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6676A - 成圈方法、装置以及系统部件 - Google Patents
成圈方法、装置以及系统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26676A CN108026676A CN201680044719.2A CN201680044719A CN108026676A CN 108026676 A CN108026676 A CN 108026676A CN 201680044719 A CN201680044719 A CN 201680044719A CN 108026676 A CN108026676 A CN 1080266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ance piece
- system unit
- groove
- distance
- needle 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4—Latch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两个系统部件(11、12)在针床的一个凹槽(16)中沿与其纵向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y)相对于针床(14)移动;系统部件(11、12)与线(23)接触,以利用其成圈机构(20、24)形成圈;至少一个间隔件(10)放置于在凹槽(16)中移动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由此,间隔件(10)有助于在与针床(14)的凹槽(16)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第二方向(x)上调整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的成圈机构(20、24)之间的距离(21),由此,至少一个间隔件(10)不参与成圈方法;由此,至少一个间隔件(10)与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第一系统部件一起移动;以及由此,至少一个间隔件(10)至少暂时地在凹槽(16)的纵向(y)延伸部的区段(41)内移动;其中,间隔件(10)和第二系统部件(12)与彼此机械接触,和/或其中,间隔件(10)与第二间隔件(10)机械接触,第二间隔件与两个相邻部件(11、12)中的第二系统部件(12)一起移动。本发明还公开并且要求保护等效装置和相应系统部件。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的编织机是熟知的。圆编织机、横编织机以及经编织机都属于最重要的类型的编织机。
编织机通常包括用于支撑编织工具的至少一个针床。由于针床的柱形形状,所以通常将圆编织机的针床称为“圆筒”。在本公开内容中,不论编织工具是扁平的、柱形的、或者任何其它形状,“针床”的概念是指支撑编织工具的所有种类的装置。
例如,编织工具是针、沉降片等。编织工具是直接参与成圈方法的编织机的部件,并且由此与线接触。不同的编织工具抓握、引导、或者压住线。在本公开内容中,将所有编织工具称为“系统部件”。
一种特殊的系统部件是滑块针。德国专利申请第698 03 142 T2号示出了滑块针。相应滑块的构型在垂直于滑块的移动的平面上呈U形。因此,U形滑块的两个腿部部分地围住移动相应滑块的针柄。也可以说,滑块的任何腿部都部分地设置在相应滑块在其上滑动的针的针柄与相邻针或者相邻针柄之间。在编织方法期间,在针柄与滑块之间存在相对移动。由此,滑块暂时将用于钩内的线的开口关闭或者沿着针柄承载圈。这样,滑块有规律地与线接触。
在编织期间,在不同类型的编织机中起作用的各种类型的系统部件具有相对至少一种针床的相对移动。在针床的通道中的这些相对移动会产生大多数现代编织机固有的一些问题:
在系统部件与针床之间的高摩擦负载,或者甚至在通道中的系统部件的粘附。摩擦造成系统部件和针床的磨损,并且在编织机中产生不期望的热量。
德国专利DE 10 2013 104 189 A1中讨论了由沉降片的踵部(butt)的致动部的非纵向组件而造成的沉降片粘附在通道中的问题。本公开内容提出在公共沟槽中使用长度不同的两个沉降片以解决该问题。
欧洲专利EP 0 672 770 A1示出了用于编织管状编织物的横编织机。所示的编织机中的一个在一个公共沟槽中使用两个针。针设置有传输元件作为刀片。所述公开内容提到间隔件对防止由传输元件引起的针之间的干扰能够是必要的。间隔件自身及其操作模式没有被更详细地描述。
德国专利DE 33 11 361 A1示出了包括在相同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用于成圈的针和沉降片的编织机。所述编织机包括放置在编织机的下方区域中的第一圆筒,在该下方区域处针被支撑在通道中。所使用的针具有非常长的柄部,使得钩始终在向上方向上远离针筒外部。该针筒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沉降片的附加圆筒,并且沉降片比针短。前述针的长的柄部处于沉降片的圆筒通道的针筒槽壁顶部,并且因此处于沉降片之间。用于针与沉降片的成圈机构(钩、压住边缘以及脱圈边缘)通常在形成圈的编织机的区域中延伸。所述区域位于沉降片的圆筒上方。由此,在通道中至少部分地单独地引导针和沉降片,并且因此与在公共通道中单独引导针和沉降片的构造相比,摩擦被减小。
德国专利DE 197 40 985 A1示出了在编织针的平坦侧上或者在针床的通道壁上的凹部。该凹部仅设置在编织针的侧面的特定区域中,而不在针的侧面的完整长度上。作为这些措施的结果,编织方法的所述元件的接触表面的表面积被减小。因此,减少了机器中的能耗和发热量。
欧洲专利EP1860219A1示出了具有相对细的柄部的编织针。本公开内容的一些示意图在横截面图中示出了针倾斜地或者斜对地设置在针槽中,使得针的横截面的两个顶角中仅有一个顶角和相对底角能够接触针槽。接触面的表面积再次被减小,从而减少了系统的能耗。发热量也因此减少。
还有示出了相邻针的柄部的侧面互相接触(“并列针”)的编织机的其它专利公开文献。德国专利DE610511B公开了两个非常相似类型的针。这两种类型包括承载针踵部的粗(在针的宽度方向上)且稳定的后部。在这两种针类型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组设置有比其它类型更长的后部。这两种类型的针的支撑钩的前部相对较细。前部具有相同长度。在本公开内容所示的针床中,在针床的相应槽中引导各个针的细前部的区段。长型的针围绕短型的针的群组。通过相应槽另外引导长针的后部的末端区段。相邻针的较粗的后部的区段的侧面互相接触。德国专利第DE610511B号旨在降低用于研磨针床的公共长针通道的成本:用仅覆盖针长度的相对较小的区段的上述槽替换这些长通道。然而,该公开内容未能教导适合现代编织方法要求的编织装置:如果德国专利第DE610511B号中所示的编织床经受现代编织速度,则针将会弯曲。因此,针会经受过度磨损,或者针甚至会粘附在相应槽中。
专利申请WO2012055591A1示出了出于以下目的而构建的编织机:高隔距、低制造成本以及低能耗。该公开内容还示出了在编织方法期间互相接触的两个针(并列针)的群组:这些针的后部放置在接合针通道中,使得这些针的侧面的区段互相接触。在其前部中,该针通道分为两部分,使得针床的两个针的前部彼此间隔开。因此,各个针的前部在其沿长度方向上移动期间弯曲。该事实会造成磨损和耗能。而且,不容易使具有粗针柄的针弯曲。
专利申请WO2013041380A1示出了具有针对前述WO2012055591A1所示的并列针类型改进的致动凸轮的编织机。编织机可以以较低成本制造,并且可以生产高质量织物。然而,该公开内容的教导具有与如前所述的公开相同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利用降低的能耗和发热量的编织机来形成圈的方法和装置。
上述目标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的系统部件实现。
在大多数成圈方法(包括本发明的成圈方法)中,将使用多个针来形成相应圈。通常,存在参与典型成圈方法的100个以上的针。本发明的成圈方法的一个特征是存在设置有至少两个系统部件的至少一个沟槽。在一个沟槽中能够存在2个、3个、4个、5个、6个或者甚至更多个这种系统部件。在本公开内容中,短语“系统部件”意指纺织工具,该纺织工具设置有与纱(或者也称为线)接触并且主动参与成圈方法的成圈机构,比如,钩(hook)或者闭锁部(latch)。因此,成圈机构优选地在成圈方法期间的至少一段时间内参与成圈。通常,将这种系统部件称为针或者沉降片。
本发明的方法使用所谓的间隔件或者间隔机构以便调整容置在一个沟槽中或者在一个沟槽中移动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距离。因此,词语“间隔件”是功能性表达,该间隔件表示附加部件以及优选地与相应系统部件的柄部一体式制成的整体部件。
然而,间隔件不参与或者不参加成圈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中,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距离是与沟槽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第二方向(x)上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涉及横编织机时,该第二方向可以具有纯线性特征。然而,可以用圆柱坐标(r, φ, z)描述圆编织机的系统部件的移动。因此,通道的沟槽的宽度方向具有圆分量(φ)。然而,在本公开内容中所有编织机类型的沟槽的宽度方向都用“x”表示。
如已经提到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间距不具有属于相同沟槽或者甚至相同针床的系统部件的或者由该系统部件致动的成圈机构。因此,由间隔件或者借助于间隔件机构调整的距离是一个针床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前述自由间距的宽度或者在第二方向(x)上的延伸部。不存在由在相同沟槽中移动或者容置在相同沟槽中(或者以更宽泛的方式表达为容置在相同(第一)针床中)的系统部件致动的或者作为该系统部件的一部分的任何成圈机构在该间距中进行干涉。另一方面,其它沟槽的成圈机构或者更广泛地,以不同方式引导的另一第二针床的成圈机构可以在此处进行干涉,并且与第一针床的成圈机构协作以便形成圈。示例:第一针床容置编织针。第二针床容置沉降片,该沉降片在该间距中进行干涉,以压住先前形成的圈,使得针可以形成新圈。
然而,由间隔件调整的距离不具有相同沟槽或者相同针床的系统部件,使得以上定义仍然适用。通常,第一和第二针床的沟槽需要具有不同的方向,使得第二针床或其沟槽的系统部件能够按照上述方式协作。因此,由该距离限定的间距的“距离”的另一定义可以说是在该间距或者成圈区域的沿同一方向移动的成圈机构所到达的区域中不存在成圈机构。
前述间隔件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一起移动。“一起移动”在本上下文中意指间隔件与相应的至少一个系统部件之间的相对速度为零。由此,能够主动地使间隔件移动,然而,也能够按照任何方式连接这两个元件(间隔件和系统部件),使得这两个元件将不会相对于彼此移动。相应连接能够在间隔件与系统部件之间传递动力。最有利地,该连接能够维持用于间隔件或者相应系统部件中任一者的移动的动力的量。能够按照多种方式进行相应连接,并且能够调整连接以维持不同的动力的量。关于这一点的另一定义可能是间隔件相对于其所连接的系统部件不能重新定位或者不可移动。间隔件也可以是所述系统部件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系统部件形成整体。
间隔件和与其一同移动的相应第一系统部件在间隔件与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第二系统部件彼此机械接触的沟槽的区段内至少暂时地移动。最有利地,间隔件和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第二系统部件和/或第二个系统部件的间隔件彼此机械接触的一个或者多个区段的长度等于系统部件的长度的70%、80%、90%或者95%。另外的优点是间隔件和系统部件是在沟槽的相应区段上的在沟槽中移动的仅有部件。不同的方法是为系统部件的侧表面提供调整系统部件之间的距离的多个点或者区域(为了本公开内容,也将该多个点或者区域称为“间隔件”)。这样的组由至少两个构件或者更有利地由至少三个构件组成。因此,这些点在x方向上相对于侧表面“升高”。在这种情况中,有利的是,设置有一个侧表面的所述多个点的最大距离(在y方向上)的两个斑点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系统部件的长度的50%、60%、70%、80%、90%或者95%。在一个系统部件上具有上述种类的点或者区域的实施例应该在另一个相邻系统部件的相邻侧上设置有平滑和/或平坦的侧表面。还有利的是,间隔件(或者当然,多个点或者区域)的厚度是平坦的或者略大于相应编织部件的厚度。厚度在本上下文中是指间隔件在x方向上的延伸部。如果间隔件在z方向的延伸部(间隔件的高度)等于系统部件的轴高度的至少50%、60%、70%、80%、90%,则出现附加优点。最有利地,间隔件(或者点或者区域组)的高度和其上固定有间隔件的系统部件的轴的高度相等。有利的是,两个相邻系统部件是编织针。还有利的是,尤其是对于编织装置和编织方法有利的是,两个相邻系统部件设置有在编织方法期间滑动通过相同凸轮轨道的踵部。还有利的是,点或者区域熔焊在轴上。在间隔件由一组点或者区域组成的情况中,还有利的是,第一个点或者区域的开端与最后一个点或者区域的末端之间在y方向上的距离等于系统部件的长度(再次为y方向上的长度)的至少50%、60%、70%、80%、90%或者95%。
另一种方法是为这两个相邻系统部件提供相应点或者区域。在这种情况中,点或者区域位于两个系统部件的纵向延伸部的不同区段,或者区域设置有平坦的侧表面,使得当侧表面彼此碰触或者彼此机械接触时,系统部件仍然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存在位于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之间的两个间隔件。第一间隔件与两个系统部件中的第一系统部件连接,并且第二间隔件与两个系统部件中的第二系统部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中,间隔件可以与彼此机械接触。然而,取决于间隔件的位置和形状,至少一个间隔件还可以与其未连接的其它系统部件和/或与其它间隔件机械连接。
具有彼此平行的多个沟槽的针床是有利的。大多数时间,“暂时”意指在成圈方法期间的至少一段时间。
通常,一个沟槽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距离应与相应编织机的隔距相关联。该距离应该是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的宽度的至少一半或者甚至更佳地应该是这些成圈机构的完整宽度。在大多数现有技术的编织机中,系统部件执行由相应针床相对于凸轮保持器的相对移动引起的沿纵向方向的周期性移动:插入针床的沟槽中的系统部件和间隔件设置有踵部。这些踵部伸出针床外。针床相对于凸轮保持器的前述相对移动迫使踵部沿着由凸轮形成的凸轮轨道移动。该移动提供用于系统部件和间隔件在其相应沟槽中的移动的力。圆编织机通常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凸轮保持器。横编织机通常使用作为滑架的一部分的凸轮保持器,该滑架相对于针床移动。在这两种情况中,凸轮保持器与针床之间存在相对移动。
有利的是,一个针床的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在其纵向方向上按照特定延迟执行其移动,并且因此到达其极值。该延迟再次与这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的机械距离相对应。更有利地,该距离(并且因此相应延迟)与隔距相关。因此,由间隔件调整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距离应该在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的宽度的一半及其完整宽度之间的范围内。
在本公开内容中,短语“第一速度(vk)”表示针床与承载凸轮的机架之间的相对速度。针床的系统部件通常执行纵向方向(y)上的周期性移动。这些移动类似于调和函数,并且系统部件在这些移动期间到达其纵向位置的极小值和极大值(极值)。有利的是,两个相邻系统部件按照时间延迟到达其极值。在具有良好性能的实施例中,该延迟应该大于第一商的一半或者更有利地等于所述第一商。其中,所述第一商是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在第二方向(x)上的距离与第一速度之商。尤其是在具有高速度的成圈方法中,有利的是所述延迟等于商。也可以说,极优选的实施例具有相邻系统部件的凸轮轨道极值之间的相同距离,使得整个成圈机构设置有相同节距(参见下文)。
另一特性是由至少一个间隔件调整的成圈机构之间在x方向上的距离:该距离在与针组件的针柄宽度相同的范围或者大致相同的范围内。该范围可以从针柄宽度的0.7倍开始。然而,如果相应因数为0.9或者1,则会是有利的。
两个系统部件仅设置有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一个不可移动地连接的一个间隔件的实施例具有以下益处:
与间隔件连接或者包括间隔件的至少一个特殊成型系统部件可以是“第一系统部件”,而(至少一个)第二系统部件可以是“标准针”,也可以说,该“标准针”是可以属于现有技术的针。特殊成型针的厚度可以是“标准”针的厚度的2倍或者1.5.倍。
如果在一个沟槽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之间存在两个间隔件,则能够由这两个间隔件按照不同方式建立距离。
有利的是,至少两个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等于针床的两个其它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距离,由此该两个其它系统部件由针床的沟槽的不可移动壁隔开。这意味着针床的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所有距离可以相等。能够存在有助于该距离的针床的或者系统部件的其它部件,不论该距离主要是由间隔件调整还是由沟槽的不可移动壁调整。
能够用与间隔件相同的零件制造与间隔件连接的系统部件。“间隔件”也能够是其所连接的系统部件的柄部的弯曲部(或者多个弯曲部)。在该上下文中,“弯曲部”是与柄部在其纵向方向的平坦延伸部的任何种类的偏差。大多数时间,具有这样的弯曲部的柄部将在x-y平面上示出曲折或者之字形图案。换言之,每个弯曲部可以包括其所连接的系统部件的柄部的一部分。该部分是相对于系统部件的柄部的平坦延伸部的在x方向上的偏移。
在所描述的情况中,有利的是,存在指向相邻系统部件的、平坦的、并且与相应针床的沟槽的下一个不可移动壁平行的这种系统部件的系统部件的侧表面。这些表面也可以与邻近柄部的侧表面平行。
代替与柄部形成整体,间隔件可以由附加配件组成,该附加配件已经在配合方法中与系统部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中,更容易为间隔件提供不存在于系统部件中的材料。示例:系统部件的柄部可以是相对常规的柄部,这意味着该柄部能够是冲压金属部件。该附加部件可以具有石墨的侧表面,这将减少与相应间隔件的相邻系统部件的摩擦。存在不同的匹配方法,该不同的匹配方法可以在本上下文中具有其优点。短语“材料”在本上下文中意指能够用于制造系统部件和相应间隔件的不同元件和元件混合物。额外地和替代地,该短语可以意指间隔件和相应系统部件是以不同制造方法制造而成的。这些方法可以包括使用塑料或者其它合成材料来形成系统部件的部分或者尤其是间隔件。
在本上下文中能够有利地使用的系统部件具有踵部,该踵部具有小于柄部和(多个)间隔件的最大组合延伸部的宽度,相应系统部件在相同的第二方向(x)上与该(多个)间隔件不可移动地连接。最大组合延伸部是间隔件和相应系统部件的在相反方向上定向的侧表面的最大距离。系统部件的踵部在与柄部的高度方向对应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超出柄部。而且,踵部在其它两个方向上具有其延伸部。优选的踵部具有前部,该前部具有比该踵部的中间部分的宽度更小的宽度。也就是说,踵部也可以是楔形的。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附图说明而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排他性实施例,并且因此提供了非限制性示例。能够有利地使用所示的各个特征的大部分来以最广泛的形式改进本发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是所使用的系统单元的形状和对称性。在本公开内容的语言中,术语“系统单元”意指在成圈方法期间一起移动的一组构件或者元件。在本公开内容中,公开了系统单元,该系统单元由一个间隔件和一个系统部件(比如,针)组成。存在由两个间隔件组成的其它系统单元,该两个间隔件位于与其一起移动的系统部件的两个侧表面上。兴趣点在于由系统部件的一侧上的间隔件组成的系统单元关于对称线不对称,该对称线与系统部件的侧表面平行并且通过该系统部件的钩的中心。标准系统部件关于前述对称线对称。由不可移动地放置在相应系统部件的侧表面上的两个间隔件组成的系统单元也能够关于前述对称线对称。如上面的段落中提到的,为这样的系统单元提供具有比系统单元的宽度更小的宽度的踵部具有优点。因此,也可以说,许多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有对称的系统单元或者设置有具有两个间隔件(该系统部件的每个侧表面上一个间隔件)的至少一个系统单元中的任一者。
使踵部在钩方向上的端部区段和/或踵部在系统部件或者系统单元的后部方向上的端部区段成形为类似楔形(也就是说,踵部的宽度在踵部的延伸部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方向上减小)具有另外的益处。
有利的是,两个系统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甚至任何系统部件设置有一功能性成圈机构组。也就是说,一个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在相同时间段内仅参与同时形成一个圈。在该时间段之后,成圈机构通常开始形成新圈。示例:一个(闭锁)编织针的钩和闭锁部形成这种功能组。这同样适用于一个(滑块)编织针的钩和滑块。沉降片配备有不同的所谓边缘(压住边缘、脱圈边缘等),该边缘通常每个时间段和每个沉降片也仅参与形成一个圈。用于形成多个圈并且包括多个针并且因此,始终同时形成多个圈的经编织机模组并未落入以上对更有利的系统部件的定义中。如果每个系统部件仅存在一个成圈机构,则甚至可以更加有益。如果两个相邻系统部件可相对于彼此移动(或者在该方法中移动),则用于成圈的成圈方法和装置是有利的。
还有益的是,两个相邻系统部件在相同时间段参与相同的编织方法(想象装置在相同时间段利用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进行编织)。这意味着设置有用于在不同时间段编织不同种类的编织物的不同编织部件的编织装置(比如,在EP 0 672 770 A1中所示的装置)并未落入以上定义中。还有利的是,术语“间隔件调整成圈机构之间的距离”意味着在系统部件之间不存在附加间隔机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系统部件之间通常还存在小间隙,该小间隙填充有空气或者滑动机构(比如,油)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而且,有利的是,间隔件确实确定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前述距离。也就是说,间隔件的柔性具有其限制:用于传输元件的薄刀片(再次参见欧洲专利EP 0 672 770 A1)在本上下文中不是非常有益。有利的间隔件不是传输元件(通常传输元件参与(通常是两个不同针床的)两个不同系统部件之间的圈的传输)。还有利的是,本发明的装置未在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之间设置有不可移动壁。这对于可移动元件(比如,可移动间隔件)也同样适用:有利的是,没有任何这样的元件放置在本发明的至少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之间(也可以说,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具有这样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图1示出了第一针床的透视图,该第一针床配备有第一和第二系统部件,这些系统部件中的每一个配备有具有相等宽度的间隔件。
图2:图2示出了配备图1所示的第一针床的系统部件中的一个。
图3:图3示出了在第一针床的沟槽中的第一和第二系统部件的横截面图。
图4:图4示出了配备有第一和第二系统部件的第二针床的透视图。第一系统部件配备有间隔件,该间隔件调整一个沟槽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之间的整体距离。
图5:图5示出了从第二针床的一个沟槽抽出并且由具有间隔件的第一针和不具有间隔件的第二针组成的两个针的对。
图6:图6提供了具体一对系统部件的第二针床的横截面图。
图7:图7示出了由两个针组成的一对针,每个针设置有大体上是附加部件的间隔件。
图8:图8示出了具有系统部件的两个踵部的凸轮通道。
图9:图9提供了凸轮的第一象征性结构。
图10:图10示出了第三针床的平面图。
图11:图11是设置有第一和第二种系统部件的第四针床的平面图,这些系统部件在其柄部中具有弯曲部。
图12:图12是第五针床的平面图。
图13:图13提供了凸轮的第二象征性结构。
图14:图14提供了配备有系统元件的第一沟槽的平面图。
图15:图15提供了配备有系统元件的第二沟槽的平面图。
图16:图16提供了配备有系统元件的第三沟槽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针床14,针床14设置有由不可移动壁15界定的沟槽16。在针床14的该第一实施例的沟槽16中,存在两个系统部件11和12。利用踵部17将用于系统部件的移动的动力传输至系统部件11和12。每个系统部件11、12设置有成圈机构。在图1所示的情况中,系统部件11和12是舌针(latch needle),并且因此,其成圈机构是在成圈区域19中延伸的钩20和闭锁部24。图2和图3是关于针床14及其系统部件11、12的相同实施例。图2示出了图1的针床14中使用的种类的系统部件11。如前所述,系统部件11是具有踵部17和柄部39的针。系统部件11还设置有不可移动地连接的间隔件10。在所示的情况中,系统部件11的间隔件10和柄部39是一件式的。图3在横截面图中示出了图1的针床14的截面。图3中清楚地示出了距离21,该距离也是一个沟槽16的两个相邻成圈部件11、12的成圈机构20、24之间的距离。线40表示间隔件10与柄部39之间的限制,由于第一实施例的这两个构件是一件式的,所以该限制不是真实存在的。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系统部件11和第二系统部件12分别设置有一个间隔件10。这些间隔件10具有相同的宽度,使得每个间隔件调整成距离 21的一半。如前所述,这些间隔件与不可移动地连接的系统部件11、12的柄部39是一件式的。
图4、图5和图6示出了针床及其相应系统部件的第二实施例。本公开内容中所示的第一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唯一显著差异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一个沟槽16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仅设置有一个间隔件10,该间隔件10与两个系统部件中的第一系统部件11不可移动地连接。这意味着两个系统部件11、12的成圈机构20、24之间的整体距离21仅借助于一个间隔件10调整。该间隔件10再次与其所连接的系统部件是一件式的。在目前为止所示的两个实施例中,能够容易地看到存在其中容置间隔件10或者间隔件10在其中移动的沟槽16的纵向延伸部的区段41。沟槽的纵向延伸部的任意区段用括号41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当系统部件11、12在沟槽16中移动时,两个间隔件10彼此接触。在第二实施例中,仅有第一系统部件11设置有间隔件10,并且当间隔件10移动时并且甚至当编织机不工作时,间隔件10碰触第二系统部件12。该条件适用(间隔件10碰触相邻系统部件11)的沟槽16的区段41非常长(超过系统部件的长度的90%)。
图7示出了一对系统部件11、12,这对系统部件11、12与容置在第一实施例的沟槽16中的那对系统部件11、12非常相似。这两个系统部件11、12与一个相应间隔件10不可移动地连接。与第一实施例的针不同,图7中所示的针与其相应间隔件10不是一件式的。因此,该间隔件10是附加部件38,附加部件38利用多个熔焊点42与相应系统部件11、12的柄部39紧密配合。因此,由于图7中的线40表示两个构件11、10或者12、10之间的限制,所以该线40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非常相似的材料的接合或者连接可以是熔焊点或者熔焊线。钎焊点或者钎焊线能够使相似或者至少略微不同的材料(比如,不同金属)配合。在其它情况中,也能够使用非常不同的材料,并且利用其它连接(比如,夹板或者粘合剂等)而配合。一种可能性是制造可能是金属的系统部件11、12的柄部39,并且对于间隔件10使用具有非常低摩擦和/或自动润滑特性的材料,比如,石墨或者特氟龙(Teflon)。
图1至图3(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系统部件和图7所示的系统部件的实施例具有共同的踵部,该踵部具有小于其间隔件10及其轴39在第二方向(x)上的组合(最大)延伸部的宽度。关于图4至图6中所示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系统部件11也同样适用。与下面直接示出的实施例相比,图1至图7的系统部件在其整个纵向延伸部45的所有区段中都具有该较小宽度。
图8示出了系统部件11、12的两个踵部17,该踵部17通过凸轮18的通路35。踵部17通过通路35的原因是在一侧上的凸轮保持器和凸轮与在另一侧上的针床14(图8中未示出)和具有其踵部17的系统部件11、12之间的相对移动vk(参见图8中的相应指示器)。图8中未完整示出凸轮18。然而,通路35的限制部48被示出。通路35的限制部48由表示凸轮18的部分的剖面线围住。图8的观察者能够看到两个踵部17通过通路35(凸轮保持器对观察者是透明的),因此需要利用虚线来示出系统部件柄部的不可见部分(该部分由凸轮覆盖)。这两个踵部17在第一方向y上具有延伸部45。踵部17在端部区段43中的宽度46小于在其中间区段49中的宽度47。该定义不包括具有圆形边缘或者以任何其它方式进行斜切的边缘的现有技术的踵部的端部区段。前述特征(参见以上不同区段中的不同宽度)对于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是有利的。然而,对于配备有在第二方向x上具有大于相应系统部件11、12的成圈机构20、24的延伸部的最大宽度的踵部的实施例甚至是更加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中,有利的是踵部17的端部区段43具有与成圈机构20、24的宽度相等的宽度。甚至更加有利的是在中间部分中存在设置有与(在x方向上)组合的系统部件和间隔件的最大宽度相等的宽度的区段。在大多数情况中,端部区段将具有略微呈楔形的端部。踵部17的最端部区段可以是圆形的。
图10提供了针床14的平面图,该针床配备有系统部件11、12,该系统部件具有图8中更详细地示出的相同踵部。一对系统部件11和12再次被容置在沟槽16中,该沟槽由不可移动壁15界定。不同系统部件的踵部相对于彼此设置成如同这些踵部正通过如图9所示的凸轮18的通路35。
图9示出了两个凸轮18。第二凸轮放置在第一凸轮上方。凸轮18中的每一个设置有通路35和最高点37。图13还示出了彼此叠置的两个凸轮。凸轮18的最高点37相对于彼此在第二方向x上位移或者偏移。该偏移50是调整相邻系统部件之间的延迟的非常有利的可能性,该相邻系统部件因此由不同凸轮组18驱动,由此每个组限定一个凸轮轨道。通常,凸轮固定在凸轮保持器上。圆编织机通常具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凸轮保持器。横编织机通常设置有滑架,该滑架执行相对于针床的相对移动。在大多数情况中,“距离”50在横编织机中应该是线性距离,并且在圆编织机中应该是包括圆分量的距离。如果针对设置有在第二方向x上具有与间隔件10和系统部件11、12的组合接合宽度相等或者几乎相等的宽度的踵部17的针使用该措施,则存在附加益处。
图11再次示出了其中一对系统部件11、12在一个沟槽16中移动的第三针床14的平面图。所述沟槽16再次由不可移动壁15界定。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还具有关于容置3个、4个、5个、6个或者甚至更多个系统部件的针床的益处。第一系统部件11和第二系统部件12在不同纵向y位置中具有其踵部17。因此,第一和第二系统部件11、12沿着不同的凸轮轨道移动。最引起关注地,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间隔件10是相应系统部件11、12的柄部的弯曲部51。第一系统部件11的弯曲部51与第二系统部件12的柄部39接触,并且反之亦然。因此,没有弯曲部51或者间隔件10(这些元件在该实施例中相同)碰触另一间隔件的表面,并且所有间隔件都碰触另一系统部件的侧表面。
图12示出了第五针床14的俯视图。图12中所示的这种针床通常用于圆编织机。在圆编织机的情况中,也将针床14称为针筒。图12示出了发生在成圈区域19中的成圈方法的示例。针11、12以及尤其是钩20和闭锁部24参与成圈方法,并且因此与纱23接触。沉降片25也与纱23接触。圈33在x方向上的延伸部用括号33表示。图12还示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针11、12以及针床14的更多细节。闭锁部24在锯槽26中枢转。在成圈方法期间,闭锁部24环绕枢轴27摆动,使得能够通过闭锁部24使钩20的内部针对纱23打开和关闭。在成圈方法期间,针大体上在其柄部或者针床14的沟槽16的方向y上移动。沉降片25大体上在针11、12的柄部的高度的方向z上移动。针床14设置有槽28,该槽28在图12所提供的视图中类似于齿状。槽28引导沉降片25的移动。沉降片25与间隔件10之间的差异能够被概述为如下内容:
间隔件10与系统部件11、12一起移动。利用虚线44表示的夹板44使这些间隔件与系统部件配合。间隔件10也不具有成圈机构(比如,钩20和闭锁部24等)并且不参与成圈方法。而且,间隔件大体上限定两个邻近或者相邻系统部件11、12及其成圈部件20、24之间的距离。大多数时间,沉降片25和相应系统部件11、12仍然具有特定距离,使得这些系统部件11、12之间的距离是这些距离和沉降片25的宽度的总和。位于第一针床14的系统部件11、12的成圈机构20、24之间的成圈区域19的区域不具有成圈机构,该成圈机构是该针床的成圈机构的一部分的或者由该针床的成圈机构致动。沉降片25的成圈机构是在另一针床的沟槽中移动的沉降片的一部分。各个针床14的沟槽通常彼此平行。
更有利地,不可移动壁15和/或系统部件11、12的柄部39和/或间隔件10具有与相应针床14的隔距一致的适当宽度。在一些有利实施例中,不可移动壁15和/或系统部件11、12的柄部39和/或间隔件10的宽度(几乎)相等。
上述通道部分地涉及一个沟槽的成圈机构11、12之间的距离21。在系统部件设置有多个成圈机构(比如,钩20和闭锁部24)的情况中,表明这些成圈机构的宽度与其在第二方向x上的最宽的延伸部相等是有利的:这样一来,图12的舌针设置有成圈机构,由于钩20比闭锁部24宽,因此该成圈机构具有与其钩宽度完全相等的宽度。
另一方面,图12还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以便限定相邻成圈装置之间的距离。数字52(参见指示器52)表示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钩2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该距离52(当然)等于由相应钩形成的两个相邻圈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将该距离称为“节距”(节距以毫米为单位表示该距离,而隔距是每英寸的针的数量)。在大多数成圈方法以及同样在大多数成圈装置中,该节距是均等的(一个针床的所有系统部件相对于彼此具有相同的距离)。否则,顾客会察觉到由这种机器生产的编织物不均匀。对于本发明,也可以说,间隔件调整或者有助于调整相邻针或者系统部件之间的节距。
图14提供了配备有系统部件11、12的针床14的第一沟槽16的平面图。每个系统部件11、12借助于熔焊点42与间隔件10不可移动地连接。因此,也可以说,系统部件11和其所不可移动地连接的间隔件10形成系统单元54。这对于其它系统部件12和相应间隔件10也同样适用。
线53是对称线,该对称线在与柄部39的侧表面平行的纵向方向y上定向并且与针的钩20的中心交叉。图14示出系统部件11关于对称线53对称。该附图还示出在成圈方法期间一起移动的系统单元54没有关于线53对称。这针对系统部件12、其间隔件10以及由这两个前述元件形成的单元54也同样适用。图15示出了略微不同的优选沟槽,该沟槽配备有两个系统部件11、12和一个间隔件10,该间隔件10提供了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的成圈机构20、24之间的整体距离。相应间隔件10通过多个熔焊点53(图15仅示出了一个熔焊点)而与系统部件11不可移动地连接,使得系统部件11和间隔件10再次形成在成圈方法期间一起移动的系统单元54。系统部件11关于对称线53对称。由系统部件11和间隔件10形成的单元54再次没有关于前述线53对称。系统部件12能够是标准针,该标准针关于将相应系统部件切分成两半的其它线53对称。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大多数时间设置有没有关于对称线53对称的系统单元,该对称线53与相应系统部件11、12的侧表面平行并且与钩20的中心交叉。在这方面,图16示出了另外的沟槽16的优选实施例,该另外的沟槽由不可移动壁15和沟槽底部55界定。放置在沟槽中间并且由两个其它系统部件12围住的系统部件11与两个间隔件10不可移动地连接,由此每个间隔件10放置在系统部件11的两个不同侧表面中的一个上。因此,系统部件11和其所连接的两个间隔件10形成另一系统单元54。该系统单元54关于对称线53对称。这对于能够是直立针的其它两个系统部件12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配备有系统单元(形成在成圈方法期间一起移动的单元的元件),该系统单元关于对称线53对称。如上文提到的,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设置有没有关于对称线53对称的至少一个系统单元。该特征通常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有益。
图14、图15和图16阐明了本发明的另一特性。沟槽16比现有技术的针床14更宽(在方向x上具有更大的宽度)。适合于本发明的针床的宽度比节距的0.7倍大、或者甚至比节距52大并且甚至比节距52的1.5倍大。设置有前述节距的沟槽的长度能够等于系统部件的长度的95%、90%、85%、80%、70%或者60%。相应沟槽易于清理,并且总体新装置的油耗小于大多现有技术的装置。宽的沟槽或者通道廉价并且容易研磨(尤其在需要小节距的情况下)。
附图标记列表
10 间隔件/元件
11 第一针/元件/系统部件
12 第二针/元件/系统部件
14 针床
15 界定针床的两个沟槽的不可移动壁
16 用于引导元件的沟槽/通道
17 元件的踵部
18 凸轮
19 成圈区域
20 钩
21 针11与12之间的距离
23 纱/线
24 闭锁部
25 沉降片
26 锯槽
27 闭锁部的枢轴
28 针床的齿
33 表示圈的延伸部的括号
35 凸轮18中的用于踵部17的通路
37 通路的极值37(在y方向上)
38 附加部件
39 柄部
40 表示间隔件与柄部之间的限制部的粗线
41 沟槽的纵向延伸部的区段/表示这种区段的括号
42 熔焊点
43 踵部的端部区段(在第一方向y上)
44 拼接部,表示这种拼接部的虚线
45 踵部在第一方向y上的延伸部
46 踵部的第一宽度(端部区段)
47 踵部的第二宽度(中间区段)
48 通路35的限制部
49 踵部的中间区段
50 分工不同的两个凸轮的极端之间的距离
51 相应系统部件的柄部的弯曲部51
52 两个相邻钩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或者节距
53 对称线
54 包括系统部件和其所连接的(多个)间隔件的系统单元
55 沟槽的底部
x 元件/沟槽的柄部的宽度方向
y 元件/沟槽的柄部的长度方向
z 元件/沟槽的柄部的高度方向
vk 第一速度/针床的速度,凸轮保持器/针床的相对速度。
Claims (15)
1.一种成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至少两个系统部件(11、12)在针床的一个沟槽(16)中在与所述至少两个系统部件的纵向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方向(y)上相对于所述针床(14)移动;
• 所述系统部件(11、12)与线(23)接触,以用于利用所述系统部件的成圈机构(20、24)形成圈;
• 至少一个间隔件(10)放置于在所述沟槽(16)中移动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之间;
• 由此,所述间隔件(10)有助于在第二方向(x)上调整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的所述成圈机构之间的距离(21),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针床(14)的所述沟槽(16)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由此,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不参与所述成圈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第一系统部件一起移动;
• 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至少暂时地在沟槽(16)的纵向(y)延伸部的区段(41)内移动;
• 其中,所述间隔件(10)和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第二系统部件(12)与彼此机械接触,和/或其中,所述间隔件(10)与第二间隔件(10)机械接触,所述第二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第二系统部件(12)一起移动。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方法,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针床(14)以第一速度(vk)相对于所述编织机的凸轮保持器移动,使得系统部件(11、12)的踵部(17)经过与所述成圈机器的凸轮保持器连接的凸轮(18),由此,所述踵部(17)接收用于所述系统部件(11、12)的移动的力;
• 所述系统部件(11、12)执行在其纵向方向(y)上的周期性移动,以及所述系统部件(11、12)在这些移动期间到达极小值和极大值;
• 以及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第一系统部件(11)和第二系统部件(12)的所述成圈机构(20、24)在时间延迟的情况下到达其移动的极小值和极大值(37),该时间延迟大于第一商的一半,或者更有利地等于所述第一商,
• 其中,所述第一商是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的所述成圈机构之间的距离(21)与所述第一速度(vk)的商。
3.一种成圈装置,包括:
• 针床;
• 多个系统部件(11、12),所述多个系统部件(11、12)包括成圈机构(20、24)并且在所述成圈方法期间的至少一段时间内参与成圈;
• 针床(14),所述针床(14)设置有多个沟槽(16),所述多个沟槽在与所述系统部件(11、12)的纵向方向(y)相对应的第一方向(y)上具有延伸部,由此,所述系统部件(11、1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沟槽(16)中,并且每个沟槽容置至少两个系统部件(11、12);
• 至少一个间隔件(10),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有助于在第二方向(x)上调整一个沟槽(16)的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的所述成圈机构(24)之间的距离(21),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针床(14)的所述沟槽(16)的宽度方向相对应;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在所述系统部件(11、12)的纵向延伸部(y)的位置处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至少一个系统部件不可移动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系统部件在成圈方法期间至少暂时地由沟槽(16)的区段容置,
• 其中,所述间隔件(10)和第二系统部件(12)与彼此机械接触,和/或其中,所述间隔件(10)与第二间隔件(10)机械接触,所述第二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所述第二系统部件(12)不可移动地连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系统部件(11、12)中的一个设置有一个间隔件(10),所述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这个系统部件不可移动地连接。
5.根据两个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系统部件(11、12)设置有两个间隔件(10),第一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第一系统部件(11)不可移动地连接,以及第二间隔件(10)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中的第二系统部件(12)不可移动地连接。
6.根据三个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一个沟槽(16)的所述两个系统部件(11、12)的所述成圈机构(20、24)之间的距离(21)等于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所述针床(14)的两个其它相邻系统部件的所述成圈机构之间的至少一个距离,由此,所述两个其它系统部件(11、12)由针床(14)的沟槽(16)的不可移动壁(15)隔开。
7.根据四个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调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所述两个系统部件(11、12)的所述成圈机构(20、24)之间的距离约等于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至少一个的柄部(39)的宽度。
8.根据五个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与所述系统部件(11、12)形成整体,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与所述系统部件不可移动地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是与其不可移动地连接的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柄部(39)的弯曲部(51)。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是与其不可移动地连接的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一个的所述柄部(39)的弯曲部(51),以及指向另一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的所述弯曲部(51)的侧表面的至少一个区段与容置所述相应系统部件(11、12)的所述沟槽(16)的不可移动壁(15)的表面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件(10)是附加部件(38),所述附加部件已经在配合方法中与所述两个相邻系统部件(11、12)中的一个不可移动地连接,所述间隔件与所述系统部件不可移动地连接。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部件(38)包括材料,所述材料没有包括在所述系统部件(11、12)中。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部件与所述间隔件(10)所连接的所述系统部件(11、12)之间的连接包括下述内容中的至少一个:
• 拼接部,和/或
• 熔焊连接部(42),和/或
• 钎焊连接部,和/或
• 夹板(44)。
14.一种用于成圈的系统部件,包括:
• 柄部(39),所述柄部用于在针床(14)的针沟槽(16)中滑行,所述针沟槽大体上在第一纵向方向(y)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x)上具有一宽度;
• 成圈机构(20、24),所述成圈机构放置在所述柄部(39)的一个纵向端部上;
• 踵部(17),所述踵部(17)用于与编织机的凸轮(18)相互作用,由此,所述踵部(17)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延伸部,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柄部的高度方向(z)相对应并且超出所述柄部(39);
• 间隔件(10),所述间隔件不可移动地放置在所述系统部件(11、12)的所述柄部(39)上;
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所述踵部(17)的延伸部(45)的至少一个位置处,所述踵部(17)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小于的所述柄部(39)和所述间隔件(10)在所述方向(x)上的最大组合延伸部。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成圈的系统部件,其特征在于,
• 所述踵部(17)在其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延伸部(45)的端部区段(43)中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具有第一宽度(46),
• 所述踵部在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部(45)的至少一个中间区段(49)中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具有第二宽度(47),
• 以及所述第二宽度(47)大于所述第一宽度(4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5179093.8 | 2015-07-30 | ||
EP15179093.8A EP3124664B1 (en) | 2015-07-30 | 2015-07-30 | Loop-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
PCT/EP2016/067914 WO2017017145A1 (en) | 2015-07-30 | 2016-07-27 | Loop-form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ompon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26676A true CN108026676A (zh) | 2018-05-11 |
CN108026676B CN108026676B (zh) | 2021-07-20 |
Family
ID=53761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4719.2A Active CN108026676B (zh) | 2015-07-30 | 2016-07-27 | 成圈方法、装置以及系统部件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003090A1 (zh) |
EP (1) | EP3124664B1 (zh) |
JP (1) | JP6911027B2 (zh) |
KR (1) | KR102607933B1 (zh) |
CN (1) | CN108026676B (zh) |
HK (1) | HK1250251A1 (zh) |
PT (1) | PT3124664T (zh) |
TW (1) | TWI605164B (zh) |
WO (1) | WO201701714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4923A (zh) * | 2020-04-21 | 2020-06-26 | 冯加林 | 一种横编织机用针板织针组合及织针选择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PT3124663T (pt) * | 2015-07-30 | 2020-01-16 | Groz Beckert Kg |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formação de laços |
KR101928518B1 (ko) | 2018-02-01 | 2018-12-12 | 서광석 | 환편기 |
EP3581691B1 (de) * | 2019-06-13 | 2023-03-08 | KARL MAYER STOLL R&D GmbH | Wirkwerkzeug und kettenwirkmaschine |
EP3889330B1 (de) | 2020-04-01 | 2023-08-23 | Groz-Beckert KG | Textilwerkzeugteilepaar und verfahren zur bestückung einer textilmaschine |
CN112404885B (zh) * | 2020-10-16 | 2022-05-27 | 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大圆机配件高精密数控加工工艺 |
CN113445194B (zh) * | 2021-07-08 | 2023-11-28 |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 具有对称成圈功能的单槽双针针板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05588A (en) * | 1987-05-26 | 1988-12-14 |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 Sinkers for knitting machine |
EP0500039A1 (en) * | 1991-02-18 | 1992-08-26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Knitting needle for knitting machine |
EP0672770A1 (en) * | 1994-03-17 | 1995-09-20 | Shima Seiki Mfg., Ltd. | Flat knitting machine |
EP0694639A1 (en) * | 1994-07-29 | 1996-01-31 | SANTONI S.r.l. | Sinker arrangement in a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work formation methods using said arrangement |
US6085554A (en) * | 1999-02-02 | 2000-07-11 | Edelweiss Manufacturing Co., Inc. | Loop transfer needle for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CN202047212U (zh) * | 2011-04-13 | 2011-11-23 | 张家港市荣臻机械有限公司 | 横机中的选针片 |
EP2578733A1 (en) * | 2010-06-04 | 2013-04-10 | Showa Glove Co. | Knitting needle-guiding member, knitting needle, knitting method, knit fabric and gloves |
CN104099713A (zh) * | 2013-09-13 | 2014-10-15 | 蒋雷钟 | 一种双面圆纬机对针成圈方法及对针编织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10511C (de) | 1933-06-01 | 1935-03-12 | Internationaler Maratti Maschi | Flache oder runde Strick-, Wirk- oder aehnliche Maschine |
CA1152348A (en) * | 1978-05-11 | 1983-08-23 | Alan Gutschmi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ut-pile fabric |
JPS5551855A (en) * | 1978-10-04 | 1980-04-15 | Yoneda Masaharu | Head and needle of knitting machine |
US4537048A (en) * | 1980-12-08 | 1985-08-27 |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 Pile loop forming and cutting element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
DE3311361C2 (de) | 1983-03-29 | 1986-07-24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
KR0148422B1 (ko) * | 1994-10-14 | 1999-02-18 | 류기철 | 철도차량 하부 프레임 선행배관 작업방법 및 그 장치 |
CH691543A5 (fr) | 1997-05-27 | 2001-08-15 | Steiger Sa Atelier Constr | Aiguille à coulisse pour machine à tricoter. |
DE19740985C2 (de) * | 1997-09-18 | 1999-09-30 | Groz Beckert Kg | Gestanztes Strickwerkzeug |
DE10325671B4 (de) * | 2003-06-06 | 2007-03-01 | Groz-Beckert Kg | Versandeinheit länglicher Systemteile, insbesondere Nadeln, für maschenbildende Maschinen |
CN101072909B (zh) | 2004-12-07 | 2011-11-09 | 福原机针株式会社 | 针织圆机用部件 |
DE502007001851D1 (de) * | 2007-05-03 | 2009-12-10 | Groz Beckert Kg | Innengeführte Nadel |
DE502007003530D1 (de) * | 2007-10-02 | 2010-06-02 | Mayer Textilmaschf | Wirkwerkzeuganordnung und Wirkwerkzeug |
EP2172584B1 (de) * | 2008-10-02 | 2013-01-09 | Groz-Beckert KG | Strickmaschinennadel mit geschlitztem Mäanderbogen |
IT1402415B1 (it) | 2010-10-26 | 2013-09-04 | Santoni & C Spa | Macchina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ad elevata finezza. |
ITMI20111696A1 (it) * | 2011-09-21 | 2013-03-22 | Santoni & C Spa | Macchina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ad elevata finezza, con camme di azionamento degli aghi perfezionate. |
JP5987180B2 (ja) * | 2012-02-15 | 2016-09-07 | 岡本株式会社 | パイル長を変化できる編機及びパイル長を変化させた編地の製造方法 |
JP2013237936A (ja) | 2012-05-11 | 2013-11-28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ペアシンカー |
US8484998B1 (en) * | 2012-09-10 | 2013-07-16 |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fine gauge |
US20150315728A1 (en) * | 2015-07-13 | 2015-11-05 | Sung-Yun Yang |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fabrics having jacquard and terry patterns |
-
2015
- 2015-07-30 PT PT151790938T patent/PT3124664T/pt unknown
- 2015-07-30 EP EP15179093.8A patent/EP3124664B1/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27 WO PCT/EP2016/067914 patent/WO201701714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7-27 US US15/748,918 patent/US2019000309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6-07-27 JP JP2018524547A patent/JP691102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7-27 KR KR1020187005741A patent/KR10260793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7-27 CN CN201680044719.2A patent/CN10802667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7-28 TW TW105123932A patent/TWI605164B/zh active
-
2018
- 2018-07-26 HK HK18109671.7A patent/HK1250251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05588A (en) * | 1987-05-26 | 1988-12-14 |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 Sinkers for knitting machine |
EP0500039A1 (en) * | 1991-02-18 | 1992-08-26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Knitting needle for knitting machine |
EP0672770A1 (en) * | 1994-03-17 | 1995-09-20 | Shima Seiki Mfg., Ltd. | Flat knitting machine |
EP0694639A1 (en) * | 1994-07-29 | 1996-01-31 | SANTONI S.r.l. | Sinker arrangement in a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work formation methods using said arrangement |
US6085554A (en) * | 1999-02-02 | 2000-07-11 | Edelweiss Manufacturing Co., Inc. | Loop transfer needle for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EP2578733A1 (en) * | 2010-06-04 | 2013-04-10 | Showa Glove Co. | Knitting needle-guiding member, knitting needle, knitting method, knit fabric and gloves |
CN202047212U (zh) * | 2011-04-13 | 2011-11-23 | 张家港市荣臻机械有限公司 | 横机中的选针片 |
CN104099713A (zh) * | 2013-09-13 | 2014-10-15 | 蒋雷钟 | 一种双面圆纬机对针成圈方法及对针编织结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4923A (zh) * | 2020-04-21 | 2020-06-26 | 冯加林 | 一种横编织机用针板织针组合及织针选择机构 |
WO2021213077A1 (zh) * | 2020-04-21 | 2021-10-28 | Feng Jialin | 一种横编织机用针板织针组合及织针选择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03090A1 (en) | 2019-01-03 |
WO2017017145A1 (en) | 2017-02-02 |
TW201718967A (zh) | 2017-06-01 |
HK1250251A1 (zh) | 2018-12-07 |
KR102607933B1 (ko) | 2023-12-01 |
KR20180033284A (ko) | 2018-04-02 |
JP6911027B2 (ja) | 2021-07-28 |
TWI605164B (zh) | 2017-11-11 |
CN108026676B (zh) | 2021-07-20 |
EP3124664B1 (en) | 2020-01-08 |
EP3124664A1 (en) | 2017-02-01 |
PT3124664T (pt) | 2020-03-23 |
JP2018526542A (ja) | 2018-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26676A (zh) | 成圈方法、装置以及系统部件 | |
EP2568066B1 (en) |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 |
KR20140029166A (ko) | 파일편성방법, 파일편성포부를 구비하는 편성포 | |
KR20230024262A (ko) | 평판형 편직기용 바늘 판 및 바늘의 조합, 및 바늘 선택 메커니즘 | |
JPH07258945A (ja) | 横編機 | |
JP3549335B2 (ja) |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 | |
US9598800B2 (en) | Knitting machine, particularly with high gauge, with improved needle actuation cams | |
JP6416341B2 (ja) | 経編生地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経編機及び製造方法 | |
KR102612127B1 (ko) | 루프 형성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EP2546399B1 (en) |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 |
CN109468737B (zh) | 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 | |
JP2004332191A (ja) | 丸編み機 | |
US11879190B2 (en) | Plush pile knitted product and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KR101346940B1 (ko) | 파인 게이지를 갖는 원형 편물기 | |
JP6557430B1 (ja) | 歯口隙間の大きさが変更可能な横編機構造 | |
KR101850097B1 (ko) | 돌출 입체형 패턴 형성용 환편 장치 및 방법 | |
EP2636778A1 (en) | Method for preventing unraveling of knitting yarn | |
CN213624596U (zh) | 一种三路机的密度调节装置 | |
KR102247706B1 (ko) |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 |
KR20180015887A (ko) | 더블 테리직물 및 그 환편기 | |
EP3255187B1 (en) | Double-sided fabric stacked with continuous linear material in predetermined stitching section | |
JP2017053042A (ja) | 横編機によるパイル編成方法 | |
CN107287749A (zh) | 圆形针织机的针筒结构 | |
CN203007583U (zh) | 一种半喇叭形圆弧槽口针织机针板 | |
CN102770591A (zh) | 具有用于针的相互区别的控制槽的针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02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