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7064B - 投影機 - Google Patents

投影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7064B
TWI587064B TW104144790A TW104144790A TWI587064B TW I587064 B TWI587064 B TW I587064B TW 104144790 A TW104144790 A TW 104144790A TW 104144790 A TW104144790 A TW 104144790A TW I587064 B TWI587064 B TW I5870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ding portion
partition
disposed
end side
parti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4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6095A (zh
Inventor
門谷典和
月岡敬太
Original Assignee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6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6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7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70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10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 G03B33/12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using beam-splitting or beam-combining systems, e.g. dichroic 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投影機
本發明係關於投影機。
先前,已知一種投影機,其包含:光源裝置;光調變裝置,其調變自該光源裝置出射之光並形成相應於圖像資訊之圖像;及投影光學裝置,其投影所形成之圖像。作為此種投影機,已知包含具有超高壓水銀燈等光源燈之光源裝置之投影機。
然而,光源燈於點亮時溫度變得非常高,另一方面,若未適當地冷卻則會產生失透(devitrification)或黑化,導致壽命縮短。因此,提出一種包含冷卻光源燈之冷卻裝置之投影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於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投影機中,冷卻裝置包含4個風扇,其等中之2個風扇係將自外部導入之空氣送風至作為光調變裝置之具有液晶面板之光學裝置,而冷卻該光學裝置。又,其他1個風扇係將導入於投影機之外裝殼體內之空氣送風至光源裝置,而冷卻該光源裝置。再者,其他1個風扇係抽吸冷卻光源裝置之空氣,並經由形成於外裝殼體正面之排氣口,而排出於該外裝殼體外。
藉由此種冷卻裝置,可適宜地冷卻光調變裝置或光源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038975號公報
近年來,對投影機採用出射高亮度之光之光源裝置,而謀求高亮度化。於此種投影機中,由於光源裝置中產生之熱亦變高,故考慮提高上述風扇之旋轉速度,增多向光源裝置之空氣之送風量,且增多冷卻該光源裝置之空氣之排出量,藉此,效率較佳地冷卻該光源裝置。
然而,當配置於形成於投影機之外裝殼體之排氣口內側的風扇之旋轉速度提高時,自該排氣口排出之空氣之風切音變大。另一方面,當將風扇之位置自此種排氣口遠離時,有冷卻光源裝置等發熱源之空氣之排出效率降低,使熱容易積蓄於外裝殼體內之問題。
因此,要求一種可降低排氣音等噪音之構成。
本發明係以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為目的者,以提供可降低噪音之投影機作為目的之一。
本發明一態樣之投影機之特徵在於包含:外裝殼體,其具有排氣口;及冷卻裝置,其設置於上述外裝殼體內,並將使冷卻對象冷卻之空氣經由上述排氣口而排出於上述外裝殼體外;且上述外裝殼體包含區隔構件,該區隔構件區隔上述排氣口而形成複數個開口部;上述區隔構件包含突出部,該突出部自上述複數個開口部中之至少1個開口部之端緣向該開口部內突出。
根據上述一態樣,於自冷卻裝置送出之空氣流通於藉由利用區隔構件區隔排氣口而形成之複數個開口部時,藉由向該開口部內突出之突出部,可產生空氣之小渦流(亂流(turbulent flow))。且,藉由空氣流通於突出部突出之開口部,可產生複數個該空氣之小渦流。藉 此,與空氣流通於無上述突出部之複數個開口部,產生大渦流之情形相比,可減小風切音。因此,可降低投影機之排氣噪音。
又,藉由上述突出部產生空氣之小渦流,而降低空氣通過開口部時之阻力。藉此,可抑制通過複數個開口部之空氣之流速減小,可使排出於外裝殼體外之空氣之流量(風量)增加。因此,可提高使冷卻對象冷卻之空氣之排出效率,進而可有效地冷卻外裝殼體內之冷卻對象。
此外,由於通過複數個開口部之空氣之流速及流量提高,故可抑制形成該複數個開口部之區隔構件之溫度上升。
於上述一態樣中,較佳為上述區隔構件包含:第1區隔部及第2區隔部,其等沿著於相對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的正交面上彼此正交之第1方向及第2方向,形成上述複數個開口部;且上述第1區隔部及上述第2區隔部中之一個區隔部相對於上述流通方向傾斜配置,上述突出部於沿著上述流通方向觀察之情形時,位於上述一個區隔部之配置範圍內。
根據上述一態樣,第1區隔部及第2區隔部中之一個區隔部相對於流通於排氣口之空氣之流通方向傾斜。藉此,藉由調整該一個區隔部之傾斜方向,可將經由區隔構件排出之空氣之排出方向調整為期望之方向。
又,由於突出部於沿著上述流通方向觀察區隔構件之情形時,位於上述一個區隔部之配置範圍內,故可抑制因配置有突出部使開口部之開口面積減少。即,可將配設有突出部之開口部之開口面積、與未配設突出部之開口部之開口面積設為相同面積。因此,由於可抑制因設置有突出部所致之排出阻力之上升,故可經由區隔構件順利地排出空氣。
於上述一態樣中,較佳為上述突出部配設於上述第1區隔部與上 述第2區隔部之交叉部位。
根據上述一態樣,藉由將突出部設置於第1區隔部及第2區隔部之交叉部位,可提高該交叉部位之第1區隔部及第2區隔部之強度。因此,可使區隔構件6之機械強度提高。
又,若突出部與區隔構件成形為一體,則除了可將該突出部確實地配置於上述交叉部位以外,亦可不追加新的構件而構成上述區隔構件,藉此,可確實地取得上述效果。
於上述一態樣中,較佳為上述突出部於上述開口部中,分別配置於正交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的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且配置於上述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與配置於上述另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形狀不同。
根據上述一態樣,配置於開口部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之突出部之形狀各不相同。藉此,於空氣通過開口部時,由於流通於該開口部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之空氣之流動不同,故其等衝撞而可容易地產生上述小渦流(亂流)。因此,除了可確實地降低投影機之排氣噪音以外,亦可確實地提高排氣效率。
於上述一態樣中,較佳為上述突出部具有相對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
根據上述一態樣,於空氣流通於開口部內時,藉由產生不沿著突出部之空氣之流動、與沿著突出部之傾斜面之空氣之流動,可容易地產生上述小渦流(亂流)。因此,除了可確實地降低投影機之排氣噪音以外,亦可確實地提高排氣效率。
於上述一態樣中,較佳為上述突出部形成為大致角錐形狀,且上述傾斜面以上述流通方向下游側之上述突出部之截面積大於上述流通方向上游側之上述突出部之截面積之方式傾斜。
根據上述一態樣,藉由將突出部形成為大致角錐形狀,可容易 地形成上述傾斜面。又,藉由空氣流通於上述傾斜面,可抑制該空氣擴散,藉此,可容易地產生沿著傾斜面流通之空氣、與不沿著傾斜面流通之空氣之亂流。因此,可促進產生上述小渦流(亂流),可謀求降低投影機之排氣噪音、及提高排氣效率。
於上述一態樣中,較佳為上述複數個開口部中配置有上述突出部之開口部形成為大致矩形,於上述開口部之一端側之2個角部,分別配置有具有上述傾斜面之上述突出部,且配置於上述2個角部之上述突出部之上述傾斜面彼此對向。
根據上述一態樣,開口部中配置於一端側之2個角部之突出部之傾斜面彼此對向。藉此,該突出部間之間隙隨著趨向於空氣之流通方向而變窄,可容易地使沿著該等突出部之傾斜面流通之空氣衝撞。又,由於沿著各傾斜面排出之空氣容易漩動(swirl),故容易產生亂流。因此,可進一步促進產生上述小渦流(亂流),可確實地謀求降低投影機之排氣噪音、及提高排氣效率。
1‧‧‧投影機
2‧‧‧外裝殼體
2A‧‧‧頂面部
2B‧‧‧底面部
2C‧‧‧正面部
2C1‧‧‧開口部
2C2‧‧‧排氣口
2D‧‧‧背面部
2E‧‧‧左側面部
2F‧‧‧右側面部
2F1‧‧‧吸氣口
3‧‧‧裝置本體
4‧‧‧圖像形成裝置
5‧‧‧冷卻裝置
6‧‧‧區隔構件
6A‧‧‧區隔構件
6S‧‧‧開口部
6S1~6S6‧‧‧開口部
7‧‧‧突出部
21‧‧‧上外殼
22‧‧‧下外殼
41‧‧‧光源裝置
42‧‧‧照明光學裝置
43‧‧‧顏色分離裝置
44‧‧‧繼電器裝置
45‧‧‧電性光學裝置
46‧‧‧投射光學裝置
47‧‧‧光學零件用殼體
51~54‧‧‧風扇
61‧‧‧外緣部
62‧‧‧區隔部
63‧‧‧第1區隔部
64‧‧‧第2區隔部
71~74‧‧‧突出部
411‧‧‧光源燈
412‧‧‧反射器
413‧‧‧平行化透鏡
414‧‧‧殼體
421‧‧‧第1透鏡陣列
422‧‧‧調光裝置
423‧‧‧第2透鏡陣列
424‧‧‧偏光轉換元件
425‧‧‧重疊透鏡
431‧‧‧分光鏡
432‧‧‧分光鏡
433‧‧‧反射鏡
441‧‧‧入射側透鏡
442‧‧‧反射鏡
443‧‧‧繼電器透鏡
444‧‧‧反射鏡
451‧‧‧場透鏡
452‧‧‧入射側偏光板
453‧‧‧液晶面板
453B‧‧‧液晶面板
453G‧‧‧液晶面板
453R‧‧‧液晶面板
454‧‧‧視角補償板
455‧‧‧出射側偏光板
456‧‧‧顏色合成裝置
461‧‧‧鏡筒
611‧‧‧被覆部
612‧‧‧抵接部
641‧‧‧凹部
731‧‧‧傾斜面
741‧‧‧傾斜面
Ax‧‧‧照明光軸
FR1~FR4‧‧‧區域
P1‧‧‧假想面
P2‧‧‧假想面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投影機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上述實施形態之裝置本體之構成之示意圖。
圖3係自正面側左方觀察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立體圖。
圖4係自正面側右方觀察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立體圖。
圖5係自背面側左方觀察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立體圖。
圖6係自背面側右方觀察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立體圖。
圖7係顯示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剖視圖。
圖8係顯示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剖面之圖。
圖9係自正面側觀察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圖。
圖10係自背面側觀察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圖。
圖11係顯示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剖視圖。
圖12係顯示採用上述實施形態之比較對象之區隔構件之情形時的排氣風之流速分佈之圖。
圖13係顯示採用上述實施形態之比較對象之區隔構件之情形時的排氣風之流速分佈之圖。
圖14係顯示採用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情形時的排氣風之流速分佈之圖。
圖15係顯示採用上述實施形態之區隔構件之情形時的排氣風之流速分佈之圖。
圖16係顯示上述實施形態之風扇之旋轉速度與排氣噪音之關係之圖表。
以下,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投影機之外觀構成]
圖1係自正面側上方觀察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1之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1係調變自配置於內部之光源裝置出射之光而形成相應於圖像資訊之圖像,並將該圖像放大投射於螢幕等被投射面上之圖像顯示裝置。該投影機1係如圖1所示,包含:外裝殼體2,其構成外裝;及裝置本體3,其配置於該外裝殼體2內。
[外裝殼體之構成]
外裝殼體2係如圖1所示,具有整體大致長方體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合成樹脂形成。該外裝殼體2具有上外殼21及下外殼22,且組合該等部分而構成。
上外殼21構成外裝殼體2之頂面部2A、正面部2C、背面部2D、左側面部2E及右側面部2F各者之一部分。下外殼22構成外裝殼體2之底面部2B、正面部2C、背面部2D、左側面部2E及右側面部2F各者之一部分。
於該等各面部2A~2F中之右側面部2F,形成有用以將外裝殼體2外之空氣導入於內部之吸氣口2F1。
於正面部2C,形成有使後述之投射光學裝置46之一部分露出,而使自該投射光學裝置46投射之圖像通過之開口部2C1。
又,於正面部2C之左側面部2E側之位置,形成有排出流通於外裝殼體2內而使冷卻對象冷卻之空氣之排氣口2C2。於該排氣口2C2,嵌入有區隔構件6。關於該區隔構件6將於之後詳細敘述。
[裝置本體之構成]
圖2係顯示裝置本體3之構成之示意圖。
裝置本體3相當於投影機1之內部構成,配置於上述外裝殼體2內。該裝置本體3係如圖2所示,包含圖像形成裝置4及冷卻裝置5。另,雖省略圖示,但裝置本體3除了該等部分以外,亦包含控制投影機1整體之動作之控制裝置、及、對構成該投影機1之電子零件供給電力之電源裝置等。
[圖像形成裝置之構成]
圖像形成裝置4在藉由上述控制裝置進行之控制下,形成及投射相應於圖像資訊之圖像。該圖像形成裝置4係如圖2所示,包含光源裝置41、照明光學裝置42、顏色分離裝置43、繼電器裝置44、電性光學裝置45及投射光學裝置46、以及收納及支持該等部分之光學零件用殼體47。
光源裝置41向照明光學裝置42出射光束。該光源裝置41包含光源燈411、反射器412及平行化透鏡413、以及收納該等部分之殼體414。該殼體414雖省略圖示,但包含:導入口,其係將自後述之構成冷卻裝置5之風扇53送出之冷卻空氣導入於內部;及排出口,其排出導入於殼體414內而冷卻光源燈411之空氣。
照明光學裝置42係將相對於自光源裝置41入射之光束之中心軸 之正交面內之照度均一化。該照明光學裝置42係以來自光源裝置41之光之入射順序,包含第1透鏡陣列421、調光裝置422、第2透鏡陣列423、偏光轉換元件424及重疊透鏡425。
顏色分離裝置43係將自照明光學裝置42入射之光束分離為紅(R)、綠(G)及藍(B)3種色光。該顏色分離裝置43包含分光鏡(dichroic mirror)431、432及反射鏡433。
繼電器裝置44係設置於經分離之3種色光中、與其他色光相比光路較長之紅色光之光路上。該繼電器裝置44具有入射側透鏡441、繼電器透鏡443及反射鏡442、444。
電性光學裝置45係將經分離之各色光根據圖像資訊分別調變後,合成該各色光。該電性光學裝置45具有就每個色光分別設置之場透鏡451、入射側偏光板452、作為光調變裝置之液晶面板453(將紅、綠及藍用之液晶面板分別設為453R、453G、453B)、視角補償板454及出射側偏光板455、及合成經調變之各色光而形成投射圖像之顏色合成裝置456。該等部分中之顏色合成裝置456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交叉分色稜鏡構成。
投射光學裝置46係將所形成之透射圖像放大透射於上述被透射面上。該投射光學裝置46係作為包含複數個透鏡(省略圖示)、與將該複數個透鏡收納於內部之鏡筒461之組透鏡而構成。
光學零件用殼體47雖省略詳細之圖示,但包含:零件收納構件,其收納各種光學零件;蓋狀構件,其閉塞形成於該零件收納構件之零件收納用之開口部;及支持構件,其支持投射光學裝置46。於該光學零件用殼體47,設定有照明光軸Ax,上述各裝置41~46係配置於相對於該照明光軸Ax之特定位置。因此,於將光源裝置41配置於光學零件用殼體47時,自該光源裝置41出射之光之中心軸與照明光軸Ax一致。
[冷卻裝置之構成]
冷卻裝置5係藉由4個風扇51~54構成,並分別對冷卻對象即圖像形成裝置4、電源裝置及控制裝置,吹送自外裝殼體2外導入之空氣,來冷卻該等各裝置。該等風扇51~54中、以隔著上述投射光學裝置46之方式而配置之一對風扇51、52,係藉由多葉式風扇構成,自形成於外裝殼體2之右側面部2F之吸氣口2F1(參照圖1)導入外部之冷卻空氣,並將該冷卻空氣送風至上述電性光學裝置45。
配置於光源裝置41附近之風扇53、54中、位於投影機1之背面部2D側之風扇53係藉由多葉式風扇構成,抽吸外裝殼體2內之空氣,並送風至光源裝置41之殼體414(詳細而言為上述導入口)。藉由利用該風扇53送出之空氣,主要使冷卻對象即光源燈411及反射器412冷卻。
又,風扇54係藉由軸流風扇構成,自殼體414之排出口抽吸冷卻光源裝置41之空氣,並朝向正面部2C(詳細而言為形成於該正面部2C之排氣口2C2)排出。該空氣係經由排氣口2C2排出於外裝殼體2外。
另,風扇53亦可為軸流風扇,風扇54亦可為多葉式風扇。又,排出該空氣之排氣口亦可形成於外裝殼體2之任意面。再者,風扇54與設置於排氣口2C2之區隔構件6亦可藉由管道連接。
[區隔構件之構成]
區隔構件6係如圖1所示,安裝於排氣口2C2,係區隔該排氣口2C2而形成複數個開口部6S之通氣孔。該區隔構件6具有將自上述風扇54排出之空氣效率較佳地排出於外裝殼體2外,且使排氣噪音降低之功能。
圖3~圖6係顯示區隔構件6之立體圖。若詳細敘述,則圖3及圖4係自正面側左方及正面側右方觀察區隔構件6之立體圖,圖5及圖6係自背面側左方及背面側右方觀察該區隔構件6之立體圖。
此種區隔構件6係如圖3~圖6所示,包含:大致矩形之外緣部 61,其嵌合於排氣口2C2;及複數個區隔部62,其以格子狀配設於該外緣部61之內側;且藉由該複數個區隔部62,形成分別使自風扇54排出之空氣(以下,稱為排氣風)通過之複數個開口部6S。
另,於以下之說明中,將藉由上述風扇54送出空氣之方向設為Z方向,將相對於該Z方向之正交面內,分別互相正交之方向設為X方向及Y方向。將該等方向中之Y方向設為自底面部2B向頂面部2A之方向,將X方向設為自左側面部2E向右側面部2F之方向。另,X方向及Y方向分別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方向及第2方向,Z方向相當於本發明之空氣流通方向。
外緣部61係形成為相應於排氣口2C2之形狀之大致矩形。該外緣部61係如圖3及圖4所示,具有安裝於排氣口2C2(正面部2C)時覆蓋該排氣口2C2端緣之被覆部611。又,外緣部61係如圖5及圖6所示,具有於與Z方向相反之側延伸並抵接於排氣口2C2內緣之抵接部612。
區隔部62包含:3個第1區隔部63,其等沿著Y方向;及3個第2區隔部64,其等沿著X方向;且藉由該等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與上述外緣部61,於區隔構件6之內側,形成4列4行總計16個開口部6S。該等開口部6S係形成為X方向為長邊方向,Y方向為短邊方向之大致矩形狀。
另,如圖5及圖6所示,於沿著X方向之第2區隔部64中Y方向側之面及與Y方向相反側之面各者,於形成各開口部6S端緣之區域中與Z方向相反側之位置(即,排氣風之入風側位置),形成有凹部641。該等凹部641具有整流通過開口部6S之空氣之功能。
[突出部之構成]
於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之交叉部位、即大致矩形狀之開口部6S之各角部,設置有朝向開口部6S內側突出之突出部7(71~74)。
具體而言,突出部71於開口部6S中,設置於位於X方向側之第1區隔部63、與位於Y方向側之第2區隔部64之交叉部位。
突出部72於開口部6S中,設置於位於X方向側之第1區隔部63、與位於與Y方向相反側之第2區隔部64之交叉部位。
突出部73於開口部6S中,設置於位於與X方向相反側之第1區隔部63、與位於Y方向側之第2區隔部64之交叉部位。
突出部74於開口部6S中,設置於位於與X方向相反側之第1區隔部63、與位於與Y方向相反側之第2區隔部64之交叉部位。
該等突出部7(71~74)係與區隔構件6(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成形為一體。
此處,於上述開口部6S之4行中、位於最靠近X方向之1行開口部6S1、6S2,未設置突出部71、72。於該等開口部6S1、6S2中、位於最靠近Y方向側之開口部6S1,未設置突出部73,僅設置突出部74。
又,於上述開口部6S之4行中、位於最靠近與X方向相反之側之1行開口部6S3、6S4,未設置突出部73、74。於該等開口部6S3、6S4中、位於最靠近Y方向側之開口部6S3,未設置突出部71,僅設置突出部72。
再者,上述開口部6S之4行中、於X方向上位於中央之2行開口部6S係分為開口部6S5、6S6。於該等部分中、位於最靠近Y方向側之開口部6S5,未設置突出部71、73,而設置突出部72、74。另一方面,於相對於開口部6S5位於與Y方向相反之側之6個開口部6S6,設置有突出部71~74。
突出部71、72係如圖3及圖5所示,形成為大致直角三角柱狀。
若詳細敘述,則突出部71之外表面係藉由自形成開口部6S端緣之Y方向側之第2區隔部64向與Y方向相反之側垂直立起之面、與相對於X方向側之第1區隔部63向與Y方向相反之側大致傾斜45°而立起之 面構成。
又,突出部72之外表面係藉由自形成開口部6S端緣之與Y方向相反側之第2區隔部64向Y方向側垂直立起之面、與相對於X方向側之第1區隔部63向Y方向側大致傾斜45°而立起之面構成。
圖7係自與X方向相反之側觀察區隔構件6之沿著YZ平面之剖面之圖。
因此,於突出部71、72之間,形成隨著趨向於X方向其等之間隔變寬之間隙,換言之,隨著趨向於與X方向相反之側其等之間隔變窄之間隙。另,如上述般,由於突出部71、72分別形成為大致直角三角柱狀,故該等突出部71、72間之間隔係如圖7所示,於Z方向上無變化。
圖8係顯示區隔構件6之YZ平面之剖面之圖。
突出部73、74係如圖4、圖6及圖8所示,形成為大致三角錐形狀。
若詳細敘述,則突出部73係如圖8所示,具有傾斜面731,該傾斜面731係相對於形成開口部6S端緣之Y方向側之第2區隔部64與與X方向相反側之第1區隔部63大致傾斜45°,且相對於Z方向傾斜。即,突出部73具有以隨著趨向於Z方向側該突出部73之截面積變大之方式,相對於Z方向傾斜之傾斜面731。即,傾斜面731係以Z方向下游側(為Z方向前端側,本發明之空氣之流通方向下游側)之突出部73之截面積大於Z方向上游側(為Z方向基端側,該流通方向上游側)之突出部73之截面積之方式傾斜。
又,突出部74亦相同,如圖7所示,具有傾斜面741,該傾斜面741係相對於形成開口部6S端緣之與Y方向相反側之第2區隔部64與與X方向相反側之第1區隔部63大致傾斜45°,且相對於Z方向傾斜。即,突出部74具有以隨著趨向於Z方向側該突出部74之截面積變大之方 式,相對於Z方向傾斜之傾斜面741。即,傾斜面741係以Z方向下游側之突出部74之截面積大於Z方向上游側之突出部74之截面積之方式傾斜。
因此,於突出部73、74間,形成隨著趨向於Z方向,其等之間隔變窄,且隨著趨向於與X方向相反之側,其等之間隔變窄之間隙。
[第1區隔部之傾斜]
圖9及圖10係自正面側(Z方向側)及背面側(與Z方向相反之側)觀察區隔構件6之圖。又,圖11係自與Y方向相反之側觀察區隔構件6之沿著XZ平面之剖面之圖。
此處,沿著Y方向之各第1區隔部63係如圖9~圖11所示,相對於Z方向傾斜。若詳細敘述,則各第1區隔部63相對於Z方向向與X方向相反之側大致傾斜28°。因此,自上述風扇54送出並沿著Z方向流通之排氣風之流通方向係於該排氣風通過區隔構件6之各開口部6S時向與X方向相反之側、即左側面部2E側傾斜。藉此,抑制溫度相對較高之排氣風相對於排氣口2C2向X方向側流通,使自開口部2C1中露出之投射光學裝置46投射之圖像搖晃。
又,如圖9~圖11所示,位於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交叉部位之突出部7(71~74)係於沿著Z方向(或與Z方向相反之方向)觀察區隔構件6之情形時,位於該第1區隔部63之配置範圍內。
若詳細敘述,則突出部71、73係配置於假想面P1與假想面P2之間,該假想面P1係與於第1區隔部63之與Z方向相反之側且通過X方向側之端部之YZ平面平行者,該假想面P2係與於該第1區隔部63之Z方向側且通過與X方向相反側之端部之YZ平面平行者。即,突出部71~74分別位於1個第1區隔部63之X方向側之面及與X方向相反側之面,且於沿著Z方向觀察區隔構件6之情形時,位於該第1區隔部63之配置範圍內(X方向之尺寸內)。
另,於圖11中省略突出部72、74之圖示,但如圖9及圖10所示,於該突出部72、74中亦為相同。
如此般配置之突出部71、72係如圖10所示,當沿著Z方向觀察區隔構件6時與第1區隔部63重疊,突出部73、74係如圖9所示,當沿著與Z方向相反之方向觀察區隔構件6時與第1區隔部63重疊。
因此,於自與Z方向相反之側、即上述風扇54之配置位置觀察區隔構件6之情形時,各開口部6S之開口面積於設置有各突出部71~74之情形與未設置之情形時無變化。藉此,藉由該各突出部71~74,抑制各開口部6S之開口面積減少,而阻礙排氣。
[排氣風之流速]
圖12係顯示於採用與區隔構件6相比之區隔構件6A之情形時,自上述風扇54送出並通過該區隔構件6A之排氣風的YZ平面之流速分佈之圖。另,於圖12~圖15中,以區域FR1表示排氣風之流速最高之區域,以下,流速以區域FR2、區域FR3、區域FR4之順序降低。
此處,對採用相對於區隔構件6之比較對象之區隔構件6A之情形時的排氣風之流速分佈進行說明。另,區隔構件6A係具有與區隔構件6相同之構成,但未設置上述突出部7者。
於將區隔構件6A安裝於排氣口2C2之投影機1中使風扇54驅動之情形時,通過該區隔構件6A之排氣風之流通範圍中流速最高之區域FR1係如圖12所示,位於自該區隔構件6A向Z方向相對較短之範圍。且,流速依序下降之區域FR2、區域FR3及區域FR4位於該區域FR1之外側。
圖13係顯示通過區隔構件6A之排氣風之XY平面之流速分佈之圖。
又,如圖13所示,除了區域FR1成為XY平面中相對較小之區域以外,流速低於該區域FR1之區域FR2亦成為相對較小之區域。另一 方面,流速低於該區域FR2之區域FR3、及流速進而低於該區域FR3之區域FR4成為相對較大之區域。
再者,雖省略圖示,但於通過區隔構件6A之排氣風,於該排氣風之流通方向混亂較小。
圖14係顯示採用區隔構件6之情形時,自上述風扇54送出並通過該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之YZ平面之流速分佈之圖。
相對於此,於將上述區隔構件6安裝於排氣口2C2之投影機1中,以與採用上述區隔構件6A之情形相同之旋轉速度使風扇54驅動之情形時,通過該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之YZ平面之流通範圍係如圖14所示,成為與通過區隔構件6A之排氣風之YZ平面之流通範圍(參照圖12)大致相同之範圍。然而,通過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之流通範圍中流速最高之區域FR1(與上述區域FR1相同之流速)與採用上述區隔構件6A之情形相比,成為Z方向及Y方向上較長之區域(較寬之區域)。又,於該流通範圍中,區域FR2、FR3、FR4成為Y方向上相對較窄之範圍。
此種情況顯示通過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之流速,與通過區隔構件6A之排氣風之流速相比係以較高之狀態維持,且採用該區隔構件6之情形時之排氣風之排出效率,高於採用區隔構件6A之情形時之排氣風之排出效率。
圖15係顯示通過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之XY平面之流速分佈之圖。
又,於採用區隔構件6之投影機1中,以與採用上述區隔構件6A之情形相同之旋轉速度使風扇54驅動之情形時,通過該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之XY平面之流通範圍係如圖15所示,成為與通過區隔構件6A之排氣風之XY平面之流通範圍(參照圖13)大致相同之範圍。
然而,通過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之XY平面之區域FR1係如圖15所示,除了與採用區隔構件6A之情形相比成為較大之區域以外,該區 域FR1之數量亦增加。即,區域FR1之面積與採用區隔構件6A之情形相比,採用區隔構件6之情形變大。同樣地,區域FR2之面積及數量亦較採用區隔構件6A之情形增加。另一方面,區域FR3、FR4之面積與採用區隔構件6A之情形相比分別減小。
再者,雖省略圖示,但於通過區隔構件6之排氣風中,該排氣風之流通方向之混亂大,產生複數個小渦流。該等渦流可在流速較高之區域與較低之區域間、例如區域FR4中被區域FR3包夾之位置發現。
如此,排氣風之流速較高之區域FR1、FR2之面積較採用上述區隔構件6A之情形大,係表示排氣風之排出流量增加,該排氣風之排出效率提高。
[投影機之排氣噪音]
圖16係顯示採用上述區隔構件6及區隔構件6A之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之圖表。換言之,圖16係顯示使上述風扇54(冷卻裝置5之排氣風扇)以各旋轉速度驅動之情形時的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之圖表。即,圖16係顯示風扇54之旋轉速度與排氣噪音之關係之圖表。
如圖16所示,於在投影機1之排氣口2C2安裝區隔構件6之情形(虛線之情形)、與安裝區隔構件6A之情形(實線之情形)時,風扇54驅動時之排氣噪音係前者較低。
例如,於使上述光源燈411以高亮度點亮之情形時所採用之風扇54之高速旋轉時(以3400rpm旋轉時),採用區隔構件6之情形係排氣噪音大致低1分貝(dB)。再者,於使上述光源燈411以低亮度亮點之情形時所採用之風扇54之低速旋轉時(以2400rpm旋轉時),採用區隔構件6之情形係排氣噪音大致低3分貝。該3分貝之差顯示採用區隔構件6A之情形時之排氣噪音為採用區隔構件6之情形時之排氣噪音的1.4倍。
如此,藉由採用設置有突出部7(71~74)之區隔構件6,與採用未設置該突出部7之區隔構件6A之情形相比,可降低排氣噪音。其理由 在於:突出部7於排氣風通過各開口部6S之過程中,使空氣之小渦流(亂流)產生。藉此,除了抑制產生由該排氣風引起之噪音,降低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以外,亦於維持高流速之狀態下自區隔構件6排出排氣風,藉此提高排氣風之排出效率及冷卻對象之冷卻效率。
[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以上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投影機1,有以下之效果。
於自冷卻裝置5之風扇54送出之排氣風流通於藉由利用區隔構件6區隔排氣口2C2而形成之各開口部6S時,藉由向該各開口部6S內突出之突出部7,可產生複數個空氣之小渦流。藉此,如上述圖16所示,與空氣流通於無突出部7之區隔構件6A,產生大渦流之情形相比,可減小風切音。因此,可降低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
又,藉由利用突出部7產生空氣之小渦流,降低空氣通過開口部6S時之阻力。藉此,可抑制排氣風之流速減小,可使向外裝殼體2外之排氣風之流量增加。因此,可提高冷卻光源裝置41(光源燈411)等冷卻對象之空氣之排出效率,進而可有效地冷卻該冷卻對象。
此外,由於通過各開口部6S之空氣之流速及流量提高,故可抑制形成該各開口部6S之區隔構件6之溫度上升。
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中、沿著Y方向之第1區隔部63係以相對於藉由風扇54送出空氣之方向、即流通於排氣口2C2之空氣之流通方向即Z方向,隨著趨向於該Z方向而向與X方向相反之側傾斜之方式傾斜。藉此,可使經由區隔構件6排出之空氣之排出方向向與X方向相反之側傾斜。因此,可抑制自區隔構件6排出之相對溫度較高之排氣風於自投射光學裝置46投射之圖像之光路流通,可抑制於所投射之圖像產生搖晃。
又,突出部7(71~74)係於沿著上述Z方向觀察區隔構件6之情形時,位於相對於該Z方向傾斜之第1區隔部63之配置範圍內(X方向之 尺寸內)。藉此,可抑制於沿著該Z方向觀察時,因設置有突出部7(71~74)使開口部6S之開口面積減少之情形。即,可將配設有突出部7之開口部6S之開口面積、與未配設該突出部7之開口部之開口面積設為相同面積。因此,可抑制因設置有突出部71~74所致之排出阻力之上升,可經由區隔構件6順利地排出空氣。
突出部7係配設於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之交叉部位。藉此,可提高該交叉部位之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之強度。因此,可使區隔構件6之機械強度提高。
又,突出部7與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以及區隔構件6成形為一體。藉此,除了可將該突出部7確實地配置於上述交叉部位以外,亦可不追加新的構件而構成上述區隔構件。因此,可確實地取得上述效果。
開口部6S(具體而言為開口部6S5、6S6)中配置於X方向側之突出部71、72、與配置於與X方向相反側之突出部73、74形狀各不相同。藉此,於排氣風通過該各開口部6S時,可容易地產生上述小渦流(亂流)。因此,除了可確實地降低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以外,亦可確實地提高排氣效率。
開口部6S中位於與X方向相反側之突出部73、74具有相對於Z方向傾斜之傾斜面731、741。藉此,於排氣風通過開口部6S(詳細而言為開口部6S1、6S2、6S5、6S6)時,藉由產生不沿著突出部73、74之空氣之流動、與沿著突出部73、74之傾斜面731、741之空氣之流動,可容易地產生複數個上述小渦流。因此,除了可確實地降低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以外,亦可確實地提高排氣效率。
突出部73、74藉由形成為隨著趨向於Z方向而截面積變大之大致三角錐形狀,可容易地形成上述傾斜面731、741。又,藉由排氣風流通於該等傾斜面731、741,可抑制通過開口部6S之排氣風於X方向及 Y方向擴散,藉此,可使沿著傾斜面731、741流通之空氣、與未沿著該傾斜面731、741流通之空氣衝撞。因此,可促進產生複數個上述小渦流,可謀求降低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及提高排氣效率。
開口部6S(詳細而言為開口部6S2、6S6)中配置於與X方向相反側之2個角部之突出部73、74之傾斜面731、741彼此對向。藉此,由於該突出部73、74間之間隙隨著趨向於Z方向而變窄,故可容易地使沿著該等突出部73、74之傾斜面731、741流通之空氣衝撞。又,由於沿著各傾斜面731、741排出之空氣容易漩動,故容易產生亂流。因此,可進一步促進產生複數個上述小渦流,可確實地謀求降低投影機1之排氣噪音、及提高排氣效率。
[實施形態之變形]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可達成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之變形、改良等係包含於本發明者。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區隔構件6之開口部6S係形成為X方向為長邊方向的大致矩形狀。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開口部之形狀亦可為其他形狀,例如亦可為圓形(包含正圓及橢圓)形狀或其他多邊形狀。又,各開口部之排列形式亦不限於矩陣狀,亦可為如蜂窩狀構造之交錯排列。又,形成為多邊形狀之開口部之長邊方向亦可為Y方向。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部7係配置於大致矩形狀之開口部6S之角部。具體而言,各突出部71~74係配置於第1區隔部63與第2區隔部64之交叉部位。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開口部中突出部之位置可為任意,突出部之數量亦可適當變更。例如,可僅設置突出部71~74中之任意1個,亦可為設置自該等突出部71~74選擇之2個突出部之構成。
又,突出部亦可不與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各者相接,例 如亦可僅與第1區隔部63相接,或僅與第2區隔部64相接。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開口部6S中位於X方向側之突出部71、72、與位於與X方向相反側之突出部73、74形狀各不相同。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只要至少可取得降低由通過區隔構件之空氣所產生之風切音(排氣噪音)、及提高排氣效率之任一者,則設置有複數個之突出部之形狀可分別相同,即使於僅設置1個突出部之情形時,亦可適當變更該突出部之形狀。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部73、74係分別形成為隨著趨向於Z方向而截面積變大之大致三角錐形狀,且該突出部73、74具有相對於Z方向傾斜之傾斜面731、741。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突出部可為四角錐形狀,亦可為其他多角錐形狀。又,突出部73、74亦可如上述突出部71、72般,不具有相對於Z方向之傾斜面。又,即使於具有傾斜面之情形時,亦不限於與傾斜面731、741相同之傾斜方向,亦可向其他方向傾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突出部71、72係形成為大致直角三角柱狀,且該突出部71、72間之間隙係以隨著趨向於X方向而變寬之方式形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只要空氣可沿著Z方向流通於突出部71、72間,則各突出部71、72之形狀亦可為其他形狀,該等突出部71、72之間隔亦可如形成為角柱形狀之情形般於X方向上為一定,亦可減小。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係固定於外緣部61。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之至少一個區隔部亦可能夠以沿著該至少一個區隔部之長邊方向的轉動軸為中心轉動地設置於外緣部61。該情形時,若於該至少一個區隔部設置有突出部,則可使突出部與該至少一個區隔部一起轉動。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區隔構件6係安裝於排氣口2C2。然而,本 發明不限於此。即,區隔構件6可作為相對於外裝殼體2之不同構件構成,亦可一體形成於該外裝殼體2。該情形時,可例示於排氣口2C2內,配設形成有突出部71~74之至少1個突出部之第1區隔部63及第2區隔部64之構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區隔部63係相對於自風扇54向排氣口2C2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即Z方向向與X方向相反之側大致傾斜28°。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第1區隔部63亦可不相對於YZ平面傾斜,即使於傾斜之情形時,亦可適當變更傾斜之方向及角度。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外裝殼體2係組合上外殼21及下外殼22而構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外裝殼體亦可藉由於上外殼及下外殼,安裝構成正面部之前外殼、或構成背面部之後外殼而構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投影機1包含3個液晶面板453(453R、453G、453B)。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對使用2個以下、或4個以上液晶面板之投影機,亦可應用本發明。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圖像形成裝置4具有俯視大致L字形狀之構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採用具有俯視大致U字形狀之構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採用光束入射面與光束射出面不同之透過型液晶面板453。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採用光入射面與光射出面相同之反射型液晶面板。又,若為可調變入射光而形成相應於圖像資訊之圖像之光調變裝置,則亦可使用利用使用微鏡之裝置、例如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數位微鏡裝置)等者等、液晶以外之光調變裝置。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為光源裝置41具有光源燈411及反射器412之構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即,光源裝置亦可為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固體光源之構成。又,光 源裝置之數量亦可為2個以上。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舉出將區隔構件6採用於投影機1之例。然而,不限於此。即,亦可將具有與該區隔構件6相同構成之區隔構件應用於具有排氣口之電子機器。
6‧‧‧區隔構件
6S‧‧‧開口部
6S1~6S6‧‧‧開口部
7‧‧‧突出部
61‧‧‧外緣部
62‧‧‧區隔部
63‧‧‧第1區隔部
64‧‧‧第2區隔部
71~74‧‧‧突出部
611‧‧‧被覆部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9)

  1. 一種投影機,其特徵在於包含:外裝殼體,其包含排氣口;及冷卻裝置,其設置於上述外裝殼體內,並將使冷卻對象冷卻之空氣經由上述排氣口而排出於上述外裝殼體外;且上述外裝殼體包含區隔構件,該區隔構件區隔上述排氣口而形成複數個開口部;上述區隔構件包含突出部,該突出部自上述複數個開口部中之至少1個開口部之端緣向該開口部內突出。
  2. 如請求項1之投影機,其中上述區隔構件包含:第1區隔部及第2區隔部,其等沿著於相對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的正交面上彼此正交之第1方向及第2方向,形成上述複數個開口部;且上述第1區隔部及上述第2區隔部中之一個區隔部,相對於上述流通方向傾斜配置;上述突出部於沿著上述流通方向觀察之情形時,位於上述一個區隔部之配置範圍內。
  3. 如請求項2之投影機,其中上述突出部係配設於上述第1區隔部與上述第2區隔部之交叉部位。
  4. 如請求項1之投影機,其中上述突出部於上述開口部中,分別配置於正交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的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且 配置於上述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與配置於上述另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形狀不同。
  5. 如請求項2之投影機,其中上述突出部於上述開口部中,分別配置於正交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的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且配置於上述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與配置於上述另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形狀不同。
  6. 如請求項3之投影機,其中上述突出部於上述開口部中,分別配置於正交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的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且配置於上述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與配置於上述另一端側之上述突出部形狀不同。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投影機,其中上述突出部具有相對於自上述冷卻裝置向上述排氣口流通之空氣之流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
  8. 如請求項7之投影機,其中上述突出部形成為大致角錐形狀;且上述傾斜面係以上述流通方向下游側之上述突出部之截面積,大於上述流通方向上游側之上述突出部之截面積之方式傾斜。
  9. 如請求項8之投影機,其中上述複數個開口部中配置有上述突出部之開口部形成為大致矩形;於上述開口部之一端側之2個角部,分別配置有具有上述傾斜 面之上述突出部;且配置於上述2個角部之上述突出部之上述傾斜面係彼此對向。
TW104144790A 2015-01-06 2015-12-31 投影機 TWI5870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0743A JP6547298B2 (ja) 2015-01-06 2015-01-06 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6095A TW201626095A (zh) 2016-07-16
TWI587064B true TWI587064B (zh) 2017-06-11

Family

ID=5506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4790A TWI587064B (zh) 2015-01-06 2015-12-31 投影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3278B2 (zh)
JP (1) JP6547298B2 (zh)
CN (1) CN107111218B (zh)
TW (1) TWI587064B (zh)
WO (1) WO2016110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9542A1 (en) 2015-05-06 2016-11-10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Thermal compensation in image projection
JP6950231B2 (ja) * 2017-03-28 2021-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開口用パネ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9322A (en) * 1985-08-16 1987-10-1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discharge nozzle for air delivery systems
US7226352B2 (en) * 2002-12-14 2007-06-05 Lg Electronics Inc. Cover structure with vent
TWI322326B (en) * 2006-04-14 2010-03-21 Qisda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guiding device
TW201126256A (en) * 2009-09-15 2011-08-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3096U (ja) * 1992-05-13 1993-12-17 安藤電気株式会社 ダクト内排気音の吸音機構
JP3572982B2 (ja) * 1999-02-19 2004-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6863421B2 (en) 2001-06-11 2005-03-08 Infocus Corporation Lamphouse
JP4054694B2 (ja) 2003-02-28 2008-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CN1833199B (zh) * 2003-06-02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注模通风筛
KR100601639B1 (ko) * 2003-06-24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투사장치
JP3106757U (ja) * 2004-07-23 2005-01-2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243361A (ja) * 2005-03-03 2006-09-14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374399A (zh) * 2007-08-23 2009-0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遮光通风器
JP5136833B2 (ja) 2007-09-04 2013-02-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5223527B2 (ja) 2008-07-31 2013-06-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CN101655656B (zh) * 2008-08-20 2011-05-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JP5686255B2 (ja) * 2011-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686256B2 (ja) * 2011-08-30 2015-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999296B2 (ja) * 2011-08-30 2016-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機器
JP2013225101A (ja) * 2012-03-22 2013-10-31 Ricoh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
JP6127533B2 (ja) * 2013-01-22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9322A (en) * 1985-08-16 1987-10-1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discharge nozzle for air delivery systems
US7226352B2 (en) * 2002-12-14 2007-06-05 Lg Electronics Inc. Cover structure with vent
TWI322326B (en) * 2006-04-14 2010-03-21 Qisda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guiding device
TW201126256A (en) * 2009-09-15 2011-08-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ght source unit and proj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57149A1 (en) 2017-12-14
JP6547298B2 (ja) 2019-07-24
CN107111218B (zh) 2020-07-14
JP2016126205A (ja) 2016-07-11
CN107111218A (zh) 2017-08-29
TW201626095A (zh) 2016-07-16
WO2016110900A1 (en) 2016-07-14
US10353278B2 (en)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0938B2 (en) Projector light source having an airflow collision position above a light emission portion
US8303118B2 (en) Video projector
US20110216287A1 (en) Video projector
US10848722B2 (en) Projector
US7014321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projector
US7896503B2 (en) Image projecting apparatus
JP2001222066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KR20130033736A (ko) 프로젝터 및 그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3364245B1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TWI587064B (zh) 投影機
US12111562B2 (en) Projection device
JP711512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7621645B2 (en) Projector device
JP2007329053A (ja) 光源装置及びこの光源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US9702538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069286A1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17552A1 (en) Projector
US8540374B2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projector with optical modulation devices
JP6661950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7025406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6227428A (ja) 光学部品用筐体、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7003792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683288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500231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US9213224B2 (en) Projector having cooling device that supplies cooling air in two supply dir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