五个通孔38e中之每个通孔38e相对的五个通孔38f。
所述筒状轴套38通过使所述内筒部38b相对于所述外筒部38a滑动,将所述分度销38c的销突出端P嵌入所述内筒部38b上部规定的通孔38e内,并且将销P1插入所述外筒部38a下部的通孔38d和与该通孔38d相对应的所述内筒部38b下部的通孔38f中,所述筒状轴套38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长度就能够得到调节。因此,各支承轴32a后退而将印版滚筒31从各印刷机组2上卸下来之际,在一支承轴32a脱离印版滚筒31而另一支承轴32a与印版滚筒31啮合而难以脱离印版滚筒31的状态下,印版滚筒31被另一支承轴32a拉着该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与筒状轴套38的突出端接触,之后印版滚筒31不再移动,仅仅是支承轴32a后退,所以很简单地就能够将印版滚筒31从印刷机组2上卸下来。
因为通过调节所述筒状轴套38的长度,即能够改变筒状轴套38的突出端相对于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所以即使在更换印版滚筒31之际印版滚筒31在轴心方向上的长度发生变化,也能够根据该长度变化使筒状轴套38的突出端靠近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
此外,本发明中的筒状轴套38是一个靠手动使内筒部38b相对于外筒部38a滑动的结构,但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筒状轴套38成为一个利用马达的驱动等使内筒部38b自动地相对于外筒部38a滑动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与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垂直的一侧且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两端,一对摆动板33相向而设,一对摆动板33分别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各自的上端利用轴支承在所述各铅直框2a上且能够摆动。在该两摆动板33的下端部之间,轴心方向指向水平方向的传墨辊34由轴支承着能够自由旋转。
该传墨辊34借助所述两摆动板33的摆动而能够在与所述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和不接触的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印刷装置1的工作过程中,该传墨辊34一边与所述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接触,一边朝着与该印版滚筒3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如图3所示,所述印版滚筒31及所述传墨辊34的各外周面的上侧部分之间设置有一对铅直板35,该一对铅直板35在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保持有间隔,该一对铅直板35跨越所述印版滚筒31及所述传墨辊34。由所述印版滚筒31、传墨辊34及两铅直板35构成贮存供向所述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的油墨的贮液部Li,油墨自未图示的油墨供给装置供向该贮液部Li。
在与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垂直的另一侧设置有刮刀片(doctorblade)36,该刮刀片36压接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上,利用印版滚筒31的旋转动作将附着在外周面上的多余的油墨刮下来。
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上方设置有压筒37,该压筒37使承印物W从上方压紧在该印版滚筒31上。该压筒37利用未图示的滑动机构而能够上下滑动。
在所述印版滚筒31由所述各支承轴32a支承着的状态下,使所述压筒37朝向下方滑动,而由所述印版滚筒31及所述压筒37夹住所述承印物W,并且一边利用所述印版滚筒31及所述压筒37的旋转使所述承印物W移动,一边将附着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W上。
所述印版滚筒31及传墨辊34的下方设置有一对导向板39,该一对导向板39沿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延伸,既能够安装在所述两铅直框2a上又能够从所述两铅直框2a卸下来。该两导向板39以越靠近下方相互离得越近的方式倾斜对置,两导向板39的下端缘之间的空隙位于所述传墨辊34的正下方。
此外,当不让所述印刷装置1工作时,为防止所述两导向板39碍事,将所述两导向板39从所述印刷机组2卸下来,放在所述推车5的一侧,但未图示。
在各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设置有印版滚筒交接机构4,利用该印版滚筒交接机构4在所述两铅直框2a和所述推车5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31的交接。
该印版滚筒交接机构4包括从所述一铅直框2a(图2中纸面右侧)的下部朝着另一铅直框2a(图2中纸面左侧)沿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底框41,在靠近该底框41的伸出端的位置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支承所述底框41的伸出端一侧的支承框Fr。
在所述一铅直框2a上所述底框41的上方设置有旋转轴心方向指向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且由伺服马达控制的第一驱动部42;该第一驱动部4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沿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42a,该旋转轴42a随着所述第一驱动部42的驱动一起旋转。
在所述底框4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齿轮箱43,该一对齿轮箱43在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相互间保持有规定的间隔,呈纵向尺寸大的近似长方体。所述旋转轴42a贯穿一齿轮箱43,并且所述旋转轴42a的伸出端到达另一齿轮箱43内部,在该各齿轮箱43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轴42a一体旋转的直齿轮42b(参照图3)。
所述各齿轮箱43上设置有上下贯穿该齿轮箱43的齿条44,在所述各齿轮箱43内所述齿条44和所述直齿轮42b相啮合。
在所述各齿条44的上端安装有沿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延伸、俯视时近似“U”字形的支承板45(参照图5)。该支承板45的大致四个角部设置有旋转轴心方向指向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的机组侧转轮46,由该四个机组侧转轮46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31能够绕轴心旋转。
如图3所示,在所述支承板45背面的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一端且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垂直的一侧,设置有旋转轴心指向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且由伺服马达控制的第二驱动部47。
所述四个机组侧转轮46中,位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一端且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垂直的一侧的机组侧转轮46经由未图示的皮带由所述第二驱动部47驱动旋转,由所述四个机组侧转轮46支承的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
在所述第二驱动部47设置有回转式编码器47a(旋转角度检测部),该回转式编码器47a能够经由所述机组侧转轮46检测由所述四个机组侧转轮46支承着的印版滚筒31绕轴心的旋转角度。
由所述两齿条44、支承板45、四个机组侧转轮46及第二驱动部47构成升降部40。升降部40构成为:当在该升降部40从下方支承所述印版滚筒31的状态下所述旋转轴42a由所述第一驱动部42驱动着旋转时,所述各齿条44就会经所述直齿轮42b而上下移动,该升降部40因此而升降,在下降端位置与所述推车5之间进行印版滚筒31的交接;在上升端位置与所述两铅直框2a之间进行印版滚筒31的交接。因此,在处于已将印版滚筒31搬到印刷机组2上之状态的推车5和处于安装在各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两铅直框2a上之状态的印版滚筒31就成为一上一下的位置关系,各印刷机组2的在与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变窄,所以能够使各印刷机组2之间的间隔变窄,从而能够使印刷装置1布局紧凑。
如图9所示,在所述底框41的伸出端一侧的下部设置有铅直壁部41a和安装板41c。该铅直壁部41a从该底框41朝向下方延伸且为板状,该安装板41c从该铅直壁部41a的伸出端朝向另一铅直框2a一侧延伸且为板状的水平部分41b构成,剖面近似“L”字形。
该水平部分41b的上表面上,第一突出板48a及第二突出板48b沿着与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保持有间隔地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板48a上,沿近似水平方向延伸的钩状部件48c的长边方向中间部分由水平支轴48e支承,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
在所述钩状部件48c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有下方开口的嵌合槽48d,另一方面,螺旋弹簧(钩状部件的施力部件)Sp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钩状部件48c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
所述螺旋弹簧Sp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突出板48b的上端,该螺旋弹簧Sp施力,使所述钩状部件48c朝着上方转动,使该钩状部件48c保持着近似水平的状态。
另一方面,近似矩形的板52c从设置在所述推车5的推车进入方向近似中央下部且沿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框52b(参照图5和图6)上朝着上方突出,俯视时近似“U”字形的被接合部件52d自该板52c的推车进入方向的前表面突出。
在将所述推车5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之际,如图9所示,所述被接合部件52d利用所述推车5朝向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的进入动作推压所述钩状部件48c的长边方向一端的下部,该钩状部件48c就一边与所述被接合部件52d滑动接触,一边抵抗所述螺旋弹簧Sp的弹力而转动。当让所述推车5进一步进入所述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所述被接合部件52d与所述嵌合槽48d对应上以后,所述钩状部件48c则会靠所述螺旋弹簧Sp的复原力而转动,被接合部件52d与所述嵌合槽48d嵌合,所述推车5在长边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机组2的位置就定好了。
也就是说,由所述板52c及所述被接合部件52d构成推车定位机构13。所述被接合部件52d利用已进入所述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的推车5与印刷机组2的钩状部件48c之间能够接合或脱离的接合动作(联动动作),使推车5在所述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不移动地定位。
在所述印刷机组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且所述印刷机组2的一侧(一铅直框2a的第一驱动部42的上方)设置有非接触式传感器6。
该非接触式传感器6通过从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的一端朝向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的端部照射激光Lz,而能够测量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6到该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的距离,利用测量值在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所述键槽31b之位置和未形成所述键槽31b的位置发生变化,来检测所述键槽31b。
由所述回转式编码器47a及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6构成对所述印版滚筒31上的键槽31b的位置进行检测的键槽位置检测机构60。在所述套准记号31c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由所述升降部40支承着的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一直旋转到由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6检测出所述键槽31b为止,由所述回转式编码器47a将旋转角度检测出来,由此检测出所述键槽31b相对于所述套准记号31c的位置。因此,因为在检测键槽31b之际非接触式传感器6不与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接触,所以在升降部40印版滚筒31不会轴心方向上发生错位,从而能够避免由于印版滚筒31在升降部40上错位而引起的各印刷机组2相对于两铅直框2a的安装误差。
而且,构造不会像传感器是接触方式靠接触键槽31b检测键槽31b的位置时那样复杂,能够使印刷机组2的构造简单。
在对不同种类的印版滚筒31上的键槽31b分别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将非接触式传感器6固定好不动,仅改变所述升降部40的升降位置就能够检测各印版滚筒31上的键槽31b的位置,所以不会导致各印刷机组2的构造复杂化,利用升降部40的升降动作能够将大小不同的印版滚筒31上的键槽31b的位置检测出来。
所述推车5构成为能够在地板上自由移动,从形成在所述另一铅直框2a下部的开口(未图示)将所述印版滚筒31搬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或者将所述印版滚筒31从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搬下来。如图2所示,所述推车5包括主框51,该主框51沿推车进入方向细长地延伸,构成推车5的骨架,由多根剖面呈“L”字形的铁框组装而成。
如图5及图6所示,该主框51包括下框51a和上框51b,该下框51a的推车进入方向上的前端开着口,俯视时呈近似“U”字形;该上框51b的推车进入方向上的前端开着口,俯视时呈近似“U”字形,与所述下框51a上方的从推车进入方向的前端到中间部分相对应。
该上框51b利用从该上框51的四个角部笔直地朝着下方延伸的连结框51c安装在所述下框51a上,图3中也示出,在沿着所述上框51的推车进入方向笔直延伸的部分设置有一对滑动导轨Sr。
在所述下框51a的下端一侧的推车进入方向的前方安装有一对不能绕沿铅直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的前侧滚轮Ca;在推车进入方向的后方安装有一对能够绕沿铅直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的后侧滚轮Cb。在所述下框51a的推车进入方向的后端安装有近似“门”状的把持部件51d,作业者H把持着所述把持部件51d的上端就能够进行所述推车5的移动操作。
在所述上框51b的上方设置有装载所述印版滚筒31的滑动框54,该滑动框54包括一对第一框54a和一对第二框54b。该一对第一框54a与所述各滑动导轨Sr相对应,沿推车进入方向延伸;该一对第二框54b在推车进入方向上相互保持着规定间隔地将所述一对第一框54a之间连接起来。由所述一对第一框54a和一对第二框54b形成的开口部54c具有所述支承板45能够通过的宽度。
在所述一对第一框54a的下表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剖面近似“U”字形的滑板54d,该滑板54d能够滑动地外嵌合在所述滑动导轨Sr上,所述滑动框54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框51b朝着推车进入方向滑动。
如图7中(c)所示,各个所述第一框54a的剖面呈近似“L”字形,侧面将所述上框51的上部侧面覆盖起来。如图7中的(a)、(b)所示,一第一框54a(图5、6的纸面上侧)的侧面形成有一对定位孔54e,该定位孔54e在推车进入方向保持有规定的间隔。
在所述上框51b的对应于所述一第一框54a的部分即沿推车进入方向延伸的部分,安装有分度销51e,该分度销51e的突出端销P2在推车进入方向近似中央部位朝着外侧突出。如图5及图7中(a)所示,在使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朝着推车进入方向前侧滑动之际,通过使所述分度销51e的突出端销P2嵌入一定位孔54e内,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的位置就定好了。另一方面,如图6及图7中(b)所示,在让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的后侧滑动之际,通过让所述分度销51e的突出端销P2嵌入另一定位孔54e内,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的位置就定好了。
一对推车侧滚轮55以轴心方向指向推车进入方向的状态设置在各个所述第二框54b上,该一对推车侧滚轮55在推车宽度方向上保持有规定的间隔,由该四个推车侧滚轮55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31使该印版滚筒31能够旋转。
在形成在推车进入方向后侧的第二框54b上的两个推车侧滚轮55中之一个滚轮55上,设置有能够限制该推车侧滚轮55旋转的制动杆55a。通过操作该制动杆55a,能够使装载在所述四个推车侧滚轮55上的印版滚筒31在能够旋转的状态和停止状态之间切换。
印版滚筒旋转部50由所述四个推车侧滚轮55构成,该印版滚筒旋转部50为了使所述套准记号31c位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让所述安装上的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位于所述推车宽度方向之一侧的第一框54a上表面的推车进入方向前端,设置有一对在推车进入方向上留有规定间隔且突出的矩形板56a,在该两个长方形板或者正方形板56a之间安装有沿推车进入方向延伸的轴56b。
如图3所示,近似棱柱状的杆56c的下端由该轴56b支承,该近似棱柱状的杆56c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所述杆56c能够相对于所述轴56b在推车进入方向上滑动。
在所述杆56c的上端突出设置有突出端比较尖的突起56d,该突出端比较尖的突起56d朝着要装载在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的印版滚筒31一侧突出。
由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矩形板56a、轴56b及杆56c构成记号定位机构56。所述突起56d的突出端借助所述杆56c的摆动动作与所述已安装上的印版滚筒31的外周面中对应于套准记号31c的部分接触。因此,因为在由记号定位机构56使套准记号31c位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之际,杆56c的突起56d成为表示所述印版滚筒31中的套准记号31c的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标记,所以易于使套准记号31c位于事先设定好的位置。而且,因为用一简单的构造即能够在印版滚筒31中的套准记号31c的事先决定好的位置做上标记,所以能够制造出成本低的推车5。
在位于所述推车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框54a的推车进入方向的前侧设置有能够沿推车进退方向移动的印版滚筒定位机构57。
如图8中的(a)、(b)所示,该印版滚筒定位机构57包括:形成为近似“L”字形的定位板57a、支承该定位板57a的板支承部件57b、沿推车进退方向延伸、在对应于所装载的长度不同的各种印版滚筒31的端部的位置分别印上标记的标记部件57i、在所述第一框54a的与标记部件57i相反的一侧沿推车进退方向设置的导轨57j、以及能够沿所述标记部件57i滑动的剖面“U”字形的滑板57k。
所述板支承部件57b包括铅直板部57c、上侧水平板部57d以及下侧水平板部57e。该铅直板部57c上下延伸;该上侧水平板部57d为了脱离所述第一框54a而自所述铅直板部57c的上端水平延伸;该下侧水平板部57e为了潜入所述第一框54a下方而从所述铅直板部57c的下端水平延伸。在所述上侧水平板部57d和所述铅直板部57c之间,板面朝向推车进入方向的板支承板57f与所述上侧水平板部57d和所述铅直板部57c形成为一体。
所述滑板57k设置在所述下侧水平板部57e的上面,能够滑动地外嵌合在所述导轨57j上,所述板支承部件57b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54a沿推车进入方向滑动。
所述定位板57a的一端由水平支轴57g支承在所述板支承板57f上,该定位板57a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在所述水平支轴57g上卷绕有抗扭弹簧(板的施力部件)57h。
该抗扭弹簧57h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板57a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铅直板部57c上。由该抗扭弹簧57h施力而使所述定位板57a朝着上方转动,将所述定位板57a保持为一种朝着近似斜上方延伸的倾斜状态。如图8(b)所示,即使所述印版滚筒31从上方接触所述定位板57a,该定位板57a也会抵抗所述抗扭弹簧57h所施加的力朝着下方转动。因此,在往推车5上装载印版滚筒31之际,因为即使印版滚筒31出乎意料从上方接触到所述定位板57a,所述定位板57a也会抵抗抗扭弹簧57h所施加的力朝着下方转动,所以能够防止当印版滚筒31从上方接触到所述定位板57a之际定位板57a出现故障。
在使所述定位板57a滑动到与装载的印版滚筒31相对应的所述标记部件57i的标记位置处的状态下,通过一边使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与该定位板57a接触,一边将所述印版滚筒31装载到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上,那么在所述推车5已进入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之际,所述推车5即被定好位,以便将所述推车5上的印版滚筒31安装在印刷机组2上。因此,利用滑板57k的滑动动作,很简单地就能够使标记定位板57a移动到与各种印版滚筒31的端部相对应的标记位置处,从而能够使更换印版滚筒31之际的准备时间缩短。
在位于所述推车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一框54a的上方设置有沿推车进入方向延伸的剖面近似“V”字形的油墨接收部件58。
该油墨接收部件58在上端具有开口部58a,在将所述推车5搬到所述印刷机组2下部的状态下,该开口部58a与所述各导向板39的下端缘之间的空隙相对应。所述油墨接收部件58经所述开口部58a接收被沿着所述各导向板39朝下方引导的油墨。
所述开口部58a被沿近似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过滤器58b覆盖,通过的油墨内的灰尘由该板状过滤器58b除去。
如图2所示,所述油墨接收部件58的底部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的后侧缓慢地朝下倾斜,由油墨接收部件58接收的油墨被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的后侧引导。
如图5及图6所示,在所述下框51a的推车进入方向的后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载放台59。该载放台59由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近似长方形的底面部59a和从该底面部59a的外周缘朝着上方突出设置的侧壁部59b构成,该载放台59从所述下框51a朝着两侧突出。
在该载放台59的推车宽度方向近似中央及推车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并列设置有两个油墨回收盒12。该两个油墨回收盒12分别在上端具有开口部12a,从所述开口部12a将由所述油墨接收部件58接收的油墨回收起来。
在所述上框51的推车进入方向后端设置有油墨引导部53。该油墨引导部53将由所述油墨接收部件58接收的油墨朝着所述油墨回收盒12引导。
该油墨引导部53的推车进入方向的前侧部分由轴支承,油墨引导部53能够左右摆动;油墨引导部53包括越靠近推车进入方向的后侧越下倾且剖面近似“U”字形的倾斜部53a。通过使所述油墨引导部53摆动,所述倾斜部53a的推车进入方向上的后端即会位于所述各油墨回收盒12的上方。
在使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的前侧滑动而定好位的状态下,所述油墨引导部53位于所述油墨接收部件58的推车进入方向后端部分的下方,将朝着所述油墨接收部件58的推车进入方向的后侧流动并从推车进入方向的后端流下来的油墨朝着所述各油墨回收盒12引导。
如图3及图6所示,在所述主框51的推车进入方向上的前端,突出设置有一对导向部件52a,该一对导向部件52a与所述一对连接框51c相对设置且主视时呈近似“L”字形,其突出端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底框41的宽度尺寸相对应。
在将所述推车5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之际(参照图11及图12),如图3所示,所述两导向部件52a的突出端面一边与所述底框41的两个侧面滑动接触,一边将该推车5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所述推车5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机组2的位置就定好了。
在将所述推车5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所述钩状部件48c已与所述被接合部件52d接合的状态且让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的前侧滑动而定好位的状态下(参照图13),所述升降部40位于已装载在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上的印版滚筒31的下方,上升时从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接过来所述印版滚筒31使其上升(参照图14及图15);下降时将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两铅直框2a上接过来的印版滚筒31交给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因此,借助升降部40上升,一次即能够完成从推车5到升降部40的印版滚筒31的交接工作和印版滚筒31移动到各印刷机组2上的安装位置的移动工作。借助升降部40下降,一次即能够完成印版滚筒31从该印版滚筒31在各印刷机组2上的安装位置移动到推车5的移动工作和将所述印版滚筒31的从升降部40交给推车5的交接工作。结果是,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印版滚筒31的更换作业。
升降部40,在上升时从下方支承已定位在推车5上的印版滚筒31保持此时的状态不变,所以在印版滚筒31被从推车5交给升降部40之际,位于推车5上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上的印版滚筒31的套准记号31c不会错位。
如图10所示,所述印刷机组2上连接有对该印刷机组2进行控制的控制盘(控制机构)7。
在印版滚筒31已被从各根所述支承轴32a上卸下的状态下,该控制盘7对所述驱动部32a进行控制事先使键32b位于支承轴32a的上端。
如图16中的(b)、(c)所示,在已将装载上所述印版滚筒31的推车5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的状态下,所述控制盘7对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控制而让所述升降部40上升,该升降部40由此从所述推车5上将所述印版滚筒31接过来。
如图16中的(c)、(d)所示,在所述控制盘7对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控制使已装载上所述印版滚筒31的升降部在上升途中停止且对所述第二驱动部47进行控制在由所述四个机组侧转轮46使所述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的状态下,所述控制盘7对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60进行控制来检测所述键槽31b的位置。
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盘7包括存储从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各种数据的存储部7a。如图17及图18所示,该存储部7a中事先存储有以下数据,即相邻印刷机组2的对承印物W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所述印版滚筒31的半径r、已装载到所述推车5上的印版滚筒31的套准记号31c的位置数据、以及对为了对准印刷图案而将相邻印刷机组2的下游侧印版滚筒31相对于上游侧印版滚筒31的位置补正为真基准位置的基准位置补正角度θα。
此外,基准位置补正角度θα是在分别安装在相邻印刷机组2上的印版滚筒31之间事先设定好的角度。
所述控制盘7包括计算部7b,该计算部7b基于由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60检测出的键槽31b在各台所述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31中的位置数据θb及存储在所述存储部7a的套准记号31c的位置数据θa,将所述键槽31b和所述套准记号31c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该计算部7b按照以下所示式(1)将相邻印刷机组2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和下游侧印版滚筒31中的用以相对于上游侧印版滚筒31将下游侧印版滚筒31定位的旋转角度θ3分别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θα(n是整数)    (1)
此外,如图17所示,上述计算式(1)是从式(2)求出的。式(2)是有关表示在位于承印物的运送方向上游侧和中央位置的两印刷机组2的各印版滚筒31中,承印物W上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的转移位置和与套准记号31c相对应的记号定位位置X1之间的距离rθ1、下游侧印版滚筒31的转移位置和与套准记号31c相对应的记号定位位置X2之间的距离的计算式。
L’=2nπr+rθ1-L            (2)
如图16中(e)所示,所述控制盘7在已由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60检测到键槽31b的位置数据θb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二驱动部47进行控制,由所述四个机组侧转轮46让所述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到所述印版滚筒31的上端,以便所述键槽31b与所述键32b对应上。
如图16中(f)所示,所述控制盘7在装载在所述升降部40上的印版滚筒31的键槽31b位于上端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控制,让所述升降部40上升到上升端位置。
除此以外,在所述升降部40位于上升端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控制盘7还对所述各气缸32d进行控制,让所述一对支承轴32a进入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两端部,将键32b插入所述键槽31b,使所述印版滚筒31由所述两铅直框2a支承着能够旋转。并且如图16中(g)所示,所述控制盘7还对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控制使所述升降部40下降。
如图17到图19所示,在所述印版滚筒31被所述两铅直框2a支承着能够旋转的状态下,所述控制盘7对所述驱动部32a进行控制,使相邻印刷机组2的下游侧印版滚筒31相对于上游侧印版滚筒31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此外,图17到图19中,示出了压筒37从上方将承印物W紧紧地压在印版滚筒31上的状态。在使相邻印刷机组2的下游侧印版滚筒31相对于上游侧印版滚筒31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之际,由未图示的滑动机构让所述压筒37朝着上方滑动,而成为不让压筒37从上方将承印物W紧紧地压在印版滚筒31上的状态。
在所述印版滚筒31由所述各支承轴32a支承着能够旋转的状态下,所述控制盘7对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控制使所述升降部40上升到上升端位置,由所述升降部40支承所述印版滚筒31,所述控制盘7还对所述各气缸32d进行控制使所述一对支承轴32a从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两端部后退,将所述印版滚筒31从所述两铅直框2a卸下来,印版滚筒31即被从所述两铅直框2a交给所述升降部40。
在所述升降部40支承所述印版滚筒31且未装载所述印版滚筒31的推车5已被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下部的状态下,所述控制盘7对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控制使所述升降部40下降,在下降途中将所述印版滚筒31交给所述推车5。
接下来,对将印版滚筒31安装在所述印刷装置1的各印刷机组2上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所述印刷装置1工作的过程中,作业者H让定位板57a滑动到所述标记部件57i的与下一个要更换的印版滚筒31相对应的位置,一边让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与该定位板57a接触,一边将该印版滚筒31装载到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上。
接着,如图16中(a)所示,使所述杆56c摆动而成为倾斜状态,由所述印版滚筒旋转部50使所述印版滚筒31旋转,使得突起56dの突出端与套准记号31c接触。在所述突起56d已与所述套准记号31c接触的状态下,操作所述制动杆55a使印版滚筒31停止旋转。
如上所述,让已装载上印版滚筒31的推车5在各台印刷机组2前待命。
当所述印刷装置1的印刷作业结束时,从该印刷装置1的各印刷机组2上将使用后的印版滚筒31卸下来。之后,让驱动部32a进行驱动而使所述印版滚筒31旋转,以便事先使键32b位于支承轴32a的上端。
然后,如图11所示,让对各台所述印刷机组2待命的各推车5进入各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在已使所述推车5进入所述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之际,两导向部件52a的突出端面一边与所述底框41的两个侧面滑动接触,所述推车5一边被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的下部,所以所述推车5在它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机组2的位置就定好了。
接着,若让推车5从图11所示的状态继续朝着印刷机组2内移动,如图12所示,所述被接合部件52d就推压所述钩状部件48c,该钩状部件48c抵抗螺旋弹簧Sp所施加的力而转动。若让推车5继续朝着印刷机组2内移动,则所述被接合部件52d与所述嵌合槽48d对应上,所述钩状部件48c靠所述螺旋弹簧Sp的复原力转动,被接合部件52d即与所述嵌合槽48d接合,所述推车5在它的长边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印刷机组2的位置就定好了。
因此,若让推车5从侧面进入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推车定位机构13和钩状部件48c就会相互靠接合动作而接合,所以能够将推车5牢固地固定在印刷机组2的机组固定一侧。
当让所述推车5进入印刷机组2时,钩状部件48c就自动地与被接合部件52d接合,推车5就被固定在印刷机组2的机组固定一侧。作业者H除了要进行让推车5进入印刷机组2的作业以外,不需要进行将推车5固定在印刷机组2上那样的繁杂作业,很简单的就能够将推车5固定到印刷机组2的机组固定一侧。
之后,如图13所示,让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的前方滑动,让所述分度销51e的突出端销P2嵌入一定位孔54e内(参照图7中(a)),由此所述滑动框54相对于所述上框51b的位置就定好了。
之后,如图14及图16中的(b)所示,让第一驱动部42进行驱动使所述升降部40上升并通过所述开口部54c,并且由四个机组侧转轮46从下方支承所述印版滚筒31。
之后,如图16中(c)所示,让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驱动,使所述升降部40进一步上升,并使升降部40在所述印刷机组2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停止。如图16中(d)所示,让所述第二驱动部47进行驱动使所述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并且由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6检测所述印版滚筒31上键槽31b的位置数据θb。
让所述计算部7b根据由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60检测到的键槽31b的位置数据θb和存储在所述存储部7a的套准记号31c的位置数据θa计算所述键槽31b和所述套准记号31c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
让所述计算部7b按照以下所示的式(1)将相邻印刷机组2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和下游侧印版滚筒31中用以相对于上游侧印版滚筒31对下游侧印版滚筒31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分别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θα(n是整数)    (1)
此外,计算出来的θ3被变换为π≥θ3≥-π的值。例如,当计算出来的θ3是3π时,则变换为θ3=π并以它作为旋转角度使用。
之后,如图16中(e)所示,所述第二驱动部47对一个机组侧转轮46进行驱动,由四个机组侧转轮46使所述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一直旋转到位于所述印版滚筒31的上端为止,以便所述键槽31b与所述键32b对应上。
之后,如图16中(f)所示,让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一步进行驱动,使所述升降部40上升到上升端位置。如图15所示,让各台所述气缸32d伸缩,让所述一对支承轴32a进入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两端部或者从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两端部退出来。于是,键32b插入所述键槽31b中,并且所述印版滚筒31由所述两铅直框2a支承着能够旋转。
如图16中(g)所示,让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驱动使所述升降部40下降。之后,如图17到图19所示,让所述驱动部32a进行驱动,让相邻印刷机组2的下游侧印版滚筒31相对于上游侧印版滚筒31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将印版滚筒31安装在印刷机组2上的作业即告结束。
因此,能够在印版滚筒31被装载到推车5上的状态下事先知道为得知套准记号31c相对于键槽31b的位置所需要的套准记号31c的位置数据θa,所以能够缩短在将推车5推到各印刷机组2下以后,为获得套准记号31c和键槽31b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所花费的时间缩短。而且,在将印版滚筒31安装在各印刷机组2的两铅直框2a上以前检测键槽31b的位置数据θb,从键槽31b的位置数据θb和套准记号31c的位置数据θa会知道用以相对于相邻印刷机组2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对下游侧印版滚筒31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所以在将印版滚筒31安装在各印刷机组2的两铅直框2a上以后,各印版滚筒31能够自动地定位。因此,更换印版滚筒31时印刷装置1的停止时间缩短,作业效率良好。
接下来,对将印版滚筒31从所述印刷装置1的各印刷机组2上卸下来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所述印版滚筒31由所述各支承轴32a支承且尚未装载所述印版滚筒31的推车5被推到所述印刷机组2下部的状态下,让所述第一驱动部42进行驱动使所述升降部40上升到到上升端位置,由所述升降部40支承所述印版滚筒31。
接下来,使所述各气缸32d伸缩而使所述一对支承轴32a从所述印版滚筒31的轴心方向两端部后退,而将所述印版滚筒31从所述两铅直框2a上卸下来,将所述印版滚筒31从所述两铅直框2a交给所述升降部40。
之后,使所述第一驱动部42驱动,使所述升降部40下降,在下降途中将所述印版滚筒31交给所述推车5。
之后,让推车5的滑动框54相对于上框51b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的后侧滑动来进行定位,之后解除所述钩状部件48c和所述被接合部件52d之间的接合。
之后,让所述推车5自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朝着侧面后退,将印版滚筒31从印刷机组2上搬下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因为能够让推车5从侧面相对于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进退,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印刷机组2的承印物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空间。而且,仅利用印版滚筒定位机构57及推车定位机构13使推车5进入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印版滚筒31就会位于能够将它安装在印刷机组2上的位置,所以作业者H不需要在使推车5进入印刷机组2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以后,移动到印刷机组2的承印物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来确认印版滚筒31相对于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位置,印版滚筒31的更换作业简单。
当让推车5的滑动框54相对于主框51朝着推车进入方向滑动时,在已使推车5进入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的状态下印版滚筒31位于能够将它安装在印刷机组2上的位置。另一方面,当让滑动框54相对于主框51朝着推车后退的方向滑动时,推车5的全长缩短而紧凑。所以在用推车5搬送印版滚筒31之际可以转小圈,作业者H对推车5的操作就简单了。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准记号31c被印成处于自所述并排设置的印刷机组2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到下游侧印版滚筒31,逐一增加规定角度后所处的位置。但是所述套准记号还可以被印成处于自所述并排设置的印刷机组2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到下游侧印版滚筒31逐一减少一规定角度后所处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作为虚基准记号的套准记号31c印在印版滚筒31上。但是还可以使用作为基准记号印在用以对准印刷图案的真基准位置的蜻蜓状(十字状)记号来定位。在该情况下,上述式(1)中的θα的值为0。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是相邻印刷机组2的下游侧印版滚筒31相对于上游侧印版滚筒31定位。但是并不限于相邻印刷机组2,在多台印刷机组2中两台印刷机组2的上游侧印版滚筒31和下游侧印版滚筒31之间进行记号定位亦可。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并列设置有三台印刷机组2的印刷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是印刷机组2并不限于三台,本发明对于并列设置有两台以上的印刷机组的印刷装置都适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是通过手动使装载在推车5的印版滚筒旋转部50上的印版滚筒31旋转。但是在所述推车上设置驱动部来使印版滚筒自动地旋转也是可以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做了使套准记号31c在印版滚筒31中的事先决定好的位置根据印版滚筒31的种类不同而不同的设定。但是,例如做尽管印版滚筒31的种类不同但套准记号31c在印版滚筒31中的事先决定好的位置完全相同这样的设定也是可以的。例如,尽管印版滚筒31的种类不同,但所有印版滚筒31的上端位置却都是套准记号31c的事先决定好的位置。
在利用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60检测所述键槽31b的位置之际可以这样做,即利用让所述印版滚筒31旋转多圈而由回转式编码器47a检测出的所述印版滚筒31每旋转一圈的平均输出脉冲数、和从所述套准记号31c位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状态开始让印版滚筒31绕轴心旋转到由非接触式传感器6检测键槽31b时为止而检测到的输出脉冲数,计算套准记号31c和键槽31b二者绕轴心所成的正确角度θ1、θ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推车5上设置有被接合部件52d,在印刷机组2的机组固定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被接合部件52d接合的钩状部件48c。但是还可以在推车5上设置钩状部件48c,在印刷机组2的机组固定一侧设置被接合部件52d。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20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仅如下:印刷机组2为一台,在更换印版滚筒31时,印版滚筒31被所述两铅直框2a支承着能够旋转,之后相对于承印物W将套准记号31c定好位再开始印刷。其它方面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下面详细说明省略不提。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即使印刷机组2只有一台,也能够在印版滚筒31已被装载到推车5上的状态下事先得知为将印版滚筒31定位所需要的套准记号31c的位置数据,从将推车5推到印刷机组2下后到得知套准记号31c和键槽31b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所花费的时间得以缩短,更换印版滚筒31时印刷装置1的停止时间缩短,作业效率良好。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于具有被支承着能够旋转的印版滚筒的印刷机组多台并排设置,在已将各印版滚筒的记号定好位的状态下靠旋转动作将附着在各印版滚筒外周面上的油墨依次重叠转移到承印物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有用。

Claims (23)

1.一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机组、推车以及控制机构,所述印刷机组中具有键槽的印版滚筒通过将机组固定一侧的键插入所述键槽中定位,所述印刷机组中的印版滚筒由所述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能够旋转,所述推车将所述印版滚筒搬到所述印刷机组上或者从所述印刷机组上将所述印版滚筒搬下来,所述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印刷机组上,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机组包括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能够绕轴心旋转地装载所述印版滚筒,在机组固定一侧和所述推车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对所述印版滚筒上的键槽位置进行检测,在所述印版滚筒上印有用以对准印刷图案的记号,
所述推车具有使所述记号位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上地装载所述印版滚筒的记号定位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存储部和计算部,所述存储部内存储有已被装载到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记号位置数据,所述计算部根据由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键槽位置及存储在所述存储部的记号位置数据将所述记号相对于所述印版滚筒上的所述键槽的位置计算出来,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对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进行控制,使所述印版滚筒旋转以便所述键槽与所述键正好对应上,并使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机组并列着设置有多台,
对各台所述印刷机组分别设置有一台所述推车,
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基准记号,
所述存储部存储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所述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和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
所述计算部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个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和下游侧印版滚筒中所述键槽和所述基准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用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n是整数)        (1)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对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进行控制,使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具有杆,所述杆的下端受到支承所述杆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所述杆的上端借助摆动动作与已装载上的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中与基准记号相对应的部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将所述印版滚筒搬上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或者将所述印版滚筒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搬下来,
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包括从下方支承所述印版滚筒使所述印版滚筒升降的升降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所述推车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另一方面,在所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构成为:所述升降部在已将所述推车推到各台所述印刷机组下的状态下位于已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下方,上升时从所述推车上接过所述印版滚筒并使所述印版滚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时将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接过来的印版滚筒交给所述推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包括: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一端检测所述键槽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和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角度检测部,
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构成为: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从所述基准记号处于所述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状态开始绕轴心旋转,一直旋转到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键槽为止,由所述旋转角度检测部检测旋转角度,由此检测所述键槽相对于所述基准记号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机组并列着设置有多台,
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假基准记号,所述假基准记号印在相对于用以对准印刷图案的真基准位置从并列着设置的所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朝向下游侧印版滚筒逐一增加或减少一规定角度后所处的位置上,
所述存储部存储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所述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和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
所述计算部将在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个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和下游侧印版滚筒中所述键槽和所述虚基准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用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n是整数)        (1)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对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进行控制,使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具有杆,所述杆的下端受到支承所述杆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所述杆的上端借助摆动动作与已装载上的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中与基准记号相对应的部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将所述印版滚筒搬上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或者将所述印版滚筒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下部搬下来,
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包括从下方支承所述印版滚筒使所述印版滚筒升降的升降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部的下降端位置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所述推车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另一方面,在所述升降部的上升端位置在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和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之间进行所述印版滚筒的交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构成为:所述升降部在已将所述推车推到各台所述印刷机组上的状态下位于已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下方,上升时从所述推车上接过所述印版滚筒并使所述印版滚筒上升,另一方面,下降时将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接过来的印版滚筒交给所述推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包括: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一端检测所述键槽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和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角度检测部,
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构成为:所述键槽位置检测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从所述虚基准记号处于所述事先决定好的位置的状态开始绕轴心旋转,一直旋转到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键槽为止,由所述旋转角度检测部检测旋转角度,由此检测所述键槽相对于所述虚基准记号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印刷机组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位且所述印刷机组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一对支承轴能够在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进退地相对设置,并且设置有将各根所述支承轴套起来的筒状轴套,所述一对支承轴在进入状态下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接合来支承所述印版滚筒,另一方面,所述一对支承轴在后退状态下脱离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而将所述印版滚筒从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卸下来,
所述支承轴构成为:当所述支承轴在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接合的状态下后退之际,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所述筒状轴套的突出端接触,解除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轴套构成为在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心方向上长度可调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包括推车定位机构和印版滚筒定位机构,
利用所述推车定位机构和机组固定一侧的联动动作使从侧面进入所述印刷机组上的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的推车在所述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不移动地将所述推车定位,
所述印版滚筒定位机构设置成能够在推车进退方向移动,所述印版滚筒定位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的端部与所述印版滚筒定位机构接触来对长度不同的各种印版滚筒进行定位,以便当所述推车进入所述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之际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能够被安装在所述印刷机组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包括主框和滑动框,所述主框构成所述推车的骨架,所述滑动框设置在所述主框的上部,在推车进退方向能够滑动,用于装载所述印版滚筒,
由所述印版滚筒定位机构进行的对印版滚筒的定位对应于已使所述滑动框朝着推车进入方向相对于所述主框滑动后的状态进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版滚筒定位机构包括:标记部件、滑板以及定位板,所述标记部件沿推车进退方向延伸,且在对应于装载的各种印版滚筒的端部的位置分别印有标记,所述滑板能够沿所述标记部件滑动,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滑板上,在装载所述印版滚筒之际使所述印版滚筒的端部接触所述定位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板被板的施力部件施力而朝向上方转动的状态下,
所述定位板的一端靠轴支承在所述滑板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车定位机构和机组固定一侧的联动动作是接合动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动作由钩状部件和被接合部件进行,
所述钩状部件设置在所述推车定位机构及机组固定一侧中之一方上,钩状部件的施力部件施力使所述钩状部件转动,
所述被接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推车定位机构及机组固定一侧中之另一方上,所述被接合部件利用所述推车朝向所述印版滚筒安装位置的下方的进入动作推压所述钩状部件,所述钩状部件抵抗所述钩状部件的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力而转动接合。
21.一种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印版滚筒装载到推车上,以使用来对准印刷图案的记号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
接着,将由印刷机组支承而能够旋转的印版滚筒从所述印刷机组卸下来以后,将所述推车推到所述印刷机组下,
之后,在利用印版滚筒交接机构将所述印版滚筒从所述推车交给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的途中,检测所述印版滚筒的键槽位置,且由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印版滚筒的尺寸数据及已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记号位置数据计算所述印版滚筒上的键槽的位置和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
之后,由所述印版滚筒交接机构使所述印版滚筒旋转,以便所述键槽与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的键对应上,且在将所述键插入所述键槽内将所述印版滚筒定位以后,由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基准记号,
使所述基准记号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地将印版滚筒装载在推车上,让所述推车相对于多台印刷机组中的每台印刷机组待命,
由所述控制机构根据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以及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基准记号位置数据,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及下游侧印版滚筒上的键槽位置和基准记号二者绕轴心所成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并且按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所述下游侧印版滚筒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n是整数)        (1)
使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以后,让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印在所述印版滚筒上的记号是虚基准记号,所述虚基准记号印在相对于用以对准印刷图案的真基准位置从并列着设置的所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朝向下游侧印版滚筒逐一增加或减少一规定角度后所处的位置上,
使所述虚基准记号处于事先决定好的位置地将印版滚筒装载在推车上,让所述推车相对于多台印刷机组中的每台印刷机组待命,
由所述控制机构根据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个印刷机组的对承印物的转移位置之间的距离L、所述印版滚筒的半径r、装载在所述推车上的印版滚筒的虚基准记号位置数据、以及为对准印刷图案而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将下游侧印版滚筒补正在真基准位置上的基准位置补正角度θα,将多台所述印刷机组中两台印刷机组的上游侧印版滚筒及下游侧印版滚筒上的键槽位置和虚基准记号之间绕轴心旋转的角度θ1、θ2分别计算出来,并且按照以下所示式子(1)将用以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对下游侧印版滚筒进行记号定位的旋转角度θ3计算出来,
θ3=2(n+1)π+θ1-θ2-L/r+θα(n是整数)    (1)
使各台所述印刷机组的机组固定一侧支承着所述印版滚筒能够旋转以后,让下游侧印版滚筒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印版滚筒旋转所述旋转角度θ3。
CN201210546339.2A 2011-12-16 2012-12-14 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 Active CN103158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5935 2011-12-16
JP2011275935 2011-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8346A true CN103158346A (zh) 2013-06-19
CN103158346B CN103158346B (zh) 2016-08-10

Family

ID=48582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6339.2A Active CN103158346B (zh) 2011-12-16 2012-12-14 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46388B2 (zh)
KR (1) KR101961955B1 (zh)
CN (1) CN103158346B (zh)
TW (1) TWI60788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604A (zh) * 2015-01-16 2017-08-29 日商凹印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印版滚筒的校正机
CN108081751A (zh) * 2017-12-08 2018-05-29 广州市佳盛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包装盒印刷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0177693A (zh) * 2017-03-07 2019-08-27 富士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印版滚筒更换装置
CN110944844A (zh) * 2017-09-21 2020-03-31 株式会社新克 多色凹版轮转机
CN113853305A (zh) * 2019-05-01 2021-12-28 Mps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基底幅材的具有第一和第二筒体的处理工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467A (zh) * 2014-01-24 2014-05-21 刘旭 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的自动对版装置
CN106573463A (zh) * 2014-07-30 2017-04-19 奥梅茨私人公司 具有手动预套准系统的印刷机
JP6328533B2 (ja) * 2014-09-29 2018-05-23 富士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トップフィード方式の印刷装置
JP7209350B2 (ja) * 2019-05-09 2023-01-20 富士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版胴位相差測定装置及び版胴位相差測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543A (ja) * 1990-06-01 1992-02-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印刷機の胴交換機
EP1010522A1 (de) * 1998-12-14 2000-06-21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Druckzylindern
WO2006094670A2 (de) * 2005-03-08 2006-09-14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Wechselvorrichtung
CN201427436Y (zh) * 2009-07-28 2010-03-24 林孝余 印刷机的印版滚筒装夹机构
CN201544516U (zh) * 2009-10-23 2010-08-11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印印刷机版辊的快速拆装装置
JP2010201809A (ja) * 2009-03-04 2010-09-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版胴交換台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8391B2 (ja) * 1989-09-01 1995-10-25 朋和産業株式会社 グラビア輪転機の版胴交換装置
JP2575269B2 (ja) * 1992-10-14 1997-01-22 富士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版胴位置決め装置
JP3418944B2 (ja) 1994-10-12 2003-06-23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グラビア印刷機の版胴交換装置
JP3943968B2 (ja) * 2002-03-14 2007-07-11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輪転印刷機および輪転印刷機の版胴の印刷初期位置補正方法
JP2006256176A (ja) * 2005-03-18 2006-09-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版位相合せ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2240314A (ja) 2011-05-19 2012-12-10 Toyo Seikan Kaisha Ltd グラビア印刷機及びグラビア印刷機の版胴の交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543A (ja) * 1990-06-01 1992-02-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印刷機の胴交換機
EP1010522A1 (de) * 1998-12-14 2000-06-21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von Druckzylindern
WO2006094670A2 (de) * 2005-03-08 2006-09-14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Wechselvorrichtung
JP2010201809A (ja) * 2009-03-04 2010-09-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版胴交換台車
CN201427436Y (zh) * 2009-07-28 2010-03-24 林孝余 印刷机的印版滚筒装夹机构
CN201544516U (zh) * 2009-10-23 2010-08-11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印印刷机版辊的快速拆装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604A (zh) * 2015-01-16 2017-08-29 日商凹印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印版滚筒的校正机
CN110177693A (zh) * 2017-03-07 2019-08-27 富士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印版滚筒更换装置
CN110944844A (zh) * 2017-09-21 2020-03-31 株式会社新克 多色凹版轮转机
CN110944844B (zh) * 2017-09-21 2021-07-16 株式会社新克 多色凹版轮转机
CN108081751A (zh) * 2017-12-08 2018-05-29 广州市佳盛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包装盒印刷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3853305A (zh) * 2019-05-01 2021-12-28 Mps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基底幅材的具有第一和第二筒体的处理工位
CN113853305B (zh) * 2019-05-01 2023-09-22 Mps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基底幅材的具有第一和第二筒体的处理工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8346B (zh) 2016-08-10
KR101961955B1 (ko) 2019-03-25
KR20130069461A (ko) 2013-06-26
JP2013144432A (ja) 2013-07-25
JP5946388B2 (ja) 2016-07-06
TWI607886B (zh) 2017-12-11
TW201345735A (zh) 201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8346A (zh) 印刷装置及其印版滚筒更换方法
CN104555308B (zh) 有轨输送车、轨道及控制方法
US704023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drive units in a printing machine
TWI477733B (zh) 於煉焦爐進料口定位煤進料車之傳動單元之方法及裝置
JP5045705B2 (ja) 搬送車システム
US5715749A (en)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rinting cassette replacement
KR20160024984A (ko) 차량의 배터리 교환 방법 및 장치
US8316767B2 (en) Transport system for providing printing formes to a printing unit
CN105612112B (zh) 自动化仓库
US20050159854A1 (en) Carriage system
CN1029472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58341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2003326870A (ja) 製本機
CN103534095A (zh) 印刷装置
CN207347104U (zh) 一种堆垛机货叉
CN109367615A (zh) 一种基于超宽带技术的自动导航车
CN107848293A (zh) 用于将印刷图或滚筒包衬与印刷机中的承印材料变化进行匹配的方法
CN102310863A (zh) 搬运车系统
DE102010041837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von Transportmitteln in einem Materialtransportsystem einer Rollendruckmaschine
US8069788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printing formes at installation positions on one of a plurality of forme cylinders disposed in a printing press and for disposing of used printing formes from the printing press
US9114641B2 (en) Apparatus for imprinting a material web
TWI728714B (zh) 印刷機以及用於印刷機中印刷單元滾筒的搬運車
US20110265675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printing formes at installation positions on one of a plurality of forme cylinders disposed in a printing press
CN107571257A (zh) 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机器人
CN104878967A (zh) 停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