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562B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7562B
TWI607562B TW105121779A TW105121779A TWI607562B TW I607562 B TWI607562 B TW I607562B TW 105121779 A TW105121779 A TW 105121779A TW 105121779 A TW105121779 A TW 105121779A TW I607562 B TWI607562 B TW I6075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capacitor
disposed
su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1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3103A (zh
Inventor
周嘉田
張雅君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1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7562B/zh
Priority to CN201610750128.9A priority patent/CN108063152B/zh
Priority to US15/642,638 priority patent/US1006285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5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3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310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顯示面板。
在各種平面顯示器中,有機發光顯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簡稱OLED)因具有視角廣、色彩對比效果好、響應速度快及成本低等優點,可望成為下一代的平面顯示器之主流。
有機發光顯示器有多種型態,例如頂發光型、底發光型或雙面發光型。為了維持所需要的儲存電容,往往需要保留足夠的面積,其中對底發光型以及雙面發光型顯示器而言,儲存電容的設置將導致的有效發光區(有效發光區)變的很小,產生開口率較小的問題。此外,若欲設計額外的觸控感應元件於有機發光顯示器內,除了,製程更複雜之外,也會讓開口率變更小的問題。
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子畫素,透過設計子畫素內部具有電容介電層,藉以增大儲存電容的面積,即儲存電容元件(固態)位於二基板之間,並且提高 開口率。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設計自容式或互容式的感應電極,且感應電極與子畫素內部的圖案化導電層一同形成,以使子畫素具有感應(例如:觸控)與顯示的功能,並簡化製程步驟以降低成本。此外,設計感應電極可位於導線附近,避免影響發光區。
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與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之第二基板,且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複數個子畫素。每一子畫素包含資料線、掃描線、電源線、開關元件、驅動元件、保護層、圖案化電極層、電激發光層、對應電極、導電凸塊以及電容介電層。資料線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掃描線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不平行於第一方向。電源線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電性連接於第一電壓源。開關元件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包含二個端點及第一閘極,其中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資料線,第一閘極電連接於掃描線。驅動元件包含二個端點及第二閘極,其中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電源線,第二閘極經由連接導線電連接於開關元件的端點的另一個。保護層覆蓋掃描線、資料線、電源線、開關元件、驅動元件、連接導線與第一基板,且保護層包含第一接觸洞以及第二接觸洞。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保護層上,其中圖案化電極層包含第一電容電極以及與第一電容電極相分隔之畫素電極,畫素電極經由第一接觸洞而電連接於驅動元件的端點的另一個,第一電容電極經由第二接觸洞而電連接於連接導線。電激發光層位於畫素電極上。對應電極設置於電激發光層上且電連接於第二電壓源,其中第二 電壓源不同於第一電壓源。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導電凸塊包含導電材料,導電凸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第一電容電極設置。電容介電層覆蓋導電凸塊與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導電凸塊、電容介電層與第一電容電極形成儲存電容。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之電容介電層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位於導電凸塊頂部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電容介電層與第一電容電極,且導電凸塊、電容介電層、第二電容電極與第一電容電極形成儲存電容。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二電容電極更延伸覆蓋導電凸塊側邊上之電容介電層或導電凸塊側邊與位於第二基板內表面上之電容介電層。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導電緩衝層,設置於於第一基板之第一電容電極上,其中導電緩衝層接觸第一電容電極,且導電凸塊、電容介電層、導電緩衝層與第一電容電極形成儲存電容。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之電容介電層之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電容介電層與導電緩衝層,且導電凸塊、電容介電層、第二電容電極、導電緩衝層與第一電容電極形成儲存電容。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導電凸塊包含上電容電極與凸塊,各該子畫素具有對應於電激發光層之發光區與 至少設置於發光區之一側的非發光區,凸塊位於非發光區,且上電容電極至少覆蓋凸塊。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上電容電極全面地覆蓋第二基板與凸塊。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之電容介電層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電容介電層與第一電容電極,且上電容電極、電容介電層、第二電容電極與第一電容電極形成儲存電容。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至少二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二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設置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上,且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非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第一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以及第二電容電極。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其中第一連接電極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的上電容電極,且第一連接電極與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且部份重疊。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電容介電層面對且接近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與上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重疊。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一第一 橋接電極區以及一與第一橋接電極區相分隔且交錯之第二橋接電極區,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連接電極以及第三連接電極。第二連接電極設置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第三連接電極設置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其中第二連接電極與第三連接電極相分隔且交錯。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其中第二連接電極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段以及至少一第二子電極段。第一子電極段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之相鄰的兩個子畫素之間,且第一子電極段與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部份重疊。第二子電極段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第一子電極段。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至少二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二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圖案化感應電極層以及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設置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上,且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第一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其中第一連接電極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 二電容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電容介電層面對且接近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與上電容電極部份重疊。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其中第二連接電極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的上電容電極,且第二連接電極與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第一橋接電極區以及與第一橋接電極區相分隔且交錯之第二橋接電極區,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電容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電容介電層面對且接近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與上電容電極部份重疊。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且其延伸經過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各子畫素,以電性連接位於各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其中第二連接電極與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且第二連接電極不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連接。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第一橋接電極區以及與第一橋接電極區相分隔且交錯之第二橋接電極區,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三連接電極,設置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其中第三連接電極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堤壩,設置於保護層之上且具有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未遮蔽該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 電極至少一部份,且電激發光層與對應電極位於第二開口中。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至少二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二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圖案化電極層更包含: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設置第一基板之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上,且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非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之該畫素電極以及第一電容電極皆與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且第一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堤壩,設置於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未遮蔽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電激發光層與對應電極位於第二開口中,其中堤壩覆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至少二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二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圖案化感應電極層,分別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上,且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非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之畫素電極、對應電極以及第一電容電極皆與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且第一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分別設置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 二感應電極區之相鄰之二個子畫素間,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對應電極,且各該子畫素之畫素電極、圖案化感應電極層以及第一電容電極皆與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堤壩,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保護層上且具有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未遮蔽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電激發光層與對應電極位於第二開口中,其中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設置於堤壩上,且堤壩覆蓋該第一連接電極。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一個與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相交錯且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圖案化電極層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之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上且相互連接,第一感應電極與非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之畫素電極以及第一電容電極皆與第一感應電極相分隔。顯示面板更包含堤壩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未遮蔽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電激發光層與對應電極位於第二開口中,其中,堤壩覆蓋第一感應電極。第二感應電極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上且相互連接,第二感應電極與非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第二感應電極設置於堤壩上,各該子畫素之對應電極與第二感應電極相分隔,第一感應電極與第二感應電極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區與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該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在該交錯區交錯,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第二感應電極,其中各該子畫素之第二感應電極與其所在的各該畫素電極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第二連接電極位於堤壩上且連接在交錯區的相鄰兩個子畫素之對應電極,且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在交錯區交錯。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堤壩更覆蓋第一感應電極、部份第一連接電極,且第二連接電極位於堤壩上。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子畫素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一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相交錯且分隔之第一感應電極區,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第一感應電極分別設置於第二基板之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第一感應電極與非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之電容上電極以及第二電容電極皆與該第一感應電極相分隔。第二感應電極設置第一基板之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第二感應電極與非發光區部份重疊,其中各子畫素之畫素電極以及第一電容電極皆與第二感應電極相分隔,且第一感應電極與第二感應電極相分隔。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堤壩,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保護層上且具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 第一開口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未遮蔽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電激發光層與對應電極位於第二開口中。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區與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於交錯區交錯,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第一感應電極,其中各該子畫素之第二電容電極與其所在的各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且連接相鄰兩個子畫素之電容上電極,且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交錯。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堤壩覆蓋該第二感應電極,電容介電層覆蓋第一感應電極、第二連接電極與上電容電極,且第一連接電極位於電容介電層之上。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三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且連接相鄰兩個子畫素之對應電極,畫素電極與該第三連接電極相分隔,且第三連接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交錯。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二感應電極位於堤壩上,堤壩覆蓋部份第三連接電極,電容介電層覆蓋第一感應電極、第二連接電極與上電容電極,且第一連接電極位於電容介電層之上。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區與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第一與第二感應 電極於交錯區交錯,其中第一感應電極位於電容介電層上,堤壩覆蓋部份第二感應電極。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區與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於交錯區交錯,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一感應電極,其中各該子畫素之第二電容電極與其所在的各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且連接相鄰兩個子畫素之對應電極,且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交錯。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含基板、導電凸塊、電容介電層、第一感應電極、對應基板、電激發光層以及對應電極。導電凸塊突出設於基板之內表面,其中導電凸塊包含上電容電極與被上電容電極覆蓋之凸塊,凸塊設置於基板之內表面與上電容電極之間。電容介電層覆蓋導電凸塊與第二基板之內表面一部份。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基板之內表面上。對應基板相對於基板設置,其中對應基板具有至少一畫素電極與與該畫素電極相分隔之第一電容電極。畫素電極連接驅動元件之端點,驅動元件之閘極經由連接導線連接開關元件之一端點,第一電容電極連接連接導線。電激發光層夾設於基板與對應基板之間,且位於畫素電極上。對應電極設置於電激發光層上。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環繞該上電容電極。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一連接電極以及第二電容電極。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基板之內表面上且電性連接上電容電極或第一感應電極。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基板之內表面上且位於電容介電層面對且接近於對應基板的內表面之一側。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感應電極,設置於基板或對應基板之內表面上,其中第二感應電極與第一感應電極交錯。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上電容電極環繞第一感應電極。
本發明之再一態樣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含基板、導電凸塊、電容介電層、對應基板、圖案化電極層、電激發光層、對應電極以及第一感應電極。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該基板之內表面上,其中導電凸塊包含上電容電極與被該上電容電極覆蓋之凸塊,凸塊設置於該基板之內表面與上電容電極之間。電容介電層覆蓋導電凸塊與第二基板之內表面一部份。對應基板相對於基板設置。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對應基板之內表面上,其中圖案化電極層包含第一電容電極以及與該第一電容電極相分隔之畫素電極,畫素電極連接驅動元件之一端點,該驅動元件之閘極經由連接導線連接一開關元件之一端點,第一電容電極連接連接導線。電激發光層位於畫素電極上。對應電極設置於電激發光層上。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對應基板之內表面上。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圖案化電極層更包 含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對應基板上且電性連接對應電極。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感應電極,設置於對應基板上且與第一感應電極交錯。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圖案化電極層更包含第二連接電極,電性連接該第二感應電極。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堤壩,設置於該對應基板之該圖案化電極層上且具有第一開口以及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電激發光層與對應電極位於第二開口中。
100‧‧‧子畫素
110‧‧‧第一基板
120‧‧‧圖案化電極層
122‧‧‧第一電容電極
124‧‧‧畫素電極
130‧‧‧電激發光層
140‧‧‧對應電極
150‧‧‧堤壩
152‧‧‧第一開口
C3‧‧‧第三連接電極
D1‧‧‧端點
D2‧‧‧端點
G1‧‧‧第一閘極
G2‧‧‧第二閘極
S1‧‧‧端點
S2‧‧‧端點
H1‧‧‧第一接觸洞
H2‧‧‧第二接觸洞
154‧‧‧第二開口
156‧‧‧開口
160‧‧‧保護層
170‧‧‧第二基板
172‧‧‧表面
180‧‧‧導電凸塊
182a‧‧‧上電容電極
182b‧‧‧凸塊
190‧‧‧電容介電層
190a‧‧‧開口
192a‧‧‧表面
192‧‧‧第一部分
194‧‧‧第二部分
200‧‧‧第二電容電極
202‧‧‧延伸段
210‧‧‧導電緩衝層
300‧‧‧子畫素
SE‧‧‧圖案化感應電極層
SE1‧‧‧第一感應電極
SE2‧‧‧第二感應電極
C1‧‧‧第一連接電極
C2‧‧‧第二連接電極
C21‧‧‧第一子電極段
C22‧‧‧第二子電極段
O1‧‧‧開口
O2‧‧‧開口
OC‧‧‧開口
L1‧‧‧緩衝層
L2‧‧‧閘極介電層
L3‧‧‧層間介電層
DL‧‧‧資料線
SW‧‧‧開關元件
DI‧‧‧驅動元件
SL‧‧‧掃描線
PL‧‧‧電源線
CA‧‧‧電容元件
CO1‧‧‧第一連接電極
CO3‧‧‧第三連接電極
OLED‧‧‧電激發光元件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GR1‧‧‧第一感應電極區
GR2‧‧‧第二感應電極區
GR3‧‧‧第三感應電極區
BR1‧‧‧第一橋接電極區
BR2‧‧‧第二橋接電極區
IT‧‧‧交錯區
NA‧‧‧非發光區
DA‧‧‧發光區
DD‧‧‧顯示面板
CL‧‧‧連接導線
第1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等效電路圖。
第1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等效電路圖。
第2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上視示意圖。
第2B圖為根據第2A圖之線2B-2B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7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7B圖與第7C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第二基板部分元件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9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上視示意圖。
第9B圖為第9A圖之顯示面板之局部放大圖。
第9C圖為沿第9B圖之線9C-9C之剖面示意圖。
第9D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上視示意圖。
第9E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上視示意圖。
第10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第10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第10C圖為沿第10B圖之線10C-10C之剖面示意圖。
第11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上 視示意圖。
第11B圖為第11A圖之顯示面板之局部放大圖。
第12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局部上視示意圖。
第12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局部上視示意圖。
第13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13B圖為第13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第一基板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第13C圖為沿第13B圖之線13C-13C之剖面示意圖。
第14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14B圖為第14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第一基板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第14C圖為沿第14B圖之線14C-14C之剖面示意圖。
第15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立體示意圖。
第15B圖為第15A圖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15C圖為第15B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第一基板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第15D圖為沿第15C圖之線15D-15D之剖面示意圖。
第16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於 交錯區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16B圖為第16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第二基板部份元件與第一基板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第17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17B圖為第17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第二基板部份元件與第一基板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第18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18B圖為第18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第二基板部份元件與第一基板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第19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的子畫素之剖面示意圖。
第19B圖為第19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之第二基板部份元件與第一基板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為之。
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 複數個子畫素100。第1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等效電路圖。如第1A圖所示,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至少包含資料線DL、掃描線SL、電源線PL、開關元件SW、驅動元件DI、電容元件CA以及電激發光元件OLED。必需說明的是,本發明之子畫素100依照設計的需要,亦可包含其它薄膜電晶體,且電容元件CA個數亦可數個。
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開關元件SW包含二個端點S1、D1及第一閘極G1,其中端點S1、D1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資料線DL,第一閘極G1電連接於掃描線SL。驅動元件DI包含二個端點S2、D2及第二閘極G2,其中端點S2、D2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電源線PL,端點S2、D2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激發光元件OLED,第二閘極G2電連接於開關元件SW的端點S1、D1的另一個。電容元件CA之一端電連接於第二閘極G2,電容元件CA之另一端電連接於電源線PL。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電容元件CA是為儲存電容(固態儲存電容),當電訊號經過開關元件SW傳送至第二閘極G2時,電容元件CA可維持第二閘極G2的電壓穩定。
於此,開關元件SW以及驅動元件DI可以是薄膜電晶體包含底閘型、頂閘型、或其它合適的類型。本發明第1A圖中之開關元件SW以及驅動元件DI係以P型(P-type)薄膜電晶體為範例,但實際配置上,開關元件SW以及驅動元件DI亦可為第1B圖中開關元件SW以及驅動元件DI所示之N型(N-type)薄膜電晶體設計畫素電路,或者是開關元件SW以及 驅動元件DI其中一個為P型薄膜電晶體,另一個為N型薄膜電晶體。其中薄膜電晶體之半導體層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非晶矽、多晶矽、微晶矽、單晶矽、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金屬氮化物半導體材料、金屬氮氧化物半導體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
第2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上視示意圖。第2B圖為根據第2A圖之線2B-2B之剖面示意圖。顯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110與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之第二基板170。同時參照第1A圖、第2A圖與第2B圖。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每一子畫素100至少包含資料線DL、掃描線SL、電源線PL、開關元件SW、驅動元件DI、保護層160、圖案化電極層120、電激發光層130、對應電極140、導電凸塊180以及電容介電層190。
開關元件SW、驅動元件DI、資料線DL、掃描線SL以及電源線PL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掃描線SL沿著第一方向DR1延伸,資料線DL沿著第二方向DR2延伸,其中第二方向DR2不平行於第一方向DR1,即第一方向DR1與第二方向DR2交錯。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以第一方向DR1與第二方向DR2垂直設置為範例,但不限於此。電源線PL電性連接於第一電壓源(未標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驅動元件DI的第二閘極G2經由連接導線CL電連接於開關元件SW的端點S1、D1的另一個。開關元件SW、驅動元件DI的配置大致如前第1A圖或第1B圖所述,在此不再贅述。其中,第2B圖所示之開關元件SW與驅動元件DI係以頂閘型薄膜電晶體為範例,其餘類型如前 述所描述。簡單地舉例而言,頂閘型薄膜電晶體包含半導體層(未標示),第一閘極G1/第二閘極G2設置於半導體層(未標示)之上,閘極絕緣層L2夾設於半導體層(未標示)與第一閘極G1/第二閘極G2之間,層間介電層L3覆蓋第一閘極G1/第二閘極G2與閘極絕緣層L2,而薄膜電晶體之二端S1/D1就各別連接至半導體層(未標示)。對於底閘型薄膜電晶體而言,其包含第一閘極G1/第二閘極G2,半導體層(未標示)設置於第一閘極G1/第二閘極G2之上,閘極絕緣層L2夾設於半導體層(未標示)與第一閘極G1/第二閘極G2之間,層間介電層L3覆蓋該半導體層(未標示)與閘極絕緣層L2,而薄膜電晶體之二端S2/D2就各別連接至半導體層(未標示)。其中,緩衝層L1可選擇性的設置於第一基板110內表面上。
保護層160覆蓋掃描線SL、資料線DL、電源線PL、開關元件SW、驅動元件DI、連接導線CL與第一基板110,且保護層160包含第一接觸洞H1以及第二接觸洞H2。其中,保護層16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其材料可為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有機材料(例如:光阻、聚亞醯胺(polyimide;PI)、苯並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
圖案化電極層120設置於保護層160上,其中圖案化電極層120包含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相分隔之畫素電極124,畫素電極124經由第二接觸洞H2而電連接於驅動元件DI的端點S2、D2的另一個,第一電容電極122 經由第一接觸洞H1而電連接於連接導線CL。第一電容電極122與連接導線CL至少部分重疊,以利藉由第二接觸洞H2而電性連接。其中,第一電容電極122不與驅動元件DI以及開關元件SW之半導體層(未標示,如第2A圖或第2B圖所示)重疊,以降低第一電容電極122對驅動元件DI以及開關元件SW之耦合效應,且連接導線CL位於驅動元件DI以及開關元件SW之間,其為導體材料所構成,例如:金屬、合金、歐姆接觸半導體層(例如濃摻雜之半導體層),其電阻小於半導體層本身(例如本徵層或微摻雜之半導體層)的電阻、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
圖案化電極層12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舉例而言,根據顯示面板為底發光型(即光僅從第一基板110外表面離開)與雙面發光型(即光分別從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70外表面離開),則圖案化電極層120係為透明導電材料。根據顯示面板為頂發光型(即光僅從第二基板170外表面離開),則圖案化電極層120係為非透明導電材料。
電激發光層130位於畫素電極124上。對應電極140設置於電激發光層130上且電連接於第二電壓源(未標示),其中第二電壓源不同於第一電壓源。電激發光層130可以由有機發光材料、無機發光材料或前述的組合形成。如此一來,畫素電極124、電激發光層130以及對應電極140共同形成 前述之電激發光元件OLED(例如參照第1A圖或第1B圖)。對應電極14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舉例而言,根據顯示面板是為底發光型(即光僅從第一基板110外表面離開),則對應電極140係為非透明導電材料。根據顯示面板是為頂發光型(即光僅從第二基板170外表面離開)與雙面發光型(即光分別從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70外表面離開),則圖案化電極層120係為透明導電材料。
導電凸塊180突出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之內表面172,其中導電凸塊180可包含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例如:分子式中有金屬、本質型導電高分子、奈米或微米粒子混入聚合物中(即導電膠)、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一般而言,為了提高導電凸塊180之導電能力,較佳地,其材料選用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導電凸塊180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第一電容電極122設置,即導電凸塊180在垂直投影方向第一電容電極122上,且其與第一電容電極122重疊。
電容介電層190覆蓋導電凸塊180與第二基板170之內表面172。於此,電容介電層190包含設置於導電凸塊 180頂部的第一部分192以及未設置於導電凸塊180頂部的第二部分194(即導電凸塊180之側壁與第二基板170部份內表面),其中位於導電凸塊180頂部之第一部分192係對應於第一電容電極122,即導電凸塊180頂部之第一部分192在垂直投影方向第一電容電極122上,且其與第一電容電極122重疊,電容介電層19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非自發光材料(即非電激發光材料),例如:無機材料(例如:氮化矽、氧化矽、氮氧化矽、氧化鋡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有機材料(例如:光阻、聚亞醯胺(PI)、苯並環丁烯(BCB)或其它合適的材料)、光轉換材料(例如:彩色光阻、量子點/桿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於本實施方式中,電容介電層190之第一部分192與第一電容電極122接觸。導電凸塊180、電容介電層19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形成儲存電容,即前述之電容元件CA(例如參照第1A圖或第1B圖)。
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可選擇性地更包含堤壩150,設置於保護層160之上且具有第一開口152以及第二開口154,第一開口152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即第一開口152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154未遮蔽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即第二開口154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換言之,第一開口152垂直投影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上,且第一開口152與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一開口152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之上;第二開口154垂直投影於畫素電極124上,且第二開口154 與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二開口154位於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之上。電激發光層130與對應電極140位於第二開口154中,則堤壩150可使得電激發光層130易於位在第二開口154內,而導電凸塊180會插入(或稱為伸入、進入)第一開口152中,以構成本實施例前述的儲存電容(電容元件CA)的結構。其中,堤壩15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其材料可為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有機材料(例如:光阻、聚亞醯胺(PI)、苯並環丁烯(BCB)、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本發明之實施例以有機材料為範例,但不限於此。
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子畫素100具有對應於電激發光層130之發光區DA與至少設置於發光區DA之一側的非發光區NA。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資料線DL、掃描線SL、電源線PL、開關元件SW與驅動元件DI設置於非發光區NA中,以免影響顯示效果。
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透過導電凸塊180、電容介電層190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能在維持第二基板170與第一基板110的間距的同時,也構成電容元件CA,以維持子畫素之顯示效果穩定。更甚而,本發明電容元件CA係分別由第一基板110上之第一電容電極122相關設計與第二基板170上之導電凸塊180相關設計,可以改善底發光或雙面發光型的顯示面板,因只有在第一基板110上設計較大的電容元件面積所造成之開口率較小的問題,即可視為解析度及/或亮度可提高,例如約可提高至少50%。更甚者,本發明電容元件 CA之佈局可較為寬鬆。於其它實施例中,頂發光型顯示面板亦可適用。且,透過設計電容介電層190整面地覆蓋第二基板170,可以避免因圖案化電容介電層190而衍伸額外的製程步驟,有利於降低製造成本與時間。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2B圖之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電容電極200,至少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之電容介電層190之第一部分(即頂部)192上,第二電容電極200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且連接電容介電層190之第一部分192與第一電容電極122,且導電凸塊180、電容介電層190、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形成儲存電容(固態),即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當作儲存電容中一個電極(例如:下電極),導電凸塊180當作儲存電容中另一個電極(例如:上電極)。
在部分情況下,因突出結構不利於平坦化的因素,電容介電層190的表面192a可能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使得電極層與電容介電層190可能接觸不完整,而影響電容值。
本實施方式透過直接設置第二電容電極200於電容介電層190上,使第二電容電極200與電容介電層190完整地接觸。詳細而言,第二電容電極200是透過沉積、塗佈導電材料於電容介電層190上而形成的。第二電容電極20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例如:分子式中有金屬元素、本質型導電高分子、奈米粒子混入聚合物中(即導電膠)、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 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若為了增加第二電容電極200之粘著性,第二電容電極200材料(例如:導電性聚合物)可以具有適當的黏性以附著於電容介電層190之表面192a並填入表面192a不平整的凹陷部分。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各別的電極表面如有存在多個接觸點,電壓就容易從第一電容電極122傳導至第二電容電極200。因此,藉由第二電容電極200,使電容介電層190之一端與第一電容電極122可以達到良好的電性連接。如此一來,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電容介電層190以及導電凸塊180共同形成前述之電容元件CA(例如參照第1A圖或第1B圖),而可避免電容介電層190的表面192a粗糙度對電容值的影響。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述實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3圖之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電容電極200更延伸覆蓋導電凸塊180側邊上之電容介電層190或導電凸塊180側邊與位於第二基板170內表面上之電容介電層190。換句話說,第二電容電極200具有延伸段202,延伸段202覆蓋電容介電層190之第二部分194。
本實施方式藉由延伸段202增加第二電容電極200與電容介電層190之間的接觸面積,以強化兩者之間的附 著力。此外,根據平板電容公式,C=εA/d,C為電容,ε為電容介電層190的介電常數,A為第二電容電極200與導電凸塊180的重疊面積,d為電容介電層190的厚度,延伸段202的設置使位於第二電容電極200與導電凸塊180之間的電容介電層190的面積增大,有利於提升電容值,例如約可提高至少50%。因第二電容電極200位於導電凸塊180之頂部與側壁上,則前述與電容介電層190和第一電容電極122構成了立體電容元件(固態)。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述實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2B圖之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導電緩衝層21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第一電容電極122上,其中導電緩衝層210接觸第一電容電極122,且導電凸塊180、電容介電層190、導電緩衝層21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形成儲存電容(固態),即導電緩衝層21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當作儲存電容中一個電極(例如:下電極),導電凸塊180當作儲存電容中另一個電極(例如:上電極)。
於此,導電緩衝層210包含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例如:分子式中有金屬、本質型導電高分子、奈米粒子混入聚合物中(即導電膠)、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 料。較佳地,導電緩衝層210可與對應電極140同一膜層,但不限於此。導電緩衝層210可以具有適當的高度,以墊高第一基板100上的元件與第二基板170上的元件接觸的表面。透過此設計,可以降低導電凸塊180的高度。且,由於堤壩150的側面傾斜程度小於導電凸塊180的側面傾斜程度,隨著連接位置的提高,可提高第一基板100上的元件與第二基板170上的元件位置對齊時的容許誤差。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述實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5圖之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電容電極200,設置第二基板170之電容介電層190之第一部分192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200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電容介電層190與導電緩衝層210,且導電凸塊180、電容介電層190、第二電容電極200、導電緩衝層21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形成儲存電容(固態),即導電緩衝層210、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當作儲存電容中一個電極(例如:下電極),導電凸塊180當作儲存電容中另一個電極(例如:上電極)。
如前所述,第二電容電極200是透過沉積、塗佈導電材料於電容介電層190上而形成的。第二電容電極20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例如:分子式中有金屬元素、本質型導電高分子、奈米粒子混入聚合物中(即導電膠)、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 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若為了增加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之粘著性,第二電容電極200材料(例如:導電性聚合物)可以具有適當的黏性以及較小的粒子,以附著於電容介電層190之表面192a並填入表面192a不平整的凹陷部分。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述實施方式所述且具備前述之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第7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2B圖之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導電凸塊180為複合膜層,導電凸塊180包含上電容電極182a與凸塊182b,且凸塊182b位於非發光區NA,且上電容電極182a至少覆蓋凸塊182b。
於此,凸塊182b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絕緣材料(例如:可參閱前述之有機材料、無機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導電材料(例如:可參閱前述之導電性聚合物、非透明導電材料、透明導電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或前述之組合。
上電容電極182a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例如:分子式中有金屬、本質型導電高分子、奈米粒子混入聚合物中(即導電膠)、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合金、或其它合適的材料)、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 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其它合適的材料。再者,凸塊182b為非透明導電材料或非透明材料時,其僅會位於非發光區NA,且凸塊182b會對應於前述之第一電容電極122,即凸塊182b垂直投影於第一電容電極122,凸塊182b會與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重疊,而上電容電極182a之材料與顯示面板類型搭配如後所述。
參照第7B圖,第7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第二基板部分元件之剖面示意圖。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為頂發光型或雙面發光型,且上電容電極182a為非透明導電材料,其可以不設置於發光區DA(即上電容電極182a僅設置於非發光區NA)、或者上電容電極182a在發光區DA為透明導電材料而在非發光區NA為非透明導電材料。如此一來,光線可以從電激發光層130(參照第7A圖)發出經過電容介電層190與第二基板170外表面,且僅由第二基板170外表面輸出(頂發光型)、或者光線可以從電激發光層130(參照第7A圖)發出分別經過電容介電層190與第二基板170外表面與第一基板110外表面後輸出(雙面發光型),上電容電極182a不會影響到發光區DA內的光線。
參照第7C圖,第7C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第二基板部分元件之剖面示意圖。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當顯示面板是為底發光型時,且上電容電極182a為非透明導電材料,其可全面地覆蓋第二基板170與凸塊182b,而使上電容電極182a設置於發光區DA與非發光區NA。如此一來,光線可以從電激發光層130(參照第7A圖)發出經過畫素電極 124(參照第7A圖)、保護層160(參照第7A圖)、緩衝層L1(參照第7A圖)、層間介電層L2(參照第7A圖)、層間介電層L3(參照第7A圖)以及第一基板110(參照第7A圖)外表面,且僅由第一基板110(參照第7A圖)外表面輸出。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當顯示面板是為頂發光型或雙面發光型時,且上電容電極182a為透明導電材料,其可全面地覆蓋第二基板170與凸塊182b,而使上電容電極182a設置於發光區DA與非發光區NA。如此一來,光線可以從電激發光層130(參照第7A圖)發出分別由第一基板110(參照第7A圖)外表面與第二基板170(參照第7A圖)外表面輸出(雙面發光型)或者僅由與第二基板170(參照第7A圖)外表面輸出(頂發光型)。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如前述實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7A圖之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電容電極200,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之電容介電層190上,其中第二電容電極200之相對二表面(即厚度方向上之表面)分別接觸電容介電層19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且上電容電極182a、電容介電層190、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形成儲存電容,即第二電容電極200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當作儲存電容中一個電極(例如:下電極),導電凸塊180當作儲存電容中另一個電極(例如:上電極)。
於此,第二電容電極200具有延伸段202,其與上電容電極182a相應作為電容的上下電極。藉由設置延伸段202 與上電容電極182a向外延伸,電容介電層190與上下電極的接觸面積增大,即如同第4圖所述之立體電容元件,進而提升電容量。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電容電極200於第二基板170的投影與上電容電極182a於第二基板170的投影大致重疊。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二電容電極200於第二基板170的投影與上電容電極182a於第二基板170的投影可以僅部分重疊。此外,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二電容電極200或電容介電層190可以不延伸而僅鄰近於凸塊182b之頂面。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此外,前述之開口152與154垂直投影於第一基板110之形狀可為多邊形,本發明以矩形為範例,但不限於此。本發明前述之導電凸塊180或凸塊182b之剖面形狀以容易製造之梯形為範例,但不限於此。於其它實施例中,導電凸塊180或凸塊182b之剖面形狀可為階梯形,以更於第二電容電極200爬坡容易且較不易斷裂,或是其它合適的剖面形狀。
以上多個實施方式分別介紹多種子畫素的結構。針對上述子畫素的結構,以下提出進一步的應用,例如:內建感應元件於顯示面板中,即感應元件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內表面之間,其中,感應元件可包含電容式觸控(位置)感應元件、電容式觸控(力)感應元件、指紋辨識感應元件、電磁感應元件(例如:近場通訊感應元件、無線充電感應元件或其它合適元件)、或其它合適元件、或前述至少二種之組合。詳細而言,設置感應電極與連接電極於這些子畫素中,感應電 極與連接電極可與子畫素100內的任一導電層(例如前述的圖案化電極層120、對應電極140、上電容電極182a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體所形成,感應電極與連接電極之另一可與對應的導電層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並整合於顯示面板內的畫素結構陣列,藉以達成感應與顯示效果,且可減少額外的膜層與製程步驟之使用,有利於降低製造成本與時間。
以下第9A圖至第14C圖敘述配置有交錯式與非交錯式的感應陣列。
第9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DD之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與第8圖之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相似,顯示面板DD包含多個如前所述之子畫素100,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更包含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且其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上。具體而言,顯示面板DD包含具有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的子畫素100以及不具有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的子畫素300。為方便說明起見,在此僅繪示顯示面板DD的部份結構,且僅以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設置於子畫素100的周圍為例,但實際應用上不應以此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於本實施方式中,多個子畫素100可大致分成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以及可選擇性設置的第三感應電極區GR3,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設置於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以及可選擇性設置的第三感應電極區GR3上,其中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以及可選 擇性設置的第三感應電極區GR3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子畫素100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彼此電性連接,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子畫素100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彼此電性連接,可選擇性設置的第三感應電極區GR3之子畫素100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彼此電性連接。可選擇性設置的第三感應電極區GR3的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可以連接接地端(未繪示)或浮接(floating)。當使用者觸碰顯示面板DD時,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產生電容量變化,藉以感測手指位置、力、指紋圖案其中至少一種。
詳細而言,同時參照第9A圖至第9C圖。第9B圖為第9A圖之顯示面板DD之部分9B之局部放大圖。第9C圖為沿第9B圖之線9C-9C之剖面示意圖。於此,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子畫素100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上電容電極182a(參考前述實施方式)可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位於上電容電極182a之周邊,例如: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環繞上電容電極182a,且各個相鄰的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彼此可直接互相連接。
雖然在此並未繪示,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子畫素100以及可選擇性設置的第三感應電極區GR3之子畫素100的結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子畫素100的結構可以大致相同。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子畫素100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以及第三感應電極區GR3之子畫素100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上電容電極182a(參考前述實施方式)可由同一圖案化 層所形成。
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C1以及第二電容電極200。第一連接電極C1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上,其中第一連接電極C1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100的上電容電極182a,且第一連接電極C1與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且部份重疊。第二電容電極200的配置如同前述,其中第二電容電極200與上電容電極182a至少一部份重疊。於此,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電容電極200可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或者,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位於上電容電極182a之周邊,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具有至少一個開口,且各個相鄰的子畫素100的上電容電極182a通過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的開口彼此可直接互相連接。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電容電極200可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第一連接電極C1跨過開口而連接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且第一連接電極C1與上電容電極182a相分隔且部份重疊。於此,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第一連接電極C1分別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電極C1可以跨過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且透過電容介電層190中的開口190a而連接上電容電極182a,其中第一連接電極C1電性連接子畫素100之上電容電極182a與另一子畫素100的上電容電極182a。
於此,再回到第9A圖,子畫素300可以是前述實施方式中的任何一個子畫素結構。但是,仍需具有本發明所述的電容元件結構(如第8圖),其餘的結構可參閱本發明其它圖 式。
應了解到,不應以第9A圖的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子畫素100排列,即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開口方向是朝著同一方向,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參照第9D圖與第9E圖,第9D圖與第9E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之上視示意圖。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子畫素100可以有不同的排列圖案,即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開口方向是朝著不同方向或二者相互交錯,亦能達到如前述之感應的效果。
雖然在此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位於上電容電極182a周邊,而需透過第一連接電極C1的設置連接相鄰的子畫素100的上電容電極182a,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子畫素100可以具有其他結構,例如上電容電極182a可位於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周邊。以下以第10A圖、第10B圖來說明上電容電極182a位於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周邊的實施方式。
同時參照第10A圖、第10B圖與第10C圖。第10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其一之顯示面板DD的局部上視示意圖。第10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其二之顯示面板DD的局部上視示意圖。第10C圖為沿第10A圖之線10C-10C之剖面示意圖。第10A圖至第10C圖的實施方式與第9A圖至第9C圖的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於第10A圖至第10C圖的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C1 以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於本實施方式中,至少部分上電容電極182a可位於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周邊,例如:至少部分上電容電極182a可環繞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為方便說明起見,第10A圖、第10B圖中僅繪示第二基板170上部份元件(參考第9C圖)的結構。
參考第10A圖,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上電容電極182a形成容納區,可使得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位於容納區中。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第一連接電極C1跨過上電容電極182a電性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
或者,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參考第10B圖,於此,第一連接電極C1、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上電容電極182a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顯示面板DD更包含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C2,且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二電容電極200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第二連接電極C2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上,例如:第二連接電極C2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之電容介電層190上,其中第二連接電極C2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100的上電容電極182a,且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一連接電極C1相分隔且部份重疊。於此,第二連接電極C2與上電容電極182a部份重疊。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其中,第10A圖與第10B圖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會與發光區DA部份重疊。
詳細而言,第10B圖上電容電極182a具有開口 OC,第一連接電極C1延伸過開口OC電性連接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SE層與另一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第二連接電極C2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上,第二連接電極C2跨越開口OC而連接第一連接電極C1兩側的上電容電極182a,且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一連接電極C1相分隔且部份重疊。應了解到,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可以在設置上電容電極182a以及第二電容電極200的同時,設置多種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連接電極,不應以圖中所繪而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如前述實施方式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第9A圖至第9C圖與第10A圖至第10C圖分別說明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上電容電極182a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時的非交錯式的多種實施方式,以下將介紹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上電容電極182a由同一圖案化層體所形成時的交錯式的多種實施方式。
參照第11A圖,第11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DD之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DD與第9A圖之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DD相似,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採用交錯式配置。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中,子畫素100具有至少二個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至少二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以及與第一橋接電極區BR1分隔且交錯之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以排列構成互電容形式感應的陣列。顯示面板DD還包含不具有感應電極的子畫素300。
詳細而言,參照第11B圖,第11B圖為第11A圖之顯示面板DD之部份11B之局部放大圖。於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DD包含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以及第三連接電極C3。
第一連接電極C1,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上,且其位於各該子畫素100,以跨接相鄰的子畫素100的上電容電極182a。
第二連接電極C2設置第二基板170上,且其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二連接電極C2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段C21以及至少一第二子電極段C22。第一子電極段C21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相鄰的兩個子畫素100之間,且第一子電極段C21與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部份重疊。第二子電極段C22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第一子電極段C21。
第三連接電極C3設置第二基板170上,且其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其中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三連接電極C3相分隔且交錯,例如:第三連接電極C3與第二連接電極C2之第二子電極段C22交錯。較佳地,第三連接電極C3可為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一部份,第三連接電極C3可由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延伸經過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各子畫素100後 連接另一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以使得製程精簡且良率提昇,但不限於此。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第三連接電極C3與上電容電極182a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
在此,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分隔且交錯是指: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的第二連接電極C2的以及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的第三連接電極C3分隔且交錯,不應該以圖中所繪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重疊而認為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不會交錯,來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此外,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以及第三連接電極C3的配置並不圖中所繪為限,可以適當配置其他膜層以幫助這些連接線段的設置。
必需說明的是,以第二基板170上的部份元件來說明,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重疊而存在交錯處(區)及其外的部份第一橋接電極區BR1的該些子畫素,會存在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於第二基板上,而第三連接電極C3會存在於交錯處(區)與部份第二橋接電極區BR2的該些子畫素。再者,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該些子畫素會存在第一連接電極C1。雖然以上實施方式中,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位於上電容電極182a周邊,例如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環繞上電容電極182a,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子畫素100可以具有其他結構,例如上電容電極182a可位於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周 邊,請參照以下實施方式。
參考第12A圖,第12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DD的之局部上視示意圖。於此,上電容電極182a可以藉由非封閉形式位於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周邊。顯示面板DD包含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以及第三連接電極C3。較佳地,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第三連接電極C3與上電容電極182a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於部份實施例中,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重疊而存在交錯處(區)的該些子畫素的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的該些子畫素的第一連接電極C1為不同圖案化層所形成,而存在交錯處(區)的該些子畫素的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為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重疊而存在交錯處(區)的該些子畫素的第三連接電極C3與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的該些子畫素的第一連接電極C1為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
第一連接電極C1設置該第二基板170上,且其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且電連接於位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舉例而言,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第一連接電極C1包含第一方向DR1以及一與第一方向DR1不同之第二方向DR2,第一方向DR1的第一連接電極C1連接相鄰的兩個子畫素100,以電性連接於 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第二方向DR2的第一連接電極C1僅連接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
第二連接電極C2設置該第二基板170上,且其位於該第一橋接電極區BR1、第二橋接電極區BR2、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以及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位於相鄰之兩個子畫素100的上電容電極182a,且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一連接電極C1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C2至少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第二連接電極C2跨越開口OC而連接第三連接電極C3兩側的上電容電極182a。
第三連接電極C3設置該第二基板170上,且其位於該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詳細而言,上電容電極182a具有開口OC,第三連接電極C3穿過(延伸過)開口OC而連接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另一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第三連接電極C3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各該子畫素100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較佳地,第三連接電極C3可為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一部份,例如:原本位於第一感應電極區GR1或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一部份,其中,第三連接電極C3不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連接,也不與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連接,即第三連接電極C3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也與位於第一橋 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換言之,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第三連接電極C3可由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延伸經過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各子畫素100後連接另一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以使得製程精簡且良率提昇,但不限於此。必需說明的是,以第二基板170上的部份元件來說明,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重疊而存在交錯處(區)及其外的部份第一橋接電極區BR1的該些子畫素,會存在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於第二基板上,而第三連接電極C3會存在於交錯處(區)與部份第二橋接電極區BR2的該些子畫素。再者,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該些子畫素會存在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
或者,參考第12B圖,第12B圖為根據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DD的子畫素100之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12A圖的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中,上電容電極182a位於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周邊形成容納區,可使得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位於容納區中。顯示面板DD包含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於此,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之一部份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第一連接電極C1跨過上電容電極182a而電性連接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另一子畫素100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以使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電性連接。舉例而言,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第一連接電極C1包含第一方向DR1以及一 與第一方向DR1不同之第二方向DR2,第一方向DR1的第一連接電極C1連接相鄰的兩個子畫素100,以電性連接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第二方向DR2的第一連接電極C1僅連接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
第二連接電極C2設置第二基板170上,且其延伸經過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電性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且第二連接電極C2與第一連接電極C1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C2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較佳地,第二連接電極C2包含第一子電極段C21以及第二子電極段C22。第一子電極段C21可與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其中,第二連接電極C2之第一子電極段C21不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連接,也不與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連接,即第一子電極段C21與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也與位於第一橋接電極區BR1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第二子電極段C22可與第一連接電極C1一部份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如此一來,位於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第二連接電極C2可由第一子電極段C21延伸經過第二橋接電極區BR2之各子畫素100後連接另一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以使得製程精簡且良率提昇,但不限於此。必需說明的是,以第二基板170上的部份元件來說明,第一橋接電極區BR1與第二橋 接電極區BR2重疊而存在交錯處(區)及其外的部份第一橋接電極區BR1的該些子畫素,會存在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於第二基板上。再者,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該些子畫素會存在第一連接電極C1。
以上介紹多種感應電極的位置設計,應了解到,感應電極與連接電極的層體並不限於與上電容電極182a以及第二電容電極200同層。除了上述配置感應電極的方式之外,於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中,還可以配置感應電極與其他膜層一同形成。
第13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第13B圖為第13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第13C圖為沿第13B圖之線13C-13C之剖面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與第8圖之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相似,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圖案化電極層120更包含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畫素電極124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皆與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
本實施例係以第9A圖、第9D圖或第9E圖所述的配置方式,例如:非交錯式的實施方式,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可設置第一基板110之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上,且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於其它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可選擇性包含至少一第三感應 電極區GR3,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可設置第一基板110之該第三感應電極區GR3上,且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第三感應電極區GR3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其餘可參閱前述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言。
如同前述,顯示面板可選擇性的包含堤壩150,設置於該保護層160上且具有第一開口152以及第二開口154,第一開口152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即第一開口152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154未遮蔽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即第二開口154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換言之,第一開口152垂直投影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上,且第一開口152與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一開口152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之上;第二開口154垂直投影於畫素電極124上,且第二開口154與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二開口154位於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之上。電激發光層130與對應電極140位於第二開口154中,而導電凸塊180會插入(或稱為伸入、進入)第一開口152中,以構成本實施例前述的儲存電容(電容元件CA)的結構。於此,堤壩150覆蓋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
於此,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周邊,例如: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環繞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可以透過保護層160的第一接觸洞H1經由連接導線CL電性連接開關 元件SW的端點D1與驅動元件DI的第二閘極G2,畫素電極124可以透過保護層160的第二接觸洞H2電性連接驅動元件DI的端點D2,因此,不需再設計額外的連接線來分別供給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的電壓。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14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第14B圖為第14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第14C圖為沿第14B圖之線14C-14C之剖面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與第8圖之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相似,差別在於: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分別設置於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GR2(參照第9A圖、第9D圖或第9E圖)上,且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畫素電極124、對應電極140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皆與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導電凸塊200也與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且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參照第9A圖、第9D圖或第9E圖)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於其他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可選擇性包含至少一第三感應電極區GR3,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可設置第一基板110之該第三感應電極區GR3上,且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第二感應電極區GR2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第三感應電極區GR3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相分隔,其餘可參閱前述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言。
於此,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與對應電極14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環繞對應電極140而形成封閉的空間。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CO1,分別設置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GR2(參照第9A圖、第9D圖或第9E圖)之相鄰之二個子畫素間,以連接各該子畫素100之對應電極140,且各該子畫素100之畫素電極124、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皆與第一連接電極CO1相分隔。藉由設置第一連接電極CO1越過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可以使相鄰的子畫素的對應電極140電性連接。較佳地,第一連接電極CO1與畫素電極124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
如同前述,顯示面板包含堤壩15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保護層160上且具有第一開口152以及第二開口154,第一開口152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即第一開口152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154未遮蔽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即第二開口154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換言之,第一開口152垂直投影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上,且第一開口152與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一開口152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之上;第二開口154垂直投影於畫素電極124上,且第二開口154與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二開口154位於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之上。電激發光層130與對應電極140位於第二開 口154中,而導電凸塊180會插入(或稱為伸入、進入)第一開口152中,而構成本實施例前述的儲存電容(電容元件CA)的結構,其中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設置於堤壩150上,且堤壩150覆蓋該第一連接電極CO1。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應了解到,雖然在此並未詳細繪示,前述的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可與掃描線SL、電源線PL或資料線DL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部份重疊,以降低對透光區域(例如發光區DA)的影響。
第15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DD之立體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相似,差別在於:本實施方式中,子畫素100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以及至少一個與第一感應電極區GR1相交錯且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GR2。於此,第一感應電極區GR1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感應電極SE2沿第二方向DR2延伸,其中第二方向DR2不平行於第一方向DR1,即第一方向DR1與第二方向DR2交錯。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以第一方向DR1與第二方向DR2垂直設置為範例,但不限於此。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IT。顯示面板DD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分別設置於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其中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SE1、SE2在交錯區IT交錯,即在交錯區IT會包含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SE1、SE2以及相關配合的元件。
第15B圖為第15A圖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IT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同時參照第15A圖與第15B圖。詳細而言,第一感應電極SE1屬於圖案化電極層12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第一感應電極區GR1之各該子畫素100上且相互連接,第一感應電極SE1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畫素電極124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皆與第一感應電極SE1相分隔。較佳地,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與第一感應電極SE1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堤壩150覆蓋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感應電極SE2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基板110之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之各該子畫素100上且相互連接,第二感應電極SE2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第二感應電極SE2設置於堤壩150(例如頂面)上,各該子畫素100之對應電極140與第二感應電極SE2相分隔。較佳地,第二感應電極SE2與對應電極14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
第15C圖為第15B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第15D圖為沿第15C圖之線15D-15D之剖面示意圖,且省略第二基板170上的元件。同時參照第15B圖至第15D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SE1設置於第二感應電極SE2下方且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周邊,例如:第一感應電極SE1環繞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C1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140C。第一連 接電極C1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各該子畫素100之第二感應電極SE2,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第二感應電極SE2與其所在的各該畫素電極124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140C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各該子畫素100,第二連接電極140C位於堤壩150(例如頂面)上且連接在交錯區IT(參照第15A圖與第15D圖)的相鄰兩個子畫素100之對應電極140。詳細而言,第二感應電極SE2包含開口O2,第二連接電極140C透過(延伸過)開口O2而與另一子畫素的對應電極(未繪出)電性連接。第一連接電極C1可越過開口O2而電性連接第二連接電極140C兩側的第二感應電極SE2。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140C在交錯區IT(參照第15A圖)交錯。
同時參照第15A圖至第15D圖。必需說明的是,除了交錯區IT,第一感應電極區(沿第一方向DR1延伸)GR1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一基板11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薄膜電晶體、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對應電極140與第二連接電極140C等等),但不包含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感應電極SE2。除了交錯區IT,第二感應電極區(沿第二方向DR2延伸)GR2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一基板11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薄膜電晶體、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對應電極140、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140C等等),但不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因此,在交錯區IT的子畫素,除了包含構成本發明前述實施例(例如第1圖至第8圖其一)之外,也包含了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感應電極SE2、第一 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140C及相關的元件。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堤壩150更覆蓋第一感應電極SE1、部份第一連接電極C1,且第二連接電極140C位於堤壩150上。堤壩150除了前述第一開口152與第二開口154之外,可另包含多個開口156,其內填入導電材料以電性連接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感應電極SE2。
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電極C1、第一電容電極122、第一感應電極SE1以及畫素電極124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第二感應電極SE2以及第二連接電極140C與對應電極14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較佳地,可以配置第二感應電極SE2於圖案化電極層120(即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一感應電極SE1至少部份重疊,以達到較佳地感測效果,但不限於此。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16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IT(參考第15A圖)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第16B圖為第16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第二基板170部份元件(圖的右邊)與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圖的左邊)之上視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之第二基板17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所繪出的剖面圖與第9C圖類似以及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之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和剖面圖與第13A圖之剖面圖和第13B圖之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類似,主要差別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位於第二基板170上以及至少一 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第一基板110上。然而,第9C圖的實施方式,僅為一感應電極於第二基板170上,或者是第13A圖和第13B圖的實施方式,僅為一感應電極於第一基板110上。
第一感應電極SE1分別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之第一感應電極區GR1(參考第15A圖)之各該子畫素100。第一感應電極SE1相互連接,第一感應電極SE1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上電容電極182a以及第二電容電極200皆與該第一感應電極SE1相分隔。第二感應電極SE2設置第一基板110之第二感應電極區GR2(參考第15A圖)之各該子畫素100且相互連接,第二感應電極SE2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子畫素100之畫素電極124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皆與第二感應電極SE2相分隔,且第一感應電極SE1與第二感應電極SE2相分隔。
如前所述,顯示面板更包含堤壩150,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保護層160上且具第一開口152以及第二開口154,第一開口152未遮蔽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即第一開口152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第二開口154未遮蔽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即第二開口154顯露(或稱為顯現或暴露出)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換言之,第一開口152垂直投影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上,且第一開口152與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一開口152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至少一部份之上;第二開口154垂直投影於畫素電極124上,且第二開口154與畫素電極124至少一部份重疊,可視為第二開口154位於畫素電極124 至少一部份之上。電激發光層130與對應電極140位於第二開口154中,而導電凸塊180會插入(或稱為伸入、進入)第一開口152中,而構成本實施例前述的儲存電容(電容元件CA)的結構。
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C1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C2。第一連接電極C1設置於該第二基板170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各該子畫素100之第一感應電極SE1,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第二電容電極200與其所在的各該第一連接電極C1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C2設置於該第二基板170之各該子畫素100且連接相鄰兩個子畫素100之上電容電極182a,且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交錯。
同時參照第15A圖、第16A圖與第16B圖。必需說明的是,除了交錯區IT,第一感應電極區(沿第一方向DR1延伸)GR1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二基板17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上電容電極182a與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等等),但於第一基板110上不包含第二感應電極SE2。除了交錯區IT,第二感應電極區(沿第二方向DR2延伸)GR2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一基板11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薄膜電晶體、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等等),但於第二基板170上不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與第一連接電極C1。因此,在交錯區IT的子畫素,除了包含構成本發明前述實施例(例如第1圖至第8圖其一)之外,也包含了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感應 電極SE2、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及相關的元件。
如第16A圖所示,堤壩150覆蓋該第二感應電極SE2,電容介電層190覆蓋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連接電極C2與上電容電極182a,且第一連接電極C1位於電容介電層190之上。
於本實施方式中,較佳地,第一感應電極SE1與上電容電極182a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而第二感應電極SE2、畫素電極124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第一感應電極SE1具有開口O1,第二連接電極C2經由(延伸過)開口O1而電性連接上電容電極182a與另一子畫素的上電容電極(未繪出)。第一連接電極C1越過開口O1而電性連接第二連接電極C2兩側的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周邊,例如:感應電極SE2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之周邊,例如:第二感應電極SE2環繞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SE1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感應電極SE2部份重疊。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17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IT(參考第15A圖)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第17B圖為第17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第二基板170部份元件(圖的右邊)與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圖的左邊)之上視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之第二基板17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所繪出的剖面圖與第9C圖之實施方式類似以 及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之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和剖面圖與第14A圖之剖面圖和第14B圖之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之上視示意圖類似,主要差別在於:顯示面板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位於第二基板170上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第一基板110上。然而,第9C圖的實施方式,僅為一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於第二基板170上,或者是第14A圖和第14B圖的實施方式,僅為一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於第一基板110上。
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對應電極140之周邊,例如:第二感應電極SE2環繞對應電極140,而形成容納對應電極140之容納區。顯示面板之圖案化電極層120更包含至少一第三連接電極CO3,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各該子畫素100,設置第三連接電極CO3越過第二感應電極SE2以連接相鄰兩個子畫素100之對應電極140,畫素電極124與第三連接電極CO3相分隔,且第三連接電極CO3與第二感應電極SE2交錯。較佳地,第二感應電極SE2與對應電極14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畫素電極124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堤壩150(例如:頂面)上,堤壩150覆蓋部份第三連接電極CO3,如第17A圖所示。
同時參照第15A圖、第17A圖與第17B圖。必需說明的是,除了交錯區IT,第一感應電極區(沿第一方向DR1延伸)GR1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二基板17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上電容電極182a與第一 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C2等等),但於第一基板110上不包含第二感應電極SE2。除了交錯區IT,第二感應電極區(沿第二方向DR2延伸)GR2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一基板11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薄膜電晶體、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第三連接電極CO3、對應電極140等等),但於第二基板170上不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與第一連接電極C1。因此,在交錯區IT的子畫素,除了包含構成本發明前述實施例(例如第1圖至第8圖其一)之外,也包含了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感應電極SE2、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C2、第三連接電極CO3及相關的元件。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電容介電層190覆蓋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連接電極C2與上電容電極182a,且第一連接電極C1位於電容介電層190之上。第一感應電極SE1設置於非發光區NA,第一感應電極SE1具有開口O1,第二連接電極C2經由(延伸過)開口O1而電性連接上電容電極182a與另一子畫素的上電容電極(未繪示)。第一連接電極C1越過開口O1而電性連接兩側的第一感應電極SE1。較佳地,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連接電極C2與上電容電極182a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SE1於圖案化電極層120(即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感應電極SE2部份重疊。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 贅述。
第18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實施方式之顯示面板於交錯區IT(參考第15A圖)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第18B圖為第18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第二基板170部份元件(圖的右邊)與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圖的左邊)之上視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與第13A圖之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類似,差別在於: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位於第二基板170上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第一基板110上。然而,第13A圖和第13B圖的實施方式,僅為一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於第一基板110上。
同時參考第15A圖與第18A圖,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IT,且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SE1、SE2於交錯區IT交錯。第一感應電極SE1分別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之第一感應電極區GR1(參考第15A圖)之各該子畫素100。第一感應電極SE1相互連接,第一感應電極SE1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上電容電極182a以及第二電容電極200皆與第一感應電極SE1相分隔。第二感應電極SE2設置第一基板110之第二感應電極區GR2(參考第15A圖)之各該子畫素100且相互連接,第二感應電極SE2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子畫素100之畫素電極124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皆與第二感應電極SE2相分隔,且第一感應電極SE1與第二感應電極SE2相分隔。
同時參照第15A圖、第18A圖與第18B圖。必需 說明的是,除了交錯區IT,第一感應電極區(沿第一方向DR1延伸)GR1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二基板17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上電容電極182a、第二電容電極200等等),但於第一基板110上不包含第二感應電極SE2。除了交錯區IT,第二感應電極區(沿第二方向DR2延伸)GR2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一基板11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薄膜電晶體、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與對應電極140等等),但於第二基板170上不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因此,在交錯區IT的子畫素,除了包含構成本發明前述實施例(例如第1圖至第8圖其一)之外,也包含了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感應電極SE2及相關的元件。
如第18A圖所示,第一感應電極SE1位於電容介電層190上,堤壩150覆蓋部份第二感應電極SE2,其餘相關細節請參閱前述。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如圖18B圖所示,於第二基板170上之第一感應電極SE1位於第二電容電極200周邊,例如:第一感應電極SE1環繞第二電容電極200,於第一基板110上之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周邊,例如:第二感應電極SE2環繞第一電容電極122以及畫素電極124,其中第一感應電極SE1於圖案化電極層120(即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感應電極SE2部份重疊。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第19A圖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實施方式之顯示 面板於交錯區IT(參考第15A圖)的子畫素100之剖面示意圖。第19B圖為第19A圖之顯示面板的子畫素100之第二基板170部份元件(圖的右邊)與第一基板110部份元件(圖的左邊)之上視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與第14A圖之實施方式的子畫素100類似,主要差別在於:顯示面板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位於第二基板170上以及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第一基板110上。然而,第14A圖和第14B圖的實施方式,僅為一圖案化感應電極層SE於第一基板110上。
同時參考第15A圖與第19A圖,第一感應電極區GR1與第二感應電極區GR2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IT,且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SE1、SE2於交錯區IT交錯。第一感應電極SE1分別設置於第二基板170之第一感應電極區GR1(參考第15A圖)之各該子畫素100。第一感應電極SE1相互連接,第一感應電極SE1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上電容電極182a以及第二電容電極200皆與該第一感應電極SE1相分隔。第二感應電極SE2設置第一基板110之第二感應電極區GR2(參考第15A圖)之各該子畫素100且相互連接,第二感應電極SE2與非發光區NA部份重疊,其中各子畫素100之畫素電極124以及第一電容電極122皆與第二感應電極SE2相分隔,且第一感應電極SE1與第二感應電極SE2相分隔。
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C1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140C。第一連接電極C1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各該子畫素100,以連接各該子畫素100之第二感應電極SE2,其中各該子畫素100之第一電容電極122與 其所在的各該第一連接電極C1相分隔。第二連接電極140C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各該子畫素100且連接相鄰兩個子畫素100之對應電極140,且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二連接電極140C交錯。較佳地,第二感應電極SE2、第二連接電極140C與對應電極140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畫素電極124、第一連接電極C1與第一電容電極122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但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測電極位於電容介電層上,第二感應電極SE2與第二連接電極140C位於堤壩150(例如:頂面)上,堤壩150覆蓋部份第一連接電極C1,如第19A圖所示。
同時參照第15A圖、第19A圖與第19B圖。必需說明的是,除了交錯區,第一感應電極區(沿第一方向DR1延伸)GR1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二基板17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上電容電極182a與第二電容電極200等等),但於第一基板110上不包含第二感應電極SE2。除了交錯區IT,第二感應電極區(沿第二方向DR2延伸)GR2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SE2及其它相關的元件(以第一基板110上的部份元件為例:薄膜電晶體、畫素電極124、第一電容電極122、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140C、對應電極140等等),但於第二基板170上不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SE1。因此,在交錯區IT的子畫素,除了包含構成本發明前述實施例(例如第1圖至第8圖其一)之外,也包含了第一感應電極SE1、第二感應電極SE2、第一連接電極C1、第二連接電極140C及相關的元件。於其它實施例中,若為了連接相鄰 的兩個子畫素中的上電容電極182a可更包含一第三連接電極(未繪示)來連接。
於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SE1位於第二電容電極200周邊,例如:第一感應電極SE1環繞第二電容電極200,第二感應電極SE2位於對應電極140周邊,例如:第二感應電極SE2環繞對應電極140,其中第一感應電極SE1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與第二感應電極SE2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部份重疊。
於本發明之部份實施方式中,圖案化電極層120包含第一連接電極C1。第一感應電極SE1包含開口O1,第二連接電極140C透過(延伸過)開口O1而電性連接對應電極140與另一子畫素的對應電極。第一連接電極C1可越過開口O1而電性連接第二連接電極140C兩側的第一感應電極SE1。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細節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贅述。
應了解到,以上的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應電極SE1與第二感應電極SE2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可與掃描線SL、電源線PL或資料線DL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部份重疊,以降低對透光區域(例如發光區DA)的影響,但不限於此。此外,前述感應電極,若需要做成迴圈式的感應電極(例如:電磁感應元件)時,可以在兩相鄰的感應電極之間或尾端額外設置連接電極;或者是,可以在該些第一或第二感應電極之間或尾端額外設置連接電極,使得該些第一或第二感應感應電極形成迴圈式的感應電極;或者是,可以在該些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之間或尾端額外設置連接電極,使得該些第一與 第二感應感應電極形成迴圈式的感應電極。本發明之多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子畫素,透過設計子畫素內部具有電容介電層,藉以增大儲存電容的面積,即儲存電容元件(固態)位於二基板之間,並且提高開口率。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設計自容型或互容型的感應電極,且感應電極與子畫素內部的圖案化導電層一同形成,以使子畫素具有感應(例如:觸控)與顯示的功能,並簡化製程步驟以降低成本。此外,設計感應電極位於導線附近,避免影響發光區。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子畫素
110‧‧‧第一基板
120‧‧‧圖案化電極層
122‧‧‧第一電容電極
124‧‧‧畫素電極
130‧‧‧電激發光層
140‧‧‧對應電極
150‧‧‧堤壩
152‧‧‧第一開口
154‧‧‧第二開口
160‧‧‧保護層
170‧‧‧第二基板
194‧‧‧第二部分
S1‧‧‧端點
D1‧‧‧端點
D2‧‧‧端點
G1‧‧‧第一閘極
G2‧‧‧第二閘極
H1‧‧‧第一接觸洞
H2‧‧‧第二接觸洞
SW‧‧‧開關元件
DI‧‧‧驅動元件
NA‧‧‧非發光區
DA‧‧‧發光區
172‧‧‧表面
180‧‧‧導電凸塊
190‧‧‧電容介電層
192‧‧‧第一部分
192a‧‧‧表面
CL‧‧‧連接導線
L1‧‧‧緩衝層
L2‧‧‧閘極介電層
L3‧‧‧層間介電層

Claims (45)

  1.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之第二基板,該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複數個子畫素,其中該些子畫素包含至少二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二個與該些第一感應電極區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每個子畫素包含: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一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電性連接於一第一電壓源;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一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資料線,該第一閘極電連接於該掃描線;一驅動元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二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電源線,該第二閘極經由一連接導線電連接於該開關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一保護層,覆蓋該掃描線、該資料線、該電源線、該開關元件、該驅動元件、該連接導線與部份該第一基板,且該保護層包含一第一接觸洞以及一第二接觸洞;一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其中該圖案化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極以及與該第一電容電極相分隔之一 畫素電極,該畫素電極經由該第一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驅動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該第一電容電極經由該第二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連接導線;一電激發光層,設置於該畫素電極上;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電激發光層上且電連接於一第二電壓源,其中,該第二電壓源不同於該第一電壓源;一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該導電凸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該第一電容電極設置,且該導電凸塊包含一上電容電極與一凸塊,該上電容電極至少覆蓋該凸塊,且各該子畫素具有對應於該電激發光層之一發光區與至少設置於該發光區之一側的一非發光區;以及一電容介電層,覆蓋該導電凸塊與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形成一儲存電容;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之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上,該些第一感應電極區所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該些第二感應電極區所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其中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該上電容電極係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以及該上電容電極相分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的該上電容電極,且該第 一連接電極與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且部份重疊;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該第二電容電極位於該電容介電層朝向且接近該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重疊,且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該非發光區部份重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些子畫素具有一第一橋接電極區以及一與該第一橋接電極區相分隔且交錯之第二橋接電極區,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連接電極,設置該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該第一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對應之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以及一第三連接電極,設置該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該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對應之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第三連接電極相分隔且交錯。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包含:至少一第一子電極段,位於該第一橋接電極區之相鄰的兩個該些子畫素之間,其中該第一子電極段與位於該第一橋接電極區對應之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部份重疊;以及至少一第二子電極段,位於該第一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該第一子電極段。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且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該發光區部份重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該第二電容電極位於該電容介電層朝向且接近該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部份重疊;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連接相鄰之兩個子畫素的該上電容電極,且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些子畫素具有一第一橋接電極區以及一與該第一橋接電極區相分隔且交錯之第二橋接電極區,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三連接電極,設置該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該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對應之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其中該第三連接電極與位於該第二橋接電極區對應之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些子畫素具有一第一橋接電極區以及一與該第一橋接電極區相分隔 且交錯之第二橋接電極區,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其位於該電容介電層朝向且接近該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部份重疊;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其延伸經過位於該第二橋接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以電性連接位於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對應之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且該第二連接電極不與位於該第二橋接電極區對應之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連接。
  9.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之第二基板,且該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複數個子畫素,該些子畫素包含至少二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二個與該些第一感應電極區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每個子畫素包含: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一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電性連接於一第一電壓源;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一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資料線,該第一閘極電連接於該掃描線; 一驅動元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二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電源線,該第二閘極經由一連接導線電連接於該開關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一保護層,覆蓋該掃描線、該資料線、該電源線、該開關元件、該驅動元件、該連接導線與部份該第一基板,且該保護層包含一第一接觸洞以及一第二接觸洞;一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其中該圖案化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極以及與該第一電容電極相分隔之一畫素電極,該畫素電極經由該第一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驅動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該第一電容電極經由該第二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連接導線;一電激發光層,設置於該畫素電極上;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電激發光層上且電連接於一第二電壓源,其中,該第二電壓源不同於該第一電壓源;一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該導電凸塊包含導電材料,該導電凸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該第一電容電極設置;以及一電容介電層,覆蓋該導電凸塊與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形成一儲存電容;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上,其中,該些第一感應電極區所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該些第二感應電極區所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相分隔,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與該對應電極係由同 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位於該些第一感應電極區上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畫素電極、該對應電極、該第一電容電極與所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皆相互分隔以及位於該些第二感應電極區上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畫素電極、該對應電極、該第一電容電極與所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皆相互分隔。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分別設置於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相鄰之二個子畫素間,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該對應電極,且各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各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之該畫素電極、所對應的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以及該第一電容電極皆與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堤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未遮蔽該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該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該電激發光層與該對應電極至少設置於該第二開口中,其中,該圖案化感應電極層設置於該堤壩上,且該堤壩覆蓋該第一連接電極。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電容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位於該導電凸塊頂部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 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且該儲存電容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第一電容電極所形成。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更延伸覆蓋該導電凸塊側邊上之該電容介電層或該導電凸塊側邊與位於該第二基板內表面上之該電容介電層。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導電緩衝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一電容電極上,其中,該導電緩衝層接觸該第一電容電極,且該儲存電容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該導電緩衝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所形成。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電容介電層之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該電容介電層與該導電緩衝層,且該儲存電容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該第二電容電極、該導電緩衝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所形成。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導電凸塊包含一上電容電極與一凸塊,各該子畫素具有對應於該電激發光層之一發光區與至少設置於該發光區之一側的一非發光區,該凸塊位於該非發光區,且該上電容電極至少覆蓋該 凸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上電容電極全面地覆蓋該第二基板與該凸塊。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電容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接觸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且該儲存電容至少由該上電容電極、該電容介電層、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第一電容電極所形成。
  19.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之第二基板,該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複數個子畫素,該些子畫素包含至少一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一個與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相交錯且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每個子畫素包含: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一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電性連接於一第一電壓源;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一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資料 線,該第一閘極電連接於該掃描線;一驅動元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二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電源線,該第二閘極經由一連接導線電連接於該開關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一保護層,覆蓋該掃描線、該資料線、該電源線、該開關元件、該驅動元件、該連接導線與部份該第一基板,且該保護層包含一第一接觸洞以及一第二接觸洞;一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其中該圖案化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極與一畫素電極,該畫素電極經由該第一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驅動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該第一電容電極經由該第二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連接導線;一電激發光層,設置於該畫素電極上;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電激發光層上且電連接於一第二電壓源,其中,該第二電壓源不同於該第一電壓源;一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該導電凸塊包含導電材料,該導電凸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該第一電容電極設置;一電容介電層,覆蓋該導電凸塊與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形成一儲存電容;一堤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未遮蔽該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該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該電激發光層與該對應電極至少設置於該第二開口中; 其中,該圖案化電極層更包含一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上且相互連接,位於該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上之第一感應電極、該畫素電極與該第一電容電極皆相分隔,且該堤壩覆蓋該第一感應電極;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上且相互連接,其中,該第二感應電極設置於該堤壩上,各該子畫素之該對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相分隔,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相分隔。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該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在該交錯區交錯,其中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其中,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二感應電極與其所在的各該畫素電極相分隔;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該第二連接電極位於該堤壩上且連接在該交錯區的相鄰兩個該些子畫素之該對應電極,且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在該交錯區交錯。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堤壩 更覆蓋該第一感應電極與部份該第一連接電極,且該第二連接電極位於該堤壩上。
  22.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之第二基板,且該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複數個子畫素,該些子畫素包含至少一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一個與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相交錯且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每個子畫素包含: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一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電性連接於一第一電壓源;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一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資料線,該第一閘極電連接於該掃描線;一驅動元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二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電源線,該第二閘極經由一連接導線電連接於該開關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一保護層,覆蓋該掃描線、該資料線、該電源線、該開關元件、該驅動元件、該連接導線與部份該第一基板,且該保護層包含一第一接觸洞以及一第二接觸洞;一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其中該圖案化電 極層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極以及一畫素電極,該畫素電極經由該第一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驅動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該第一電容電極經由該第二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連接導線;一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該導電凸塊包含一上電容電極與一凸塊,且該上電容電極至少覆蓋該凸塊,其中,該導電凸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該第一電容電極設置,且各該子畫素具有對應於該電激發光層之一發光區與至少設置於該發光區之一側的一非發光區;一電容介電層,覆蓋該導電凸塊與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形成一儲存電容;一電激發光層,設置於該畫素電極上;以及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電激發光層上且電連接於一第二電壓源,且該第二電壓源不同於該第一電壓源;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係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位於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相分隔;以及該圖案化電極層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設置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且位於該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畫素電極、該第一電容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皆相互分隔。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堤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未遮蔽該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該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該電激發光層與該對應電極至少設置於該第二開口中。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該第二電容電極位於該電容介電層朝向且接近該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部份重疊。
  2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該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於該交錯區交錯,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一感應電極,其中,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二電容電極與其所在的各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且連接相鄰兩個該些子畫素之該電容上電極,且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交錯。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堤壩 覆蓋該第二感應電極,該電容介電層覆蓋該第一感應電極、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且該第一連接電極位於該電容介電層之上。
  27.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之第二基板,該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複數個子畫素,且該些子畫素包含至少一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一個與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相交錯且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每個子畫素包含: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一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電性連接於一第一電壓源;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一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資料線,該第一閘極電連接於該掃描線;一驅動元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二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電源線,該第二閘極經由一連接導線電連接於該開關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一保護層,覆蓋該掃描線、該資料線、該電源線、該開關元件、該驅動元件、該連接導線與部份該第一基板,且該保護層包含一第一接觸洞以及一第二接觸洞; 一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其中該圖案化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極以及與該第一電容電極相互分隔之一畫素電極,該畫素電極經由該第一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驅動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該第一電容電極經由該第二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連接導線;一電激發光層,設置於該畫素電極上;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電激發光層上且電連接於一第二電壓源,其中,該第二電壓源不同於該第一電壓源;一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該導電凸塊包含一上電容電極與一凸塊,該上電容電極至少覆蓋該凸塊,其中該導電凸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該第一電容電極設置,各該子畫素具有對應於該電激發光層之一發光區與至少設置於該發光區之一側的一非發光區;以及一電容介電層,覆蓋該導電凸塊與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形成一儲存電容;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係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位於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相分隔;以及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設置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其中,該對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位於 該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各該子畫素之該對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皆相互分隔。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堤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未遮蔽該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該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該電激發光層與該對應電極至少設置於該第二開口中。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該第二電容電極位於該電容介電層朝向且接近該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部份重疊。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該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於該交錯區交錯,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一感應電極,其中,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二電容電極與其所在的各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且連接相鄰兩個該些子畫素之該電容上電極,且該第一連接 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交錯。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三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且連接相鄰兩個該些子畫素之該對應電極,該畫素電極與該第三連接電極相分隔,且該第三連接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交錯。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感應電極位於該堤壩上,該堤壩覆蓋部份該第三連接電極,該電容介電層覆蓋該第一感應電極、該第二連接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且該第一連接電極位於該電容介電層之上。
  33.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之第二基板,該顯示面板定義有包含複數個子畫素,且該些子畫素包含至少一個第一感應電極區以及至少一個與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相分隔之第二感應電極區,其中每個子畫素包含: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一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電性連接於一第一電壓源; 一開關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一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資料線,該第一閘極電連接於該掃描線;一驅動元件,包含二個端點及一第二閘極,其中該些端點的其中一個電連接於該電源線,該第二閘極經由一連接導線電連接於該開關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一保護層,覆蓋該掃描線、該資料線、該電源線、該開關元件、該驅動元件、該連接導線與部份該第一基板,且該保護層包含一第一接觸洞以及一第二接觸洞;一圖案化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其中該圖案化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極以及與該第一電容電極相互分隔之一畫素電極,該畫素電極經由該第一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驅動元件的該些端點的另一個,該第一電容電極經由該第二接觸洞而電連接於該連接導線;一導電凸塊,突出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該導電凸塊包含一上電容電極與一凸塊,且該上電容電極至少覆蓋該凸塊,其中,該導電凸塊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對應於該第一電容電極設置,各該子畫素具有對應於該電激發光層之一發光區與至少設置於該發光區之一側的一非發光區;一電容介電層,覆蓋該導電凸塊與該第二基板之內表面;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該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電容介電層朝向且接近該圖案化電極層之一側上,其中,該第二電容電極與該上電容電極部份重疊;一電激發光層,設置於該畫素電極上;以及 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電激發光層上且電連接於一第二電壓源,其中,該第二電壓源不同於該第一電壓源,且至少由該導電凸塊、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一電容電極形成一儲存電容;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一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電容電極係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位於該第一感應電極區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電容電極相分隔。
  34. 如請求項33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其中該圖案化電極層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設置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其中,位於該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畫素電極、該第一電容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皆相分隔。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堤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未遮蔽該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該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該電激發光層與該對應電極至少設置於該第二開口中。
  36. 如請求項35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 感應電極區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該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於該交錯區交錯,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電容介電層上,該堤壩覆蓋部份該第二感應電極。
  37. 如請求項33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區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感應電極,設置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之各該子畫素且相互連接,其中,該第二感應電極與該對應電極係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位於該第二感應電極區的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二感應電極與該對應電極相分隔。
  38. 如請求項37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堤壩,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該保護層上且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未遮蔽該第一電容電極至少一部份,該第二開口未遮蔽該畫素電極至少一部份,且該電激發光層與該對應電極至少設置於該第二開口中。
  39. 如請求項38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電容介電層上,該第二感應電極設置於部份該堤壩上。
  40. 如請求項38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 感應電極區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區交錯處具有至少一交錯區,且該第一與第二感應電極於該交錯區交錯,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以連接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二感應電極,其中各該子畫素之該第一電容電極與其所在的各該第一連接電極相分隔;以及至少一第二連接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各該子畫素且連接相鄰兩個該些子畫素之該對應電極,且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交錯。
  41. 一種顯示面板,包含:一基板;一導電凸塊突出設於該基板之內表面,其中該導電凸塊包含一上電容電極與一被該上電容電極覆蓋之凸塊,該凸塊設置於該基板之該內表面與該上電容電極之間;一電容介電層,覆蓋該導電凸塊與該基板之該內表面一部份;一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基板之該內表面上;一對應基板,相對於該基板設置,其中該對應基板具有至少一畫素電極以及一與該畫素電極相分隔之一第一電容電極,該畫素電極連接一驅動元件之一端點,該驅動元件之閘極經由一連接導線連接一開關元件之一端點,該第一電容電極連接該連接導線; 一電激發光層,夾設於該基板與該對應基板之間,且位於該畫素電極上;一對應電極,設置於該電激發光層上;以及一第二電容電極,設置於該基板之內表面上且位於該電容介電層朝向且接近於該對應基板的內表面之一側,其中至少由該上電容電極、該電容介電層與該第二電容電極形成一儲存電容,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電容電極係由同一圖案化層所形成,且該第一感應電極以及該第二電容電極相分隔。
  42. 如請求項4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設置於該上電容電極至少一側。
  43. 如請求項41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基板之內表面上且電性連接該上電容電極或該第一感應電極。
  44. 如請求項41所述之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感應電極,設置於該基板或該對應基板之內表面上,其中該第二感應電極與該第一感應電極交錯。
  45. 如請求項41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上電容電極設置於該第一感應電極至少一側。
TW105121779A 2016-07-11 2016-07-11 顯示面板 TWI607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1779A TWI607562B (zh) 2016-07-11 2016-07-11 顯示面板
CN201610750128.9A CN108063152B (zh) 2016-07-11 2016-08-29 显示面板
US15/642,638 US10062859B2 (en) 2016-07-11 2017-07-06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1779A TWI607562B (zh) 2016-07-11 2016-07-11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7562B true TWI607562B (zh) 2017-12-01
TW201803103A TW201803103A (zh) 2018-01-16

Family

ID=60911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1779A TWI607562B (zh) 2016-07-11 2016-07-11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2859B2 (zh)
CN (1) CN108063152B (zh)
TW (1) TWI607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453B (zh) * 2015-08-20 2018-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590215B (zh) * 2016-07-11 2017-07-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US10353123B2 (en) 2017-08-08 2019-07-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glass layer coatings
JP6959065B2 (ja) * 2017-08-14 2021-11-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10340322B2 (en) * 2017-10-18 2019-07-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panel
KR102367826B1 (ko) * 2017-10-20 2022-02-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TWI648879B (zh) 2018-04-11 2019-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
KR20200048694A (ko) * 2018-10-30 2020-05-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2750861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885978A (zh) * 2021-01-22 2021-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49454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unit
US20140193934A1 (en) * 2010-02-08 2014-07-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71615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380467A1 (en) * 2014-06-30 2015-12-31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9203B2 (en) * 2000-12-14 2006-03-07 Samsung Soi Co., Ltd. Organic 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684176B1 (ko) * 2004-12-16 2007-02-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저온 능동 구동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0381924C (zh) 2005-01-31 2008-04-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438665B2 (ja) 2005-03-29 2010-03-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70074891A (ko) 2006-01-11 2007-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 표시 패널
US7554644B2 (en) 2006-01-27 2009-06-30 Tpo Displays Corp. LCD panel having capacitor disposed over or below photo spacer with active device also disposed between the photo spacer and a substrate, all disposed over opaque region of display
CN101059738A (zh) 2006-04-20 2007-10-24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向上发光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透明触摸屏幕
CN101398572A (zh) 2007-09-29 2009-04-0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在其中制作导电隔垫物的方法
CN101339314B (zh) 2008-08-13 2010-08-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面板、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10586B (zh) 2009-01-09 2011-12-28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提高开口率的储存电容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64603B (zh) 2009-01-12 2010-07-14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TWI394071B (zh) 2009-08-14 2013-04-21 Au Optronics Corp 有機發光二極體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N202351848U (zh) 2011-11-18 2012-07-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液晶显示器
US9229564B2 (en) 2012-01-18 2016-01-05 Htc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012900B2 (en) * 2012-12-26 2015-04-2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096622B1 (ko) 2013-08-19 2020-04-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4915084B (zh) * 2015-07-06 2018-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摸屏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3934A1 (en) * 2010-02-08 2014-07-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49454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unit
CN10471615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380467A1 (en) * 2014-06-30 2015-12-31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3152A (zh) 2018-05-22
US10062859B2 (en) 2018-08-28
CN108063152B (zh) 2021-09-03
US20180013086A1 (en) 2018-01-11
TW201803103A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562B (zh) 顯示面板
TWI590215B (zh) 顯示面板
US1115710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73447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second metal layer contacting first metal layer at power supply line
US950116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17206796A1 (zh) 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US7893610B2 (en) Tandem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2624516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2041989A (zh) 发光器件、具有该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及制造其的方法
TW201814937A (zh) 具有觸控感測器之發光顯示裝置
US11604544B2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00127103A (ko) 표시장치
CN112470294A (zh) 发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设置有其的显示装置
KR20200017009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13257859A (zh) 显示装置
CN115188792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43114B1 (ko) 표시장치
KR20190093184A (ko) 유기발광 표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549799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61389A (zh) 显示装置
CN116761461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55874A (zh) 显示装置和提供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560583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触控装置
CN116867317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7956840A (zh) 显示装置和包括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