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299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read blooming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read bloom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5299B
TWI485299B TW099125598A TW99125598A TWI485299B TW I485299 B TWI485299 B TW I485299B TW 099125598 A TW099125598 A TW 099125598A TW 99125598 A TW99125598 A TW 99125598A TW I485299 B TWI485299 B TW I4852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loop
ring top
path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8016A (en
Inventor
Fumio Toume
Original Assignee
Pegasus Sewing Machine Mf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sus Sewing Machine Mfg Co filed Critical Pegasus Sewing Machine Mf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28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8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299B/zh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Description

線縫綻開防止方法及其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利用縫紉機在布上形成雙線鎖縫或平式連鎖縫時,防止線縫從縫合終端側綻開的線縫綻開防止方法及其裝置。
習知的線縫綻開防止裝置,已知有是在縫製結束時環頂器移動至前進位置狀態下使鉤卡合於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將該環頂線的卡合部由配置在環頂器後退位置的承刀切斷,然後,驅動一縫針量縫紉機之後利用鉤捕捉環頂器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及從環狀縫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由上述承刀切斷各線的例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裝置的動作會使布上形成的線縫終端施有綻開防止處理的同時殘留環頂線的回絲。另,卡合在鉤的環頂線的卡合部由配置在環頂器後退位置側的承刀切斷後驅動一縫針量縫紉機時,配置在比絡線台還上游側的小夾線器會形成作用狀態,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會由U字型線導件及L字型線導件稍微拉回至線供應源側。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66191號公報(第1-11頁、第1-14圖)
然而,先前的線縫綻開防止裝置中,一縫針量驅動時U字型線導件及L字型線導件的環頂線拉回量只不過是微細量,無法使線切斷後從布終端垂下的回絲長度充分縮短。於是,為了讓縫製品外觀印象良好,縫製作業員必須用鑷子等從布上去除回絲,或用剪刀等再度剪掉回絲的端部,導致作業煩瑣。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是以提供一種能夠維持裝置全體小型化的同時能夠充分縮短環頂線的回絲,不需要回絲處理的線縫綻開防止方法及其裝置為目的。
本發明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配備有:插通有縫針線可上下活動的至少1支的針;及夾著該針進退擺動在前進位置和後退位置之間插通有環頂線的環頂器,可在布上形成有雙線鎖縫的縫紉機的布縫製,其特徵為,具備有:包括有配置在環頂器後退位置側的承刀和前端部具有線捕捉用的鉤部能夠進退於承刀的鉤及可使鉤進退之活動構件的線切斷器;可出沒在活動構件的路徑上,且出現時限制鉤進退的限制構件;可使鉤的進退路徑在通過環狀縫針線後方之後改變成沿著環頂器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的第1路徑或沿著環頂器通過環狀縫針線的圈內而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的第2路徑之路徑變更手段;可在縫製結束時於環頂器進出於前進位置的狀態下控制成使鉤沿著第1路徑進出於承刀而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 環頂器之環頂線,並且使限制構件出現在活動構件的路徑上,在鉤沿著第1路徑後退時利用該鉤的鉤部捕捉上述環頂線的同時利用出現在活動構件路徑上的限制構件使鉤前端停止在環狀縫針線的後方,鉤停止之後驅動縫紉機的一縫針量再度使環頂器進出於前進位置,退縮限制構件藉此重新啟動活動構件的動作使環頂線的捕捉部份由承刀切斷,並且使鉤的進退路徑從第1路徑改變成第2路徑,使鉤沿著第2路徑進出於承刀而進入卡合於環頂器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的同時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進出,利用隨之而來的後退捕捉上述環狀縫針線和從該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由承刀進行切斷的控制手段。
另外,本發明是以構成將線切斷器的驅動構件配置在縫紉機背面的托座,利用固定在該托座的彈簧執行限制構件的出現,並利用反抗上述彈簧來產生作用的氣缸筒執行限制構件的退縮為佳,上述氣缸筒只要構成為可形成上述路徑變更手段的一部份,該氣缸筒的動作能夠變更鉤的進退路徑即可。
根據本發明時,是將進出的鉤沿著環頂器後退捕捉環頂線之後才將該鉤從環狀縫針線移開使鉤前端停止在環狀縫針線的後方,因此鉤的環頂線卡合部就會成為未切斷直接位於線縫終端附近的狀態,只要驅動一縫針量縫紉機就能夠再度使環頂器進出至前進位置。另,進出的鉤首先是 沿著環頂器後退,因此就能夠確實執行鉤的環頂線捕捉。再加上,是在驅動一縫針量縫紉機之後才切斷鉤所捕捉的環頂線,同時將該鉤進入卡合於環頂器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同時朝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進出,在該鉤的後退時利用該鉤捕捉上述環狀縫針線和該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由承刀進行切斷,因此能夠維持裝置全體小型化的同時能夠使不需要的環頂線拉出抑制成最小限度。此外,因環頂線的拉出量是被抑制成最小程度所以就能夠充分縮短從布終端垂下的回絲長度,能夠不需要該回絲的處理。
另外,線切斷器的驅動構件是配置在縫紉機背面的托座,由固定在該托座的彈簧執行限制構件的出現,同時由反抗上述彈簧來產生作用的氣缸筒執行限制構件的退縮,因此就能夠有效利用配置上空出的空間使裝置全體小型化。再加上,上述氣缸筒是形成為上述路徑變更手段的一部份,利用該氣缸筒的動作能夠執行鉤進退路徑的變更,因此就能夠減少裝置全體的零件數量。
[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以下,是根據圖面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發明所應用的縫紉機,配備有機臂部1A和機床部1B,機床部1B是前端側具備缸筒床1b。缸筒床1b,具備:可上下前後四方運動將布朝箭頭符號F方向輸送的送布齒2;可左右前後橢圓運動的環頂器3;及固定在螺絲孔4a的挺針板4(參照第2圖)。缸筒床1b上方設有針棒7。針棒7是連結於機臂部1A內的針棒上下驅動機構(未圖示),左針5及右針6是安裝在針棒7下端。左右的針5、6的前端部是利用針棒7上下運動使其間歇性貫通挺針板。環頂器3是由螺絲3c固定在環頂軸3a前端的環頂座3b,環頂軸3a是連動於針棒7的上下運動朝送布方向F正交方向擺動。即,環頂器3是在挺針板4下方夾著針5、6前端部進退擺動在前進位置和後退位置。當左右的針5、6和環頂器3合作行動時,如第7圖至第14圖所示,是由插通在左右針5、6的縫針線8、9及插通在環頂器3的環頂線10在布W上形成雙線鎖縫S。另,縫針線8、9及環頂線10是經由賦予張力用的夾線器TT連接於線供應源。此外,如第19圖所示,夾線器TT具有習知的鬆線裝置TL,由鬆線裝置TL動作使各線8、9、10的張力賦予一起解除。
缸筒床1b的基部側(右側),是設有由下述構成形成的線切斷器11。線切斷器11的承刀12,是配置在環頂器3的後退位置側,由螺絲15使其和鉤導件13及板簧14一起固定在托座16前端部。隔著墊圈18固定在機床內蓋17的螺絲19是配置在托座16基端部上形成的長孔16a內,托座16是由墊圈18支撐成可轉動並且可滑動。另外,插通在托座16前端部的螺絲20、20是貫通線保持彈簧21的長孔21a螺入在固定片22的螺絲孔22a。托座16的基端部是形成有凹部16b。該凹部16b是抵接有線彈簧23的一端,線彈簧23的另一端是由螺絲24固定在機床內蓋17。藉此使托座16於機床內蓋17經常被彈推往固定的卡止片25側。
承刀12和鉤導件13之間,是配置有可滑動做為活動刀的鉤26。該鉤26腹側前端部具有環頂線用鉤部26a和縫針線用鉤部26b,鉤26的背側是大致形成為直線狀。鉤26的基端部是由螺絲28固定在動作片27。動作片27為橫向長具有沿著長向延伸的第1長孔29及第2長孔30,螺絲31、33是安裝在機床內蓋17。螺絲31所插通的圓狀套環32是配置在第1長孔29內,螺絲33所插通的圓狀套環34是配置在第2長孔30。即,動作片27是由套環32、34支撐成可滑動。動作片27,是連結於由螺絲35支撐在機床內蓋17成可轉動的連桿構件36,連桿構件36是連結於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第1氣缸筒37是配置縫紉機背面的托座(未圖示),當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進退時就會使動作片27驅動。此外,動作片27是形成有突片27a,托座16是形成有突片27a卡合用的卡合部16c。另,為了讓突片27a和卡合部16c能夠適度卡合最好是將托座16的一部份可滑動地卡合在動作片27兩側面。
動作片27的第2長孔30是具備有沿著長向成相向的第1引導面30a及第2引導面30b。第1引導面30a是由三方向連續延伸的凸輪面構成的同時第2引導面30b是由二方向連續延伸的凸輪面構成,藉此使兩引導面30a、30b的間隔在中途變寬。此外,動作片27的基端部是由螺絲39固定有線精工彈簧38的一端。線精工彈簧38的另一端是固定在第2氣缸筒40的活塞桿40a所固定的長角材41。當第2氣缸筒40的活塞桿40a進退時,第2長孔30的第1引導面30a或第2引導面30b是會卡合於螺絲33所支撐的墊圈34。此外,第3氣缸筒50是和第1氣缸筒37成相向配置。在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進出時若第3氣缸筒50的活塞桿50a沿著箭頭符號X方向進出時,是會使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朝箭頭符號Y方向指定量移動。如此一來鉤26就會被移至中間位置。
另,動作片27是由螺絲43固定有線道導件42,機床內蓋17的端部是固定有U字型導線器44。該線道導件42和環頂器3之間是固定配置有習知的絡線台45,在U字型導線器44和夾線器TT之間是配置有小夾線器46。絡線台45具有一對L字型導線器45a、45a,利用絡線台45出沒的蛤蜊狀凸輪(未圖示)是在出現時卡合於L字型導線器45a、45a之間的環頂線10。小夾線器46,具備:由彈簧47壓接的2片夾線片48、48;及作用時使爪49a介於兩夾線片48、48之間的解除構件49。彈簧47造成的夾線片48、48壓接力是比配置在線供應源側的夾線器TT壓接力還強,當該壓接力作用在環頂線10時是不會讓環頂線10從夾線器TT拉往環頂器3側。另,通常是讓爪49a介於小夾線器46的夾線片48、48之間,使張力不會賦予在夾線片48、48之間的環頂線10。
本發明如第5圖所示,是配備有控制手段CPU51、ROM52、RAM53。CPU51所輸出的指令是構成為透過I/O54適當傳達至各構件的氣缸筒37、40、50,腳踏板55的踩踏或回踩時產生的訊號是構成為透過I/O54進入CPU51。此外,縫紉機用馬達56、鬆線缸筒57及壓腳上昇器58也是透過I/O54連接於CPU51。另,ROM52是記憶有各構件的基本動作程式,RAM是53記憶有各構件的動作相關數據。
其次,是一邊參照第6圖的動作時機圖及第7圖至第14圖的動作步驟圖一邊說明本發明相關的線縫綻開防止裝置的控制流程。
隨著布W縫製的結束解除腳踏板55的踩踏時,腳踏板55會回到空擋位置,如第7圖所示,在針5、6位於上死點,環頂器3位於前進位置的狀態下縫紉機馬達停止。然後,當回踩腳踏板55時,在指定時間T1後第3缸筒50的活塞桿50a會進出使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朝箭頭符號X方向指定量移動。該活塞桿37a的指定量後退移動是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此時,第2氣缸筒40的活塞桿40a為進出著,動作片27是在第2長孔30的第1引導面30a卡合於螺絲33所支撐之環套34的狀態下移動。此外,隨著動作片27的進出是會讓托座16一起進出至途中即直到接觸卡止片25為止。接著,動作片27前出進使動作片27的突片27a從托座16的卡合部16c離開。如此一來鉤26就會從承刀12和線保持彈簧21之間進出,鉤26的前端是停止在環狀縫針線的後方。
從第3氣缸筒50的活塞桿50a進出經過指定時間T2後,就啟動第1氣缸筒37使活塞桿37a在指定時間T3期間朝箭頭符號X方向後退。活塞桿37a的後退是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如第8圖所示,動作片27的鉤26是進出至最前線位置。兩氣缸筒37、50所造成的動作片27的進出動作是會使鉤26沿著第15圖中一點虛線所示的第1路徑(a→b1→c→d)即沿著邊通過環頂器3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8L、9L的線圈外邊要卡合於環狀縫針線8L至環頂器3的環頂線10a之路徑形成往動。另,沿著第1路徑的鉤26的往動結束時,鉤26的背側會接觸環狀縫針線8L、9L,鉤26的鉤部26a是成為通過環頂線10a旁的狀態。另外,此時,線道導件42是和動作片27一起朝環頂器3進出,使U字型導線器44和L字型導線器45間的環頂線10受到線道導件42處理。藉此能夠適度維持環頂線10的拉緊狀態。
從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後退經過指定時間T3後,活塞桿37a是朝箭頭符號Y方向進出,活塞桿37a的前端會碰到第3氣缸筒50的活塞桿50a以致在途中就停止進出。活塞桿37a的進出是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使動作片27後退。此時,活塞桿40a的進出是維持著,鉤26是沿著第1路徑復動至途中。即,當進出的鉤26沿著環頂器3後退時,鉤26的環頂線用鉤部26a是會捕捉環狀縫針線8L至環頂器3之眼孔3e的環頂線10a,然後該鉤26是從環頂器3移開的同時又往後退在途中就停止。如此一來,如第9圖所示,鉤26的環頂線用鉤部26a就會以捕捉有環頂線10a狀態位於環狀縫針線8L、9L的後方(中間位置)。
從鉤26中途停止起經過指定時間T4後,驅動一縫針量的縫紉機時,針5、6會經過下死點(參照第10圖)上昇的同時環頂器3會從後退位置進出。如第11圖所示,環頂器3是在進出時捕捉形成在針5、6後部的新環狀縫針線8LL、9LL。從縫紉機一縫針量驅動經過指定時間T5後,是使第3氣缸筒50的活塞桿50a朝箭頭符號Y方向後退。如此一來就可使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進出再度啟動,使動作片27後退。該動作片27的後退是會使鉤26的鉤部26a將環頂線10a牽引至承刀12,使該環頂線10a的卡合部份由鉤部26a和承刀12共同行動切斷。即,鉤26的後退是由第3氣缸筒50的活桿50a限制。另外,此時,是需先啟動第2氣缸筒40使活塞桿40a後退,使第2長孔30的第2引導面30b形成為卡合在螺絲33所支撐之套環34的狀態。藉此使下一次的鉤26往動路徑從第1路徑變更成第2路徑。再加上,此時,是需先使鬆線裝置TL動作一齊解除各線8、9、10的張力賦予。另,切斷造成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x,如第12圖所示,是由承刀12和線保持彈簧21夾持著。接下來使鉤26後退時動作片27的突片27a會卡合於托座16的卡合部16c,然後,動作片27和托座16會一起後退。接著,是需先使解除構件49的爪49a後退,使彈簧47造成的夾線片48、48壓接力賦予在環頂線10。
從第3氣缸筒50的活塞桿50a後退經過指定時間T6後,就驅動第1氣缸筒37使活塞桿37a在指定時間T7期間朝箭頭符號X方向後退。活塞桿37a的後退是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使動作片27朝挺針板4側進出。此時,第2氣缸筒40的活塞桿40a是後退,動作片27是於第2長孔30的第2引導面30b卡合在螺絲33所支撐之套環34的狀態下移動。此外,隨著動作片27的進出,托座16會一起進出至途中即接觸卡止片25為止。如此一來鉤26和承刀12就會從待機位置移動至作用位置。
接下來使動片27進出時,動作片27的突片27a會從托座16的卡合部16c離開的同時鉤26會從承刀12和線保持彈簧21之間進出,如第13圖所示,使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x的端部解放從線縫S的最終端垂下。該動作片27連續性進出動作會使鉤26沿著第15圖中一點虛線所示第2路徑(a→b2→c→d)即沿著要進入卡合於環頂器3所捕捉之環狀縫針線8LL、9LL的同時要卡合於環狀縫針線8LL至環頂器3之眼孔3e的環頂線10aa的路徑形成往動。另,於沿著第2路徑的鉤26往動結束時,鉤部26a、26a是形成為通過環狀縫針線8LL、9LL線圈內的狀態。另外,此時,線道導件42是和動片27一起朝環頂器3側進出,使U字型導線器44和L字型導線器45間的環頂線10受線道導件42處理。如此一來,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x就會從線縫S稍微往環頂器3側被拉回,能夠縮短從縫線S終端垂下的垂下量。
然後,啟動第1氣缸筒37使活塞桿37a朝箭頭符號Y方向進出。活塞桿37的進出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使動作片27後退。此時,活塞桿40a的後退是維持著,鉤26是沿著第2路徑復動。該復動使鉤26的環頂線用鉤部26a牽引環狀縫針線8LL至環頂器3的環頂線10aa,使環頂線用鉤部26b牽引環頂器3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8LL、9LL。每當要以鉤部26b捕捉環狀縫針線8LL、9LL時,鬆線裝置TL是為啟動著,因此就能夠順暢執行環狀縫針線8LL、9LL的牽引。另,當鉤部26a、26b到達承刀12時該兩者的合作行動是會切斷各線8LL、9LL、10aa的卡合部份。該切斷是會讓最終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z由承刀12和線保持彈簧21夾持,如第14圖所示,使環頂線的回絲10xx停留在線縫S最末端。
當鉤26更加後退時動作片27的突片27a會卡合於托座16的卡合部16c,然後,動作片27和托座16會一起後退。於活塞桿37a的再度進出時是需先再度啟動鬆線裝置TL的各線8、9、10張力賦予。然後,經過指定時間T8後就上昇壓腳上昇器藉此就能夠卸下布,完成本裝置的動作。附帶說明,當解除腳踏板55的回踩時腳踏板55就會回到空擋位置。只要鉤26的第1次切斷不會讓殘留在布W側的環頂線10y從線縫S終端的左側環狀縫針線Se脫離,則布的縫製結束端就不會綻開。另,殘留在線縫S終端的環頂線的回絲10xx即使維持原狀也不會有問題,但變成妨礙時只要拉掉回線的端部即可。另外,此次,針對殘留在布W側的環頂線10y及線縫S終端的回絲10xx,其從線縫S終端的左側環狀縫針線Se垂下的垂下量是大致相同無損縫製外觀品質。
本實施形態中,為了讓進出的鉤26在途中停止,第3氣缸筒活塞桿50a是追趕第1氣缸筒活塞桿37a的同時出現在該活塞桿37a的進出路徑上,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構成為是使第1氣缸筒的活塞桿37a本身後退之後才使限制片出現在活塞桿37a的進出路徑上,藉此使進出的鉤26在後退時途中停止。上述構成的具體例是揭示在第16圖及第17圖。如第16圖所示,固定在第1氣缸筒37圓形板59和固定在縫紉機背面的托座60是利用螺絲62、62安裝在複數的圓筒體61、61,可滑動地支撐在托座60之突片60a、60b的支撐軸63是和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並排設置。活塞桿37a和支撐軸63是於錢灣利用動作片64連接著,支撐軸63是形成為和活塞桿37a同步進退動。動作片64是透過連桿65連結於連桿構件36,捲裝在支撐軸63的螺旋彈簧66是位於托座60的突片60a、60b之間。另,螺旋彈簧66的一端是卡合於托座的突片60b,另一端是卡合於固定在支撐軸63的筒狀套環63a。
此外,如第17圖所示,托座60是以螺絲68固定有能夠旋轉的限制片67。固定在托座60的線精工型彈簧69是對限制片67施加彈推力,在支撐軸63的最進出時使限制片67接觸筒狀套環63a的外圍。在支撐軸63和活塞桿37a一起後退時限制片67是直接接觸支撐軸63,活塞桿37a和支撐軸63的再進出是由限制片67限制在途中。該限制會使鉤26中途停止。另外,第2氣缸筒70是和限制片67的旋轉方向成相向配置,安裝在線精工彈簧38的長角材41是固定在第2氣缸筒70。即,第2氣缸筒70是兼為上述實施形態的第2氣缸筒40和第3氣缸筒50的一部份,其配置方向是和上述實施形態的第2氣缸筒40相反。當第2氣缸筒70的活塞桿70a進出時鉤26往動路徑是從第1路徑變成第2路徑的同時限制片67會從支撐軸63離開,解除對套環63a的限制。如此一來,活塞桿37a就會和支撐軸63一起進出至當初的位置。
接著,是參照第18圖對構成為上述另一構成時的控制流程進行說明。
隨著布W縫製的結束解除腳踏板55的踩踏時,腳踏板55會回到空擋位置,如第7圖所示,在針5、6位於上死點,環頂器3位於前進位置的狀態下縫紉機馬達停止。然後,當回踩腳踏板55時,在指定時間T1後第1缸筒37會啟動使活塞桿37a在指定時間T3期間朝箭頭符號X方向後退。活塞桿37a的後退移動是會透過動作片64傳達至連桿65,使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當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時,如第8圖所示,動作片27的鉤26是會進出至最前線位置。第1氣缸筒37造成的動作片27進出動作是會使鉤26沿著第15圖中一點虛線所示的第1路徑(a→b1→c→d)即沿著邊通過環頂器3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8L、9L的線圈外邊要卡合於環狀縫針線8L至環頂器3的環頂線10a之路徑形成往動。
此外,在活塞桿37a後退時支撐軸63也會和套環63a一起後退,限制片67會因線精工型彈簧69的作用而直接接觸支撐軸63。另,沿著第1路徑的鉤26的往動結束時,鉤26的背側會接觸環狀縫針線8L、9L,鉤26的鉤部26a是成為通過環頂線10a旁的狀態。附帶說明,鉤26往動結束時,線道導件42是和動作片27一起朝環頂器3側進出,使U字型導線器44和L字型導線器45間的環頂線10受到線道導件42處理。藉此能夠適度維持環頂線10的拉緊狀態。
從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後退經過指定時間T3後,活塞桿37a是和支撐軸63一起朝箭頭符號Y方向進出,當固定在支撐軸63的套環63a碰到限制片67時活塞桿37a的前端會停止。活塞桿37a的進出是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使動作片27後退。此時,首先鉤26是沿著第1路徑復動至途中。即,當進出的鉤26沿著環頂器3後退時,鉤26的環頂線用鉤部26a是會捕捉環狀縫針線8L至環頂器3的環頂線10a,然後,該鉤26是從環頂器3移開的同時又往後退在途中就停止。如此一來,如第9圖所示,鉤26的環頂線用鉤部26a就會以捕捉有環頂線10a狀態停止在環狀縫針線8L、9L的後方(中間位置)。
從鉤26中途停止起經過指定時間T4後,驅動一縫針量的縫紉機時,針5、6會經過下死點(參照第10圖)上昇的同時環頂器3會從後退位置進出。如第11圖所示,環頂器3是在前進時捕捉形成在針5、6後部的新環狀縫針線8LL、9LL。從縫紉機一縫針量驅動經過指定時間T5後,是使第2氣缸筒70的活塞桿70a前進。如此一來就可使限制片67從支撐軸67離開的同時使第1氣缸筒37的活塞桿37a進出再度啟動,使動作片27後退。該動作片27的後退是會使鉤26的鉤部26a將環頂線10a牽引至承刀12,使該環頂線10a的卡合部份由鉤部26a和承刀12共同行動切斷。此外,在第2氣缸筒70的活塞桿70a前進時線精工彈簧38會透過長角材41形成移動,因此會形成為第2長孔30的第2引導面30b卡合在螺絲33所支撐之套環34的狀態。藉此使下一次的鉤26往動路徑從第1路徑變更成第2路徑。再加上,此時,是需先使鬆線裝置TL動作一齊解除各線8、9、10的張力賦予。另,切斷造成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x,如第12圖所示,是由承刀12和線保持彈簧21夾持著。接下來當鉤26後退時動作片27的突片27a會卡合於托座16的卡合部16c,然後,動作片27和托座16會一起後退。接著,是需先使解除構件49的爪49a後退,使彈簧47造成的夾線片48、48壓接力賦予在環頂線10。
從第2氣缸筒70的活塞桿70a後退經過指定時間T6後,就啟動第1氣缸筒37使活塞桿37a在指定時間T7期間朝箭頭符號X方向後退。活塞桿37a的後退是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使動作片27朝挺針板4側進出。此時,第2氣缸筒70的活塞桿70a是進出,動作片27是於第2長孔30的第2引導面30b卡合在螺絲33所支撐之套環34的狀態下移動。此外,隨著動作片27的進出,托座16會一起進出至途中即接觸卡止片25為止。如此一來鉤26和承刀12就會從待機位置移動至作用位置。
接下來使動片27進出時,動作片27的突片27a會從托座16的卡合部16c離開的同時鉤26會從承刀12和線保持彈簧21之間進出,如第13圖所示,使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x的端部解放從線縫S的最終端垂下。該動作片27連續性進出動作會使鉤26沿著第15圖中一點虛線所示第2路徑(a→b2→c→d)即沿著要進入卡合於環頂器3所捕捉之環狀縫針線8LL、9LL的同時要卡合於環狀縫針線8LL至環頂器3的環頂線10aa的路徑形成往動。另,於沿著第2路徑的鉤26往動結束時,鉤部26a、26b是形成為通過環狀縫針線8LL、9LL線圈內的狀態。另外,此時,線道導件42是和動片27一起朝環頂器3側進出,使U字型導線器44和L字型導線器45間的環頂線10受到線道導件42處理。如此一來,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x就會從線縫S稍微往環頂器3側被拉回,能夠縮短從縫線S終端垂下的垂下量。
然後,啟動第1氣缸筒37使活塞桿37a朝箭頭符號Y方向進出。活塞桿37的進出會讓連桿構件36繞著螺絲35旋轉,使動作片27後退。此時,活塞桿70a的進出是維持著,鉤26是沿著第2路徑復動。該復動使鉤26的環頂線用鉤部26a牽引環狀縫針線8LL至環頂器3的環頂線10aa,使環頂線用鉤部26b牽引環頂器3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8LL、9LL。每當要以鉤部26b捕捉環狀縫針線8LL、9LL時,鬆線裝置TL是為啟動著,因此就能夠順暢執行環狀縫針線8LL、9LL的牽引。另,當鉤部26a、26b到達承刀12時該兩者的合作行動是會切斷各線8LL、9LL、10aa的卡合部份。該切斷是會讓最終殘留在縫紉機側的環頂線10z由承刀12和線保持彈簧21夾持,如第14圖所示,使環頂線的回絲10xx停留在線縫S最末端。
當鉤26更加後退時動作片27的突片27a會卡合於托座16的卡合部16c,動作片27和托座16會一起後退。於活塞桿37a的再度進出時是需先再度啟動鬆線裝置TL的各線8、9、10張力賦予。然後,經過指定時間T8後上昇壓腳上昇器藉此就能夠卸下布,完成本裝置的動作。構成為上述另一構成時,是能夠削減氣缸筒的數量,實現裝置全體的小型化。此外,還能夠省去上述實施形態所執行的「啟動第3氣缸筒50使鉤26進出至途中」的事前步驟。即,若是構成為該另一構成時就能夠消除上述實施形態相關控制流程中的指定時間T2,因此能夠縮短裝置全體的動作時間。
3...環頂器
5、6...縫針
8、9...縫針線
8L、9L...環狀縫針線
8LL、9LL...新環狀縫針線
10...環頂線
11...線切斷器
12...承刀
26...鉤
26a、26b...鉤部
27...動作片
29...第1長孔
30...第2長孔
30a...第1引導面
30b...第2引導面
33...螺絲
34...套環
40、70...第2氣缸筒
50...第3氣缸筒
67...限制片
69...線精工型彈簧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相關線縫綻開防止裝置的周邊構成概要透視圖。
第2圖為說明本發明相關線縫綻開防止裝置的全體平面圖。
第3圖為表示該裝置要部的零件展開圖。
第4圖為縫紉機所使用的環頂線概略穿線圖。
第5圖為表示本發明相關線縫綻開防止裝置控制部份的方塊圖。
第6圖為說明該裝置基本動作的時機流程圖。
第7圖為表示本發明相關線縫綻開防止裝置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8圖為表示該裝置的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9圖為表示該裝置的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10圖為表示該裝置的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11圖為表示該裝置的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12圖為表示該裝置的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13圖為表示該裝置的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14圖為表示該裝置的動作步驟概略透視圖。
第15圖為表示鉤26的動作軌跡概略說明圖。
第16圖為表示本發明相關線縫綻開防止裝置的驅動部份另一構成要部平面圖。
第17圖為說明該另一構成要部的概略側面圖。
第18圖為說明搭載有該另一構成時的線縫綻開防止裝置基本動作的時機流程圖。
第19圖為搭載有本發明相關線縫綻開防止裝置的縫紉機外觀透視圖。
4...挺針板
11...線切斷器
12...承刀
16...托座
16a...長孔
16c...卡合部
17...機床內蓋
19...螺絲
23...線彈簧
24...螺絲
25...卡止片
26...鉤
27...動作片
27a...突片
28...螺絲
29...第1長孔
30...第2長孔
30a...第1引導面
30b...第2引導面
31...螺絲
33...螺絲
35...螺絲
36...連桿構件
37...第1氣缸筒
37a...活塞桿
38...線精工彈簧
39...螺絲
40...第2氣缸筒
40a...活塞桿
41...長角材
42...線道導件
44...U字型導線器
50...第3氣缸筒
50a...活塞桿

Claims (4)

  1. 一種線縫綻開防止方法,配備有:插通有縫針線可上下活動的至少1支的針;及夾著該針進退擺動在前進位置和後退位置之間要插通有環頂線可和上述縫針線共同合作形成雙線鎖縫之環頂器的縫紉機的布縫製中,其特徵為,具備有:在縫製結束時環頂器進出於前進位置的狀態下,使鉤從配置在環頂器後退位置的承刀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進出的第一步驟;在進出的鉤沿著環頂器後退捕捉到環頂線後,將該鉤從環頂器移開使鉤前端停止在環狀縫針線後方的第二步驟;在第二步驟後,驅動縫紉機的一縫針量再度使環頂器進出於前進位置的第三步驟;及在第三步驟後,切斷鉤所捕捉到的環頂線的捕捉部,接下來將該鉤進入卡合環頂器所捕捉到的環狀縫針線之同時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進出,在該鉤後退時利用該鉤捕捉上述環狀縫針線和從該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以承刀進行切斷的第四步驟。
  2. 一種線縫綻開防止裝置,配備有:插通有縫針線可上下活動的至少1支的針;及夾著該針進退擺動在前進位置和後退位置之間插通有環頂線之環頂器,可在布上形成有雙線鎖縫的縫紉機中,其特徵為,具備:包括有配置在環頂器後退位置側的承刀和前端部具有 線捕捉用的鉤部能夠進退於承刀的鉤及可使鉤進退之活動構件的線切斷器;可出沒在活動構件的路徑上,且出現時限制鉤進退的限制構件;可使鉤的進退路徑在通過環狀縫針線後方之後改變成沿著環頂器朝向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的第1路徑或沿著環頂器通過環狀縫針線的圈內而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的第2路徑之路徑變更手段;可在縫製結束時於環頂器進出於前進位置的狀態下控制成使鉤沿著第1路徑進出於承刀而朝向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的同時使限制構件出現在活動構件的路徑上,在鉤沿著第1路徑後退時利用該鉤的鉤部捕捉上述環頂線的同時利用出現在活動構件路徑上的限制構件使鉤前端停止在環狀縫針線的後方,鉤停止之後驅動縫紉機的一縫針量再度使環頂器進出於前進位置,退縮限制構件藉此重新啟動活動構件的動作使環頂線的捕捉部份由承刀切斷的同時使鉤的進退路徑從第1路徑改變成第2路徑,使鉤沿著第2路徑進出於承刀而進入卡合於環頂器所捕捉的環狀縫針線的同時朝向從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進出,利用隨之而來的後退捕捉上述環狀縫針線和從該環狀縫針線至環頂器的環頂線而以承刀進行切斷的控制手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線縫綻開防止裝置,其中,線切斷器的驅動構件是配置在縫紉機背面的托座,限制構件的出現是由固定在該托座的彈簧執行,限制 構件的退縮是由反抗上述彈簧而產生作用的氣缸筒執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線縫綻開防止裝置,其中,上述氣缸筒是形成為上述路徑變更手段的一部份,利用該氣缸筒的動作變更鉤的進退路徑。
TW099125598A 2009-08-31 2010-08-0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read blooming TWI485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0566A JP5468334B2 (ja) 2009-08-31 2009-08-31 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8016A TW201128016A (en) 2011-08-16
TWI485299B true TWI485299B (zh) 2015-05-21

Family

ID=4381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5598A TWI485299B (zh) 2009-08-31 2010-08-0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read blooming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68334B2 (zh)
CN (1) CN102002828B (zh)
TW (1) TWI485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9917B2 (ja) * 2012-08-29 2017-01-11 Juki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CN103952867B (zh) * 2014-04-22 2016-04-20 天津市中马骏腾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通用型缝纫机切线装置
CN104727036A (zh) * 2015-03-06 2015-06-24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拨线切刀及其切线方法
CN104775240B (zh) * 2015-03-27 2017-06-16 苏州蓝鹰缝纫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用动刀及缝纫机
CN109267251B (zh) * 2018-12-04 2020-10-09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剪线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5163A (ja) * 1996-02-28 1997-09-02 Pegasus Sewing Mach Mfg Co Ltd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314762A (ja) * 2005-04-14 2006-11-24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装置及びほつれ防止方法
CN101387052A (zh) * 2007-09-13 2009-03-18 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防止开缝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5878A (en) * 1970-12-18 1972-05-30 Teledyne Inc Thread trimmer for blind stitch sewing machine
US5887537A (en) * 1996-06-15 1999-03-30 Durkopp Adler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eam in a workplace
JP3527835B2 (ja) * 1997-08-29 2004-05-17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0359078C (zh) * 2003-10-30 2008-01-02 星锐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直筒型缝纫机的自动切线装置
JP5073272B2 (ja) * 2006-11-17 2012-11-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5163A (ja) * 1996-02-28 1997-09-02 Pegasus Sewing Mach Mfg Co Ltd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314762A (ja) * 2005-04-14 2006-11-24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装置及びほつれ防止方法
CN101387052A (zh) * 2007-09-13 2009-03-18 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防止开缝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50481A (ja) 2011-03-17
TW201128016A (en) 2011-08-16
CN102002828B (zh) 2013-11-06
JP5468334B2 (ja) 2014-04-09
CN102002828A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3272B2 (ja) ミシン
JP5494598B2 (ja) 縫目のほつれ止め方法、縫目のほつれ止め装置及び縫目構造
TWI485299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hread blooming
TWI412642B (zh)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thread blooming
TWI577847B (zh) 雙環縫合之縫合構造
JP2006314762A (ja) 縫い目のほつれ防止装置及びほつれ防止方法
KR101955279B1 (ko) 솔기 풀림 방지 장치를 가진 이중 체인 스티치 재봉틀
US10781544B2 (en) Quilting machine
JPH04272788A (ja) 列形環縫い筒形ベッドミシンの糸仕上げシステム
JP5057303B2 (ja) 上飾り機構付きミシン
TWI727017B (zh) 布料之縫製方法及雙環縫合縫紉機
JP6059917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4247097B2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
JP6099378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747765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6182079A (ja) 偏平縫いミシンの空環形成装置
JP4181005B2 (ja) ミシンの再起動方法
JP5588104B2 (ja) ミシンの糸切断装置
JP2010063571A (ja) ミシン
TWI650460B (zh) 雙環縫合方法及雙環縫合縫紉機
JP2004290372A (ja) 環縫ミシンの糸切り保持装置及び方法
CN112442798A (zh) 防线迹开线的方法及防线迹开线的装置
JP2017225790A (ja) 生地の縫製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2017164443A (ja) 生地の縫製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2004290373A (ja) 環縫ミシンの糸切り保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