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8355B - Optical pickup, a magnetic disk drive,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drive mean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pickup, a magnetic disk drive,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drive mea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8355B
TWI528355B TW103139281A TW103139281A TWI528355B TW I528355 B TWI528355 B TW I528355B TW 103139281 A TW103139281 A TW 103139281A TW 103139281 A TW103139281 A TW 103139281A TW I528355 B TWI528355 B TW I5283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screw
tooth
screw
tooth portio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5995A (zh
Inventor
Takaharu Suzuki
Hiroshi Ikuta
Naoto Ikeda
Masamichi Furuic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5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5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8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83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6Collimat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讀取頭、磁碟驅動裝置、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
本技術係關於藉由利用驅動部之驅動力旋轉之導螺桿使光學元件向特定方向移動之光學讀取頭、磁碟驅動裝置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技術領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87281號公報
已有藉由驅動馬達之驅動力使透鏡或光圈等之光學元件向特定方向移動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係設置於例如具有光學讀取頭之內置於磁碟驅動裝置、靜態相機或攝像機等之攝像裝置、可攜式終端之相機模組等。
例如,磁碟驅動裝置係對光碟或光磁碟等之碟狀記錄媒體進行資訊信號之記錄或再生,且於資訊信號之記錄及再生時使光學讀取頭向碟狀記錄媒體之半徑方向移動。光學讀取頭係具有藉由引導軸等向碟狀記錄媒體之半徑方向引導且移動之移動基台、及配置於移動基台之對物透鏡驅動裝置,並使透過對物透鏡照射之光聚光於碟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
作為設置於碟狀驅動裝置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有例如藉由配置於光學讀取頭且利用驅動馬達之驅動力使特定透鏡旋轉之導螺桿而移動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於專利文獻1所記述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時,螺帽螺合於導螺桿,且藉由導螺桿之旋轉而旋入螺帽,藉此使與螺帽一體化且保持透鏡之透鏡架向導螺桿之軸方向移動。導螺桿係一端部連結於驅動馬達之驅動部,另一端部受推力軸承可旋轉地支持。
於使用此導螺桿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中,因控制軟體或檢測部等之異常等致使螺帽過度移動而與推力軸承接觸,有對導螺桿與驅動部賦予朝向推力軸承側相反側之反作用力,使驅動部之一部分於驅動馬達之外殼之內面旋轉且受壓,產生使驅動部成無法旋轉之狀態之所謂堆疊之虞。
因此,於專利文獻1所記述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中,為了防止堆疊之產生,設置有用以形成使螺帽於導螺桿之軸方向中的兩端部空轉之螺帽空轉部且使螺帽螺合於導螺桿之螺合部之螺帽返回彈簧。因此,於螺帽被送至導螺桿之軸方向之端部時,藉由螺帽空轉部而使螺帽相對於導螺桿空轉且防止堆疊之產生。又,因藉由螺帽返回彈簧向螺合部側對螺帽賦能,故於螺帽之空轉後且導螺桿向相反方向旋轉時,螺帽螺合於螺合部而恢復正常之螺合狀態。
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記述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時,由於為了使螺帽相對於導螺桿恢復正常螺合狀態而設置有螺帽返回彈簧,故該部分之零件數量變多,具有所謂之製造成本變高之缺點。又,若螺帽返回被彈簧按壓時致使螺帽傾斜,則亦存在無法恢復正常螺合狀態之情形。再者,因非螺合部存在於導螺桿之兩端部,且螺帽未機械地碰觸驅動馬達側或推力軸承側,故無法檢測出機械碰觸部作為初期位置。因此,必須另外設置檢測螺帽位置之檢測部,亦存在進而使製造成本變高之缺點。
因此,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磁碟驅動裝置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課題在於,謀求克服上述之問題點,不增加零件數量而防止堆疊之產生,且恢復托架相對於導螺桿之正常螺合狀態。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1,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係包含:光源,其出射光束;對物透鏡,其使自上述光源出射之光束聚光於磁碟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光學元件,其配置於上述光源與上述對物透鏡之間且具有特定之折射力;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使上述光學元件朝光軸方向移動;上述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係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及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者。
藉此,於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中,於托架移動至導螺桿中的推力軸承側之端部之狀態,第2齒部與非螺合部對向而定位。
第2,上述之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係期望上述托架移動至於上述托架之可動範圍內最靠近上述推力軸承側時,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螺合部螺合,且上述第2齒部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非螺合部對向。
藉此,托架相對於導螺桿空轉。又,若於空轉後使導螺桿反轉,則托架與導螺桿成正常螺合狀態,且使托架移動。
第3,上述之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係期望上述托架移動至於上述 托架之可動範圍內最靠近上述驅動部側時,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同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螺合部螺合。
藉此,托架移動至於可動範圍內最靠近驅動部側時,使托架之旋轉停止。又,因托架停止之位置以機械精度決定,故無需其他檢測部即可知曉托架之正確位置。
第4,上述之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係期望包含將上述第1齒部朝上述螺合部按壓之方向賦能之按壓彈簧。
藉此,於第1齒部被按壓至螺合部之狀態隨導螺桿之旋轉而進給托架。
第5,上述之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係期望於上述托架設置基台面部、及自上述基台面部之兩端部分別突出之一對齒部形成部,且上述基台面部與上述一對齒部形成部係一體形成,於上述一對齒部形成部分別一體形成有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
藉此,基台面部、第1齒部形成部、第2齒部形成部、第1齒部、及第2齒部係一體形成。
第6,上述之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係期望上述驅動部為步進馬達之驅動部。
藉此,導螺桿之旋轉量之控制變得簡單。
第7,上述之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係期望設置檢測隨上述驅動部之旋轉而產生之反電動勢之檢測部,且上述托架向上述驅動部側移動且上述檢測部未檢測出上述反電動勢時,上述驅動部沿相反方向旋轉,使上述托架向上述推力軸承側移動。
藉此,在未檢測出反電動勢時判定托架之移動已停止。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1,本技術之磁碟驅動裝置係包含:光學讀取頭,其向磁碟狀記錄媒體之半徑方向移動;及磁碟台,其安裝上述磁碟狀記錄媒體;且上述光學讀取頭係包含:光源,其出射光束;對 物透鏡,其使自上述光源出射之光束聚光於磁碟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光學元件,其配置於上述光源與上述對物透鏡之間且具有特定之折射力;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使上述光學元件朝光軸方向移動;且上述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係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及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者。
藉此,於光學讀取頭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中,於托架移動至導螺桿中的推力軸承側之端部之狀態,第2齒部位於與非螺合部對向。
第2,上述之本技術之磁碟驅動裝置係期望設置檢測隨上述驅動部之旋轉而產生之反電動勢之檢測部,且上述托架向上述驅動部側移動且上述檢測部未檢測出上述反電動勢時,上述驅動部沿相反方向旋轉,使上述托架向上述推力軸承側移動。
藉此,在未檢測出反電動勢時判定托架之移動已停止。又,可正確知曉此時之托架位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係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且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 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
藉此,於托架移動至導螺桿中的推力軸承側之端部之狀態,第2齒部與非螺合部對向而定位。
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因在托架移動至導螺桿之推力軸承側之端部之狀態,第2齒部與非螺合部對向而定位,故可防止隨零件個數之增加而產生堆疊,且可謀求托架恢復至相對於導螺桿之正常螺合狀態。
另,本說明書所記述之效果僅為例示而非限定於此,亦可為其他效果。
1‧‧‧磁碟驅動裝置
2‧‧‧外框
3‧‧‧底盤
4‧‧‧磁碟台
5‧‧‧導軸
6‧‧‧進給螺絲
7‧‧‧光學讀取頭
8‧‧‧移動基台
8a‧‧‧軸承部
8b‧‧‧配置凹部
8c‧‧‧引導突條
9‧‧‧對物透鏡驅動裝置
10‧‧‧對物透鏡
11‧‧‧立起鏡
12‧‧‧發光部
13‧‧‧分光鏡
14‧‧‧受光部
15‧‧‧光學元件驅動裝置
16‧‧‧馬達單元
17‧‧‧元件固持器
18‧‧‧結合構件
18a‧‧‧彈簧配置孔
19‧‧‧安裝架
20‧‧‧驅動馬達
21‧‧‧導螺桿
22‧‧‧基台部
23‧‧‧馬達安裝部
23a‧‧‧貫通孔
24‧‧‧軸承安裝部
25‧‧‧推力軸承
26‧‧‧外殼
26a‧‧‧端子部
27‧‧‧驅動部
28‧‧‧周面部
29‧‧‧外側封塞面部
29a‧‧‧配置孔
30‧‧‧內側封塞面部
30a‧‧‧插通孔
31‧‧‧驅動軸
31a‧‧‧安裝部
31b‧‧‧彈簧支持部
32‧‧‧驅動磁體
33‧‧‧驅動線圈
34‧‧‧賦能彈簧
35‧‧‧螺合部
36‧‧‧非螺合部
37‧‧‧元件保持部
38‧‧‧被引導部
39‧‧‧被引導突部
40‧‧‧光學元件
41‧‧‧引導軸
42‧‧‧被安裝部
42a‧‧‧彈簧支持突部
43‧‧‧托架
44‧‧‧連結部
45‧‧‧基台面部
46‧‧‧第1齒部形成部
46a‧‧‧彈簧支持突部
47‧‧‧第2齒部形成部
48‧‧‧第1齒部
49‧‧‧第2齒部
50‧‧‧按壓彈簧
100‧‧‧磁碟狀記錄媒體
圖1係與圖2至圖9一起顯示用以實施本揭示之光學讀取頭、磁碟驅動裝置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形態者,本圖係磁碟驅動裝置之概略立體圖。
圖2係顯示光學讀取頭之放大立體圖。
圖3係以自與圖2不同之方向觀察光學讀取頭之狀態顯示之放大立體圖。
圖4係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5係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放大立體圖。
圖6係以自與圖5不同之方向觀察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狀態顯示之放大立體圖。
圖7係對一部分剖面而顯示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放大底視圖。
圖8係以托架移動至推力軸承側之移動端之狀態對一部分剖面而顯示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放大底視圖。
圖9係以托架相對於導螺桿位移之狀態對一部分剖面而顯示之放 大底視圖。
以下,根據附加圖式說明用以實施本技術之光學讀取頭、磁碟驅動裝置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形態。
於以下說明時,將磁碟狀記錄媒體之軸方向設為上下方向,且將光學讀取頭之移動方向設為前後方向,而表示上下前後左右之方向。
另,以下所示之上下前後左右之方向係為便於說明者,關於本技術之實施並未限定於該等之方向。
[磁碟驅動裝置之概略構成]
磁碟驅動裝置1係於外框2之內部配置有所需之各構件及各機構而成(參照圖1),且於外框2形成有未圖示之磁碟插入口。
於外框2之內部配置底盤3,且於安裝於底盤3之主軸馬達之馬達軸固定有磁碟台4。於底盤3安裝有平行之導軸5、5,且支持藉由未圖示之進給馬達旋轉之進給螺絲6。
光學讀取頭7以可向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半徑方向(前後方向)自由移動地支持於底盤3。光學讀取頭7係如圖2所示,具有移動基台8、設置於移動基台8之所需之光學零件、及配置於移動基台8之對物透鏡驅動裝置9,且設置於移動基台8之左右兩端部之軸承部8a、8a分別滑動自由地支持於導軸5、5。
設置於移動基台8之未圖示之螺帽構件螺合於進給螺絲6,若藉由進給馬達使進給螺絲6旋轉,則螺帽構件向與進給螺絲6之旋轉方向相應之方向旋入,且光學讀取頭7向安裝於磁碟台4之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半徑方向移動。
光學讀取頭7係可對種類不同之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例如雷射光之使用波長為780nm附近之CD(Compact Disc:光碟)、使用波長為 660nm附近之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光碟)、使用波長為405nm附近之藍光光碟(Blu-ray Disc)等進行資訊信號之記錄再生。
於對物透鏡驅動裝置9安裝有對物透鏡10。
於移動基台8形成有下方開口之配置凹部8b(參照圖3)。於移動基台8設置左右延伸之引導突條8c,引導突條8c係設置於形成配置凹部8b之側面。
於移動基台8,在對物透鏡10之下方配置有立起鏡11。於移動基台8,在特定之各位置分別配置發光部12、分光鏡13、及受光部14,且作為發光部12,使用例如半導體雷射。
自發光部12出射之光(雷射光)藉由分光鏡13轉換光路入射至立起鏡11,且於立起鏡11以90°反射而透過對物透鏡10向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記錄面照射。此時,藉由對物透鏡驅動裝置9以使透過對物透鏡10照射之光之光點聚光於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記錄面之方式,進行聚焦調整及循跡調整。
入射至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記錄面之光,於記錄面反射且透過對物透鏡10入射至立起鏡11,並於立起鏡11以90°反射而透過分光鏡並入射至受光部14。
於磁碟驅動裝置1中,若磁碟台4隨主軸馬達之旋轉而旋轉,則安裝於磁碟台4之磁碟狀記錄媒體100旋轉,同時光學讀取頭7向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半徑方向移動,並基於入射至受光部14之光進行資訊信號對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記錄再生。
[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構成]
於形成於光學讀取頭7之移動基台8之配置凹部8b配置有光學元件驅動裝置15。光學元件驅動裝置15具有馬達單元16、元件固持器17、及結合構件18(參照圖4至圖7)。
馬達單元16係具有安裝架19、驅動馬達20、及導螺桿21。
安裝架19具有:朝向上下方向之橫長之基台部22、自基台部22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向下方突出之馬達安裝部23、及自基台部22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向下方突出之軸承安裝部24。於馬達安裝部23形成有於左右貫通之貫通孔23a。於軸承安裝部24安裝有推力軸承25。
安裝架19係藉由螺絲緊固等而於移動基台8安裝有基台部22。
驅動馬達20係安裝於馬達安裝部23之外表面。驅動馬達20具有外殼26及配置於外殼26內部之驅動部27(參照圖7)。驅動馬達20係典型的步進馬達,但並未限定於此。又,圖為示意圖,亦可包含有徑向軸承等之未圖示之零件。
外殼26具有圓筒狀之周面部28、封塞周面部28之一側開口之外側封塞面部29、及封塞周面部28之另一側開口之內側封塞面部30,且內側封塞面部30以連接於馬達安裝部23之狀態安裝。於外側封塞面部29之中心部形成有配置孔29a。於內側封塞面部30之中心部形成有插通孔30a。
於外殼26安裝有用以對配置於內部之驅動部27供給電力之端子部26a、26a、...(參照圖4至圖6)。
驅動部27具有驅動軸31、外嵌狀安裝於驅動軸31之大致圓筒狀之驅動磁體32、及配置於驅動磁體32之外周側之驅動線圈33、33(參照圖7)。驅動軸31之軸方向的一端部以外之部分係作為安裝驅動磁體32之安裝部31a而設置,驅動軸31之一端部係作為直徑較安裝部31a更小之彈簧支持部31b而設置。彈簧支持部31b係一部分配置於外殼26之配置孔29a。
於驅動軸31之彈簧支持部31b支持有賦能彈簧34。賦能彈簧34係例如壓縮捲簧,一端按壓於外殼26中的外側封塞面部29之內表面,另一端按壓於安裝部31a之一端面。因此,驅動部27藉由賦能彈簧34而 對推力軸承25側賦能。
驅動磁體32係於外殼26之內部以與外殼26之內表面間具有特定間隙之狀態旋轉。驅動磁體32係透過端子部26a、26a、...對驅動線圈33、33供給驅動電流,藉此旋轉。
導螺桿21係左右延伸之狀態,且軸方向之一端部插通形成於安裝架19之馬達安裝部23之貫通孔23a、及形成於外殼26之內側封塞面部30之插通孔30a,軸方向之另一端部受推力軸承25旋轉自由地支持。導螺桿21係軸方向之一端連結於驅動軸31之軸方向之另一端,且藉由賦能彈簧34透過驅動軸31對推力軸承25側賦能,軸方向之另一端面受推力軸承25按壓。
導螺桿21之軸方向之另一端部以外之部分係設置作為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35,軸方向之另一端部設置作為未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36(參照圖4至圖7)。
導螺桿21連結於驅動部27之驅動軸31,因而藉由驅動馬達20之驅動力而旋轉。另,導螺桿21亦可與驅動軸31一體形成。
元件固持器17係形成前後較長之縱長形狀。元件固持器17係各部分一體形成而成,具有左右貫通之筒狀之元件保持部37、連接於元件保持部37之被引導部38、及自元件保持部37突出之被引導突部39。
於元件保持部37保持有光學元件40。光學元件40係例如準直透鏡,具有將入射之光成為大致平行光之功能。
被引導部38係受左右方向延伸之引導軸41滑動自由地支持。引導軸41係以配置於形成於移動基台8之配置凹部8b之狀態,於移動基台8安裝軸方向之兩端部。被引導突部39由移動基台8之引導突條8c滑動自由地支持。
因此,元件固持器17與保持於元件固持器17之光學元件40被引導至引導軸41與引導突條8c且向左右方向移動。
光學元件40係位於自發光部12出射之光之路徑中分光鏡與立起鏡11之間,且根據進行記錄再生之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種類,於左右方向分別移動至特定之位置。發光元件40根據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種類於左右方向分別移動至特定之位置,藉此,因使入射至對物透鏡10之光之發散角或收斂角變化,且各不同種類或相同種類亦具有差異性,故在對各個光透射層之厚度不同之磁碟狀記錄媒體100進行記錄再生動作時修正球面像差,從而無關何種磁碟狀記錄媒體100均可進行良好之記錄再生動作。
結合構件18係由樹脂材料形成前後較長之縱長形狀。結合構件18係各部一體形成而成,具有安裝於元件固持器17之被安裝部42、螺合於導螺桿21之托架43、及連結被安裝部42與托架43之連結部44。於結合構件18,自被安裝部42的連結部44側之端部遍及連結部44之位置形成彈簧配置孔18a,彈簧配置孔18a係以上下貫通且前後延伸之方式形成。
於被安裝部42設置朝托架43側突出之彈簧支持突部42a,彈簧支持突部42a位於彈簧配置孔18a。被安裝部42係自下方安裝於元件固持器17之被引導部38。
托架43具有朝向上下方向之基台面部45、自基台面部45之前後方向的一端部向下方突出之第1齒部形成部46、及自基台面部45之前後方向的另一端部向下方突出之第2齒部形成部47,且基台面部45、第1齒部形成部46、及第2齒部形成部47以字狀一體形成。
第1齒部形成部46係較第2齒部形成部47位於更靠向元件固持器17之元件保持部37側。於第1齒部形成部46設置朝被安裝部42側突出之彈簧支持突部46a,彈簧支持突部46a位於彈簧配置孔18a。
於與第1齒部形成部46之第2齒部形成部47對向之面,複數個第1齒部48、48、...例如二個第1齒部48、48左右隔開地一體設置。第1齒 部48、48係上下延伸形成為前端較細之形狀。
於第2齒部形成部47之與第1齒部形成部46對向之面設置有第2齒部49。第2齒部49係上下延伸且形成為前端較細之形狀。第2齒部49係較第1齒部48、48位於更左側。
連結部44形成為朝向上下方向之板狀,且於上端部與下端部分別連接有被安裝部42與托架43。連結部44係形成為薄壁,厚度較基台面板45、第1齒部形成部46、及第2齒部形成部47更薄。因此,連結部44容易沿大致上下方向彈性變形。
於結合構件18之彈簧配置孔18a配置有按壓彈簧50。按壓彈簧50係例如壓縮捲簧,以兩端部分別受被安裝部42之彈簧支持突部42a與第1齒部形成部46之彈簧支持突部46a支持之狀態配置於彈簧配置孔18a。
如上所述,連結部44形成為薄壁,且容易沿大致上下方向彈性變形,形成為字狀之基台面部45與第1齒部形成部46與第2齒部形成部47藉由按壓彈簧50被朝按壓於導螺桿21之方向賦能,藉此設置於第1齒部形成部46之第1齒部48、48按壓至導螺桿21。
結合構件18於安裝於元件固持器17之狀態中,托架43自下方組裝至導螺桿21,且第1齒部48、48與第2齒部49以隔著導螺桿21於前後方向位於相反側之狀態螺合於螺合部35。此時,藉由按壓彈簧50使第1齒部48、48對靠近第2齒部49之方向賦能,因而第1齒部48、48以按壓至螺合部35之狀態螺合。
[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之動作]
若導螺桿21藉由驅動馬達20之驅動力而旋轉,則朝與導螺桿21之旋轉方向相應之方向進給第1齒部48、48與第2齒部49,且元件固持器17與結合構件18與光學元件40由引導軸41與引導突條8c引導,朝左右方向一體地移動。
於磁碟驅動裝置1中,在進行對於磁碟狀記錄媒體100之記錄再生動作前,使驅動馬達20旋轉,將托架43進給至驅動馬達20側,且使托架43抵接於安裝架19之馬達安裝部23,並停止特定之時間。將此時之位置判定為托架43之初期位置,且以初期位置作為基準控制驅動馬達20之旋轉方向及旋轉量,從而決定與托架43一體移動之光學元件40之移動位置。此處,因可藉由使用步進馬達作為驅動馬達20而更高精度地控制旋轉量,故可提高光學元件40之移動位置之精度。又,因初期位置亦由托架43抵接於馬達安裝部23而唯一地決定,故不必設置其他位置檢測感應器,而可降低成本。
然而,例如,在塵埃等異物侵入托架43與導螺桿21之螺合部35之間之情形等時,托架43很少但有時會在抵接於馬達安裝部23前停止,從而於托架43之初期位置檢測中產生錯誤檢測。
在產生此般之異常之情形時,因托架43之初期位置偏離,故在以驅動馬達20使導螺桿21旋轉特定之旋轉量,朝推力軸承25側進給托架43時,會產生托架43過度移動而抵接於推力軸承25之情形。於托架43抵接於推力軸承25之情形時,因導螺桿21於相反方向受力,故驅動部27被按壓至外殼26的外側封塞面部29之內表面而產生堆疊,而成為驅動馬達20之驅動力難以作動之狀態。
然而,於磁碟驅動裝置1中,因導螺桿21之軸方向的推力軸承25側之端部係作為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36而設置,故在如上所述托架43抵接於推力軸承25時,第2齒部49位於與非螺合部36對向之位置,且第1齒部48、48保持與螺合部35螺合之狀態(參照圖8)。
因此,由於第2齒部49位於與非螺合部36對向之位置,故托架43使第1齒部48、48相對於旋轉中的導螺桿21於前後方向朝自螺合部35分離之方向位移,第1齒部48、48反復跳齒並與螺合部35螺合,托架43相對於導螺桿21空轉(參照圖9)。
因如此托架43抵接於推力軸承25時,托架43相對於導螺桿21空轉,故未對導螺桿21賦予朝驅動馬達20側移動之力,且驅動部27未按壓至外殼26之外側封塞面部29之內表面,從而不產生堆疊。即使因上述之異物侵入等導致托架43於原本之初期位置以外之位置停止之現象發生,於導螺桿21或托架43至少於某範圍內可作動之情形下,大部分的情形都是於作動時異物移動等而可移動至原本之初期位置之情形。於磁碟驅動裝置1中,即使托架43抵接於推力軸承25亦不產生堆疊,故托架43於原本之初期位置以外之位置停止之所謂異常即使出現,亦可以下述方式簡單地恢復。
也就是說,即使托架43抵接於推力軸承25且托架43相對於導螺桿21空轉特定時間,驅動馬達20亦因未堆疊,而可向相反方向旋轉,從而反轉導螺桿21。此時,因第1齒部48、48與導螺桿21之螺合部35螺合,故若導螺桿21反轉,則托架43被進給向驅動馬達20側,且第2齒部49亦與螺合部35螺合,恢復成托架43相對於導螺桿21之正常螺合狀態。於托架43之位置為非正確位置,且於抵接於推力軸承25之位置停止之情形時,因光學元件40之位置不適當,故無法對磁碟狀記錄媒體100進行適當之記錄再生動作。然而,例如在已知該情形之時點,可藉由進行如上所述之動作而簡單地恢復。
又,於驅動馬達20之驅動時藉由未圖示之檢測部檢測出伴隨驅動馬達20之旋轉而產生之反電動勢,在向驅動馬達20側進給之托架43與安裝架19之馬達安裝部23抵接時,因驅動馬達20之旋轉停止,故反電動勢為0,檢測部未檢測出反電動勢。於此般驅動馬達20之驅動時,藉由檢測部未檢測出反電動勢時,因判定托架43位於與安裝架19之馬達安裝部23抵接之初期位置,故驅動馬達20向相反方向旋轉,使托架23向推力軸承25側移動。
如此,在托架43抵接於驅動馬達20側且檢測出托架43之初期位 置之情形時,導螺桿21之前端部僅與推力軸承25抵接。因此,與如托架43抵接於推力軸承25側之情形般於驅動馬達20之驅動部27按壓於外殼26的外側封塞面部29之內表面之情形不同,不產生堆疊。這是因為導螺桿21除前端部之直徑較小以外,表面粗糙度亦容易控制,而與推力軸承25之間之摩擦係數亦較小之故。因此,在托架43向驅動馬達20側移動時,不產生堆疊,且於未檢測出反電動勢時,可判定托架43停止移動。
[總結]
如上所述,磁碟驅動裝置1係托架43中第1齒部48、48與第2齒部49隔著導螺桿21位於相反側,且第2齒部49設置於較第1齒部48、48更靠向推力軸承25側,並於導螺桿21的推力軸承25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36。
因此,在托架43移動至導螺桿21的推力軸承25側之端部之狀態中第2齒部49位於與非螺合部36對向,因而,不增加零件個數亦可防止驅動馬達20中的堆疊產生,且可謀求恢復托架43相對於導螺桿21正常之螺合狀態。
又,因於導螺桿21形成非螺合部36而可防止堆疊之產生,故不必設定組裝有包含堆疊產生後用以脫離堆疊之機構或脫離專用之特定順序之軟體的控制系統,可謀求降低磁碟驅動裝置1之製造成本。
再者,由於未使用檢測托架43之位置且控制托架43之移動範圍並防止堆疊產生之系統,故不必使用用以檢測位置之光斷續器等之感應器,可謀求進一步降低磁碟驅動裝置1之製造成本。
又,在托架43移動至導螺桿21中的推力軸承25側之端部之狀態中,第1齒部48、48與螺合部35螺合且第2齒部49位於與非螺合部36對向,因而可確實恢復托架43相對於導螺桿21之正常螺合狀態。
再者,又因設置有將第1齒部48、48朝按壓至螺合部35之方向賦 能之按壓彈簧50,故於第1齒部48、48被按壓至螺合部35之狀態下,可確保伴隨導螺桿21之旋轉而進給托架43,使托架43穩定移動之狀態。
再者,因於驅動馬達20的外殼26內部設置有使驅動部27、及導螺桿21對推力軸承25側賦能之賦能彈簧34,故於通常狀態下導螺桿21以始終按壓於推力軸承25之狀態旋轉,可謀求提高光學元件40之位置精度。
又,因於外殼26內部設置有賦能彈簧34,故於外殼26之外側不需要賦能彈簧34之配置空間,可因節省空間而實現光學元件驅動裝置15之小型化。這是因為在托架43按壓於推力軸承25之情形時賦能彈簧34變形並使驅動馬達20之驅動部27按壓於外殼26的外側封塞面部29之內表面亦未產生堆疊,故可使用較小之賦能彈簧34。
再者,因第1齒部48、48藉由按壓彈簧50而對元件固持器17朝導螺桿21側賦能,且第1齒部48、48位於較第2齒部49更靠向元件固持器17側,故按壓彈簧50位於較導螺桿21更靠向元件固持器17側,且按壓彈簧50之長度短即可,可謀求光學元件驅動裝置15的構造簡單化。
另,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亦可以第2齒部位於較第1齒部更靠向元件固持器17側之狀態使第1齒部對導螺桿21側賦能之方式構成。此般之構造係可例如藉由於結合構件中於元件固持器側之齒部形成部設置第2齒部,且於與元件固持器相反側之齒部形成部設置第1齒部,並於被安裝部與設置第1齒部之齒部形成部之間支持拉伸捲簧而構成。
此外,磁碟驅動裝置1係因於托架43一體設置基台面部45、第1齒部形成部46、及第2齒部形成部47,且於第1齒部形成部46及第2齒部形成部47分別一體形成第1齒部48、48及第2齒部49,故可謀求托架43之各部一體形成,且藉由零件個數之削減而降低製造成本。
[其他]
上文中作為一例顯示使作為光學元件40之準直透鏡移動之光學元件驅動裝置15,但藉由光學元件驅動裝置而移動之光學元件並未限定於準直透鏡,亦可為其他透鏡等之光學元件。
又,光學元件驅動裝置並非限定於設置於光學讀取頭7者,亦可為使內置於靜態相機或攝像機等之攝像裝置、可攜式終端之相機模組等中所用之各種透鏡或光圈等之光學元件移動者。
[本技術] (1)
本技術亦可採用如下構成。一種光學讀取頭,其包含:光源,其出射光束;對物透鏡,其使自上述光源出射之光束聚光於磁碟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光學元件,其配置於上述光源與上述對物透鏡之間且具有特定之折射力;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使上述光學元件朝光軸方向移動;且上述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及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且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 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
(2)
如上述(1)之光學讀取頭,其中上述托架移動至於上述托架之可動範圍內最靠近上述推力軸承側時,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螺合部螺合,且上述第2齒部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非螺合部對向。
(3)
如上述(1)或上述(2)之光學讀取頭,其中上述托架移動至於上述托架之可動範圍內最靠近上述驅動部側時,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均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螺合部螺合。
(4)
如上述(1)至上述(3)中任一者之光學讀取頭,其包含將上述第1齒部朝上述螺合部按壓之方向賦能之按壓彈簧。
(5)
如上述(1)至上述(4)中任一者之光學讀取頭,其中於上述托架設置基台面部、及自上述基台面部之兩端部分別突出之一對齒部形成部;且上述基台面部與上述一對齒部形成部係一體形成;於上述一對齒部形成部分別一體形成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
(6)
如上述(1)至上述(5)中任一者之光學讀取頭,其中上述驅動部為步進馬達之驅動部。
(7)
如上述(1)至上述(6)中任一者之光學讀取頭,其中設置檢測隨上述驅動部之旋轉而產生之反電動勢之檢測部;且 上述托架向上述驅動部側移動且上述檢測部未檢測出上述反電動勢時,上述驅動部沿相反方向旋轉,使上述托架向上述推力軸承側移動。
(8)
一種磁碟驅動裝置,其包含:光學讀取頭,其向磁碟狀記錄媒體之半徑方向移動;及磁碟台,其安裝上述磁碟狀記錄媒體;且上述光學讀取頭包含:光源,其出射光束;對物透鏡,其使自上述光源出射之光束聚光於磁碟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光學元件,其配置於上述光源與上述對物透鏡之間且具有特定之折射力;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使上述光學元件朝光軸方向移動;且上述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及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且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
(9)
如上述(8)之磁碟驅動裝置,其中設置檢測隨上述驅動部之旋轉而產生之反電動勢之檢測部;且上述托架向上述驅動部側移動且上述檢測部未檢測出上述反電動勢時,上述驅動部沿相反方向旋轉,使上述托架向上述推力軸承側移動。
(10)
一種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且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
16‧‧‧馬達單元
18‧‧‧結合構件
18a‧‧‧彈簧配置孔
19‧‧‧安裝架
21‧‧‧導螺桿
22‧‧‧基台部
24‧‧‧軸承安裝部
25‧‧‧推力軸承
35‧‧‧螺合部
36‧‧‧非螺合部
42‧‧‧被安裝部
42a‧‧‧彈簧支持突部
43‧‧‧托架
44‧‧‧連結部
46‧‧‧第1齒部形成部
46a‧‧‧彈簧支持突部
47‧‧‧第2齒部形成部
48‧‧‧第1齒部
49‧‧‧第2齒部
50‧‧‧按壓彈簧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讀取頭,其包含:光源,其出射光束;對物透鏡,其使自上述光源出射之光束聚光於磁碟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光學元件,其配置於上述光源與上述對物透鏡之間,且具有特定之折射力;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使上述光學元件朝光軸方向移動;且上述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及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且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讀取頭,其中上述托架移動至於上述托架之可動範圍內最靠近上述推力軸承側時,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螺合部螺合,且上述第2齒部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非螺合部對向。
  3. 如請求項1之光學讀取頭,其中上述托架移動至於上述托架之可 動範圍內最靠近上述驅動部側時,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均與上述導螺桿之上述螺合部螺合。
  4. 如請求項1之光學讀取頭,其中包含將上述第1齒部朝上述螺合部按壓之方向賦能之按壓彈簧。
  5. 如請求項1之光學讀取頭,其中於上述托架設置基台面部、及自上述基台面部之兩端部分別突出之一對齒部形成部;且上述基台面部與上述一對齒部形成部係一體形成;於上述一對齒部形成部,分別一體形成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
  6. 如請求項1之光學讀取頭,其中上述驅動部為步進馬達之驅動部。
  7. 如請求項1之光學讀取頭,其中設置檢測隨上述驅動部之旋轉而產生之反電動勢之檢測部;且上述托架向上述驅動部側移動且上述檢測部未檢測出上述反電動勢時,上述驅動部沿相反方向旋轉,使上述托架向上述推力軸承側移動。
  8. 一種磁碟驅動裝置,其包含:光學讀取頭,其向磁碟狀記錄媒體之半徑方向移動;及磁碟台,其安裝上述磁碟狀記錄媒體;且上述光學讀取頭包含:光源,其出射光束;對物透鏡,其使自上述光源出射之光束聚光於磁碟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光學元件,其配置於上述光源與上述對物透鏡之間且具有特定之折射力;及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使上述光學元件朝光軸方向移動;且 上述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為側相反側之端部;及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且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
  9. 如請求項8之磁碟驅動裝置,其中設置檢測隨上述驅動部之旋轉而產生之反電動勢之檢測部;且上述托架向上述驅動部側移動且上述檢測部未檢測出上述反電動勢時,上述驅動部沿相反方向旋轉,使上述托架向上述推力軸承側移動。
  10. 一種光學元件驅動裝置,其包含:導螺桿,其具有形成有螺溝之螺合部;驅動部,其使上述導螺桿旋轉;推力軸承,其於上述導螺桿之軸方向承受上述導螺桿之與上述驅動部側為相反側之端部;托架,其具有沿上述軸方向隔開且複數設置並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1齒部、及於上述軸方向中較上述第1齒部設置於更靠向上述推力軸承側且與上述螺合部螺合之第2齒部,且上述第1齒部與上述第2齒部隔著上述導螺桿位於相反側,並隨上述導螺 桿之旋轉向上述軸方向移動;於上述導螺桿之上述推力軸承側之端部形成有不具有螺溝之非螺合部。
TW103139281A 2013-12-20 2014-11-12 Optical pickup, a magnetic disk drive,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drive means TWI528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4350 2013-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5995A TW201525995A (zh) 2015-07-01
TWI528355B true TWI528355B (zh) 2016-04-01

Family

ID=53402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81A TWI528355B (zh) 2013-12-20 2014-11-12 Optical pickup, a magnetic disk drive,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drive mean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97864B2 (zh)
JP (1) JP6428640B2 (zh)
CN (1) CN105830157B (zh)
HK (1) HK1222256A1 (zh)
PH (1) PH12016501124A1 (zh)
TW (1) TWI528355B (zh)
WO (1) WO2015093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60890A1 (en) * 2018-11-20 2020-05-21 Jiangsu Fine Stor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 td. Storage cabin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9169U (zh) * 1989-05-19 1990-12-19
JPH04141610A (ja) * 1990-10-02 1992-05-15 Canon Inc レンズ駆動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H09258087A (ja) * 1996-03-26 1997-10-03 Canon Inc 移動機構および光学機器
JP3359527B2 (ja) * 1997-02-13 2002-12-2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ヘッド送り装置
JP2000339882A (ja) * 1999-05-31 2000-12-0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TW472934U (en) 2000-07-11 2002-01-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New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CD-ROM
JP3809826B2 (ja) * 2003-05-19 2006-08-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機構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244021B2 (ja) 2004-04-13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6172661A (ja) 2004-12-17 2006-06-29 Sony Corp 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送り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WO2006100619A2 (en) * 2005-03-24 2006-09-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disc drive and follower for use in an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7206196A (ja) * 2006-01-31 2007-08-1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学装置
JP4597089B2 (ja) 2006-04-19 2010-12-1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ユニット
JP2008027557A (ja) * 2006-07-25 2008-02-07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ピックアップ位置決め方法
JP2009104748A (ja) * 2007-10-25 2009-05-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10282693A (ja) * 2009-06-05 2010-12-16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009744A (ja) * 2009-10-13 2010-01-14 Panas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232406A (ja) * 2010-04-23 2011-11-17 Tamron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00747B2 (ja) * 2010-11-19 2014-01-29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13164892A (ja) * 2012-01-11 2013-08-22 Panas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移送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5995A (zh) 2015-07-01
US9697864B2 (en) 2017-07-04
WO2015093186A1 (ja) 2015-06-25
PH12016501124B1 (en) 2016-07-18
US20160358624A1 (en) 2016-12-08
HK1222256A1 (zh) 2017-06-23
PH12016501124A1 (en) 2016-07-18
CN105830157A (zh) 2016-08-03
JPWO2015093186A1 (ja) 2017-03-16
CN105830157B (zh) 2019-03-12
JP6428640B2 (ja) 2018-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8022C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JP4366398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US7787340B2 (en) Optical pickup
US8130600B2 (en) Drive device, optical head,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JP5225922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10474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US7852737B2 (en) Optical pickup
JP4905278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528355B (zh) Optical pickup, a magnetic disk drive,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drive means
JP507669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218406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KR100728017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광픽업 장치
KR100757939B1 (ko) 광픽업장치
US7924688B2 (en) Optical picku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pickup
JP5436077B2 (ja) 調整機構を有す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512277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それに備わる球面収差補正部の調整方法
JP201225275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1225275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レンズ駆動機構
JP200911058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405993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405993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532234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の対物レンズ調整方法
JP201405993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614705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14049157A (ja) レーザー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