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0981B - 貨物裝載船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貨物裝載船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0981B
TWI590981B TW103143115A TW103143115A TWI590981B TW I590981 B TWI590981 B TW I590981B TW 103143115 A TW103143115 A TW 103143115A TW 103143115 A TW103143115 A TW 103143115A TW I590981 B TWI590981 B TW I5909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side walls
cargo loading
hull
deckhou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3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2897A (zh
Inventor
林洪一
金和洙
李秉錄
李度炯
趙大昇
Original Assignee
現代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大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668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5006771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現代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大昇 filed Critical 現代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2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0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09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1/00Interior subdivision of hulls
    • B63B11/02Arrangement of bulkheads, e.g. defining cargo sp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5/00Superstructures, deckhouses, wheelhous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masts or spars, e.g. bowspr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9/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orts, doors, windows, port-holes, or other openings or covers
    • B63B19/12Hatches; Hatch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cr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Description

貨物裝載船及其操作方法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依照35 U.S.C.§ 119(a),本申請案主張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3-0153465號(2013年12月10日)、第10-2014-0060018號(2014年5月19日)、第10-2014-0066886號(2014年6月2日)及第10-2014-0152720號(2014年11月5日)之更早申請日期之權利及優先權,該等申請案之全文之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關於一貨物裝載技術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一貨物裝載船及最大化一船之一貨物腔之一貨物裝載方法。
一般而言,一船起居艙位於一機艙(呈一1島嶼類型)之一上側上或在定位於一船體之一中心上且與船體一體地接觸之一貨艙(呈一2島嶼類型)之一上側上。另外,船起居艙包含用於水手一長時間期間航行之多種生活設施。
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0-0069982號係關於將一起居艙配置於其之一中心上且具有自一機艙部分及位於起居艙空間下方之一燃油艙分離之起居艙空間之一貨櫃船。貨櫃船可改良在航行時之一駕駛台能見度,裝載比一甲板之上側上之具有一相同尺寸之一貨櫃更多之貨櫃且雙重保護一燃油艙。另外,相較於具有鄰近於機艙部分之一起居艙 之一船,貨櫃船可防止來自機艙之一振動及一噪音傳送以維持一舒適起居艙環境。
韓國專利公開案第10-2012-0105306號係關於用於在能夠將一起居艙區域及一燃油艙配置於不同區域中之一貨櫃船之一起居艙區域下方裝載一貨櫃之一方法及一設備。該方法可增加對於一最佳貨櫃船之一設計自由度而最小化可裝載貨櫃之總數目。
一燃油艙或其他機器(例如,一電線)配置於一起居艙下部空間中且一可用空間存在於具有起居艙之一包圍空間之起居艙下部空間中使得一習知船由於一空間應用而低效。
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提出能夠最大化一船之一貨物容量之一貨物裝載船。
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提出能夠朝向一船之一縱向方向打開一甲板室之一下側以最大化一船之一貨物容量之一貨物裝載船。對於此,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至少將甲板室移動朝向該船之該縱向方向。
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提出能夠包含當產生一緊急事故情況時自身浮動之一甲板室之一貨物裝載船。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貨物裝載船包含:複數個側壁,其等朝向一船體之一上側突出;一甲板室,其位於該複數個側壁上;及一貨物裝載單元,其至少由該甲板室之一下側及該複數個側壁之相對表面所圍封且沿著該船體之一縱向方向打開。
在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側壁可包含經結構設計以與該甲板室一起可移動朝向該船體之縱向方向之可移動側壁及經結構設計以陷於該船體下方或自該船體突出以支撐該等可移動側壁之一移動之可移動支撐單元。
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可沿著該船體之一移動方向經配置於該船 體之上側上且可限制該等可移動側壁之移動距離。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可包含停止該等可移動側壁在其之兩側處之一移動之制動器。
該甲板室及該等可移動側壁可一體地形成以經彎曲朝向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該等可移動側壁之至少部分可包含一起居艙。該甲板室及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可透過一驅動輪、一滑軌或一齒條齒輪式傳動機構而支撐該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該貨物裝載船可包含經結構設計以當該等可移動側壁移動時提供該等可移動側壁之一偏差之一行動偵測感測器。
該複數個側壁可包含經結構設計以支撐該甲板室沿著該船體之該縱向方向之一移動之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經形成於該甲板室之一下側。
在一實施例中,該甲板室可至少包含經形成於其之兩側下方之一防水艙壁。當一特定位準之浮力施加至該防水艙壁時,該甲板室可自該複數個側壁分離。該貨物裝載單元可透過打開或關閉該船體之該上側之一艙口蓋而自一貨艙分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裝載一船貨物之一方法包含:沿著一船體之一縱向方向將一甲板室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該甲板室位於複數個側壁之一上側;將一貨物裝載於至少由該甲板室之一下側及該複數個側壁之相對表面所圍封之一貨物裝載空間中,該甲板室位於該第一位置上;及將該甲板室自該第二位置返回至該第一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將該甲板室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可包含組合該甲板室移動該複數個側壁中之可移動側壁。
將該貨物裝載於該貨物裝載空間中可包含透過一艙口蓋打開該船體之該上側以將該貨物裝載於一貨艙中且關閉該艙口蓋以將該貨物裝載於該船體之該上側上。
該貨物裝載船及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相關技術可最大化一船 之一貨物容量。
該貨物裝載船及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相關技術可朝向一船之一縱向方向打開一甲板室之一下側以最大化一船之一貨物容量。對於此,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至少將甲板室移動朝向該船之該縱向方向。
該貨物裝載船及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相關技術可包含當產生一緊急事故情況時自身浮動之一甲板室。
10‧‧‧貨物
20‧‧‧匣
100‧‧‧貨物裝載船
110‧‧‧船體
120‧‧‧複數個側壁
130‧‧‧甲板室
140‧‧‧貨物裝載單元
150‧‧‧艙口
160‧‧‧艙口蓋
200‧‧‧貨物裝載船
220‧‧‧可移動側壁
230‧‧‧可移動支撐單元
240‧‧‧貨物裝載單元
300‧‧‧貨物裝載船
320‧‧‧複數個側壁
340‧‧‧貨物裝載單元
610‧‧‧可移動部件
620‧‧‧可移動部件
710‧‧‧防水艙壁
圖1係繪示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圖式。
圖2係繪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圖式。
圖3係繪示根據其他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圖式。
圖4係繪示圖1中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橫截面圖。
圖5係繪示裝載於圖1中之一貨物裝載船中之複數個匣之一橫截面圖。
圖6係繪示支撐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甲板室及可移動支撐單元之一移動之一可移動部件之一圖式。
圖7係繪示藉由形成於一甲板室中之一防水艙壁之一浮動功能之一圖式。
圖8係繪示圖2中之一貨物裝載船中之一貨物裝載程序之一圖式。
本發明之解釋僅係用於結構或功能解釋之一實施例,所以不應將本發明之範疇理解為限制於在實施例中解釋的實施例。即,由於實施例可呈若干形式實施而不脫離其之特徵,所以亦應瞭解,除非另外詳細說明,所述實施例不受前述描述之任何細節限制,而是應廣泛理解為在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界定之其範疇內。因此,落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的多種改變及修改或此範疇的等效物因此意欲由隨附申 請專利範圍包含。
用於本申請案中之術語僅用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除非另外定義,包含技術或科技術語之本文中使用之全部術語與通常藉由本發明屬於之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術者瞭解之術語具有相同意義。如在一通常使用之字典中定義之此等術語應解譯為具有等於該技術之相關領域中之脈絡意義的意義,且不應解譯為具有理想或過分正式意義,除非本申請案中清楚定義。
圖1係繪示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圖式。
參考圖1,一貨物裝載船100包含一船體110、複數個側壁120、一甲板室130及一貨物裝載單元140。
船體110包含透過安裝於一塢或一海港上之一外部起重機而裝載複數個貨物10的複數個貨艙。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貨艙可透過安裝於船體110之一甲板下方之一橫向方向中之一船體橫向艙壁而分割。
船體110可將複數個側壁120配置於船體110之一上側(即,甲板)之兩側處。即,船體110中之甲板之兩側可支撐複數個側壁120且甲板之兩側之長度可長於複數個側壁120之寬度。
複數個側壁120朝向待配置於船體110之兩側之各者上之船體110之一上側突出。複數個側壁120可配置於對應於船體110之兩側之各者之一位置上(即,兩側之各者之前面及背面配置於一相同延伸上)以支撐甲板室130。複數個側壁120可各自連接至甲板室130之一側及另一側以連同甲板室130一體地形成。複數個側壁120可經形成具有根據貨物裝載船100之一類型及尺寸之至少一者之一不同長度及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側壁120可透過一驅動輪、一滑軌或一齒條齒輪式傳動機構而支撐一移動。舉例而言,驅動輪經配置於複數個側壁120下方使得複數個側壁120可沿著配置於船體110之兩側上之滑軌移動朝向船體110之一縱向方向。
甲板室130可配置於複數個側壁120上以連接複數個側壁120。甲板室130可包含與一船操作相關之一空間及水手之一居住空間。即,甲板室130包含一駕駛室及一起居室。在一實施例中,甲板室130可連同複數個側壁120一體地形成以根據具有在船體110之縱向方向中打開之一彎曲形狀之複數個側壁120之一移動移動朝向船體110之縱向方向。
貨物裝載單元140至少由甲板室130之一下側及複數個側壁120之相對表面所圍封且沿著船體110之縱向方向打開。貨物裝載單元140可透過打開或關閉船體110之上側之一艙口蓋160而自船體110中之貨艙分離。在一實施例中,貨物裝載單元140可不在船體110之縱向方向中打開且經形成具有在一艏或艉方向中關閉之一空間。
在一實施例中,貨物裝載船100可進一步包含一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提供複數個側壁120在複數個側壁120之一移動程序上之一偏差。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透過甲板室130中之一監測而經控制且可防止複數個側壁120之一脫離或一損害。舉例而言,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實施為一雷射感測器。當將一雷射傳輸至複數個側壁120且接著自複數個側壁120接收一經反射雷射時,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決定複數個側壁120未偏離且當未自複數個側壁120接收經反射雷射時,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決定複數個側壁120偏離。
圖2係繪示根據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圖式。
參考圖2,一貨物裝載船200包含船體110、可移動側壁220、可移動支撐單元230、甲板室130及一貨物裝載單元240。
省略船體110及甲板室130。此係因為圖2中之船體110及甲板室130之一描述與圖1中之船體110及甲板室130相同。
可移動側壁220包含於複數個側壁120中且與甲板室130一起可移 動朝向船體110之縱向方向。可移動側壁220之一移動可藉由可移動支撐單元230而支撐。可移動側壁220可連同待彎曲朝向可移動支撐單元230之一方向之甲板室130一體地形成。可移動側壁220之至少部分可包含一起居艙。
在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側壁220可透過驅動輪、滑軌或齒條齒輪式傳動機構而支撐一移動。舉例而言,驅動輪經配置於可移動側壁220下方使得可移動側壁220可沿著配置於可移動支撐單元230之兩側上之滑軌移動朝向船體110之縱向方向。
可移動支撐單元230包含於複數個側壁120中且可陷於船體110下方或自船體110突出以支撐可移動側壁220之一移動。可移動支撐單元230可沿著船體110之一移動方向配置於船體110之側處且可限制可移動側壁220之移動距離。在一實施例中,可移動支撐單元230經形成具有比可移動側壁220之長度(即,對應於船體110之縱向方向之長度)更大之長度以支撐可移動側壁220朝向船體110之縱向方向之移動。
可移動支撐單元230可包含用於停止可移動側壁220在可移動支撐單元230之兩側處之移動之制動器。當可移動側壁220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制動器可停止可移動側壁220在一第二位置上之移動。
貨物裝載單元240可至少由甲板室130之下側及可移動側壁220之相對表面所圍封,且可移動支撐單元230可沿著船體110之縱向方向打開。
在一實施例中,貨物裝載船200可進一步包含一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提供可移動側壁220在可移動側壁220之一移動程序上之一偏差。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透過甲板室130中之一監測而受控制且可防止可移動側壁220之一脫離或一損害。舉例而言,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實施為一雷射感測器。當 將一雷射傳輸至可移動側壁220且接著自可移動側壁220接收一經反射雷射時,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判定可移動側壁220未偏離,且當未自可移動側壁220接收經反射雷射時,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判定可移動側壁220偏離。
圖3係繪示根據其他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圖式。
參考圖3,一貨物裝載船300包含船體110、複數個側壁320、甲板室130,及一貨物裝載單元340。
省略船體110及甲板室130。此係因為圖3中之船體110及甲板室130之一描述與圖1中之船體110及甲板室130相同。
複數個側壁320可包含支撐甲板室130沿著船體110之縱向方向之移動的可移動支撐單元,且可移動支撐單元係形成於甲板室130下方。複數個側壁320經形成具有比甲板室130之長度(即,對應於船體110之縱向方向的長度)更大的長度以支撐甲板室130朝向船體110之縱向方向的移動。複數個側壁320可包含用於停止甲板室130在複數個側壁320之兩側處之一移動的制動器。
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側壁320可透過驅動輪、滑軌或齒條齒輪式傳動機構來支撐移動。舉例而言,驅動輪經配置於複數個側壁320上,使得配置於甲板室130之兩側下方的驅動輪可沿著配置於甲板室130之兩側上的滑軌移動朝向船體110的縱向方向。
貨物裝載單元340至少由甲板室130之下側及複數個側壁320之相對表面所圍封,且係沿著船體110之縱向方向打開。
在一實施例中,貨物裝載船300可進一步包含一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提供複數個側壁320在複數個側壁320之一移動程序上之一偏差。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透過甲板室130中之一監測而經控制且可防止複數個側壁320之一脫離或一損害。舉例而言,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實施為一雷射感測器。當 將一雷射傳輸至複數個側壁320且接著自複數個側壁320接收一經反射雷射時,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決定複數個側壁320未偏離且當未自複數個側壁320接收經反射雷射時,行動偵測感測器(未展示)可決定複數個側壁320偏離。
同時,圖1、圖2及圖3中描述之船體110、複數個側壁120及320、可移動側壁220、可移動支撐單元230及甲板室130之外形係為了方便起見而用於解釋一例示性實施例且不應用於限制本發明之一範疇。另外,船體110、複數個側壁120及320、可移動側壁220、可移動支撐單元230及甲板室130可根據一船之一設計需求而修改一尺寸或形狀。
圖4係繪示圖1中之一貨物裝載船之一橫截面圖。
參考圖4,貨物裝載船100可包含一艙口150及一艙口蓋160或可不包含艙口150及艙口蓋160。圖4(a)係繪示艙口150及艙口蓋160配置於一貨物裝載船100中之貨物裝載船100之一橫截面圖且圖4(b)係繪示艙口150及艙口蓋160未配置於一貨物裝載船100中之貨物裝載船100之一橫截面圖。
艙口150對應於用於將複數個貨物10裝載於貨艙中之形成於船體110上之一打開單元(即,一頂甲板)且艙口蓋160配置於艙口150上。
艙口蓋160可形成於艙口150上以使貨物裝載單元140自貨艙分離。艙口蓋160係打開或關閉艙口150之一裝置且可使用一鋼材料而製造。在一實施例中,艙口蓋160可經製造具有一足夠強度用於維持自一外部震動之一安全性及一極佳防水(在本文中,防水係在一機器或一裝置之任何部分中填充之水未漏出且經密封之一狀態)。
艙口蓋160可藉由待實施用於快速打開且關閉艙口蓋160之一機器而操作。舉例而言,艙口蓋160可實施為一浮箱類型、一單一類型、一折疊類型或一捲動類型之一者。
裝載貨物之一程序可類似地應用至包含艙口150及艙口蓋160之 一貨物裝載船100及不包含艙口150及艙口蓋160之一貨物裝載船100。
圖5係繪示裝載於圖1中之一貨物裝載船中之複數個匣之一橫截面圖。
參考圖5,複數個貨物10及複數個可互換匣之至少一者可裝載於複數個貨艙中。用於使船航行之一燃料(例如,LNG或油)儲存於複數個匣20中且省略一裝燃料程序。在本文中,裝燃料程序對應於待供應至一海上之船之燃料裝載於形成於甲板室130下方之貨艙中。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匣20可經裝載且可單獨可互換。
圖6係繪示支撐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甲板室及可移動支撐單元之一移動之一可移動部件之一圖式。
參考圖6,一可移動部件可實施為驅動輪、滑軌或齒條齒輪式傳動機構。在下文中,假設可移動部件實施為驅動輪及滑軌。
滑軌610可突出一特定高度使得H形狀之驅動輪620可沿著滑軌610之一上側移動。滑軌610可透過一軌夾而固定於船體110、可移動支撐單元230或複數個側壁320上。
驅動輪620可容納於形成於複數個側壁120、可移動側壁220或甲板室130之兩側之各者下方具有一特定深度之一槽中待透過一特定軸(未展示)而與複數個側壁120、可移動側壁220或甲板室130連接。可藉由該複數者形成驅動輪620以平滑移動朝向船體110之縱向方向。
圖7係繪示藉由形成於一甲板室中之一防水艙壁之一浮動功能之一圖式。
參考圖7,一防水艙壁710至少形成於甲板室130之兩側下方使得甲板室130可自複數個側壁120分離。防水艙壁710可形成於甲板室130及複數個側壁120之一邊界表面上以分隔甲板室130及複數個側壁120。當藉由水浸複數個側壁120而將特定位準之浮力施加至防水艙壁710時,防水艙壁710及複數個側壁120之一總成可拆開以將甲板室130 自複數個側壁120分離。
甲板室130自待藉由防水艙壁710而浮動於海水上之複數個側壁120分離。
圖8係繪示圖2中之一貨物裝載船中之一貨物裝載程序之一圖式。
參考圖8,假設貨物10裝載於全部空間,除了貨物裝載單元240及貨物裝載單元240之一下部貨艙之外,將在下文中描述將貨物10裝載於貨物裝載船200中之一程序。
位於複數個側壁120上之甲板室130沿著船體110之縱向方向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a)。
透過艙口蓋160而打開船體110之上側且接著將貨物10至少裝載於甲板室130下方之貨艙中(b)。
關閉艙口蓋160且接著將貨物10裝載於至少由甲板室130之下側及複數個側壁220及230之相對表面所圍封之貨物裝載空間中(c)。
甲板室130自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d)。
透過艙口蓋160打開船體110之上側且接著將貨物10至少裝載於第二位置處之甲板室130下方之貨艙中(e)。
關閉艙口蓋160且接著將貨物10裝載於至少圍封有甲板室130之下側及複數個側壁220及230之相對表面之貨物裝載空間中(f)。
在一實施例中,貨物裝載船200可包含一足夠標記或引導以藉由避免甲板室130之干擾而裝載貨物10。
雖然此文件提供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描述,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以多種方法修改或改變本發明而不脫離藉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技術原理及範疇。
100‧‧‧貨物裝載船
110‧‧‧船體
120‧‧‧複數個側壁
130‧‧‧甲板室
140‧‧‧貨物裝載單元

Claims (9)

  1. 一種貨物裝載船,其包括:複數個側壁,其等朝向一船體之一上側突出;一甲板室,其位於該複數個側壁上;及一貨物裝載單元,其至少由該甲板室之一下側及該複數個側壁之相對表面所圍封,且係沿著該船體之一縱向方向打開;其中該複數個側壁包含可移動側壁,其等經結構設計以與該甲板室一起可移動朝向該船體之該縱向方向;及可移動支撐單元,其等經結構設計以該船體突出以支撐該等可移動側壁之一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貨物裝載船,其中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沿著該船體之一移動方向經配置於該船體之上側上,且限制該等可移動側壁之移動距離。
  3. 如請求項2之貨物裝載船,其中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包含用於停止該等可移動側壁在其之兩側處之一移動的制動器。
  4. 如請求項1之貨物裝載船,其中該等可移動側壁之至少部分包含一起居艙。
  5. 如請求項1之貨物裝載船,其中該甲板室及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透過一驅動輪、一滑軌或一齒條齒輪式傳動機構來支撐該移動。
  6. 如請求項1之貨物裝載船,進一步包括:一行動偵測感測器,其等經結構設計以當該等可移動側壁移動時提供該等可移動側壁之一偏差。
  7. 如請求項1之貨物裝載船,其中該複數個側壁包含經結構設計以支撐該甲板室沿著該船體之該縱向方向之一移動之該等可移動 支撐單元,該等可移動支撐單元經形成於該甲板室之一下側處。
  8. 如請求項1之貨物裝載船,其中該甲板室至少包含經形成於其之兩側下方之一防水艙壁。
  9. 如請求項1之貨物裝載船,其中該貨物裝載單元透過打開或關閉該船體之該上側之一艙口蓋而自一貨艙分離。
TW103143115A 2013-12-10 2014-12-10 貨物裝載船及其操作方法 TWI590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153465 2013-12-10
KR20140060018 2014-05-19
KR1020140066886A KR20150067710A (ko) 2013-12-10 2014-06-02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화물 적재 방법
KR1020140152720A KR101693366B1 (ko) 2013-12-10 2014-11-05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화물 적재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897A TW201532897A (zh) 2015-09-01
TWI590981B true TWI590981B (zh) 2017-07-11

Family

ID=53515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3115A TWI590981B (zh) 2013-12-10 2014-12-10 貨物裝載船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907738B1 (zh)
JP (1) JP5975091B2 (zh)
KR (1) KR101693366B1 (zh)
ES (1) ES2702077T3 (zh)
PH (1) PH12014000376A1 (zh)
SG (1) SG10201408130SA (zh)
TW (1) TWI590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5601B1 (ko) * 2015-10-30 2017-05-16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화물 적재 선박
WO2018044057A2 (ko) * 2016-08-31 2018-03-08 한국가스공사 컨테이너 운송선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160A (en) * 1912-10-11 1913-10-07 Carl R Seaquist Vessel.
US3361274A (en) * 1966-04-04 1968-01-02 Jerome L. Goldman Lighter lifting and stacking devices
JPS4967388U (zh) * 1972-09-25 1974-06-12
JPS54144590U (zh) * 1978-03-30 1979-10-06
JPS5529614A (en) * 1978-08-18 1980-03-03 Osukaru Bueeru Method of changing position of cabins arranged on deck of ship and ship equipped with apparatus for same
DE2945978C2 (de) * 1979-11-12 1982-07-15 Kinias, Constantin, Dr.-Ing., 1000 Berlin Verschiebbares Deckshaus für Schiffe
DD156051A3 (de) * 1980-07-22 1982-07-28 Wolfgang Mueller Frachtschiff
FI811483L (fi) * 1980-07-22 1982-01-23 Schiffbau Veb K Fraktskepp
JPS5847394B2 (ja) * 1981-07-09 1983-10-21 財団法人 日本舶用機器開発協会 船舶のブリツジ構造
JPS5897588A (ja) * 1981-12-04 1983-06-10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ガントリクレ−ン付コンテナ運搬船
JPH0287695U (zh) * 1988-12-26 1990-07-11
JPH03179519A (ja) * 1989-12-08 1991-08-05 Nec Off Syst Ltd 印刷装置
JP3179519B2 (ja) * 1991-07-05 2001-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入出力方法及び装置
FR2808252B1 (fr) * 2000-04-26 2004-05-28 France Etat Navire porte conteneur autonome
US7070468B2 (en) * 2004-07-01 2006-07-04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Multi-hull watercraft with amidships-mounted propellers
JP3110611U (ja) * 2005-02-08 2005-06-30 林 武 浮体建築物
KR20100069982A (ko) 2008-12-17 2010-06-25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기관실 구역과 분리, 이격배치된 거주구를 가지는 컨테이너선박
KR20120105306A (ko) 2011-03-15 2012-09-25 에스티엑스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컨테이너선의 선실 거주구 하부 컨테이너 적재 방법 및 장치
KR101282350B1 (ko) * 2011-09-29 2013-07-03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컨테이너선의 데크하우스 및 그 데크하우스를 이용한 컨테이너 적재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7738A1 (en) 2015-08-19
PH12014000376B1 (en) 2016-06-20
JP2015113115A (ja) 2015-06-22
ES2702077T3 (es) 2019-02-27
TW201532897A (zh) 2015-09-01
SG10201408130SA (en) 2015-07-30
PH12014000376A1 (en) 2016-06-20
JP5975091B2 (ja) 2016-08-23
EP2907738B1 (en) 2018-09-26
KR20150067716A (ko) 2015-06-18
KR101693366B1 (ko) 2017-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8732B2 (en) Vessel
TWI590981B (zh) 貨物裝載船及其操作方法
KR20180053270A (ko) 컨테이너선, 및 컨테이너의 하역방법
CN101804850A (zh) 船舶
KR20150076746A (ko) 슬로싱 하중 저감 장치
RU2019101407A (ru) Надводный корабль с трансформерным помещением
KR101702320B1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화물 적재 방법
KR20150067710A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화물 적재 방법
KR20180066717A (ko) 화물선 및 그 화물선에 적재 가능한 바지선
CN104691705B (zh) 货物装载船
KR101552925B1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적재 방법
KR101642391B1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JP5201804B2 (ja) トリマラン構造船
KR20150094474A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화물 적재 방법
KR101609659B1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적재 방법
KR101644453B1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RU2177434C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удно-тримаран
JP5671197B6 (ja) 貨物運搬用の船舶
JP5671197B2 (ja) 貨物運搬用の船舶
KR20120067425A (ko) 부력 조절 선박
JP2007284019A5 (zh)
KR20150133102A (ko) 화물 적재 선박 및 화물 적재 방법
KR20160123577A (ko) 스폰손 연료탱크를 이용한 밸러스트 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선박
JPH0717466A (ja) 船舶の荷役方法および船舶
RU2002101930A (ru) Автоном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ово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