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9997B - 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9997B
TWI569997B TW103116078A TW103116078A TWI569997B TW I569997 B TWI569997 B TW I569997B TW 103116078 A TW103116078 A TW 103116078A TW 103116078 A TW103116078 A TW 103116078A TW I569997 B TWI569997 B TW I5699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vehicle
movable
width direc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5894A (zh
Inventor
大畠満康
福山智弘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5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5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9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99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K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WAY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K5/00Apparatus for placing vehicles on the track; Derailers; Lifting or lowering rail vehicle axles or wheels
    • B61K5/02Devices secured to the vehicles; Turntables integral with the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可使保養用車輛之脫線復原的脫線修復裝置及具備有脫線修復裝置的保養用車輛以及脫線修復方法。
本申請是根據2013年8月23日在日本申請的特願2013-173666號主張優先權,並於本說明書中引用其內容。
先前以來,已知有一邊行駛在軌道上的軌條一邊執行架線及軌條等各種設備之檢查、保養的保養用車輛。
接著對於上述保養用車輛,為了讓其在行駛中發生脫線時能迅速從脫線中復原,就提案有設置脫線修復裝置的保養用車輛。
上述所示的脫線修復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的揭示。就該脫線修復裝置而言,是藉由對地面降下昇降 用缸筒來舉起脫線的車輛,然後,使車輛橫移動以使車輪載置在軌條上,藉此使車輛從脫線中復原。此外,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著構成為可裝卸有要舉起車輛用之油壓千斤頂的脫線修復裝置。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5535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142894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2所揭示的脫線修復裝置,於要舉起車輛時,就需使用到可承接來自於昇降用缸筒之力的緩衝墊等墊板。接著,於該情況時,由於需要確認位置調整及墊板設置用之基礎部份(道碴等)的狀態,因此對於底板的設置作業就有可能需要花點時間。此外,特別是在軌條的分歧位置會排列設有複數的軌條。基於此,當在該分歧位置執行脫線修復作業時,就需要不干涉到該等複數軌條來設置墊板,導致墊板設置規模變大,相對也需要較多的設置作業時間。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不拘脫線位置能夠使保養用車輛容易從脫線中復原的脫線修復裝置及保養用車輛以 及脫線修復方法。
本發明第一形態相關的脫線修復裝置,具備:可配置成跨在車體所設置之車輪要滾動之一對軌條上的支撐體;相對上述支撐體可朝上述車體寬度方向移動的移動體;及設置在上述車體之上述寬度方向兩側,可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上述車體朝上下方向相對位移的一對昇降缸。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的其中一方,具有:設置成相對上述支撐體可朝上述寬度方向移動的主體部;及設置成相對該主體部可朝上述寬度方向移動的滑件,上述一對昇降缸,其一端剛性連接在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其中的另一方,並且其另一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其中的一方。此外,上述一對昇降缸當中一方之該昇降缸的另一端是透過上述滑件安裝在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其中的一方。
根據上述所示的脫線修復裝置時,當發生脫線造成車輪脫輪時,首先會將支撐體配置成跨在軌條上,以承接來自於軌條的反力,且利用昇降缸使移動體及支撐體相對車體朝下方相對位移以使車體上昇。此時來自於昇降缸的力是由軌條承接,因此就不需要在軌道上另外設置要承接該力用的墊板等構件。特別是,在分歧位置等排列設有複數軌條的位置,也不需為了不干涉到複數軌條而設置另外的構件。基於此,就能夠容易利用支撐體使車體上 昇。
接著,上昇後的車體利用移動體往寬度方向移動之後,與上昇時同樣地在可承接有來自於軌條之反力的狀態下由昇降缸使車體下降,使車輪載置在軌條上。
於此,一對昇降缸當中的一方是透過滑件安裝在移動體(或車體)。此外,一對昇降缸都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移動體(或車體)。基於此,即使該一方的昇降缸和另一方的昇降缸之伸縮量動作成不同,但藉由滑件朝寬度方向的移動,就能夠使上述的昇降缸動作成順暢。因此,當保養用車輛在軌道設置成斜面(cant)的位置脫線時,若支撐體配置在軌條上,則車體會成為對垂直方向傾斜的狀態。但是,藉由將上述一對昇降缸之伸縮量動作成不同,就能夠使車體朝垂直方向上昇。其結果,就能夠在脫線復原作業中使車體上昇時防止車體翻覆。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形態時,脫線修復裝置也可構成為如下述:上述滑件是設置在上述移動體,上述一對昇降缸是其一端剛性連接在上述車體的同時其另一端可旋轉地安裝在上述移動體,並且,上述一對昇降缸當中的一方該昇降缸之另一端是透過上述滑件安裝在上述移動體。
藉由上述的構成,與滑件設置在車體側的形態相比,滑件的設置較容易。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形態時,脫線修復裝置也可構成為如下述:上述滑件是具有設置成相對上述移動體 之上述主體部可朝上述寬度方向滾動的滾輪。
如上述所示,藉由對滑件使用滾輪,當將一 對昇降缸的伸縮量動作成不同時,就能夠使滑件的動作更為順暢。基於此,即使於保養用車輛在軌道設置成斜面的位置脫線時,也能夠使車體順暢往垂直方向上昇,能夠使脫線復原。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形態時,脫線修復裝置, 具備:可配置成跨在車體所設置之車輪要滾動之一對軌條上的支撐體;相對上述支撐體可朝上述車體寬度方向移動的移動體;設置在上述車體之上述寬度方向兩側,可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上述車體朝上下方向相對位移的一對昇降缸;及對上述一對昇降缸和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間的角度加以保持的斜支撐構件。上述一對昇降缸,其上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上述車體,並且其下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上述移動體。
根據上述構成的脫線修復裝置時,當保養用 車輛在軌道設置成斜面的位置脫線時,若支撐體配置在軌條上,則車體會成為對垂直方向傾斜的狀態。於該狀態下,當使一對昇降缸的伸縮量動作成不同時,一對昇降缸就會對車體一邊旋轉一邊伸長,使車體能夠於支撐體依舊配置在軌條上的狀態下朝垂直方向上昇。基於此,就能夠防止在脫線復原作業中使車體上昇時車輛翻覆。
再加上,斜支撐構件、昇降缸、移動體是構成為桁架構造,因此脫線修復裝置全體具有高剛性,能夠提昇脫線 修復裝置的耐久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形態時,脫線修復裝置也 可構成為如下述:上述斜支撐構件是連接一方之上述昇降缸的上端和另一方之上述昇降缸的下端,並且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該等昇降缸。
由於斜支撐構件、昇降缸、移動體是構成為 桁架構造,因此能夠抑制成本的同時還能夠提昇脫線修復裝置的耐久性。此外,該等斜支撐構件、昇降缸、移動體是各個安裝成可旋轉,因此於昇降缸伸縮時對於各個的構件就不會產生彎矩作用,就該點而言也可提昇耐久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形態時,脫線修復裝置也 可構成為如下述:上述支撐體具有從該支撐體往下方突出的凸緣部,該凸緣部設置成可從上述寬度方向接觸上述軌條。
支撐體是配置在軌條上,即使於車體的昇 降,及,移動體的移動時往寬度方向的力作用在支撐體,但基於凸緣部會接觸軌條,因此就能夠防止支撐體於滑動在軌條上時從軌條上脫落。基於此,就能夠順暢執行脫線復原作業。
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形態時,保養用車輛,具 備:上述脫線修復裝置;及上述脫線修復裝置所要設置的車體。
根據上述構成的保養用車輛時,即使車輛是 在分歧位置等排列設有複數軌條的位置脫線,也不需為了 不干涉到該等複數軌條而另外設置墊板等另項構件,因此就能夠容易利用支撐體使車體昇降。此外,當車輛在軌道設置成斜面的位置脫線時,一對昇降缸的伸縮量能夠動作成不同,因此就能夠使車體往垂直方向上昇。其結果,就能夠防止在脫線復原作業中使車體上昇時車輛翻覆。
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形態時,脫線修復方法, 具備:將支撐體及設置在該支撐體的移動體配置成可跨在車體所設置之車輪要滾動之一對軌條上的配置步驟;利用設置在上述車體之上述寬度方向兩側的一對昇降缸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上述車體朝下方相對位移藉此使上述車體上昇的上昇步驟;使上述移動體相對該支撐體朝上述車體之寬度方向移動的橫送步驟;及當上述車輪已經位於上述軌條之上方時,利用一對昇降缸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上述車體朝上方相對位移藉此使上述車體下降,使上述車輪載置在上述軌條的下降步驟。上述上昇步驟中,是於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已經相對上述車體朝下方相對位移時,使上述車體朝垂直方向移動。
根據上述脫線修復方法時,即使車輛是在分 歧位置等排列設有複數軌條的位置脫線,也不需為了不干涉到該等複數軌條而另外設置墊板等另項構件,因此於上昇步驟、下降步驟中就能夠容易利用支撐體使車體昇降。 此外,當車輛在軌道設置成斜面的位置脫線時,一對昇降缸的伸縮量能夠動作成不同,因此就能夠使車體往垂直方向上昇。其結果,就能夠防止在脫線復原作業中使車體上 昇時車輛翻覆。
根據上述之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時,由於支撐體可由軌條支撐著,並且,可使車體往垂直方向上昇,因此就可不拘脫線位置使車輛能夠容易從脫線中復原。
1、1A‧‧‧車輛
2‧‧‧車體
3‧‧‧行駛裝置
4‧‧‧車輪
5、5A‧‧‧脫線修復裝置
10‧‧‧支撐體
10a‧‧‧凸緣部
11‧‧‧移動體
12‧‧‧昇降缸
12a‧‧‧昇降缸主體
12b‧‧‧昇降缸桿
13‧‧‧橫行缸
13a‧‧‧橫行缸主體
13b‧‧‧橫行缸桿
16‧‧‧長孔
17‧‧‧滾輪
20‧‧‧插銷
21‧‧‧主體部
22‧‧‧滑件
31、41‧‧‧斜支撐構件
100‧‧‧軌道
100a‧‧‧軌道面
101‧‧‧軌條
S1‧‧‧配置步驟
S2‧‧‧上昇步驟
S3‧‧‧橫送步驟
S4‧‧‧下降步驟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全體正面圖。
第2A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水平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2B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水平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2C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水平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2D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水平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2E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水平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3A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設置成斜面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3B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設置成斜面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3C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設置成斜面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3D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設置成斜面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3E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在設置成斜面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3F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復原程序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且表示設置成斜面之軌道上執行脫線復原的例子。
第4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保養用車輛的脫線修復方法之程序的流程圖。
第5A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相關的 保養用車輛之上昇狀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
第5B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相關的保養用車輛之上昇狀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
第6A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相關的保養用車輛之上昇狀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
第6B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相關的保養用車輛之上昇狀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
第7A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相關的保養用車輛之上昇狀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
第7B圖為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相關的保養用車輛之上昇狀態時間序列的正面圖。
[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的保養用車輛1進行說明。
保養用車輛1,是一邊行駛在軌道100之軌道面100a上所設置的軌條101上一邊執行軌條101及架線的檢查、保養。以下說明中,將保養用車輛1簡稱為車輛1。
如第1圖所示,車輛1,具備:要行駛在軌條101上用的行駛裝置3;行駛裝置3支撐用的車體2;及在車體2之行駛方向的前後端部各設有一個的脫線修復裝置5。
另外,第1圖為表示車輛1行駛在軌道100上之分歧位置的狀態。軌條101,是於軌道100之寬度方向即車輛1之寬度方向以彼此分開的狀態設置二對。
以下說明中,面對著第1圖、第2A圖~第2E圖、第3A圖~第3F圖的紙面將左側為寬度方向的左側,且面對著紙面將右側為寬度方向的右側。
行駛裝置3,具有輪軸且該輪軸已經組裝有要滾動在軌條101上的車輪4。
雖然未圖示,但行駛裝置3具有電動機、台車框架等其他的構成零件。
車體2是設置在行駛裝置3的上部,且支撐著行駛裝置3。
其次,針對脫線修復裝置5進行說明。
如第1圖及第2A圖~第2E圖所示,各個脫線修復裝置5,具備:可配置在軌條101上的支撐體10;設置在支撐體10之上部的移動體11;設置在支撐體10和移動體11之間的橫行缸13;及設置在移動體11和車體2的下部之間的一對昇降缸12。
支撐體10,是屬於朝寬度方向之左右延伸,具有可配置成跨在複數軌條101間之尺寸的構件。再加上,該支撐體10,具有從支撐體10朝下方突出的凸緣部10a,該凸緣部10a設置成可從寬度方向接觸軌條101。
凸緣部10a,是以朝寬度方向彼此分開的狀態設置一對。接著,該等凸緣部10a其朝向寬度方向之內側 的面彼此之距離,剛好是和一對軌條101其頭部之朝向寬度方向外側的面彼此之距離相等。如此一來,當支撐體10配置在軌條101上時,就會構成為一對凸緣部10a接觸一對軌條101,由該等一對凸緣部10a從寬度方向外側夾著一對軌條101的頭部。
移動體11,具有:相對支撐體10可朝寬度方 向移動的主體部21;及相對主體部21可朝寬度方向移動的滑件22。
主體部21,是構成為朝寬度方向左右延伸, 且安裝在支撐體10的同時相對支撐體10可朝寬度方向移動。雖然未圖示,但是例如於支撐體10或主體部21的一方設有朝寬度方向延伸的軌條,於該軌條咬合有支撐體10及主體部21的另一方,藉此構成為主體部21可滑行移動在支撐體10。
滑件22,是以朝寬度方向之正交的行駛方向 貫通主體部21的狀態設置在朝寬度方向延伸形成之長孔16的內部。此外滑件22具有針對該長孔16的內面可朝寬度方向滾動的滾輪17。
橫行缸13,例如其為油壓缸等,具有:固定 在支撐體10的橫行缸主體13a;及以可朝寬度方向伸縮的狀態安裝在橫行缸主體13a,並且端部固定在移動體11的橫行缸桿13b。接著,藉由橫行缸桿13b的伸縮使移動體11和支撐體10構成為可朝寬度方向相對移動。
昇降缸12,例如其為油壓缸等,其一端即上 端剛性連接在車體2,並且其另一端即下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移動體11。
具體而言,昇降缸12具有:剛性連接在車體2之下部左右兩端部位置的昇降缸主體12a;及以可朝上下方向伸縮的狀態安裝在昇降缸主體12a的昇降缸桿12b。昇降缸桿12b,由延伸在行駛方向的插銷20使其插銷結合在移動體11,藉此使其以可繞著朝行駛方向延伸的軸線旋轉的狀態安裝在移動體11。
接著,藉由昇降缸桿12b的伸縮,使移動體 11及支撐體10構成為相對車體2可朝上下方向相對位移。即,當昇降缸桿12b伸長時就會構成為車體2相對移動體11及支撐體10上昇,當昇降缸桿12b縮回時就會構成為車體2下降。
再加上,一對昇降缸12當中左側之昇降缸12 的下端,即昇降缸桿12b的端部是透過滑件22之滾輪17安裝在移動體11。滾輪17和昇降缸桿12b,是由插銷20結合成可旋轉。昇降缸桿12b的下端會隨著滾輪17的滾動構成為相對移動體11之主體部21可朝寬度方向移動。
其次,參閱第2A圖~第2E圖及第4圖,針對 車輛1在水平之軌道100上脫線時的脫線修復方法進行說明。
另外,第2A圖~第2E圖是與第1圖所示之分歧位置不同,表示車輛1位於通常之行駛軌道的狀態,軌條101雖然只設置一對,但是即使車輛1是位於第1圖所示之分 歧位置的狀態,也是以相同程序執行脫線修復作業。
如第2A圖所示,當車輪4從軌條101脫輪造成車輛1脫線時,就會使車輪4配置在軌道面100a上。
從該狀態如第2B圖所示,以可使支撐體10配置跨在一對軌條101的狀態,並且,以可使支撐體10的凸緣部10a能從寬度方向的外側對各軌條101接觸的狀態,伸長橫行缸13的橫行缸桿13b,使支撐體10相對移動體11朝寬度方向的右側移動。
其次,如第2C圖所示,以相同的長度份量分別伸長一對昇降缸12,使支撐體10及移動體11以跨在一對軌條101的狀態配置在軌條101上(配置步驟S1)。此時,支撐體10的各凸緣部10a是從寬度方向外側接觸各軌條101的頭部。
接著,從該狀態以相同的長度份量分別又再伸長一對昇降缸12,使支撐體10承接來自於軌條101之反力的同時,使移動體11及支撐體10相對車體2朝下方相對位移藉此使車體2上昇(上昇步驟S2)。此時,是使車體2上昇直到車輪4不會干涉到軌條101的位置為止。
接著,如第2D圖所示,藉由橫行缸13的收縮,使移動體11的主體部21相對支撐體10朝寬度方向的右側移動,使車體2朝寬度方向的右側移動(橫送步驟S3)。
最後,如第2E圖所示,當車輪4已經位於軌 條101之上方時,就以相同長度縮回一對昇降缸12的昇降缸桿12b,即,使車體2下降,將車輪4載置在軌條101上(下降步驟S4),如此一來就完成脫線修復。
其次,參閱第3A圖~第3F圖及第4圖,針對 車輛1在設置成斜面的軌道100上脫線時的脫線修復方法進行說明。本方法,是針對軌道面100a設置成斜面時其寬度方向右側的高度比左側還高時的形態進行說明。
首先,從第3A圖所示之車輛1行駛時之狀 態,如第3B圖所示當車輪4從軌條101脫輪造成車輛1脫線時,車輪4就會配置在軌道面100a上。
從該狀態如第3C圖所示,將橫行缸13的橫行缸桿13B伸長,使支撐體10相對移動體11朝寬度方向之右側移動。
其次,以相同長度份量分別伸長一對昇降缸 12,使支撐體10及移動體11以跨在一對軌條101的狀態配置在軌條101上(配置步驟S1)。
然後,如第3D圖所示,將一對昇降缸12伸 長成為彼此的長度不同,使支撐體10從軌條101承接反力的同時使車體2上昇。此時,是使車體2上昇直到車輪4不會干涉到軌條101的位置為止(上昇步驟S2)。
具體而言,乃將寬度方向左側的昇降缸12之 昇降缸桿12b伸長成為較長,使車體2相對軌道面100a朝右斜上方上昇。此時,是由未圖示之控制部等控制昇降缸桿12b的伸長量以使車體2朝垂直方向的上方移動。另 外,也可不使用控制部,而是利用目視方式調整昇降缸桿12b的伸長量。
再加上,此時,一對昇降缸12之昇降缸桿12b會在其與移動體11之間旋轉的同時,移動體11之滾輪17會在主體部21之長孔16內從寬度方向右側朝左側滾動。
接著,如第3E圖所示,收縮橫行缸13,使車 體2朝寬度方向的右側移動(橫送步驟S3)。此時,移動體11的主體部21,是會與設置成斜面的軌道面100a成平行滑行移動。
最後,如第3E圖所示,當車輪4已經位於軌 條101之上方時,藉由將寬度方向左側的昇降缸12之昇降缸桿12b縮回較多,使車體2相對軌道面100a朝左斜下方下降,使車輪4載置在軌條101上(下降步驟S4),如此一來就完成脫線修復。
此時,乃利用未圖示之控制部或目視方式等 來調整昇降缸桿12b的縮回量,以使車體2的下面平行於軌道面100a。
再加上,此時,一對昇降缸12之昇降缸桿12b會在其與移動體11之間旋轉的同時,移動體11之滾輪17會在主體部21之長孔16內從寬度方向左側朝右側滾動。
根據上述所示車輛1時,基於其具備有脫線修復裝置5,因此當車輪4脫輪造成車輛1脫線時,首先支撐體10會被配置成跨在軌條101上,以使支撐體10從軌條101承接反力,於該狀態下由昇降缸12使車體2上 昇。基於此,來自於昇降缸的力就會由軌條承接,因此軌道面100a上就不需另外設置要承接該力用的墊板等構件。
特別是,當車輛1在第1圖所示之分歧位置 等排列設有複數軌條101的位置脫線時,就不需為了不干涉到該等複數軌條101而設有要承接來自於昇降缸12之力用的墊板等,因此就能節省作業時間。基於此,就能夠容易利用支撐體10使車體2上昇。
接著,一對昇降缸12都是可旋轉地安裝在移 動體11,左側的昇降缸12是透過滑件的滾輪17安裝在移動體11。因此,即使一對昇降缸12動作成伸縮量不同,但藉由滾輪17朝寬度方向移動,就能夠使上述所示的昇降缸12動作成順暢。
基於此,當車輛1在設有斜面的位置脫線 時,只要支撐體10配置在軌條101上,則車體2就會成為對垂直方向成傾斜的狀態,但是藉由使上述所示的一對昇降缸12動作成伸縮量不同,就可使車體2朝垂直方向上昇。基於此,就能夠在執行脫線修復作業使車體2上昇時防止車輛2翻覆。
此外,基於滑件22具有滾輪17,因此當一對 昇降缸12動作成伸縮量不同時,就能夠更加順暢地使昇降缸桿12b的下端朝寬度方向動作。基於此,即使脫線的形態為車輛1在設有斜面的位置脫線時,還是能夠使車體2更加順暢地朝垂直方向上昇。
根據本實施形態的車輛1時,由於其構成可 使支撐體10支撐在軌條101,並且,可使車體2朝垂直方向上昇,因此車輛1就算在設有斜面的位置或分歧位置等或者不管在任何位置脫線,都能夠容易從脫線中復原。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對於滑件22雖然是使 用滾輪17,但是例如也可使用要設置在主體部21之長孔16內且可滑動在其與長孔16內面之間的塊狀構件等,滑件22並不限於使用滾輪17。
此外,移動體11雖然是構成為相對支撐體10 可朝寬度方向移動,但是例如也可在移動體11和支撐體10之間另外設置可朝前後方向伸縮的缸筒,藉此使移動體11能夠朝行駛方向的前後移動。於該形態時,昇降缸12和移動體11可透過例如球面軸承等加以結合,如此一來就能夠使移動體11相對支撐體10往二度空間方向移動,能夠使車輛1從更多樣狀態的脫線中復原。
另外,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也可構成為如下述:滑件22是設置在車體2的下部,一對昇降缸12之昇降缸桿12a的端部剛性連接在移動體11的同時,可旋轉地安裝在車體2,並且,左側之昇降缸12的昇降缸桿12b之端部是透過滑件22安裝在車體2的下部。即,於上昇步驟S2中,是以昇降缸12相對軌道面100a朝垂直延伸的狀態使車輛1朝垂直方向上昇。
具體而言,如第5A圖所示,從車輛1在設置成斜面的軌道100脫線的狀態,如第5B圖所示,將寬度 方向左側之昇降缸12的昇降缸桿12b伸長成為較長,就可使車體2相對軌道面100a朝垂直方向上昇。此時,一對昇降缸12之昇降缸桿12b會在其與車體2之間旋轉的同時,車體2之下部的滾輪17會在車體2下部形成的長孔16內從寬度方向右側朝左側滾動。
[第二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車輛1A進行說明。
如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車輛1A,其與第一實施形態之車輛1不同之處是在於脫線修復裝置5A除了具備有支撐體10、移動體11、一對昇降缸12之外,又具備有配置成跨在車體2和移動體11之間的斜支撐構件31。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於移動體11的主體部21並不形成有長孔16,也沒有設置滑件22。
再加上,本實施形態中,一對昇降缸12的下 端即昇降缸桿12b是利用插銷20結合在移動體11。此外,一對昇降缸12的上端即昇降缸主體12a的端部是由延伸在行駛方向的插銷20結合在車體2,且安裝成相對車體2可繞著朝行駛方向延伸的軸線旋轉。
斜支撐構件31,是連接左側之昇降缸12的上 端和右側之昇降缸12的下端。斜支撐構件31,是以共同擁有左側昇降缸12之上端的上述插銷20之狀態由插銷結合著,且以共同擁有右側昇降缸12之下端的上述插銷20之狀態由插銷結合著。如此一來就會使斜支撐構件31安 裝成可繞著朝行駛方向延伸的軸線相對一對昇降缸12、車體2、移動體11旋轉。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車輛1A時,基於其具備有 脫線修復裝置5A,因此於車輛1A在斜面設置位置脫線時當支撐體10配置在軌條101上,則如第6A圖所示,車體2會成為對垂直方向成傾斜的狀態。
接著,如第6B圖所示,當使一對昇降缸12 動作成伸長量不同時,一對昇降缸12就會相對車體2一邊旋轉一邊伸長,使車體2可朝垂直方向上昇。基於此,就能夠在脫線修復作業中使車體2上昇時防止車體2翻覆。
再加上,設有斜支撐構件31,是可保持一對 昇降缸12和車體2及移動體11之間的角度。接著,由斜支撐構件31、昇降缸12、移動體11構成為簡單的桁架構造,可使脫線修復裝置5A全體具有高剛性,且可提昇耐久性。此外,車體2、斜支撐構件31、昇降缸12、移動體11都是安裝成可旋轉,因此隨著昇降缸12的伸縮,對於各個構件並不會有彎矩作用,就該點而言也可提昇脫線修復裝置5A的耐久性。
於此,如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也可設置 一對的斜支撐構件41。即,斜支撐構件41,是於車體2的下部,在要比一對昇降缸12連接在車體2時的位置還位於寬度方向內側的位置由插銷20結合在車體2且結合成可旋轉。
再加上,該等一對斜支撐構件41,是以隨著 從車體2下部朝下方形成為彼此分開的狀態朝寬度方向外側延伸,由插銷20結合在所要對應的昇降缸桿12b且結合成可旋轉。
接著,該等一對斜支撐構件41,是屬於與昇 降缸12相同的油壓缸等,構成為可伸縮在車體2和昇降缸桿12b之間。
如上述所示,藉由設置可伸縮的一對斜支撐 構件41,同樣地由斜支撐構件41、昇降缸12、移動體11也可構成為桁架構造,能夠提昇耐久性。
另外,斜支撐構件41的支數及設置位置並不 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例如:第7A圖及第7B圖中,乃將斜支撐構件41連接在車體2和昇降缸桿12b,但並不限於該連接形態,例如斜支撐構件41也可設置成連接車體2的下部和昇降缸12的下端。此外,一對的斜支撐構件41也可只設置其中一個。
以上,乃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的範圍內也可多少加以設計變更。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上述的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時,由於可使支撐體由軌條支撐著,並且,可使車體朝垂直方向上昇,因此就可不拘脫線位置使車輛容 易從脫線中復原。
1‧‧‧車輛
2‧‧‧車體
3‧‧‧行駛裝置
4‧‧‧車輪
5‧‧‧脫線修復裝置
10‧‧‧支撐體
10a‧‧‧凸緣部
11‧‧‧移動體
12‧‧‧昇降缸
12a‧‧‧昇降缸主體
12b‧‧‧昇降缸桿
13‧‧‧橫行缸
13a‧‧‧橫行缸主體
13b‧‧‧橫行缸桿
16‧‧‧長孔
17‧‧‧滾輪
20‧‧‧插銷
21‧‧‧主體部
22‧‧‧滑件
100‧‧‧軌道
100a‧‧‧軌道面
101‧‧‧軌條

Claims (10)

  1. 一種脫線修復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可配置成跨在車體所設置之車輪滾動之一對軌條上的支撐體;相對上述支撐體可朝上述車體寬度方向移動的移動體;及設置在上述車體之上述寬度方向兩側,可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該車體朝上下方向相對位移的一對昇降缸,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的其中一方,具有:設置成相對上述支撐體可朝上述寬度方向移動的主體部;及設置成相對該主體部可朝上述寬度方向移動的滑件,上述一對昇降缸,其一端剛性連接在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其中的另一方,並且其另一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其中的一方,再加上,上述一對昇降缸當中一方之該昇降缸的另一端是透過上述滑件安裝在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其中的一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脫線修復裝置,其中,上述滑件是設置在上述移動體,上述一對昇降缸是一端剛性連接在上述車體的同時,另一端可旋轉地安裝在上述移動體,並且,上述一對昇降缸當中的一方該昇降缸之另一端是透過上述滑件安裝在上述移動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脫線修復裝置, 其中,上述滑件具有設置成相對上述移動體之上述主體部可朝上述寬度方向滾動的滾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脫線修復裝置,其中,上述滑件具有設置成相對上述移動體之上述主體部可朝上述寬度方向滾動的滾輪。
  5. 一種脫線修復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可配置成跨在車體所設置之車輪滾動之一對軌條上的支撐體;相對上述支撐體可朝上述車體寬度方向移動的移動體;設置在上述車體之上述寬度方向兩側,可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上述車體朝上下方向相對位移的一對昇降缸;及對上述一對昇降缸和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之間的角度加以保持的斜支撐構件,上述一對昇降缸,其上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上述車體,並且其下端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上述移動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脫線修復裝置,其中,上述斜支撐構件是連接一方之上述昇降缸的上端和另一方之上述昇降缸的下端,並且以可旋轉的狀態安裝在該等昇降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任一項所記載的脫線修復裝置,其中,上述支撐體具有從該支撐體往下方突出的凸緣部,該凸緣部設置成可從上述寬度方向接觸上 述軌條。
  8. 一種保養用車輛,其特徵為,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任一項所記載的脫線修復裝置;及設有上述脫線修復裝置的車體。
  9. 一種脫線修復方法,其特徵為,具備:將支撐體及設置在該支撐體的移動體配置成可跨在車體所設置之車輪滾動之一對軌條上的配置步驟;利用設置在上述車體之寬度方向兩側的一對昇降缸,該昇降缸的上端安裝於上述車體且下端安裝於上述移動體,各昇降缸的上述上端及上述下端的至少其中一方可旋轉;設定該一對昇降缸的伸縮量以讓上述車體朝垂直方向的上方移動,然後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上述車體朝下方相對位移藉此使上述車體朝垂直方向上昇的上昇步驟;使上述移動體相對該支撐體朝上述車體之寬度方向移動的橫送步驟;及當上述車輪已經位於上述軌條之上方時,利用上述一對昇降缸使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相對上述車體朝上方相對位移藉此使上述車體下降,將上述車輪載置在上述軌條的下降步驟,上述上昇步驟中,於上述移動體及上述支撐體已相對上述車體朝下方相對位移時,使上述車體朝垂直方向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脫線修復方法,其中, 在上述上昇步驟,藉由設置成相對主體部可朝上述寬度方向移動的滑件,使上述一對昇降缸的其中一方的該昇降缸的上述上端或上述下端,相對於上述車體及上述移動體的其中一方朝上述寬度方向移動;上述主體部設置成相對上述支撐體可朝上述寬度方向移動。
TW103116078A 2013-08-23 2014-05-06 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 TWI569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3666A JP6245505B2 (ja) 2013-08-23 2013-08-23 脱線復旧装置、保守用車両、及び脱線復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5894A TW201515894A (zh) 2015-05-01
TWI569997B true TWI569997B (zh) 2017-02-11

Family

ID=52483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078A TWI569997B (zh) 2013-08-23 2014-05-06 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5505B2 (zh)
TW (1) TWI569997B (zh)
WO (1) WO2015025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161A (zh) * 2019-08-08 2019-10-25 德州创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列车脱轨的救援设备及控制救援设备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7744U (de) * 1968-03-22 1968-06-20 Hoesch Maschinenfabrik Ag Hub- und absenkeinrichtung zum aufgleisen von schienenfahrzeugen.
DE4039768A1 (de) * 1989-12-14 1991-06-20 Costamasnaga Spa Zweiwertiges, d.h. zur strassen- und bahnfahrt geeignetes fahrzeug mit mitteln fuer den uebergang von strasse auf bahn und umgekehrt auf beschraenktem raum
US5896816A (en) * 1996-06-24 1999-04-27 Brookville Mining Equipment Corporation Rerailer apparatus
KR20000061719A (ko) * 1999-03-30 2000-10-25 이병화 탈선 모터카 자체 구난장치
CN2732577Y (zh) * 2004-09-13 2005-10-12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铁道车辆无动力脱线复救器
KR200432256Y1 (ko) * 2006-09-14 2006-11-30 성신산업 주식회사 철도차량용 탈선복구장치
KR100809040B1 (ko) * 2007-07-18 2008-03-03 주식회사 이건 철도차량용 탈선복구장치
CN102060033A (zh) * 2010-12-15 2011-05-18 李相家 动车组双侧液压油缸支撑式救援起复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5510U (zh) * 1971-10-29 1973-07-17
US4090453A (en) * 1976-08-16 1978-05-23 Templeton, Kenly & Company Rerailing system
CA2048822C (en) * 1990-09-27 2002-02-19 Josef Theurer Apparatus for placing a carriage on a track
JP4916146B2 (ja) * 2005-08-23 2012-04-11 ユニバーサル機器株式会社 脱線復旧装置付き鉄道車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7744U (de) * 1968-03-22 1968-06-20 Hoesch Maschinenfabrik Ag Hub- und absenkeinrichtung zum aufgleisen von schienenfahrzeugen.
DE4039768A1 (de) * 1989-12-14 1991-06-20 Costamasnaga Spa Zweiwertiges, d.h. zur strassen- und bahnfahrt geeignetes fahrzeug mit mitteln fuer den uebergang von strasse auf bahn und umgekehrt auf beschraenktem raum
US5896816A (en) * 1996-06-24 1999-04-27 Brookville Mining Equipment Corporation Rerailer apparatus
KR20000061719A (ko) * 1999-03-30 2000-10-25 이병화 탈선 모터카 자체 구난장치
CN2732577Y (zh) * 2004-09-13 2005-10-12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铁道车辆无动力脱线复救器
KR200432256Y1 (ko) * 2006-09-14 2006-11-30 성신산업 주식회사 철도차량용 탈선복구장치
KR100809040B1 (ko) * 2007-07-18 2008-03-03 주식회사 이건 철도차량용 탈선복구장치
CN102060033A (zh) * 2010-12-15 2011-05-18 李相家 动车组双侧液压油缸支撑式救援起复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5894A (zh) 2015-05-01
JP6245505B2 (ja) 2017-12-13
JP2015040022A (ja) 2015-03-02
WO2015025560A1 (ja) 2015-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9298B1 (en) Travelling mechanism for bridge detection vehicle, and bridge detection vehicle
CN102311060B (zh) 升降装置
NL2010365C2 (en) Lifting column, lif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 vehicle such as a rail-car.
CN102371458A (zh)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WO2014022113A4 (en) Traveler roller
JP4474444B2 (ja) 送出し台車
CN104477829A (zh) 倒挂剪叉式升降机
TWI569997B (zh) 脫線修復裝置,保養用車輛及脫線修復方法
JP2015030304A (ja) 自動車車体の搬送台車
JP4270401B2 (ja) 鉄道用保守車両
JP4474445B2 (ja) 送出し工法
CN204342375U (zh) 倒挂剪叉式升降机
CN103587607A (zh) 轨道机车驱动单元组装台
JP6928545B2 (ja) 鉄道作業車両の横取り装置における車両の保管位置調整装置
JP2019031379A (ja) 橋形クレーン
JP5616660B2 (ja) 台車および重量物の設置方法
JP2019006315A (ja) 脱線復旧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JP2019189447A (ja) 高所作業装置及びトンネル内の作業方法
JP4764846B2 (ja) クイックシフト式圧延設備
JP2021046769A (ja) レール送り装置を備えた台車
CN204508596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支撑辅轮
CN203639052U (zh) 升降机构
JP5490814B2 (ja) 圧延スタンドのロール用の駆動スピンドルを搬送するための台車および方法
JP5515573B2 (ja) テールピース台車及びその移動方法
CN103806415A (zh) 一种船闸人字门底枢移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