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048B -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ffee extract - Google Patents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ffee extrac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6048B
TWI576048B TW100127324A TW100127324A TWI576048B TW I576048 B TWI576048 B TW I576048B TW 100127324 A TW100127324 A TW 100127324A TW 100127324 A TW100127324 A TW 100127324A TW I576048 B TWI576048 B TW I5760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ffee
extraction
extract
hot water
granu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0967A (en
Inventor
Yoshiaki Yokoo
Yoshihiro Nakao
Hiroki Furuta
Makoto Nakajima
Hiroaki Shimizu
Morio Mitsuhashi
Kitaro Oka
Chiseko Sakuma
Original Assignee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73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16080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30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0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0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5/00Coffee; Coffee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5/24Extraction of coffee; Coffee extracts; Making instant coffee
    • A23F5/26Extraction of water-soluble constitue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Description

咖啡萃取液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減低咖啡豆焙炒時所伴隨過剩的焦苦味之咖啡萃取液之製造方法。
將粉碎焙炒咖啡豆成顆粒狀物(以下稱為咖啡顆粒),以熱水或水萃取所得之咖啡萃取液係供應為咖啡飲料飲用。已知咖啡飲料係含有超過300種風味成份及10種程度的營養成分,不僅作為嗜好飲料,亦扮演營養機能飲料的角色。因此,為持續長期間於日常生活中攝取咖啡飲料,得到風味良好的咖啡萃取液是重要的。
作為風味良好的咖啡萃取液,已知是咖啡萃取精。報告揭示所謂咖啡萃取精係指萃取咖啡時最初濃厚的數滴,為濃厚且香氣高的咖啡液,含於口中感到濃醇,且後味佳,清爽地消失之咖啡,發揮此咖啡萃取精最大魅力所沖泡的咖啡是至高無上的咖啡(參考非專利文獻1)。
咖啡的萃取方法一般大致區分為過濾法(濾泡式)、浸泡法(攪拌或水煮式)、及義大利式法(蒸氣式)。對於各個萃取方法,揭示各種得到風味良好的咖啡萃取液之方法,例如限制熱水量,放置一定時間之浸泡法(參考非專利文獻2)、或填充咖啡顆粒於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緩慢地自上部滴下裝於玻璃容器的冷水,花長時間回收溶出液於玻璃容器的方法(稱為荷蘭咖啡(Dutch Coffee)、水滴咖啡、或點滴咖啡)。
另外,揭示藉由抑制萃取不愉快成份之改善咖啡萃取液風味之方法。例如填充咖啡顆粒於萃取器,自萃取器下部注入熱水,混合咖啡顆粒與熱水後,自萃取器下部流出咖啡萃取液之方法。此方法係記載藉由咖啡顆粒與萃取溶劑(熱水)充份攪拌混合後,將可縮短化萃取時間,可減少長時間萃取所溶出之咖啡豆中的收斂味或澀味等不愉快成份(參考專利文獻1、2)。
進而,亦有報告揭示藉由選擇性地去除不愉快成份,改善咖啡萃取液風味之方法。例如利用平均細孔半徑分佈於為30~100附近的活性碳作為吸附劑,選擇性地吸附去除咖啡萃取液中澀味原因之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的多元體等之高分子黑褐色成分之方法(專利文獻3)、或組合酵素處理、活性碳或PVPP或活性白土等之吸附處理,減低單寧或咖啡因等苦澀味之方法(專利文獻4)。
另一方面,報告揭示已知焙炒咖啡豆時,形成蜂巢結構(蜂窩狀結構),蜂窩結構的窩壁之其表面積係可匹敵多孔質凝膠之廣大面積,具有成分吸附能力(參考非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01-1481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4-16586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許第2578316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3-31016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廣瀨幸雄及其他,咖啡學講義,人間科學社(東京),2003
非專利文獻2:高木誠,咖啡文化研究,15,113-134,2008
非專利文獻3:M.R. Jisha,et al.,Mater. Chem. Phys.,115,33-39,2009
傳統以來雖進行減低不愉快成分之苦味或澀味,但即使充份去除苦味,仍未能充份去除澀味,或亦有苦味或澀味皆去除,但同時連咖啡獨特豐富的香氣或風味,甚至濃醇風味也被去除,降低咖啡萃取液本身的風味。
本發明係以提供仍保有嗜好的咖啡風味成分,選擇性地減低過剩的苦味之咖啡萃取液之製造方法為目的。另外,本發明係以提供仍保有嗜好的咖啡風味成分,選擇性地減低過剩的苦味及澀味之風味良好的咖啡萃取液之製造方法為目的。
如所知的咖啡萃取精,因為焙炒豆表面的香氣成分比內部多,所以藉由少量的萃取液可有效地得到風味豐富萃取液。然而,焙炒的最後階段產生的苦味強的成分係吸附於咖啡豆的最表面,焙炒豆表面萃取液呈現過多的苦味(本說明書中亦記為「焦苦味」),難以得到酸味、苦味、濃醇風味取得平衡的咖啡萃取液。
本發明者等對於作為解決前述課題之方法,自焙炒豆表面萃取液選擇性地去除焦苦味的方法,努力進行探討。其結果係發現焦苦味成分與咖啡豆蜂窩狀結構的窩壁的親和力強。因此,發現利用此親和力,以制動構件將咖啡顆粒成大致密封的狀態收納於顆粒收納部位,藉由通液,使萃取溶劑地來回運作於堆積咖啡顆粒層內,吸附焦苦味成分於咖啡豆窩壁而分離萃取出,達成完成本發明。亦即本發明係有關如下。
1、包含下述步驟(1)~(3)之咖啡萃取液之製造方法。
(1)以制動構件使咖啡顆粒呈大致密封的狀態收納於顆粒收納部位之步驟,
(2)於前述顆粒收納部位,將萃取溶劑由第1方向進行引導萃取之步驟,及
(3)由前述第1方向回收貯存於顆粒收納部位的咖啡萃取液之步驟。
2、如第1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於步驟(3)中,藉由從與第1方向成對向之第2方向導水而進行咖啡萃取液的回收。
3、如第1項或第2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於步驟(3)中,回收萃取液,使萃取率為20%以下。
4、如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制動構件為網眼構件。
5、如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咖啡顆粒係以沿著軸線方向之斷面形狀,堆積成約四角形之狀態收納。
6、如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咖啡顆粒之堆積層,制動構件係配置於與第1方向成對向的面抵接或接近的位置。
7、如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第1方向係咖啡顆粒堆積層的下部。
8、如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係於步驟(2)中,注入萃取溶劑至與咖啡堆積層上面大約一致的位置為止。
依據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時,可簡單地得到在維持風味及濃醇風味下,亦減低過多的苦味之風味極佳的萃取液(尤其是焙炒豆表面的咖啡萃取液),所以可製造例如與義大利式咖啡同等以上濃醇且後味清爽,突顯咖啡豆本身個性之傳統所沒有的咖啡。並且,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咖啡萃取液亦有清澄度高,具有保存安定性佳之優點。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咖啡豆係藉由焙炒處理使水分蒸發,使內部的細胞組織空洞化成蜂窩狀結構,該空洞化細胞膜的凹凸面(窩壁)上吸附咖啡的二氧化碳、香氣成份、風味成份(水溶性呈味成份)等。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藉由通液少量萃取溶劑,使此蜂窩狀結構表面吸附的香氣成份、風味成份(水溶性呈味成份、苦味成份)暫時脫離,露出蜂窩狀結構的表面後,藉由選擇性地捕捉脫離成份中之焦苦味成份(再吸附)而分離去除,所以露出蜂窩狀結構表面的焙炒咖啡豆作為吸附劑使用係最大的特徵。
本發明中,使前述之蜂窩狀結構的表面露出之步驟、以及使此露出的蜂窩狀結構吸附焦苦味的步驟,無須煩雜的操作而連續地進行。具體上係採用通液於大致成密封狀固定化咖啡顆粒之層內,使萃取溶劑來回動作之方法。萃取溶劑最初接觸咖啡顆粒時(去程),使吸附於蜂窩狀結構表面之香氣成分、風味成分(水溶性呈味成分、苦味成分)暫時脫離,露出蜂窩狀結構的表面,藉由使含有此脫離成分的萃取溶劑接觸露出蜂窩狀構造表面的咖啡顆粒,僅使萃取溶劑中的苦味成份選擇性地再次吸附(參考圖1)。
本說明書中所謂「萃取溶劑之來回動作」係指對於咖啡顆粒層,例如重力方向或水平方向,萃取溶劑來回地流動,意味著一旦萃取溶劑流動後,萃取溶劑與該流向成相反方向流動。亦即說例如使蜂窩狀結構的吸附成分脫離,導入的萃取溶劑成反重力方向流向咖啡顆粒層時,所得之焙炒豆表面的萃取液如流向重力方向的水(萃取溶劑)流。
以下係對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依據圖式說明其具體的實施型態,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限制。
圖2係圖示成縱向姿勢的咖啡萃取裝置1。形成上端的上部開口2A、下端下部開口2B(注入口兼取出口),具備貯存咖啡顆粒M之萃取部位E的顆粒收納部位2、及對於前述上部開口2A自由裝脫之蓋體3、及連通前述顆粒收納部位2之下部開口2B之導管管路8、及萃取溶劑槽4、及自此萃取溶劑槽4將萃取溶劑注入於前述下部開口2B之供給管路5、及將咖啡萃取液自下部開口2B送至貯存槽6之送液管路7所構成。前述導管管路8係三向閥門9,連接供給管路5及送液管路7。
(步驟1)
使用圖2所示之裝置時,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首先以制動構件使咖啡顆粒呈大致密封的狀態收納於萃取部位E。如前所述,本發明係利用露出蜂窩狀結構表面的焙炒咖啡豆作為吸附劑。為使吸附劑發揮最大限度的效果,大致密封地收納咖啡顆粒於顆粒收納部位係重要的。本發明中所謂「大致密封」係指將萃取溶劑通液時,顆粒收納部位內咖啡豆不成舞動的狀態,意味著咖啡顆粒堆積層係由顆粒收納部位的壁、或濾材、蓋材所包圍的狀態。圖2中,顆粒收納部位2的下部(第1方向)設置下部濾材10(第1濾材),其上部收納咖啡顆粒M,相對於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成對向的面(最上面)抵接或接近的位置,設置制動構件(第2濾材)11。亦即,藉由存在於沿著顆粒收納部位2之軸線方向左右的壁面、及下部濾材10、及制動構件11,使咖啡顆粒M大致呈密封狀收納於顆粒收納部位2之萃取部位E。另外,本說明書中,咖啡顆粒收納部位2中,以大致密封狀態收納咖啡顆粒M之部位,亦即顆粒收納部位2之下端位置所具備的下部濾材10的位置、與於此下部濾材的上方位置,內接於顆粒收納部位2的位置所安裝裝脫自在的制動構件11位置之間的區域內,記為萃取部位E。
本發明之萃取原料之咖啡顆粒M係只要為粉碎焙炒咖啡豆成顆粒狀物即可。咖啡豆的栽培樹種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阿拉比卡種、羅布斯達種等。本發明的方法係具有可得到即使濃厚,後味仍清爽,個性突顯之咖啡萃取液之特徵,若使用大量羅布斯達種時,因為過度強調該羅布斯達種味道,所以特別喜好使用阿拉比卡種。另外,對於品種亦無特別限制,可舉例如摩卡、巴西、哥倫比亞、瓜地馬拉、藍山、可那(Kona coffee)、曼特寧、吉力馬札羅等。亦可調和多數品種的咖啡豆使用。
對於焙炒程度(通常以淺炒、中炒、深炒的順序表示),並無特別的限定。一般而言,已知焙炒咖啡豆係焙炒淺時不能發揮咖啡豆本身豐富的個性,雖因焙炒的焦臭味減少,但豆子內部未進行加熱,有雜味或酸味變多之趨勢,焙炒深時表面焦臭味變多,但可得到因焙炒所帶來的咖啡獨特苦味及由其中所散發的香氣,成為具魅力的香氣。就可以發揮本發明之得到抑制焦苦味,個性突顯的咖啡萃取液之特徵至最大極限之觀點,以進行中炒、深炒程度之焙炒為宜。若以L值而言,以L值15~24為宜,以16~22尤佳,以16~20最好。在此,所謂L值係將粉碎焙炒加啡豆之咖啡顆粒的表面顏色數值化者,成為明度的指標值(0為黑,100為白)。咖啡顆粒之L值係可使用例如色彩色差計測定。使用此深炒的咖啡豆時,亦有改善營養成分萃取效率之優點。
關於經焙炒的咖啡豆的粉碎程度(通常分類為粗磨、中磨、細磨等),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種粒度分佈的粉碎豆,但因為粉碎程度過小時,第1濾材容易發生網眼堵塞,萃取需要時間,有引起過度萃取之可能性,所以中磨及/或粗磨係本發明適合的型態之一。提到粉碎後之平均粒度係以0.1~2.0mm程度為宜,以0.5~2.0mm尤佳,以1.0~1.5mm更好。另外,本說明書中所謂「過度萃取」係指萃取溶劑過度接觸咖啡顆粒,使咖啡豆內部的收斂味或澀味、雜味被萃取出的現象。
設置第1濾材的目的係防止咖啡顆粒掉入而混入於咖啡萃取液。只要可滿足此目的,可使用任何物品,但具體上可舉例如金屬網、不織布(棉絨布、軟布(lint)等)、濾紙等之網眼構件。濾材網眼過小時容易發生網眼堵塞,萃取需要時間,有引起過度萃取之可能性,所以網眼尺寸為金屬網時,以使用美式網眼20~200號程度為宜。另外,就可吸附去除咖啡萃取液所含油份之觀點,以使用不織布為宜。
咖啡顆粒M係相對於萃取溶劑之進行方向(圖1中之反重力方向(由下方至上方之方向)),堆積收納於具有大致均勻內徑形狀之顆粒收納部位2,使於後述步驟2中,咖啡顆粒均勻地與萃取溶劑接觸。亦即,堆積成圓柱體或長方體(含立方體),使沿著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軸線方向之斷面形狀略成四角形。本發明係利用咖啡顆粒作為吸附劑,為發揮最大極限之吸附效果,萃取部位E之形狀(截面積與高度的關係)變得重要。雖亦依咖啡顆粒粒度等之特性,但一般對於沿著萃取部位E軸線方向之約四角形的斷面形狀,以收納咖啡顆粒M於萃取部位E,使四角形寬(L)與高(H)的比(H/L)為0.1~10,以2~6為宜,以3~6之範圍為宜。若超過上述範圍時,萃取花時間、發生堵塞、發生過度萃取。另外,未滿前述範圍時,不能得到本發明之吸附效果。
圖2中,藉由於下部濾材的上方位置,於內接顆粒收納部位2之位置所安裝裝脫自在之制動構件11,收納咖啡顆粒M呈大致密封的狀態。通常於咖啡萃取中,因應萃取溶劑注入,咖啡顆粒如跳舞般動作(流動)。例如於濾泡式萃取係咖啡顆粒上浮至接近液面,或因應萃取溶劑之注入途徑移動,浸泡法的萃取係咖啡顆粒上浮至接近液面,或藉由自然對流或拌而咖啡顆粒大幅移動。本發明係藉由於咖啡顆粒M最上面的抵接位置或接近的位置,設置制動構件11,維持咖啡顆粒M大致密封著,使萃取時咖啡顆粒不運動。藉由咖啡顆粒不運動,露出的咖啡蜂窩狀結構的窩壁將可再吸附對象之苦味成份。
因此,制動構件11係維持咖啡顆粒M大致密封著,所以只要可以內接於顆粒收納部位2即可,該材質或形狀等並無特別的限制。作為制動構件,可舉例如與第1濾材相同的網眼構件(本說明書中,亦記為第2濾材)。使用網眼構件時,以具有彈性的素材(例如棉絨布等)構成其周邊部位,壓附制動構件11於顆粒收納部位2之內面,強化制動機能為宜(參考圖3)。另外,圖4係圖示將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整體,以制動構件之不織布覆蓋之型態,亦即具備袋狀制動構件之顆粒收納部位2。此型態係不區別第1濾材及第2濾材,制動構件作為第1濾材運作。進而,如圖5所示,制動構件11為蓋體的型態亦包含於本發明。
制動構件係設置於乾燥狀態之咖啡顆粒M堆積層最上面的抵接的位置或接近的位置,使咖啡顆粒M呈大致密封的狀態。所謂接近位置係指以萃取溶劑濕潤咖啡顆粒M時,僅咖啡顆粒自然膨潤的部位(空隙),離開咖啡顆粒M堆積層之最上面的位置。具體上係指自些微壓縮咖啡顆粒的位置(約0.9倍咖啡顆粒體積),與考慮接觸萃取溶劑後之咖啡顆粒膨潤,對應咖啡顆粒體積約2倍(以約1.5倍尤佳)的位置之間的區域內。
(步驟2)
接著上述步驟1,於萃取部位E,將萃取溶劑由第1方向進行引導萃取(步驟2)。如圖2所示之裝置,本發明中所謂的「第1方向」係圖示為咖啡顆粒堆積層的下部。
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減低焦苦味之效果,雖然確認任何溫度的萃取溶劑皆可達到效果,但因為萃取溶劑的溫度愈高,愈可萃取出咖啡獨特豐富香氣或風味、濃醇味,可發揮咖啡豆本身豐富的個性,所以萃取溶劑係使用15~100℃的水,以50~98℃的熱水為宜。尤其使用60~95℃的熱水時,確認可得到香氣強,甘味亦強之咖啡萃取液。
步驟2係對於步驟1中收納成大致密封之咖啡顆粒M,藉由使接觸水(以熱水為宜),使焙炒咖啡豆之蜂窩狀結構之窩壁吸附的成份(主要是焙炒時產生的香氣成份、味道成份)暫時脫離,使露出蜂窩狀結構之窩壁表面。亦即,備齊本發明特徵之利用咖啡顆粒作為吸附劑以有效地進行分離苦味成份之準備。
於步驟2進行通液之萃取溶劑量係只要可以暫時脫離蜂窩狀結構的窩壁吸附成份的量即可,相對於咖啡顆粒M之容積,為0.3~2倍量程度,以0.5~1.5倍量程度為宜,以注入至咖啡顆粒M堆積層的略上面程度的量尤佳。步驟2中,藉由使用少量的萃取溶劑,可得到香氣成份、風味成份豐富的焙炒豆表面之萃取液。若注入的萃取溶劑量多於上述範圍,後述之步驟3中焦苦味的分離效率變差,或來自咖啡豆內部之雜味降低所萃取之萃取液風味。萃取溶劑之注入量係可於顆粒收納部位設置液位計以控制,亦可由咖啡顆粒層容積計算求出。若表示計算例時,一般中炒、中磨之咖啡顆粒容積比重為0.3~0.5,例如填充10g咖啡顆粒於內徑為55mm的玻璃管時,萃取部位之容積大約為25ml,裝滿萃取部位上面之所需萃取溶劑之容積係每10g顆粒為15ml。
藉由將前述範圍量之萃取溶劑,以SV(space velocity)=3~100程度的速度,進行通液於顆粒收納部位2,可有效地進行咖啡顆粒M吸附成份的脫離。適合的通液速度係SV=5~70,以5~50為宜,以6~40程度尤佳。
(步驟3)
步驟2係藉由使萃取溶劑(水,以熱水為宜)接觸咖啡顆粒,認為窩壁最表面所吸附的焙炒最終階段產生的苦味強的成份最先脫離,將含高濃度此成份之溶液,暫時轉送至與第1方向成對向的方向(圖2中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上方)(參考圖1(b))。將此咖啡萃取液,由與第1方向成對向之方向,朝向第1方向回收(步驟3)。認為咖啡萃取液係藉由通過蜂窩狀結構窩壁露出的咖啡顆粒M堆積層,過強的苦味成份再吸附於蜂窩狀結構的窩壁而可分離(參考圖1(c)(d))。
由第1方向回收咖啡萃取液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舉例如(i)由第1方向(圖2中萃取部位下方)以唧筒等抽吸,進行回收之方法,(ii)由與第1方向成對向的方向(圖1中萃取部位的上方)導入空氣等施加壓力,亦即藉由加壓進行回收之方法,(iii)由與第1方向成對向的方向(圖2中萃取部位的上方)注入水,以水驅(water drive)(本說明書中亦有記為水驅),回收咖啡萃取液之方法等。施加壓力的方法((i)、(ii)之方法),因為依該壓力大小,窩壁吸附的苦味成份亦會脫離,所以藉由水驅以回收咖啡萃取液之方法簡便,為適合的型態之一。
圖6係圖示與圖2相同的咖啡萃取裝置,進而與第1方向成對向之方向之顆粒收納部位2之上端,形成開口部2A,於此開口部2A,連接導水的導管管路5’之咖啡萃取裝置1。基於圖6詳述關於藉由水驅回收咖啡萃取液之方法。成為縱向姿勢之筒狀顆粒收納部位2之萃取部位E,收納咖啡顆粒,以濾器包夾咖啡顆粒M之上面及下面成大致密封狀之狀態。開放操作三向閥門9,自溶劑槽4(例如熱水槽)往開口部2B注入萃取溶劑(水,以熱水為宜),自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下方至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之略上面,注滿萃取溶劑。此時,直至萃取溶劑到達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之略上面,不進行萃取液取出,維持安靜的保持狀態。萃取溶劑注入至規定位置後,接著開放操作供給閥5A’,由萃取溶劑槽4藉由蓋體3所設置的開口部3A,注入萃取溶劑(水,以熱水為宜)於顆粒收納部位2之上部開口2A,藉由水驅,由顆粒收納部位2之下部開口2B取出咖啡萃取液。只要由開口部2A所注入的水係可以水驅狀態,該溫度等並無特限定。
若依本發明者等之探討時,焙炒時吸附於窩壁最表面的苦味成份係具有藉由接觸水(尤其熱水)而簡單脫離,但若使再吸附於露出的蜂窩狀結構之窩壁時,該親和力強,即使接觸熱水亦變得難以脫離之性質。一般,認為咖啡顆粒之萃取殘渣中殘留與萃取液之萃取成份相同濃度之萃取成份係與殘渣固形份同等以上。因此,將步驟1所得之焙炒豆表面萃取液,以水驅回收後,接著由開口部2A注入萃取溶劑(水)於萃取部位E,藉由以此水繼續進行萃取,可有效地萃取出咖啡顆粒之萃取殘渣中所含的萃取成份。如此地就焙炒豆表面萃取液之水驅回收與由焙炒豆表面之萃取殘渣進行萃取的目的,可適當地設定由開口部2A注入的水的溫度或量,亦可階段地改變溫度。由焙炒豆表面之萃取殘渣萃取良好風味的目的,本發明之由第2方向所導入的水的溫度為15~100℃,以50~98℃為宜,以60~95℃程度尤佳。
若依據本發明者等之探討,作為咖啡萃取液不適宜的成份係除了咖啡豆窩壁最表面吸附的過強苦味成份(焦苦味)以外,存在著從萃取中期至後期間溶出的殘留於舌頭的澀味成份。步驟3中,藉由水驅回收咖啡萃取液之方法,可控制萃取而不回收此萃取中期至後期間溶出殘留於舌頭之澀味成份,可有效地得到風味更佳的咖啡萃取液。具體上係藉由水驅,自顆粒收納部位2之下部開口2B取出咖啡萃取液時的取出量係相對於咖啡顆粒M之容積為0.5~5倍程度,以1~3倍程度為宜,以1~2倍程度尤佳。若取出超過5倍量時,就可察覺萃取液中的澀味成份。
進行如此萃取時,咖啡萃取液之萃取率為20%以下,以15%以下尤佳。
咖啡萃取率(%)={萃取液重量(g)}×{萃取液的Brix(%)}/{咖啡顆粒重量(g)}
(Brix係表示以糖度計所測定之可溶性固形分。糖度計係可舉例如Atago製數位折射計RX-5000α等。)
步驟3中,以露出蜂窩狀結構之窩壁表面之咖啡顆粒作為吸附劑,使步驟2所得之風味豐富的烘焙豆表面之萃取液進行通液,再吸附該萃取液中的焦苦味成份,但為有效地進行吸附,該通液速度係重要的。於步驟3中,萃取溶劑通過咖啡顆粒之速度係以SV(space velocity)=3~100程度為宜,以SV=5~70尤佳,以5~50更好,以6~40最好。
步驟2中,注入萃取溶劑於萃取部位E時,咖啡顆粒內所封住的氣泡釋出於萃取部位E,成為氣泡存在。萃取液的流速係受到萃取部位E內存在的氣泡影響大。因此,為容易控制流速,以及為防止因萃取需時過長而澀味成份溶出(過度萃取),步驟3之前及/或與步驟3同時去除萃取部位氣泡為宜。去除萃取部位的氣泡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於顆粒收納部位2收納咖啡顆粒之前或收納之後,以已知的方法去除氣體即可,作為已知去除氣體的方法,可舉例如減壓處理、予以萃取部位E振動等物理性刺激以去除氣體之方法、由超音波去除氣體之方法、由插入氣體去除管以去除氣體之方法等。本發明者等係自萃取部位的外側使用市售手動振動器(Handyvibrator)(Thrive(註冊商標)大東電機工業),輕輕地給予管柱振動,確認顆粒層內的氣泡移向上部,自網眼構件11排除氣泡。
本發明之咖啡萃取液之製造方法係將堆積成大致密封狀態的咖啡顆粒層內,使水(以熱水為宜)通過,前後移動。亦即,由第1方向往其對向方向(第2方向),將水(以熱水為宜)通液後,接著,由第2方向朝向第1方向排出。萃取部位最初排出的咖啡萃取液係幾乎未通過咖啡顆粒層內,因此,最初排出的萃取液為非常稀薄的溶液。雖然廢棄此最初溶液後,回收萃取液為宜,但因為並非含有苦味成份或於舌頭殘留澀味成份者,所以與之後的萃取液一同回收亦無妨。以稀薄溶液排出的液體係相當於萃取率1%程度之萃取極初期所排出的液體。
實施例
以下係基於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等。
<試驗例1>
圖7係表示有關試驗例1使用本發明之1種實施型態之咖啡萃取裝置1之說明圖。咖啡萃取裝置1係具備具有上下開口(2A、2B)之約圓柱狀的顆粒收納部位2(上部開口2A之內徑:55mm,長度:250mm),具有顆粒收納部位2之下端所形成之附3向旋塞萃取管(玻璃管/色譜管)8、及藉由管5連接於萃取管8之3向旋塞9之內徑50mm,長度100mm之熱水容器(玻璃管4)。
顆粒收納部位2之底部設置過濾器10,其上面收納40g之咖啡顆粒(義大利式焙炒之衣索匹亞產阿拉比卡種之焙炒豆經中磨者),咖啡顆粒之堆積面上面些微間隔的位置(使接觸萃取溶劑之咖啡顆粒膨潤時,膨潤的咖啡顆粒之堆積面上面抵接的位置),配置控制咖啡顆粒流動之制動構件11。過濾器10係使用直徑1mm的鐵線製成直徑35mm之圓環,與為使中央部位增厚,封入軟布小片,將6片重疊軟布重疊縫製之直徑45mm之圓形過濾器(圖3A),制動構件11係使用縫製直徑1mm的鐵線製成直徑47mm之圓環於8片重疊的環狀軟布之外徑58mm,內徑37mm之環構件,以棉製紗布(1片)舖上內徑部位(圖3B)者。
於3向旋塞9關閉的狀態下,加入100ml的熱水(95℃)於熱水容器4,將熱水容器4的下部先端安裝於萃取部位E的上端(制動構件11)的位置,開放操作3向旋塞9,由下部(第1方向)注入熱水於萃取部位E(圖8A)。使萃取部位E之顆粒層上升的熱水表面接觸制動構件11時,關閉旋塞9,接著,由咖啡顆粒體積層上部(第2方向)之上部開口2A,朝向萃取部位E注入400ml熱水(90℃)(圖8B),開放操作旋塞9,回收流出的咖啡萃取液於100ml量筒(圖8C)。萃取途中若發生產生的氣泡堵塞時,操作安裝於制動構件18之位置調節用鈕1g以去除氣泡,調節流出速度。分取萃取液成各20ml部位,回收12部位。取0.5ml各部位萃取液於NMR測定管,加入內部標準物質之0.58mmol之TSP-d4(3-(trimethylsilyl)propionic-2,2,3,3-d4 acid sodium salt),充份攪拌,使用核磁共振裝置(瑞士Bruker Biospin社製,Avance 600裝置),以1D-NOESY-presaturation pulse sequence technique測定。接著,比較NMR光譜之化學轉移0.00ppm所觀察的TSP-d4的標準訊號與各成份特定訊號之高度。所謂各成份之特定訊號係指咖啡因之3.23 ppm單峰、醋酸鹽之1.95ppm單峰、甲酸鹽之8.45ppm單峰、胡蘆巴鹼(trigonelline)之9.11ppm單峰、N-甲基吡啶鎓鹽陽離子之8.79ppm雙峰、菸鹼酸之8.95ppm雙峰及結構未知之苦味成份之9.65ppm單峰。此等訊號高度與TSP-d4之訊號高度比作為各成份對內部標準TSP-d4之相對濃度,依各部位標繪該對數,得到圖10之結果。由圖10可了解回收部位1~7,以部位2~7為宜,以部位2~5尤佳,可高效率地萃取咖啡主要的營養成份,亦即可短間而無浪費地萃取。
另外,關於本試驗所得之萃取液部位,由專業品評員(10名)進行官能評估。官能評估係使用與本試驗相同焙炒豆(以相同條件粉碎者)40g與200ml熱水,以傳統濾泡式(Kalita式濾杯,型號:102D,2~4人用)得到萃取液(對照),進行比較時之風味良好程度,由品評員合議,以5階段評估。結果如表1表示。由此結果顯示,部位2與3之40ml具有非常優異風味,即使稀釋5倍,仍具有比對照之濾泡式得到的萃取液更優異的風味。另外,部位1的味道不差但稀薄,不適合飲用。部位4與5雖不及部位2與3,但仍具有比對照優異的風味。另外,部位6與7具有與對照相同程度的風味,其他部位具有澀味成份,不適合飲用。由此可知,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回收部位1~7(萃取率1~20%),以部位2~7為宜(萃取率5~20%),以部位2~5尤佳(萃取率5~15%)時,可得到風味明顯優異之咖啡萃取液。
由以上結果顯示,本發明藉由使用分離進行萃取,不回收萃取後期溶出之殘留舌頭之澀味成份之方法,顯示可萃取焙炒咖啡之良好風味成份而與苦澀味成份分離。另外,顯示亦可同時高效率地萃取咖啡良好的風味成份,與預防生活習慣病發生之營養成份。
<實施例1>
使用中炒、中磨的瓜地馬拉產阿拉比卡豆30g,製造咖啡萃取液。萃取裝置中,使用與圖7同型之顆粒收納部位2之內徑為25mm之咖啡萃取裝置(以下亦稱為CC法:Column Chromatography)。下部濾材10係使用棉絨布,制動構件(上部濾材)11係使用於金屬網眼80程度之周圍安裝矽膠緩衝墊,提高與管柱之密合性者,分別配置於符合銜接咖啡顆粒之堆積層下面及上面的位置。操作3向旋塞9,自下部以SV=1的速度注入90ml熱水(90℃)於萃取部位E,升高咖啡顆粒層之熱水表面接觸到上部濾材11時,關閉旋塞9。接著,由上部開口2A往萃取部位E注入1200ml熱水(90℃),以SV=1的速度,使萃取率為10%、15%、20%、25%,回收萃取液,評估其風味。作為比較係將同量且相同焙炒豆(相同條件粉碎者),使用圖1表示的咖啡萃取裝置,以單一方向進行萃取的方法得到咖啡萃取液(CD法:Column Drip)。另外,萃取裝置為傳統的濾泡式(Kalita式濾杯,型號:102D,2~4人用),使用同量且相同焙炒豆(相同條件粉碎者)與相同的熱水,得到咖啡萃取液(PD法:Paper Drip)。
表2係表示官能評估結果。相對於傳統的CD法、PD法萃取,自萃取初期即感到澀味或苦味,藉由本發明之CC法時,可分離萃取初期的澀味或苦味而萃取,可得到香氣高且具有甘味的咖啡萃取液。另一方面,可知萃取中期至後期,亦即自萃取率25%程度時溶出之殘留於舌頭的澀味係即使使用任一種方法皆不能分離。可知為去除此殘留舌頭之澀味,壓低萃取率係有效的。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傳統的CD法、PD法及本發明之CC法,得到咖啡萃取液。比較改變萃取倍率(咖啡萃取液相對於萃取原料之比=咖啡萃取液/萃取原料)時之每單位固形分之咖啡因及綠原酸量。分析係將試料之咖啡萃取液以過濾器(0.45μm)過濾,供予HPLC分析。HPLC分析條件係如下所述。
HPLC條件:
‧管柱:TSK-gel ODS-80TsQA(4.6mmψ×150mm,Tosoh股份有限公司)
‧沖提液:A液:水:乙腈:三氟乙酸=900:100:0.5
B液:水:乙腈:三氟乙酸=200:800:0.5
‧流速:1.0ml/min
‧管柱溫度:40℃
‧梯度條件;分析開始~5分後:B液0%,
5分~11分:梯度至B液8%
11分~21分:梯度至B液10%
21分~22分:梯度至B液100%
21分~22分:B液保持100%
30分~31分:B液0%
‧偵測:A280nm
咖啡因及綠原酸之分析結果如圖11表示。圖係表示換算每1(Brix)可溶性固形分的量的值。顯示不依賴萃取倍率,藉由本發明之CC法所得之咖啡因萃取液係含有與傳統的PD法或CD法相同程度的咖啡因及綠原酸。若與實施例1之官能評估結果合併時,顯示本發明之CC法可製造原本的如咖啡因或綠原酸之大幅提升風味的成份,選擇性地減低過剩的苦味及澀味之風味良好的咖啡萃取液。
<實施例3>
將實施例1所製造之CD法之咖啡萃取液,以截留分子量約100,000之超濾膜(SARTORIUS社VIVASPIN20,截留分子量100,000)處理,回收通過液,與藉由實施例1之CC法所得咖啡萃取液比較風味。結果如表3表示。對傳統的CD法所得之咖啡萃取液,若予以超濾膜處理時,去除萃取初期可感覺的苦味或澀味。依此,若藉由本發明之CC法,顯示可有效率地去除分子量約100,000以上之高分子的苦味或澀味。另外,如表3顯示本發明之CC法就甜味上亦比經超濾膜處理之CD法優異。
<實施例4>
與實施例1同樣地將咖啡顆粒大致密封地收納於顆粒收納部位2後,由萃取部位E的下方注入熱水或水至咖啡顆粒完全浸泡。接著,由上部開口2A注入熱水或水,得到咖啡萃取液(萃取率為14.1%)(CC法)。另外,作為比較,填充相同焙炒豆(相同條件粉碎者)於市售之咖啡濾泡機(Kalita社製),自上部注入熱水或水,得到咖啡萃取液(萃取率為13.7%)(PD法)。對於此等咖啡萃取液,由6位專業品評員實施官能評估。評估係對於苦味、香氣、呈味項目,以5分法進行(苦味:分數愈高,苦味愈少,香氣:分數愈高,香氣愈多,呈味:分數愈高,呈味(良好)愈強)。
結果如表4所示。本發明之CC法係大致去除苦味,具有良好呈味。尤其,可知步驟2及步驟3之水溫為熱水(約90℃)時,比傳統的水濾泡(以PD法約20℃萃取者),可製造香氣特別優異的咖啡萃取液。另外,由CC法以20℃進行第1萃取(步驟2)及第2萃取(步驟3)時,比PD法以20℃萃取物,可短時間製造高容量,可知本發明之CC法為高收率之製造方法。
<實施例5>
將市售的咖啡豆粗磨粉碎,秤量15g,使用於以CC法、CD法、PD法萃取。CC法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裝置(下部及上部濾材皆使用相同者),由萃取部位E的下部注入熱水(約90℃)至咖啡顆粒完全浸泡後,由上部開口2A注入熱水(約90℃),回收萃取液。CD法係收納咖啡顆粒於與CC法相同的裝置,由上部開口2A注入熱水(約90℃),由下部開口2B回收萃取液。PD法係使用先前的濾泡式萃取器(Kalita式濾杯,型號:102D,2~4人用),填充咖啡顆粒於市售之咖啡濾紙(Kalita製),由上部注入熱水,回收萃取液。表5係表示回收的萃取液量(採液量:g)、Brix(%)、萃取率(%)(在此,Brix係Atago股份有限公司製數位折射計RX-5000α測定的值)。
分別加入水於CC法、CD法及PD法所得之萃取液,調整成Brix 2.0%,以濾紙(2號)過濾後,以HACH社NTU濁度計(2100AN TURBIDIMETER)測定NTU濁度計。結果如圖13表示。如圖所示,可知本發明之萃取液之濁度最低,清澄性高。由此亦顯示本發明之咖啡萃取液係保存安定性高。
<實施例6>
焙炒阿拉比卡種之咖啡豆成L值18,粉碎使平均粒度為1.5mm程度而得咖啡顆粒。使用圖7所示之萃取裝置,依本發明之CC法進行萃取。與實施例1同樣地,下部濾材10係使用棉絨布,制動構件(上部濾材)11係使用於金屬網眼80程度之周圍安裝矽膠緩衝墊,提高與管柱之密合性者,分別配置於符合銜接咖啡顆粒之堆積層下面及上面的位置,收納咖啡顆粒成大致密封狀。此時之咖啡顆粒量為100g,沿著萃取部位E軸線的方向之約四角形之斷面形狀係四角形之寬(L)與高(H)之比(H/L)大約為4。操作3向旋塞9,由下部以SV=1的速度注入90ml熱水(90℃)於萃取部位E,升高咖啡顆粒層之熱水表面接觸到上部濾材11時,關閉旋塞9。接著,由上部開口2A往萃取部位E注入1200ml熱水(90℃),以SV=1的速度回收萃取液。
以上述條件為基本條件,依咖啡顆粒之粉碎度(平均粒度)、萃取部位形狀、由第1方向注入的水的溫度SV、由第2方向注入的水的溫度SV,做各種改變,進行探討。
結果如表6所示。表中○係指風味與基本條件相同程度,◎係指風味比基本條件更佳。
<實施例7>
使用與試驗例1相同的咖啡萃取裝置1。將法式焙炒之印尼產羅布斯達種焙炒豆30g進行中磨後,收納於顆粒收容部位2,於關閉3向旋塞9之狀態,注入100ml熱水(95℃)於熱水容器4,組合熱水容器4之下部先端於萃取部位E上端(制動構件11的位置),開放操作3向旋塞9,由下部開口2B注入熱水於萃取部位E。升高萃取部位E之顆粒層的熱水表面通過制動構件11,進而達到制動構件11上部10mm時,關閉旋塞9。接著,由顆粒收容部位之上部開口2A注入350ml熱水,打開旋塞9,廢棄無色及薄黃色的流出液(萃取率1%程度),流出液開始呈現褐色時,確認風味下開始回收,成濃褐色後再次變淡後,同樣地確認風味下,繼續回收直至「非常優異」流出結束,接著改變容器繼續回收,「優異」流出結束時終了。回收萃取液的量係「非常優異」60ml(本發明品1)、「優異」40ml(本發明品2)。
作為比較,將與本實施例相同的焙炒豆(相同條件粉碎者),使用350ml之熱水(95℃),以濾泡式(Kalita式濾杯,型號:102D,2~4人用),進行萃取使萃取率成15%程度(比較例1)。由6位專業品評員,對於本發明品1、本發明品2及本發明品1與本發明品2之總量混合物(本發明品3),與比較例1比較風味。品評員全體判斷本發明品1~3中任一種的風味皆比比較例1明顯為佳。本發明品1~3為濃厚且香氣高之咖啡液,無過強的苦味,後味清爽感極高,後味無殘留舌頭之澀味,具有優異風味之咖啡。
<實施例8>
將市售價格最價廉的印尼產阿拉比卡種豆,義大利式焙炒後,使用中磨後顆粒各30g,除了改變由萃取部位E的下方注入的萃取溶劑量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地製造咖啡萃取液。進行萃取溶劑量升高萃取部位E之顆粒層的熱水表面至接觸制動構件11時,以及升高萃取部位E之顆粒層的熱水表面通過制動構件11,進一步達到制動構件11上部10mm時之2種情況。以6位專業品評員評估回收液風味時,任一種皆明顯抑制苦澀味之美味咖啡萃取液。
<實施例9>
標示冰咖啡用之最深炒之市售調和咖啡豆30g,進行中磨後,以與實施例7相同的方法進行萃取,得到60ml「非常優異」咖啡萃取液與40ml「優異」咖啡萃取液。將60ml「非常優異」咖啡萃取液,以300ml冷水稀釋,於冷藏庫(5℃)冷卻(本發明品4)。
作為比較,於Bodum社製法式壓濾壺(500ml型),放入與本實施例相同的咖啡顆粒30g,注入95℃熱水,經過4分鐘後分離萃取液,製造300ml咖啡萃取液,於冷藏庫(5℃)冷卻(比較例2)。對於本發明品4及比較例2,由6位專業品評員評估風味。相對於本發明4之冰咖啡係即使飲用黑咖啡仍有適當苦味且濃厚香氣之美味咖啡,比較例2則是感到苦味強,不適合直接飲用。
<實施例10>
作為萃取裝置係使用如圖9所示之具有上下開口(2A,2B)之約圓柱狀玻璃管(內徑:50mm,長度:150mm)作為顆粒收納部位2之咖啡萃取裝置。顆粒收納部位2之下部開口2B係具備附2向旋塞萃取管(玻璃管/層析管)9’。與實施例7同樣地設置下部濾材10,將義大利式焙炒之衣索匹亞產阿拉比卡種焙炒豆30g進行中磨後之咖啡豆顆粒,收納於下部濾材上面,於該上部,安裝以4片重疊軟布綘製於直徑1mm鐵線製之直徑40mm圓環之外徑54mm制動構件11。於顆粒收納部位2上部,藉由接頭12,安裝安全滴球13。於顆粒收納部位2之下部回收口8,放置放入50ml熱水(95℃)之燒杯,插入回收口8於熱水中,操作2向旋塞9’及安全滴球13,吸取熱水至萃取部位E的上端。接著,關閉2向旋塞9’,卸下安全滴球13,自顆粒收納部位2之上部開口2A注入100ml熱水(90℃)於萃取部位E,再度安裝安全滴球13,施加空氣壓力於顆粒收容部位2後,打開2向旋塞9’,丟棄最初流出的10ml,回收後續的60ml流出液。確認此回收液風味時,屬於「非常優異」。
1...咖啡萃取裝置
2...顆粒收納部位
2A...上部開口
2B...下部開口
3...蓋體
4...萃取溶劑槽
5...供給管路
6...貯存槽
7...送液管路
8...導管管路
9...三向旋塞
10...下部濾材
11...制動構件
3A...開口部
5’...導管管路
5’A...供給閥
M...咖啡顆粒
E...萃取部位
12...接頭
13...滴球
9’...2向旋塞
[圖1]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各成分行動的概念圖。
[圖2]圖2係表示可使用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之萃取裝置之一例(咖啡萃取裝置1)。
[圖3]圖3係表示直徑為45mm之圓形過濾器(圖3A),及制動構件11(圖3B)。
[圖4]圖4係圖示將咖啡顆粒M之堆積層全體,以制動構件之不織布覆蓋的型態,亦即具備袋狀的制動構件之顆粒收納部位2。
[圖5]圖5係制動構件11為蓋子型態時之圖。
[圖6]圖6係圖示與圖2同樣的咖啡萃取裝置,進而與第1方向成對向方向之顆粒收納部位2的上端,形成開口部2A,此開口部2A連接導水之導管管路5’之咖啡萃取裝置1。
[圖7]圖7係表示試驗例1使用之咖啡萃取裝置說明圖。
[圖8]圖8係表示試驗例1使用之咖啡萃取裝置說明圖。
[圖9]圖9係表示實施例4使用之咖啡萃取裝置說明圖。
[圖10]圖10係將各成份相對濃度,依各部位標繪其對數的圖。
[圖11]圖11係表示咖啡因的分析結果。
[圖12]圖12係表示綠原酸的分析結果。
[圖13]圖13係表示使用藉由CC法、CD法及PD法所得之萃取液的濁度測定結果。
1...咖啡萃取裝置
2...顆粒收納部位
2A...上部開口
2B...下部開口
4...萃取溶劑槽
5...供給管路
8...導管管路
9...三向旋塞
10...下部濾材
11...制動構件
E...萃取部位

Claims (6)

  1. 一種咖啡萃取液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下述步驟(1)~(3):(1)以制動構件使咖啡顆粒呈大致密封的狀態收納於顆粒收納部位之步驟,(2)於前述顆粒收納部位,將萃取溶劑由第1方向進行引導,進行萃取之步驟,及(3)由第1方向回收貯存於顆粒收納部位的咖啡萃取液之步驟,於前述步驟(3)中,從與第1方向成對向之第2方向注入水,並以該注入之水水驅,而進行咖啡萃取液的回收,於步驟(3)中,回收萃取液,使萃取率成20%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制動構件為網眼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咖啡顆粒係以沿著軸線方向之斷面形狀,堆積成約四角形狀態收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咖啡顆粒之堆積層,制動構件係配置於以與第1方向成對向的面抵接或接近的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第1方向係咖啡顆粒堆積層的下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製造方法,其係於步驟(2)中,注入萃取溶劑至與咖啡堆積層上面約一 致的位置為止。
TW100127324A 2011-01-17 2011-08-01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ffee extract TWI5760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7366A JP2011160800A (ja) 2010-01-15 2011-01-17 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967A TW201230967A (en) 2012-08-01
TWI576048B true TWI576048B (zh) 2017-04-01

Family

ID=4651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324A TWI576048B (zh) 2011-01-17 2011-08-01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ffee extract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666363A4 (zh)
JP (2) JP5922590B2 (zh)
CN (1) CN103596446B (zh)
AU (1) AU2011356012B2 (zh)
NZ (1) NZ613634A (zh)
RU (1) RU2583300C2 (zh)
TW (1) TWI576048B (zh)
WO (1) WO20120987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5359B2 (en) 2014-07-14 2016-05-24 La Colombe Torrefaction, Inc. Coffee brewing device with manual siphon and method of brewing with same
US11350645B2 (en) 2015-11-13 2022-06-07 Societe Des Produits Nestle S.A. Soluble instant coffee an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JP6777990B2 (ja) * 2015-12-24 2020-10-28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コーヒー飲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ーヒー飲料の品質改善方法
KR101749938B1 (ko) * 2016-03-17 2017-07-04 (주)한일랩테크 더치커피 제조장치
CN107319226A (zh) * 2017-08-01 2017-11-07 佛山泓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去除不愉快成分的饮料提取装置
ES2881432T3 (es) 2017-08-07 2021-11-29 Tree Field Inc Aparato de extracción y método de extracción
US12053000B1 (en) 2020-10-31 2024-08-06 Jot Labs, LLC Beverage extract from collected frac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8919A (ja) * 1990-06-04 1992-02-10 Ookawa Tekkosho:Kk コーヒーの抽出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2291412A (ja) * 2001-03-30 2002-10-08 Ucc Ueshima Coffee Co Ltd 清澄なコーヒー抽出方法及び清澄なコーヒー抽出機
JP2004016586A (ja) * 2002-06-18 2004-01-22 Apex:Kk レギュラーコーヒー抽出器
JP2006055035A (ja) * 2004-08-18 2006-03-02 Nihon Canpack 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ーヒー抽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7608A (en) * 1974-06-14 1975-12-23 John S Doyel Beverage making device
JPH01148152A (ja) * 1987-12-07 1989-06-09 Suntory Ltd コーヒードリンクの製造方法
JPH06104090B2 (ja) * 1991-08-05 1994-1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サイフォン式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JPH0595836A (ja) * 1991-10-14 1993-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ーヒー抽出器
JP2578316B2 (ja) 1994-03-25 1997-02-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JPH11120434A (ja) * 1997-10-09 1999-04-30 Fuji Electric Co Ltd レギュラーコーヒー抽出装置
US6244162B1 (en) * 2000-01-24 2001-06-12 Grindmaster Corporation Spray head for coffee brewer
JP3691453B2 (ja) 2002-04-30 2005-09-07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コーヒー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56572B1 (fr) * 2003-06-25 2006-07-28 Cie Mediterraneenne Des Cafes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e boisson par infusion
WO2005102866A1 (en) * 2004-04-27 2005-11-03 Tessa Worldwide Pte.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PACKAGED PRODUCT, e.g. CANNED COFFEE
JP4126441B2 (ja) * 2006-04-17 2008-07-30 正樹 鈴木 コーヒー抽出器
CN101461664B (zh) * 2009-01-12 2013-01-23 陈一儒 便携多功能咖啡萃取装置及其应用
US8495950B2 (en) * 2008-10-08 2013-07-30 Voice Systems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ewing coffee via universal coffee brewing chart generation
EP2196115A1 (de) * 2008-12-12 2010-06-16 Jura Elektroapparate AG Antrieb für eine Kaffeebrühvorrichtung und Kaffeebrühvorrichtung
JP2011160800A (ja) * 2010-01-15 2011-08-25 Suntory Holdings Ltd 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5721363B2 (ja) * 2010-08-17 2015-05-20 株式会社 伊藤園 乳含有コーヒー飲料の製造方法、安定化方法及び香味向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8919A (ja) * 1990-06-04 1992-02-10 Ookawa Tekkosho:Kk コーヒーの抽出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2291412A (ja) * 2001-03-30 2002-10-08 Ucc Ueshima Coffee Co Ltd 清澄なコーヒー抽出方法及び清澄なコーヒー抽出機
JP2004016586A (ja) * 2002-06-18 2004-01-22 Apex:Kk レギュラーコーヒー抽出器
JP2006055035A (ja) * 2004-08-18 2006-03-02 Nihon Canpack 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ーヒー抽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Z613634A (en) 2015-07-31
WO2012098717A1 (ja) 2012-07-26
EP2666363A1 (en) 2013-11-27
CN103596446B (zh) 2017-02-15
JP5922590B2 (ja) 2016-05-24
JP2016163581A (ja) 2016-09-08
AU2011356012A1 (en) 2013-09-05
TW201230967A (en) 2012-08-01
RU2583300C2 (ru) 2016-05-10
CN103596446A (zh) 2014-02-19
RU2013138455A (ru) 2015-02-27
JP6280588B2 (ja) 2018-02-14
EP2666363A4 (en) 2017-05-24
JPWO2012098717A1 (ja) 2014-06-09
AU2011356012B2 (en) 2015-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048B (zh)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ffee extract
JP2011160800A (ja) 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RU25664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кстрагирования напитка
KR20190095262A (ko) 로스팅 및 분쇄된 커피 분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3042703A (ja) 循環式及び/又は多管式による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KR20150086594A (ko) 콜드브류 커피 또는 차 추출방법
KR101606524B1 (ko) 콜드브류 커피 또는 차 추출장치
JPH01313020A (ja)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JP2006246745A (ja) 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2013042709A (ja) バッチ式によるコーヒー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2013042707A (ja) 焙煎植物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KR20180123615A (ko) 대나무 재질의 커피 추출기 제작방법
KR20240142632A (ko) ‘가열진공여과방식’을 응용한 핸드드립 커피원액 추출방법 : 신점드립
WO2004107939A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a coffee drink and a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