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9227B - 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 Google Patents

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9227B
TWI529227B TW100108188A TW100108188A TWI529227B TW I529227 B TWI529227 B TW I529227B TW 100108188 A TW100108188 A TW 100108188A TW 100108188 A TW100108188 A TW 100108188A TW I529227 B TWI529227 B TW I5292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lame
weight
parts
me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8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0939A (en
Inventor
山口征太郎
佐藤由賀子
樫尾幹廣
Original Assignee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130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0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9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92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2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mides or i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7/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oxygen;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66Flame-proofing or flame-retard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also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357Six-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08K5/523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adhesive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Fireproofing Substan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本發明有關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尤指關於阻燃性優異且初期黏合性及黏合性之經時穩定性亦優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以往,對於電子零組件等所使用的電絕緣膠帶等,作為其阻燃性之基準,係被要求為例如UL94標準中的VTM-0~2等級之高的阻燃性。
因此,為提高電絕緣膠帶等中的黏合劑組合物之阻燃性,一般採用使黏合劑組合物含有各種阻燃劑之方法。因此,至於所述阻燃劑,以氯、溴等鹵素系化合物、或將鹵素系化合物及氧化銻合用的阻燃劑等係較通常的。
但是,鹵素系化合物之阻燃劑被發現有下述問題:由於燃燒時產生鹵素系氣體,會對人體有害,而且由於有色,所以難以用於要求透明性的電絕緣膠帶等。
因此,為解決此等問題,提出使用磷酸酯系阻燃劑作為鹵素系化合物以外的阻燃劑之方法。
亦即,公開一種阻燃性黏膠帶,於基材之至少一面設有含有磷酸酯系阻燃劑(α)及三聚氰胺系樹脂顆粒(β)之黏合劑層,相對於該黏合劑層中的原料聚合物100重量份,以(α+β)表示的合計配合量為45~250重量份、且(α/β)表示的比例為0.2~5範圍內的值之方式配合磷酸酯系阻燃劑(α)及三聚氰胺系樹脂顆粒(β)(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並且,公開一種阻燃性黏膠帶,於基材之至少一面設 有含有芳香族縮合磷酸酯系阻燃劑(α)及磷酸酯(β)之黏合劑層,相對於該黏合劑層中的原料聚合物100重量份,以(α+β)表示的合計配合量為45~250重量份、且(α/β)表示的比例為0.3~3範圍內的值之方式配合芳香族縮合磷酸酯系阻燃劑(α)及磷酸酯(β)(例如參見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3983889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3983890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但是,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已使用磷酸酯系阻燃劑等的阻燃性黏膠帶等中,被發現欲對作為相反特性之阻燃性及黏合性間有並不容易取得良好平衡的問題。
亦即,被發現的問題,係於使用規定量的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以提高黏合性時,黏合主劑成為酸系黏合主劑,同時,所述酸系黏合主劑成為催化劑,使磷酸酯系阻燃劑水解,其結果,使黏合性經時性的顯著降低。
因此,有鑒於上述情況,本發明人等經認真仔細的研究,發現,對於經予共聚作為黏合主劑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之單體成份,予以嚴格限制(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的配合量,並使用規定量的(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並且相對於所得的黏合主劑,使用規定量之作為阻燃劑的芳香族磷酸酯,由此能夠有效抑制黏合劑組合物中的磷酸酯之水解,並能夠有效提高初期黏合性,而且對於黏合性 之經時性下降亦能夠有效減小,從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阻燃性優異且初期黏合性及黏合性之經時穩定性亦優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以及使用此種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從而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所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特徵在於,其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並且,相對於(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阻燃劑之配合量設定為70~200重量份範圍的值,且作為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含有下述單體成份(a)~(c),
(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100重量份
(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亦即,根據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藉由以規定比例含有作為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能夠在維持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安全性及透明性的同時獲得優異的阻燃性。
並且,至於(b)成份,藉由將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亦即分子內具有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的配合量嚴格限制在規定量以下,較宜為實質上不使用該化合物,從而能夠有效抑制於羧基之催化作用下作為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發 生水解而導致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阻燃性及黏合性的經時性降低。
進而,至於(c)成份,由於使用規定量的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亦即分子內具有氮原子之乙烯基化合物,所以能夠獲得初期及經時的良好黏合特性。
較具體而言,常常認為將作為(b)成份之含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之配合量嚴格限制在規定量以下,通常導致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性等不足,但由於使用規定量的作為(c)成份之含氮的乙烯基化合物,所以能夠獲得充分的初期黏合性,且隨時間推移亦能夠有效維持所述黏合性。
而且,本發明中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可為未交聯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亦可為交聯後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意指僅需具有上述的配合組成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即可全予包含在內之廣泛的含義。
另外,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至於(c)成份之含氮的乙烯基化合物宜為分子內具有醯胺結構之乙烯基化合物。
藉由如此構成,能夠更穩定的抑制芳香族磷酸酯之水解,並能夠更有效的提高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
並且,於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作為(c)成份之分子內具有醯胺結構的乙烯基化合物以(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為宜。
藉由如此構成,能夠更穩定的抑制芳香族磷酸酯之水解,並能夠更有效的提高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宜為芳香族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種為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並且相對於(B)成份阻燃劑之總量,將該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之配合量設定為30重量%以上的值。
藉由如此使用規定量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能夠維持阻燃性的同時,有效抑制阻燃劑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表面析出的現象、所謂的噴霜之產生。
並且,藉由使用規定量所述液態芳香族磷酸酯,能夠對含有(c)成份含芳香環之乙烯基化合物、例如丙烯醯嗎啉等作為結構單元之(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發揮優異的增塑效果,能夠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特性更好。
並且,於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上述的液態芳香族磷酸酯宜為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
藉由如此構成,能夠於有效抑制噴霜之產生的同時,獲得較添加非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時更高的阻燃性。
並且,藉由使用所述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能夠對含有(c)成份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例如丙烯醯嗎啉等作為結構單元之(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發揮優異的增塑效果,能夠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特性更好。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宜為(c)成份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為丙烯醯嗎啉,(B)成份阻燃劑為1,3-亞苯基雙(二(二甲苯基)磷酸酯)、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及1,3-亞苯基雙(二苯基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藉由如此構成,(B)成份阻燃劑能夠對源自規定單體成份之(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發揮規定的增塑效果,能夠顯示出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良好的黏合特性。
並且,若為此種阻燃劑時,即可於有效抑制自(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產生噴霜的同時,獲得更高的阻燃性。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至於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之其他單體成份(d),宜為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以1~15重量份範圍的值配合含羥基之乙烯基化合物、亦即分子內具有羥基(hydroxy)之乙烯基化合物。
藉由如此構成,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內添加交聯劑之情況下,能夠有效進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間的交聯,能夠容易的進行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儲能模量的調整。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宜為含有(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交聯劑作為(C)成份。
藉由如此構成,能夠容易的進行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儲能模量的調整。
另外,本發明另一方式為阻燃性黏膠帶,其特徵在於,於基材之單面或兩面上具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作為黏合劑層,所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且相對於(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阻燃劑之配合量設定為70~200重量份範圍的值,並且,作為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為含有下述(a)~(c)成份。
(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
(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亦即,由於獲得不僅黏合性優異而且滿足UL94標準之規定等級的阻燃性黏膠帶,所以能夠良好的用於例如電子零組件之絕緣用膠帶及電子機器內的固定、包纏用膠帶等用途。
另外,本發明再一方式為阻燃性黏合片材,其特徵在於,於基材之單面或兩面上具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作為黏合劑層,所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且相對於(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阻燃劑之配合量設定為70~200重量份範圍的值,並且,至於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之單體成份,為含有下述(a)~(c)成份。
(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
(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亦即,由於獲得不僅黏合性優異而且滿足UL94標準中的規定等級之阻燃性黏合片材,所以能夠有效用於例如防火用品之品質標記標籤、壁紙、電子機器殼體或零組件之資訊顯示標籤等用途。
[第1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為一種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並且,相對於(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阻燃劑之配合量設定為70~20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且作為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為含有下述(a)~(c)成份。
(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
(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亦即,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為以第1(a)~(d)圖所例示般之方式使用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適當參照附圖,予以具體說明。
1. (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1)單体成份 (1)-1 單体成份(a)
(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徵在於,含有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共聚該共聚物時之單體成份(a)。
其理由在於,所述烷基之碳原子數若為大於12的值時,則側鏈之間發生取向並結晶化,導致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有時降低所致。
另一方面,所述烷基之碳原子數若過小時,則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儲能模量過大,耐久性有時會不充分。
因此,較宜為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烷基的碳原子數設定為2~10範圍內的值,更宜為設成3~8範圍內的值。
並且,至於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範圍內的值之(甲基)丙烯酸酯,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及(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等中的單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並且,由於單體成份(a)(甲基)丙烯酸酯為構成(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主成份,所以宜為將所述(甲基)丙烯酸酯之配合量通常設定為構成(A)成份之總單體成份的60重量%以上的值,較宜為設成70~99重量%範圍內的值,更宜為設成75~95重量%範圍內的值。
(1)-2 單體成份(b)
另外,至於(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徵在於,實質上不含有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作為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b)。
較具體而言,其特徵在於,相對於100重量份上述的單體成份(a),將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b)之配合比例設成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藉由將單體成份(b)之配合比例設定為所述範圍內的值,能夠減小作為黏合主劑之(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通過羧基的催化作用而對作為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進行水解。由此,能夠有效抑制因水解所生成的磷酸、酚類之分解物而引起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經時性的降低。
另外,至於單體成份(b)之種類,若為分子內具有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時,即未予特別限製,可舉出例如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馬來酸、衣康酸、檸康酸等。
其次,利用第2圖說明單體成份(b)之配合比例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間的關係。
亦即,第2圖中,分別對橫軸取作為單體成份(b)之丙烯酸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單體成份(a)之丙烯酸正丁酯的配合比例(重量份)、左縱軸取作為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N/25mm)而繪製的特性曲線A及右縱軸取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保持率(%)而繪製的特性曲線B。
此處,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係指在23℃、50%RH條件下放置7天進行充分交聯後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保持率,係指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在規定的高溫高濕環境下放置前後的黏合強度之變化比例,具體的指出用下述計算式(1)表示的值。
黏合強度保持率(%)=(放置後的黏合強度/初期黏合強度)×100 (1)
而且,放置前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使用在23℃、50%RH條件下放置7天已進行充分交聯後的組合物。
此外,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黏合強度及黏合強度保持率之測定條件等的詳細內容記載於實施例。
首先,由特性曲線A可予理解成,隨著丙烯酸之配合比例增加,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會增加著。
因此,可知,丙烯酸有助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特性曲線B可予理解成,隨著丙烯酸的配合比例增加,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保持率會急劇降低。
較具體而言,可知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丙烯酸之配合比例僅超過1重量份,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經時的黏合強度即急劇下降。
由此,由特性曲線A及B可予理解成,作為單體成份(b)之丙烯酸雖然使初期黏合強度提高,但隨時間推移過程中,反而使黏合強度降低,所以以實質上不配合丙烯酸為宜。
(1)-3 單體成份(c)
另外,(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亦即分子內具有氮原子之乙烯基化合物作為聚合時的單體成份(c)。
此乃因,若為所述單體成份(c)時,即使於如上所述實質上不使用單體成份(b)作為共聚(A)成份時之單體成份的情況下,亦能夠作為其替代成份發揮功能,有效的提高初期及經時的黏合性。
亦即,本發明中,由於作為共聚(A)成份時的單體成份,實質上不使用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故若基於一般的認識時,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性有可能不足的顧慮。
但是,若使用規定量的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作為單體成份(c)時,由於具有不低於規定的極性,所以作為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的替代成份有效發揮功能,能夠充分獲得初期黏合性。
進而,若為單體成份(c)時,即能夠穩定抑制作為(B)成份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的水解,所以隨時間推移亦能夠有效維持黏合性。
此外,根據作為共聚(A)成份時之單體成份(c)的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的種類不同而效果不同,例如使用丙烯醯嗎啉等而形成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可被規定的芳香族磷酸酯有效的增塑,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中能夠顯示更良好的黏合特性。
另外,若為分子內具有氮原子之乙烯基化合物時,即對所述單體成份(c)之種類未予特別限製,例如可舉出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呱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呱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唑、N-乙烯基嗎啉、N-乙烯基己內醯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咪唑等具有氮系雜環之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醯嗎啉、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酸單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單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單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單乙基氨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單烷基氨基烷基酯等含有氨基之(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乙醯胺;N-乙烯基甲醯胺等中的單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而且,(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係指具有(甲基)丙烯酸與任意的仲胺以下之胺形成的醯胺鍵結構之化合物。
並且,上述的單體成份(c)中,宜為分子內具有醯胺結構的乙烯基化合物,此乃因,其能夠更穩定的抑制作為(B)成份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的水解,並且能夠更有效提高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
至於所述具有醯胺結構之乙烯基化合物,可舉出例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內醯胺、任意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N-乙烯基乙醯胺、N-乙烯基甲醯胺等。
並且,分子內具有醯胺結構之乙烯基化合物中,使用(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時容易與單體成份(a)共聚,故為較宜的種類。
其中,於共聚(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使用選自由丙烯醯嗎啉、二甲基丙烯醯胺及N-異丙基丙烯醯胺中之至少一種的情況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較易受阻燃劑之規定的芳香族磷酸酯予以增塑,於在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中能夠顯示更良好的黏合特性,所以作為單體成份(c),係尤宜的種類。
並且,(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特徵在於,對(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予以共聚合時,相對於100重量份上述的單體成份(a)將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設定為1~7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所述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為未滿1重量份的值時,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有時會變得不充分所致。另一方面是由於,若所述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為超過70重量份的值時,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儲能模量過大,有時未能得所期望的黏合性所致。
因此,較宜為對(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予以共聚合時,相對於100重量份上述的單體成份(a)將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設定為2~6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10~5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其次,使用第3圖說明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間的關係。
亦即,第3圖中,分別對橫軸取作為單體成份(c)之丙烯醯嗎啉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單體成份(a)之丙烯酸正丁酯的配合比例(重量份)、對左縱軸取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N/25mm)而繪製的特性曲線A及右縱軸取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保持率(%)而繪製的特性曲線B。
另外,至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黏合強度及黏合強度保持率之測定條件等的詳細內容,則於實施例中予以記載。
首先,由特性曲線A可予理解成,隨著丙烯醯嗎啉之配合比例增加,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緩慢增加。
因此,可予理解成,丙烯醯嗎啉雖然未能達利用第2圖所說明的丙烯酸能夠達到的提高初期黏合強度之程度,但有助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的提高。
並且,由特性曲線B可予理解成,無論丙烯醯嗎啉之配合比例如何,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保持率係予穩定保持於較高值,並未被發現有如利用第2圖所說明的丙烯酸般使黏合強度保持率降低的傾向。
由此,由特性曲線A及B可予理解成,作為單體成份(c)之丙烯醯嗎啉會使初期黏合強度提高,並且隨時間推移亦能夠穩定的維持該黏合強度。
另外,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作為(c)成份之丙烯醯嗎啉的配合比例若未滿1重量份的值時,如特性曲線A所示般,初期黏合強度有時成為過低的值。
另一方面,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作為(c)成份之丙烯醯嗎啉的配合量若為70重量份以下的值時,使初期黏合強度提高,並且,另外予以確認隨時間推移亦能夠穩定的維持該黏合強度。
由此,可予理解成,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宜為將作為(c)成份之丙烯醯嗎啉的配合比例設定為1~7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1)-4 單體成份(d)
另外,至於共聚合(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其他單體成份(d),宜為含有含羥基之乙烯基化合物、亦即分子內具有羥基(hydroxy)之乙烯基化合物。
此乃因,藉由進一步含有所述單體成份(d),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中添加後述的交聯劑時,能夠有效的進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間的交聯,能夠容易的進行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或儲能模量之調整所致。
另外,至於所述單體成份(d)之種類,作為分子內具有羥基之乙烯基化合物,可舉出例如乙烯醇、(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等中的單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並且,若考慮與作為構成(A)成份之主成份的單體成份(a)間之相容性時,尤宜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中的任一化合物。
特別若為對於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等具有羥基之(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時,與作為單體成份(d)發揮作用的同時亦能夠作為單體成份(c)發揮作用。
因此,能夠不用分別加入單體成份(c)及(d),可容易的製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
並且,相對於100重量份上述的單體成份(a),宜為將共聚合(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d)之配合比例設定為1~15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若單體成份(d)之配合量為未滿1重量份的值時,則增多作為(B)成份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時,未能獲得充分的凝集強度。另一方面是由於,若單體成份(d)之配合量為超過15重量份的值時,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有時會過度降低所致。
由此,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較宜為將單體成份(d)之配合比例設定成1.5~12重量份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2~1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而且,使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含有大量芳香族磷酸酯時,具有易於難以獲得充分的凝集強度的傾向。所以,有時含有比通常使用的量較多的單體成份(d)。
因此,於單體成份(c)及(d)中的任一成份的配合比例增多的情況下,有時並非出於本意而使(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極性升高,或有時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儲能模量過高。
此點,若為兼作單體成份(c)及(d)之具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時,則結果能夠減少單體成份(c)及(d)之配合比例的總量,即可避免上述的問題。
此外,由於上述的單體成份(a)~(d)係構成(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主成份,故宜為將單體成份(a)~(d)之配合比例的總和通常設定為構成(A)成份之總單體成份的70重量%以上的值,較宜為設定成80~100重量%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90~95重量%範圍內的值。
(2)重均分子量
另外,宜為將(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重均分子量設定成10萬~200萬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若所述重均分子量為未滿10萬的值時,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耐久性有時不充分所致。另一方面,是由於,若所述重均分子量為超過200萬的值時,則有時難以抑制黏度增大等導致的加工適合性的降低所致。
因此,較宜將(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重均分子量設定成30萬~150萬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50萬~120萬範圍內的值。
而且,所述重均分子量可藉由基於聚苯乙烯換算的凝膠滲透色譜(GPC)法予以測定。
以上,雖已說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但本發明之作為(A)成份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既可以使用單獨一種,亦可以將單體成份予以組成或將重均分子量不同的兩種以上予以合用。
進而,對於共聚形態亦未予特別限製,可以為無規、嵌段、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種。
2.(B)成份:阻燃劑
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芳香族磷酸酯(有時稱為含芳香環之磷酸酯)作為(B)成份阻燃劑。
此乃因,若為芳香族磷酸酯時,即可於維持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安全性及透明性的同時獲得優異的阻燃性所致。
亦即,是由於,若為芳香族磷酸酯時,與現有的鹵素系化合物不同,其燃燒時不產生對人體有毒的鹵素系氣體,並且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相容性良好,所以對要求透明性之物品亦可容易的使用。
另一方面,是由於,若為芳香族磷酸酯時,於燃燒場所之氣相中能夠有效發揮自由基捕獲效果,且於固相中亦有效的形成碳層,能夠發揮絕熱及氧遮罩效果所致。
而且,碳層之形成,係指燃燒時可將組合物中的高分子之氫、氧予以爭奪,使高分子碳化,形成不易燃的碳化層膜。
並且,所述芳香族磷酸酯大致可分為縮合型及非縮合型,而本發明中可使用任一型的芳香族磷酸酯。
較具體而言,至於縮合型的芳香族磷酸酯,可舉出1,3-亞苯基雙(二(二甲苯基)磷酸酯)、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和1,3-亞苯基雙(二苯基磷酸酯)等中的單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並且,至於非縮合型的芳香族磷酸酯,可舉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甲苯基2,6-二甲苯基磷酸酯及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等中的單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另外,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之阻燃劑的配合量設定成70~20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藉由將(B)成份之阻燃劑的配合量設定成所述範圍,能夠有效抑制阻燃劑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表面上析出的現象、所謂的噴霜之產生,保持透明性及黏合性穩定,且可得優異的阻燃性所致。
亦即,此乃因,若所述配合量為未滿70重量份的值時,則有時未能充分表現出阻燃劑之添加效果,難以獲得所期望的阻燃性所致。另一方面,若所述配合量為超過200重量份的值時,則有時難以獲得充分的凝集強度所致。
因此,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較宜為將(B)成份阻燃劑的配合量設定成75~18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80~17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
並且,芳香族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種宜為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亦即在25℃為液體之芳香族磷酸酯。
此乃因,若為此種液態芳香族磷酸酯時,能夠更有效的抑制噴霜之產生所致。
另外,至於在25℃為液體之芳香族磷酸酯的種類,可舉出例如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甲苯基2,6-二甲苯基磷酸酯及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1,3-亞苯基雙(二苯基磷酸酯)等中的單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而且,宜為將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之黏度(25℃測定)設定成50000mPa‧sec以下的值,較宜為設定成10~30000mPa‧sec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100~25000mPa‧sec範圍內的值。
並且,上述之於25℃為液體之芳香族磷酸酯,宜為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
此乃因,使用非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時,雖然能夠有效抑制噴霜之產生,但阻燃性有時會低劣所致。
另一方面,若為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時,則有效的抑制噴霜之產生的同時,阻燃性亦優異所致。
並且,至於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可舉出例如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
另外,相對於(B)成份阻燃劑之總量,宜為將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之配合量設定成30重量%以上的值。
此乃因,若所述配合量為未滿30重量%的值時,則有時難以有效抑制阻燃劑引起的噴霜之產生所致。
並且,藉由使用規定量的所述液態芳香族磷酸酯,能夠對(c)成份之含氮的乙烯基化合物、例如丙烯醯嗎啉等發揮增塑效果,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特性更良好所致。
因此,相對於(B)成份之阻燃劑的總量,較宜為將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之配合量設定成50~100重量%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70~90重量%範圍內的值。
另外,可予確認出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不僅發揮功能作為阻燃劑,而且亦發揮功能作為對(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增塑劑。
而且,所述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作為增塑劑之功能,可予確認出係大大依賴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單體成份(c)之含氮的乙烯基化合物之配合量。
以下,利用第4圖具體的說明作為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之增塑劑的功能。
第4圖中取液態芳香族磷酸酯相對於100重量份(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配合量(重量份)作為橫軸、取對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N/25mm)而繪製的特性曲線A及B作為縱軸。
並且,特性曲線A係所使用的(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由作為單體成份(a)之丙烯酸正丁酯及作為單體成份(c)之丙烯醯嗎啉構成、且單體成份(a):單體成份(c)之配比(重量比)為100:55.6時的特性曲線(相當於實施例7、比較例8~10)。
而且,如比較例8及9所示,對於初期黏合強度發生變動(於黏合強度之測定圖表一定範圍內出現的振動現象)之情況,以其上限值及下限值之平均值作為初期黏合強度進行繪製。
另一方面,特性曲線B係使用的(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由作為單體成份(a)之丙烯酸正丁酯及作為單體成份(c)之丙烯醯嗎啉構成、且單體成份(a):單體成份(c之配比(重量比)為100:11.4時的特性曲線(相當於實施例4、比較例11等)。
而且,作為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使用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不合用其他阻燃劑。
此外,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以及黏合強度之測定條件等的詳細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
首先,觀察特性曲線A,可知,單體成份(a):單體成份(c)之配比(重量比)為100:55.6時,隨著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之配合量由0重量份增至70重量份以上的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自1N/25mm左右的值急劇增加置15N/25mm左右的值。
特性曲線A顯示此種行為之理由,若將單體成份(c)之配比設定為不低於規定值時,歸因於單體成份(c)之極性,而引起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凝集強度過度增加所致。
因此,若省略使用增塑劑、或增塑劑之配合量過度不足時,則難以獲得所期望的初期黏合強度。
因此,於將單體成份(c)之配比設定為規定值以上時,藉由使具有增塑劑功能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的配合量增加,如特性曲線A所示,能夠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初期黏合強度有效提高至15N/25mm左右的值,且同時亦能夠得到期望的阻燃性。
另一方面,觀察特性曲線B,可知,單體成份(a):單體成份(c)之配比(重量比)為100:11.4時,即使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之配合量自0重量份增加至70重量份以上的值時,阻燃性黏合劑之初期黏合強度亦僅僅極緩慢的降低。而且,僅能獲得5~9N/25mm程度之較低的初期黏合強度。
特性曲線B顯示此種行為的理由,可予推測為將單體成份(c)之配比設定為未滿規定值時,即使省略使用增塑劑等,亦能適度維持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凝集強度,予以保持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對抗剪切之應力,另一方面,由於增塑劑之配合量增加時凝集強度顯著降低,所以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對抗剪切的應力削弱,該應力之減小大大的影響黏合強度之減小。
其結果,使用此種單體成份(c)之絕對量較少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僅能獲得5~9N/25mm的程度之較低的初期黏合強度。
由以上可知,為獲得作為單體成份(c)之含氮的乙烯基化合物之配比為規定值以上的值之具有15N/25mm左右的較高的初期黏合強度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至於阻燃劑,宜為使用兼具作為增塑劑的功能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
並且,可予確認,於獲得具有較高的初期黏合強度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單體成份(c)之配合量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為15重量份以上的值時,使用具有作為增塑劑的功能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是有效的。
因此,為獲得較優異的初期黏合強度,較宜將單體成份(c)之配合量設定成相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為16~70重量份的範圍內的值,尤宜設定成18~7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若為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時,亦可以進一步含有於25℃為固體之芳香族磷酸酯作為芳香族磷酸酯。
至於所述於25℃為固體之芳香族磷酸酯,可舉出例如1,3-亞苯基雙(二(二甲苯基)磷酸酯)、磷酸三苯酯等的單獨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另外,若為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時,除芳香族磷酸酯以外,(B)成份阻燃劑一亦可以含有其他阻燃劑。
至於其他阻燃劑,適於使用例如膦腈、多磷酸銨等含有磷元素之化合物。
3. (C)成份:交聯劑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宜為含有交聯劑作為(C)成份。
此乃因,藉由(C)成份之交聯劑使(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間交聯,從而能夠容易的進行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儲能模量之調整。
(1)種類
另外,作為所述交聯劑,宜為舉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氮雜環丙烷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
此乃因,藉由含有此等交聯劑,能夠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強度、儲能模量調整於較宜的範圍。
其中,此乃因,若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時,於(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作為單體成份(d)之於分子內具有羥基的乙烯基化合物時,能夠與其羥基反應,有效的使(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間進行化學交聯所致。
並且,至於所述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具體例,可舉出例如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五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2-亞丙基二異氰酸酯、1,2-亞丁基二異氰酸酯、2,3-亞丁基二異氰酸酯、1,3-亞丁基二異氰酸酯、2,4,4-或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6-二異氰酸酯甲基己酸酯等脂肪族二異氰酸酯;例如1,3-環戊烷二異氰酸酯、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1,3-環己烷二異氰酸酯、3-異氰酸酯基甲基-3,5,5-三甲基環己基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甲基-2,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甲基-2,6-環己烷二異氰酸酯、1,4-雙(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1,3-雙(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等脂環族二異氰酸酯;例如間亞苯基二異氰酸酯、對亞苯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4-或2,6-甲苯二異氰酸酯或其混合物、4,4’-甲苯胺二異氰酸酯、二茴香胺二異氰酸酯、4,4’-二苯醚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例如1,3-或1,4-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或其混合物、ω,ω’-二異氰酸酯-1,4-二乙基苯、1,3-或1,4-雙(1-異氰酸酯基-1-甲基乙基)苯或其混合物等芳香脂肪族二異氰酸酯;例如三苯甲烷-4,4’,4”-三異氰酸酯、1,3,5-三異氰酸酯苯、2,4,6-三異氰酸酯甲苯、1,3,5-三異氰酸酯己烷等三異氰酸酯;例如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2,2’-5,5’-四異氰酸酯等多異氰酸酯單體、由上述多異氰酸酯單體衍生的二聚物、三聚物、縮二脲、脲基甲酸酯、由二氧化碳及上述多異氰酸酯單體而得的具有2,4,6-氧雜二嗪三酮環之多異氰酸酯;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烷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羥甲基庚烷、環己烷二甲醇、二甘醇、三甘醇、二丙二醇、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重均分子量未滿200之低分子量多元醇對上述各種異氰酸酯進行加成而得的加成物;例如上述分子量為200~200,000之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醚酯多元醇、聚酯醯胺多元醇、聚己內酯多元醇、聚戊內酯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多羥基鏈烷烴、蓖麻油、聚氨酯多元醇等對上述各種異氰酸酯加成得到的加成物等。
(2)配合量
另外,宜為相對於(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作為(C)成份之交聯劑的配合量設定成0.01~2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若所述交聯劑之配合量為魏曼未滿0.01重量份的值時,則在由於作為(B)成份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的添加而導致凝集強度過度降低的情況下,有時難以獲得充分的黏合強度、儲能模量所致。
另一方面,此乃因,若所述交聯劑之配合量為超過20重量份的值時,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間過度交聯,相反,黏合強度有時易於降低所致。
為獲得上述結果,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較宜為將作為(C)成份之交聯劑的配合量設定成0.1~18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0.3~15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視需要時,有時將交聯劑溶解或分散於溶劑中後添加,此時,交聯劑之量表示包含溶劑在內的量,但本段落中之配合量則指不包含溶劑的作為(C)成份之交聯劑自身的量(固形分之量)。
4.稀釋溶劑
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中,自改善各成份之分散性的觀點,或者於剝離膜等上塗布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時調整為適當的黏度之觀點出發,能夠使用溶劑。
至於所述溶劑,宜為例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乙基酮、乙基異丁基酮、甲醇、乙醇、異丙醇等,加入溶劑後的黏合劑組合物之濃度宜為設定成5~70重量%範圍內的值。
5.添加劑
另外,亦宜為於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中含有增黏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軟化劑、填充劑、高折射率化劑、分散劑等作為其他添加劑。
並且,此時,添加劑之配合量雖依添加劑之種類而異,但宜為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其配合量設定成0.1~2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6.阻燃性黏合劑層
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經下述步驟(1)~(3)能夠構成阻燃性黏合劑層。
(1)準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步驟,所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B)成份之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且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之阻燃劑的配合量設定成70~20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並且,作為共聚(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含有下述單體成份(a)~(c)。
(a)烷基知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100重量份
(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2)對基材塗布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形成塗層之步驟。
(3)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交聯,將塗層製成阻燃性黏合劑層之步驟。
以下,對於直至構成阻燃性黏合劑層之步驟,適當參照附圖予以具體說明。
(1) 步驟(1)(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準備步驟)
對於步驟(1),具體而言,宜為首先使單體成份(a)~(c)共聚,而得(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所述共聚的方法,若為現有公知的聚合方法並未予特別限定,但宜為採用溶液聚合。
並且,至於進行溶液聚合時所用的溶劑,能夠使用作為上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稀釋溶劑而舉出的溶劑,但其中宜為使用甲苯、乙酸乙酯。
並且,於進行共聚時,宜為添加聚合引發劑。
所述聚合引發劑若為現有公知的聚合引發劑並未予特別限定,但宜為使用偶氮系聚合引發劑。
另外,以提高步驟(1)轉移的步驟中的處理性、加工適性為目的,能夠將(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稀釋成任意的固形分濃度。
而且,至於稀釋溶劑,在不妨礙與溶液聚合中所用的溶液之相容性的範圍內能夠使用上述的稀釋溶劑。
其次,宜為對所得之溶劑中的(A)成份添加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的芳香族磷酸酯等及(C)成份之交聯劑等,而得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溶液。
(2) 步驟(2)(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塗佈步驟)
步驟(2)為如第1(a)圖所示之對基材2塗布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而形成塗層1的步驟。
至於所述基材,宜為剝離膜,例如可舉出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或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烴膜塗布有機矽樹脂、氟樹脂、醇酸樹脂等剝離劑,設置有剝離層之剝離膜。
另外,所述剝離膜的厚度宜為通常設定成20~150μm範圍內的值。
另外,至於在基材上塗佈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方法,宜為使用例如棒塗法、刮刀塗佈法、輥塗法、刮板塗布法、模塗法、凹版塗佈法等塗布添加有溶劑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形成塗層(塗膜)後,進行乾燥。
此時,在乾燥時基準下,宜為將塗層之厚度設定成1~100μm範圍內的值,較宜為設定成5~50μm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若塗層之厚度過薄時,則有時未能得充分的黏合特性,相反,若塗層過厚實,則有時殘留溶劑會成為問題所致。
另外,至於乾燥條件,宜為通常設定成50~150℃、10秒~10分鐘的範圍內。
(3) 步驟(3)(塗層之交聯步驟)
步驟(3)係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交聯,將塗層製成阻燃性黏合劑層之步驟。
亦即,宜為如第1(b)圖所示,對作為基材之剝離膜2上經予乾燥後的塗層1之表面,層積作為其他基材之膠帶基材101等,以該狀態進行交聯,製成阻燃性黏合劑層10。
而且,交聯係藉由上述的塗層之乾燥步驟及時效處理步驟與予以進行。
另外,至於時效處理步驟之條件及時間,並未予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如後述的實施例所述的條件等。
[第2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為一種阻燃性黏膠帶,其特徵在於,於基材之單面或兩面上具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作為黏合劑層,所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且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之阻燃劑的配合量設定成70~20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並且,作為共聚(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含有下述(a)~(c)成份。
(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
(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以下,參照第1圖,以不同於第1實施方式之處為中心,具體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
1.膠帶基材
本發明之阻燃性黏膠帶,其特徵在於,基材為膠帶基材,並且,於該膠帶基材之至少一面具備第1實施方式中記載的阻燃性黏合劑層。
並且,至於所述膠帶基材之材料物質,若為可用於作為膠帶之用途,即未予特別限製。
因此,可舉出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醯亞胺膜、聚醚醯亞胺膜、聚芳醯胺、聚醚酮、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4-甲基戊烯-1)及具有耐熱性的聚烯烴膜等。
而且,為提高膠帶基材之阻燃性,可以使膠帶基材含有芳香族磷酸酯等阻燃劑,或對膠帶基材塗布磷酸酯、金屬水合物、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芳醯胺、聚苯硫醚等阻燃性高的塗布材料。
另外,膠帶基材之厚度雖視使用的材料及用途而多少存在不同,但宜為通常設定成3~300μm範圍內的值,較宜為設定成5~100μm範圍內的值。
另外,對於膠帶基材之寬度,能夠根據膠帶之用途設定為適當的寬度,但宜為通常設定成3~200mm範圍內的值。
並且,亦可以使用寬10mm~10m之膠帶基材,經過於膠帶基材上形成阻燃性黏合劑層之步驟、或於阻燃性黏合劑層上層積膠帶基材之步驟後,將帶有阻燃性黏合劑層之膠帶基材剪裁成上述的適當寬度。
另外,亦宜為於膠帶基材之形成有塗層的面側實施表面處理。
至於此種表面處理,可舉出例如底塗處理、電暈處理、火焰處理等,但特別宜為為底塗處理。
此乃因,藉由使用此種形成有底塗層之膠帶基材,能夠進一步提高阻燃性黏合劑層對膠帶基材之密合性。
另外,至於構成此種底塗層之材料,可舉出纖維素酯(例如乙酸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乙酸丁酸纖維素、硝酸纖維素及此等的組合)、聚丙烯酸、聚氨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酯、聚乙烯醇縮乙醛、聚乙烯醚、聚乙烯基酮、聚乙烯基咔唑、聚乙烯醇縮丁醛及此等的組合。
另外,至於底塗層之厚度,雖未予特別限定,然而宜為通常設定成0.05μm~10μm範圍內的值。
2.阻燃性黏合劑層
另外,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阻燃性黏膠帶100的阻燃性黏合劑層1,0其特徵在於,將其設定為由作為第1實施方式而記載的特定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形成的阻燃性黏合劑層。
而且,對於所述阻燃性黏合劑層之具體內容,由於能夠設定為與已於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相同,所以此處省略。
另外,宜為將所述阻燃性黏合劑層之厚度設定成1~100μm範圍內的值。
此乃因,藉由將阻燃性黏合劑層之厚度設定於所述範圍,能夠更穩定的發揮所期望的黏合強度及儲能模量等黏合劑特性。亦即,此乃因,若所述厚度為小於1μm的值,則難以表現出所期望的黏合強度,有時容易產生剝離等不良情況所致。
另一方面,此乃因,若所述厚度為超過100μm的值時,則有時易於產生被黏物污染、漿液殘留等不良情況所致。
由此,較宜為將阻燃性黏合劑層之厚度設定成5~70μm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10~50μm範圍內的值。
另外,至於對膠帶基材形成阻燃性黏合劑層之方法,宜為如第1(a)~(c)圖所示,於作為基材之剝離膜2上形成塗層1,將塗層1之無剝離膜2的一側之表面直接與作為其他基材的膠帶基材101予以密合並進行層積,其後進行交聯,而得阻燃性黏膠帶100a。
或者,施亦可以使塗布於剝離膜上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先予交聯,製成阻燃性黏合劑層後,對膠帶基材進行層積。
另外,至於將所得的阻燃性黏膠帶貼合於在被黏物上之方法,宜為如第1(c)~(d)圖所示,首先,將層積於阻燃性黏合劑層10上的剝離膜2剝離,接著,將所呈現的阻燃性黏合劑層10之表面予以密合於被黏物上並進行貼合。
而且,所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相對於膠帶基材之層積既可以僅層積於膠帶基材之單面,施亦可以於兩面層積,設置成膠帶之任一面均能夠貼合於被黏物上的形式。
如此而得的阻燃性黏膠帶主要用於物品之捆包、密封、黏接,例如宜為供於電子零組件之絕緣用膠帶及電子機器內的固定‧包纏膠帶等用途。
3.黏合強度保持率
另外,宜為將黏合強度保持率(%)設定成75~125%範圍內的值,所述黏合強度保持率係依JIS Z 0237測定的阻燃性黏膠帶之初期黏合強度急於60℃、95%RH環境下放置7天後之放置後的黏合強度使用下述計算式(1)計算而得的。
黏合強度保持率(%)=(放置後的黏合強度/初期黏合強度)×100 (1)
此乃因,藉由如此控製黏合強度保持率,能夠穩定的管理黏合強度較少產生變化的阻燃性黏膠帶之製造。
亦即,能够更好的用於電子零組件之绝缘用膠帯及電子機器內的固定‧捆包用膠带等用途。
但是,若所述黏合強度保持率(%)的值過大時,則有時阻燃性黏膠帶製造時的材料利用率顯著降低,或可使用的原材料之種類過度受限。
因此,較宜為將阻燃性黏膠帶之黏合強度保持率(%)的值設定成80~120%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定成90~110%範圍內的值。
[第3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為一種阻燃性黏合片材,其特徵在於,在基材之單面或兩面上具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作為黏合劑層,所述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且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B)成份之阻燃劑的配合量設定成70~200重量份範圍內的值,並且,至於共聚(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含有下述(a)~(c成份。
(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
(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以下,以不同於第1及第2實施方式之處為中心,具體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片材,其特徵在於,基材為片基材,並且於該片基材之至少一面具備在第1實施方式中記載的阻燃性黏合劑層。
並且,至於片基材之材料物質、片基材之厚度及表面處理等、以及阻燃性黏合劑層,基本上能夠設定成與作為第2實施方式之阻燃性黏膠帶的膠帶基材及阻燃性黏合劑層相同。
另外,如後所述,由於阻燃性黏合劑片材與阻燃性黏膠帶於用途上大大不同,所以阻燃性黏合劑片材之片基材的面積宜為一般設定成1cm2~10m2範圍內的值,較宜為設定成3cm2~5m2範圍內的值。
另外,對於所述片基材之平面形狀並未予任何限製,例如可以為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及三角形等單一形狀至與被黏物的表面形狀適當對應的複雜形狀,進而亦可以於平面內設置開孔部、切入部等。
另外,如此而得的阻燃性黏合片材能夠用於資訊顯示標籤、以賦予設計性為目的ㄖ之標籤或片材等,例如能夠用於防火物品之品質標記標籤、壁紙、電子機器殼體或零組件之資訊顯示標籤等用途。
實施例
以下參照實施例,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1.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製備
由下述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80重量份及作為(C)成份之交聯劑3.6重量份製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而且,表1中的數值表示換算成固形分後的值。
並且,表1中,單體成份(a)~(d)之配比意味著將全部單體成份設定為100重量份時的重量份,括弧內的值意味著將單體成份(a)設定為100重量份時的重量份。
進而,(B)、(C)成份之配合量意味著將(A)成份設定為100重量份時的重量份。
(1)對於(A)成份
在氮氣氛下,於容器內盛裝作為單體成份(a)之丙烯酸正丁酯(BA)80重量份、作為單體成份(c)之丙烯醯嗎啉(ACMO)18重量份、作為單體成份(d)之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2重量份、作為聚合引發劑之偶氮二異丁腈0.3重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150重量份。
其次,在60℃聚合8小時,而得重均分子量為60萬隻(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接著,一邊攪拌溶液一邊於所得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內加入乙酸乙酯進行稀釋直至固形分成為35重量%,獲得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的固形分為35重量%之溶液。
另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重均分子量用凝膠滲透色譜法(以下簡稱為GPC法)予以測定。
亦即,首先,使用聚苯乙烯製作標準曲線。此後,重均分子量用聚苯乙烯換算值表示。其次,準備(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測定對象之濃度為1重量%的四氫呋喃(THF)溶液,用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 HLC-8020(由TSKGEL GMHXL、TSKGEL GMHXL、TSKGEL G2000HXL構成的3柱串聯的柱)以40℃、THF溶劑、1ml/分鐘之條件測定重均分子量。而且,使用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TSK GUARD COLUMN作為保護柱。
(2)對於(B)成份
相對於所得的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固形分35重量%)100重量份,添加作為(B)成份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的一種的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FP-600、固形分100重量%)28重量份。
亦即,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添加作為(B)成份之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80重量份。
而且,以下的記載中,有時將上述的(B)成份稱為FP-600。
(3)對於(C)成份
進而,相對於100重量份而得的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固形分35重量%),在添加上述(B)成份的同時,添加包含溶劑量在內為3.6重量份之作為(C)成份的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東洋油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BXX5640、固形分35重量%),均勻混合,而得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溶液。
即,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添加固形分為3.6重量份的作為(C)成份之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系交聯劑。
而且,以下有時將上述的(C)成份稱為BXX5640。
2.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溶液之塗布
其次,對作為剝離膜的厚度為38μm之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的剝離膜(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P-PET381031)之剝離處理面,使用滾輪刮刀塗布機塗布所得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溶液並使乾燥後的厚度為20μm。
其次,實施90℃、1分鐘之乾燥處理後,對作為膠帶基材之聚醯亞胺膜(東麗-杜邦股份有限公司製造、KAPTON 100H、厚度25μm)進行層積。
另外,與此不同,將於90℃乾燥處理1分鐘後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對作為膠帶基材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東麗股份有限公司製造、Lumirror 50T60、厚度50μm)以與上述相同的條件進行層積。
3.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時效處理
接著,將如上而得的由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塗層及膠帶基材構成的兩種層積體分別在23℃、50%RH(相對濕度的條件下放置(時效處理)7天,使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充分交聯,製成實施例1之阻燃性黏膠帶,而得膠帶基材為聚醯亞胺膜及膠帶基材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之兩種阻燃性黏膠帶。
4.評估 (1)噴霜之評估
對於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為膠帶基材之阻燃性黏膠帶,評估阻燃性黏合劑層中阻燃劑引起的噴霜之產生。
施亦即,將上述的阻燃性黏膠帶在23℃、50%RH的環境下放置7天後,目視確認於阻燃性黏合劑層是否存在結晶等凝集物,按下述基準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未被確認有凝集物
×:被確認有凝集物
(2)阻燃性之評估
對於使用聚醯亞胺膜作為膠帶基材之阻燃性黏膠帶,評估阻燃性黏膠帶之阻燃性。
亦即,自上述的阻燃性黏膠帶上剝離下剝離膜後,基於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公司出版的塑膠材料之燃燒性試驗標準UL94的垂直燃燒試驗方法,判定UL94VTM等級。並且,對VTM-0~2之任一等級軍不符合時即予判定為不合格。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而且,UL94標準之VTM等級,意指VTM-0知阻燃性最佳,隨著向VTM-1、VTM-2變化,阻燃性則降低。
(3)黏合性之評估
對於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為膠帶基材之阻燃性黏膠帶,評估阻燃性黏膠帶之黏合性。
亦即,上述的阻燃性黏膠帶之初期黏合強度與在60℃、95%RH的環境下放置7天後之對SUS板的黏合強度(N/25mm)基於JIS Z 0237進行測定,並使用下述計算式(1)計算出其黏合強度保持率(%),按下述基準進行評估。所得的结果列於表2。
黏合強度保持率(%)=(放置後的黏合強度/初期黏合強度)×100 (1)
◎:黏合強度保持率之值為90~110%範圍內的值
○:黏合強度保持率之值為80%以上且未滿90%、或者為超過110%且120%以下之範圍內的值
△:黏合強度保持率知值為75%以上且未滿80%、或者為超過120%且125%以下之範圍內的值
×:黏合強度保持率之值為未滿75%之值或者為超過125%之值
[實施例2]
實施例2中,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以作為(B)-1成份之FP-600成為40重量份、作為(B)-2成份之下述化合物(其係於25℃為固體之一種縮合芳香族磷酸酯)成為40重量份的方式進行添加,除此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B)-2成份:1,3-亞苯基雙(二(二甲苯))磷酸酯
(大八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X-200)
另外,以下有時將所述(B)-2成份稱為PX-200。
[實施例3]
實施例3中,於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改變為96重量份,同時將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改變為2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實施例4]
實施例4中,於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改變為88重量份,同時將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改變為10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實施例5]
實施例5中,於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改變為75重量份,同時將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改變為23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實施例6]
實施例6中,於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改變為70重量份,同時將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改變為28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實施例7]
實施例7中,於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設定為63重量份,同時將單體成份(c)的配合比例設定為35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實施例8]
實施例8中,由作為單體成份(a)之BA 80重量份、作為單體成份(c)之二甲基丙烯醯胺(DMAAm)10重量份及作為單體成份(d)之HEA 10重量份聚合(A)成份,並且,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C)成份之添加量改變為0.3重量份(以固形分計),除此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實施例9]
實施例9中,除將單體成份(c)改變為N-異丙基丙烯醯胺(NIPAAm)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结果列於表2。
[實施例10]
實施例10中,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除將(B)成份之添加量改變為160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實施例11]
實施例11中,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以作為(B)-1成份之PX-200成為60重量份、作為(B)-2成份之下述化合物(其係於25℃為液體之一種非縮合芳香族磷酸酯)成為30重量份的方式進行添加,除此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B)-2成份:甲苯基二(2,6-二甲苯基)磷酸酯(大八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X-110)
[實施例12]
實施例12中,於共聚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除代替作為單體成份(d)之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2重量份,使用丙烯酸4-羥基丁酯(HBA)2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比較例1]
比較例1中,由作為單體成份(a)之BA 90重量份及作為單體成份(b)之丙烯酸(AAc)10重量份聚合(A)成份,並且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添加作為(C)-1成份之下述化合物2.25重量份(以固形分計)、作為(C)-2成份之下述化合物0.07重量份(以固形分計),除此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C)-1成份:甲苯二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東洋油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BHS8515、固形分37.5重量%)
(C)-2成份:環氧系交聯劑(綜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AX、固形分5重量%)
另外,以下有時將上述的(C)-1成份及(C)-2成份分別稱為BHS8515、E-AX。
[比較例2]
比較例2中,除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添加30重量份作為(B)成份之PX-200外,餘與比較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比較例3]
比較例3中,除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添加作為(B)成份之下述化合物30重量份外,餘與比較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B)成份:膦腈化合物(大塚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PS-100)
另外,以下有時將所述(B)成份稱為SPS-100。
[比較例4]
比較例4中,除相對於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添加(B)成份50重量份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比較例5]
比較例5中,於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改變為80重量份,並將單體成份(b)之配合比例改變20重量份,進而,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添加2.1重量份(以固形分計)作為(C)成份之BHS8515外,餘與比較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比較例6]
比較例6中,於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改變為95重量份,並將單體成份(b)之配合比例改變為5重量份,進而,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添加2.25重量份(以固形分計)作為(C)成份之BHS8515外,餘與比較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比較例7]
比較例7中,瑜共聚(A)成份時,除將單體成份(a)之配合比例改變為98重量份,並將單體成份(b)之配合比例改變為2重量份外,餘與比較例1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比較例8]
比較例8中,除不添加(B)成份外,餘與實施例7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而且,比較例8中,由於初期黏合強度及放置後黏合強度發生變動(於黏合強度之測定圖表一定範圍內出現的振動現象),故以使用其上限值即下限值之平均值作為初期黏合強度及放置後黏合強度,計算出黏合強度保持率。
[比較例9]
比較例9中,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除添加10重量份(B)成份外,餘與實施例7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而且,比較例9中由於初期黏合強度及放置後黏合強度發生變動(於黏合強度之測定圖表一定範圍內出現的振動現象),故以使用其上限值即下限值之平均值作為初期黏合強度及放置後黏合強度,計算出黏合強度保持率。
[比較例10]
比較例10中,相對於100重量份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除添加30重量份(B)成份外,餘與實施例7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
[比較例11]
比較例11中,除不添加(B)成份外,餘與實施例4同法製作阻燃性黏膠帶,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列於表2。表1
表2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詳述,若依本發明時,作為構成黏合主劑(A)成份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單體成份,實質上不使用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而使用規定量的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同時,相對於所得的黏合主劑,以規定比例含有作為(B)成份阻燃劑之芳香族磷酸酯,由此例若即使將黏合劑組合物於高溫高濕環境下放置7天,亦能夠有效抑制黏合劑組合物中的磷酸酯之水解,並能夠有效提高黏合性。
並且,作為(B)成份阻燃劑,藉由使用規定量的液態芳香族磷酸酯,或者使用縮合型之液態芳香族磷酸酯,甚且或者使用1,3-亞苯基雙(二(二甲苯基)磷酸酯)、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及1,3-亞苯基雙(二苯基磷酸酯)等特定芳香族磷酸酯,能夠對源自丙烯醯嗎啉等規定單體成份的(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發揮規定的增塑效果,顯示出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良好的黏合特性及更高的阻燃性。
其結果,獲得滿足UL94標準之VTM-0等的程度之阻燃性優異且黏合特性亦優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以及使用此種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因此,本發明之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等可被期待對例如電子零組件之絕緣用膠帶、用於防火物品之品質標記標籤等的阻燃性黏膠帶及片材的高品質化發揮顯著作用。
1...塗層
2...剝離膜
10...阻燃性黏合劑層
100...阻燃性黏膠帶
101...膠帶基材
200...被黏物
第1(a)~(d)圖係供說明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等而用的使用方式、及阻燃性黏膠帶等的製造方法之示意圖。
第2圖係供說明單體成份(b)之配合比例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性而用的關係圖。
第3圖係供說明單體成份(c)之配合比例與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之黏合而用的關係圖。
第4圖係供供對液態芳香族磷酸酯作為增塑劑之功能而用的說明圖。
左縱座標:初期黏合強度(N/25mm)
右縱座標:黏合強度保持率(%)
橫座標:丙烯醯嗎啉的配合比例(重量份)

Claims (12)

  1. 一種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該(B)成份之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且,相對於該(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該(B)成份之阻燃劑的配合量設定為70~200重量份範圍的值,作為共聚該(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係含有下述(a)~(c)成份,且,該(c)成份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為丙烯醯嗎啉或N-異丙基丙烯醯胺之任一者:(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該(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對前述(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為0重量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該芳香族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種係於25℃為液體之芳香族磷酸酯,並且,相對於該(B)成份阻燃劑全體,將該於25℃為液體之芳香族磷酸酯的配合量設定為30重量%以上的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該於25℃為液體之芳香族磷酸酯係縮合型之芳香族磷酸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該(B)成份阻燃劑為1,3-亞苯基雙(二(二甲苯基)磷酸酯)、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和1,3-亞苯基雙(二苯基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相 對於100重量份單體成份(a),以1~15重量份範圍的值配合含羥基之乙烯基化合物作為共聚該(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其他單體成份(d)。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含有該(A)成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交聯劑作為(C)成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相對於(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作為(C)成份之交聯劑的配合量設定成0.1~18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c)成份之交聯劑係由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氮雜環丙烷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及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而成的群組選出的至少一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其中該(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係採用溶液聚合方式而得。
  11. 一種阻燃性黏膠帶,其特徵在於,於基材之單面或兩面上具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作為黏合劑層,該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之阻燃劑,該(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相對於該(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該(B)成份阻燃劑之配合量設定為70~200重量份範圍的值,並且,作為共聚該(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含有下述(a)~(c)成份,且,該(c)成份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為丙烯醯嗎啉或N-異丙基丙烯醯胺之任一者:(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 (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12. 一種阻燃性黏合片材,其特徵在於,於基材之單面或兩面上具備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作為黏合劑層,該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含有作為(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作為(B)成份的阻燃劑,該(B)成份阻燃劑含有芳香族磷酸酯,相對於該(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將該(B)成份阻燃劑之配合量設定為70~200重量份範圍的值,並且作為共聚該(A)成份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時的單體成份,含有下述(a)~(c)成份,且,該(c)成份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為丙烯醯嗎啉或N-異丙基丙烯醯胺之任一者:(a)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100重量份;(b)含羧基之乙烯基化合物:0重量份或0~1重量份但不包括0重量份;(c)含氮之乙烯基化合物:1~70重量份。
TW100108188A 2010-03-12 2011-03-10 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TWI529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5424 2010-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0939A TW201130939A (en) 2011-09-16
TWI529227B true TWI529227B (zh) 2016-04-11

Family

ID=44563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8188A TWI529227B (zh) 2010-03-12 2011-03-10 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12907B1 (zh)
CN (1) CN102695766B (zh)
TW (1) TWI529227B (zh)
WO (1) WO20111115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9023A4 (en) * 2012-09-06 2016-04-06 Lintec Corp FIRE-RESISTANT LAMINATE AND FIRE-RESISTANT ADHESIVE
JP6126960B2 (ja) * 2013-09-27 2017-05-1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6370742B2 (ja) * 2015-06-04 2018-08-08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10577803B (zh) 2018-06-11 2021-11-26 3M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压敏胶粘合剂、阻燃压敏胶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098447A1 (en) * 2019-02-02 2022-03-31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atte Flame Retardant Label
KR102528325B1 (ko) * 2019-08-28 2023-05-02 한화솔루션 주식회사 수성 난연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1193615A1 (ja) * 2020-03-27 2021-09-30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粘着テープおよび気密防水用粘着テープ
JPWO2021200751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2631B2 (ja) * 1991-01-25 2001-09-25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体用粘着剤組成物
JP3983890B2 (ja) * 1998-05-14 2007-09-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難燃性粘着テープ
JP3983889B2 (ja) * 1998-05-14 2007-09-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難燃性粘着テープ
JP4803860B2 (ja) * 2000-03-27 2011-10-26 株式会社きもと 難燃性粘着シート
WO2001094472A1 (fr) * 2000-06-02 2001-12-13 Polyplastics Co., Ltd. Composition de resine retardatrice de flamme
JP2003119446A (ja) * 2001-10-15 2003-04-23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アクリル系感圧接着剤組成物
JP4278026B2 (ja) * 2002-08-27 2009-06-10 株式会社スリオンテック 難燃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07747A (ja) * 2003-04-10 2004-11-04 Sliontec Corp 難燃性粘着テープ
JP2004307750A (ja) * 2003-04-10 2004-11-04 Sliontec Corp 難燃性粘着テープ
JP4584619B2 (ja) * 2004-04-30 2010-11-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難燃性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接着剤シート
JP2006096956A (ja) * 2004-09-30 2006-04-13 Nippon Shokubai Co Ltd 粘着剤組成物
JP2006152119A (ja) * 2004-11-29 2006-06-15 Hitachi Chem Co Ltd 難燃性接着剤組成物
JP5480477B2 (ja) * 2008-05-23 2014-04-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5766B (zh) 2015-01-28
TW201130939A (en) 2011-09-16
JPWO2011111534A1 (ja) 2013-06-27
CN102695766A (zh) 2012-09-26
JP4812907B1 (ja) 2011-11-09
WO2011111534A1 (ja)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9227B (zh) 阻燃性黏合劑組合物、阻燃性黏膠帶及阻燃性黏合片材
CN107922807B (zh) 光学构件用粘合剂层、带有粘合剂层的光学构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0932303B1 (ko) 광학부재용의 표면보호시트
KR101412867B1 (ko) 광학부재,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5088806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類及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KR20090007188A (ko)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광학부재
JP2005330464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類
KR20140029396A (ko) 점착제 및 점착 시트
TWI570204B (zh) 黏著劑層和黏著膜
TWI485216B (zh) 黏合劑組合物、黏合劑及黏合片材
EP2308936B1 (en) Insulating tape
TWI605102B (zh) Adhesive sheet
TW201335313A (zh) 黏合劑組合物及黏合片
JP2009046535A (ja) 光学部材用の表面保護シート
CN111378393B (zh) 保护片及层叠体
TWI595060B (zh) Flame retardant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flame retardant adhesive sheet
JP5606352B2 (ja) 難燃性粘着剤組成物、難燃性粘着テープおよび難燃性粘着シート
JP5733867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類及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5527881B2 (ja) 感圧接着剤組成物、感圧接着剤層及び感圧接着性積層体
JP5527880B2 (ja) 感圧接着剤組成物、感圧接着剤層及び感圧接着性積層体
JPWO2020027180A1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JP2021147466A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2023049730A (ja) 粘着テープ
JP2023131129A (ja) 粘着テープ
KR20140137553A (ko) 점착제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