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9280B -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9280B
TWI559280B TW100127970A TW100127970A TWI559280B TW I559280 B TWI559280 B TW I559280B TW 100127970 A TW100127970 A TW 100127970A TW 100127970 A TW100127970 A TW 100127970A TW I559280 B TWI559280 B TW I5592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disposed
conductive
bon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7680A (en
Inventor
李海衍
李王棗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27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7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9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92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本揭示大致係關於一顯示裝置。更特定地說,該揭示係大致關於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
一顯示裝置包含一平面面板型與自發光型OLED顯示器。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具有一自發光有機發光元件以顯示一影像。當包含複數個有機發光元件的一顯示單元暴露於水氣與氧氣,其一功能係遭毀損,因此係需要阻擋外在水氣與氧氣的滲入的技術,其係藉由密封該顯示單元來達成。
一驅動驅動器包含複數條信號線,其可被置於一基板上於該顯示單元之外。此例子中,當一顯示裝置的尺寸增加,信號線的線路阻抗會增加,且因此會發生信號傳輸延遲(RC延遲),因此一螢幕的發光均勻度會有所損害。
於此相關技術中所揭示的上述資訊僅用以強化對相關技術該描述技術的了解,且因此其可包含資訊,其不形成該本國熟習本技藝人士已知的先前技術。
本發明之一觀點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與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優點為可增進一顯示單元的一密封功能並抑制RC延遲,其係藉由減低驅動驅動器信號線的阻抗。
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基板;一顯示單元,其係放置於該基板上;一驅動驅動器,其係置於該顯示單元外側,該驅動驅動器包含:複數條信號線;一密封基板,其係藉由一接合層固定於該基板上,該接合層係包覆該顯示單元與該驅動驅動器,其中該密封基板包含一複合部件,其包含一樹酯矩陣與複數個碳纖維,以及一第一金屬層,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的一表面之上;複數個墊片,其係置於該接合層的外側,並且係經由一延伸線路各自電性連接至該等複數條信號線;複數個第二金屬層,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的一表面,其係面對該等複數個墊片並且係經由電線傳導接合層而各自電性連接至該等複數個墊片。
該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絕緣層,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與該第一金屬層之間,並且於該複合部件與該等第二金屬層之間。該延伸線路可以複數條提供於複數條信號線的每一條的長軸方向上,且彼此間相距一預定距離。
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可提供為與該等複數個墊片相同數量,且係被置於與相應墊片的相同位置,其係當視於該基板的一厚度方向時。該傳導接合層可於該厚度方向中傳導,且可具有一絕緣特性於不同於該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向中。
該複合部件可具有:複數個穿透孔洞;複數個第三金屬層可填充於該等複數個穿透孔洞中,且係置於該複合部件的一外表面。該第二金屬層與該 第三金屬層可一一接觸。該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絕緣層,其係直接形成於該複合部件的一內表面之上、該穿透孔洞的一側壁以及該複合部件的一外表面。
該第一金屬層可為相對於該顯示單元與該驅動驅動器,且係形成為一尺寸,其與該接合層接觸,且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與該第一金屬層係相距一預定距離且係於該第一金屬層外側。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係以下列其中一者形成:銅片、鋁片、銅箔以及鋁箔。
該驅動驅動器可為一掃描驅動器,且係置於該顯示單元的兩側。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包含:一基板;一顯示單元,其係置於該基板之上,該顯示單元包含一共電源線與一共電極;一驅動驅動器係置於該顯示單元之外,該驅動驅動器包含附數條信號線;一密封基板,其係固定至該基板,其係介由一接合層密封該顯示單元與該驅動驅動器,該密封基板包含一樹酯矩陣與附數個碳纖維,並且具有一穿透孔洞;複數個第一墊片,其係置於該接合層之外,並且各自經由一延長線電性連結至該等複數條信號線;複數個金屬層,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表面,且係朝向該等複數個墊片且各自經由一傳導接合層電性連結至該等複數個第一墊片;一傳導部分,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之上,其係經由該穿透孔洞,該傳導部分提供一電子信號至該共電源線與該共電極中的一者。
該延長線可被提供為複數個,且於該等複數條信號線的每一條的一長度方向上,該等延長線彼此間係以一預定距離相隔。該等複數個金屬層可被提供為與該等複數個第一墊片相同數量,並且當於該基板的一厚度方向中所視時,其係置於與相應第一墊片相同位置。
該傳導接合層可為電性傳導於該厚度方向中,且具有電性絕緣性質於不同於該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向中。該驅動驅動器可為一掃描驅動器,且可置於該顯示單元的兩側。
該密封基板可具有一第一穿透孔洞與一第二穿透孔洞。該傳導部分可包含:一第一傳導部分,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之上,其係經由該第一穿透孔洞,且其係提供一第一電子信號至該共電源線;一第二傳導部分,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之上,其係經由該第二穿透孔洞,且其係提供一第二電子信號至該共電極。
該OLED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二墊片,其係電性連結至該共電源線;複數個第三墊片,其係電性連結至該共電極。該等第二墊片與第三墊片可置於該接合層之外。該傳導接合層可置於該第二墊片與該第一傳導部分之間,以及於該第三墊片與該第二傳導部分之間。
該第一傳導部分可包含:一第一內部層,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且其係接觸該傳導接合層;一第一連結部分,其係接觸該第一內部層,且係填充於該第一穿透孔洞之中;一第一外部層,其接觸該第一連結部分,且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
該第二傳導部分可包含:一第二內部層,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之上,且其係接觸該傳導接合層;一第二連結部分,其係接觸該第二內部層,且係填充於該第二穿透孔洞之中;一第二外部層,其接觸該第二連結部分,且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之上。
該OLED顯示器可進一步包含:一絕緣層,其係形成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之上、該第一穿透孔洞與該第二穿透孔洞的一側壁之上,並且直接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之上。
該第二內層可包含:一中央部分,其面對該顯示單元與驅動驅動器,並與該接合層接觸;複數個延伸部分,其係與該傳導接合層接觸。該第一內層與該等複數個金屬層可放置以與該中央部分相距一預定距離並於該中央部分之外。
該等複數條碳纖維可配置以於該樹酯矩陣中彼此交叉。抑或,該密封基板可形成為複數層,且該等複數層的每一者可包含複數條碳纖維,其係與該樹酯矩陣配置於一方向中。複數條碳纖維係配置於該等複數層中的一層中,且複數條碳纖維係配置於該等複數層中的另一層中,其係彼此交叉。
該前述顯示裝置與前述OLED顯示器可增進一顯示單元的一密封功用,並可將一彎折問題最小化,該問題係由接合一基板與一密封基板時的熱膨脹係數差異所造成。更進一步,當實施一大尺寸的顯示單元,驅動信號線的RC延遲可被預防,並且藉由忽略一可撓曲印刷電路板,該顯示裝置的一整體架構與其製造過程可被簡化。
10‧‧‧基板
11‧‧‧閘極絕緣層
12‧‧‧層間絕緣層
13‧‧‧平坦化層
14‧‧‧像素定義層
16‧‧‧第三開口
20‧‧‧顯示單元
21‧‧‧共電源線
22‧‧‧共電極
23‧‧‧第二墊片
24‧‧‧第三墊片
25‧‧‧有機發光元件
26‧‧‧像素電極
27‧‧‧有機發射層
30‧‧‧驅動驅動器
31‧‧‧墊片電極
32‧‧‧信號線
33‧‧‧延長線
34‧‧‧墊片
41‧‧‧接合層
42‧‧‧傳導接合層
43‧‧‧水氣吸收填充材料
50‧‧‧密封基板
51‧‧‧複合部件
52‧‧‧第一金屬層
53‧‧‧第二金屬層
54‧‧‧絕緣層
55‧‧‧第三金屬層
56‧‧‧穿透孔洞
57‧‧‧樹酯矩陣
58‧‧‧碳纖維
60‧‧‧第一傳導部分
61‧‧‧第一內層
62‧‧‧第一連結部分
63‧‧‧第一外層
70‧‧‧第二傳導部分
71‧‧‧第二內層
72‧‧‧第二連結部分
73‧‧‧第二外層
80‧‧‧薄膜電晶體
81‧‧‧半導體層
82‧‧‧閘極電極
83‧‧‧源極電極
84‧‧‧汲極電極
100‧‧‧OLED顯示器
131‧‧‧第二開口
132‧‧‧第四開口
133‧‧‧第五開口
141‧‧‧第一開口
151‧‧‧第一墊片傳導層
152‧‧‧第二墊片傳導層
153‧‧‧第三墊片傳導層
154‧‧‧第四墊片傳導層
155‧‧‧第五墊片傳導層
211‧‧‧第一共電源線
212‧‧‧第二共電源線
300‧‧‧OLED顯示器
411‧‧‧第一接合層
412‧‧‧第二接合層
501‧‧‧密封基板
502‧‧‧密封基板
511‧‧‧複合部件
561‧‧‧第一穿透孔洞
562‧‧‧第二穿透孔洞
581-584‧‧‧碳纖維
711‧‧‧中央部分
712‧‧‧延伸部分
811‧‧‧通道區域
812‧‧‧源極部分
813‧‧‧汲極部分
A10‧‧‧顯示區域
A20‧‧‧密封區域
A30‧‧‧墊片區域
L10‧‧‧第一層
L20‧‧‧第二層
L30‧‧‧第三層
L40‧‧‧第四層
圖1所示係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OLED顯示器的截面圖。
圖2所示係圖1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基板的一上視平面圖。
圖3所示係圖1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的上視平面圖。
圖4所示係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OLED顯示器的一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的上視平面圖。
圖5所示係圖4中該密封基板沿線A-A的一截面圖。
圖6所示係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OLED顯示器的一截面圖。
圖7所示係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基板的上視平面圖。
圖8所示係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的上視平面圖。
圖9所示係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的上視平面圖。
圖10所示係圖8中該密封基板沿線C-C的截面圖。
圖11所示圖1與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複合部件的一部分放大上視平面圖。
圖12所示係圖11的一變化與圖1與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複合部件的一分解透視圖。
圖13至15係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部分放大截面圖。
本發明實施例會於下文中配合參考附圖有更詳細的描述,本發明實施例係顯示於該等圖中。熟習本技藝人士可了解,該等所數實施例可以各種不同方法修改,其皆不會脫離本發明精神或範疇。
該等圖示與描述係視為舉例用,而非用以限制。該說明書全文中相同的圖示元件符號係指相同的元件。更進一步,於該等圖示中,為了有更佳的了解與簡易的描述,每一個元件的尺寸及厚度係任意表示,且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該完整的說明書中,當描述任何一部件,例如一層、一薄片、一區域或一平板係置於另一部件之上,其係指該部件係直接於該其他部件之上,或是於該其他部件之上且具有至少一中間部件。此說明書全文與其後之申請專利範圍中,當描述一元件係"耦合"至另一元件時,該元件可"直接耦合”至該元件或其係經由一第三元件”電性耦合”至該其他元件。此外,當一元件係描述為”傳導的”,其可為電性傳導的。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的一OLED顯示器地截面圖,且圖2與3為圖1中所示該OLED的一基板與一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的上視平面圖。
參考圖1至3,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OLED顯示器100包含:一基板10;一顯示單元20,其係形成於該基板10之上;一驅動驅動器30,其係置於該顯示單元20之外;一密封基板50,其係藉由一接合層41固定至該基板10,其係密封該顯示單元20與該驅動驅動器30。
該顯示單元20包含部複個像素,且每一個像素具有一有機發光元件與一驅動電路,該電路係控制該有機發光元件。為方便起見,圖1係圖示形成於一層中的該顯示單元20。
該基板10係以透明玻璃或透明塑膠形成,並且自該顯示單元20發出的光係傳送至該基板10且係發射至外部。此狀況中,於該基板10的光穿透性並不高,其係由於許多電線係置於該顯示單元20之外且該接合層41係置於該處。因此,該接合層41可由一熱固型樹酯形成,而不是由一紫外線(UV)固化樹酯形成,且可包含一環氧樹酯。
一些實施例中,一水氣吸收填充材料43係置於該基板10與該密封基板50之間,且係朝向該接合層41的內側,且一收氣器(未顯示於圖中)係置於該顯示單元20與該接合層41之間。由於該基板10應施加12個熱處理製程以形成一驅動電路與該有機發光元件於該基板10之上,該基板10係以玻璃或塑膠形成,其具有很小的熱膨脹係數。該基板10的一熱膨脹係數可為約3×10-6K至約4×10-6K。
該密封基板50包含一複合部件51,其包含一樹酯矩陣與複數條碳纖維與一第一金屬層52,其係朝向該基板10置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表面。該第一金屬層52係相對於該顯示單元20與該驅動驅動器30,且其係形成為與該接合 層41接觸的尺寸。該複合部件51的複數條碳纖維係形成於一結構,其係浸於一樹酯矩陣。該複合部件51結構的細節將描述於下文中。
該複合部件51的一碳纖維的一熱膨脹係數係低於該基板10的熱膨脹係數,且一樹酯矩陣的熱膨脹係數係高於該基板10的熱膨脹係數。明確的說,根據一碳纖維的一長度方向的一熱膨脹係數具有負(-)值。藉由適當的調整一樹酯矩陣的內容以及一碳纖維的內容,該複合部件51的熱膨脹係數可極度相近於該基板10的熱膨脹係數。
因此,當藉由於一高溫中固化該接合層41接合該基板10與該密封基板50時,由該基板10與該密封基板50之間的熱膨脹係數差異造成的一彎曲問題並不會發生,在該基板10與該密封基板50接合之後,一彎曲問題並不會發生於環境可靠度測試中。
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金屬層52可由一鋁薄片或一銅薄片形成,或可由包含鋁或銅的金屬箔形成。
該第一金屬層52於阻擋外部濕氣與氧氣的效應絕佳。因此,該OLED顯示器100的外部溼氣與氧氣會首先被具有一緊密結構的該複合部件51所阻擋,接著會被該第一金屬層52所阻擋,且係接著被該溼氣吸收填充材料43阻擋。該密封基板50係以該第一金屬層52形成,且該複合部件51可體現高氣密性,其等級係與一玻璃基板的氣密性等級相同。
因此,根據該的一實施例的該OLED顯示器100可防止該顯示單元20的表現衰退,其係藉由增進該顯示單元20的一密封功能,且可增加一使用壽命。
於上述OLED顯示器100中,該驅動驅動器30係一內建型,且係置於該接合層41的內側於該基板10之上。該驅動驅動器30係以一掃描驅動器或一資料驅動器形成。於圖2中,一組態的一對掃描驅動器係置於該顯示單元20的左 側與右側,其係圖示為一範例,但該驅動驅動器30的一種類、一位置,與其數量並不限於該圖示範例。
該顯示單元20中,複數條閘極線與複數條資料線係形成以交錯。一驅動電路與一有機發光部件係置於每一個像素,該閘極線與該資料線係於此交錯。該驅動電路包含至少一個電容與至少兩個薄膜電晶體,該電晶體包含一切換薄膜電晶體與一驅動薄膜電晶體。該有機發光部件包含:一像素電極;一有機發射層;一共電極。
更進一步,一共電源線係置於該顯示單元20。該供電源線可包含一交叉的第一共電源線與第二供電源線。該閘極線係電性連結至該掃描驅動器以傳送一掃描信號,且該資料線係電性連結至一資料驅動器(未顯示於圖中)以傳送一資料信號。該共電源線將一共電壓施加至該驅動薄膜電晶體。
一墊片區域A30係置於該基板10的一側邊緣,且墊片電極係電性連結至多條線,其係組成該顯示單元20,且其係形成於該墊片區域A30之中。該驅動驅動器30也電性連結至該等墊片電極31,其係置於該墊片區域A30,且自一薄膜覆晶封裝(COF)(未顯示於圖中)接收一控制信號,其係接合至該墊片區域A30。
該驅動驅動器30包含複數條信號線32。圖2中,實施例中,該驅動驅動器30為一掃描驅動器。同時,一組態中三條信號線32係置於一掃描驅動器,其係圖示為一範例。一信號係施加至該掃描驅動器,且其可包含一啟始信號、複數個時序信號,與一控制信號,且該等信號線32的數量係依據此等信號的種類一對一。每一條閘極線係連結至該等複數條信號線32。
當該OLED顯示器100係形成於一大區域中,該信號線32的一長度係增加,且因此該線路的阻抗增加。因此,RC(阻抗X電容)延遲會發生且因此一螢幕的亮度均勻性係衰退。根據該第一實施例的該OLED顯示器100中,至少一 條延長線33係連結至該等複數條信號線32的每一條,其係抽出該接合層41之外,且一墊片34係形成於該延長線33的一末端部分。
圖2中,一配置中三條延長線33係連結至複數條信號線32中的每一者,其係於該基板10的一上部位置、一中間位置,與一下部位置,且因此係對應於一掃描驅動器,有9個墊片34係形成於該接合層41之外,其係圖示為一範例。然而,該延長線33與連結至每一條信號線32的形成位置與數量並不限於該圖示範例,且可有各種改變。
該複合部件51的一表面係於該OLED顯示器100的一厚度方向中(圖1的一垂直方向)相對於該墊片34,係形成一第二金屬層53。該第二金屬層53係放置於該第一金屬層52之外與該第一金屬層52相距一預定距離。該第二金屬層53的數量係相等於該墊片34的數量,且該第二金屬層53的位置係一對一的對應於該墊片34。一傳導接合層42係置於該墊片34與該第二金屬層53之間,以電性連結該墊片34與該第二金屬層53。
一些實施例中,該傳導接合層42僅於一厚度方向中提供電性傳導,且於其他方向中並不具有電性傳導。因此,該傳導接合層42僅電性連結一電片與一第二金屬層53,其係於一厚度方向中彼此相對。因此,即使一傳導接合層42與複數個墊片34與複數個第二金屬層53接觸,其係放置為平行以不彼此短路。
該第二金屬層53可以與該第一金屬層52相同的銅薄片或鋁薄片製成,或可以包含銅或鋁的金屬箔製成。該第二金屬層53具有非常低的電性阻抗,且每一條信號線32係與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53平行耦合,其係經由該墊片34與該傳導接合層42。因此,即使每一條信號線32係形成為很長的長度,其係對應於該大面積顯示單元20,線路阻抗當然會藉由該等第二金屬層53減少,且因此可有效的防止RC延遲。
一些實施例中,因為包含一碳纖維的該複合部件51係為一導體,當直接形成該等第二金屬層53於該複合部件51之上時,該等第二金屬層53係彼此短路。為了將此問題最小化,係朝向該基板10形成一絕緣層54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表面,且該等第二金屬層53係形成於該絕緣層54之上。因此,該第一金屬層52與該等第二金屬層53係絕緣的,且該等第二金屬層53係彼此絕緣。
此方法中,根據該第一實施例的該OLED顯示器100,在體現該大面積顯示單元20時,可將該驅動驅動器30的該等信號線32的RC延遲最小化,其係利用該密封基板50的該等第二金屬層53達成。因此,根據第一實施例,該OLED顯示器100可增加該大面積顯示單元20的亮度均勻性,即使是在該基板10的該右側、該左側、該上側以及該下側四個邊緣不形成一墊片區域A30。
一範例中,複數個可撓性印刷電路(FPC)係裝置於該基板10的該邊緣,其係於該驅動驅動器30的該等信號線32的一長度方向中,且一電性信號係經由該等複數個FPC施加至該驅動驅動器30的該等信號線30。
此範例中,由於該墊片區域A30係形成於該基板10的該右側、該左側、該上側以及該下側四的邊緣,該OLED顯示器的死角空間係被放大,且隨著該等複數個FPC係接合於四個位置的該墊片區域A30,該OLED顯示器的一整體結構係變為複雜。更進一步,由於該FPC的一接合製程,一生產時間係增加,且由於FPC的成本,一生產成本係增加。
然而,由於根據該第一實施例的該OLED顯示器可乎列該FPC已將RC延遲最小化,該OLED顯示器100的一整體結構與一製造過程可被簡化,且其一生產成本可被降低。
圖4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力的一OLED顯示器一密封基板一外表面的一上視平面圖,且圖5所示係圖4中該密封基板沿線A-A的一截面圖。
參考圖4與5,根據第二實施力的該OLED顯示器係形成於一配置,其係類似根據該第一實施例的該OLED顯示器,除了一第三金屬層55係連結至該第二金屬層53,且係進一步形成於該密封基板501的一外表面。該第二實施例的元件係使用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元件相同的圖示元件符號。
一些實施例中,一密封基板501的一複合部件51形成一穿透孔洞56,其係於一第二金屬層53的一形成位置。一穿透孔洞56可形成於複數個第二金屬層53中的每一者。該第三金屬層55係形成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外表面之上,且填充該穿透孔洞56,且係電性連結至該的二金屬層,其係藉由接觸該第二金屬層53。該第三金屬層55的數量係與該第二金屬層53的數量相同,且複數個第三金屬層55係彼此相距一預定距離放置。
此例子中,一絕緣層54係直接形成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內表面之上、於該穿透孔洞56的一側壁之上,並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外表面之上,以防止該等第三金屬層55彼此短路。該第二實施例中,藉由更加減少一驅動驅動器30的信號線32的線路阻抗,可進一步增進一RC延遲抑制效應,其係相對於該第一實施例。
圖6所示係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OLED顯示器的一截面圖,圖7所示係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基板的上視平面圖。圖6所示係圖7中該基板沿線B-B的一截面圖。
參考圖6與7,根據該第三實施例一OLED顯示器300具有一第一傳導部分60與一第二傳導部分70至一密封基板502,且係形成於一配置,其係類似於根據該第一實施例的該OLED顯示器,除了一配置用以施加一電子信號至共電源線21與一共電極22的每一者,其係利用該第一傳導部分60與該第二傳導部分70。該第三實施例的元件利用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圖示元件符號。
圖6係圖示一顯示單元20,該共電源線21與該共電極22係形成於其中。一基板10包含一顯示區域A10,該顯示單元20係置於其中,且一非顯示區域係置於該顯示區域A10之外。該非顯示區域係分為一線路、一密封區域A20,與一墊片區域A30。
於該線路與密封區域A20中,一墊片34(下文中,視為一”第一墊片”)係連結至一驅動驅動器30的一信號線(未顯示於圖中),一第二墊片23係連結至該顯示單元22的該共電源線21,且一第三墊片24係連結至該顯示單元20的該共電極22,該等第一墊片、第二墊片,第三墊片係置於該區域中。該第二墊片23與該第三墊片24係形成於四個位置的全為線路與密封區域A20中,且係交替置於該基板10的一方向中。
圖7係圖示該第一墊片34,其係形成為一圓圈,並圖示該第三墊片24,其係形成為一點狀圖形,以將該第一墊片34、該第二墊片23,與該第三墊片24。
該等複數個第二墊片23中置於該基板10的該長側邊的該第二墊片23係連結至一第一共電源線,且至於該基板10的該短側邊的該第二墊片係連結至一第二共電源線。舉例來說,當一對驅動驅動器30,一掃描驅動器係置於該顯示單元20的該左側與該右側,該第一墊片34係置於該基板10的該短側邊,且係置於該第二墊片23與該第三墊片24之間。
圖7中,該第一墊片34、該第二墊片23,與該第三墊片24係圖示舉例,且其位置與數量並不限於該舉例範例。
根據該第三實施例的該OLED顯示器300包含一第一接合層411,其包覆該顯示單元20與該驅動驅動器30;一第二接合層412,其於該第一接合層411之外包覆該第一接合層411。一傳導接合層42係置於該第一接合層411與該第二接合層412之間。該傳導接合層42金於一厚度方項中表現傳導性,而並不與其 他方向中表現傳導性。因此,即使一傳導接合層接觸所有的該第一墊片34、該第二墊片23,與該第三墊片24,這些墊片並不會彼此短路。
圖8與圖9係上視平面圖,其圖示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圖10所示係沿圖8中該密封基板的線C-C的截面圖。
參考圖8至10,一複合部件51形成:一第一穿透孔洞561,其係用以施加該共電源線21的一第一電性信號;一第二穿透孔洞562,其係用以施加該共電極22的一第二電性信號。一第一傳導部分60係形成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內表面、該第一穿透孔洞561,與該複合部件51的一外表面之上。一第二傳導部分70係形成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內表面、一第二穿透孔洞562,與該複合部件51的一外表面之上。
此例子中,一絕緣層54係直接形成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內表面之上、該第一與第二穿透孔洞561與562的一側壁之上,與該複合部件51的一外表面之上,以防止該第一傳導部分60與該第二傳導部分70短路。圖6中,該絕緣層54係被忽略。
該第一傳導部分60包含:一第一內層61,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內表面;一第一連結部分62,其與該第一內層61接觸,且其係填入於該第一穿透孔洞561之中;一第一外層63,其與該第一連結部分62接觸,且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51的該外表面。該第一內層61係電性連結至該基板10上的該第二墊片23,其係藉由與該傳導接合層42接觸所達成。
該第二傳導部分70包含:一第二內層71,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內表面;一第二連結部分72,其與該第二內層71接觸,且其係填入於該第二穿透孔洞562之中;一第二外層73,其與該第二連結部分72接觸,且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51的該外表面。該第二內層71係包含一中間部分711,其係於該顯示 單元20與該驅動驅動30的對面,且其係與該第一接合層411接觸。該第二內層71進一步包含一延伸部分712,其係自該中間部分711朝該複合部件51的該邊緣延伸。該延伸部分712係電性連結至該基板10上的該第三墊片24,其係藉由與該傳導接合層42接觸所達成。
該第一內層61係置於該第二內層71的該等延伸部分712之間,且一金屬層53(相同於該第一實施例的該第二金屬層)係置於該第一內層61與該延伸部分712之間。該金屬層53係電性連結至該基板10的該第一墊片34,其係藉由與該傳導接合層42接觸所達成。該金屬層53係放置以與該第一內層61與該第二內層71相距一預定距離,且其係提供為與該第一墊片34有相同數量。
該第二內層71的該中間部分711係與該圖1中所示OLED顯示器100的該第一金屬層52為相同部件,且其功用係為一囊封,其阻擋外來施氣或氧氣的滲入。進一步,該第二內層71係作為一線路層,其傳送一電性信號至該共電極22。
該第一外層63係置於該複合部件51的一外表面邊緣,且該第二外層73係放置以與該第一外層63相距一預定距離,其係於該第一外層63之內。該第一外層63與該第二外層73可形成為一四角框型。
一外連結終端(未顯示於圖中)係接合至該第一外層63與該第二外層73。因此,該第一外層63自一外連結終端接收該共電源線21的一第一電性信號,並傳送該第一電性信號至該第一內層61。該第二外層73自一外連結終端接收該共電極22的一第二電性信號,並傳送該第二電性信號至該第二內層71。
根據該上述配置,一相應電性信號可被均勻地施加至該共電源線21與該共電極22,即使沒有於該基板10的該等四個邊緣的該右側、該左側、該上側,與該下側形成該墊片區域A30,其係實行一大面積顯示單元20。因此,除 了防止不均勻發光的問題,其可能會於產生一大尺寸顯示單元20時發生,該OLED顯示器100的一完整結構與一製程可被簡化。
圖11所示係圖1與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一複合部件的一部分放大上視平面圖。
參考圖11,該複合部件51係由一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其中有複數個碳纖維58被置入一樹酯矩陣57之中。由於該碳纖維58並不吸收水氣,該碳纖維58會強化該複合部件51的該防止水氣滲透能力。因為該複合部件51包含該碳纖維58,且其具有絕佳的機械特性,該複合部件51可實作為厚度很小但有相當大的堅固性。
複數條碳纖維58係被放置以交叉,或舉例來說,其形式可為與橫向纖維與一直向纖維編織在一起。圖11例圖示一例子,其中碳纖維57係以正交角度交錯,但本發明並不限於該圖示範例,且該等碳纖維58亦可於異於正交角度的其他角度交錯。
圖12所示係圖11的一變化,且係圖1與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氣的一複合部件的一分解透視圖。
參考圖12,一複合部件511係形成於一第一層L10、一第二層L20、一第三層L30,與一第四層L40的一堆疊結構中,且該等層L10、L20、L30,與L40中每一層包含一樹酯矩陣57與複數個碳纖維581、582、583,與584。該等複數條碳纖維581、582、583,與584係形成為一配置,其係置於該樹酯矩陣57之中。
該第一層L10的碳纖維581與該第四層L40的該碳纖維584係配置於一的一方向中。該第二層L20的該碳纖維582與該第三層L30的該碳纖維583係配置於一第二方向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可為彼此正交或可不為正交。圖12中,一配置中,該的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係彼此正交,其係圖示為一範例。
舉例來說,該第一層L10至該第四層L40的每一層係由該樹酯矩陣57形成,舉例來說,一碳纖維係預浸,其中該等複數個碳纖維581、582、583,與584係置於一樹酯矩陣之中。該第一層L10至該第四層L40形成一單一複合部件511,且該樹酯矩陣係整體的由烘烤固化。
當該等複數個碳纖維581、582、583,與584係置於該上述方法中,該複合部件511的一水平方向的熱膨脹係數與一垂直方向的熱膨脹係數係變成相同的。因此可能防止該複合部件511彎曲。
圖13至15所示係圖6中所示該OLED顯示器的部分放大截面圖。圖13係詳細圖示一第一共電源線與一第二墊片,而圖14係詳細圖示一第二共電源線與一第二墊片。圖15係詳細圖示一共電極與一第三墊片。
參考圖13至15,一有機發光元件25與一驅動電路係形成於該顯示單元的每一個畫素中。該驅動電路係由至少兩個薄膜電晶體與至少一個電容形成。圖13至15係圖示一薄膜電晶體80與一有機發光元件25係置於一顯示單元上。
一些實施例中,該薄膜電晶體80包含:一半導體層81;一閘極電極82;一源極電極83;一汲極電極84。該半導體層81係由一多晶矽膜形成,且其包含:一通道區域811;一源極區域812;一汲極區域813。該通道區域811為一本質半導體,其中並無摻雜,且該源極區域812與該汲極區域813係一雜質半導體,其中有摻雜雜質。
該閘極電極82係置於該半導體層81的該通道區域811之上,其間係有一閘極絕緣層11夾置於其間。該源極電極83與該汲極84係置於該閘極電極82之上,其間係有一層間絕緣層12夾置於其間,且係各自連結至該該源極區域812與該汲極區域813,其係經由形成於該層間絕緣層12中的一接觸孔洞。
一平坦化層係形成於該源極電極83與該汲極電極84之上,且一像素電極26係置於該平坦化層13之上。該像素電極26係連結至該汲極電極84,其係經由該平坦化層13的一接觸孔洞。
一像素界定層14係置於該像素電極26與該平坦化層13之上。該像素界定層14係藉由形成於每一個像素中的一第一開孔141暴露該像素電極26的一部分。一有機發射層27係形成於該暴露的像素電極26之上,且為了覆蓋該有機發射層27與該像素界定層14,一共電極22係形成為一整體顯示單元。該像素電極26、該有機發射層27,與該共電極22建構一有機發光元件25。
該像素電極26可為一電洞注入電極,且該共電極22可為一電子注入電極。此實施例中,該有機發射層27係由下列各者形成:一電洞注入層(HIL);一電洞傳輸層(HTL);一發射層;一電子傳輸層(ETL);一電子注入層(EIL)係依序自該像素電極26堆疊。當電洞與電子係自該像素電極26與該共電極22注入該有機發射層27中,且該等注入電洞與電子耦合的激子係自一激態降至一基態,並發出光。
該像素電極26係由一傳送傳導層,且該共電極22係由一反射傳導層所形成。自該有激發設層27發射的光係自該共電極22反射,且其係經由該像素電極26與該基板10發射至外部。此一發光結構戲稱為一背發光型。該像素電極26可型成為一三層的ITO/銀(Ag)/ITO,且該共電極22可包含銀(Ag)或鋁(Al)。
一第一共電源線211與一第二共電源線212可形成為與該源極/汲極電極83與84與該閘極電極82中一電極的該相同層。圖13所示係一例子,其第一共電源線211係由與該源極/汲極電極83與84的相同層中的一材料形成,圖14所示係一例子,其中該第二共電源線212係由與該閘極電極82的相同層中的一材料所形成。
參考圖13與14,該第一共電源線211與該第二共電源線212末端部分係延伸至該顯示單元之外。四個絕緣層中至少一者係形成該顯示單元,且其係延伸至該顯示單元之外。舉例來說,該第一共電源線211的一末端部分可由該平坦化層13所覆蓋,且該第二共電源線212的一末端部分可由該層間絕緣層12與該平坦化層13所覆蓋。
該平坦化層13可藉由形成一第二開孔131暴露該第一共電源線211的一末端部分,且一第一電片傳送層151係形成於該平坦化層131之上,以電性連結至該第一共電源線211,其係經由該第二開孔131。一第二墊片23係置於該基板10的該長邊,其可被界定為該第一墊片傳導層151。
該層間絕緣層12與該平坦化層13暴露該第二共電源線212的一末端,其係經由形成一第一開孔16,且一第二墊片傳導層152係形成於該平坦化層13之上,以經由該第三開孔16被電性連結至該第二共電源線212。該第二墊片23係置於該基板10的該短邊,其可被借鏡為該第二墊片傳導層152。該第一墊片傳導層151與該第二墊片傳導層152可由與該像素電極26的該相同層中的材料形成。
參考圖15,該共電極22係置於該第一接合層411之內,且該第三墊片24係置於該第一接合層411之內部與外部之上,以電性連結該共電極22與該傳導接合層42。該第三墊片24包含一第三墊片傳導層153、一第四墊片傳導層154,與一第五墊片傳導接合層155。
該第三墊片傳導層153係置於該第一接合層411之內,並且與該共電極22接觸。該第四墊片傳導層154係連結至該第三墊片傳導層153,其係經由該平坦化層13的一第四開孔132,且其係置於該第一接合層411之內部與外部。該第五墊片傳導層155係置於該傳導接合層42與該平坦化層13之間,且係連結至該第四墊片接合層154,其係經由該平坦化層13的一第五開孔133。
該第三墊片傳導層153與該第五墊片傳導層155可以與該畫素電極26的該相同層的材料形成。該第四墊片傳導層154可被以該閘極電極82與該源極/汲極電極83與84的其中一電極的該相同層的材料所形成。圖15中,一配置係該第四墊片傳導層154係與一範例中所圖示的該源極/汲極電極83與84的該相同層的材料所形成。
該第三墊片24的一詳細結構並不限於該所示範例,且可達成該顯示單元的該共電極22與該顯示單元的外部傳導接合成42電性傳導的配置揭可應用。
此揭示係伴隨實施例,應了解該發明並不限於該等揭示實施例,但相反的,其係用以涵蓋各種變化與等效配置,其係包含於本文中申請專利範圍的該精神與該範疇之中。
10‧‧‧基板
20‧‧‧顯示單元
30‧‧‧驅動驅動器
33‧‧‧延長線
34‧‧‧墊片
41‧‧‧接合層
42‧‧‧傳導接合層
43‧‧‧水氣吸收填充材料
50‧‧‧密封基板
51‧‧‧複合部件
52‧‧‧第一金屬層
53‧‧‧第二金屬層
54‧‧‧絕緣層
100‧‧‧LED顯示器

Claims (22)

  1. 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基板;一顯示單元,其係置於該基板之上;一驅動驅動器,其係置於該基板之上且係於該顯示單元之外,該驅動驅動器包含複數條信號線;一密封基板,其係藉由圍繞該顯示單元與該驅動驅動器的一接合層固定至該基板,其中該密封基板包含一複合部件,其包含一樹酯矩陣與複數個碳纖維,且有一第一金屬層至於該複合部件之上;複數個墊片,其係置於該基板之上且係於該接合層之外,並且其係各自電性連結至該等複數條信號線;以及複數個第二金屬層,其係置於面對該等複數個墊片的該複合部件的一表面之上,且其係經由一傳導接合層各自電性連接至該等複數個墊片,其中該第一金屬層係相對於該顯示單元與該驅動驅動器,且其中該第一金屬層係經調整大小以與該接合層接觸,其中該等複數個個第二金屬層係與該第一金屬層間隔開,並且係置於該第一金屬層之外。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該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絕緣層,其係置於該複合部件與該第一金屬層之間,且係於該複合部件與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之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該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複數條 延伸線,其係連接該等複數個墊片與該等複數條信號線,且其彼此係間隔一預定距離,其係於該等複數條信號線的每一條信號線的一長度方向中,且其中該等複數個墊片的一個係置於每一條延伸線的一末端。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該顯示裝置,其中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的數量係等於該等複數個墊片的數量,且其中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的每一者係放置於一位置,以於該基板的一厚度方向中觀察時係與一對應的墊片重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該顯示裝置,其中該傳導接合層係於該厚度方向中電性傳導,且於該厚度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中無電性傳導。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該顯示裝置,其中該複合部件包含複數個穿透孔洞,其中複數個第三金屬層係填充於該等複數個穿透孔洞之中,且係置於該複合部件的一外表面,其中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的每一者係與該等複數個第三金屬層的一者接觸。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該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絕緣層,其係直接形成於該複合部件的一內表面、該穿透孔洞的一側壁以及該複合部件的一外表面之上。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該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等複數個第二金屬層係以下列一者形成:一銅膜、一鋁膜、銅箔以及鋁箔。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該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驅動器包含一掃描驅動器且係置於該顯示單元的兩側。
  10. 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其包含:一基板;一顯示單元,其係置於該基板之上,該顯示單元包含一共電源線與一電極;一驅動驅動器,其係置於該基板之上並於該顯示單元之外,該驅動驅動器包含複數條信號線;一密封基板,其係藉由圍繞該顯示單元與該驅動驅動器的一接合層而固定至該基板,其中該密封基板包含一樹酯矩陣與複數個碳纖維,並具有一穿透孔洞;複數個第一墊片,其係置於該基板之上並於該接合層之外,並且係各自電性連結至該等複數條信號線;複數個金屬層,其係置於面對該等複數個墊片的該密封基板的一表面之上,並且係透過一傳送接合層各自電性連結至該複數個第一電片;一傳導部分,其係經由該穿透孔洞而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之上,其中該傳導部分係配置以供應一電性信號至該共電源線與該共電極的一者,其中該等複數個金屬層的數量係與該等複數個第一墊片的數量相同,且其中該等複數個金屬層的每一者係置於一位置,當於該基板的一厚度方向中看時,該等複數個金屬層的每一者係與一對應的第一墊片重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進一步包含複數條延伸線,其係連結該等複數個第一墊片與該等複數條信 號線,並且彼此以一預定距離相隔,且其係於該等複數條信號線的每一條信號線的長度方向中,且其中該等複數個第一墊片的一個係置於每一條延伸線路的一末端部分。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傳導接合層係於該厚度方向中電性傳導,且於該厚度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中係非電性傳導的。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驅動器包含一掃描驅動器,且其係置於該顯示單元的兩側。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密封基板包含一第一穿透孔洞與一第二穿透孔洞,其中該傳導部分包含:一第一傳導部分,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之上,且延伸穿過該第一穿透孔洞,其中該第一傳導部分係配置以施加一第一電子信號至該共電源線;一第二傳導部分,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之上,且延伸穿過該第二穿透孔洞,其中該第二傳導部分係配置以施加一第二電子信號至該共電極。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該OLED顯示器,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第二墊片,其係連結至該共電源線;複數個第三墊片,其係連結至該共電極,其中該等第二墊片與該等第三墊片置於該接合層之外,其中該傳導接合層係置於該等複數個第二墊片與該第一傳導部分之間,且係於該等複數個第三墊片與該第二傳導部分之間。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傳導部分包含:一第一內層,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並且與該傳導接合層接觸;一第一連結部分,其係與該第一內層接觸,其中該第一連結部分係填充於該第一穿透孔洞之中;一第一外層,其係與該第一連結部分接觸,且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第二傳導部分包含:一第二內層,其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並且與該傳導接合層接觸;一第二連結部分,其係與該第二內層接觸,其中該第二連結部分係填充於該第二穿透孔洞之中;一第二外層,其係與該第二連結部分接觸,且係置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該OLED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一絕緣層,其係形成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內表面之上、該第一穿透孔洞與該第二穿透孔洞的一側壁之上,並直接形成於該密封基板的一外表面之上。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第二內層包含一中央部分,其係面對該顯示單元與該驅動驅動器,且係與該接合層接觸;且複數條延長線係與該傳導接合層接觸。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內層和該等複數個金屬層係放置以與該中央部分相距一預定距離,且其係於該中央部分之外。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等複數條碳纖維係排列以於該樹酯矩陣中彼此交叉。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該OLED顯示器,其中該密封基板具有複數層,且該等複數層中每一層皆包含:複數條碳纖維,其係於一方向中排列以及該樹酯矩陣,其中複數條碳纖維的一延長方向係配置於該等複數層中的一層中,複數條碳纖維的延長方向係配置於另一層中以使得兩個方向彼此交錯。
TW100127970A 2010-12-17 2011-08-05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559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29984A KR101839954B1 (ko) 2010-12-17 2010-12-17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7680A TW201227680A (en) 2012-07-01
TWI559280B true TWI559280B (zh) 2016-11-21

Family

ID=4623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970A TWI559280B (zh) 2010-12-17 2011-08-05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97627B2 (zh)
JP (1) JP5808918B2 (zh)
KR (1) KR101839954B1 (zh)
TW (1) TWI559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75792B1 (ko) * 2010-07-28 2013-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40217391A1 (en) * 2011-10-04 2014-08-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9040837B2 (en) * 2011-12-14 2015-05-26 Ibiden Co., Ltd.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12207229B4 (de) * 2012-05-02 2020-06-04 Osram Oled Gmbh 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KR101945237B1 (ko) 2012-06-01 2019-0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201405905A (zh) * 2012-07-24 2014-02-01 Ultimate Image Corp 發光二極體平面照明單元的製法、其製品及其製品所構成的裝置
KR101926072B1 (ko) * 2012-08-21 2018-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50236292A1 (en) * 2012-10-11 2015-08-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KR101940187B1 (ko) * 2012-10-25 2019-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면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60829B1 (ko) * 2012-11-02 2020-09-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밀봉체 및 밀봉체의 제작 방법
JPWO2014076912A1 (ja) * 2012-11-13 2017-0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TWI552331B (zh) * 2013-01-11 2016-10-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電子元件之封裝結構
TWI478128B (zh) * 2013-05-23 2015-03-21 Au Op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CN105247698B (zh) * 2013-05-31 2018-05-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35882B1 (ko) * 2013-07-22 2020-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3389588B (zh) 2013-07-30 2016-04-2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液晶显示器件
EP2983223B1 (en) * 2013-08-21 2018-11-1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WO2015033775A1 (ja) * 2013-09-04 2015-03-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ユニット
CN103456743B (zh) * 2013-09-04 2016-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器件及电子设备
TWI777433B (zh) 2013-09-06 2022-09-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以及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KR101519519B1 (ko) 2013-09-17 2015-05-12 국립대학법인 울산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신축성 배선을 이용하여 형성된 무 베젤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269497B (zh) * 2014-09-03 2017-0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US10084135B2 (en) * 2014-11-27 2018-09-2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16098397A1 (ja) * 2014-12-16 2016-06-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部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257762B1 (ko) * 2015-01-07 2021-05-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18492B1 (ko) * 2015-06-30 2022-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CN105138163B (zh) * 2015-07-30 2018-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1765103B1 (ko) 2015-12-18 2017-08-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5842931B (zh) * 2016-05-30 2019-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封框胶涂覆装置及涂覆方法
CN107302016B (zh) * 2017-08-08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9049595A (ja) * 2017-09-08 2019-03-28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
KR102612737B1 (ko) * 2017-12-28 2023-12-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190083027A (ko) * 2018-01-02 2019-07-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571321B (zh) * 2018-06-05 2021-10-0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WO2020041975A1 (zh) * 2018-08-28 2020-03-0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92767B (zh) * 2018-11-01 2020-08-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77888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97421B (zh) * 2019-09-29 2022-12-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232755B2 (en) * 2019-10-23 2022-01-2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20100146A (ko) * 2021-01-07 2022-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406828A (zh) * 2021-05-26 2021-09-17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框胶涂布方法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41773A (en) * 2005-03-31 2006-12-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Display,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US20100013372A1 (en) * 2008-07-10 2010-01-21 Yoshiaki Oikaw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3613B2 (ja) * 1977-12-27 1983-05-16 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
JP2001052858A (ja) 1999-08-05 2001-02-23 Futaba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TW465122B (en) * 1999-12-15 2001-11-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emitting device
US6605826B2 (en) * 2000-08-18 2003-08-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3273482A (ja) * 2002-03-15 2003-09-26 Fujitsu Ltd 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装置
EP1471112B1 (en) * 2002-01-25 2010-09-0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Transparent composite composition
JP2003332048A (ja) 2002-05-15 2003-11-2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WO2004104684A1 (ja) * 2003-05-22 2004-12-0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基板重ね合わせ装置
JP2005338419A (ja) * 2004-05-26 200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面発光装置用封止体及び面発光装置
JP4049162B2 (ja) * 2004-06-18 2008-0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700653B1 (ko) * 2005-02-03 2007-03-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TWI428241B (zh) * 2005-10-26 2014-03-01 Sumitomo Chemical Co 經浸漬樹脂之底板及其製造方法
JP4579890B2 (ja) * 2005-11-15 2010-11-1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080055243A (ko) * 2006-12-15 2008-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910780B2 (ja) * 2007-03-02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入力機能付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24321A (ja) * 2008-02-18 2009-10-01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20090114171A (ko) * 2008-04-29 2009-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10010838A1 (ja) * 2008-07-25 2010-01-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電極および透明電極の製造方法
JP5433309B2 (ja) * 2009-06-03 2014-03-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1275792B1 (ko) * 2010-07-28 2013-06-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41773A (en) * 2005-03-31 2006-12-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 Display,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US20100013372A1 (en) * 2008-07-10 2010-01-21 Yoshiaki Oikaw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8918B2 (ja) 2015-11-10
JP2012133302A (ja) 2012-07-12
TW201227680A (en) 2012-07-01
US8497627B2 (en) 2013-07-30
US20120153814A1 (en) 2012-06-21
KR20120068380A (ko) 2012-06-27
KR101839954B1 (ko) 201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9280B (zh)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884724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139454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475683B (zh) 顯示裝置及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546951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475684B (zh) 顯示裝置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KR101804554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66000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869226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67434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20160204184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20042032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85818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2007747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2006635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549283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以及製造其之方法
KR20110014405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KR20240120550A (ko) 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