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2518B - 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動態切換驅動 - Google Patents

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動態切換驅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2518B
TWI552518B TW099127286A TW99127286A TWI552518B TW I552518 B TWI552518 B TW I552518B TW 099127286 A TW099127286 A TW 099127286A TW 99127286 A TW99127286 A TW 99127286A TW I552518 B TWI552518 B TW I5525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mosfet
gate
voltag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7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8295A (en
Inventor
葛雷 埃貝爾
Original Assignee
達特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特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特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138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8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5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1/00Details of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mplification
    • H03G1/0005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 H03G1/0088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using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devices, e.g. switch-operated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動態切換驅動
本申請案係有關於及主張以Gary K. Hebert的名義用標題”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的動態切換驅動”申請於2009年8月14日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234,039號的優先權(代理人檔案號碼為:56233-411(THAT-29PR)),以及以Gary K. Hebert的名義用標題”有區域效率之可程式增益放大器”申請於2009年8月14日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234,031號,兩案皆轉讓給當前受讓人。本申請案也有關於以Gary K. Hebert的名義用“有區域效率之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代理人檔案號碼為:56233-457(THAT-28))與本申請案同時期申請的共審查中之美國專利申請案,且併入本申請案作為“同樣處於申請狀態的專利申請案”),此案也主張該等臨時申請案的優先權且與本申請案一起轉讓給共同受讓人。
本揭示內容大體描述一種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且更特別的是,一種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的低雜訊動態切換驅動,其係具有用高電壓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切換實作的離散型可控制增益設定。
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有許多應用。例如,它們利於處理維持訊號完整有重要性的類比音頻訊號。第1圖所示先前技術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的一具體實作。可為交流或直流的輸入訊號係施加至輸入VIN。輸出訊號在輸出VOUT出現。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高增益運算放大器A1的組態為非反相放大器(non-inverting amplifier)。低雜訊應用使用這種組態優於反相組態,因為可做出有低阻抗的回饋網路(feedback network)以最小化它的熱雜訊貢獻度(thermal noise contribution)而不連累放大器輸入阻抗,它可經由電阻器RIN來獨立設定。環繞運算放大器A1的回饋網路接通多個點中之任一點係藉由選擇性地控制對應的電子切換元件S1至SN。該等切換元件通常各由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裝置構成。控制訊號(C1至CN)藉由接通相關的切換來選擇想要的增益。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電子切換S1至SN因輸入電壓改變而導致導通電阻(ON-電阻)變化不會影響輸出訊號的直線性,因為沒有訊號電流流過該等切換。這使失真最小化,只要在任一時刻接通電子切換S1至SN中之一且唯一。
不過,每個該等切換的導通電阻都會貢獻熱雜訊給放大器的總輸入雜訊。降低CMOS電子切換之導通電阻(從而減少放大器的輸入雜訊)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構成該等切換之CMOS裝置的物理寬度。不過,在積體電路中,增加切換的寬度會導致晶粒面積增加。由於圖示於第1圖的方法要求每個想要增益設定用一個切換,因此切換佔用積體電路的必要面積是個重大問題。
因此,最好提供一種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的動態切換驅動來克服或至少實質減少前述缺點。
一種用於切換交流輸入訊號的切換電路,該切換電路包含:包含一N型通道MOSFET及一P型通道MOSFET的至少一切換,該至少一切換各具有經組態成可接收一驅動訊號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閘極;以及,經組態及配置成可選擇性地施加一對驅動訊號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驅動電路,該驅動電路係經組態及配置成在至少該訊號之一部份副本出現於每個MOSFET的源極端子上時,可根據(a)足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對直流訊號分量,以及(b)一對交流訊號分量來產生該等驅動訊號使得在施加該等直流訊號分別至該n型通道MOSFET及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時,該等驅動訊號會有可維持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適當位準以及每個MOSFET的閘極-源極電壓可保持在MOSFET的閘極-源極崩潰極限內。
根據一方面,一種切換交流輸入訊號的方法係使用包含一N型通道MOSFET及一P型通道MOSFET的至少一切換,該至少一切換各具有經組態成可接收一驅動訊號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閘極。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選擇性地施加可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對驅動訊號,其係藉由在至少該訊號之一部份副本出現於每個MOSFET的源極端子上時,根據(a)足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對直流訊號分量,以及(b)一對交流訊號分量來產生該等驅動訊號使得在施加該等直流訊號分別至該n型通道MOSFET及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時,該等驅動訊號會有可維持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適當位準以及每個MOSFET的閘極-源極電壓可保持在MOSFET的閘極-源極崩潰極限內。
附圖中,第2圖示意圖示描述於同樣處於申請狀態之申請案的更有區域效率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具體實施例。高增益運算放大器A1係經組態成非反相放大器,其中係施加輸入電壓VIN至放大器的非反相輸入。電阻器RIN實質設定放大器輸入阻抗。電阻器R1至RN+1在放大器A1的輸出與系統接地(或參考節點)之間串聯,以及包含經由透過電子切換S1至SN選定之一序列離散分壓器(voltage divider)來提供回饋的抽頭式電阻串(tapped resistor string)。控制訊號CC1至CCN用來選擇一序列個別閉迴路增益設定中之一個,其係藉由導通電子切換S1至SN中之對應的一個以便使單點沿著該抽頭式電阻串連接至放大器A1的反相輸入。此外,電阻器RF1至RFM中之一或更多在經由電子切換SF1至SFM與電阻器R1並聯時修改閉迴路增益。控制訊號CF1至CFM各自決定切換SF1至SFM的狀態,選擇性地導通彼等中之一或更多以便使該等電阻器RF1至RFM(為此,對應的切換SF已被導通)與電阻器R1並聯。
電子切換S1至SN和SF1與SFM各包含一CMOS傳輸閘極。該等傳輸閘極包含並聯的N型通道MOS電晶體與P型通道MOS電晶體,如第3圖所示。P型通道MOSFET MA中之一源極-汲極端子連接至N型通道MOSFET MB中之一源極-汲極端子。MA與MB的其餘源極-汲極端子也連在一起。操作時,P型通道MOSFET MA的本體連接(body connection)連接至比源極-汲極端子兩者任一之最大預期電壓更正的電壓VCONP。N型通道MOSFET MB的本體連接連接至比源極-汲極端子兩者任一之最大預期電壓更負的電壓VCONN。這些常為用於含有一或更多該等切換之積體電路的正負電源電壓。
實現控制每個傳輸閘極的狀態係經由兩個MOSFETS(MA與MB)的閘極端子。更特別的是,如果P型通道MOSFET MA的閘極被做成相對於它的源極-汲極端子有充分的負值,以及N型通道MOSFET MB的閘極相對於它的源極-汲極端子有充分的正值時,這兩個裝置被認為是在三極區(triode region)中操作,而且以在兩個源極-汲極端子SD1與SD2之間有相對低的電阻為特徵。各裝置在源極-汲極端子之間的電阻常被稱作導通電阻(從而定義裝置的導通狀態),而且可用下列方程式取得近似值:
其中μ為載子在通道中的移動率,COX為單位面積閘極電容,W與L分別為通道的寬度與長度,VGS為閘極-源極電壓,以及Vt為臨界電壓(臨界電壓是閘極-源極電壓在高於它時出現通道);以及Veff為有效閘極-源極電壓,VGS-Vt
由方程式(1)顯而易見,降低導通電阻需要以下各項的一些組合:增加載子移動率、增加單位面積閘極電容、增加閘極寬度、減少閘極長度、及/或增加有效閘極-源極電壓。藉由調整源極區及汲極區的摻雜濃度,可在有限的範圍內調整載子移動率(在室溫,電子約20:1以及電洞約10:1)。不過,增加源極及汲極的摻雜濃度會減少崩潰電壓以及減少在切換處於斷開狀態時可施加的訊號電壓。增加單位面積閘極電容需要較薄的閘極氧化物。減少閘極氧化物厚度會減少閘極-源極崩潰電壓,因而可能危及傳輸閘極處理大訊號電壓的能力。由於許多用於MOS切換的應用涉及直流訊號而不是交流訊號,高電壓CMOS製程經常要用由較薄閘極氧化物造成的較低閘極-源極崩潰電壓來換取由此而來的較低導通電阻。所得裝置有比汲極-源極崩潰電壓還低的閘極-源極崩潰電壓。對於直流應用,在源極停留在固定的電壓時,以及切換的負載與汲極串聯時,閘極-源極電壓容易受限於需要到達裝置之最小導通電阻的Veff,在此它不再受制於方程式(1),但受限於其他的歐姆電阻。描述於此的改良允許使用此類裝置用以切換超過閘極-源極崩潰電壓的交流電壓。
請再參考第2圖,增益控制切換(gain-control switch)SF1至SFM(以下稱作“SFi”切換)會暴露於端子2、3(對應至類型圖示於第3圖之CMOS切換的源極-汲極端子)的訊號電壓。當該等切換中之任一處於斷開狀態時,該切換之一端(在第2圖以端子3標示)的電壓會與放大器A1的輸出電壓VOUT一樣。該切換另一端(在第2圖以端子2標示)的電壓會等於VOUT中由其他SFi切換之設定與由該串電阻器R1至RN+1提供之分壓(voltage division)決定的部份。此電壓在第2圖以V1標示。
根據定義,第3圖CMOS切換中之N型通道MOSFET的源極端子是在更負電位的端子,而N型通道MOSFET的汲極端子是在更正電位的端子。為了使N型通道MOSFET保持斷開狀態,閘極電壓必須小於或等於該源極電壓。同樣,第3圖中P型通道MOSFET的源極端子係經定義成更正的兩個源極-汲極端子,而P型通道MOSFET的汲極端子為更負的兩個端子。為了使P型通道MOSFET保持斷開狀態,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端電壓必須大於或等於源極電壓。
如果在閘極-源極崩潰電壓等於或大於源極-汲極電壓的製程中製造該切換,常見做法是使N型通道MOSFET閘極連接至施加於積體電路的最負電源電壓,以及使P型通道MOSFET閘極連接至施加於積體電路的最正電源電壓,以確保這兩個MOSFET對於在電源供應範圍內的任何可能訊號電壓都保持斷開。
不過,對於如上述的高電壓CMOS製程,其中閘極-源極崩潰電壓係實質小於源極-汲極崩潰電壓,此做法可能導致閘極氧化物損壞而破壞裝置。例如,在一具體實施例中,CMOS切換是在N型通道及P型通道裝置之源極-汲極崩潰電壓都超過40V的高電壓CMOS製程中製造,但是每個該等裝置的閘極-源極崩潰電壓等於20V。用於該實施例的典型電源電壓為+15V與-15V。在VIN與VOUT的訊號電壓可在該等電壓所界定的範圍內的任一處。例如,如果把N型通道MOSFET的閘極連接至-15 V以斷開它,在V1處大於+5V的電壓會導致閘極-源極電壓超過N型通道MOSFET的最大閘極-源極電壓額定值。同樣,在V1處小於-5V的電壓會導致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源極電壓超過它的最大額定值。
為了使這兩個MOSFET保持斷開狀態,同時不違反最大閘極源極電壓,閘極驅動電路可用來使N型通道MOSFET閘極電壓隨時保持在或稍低於源極電壓。在第2圖SFi切換中之N型通道MOSFET的源極電壓會為V1與VOUT中之較小者。第2圖SFi切換中之P型通道MOSFET的源極電壓為V1與VOUT中之較大者。因此,用稍低於V1與VOUT中之較小者的電壓來驅動N型通道MOSFET的閘極電壓進入斷開狀態,以及用稍大於V1與VOUT中之較大者的電壓來驅動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如第4圖所示。因而,在第4圖,VOFFN為能夠使N型通道MOSFET保持斷開狀態的閘極電壓,以及VOFFP為能夠使P型通道MOSFET保持斷開狀態的較佳閘極電壓。
請再參考第2圖,每當SF1切換中之任一被導通時,用於該切換的兩個MOSFET之源極及汲極電壓大約會在V1。為了使該切換的兩個MOSFET保持導通狀態,必須使NMOS裝置的閘極-源極電壓有足夠的正值以提供想要的導通電阻,以及出於同樣的理由,必須使PMOS裝置的閘極-源極有足夠的負值。在使用低電源電壓的先前技術設計中,完成此項通常是藉由使NMOS閘極連接至大體等於正電源電壓的電壓,以及使PMOS閘極連接至大體等於負電源電壓的電壓。
不過,為了顧及超過閘極-源極崩潰電壓的訊號電壓,簡單地連接至大體等於正或負電源電壓的電壓是不可能的。為了防止閘極氧化物損壞,最好使NMOS裝置閘極-源極電壓保持等於V1加上足夠的正偏移以確保低導通電阻。同樣,最好使PMOS裝置閘極-源極電壓保持等於V1加上足夠的負偏移以確保低導通電阻。這圖解說明於第5圖,其係以範例圖示訊號電壓V1,以及可使NMOS裝置保持導通狀態的外加閘極電壓VONN,以及可使PMOS裝置保持導通狀態的外加閘極電壓VONP。由於每個裝置的閘極-源極電壓在訊號電壓改變時維持實質不變,可最小化由切換導通電阻及訊號電壓之變化引起的任何失真貢獻度。例如,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在V1與VONN的偏移電壓(offset voltage)大約為+9V,而V1與VONP的偏移電壓大約為-9V。
第2圖中之增益控制切換S1至SN需要防止破壞閘極-源極電壓的保護。如同樣處於申請狀態之申請案所述,可藉由一次只導通一個切換S1至SN來使用該等切換,這可最小化該切換由導通電阻及訊號電壓變化引起的任何失真貢獻度。因此,導通的切換在在兩個MOSFET的源極及汲極上會有輸入訊號電壓VIN,只要放大器A1是在它的線性區域中操作。重設增益控制切換S1至SN在第2圖的端子3上會看到相同的電壓。切換的端子(在第2圖以2標示)的電壓會等於VOUT中由SFi切換之設定及該串電阻器R1至RN+1提供之分壓決定的部份。該等分壓在第2圖中以V1至VN標示。
如以上關於切換SF1至SFM的描述,在一實施例中,構成切換S1至SN的NMOS及PMOS裝置之閘極-源極崩潰電壓大小為20V,以及用於運算放大器A1的典型電源電壓為+15 V與-15 V。如果每個NMOS裝置的閘極都綁定到+15 V以及每個PMOS裝置的閘極都綁定到-15 V以便使想要的切換S1至SN保持導通狀態,在端子VIN超過+5 V或-5V的輸入訊號電壓會超過切換裝置的最大閘極-源極電壓。與切換SF1至SFM一樣,為了防範超過最大閘極-源極電壓,NMOS閘極-源極電壓最好保持等於運算放大器A1之反相輸入的電壓加上足夠的正偏移以確保低導通電阻。同樣,PMOS閘極-源極電壓最好保持等於運算放大器A1之反相輸入的電壓加上足夠的負偏移以確保低導通電阻。這圖解說明於第6圖,其係以範例圖示運算放大器A1的反相輸入電壓VIN-,以及可使NMOS裝置保持導通狀態的較佳閘極電壓VONN,以及可使PMOS裝置保持導通狀態的較佳閘極電壓VONP。在圖示具體實施例的一實施例中,VIN-與VONN的偏移電壓大約為+9V,以及VIN-與VONP的偏移電壓大約為-9V。
如果驅動閘極至電源電壓以保持MOSFET的斷開狀態,切換S1至SN中被斷開者的MOSFET也有可能暴露於過高的閘極-源極電壓。特別是,即使在最高的增益設定(通常是在第2圖中之切換SN導通時實現),切換S2至SN可能暴露於在這兩個訊號端子的大電壓擺動。出現此事的方式之一是:如果類型為本技藝所習知的運算放大器A1包含過高差分輸入電壓的保護,例如包含數個跨越輸入端子之背對背二極體(back-to-back diode)的。在這種情況下,運算放大器A1的反相及非反相輸入相差會永遠不大於1伏特。因此,在端子VIN的大輸入電壓大體反映到反相輸入端子。在高增益設定,如此大的輸入電壓會導致運算放大器A1的輸出卡在最大的可能輸出電壓,通常在電源電壓的幾個或更少伏特內,而高輸入訊號位準本身會導致切換S1至SN的端子3出現大輸入電壓。因此,每個切換S1至SN-1都可能暴露於接近兩個訊號端子(2與3)上之電源電壓的訊號電壓。
如以上對於增益控制切換SF1至SFM的描述,用於使N型通道MOSFET保持斷開狀態同時不違反最大閘極-源極電壓的較佳閘極電壓是等於或稍微小於源極電壓的電壓。至於增益控制切換S1至SN的N型通道MOSFET,源極電壓會為以下兩者中之較小者:運算放大器A1的反相輸入電壓(VIN-)與在切換另一邊的電壓(用於切換SN的VN)。同樣,用於使P型通道MOSFET保持斷開狀態的較佳閘極電壓會等於或稍微大於源極電壓,其係用於切換SN的VIN-或VN中之較大者。波形圖示於第7圖。
第8圖為一電路具體實施例的部份示意及部份方塊圖,其係用於產生閘極控制電壓供N型通道及P型通道MOSFET的傳輸閘極用。請參考第8圖,CMOS傳輸閘極包含MOSFET MA與MB。出現在輸入SD1、SD2且施加至源極-汲極端子SD1及SD2的訊號電壓VSD1與VSD2也各自用單位增益(unity-gain)放大器(Buffer1與Buffer2)緩衝以防止增益控制網路(其具體實施例在第2圖圖示成含有電阻器R1至RN-1與R1至Rfin)的任何負載。在切換驅動電路SDC中,放大器Buffer1的輸出連接至偏壓源VOS1的負端子,偏壓源VOS2的正端子,“小於或等於”模塊1的第一輸入,以及“大於或等於”模塊2的第一輸入。因此,在電壓源極VOS1正端子的電壓VONN會等於在端子SD1的電壓加上由VOS1所提供之電壓決定的正偏移。如果如上述適當地選擇偏移電壓VOS1,則根據本揭示內容,電壓VONN會為適當的閘極電壓可使N型通道MOSFET MB保持導通狀態。同樣,在電壓源極VOS2負端子的電壓VONP會等於在端子SD1的電壓加上由VOS2所提供之電壓決定的負偏移。如果如上述適當地選擇偏移電壓VOS2,則電壓VONP會為適當的閘極電壓可使P型通道MOSFET MA保持導通狀態。
放大器Buffer2的輸出連接至“小於或等於”模塊1的的第二輸入與“大於或等於”模塊2的第二輸入。模塊1輸出(VOFFN)處的電壓會等於在其輸入處的兩個電壓中之更負者,或等於在兩個輸入處的電壓,如果輸入電壓相等的話。模塊2的輸出(VOFFP)的電壓會等於在其輸入處的兩個電壓中之更正者,或等於在兩個輸入處的電壓,如果輸入電壓相等的話。因此,在模塊1輸出處的電壓VOFFN會等於在切換端子SD1與SD2處之電壓的更負者,以及會為適當的閘極電壓可使N型通道MOSFET MB保持斷開狀態。同樣,在模塊2輸出處的電壓VOFFP會為在切換端子SD1與SD2處之電壓的更正者,以及會為適當的閘極電壓可使P型通道MOSFET MA保持導通狀態。
切換SW1與SW2為用控制訊號VCONTROL控制的電子切換。控制訊號VCONTROL有兩個狀態為較佳:關於MOSFET MA與MB導通的“導通”狀態,以及關於MOSFET MA與MB斷開的“斷開”狀態。當控制訊號VCONTROL處於“導通”狀態時,切換SW1的端子2、3連接,以及切換SW2的端子2、3連接,各自施加適當的閘極電壓VONN與VONP給MOSFET MB與MA,以使這兩個MOSFET保持導通狀態。當控制訊號VCONTROL處於“斷開”狀態時,切換SW1的端子1、2連接,以及切換SW2的端子1、2連接,各自施加適當的閘極電壓VOFFN與VOFFP給MOSFET MR與MA,以保持兩者的斷開狀態。
應注意,偏壓源VOS1的負端子及/或偏壓源VOS2的正端子可替換地連接至放大器Buffer2的輸出,而不是放大器Buffer1的輸出,這對功能無損,因為當MOSFET MA與MB導通時,端子SD1與SD2有一點點電壓差。
第9圖及第10圖更詳細地示意圖示類型如本文所述的一個切換驅動電路具體實施例。第9圖示意圖示中介控制訊號的電路,以及用於CMOS切換的NMOS閘極驅動電路。第10圖示意圖示用於CMOS切換的PMOS閘極驅動電路。
請參考第9圖,N型通道MOSFET差分對(differential pair)M1與M2由於端子VCONTROL提供控制電壓VCONTROL與閘極驅動電路的介面。控制電壓VCONTROL最好為邏輯訊號,其係設定兩個位準中之一個,大於臨界電壓VTHR的高位準或小於臨界電壓VTHR的低位準。當控制電壓VCONTROL設定為高位準時,N型通道MOSFET M1導通並且實質傳導來自電流源I1的所有電流,以及N型通道MOSFET M2處於實質斷開。當控制電壓VCONTROL設定為低位準時,N型通道MOSFET M2實質傳導來自電流源I1的所有電流,以及N型通道MOSFET M1處於實質斷開狀態。以此方式,控制電壓VCONTROL引導來自電流源I1的電流流動通過二極體連接式(diode-connected)P型通道MOSFET M3或者M4中之一個。
源極-汲極電壓端子VSD1最好連接至待受控於閘極驅動電路之CMOS切換的兩個訊號端子中之一個,以及源極-汲極電壓端子VSD2最好連接至待受控CMOS切換的兩個訊號端子中之另一個。例如,請參考第3圖,端子VSD1最好連接至CMOS切換的端子SD1,以及VSD2最好連接至CMOS切換的端子SD2。端子VCONN最好連接至待受控CMOS切換之N型通道MOSFET的閘極端子CMOS切換。
請再參考第9圖,P型通道MOSFET M11,以及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9,二極體連接式N型通道MOSFET M10,與電流源I2在第9圖中形成用於源極-汲極電壓VSD1的源極跟隨緩衝器(source-follower buffer),藉此用以下公式實質給出在MOSFET M9源極處的電壓VONN
VONN=VSD1+VSG11+VGS10+VSG9
在此VSG11、VGS10及VSG9分別為M11、M10及M9的閘極-源極(或源極-閘極)電壓,三者均為正值。
閘極-源極電壓隨著源極-汲極電壓VSD1的變化保持實質不變到電流源I2保持不變的程度,因為N型通道MOSFET M12的閘極在MOSFET M9上的源極上提供可忽略的負載。MOSFET M11最好有製程設計規則及電壓要求允許的最小幾何以便最小化電壓VSD1的電容性負載(capacitive loading)。例如,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電流源I2的數值大約為10微安,以及MOSFET M9至M11的閘極-源極電壓總和的額定值(nominal value)為9V。因此,在MOSFET M9之源極處的電壓VONN會實質等於用於待受控CMOS切換之N型通道MOSFET的較佳導通電壓,如上述。
N型通道MOSFET M12與電流源I3充當電壓VONN的源極跟隨緩衝器使得在MOSFET M12之源極處的電壓大體等於VONN-VGS12,在此VGS12為MOSFET M12的閘極-源極電壓。電流源I3的較佳值等於電流源I1的數值。當控制電壓VCONTROL在高位準時,經由MOSFET M1至M3來引導出於電流源I1的電流。此外,由於MOSFET M4中沒有電流實質流動,因此P型通道MOSFET M5,N型通道MOSFET M6,或N型通道MOSFET M7也沒有電流實質流動。MOSFET M3的閘極及源極端子各自連接至P型通道MOSFET M8的閘極及源極端子,而形成電流鏡(current mirror)。MOSFET M8有等於MOSFET M3閘極寬度之一半的閘極寬度為較佳,這導致電流等於源自M8汲極的電流源I1數值的一半。電流流動通過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14,因為N型通道MOSFET M7被斷開。MOSFET M7被斷開的事實也確保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17實質不傳導電流。在這些條件下,MOSFET M12與M14各自會用等於電流源I1值之一半的源極-汲極電流操作。在這些條件下,由於MOSFET M12與M14以實質相同的電流操作,因此它們的閘極-源極電壓也實質相同。因此,在端子VCONN處的電壓大體等於在MOSFET M9之源極的電壓或VONN,如上述,在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中,其係用於單一CMOS切換之N型通道MOSFET部份的較佳導通電壓。
N型通道MOSFET M13與電流源I4形成用於電壓VSD1的第二源極跟隨緩衝器。N型通道MOSFET M16與電流源I5形成用於CMOS切換訊號電壓VSD2的源極跟隨緩衝器。MOSFET M13與M16有製程設計規則及電壓要求允許的最小幾何為較佳,以便各自最小化電壓VSD1與VSD2的電容性負載。電流源I4與I5有實質相同的數值為較佳,在一示範具體實施例中,兩者各等於10微安。在MOSFET M13及M16之源極處的電壓各自實質等於VS13=VSD1-VGS13、VS16=VSD2-VGS16,在此VGS13與VGS16分別為MOSFET M13與M16的閘極-源極電壓。由於MOSFET M13與M16是用相同的電流操作,它們的閘極-源極電壓會實質相同。
P型通道MOSFET M15與M18,以及電流源I6形成“小於或等於”電路。M15與M18為幾何相同的裝置為較佳。如果電壓VS13實質小於電壓VS16,則來自電流源I6的實質所有電流會被MOSFET M15傳導,以及在MOSFET M15與M18之源極接面處的電壓VS15等於:VS15=VSD1-VGS13+VSG15,在此VSG15為M15的源極-閘極電壓。如果電壓VS16實質小於電壓VS13,則來自電流源I6的所有電流會被MOSFET M18傳導,以及在MOSFET M15與M18之源極接面處的電壓是等於:VS15=VSD2-VGS16+VSG18,在此VSG18為MOSFET M18的源極-閘極電壓。應注意,N型通道及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源極電壓極性相反,電壓VS15會為VSD1或VSD2中之較小者加上等於一N型通道MOSFET與一P型通道MOSFET之閘極-源極電壓大小之差額的偏移電壓。儘管顯然有可能保證此偏移電壓大約為零,然而這只能以近似的方式來達成,因為N型通道及P型通道裝置的臨界電壓有獨立的製程差異。不過,如下文所述,此準確度在大多數的情形下是足夠的。
當控制電壓VCONTROL為低位準時,經由MOSFET M2至M4來引導源自電流源I1的電流。此外,由於MOSFET M3中沒有電流實質流動,MOSFET M8中也沒有電流流動,而且MOSFET M14被斷開。MOSFET M4的閘極及源極端子各自連接至P型通道MOSFET M5的閘極及源極端子而形成電流鏡。MOSFET M5的閘極寬度等於MOSFET M4的閘極寬度之一半為較佳,這導致電流等於來自MOSFET M5汲極的電流源I1值的一半。該電流流動通過二極體連接式MOSFET M6且鏡像至MOSFET M7。因此,MOSFET M7匯入數值等於流經二極體連接式MOSFET M17的電流源I1之一半的電流。在一具體實作中,電流源I6所提供的電流值等於I1的數值。因此,來自源極I6的電流有一半流動通過MOSFET M17,同時MOSFET M15或者M18或兩者可得到平衡,這取決於分別提供於端子SD1與SD2處的電壓VSD1與VSD2的相對位準。在這些條件下,在端子VCONN處的電壓會大體等於VSD1或VSD2中之更小者加上取決於N型通道及P型通道閘極-源極電壓之差額的前述偏移,減去M17的閘極-源極電壓。M17的閘極-源極電壓大小永遠足以保證在VCONN處的電壓會稍微低於電壓VSD1或VSD2中之較小者,如上述,在本發明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中,其係用於單一CMOS切換之N型通道MOSFET部份的一斷開電壓具體實作。
第10圖示意圖示在待受控CMOS切換中可產生閘極驅動訊號用於P型通道MOSFET的另一電路。以VMON及VMOFF標示的端子旨在連接至第9圖中同名的端子。因此,第9圖中MOSFET M3與M4的閘極及汲極端子各自連接至第10圖中P型通道MOSFET M19與M22的閘極端子。第10圖中以VSD1與VSD2標示的端子連接至第9圖中同名的端子,以及連接至如第3圖所述之待受控CMOS切換的訊號端子SD1與SD2。在一具體實作中,端子VCONP係連接至待受控CMOS切換中之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端子。
N型通道MOSFET M23,以及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24,二極體連接式N型通道MOSFET M25,與電流源I7在第10圖中形成用於源極-汲極電壓VSD1的第三源極跟隨緩衝器,藉此實質給出在M25源極處的電壓VONP:VONP=VSD1-VGS23-VSG24-VGS25,在此VGS23、VSG24及VGS25分別為M23、M34及M25的閘極-源極(或源極-閘極)電壓,三者均為正值。該等閘極-源極電壓隨著源極-汲極電壓VSD1的變化保持實質不變到電流源I7保持不變的程度,因為N型通道MOSFET M27的閘極在MOSFET M25的源極上提供可忽略的負載。MOSFET M23有製程設計規則及電壓要求允許的最小幾何為較佳,以便最小化電壓VSD1的電容性負載。例如,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電流源I7所提供的電流之數值大約為10微安,以及MOSFET M23至M25之閘極-源極電壓總和的額定值為9V。因此,在MOSFET M25之源極處的電壓VONP會實質等於用於待受控CMOS切換中之N型通道MOSFET的較佳導通電壓,如上述。
P型通道MOSFET M27與電流源I8充當用於電壓VONP的源極跟隨緩衝器,使得在MOSFET M27之源極處的電壓大體等於VONP+VSG27,在此電壓VSG27為MOSFET M27的源極-閘極電壓。電流源I8的較佳值等於由第9圖中電流源I1提供之電流的數值。請參考第9圖,當控制電壓VCONTROL為高位準時,經由MOSFET M1至M3來引導來自電流源I1的電流,以及MOSFET M4中沒有電流實質流動。由於MOSFET M4(第8圖)與MOSFET M22(第9圖)的閘極及汲極連接在一起,因此P型通道MOSFET M22中沒有電流實質流動。同樣,MOSFET M3(第8圖)的閘極及源極端子各自連接至P型通道MOSFET M19(第9圖)的閘極及源極端子而形成電流鏡。MOSFET M19有等於MOSFET M3之閘極寬度之一半的閘極寬度為較佳,這導致電流等於由源自MOSFET M19汲極之電流源I1提供的電流值之一半。請參考第10圖,該電流流動通過二極體連接式N型通道MOSFET M20(它與N型通道MOSFET M21形成電流鏡)。因此,MOSFET M21的汲極電流會大體等於第9圖中電流源I1的汲極電流的一半。該汲極電流會流動通過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28,如上述,因為MOSFET M22被斷開。MOSFET M22被斷開的事實也保證二極體連接式N型通道MOSFET M32實質不傳導電流。在這些條件下,MOSFET M27與M28各自用等於由電流源I1提供之電流之一半的源極-汲極電流操作。在這些條件下,由於MOSFET M27與M28用實質相同的電流位準操作,它們的閘極-源極電壓會實質相同。因此,在端子VCONP處的電壓會大體等於在MOSFET M25之源極處的電壓(或VONP),如上述,在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中,其係用於單一CMOS切換之P型通道MOSFET部份的較佳導通電壓。
P型通道MOSFET M26與電流源I9形成用於電壓VSD1的第四源極跟隨緩衝器。N型通道MOSFET M30與電流源I10形成用於CMOS切換訊號電壓VSD2的第二源極跟隨緩衝器。MOSFET M26與M30有製程設計規則及電壓要求允許的最小幾何為較佳,以便各自最小化電壓VSD1與VSD2的電容性負載。電流源I9與I10有實質相同的數值為較佳,在具體實施例的一實施例中,兩者各等於10微安。在MOSFET M26與M30之源極處的電壓各自實質等於:VS26=VSD1+VSG26,VS30=VSD2+VSG30,在此電壓VSG26與VSG30分別為MOSFET M26與M30的源極-閘極電壓。由於MOSFET M26與M30用相同的電流位準操作,它們的源極-閘極電壓會實質相等。N型通道MOSFET M29與M31與電流源I11形成“大於或等於”電路。MOSFET M29與M31為幾何相同的裝置為較佳。如果電壓VS26實質大於電壓VS30,則來自I11的實質所有電流會被M29傳導,以及在MOSFET M29與M31之源極接面處的電壓VS29為:VS29=VSD1+VSG26-VGS29。如果電壓VS30實質大於電壓VS26,則來自I11的實質所有電流會被MOSFET M31傳導,以及在MOSFET M29與M31之源極接面處的電壓:VS29=VSD2+VSG30-VGS31。應注意,N型通道及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源極電壓有相反的極性,電壓VS29等於電壓VSD1或VSD2中之較大者加上等於一N型通道MOSFET與一P型通道MOSFET之閘極-源極電壓大小之差額的偏移電壓。
請參考第9圖,當控制電壓VCONTROL為低位準時,經由MOSFET M2至M4來引導來的電流源I1的電流。此外,由於MOSFET M3中沒有電流實質流動,第10圖的MOSFET M19也沒有電流實質流動。因此,第10圖的MOSFET M20、M21及M28也被斷開。MOSFET M4的閘極及源極端子各自連接至第10圖中之P型通道MOSFET M22的閘極及源極端子而形成電流鏡。MOSFET M22的閘極寬度等於MOSFET M4之閘極寬度的一半為較佳,這導致流經二極體連接式MOSFET M32的電流有數值等於源自MOSFET M22之汲極電流源I1的一半。電流源I11的數值最好等於由電流源I1提供之電流的數值。因此,來自電流源I11的電流有一半流經MOSFET M32,同時MOSFET M29或者M31或兩者可得到平衡,這取決於電壓VSD1與VSD2的相對位準。在這些條件下,在端子VCONP處的電壓會大體等於電壓VSD1與VSD2中之較大者,加上取決於N型通道及P型通道閘極-源極電壓之差額的前述偏移,加上MOSFET M32的閘極-源極電壓。MOSFET M32的閘極-源極電壓大小永遠足以保證電壓VCONP稍微高於電壓VSD1與VSD2中之較大者,如上述,在本發明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中,其係用於單一CMOS切換之P型通道MOSFET部份的較佳斷開電壓。
此架構的額外優點是能夠控制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中之CMOS切換的導通、斷開時間。特別是,在音頻應用中,在構成切換之MOSFET的閘極上快速電壓轉換可經由閘極-通道電容(gate-to-channel capacitance)來電容耦合至通道,而在增益轉換期間產生聽得到的“喀喀聲”。藉由選擇構成切換之N型通道及P型通道裝置的幾何導致在N型通道及P型通道裝置之間有匹配閘極-通道電容,可最小化有時被稱作“電荷注入效應(charge injection)”的這種現象。不過,在排除聽得到喀喀聲方面,若以極快速的上昇時間驅動閘極時,這種做法從來沒有完全成功。因此,對於用於音頻應用之可程式增益放大器的閘極驅動電路,提供在導通電壓、斷開電壓之間有預定變化率的電壓斜坡(voltage ramp)給切換中之MOSFETs的閘極是合意的特徵。
請參考第9圖,當施加電壓VCONTROL的快速低至高轉換於VCONTROL端子時,(a)由MOSFET M4至M3引導來自電流源I1的電流,(b)斷開MOSFET M17,以及(c)導通MOSFET M8。當所有相關節點有相對低的阻抗時,電流的引導是極快地進行。不過,當MOSFET M8導通時,它的汲極電流不會立即流動通過MOSFET M14,但是必須首先使連接至VCONN端子的任何負載電容充電。較佳地,此節點的主要負載電容是CMOS切換中之N型通道裝置的閘極-通道電容。這可能相當重要,因為與閘極驅動電路中之裝置的幾何相比,低雜訊可程式增益放大器所需之低導通電阻切換的必要幾何很大。藉由按比例縮放電流源I1的數值,及電流源I3與I6的數值,可控制切換中之N型通道裝置的斷開及導通狀態的變化率。
同樣,當施加快速高至低轉換於VCONTROL時,會極快地斷開MOSFET M8和導通MOSFET M7。MOSFET M7所匯入的電流使VCONN端子的負載電容(未圖示)充電,這在切換的導通及斷開狀態之間可提供受控斜坡。熟諳此藝者明白,圖示於第10圖用於切換中之P型通道MOSFET的驅動電路與用於N型通道MOSFET的有類似行為方式。
在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由CMOS切換形成的幾何係經縮放大小成切合類比增益放大器在各種可程式增益下要有雜訊及失真效能的要求。通常,圖示於第2圖的增益控制切換S1至SN會被縮放比例成激活最高增益設定的切換會有最低的導通電阻,從而為最寬的切換。例如,在第2圖中,增益控制切換SN會最寬而切換S1則最窄。最好縮放增益控制切換SF1至SFM,相較於相關的串聯電阻器RF1至RFM,使得選定每個的導通電阻可忽略不計。一旦選定幾何,即可選定用於每個個別閘極驅動電路之對應電流源I1、I3、I6、I8及I11的數值以提供相同的斜坡率(ramp rate)給所有切換的閘極電壓轉換。有較大電容的較大切換會有較大的電流I1、I3、I6、I8及I11數值,而有較小電容的較小切換會有較小的電流I1、I3、I6、I8及I11數值。在一實施例中,電流係介於1微安至16微安以實現約20微秒的導通及斷開狀態轉換時間供所有切換用。
替換地,為了縮放用於切換之每一幾何的I1與其他相稱電流的數值,電流I1與其他相稱電流的數值對於所有的驅動電路可保持不變,以及可反比地縮放MOSFET M3至M8;MOSFET M19、M20及M21;M4至M5、M6、M7及M22的寬度比例成相關切換中之裝置的寬度以實現類似的結果。此外,可做縮放MOSFET M7至M8和MOSFET M21至M22的寬度比例,如果導通至斷開及斷開至導通轉換想要不同的閘極驅動電壓變化率的話。
顯然,描述於本文的一般做法可應用於其他的可程式增益放大器拓樸。特別是,上述切換驅動可應用於同樣處於申請狀態之申請案的第4圖可程式增益儀用放大器。它也可用於想要有低失真、低雜訊及高電壓性能的其他可程式增益放大器拓樸。此外,可改變半導體元件的類型。
應注意,儘管第3圖切換的MOSFET MA與MB被描述成具有源極與汲極,應瞭解,在該等裝置正被使用(作為有外加交流訊號的切換)的背景下,在訊號改變極性時,每個MOSFET的那個端子是源極以及那個是汲極會切換。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等MOSFET為物理對稱的裝置,而且偏壓條件不同,因而可決定那個端子用作源極以及那個用作汲極。就N型通道裝置而言,電位較低(相對於閘極)的端子為源極,以及有較高電位的端子為汲極。對於P型通道裝置,反之亦然。因此,閘極驅動電路相對於正確的端子可保持適當的“閘極-源極電壓”。在第8圖的具體實作中,閘極驅動電路會隨著SDC的“小於或等於”模塊1及“大於或等於”模塊2的輸出變化保持適當的“閘極-源極電壓”。
因此,根據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例如,描述於同樣處於申請狀態之申請案的類型)的新型及改良動態切換驅動。描述於本專利說明書的示範具體實施例已提出作為實例而不是用來限制,以及在較寬的方面和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或範疇下,熟諳此藝者可做出各種不同的修改、組合及取代。
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至少一的範疇係涵蓋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類型描述於同樣處於申請狀態之申請案)的新型及改良動態切換驅動與如本文所述之本發明方法,以及所有元件。本發明人無意放棄本文所揭示之系統及方法的元件,也不希望它們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的解釋。在本發明的專利申請項中,除非另有說明,不希望以單數表示的元件是意指“一個且只有一個”,反而是“一或更多”。在本揭示內容中,所有與描述於各種具體實施例且為本技藝一般技術人員所習知或隨後得知的元件在結構及功能性上是等價者都併入本文作為參考資料,也希望它們能被該等申請專利範圍涵蓋。此外,本文所揭示的都不是要貢獻給公眾,不論本揭示內容是否明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申請項。申請專利範圍中沒有一項元件用美國專利法第112條第35款的第六段解釋,除非是用“裝置加功能”的片語明確陳述該元件,或在方法申請項中用“步驟加功能”的片語陳述該元件。
1、2、3...端子
A1...高增益運算放大器
Buffer1、Buffer2...單位增益放大器
Block1...“小於或等於”模塊1
Block2...“大於或等於”模塊2
C1至CN...控制訊號
CC1至CCN...控制訊號
CF1至CFM...控制訊號
COX...單位面積閘極電容
I1、I2、I3、I4、I5、I6、I7、I8、I9、I10、I11...電流源
MA...P型通道MOSFET
MB...N型通道MOSFET
M1...N型通道MOSFET
M2...N型通道MOSFET
M3、M4...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5...P型通道MOSFET
M6...N型通道MOSFET
M7...N型通道MOSFET
M8...P型通道MOSFET
M9...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10...二極體連接式N型通道MOSFET
M11...P型通道MOSFET
M12...N型通道MOSFET
M13...N型通道MOSFET
M14...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15、M18...P型通道MOSFET
M16...N型通道MOSFET
M17...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19...P型通道MOSFET
M20...二極體連接式N型通道MOSFET
M21...N型通道MOSFET
M22...P型通道MOSFET
M23...N型通道MOSFET
M24...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25...二極體連接式N型通道MOSFET
M26...P型通道MOSFET
M27...N型通道MOSFET
M28...二極體連接式P型通道MOSFET
M29、M31...N型通道MOSFET
M30...N型通道MOSFET
M32...二極體連接式MOSFET
RIN...電阻器
R1至RN+1...電阻器
RF1至RFM...電阻器
S1至SN...電子切換元件
SF1至SFn...切換閘極
SF1至SFM...電子切換
SF1至SFM...切換
SD1、SD2...源極-汲極端子
SW1、SW2...切換
V1至VN...R1至RN+1提供之分壓
VIN...輸入
VIN-...反相輸入電壓
VOUT...輸出
VCONP...電壓
VCONN...電壓
Vt...臨界電壓
Veff...有效閘極-源極電壓
VGS...閘極-源極電壓
VOFFN...閘極電壓
VOFFP...較佳閘極電壓
VONP、VONN...閘極電壓
VSD1與VSD2...源極-汲極端子SD1及SD2的訊號電壓
VOS1、VOS2...偏壓源
VCONTROL...控制訊號
VTHR...臨界電壓
VSG11、VGS10、VSG9...M11、M10及M9的閘極-源極(或源極-閘極)電壓
VGS12...MOSFET M12的閘極-源極電壓
VGS13、VGS16...MOSFET M13與M16的閘極-源極電壓
VS15...電壓
VSG18...MOSFET M18的源極-閘極電壓
VMON、VMOFF...端子
VGS23、VSG24、VGS25...M23、M34及M25的閘極-源極(或源極-閘極)電壓
VSG27...MOSFET M27的源極-閘極電壓
VSG26、VSG30...MOSFET M26與M30的源極-閘極電壓
VS26...電壓
W、L...通道的寬度與長度
請參考附圖,其中類似的元件用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
第1圖為先前技術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一具體實作的部份示意部份方塊圖;
第2圖的部份示意部份方塊圖係根據描述於用同樣處於申請狀態之申請案和進一步描述於本文之教導做成更有區域效率的一單端放大器具體實作;
第3圖的部份示意部份方塊圖係圖示可用作第2圖具體實施例中之各個切換的CMOS傳輸閘極(CMOS transmission gate);
第4圖為第2圖中切換閘極(switch gate)Sf1至Sfn的示範斷開電壓波形之振幅時間圖;
第5圖為第2圖中切換閘極SF1至SFn的示範導通電壓波形之振幅時間圖;
第6圖為第2圖中切換閘極S1至SN的示範導通電壓波形之振幅時間圖;
第7圖為第2圖中切換閘極S1至SN的示範斷開電壓波形之振幅時間圖;
第8圖的方塊圖係圖示可用來操作類型為描述於同樣處於申請狀態之申請案之放大器(例如,圖示於第2圖的放大器)的一個切換驅動具體實施例;
第9圖為N型通道閘極驅動電路之一具體實施例的示意圖,它可具體實作成第8圖切換驅動的一部份用來操作第3圖CMOS傳輸閘極的N型通道MOSFET;以及
第10圖為P型通道閘極驅動電路之一具體實施例的示意圖,它可具體實作成第8圖切換驅動的一部份用來操作第3圖CMOS傳輸閘極的P型通道MOSFET。
CC1至CCN...控制訊號
CF1至CFM...控制訊號
R1至RN+1...電阻器
RF1至RFM...電阻器
S1至SN...電子切換元件
SF1至SFn...切換閘極
VIN...輸入電壓
V1至VN...R1至RN+1提供之分壓

Claims (14)

  1. 一種用於切換交流輸入訊號的切換電路,該切換電路包含:至少一個切換,包含一N型通道MOSFET及一P型通道MOSFET,各具有經組態成可接收一驅動訊號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閘極;以及一驅動電路,經組態及配置成可選擇性地施加一對驅動訊號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該驅動電路係經組態及配置成在至少該交流輸入訊號之一部份副本出現於每個MOSFET的該源極端子上時,可根據(a)足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對直流訊號分量,以及(b)一對交流訊號分量來產生該等驅動訊號,使得在施加該等直流訊號分別至該n型通道MOSFET及p型通道MOSFET的該等閘極時,該等驅動訊號會有可維持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適當位準以及每個MOSFET的閘極-源極電壓可保持在MOSFET的閘極-源極崩潰極限內;以及第一及第二電子控制選擇器,該第一及第二選擇器各有第一及第二輸入端子與一個輸出端子和一個控制端子,其中該控制端子係經組態成可接收判斷該第一輸入端子或該第二輸入端子是否電耦合至該輸出端子的一控制訊號,以及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選擇器的該等控制端子係相互耦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切換電路,其中該等 MOSFET各包含兩個源極-汲極端子,以及該等MOSFET係經組態成一個MOSFET的一源極-汲極耦合至其他MOSFET的一源極-汲極以形成MOSFET源極-汲極端子之一第一耦合對,以及該等MOSFET的其餘源極-汲極端子彼此經耦合成可形成MOSFET源極-汲極端子之一第二耦合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切換電路,其中該驅動電路包含有一輸入耦合至MOSFET源極-汲極端子之一個耦合對的一第一緩衝放大器,以及有一輸入耦合至該第二對的MOSFET源極-汲極端子的一第二緩衝放大器,各該等緩衝放大器各有一輸出端子,經組態成可產生實質為該交流輸入訊號之一副本的一輸出訊號,其中該第一緩衝放大器的該輸出端子連接至偏壓源VOS1的負端子,偏壓源VOS2的正端子,小於或等於模塊的第一輸入,以及大於或等於模塊的第一輸入;以及其中該第二緩衝放大器之該輸出端子耦合至該小於或等於模塊之該第二輸入端子以及耦合至該大於或等於模塊之該第二輸入端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切換電路,其中該n型通道MOSFET及p型通道MOSFET各包含兩個源極-汲極端子,以及該驅動電路係經組態及配置成在該切換處於該斷開狀態時,施加於該n型通道MOSFET之該閘極的電壓等於或更負於施加於該n型通道MOSFET之 最負源極-汲極的電壓,以及施加於該p型通道MOSFET之閘極的電壓更正於施加於該p型通道MOSFET之最正源極-汲極的電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切換電路,其中該等MOSFET經組態一個MOSFET的一源極-汲極耦合至其他MOSFET的一源極-汲極以形成MOSFET源極-汲極端子之一第一耦合對,以及該等MOSFET的其餘源極-汲極端子彼此經耦合成可形成MOSFET源極-汲極端子之一第二耦合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切換電路,其中該n型通道MOSFET及p型通道MOSFET各包含兩個源極-汲極端子,以及該驅動電路係經組態及配置成在該切換處於該導通狀態時,施加於該n型通道MOSFET之閘極的電壓相對於該等源極-汲極端子的電壓有足夠的正值使得該n型通道MOSFET可提供一想要導通電阻,以及施加於該p型通道MOSFET之閘極的閘極-源極電壓相對於該等源極-汲極端子的電壓有足夠的負值使得該p型通道MOSFET可提供一想要導通電阻使得該兩個MOSFET可傳導。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切換電路,其中在該切換處於該導通狀態時,施加於該n型通道MOSFET之閘極的閘極-源極電壓更正於在該n型通道MOSFET之源 極及汲極處的電壓,以及在該切換處於該導通狀態時,施加於該p型通道MOSFET之閘極的閘極-源極電壓更負於在該p型通道MOSFET之源極及汲極處的電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切換電路,其更包含(a)一第一緩衝放大器,(b)一第一偏移電壓產生器,其係具有一負端子耦合至該第一緩衝放大器之該輸出,該第一偏移電壓產生器包含耦合至該第一電子控制選擇器之該第一輸入端子的一正端子,以及(c)一第二偏移電壓產生器,其係具有耦合至該第一緩衝放大器之該輸出端子的一正端子,以及耦合至該第二電子控制選擇器之該第一輸入端子的一負端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切換電路,其更包含一小於或等於電路,該電路包含用於接收一第一輸入訊號的第一輸入端子,用於接收一第二輸入訊號的第二輸入端子,以及用於產生與該等兩個輸入訊號之更負者成比例之一輸出訊號的一輸出端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切換電路,其更包含一大於或等於電路,該電路包含用於接收一第一輸入訊號的一第一輸入端子,用於接收一第二輸入訊號的一第二輸入端子,用於產生與該等兩個輸入訊號之更正者成比例之一輸出訊號的一輸出端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切換電路,其中該第一緩衝放大器之該輸出端子耦合至該小於或等於電路之該第一輸入端子以及耦合至該大於或等於電路之該第一輸入端子,一第二緩衝放大器之一輸出端子耦合至該小於或等於電路之該第二輸入端子以及耦合至該大於或等於電路之該第二輸入端子,該小於或等於電路之該輸出端子耦合至該第一電子控制選擇器之該第二輸入端子,以及該大於或等於電路之該輸出端子耦合至該第二電子控制選擇器之該第二輸入端子,其中在施加於該兩個選擇器的該控制訊號處於一狀態時,由該第一偏移電壓產生器產生且加到來自該第一緩衝放大器之輸出訊號的偏移電壓係耦合至該切換之該N型通道MOSFET的閘極,以及由該第二偏移電壓產生器產生且由來自該第一緩衝放大器之輸出訊號減去的偏移電壓係耦合至該切換之該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以及在施加於該等兩個選擇器的控制訊號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等兩個緩衝放大器的該等輸出之中更負者耦合至該N型通道MOSFET的的閘極,以及該等兩個緩衝放大器的該等輸出中之更正者耦合至該切換之該P型通道MOSFET。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切換電路,其中該驅動電路係經組態及配置成可產生一對驅動訊號以便控制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以及更被組態成該等訊號在該 導通及斷開狀態之間的轉換係以預定的改變速率進行。
  13. 一種使用包含一N型通道MOSFET及一P型通道MOSFET之至少一個切換來切換交流輸入訊號的方法,其各具有經組態成可接收一驅動訊號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閘極,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選擇性地施加可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對驅動訊號,其係藉由在至少該訊號之一部份副本出現於每個MOSFET的源極端子上時,根據(a)足以改變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一對直流訊號分量,以及(b)一對交流訊號分量來產生該等驅動訊號使得在施加該等直流訊號分別至該n型通道MOSFET及p型通道MOSFET的閘極時,該等驅動訊號會有可維持該切換之導通/斷開狀態的適當位準以及每個MOSFET的閘極-源極電壓可保持在MOSFET的閘極-源極崩潰極限內;以及使用第一及第二電子控制選擇器以選擇性地施加該對驅動訊號,該第一及第二電子控制選擇器各有第一及第二輸入端子與一個輸出端子和一個控制端子,其中該控制端子係經組態成可接收判斷該第一輸入端子或該第二輸入端子是否電耦合至該輸出端子的一控制訊號,以及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電子控制選擇器的該等控制端子係相互耦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訊號在該導通及斷開狀態之間的轉換係以預定的改變速率進行。
TW099127286A 2009-08-14 2010-08-16 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動態切換驅動 TWI5525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403909P 2009-08-14 2009-08-14
US23403109P 2009-08-14 2009-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8295A TW201138295A (en) 2011-11-01
TWI552518B true TWI552518B (zh) 2016-10-01

Family

ID=4283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7285A TWI509987B (zh) 2009-08-14 2010-08-16 區域效率之可程式增益放大器
TW099127286A TWI552518B (zh) 2009-08-14 2010-08-16 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動態切換驅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7285A TWI509987B (zh) 2009-08-14 2010-08-16 區域效率之可程式增益放大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378718B2 (zh)
EP (1) EP2465199B1 (zh)
JP (2) JP2013502186A (zh)
CN (1) CN102577111B (zh)
HK (1) HK1173568A1 (zh)
TW (2) TWI509987B (zh)
WO (2) WO20110200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1661B2 (en) * 2011-10-24 2013-11-12 Conexant Systems, Inc. Audio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with automatic reconfiguration
US8941418B2 (en) * 2011-11-16 2015-01-27 Mediatek Inc. Driving circuits with power MOS breakdown protection and driving methods thereof
CN104584425B (zh) 2012-05-10 2018-07-27 塔特公司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CN103595352B (zh) * 2012-08-13 2016-06-08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应用于音频放大器输入级的低失真电平位移缓冲电路结构
CN103560760B (zh) * 2013-11-13 2019-05-03 福禄克精密测量有限公司 放大电路以及测量装置
US9628081B2 (en) * 2014-08-12 2017-04-18 Xilinx, Inc. Interconnect circuits having low threshold voltage P-channel transistors for a programmable integrated circuit
JP6274320B2 (ja) * 2014-09-04 2018-02-07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送信回路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US9998077B2 (en) 2015-12-23 2018-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mplifier with nonlinearity compensation
KR102628932B1 (ko) 2016-09-05 2024-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변 이득 증폭기 및 가변 이득 증폭기의 동작 방법
US10270407B2 (en) * 2017-08-31 2019-04-23 Core Chip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US10547299B1 (en) * 2019-01-29 2020-01-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Fast transient and low power thin-gate based high-voltage switch
JP7431632B2 (ja) * 2020-03-17 2024-02-15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アナログスイッチ回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1009A (en) * 1991-03-18 1993-04-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ignal processor
US6268759B1 (en) * 1999-11-23 2001-07-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power 5-volt input/output tolerant circuit with power-down control for a low voltage CMOS crossbar switch
US20030062937A1 (en) * 2001-10-03 2003-04-03 An-Ming Lee Output circuit for adjusting output voltage slew rate
US20040119522A1 (en) * 2002-08-06 2004-06-24 Fujitsu Limited Analog switch circuit
US20040196089A1 (en) * 2003-04-02 2004-10-07 O'donnell John J. Switching device
US20090128217A1 (en) * 2007-11-19 2009-05-21 Analog Devices, Inc. Switching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4854A (en) * 1983-08-04 1985-10-01 Motorola, Inc. Analog switch structure having low leakage current
JPH0693622B2 (ja) * 1985-12-25 1994-1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ナログスイツチ回路
JPS62256526A (ja) * 1986-04-30 1987-11-09 Nippon Hoso Kyokai <Nhk> 静電誘導トランジスタの駆動回路
US5233309A (en) * 1992-01-09 1993-08-03 Analog Devices, Inc.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JP3283137B2 (ja) * 1994-05-26 2002-05-20 株式会社東芝 可変利得増幅回路
US5481217A (en) * 1994-09-21 1996-01-02 Houston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High current test signal converter circuit
JPH0983324A (ja) * 1995-09-06 1997-03-28 Murata Mfg Co Ltd 共振ドライブ用mosゲートスイッチデバイス
JP3306290B2 (ja) * 1996-03-19 2002-07-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動機駆動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US6819768B1 (en) * 1998-09-24 2004-11-16 Ess Technology, Inc. Volume control device using a digitally adjustable resistor
US6271699B1 (en) * 1999-04-02 2001-08-07 Motorola, Inc. Driv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ition time of a signal
JP2004254283A (ja) * 2003-01-30 2004-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
FR2868627B1 (fr) * 2004-04-02 2006-06-16 St Microelectronics Sa Circuit integre avec reseau resistif a desappariement reduit
US7057454B2 (en) * 2004-05-27 2006-06-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Resistor and switch-minimized variable analog gain circuit
US7250890B1 (en) * 2005-12-19 2007-07-31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Area-efficient, digital variable resistor with high resolution
US7605659B2 (en) * 2006-09-07 2009-10-20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Gain adjustment for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s
TWI323088B (en) * 2006-10-19 2010-04-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Voltage conversion device having non-linear gain
JP2008193144A (ja) * 2007-01-31 2008-08-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サーマルヘッド駆動回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1009A (en) * 1991-03-18 1993-04-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ignal processor
US6268759B1 (en) * 1999-11-23 2001-07-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power 5-volt input/output tolerant circuit with power-down control for a low voltage CMOS crossbar switch
US20030062937A1 (en) * 2001-10-03 2003-04-03 An-Ming Lee Output circuit for adjusting output voltage slew rate
US20040119522A1 (en) * 2002-08-06 2004-06-24 Fujitsu Limited Analog switch circuit
US20040196089A1 (en) * 2003-04-02 2004-10-07 O'donnell John J. Switching device
US20090128217A1 (en) * 2007-11-19 2009-05-21 Analog Devices, Inc. Switching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7111A (zh) 2012-07-11
TW201138301A (en) 2011-11-01
WO2011020087A1 (en) 2011-02-17
TWI509987B (zh) 2015-11-21
US8680920B2 (en) 2014-03-25
US20110068863A1 (en) 2011-03-24
HK1173568A1 (zh) 2013-05-16
WO2011020085A1 (en) 2011-02-17
US8610469B2 (en) 2013-12-17
JP2015208016A (ja) 2015-11-19
JP6175100B2 (ja) 2017-08-02
EP2465199A1 (en) 2012-06-20
US8378718B2 (en) 2013-02-19
US20110068833A1 (en) 2011-03-24
CN102577111B (zh) 2015-01-07
TW201138295A (en) 2011-11-01
US20130038357A1 (en) 2013-02-14
JP2013502186A (ja) 2013-01-17
EP2465199B1 (en)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2518B (zh) 用於低失真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動態切換驅動
EP3244219A1 (en) Integrated linear current sense circuitry for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devices
US7952419B1 (en) Bootstrapped switch circuit
US7061217B2 (en) Integrated power switching circuit
JP6871514B2 (ja) 負電源制御回路及び電源装置
US10666137B2 (en) Method and circuitry for sensing and controlling a current
US7808304B1 (en) Current switch for high voltage process
US10348280B2 (en) Controlling current limits in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s
US20100134181A1 (en) Circuit for switchably connecting an input node and an output node
JP4569418B2 (ja) モータ駆動回路
US20200403609A1 (en) Driver circuitry
US9166047B2 (en) Switch circuit using LDMOS device
KR102449361B1 (ko) 선형 전류 드라이버
JP2007295209A (ja) アナログスイッチ回路
US8829996B1 (en) High voltage MOS input stage
KR101525796B1 (ko) 아날로그 집적회로용 복합 mosfet
TWI724471B (zh) 用於比較輸入電流與電流臨限值組之設備
JP2003273672A (ja) 差動増幅回路
US6703872B2 (en) High speed, high common mode range, low delay comparator input stage
US20120154029A1 (en) Pmos resi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