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4022B - 伸縮可撓接頭 - Google Patents
伸縮可撓接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24022B TWI524022B TW101124409A TW101124409A TWI524022B TW I524022 B TWI524022 B TW I524022B TW 101124409 A TW101124409 A TW 101124409A TW 101124409 A TW101124409 A TW 101124409A TW I524022 B TWI524022 B TW I52402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pipe
- outer sleeve
- flexible joint
- ax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02—Universal joints, i.e. with mechanical connection allowing angular movement or adjustment of the axes of the parts in any direction
- F16L27/026—Universal and axially displaceable joi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1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comprising a flexible connection only, e.g. for damping vibrations
- F16L27/113—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comprising a flexible connection only, e.g. for damping vibrations the ends of the pipe being interconnected by a rigid slee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12—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substantial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12—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substantial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 F16L27/127—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substantial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with means for locking the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in the final mounted position
- F16L27/1275—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substantial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with means for locking the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in the final mounted position by means of at least an external threaded bolt
- F16L27/12751—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substantial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with means for locking the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or movement in the final mounted position by means of at least an external threaded bolt the threaded bolt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伸縮可撓接頭,特別係為了橋接配管間,將配管之端部插入套筒時,不須於伸縮可撓接頭側與配管側進行特別的加工,即使兩側之配管的間隔伸縮大亦可對應、可連結套筒與配管的伸縮可撓接頭。
作為伸縮可撓接頭,必須對管路的彎曲或伸縮皆可對應。因此,以習知的伸縮可撓接頭而言,可知係由金屬材料所構成的蛇形構造物。然而,由金屬材料所構成的蛇形構造物對於管路的彎曲或伸縮,材料本體會變形以進行對應,因此,容易發生金屬疲勞,又,本體變形需要相當的力量,所以具有無法順利地對應的缺點。
對此,可知一種伸縮可撓接頭,其係為了橋接配管間,將配管之端部插入套筒時,不須於伸縮可撓接頭側與配管側進行特別的加工,而可連結套筒與配管(專利文獻1等)。
圖1至圖3係顯示由配管1、配管2、連結配管1與配管2的伸縮可撓接頭100所構成的配管構成。伸縮可撓接頭100具有套筒與密封材。
圖1係顯示於配管1與配管2之間於軸線方向,未有伸縮或偏心的狀態,且顯示伸縮可撓接頭100與該狀態相對應。
圖2係顯示配管1與配管2之間於軸線方向,未有
伸縮,但配管1之軸線方向與配管2之軸線方向之間,產生偏心量δ的情況,且顯示伸縮可撓接頭100相對軸方向僅傾斜角度θ 1、與偏心量δ相對應。於圖2中,配管構成留有伸縮量E的空間。
圖3係顯示配管1與配管2之間於軸線方向,發生伸縮,且產生偏心量δ。並顯示伸縮可撓接頭100相對軸方向傾斜角度θ 1,且於軸線方向僅伸長伸縮量A,伸縮可撓接頭100對應之一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80323號公報
另一方面,在未預期之大地震的發生或地基的液化現象的發生等狀況下,超過假設的伸縮量A,可能於配管1與配管2之間發生伸展。於此情況下,配管1與配管2即使透過伸縮可撓接頭100,亦已無法以液密密封的狀態連接。
相對於此,為了具有更大的伸縮量,可考慮將伸縮可撓接頭100的長度伸長,使伸縮量A變大。
然而,除非將伸縮可撓接頭100的直徑變得更大,否則於配管1之軸線方向與配管2之軸線方向之間,可容許之偏心量δ會有變得更小的問題,為了使伸縮量A變大,而將伸縮可撓接頭100的長度伸長之一事係有限的。又,伸縮可撓接頭100的長度係因其使用的部位而指定的,
大多要求伸縮可撓接頭100小型化。
對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伸縮可撓接頭,其可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雖然伸縮可撓接頭之長度為受限的長度,但可對應大伸縮量。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伸縮可撓接頭,係將第1配管與第2配管伸縮及彎曲自由地連接的伸縮可撓接頭,該伸縮可撓接頭具有:第1套筒,插入有前述第1配管的端部;外側套筒,其係於前述第1套筒的外側與前述第1套筒重疊設置,且可相對前述第1套筒於軸方向相對地移動,並且插入有前述第2配管的端部;第1密封材,其係將前述第1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之間,使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第1配管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第2密封材,其係將前述外側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第2配管的外周面之間,使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2配管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第3密封材,其係將前述第1套筒的外周面與前述外側套筒的內周面之間,使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第1限制長部,其係具有:設置於前述第1配管的第1基準部;設置於前述第1套筒的第1基準組裝部;及第1擋件,其限制前述第1配管與前述第1套筒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不超過第1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第1配管藉由前述第1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以及第2限制長部,其係
具有:設置於前述第2配管的第2基準部;設置於前述外側套筒的第2基準組裝部;及第2擋件,其限制前述第2配管與前述外側套筒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不超過第2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2配管藉由前述第2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又,其中前述外側套筒係由配置於前述第1套筒之外側的單一的外側構成套筒所構成。
又,其中前述外側套筒係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
又,其中前述第1密封材於前述第1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第1間隙,前述第2密封材於前述第2配管的外周面與前述外側套筒的內周面之間形成第2間隙;前述第1密封材與前述第2密封材係容許前述第1配管與前述第2配管之間的所需範圍的彎曲移動,且可自動調整前述第1間隙與前述第2間隙的大小地來進行變形。
又,其中前述第1密封材、前述第2密封材與前述第3密封材之中,至少前述第1密封材與前述第2密封材為唇形密封材。
又,其中前述第1擋件具有:設在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的第1螺栓、與組裝於前述第1螺栓的第1螺帽;前述第1螺帽抵接於前述第1基準部或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時,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前述第2擋件具有:設在前述
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的第2螺栓、與組裝於前述第2螺栓的第2螺帽;前述第2螺帽抵接於前述第2基準部或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時,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
又,其中前述第1擋件具有:設在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1長孔的第1板體;以及沿著前述第1長孔導引前述第1板體的第1導引體;前述第1導引體抵接於前述第1長孔的一端時,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前述第2擋件具有:設在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2長孔的第2板體;以及沿著前述第2長孔導引前述第2板體的第2導引體;前述第2導引體抵接於前述第2長孔的一端時,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
又,其中前述第1擋件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1基準部的第1迴旋部、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的第1折部、以及將前述第1迴旋部之另一端與前述第1折部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1迴旋銷,且前述第1迴旋部與前述第1折部變成直線狀時,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前述第2擋件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2基準部的第2迴旋部、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的第2折部、以及將前述第2迴旋部之另一端與前述第2折部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2迴旋銷,且
前述第2迴旋部與前述第2折部變成直線狀時,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
又,其中前述第1擋件係由具有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的第1繩體所構成;前述第2擋件係由具有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的第2繩體所構成。
又,其中前述第3密封材係在前述外側套筒的一端部附近藉由一對凸緣而保持著。
又,其中具有限制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的制動部,該制動部係:當一使前述第1套筒移動於前述第1配管之反端部方向地作用於前述第1套筒、並且使前述外側套筒移動於前述第2配管之反端部方向地作用於前述外側套筒的外力未超過預定閾值時,維持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之間重疊、靜止的狀態;在前述外力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解除前述重疊、靜止的狀態,而使前述外側套筒可相對前述第1套筒相對移動。
又,其中前述外側套筒係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前述複數個構成套筒之中,在位於較內側的內側構成套筒與設置於前述內側構成套筒之外側的外側構成套筒之間,設有外側制動部,該外側制動部限制前述外側構成套筒相對前述內側構成套筒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
又,其中前述制動部具有摩擦體,該摩擦體係固設於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1套筒之外周面摩擦,在前述
外力未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係與前述第1套筒一體地移動,在前述外力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使前述外側套筒可相對前述第1套筒相對移動。
又,其中前述制動部具有架設於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1套筒之間的熔線體,前述熔線體係在前述外力未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維持著架設於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1套筒之間的狀態,而在前述外力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承受前述外力而切斷。
又,其中前述第1密封材、前述第2密封材與前述第3密封材中之任一者,兼具有輔助性制動的功能,可作用為使前述外側套筒相對前述第1套筒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不易發生。
又,其中具有第3限制長部,其係具有:第1固定部,設置於前述第1套筒之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或其附近;第2固定部,設置於前述外側套筒之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或其附近;以及第3擋件,限制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前述第1固定部與前述第2固定部之間隔不超過第3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藉由前述第3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又,其中前述第3擋件具有:長孔板體,其一端組裝於前述第1固定部或前述第2固定部之任一者,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3長孔;以及導引體,其一端組裝於前述第2固定部或前述第1固定部之任一者,且設有可嵌入前述第3
長孔之導引部;前述第1固定部與前述第2固定部之間隔,在前述導引部抵接於前述第3長孔的一端時,為前述第3預定限制長度。
又,其中前述第3擋件係由具有前述第3預定限制長度的第3繩體所構成。
又,其中具有第3限制長部,其係具有:第1凸部,突出於前述第1套筒之軸方向的一端側的外周面;以及第2凸部,突出於前述外側套筒之軸方向的另一端側的內周面,可抵接於前述第1凸部;並且該第3限制長部將前述第1凸部與前述第2凸部互相抵接,以使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不超過第3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藉由前述第3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依據本發明之構成,第1套筒與外側套筒係可於軸方向相對移動地重疊設置,因此,加上總計第1預定限制長度與第2預定限制長度的長度,可更伸長第1套筒與外側套筒之間重疊的長度。
又,外側套筒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時,即使係外側套筒的長度受到限制的情況,亦可將可伸長之長度變大。
又,藉由第1密封材,於第1套筒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第1間隙,藉由第2密封材,於第2配管的內周面與外側套筒的內周面之間形成第2間隙,第1密封材與第2密封材可分別變形以使第1間隙與第2間隙的大
小自動調整,藉此,可容許第1配管與第2配管之間的所需範圍的彎曲移動。
又,前述第1密封材、前述第2密封材與前述第3密封材之中,至少將第1密封材與第2密封材以唇形密封材構成,藉此,第1密封材與第2密封材可一面可柔軟地變形、確保密封性,一面容易地對應第1配管與第2配管之間的彎曲移動。
又,因第1擋件具有第1螺栓與第1螺帽,且第2擋件具有第2螺栓與第2螺帽,故可簡易地、堅固地構成第1限制長部與第2限制長部。
又,因第1擋件具有形成有第1長孔的第1板體、與沿著第1長孔導引第1板體的第1導引體,第2擋件具有形成有第2長孔的第2板體、與沿著第2長孔導引第2板體的第2導引體,故可簡易地、堅固地構成第1限制長部與第2限制長部。
又,因第1擋件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1基準部的第1迴旋部、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1基準組裝部的第1折部、以及將第1迴旋部之另一端與第1折部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1迴旋銷,第2擋件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2基準部的第2迴旋部、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2基準組裝部的第2折部、以及將第2迴旋部之另一端與第2折部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2迴旋銷,故可簡易地、堅固地構成第1限制長部與第2限制長部。
又,因第1擋件係由具有第1預定限制長度的第1
繩體所構成,第2擋件係由具有第2預定限制長度的第2繩體所構成,故可簡易地構成第1限制長部與第2限制長部。
又,因具有制動部,藉由適當地設定預定閾值的大小,伸縮可撓接頭首先會伸長總計第1預定限制長度與第2預定限制長度的長度,之後,確實地解除第1套筒與外側套筒之間的重疊,將可更伸長。
又,因制動部具有摩擦體,故可簡易地構成制動部。
又,因制動部具有架設於外側套筒與第1套筒之間的熔線體,故可簡易地構成制動部。
又,因第1密封材、第2密封材與第3密封材之任一者,兼具有輔助性制動的功能,故可減輕制動部的負擔。
又,因具有第3限制長部,其具有第1固定部、第2固定部、以及第3擋件,故可伸長至第3預定限制長度受限為止,且外側套筒與第1套筒藉由第3密封材可維持液密密封的關係。
又,因第3擋件具有:長孔板體,其一端組裝於第1固定部或第2固定部之任一者,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3長孔;以及導引體,其一端組裝於第2固定部或第1固定部之任一者,且設有可嵌入第3長孔之導引部,故可簡易地、堅固地構成第3限制長部。
又,因第3擋件係由具有第3預定限制長度的第3繩體所構成,故可簡易地構成第3限制長部。
又,因第3限制長部具有:第1凸部,突出於第1
套筒之軸方向的一端側的外周面;以及第2凸部,突出於外側套筒之軸方向的另一端側的內周面,可抵接於前述第1凸部;並且該第3限制長部將前述第1凸部與前述第2凸部互相抵接,以使第1基準組裝部與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不超過第3預定限制長度,即第1套筒與外側套筒藉由前述第3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故不會露出外部,外觀上簡單,不會直接遭受來自外部的衝擊,第3限制長度之功能可具有高安全性。
圖1係一般的伸縮可撓接頭與配管構成的示意圖,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係一般的伸縮可撓接頭與配管構成的示意圖,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係一般的伸縮可撓接頭與配管構成的示意圖,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3係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14之A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外側套筒的一端附近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外側套筒的另一端附近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之圓周面部位的剖面的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制動部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22之A
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外觀的立體圖。
圖2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初期設置之狀態的圖。
圖2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27之A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2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之圓周面部位的剖面的圖。
圖3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已收縮之狀態的圖。
圖3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外觀的立體圖。
圖3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初期設置之狀態的圖。
圖3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34之A
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3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之圓周面部位的剖面的圖。
圖3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2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更大的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4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將圖34、圖36之E部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4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圖41(A)、圖41(B)係說明第3限制長部的圖。
以下將參照圖示,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作說明。
將參照圖4,針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作說明。
於圖4中,第1配管1係與例如水力發電廠的建築物4連接,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係藉由具有管狀構成之套筒5的伸縮可撓接頭3,而伸縮及彎曲自由地連接。第1配管1、第2配管2及伸縮可撓接頭3係埋設於海裡或地下。
伸縮可撓接頭3的套筒5具有:第1套筒6,呈管狀,插入有第1配管1之端部與第2配管2之端部;外側套筒7,設置於第1套筒6之外側之管狀的。外側套筒7係在相對
第1套筒6初期所設定的重疊狀態與重疊解除的狀態之間、可相對第1套筒6於軸方向相對移動。在本實施形態中,外側套筒7係由配置於第1套筒6之外側的單一的外側構成套筒所構成,如稍後所述。外側套筒7亦可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
又,伸縮可撓接頭3具有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
第1密封材17係將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之端部的外周面之間,使第1套筒6與第1配管1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
在此,以配置第1密封材17的位置而言,如圖4所示,第1密封材17亦可配置成:實際地夾在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的外周面之間,或者不限定於此,例如如圖14等所示,第1密封材17亦可配置於第1套筒6的端部,將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的外周面之間液密密封。
第2密封材18係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與第2配管2的外周面之間,使外側套筒7與第2配管2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
為了將第2密封材18保持於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與第2配管2的外周面之間,可有各種方法,例如,可於外側套筒7的端部形成彎曲部,以包圍第2密封材18。以配置第2密封材18的位置而言,例如圖14等所示,亦可配置於外側套筒7一邊的端部,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與第2配管2的外周面之間液密密封。
第3密封材19係將第1套筒6的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之間,使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
作為第3密封材19的組裝方法,有各式各樣的方法,例如,亦可將用以保持第3密封材19的溝部形成於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以使第3密封材19保持於第1套筒6的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之間。又,以配置第3密封材19的位置而言,例如圖14等所示,亦可配置於外側套筒7另一邊的端部,將第1套筒6的外周面與外側套筒的內周面之間液密密封。
又,伸縮可撓接頭3具有第1限制長部24,其具有:固設於第1配管1的第1基準部10;設置於第1套筒6的第1基準組裝部21;及第1擋件27,其限制第1配管1與第1套筒6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不超過第1預定限制長度L1,即第1套筒6與第1配管1藉由第1密封材17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又,伸縮可撓接頭3具有第2限制長部25,其具有:固設於第2配管2的第2基準部11;設置於外側套筒7的第2基準組裝部22;及第2擋件28,其限制第2配管2與外側套筒7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不超過第2預定限制長度L2,即外側套筒7與第2配管2藉由第2密封材18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一般,第1預定限制長度L1與第2預定限制長度L2係設定為相等長度,但兩者的長度亦可相異。
於圖4中,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係以O環狀表示,但此為示意者,以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而言,宜為:相對內壓及外壓可自動自我變形,且具有確保密封性的自動密封性者。
第1密封材17係於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之端部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第1間隙δ 1,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係於第1套筒6的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之間,形成例如與第1間隙δ 1大略相同的第2間隙δ 2,第1間隙δ 1與第2間隙δ 2係設定成:容許在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所假設之預定範圍的彎曲移動。
如稍後敘述之具體實施形態所示,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宜為唇形密封材,在此情況下,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係容許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的所需範圍的彎曲移動,且可自動調整第1間隙δ 1與第2間隙δ 2的大小地來進行變形。
於連結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的伸縮可撓接頭3的內部有流體流動,如圖4所示,於第1套筒6的內壁面會有相當單位面積的力(即壓力P)作用,藉由壓力P,外力F作用於第1套筒6,以使第1套筒6移動於與第1配管1之端部相反的方向,即反端部方向。又,同樣地,相當單位面積的力(即壓力P)作用於外側套筒7的內壁面,藉由壓力P,外力F作用於外側套筒7,以使外側套筒7移動於與第2配管2之端部相反的方向,即反端部方向。
在此,外力F係指:藉由作用於第1套筒6或外側
套筒7的內壁面之相當單位面積的力(即壓力P),使外側套筒7可相對第1套筒6相對移動地作用之力的總和。
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係伸縮可撓接頭3於設定設置位置時,於初期互相重疊最多的狀態(重疊長度S)進行設定。外力F在一般大小時,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係維持:伸縮可撓接頭3於設定設置位置時之重疊而靜止的狀態。
假設因地震等影響而發生巨大外力F的情況。此時,第1配管1與第1套筒6係在維持互相液密密封之關係的情況下,可於軸方向相對地伸長至: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變為第1預定限制長度L1為止。同樣地,第2配管2與外側套筒7係在維持互相液密密封之關係的情況下,可於軸方向相對地伸長至: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變為第2預定限制長度L2為止。結果,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可相對地伸長至少L1+L2。
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係僅藉由第3密封材19而液密密封,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未設置任何限制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的機構。
然而,藉由將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重疊長度S充份地變大,可確保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藉由第3密封材19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的狀態。
又,藉由巨大外力F而使伸縮可撓接頭3伸長時,經驗上可知:相較於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間隔會伸長,首先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與第2基
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會容易伸長。對此,一般而言,藉由巨大外力F使伸縮可撓接頭3伸長時,首先,藉由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的作用,伸縮可撓接頭3伸長L1+L2的長度,更於必要之時,可假設:在重疊長度S的範圍以內,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相對移動,伸縮可撓接頭3更伸長至近似於重疊長度S的長度。
如上述,依據本實施形態,伸縮可撓接頭3於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具有大的重疊長度S,因此,藉由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的作用,伸縮可撓接頭3可不只伸長L1+L2的長度,而係可伸長至:L1+L2的長度加上近似於重疊長度S的長度為止。
又,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的外周面係藉由第1密封材17而支持著,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與第2配管2的外周面係藉由第2密封材18而支持著,因此,藉由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會變形之一事,使第1間隙δ 1與第2間隙δ 2的大小自動調整,可容許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彎曲移動。在此情況下,藉由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係採用唇形密封材,可容許簡單假設之所需範圍的彎曲移動。
接著,將參照圖5,針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作說明。
圖4所示之情況係外側套筒7係由配置於第1套筒6之外側的單一的外側構成套筒所構成,相對於此,於圖5中,外側套筒7係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例如係由2個構成套筒(即內側構成套筒7a與設置於內側構成套
筒7a之外側的外側構成套筒7b)所構成。
於內側構成套筒7a與外側構成套筒7b之間,設有第4密封材20。第4密封材20係將內側構成套筒7a的外周面與外側構成套筒7b的內周面之間,使內側構成套筒7a與外側構成套筒7b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
依據本實施形態,外側套筒7係由互相重疊配置的內側構成套筒7a與外側構成套筒7b所構成,因此,可與總計長度L1+L2+2S的長度、軸方向的伸長對應。
又,在此,作為複數個構成套筒,係顯示2個構成套筒7a、7b的例子,但亦可為3個以上的構成套筒。在此情況下,只要如設置第4密封材20地將密封材設置於構成套筒之間即可。藉由由n個構成套筒構成之一事,可與於軸方向伸長總計長度L1+L2+nS的長度相對應。
接著,將參照圖6,針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作說明。
圖4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係:第3密封材19係設置於第1套筒6之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之內周面的間隙,以使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液密密封、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相對於此,圖6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的情況係:第3密封材19係設置於外側套筒7之一端部與第1套筒6之外周面之間。在此情況下,能以簡單的構成保持第3密封材19。
將該第3實施形態應用於圖5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係應用在最外側的外側構成套筒7b的一端部與內側構成套筒7a的外周面之間。
又,於上述圖6所示之情況,係針對第3密封材19作說明,而針對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亦可同樣地加以考慮。
即,亦可將第1密封材17配置於第1套筒6的端部,將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的外周面之間液密密封,亦可將第2密封材18配置於外側套筒7的端部,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與第2配管2的外周面之間液密密封。
接著,將參照圖7,針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作說明。
第4實施形態係於圖4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更設置了第3限制長部26者。
第3限制長部26具有:第1固定部31,設置於第1套筒6之第1基準組裝部21或其附近;第2固定部32,設置於外側套筒7之第2基準組裝部22或其附近;以及第3擋件29。第3擋件29係限制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第1固定部31與第2固定部32之間隔不超過第3預定限制長度L3,即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藉由第3密封材19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圖7係顯示:第1固定部31設置於第1基準組裝部21、第2固定部32設置於第2基準組裝部22的例子。
藉由因地震等影響而發生巨大外力F,加上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變為第1預定限制長度L1,且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變為第2預定限制長度L2,更有可能係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
於相當背離之方向移動。又,有賴於配管區域之地形學的條件等,相對於第1配管1與第1套筒6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或第2配管2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可能較先發生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在這些狀況中,藉由第3限制長部26限制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軸方向的移動,藉此,保証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藉由第3密封材19而可維持液密密封的關係之一事。
接著,將參照圖8,針對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作說明。第5實施形態係於圖4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中更設置了制動部13者。
如前述,外力F作用於第1套筒6,以使第1套筒6移動於與第1配管1之端部相反的方向,即反端部方向,外力F作用於外側套筒7,以使外側套筒7移動於與第2配管2之端部相反的方向,即反端部方向。
制動部13係發揮功能為限制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者。制動部13在外力F未超過預定閾值Fo時,係維持與外側套筒7重疊、靜止的狀態,在外力F超過預定閾值Fo時,解除前述重疊、靜止的狀態,而使外側套筒7可相對第1套筒6相對移動。
預定閾值Fo係作為已知的值,預先於經驗上假設而設定的值。藉由將預定閾值Fo的值設定為較大的值,使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優先作動,可使在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作動前,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
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不易發生。藉此,在因地震等影響而發生巨大外力的情況下,可確實地確保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所造成之L1+L2的長度、軸線方向的容許伸長長度後,總計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伸長。
接著,將參照圖9至圖12,針對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作說明。第6實施形態係採用:參照圖4而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的一具體例,且於參照圖8而說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制動部13採用一具體例。
於圖9中,第1限制長部24之第1擋件27具有設在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的第1螺栓33及組裝於第1螺栓33的第1螺帽34。然後,第1螺栓33的長度係設定成:第1螺栓33的頭部抵接於第1基準部10或第1基準組裝部21時,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為第1預定限制長度L1。
同樣地,第2限制長部25之第2擋件28具有設在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的第2螺栓35及組裝於第2螺栓35的第2螺帽36。然後,第2螺栓35的長度係設定成:第2螺栓35的頭部抵接於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時,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為第2預定限制長度L2。
接著,針對發揮功能為限制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的制動部13作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制動部13具有從外側套筒7之端部附近突出的腕體14
與保持於腕體14的摩擦體15。摩擦體15係由橡膠材所構成。摩擦體15的底面藉由腕體14而壓附於第1套筒6的外周面。摩擦體15的底面與第1套筒6的外周面之間,藉由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軸方向的相對移動會產生摩擦力,為使該摩擦力的大小為設定的預定閾值Fo,選定構成摩擦體15之橡膠材的材質或面積等。外力F未超過以該摩擦力而給予的預定閾值Fo時,係維持與第1套筒6一體地移動、重疊的狀態,外力F超過預定閾值Fo時,使外側套筒7可相對第1套筒6相對移動。
又,將摩擦體15之底面的大小小型化地形成時,亦考量了只有摩擦體15係無法產生夠大的摩擦力。在此情況下,使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之任一者具有大的摩擦性,藉此,可使其兼具輔助性制動的功能,對制動部13的制動作用增加制動作用。
又,如上述,藉由外力F大於或小於預定閾值Fo,是否進行解除制動作用係以預定閾值Fo為界限而數位性地決定,但藉由將預定閾值Fo的值加上模糊區域,可使制動作用的切換更順利地進行。
接著,將參照圖10至圖12,針對伸縮可撓接頭3的動作作說明。圖10係顯示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直線地、藉由伸縮可撓接頭3初期連結的狀態。伸縮可撓接頭3的製品全長係以L而表示。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重疊長度係以S而表示。
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於軸方向伸長時,第
1擋件27與第2擋件28之任一者,例如第1擋件27對應該伸長,第1擋件27之第1螺栓33的頭部抵接於基準組裝部21且第1螺帽34抵接於第1基準部10為止,第1配管可相對第1套筒6於軸方向移動於第1預定限制長度L1的範圍內。接著,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於軸方向更伸長時,第2擋件28對應該伸長,第2擋件28的第2螺栓35的頭部抵接於基準組裝部22且第2螺帽36接觸第2基準部11為止,第2配管2可相對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移動於第2預定限制長度L2的範圍內,總計吸收、容許L1+L2之長度、軸方向的移動。
圖11係顯示於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於軸線方向,未產生大的伸縮但產生偏心量δ的狀態。相對於此,伸縮可撓接頭3相對軸線方向傾斜角度θ,且藉由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而容許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的間隔的伸長,藉此吸收偏心量δ。
在此,伸縮可撓接頭3可相對軸線方向傾斜角度θ,係藉由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自動地進行形狀變形。以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而言,只要係採用唇形密封材,使其藉由自動地進行自我變形,而具有自動密封性即可。
圖12係顯示於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軸線方向,於伸縮可撓接頭3產生可容許之最大伸長,且已產生偏心量δ的狀態。
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的軸線方向的伸長非常地大,且作用於第1套筒6的外力F變大而超過預定閾值
Fo,外側套筒7相對第1套筒6相對移動至:藉由第3密封材19而維持密封關係的界限長度為止,伸縮可撓接頭3伸長大約L1+L2+2S的長度。
又,於上述說明中,係針對於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已產生軸線方向的伸縮與偏心的情況而提出,但即使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發生彎曲等的情況,亦可藉由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互相作用而可對應。
又,如第1實施形態的說明所示,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之端部的外周面之間的第1間隙δ 1、第1套筒6的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之間的第2間隙δ 2、以及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的厚度係將應當對應的偏心量δ或角度θ的大小加以考量而進行設定。
接著,將參照圖13,針對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作說明。
第7實施形態係於參照圖5而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更具有制動部13及外側制動部13a。
又,以制動部13及外側制動部13a而言,具有與第6實施形態之情況相同的構成物。又,以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而言,具有與第6實施形態之情況相同的構成物。該意思亦可說:第7實施形態係將第6實施形態擴張者。
於圖9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中,外側套筒7係由配置於第1套筒6之外側的單一的外側構成套筒所構成,相對
於此,在圖13中,外側套筒7係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例如係由2個構成套筒(即內側構成套筒7a與設置於內側構成套筒7a之外側的外側構成套筒7b)所構成。
於第1套筒6與內側構成套筒7a之間設有制動部13,其限制內側構成套筒7a相對第1套筒6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制動部13具有從內側構成套筒7a之端部附近突出的腕體14與保持於腕體14的摩擦體15。摩擦體15的底面藉由腕體14而壓附於第1套筒6的外周面。
內側構成套筒7a與外側構成套筒7b之間設有外側制動部13a,其限制外側構成套筒7b相對內側構成套筒7a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外側制動部13a具有與制動部13相同的構成。
又,外側制動部13a與制動部13可藉由改變接觸摩擦面積或表面的粗糙程度等,而設定互相相異之大小的預定閾值Fo。例如,相較於制動部13之預定閾值Fo的大小,使外側制動部13a之預定閾值Fo的大小較小,藉此,可相較於第1套筒6與內側構成套筒7a之間,內側構成套筒7a與外側構成套筒7b之間優先伸長,又,反之亦可。
又,藉由將外側制動部13a與制動部13所設定之預定閾值Fo增大設定,可使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優先作動。
接著,將參照圖14至圖21,針對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作說明。於圖14中,相對於虛線的上部係顯示伸縮
可撓接頭3的剖面,相對於虛線的下部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3的平面。圖15係顯示於圖14中從A觀看之端面與從B觀看之端面者。圖20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3之上部部分的圖。
相較於圖9至圖12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第8實施形態係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及制動部13的構成相異。
於第8實施形態中,第1限制長部24之第1擋件27具有設在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的第1板體51。第1板體51於軸方向形成有第1長孔52。第1板體51係藉由螺絲材53而固設於第1基準部10。又,第1擋件27具有第1導引體54,其係由沿著第1長孔52導引第1板體51的螺絲材所形成。第1板體51係藉由第1導引體54於第1長孔52導引,而可於軸線方向移動。第1導引體54抵接於第1長孔52於圖14中的左端時,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為第1預定限制長度L1。
同樣地,第2限制長部25之第2擋件28具有設在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的第2板體55。第2板體55於軸方向形成有第2長孔56。第2板體55係藉由螺絲材57而固設於第2基準部11。又,第2擋件28具有第2導引體58,其係沿著第2長孔56導引第2板體55的螺絲材所形成。第2板體55係藉由第2導引體55於第2長孔56導引,而可於軸線方向移動。第2導引體58抵接於第2長孔56於圖14中的右端時,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為第2預定限制長度L2。
第1擋件27與第2擋件28係於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有複數個。
接著,針對第8實施形態之制動部13作說明。
制動部13係控制外側套筒7相對第1套筒6的的相對移動。制動部13係於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有複數個。如圖21所示,各制動部13具有架設於外側套筒7與前述第1套筒6之間、棒狀的熔線體23。熔線體23係在外力F未超過預定閾值Fo時,維持架設於外側套筒7與第1套筒6之間的狀態,在外力F超過預定閾值Fo時,承受外力F而切斷。
接著,針對第8實施形態之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及第3密封材19的設置方法作說明。
第1密封材17係配置於第1套筒6的右端部,將第1套筒6的內周面與第1配管1的外周面之間液密密封。第1密封材17係藉由剖面為L字形的扣環17a、與剖面為階梯形狀的扣環17b而保持著。
第2密封材18係配置於外側套筒7的左端部,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與第2配管2的外周面之間液密密封。第2密封材18係藉由剖面為字形的扣環18b、與剖面為階梯形狀的扣環18a而保持著。
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係相對內壓及外壓可自動地進行自我變形,且具有確保密封性的自動密封性者。如圖14或圖20所示,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係削除一部分的本體而形成狹窄部的唇形密封材。
又,如圖19等所示,第3密封材19係藉由剖面為
鉤形的扣環19a、與剖面為鉤形的扣環19b,而從軸方向的兩側夾住堅固地保持著。扣環19a與扣環19b係以螺栓螺帽61而扣住。
藉由扣環19a、19b將第3密封材19夾持,藉此,第3密封材19將第1套筒6的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之間液密密封。
又,第3密封材19除了上述液密密封的功能之外,亦一併具有使外側套筒7相對第1套筒6的相對移動不易發生地加以控制的功能,再加上制動部13,可構成輔助性制動的角色。即,第3密封材19具有將第1套筒6的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之間液密密封的功能,且亦可具有輔助性制動的功能,以使外側套筒7相對第1套筒6的相對移動不易發生。藉此,考量外力F由穩定之一定外力成份F1與變動成份F2所構成的情況,藉由將第3密封材19之輔助性制動的角色與一定外力F1相抵消,可設定成制動部13與變動成份F2作比較。結果,相較於設定成制動部13與外力F=F1+F2整體作比較的情況,應進行比較之實質性的預定閾值變小,因此,可將制動部13降低設定。又,於上述說明中,係將第3密封材19作為輔助性制動,但亦可將第1密封材17或第2密封材18作為輔助性制動,來取代第3密封材19。
又,如圖18放大所示,第1套筒6的左端部附近設有由硬質橡膠所構成的保護用環62。保護用環62配置於第1套筒6的外周面所形成的溝,抵接於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
又,設置保護用環62非為必須,但藉由設置保護
用環62,與配置於第1套筒6之右端部的第3密封材19合併,可使相對於外側套筒7的第1套筒6的姿勢加以安定。又,設置保護用環62時,第3密封材19不具有與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偏心對應的功能。
圖16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3藉由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的作用伸長L1+L2的長度。顯示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為第1預定限制長度L1,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為第2預定限制長度L2的狀態。第1導引體54抵接於第1長孔52的左端,第2導引體58抵接於第2長孔56的右端。
外力F未超過預定閾值Fo,且熔線體23的切斷未發生,則外側套筒7與第1套筒6之間的相對移動不會發生。
圖17係顯示外力超過預定閾值Fo,且發生熔線體23切斷的狀態。伸縮可撓接頭3係在維持液密密封的狀態下,加上伸長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的作用所造成的L1+L2的長度,更可於外側套筒7與第1套筒6之重疊長度S以內伸長
又,於上述說明中,以制動部而言,係以具有制動部13、13a與熔線體23的制動部13為例作說明,制動部13、13a具有摩擦體15,但以制動部13而言,並不限定於此,只要係可控制限制外側套筒7相對第1套筒6的相對移動者,其他形態亦可。
接著,將參照圖22至圖26,針對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作說明。圖22係伸縮可撓接頭3的平面圖,圖23係顯
示於圖22中從A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
第9實施形態係與圖7所示之第4實施形態對應者,為更具體地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一例。
於第9實施形態中,第1固定部31係設置於第1基準組裝部21,第2固定部32係設置於第2基準組裝部22。
如圖22等所示,第1限制長部24的第1擋件27係由具有第1預定限制長度L1的第1繩體41所構成,第2限制長部25的第2擋件28係由具有第2預定限制長度L2的第2繩體42所構成。第1繩體41係架越第1基準部10、與兼具第1固定部31之角色的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第2繩體42係架越第2基準部11、與兼具第2固定部32之角色的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
又,於第9實施形態中,具有限制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軸方向的移動的第3限制長部26,第3限制長部26的第3擋件29係由具有第3預定限制長度L3的第3繩體43所構成。
圖24係顯示:因外力F的影響,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伸長,而對應於此,第1限制長部24作用而使構成第1擋件27的第1繩體41伸長至第1預定限制長度L1的狀態。
圖25係顯示:相較於圖24之情況,遭受更大的外力F,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大大地伸長且偏心的情況。對應於該巨大外力F,第1限制長部24、第2限制長部25及第3限制長部26作用,而使構成第1擋件27的第1繩體41伸
長至第1預定限制長度L1、構成第2擋件28的第2繩體42伸長至第2預定限制長度L2、構成第3擋件29的第3繩體43伸長至第3預定限制長度L3。伸縮可撓接頭3伸長大約L1+L2+S的長度,變為大約L1+L2+2S的長度。
接著,將參照圖27至圖33,針對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作說明。
第10實施形態係與圖7所示之第4實施形態對應者,為更具體地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例子。與第9實施形態係第1限制長部24、第2限制長部25及第3限制長部26的構成相異。
於第10實施形態中,如圖27等所示,第1限制長部24之第1擋件27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1基準部10的第1迴旋部8a、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1基準組裝部21的第1折部8b、以及將第1迴旋部8a之另一端與8b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1迴旋銷8c,且第1迴旋部8a與第1折部8b變成直線狀時,第1基準部10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為第1預定限制長度L1。
又,第2限制長部25之第2擋件28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2基準部11的第2迴旋部9a、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第2基準組裝部22的第2折部9b、以及將第2迴旋部9a之另一端與第2折部9b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2迴旋銷9c,且第2迴旋部9a與第2折部9b變成直線狀時,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為第2預定限制長度L2。
接著,針對第3限制長部26作說明。
第3限制長部26具有第1固定部31、第2固定部32與第3擋件29。於第10實施形態中,第1固定部31係設置於第1基準組裝部21,第2固定部32係設置於第2基準組裝部22。
第3擋件29具有:長孔板體30b,其一端組裝於第2固定部32,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3長孔30a、呈平板棒狀;以及導引體30d,其一端組裝於第1固定部31,且設有嵌入第3長孔30a之呈螺絲狀的導引部30c、呈平板棒狀,第1固定部31與第2固定部32之間隔於導引部30c抵接於第3長孔30a之一端時,成為第3預定限制長度L3。
如圖29所示,長孔板體30b具有2片板材,導引部30c係從上下於長孔板體30b之2片板材的各板材、於軸方向可滑動地保持著。
又,亦可係長孔板體30b的一端組裝於第1固定部31,導引體30d的一端組裝於第2固定部32。
又,於第1套筒6之左端部附近的外周面所形成的溝,並列地設有由硬質橡膠所構成的保護用環62與保護用環62a,且抵接於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保護用環62與保護用環62a係與第3密封材19互相作用,以安定的姿勢使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
圖27及圖29係顯示於現場、初期所設置的伸縮可撓接頭3的基準形態。導引體30d的導引部30c係位於離長孔板體30b之第3長孔30a的端部的中途,導引體30d與長孔板體30b在軸方向處於一部分重疊的狀態。藉由以此般基準形態設置伸縮可撓接頭3,可在地震等發生的情況下,無論係
收縮或伸長皆可順利地對應。
圖30係顯示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收縮,伸縮可撓接頭3收縮最多的形態。遭受地震等影響,導引部30c於第3長孔30a內滑動,而抵接於第3長孔30a的左端部,導引體30d與長孔板體30b在軸方向處於:在最長範圍內重疊的狀態。
圖31係顯示: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伸長某一程度,且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互相偏心,伸縮可撓接頭3從基準狀態伸長的形態。相對於此,伸縮可撓接頭3藉由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進行形狀變形、以及導引體30d與長孔板體30b相對滑動,而可對應。結果,不論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的伸長及偏心,第1配管1及第2配管2與伸縮可撓接頭3皆維持著密閉密封性。
圖32係顯示:相較於圖31所示之情況,第1配管1及第2配管2之間隔更伸長的狀態。假設非常大的地震等發生,而產生巨大外力F的情況。對應於該巨大的外力F,第1限制長部24、第2限制長部25及第3限制長部26會作用。
於第3限制長部26中,導引部30c於第3長孔30a內滑動,抵接於第3長孔30a的右端部,第1基準組裝部2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變為第3預定限制長度L3。
於第1限制長部24中,第1擋件27之第1迴旋部8a與第1折部8b變成直線狀,第1基準部8與第1基準組裝部21之間隔變為第1預定限制長度L1。
又,於第2限制長部25中,第2擋件之第2迴旋部
9a與第2折部9b變成直線狀,第2基準部1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變為第2預定限制長度L2。
結果,伸縮可撓接頭3伸長大約L1+L2+S的長度,變為大約L1+L2+2S的長度。
又,於第1密封材17、第2密封材18與第3密封材19之間具有相異的摩擦特性等,藉此,可於第1限制長部24、第2限制長部25及第3限制長部26之間設定作動的優先順序。
於上述說明中,首先係以第3限制長部26會作動為前提。於此情況,一開始外力F的大小不怎麼大,因伸縮可撓接頭3於第3預定限制長度L3的範圍內伸縮,而可對應,但外力F變得更大,第1基準組裝部2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變為第3預定限制長度L3,在此狀態,更進一步地,可假設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會作動。
又,一般而言,可假設第1限制長部24、第2限制長部25及第3限制長部26之各別之間未有作動的優先順序,而係各別部分地組合而作用。
接著,將參照圖34至圖41,針對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作說明。
第11實施形態之特徵在於具有第3限制長部26的構成,與第10實施形態係第3限制長部26的構成相異。第10實施形態的第3限制長部26具有第1固定部31、第2固定部32與第3擋件29,且設置於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的外側。相對於此,第11實施形態的第3限制長部26係設置於第1套筒6的
外周面與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之間。
即,於第11實施形態中,第3限制長部26具有:第1凸部71,突出於第1套筒6之軸方向的一端側(於圖34的左端側)的外周面;以及第2凸部72,突出於外側套筒7之軸方向的另一端側(於圖34的右端側)的內周面,可抵接於第1凸部71。
圖40係將圖34、圖36之E部放大而顯示的圖。如圖40放大顯示,第1凸部71係與第1套筒6一體地形成,第1凸部71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第2凸部72一側的角部71a。
於外側套筒7之另一端側的端部係作為外側套筒7的一部分,藉由熔接固設有凸緣74。於凸緣74之內周部所形成的溝配設有第3密封材19。第3密封材19具有:密封材部39a,其相對外側套筒7之內周面(在此相當於凸緣74的內周面)密封;以及密封材部39b,其相對第1套筒6之外周面密封。密封材部39a與密封材部39b各具有楔狀梯形的剖面形狀,斜面係互相接觸而配設。密封材部39a與密封材部39b各於接觸面形成狹窄部,具有自動密封性功能。
於第3密封材19的軸方向的外側配設有推動構件73,該推動構件73係呈環狀,用以相對第2凸部72壓附第3密封材19。推動構件73係由押輪73a與連結板73b所構成。押輪73a具有L字形剖面,連結板73b具有與押輪73a大致相同的外徑。押輪73a與連結板73b藉由螺栓螺帽61於凸緣74的側面往軸方向壓附。
第2凸部72係環狀地形成,且抵接於凸緣74之溝
部所形成的角部74a。推動構件73將第3密封材19壓附於軸方向,藉此,第2凸部72壓附於凸緣74的角部74a。藉由密封材部39a與密封材部39b係以楔狀梯形的斜面接觸,密封材部39a往外側套筒7的內周面壓附,密封材部39b往第1套筒6的外周面壓附。
外力F變大而承受,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會伸長,且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相對移動,最後第1凸部71與第2凸部72抵接,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不再於軸方向背離,第1凸部71與第2凸部72以抵接的狀態,一體地相對移動。
在此,第1基準部2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達到第3預定限制長度L3時,即達到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藉由第3密封材19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制長時,第1凸部71與第2凸部72呈抵接的狀態。
圖34及圖36係顯示於現場、初期所設置的伸縮可撓接頭3的基準形態。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背離約互相重疊最大之狀態的適度量。藉由以此般基準形態設置伸縮可撓接頭3,可在地震等發生的情況下,無論係收縮或伸長皆可順利地對應。
圖37係顯示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收縮,伸縮可撓接頭3收縮最多的形態。第1凸部71位於與外側套筒7之左端對應的位置,第2凸部72位於與第1套筒6之右端對應的位置。
圖38係顯示: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隔伸長某
一程度,且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互相偏心,伸縮可撓接頭3從基準狀態伸長的形態。相對於此,伸縮可撓接頭3藉由第1密封材17與第2密封材18進行形狀變形、以及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於軸方向相對滑動,而可對應。結果,不論第1配管1與第2配管2之間的伸長及偏心,第1配管1及第2配管2與伸縮可撓接頭3皆維持密閉密封性。
圖39係顯示:相較於圖38所示之情況,第1配管1及第2配管2之間隔更伸長的狀態。於第3限制長部26中,第1凸部71與第2凸部72抵接,第1基準組裝部21與第2基準組裝部22之間隔變為第3預定限制長度L3。又,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伸長至容許限度長後,必須再伸長,第1限制長部24作動至限度為止。第2限制長部25尚未作動至限度,具有可對應進一步伸長的空間。
如上述,依據第11實施形態的構成,即使係遭受巨大外力F,第1配管1及第2配管2之間隔伸長的情況,第3限制長部26具有第1凸部71與第2凸部72,因此,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藉由第3預定限制長度L3而受限,不會互相脫離。
又,因構成第3限制長部26的第1凸部71與第2凸部72係配置於第1套筒6與外側套筒7之間,故第3限制長部26不會露出外部,外觀上簡潔,不會直接遭受來自外部的衝擊等,第3限制長部26之功能可具有高安全性。
又,於圖41中,圖41(A)係圖34等所示之第3限制長部26的示意圖。如圖41(A)所示,於圖34等中,第3限制
長部26的第2凸部72係配置於第3密封材19的附近,第1凸部71係離開第3密封材19而配置。
然而,第11實施形態並不限於圖41(A)所示之情況,如圖41(B)所示,亦可係第3限制長部26的第2凸部72離開第3密封材19而配置,第1凸部71配置於第3密封材19的附近。
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關於第1限制長部、第2限制長部及制動部的組合,第1限制長部、第2限制長部及第3限制長部的組合,係針對有限的例子作說明,但在此亦可能係所舉例說明之外的各種組合。例如,相對於圖14等所示之第8實施形態,可應用圖9等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的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又相對於圖36等所示之第11實施形態,亦可應用圖9等所示之第6實施形態的第1限制長部24與第2限制長部25。
又,在參照圖13而說明的第7實施形態中,顯示:於參照圖5而說明的第2實施形態,更具有制動部13及外側制動部13a與第2限制長部25。
然而,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亦可於參照圖5所說明的第2實施形態,更具有第1的第3限制長部與第2的第3限制長部。
1‧‧‧第1配管
2‧‧‧第2配管
3、100‧‧‧伸縮可撓接頭
4‧‧‧建築物
5‧‧‧套筒
6‧‧‧第1套筒
7‧‧‧外側套筒
7a‧‧‧內側構成套筒
7b‧‧‧外側構成套筒
8a‧‧‧第1迴旋部
8b‧‧‧第1折部
8c‧‧‧第1迴旋銷
9a‧‧‧第2迴旋部
9b‧‧‧第2折部
9c‧‧‧第2迴旋銷
10‧‧‧第1基準部
11‧‧‧第2基準部
13‧‧‧制動部
14‧‧‧腕體
15‧‧‧摩擦體
17‧‧‧第1密封材
17a、17b、18a、18b、19a、19b‧‧‧扣環
18‧‧‧第2密封材
19‧‧‧第3密封材
20‧‧‧第4密封材
21‧‧‧第1基準組裝部
22‧‧‧第2基準組裝部
23‧‧‧熔線體
24‧‧‧第1限制長部
25‧‧‧第2限制長部
26‧‧‧第3限制長部
27‧‧‧第1擋件
28‧‧‧第2擋件
29‧‧‧第3擋件
30a‧‧‧第3長孔
30b‧‧‧長孔板體
30c‧‧‧導引部
30d‧‧‧導引體
31‧‧‧第1固定部
32‧‧‧第2固定部
33‧‧‧第1螺栓
34‧‧‧第1螺帽
35‧‧‧第2螺栓
36‧‧‧第2螺帽
39a、39b‧‧‧密封材部
41‧‧‧第1繩體
42‧‧‧第2繩體
43‧‧‧第3繩體
51‧‧‧第1板體
52‧‧‧第1長孔
53、57‧‧‧螺絲材
54‧‧‧第1導引體
55‧‧‧第2板體
56‧‧‧第2長孔
58‧‧‧第2導引體
61‧‧‧螺栓螺帽
62、62a‧‧‧保護用環
71‧‧‧第1凸部
71a、74a‧‧‧角部
72‧‧‧第2凸部
73‧‧‧推動構件
73a‧‧‧押輪
73b‧‧‧連結板
74‧‧‧凸緣
A,E‧‧‧伸縮量
F‧‧‧外力
L‧‧‧伸縮可撓接頭的製品全長
L1‧‧‧第1預定限制長度
L2‧‧‧第2預定限制長度
L3‧‧‧第3預定限制長度
P‧‧‧壓力
S‧‧‧重疊長度
δ‧‧‧偏心量
δ 1‧‧‧第1間隙
δ 2‧‧‧第2間隙
θ、θ 1‧‧‧角度
圖1係一般的伸縮可撓接頭與配管構成的示意圖,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係一般的伸縮可撓接頭與配管構成的示意圖,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係一般的伸縮可撓接頭與配管構成的示意圖,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3係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14之A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
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外側套筒的一端附近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外側套筒的另一端附近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之圓周面部位的剖面的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且係將制動部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未有伸縮、又未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22之A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2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外觀的立體圖。
圖2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初期設置之狀態的圖。
圖2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27之A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2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伸縮可
撓接頭之圓周面部位的剖面的圖。
圖3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已收縮之狀態的圖。
圖3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9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外觀的立體圖。
圖3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初期設置之狀態的圖。
圖3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將從圖34之A觀看的端面與從B觀看的端面加以合併而顯示的圖。
圖3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伸縮可撓接頭之圓周面部位的剖面的圖。
圖3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具有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3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2實施形態,且係顯示於配管之間、軸線方向具有更大的伸縮與偏心之狀態的圖。
圖4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係將圖34、圖36之E部放大而顯示的圖。
圖4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且圖41(A)、圖
41(B)係說明第3限制長部的圖。
1‧‧‧第1配管
2‧‧‧第2配管
3‧‧‧伸縮可撓接頭
4‧‧‧建築物
5‧‧‧套筒
6‧‧‧第1套筒
7‧‧‧外側套筒
10‧‧‧第1基準部
11‧‧‧第2基準部
17‧‧‧第1密封材
18‧‧‧第2密封材
19‧‧‧第3密封材
21‧‧‧第1基準組裝部
22‧‧‧第2基準組裝部
24‧‧‧第1限制長部
25‧‧‧第2限制長部
27‧‧‧第1擋件
28‧‧‧第2擋件
F‧‧‧外力
L1‧‧‧第1預定限制長度
L2‧‧‧第2預定限制長度
P‧‧‧壓力
S‧‧‧重疊長度
δ 1‧‧‧第1間隙
δ 2‧‧‧第2間隙
Claims (19)
- 一種伸縮可撓接頭,係將第1配管與第2配管伸縮及彎曲自由地連接,該伸縮可撓接頭具有:第1套筒,插入有前述第1配管的端部;外側套筒,其係於前述第1套筒的外側與前述第1套筒重疊設置,且可相對前述第1套筒於軸方向相對移動,並且插入有前述第2配管的端部;第1密封材,其係將前述第1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之間,使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第1配管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第2密封材,其係將前述外側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第2配管的外周面之間,使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2配管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第3密封材,其係將前述第1套筒的外周面與前述外側套筒的內周面之間,使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於軸方向可相對移動地液密密封;第1限制長部,其係具有:設置於前述第1配管的第1基準部;設置於前述第1套筒的第1基準組裝部;及第1擋件,其限制前述第1配管與前述第1套筒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不超過第1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第1配管藉由前述第1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以及第2限制長部,其係具有:設置於前述第2配管的第 2基準部;設置於前述外側套筒的第2基準組裝部;及第2擋件,其限制前述第2配管與前述外側套筒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不超過第2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2配管藉由前述第2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外側套筒係由配置於前述第1套筒之外側的單一的外側構成套筒所構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外側套筒係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1密封材於前述第1套筒的內周面與前述第1配管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第1間隙,前述第2密封材於前述第2配管的外周面與前述外側套筒的內周面之間形成第2間隙;前述第1密封材與前述第2密封材係容許前述第1配管與前述第2配管之間的所需範圍的彎曲移動,且可自動調整前述第1間隙與前述第2間隙的大小地來進行變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1密封材、前述第2密封材與前述第3密封材之中,至少前述第1密封材與前述第2密封材為唇形密封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1擋件具有:設在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的第1螺栓、與組裝於前述第1螺栓的第1螺帽; 前述第1螺帽抵接於前述第1基準部或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時,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前述第2擋件具有:設在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的第2螺栓、與組裝於前述第2螺栓的第2螺帽;前述第2螺帽抵接於前述第2基準部或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時,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1擋件具有:設在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1長孔的第1板體;以及沿著前述第1長孔導引前述第1板體的第1導引體;前述第1導引體抵接於前述第1長孔的一端時,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前述第2擋件具有設在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2長孔的第2板體;以及沿著前述第2長孔導引前述第2板體的第2導引體;前述第2導引體抵接於前述第2長孔的一端時,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1擋件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1基準部的第1 迴旋部、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的第1折部、以及將前述第1迴旋部之另一端與前述第1折部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1迴旋銷,且前述第1迴旋部與前述第1折部變成直線狀時,前述第1基準部與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前述第2擋件具有: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2基準部的第2迴旋部、其一端迴旋自由地組裝於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的第2折部、以及將前述第2迴旋部之另一端與前述第2折部之另一端迴旋自由地結合的第2迴旋銷,且前述第2迴旋部與前述第2折部變成直線狀時,前述第2基準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為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1擋件係由具有前述第1預定限制長度的第1繩體所構成;前述第2擋件係由具有前述第2預定限制長度的第2繩體所構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3密封材係在前述外側套筒的一端部附近藉由一對凸緣而保持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至10項之任一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具有限制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之間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的制動部,該制動部係:當一使前述第1套筒移動於前述第1配管之反端部方向地作用於前述第1套筒、並且使前述外側套筒移動於前述第2配管 之反端部方向地作用於前述外側套筒的外力未超過預定閾值時,維持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之間重疊、靜止的狀態;在前述外力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解除前述重疊、靜止的狀態,而使前述外側套筒相對於前述第1套筒可相對地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外側套筒係由互相重疊配置的複數個構成套筒所構成;前述複數個構成套筒之中,在位於較內側的內側構成套筒與設置於前述內側構成套筒之外側的外側構成套筒之間,設有外側制動部,該外側制動部限制前述外側構成套筒相對於前述內側構成套筒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制動部具有摩擦體,該摩擦體係固設於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1套筒之外周面摩擦,在前述外力未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係與前述第1套筒一體地移動,在前述外力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使前述外側套筒可相對前述第1套筒相對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制動部具有架設於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1套筒之間的熔線體,前述熔線體係在前述外力未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維持著架設於前述外側套筒與前述第1套筒之間的狀態,而在前述外力超過前述預定閾值時,承受前述外力而切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1密封材、前述第2密封材與前述第3密封材中之任一者,兼具有輔助性制動的功能,可作用為使前述外側套筒相對前述第1套筒的軸方向的相對移動不易發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至10項之任一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具有第3限制長部,其係具有:第1固定部,設置於前述第1套筒之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或其附近;第2固定部,設置於前述外側套筒之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或其附近;以及第3擋件,限制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之軸方向的移動,以使前述第1固定部與前述第2固定部之間隔不超過第3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藉由前述第3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3擋件具有:長孔板體,其一端組裝於前述第1固定部或前述第2固定部之任一者,且於軸方向形成有第3長孔;以及導引體,其一端組裝於前述第2固定部或前述第1固定部之任一者,且設有可嵌入前述第3長孔之導引部;前述第1固定部與前述第2固定部之間隔,在前述導引部抵接於前述第3長孔的一端時,為前述第3預定限制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伸縮可撓接頭,其中前述第3擋件係由具有前述第3預定限制長度的第3繩體所構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6至10項之任一項之伸縮可撓 接頭,其中具有第3限制長部,其係具有:第1凸部,突出於前述第1套筒之軸方向的一端側的外周面;以及第2凸部,突出於前述外側套筒之軸方向的另一端側的內周面,可抵接於前述第1凸部;並且該第3限制長部將前述第1凸部與前述第2凸部互相抵接,以使前述第1基準組裝部與前述第2基準組裝部之間隔不超過第3預定限制長度,即前述第1套筒與前述外側套筒藉由前述第3密封材而可維持液密密封之關係的容許限度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9831 | 2011-07-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1643A TW201321643A (zh) | 2013-06-01 |
TWI524022B true TWI524022B (zh) | 2016-03-01 |
Family
ID=47437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4409A TWI524022B (zh) | 2011-07-06 | 2012-07-06 | 伸縮可撓接頭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49911B2 (zh) |
JP (1) | JP5738994B2 (zh) |
KR (1) | KR101878531B1 (zh) |
CN (1) | CN103635733B (zh) |
TW (1) | TWI524022B (zh) |
WO (1) | WO201300580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28924A1 (ja) * | 2013-02-22 | 2014-08-28 | 三菱重工コンプレッサ株式会社 | 伸縮継手および圧縮システム |
FR3018336B1 (fr) * | 2014-03-06 | 2017-03-10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d'une conduite amovible et canalisation pourvue d'un tel dispositif |
JP6639423B2 (ja) * | 2015-02-13 | 2020-02-05 | 日本ヴィクトリック株式会社 | 伸縮可撓管継手の挙動探査装置及び挙動探査方法 |
DE202015008803U1 (de) * | 2015-12-23 | 2017-03-24 | Leybold Gmbh | Verbindungseinrichtung |
DE102016219148B3 (de) * | 2016-10-04 | 2017-11-0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chutzeinrichtung für den Abgastrakt |
US10400927B2 (en) * | 2016-10-13 | 2019-09-03 | Chang Yup AN | Earthquake-resistant flexible slip joint apparatus |
DE102016120446B4 (de) * | 2016-10-26 | 2023-03-30 | Andreas Von Keitz | Kupplungsvorrichtung zur Kopplung von Leitungen für den Außenbereich |
JP6866180B2 (ja) | 2016-11-30 | 2021-04-28 | 日本ヴィクトリック株式会社 | 偏心自在継手機構および偏心自在継手 |
DE102018219815A1 (de) * | 2018-11-19 | 2020-05-20 | Angela Haas | Urinalsiphon |
JP7442760B2 (ja) * | 2019-12-04 | 2024-03-05 | 株式会社光明製作所 | 分流装置 |
CN112377700A (zh) * | 2020-12-21 | 2021-02-19 | 江苏开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径向调节式金属管道接头 |
EP4346382A1 (en) * | 2021-05-24 | 2024-04-10 | Brits, Barend Christoffel | Extendable arm for a centre pivot irrigation system |
CN114811226B (zh) * | 2022-03-29 | 2023-10-13 | 江西嘉特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桥梁伸缩缝处排水管软连接装置 |
CN118548383B (zh) * | 2024-07-04 | 2024-09-27 | 四川乾谷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锁紧热扣压管道接头及安装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136770A (en) * | 1935-02-26 | 1938-11-15 | Witzenmann Emil | Flexible conduit |
US2373280A (en) * | 1943-07-06 | 1945-04-10 | Phillips Petroleum Co | Nonthrusting pipe expansion joint |
US2661963A (en) * | 1950-02-07 | 1953-12-08 | Standard Oil Dev Co | Expansion joint |
US2976064A (en) * | 1959-06-26 | 1961-03-21 | Ultradyne Inc | Flexible joint arrangements |
US3396992A (en) * | 1966-12-15 | 1968-08-13 | Gen Connector Corp | Connector for hot fluid conduits |
US3458219A (en) * | 1967-06-07 | 1969-07-29 | Mancar Trust | Pipe connection |
JPS4836684A (zh) * | 1971-09-08 | 1973-05-30 | ||
US3799586A (en) * | 1972-04-14 | 1974-03-26 | Ssp Ind | Duct joint |
JPS5134718U (zh) * | 1974-09-06 | 1976-03-15 | ||
JPS5171522A (en) * | 1974-12-18 | 1976-06-21 | Kawasaki Steel Co | Sendan oyobi mageteikoseio sonaeta shinshukutsugite |
US4221405A (en) * | 1978-03-08 | 1980-09-09 | Stonitsch Lawrence J | Conduit system with expansion coupling and combined spacer and sealing sleeve |
JPS5570681U (zh) * | 1978-11-10 | 1980-05-15 | ||
US4668303A (en) * | 1983-08-04 | 1987-05-26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Method of preventing stress corrosion in a bellows expansion joint |
JPS60241918A (ja) * | 1984-05-16 | 1985-11-30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アモルフアス・シリコン成膜プロセス中に副生成物として発生する粉塵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H0429184Y2 (zh) * | 1984-09-26 | 1992-07-15 | ||
US4597413A (en) * | 1985-06-10 | 1986-07-01 | Snap-Tite, Inc. | Coupling apparatus |
DE3527213A1 (de) * | 1985-07-30 | 1987-02-12 | Witzenmann Metallschlauchfab | Verbindung zweier rohre einer leitung fuer heisse medien |
JPS6292387U (zh) * | 1985-12-02 | 1987-06-12 | ||
US4685705A (en) * | 1986-06-27 | 1987-08-11 | United States Pipe And Foundry Company | Large deflection pipe coupling |
JPH049515Y2 (zh) * | 1988-10-08 | 1992-03-10 | ||
US4915177A (en) * | 1989-07-19 | 1990-04-10 | Claycomb Jack R | Blast joint for snubbing installation |
DE9002752U1 (de) * | 1990-03-09 | 1991-04-25 | IWK Regler und Kompensatoren GmbH, 7513 Stutensee | Flexibles Leitungselement mit Wärmeisolierung |
JP2591664Y2 (ja) * | 1992-11-04 | 1999-03-10 | 日本山村硝子株式会社 | 伸縮可能な配管用パイプ |
US5354104A (en) * | 1993-01-15 | 1994-10-11 | Techlam | Flexible coupling for pipework |
FR2724445B1 (fr) * | 1994-09-14 | 1996-12-20 | Gec Alsthom Stein Ind | Joint de dilatation pour conduites chaudes |
US5746453A (en) * | 1996-06-17 | 1998-05-05 | Erc Industries, Inc. | High temperature inline expansion joint |
JPH1089573A (ja) * | 1996-09-18 | 1998-04-10 | C I Kasei Co Ltd | 配管の接続具 |
JPH11230446A (ja) * | 1998-02-12 | 1999-08-27 | Nippon Victaulic Kk | スライド式継手機構の抜け出し防止装置 |
JP3045717B1 (ja) * | 1999-01-13 | 2000-05-29 | ダイダン株式会社 | 伸縮継手 |
US6752434B2 (en) * | 1999-06-15 | 2004-06-22 | Richard D. Cummins | Tube expansion joint |
JP4431267B2 (ja) * | 2000-11-16 | 2010-03-10 | 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 鋼管伸縮継手 |
JP2003014179A (ja) * | 2001-06-27 | 2003-01-15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変位吸収用配管継手 |
US20060197342A1 (en) * | 2005-03-02 | 2006-09-07 | Flushtech Corporation | Connector for bridging a control stop and a flush valve |
GB0523573D0 (en) * | 2005-11-18 | 2005-12-28 | Airbus Uk Ltd | Aircraft fuel pipe coupling |
CN2854280Y (zh) * | 2005-12-16 | 2007-01-03 | 陆平 | 一种管道伸缩节 |
JP4902370B2 (ja) | 2007-01-25 | 2012-03-21 | 日本ヴィクトリック株式会社 | 伸縮可撓継手 |
CN201443663U (zh) * | 2009-06-16 | 2010-04-28 | 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 | 蒸汽用复合密封型套筒补偿器 |
-
2012
- 2012-07-05 KR KR1020147000166A patent/KR10187853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7-05 US US14/123,436 patent/US92499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7-05 JP JP2013523051A patent/JP573899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7-05 CN CN201280031752.3A patent/CN10363573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7-05 WO PCT/JP2012/067214 patent/WO201300580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7-06 TW TW101124409A patent/TWI524022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1643A (zh) | 2013-06-01 |
CN103635733B (zh) | 2015-05-20 |
US9249911B2 (en) | 2016-02-02 |
KR20140062458A (ko) | 2014-05-23 |
JP5738994B2 (ja) | 2015-06-24 |
JPWO2013005802A1 (ja) | 2015-02-23 |
KR101878531B1 (ko) | 2018-07-13 |
CN103635733A (zh) | 2014-03-12 |
WO2013005802A1 (ja) | 2013-01-10 |
US20140097613A1 (en) | 2014-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24022B (zh) | 伸縮可撓接頭 | |
JP6438681B2 (ja) | 伸縮可撓継手 | |
UA123130C2 (uk) | Нарізне з'єднання для сталевої труби | |
RU145662U1 (ru) | Тройник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 |
KR102384440B1 (ko) | 열교환기의 시일 구조 및 열교환기 | |
JP6247126B2 (ja) | 管接続構造 | |
JP4871151B2 (ja) | 全周締結用止水バンド | |
JP2013133857A (ja) | 補修伸縮可撓継手 | |
JP7412232B2 (ja) | 螺旋管用帯状部材及び螺旋管 | |
JP2006349155A (ja) | 圧力損失低減型フレキシブル管 | |
JP4871112B2 (ja) | 伸縮管漏水防止装置 | |
JP6014310B2 (ja) | 管継手 | |
WO2018008521A1 (ja) | シール材の配置構造 | |
JP2013007457A (ja) | 管継手 | |
JP2012041958A (ja) | 管継手 | |
US8955847B2 (en) |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a down hole valve | |
JP4764611B2 (ja) | 変位吸収継手 | |
JP5863378B2 (ja) | 管内面補修バンド | |
WO2020129743A1 (ja) | 流体圧アクチュエータ | |
KR20020069874A (ko) | 관이음매용 고무관 보호구 | |
JP4599299B2 (ja) | 管継手 | |
KR200231618Y1 (ko) | 관이음매용 고무관 보호구 | |
JP2003287176A (ja) | 管継手 | |
KR200456822Y1 (ko) | 센터링 기능을 구비한 유체압 실린더의 보스 | |
JP5846352B2 (ja) | 橋梁の保護管可動支持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