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3985B - 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 Google Patents

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3985B
TWI523985B TW101126762A TW101126762A TWI523985B TW I523985 B TWI523985 B TW I523985B TW 101126762 A TW101126762 A TW 101126762A TW 101126762 A TW101126762 A TW 101126762A TW I523985 B TWI523985 B TW I5239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hook
sewing machine
loop
thr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6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7632A (zh
Inventor
橋本誠治
Original Assignee
大和縫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和縫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和縫紉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07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9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0Double chain-stitch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with mechanisms for needle-bar movement
    • D05B3/025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with mechanisms for needle-bar movement with a pair of needles mounted on the needle-bar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6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and for disposing of the severed thread end ; Catching or wiping devices for the severed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Description

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係主要以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為代表之縫紉機,用以防止藉由針線及彎針線形成雙環縫合之縫合,在該雙環縫合之縫合之縫合結束部分發生跳紗。
橫筒形等之雙環縫合縫紉機係,具備有:保持針線而上升及下降之1或多根之針、保持彎針線而往上述針之上下運動路徑大致正交之方向進退動作之彎針(looper),藉由上述彎針之進出動作捕捉上述針於針板之下所形成之針線環,藉由該彎針所保持之彎針線使上述針線與他線套環(looping),藉此在縫製布料形成雙環縫合之縫合之縫紉機。
藉由雙環縫合縫紉機而形成之一般的雙環縫合之縫合,如圖20所示,存在如下問題:於縫合結束時被切斷之彎針線10之端部,往圖20中之箭頭所示之方向拉伸之情形時,該彎針線10,自針線20、20所形成之最終之針線環20a、20b穿出,該穿出易於朝向縫合起始側波及移行,其結果,則有在縫合之整體發生跳紗之問題。
如此之跳紗,亦同樣地發生在藉由1根針線或2根以上針線與彎針線形成之雙環縫合之縫合處。
以防止藉由如上所述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而形成之縫合特有之跳紗為目的,本申請人開發如下所說明之附有跳紗 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並已申請專利(以下,將其稱為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
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在此處,說明關於2根針之縫紉機)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如圖21~圖23所示,具備如下而構成:針2、2,係保持針線20、20相對於在針板P之大致中央往左右方向隔著間隔而設定之落針位置A、A上下活動(參照圖11~圖17);彎針1,係可保持彎針線10往落針位置A、A之排列方向進退動作,於進出時捕捉形成於針板P下之針線環20a、20b(參照圖11~圖17);掛線鉤3,係可相對於彎針1接近以及遠離動作,跨及如圖21所示遠離彎針1之待機位置與如圖23所示靠近彎針1之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之支軸30為中心於與針板P大致平行之面內擺動;縫線操作氣缸(air cylinder)(以下,包括稱為縫線操作汽缸(cylinder)者)32,係作為使該掛線鉤3於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驅動擺動之鉤致動器(hook actuator);擺動桿9及止動桿(stop lever)4,係配置於較掛線鉤3更遠離針板P之位置,以使掛線鉤3在掛線位置捕捉到之針線環20a、20b保持在掛線位置與待機位置之間之保持位置之方式,在與針板P大致平行之面內以上下方向之支軸90為中心而擺動;止動氣缸(以下,包含稱為止動汽缸者)42,係作為使止動桿4從卡合於擺動桿9之一部分之卡合位置,驅動擺動至遠離該卡合位置之退避位置之止動致動器;連結桿35,係將上述掛線鉤3與擺動桿9連動連結;控制部8,係 於完成通常之縫製之後選擇性地動作控制上述縫線操作汽缸32及止動汽缸42,使掛線鉤3於掛線位置所捕捉到之一針線環20b保持於上述保持位置,維持該狀態並進行至少1針之縫製動作(參照圖8)。
另外,於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雙環縫合縫紉機之跳紗防止裝置,在作為下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說明之跳紗防止裝置之構成構件及構成部位相同或對應之構成構件及構成部位,標註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使用之符號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等之詳細說明。
根據上述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於完成通常之縫製之後經由控制部控制掛線鉤3、止動桿4及擺動桿9之各動作進行如上所述之1針之縫製動作,藉此如圖18所示,彎針線10,通過在雙環縫合之縫合M之最後在縫製布料之背面形成之右側(於圖18中為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a內,在用以防止跳紗之1針之縫製之際在穿出縫製布料之背面之針線20之前折返,並在通過右側最終針線環20a內之位置被切斷。另一方面,在1針之縫製時穿出縫製布料之背面之左側(於圖18中為右側)之針線20,通過在通常縫製時之最後在縫製布料之背面形成之最終針線環20b內,自線套環(looping)該最終針線環20b,形成單環縫合之縫合。藉此,彎針線10如圖18所示,成為按壓於左側之針線20與左側最終針線環20b之間之狀態。
在圖18,為了明確表示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與針線20之纏繞而以鬆弛之狀態表示,但實際之左側之最終針線 環20b,在針線20通過之後如圖19所示,被用力地拉緊成為與右側之最終針線環20a相同之狀態。彎針線10,牢固地被按壓於針線20與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之間,以搭架在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與在一圈前所形成之左側之針線環20c之間之狀態被約束。此約束,如圖19所示,即使無論來自於哪個方向之力作用在彎針線10均可被維持,因此確實可防止在雙環縫合之縫合M發生特有之跳紗。
如上所述,關於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可獲得有效地防止在雙環縫合之縫合發生特有之跳紗。然而,在關於同屬本申請人之上述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附有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殘留有如下應改良之課題。
亦即,在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已在圖21~圖23表示,作為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構成元件之掛線鉤3、止動桿4、擺動桿9、縫線操作汽缸32、止動汽缸42,被支持於安裝有針板P,且於縫紉機床部之上面於固定之左右方向長且大之單一之針板台11。具體而言,於針板台11之左側部分在針板P之後側附近位置,支持著掛線鉤3之擺動用之支軸30。另一方面,於針板台11之右側部分在遠離針板P之位置,支持著止動桿4、擺動桿9、縫線操作汽缸32及止動汽缸42,且採用跨及擺動桿9之前端部與在從掛線鉤3之擺動用支軸30往前方折返之方式延設之延設部3c之前端部之間連結有連結桿35之構成。另外,圖21~圖23中之6,係經由固定螺絲60、60與掛線鉤3一同緊固地 被固定之彎針線保持體。
如上所述,在關於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雙環縫合縫紉機,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所有構成元件被支持在左右方向長且大之單一之針板台11。因此,在將組裝支持有跳紗防止裝置之各構成構件之針板台11安裝在縫紉機床部之上面之後,例如,當必需在彎針或該彎針之動作用構件等針板台11之下部修正被收容在縫紉機床部之內部之構成縫合之構件之位置或動作軌跡而調整縫合狀況,或者,進行同樣地裝入縫紉機床部之內部之各種之零件更換等之維護(maintain)之情形時,僅藉由取出針板P,無法確保在進行調整或維護充分寬敞之作業空間。故而,為了確保寬敞之作業空間,不可避免地需要將長且大之針板台11之整體自縫紉機床部暫時卸除而進行既定之調整或維護,於其結束之後再次將長且大之針板台11之整體安裝在縫紉機床部之勞力之作業。
尤其,在縫線操作汽缸32及止動汽缸42,預先連接有用以向該等汽缸32、42供給作動氣體之氣管(air tube)33、43,在針板台11之卸除時及安裝時為了不使該等氣管33、43成為作業之障礙,必需要將其從縫紉機床部之內部拉出,於作業後,再次壓入至縫紉機床部之內部之非常麻煩且費事之作業。此外,一旦不進行此種麻煩且費事之調整或維護作業,則將有導致縫合狀況之降低、無法再現既定之跳紗防止功能之可能性。因此,無論如何不得不如上所述,進行非常麻煩且費事費力之作業,於此點亦殘留應改 良之課題。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願2011-016821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願2011-115174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實情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不僅可有效地防止雙環縫合之縫合處發生特有之跳紗,且可不費巨大之精力、勞力及手續而非常容易且簡單地藉由構成縫合之構件之位置修正等進行縫合狀況之調整、或收容於縫紉機床部內部之各種零件之更換等之維護,從而可始終確實地再現縫合狀況以及既定之跳紗防止功能。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係具備:針,其保持針線並上下活動;彎針,其可保持彎針線而於大致正交於上述針之上下活動路徑之方向進退動作,於進出動作時捕捉上述針於針板下所形成之針線環;針板台,其安裝有上述針板,且安裝於縫紉機床部之上面;並且藉由上述彎針捕捉上述針於上述針板下所形成之針線環,藉由以該彎針所保持之彎針線使上述針線與他線套環而於縫製布料形成雙環縫合之縫合之雙環縫合縫紉機;且具備:針線保持機構,其具有以可相對於上述彎針接近及背離動作,跨及遠離上述彎針之待機位置與靠近上述彎針之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之支軸為中心於與針板大致平行之面內擺動之掛線鉤,及 使該掛線鉤於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驅動擺動之鉤致動器;止動機構,其具有配置於較該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更遠離上述針板之位置,使上述掛線鉤在上述掛線位置捕捉之針線環保持在上述掛線鉤位置與待機位置之間之保持位置,以此方式能夠使從掛線鉤之掛線位置往待機位置之擺動暫時地停止及解除停止之止動構件,及處理該止動構件之上述停止及停止解除之止動致動器;連結構件,其將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與上述止動機構之止動構件連動連結;控制部,其於完成通常之縫製之後使上述彎針進出動作,並且使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相對於該彎針接近動作而使於上述掛線位置所捕捉到之上述針線環往上述保持位置移動,維持該狀態進行至少1針之縫製動作,以此方式將上述針線保持機構及止動機構與上述針之上下活動及彎針之進退動作以及縫製布料之送給動作建立關聯而進行控制;又該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特徵在於:上述針板台被分割成兩部分:左側針板台部,其安裝有上述針板且支持上述掛線鉤之擺動支軸;及右側針板台部,其固定支持上述止動構件與上述鉤致動器及止動致動器;其中,上述右側針板台部固定於上述縫紉機床部,並且左側針板台部經由螺絲構件可擰緊固定及解除固定地被安裝於上述縫紉機床部之上面。
根據具有如上所述之特徵構成之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於完成通常之縫製之後, 使彎針進出動作,並且使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相對於彎針接近動作,使該彎針所捕捉到之針線環往上述保持位置移動,維持該狀態進行至少1針之縫製動作,藉此可以利用下降之針所保持之針線自線套環先前之針線環,以利用該自線套環部分按壓彎針線而防止該彎針線之脫線之方式,能夠於發生階段確實地防止縫合跳紗。
另外,於本發明中,安裝在縫紉機床部之針板台被分割成兩部分:左側針板台部,其安裝有針板且可擺動地支持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右側針板台部,其固定支持止動機構之止動構件、鉤構致動器及止動致動器;因為可將該等分割成兩部分之左右兩側之針板台部分別地安裝於縫紉機床部,將跳紗防止裝置組裝於縫紉機床部,因此如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般,處理一個長且大之針板台之情形相比,可以較少之勞力輕鬆地進行跳紗防止裝置整體之相對於縫紉機床部之安裝(組裝)作業。
而且,一旦組裝於縫紉機床部之後,例如,當必需在彎針或彎針作動用構件等針板台下部修正收容於縫紉機床部之內部之構成縫合之構件之位置或動作軌跡而調整縫合狀況之情形時、或必需於針板台之下部進行收容於縫紉機床部之內部之各種零件之修補或更換等維護之情形時,可無需將固定支持連接有氣管(air tube)或供電線之鉤致動器及止動致動器之右側針板台部一一自縫紉機床部卸除,只要僅將左側針板台部自縫紉機床部解除固定而卸除,可確保充分寬敞之作業空間。
從而,僅藉由處理小且輕又未纏繞有氣管或供電線之左側針板台部便可不費巨大之精力、勞力及周折而非常容易、簡單且作業性良好地進行縫合狀況之調整、或收容於縫紉機床部內部之各種零件之修補或更換等維護。藉此,達到可始終再現性良好地發揮良好之縫合狀況及既定之跳紗防止功能之效果,成功地解除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中所殘留之課題。
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上述止動機構包括:止動構件,其直接連接上述鉤致動器而直線地往返移動;擺動桿,其可卡合於該止動構件之一部分及可解除卡合;彈簧,其往上述掛線鉤位於上述待機位置之方向對上述擺動桿進行擺動彈壓;及上述止動致動器,其對抗該彈簧之彈壓力而使上述擺動桿從止動構件之一部分解除卡合。
於此情形,以彈簧之彈壓力進行止動構件之返回方向之動作(掛線鉤位於待機位置之方向之動作),因此作為卡合止動構件之一部分及解除該卡合之擺動桿動作之止動致動器,可為能夠推出驅動止動構件者。從而,於使用氣缸作為止動致動器之情形時,可使用單動式氣缸,因此可謀求止動致動器之小型化、低成本化。
此外,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上述止動機構之擺動桿安裝於可左右調節位置地安裝於上述右側針板台部之可動台。
於此情形,藉由使可動台相對於右側針板台部左右地 調節位置,可以確實地進行用以防止縫合跳紗之自線套環之方式簡單且適當地調整彎針從保持於掛線鉤之針線環穿出之時機。
此外,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鉤致動器與上述止動機構之止動致動器,係以上下兩段重疊之狀態固定支持於上述右側針板台部之下面。
於此情形,兩個致動器係以上下兩段重疊之狀態固定支持在右側針板台部,因此如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般,將兩個致動器配置在相互遠離之位置(並列配置)之情形相比,可縮小致動器所佔據之平面空間而實現小型化,可使其良好地收容於縫紉機床部內部。
此外,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在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安裝有彎針線保持體,其藉由與該掛線鉤一併跨及上述掛線位置、保持位置及待機位置之間以上述支軸為中心於與針板大致平行之面內擺動,將從上述彎針延伸至縫製布料之彎針線保持在較上述針之下降位置之更前側。
於此情形,藉由與掛線鉤一併動作之彎針線保持體使彎針線保持在較針之下降位置更前側之位置,藉此為簡單之構成,並可與針線一併確實地定位彎針線。從而,能夠確實地實施自線套環,更加確實地防止縫合跳紗。
此外,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上述彎針線保持體可相對於上述掛線 鉤調節位置地安裝。
於此情形,可適當地設定針線與彎針線之相對位置,可更加確實地實施自線套環而進一步提高縫合跳紗防止效果。
此外,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鉤致動器及上述止動機構之止動致動器均為氣缸。
於此情形,可使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及止動機構之擺動桿根據來自控制部之控制信號回應性良好地動作,可確實且有效率地實施通常之縫製後之縫合跳紗防止作用。
另,亦可使用電磁螺線管等作為該等致動器。
此外,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在上述連結構件之連結端部分,朝向上方突出有栓銷(pin),並在掛線鉤之連結端部分,形成有可從上述栓銷之上方插入該栓銷及可往上方抜出之連結孔。
於此情形,在為了進行縫合狀況之調整、或收容於縫紉機床部內部之各種零件之修補或更換等維護,而在將左側針板台部從縫紉機床部之上面解除固定,並往縫紉機床部之上方卸除之際,可無需將連結構件與掛線鉤之連結用之螺絲鬆開取下,或拔除連結用之栓銷等麻煩之操作,只要將左側針板台部往上方舉起,便可解除掛線鉤與連結構件之連結。此外,上述之調整或維護後,只要將左側針板台部從上方固定安裝於縫紉機床部,便可恢復掛線鉤與連 結構件之連結狀態。藉此,可進一步簡化上述之調整或維護時之手續。
進一步地,關於本發明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較佳為:在上述左側針板台部或縫紉機床部,在由上述螺絲構件所形成之多個之固定連結及從連結解除部位隔開之多處,突出有可將左側針板台部相對於縫紉機床部定位之定位銷(knock pin),並在縫紉機床部或上述左側針板台部,形成有可嵌合於上述定位銷之銷孔。
於此情形,將左側針板台部相對於縫紉機床部裝卸之際,可藉由多個定位銷與銷孔之嵌合,而將左側針板台部確實地定位在縫紉機床部之既定之位置。從而,即使每當在上述調整或維護時重複左側針板台部相對於縫紉機床部裝卸,亦可始終確保左側針板台部既定之位置及姿勢而安裝在縫紉機床部。藉此,不僅可實施通常縫製,亦可始終適當、確實地實施縫合跳紗防止功能。
另,本發明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可較佳地應用於以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為對象之情形。
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係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之整體外觀立體圖,圖2及圖3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所裝備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構成之立體圖,圖4係表示同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 要部分之構成之俯視圖。另,在以下之說明,使用圖2~圖4中由箭頭符號表示之「左、右」及「前、後」之表達進行說明。此處,「前」為靠近縫製作業者之側,「後」為遠離縫製作業者之側,「左、右」為從靠近縫製作業者之前側觀看時之「左、右」。
此外,在本實施之形態,使用在根據圖21~圖23而說明之與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相同或對應之構成構件及構成部位為相同之符號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縫紉機臂部C及縫紉機床部B係從縫紉機本體部D之上下位置朝向左方相互呈大致平行狀而延設。如圖4所示,該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具備有:彎針1;2根針2、2(參照圖11~圖17);針板台11,其安裝在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縫合跳紗防止裝置H,其裝備於該針板台11;針板P,其安裝在上述針板台11上。針2、2,係經由針桿驅動機構之動作而上升及下降。圖2、圖4中之A、A,係表示針2、2之落針位置(下降位置)。落針位置A、A,係在左右方向隔著間隔而設定在針板P之大致中央。
彎針1,係經由彎針驅動機構之動作,而往針2、2(落針位置A、A)之並列方向進退(左進及右退)動作。圖4中之實線,係表示彎針1往左進位置動作之狀態,圖4中之虛線,係表示彎針1往右退位置動作之狀態。如圖4之實線所示,位於左進位置之彎針1之前端部,越過落針位置A、A往左方向延出;如圖4中之虛線所示,位於右退位 置之彎針1之前端部,位於往落針位置A、A之右方向遠離。
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係藉由針2、2之上升及下降動作與彎針1之左進及右退動作,而對放置在針板P上之縫製布料(圖示省略)進行縫製。縫製布料,係藉由押件(圖示省略)而按壓於針板P上,藉由設置在縫紉機床B之內部之送料機構之動作,往圖4之箭頭Y方向送給移動。送料機構具備送料齒,該送料齒重複突出於針板P上而往後方向移動且沒入至針板P下往前方向恢復移動之動作;縫製布料藉由該送料齒而間歇性地往箭頭Y方向送給移動。
上述針桿驅動機構、彎針驅動機構及送料機構,係藉由來自縫紉機主軸(圖示省略)之傳動而相互同步地動作之公知之機構。針2、2,分別保持針線20、20(參照圖11~圖17),於縫製布料停止送給移動之期間,貫通該縫製布料而到達針板P下,之後,上升而往縫製布料之上方穿出。彎針1,保持彎針線10(參照圖11~圖17),於針2、2之上升開始時相應地左進,捕捉形成於針板P下之針線20、20之線環20a、20b。縫製布料,於針2、2之上升時被送給移動。針2、2,貫穿送給移動之縫製布料而下降,捕捉右退中之彎針1所保持之彎針線10。雙環縫合縫紉機,重複以上動作而於縫製布料形成雙環縫合之縫合。
如上所述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所具備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H,具備:針線保持機構、止動機構、作為將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3(下述)與上述止動機構之止動構件4(下述)連動連結之連結構件之連結桿35、控制部8 (下述)。
上述針線保持機構,具有:掛線鉤3、作為使該掛線鉤3跨及遠離上述彎針1之待機位置與接近上述彎針1之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之支軸30為中心而驅動擺動之鉤致動器之往返移動式縫線操作汽缸32。作為掛線鉤3之擺動中心之支軸30,配置在針板P之右後側角部之附近,被支持在上述針板台11上。
掛線鉤3,具有圓弧狀之彎曲形狀,以往前方折返之方式連設在從支軸30往左方延伸之支持臂3e之前端部。掛線鉤3之前端部,在針板P之下側,從左側後方面向落針位置A、A。在掛線鉤3之前端部,形成有向外突出之鉤部3b。支持臂3e,具有從支軸30朝向前方延伸之延設部3c,在該延設部3c之前端部,連結有連結桿35之一端部。
如圖4所示,在上述掛線鉤3之基部,具有彎曲成圓弧狀之形狀之彎針線保持體6,係經由2根固定螺絲60、60藉由一併緊固而固定。彎針線保持體6之前端部,大致沿著掛線鉤3之左側往前方延伸,在掛線鉤3之前端部之前位置面向落針位置A、A。在彎針線保持體6之前端部,形成有分支成兩股之彎針線支承部6a。彎針保持體6,係以可鬆開固定螺絲60、60而調節相對於掛線鉤3之位置,藉由該調節位置,使前端之彎針線支承部6a確實地保持彎針線10之方式構成。
如圖5~圖8所示,上述止動機構由以下構成:止動構件4,其經由固定螺絲36而固定在上述縫線操作汽缸32之 輸出桿31之前端部(左端部),藉由經由氣管33供給之動作氣體使縫線操作汽缸32伸縮動作,藉此往左右方向直線地被往返驅動移動;擺動桿9,其可卡合於該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及可解除卡合;彈簧91,其將該擺動桿9卡合於上述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往上述掛線鉤3位於待機位置之方向擺動彈壓;單動式(往左方向之推出驅動式)止動汽缸42,其係作為對抗該彈簧91之擺動彈壓力而使上述擺動桿9從上述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強制性地解除卡合之止動致動器。
上述止動汽缸42之輸出桿41,係藉由經由氣管43供給之動作氣體使止動汽缸42往左方向被推出驅動,伴隨此而使上述擺動桿9對抗上述彈簧91之擺動彈壓力而往逆時針方向擺動之方式構成。
擺動桿9,可以上下方向之支軸90為中心擺動地被支持在擺動桿安裝台(可動台)92之上面。擺動桿9,在前端部具有可卡合上述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之卡合爪9a。如圖5所示,上述止動構件4藉由縫線操作汽缸32之伸張動作而往左方向被驅動移動時,亦即在掛線鉤3移動至待機位置時,藉由彈簧91之彈壓力而與止動構件4之側部接觸,上述止動構件4藉由縫線操作汽缸32之收縮動作而往右方向被驅動移動時,如圖6所示,藉由彈簧91之彈壓力以支軸90為中心往順時針方向擺動而形成前端之卡合爪9a可卡合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之狀態。
此外,如圖7所示,藉由使已收縮之縫線操作汽缸32 再次僅少量地伸張動作,擺動桿9之前端之卡合爪9a卡合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而暫時地止動止動構件4之往左方向之驅動移動。在以此方式使止動構件4暫時地被止動之狀態,上述掛線鉤3經由連結桿35移動至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之間之保持位置而停止。此時,掛線鉤3之前端之鉤部3b,從圖4所示之掛線位置(左右之落針位置A、A之間),移動至左側之落針位置A之左後方,勾住左側之針線20並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此外,彎針線保持體6往彎針1之前側進出前端之彎針線支承部6將彎針線10保持在左側之落針位置A之前方。
進一步地,如圖8所示,隨著止動汽缸42之伸張使輸出桿41往左方向推出而被驅動,藉此,上述擺動桿9對抗上述彈簧91之擺動彈壓力而往逆時針方向擺動。隨著該擺動,該擺動桿9之前端之卡合爪9a從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被解除卡合,而解除止動構件4之暫時性之止動。藉此,縫線操作汽缸32,最大限度地伸張動作而使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經由連結桿35擺動恢復至待機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之形態,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藉由縫線操作汽缸32及止動汽缸42之伸縮動作,跨及上述待機位置、掛線位置及保持位置之間而擺動。
此外,在本實施之形態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具備在縫製結束後切斷針線20及彎針線10之剪線機構5。該剪線機構5,如圖16及圖17所示,具有:剪線鉤(hook)50、 剪線刀51、將剪線鉤50按壓在與剪線刀51之滑接部之板簧59、剪線致動器58(參照圖9)。剪線鉤50於其前端部,具備朝向後方突設之第1鉤部52與第2鉤部53。剪線機構5為眾知,故而省略其他詳細之構成之說明及圖示。
圖9,係表示包含如上所述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H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在雙環縫合縫紉機之控制部8,分別輸入藉由踏板開關21所發出之踏壓信號21a及反踏信號21b、在針2、2位於上死點附近時發送之針位置信號22、剪線信號23及針線掃除信號24。
一方面,從控制部8,向縫線操作汽缸32、止動汽缸42及剪線致動器58之各者輸出動作控制信號。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依照從控制部8輸出至縫線操作汽缸32及止動汽缸42之動作控制信號而如上所述地動作,剪線機構(圖示省略)之剪線致動器58依照從控制部8輸出之剪線信號23而分別伸縮動作。
進一步地,從控制部8,亦向縫紉機主軸之驅動源即縫紉機馬達80、升降壓布用押件之壓布汽缸81、如下所述將已切斷之針線20、20彈起之風刷(air wiper)82、調整縫製布料之送料量之送料減少機構83、及抑制彎針線10向彎針1之送出之彎針線抑制機構84分別輸出動作控制信號。
送料減少機構83,係改變送料機構之送料齒之動作態樣,例如,藉由使送料齒之動作路徑相對於針板P傾斜而縮短往針板P上突出之時間,從而縮短送料齒作用於針板P 上之縫製布料之時間,或者,藉由變更使送料齒循環作動之搖桿(lever)之長度,而縮小送料齒之單位送料間距等從而減少縫製布料之送料量者。此種送料減少機構83為眾知,因此省略詳細之圖示及說明。
彎針線抑制機構84,具備:線張力盤,其夾持送入至彎針1之彎針線10之中間部分;致動器,其以藉由該線張力盤增減彎針線夾持強度之方式動作。其係藉由線張力盤提高彎針線之夾持強度而增加對於彎針線10之賦予抵抗,藉此抑制彎針線10之送出者,此種彎針線抑制機構84為眾知,因此省略詳細之圖示及說明。
控制部8,在形成雙環縫合之縫合之縫製結束後,使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與縫紉機馬達80、壓布汽缸81、風刷82、送料減少機構83及彎針線抑制機構84建立關聯而動作,藉此執行雙環縫合之縫合跳紗防止動作。
圖10,係時間順序地表示用以防止跳紗之控制部8之動作內容之時序圖。控制部8,係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ROM(Read-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之電腦,遵循圖10之時序圖之跳紗防止動作係藉由遵循儲存在ROM之控制程式之CPU之一系列之動作而被執行。
圖11~圖17,係藉由本發明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之跳紗防止裝置H之跳紗防止動作之說明圖,表示藉由遵循圖10之時序圖之控制部8之動作而產生之掛線鉤3及彎 針線保持體6以及剪線鉤之動作狀態。
使用縫紉機之縫製作業者於完成通常之縫製之際,停止用以縫紉機驅動之踏板之踏壓操作,在其後執行跳紗防止動作,於此情形,反踏操作上述踏板。踏板開關21附設於踏板,於踏壓操作中輸出踏壓信號21a,於反踏操作時輸出反踏信號21b。
控制部8,於通常之縫製結束,在圖10之S1之時間點,用以縫紉機驅動之踏板從踏壓狀態返回至中立狀態時,亦即,當形成從踏板開關21未輸出踏壓信號21a及反踏信號21b中之任一者之狀態時,參照賦予輸入側之針位置信號22而向縫紉機馬達80輸出停止指令。藉此,縫紉機在針2、2位於上死點附近,彎針1在左進之狀態暫時停止。
之後,控制部8待機至對上述踏板進行反踏操作為止。在圖10之S2之時間點進行反踏操作,而向輸入側輸入反踏信號21b之情形時,控制部8開始如下所述之跳紗防止動作。另,控制部8於從踏板開關21再次輸入踏壓信號21a之情形時,恢復至通常之縫製動作,因此縫製作業者藉由再次踏壓操作踏板,可繼續通常之縫製。
另,在圖10,從S1之時間點至S2之時間點之期間維持中立狀態,但並不一定必需要維持如此之中立狀態,通常之縫製結束時之踏板之操作,亦可為從踏壓狀態連續地過渡至反踏狀態。此情形,在過渡之過程通過中立位置之際,形成未輸出踏壓信號21a及反踏信號21b之任一者之無信號狀態。控制部8將該無信號狀態作為觸發(trigger),如 上所述,在實現針2、2上升至上死點附近,在彎針1進行左進之狀態之後開始跳紗防止動作。
此外,在圖10之時序圖,S2之時間點之踏板之反踏操作,係在以下所說明之跳紗防止動作之執行中繼續,但無需於直至跳紗防止動作結束為止之期間繼續如此之反踏操作,跳紗防止動作於反踏信號21b之輸入停止後亦藉由控制部8之工作而繼續地執行。
圖11表示跳紗防止動作之開始時之針2、2及彎針1之狀態。針2、2,處於向藉由2根之針線20、20與1根之彎針線10而形成有雙環縫合之縫合M之縫製布料之上方穿出之狀態。彎針1,處於在縫製布料之下側左進捕捉到針2、2所形成之2個針線環20a、20b之狀態。在此狀態,一旦切斷針線20、20及彎針線10,則形成如圖20所示之縫合結束部。
跳紗防止動作之開始後,控制部8首先向輸出側之縫線操作汽缸32賦予動作指令。藉此,縫線操作汽缸32從圖5所示之伸張狀態動作至圖6所示之收縮狀態,而使止動構件4往右方向驅動移動,隨之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經由止動構件4及連結桿35以支軸30為中心而擺動從待機位置移動至掛線位置。此時,掛線鉤3之前端之鉤部3b勾住一(左側)針線環20a,並且止動機構之擺動桿9藉由彈簧91之彈壓力以支軸90為中心往順時針方向擺動,其前端之卡合爪9a形成可卡合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之狀態。
緊接著,控制部8向縫線操作汽缸32賦予動作指令。接受到動作指令之縫線操作汽缸32,從圖6所示之狀態略微伸張至圖7所示之狀態,使止動構件4直線地往左方驅動移動。在該縫線操作汽缸32之少量伸張時,擺動桿9之前端之卡合爪9a卡合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藉此,暫時地止動止動構件4之往左方向之驅動移動。在以此方式使止動構件4之往左方向之驅動移動暫時地止動之狀態,如圖12所示,上述掛線鉤3經由連結桿35移動至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之間之保持位置而停止,將左側之針線環20a保持於上述保持位置,並且彎針線保持體6往彎針1之前側進出而使前端之彎針線支承部6a將彎針線10保持在左側之落針位置A之前方。
於如上所述使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移動停止在上述保持位置之後,控制部8在圖10之S3之時間點,向縫紉機馬達80、送料減少機構83及彎針線抑制機構84賦予動作指令。該動作指令係參照針位置信號22,在針2、2下降之後至再次上升至上死點附近位置之期間賦予。藉此,對縫製布料進行1針之縫製動作。該1針之縫製藉由送料減少機構83之動作,以少於通常之縫製時之送料量之下執行。此外,該1針之縫製藉由彎針線抑制機構84之動作,以抑制彎針線10向彎針1之送出之狀態執行。藉此,縫合結束之彎針線10之打結良好,因此可提昇下述跳紗防止效果。
如圖12所示,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繼續保持針 線20及彎針線10直至如下情況為止:係縫製布料之送給移動完成,針2、2貫通縫製布料而下降,左側之針2通過掛線鉤3所保持之針線環20a,而捕捉到該針線環20a。此時,如圖12所示,彎針線保持體6所保持之彎針線10以橫切左側之針2之前側之方式配置。從而,左側之針2不捕捉彎針線10,該彎針線10僅藉由右側之針2在彎針2之後側被捕捉。
控制部8,於左側之針2捕捉到針線環20a之時機,即在圖10之S4之時間點,向止動機構之止動汽缸42賦予動作指令,使該止動汽缸42伸張,隨之輸出桿41被往左方向推出驅動。藉此,如圖8所示,上述擺動桿9對抗上述彈簧91之擺動彈壓力而往逆時針方向擺動,該擺動桿9之前端之卡合爪9a從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解除卡合,而解除止動構件4之暫時之止動。藉由如此之對止動構件4之止動解除,縫線操作汽缸32在S4之時間點最大限度地伸張。藉此,如圖13所示,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經由止動構件4及連結桿35以支軸30為中心擺動而從上述保持位置恢復移動至待機位置,解除針線環20a及彎針線10之保持。
而且,彎針1與針2、2之下降一併右退動作,從所捕捉到之針線環20a穿出。藉由該彎針1之穿出,如圖14所示,右側之針2與通常之縫製時同樣地形成捕捉到彎針線10之狀態,另一方面左側之針2形成捕捉到左側之針線環20a之狀態。
於此狀態,彎針1轉換成左進,針2、2轉換成上升。如圖15所示,左進之彎針1捕捉左右之針線環20a、20b,上升之針2、2往縫製布料之上方穿出。藉此,彎針1所捕捉到之針線20在右側之針2之位置套環彎針線10,相對地在左側之針2之位置,以針線20套環先前所形成之針線環20a,即所謂地形成自線套環。
1針之縫製動作後,以針2、2上升至上死點附近,彎針1到達左進端附近之狀態結束。之後,控制部8待機直至被賦予剪線信號23。一旦在圖10之S5之時間點賦予剪線信號23,則向剪線機構之剪線致動器58賦予動作指令而使該剪線致動器58進行既定之動作,藉此,如圖16所示,剪線鉤50沿著彎針1之上部到達進出端。此時,剪線鉤50之前端部之第1鉤部52通過彎針1所保持之針線環20a、20b內到達從彎針1之前端延伸至縫製布料之彎針線10之左側,第2鉤部53從左側對向左側之針線20。
繼而,到達進出端之剪線鉤50右退動作。此時,第1鉤部52捕捉彎針線10,第2鉤部53依序捕捉2根之針線20、20。以此方式捕捉到之彎針線10及針線20、20被引入至剪線鉤50之退入端,如圖17所示,藉由滑接於剪線刀51之前端刃部而被切斷。而且,被切斷之彎針線10之端部在較切斷位置更靠近彎針1側保持被夾於剪線鉤50與板簧59之間之狀態。
彎針線抑制機構84,繼續動作直至如以上之剪線動作結束為止,並向從彎針1之前端延伸至縫製布料之彎針線 10賦予既定之張力。藉此,剪線鉤50之前端之第1鉤部52可確實地捕捉未鬆弛之彎針線10而將其切斷。
完成如以上之切斷動作之後,控制部8待機直至輸入針線掃除信號24為止。一旦在圖10之S6之時間點輸入針線掃除信號24,則向風刷82輸出動作指令而使該風刷82動作。該風刷82吹出氣體,彈起連接在針2、2之針線20、20之切斷端部。之後,控制部8在圖10之S7之時間點向壓布汽缸81輸出動作指令使該壓布汽缸81動作,使壓布用之押件上升而結束一系列之跳紗防止動作。
藉由上述一系列之跳紗防止動作,藉由如圖18所示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可獲得雙環縫合之縫合M之構造。如圖18所示,彎針線10在雙環縫合之縫合M之最後通過在縫製布料之背面所形成之右側(在從縫製布料之背面觀看縫合M之圖18為左側)之針線環20a內,在用以防止跳紗之1針之縫製動作之際在穿出縫製布料之背面之同側之針線20之前折返,在再次通過右側之最終針線環20a內之位置被切斷。
另一方面,在用以防止跳紗之1針之縫製動作之際穿出縫製布料之背面之左側(在圖18為右側)之針線20如上所述,在通常之縫製時之最後通過在縫製布料之背面所形成之左側之針線環20b內,自線套環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而形成單環縫合之縫合。從而,彎針線10如圖18所示,成為按壓於左側之針線20與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之間之狀態。
在圖18,為了明確地表示出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與針線20之纏繞而以鬆弛之狀態表示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但實際之左側之最終針線環20b在針線20通過之後係如圖19所示,被用力地拉緊,而成為與右側之最終針線環20a相同之狀態。而且,如圖19所示,於彎針線10之切斷端部往箭頭方向拉伸之情形,通過右側之針線20之前之彎針線10之線環縮小,並被引入至右側之最終針線環20a內。其結果,針線20成為夾於彎針線10與右側之最終針線環20a之間之狀態,藉由針線20與彎針線10,形成如圖19所示之「結頭(knot)」。該「結頭」亦可對彎針線10施加抵抗,成為發揮防止該彎針線10之脫線之功能,因此成為在圖19所示之狀態之情形,雙環縫合之縫合M之跳紗可藉由左側之自線套環部與右側之「結頭」之協同作用而確實地防止。
對具有如以上所詳述之構成且進行如上所述之跳紗防止動作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之特徵構成,簡言之,即為了解決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所殘留之課題,以下,以圖2~圖4為中心,說明關於本發明採用之改良構成。
如圖2~圖4所示,安裝在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之針板台11被分割成左側針板台部11L與右側針板台部11R兩部分。左側針板台部11L,在其上面上述針板P經由固定螺絲100可裝卸地安裝,並且支持有成為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3之擺動中心之支軸30。
在分割成兩部分而成之左側針板台部11L之左端部附近之前後多處(2處),具體而言,在圖4中以假想線表示之縫紉機臂部C之前端(左端)附近在遠離上述針板P之安裝部位之處形成有螺孔101。經由螺合在該等螺孔101之固定螺絲構件102,左側針板台部11L可擰緊固定及解除固定(可裝卸)地安裝在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
此外,在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及上述左側針板台部11L,如圖3所示,在遠離藉由上述固定螺絲構件102之2處之擰緊固定部位之處形成有定位銷103及該定位銷103所嵌合之銷孔104。藉由將銷孔104從上方插入嵌合於定位銷103,使左側針板台部11L相對於縫紉機床部B以既定之位置及姿勢定位,於此狀態,藉由將上述固定螺絲構件102旋入至螺孔101,可使左側針板台部11L擰緊固定在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
另,在本實施之形態,關於定位銷103從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朝向上方突出,銷孔104形成於左側針板台部11L者進行說明及圖示,亦可取而代之為:定位銷103從左側針板台部11L之下面朝向下方突出,銷孔104形成於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者。
另一方面,分割成兩部分而成之右側針板台部11R,係構成支持上述縫線操作汽缸32及止動汽缸42之汽缸安裝台部(以下,將該右側針板台部11R稱為汽缸安裝台部)者,在該汽缸安裝台部11R之下部配置有上述止動機構。詳細而言,在汽缸安裝台部11R之下表面,如圖5~圖8 所示,縫線操作汽缸32經由安裝螺絲105而被固定支持,並且在該縫線操作汽缸32之下部以兩段重疊之狀態配置止動汽缸42,該止動汽缸42經由安裝螺絲106被固定支持在汽缸安裝台部11R。
上述汽缸安裝台部11R,經由固定螺絲構件107以固定狀態地組裝在縫紉機床部B之側面。此處,所謂固定狀態,係指在將跳紗防止裝置H組裝在縫紉機床部B時,藉由上述固定螺絲構件107之鎖緊而被固定在既定之位置,於組裝之後,亦不進行位置調整等之固定在既定之組裝位置之狀態。
上述連結桿35之一端(右端)部,藉由栓銷螺絲108可旋動地連結於止動機構之止動構件4。在藉由該連結桿35之一端與止動構件4之栓銷螺絲108對應連結部之處之汽缸安裝台部11R,以容許隨著縫線操作汽缸32之伸縮而往左右方向直線地往返移動之止動構件4之直線之往返移動之方式,沿著左右方向形成長之長槽109。
此外,在上述連結桿35之另一端,與上述掛線鉤3相連之延設部3c之連結端部分35a,以對應上述延設部3c之大致厚度之深度向下方彎曲。在該向下方被彎曲之連結桿35之連結端部分35a,朝向上方突出有栓銷110。另一方面,在上述延設部3c,形成有可從上述栓銷110之上方插入至該栓銷110以及可往上方抜出之連結孔111。藉此,使左側針板台部11L相對於縫紉機床部B解除固定而從縫紉機床部B卸除之際,可無需進行將固定連結連結桿35與延設部 3c之例如固定螺絲等進行鬆弛操作而解除兩者之連動狀態之作業,只要將左側針板台部11L往上方舉起,便可將延設部3c之連結孔111從栓銷110往上方抜出而解除連結桿35與延設部3c(掛線鉤3)之連動狀態。此外,將左側針板台部11L安裝在縫紉機床部B之際,亦可藉由僅使左側針板台部11L從上方朝向縫紉機床部B移動之操作,便可將連結孔111從上方插入至栓銷110而使連結桿35與延設部3c(掛線鉤3)恢復成連動狀態。另,連結桿35之連結端部分35a,並不一定必需向下方彎曲。簡言之,連結桿35亦可為跨及其全長,扁平之板狀者。
進一步地,可以上下方向之支軸90為中心而擺動地支持上述止動機構之擺動桿9之擺動桿安裝台(可動台)92,經由左右方向之長之長孔93和固定螺絲94可左右調節位置地安裝在汽缸安裝台部11R。此於將汽缸安裝台部11R經由固定螺絲構件107呈固定狀態地組裝於縫紉機床部B之後,亦可藉由使擺動桿安裝台92相對於汽缸安裝台部11R左右地調節位置,而任意地調整彎針1從保持於掛線鉤3之針線環20a穿出之時機,藉此,可確實地進行用以防止縫合跳紗之自線套環。
在具備採用如上所說明之特徵構成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H之本實施形態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將縫合跳紗防止裝置H組裝在縫紉機床部B之際,在左右分割成兩部分之針板台11之左側針板台部11L及右側之汽缸安裝台部11R可分別安裝在縫紉機床部B。因此,與如同屬本申請人 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般,處理一個長且大之針板台之情形相比,可以較少之勞力輕鬆地進行跳紗防止裝置H整體之相對於縫紉機床部B之安裝(組裝)作業。
此外,一旦將針板台11(左側針板台部11L及右側之汽缸安裝台部11R)組裝在縫紉機床部B之後,例如,當必需在彎針1或其動作用構件等針板台11之下部修正被收容在縫紉機床部B之內部之構成縫合之構件之位置或運動軌跡而調整縫合狀況之情形、或必需在針板台11之下部進行收容在縫紉機床部B之內部之各種零件之修補、更換等之維護之情形,無需在組裝連接有氣管33及43之縫線操作汽缸32及止動汽缸43時,將牢牢地固定支持在既定位置之汽缸安裝台部11R,從縫紉機床部B卸除,只要僅將左側針板台部11L從縫紉機床部B解除固定而卸除,便可確保充分寬敞之作業空間。
從而,只要藉由僅處理小且輕又未纏繞有氣管33及43之左側針板台部11L,便可非常容易、簡單且作業性良好地進行縫合狀況之調整、或收容在縫紉機床部B內部之各種零件之修補或更換等之維護。藉此,可始終再現性良好地發揮良好之縫合狀況及既定之跳紗防止功能,從而可解除在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所殘留之課題。
此外,如本實施之形態般,採用使用彈簧91而在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3位於上述待機位置之方向對止動機構之擺動桿9進行擺動彈壓之構成,藉此以彈簧9之彈壓力進行止動構件4之返回方向之動作(掛線鉤位於待機位置 之方向之動作),因此可使用單動式氣缸作為使卡合於止動構件4之一部分及解除卡合之擺動桿9動作之止動汽缸42,因此可謀求止動汽缸42之小型化、低成本化。
此外,如本實施之形態般,採用使針線保持機構之縫線操作汽缸32與止動機構之止動汽缸42,以上下兩段重疊之狀態固定支持在上述汽缸安裝台部11R之下面之構成,藉此與如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般,將兩個氣缸32、42配置在相互遠離之位置(並列配置)之情形相比,可縮小兩個氣缸32、42所佔據之平面空間而使跳紗防止裝置H之整體小型化,且可使跳紗防止裝置H美觀地收容於縫紉機床部B之內部。
此外,如本實施之形態般,採用如下構成:在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3,安裝與該掛線鉤3一併跨及上述掛線位置、保持位置及待機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之支軸30為中心於與針板P大致平行之面內擺動,藉此使從彎針1延伸至縫製布料之彎針線保持在針2之下降位置之更前側之彎針線保持體6,藉此儘管為簡單之構成,亦可確實地與針線20一併定位彎針線10。藉此,可確實地實施自線套環,使縫合跳紗防止效果更加確實。
特別地,藉由可對著上述掛線鉤3調節位置地安裝上述彎針線保持體6,可適當地設定針線20與彎針線10之相對位置,可確實地實施自線套環而進一步提昇縫合跳紗防止效果。
進一步地,如本實施之形態般,採用如下構成:使栓 銷110從連結桿35之連結端部分35a朝向上方突出,並且在掛線鉤3側之連結端部分(延設部3c)形成可從上述栓銷110之上方插入至該栓銷110以及可往上方抜出之連結孔111;藉此可無需為了進行縫合狀況之調整、或收容在縫紉機床部B內部之各種零件之修補或更換等之維護,而在將左側針板台部11L從縫紉機床部B之上面解除固定,往縫紉機床部B之上方卸除之際,進行將連結桿35與掛線鉤3側之延設部3c之連結用之螺絲鬆開取下,或拔掉連結用之栓銷等麻煩之操作,而只要藉由將左側針板台部11L往上方舉起,便可解除掛線鉤3與連結桿35之連結。此外,上述之調整或維護後,只要藉由將左側針板台部11L從上方固定安裝在縫紉機床部B,便可恢復掛線鉤3與連結桿35之既定之連結狀態。藉此,可進一步簡化上述調整或維護時之手續。
另,在上述之實施之形態,關於使用氣缸作為鉤致動器及止動致動器者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使用電磁螺線管等作為該等致動器。
此外,在上述之實施之形態,關於藉由2根之針20、20和1根之彎針線10形成雙環縫合之縫合者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應用於:形成使用3根以上之針線之多針雙環縫合之縫合者、形成使用1根針線之單針雙環縫合之縫合者、以及在雙環縫合之縫合實施頂飾(topping)縫合之頂飾雙環縫合縫紉機。
此外,在上述之實施之形態,說明了關於如下情形: 捕捉2根針線20、20所形成之針線環之中之1個針線環,使其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在該狀態進行1針之縫製動作而自線套環,以進行跳紗防止;但亦可捕捉多個針線環使其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此外,在該保持狀態之縫製動作並不限於1針,亦可為2針或其以上。
此外,在上述之實施之形態,說明了關於對彎針線保持體6以一併緊固之狀態安裝於掛線鉤3,兩者6、3一體地擺動動作者,但亦可將彎針線保持體6與掛線鉤3分開設置,藉由與掛線鉤3動作用之縫線操作汽缸32不同之專用之致動器而個別地動作。
進一步地,彎針線保持體6之設置並非必須的。
將針板台分割成左右兩部分,以可個別地處理左側之針板台部及右側之汽缸安裝台部,藉此,可以較少之勞力輕鬆地進行跳紗防止裝置整體之向縫紉機床部之安裝(組裝)、或縫合狀況之調整、收容於縫紉機床部內部之各種零件之修補或更換等維護,從而可較佳地將其應用在雙環縫合縫紉機。
1‧‧‧彎針
2‧‧‧針
3‧‧‧掛線鉤
4‧‧‧止動構件
6‧‧‧彎針線保持體
8‧‧‧控制部
9‧‧‧擺動桿
10‧‧‧彎針線
11‧‧‧針板台
11L‧‧‧左側針板台部
11R‧‧‧汽缸安裝台部(右側針板台部)
20‧‧‧針線
20a、20b‧‧‧針線環
30‧‧‧上下方向之支軸
32‧‧‧縫線操作汽缸(鉤致動器)
35‧‧‧連結桿(連結構件)
42‧‧‧止動汽缸(止動致動器)
91‧‧‧彈簧
92‧‧‧擺動桿安裝台(可動台)
102‧‧‧螺絲構件
103‧‧‧定位銷
104‧‧‧銷孔
110‧‧‧銷
111‧‧‧連結孔
A‧‧‧落針位置
B‧‧‧縫紉機床部
P‧‧‧針板
M‧‧‧雙環縫合之縫合
圖1係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之整體外觀立體圖。
圖2係表示同上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將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構 成之一部分卸除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4係表示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構成之俯視圖。
圖5係說明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止動機構之構成及第1動作之主要部分之仰視圖。
圖6係說明同上止動機構之構成及第2動作之主要部分之仰視圖。
圖7係說明同上止動機構之構成及第3動作之主要部分之仰視圖。
圖8係說明同上止動機構之構成及第4動作之主要部分之仰視圖。
圖9係表示包含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橫筒形雙環縫合縫紉機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10係說明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控制部之動作內容之時序圖。
圖11係藉由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第1跳紗防止動作之說明圖。
圖12係藉由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第2跳紗防止動作之說明圖。
圖13係藉由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第3跳紗防止動作之說明圖。
圖14係藉由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第4跳紗防止動作之說明圖。
圖15係藉由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第5跳紗防止動 作之說明圖。
圖16係藉由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第6跳紗防止動作之說明圖。
圖17係藉由同上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第7跳紗防止動作之說明圖。
圖18係從縫製布料之背面觀看藉由本發明而獲得之2根針雙環縫合之縫合構造之圖式。
圖19係圖18所示之縫合構造之跳紗防止效果之說明圖。
圖20係從縫製布料之背面觀看縫合結尾部分之一般的縫合構造之圖式。
圖21係大致表示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構成之俯視圖。
圖22係大致表示同上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構成之仰視圖。
圖23係說明同上同屬本申請人之既有專利申請技術之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主要部分之動作狀態之俯視圖。
3c‧‧‧延設部
3e‧‧‧支持臂
4‧‧‧止動桿
9‧‧‧擺動桿
11L‧‧‧左側針板台部
11R‧‧‧右側針板台部
30‧‧‧支軸
31‧‧‧輸出桿
32‧‧‧縫線操作汽缸
33、43‧‧‧氣管
35‧‧‧連結桿
41‧‧‧輸出桿
42‧‧‧止動氣缸
94‧‧‧固定螺絲
101‧‧‧螺孔
102‧‧‧固定螺絲構件
103‧‧‧定位銷
104‧‧‧銷孔
108‧‧‧栓銷螺絲
109‧‧‧長槽
110‧‧‧栓銷
111‧‧‧連結孔
H‧‧‧縫合跳紗防止裝置
P‧‧‧針板

Claims (14)

  1. 一種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具備有:針,係保持針線而上下活動;彎針,係可保持彎針線而在大致正交於上述針之上下活動路徑之方向進退動作,且在進出動作時捕捉上述針在針板下所形成之針線環;針板台,係安裝有上述針板,且安裝在縫紉機床部之上面;藉由上述彎針捕捉上述針在上述針板下所形成之針線環,以該彎針所保持之彎針線使上述針線與他線套環,藉此在縫製布料形成雙環縫合之縫合;且該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還具備有:針線保持機構,其具有:掛線鉤,係以可相對於上述彎針進行接近及背離動作,跨及遠離上述彎針之待機位置與靠近上述彎針之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之支軸為中心於與針板大致平行之面內擺動;以及鉤致動器,係驅動該掛線鉤在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擺動;止動機構,其具有:止動構件,係配置在較該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更遠離上述針板之位置,以使上述掛線鉤在上述掛線位置所捕捉到之針線環保持在上述掛線位置與待機位置之間之保持位置之方式,能夠使從上述掛線鉤之掛線位置往待機位置之擺動暫時地停止及解除停止;以及 止動致動器,係管理該止動構件之上述停止及停止解除;連結構件,係將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與上述止動機構之止動構件連動連結;控制部,係於完成通常之縫製之後,使上述彎針進出動作,並且使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相對於該彎針接近動作,而使在上述掛線位置所捕捉到之上述針線環移動至上述保持位置,維持該狀態直到上述針通過由上述彎針所捕捉到之針線環而下降為止,之後,解除上述針線環及彎針線之上述位置保持,以進行至少1針之縫製動作之方式,將上述針線保持機構及止動機構,與上述針之上下活動及彎針之進退動作以及縫製布料之送給動作建立關聯而進行控制;其特徵在於:上述針板台被分割成兩部分:左側針板台部,係安裝有上述針板且支持上述掛線鉤之擺動支軸;右側針板台部,其固定支持上述止動構件與上述鉤致動器以及止動致動器;上述右側針板台部,係固定在上述縫紉機床部,並且左側針板台部,係經由螺絲構件而可擰緊固定及解除固定地安裝在上述縫紉機床部之上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進一步具備有送料減少機構,係於上述至少1針之縫製動作時,藉由從上述控制部所賦予之動作指令,以少於通常之縫製時之送料量之下送給縫製布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進一步具備有彎針線抑制機構,係於使上述彎針線位在較上述針之下降位置之更前側或後側之後,藉由從上述控制部所賦予之動作指令,抑制往上述彎針之彎針線之送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上述止動機構由如下所構成:止動構件,直接連接於上述鉤致動器而直線地往返移動;擺動桿,可卡合於該止動構件之一部分及解除卡合;彈簧,使上述擺動桿往上述掛線鉤位於上述待機位置之方向擺動彈壓;上述止動致動器,抵抗該彈簧之彈壓力而使上述擺動桿從止動構件之一部分解除卡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上述止動機構之擺動桿,安裝在可左右調節位置地安裝在上述右側針板台部之可動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鉤致動器與上述止動機構之止動致動器,係以上下兩段重疊之狀態被固定支持於上述右側針板台部之下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進一步設置有:彎針線保持體,藉由與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一併跨及上述掛線位置、保 持位置及待機位置之間於與上述針板大致平行之面內擺動,而將從上述彎針延伸至縫製布料之彎針線保持在較上述針之下降位置更前側;致動器,使該彎針線保持體擺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上述彎針線保持體,以與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掛線鉤一體地跨及上述掛線位置、保持位置及待機位置之間且以上述支軸為中心於與針板大致平行之面內擺動之方式,以一併緊固之狀態安裝於上述掛線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上述彎針線保持體,可相對於上述掛線鉤調節位置地安裝。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上述針線保持機構之鉤致動器及上述止動機構之止動致動器均為氣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於上述連結構件之連結端部分,從該連結端部分朝向上方突出有栓銷,且於掛線鉤之連結端部分,形成有可從上述栓銷之上方插入至該栓銷及可向上方抜出之連結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於上述左側針板台部或縫紉機床部,在從藉由上述螺絲構件所形成之多個固定連結及連結解除部位隔開之多處,突出有可將左側針板台部相對於縫紉機床部而定位之定位銷,並且於縫紉機床部或上述左側 針板台部,形成有可嵌合上述定位銷之銷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作為對象之縫紉機,係橫筒形之單針雙環縫合縫紉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其中,作為對象之縫紉機,係橫筒形之多針雙環縫合縫紉機。
TW101126762A 2011-08-08 2012-07-25 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TWI523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3121A JP5522577B2 (ja) 2011-08-08 2011-08-08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632A TW201307632A (zh) 2013-02-16
TWI523985B true TWI523985B (zh) 2016-03-01

Family

ID=47641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6762A TWI523985B (zh) 2011-08-08 2012-07-25 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36004A1 (zh)
EP (1) EP2742177B1 (zh)
JP (1) JP5522577B2 (zh)
KR (1) KR101955279B1 (zh)
CN (2) CN203200483U (zh)
RU (1) RU2563755C1 (zh)
TW (1) TWI523985B (zh)
WO (1) WO2013022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2577B2 (ja) * 2011-08-08 2014-06-18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5850439B2 (ja) * 2013-09-20 2016-02-0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6395137B2 (ja) * 2015-05-11 2018-09-26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き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US10260184B2 (en) * 2017-05-11 2019-04-16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Quilting machine
CN108160746A (zh) * 2018-03-23 2018-06-15 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热连轧卷取机上套筒装置
CN109208197A (zh) * 2018-10-11 2019-01-15 阮积康 一种缝纫机针距疏密可调的电控驱动装置
KR102172994B1 (ko) 2020-06-30 2020-11-02 서영복 이중체인 스티치인 솔기의 풀림 방지장치
KR102296620B1 (ko) 2021-03-10 2021-09-02 주식회사 피앤비무역 솔기의 풀림을 방지하는 2중 매듭을 형성하는 재봉틀과 솔기방법
CN113774581A (zh) * 2021-08-17 2021-12-10 溆浦县多爱申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生产用多针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20784A (en) * 1932-04-23 1933-08-01 Singer Mfg Co Hemstitch and embroidery seam
US4175499A (en) * 1977-08-31 1979-11-27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overedge stitch
JPH0752703Y2 (ja) * 1987-03-03 1995-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針板支持板の固定装置
US5125351A (en) * 1990-11-23 1992-06-30 Kansai Special U.S.A. Corp. Thread trimmer system for in-line chain stitch cylinder bed sewing machine
DE4135456C1 (zh) * 1991-10-28 1992-08-27 Union Special Gmbh, 7000 Stuttgart, De
JP2879399B2 (ja) * 1993-02-09 1999-04-0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3372613B2 (ja) * 1993-11-16 2003-02-04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環縫いミシンの空環縫込み装置
JPH08280973A (ja) * 1995-04-12 1996-10-29 Pegasus Sewing Mach Mfg Co Ltd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ルーパ糸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318482B2 (ja) * 1996-02-28 2002-08-26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3527835B2 (ja) * 1997-08-29 2004-05-17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499407B2 (ja) * 1997-08-12 2004-02-23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US6119613A (en) * 1997-08-12 2000-09-19 Pegasus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a seam from raveling in double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JP3535353B2 (ja) * 1997-08-12 2004-06-07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3571576B2 (ja) * 1999-05-06 2004-09-29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ほつれ防止装置
TW517723U (en) * 1999-11-09 2003-01-11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raveling of seam
CL2004001884A1 (es) 2003-08-04 2005-06-03 Pfizer Prod Inc Procedimiento de secado por pulverizacion para la formacion de dispersiones solidas amorfas de un farmaco y polimeros.
US7729863B2 (en) 2003-12-17 2010-06-01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canine breed identification
JP4501136B2 (ja) * 2005-04-14 2010-07-14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装置
JP2007075362A (ja) * 2005-09-14 2007-03-29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縫目構造
JP5618241B2 (ja) * 2010-03-11 2014-11-0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CN102191632B (zh) * 2010-03-11 2014-09-10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线迹的绽线防止方法和线迹的绽线防止装置
JP5494598B2 (ja) * 2011-05-23 2014-05-14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及び縫目構造
EP2540893B1 (de) * 2011-07-01 2014-04-09 Nähmaschinenfabrik Emil Stutznäck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ettenstichnähmaschine und Kettenstichnähmaschine
JP5522577B2 (ja) * 2011-08-08 2014-06-18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5885018B2 (ja) * 2011-09-13 2016-03-1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9496A (ko) 2014-04-25
EP2742177A4 (en) 2015-04-22
EP2742177A1 (en) 2014-06-18
JP5522577B2 (ja) 2014-06-18
JP2013034812A (ja) 2013-02-21
WO2013022115A1 (en) 2013-02-14
TW201307632A (zh) 2013-02-16
CN102926142A (zh) 2013-02-13
CN102926142B (zh) 2016-12-21
CN203200483U (zh) 2013-09-18
US20150136004A1 (en) 2015-05-21
EP2742177B1 (en) 2019-10-09
KR101955279B1 (ko) 2019-03-08
RU2563755C1 (ru) 2015-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3985B (zh) 附有縫合跳紗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TWI577847B (zh) 雙環縫合之縫合構造
KR101476951B1 (ko) 솔기의 풀림 멈춤 방법, 솔기의 풀림 멈춤 장치 및 솔기 구조
TWI565849B (zh) 雙環縫合縫紉機之切線裝置及切線方法
TWI523984B (zh) The stray line of the stitch prevents the method and the stitching of the stitching device
TWI485299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read blooming
JP6395137B2 (ja)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付き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TWI650460B (zh) 雙環縫合方法及雙環縫合縫紉機
JP5936084B2 (ja) 二重環縫いの縫目構造
JP7324393B2 (ja)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
JP2747765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1129283A (ja)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装置
JP2021013710A (ja)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及び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