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164B - 迴路形成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組件 - Google Patents

迴路形成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164B
TWI605164B TW105123932A TW105123932A TWI605164B TW I605164 B TWI605164 B TW I605164B TW 105123932 A TW105123932 A TW 105123932A TW 105123932 A TW105123932 A TW 105123932A TW I605164 B TWI605164 B TW I6051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ystem components
spacer
loop
needl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3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8967A (zh
Inventor
馬汀 沃爾勒
安卓歐利 馬可
史堤法諾 里茲
Original Assignee
葛羅斯貝克公司
聖東尼意大利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葛羅斯貝克公司, 聖東尼意大利公司 filed Critical 葛羅斯貝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8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1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4Latch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迴路形成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組件
已熟知各種型式之編織機。圓編機、橫編機、及經編機屬於最重要型式之編織機。
編織機通常包括至少一針床,以用於支持編織工具。圓編機之針床因其圓筒形外型,而經常被稱作圓筒。本案中,「針床」之概念係指支持編織工具之所有類型的裝置,而無論其為平坦、圓筒形、或任何其他者。
編織工具譬如為針、沉降片、或相似物。編織工具係編織機之部份,其直接涉入迴路形成程序中,且藉此與線接觸。不同之編織工具抓握、引導、或壓制此等線。本案中,稱所有編織工具為「系統組件」。
一種類型之特殊系統組件係滑板針。德國專利案第DE 698 03 142 T2號顯示一滑板針。各別滑板之輪廓在與滑板之運動垂直的平面上呈U型。結果,U型滑板之二腿部份地包圍各別滑板在其 上運動之針柄。亦即,該等滑板之任何腿,皆部份地配置於各別滑板在其上滑動之針的針柄與相鄰針或相鄰針柄之間。在編織程序期間,該針柄與該滑板之間將有相對運動。藉此,該滑板暫時將用於彎鉤內線之開口封閉或沿該針柄承載迴路。如此,該滑板規律地與該線接觸。
在編織期間,作用在不同型式編織機中之各類型式系統組件,皆具有相對於至少一類型針床之運動。此等在該針床溝道中之相對運動將產生大多數現代編織機中固有之一些問題。
系統組件與針床之間具有高摩擦負荷、或甚至系統組件黏於溝道中。摩擦將導致在系統組件與針床上之磨耗,且在編織機中產生非期望之熱。
德國專利案第DE 10 2013 104 189 A1號中討論,因致動沉降片之導針凸片的非縱向組件所致之沉降片黏於溝道中的問題。該案提出在一共用溝槽中使用二不同長度之沉降片,以解決此問題。
歐洲專利案第EP 0 672 770 A1號顯示一橫編機,用於編織一圓筒編織物。顯示出之其中一編織機在一共用溝槽中使用二針。此等針設有傳遞元件作為翼片。該案提及,一隔片為防止該等傳遞元件所致之此等針間干涉所必要者。該隔片本身及其運作模式則無更詳細說明。
德國專利案第DE 33 11 361 A1號顯示一編織機,其包括沿相同方向運動之用於迴路形成的複數針及沉降片。該編織機包括一第一圓筒,其被置於該編織機之一下方區間中,此等針係在該下方區間處支持於溝道中。使用之針具有一非常長的針柄,使彎鉤 恆沿一朝上方向遠在該針圓筒之外。該針圓筒頂部具有一額外圓筒,用於支持此等沉降片,且此等沉降片較該等針短。前述長針之針柄位在用於沉降片之圓筒的溝道針槽壁頂部,且因此介於該等沉降片之間。用於針與沉降片之迴路形成的構件(彎鉤、壓布邊緣及脫圈邊緣)一般在形成迴路所在之編織機的一區間中延伸。該區間位於該等沉降片之圓筒上部。藉此,在複數溝道中至少部份地分離導引該等針與該等沉降片,且因此相較於在共用溝道中僅導引針與沉降片之一配置減少摩擦。
德國專利案第DE 197 40 985 A1號顯示在編織針之平坦側上、或在針床之溝道壁上的凹部。此等凹部僅設於編織針之側面的某些特定區間中、而非該等針側面之全長上。由此等手法,該等編織程序之元件接觸表面的表面積將減少。是以,機器中之耗能及生熱將減少。
歐洲專利案第EP1860219A1號顯示具有相對較薄針柄之編織針。本案之一些圖式以剖視圖顯示出,針係在針溝槽中歪斜或斜對地配置,使得僅針剖面之二頂轉角其中之一與對立底轉角碰觸針溝槽。接觸表面之表面積再一次減小,使系統之耗能降低。生熱亦因此減少。
有其他專利案中顯示出,相鄰針之針柄側面互相接觸(並列針)的編織機:德國專利案第DE610511B揭露二非常相似型式之針。此二型皆包括一厚(在針之寬度方向上)且穩定後部,其承載針導針凸片。該二針型式之差別在於,第一群設有較其他型式者長的一較長後部。此等型式針中支持彎鉤之前部相對較薄。此等前部具有相同長度。本案所示之針床中,在針床之各別狹槽中導引每一 針之薄前部的一節段。長型式之針圍繞短型式之針群。藉各別狹槽額外地導引長針之後部的一末端節段。相鄰針之較厚後部的節段之側面係互相接觸。德國專利案第DE610511B號係針對降低大多數編織機針床之共用長針溝道的研磨成本:此等長溝道由上述僅覆蓋相對較少之針長度節段的狹槽取代。然而,本案未教示傾向於現代編織程序需求之編織裝置:倘DE610511B案中所示之編織承受現代編織速度,則針將彎曲。因此,針將變為易發生過度磨耗、或針將甚至黏於各別狹槽中。
國際專利申請案第WO2012055591A1號顯示出為以下目的而建構之編織機:高隔距、低製造成本、及低耗能。該案亦顯示在編織程序期間互相接觸之成群二針(並列針):此等針之後部置於一接合針溝道中,使此等針之側面的節段互相接觸。在其前部中,該針溝道將分叉,使得一針床之二針的前部互相分離。結果,每一針前部在其沿身長方向運動期間彎曲。這將造成磨耗及耗能。此外,不容易使具有厚針柄之針彎曲。
國際專利申請案第WO2013041380A1號顯示一編織機,其具有為前述WO2012055591A1案所示之並列針型改良的致動凸輪。此等編織機可低成本製造且可生產高品質織物。然而,該案之教示具有與前述者相同的缺點。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減少編織機耗能與生熱之形成迴路的方法及裝置。
以上目的將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如申請 專利範圍第3項之裝置、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系統組件達成。
在大多數迴路構件形成方法中-包含本發明者-,將使用複數個針來形成各別迴路。通常,超過一百個針涉入一典型之迴路形成方法中。本發明迴路形成方法之一特徵在於,存有至少二系統組件之一溝槽。一溝槽中可能有2、3、4、5、6、或甚至多個此等系統組件。本案中,用語「系統組件」意指紡織工具,其設有與紗(或亦被稱作線)接觸且主動地參與迴路形成程序之迴路形成構件,如彎鉤或錠鉤。因此,該等迴路形成構件較佳地在迴路形成程序期間涉入形成迴路至少一段時間。通常稱此等系統組件為針或沉降片。
本發明之方法使用一所謂隔片或間隔構件,以調整在一溝槽中運動、或包覆於其中之二相鄰系統組件的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距離。因此,用詞「隔片」係一功能性表達,其指示一額外部件、及以較佳地與各別系統組件之針柄製成單一件的一整合一體部件。
然而,該隔片並非參與或避開迴路形成程序。在大多數情形下,二相鄰系統組件的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距離係與溝槽寬度方向對應之第二方向(x)上的一距離。熟習此技藝者將了解,當涉及橫編機時,該第二方向可具有一純線性特徵。然而,圓編機之系統部件的運動可依圓柱座標(r,φ,z)描述。因此,溝道之溝槽的寬度方向具有圓分量(φ)。然而,所有型態編織機之溝槽的寬度方向在本案中皆以「x」表示。
如上所述者,二相鄰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空間,無屬於同一溝槽、或甚至同一針床之系統組件、或由該系統組件致動的迴路形成構件。結果,藉隔片或藉由隔片調整之距離係 前述介於一針床二相鄰系統組件迴路形成構件間之自由空間的寬度、或第二方向(x)上之延伸。無任何在同一溝槽中運動或包覆於同一溝槽中-或以更廣泛方式表達-包覆於同一(第一)針床中之一系統組件所致動、或為該系統組件部份的任何迴路形成構件,皆不在該空間中干涉。另一方面,其他溝槽-或更概略地-另一不同導向第二針床的迴路形成構件可在該處干涉,且與該第一針床的迴路形成構件共同作動以形成迴路。例如:該第一針床包覆編織針。該第二針床包覆沉降片,該等沉降片在該空間中干涉,以壓制先前形成之迴路,使該等針可形成新迴路。
然而,藉該等隔片調整之距離無同一溝槽或同一針床之系統組件,使以上之定義仍適用。通常該第一與該第二針床之溝槽需具有不同方向,使該第二針床或其溝槽之系統組件可依上述方式共同作動。因此,藉此距離定義之空間「距離」的另一定義亦即,在該空間中、或沿同一方向運動之迴路形成構件所到達之迴路形成區帶中,無任何迴路形成構件。
前述隔片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至少其中之一共同運動。「共同運動」在本文中意指,該隔片與各別之至少一系統組件之間的相對速度為零。如此,可能主動使該隔片運動,然而亦可依任何方式連接此二元件(隔片與系統組件),使該等者將不互相相關地運動。該各別連接可在該隔片與該系統組件之間傳遞動力。最優地,該連接可支承隔片或各別系統組件之運動所需的動力量。可依數個方式達成該各別連接,且可調整此連接以支承不同動力量。在此之另一定義可為,該隔片無法關於其所連接之系統組件浮動(relocatable)或可動。該隔片亦可為該系統組件之部份、或與該系統 組件整合一體。
該隔片、及其一同運動之各別第一系統組件在該隔片與該二相鄰組件之第二個互相機械接觸所在之溝槽之一區段內至少暫時運動。最優地,該隔片與該二相鄰組件之第二個及/或該第二系統組件之隔片互相機械接觸所在的區段或複數區段長度等於該系統組件長度之70、80、90、或95%。倘隔片及系統組件係在溝槽之各別區段上運動於溝槽中的僅有組件,則有進一步優勢。一不同方案係對系統組件之側表面提供可調整系統組件之間距離的複數個斑塊或區域(為說明本案,亦稱該複數個斑塊或區域為「隔片」)。此類群由至少二、且-更優地-至少三構件組成。因此,此等斑塊在x方向上關於側表面「抬高」。在此情形下,倘二斑塊間距離具有一側表面之該複數個斑塊的最大距離(y方向上),且該距離至少等於系統組件之長度的50、60、70、80、90、或95%,則屬有利者。在一系統組件上具有上述類型之斑塊或區域的具體實施例,應在另一相鄰系統組件之相鄰側上設有一平滑及/或平整側表面。倘該隔片(或當然為複數個斑塊或區域)之厚度係平整、或較各別編織組件之厚度略大,則亦屬有利者。該厚度在本案中意指,隔片在x方向上之延伸。倘該隔片在z方向上之延伸(該隔片之高度)等於系統組件之軸高度的至少50、60、70、80、90%,則出現額外優勢。最優地,該隔片(或者斑塊或區域群)高度、與該隔片固定所在之系統組件的軸高度相等。倘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係編織針,則屬有利者。倘該二相鄰系統組件設有在編織程序期間滑動通過相同凸輪軌道之導針凸片,則亦屬有利者-特別對編織裝置及編織程序尤然。倘該等斑塊或區域熔接於該軸上,則亦為有利者。當該隔片由一群斑塊或區域組成時,倘 第一個斑塊或區域開端與最後一個斑塊或區域末端之間在y方向上的距離等於系統組件之長度(又再次為y方向上之長度)的至少50、60、70、80、90、或95%,則亦屬有利者。
另一方案係對二相鄰系統組件提供各別斑塊或區域。在此情形下,該等斑塊或區域位於該二系統組件之縱向延伸的不同節段,或者該等區域設有一平整表面以使得當側表面互相碰觸、或互相機械接觸時,該等系統組件仍可互相相關地運動。
在其他具體實施例中,有二個位於二相鄰系統組件之間的隔片。第一隔片與該二系統組件之第一個連接,且第二隔片與該二系統之第二個連接。在此情形下,該等隔片可互相機械接觸。然而,根據該等隔片之位置及外型,至少一隔片亦可與其所連接之其他系統組件、及/或其他隔片機械連接。
具有互相平行之複數個溝槽的針床係屬有利者。大多數時間,「暫時」意指迴路形成程序期間之至少一段時間。
通常,一溝槽之二相鄰系統組件的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距離應與各別編織機之隔距相關連。該距離應為該等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寬度的至少一半、或甚至更佳地應為此等迴路形成構件之全寬。在大多數最新技術編織機中,該等系統組件係實施藉各別針床關於凸輪托架之相對運動所導致的沿縱向方向週期運動。插入一針床之溝槽中的系統組件及隔片設有導針凸片。此等導針凸片突出該針床之外。前述之針床關於一凸輪托架的相對運動將驅迫該等導針凸片沿凸輪所形成之一凸輪軌道運動。此運動提供該等系統組件及隔片在其各別溝槽中運動所需之力量。圓編機通常設有固定於機架上之凸輪托架。橫編機經常使用作為紡車一部份的凸輪托 架,其中此等紡車可關於針床運動。在此二情形下,凸輪托架與針床之間皆有一相對運動。
倘一針床之相鄰系統組件的迴路形成構件在其縱向方向上依某一特定延遲實施其運動、及因此到達其極值,則屬有利者。再一次,此延遲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的機械距離相當。最優地,該距離-及因此各別之延遲-與隔距相關連。因此,藉由該隔片調整之二相鄰系統的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距離,應在該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的寬度之半、與其全寬之間的範圍中。
在本案中,用語「第一速度(vk)」表示針床、與承載凸輪之機架之間的相對速度。針床之系統組件通常實施縱向方向(y)上之週期運動。此等運動類似於調和函數,且系統組件在該等運動期間到達其縱向位置之極小值與極大值(極值)。倘二相鄰系統組件依一時間延遲到達其極值,則屬有利者。在具有良好性能之具體實施例中,此延遲應較一第一商數之半大,或更優地等於該第一商數。該第一商數係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之間在第二方向上的距離與該第一速度之商數。特別在具有高速度之迴路形成方法中,倘該延遲等於此商數,則屬有利者。亦即,極佳具體實施例具有相同的相鄰系統組件凸輪軌道極值間距離,使整個迴路形成裝置設有相同節距(參見如下)。
另一特性係藉至少一隔片調整之迴路形成構件之間在x方向上的距離:該距離係與針組件之針柄寬度在相同範圍內、或近乎相同。該範圍可由針柄寬度之0.7倍開始。然而,倘各別因數為0.9或1,則屬有利者。
二系統組件僅設有一個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其中之 一固定不動地連接之隔片的具體實施例具有以下優勢:與該隔片連接或包含該隔片之至少一特殊成型系統組件可為「第一系統組件」,而(至少一)第二系統組件可為「標準針」,亦即可屬於最新技術之一針。該特殊成型針之厚度可為該「標準」針之厚度的二倍或1.5倍。
倘一溝槽之二相鄰系統組件之間有二隔片,則可藉該二隔片依不同方式建立距離。
倘該至少二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之間在第二方向上的距離,與針床之二個其他相鄰系統組件的迴路形成構件之間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距離相等,如此該二其他系統組件將藉一針床之一溝槽的一固定不動壁分隔,則屬有利者。這意謂一針床之相鄰系統組件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所有距離可相等。可具有對距離有貢獻之針床、或系統組件的其他部份,無論該等距離主要藉隔片、或藉溝槽之固定不動壁而調整。
與隔片連接之一系統組件,可與該隔片由同一件製造出。「隔片」亦可為其連接所至之系統組件針柄的一彎曲(或複數個彎曲)。本文中,「彎曲」係從針柄在其縱向方向上之一平整延伸部起的任何類型偏差。大多數時間,具有此類彎曲之針柄將在x-y平面上顯現一曲折或一之字型圖案。換言之,每一彎曲皆可包括其所連接之系統組件針柄的一部份。該部份係相對於系統組件針柄平整延伸部之x方向偏置。
在上述情形下,倘有導向相鄰系統組件、呈平整、且與各別針床之一溝槽的緊鄰固定不動壁平行之此類系統組件的系統組件側表面,則屬有利者。此等表面亦可與鄰近針柄之側表面平行。
該隔片可由一額外部件組成來取代與針柄整合一 體,該額外部件已在一緊密配合程序中連接一系統組件。在此情形下,更容易提供該隔片未存在於系統組件中之材料。例如:系統組件之針柄可為相對較傳統者,這意謂該針柄可為一衝壓金屬部件。該額外部件可具有一石墨側表面,其可減少與各別隔片之相鄰系統組件的摩擦。不同緊密配合程序可在內文中具有其優點。用語「材料」在內文中意指,可用於製造系統組件及各別隔片之不同元件及元件混合物。額外地且另一選擇地,此用語可意指,一隔片及各別系統組件係以不同製造方法製成。此等方法可包含使用塑膠或其他合成材料來形成系統組件之部份、或尤其隔片。
在內文中可有利地使用之系統組件具有一導針凸片,該導針凸片具有一寬度,其較該針柄與該(等)隔片最大結合延伸小,各別系統組件沿相同之第二方向(x)與該(等)隔片固定不動地連接。該最大結合延伸係導向對立方向之該隔片與各別系統組件側表面的最大距離。系統組件之導針凸片沿一第三方向延伸,該第三方向與針柄之高度方向對應且超過該針柄。此外,該導針凸片在其他二方向上具有延伸。最佳之導針凸片具有一前部,該前部具有較該導針凸片中間部寬度小的一寬度。亦即,該等導針凸片亦可成楔型。
由圖式說明將更明白本發明之進一步特徵及優點。圖式顯示本發明之較佳、但非唯一具體實施例,且因此提供非限制性範例。可較優地使用圖式所示之大多數各別特點,以最廣泛地改良本發明。
本發明之進一步構想係使用之系統單元的外型及對稱性。在本案之表達方式中,術語「系統單元」係指在迴路形成程 序期間共同運動之一群構件或元件。在本案中揭露有系統單元,其由一隔片、及如同一針之一系統組件所組成。其他系統單元由二隔片組成,此等隔片位於與其共同運動之系統組件二側表面上。一引起關注點在於,由系統組件一側上之一隔片組成的系統單元關於一對稱線呈不對稱,該對稱線與系統組件之側表面平行且貫通該系統組件之彎鉤中心。標準系統組件關於前述對稱線呈對稱。由固定不動地置於各別系統組件側表面上之二隔片所組成的系統單元,亦可關於前述對稱線呈對稱。如上段所述者,最好對此類系統提供一導針凸片,該導針凸片具有較該系統單元寬度小之一寬度。因此,亦即許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設有一對稱系統單元、或設有至少一系統單元為具有二隔片者(系統組件之每側表面上各一個)。
在導針凸片朝彎鉤方向上成型末端區段、及/或在導針凸片朝系統組件或系統單元後部方向上成型末端區段如同一楔形件,亦即該導針凸片之寬度朝該導針凸片延伸部之至少一末端的方向減小時,具有進一步優勢。
倘至少一個、或甚至任何該等二系統組件設有一群功能性迴路形成構件,則屬有利者。亦即,一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在同一段時間內僅參與同時形成一迴路。該段時間後,通常開始形成一新迴路。例如:一(錠鉤)編織針之彎鉤及錠鉤形成此類功能性群組。此同樣適用於一(滑板)編織針之彎鉤及滑板。沉降片配備有不同的所謂邊緣(壓布邊緣、脫圈邊緣等),其通常亦僅每段時間及每一沉降片參與形成一迴路。用於形成數個迴路、且包括複數個針及因此恆同時形成複數個迴路之經紗編織模組,並未落於以上對更優系統組件之定義下。倘每一系統組件僅有一迴路形成構件,則 可為更有利者。倘二相鄰系統組件可互相相關地運動(或在程序中運動),則用於迴路形成之迴路形成方法及裝置屬有利者。
倘二相鄰系統組件在同一時段參與同一編織程序(設想裝置在同一時段以至少二相鄰系統組件編織),則亦有利。這意謂設有不同編織組件、且該等編織組件用於在不同時段編織不同類型針織衣物的編織裝置,如同歐洲專利案第EP 672 770 A1號中所示之裝置,並未落於以上定義下。倘術語「隔片調整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距離」意指系統組件之間無額外間隔構件,則亦屬有利者。然而,熟習此技藝者將了解,系統組件之間經常額外有一小間隙,其由空氣或如同油之滑動構件(或該二者)充填。此外,倘隔片確實界定二相鄰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前述距離,則屬有利者。亦即,隔片之適應性具有其限制:作為傳遞元件之薄翼片(再次參見歐洲專利案第EP 0 672 770 A1號)在內文中並非十分有利。較優之隔片並非傳遞元件(通常傳遞元件參與二不同系統組件、通常為二不同針床之間的迴路傳遞)。倘本發明之裝置未在二相鄰組件之間設有一固定不動壁,則亦屬有利者。這同樣適用於可動元件,如同一可動隔片:倘無此類元件置於本發明之至少二相鄰系統組件之間(亦即,二相鄰系統組件之間的空間無此類元件),則屬有利者。
10‧‧‧隔片/元件
11‧‧‧第一針/元件/系統組件
12‧‧‧第二針/元件/系統組件
14‧‧‧針床
15‧‧‧限定針床中二溝槽之固定不動壁
16‧‧‧用於導引元件之溝槽/溝道
17‧‧‧元件之導針凸片
18‧‧‧凸輪
19‧‧‧迴路形成區帶
20‧‧‧彎鉤
21‧‧‧針11與12之間的距離
23‧‧‧紗/線
24‧‧‧錠鉤
25‧‧‧沉降片
26‧‧‧鋸槽
27‧‧‧錠鉤之樞軸
28‧‧‧針床之齒
33‧‧‧表示迴路延伸部之括弧
35‧‧‧凸輪18中用於導針凸片17之通路
37‧‧‧通路35之頂點(y方向上)
38‧‧‧額外部件
39‧‧‧針柄
40‧‧‧象徵隔片與針柄之間限制的粗線
41‧‧‧溝槽縱向延伸部之節段/表示此類節段之括弧
42‧‧‧熔接點
43‧‧‧導針凸片之末端區段(第一方向y上)
44‧‧‧夾板,虛線表示此類夾板
45‧‧‧導針凸片在第一方向y上之延伸部
46‧‧‧導針凸片之第一寬度(末端區段)
47‧‧‧導針凸片之第二寬度(中間區段)
48‧‧‧通路35之限制
49‧‧‧導針凸片之中間區段
50‧‧‧工作不同之二凸輪的極端區之間的距離
51‧‧‧各別系統組件之針柄的彎曲
52‧‧‧二相鄰彎鉤中心之間的距離或節距
53‧‧‧對稱線
54‧‧‧包括系統組件及其連接之(複數)隔片的系統單元
55‧‧‧溝槽底部
x‧‧‧元件之針柄/溝槽的寬度方向
y‧‧‧元件之針柄/溝槽的長度方向
z‧‧‧元件之針柄/溝槽的高度方向
vk‧‧‧第一速度/針床速度,凸輪托架/針床之相對速度
圖1顯示一第一針床之透視圖,該第一針床配備有第一及第二系統組件,每一該等系統組件皆配備有具相等寬度之一隔片。
圖2顯示出,配備於圖1所示之第一針床的其中一該等 系統組件。
圖3顯示在一第一針床溝槽中之第一及第二系統組件的剖視圖。
圖4顯示配備有第一及第二系統組件之一第二針床的透視圖。該第一系統組件配備有一隔片,該隔片調整一溝槽中之二相鄰系統組件的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整個距離。
圖5顯示成對之二針,其從第二針床之一溝槽抽出,且其由具有一隔片之一第一針及不具有隔片之一第二針組成。
圖6提供具有一對系統組件之第二針床的剖視圖。
圖7顯示由二針組成之一對針,每一針皆設有大體上為一額外部件之一隔片。
圖8顯示具有二系統組件導針凸片之一凸輪通路。
圖9提供凸輪之一第一象徵性配置。
圖10顯示一第三針床之平面視圖。
圖11係一第四針床之平面視圖,該第四針床設有一第一及一第二類型系統組件,該等系統組件在針柄中具有彎曲。
圖12係一第五針床之平面視圖。
圖13提供凸輪之一第二象徵性配置。
圖14提供配備有系統組件之一第一溝槽的平面視圖。
圖15提供配備有系統組件之一第二溝槽的平面視圖。
圖16提供配備有系統組件之一第三溝槽的平面視圖。
圖1顯示一針床14,其設有藉複數固定不動壁15限定 之複數溝槽16。在針床14之本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溝槽16中,具有二系統組件11及12。用於該等系統組件運動之動力係以複數導針凸片17傳遞至系統組件11及12。每一系統組件11、12皆設有迴路形成構件。在圖1所顯示之情形下,系統組件11及12係錠鉤針,且因此其迴路形成構件係在一迴路形成區帶19中延伸之彎鉤20及錠鉤24。圖2與圖3係大略相同之針床14及其系統組件11、12的具體實施例。圖2顯示一系統組件11,其呈用於圖1針床14中之類型。如上述者,系統組件11係具有一導針凸片17及一針柄39的一針。系統組件11亦設有一隔片10,藉此可作固定不動地連接。在顯示出之情況中,系統組件11之隔片10及針柄39係呈單一件。圖3以一剖視圖顯示圖1之針床14的一剖面。圖3中清楚顯示距離21,其亦為某一溝槽16之二相鄰迴路形成組件11、12的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間的距離。線40表示隔片10與針柄39之間的限制。由於第一具體實施例之隔片及針柄等二構件呈單一件,因此該線並非真實存在。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系統組件11與第二系統組件12各設有一隔片10。此等隔片10具有相同寬度,使每一該等隔片調整成距離21之半。如之前已述者,此等隔片與系統組件11、12之針柄39呈單一件,藉此可作固定不動地連接。
圖4、圖5、及圖6顯示針床及其各別系統組件之一第二具體實施例。本案中所示之第一與第二具體實施例間的重大差異僅在於,第二具體實施例中一溝槽16之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僅設有一隔片10,該隔片與該二系統組件中之第一個11固定不動地連接。這意謂二系統組件11、12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間的整個距離21只由僅單一隔片10調整。該隔片10再次與系統組件呈單一件,藉 此可作固定不動地連接。在目前為止圖示之二具體實施例中,可輕易地看出,設有溝槽16之縱向延伸部的節段41,隔片10被包覆在其中且在其中運動。該等溝槽之縱向延伸部的任意節段係以括弧41表示。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當系統組件11、12在溝槽16中運動時,二隔片10互相接觸。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僅第一系統組件11設有一隔片10,且當運動時、甚至當編織機未工作時,隔片10將碰觸第二系統組件12。此條件適用(隔片10碰觸相鄰系統組件11)的溝槽16節段41非常長(超過系統組件長度之90%)。
圖7顯示一對系統組件11、12,其與包覆於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溝槽16中的成對系統組件11、12非常相似。系統組件11、12二者與一各別隔片10固定不動地連接。不同於第一具體實施例之針,圖7中所示之針並非與其各別隔片10成為單一件。因此,該隔片10係一額外部件38,其以數個熔接點42而與各別系統組件11、12之針柄39緊密配合。因此,由於圖7中之線40表示二構件11、10或12、10之間的限制,因此其具有重要物理意義。在大多數情形下,非常相似材料之接合或連接可為熔接點或熔接線。焊接點或線可使相似或至少略微不同的材料,如不同金屬,緊密配合。在其他情形下,亦可使用非常不同的材料,且藉如夾板、或黏著劑、及相似物等其他連接裝置而緊密配合。一種可行方案係製造可為金屬之系統組件11、12的針柄39,且使用具非常低摩擦及/或自潤特性之材料,如石墨或鐵氟龍,來作為隔片10。
圖1至圖3(第一具體實施例)中顯示之系統組件、及圖7中顯示之系統組件的具體實施例共同具有一導針凸片,該導針凸片具有一寬度,其小於隔片10與軸39在第二方向(x)上之結合(最大)延 伸。此同樣適用於依據第二具體實施例之第一系統組件11,其顯示於圖4至圖6中。對比於以下將立即展示之具體實施例,圖1至圖7之系統組件在其整個縱向延伸部45之所有區段中,皆具有此較小寬度。
圖8顯示系統組件11、12之二導針凸片17,其通過一凸輪18之通路35。導針凸片17通過通路35之原因為,在一側上之凸輪托架及凸輪、與另一側上之針床14(未顯示於圖8中)及具有導針凸片17的系統組件11、12之間的相對運動vk(參見圖8中之各別指標)。凸輪18未完整顯示於圖8中。然而,顯示出通路35之限制48係由象徵性凸輪18部份之一影線圍繞。圖8之觀看者可看出二導針凸片17通過通路35(凸輪托架對觀看者而言呈可透視),因此需以斷線來顯示系統組件針柄之不可見部份(此等部份由該凸輪所覆蓋)。二導針凸片17具有在第一方向y上之一延伸部45。導針凸片17在末端區段43中之寬度46小於在中間區段49中之寬度47。此定義並未包含最新技術導針凸片中具有圓形邊緣、或以任何其他方式進行倒角之邊緣的末端區段。上述特點(參見以上在不同區段中的不同寬度)對於本發明之任何具體實施例皆有助益。然而,其對於配備有導針凸片、且該等導針凸片在第二方向x上具有大於各別系統組件11、12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延伸的一最大寬度之具體實施例,則更有助益。在這種情形下,倘導針凸片17之末端區段43具有與迴路形成構件20、24寬度相等之一寬度,則將有助益。倘中間部中之區段設有與該系統組件及該隔片結合(x方向上)最大寬度相等之一寬度,則更有助益。在大多數情形下,末端區段將具有一略呈楔型末端。導針凸片17之極末端區段可呈圓形。
圖10提供一針床14之一平面視圖,該針床配備有系統 組件11、12,該等系統組件具有相同導針凸片,如圖8中更詳細顯示者。再次說明,一對系統組件11及12被包覆於一溝槽16中,該溝槽係由複數固定不動壁15限定。不同系統組件之導針凸片係互相相關地配置,猶如其通過一凸輪18之一通路35,如圖9中所示者。
圖9顯示二凸輪18。第二個置於第一個上方。每一凸輪18皆設有一通路35及一頂點37。圖13亦顯示互相疊置之二凸輪。二凸輪18之頂點37互相相關地在第二方向x上位移或偏移。該偏移50係調整相鄰系統組件之間延遲的非常有利可行方案,以。因此,該等系統組件由不同群凸輪驅動,藉此每一群各界定一凸輪軌道。通常,該等凸輪固定於一凸輪托架上。圓編機通常具有一凸輪托架,其固定於機架上。橫編機通常設有一紡車,其實施關於針床之一相對運動。在大多數情形下,「距離」50在橫編機中應為一線性距離,且在圓編機中為包括圓分量之一距離。倘關於設有導針凸片17之針、且該等導針凸片在第二方向x上具有與隔片10及系統組件11、12相結合之接合寬度相等或幾乎相等的一寬度來使用該手法,則將有額外優勢。
圖11再次顯示一第四針床14之平面視圖,其中成對系統組件11、12在一溝槽16中運動。該等溝槽16再次藉固定不動壁15限定。必須強調,本發明亦具有關於包覆3、4、5、6、或甚至更多系統組件之針床的優勢。第一系統組件11與第二系統組件12在不同縱向y位置中具有其導針凸片17。因此,第一與第二系統組件11、12沿不同凸輪軌道運動。最引起關注地,圖11中所示具體實施例之隔片10係各別系統組件11、12之針柄的彎曲51。第一系統組件11之彎曲51與第二系統組件12之針柄39接觸,反之亦然。因此,無彎曲51 或隔片10(該等者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相同)碰觸另一隔片之表面,且所有隔片皆碰觸另一系統組件之側表面。
圖12顯示一第五針床之上視圖。圖12中所示類型之針床經常用於圓編機中。在圓編機之情形下,亦將針床14稱為針筒。圖12顯示在迴路形成區帶19中發生之一迴路形成程序範例。針11、12且尤其彎鉤20及錠鉤24參與迴路形成程序,且因此與紗23接觸。沉降片25亦與紗23接觸。迴路33在x方向上之延伸部係以括弧33表示。圖12亦顯示熟習此技藝者所熟知的針11、12及針床14一些更細部設計:錠鉤24樞接於一鋸槽26中。在迴路形成程序期間,錠鉤24環繞一樞軸27擺動,以藉錠鉤24使彎鉤20內部對紗23開啟與閉合。在迴路形成程序期間,針大體上沿其針柄、或針床14溝槽16之方向y運動。沉降片25大體上沿針11、12之針柄高度的方向z運動。針床14設有複數個狹槽28,其在圖12所提供之視圖中看似複數個齒。狹槽28導引沉降片25之運動。沉降片25與隔片10之間的差異可概述如下。
隔片10與系統組件11、12共同運動。該等隔片藉虛線44所表示之複數個夾板44而與該等系統組件緊密配合。隔片10亦無如彎鉤20及錠鉤24、以及相似物之迴路形成構件,且不參與迴路形成程序。此外,該等隔片大體上界定二鄰近或相鄰系統組件11、12及其迴路形成組件20、24之間的距離。大多數時間,沉降片25與各別之系統組件11、12仍具有某一特定距離,使得此等系統組件11、12之間的距離為該等距離與沉降片25寬度的總和。位於第一針床14之系統組件11、12的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間的迴路形成區帶19區域無可作為該針床迴路形成構件之部件、或由其致動的迴路形成構件。沉降片25之迴路形成構件係在另一針床之溝槽中運動的沉降片 部件。各針床14之溝槽通常互相平行。
最優地,固定不動壁15、及/或系統組件11、12之針柄39、及/或隔片10具有相當於各別針床14隔距的合適寬度。在一些較優具體實施例中,固定不動壁15、及/或系統組件11、12之針柄39、及/或隔片10的寬度(幾乎)相等。
以上通路在一定程度上與一溝槽之迴路形成構件11、12之間的距離21相關。在一系統組件設有數個迴路形成構件-如彎鉤20及錠鉤24-之情形下,最好譬如說此等迴路形成構件之寬度與其在第二方向x上的最寬闊延伸相等:結果,圖12之錠鉤針設有迴路形成構件,其因彎鉤20較錠鉤24寬闊而具有與其彎鉤寬度完全相等之一寬度。
另一方面,圖12亦提供,界定相鄰迴路形成構件之間距離的一不同可行方案:數字52(參見指標52)指示二相鄰系統組件之彎鉤20中心之間的距離。該距離52(當然)與藉各別彎鉤所形成之二相鄰迴路的距離相等。熟習此技藝者經常稱此距離為「節距」(節距以毫米表示此距離,而隔距為每英吋之針數)。在大多數迴路形成方法、及亦在大多數迴路形成裝置中,該節距係均等(一針床之所有系統組件具有互相相同之距離)。否則,消費者將察覺到,由此類機器生產之編織物不均等。關於本發明,亦即該隔片可調整、或有助於調整相鄰針或系統組件之間的節距。
圖14提供配備有系統組件11、12之針床14第一溝槽16的平面視圖。每一系統組件11、12皆藉由一熔接點42而與一隔片10固定不動地連接。因此,亦即系統組件11、及其固定不動地連接之隔片10將形成一系統單元54。這同樣適用於其他系統組件12及各別 隔片10。
線53係一對稱線,導向沿平行於針柄39側表面之縱向方向y,且其與針彎鉤20之中心交叉。圖14顯示,系統組件11關於對稱線53對稱。此圖式亦顯示,在迴路形成程序期間共同運動之系統單元54並非關於線53對稱。這同樣適用於系統組件12、其隔片10、及由該二上述元件形成之單元54。圖15顯示一略微不同的優越溝槽,其配備有二系統組件11、12及隔片10,該隔片提供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之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間的整個距離。各別隔片10藉複數個熔接點53(圖15僅顯示一熔接點)而與系統組件11固定不動地連接,使系統組件11與隔片10再次形成一系統單元54,該系統單元將在迴路形成程序期間共同運動。系統組件11關於對稱線53對稱。由系統組件11與隔片10形成之單元54再次未關於上述線53對稱。系統組件12可為一標準針,其相對於將各別系統組件切成二半之其他線53對稱。圖14及圖15中所示之具體實施例顯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大多數設有未關於對稱線53對稱之系統單元,該對稱線與各別系統組件11、12之側表面平行,且與彎鉤20之中心交叉。在這方面,圖16顯示又一溝槽16之特殊具體實施例,該又一溝槽藉固定不動壁15及溝槽底部55限定。置於該溝槽中間且由二其他系統組件12圍繞之系統組件11係與二隔片10固定不動地連接,藉此,每一隔片10各置於系統組件11之二不同側表面的其中之一上。因此,系統組件11、及其連接之二隔片10將形成另一系統單元54。此系統單元54關於對稱線53對稱。這同樣適用於可為直立針之其他二系統組件12。亦即,圖16中所示之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可配備有複數個系統單元(形成一單元之複數個元件,該單元在迴路形成程序期間共同運動),該等系 統單元關於對稱線53對稱。如上所述,圖14及圖15中所示之具體實施例設有未關於對稱線53對稱之至少一系統單元。此特點普遍對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有利。
圖14、圖15、及圖16闡明本發明之另一特性。溝槽16較最新技術針床14寬闊(具有方向x上之一較大寬度)。適合於本發明之針床具有較節距52大0.7倍、或甚至較節距52大且甚至較節距52大11/2倍的一寬度。設有前述節距之溝槽可具有相等於該等系統組件長度95、90、85、80、70、或60%的一長度。各別溝槽容易清潔,且總體新裝置之油耗較大多數最新技術裝置者少。寬闊溝槽或溝道便宜且容易研磨(尤其當需要小節距時)。
11‧‧‧第一針/元件/系統組件
12‧‧‧第二針/元件/系統組件
14‧‧‧針床
15‧‧‧限定針床中二溝槽之固定不動壁
16‧‧‧用於導引元件之溝槽/溝道
17‧‧‧元件之導針凸片
19‧‧‧迴路形成區帶
20‧‧‧彎鉤
21‧‧‧針11與12之間的距離
24‧‧‧錠鉤
41‧‧‧溝槽縱向延伸部之節段/表示此類節段之括弧

Claims (13)

  1. 一種迴路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動作:‧至少二系統組件(11,12)在一針床之一溝槽(16)中,沿與其縱向方向對應之一第一方向(y)相對於該針床(14)運動;‧該等系統組件(11,12)與線(23)接觸,以藉其迴路形成構件(20,24)形成迴路且在迴路形成期間涉入形成迴路至少一段時間;及‧至少一隔片(10)被置於在該溝槽(16)中運動之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之間,‧其中該隔片(10)貢獻於,在與該針床(14)之溝槽(16)寬度方向對應之一第二方向(x)上,調整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之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間的距離(21),藉此該至少一隔片(10)避開迴路形成程序,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隔片(10)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中之第一個共同運動且係與之固定不動地連接;及‧該至少一隔片(10)至少暫時在該溝槽(16)之縱向(y)延伸部的一節段(41)內運動,‧其中該隔片(10)、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中之第二個(12)互相機械接觸,及/或其中該隔片(10)與一第二隔片(10)機械接觸且該第二隔片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中之第二個(12)共同運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方法,其中‧該針床(14)係以一第一速度(vk)相對於編織機之一凸輪托架 運動,使該等系統組件(11,12)之導針凸片(17)通過與迴路形成機之一凸輪托架連接的凸輪(18),其中該等導針凸片(17)接收用於使該等系統組件(11,12)運動之力;‧該等系統組件(11,12)實施沿其縱向方向(y)之週期運動,及該等系統組件(11,12)在該等運動期間到達最小值與最大值;及‧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中之第一個(11)及第二個(12)的迴路形成構件(20,24)依一時間延遲到達其運動之最小值與最大值(37),該時間延遲較一第一商數之半大、或更優地等於該第一商數,‧其中該第一商數係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之間在該第二方向上(x)的距離(21)與該第一速度(vk)之商數。
  3. 一種迴路形成的裝置,包括:‧一針床;‧複數個系統組件(11,12),其包括迴路形成構件(20,24)且在迴路形成程序期間涉入迴路形成至少一段時間;‧該針床(14)設有複數個溝槽(16),該等溝槽具有在一第一方向(y)上之一延伸部,該第一方向與該等系統組件(11,12)之縱向方向(y)對應,藉此該等系統組件(11,12)以可運動式配置於該等溝槽(16)中且每一該等溝槽包覆具有參與迴路形成程序的迴路形成構件的至少二系統組件(11,12);及‧至少一隔片(10),貢獻於在一第二方向(x)上調整一溝槽(16)中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迴路形成構件(24)之間的距離(21),該第二方向與該針床(14)之溝槽(16)寬度方向對應, 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隔片(10)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之一者在該等系統組件(11,12)縱向延伸(y)之一位置處固定不動地連接,該位置在迴路形成期間至少暫時被該溝槽(16)之一區段包覆,‧其中該隔片(10)與該第二系統組件(12)互相機械接觸,及/或其中該隔片(10)與一第二隔片(10)機械接觸且該第二隔片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中之第二個(12)固定不動地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的其中之一設有一隔片(10),該隔片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其中之一固定不動地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設有二隔片(10),第一隔片(10)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中之第一個(11)固定不動地連接,且第二隔片(10)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中之第二個(12)固定不動地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在該第二方向(x)上介於一溝槽(16)中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間的距離(21),與在該第二方向(x)上介於該針床(14)另二相鄰系統組件之迴路形成構件之間的至少一距離相等,其中該等另二系統組件(11,12)藉一針床(14)之一溝槽(16)的一固定不動壁(15)分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第二方向(x)中藉該至少一隔片(10)調整之該二相鄰系 統組件(11,12)迴路形成構件(20,24)之間的距離,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中至少一個在該第二方向(x)上之一針柄(39)寬度大致相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隔片(10)與該系統組件(11,12)整合成一體,其中該至少一隔片(10)與該系統組件(11,12)固定不動地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隔片(10)係與其固定不動地連接之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中至少一個的針柄(39)之一彎曲(51)。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隔片(10)係與其固定不動地連接之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其中之一的針柄(39)之一彎曲(51),及導向另一相鄰系統組件(11,12)之該彎曲(51)側表面的至少一區段係與該各別系統組件(11,12)被包覆所在之該溝槽(16)的一固定不動壁(15)表面平行。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隔片(10)係一額外部件(38),其已在一緊密配合程序中與該二相鄰系統組件(11,12)其中之一連接,其中該隔片係與該系統組件固定不動地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額外部件(38)包括未包含於該系統組件(11,12)中之材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迴路形成的裝置,其中該額外部件與該隔片(10)所連接之該系統組件(11,12)之間的連接包括以下至少一個:‧拼接,及/或 ‧熔接點(42),及/或‧焊接點,及/或‧夾板(44)。
TW105123932A 2015-07-30 2016-07-28 迴路形成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組件 TWI605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79093.8A EP3124664B1 (en) 2015-07-30 2015-07-30 Loop-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967A TW201718967A (zh) 2017-06-01
TWI605164B true TWI605164B (zh) 2017-11-11

Family

ID=53761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3932A TWI605164B (zh) 2015-07-30 2016-07-28 迴路形成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組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03090A1 (zh)
EP (1) EP3124664B1 (zh)
JP (1) JP6911027B2 (zh)
KR (1) KR102607933B1 (zh)
CN (1) CN108026676B (zh)
HK (1) HK1250251A1 (zh)
PT (1) PT3124664T (zh)
TW (1) TWI605164B (zh)
WO (1) WO2017017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3124663T (pt) * 2015-07-30 2020-01-16 Groz Beckert Kg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formação de laços
KR101928518B1 (ko) 2018-02-01 2018-12-12 서광석 환편기
EP3581691B1 (de) * 2019-06-13 2023-03-08 KARL MAYER STOLL R&D GmbH Wirkwerkzeug und kettenwirkmaschine
EP3889330B1 (de) 2020-04-01 2023-08-23 Groz-Beckert KG Textilwerkzeugteilepaar und verfahren zur bestückung einer textilmaschine
CN111334923B (zh) * 2020-04-21 2020-12-22 冯加林 一种横编织机用针板织针组合及织针选择机构
CN112404885B (zh) * 2020-10-16 2022-05-27 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圆机配件高精密数控加工工艺
CN113445194B (zh) * 2021-07-08 2023-11-28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对称成圈功能的单槽双针针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10511C (de) 1933-06-01 1935-03-12 Internationaler Maratti Maschi Flache oder runde Strick-, Wirk- oder aehnliche Maschine
CA1152348A (en) * 1978-05-11 1983-08-23 Alan Gutschmi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ut-pile fabric
JPS5551855A (en) * 1978-10-04 1980-04-15 Yoneda Masaharu Head and needle of knitting machine
US4537048A (en) * 1980-12-08 1985-08-27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Pile loop forming and cutting element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DE3311361C2 (de) 1983-03-29 1986-07-24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DE3717673C2 (de) * 1987-05-26 1996-05-02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Nach der Relativtechnik arbeitende Rundstrickmaschine
JPH04263658A (ja) * 1991-02-18 1992-09-18 Fukuhara Seiki Seisakusho:Kk 編機用編針
JP2724676B2 (ja) 1994-03-17 1998-03-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IT1273737B (it) * 1994-07-29 1997-07-09 Santoni Srl Disposizione di platine in una macchina per maglieria e metodi per la realizzazione della maglia mediante detta disposizione
KR0148422B1 (ko) * 1994-10-14 1999-02-18 류기철 철도차량 하부 프레임 선행배관 작업방법 및 그 장치
CH691543A5 (fr) 1997-05-27 2001-08-15 Steiger Sa Atelier Constr Aiguille à coulisse pour machine à tricoter.
DE19740985C2 (de) 1997-09-18 1999-09-30 Groz Beckert Kg Gestanztes Strickwerkzeug
US6085554A (en) * 1999-02-02 2000-07-11 Edelweiss Manufacturing Co., Inc. Loop transfer needle for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DE10325671B4 (de) * 2003-06-06 2007-03-01 Groz-Beckert Kg Versandeinheit länglicher Systemteile, insbesondere Nadeln, für maschenbildende Maschinen
EP1860219B1 (en) 2004-12-07 2016-05-18 Fukuhara Needle Co., Lt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DE502007001851D1 (de) * 2007-05-03 2009-12-10 Groz Beckert Kg Innengeführte Nadel
EP2045385B1 (de) * 2007-10-02 2010-04-21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Wirkwerkzeuganordnung und Wirkwerkzeug
EP2172584B1 (de) * 2008-10-02 2013-01-09 Groz-Beckert KG Strickmaschinennadel mit geschlitztem Mäanderbogen
CN102947498A (zh) * 2010-06-04 2013-02-27 尚和手套株式会社 织针引导结构、织针、编织方法、编织物和手套
IT1402415B1 (it) * 2010-10-26 2013-09-04 Santoni & C Spa Macchina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ad elevata finezza.
CN202047212U (zh) * 2011-04-13 2011-11-23 张家港市荣臻机械有限公司 横机中的选针片
ITMI20111696A1 (it) 2011-09-21 2013-03-22 Santoni & C Spa Macchina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ad elevata finezza, con camme di azionamento degli aghi perfezionate.
JP5987180B2 (ja) * 2012-02-15 2016-09-07 岡本株式会社 パイル長を変化できる編機及びパイル長を変化させた編地の製造方法
JP2013237936A (ja) 2012-05-11 2013-11-28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ペアシンカー
US8484998B1 (en) * 2012-09-10 2013-07-16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fine gauge
CN104099713B (zh) * 2013-09-13 2016-03-09 蒋雷钟 一种双面圆纬机对针成圈方法及对针编织结构
US20150315728A1 (en) * 2015-07-13 2015-11-05 Sung-Yun Yang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fabrics having jacquard and terry patter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6676A (zh) 2018-05-11
US20190003090A1 (en) 2019-01-03
CN108026676B (zh) 2021-07-20
TW201718967A (zh) 2017-06-01
JP2018526542A (ja) 2018-09-13
KR102607933B1 (ko) 2023-12-01
WO2017017145A1 (en) 2017-02-02
PT3124664T (pt) 2020-03-23
EP3124664B1 (en) 2020-01-08
EP3124664A1 (en) 2017-02-01
HK1250251A1 (zh) 2018-12-07
KR20180033284A (ko) 2018-04-02
JP6911027B2 (ja) 202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5164B (zh) 迴路形成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組件
CN101445994B (zh) 用于针织系统的沉降片及显示降低的磨损的针织系统
WO2011152361A1 (ja) 編針案内構造、編針、編成方法、編み地、および手袋
WO2006062205A1 (ja) 横編機
TWI638921B (zh) 線圈形成程序及線圈形成裝置
KR20160140680A (ko) 편물 기계들을 위한 편물 도구
US7334436B2 (en) Component for a knitting system
KR101957429B1 (ko) 경편기 및 경편 직물의 제조 방법
JP6373361B2 (ja) スライド針
EP2758577A1 (en) Knitting machine, particularly with high gauge, with improved needle actuation cams
JP6557430B1 (ja) 歯口隙間の大きさが変更可能な横編機構造
EP4010522A1 (en) Plush pile knitted product and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7382825B2 (ja) ガイド機構及びガイド機構の製造方法
JPH07324260A (ja) 進入防止片を備えた横編機
TWM463742U (zh) 多功能圓編毛巾針織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