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3803B - 零件供給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零件供給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3803B
TWI523803B TW103138728A TW103138728A TWI523803B TW I523803 B TWI523803 B TW I523803B TW 103138728 A TW103138728 A TW 103138728A TW 103138728 A TW103138728 A TW 103138728A TW I523803 B TWI523803 B TW I5238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transport path
air
air inje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7195A (zh
Inventor
柴田弘樹
堀内貴仁
坂東茂樹
開澤修一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7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7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8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4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movement of the bottom or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65G47/1457Rotating movem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otating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Description

零件供給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零件供給裝置(parts feeder),更詳細而言是關於一種將滑動緊固件(slide fastener)的滑動件供給到滑動件組裝裝置的零件供給裝置。
作為現有的零件供給裝置,眾所周知如下者,即,包括將零件以規定的姿勢進行搬送的零件搬送路徑、以及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上的上游側堵塞解除部及下游側堵塞解除部,上游側堵塞解除部包括掛鈎,所述掛鈎利用氣缸而向上移動,使堵塞的零件(滑動件)從零件搬送路徑落下並排出,下游側堵塞解除部包括:掛鈎,利用氣缸向上移動,使堵塞的零件從零件搬送路徑落下並排出;以及零件感測裝置,對通過下游側堵塞解除部的零件的搬送狀態進行感測(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6-293429號公報
然而,所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零件供給裝置中,僅利用向上移動的掛鈎使堵塞的零件落下,因而堵塞的零件會鉤掛在構成零件搬送路徑的板構件上而不會落下,從而有時無法將堵塞的零件從零件搬送路徑排出。
本發明鑒於所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將堵塞的零件確實地從零件搬送路徑排出的零件供給裝置。
本發明的所述目的由下述構成而達成。
(1)一種零件供給裝置,包括:零件收容部,收容著零件;零件搬送路徑,將零件收容部內的零件以規定的姿勢排列並搬送所述零件(P1);檢測裝置,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上,根據零件的搬送狀態來檢測零件的堵塞;排出裝置,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上,根據檢測裝置的資訊來擴展零件搬送路徑,將零件排出到零件收容部中;以及空氣噴射裝置,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的比排出裝置更靠下游側處,對零件噴射空氣,而將零件排出到零件收容部中。
(2)根據(1)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排出裝置設為比檢測裝置更靠上游側。
(3)根據(1)或(2)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其中空氣噴射裝置 為第一空氣噴射裝置,所述零件供給裝置還包括第二空氣噴射裝置,所述第二空氣噴射裝置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的比排出裝置更靠上游側處,對位於零件搬送路徑上的零件噴射空氣,將零件排出到零件收容部中。
(4)根據(3)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其中利用第一空氣噴射裝置的空氣噴射,將未能由排出裝置排出的零件排出到零件收容部中,利用第二空氣噴射裝置的空氣噴射,將零件排出到零件收容部中,以使零件不會被移送到比第二空氣噴射裝置更靠下游側處。
(5)根據(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其中零件為構成滑動緊固件用滑動件的本體,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隔開而並行地被配置的上翼板及下翼板;將上翼板及下翼板在前端部加以連結的引導柱;以及設置在上翼板的上表面的前柱及後柱,零件搬送路徑包含:安裝在零件收容部的基底部的傾斜面;載置於基底部上的可動塊的傾斜面;第一導板,安裝在基底部的傾斜面,且對零件的下翼板的後端面進行引導;第二導板,安裝在可動塊的傾斜面,且對零件的下翼板的前端面進行引導;以及第三導板,插入到零件的前後柱間,排出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裝置,安裝在零件收容部且將可動塊上下驅動;以及第二驅動裝置,安裝在基底部的傾斜面且將第三導板上下驅動,利用第一驅動裝置使可動塊向上移動,並且利用第二驅動裝置使第三導板向上移動,由此零件搬送路徑得以擴展。
(6)根據(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檢測 裝置包括投光元件及受光元件,投光元件的檢測光被照射至零件搬送路徑,且由受光元件接收,投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在每一規定時間對是否搬送了零件進行檢測,且對零件搬送路徑上的零件的堵塞進行檢測。
根據本發明,包括:零件收容部,收容著零件;零件搬送路徑,將零件收容部內的零件以規定的姿勢排列並搬送;檢測裝置,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上,根據零件的搬送狀態來檢測零件的堵塞;排出裝置,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上,根據檢測裝置的資訊而擴展零件搬送路徑,將零件排出到零件收容部中;以及空氣噴射裝置,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的比排出裝置更靠下游側處,對零件噴射空氣,將零件排出到零件收容部中,因而可確實地將堵塞的零件從零件搬送路徑排出。
10‧‧‧零件供給裝置
11‧‧‧基台
20‧‧‧零件供給裝置本體
21‧‧‧零件收容部
22‧‧‧底板
23‧‧‧側板
25‧‧‧零件返回通路
26‧‧‧返回底板
27‧‧‧返回側板
30‧‧‧零件搬送路徑
31‧‧‧第一基底部
31a、33a、34a、36a‧‧‧傾斜面
32a‧‧‧下側導板
32b‧‧‧間隔件
32c‧‧‧上側導板
33‧‧‧第二基底部(基底部)
33b‧‧‧貫通孔
34‧‧‧可動塊
35a、37‧‧‧第一導板
35b、38‧‧‧第二導板
35c‧‧‧第三導板
35d‧‧‧零件落下狹縫
36‧‧‧第三基底部
37a‧‧‧插通孔
37b‧‧‧噴射孔
40‧‧‧檢測裝置
41‧‧‧支撐構件
42、51c、52c、73‧‧‧支撐撐條
43‧‧‧投光元件
44‧‧‧受光元件
50‧‧‧排出裝置
51‧‧‧第一驅動裝置
51a、52a‧‧‧氣缸
51b、52b‧‧‧滑動件
52‧‧‧第二驅動裝置
53‧‧‧基底板
60‧‧‧第一空氣噴射裝置
61、71‧‧‧噴嘴座
62、72‧‧‧噴射噴嘴
70‧‧‧第二空氣噴射裝置
74‧‧‧蓋部
P1‧‧‧零件
Pa‧‧‧上翼板
Pb‧‧‧下翼板
Pc‧‧‧引導柱
Pd‧‧‧凸緣
Pe‧‧‧前柱
Pf‧‧‧後柱
Pg‧‧‧肩口
Ph‧‧‧後口
R‧‧‧檢測光
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零件供給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正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零件供給裝置本體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圖3(a)是滑動緊固件用滑動件的本體的右側視圖,圖3(b)是本體的前視圖。
圖4是圖2的A-A線剖面圖。
圖5是圖2的B-B線剖面圖。
圖6是說明圖5所示的可動塊及第三導板向上移動而零件搬送路徑被擴展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7是說明在圖6的狀態下,利用圖2所示的第一空氣噴射裝置吹散零件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8是圖2的C-C線剖面圖。
圖9是說明利用圖8所示的第二空氣噴射裝置吹散零件的狀態的剖面圖。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零件供給裝置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10如圖1所示包括載置於地面的基台11以及俯視為大致圓形狀的零件供給裝置本體20,所述零件供給裝置本體20設置於基台11上且利用未圖示的振動發生器而振動。
零件供給裝置本體20如圖2所示,包括:零件收容部21,收容從上方投入的零件P1;螺旋狀的零件搬送路徑30,將零件收容部21內的零件P1以規定的姿勢排列並搬送;檢測裝置40,設置於零件搬送路徑30上,且根據零件P1的搬送狀態來對零件P1的堵塞進行檢測;排出裝置50,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30的比檢測裝置40更靠上游側處,根據檢測裝置40的資訊來擴展零件搬送路徑30,將零件P1排出到零件收容部21中;第一空氣噴射裝置 60,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30的比排出裝置50更靠下游側處,對零件P1噴射空氣,將零件P1排出到零件收容部21中;以及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30的比排出裝置50更靠上游側處,對位於零件搬送路徑30上的零件P1噴射空氣,將零件P1排出到零件收容部21中。另外,零件P1利用未圖示的振動發生器的振動而在零件搬送路徑30上被搬送,本實施方式中,按照零件收容部21→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排出裝置50→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檢測裝置40的順序搬送。而且,所謂零件P1堵塞,是指在零件搬送路徑30上因任何理由而零件P1的搬送停止的狀態。
此處,對由本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10搬送的零件P1進行說明。圖3(a)是滑動緊固件用滑動件的本體的右側視圖,圖3(b)是本體的前視圖。該零件P1為構成滑動緊固件用滑動件的本體,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隔開而並行地配置的上翼板Pa及下翼板Pb,將上翼板Pa及下翼板Pb在前端部加以連結的引導柱Pc,沿著上翼板Pa的左右兩側邊緣而設置的凸緣Pd,以及設置於上翼板Pa的上表面的前柱Pe及後柱Pf,在本體的前部形成著由引導柱Pc而分離的左右的肩口Pg,在本體的後部形成著後口Ph。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將所搬送的零件作為本體,但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為構成滑動緊固件用滑動件的蓋構件、爪構件、彈簧構件、拉具等。
零件收容部21如圖2、圖4、圖5及圖8所示,包括大 致圓板狀的底板22、及安裝在底板22的周緣的大致圓筒狀的側板23。
而且,如圖5及圖8所示,在側板23的外周面,安裝著零件返回通路25,該零件返回通路25使利用排出裝置50、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及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而排出的零件P1返回到零件收容部21內。該零件返回通路25包括:朝向側板23而向下傾斜地安裝的返回底板26,以及安裝在返回底板26的外端緣的返回側板27。
檢測裝置40的零件搬送路徑30如圖2及圖4所示,包含:大致梯形狀的第一基底部31,安裝在零件收容部21的側板23的外周面;下側導板32a,安裝在第一基底部31的傾斜面31a,對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下表面進行引導;一對間隔件32b,安裝在下側導板32a的上表面的寬度方向兩端;以及上側導板32c,分別安裝在一對間隔件32b的上表面,且對零件P1的前柱Pe、後柱Pf的側面進行引導。而且,第一基底部31的傾斜面31a為朝向離開側板23的一側而向下傾斜的面。因而,下側導板32a、一對間隔件32b及一對上側導板32c與傾斜面31a同樣地傾斜。
檢測裝置40如圖2及圖4所示,包括:剖面為L字狀的支撐構件41,安裝在一對上側導板32c的上表面,且以架設在一對上側導板32c間的方式而設置;安裝在支撐構件41的大致U字狀的支撐撐條(stay)42;以及安裝在支撐撐條42的兩端的投光元件43及受光元件44。而且,投光元件43的檢測光R被照射到 下側導板32a及一對上側導板32c間,且由受光元件44接收。而且,投光元件43及受光元件44在每一規定時間對是否搬送了零件P1進行檢測,並對零件搬送路徑30上的零件P1的堵塞進行檢測。另外,投光元件43及受光元件44為光電傳感器,從投光元件43照射到受光元件44的檢測光R被作為檢測對象物的零件P1阻斷,由此可對該零件P1進行檢測,或從投光元件43照射到受光元件44的檢測光R被作為檢測對象物的零件P1反射,由此可對該零件P1進行檢測。
排出裝置50的零件搬送路徑30如圖2及圖5所示,包含:安裝在零件收容部21的側板23的外周面的大致梯形狀的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載置於第二基底部33上的大致梯形狀的可動塊34的傾斜面34a;第一導板35a,安裝在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且對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後端面進行引導;第二導板35b,安裝在可動塊34的傾斜面34a,且對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前端面進行引導;第三導板35c,安裝在後述的第二驅動裝置52,且插入到零件P1的前柱Pe、後柱Pf間。而且,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及可動塊34的傾斜面34a為朝向離開側板23的一側向下傾斜的面。而且,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對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後端部的下表面進行引導,可動塊34的傾斜面34a對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前端部的下表面進行引導。
而且,在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的上端緣與可動塊34的傾斜面34a的下端緣之間,形成著零件落下狹縫35d,該零 件落下狹縫35d使未成為規定姿勢的零件P1落下到零件返回通路25。而且,第二基底部33上形成著使落下的零件P1落下到零件返回通路25的貫通孔33b。
排出裝置50如圖5及圖6所示,包括:第一驅動裝置51,安裝在零件收容部21的側板23的外周面,將可動塊34上下驅動;以及第二驅動裝置52,安裝在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將第三導板35c上下驅動。
第一驅動裝置51包括:固定於零件收容部21的側板23的外周面的氣缸51a,及固定在氣缸51a的滑動件51b的大致L字狀的支撐撐條51c,可動塊34固定在支撐撐條51c的下端部。
第二驅動裝置52包括:以相對於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而正交的方式而得到固定的基底板53,固定於基底板53的內側面的氣缸52a,及固定於氣缸52a的滑動件52b的支撐撐條52c,第三導板35c固定於支撐撐條52c的下端部。而且,第三導板35c在相對於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而正交的方向上被上下驅動。
如此構成的排出裝置50中,檢測裝置40中檢測到零件P1的堵塞,由此如圖6所示,利用第一驅動裝置51使可動塊34向上移動,並且利用第二驅動裝置52使第三導板35c向上移動,從而包含第二基底部33的傾斜面33a、可動塊34的傾斜面34a、第一導板35a、第二導板35b及第三導板35c的零件搬送路徑30得以擴展。因此,位於相應部位的零件P1無論有無堵塞,均可經 由同樣得到擴展的零件落下狹縫35d及第二基底部33的貫通孔33b而落到零件返回通路25內,並返回到零件收容部21內。另外,可動塊34及第三導板35c的向上移動過程中,利用振動而進行的零件P1的搬送不會停止。
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對位於排出裝置50的第三導板35c的下游側端部附近的零件P1噴射空氣,使未經排出裝置50完全去除的零件P1落下,且如圖2及圖7所示,包括:固定於返回側板27的外側面的噴嘴座61,從噴嘴座61延伸的直線狀的噴射噴嘴62,以及對噴射噴嘴62傳送壓縮空氣的未圖示的空氣壓縮機。而且,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設定為如下:在利用第一驅動裝置51、第二驅動裝置52使可動塊34及第三導板35c上下移動的期間,從噴射噴嘴62噴射空氣。
噴射噴嘴62以從零件搬送路徑30的下游側朝向上游側且朝向可動塊34側噴射空氣的方式來設定方向。因此,如果從噴射噴嘴62噴射的空氣觸碰到零件P1,則零件P1例如如圖7所示,向可動塊34側吹散,並且利用安裝在可動塊34的第二導板35b而彈回,從經擴展的零件搬送路徑30及零件落下狹縫35d落下到零件返回通路25內,並返回到零件收容部21內。
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的零件搬送路徑30如圖2及圖8所示,包含:大致梯形狀的第三基底部36,安裝在零件收容部21的側板23的外周面;第一導板37,安裝在第三基底部36的傾斜面36a,且對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下表面進行引導;以及第二導 板38,安裝在第一導板37的上表面,且對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後端面進行引導。而且,第三基底部36的傾斜面36a為朝向離開側板23的一側而向下傾斜的面。因而,第一導板37及第二導板38與傾斜面36a同樣地傾斜。
在第一導板37上形成著:供後述的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的噴射噴嘴72插通的插通孔37a,以及使從噴射噴嘴72噴射的空氣通過的噴射孔37b。而且,噴射孔37b形成於與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下表面相向的位置。
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如圖8及圖9所示,包括:固定於零件收容部21的側板23的外周面的噴嘴座71;從噴嘴座71向下方延伸的大致J字狀的噴射噴嘴72;對噴射噴嘴72傳送壓縮空氣的未圖示的空氣壓縮機;固定於零件收容部21的側板23的外周面的支撐撐條73;以及固定於支撐撐條73且覆蓋第一導板37的噴射孔37b的上方的蓋部74。而且,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設定成在利用第一驅動裝置51、第二驅動裝置52使可動塊34及第三導板35c上下移動的期間,從噴射噴嘴72噴射空氣。因而,在可動塊34及第三導板35c上下移動的期間,零件P1不會進入到比第一導板37的噴射孔37b更靠下游側處。
噴射噴嘴72配置成在從噴嘴座71經由第一導板37的插通孔37a而延伸到第一導板37內之後,指向第一導板37的噴射孔37b。因而,如果從噴射噴嘴72噴射的空氣觸碰到零件P1的下翼板Pb的下表面,則零件P1例如如圖9所示,被朝向蓋部74側 吹散,並且利用蓋部74的內側面被彈回,落下到零件返回通路25內,從而返回到零件收容部21內。
如此構成的零件供給裝置10中,在檢測裝置40中檢測到零件P1的堵塞,由此利用第一驅動裝置51、第二驅動裝置52而使可動塊34及第三導板35c向上移動(參照圖5及圖6),並且從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的噴射噴嘴62及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的噴射噴嘴72噴射空氣(參照圖7~圖9)。由此,排出裝置50的零件搬送路徑30得以擴展,位於相應部位的零件P1無論有無堵塞,均落到零件返回通路25內,並且利用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的空氣噴射,未經排出裝置50完全去除的零件P1落到零件返回通路25內。而且,此時,利用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的空氣噴射,零件P1落到零件返回通路25內,以使得零件P1不會進入到比第一導板37的噴射孔37b更靠下游側處。然後,利用第一驅動裝置51、第二驅動裝置52使可動塊34及第三導板35c向下移動到原來的位置,並且停止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及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的空氣噴射。
如以上說明般,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10,因包括:檢測裝置40,設置在將零件P1以規定的姿勢排列並搬送的零件搬送路徑30上,對零件P1的堵塞進行檢測;排出裝置50,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30的比檢測裝置40更靠上游側處,根據檢測裝置40的資訊來擴展零件搬送路徑30,而將零件P1排出到零件收容部21中;以及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 30的比排出裝置50更靠下游側處,對零件P1噴射空氣,將零件P1排出到零件收容部21中,因而可確實地將堵塞的零件P1從零件搬送路徑30排出。
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10,因包括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該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設置在零件搬送路徑30的比排出裝置50更靠上游側處,對位於零件搬送路徑30上的零件P1噴射空氣,且將零件P1排出到零件收容部21中,因而可阻止零件P1進入到比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更靠下游側處。由此,排出裝置50中,可防止由向下移動中的可動塊34及第三導板35c夾持零件P1,而發生新的零件P1的堵塞。而且,因防止零件P1的夾持,所以可防止零件P1的受損。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本實施方式中,檢測裝置40配置得比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更靠下游側,但其配置位置為任意,例如,也可為排出裝置50與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之間、排出裝置50與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之間及比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更靠上游側。
20‧‧‧零件供給裝置本體
21‧‧‧零件收容部
22‧‧‧底板
23‧‧‧側板
25‧‧‧零件返回通路
26‧‧‧返回底板
27‧‧‧返回側板
30‧‧‧零件搬送路徑
31‧‧‧第一基底部
31a、34a‧‧‧傾斜面
32c‧‧‧上側導板
34‧‧‧可動塊
35a、37‧‧‧第一導板
35b、38‧‧‧第二導板
35c‧‧‧第三導板
35d‧‧‧零件落下狹縫
37a‧‧‧插通孔
37b‧‧‧噴射孔
40‧‧‧檢測裝置
41‧‧‧支撐構件
42、51c、52c、73‧‧‧支撐撐條
43‧‧‧投光元件
44‧‧‧受光元件
50‧‧‧排出裝置
51‧‧‧第一驅動裝置
51a、52a‧‧‧氣缸
51b、52b‧‧‧滑動件
52‧‧‧第二驅動裝置
60‧‧‧第一空氣噴射裝置
61、71‧‧‧噴嘴座
62、72‧‧‧噴射噴嘴
70‧‧‧第二空氣噴射裝置
74‧‧‧蓋部
P1‧‧‧零件

Claims (6)

  1. 一種零件供給裝置(10),其特徵在於,包括:零件收容部(21),收容著零件(P1);零件搬送路徑(30),將所述零件收容部(21)內的所述零件(P1)以規定的姿勢排列並搬送所述零件(P1);檢測裝置(40),設置在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上,根據所述零件(P1)的搬送狀態來對所述零件(P1)的堵塞進行檢測;排出裝置(50),設置在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上,根據所述檢測裝置(40)的資訊而擴展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將所述零件(P1)排出到所述零件收容部(21)中;以及空氣噴射裝置(60),設置在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的比所述排出裝置(50)更靠下游側處,對所述零件(P1)噴射空氣,將所述零件(P1)排出到所述零件收容部(21)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10),其中所述排出裝置(50)設為比所述檢測裝置(40)更靠上游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10),其中所述空氣噴射裝置(60)為第一空氣噴射裝置,所述零件供給裝置(10)還包括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所述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設置在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的比所述排出裝置(50)更靠上游側處,對位於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 上的所述零件(P1)噴射空氣,將所述零件(P1)排出到所述零件收容部(21)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10),其中利用所述第一空氣噴射裝置(60)的空氣噴射,將未能由所述排出裝置(50)排出的所述零件(P1)排出到所述零件收容部(21)中,利用所述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的空氣噴射,將所述零件(P1)排出到所述零件收容部(21)中,以使所述零件(P1)不會移送到比所述第二空氣噴射裝置(70)更靠下游側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10),其中所述零件(P1)為構成滑動緊固件用滑動件的本體,包括:上翼板(Pa)及下翼板(Pb),在上下方向上隔開而並行地被配置;引導柱(Pc),將所述上翼板(Pa)及所述下翼板(Pb)在前端部加以連結;以及前柱(Pe)及後柱(Pf),設置在所述上翼板(Pa)的上表面,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包含:傾斜面(33a),安裝在所述零件收容部(21)的基底部(33);傾斜面(34a),載置於所述基底部(33)上的可動塊(34);第一導板(35a),安裝在所述基底部(33)的所述傾斜面(33a)上,且對所述零件(P1)的所述下翼板(Pb)的後端面進行引導; 第二導板(35b),安裝在所述可動塊(34)的所述傾斜面(34a)上,且對所述零件(P1)的所述下翼板(Pb)的前端面進行引導;以及第三導板(35c),插入到所述零件(P1)的所述前後柱(Pe、Pf)間,所述排出裝置(50)包括:第一驅動裝置(51),安裝在所述零件收容部(21),且將所述可動塊(34)上下驅動;以及第二驅動裝置(52),安裝在所述基底部(33)的所述傾斜面(33a),且將所述第三導板(35c)上下驅動,利用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1)使所述可動塊(34)向上移動,並且利用所述第二驅動裝置(52)使所述第三導板(35c)向上移動,由此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得以擴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零件供給裝置(10),其中所述檢測裝置(40)包括投光元件(43)及受光元件(44),所述投光元件(43)的檢測光(R)被照射至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且由所述受光元件(44)接收,所述投光元件(43)及所述受光元件(44)在每一規定時間對是否搬送了所述零件(P1)進行檢測,對所述零件搬送路徑(30)的所述零件(P1)的堵塞進行檢測。
TW103138728A 2013-11-11 2014-11-07 零件供給裝置 TWI523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80445 WO2015068307A1 (ja) 2013-11-11 2013-11-11 パーツフィー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7195A TW201527195A (zh) 2015-07-16
TWI523803B true TWI523803B (zh) 2016-03-01

Family

ID=5304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728A TWI523803B (zh) 2013-11-11 2014-11-07 零件供給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9360B (zh)
TW (1) TWI523803B (zh)
WO (1) WO20150683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00051A (ja) * 2015-11-30 2017-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検査装置
CN108620838B (zh) * 2017-03-16 2021-06-29 Ykk株式会社 零件供给系统和零件供给方法
CN108946093B (zh) * 2017-05-25 2021-04-30 Ykk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搬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8714B2 (ja) * 1993-04-05 2001-08-13 神鋼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部品整列装置
JP3407929B2 (ja) * 1993-06-17 2003-05-19 Ntn株式会社 部品選別装置
JP2004010238A (ja) * 2002-06-06 2004-01-15 Nac Feeding Kk パーツフィーダー
FR2899884B1 (fr) * 2006-04-12 2008-06-13 Sidel Participations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de preformes a grande cadence
JP2010202341A (ja) * 2009-03-03 2010-09-16 Honda Motor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CN102826364B (zh) * 2011-06-13 2014-12-24 Ykk株式会社 拉头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360A (zh) 2015-12-30
CN105209360B (zh) 2017-10-03
TW201527195A (zh) 2015-07-16
WO2015068307A1 (ja) 2015-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5977B2 (ja) ユニット
TWI523803B (zh) 零件供給裝置
JP2020124557A (ja)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TWI586442B (zh) 搬送物篩選裝置
CN103569645A (zh) 部件排列装置
JP6002240B2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ー
KR101707217B1 (ko) 원판형 부품 공급장치
JP6076334B2 (ja) プリフォーム供給装置
TWI411566B (zh) Workpiece handling device and workpiece handling method
JP6745627B2 (ja) 錠剤印刷装置
TWI744715B (zh) 部件供給裝置
JP7114100B2 (ja) ボルト供給装置
TWI542524B (zh) 搬送裝置
CN112777286B (zh) 部件供给装置
KR101646992B1 (ko) 구슬 핀 공급장치
JP2004323177A (ja) ボール定量供給装置
JP2018052708A (ja) 作物整列装置
JP2508714Y2 (ja) ゴム製品の振動整送装置
JP2023138353A (ja)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JP2017024905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2009164381A (ja) バルクフィーダ
JP2015193436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JPH06239427A (ja)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
JPH04112120A (ja) 振動部品整送装置
JP2017030969A (ja)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