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1804B -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1804B
TWI521804B TW103117487A TW103117487A TWI521804B TW I521804 B TWI521804 B TW I521804B TW 103117487 A TW103117487 A TW 103117487A TW 103117487 A TW103117487 A TW 103117487A TW I521804 B TWI521804 B TW I5218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flat conductor
locking
conductor
lock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1417A (zh
Inventor
Haruhiko Murakami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1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1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1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18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2Strain relie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連接有配置在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上的扁平型導體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作為這種連接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係在對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之前後方向插拔扁平型導體之前端部。此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具有:將對前述前後方向呈直角的一方向作為長度方向而延伸之殼體;將該長度方向作為排列方向而排列保持於前述殼體之複數個端子;及安裝於該殼體,用以覆蓋前述殼體的上面、兩側面及前面之金屬板製的外殼。
前述殼體的用來接收扁平型導體的前述前端部之接收部作為朝後方開放的空間而形成。前述外殼係具有彈性片,該彈性片在端子排列範圍的兩外側位置,將從覆蓋前述殼體的上面之上板部的後端延伸之帶狀片部分在較該上板部更下側的位置朝前方折返所形成。該彈性片係以在前端側朝下方突出形成之卡止部,對後述的扁平型導 體之被卡止部可卡止於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後方)上。該卡止部具有隨著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傾斜並延伸之傾斜部、及在該傾斜部的前端朝上方呈直角屈曲而延伸之垂直部,該垂直部對扁平型導體進行卡止。
扁平型導體係在其前部的側緣部形成有缺口部,在該缺口部的前方朝側面突出之部分作為被卡止部來發揮功能。當前述扁平型導體朝前方插入到殼體的接收部時,首先,前述被卡止部的前緣抵接於前述彈性片的卡止部之傾斜部,在朝前方移動之過程中,以對該傾斜部之抵接力的向上成分力將該卡止部舉起,使彈性片朝上方彈性位移。當扁平型導體進一步朝前方插入,前述被卡止部到達較前述卡止部更前方位置而至預定位置之插入結束時,彈性片從彈性位移狀態被解放,前述卡止部從上方突出進入到扁平型導體的缺口部內。其結果,藉由該卡止部的前面亦即前述垂直部對於與前述被卡止部的後緣相對向之位置,形成為對該被卡止部在前述拔出方向上可進行卡止之狀態,可防止朝向後方的扁平型導體之不經意的拔出。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08500號公報
如上述般,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中,可與該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卡止之卡止部係設在可朝上下方向彈性位移之彈性片,該彈性片是藉由將從外殼延伸伸出之帶狀片部分朝其板厚方向屈曲而形成。因此,當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結束的狀態,朝向後方之強力的拔出力對扁平型導體作用時,因該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從前方對前述卡止部強力地抵接的碰撞力,使前述彈性片朝上方彈性位移,造成前述卡止部與前述被卡止部的卡止狀態解除,產生扁平型導體不經意地拔出之虞。又,即使在前述彈性片未產生彈性位移之情況,會有前述卡止部或被卡止部因前述碰撞力造成損傷,亦會有扁平型導體不經意地拔出之虞。
因此,例如,亦可考量藉由增大前述彈性片的板厚尺寸而使該彈性片不易彈性位移,容易維持前述卡止狀態,但,當彈性片不易彈性變形時,在插入扁平型導體時需要過大的插入力,反而會產生不容易插入扁平型導體之新的相反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情事而開發完成之發明,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可容易地插入扁平型導體,並且可確實地防止該扁平型導體脫離。
本發明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係配置於 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上,連接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扁平型導體,其特徵為:具備有:殼體,該殼體形成有接收部,該接收部是為了將前述扁平型導體朝前方插入而作為朝後方開放之空間;複數個端子,這些端子是將對前述安裝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亦即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作為排列方向,排列保持於前述殼體;及可動構件,該可動構件是在該端子的上方,於以對前述安裝面平行的姿勢,容許前述扁平型導體朝前述殼體插入的關閉位置、和以對前述安裝面具有角度的姿勢容許前述扁平型導體自前述殼體拔出的打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被前述殼體所支承。
在該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在本發明,前述可動構件係在前述排列方向中之前述端子的排列範圍的外側位置,具有對形成於前述扁平型導體的兩側端之被卡止部可在該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上進行卡止之卡止臂部,該卡止臂部係具有:朝後方延伸並在前述關閉位置可至少朝上下方向彈性位移之彈性臂部;從該彈性臂部的後部之下緣朝下方突出並對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可進行卡止之卡止部;及在包含卡止部的側面之至少一部分的區域,朝前述排列方向突出之被限制部,前述殼體、安裝於該殼體的構件或處於前述關閉位置 之前述可動構件係在較前述被限制部更後方位置,具有對該被限制部在前述拔出方向可進行抵接之限制部,在前述扁平型導體之插入結束的狀態,前述卡止部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之後方位置,位於對該被卡止部可在前述拔出方向上進行卡止的位置,當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結束的狀態,朝後方的拔出力對該扁平型導體作用時,前述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卡止部,並且前述被限制部抵接於前述限制部。
在本發明,當將扁平型導體連接於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時,在使可動構件來到關閉位置之狀態下,使扁平型導體插入到殼體的接收部時,在剛插入時,前述扁平型導體的前端抵接於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之卡止部,藉由該抵接力可一邊使該卡止臂部的彈性臂部朝上方彈性位移,一邊讓該插入動作進行至到達前述扁平型導體的預定位置。又,在插入到前述扁平型導體的預定位置之插入動作結束的狀態,前述彈性臂部朝下方移位而減少彈性位移量,前述卡止部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之後方位置,位於對該被卡止部在前述拔出方向可進行卡止之位置,當扁平型導體被朝拔出方向拉引時,卡止於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而阻止拔出。
又,在本發明,在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設置朝前述排列方向突出之被限制部,對設在前述殼體、安裝於該殼體的構件或處於前述關閉位置之前述可動構件的限 制部,前述被限制部可在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進行抵接。因此,當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動作結束之狀態,朝後方的拔出力對該扁平型導體作用時,不僅前述卡止部,藉由前述限制部亦接受該拔出力,因此該部分可減輕前述卡止部的負擔。其結果,彈性臂部變得不易朝上方彈性位移,能夠更確實地維持前述卡止部與前述被卡止部之卡止狀態,可防止扁平型導體之不經意的脫離。又,因變得不需要為了維持前述卡止狀態而增大彈性臂部等使其不易彈性位移,所以亦不會產生不易插入扁平型導體之情況。在拔出扁平型導體之際,在進行拔出之前,前述可動構件來到打開位置。其結果,前述卡止部對前述被卡止部之卡止狀態及前述限制部對前述卡止臂部的被限制部之抵接狀態被解除,容許前述扁平型導體朝後方拔出。
在本發明,亦可為卡止臂部的被限制部係設在:包含當朝前述排列方向觀看時,前述彈性臂部的下緣與前述卡止部的前緣交叉之屈曲部的區域。本發明之卡止部係在彈性臂部的後部,從該彈性臂部朝下方突出,被限制部係朝端子排列方向亦即側方突出。在前述後部朝兩方向突出,會有在其周邊尤其是屈曲部產生依據拔出力之應力集中的可能性。因此,當將被限制部在前述區域與卡止部及彈性臂部雙方直接連結時,該限制部可作為:當前述拔出力作用於扁平型導體時防止前述卡止部本身朝後方之變形亦即前述屈曲部之屈曲角度擴大的變形之補強部來發揮功能。亦即可迴避在屈曲部產生應力集中。其結果,能 夠更確實地防止扁平型導體之不經意的脫離。
在本發明,亦可為限制部係在端子排列方向形成於與卡止臂部的被限制部相同位置。或者在本發明,亦可為因卡止臂部之彈性臂部係在前後形成為較長,不僅可朝上下方向亦可朝端子排列方向彈性位移,扁平型導體之被卡止部的後部及卡止臂部的卡止部之前部的至少一方隨著朝向前方而在前述排列方向上向外側傾斜,限制部是在扁平型導體被插入到殼體的接收部之前的狀態,在前述排列方向上設在較前述卡止臂部的被限制部更外側的位置,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插入動作結束之狀態,朝向後方的拔出力對該扁平型導體作用,使得該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之後部已卡止至前述卡止部的前部時,當前述彈性臂部在此前部的傾斜部分從扁平型導體接收到拔出力時,接收該拔出力在前述排列方向上之分力而在前述排列方向上朝外側彈性位移,藉此前述被限制部在前述排列方向上來到與前述限制部相同位置,從前方抵接於該限制部。
在本發明,亦可為殼體係在當朝後方的拔出力對扁平型導體作用時之端子排列方向上的與被限制部相同位置,可收容該被限制部之孔部朝上下方向貫通而形成,且具有在形成前述孔部的內壁面中之在較前述被限制部更後方位置對該被限制部可在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上進行抵接之面的部分可形成作為限制部。如此,當以具有形成朝上下方向貫通的孔部之內壁面的部分作為限制部時,藉由配合該限制部而將前述被限制部在上下方向上形 成較大,使得能夠大幅地確保限制部與被限制部之抵接面積,因此能夠更確實地防止扁平型導體脫離。
在本發明,亦可為在殼體安裝扣件,在該扣件設置限制部。如此,藉由在扣件設置限制部,能夠增大限制部本身的強度,所以,能夠更確實地防止扁平型導體脫離。
在本發明,當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動作結束之狀態,朝後方的拔出力對該扁平型導體作用時,不僅前述卡止部,藉由前述限制部亦接受該拔出力,因此該部分可減輕前述卡止部的負擔。因此,彈性臂部變得不易朝上方彈性位移,能夠更確實地維持前述卡止部與前述被卡止部之卡止狀態,可防止扁平型導體之不經意的脫離。又,因變得不需要為了維持前述卡止狀態而增大彈性臂部等使其不易彈性位移,所以亦不會產生不易插入扁平型導體之情況。
10‧‧‧殼體
17C‧‧‧限制部
19A‧‧‧接收部
20‧‧‧(第一)端子
30‧‧‧(第二)端子
40‧‧‧可動構件
44‧‧‧卡止臂部
44A‧‧‧卡止部
47‧‧‧被限制部
C‧‧‧扁平型導體
C2A‧‧‧被卡止部
圖1係一同顯示插入前之扁平型導體的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連接器(可動構件處於關閉位置)之斜視圖。
圖2(A)係圖1的連接器之平面圖,(B)係僅顯示可動構件之平面圖。
圖3(A)係將可動構件朝上方分離而顯示圖1之連接器的斜視圖。
圖3(B)係在圖3(A)的連接器之圖2中的IIIB-IIIB斷面位置之一同顯示有插入前的扁平型導體之斜視圖(省略軸部46)。
圖4係從下面及前方觀看圖3(A)、(B)的可動構件之斜視圖。
圖5係圖1的連接器,配合扁平型導體的拔出而可動構件處於打開位置之狀態的斜視圖。
圖6係顯示扁平型導體插入前的連接器之斷面,(A)為第一端子的位置、(B)為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之位置、(C)為被限制部之位置的斷面圖。
圖7係顯示扁平型導體插入後的連接器之斷面,(A)為第一端子的位置、(B)為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之位置、(C)為被限制部之位置的斷面圖。
圖8係顯示扁平型導體插入後被朝後方拉引的連接器之斷面,(A)為第一端子的位置、(B)為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之位置、(C)為被限制部之位置的斷面圖。
圖9係顯示扁平型導體將要拔出前(可動構件處於打開位置)的連接器之斷面,(A)為第一端子的位置、(B)為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之位置、(C)為被限制部之位置的斷面圖。
圖10係顯示從前方觀看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可動構件的下面側之斜視圖。
圖11係圖10的可動構件(關閉位置)之在被限制部的高度位置加以顯示的橫斷面圖,(A)為顯示將插入後的扁平型導體朝後方拉引前的狀態、(B)為顯示朝後方強力拉引時的狀態。
圖12係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的在被限制部的位置之斷面圖。
以下,依據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係將本實施形態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1(以下稱為連接器1)與扁平型導體C一同顯示之斜視圖,在圖中將前方作為插入方向P顯示該扁平型導體C插入前的狀態。圖1的連接器1,混合存在有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兩種端子並予以保持之殼體10係支承可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轉動的可動構件40,圖1係可動構件40處於關閉位置時的扁平型導體插入前之狀態的斜視圖,圖2(A)係圖1的連接器之平面圖,圖2(B)係僅顯示圖2(A)的連接器之可動構件的平面圖。圖3係對於圖1的連接器,在從殼體10取下可動構件40後的狀態加以顯示之斜視圖,圖4係對於圖3的連接器,除去殼體及可動構件的一端部(右端部),與插入前的扁平型導體一同顯示之斜視圖。又,圖5係配合已被插入的扁平型導體的拔出而可動構件40處於打開位置之狀態的連接器之斜視圖。圖1的連接器1係配置在電路基板(未圖 示)的安裝面上,藉由連接有扁平型導體C,將前述電路基板與扁平型導體C電性導通。在此,[電路基板]係指形成有連接於連接器的端子之電路部的基板,在此[基板]不僅為剛性高的板狀構件,亦包含剛性低的柔軟之薄片狀構件。
扁平型導體C係呈朝前後方向延伸的帶狀,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複數個電路部(未圖示)排列於寬度方向(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而形成。該電路部係被埋設於扁平型導體C之絕緣層內並朝前後方向延伸,到達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位置。又,前述電路部係僅其前端側部分露出於扁平型導體C的上面,可與後述的連接器1之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接觸。又,扁平型導體C係在前述前端側部分的兩側緣形成有缺口部C1,位於該缺口部C1的前方之耳部C2的後端緣係作為與後述的連接器1之卡止部44A卡止的被卡止部C2A發揮功能。
連接器1係具備有電性絕緣材製的殼體10;排列保持於該殼體10的金屬製複數個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亦參照圖3(A)、圖3(B));在後述的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可轉動地被殼體10所支承並為電性絕緣材製的可動構件40;及保持於殼體10的金屬製固定扣件50,在圖1中,扁平型導體C從後方朝箭號方向插入連接。
在詳細地說明連接器1的結構前,首先,說明關於扁平型導體C對連接器1的插入及拔出之動作概 要。在扁平型導體C插入至連接器1前,如圖1所示,連接器1的可動構件40係在成為對電路基板的安裝面(未圖示)呈平行的姿勢之關閉位置之關閉位置,容許扁平型導體C插入。扁平型導體係能以其前端緣與第一端子20抵接,使該第一端子20的抵接部分彈性位移而能夠插入至預定位置。又,即使在扁平型導體C被插入連接後,在連接器1的使用狀態,可動構件40維持在關閉位置,如後述般,藉由可動構件40的卡止部44A與扁平型導體C的被卡止部C2A位於可卡止之位置,並且可動構件的被限制部位於可與殼體的限制部抵接之位置,使得當過大的拔出力作用於扁平型導體造成扁平型導體使可動構件朝後方移動時,可動構件的被限制部會抵接至殼體的限制部,使移動被阻止。又,在成為不使用連接器1時之扁平型導體C拔出時,如圖5所示,藉由可動構件40朝起立方向轉動而到達成為對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具有角度之姿勢的打開位置,使得可動構件40的卡止部44A對扁平型導體C的被卡止部C2A之卡止狀態被解除,又可動構件40的被限制部與殼體的限制部之卡止狀態被解除,容許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拔出。
進行連接器1的結構說明。圖2(A)是圖1的連接器之平面圖,圖2(B)是僅可動構件之平面圖,顯示這些的平面結構,並且明確地顯示之後的圖之斷面位置。圖3(A)、(B)係從後方側顯示將可動構件40從殼體10分離後的狀態之連接器1的斜視圖,其中,圖3 (A)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未省略顯示全區域範圍,圖3(B)是圖2之IIIB-IIIB剖面,除去一部分而省略圖示。圖4係從前方且下面側顯示圖3的連接器1的可動構件40之斜視圖。如圖1~圖4所示,殼體10係呈當從上方觀看時,將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的排列方向(稱為端子排列方向)作為長度方向之四角框狀,具有:相互地平行且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前方框部10A和後方框部10B;以及呈對稱地位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將前方框部10A與後方框部10B的端部彼此予以連結的一對側面框部10C。
前方框部10A係如圖3(A)及圖3(B)所示,具有:成為下部的前方端子保持部11;及從該前方端子保持部11朝上方突出,並且形成在前述端子排列範圍全體的前壁12。前方端子保持部11係藉由一體模具成形將後述的第二端子30加以排列保持。前壁12的上端面係與處於關閉位置的可動構件40的下面可抵接地相對向(參照例如圖6(A)、圖7(A)、圖8(A)),限制可動構件40朝下方過度位移。
後方框部10B係在端子排列方向延伸在端子排列範圍全體並作為用來排列保持後述的第一端子20之後方端子保持部13發揮功能。該後方端子保持部13係藉由一體模具成形將後述的第一端子20加以排列保持。
側面框部10C係具有:將前方端子保持部11及後方端子保持部13的端部彼此連結的板狀側面基部 14;位於端子排列方向上該側面基部14外側端部,並自該側面基部14起立的側壁15;及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較該側壁15位在更內側(端子排列範圍側)且從側面基部14朝上方突出之後述的側面導引部16、側面限制部17及前方限制部18。
又,側面基部14係如圖3(A)、(B)所示,在靠近後端位置,形成有隨著朝向後方而向下傾斜之導引面14B,一邊支承被插入的扁平型導體C之下面一邊將其朝殼體10內導引。
側壁15係在靠近後端位置,形成有可轉動地承接可動構件40的後述的軸部46之外側被支承部46A的支承孔部15A,該支承孔部係以上部呈半圓形狀且下部開放的方式朝端子排列方向貫通而形成。又,側壁15係在靠近前端位置,形成有與後述的可動構件40的被鎖定部45卡止之鎖定部15B,該鎖定部是在前述側壁15的靠近前端位置,從該側壁15的內側面(端子排列範圍側的面)突出。該鎖定部15B係為了容易進行朝被鎖定部45的卡止位置之導引,上面成為傾斜面。
如圖3明白所示,側面導引部16係在側面基部14的靠近後端位置,與側壁15連結而形成。該側面導引部16係具有隨著朝向前方,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內側傾斜之導引面16A,藉由該導引面16A,將被插入的扁平型導體C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朝殼體10內導引。
如圖3、4所示,相互地對向的一對側面限制 部17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較側壁15更內側位置且較前述支承孔部15A更前方位置,形成作為對端子排列方向呈直角的板面之壁部,其與側壁15接近相對向。側面限制部17係其內側面(端子排列範圍側的板面)形成作為用來限制被插入到殼體10的扁平型導體C在寬度方向亦即端子排列方向上的移動的側面限制面17A。又,側面限制部17係在前後方向上與側壁15的支承孔部15A相同位置,形成有用來承接可動構件40的後述的軸部46之內側被支承部46B並可轉動地支承的支承凹部17B。該支承凹部17B係朝上方開放並且下部呈半圓形狀。且,在較前述支承凹部17B更前方位置,形成具有直立前後緣之凹狀限制部17C。
如圖3、4所示,前方限制部18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較側面限制部17更內側位置且在側面基部14的靠近前端位置,與側面限制部17及前壁12連結而形成。前方限制部18係如圖3所示,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後面抵接於被插入到殼體10的扁平型導體C之前端部,形成作為限制該扁平型導體C進一步之插入的具有定位功能的前方限制面18A。
如圖3及圖6(A)、(B)明白所示,在殼體10形成有用來具備下一個承接部19A、收容部19B及彈性位移容許部19C之空間19。亦即,參照圖6(A)、(B)可得知,前述空間19具有從後方承接扁平型導體C的承接部19A;位在該承接部19A的上方且用來收容處於 關閉位置的可動構件40之收容部19B;及位在承接部19A的下方且容許第一端子20的下臂部22朝下方的彈性位移之彈性位移容許部19C。
承接部19A係在上下方向,位於較後方端子保持部13更上方且較關閉位置的可動構件40更下方之位置,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形成在2個側面限制部17彼此間全體範圍。該承接部19A係朝後方開放而可承接扁平型導體C。
收容部19B係位在承接部19A的上方且與該承接部19A連通,在前述排列方向上形成在兩個側壁15彼此間。收容部19B係朝上方開放並可收容來到關閉位置之可動構件40。如圖3(A)、(B)所示,收容部19B係在端子排列方向對側面限制部17遍及到內外兩側,位在該側面限制部17彼此間的內側空間係形成作為用來收容可動構件40的後述之本體部41及卡止臂部44之本體收容部19B-1。又,收容部19B中,在端子排列方向位於側壁15與側面限制部17之間的外側空間係形成作為用來收容可動構件40的後述之端臂部42的端臂收容部19B-2。又,前述收容部19B係在前後方向,形成在從後述的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的上臂部21、31的後端部之位置到殼體10的前端部的全體範圍。在本實施形態,收容部19B位於承接部19A的上方,但,此[位於上方]亦包含收容部19B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與承接部19A重複而形成之形態。
又,彈性位移容許部19C係以被殼體10的四角框狀部分(前方框部10A、後方框部10B及側面框部10C所構成之部分)所包圍並且朝上下方向貫通之空間來形成的。該彈性位移容許部19C係收容後述的第一端子20的下臂部22並且容許該下臂部22朝下方彈性位移。
在本實施形態,端子係由相互形狀不同的兩種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所構成。該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係具有如圖6~9所示之斷面形狀,並交互地排列著。
第一端子20係將以端子排列方向作為寬度方向之帶狀金屬板朝板厚方向屈曲而製作,具有:朝前後方向(在圖6~9中的左右方向)延伸並可朝上下方向彈性位移之上臂部21及下臂部22;將上臂部21與下臂部22予以連結的連結部23;以及從下臂部22朝後方延伸之連接部24。第一端子20係藉由具有上述這樣的上臂部21、下臂部22及連結部23,形成朝後方開口之橫U字狀部分,如後述般,該橫U字狀部分可從左側接收扁平型導體C,並且當承接時,藉由彈性位移,能夠以上臂部21與下臂部22夾壓扁平型導體C。前述下臂部22的靠近後端部分形成作為利用殼體10的後方端子保持部13,以一體模具成形加以保持之被保持部22B。
第一端子20的連接部24係在第一端子20被殼體10的後方端子保持部13保持的狀態,從該後方端子保持部13朝前方延伸成曲柄狀。該連接部24的下面係位 於較前述後方端子保持部13的下面更下方位置,與電路基板的電路部焊接著。
第二端子30係將以前述端子排列方向作為寬度方向之帶狀金屬板朝板厚方向屈曲而製作,全體大致呈曲柄部。第二端子30係大致呈前述曲柄狀,並具有:朝前後方向延伸並可朝上下方向彈性位移之上臂部31;朝較該上臂部31更前方延伸之下臂部32;將上臂部31的前端與下臂部32的後端連結的連結部33;及從下臂部32朝前方延伸的連接部34。
第二端子30的上臂部31係寬度較下臂部32更窄,其寬度方向尺寸係與第一端子20的上臂部21的後半部(自由端側)的寬度方向尺寸大致相同。上臂部31係在前後方向的中間位置,形成有以朝下方突出的方式屈曲形成之接觸凸部31A,當扁平型導體C被插入時,利用彈性位移,以該接觸凸部31A可與扁平型導體C的電路部接觸。另外,第二端子30的下臂部32的靠近前端部分係形成有利用殼體10的前方端子保持部11,以一體模具成形加以保持之被保持部。
第二端子30的連結部33係形成與下臂部32相同寬度,位於較第一端子20的連結部23更前方。第二端子30的連接部34係在第二端子30被殼體10的前方端子保持部11保持的狀態,從該前方端子保持部11朝前方延伸成曲柄狀。該連接部24的下面係位於較殼體10的前方端子保持部11的下面更下方位置,與電路基板的電路 部焊接著。
前述第一端子20與第二端子30兩種端子本身並非本發明之重點,在此省略進一步說明。
可動構件40係如圖2、4、5所示,具有: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之大致呈板狀的本體部41;在圖2、5中,在該本體部41的兩側外面位置朝下方(關閉位置的後方)延伸之端臂部42;將本體部41與端臂部42的上端彼此結合之結合部43;從該結合部43延伸並呈U字狀,且在端子排列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具有彈性的被鎖定臂45;在本體部41與端臂部42之間,從結合部43朝下方延伸成單臂懸樑狀之卡止臂部44;及從本體部41的兩側端面之下部朝端子排列方向外側延伸伸出並且連結於端臂部42的下端之軸部46。前述彈性被鎖定臂45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朝外側設有被鎖定凸部45A。
如圖1所示,本體部41係當可動構件40位於關閉位置時,在端子排列方向以遍及端子排列範圍全區域的尺寸所形成,而在前後方向上,以從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的上臂部21、31之後端部到連接部24、34的中間位置為止之全體尺寸所形成(亦參照圖6)。
本體部41係如圖4所示,下端側部分(圖6(A)所示的關閉位置之後端側部分)朝前方(關閉位置之下方)突出,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與各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用來收容該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的上臂部21、31之自由端部的收容溝 部41A(參照圖6(A))。如此,藉由前述上臂部21、31的自由端部21B、31B被收容於收容溝部41A內,以收容溝部41A的對向內壁面(對前述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面),限制前述排列方向上的上臂部21、31之自由端部21B、31B的不經意的位移,進而限制上臂部21、31的不經意的位移。在本實施形態,因當朝端子排列方向觀看時,收容溝部41A設在後述的軸部46之區域內的附近,所以,即使在可動構件40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之移動範圍中的任何位置,前述上臂部21、31的自由端部21B、31B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於收容溝部41A,因前述區域在軸部46(旋轉中心)附近,即使藉由可動構件40的開閉動作也不太會移動,所以,始終處於包含前述自由端部的位置,可始終限制前述自由端部21B、31B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移位。又,因該收容溝部41A形成於可動構件40,所以,不需要為了進行此限制而設置可動構件以外的其他構件,因此,也不會讓連接器1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
如圖4所示,本體部41係在上端側部分(圖6(A)所示的關閉位置之前端側部分),具有朝前方(關閉位置的下方)突出,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延伸於端子排列範圍全體之壁部41B。該壁部41B係藉由其上面的前半部(在關閉位置的前面下半部)在端子排列方向的大致全區域形成沒入部41B-1,使得後半部亦即未沒入的部分形成作為操作部41B-2。又,當可動構件40處於關閉位 置時,藉由將手指鉤在該操作部41B-2,使得可動構件40朝打開位置轉動。
端臂部42係如圖3、4所示,在本體部41的兩側外面位置,朝下方(圖1中的後方)延伸,並且軸部46連結於其下端。又,端臂部42係當朝端子排列方向觀看時屈曲成曲柄形狀,在顯示處於關閉位置之可動構件的圖3中,前半部位於較後半部更上方的位置。
卡止臂部44係如圖4所示,在作為自由端之下端部,形成有朝前方(關閉位置的下方)突出之卡止部44A。該卡止部44A係如圖6(C)所示,當可動構件40位於關閉位置時,自上方朝殼體10的承接部19A內突入,並且抵接或接近於側面基部14的上面。又,如圖6(B)所示,在卡止部44A的後端面,形成有隨著朝向前方而向下傾斜之傾斜面44A-1,當插入過程中的扁平型導體C之耳部C2的前端部抵接於前述傾斜面44A-1時,接收該抵接力,卡止臂部44形成作為朝上方容易彈性位移之彈性臂部。又,卡止部44A的前端面係形成作為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卡止面44A-2,該卡止面44A-2對扁平型導體C的被卡止部C2A確實地卡止,能夠該扁平型導體C不經意的拔出。
在前述卡止臂部44,於作為自由端之下端部,亦設有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從卡止部44A的側面朝外側突出之被限制部47。該被限制部47係當朝端子排列方向觀看時,以與前述卡止部44A的範圍之一部分重複的範圍 加以形成。在圖示例,被限制部47係如圖4所示,設在包含彈性臂部的下面(圖4的下面)與前述卡止部44A的上面(前緣)交叉之屈曲部的區域。藉此,利用成為卡止部44A從卡止臂部44突出的基點之前述屈曲部、和成為前述被限制部47與卡止臂部44及卡止部44A之邊界的階差狀角部,將卡止臂部44、卡止部44A及被限制部47一體地設置而相互地補強,使得強度提升。該被限制部47係當可動構件40位於關閉位置時,進入到形成於殼體的側面限制部17之凹狀限制部17C內,在前後方向上與限制部17C的直立側緣17C-1相面對,處於在此方向上從限制部17C受到限制之位置關係。
前述被限制部47係如比起該被限制部47更靠近連接器寬度方向一端側除去外側部分所示的斷面斜視圖之圖3(B)及圖6(C)所示,具有多角形斷面形狀,且具有兩個被限制緣47A、47B,該兩個被限制緣47A、47B是設成為可收納於形成為凹部形狀的前述限制部17C內之大小及位置並在前後緣朝上下方向延伸而相互地平行,並且位於能夠在前後方向上具有間隙地與限制部17C的直立側緣17C-1相面對而接受限制之位置。鄰接於被限制緣47A、47B之斜緣47C、47D係為了圓滑地進行對限制部17C之進出,而形成作為斜緣。
且,可動構件40係設有自結合部43延伸之前述彈性被鎖定臂部45,但該彈性被鎖定臂部45係如顯示打開位置的可動構件40的圖5所示,在圖5中形成為 在前方具有U字底部而在後方具有U字開放部之U字狀,且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具有彈性,在後端側形成有被鎖定凸部45A。前述彈性被鎖定臂部45之上面係與結合部43的上面呈相同的水平面。被鎖定凸部45A係當可動構件40位於關閉位置時,藉由位在殼體10的鎖定部15B的下方對該鎖定部15B可卡止,防止可動構件40不經意地朝打開位置轉動。在本實施形態,被鎖定凸部45A係設在可動構件40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兩側端,但,被鎖定凸部的位置不限於此,只要與殼體10的鎖定部15B相輔相對應,則不論哪個位置皆可。
軸部46係位於朝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個軸線上,從端臂部42朝外側及內側延伸之圓柱體狀,分別形成作為外側被支承部46A及內側被支承部46B。外側被支承部46A係從基部朝前端,一部分被切削成為斜面46A-1,前端面成為半圓。內側被支承部46B則維持圓柱體狀。
如前述般,因前述端臂部42是被收納於作為位於側壁15與側面限制部17之間的空間所形成之端臂收容部19B-2,所以,外側被支承部46A被收容於側壁15的支承孔部15A,藉由該支承孔部15A可轉動地支承。另外,內側被支承部46B係被收容於側面限制部17的支承凹部17B,藉由該支承凹部17B可轉動地支承。
具有這樣結構的可動構件40係以下述方式進行安裝。首先,使可動構件40從上方進入到殼體10的兩 個側壁15彼此之間。此時,以如圖5的姿勢,形成於可動構件40的軸部46的外側被支承部46A之斜面46A-1位於下側,藉由此斜面46a-1殼體10的兩個側壁15彼此朝軸線方向推廣。又,以支點部10C-1作為支點,一邊使殼體10的側面框部10C之外側部分朝端子排列方向上外側彈性位移,一邊使軸部46的外側被支承部46A從內側進入到殼體10的側壁15之支承孔部15A,並且使軸部46的內側被支承部46B從上方進入至殼體10的側面限制部17的支承凹部17B。然後藉由前述外側部分返回為自由狀態,將可動構件40安裝於殼體10。
如圖1及圖2(A)所示,當可動構件40位於關閉位置時,該可動構件40的本體部41及卡止臂部44被收容於殼體10的本體收容部19B(參照圖3(A)、(B))內,並且可動構件40的端臂部42被收容於殼體10的端臂收容部19B-2(參照圖3(A)、(B))內。如圖1所示,可動構件40係在前述關閉位置,上下方向的大致全體被收容於前述收容部19B,該部分能夠縮小連接器1的上下方向尺寸(亦參照圖6(A)、7(A)、8(A))。又,因在關閉位置,可動構件40覆蓋端子排列範圍,所以,藉此,能夠防止塵埃、灰塵等附著於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在本實施形態,可動構件40上下方向上的大致全體被收容於收容部19B,但,亦可取代該結構,作成為可動構件40上下方向的一部分被收容於收容部,該被收容的部分可縮小連接器1的上下方向尺寸。
固定扣件50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殼體10之靠近兩端位置且前後方向上的後端側,藉由殼體10的側面基部14予以保持。固定扣件50係將以端子排列方向作為寬度方向之帶狀金屬板朝板厚方向屈曲而製作,具有保持於殼體10的被保持部(未圖示)、和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部之固定部51。前述被保持部係與殼體10的側面基部14一體模具成形,保持於該側面基部14。該固定扣件50的下面係朝後方延伸,位於較前述側面基部14的下面更下方位置,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部焊接著。此焊接是有助於連接器1對電路基板之固定。
其次,依據圖6至9說明關於連接器1與扁平型導體C之連接動作。圖6至9係為對前述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面之連接器1的斷面圖,分別顯示扁平型導體C插入前的狀態、扁平型導體C插入後的狀態、插入後扁平型導體朝拔出方向被拉引的狀態、及扁平型導體C將要拔出前的狀態。又在圖6~圖9之各圖中,(A)顯示第一端子20的位置之斷面,(B)顯示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44的位置之斷面,(C)顯示從可動構件40的卡止臂部44延伸伸出的被限制部47之位置的斷面。
首先,將連接器1的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的連接部24、34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並且將固定扣件的固定部51焊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部。因藉由此固定部51的焊接,讓殼體10的側面框部10C之外側部分固定於電路基板,所以,限制以支點部10C-1作為支 點的前述外側部分之彈性位移。其結果,可防止可動構件40從殼體10脫離。
其次,如圖6(A)~(C)所示,讓可動構件40來到關閉位置,並且使扁平型導體C以沿著電路基板的面朝前後方向延伸的方式位在連接器1的後方。其次,使扁平型導體C朝前方插入至連接器1的承接部19A。當進行此插入時,扁平型導體C係被形成於殼體10的導引面14B及導引面16A朝承接部19A導引。又,被插入到承接部19A之扁平型導體C藉由殼體10的側面限制部17之側面限制面17A(參照圖3(A)、(B))定位在寬度方向。又,扁平型導體C藉由殼體10的前方限制部18之前方限制面18A定位在前後方向。因此,在本實施形態,僅藉由將扁平型導體C插入於承接部19A,能夠容易使該扁平型導體C到達預定的正規位置。
在扁平型導體C插入至承接部19A的插入過程中,扁平型導體C係進入到第一端子20的橫U字狀部分內,使該橫U字狀部分彈性位移。具體而言,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係藉由抵接於第一端子20的上臂部21之接觸凸部21A,藉由該抵接力的上下方向分力將該接觸凸部21A推起,並且抵接於第一端子20的下臂部22之支承凸部22A而將該支承凸部22A壓下,使上臂部21朝上方彈性位移而下臂部22朝下方彈性位移,藉此將上臂部21與下臂部22之間推開而前進。其結果,如圖7(A)所示,在扁平型導體C插入完成的狀態下,該扁平型導體C係 藉由上臂部21的接觸凸部21A與下臂部22的支承凸部22A在上下方向上被夾壓,露出於扁平型導體C的上面之電路部(未圖示)與上臂部21的接觸凸部21A以接觸壓接觸。
在本實施形態,上臂部21的接觸凸部21A位於較下臂部22的支承凸部22A更後方位置,上臂部21從基部(連結於連結部23的部分)到接觸凸部21A的長度係較下臂部22從基部到支承凸部22A之長度大,容易產生彈性撓曲。因此,在扁平型導體C被插入於上臂部21與下臂部22之間的狀態,上臂部21的彈性位移量較下臂部22大。
又,在扁平型導體C插入至承接部19A之插入過程中,扁平型導體C的前端係藉由抵接於第二端子30的上臂部31之接觸凸部31A,藉由該抵接力的上下方向分力將該接觸凸部31A推起,讓上臂部31朝上方彈性位移。其結果,如圖7(A)所示,在扁平型導體C插入結束的狀態下,露出於扁平型導體C的上面之電路部(未圖示)與上臂部31的接觸凸部31A是以接觸壓接觸。
又,在扁平型導體C朝承接部19A的插入過程中,位於靠近扁平型導體C的兩側之位置的耳部C2抵接於形成在可動構件40的卡止臂部44的後端之卡止部44A的傾斜面44A-1,藉由該抵接力的上下方向分力使卡止臂部44朝上方彈性位移而來到容許扁平型導體C插入的位置。且,當扁平型導體C插入而耳部C2通過卡止部 44A的位置時,卡止臂部44朝下方位移減少彈性位移量而返回自由狀態,突入至扁平型導體C的缺口部C1內。其結果,如圖7(B)所示,在扁平型導體C插入結束的狀態下,扁平型導體C的被卡止部C2A位於對卡止部44A的卡止面44A-2可卡止之位置,因此,阻止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拔出。再者,卡止臂部44不需要完全地返回成自由狀態。例如,亦可為以下結構,即,在卡止臂部44殘留若干的彈性位移量之狀態下,卡止部44A突入至扁平型導體C的缺口部C1內而位於可與被卡止部C2A卡止之位置,並且藉由前述卡止臂部44與側面基部14在上下方向上夾持扁平型導體C的耳部C2。
其次,當在意圖地拔出圖7(A)~(C)的狀態之扁平型導體C前,該扁平型導體接收到不經意的朝後方之過大的力時,因該扁平型導體C要將設在前述可動構件40的卡止臂部44之卡止部44A朝後方強力地拉引,如圖8(A)~(C)般,可動構件40本身欲朝後方偏移。但,即使在可動構件40,從前述卡止臂部44朝側面突出之被限制部47在殼體的凹狀限制部17C內並朝後方偏移,亦如圖8(C)所示,前述被限制部47的後側之被限制緣47B會與前述限制部17C的後側之直立側緣17C-1抵接而進一步的移動被阻止。因此,不會產生可動構件40偏移、卡止部44A破損等的事態。前述偏移係可動構件與殼體之間的游移之大小成為最大值。
在處於如圖7(A)~(C)所示的狀態,亦即 處於與連接器1之連接狀態的扁平型導體C從連接器1意圖地拔出之際,讓處於關閉位置的可動構件40轉動,讓其到達如圖9(A)~(C)所示的打開位置。如圖9(C)所示,當可動構件40處於打開位置時,轉動之卡止臂部44的卡止部44A位於從扁平型導體C的缺口部C1朝上方脫離之位置,被限制部47位於朝較限制部17C更上方脫離的位置。亦即,卡止部44A對扁平型導體C的被卡止部C2A之卡止狀態、限制部17C對被限制部47之限制狀態被解除,容許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拔出。然後當在此狀態下,將扁平型導體C朝後方拉引時,能夠容易拔出該扁平型導體C。
在本發明,設在卡止臂部44之被限制部47,不限於當可動構件40來到關閉位置時,從下方進入到殼體的凹狀限制部17C之形態,亦可藉由朝下方、側方之動作而進入。
如圖10所示,將卡止臂部44的卡止部44A形成作為從側內方朝前方傾斜之斜面,將該卡止部44A的前端作成為與被限制部47的前端一致之形狀,當扁平型導體C處於正規的插入位置時,使前述被限制部47位於殼體的限制部17之側面(參照圖11(A))。當將成為以扁平型導體C的缺口部C1所形成的耳部C2之後端緣的被卡止部C2A作成為適合於前述卡止部44A之斜緣時,扁平型導體C在正規位置,具有如圖11(A)所示的被卡止部C2A與卡止部44A之位置關係,當扁平型導體 C被朝後方強力拉引時,被限制部47具有扁平型導體C的卡止部44A從扁平型導體C的被卡止部C2A朝後方接受力,而卡止臂部44以該側面的成分力朝側面撓曲且被限制部47朝相同方向位移之凸輪功能,如圖11(B)所示,進入到限制部17C。之後的藉由限制部17C限制被限制部47朝後方的移動係與前述例相同。前述卡止部44A與被卡止部C2A之關係,亦可為雙方非斜面,只要至少一方對另一方為相對的斜面且具有凸輪功能即可。
且,為了不損插入性而可提高藉由前述限制部17C與被限制部47之限制力,比起卡止部44A,將被限制部47的卡止量增大即可,亦可如圖11所示,不將限制部17C作成為凹部而是形成作為貫通至殼體底部之孔部或溝部,可不改變卡止部44A的高度尺寸而能將被限制部47的高度增大相當於該量,藉此,限制抵接面高度變大,僅此可提高限制力。
在本發明,限制部是不限於實施形態所示形成於殼體之情況,亦可形成於安裝在殼體的構件例如形成在固定扣件,或形成在當可動構件處於關閉位置時可抵接於被限制部之位置。又,被限制部對限制部之朝被限制位置的移位方向亦可朝下。
在本發明,設在可動構件的卡止臂部,不限於如圖示的實施形態一樣朝後方延伸,朝成為連接器的寬度方向的側方延伸即可。亦即,卡止臂部形成作為彈性臂部,當可動構件處於關閉位置時,設在該卡止臂部的前端 之卡止部會來到與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進行卡止之位置即可。
且,可動構件不需要形成為覆蓋殼體的接收部之板狀。在圖示的實施形態,如圖3(A)所示,在殼體未設有覆蓋端子排列區域(前後及寬度方向範圍)之上壁,而接收部朝上方全面性開放,但因在殼體設置覆蓋此端子排列區域之上壁部時,則不要求可動構件具備覆蓋接收部之功能,故,亦可將可動構件形成作為前述上壁部的兩側緣及前端部從三方包圍該上壁部之U字狀框體。
10‧‧‧殼體
11‧‧‧前方端子保持部
13‧‧‧後方端子保持部
17C‧‧‧限制部
19‧‧‧空間
19A‧‧‧接收部
19B‧‧‧收容部
19C‧‧‧彈性位移容許部
20‧‧‧(第一)端子
21‧‧‧上臂部
21B‧‧‧自由端部
22‧‧‧下臂部
22B‧‧‧保持部
23‧‧‧連結部
24‧‧‧連接部
30‧‧‧(第二)端子
31‧‧‧上臂部
31B‧‧‧自由端部
32‧‧‧下臂部
33‧‧‧連結部
34‧‧‧連接部
40‧‧‧可動構件
41‧‧‧本體部
41A‧‧‧收容溝部
43‧‧‧結合部
44‧‧‧卡止臂部
44A‧‧‧卡止部
44A-1‧‧‧傾斜面
44A-2‧‧‧卡止面
46‧‧‧軸部
47‧‧‧被限制部
47A、47B‧‧‧限制緣
C‧‧‧扁平型導體

Claims (6)

  1. 一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係配置在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上,連接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扁平型導體,其特徵為:具備有:殼體,該殼體形成有接收部,該接收部是為了將前述扁平型導體朝前方插入而作為至少朝後方開放之空間;複數個端子,這些端子是將對前述安裝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亦即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作為排列方向,排列保持於前述殼體;及可動構件,該可動構件是在前述接收部的上方,於以對前述安裝面平行的姿勢,容許前述扁平型導體朝前述殼體插入的關閉位置、和以對前述安裝面具有角度的姿勢容許前述扁平型導體自前述殼體拔出的打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被前述殼體所支承,其特徵為:前述可動構件係在前述排列方向中之前述端子的排列範圍的外側位置,具有對形成於前述扁平型導體的兩側端之被卡止部可在該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上進行卡止之卡止臂部,該卡止臂部係具有:在前述關閉位置可至少朝上下方向彈性位移之彈性臂部;從該彈性臂部的後部之下緣朝下方突出並對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可進行卡止之卡止部;及在包含卡止部的側面之至少一部分的區域,朝前述排列方向突出之被限制部, 前述殼體、安裝於該殼體的構件或處於前述關閉位置之前述可動構件係在較前述被限制部更後方位置,具有對該被限制部在前述拔出方向可進行抵接之限制部,在前述扁平型導體之插入結束的狀態,前述卡止部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之後方位置,位於對該被卡止部可在前述拔出方向上進行卡止的位置,當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結束的狀態,朝後方的拔出力對該扁平型導體作用時,前述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卡止部,並且前述被限制部抵接於前述限制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卡止臂部的前述被限制部係設在:包含當朝前述排列方向觀看時,前述彈性臂部的下緣與前述卡止部的前緣交叉之屈曲部的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限制部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形成於與前述卡止臂部的前述被限制部相同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卡止臂部的前述彈性臂部,不僅可朝上下方向彈性位移,並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亦可彈性位移,前述扁平型導體的前述被卡止部之後部及前述卡止臂部的前述卡止部之前部的至少一方係隨著朝向前方,在前述排列方向上向外側傾斜,前述限制部係在扁平型導體被插入至前述殼體的前述 接收部前之狀態,在前述排列方向上設在較前述卡止臂部的前述被限制部更外側的位置,當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插入動作結束之柱態,朝後方的拔出力對該扁平型導體作用,該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之後部卡止於前述卡止部的前部時,藉由前述彈性臂部在前述排列方向上朝外側彈性位移,使得前述被限制部在前述排列方向上來到與前述限制部相同位置,從前方抵接至該限制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前述被限制部係較前述卡止部更朝下方突出,在殼體,於當朝後方的拔出力對前述扁平型導體作用時之端子排列方向上的與被限制部相同位置,形成有可收容該被限制部之孔部或貫通孔部,具有內壁面之部分形成作為前述限制部,該內壁面為在形成前述孔部或貫通孔部的內壁面中,在較前述被限制部更後方位置,位於對該被限制部可在前述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上進行抵接的位置之內壁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在前述殼體設有扣件,在該扣件設置限制部。
TW103117487A 2013-07-04 2014-05-19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5218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0522A JP5809203B2 (ja) 2013-07-04 2013-07-04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417A TW201511417A (zh) 2015-03-16
TWI521804B true TWI521804B (zh) 2016-02-11

Family

ID=5225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7487A TWI521804B (zh) 2013-07-04 2014-05-19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09203B2 (zh)
KR (1) KR101727363B1 (zh)
CN (1) CN104283028B (zh)
TW (1) TWI5218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3537B (zh) * 2020-08-17 2022-01-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動鎖扣結構的高頻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3875B2 (ja) * 2016-08-26 2020-07-1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WO2018116554A1 (ja) * 2016-12-20 2018-06-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基板の取り付け構造
JP6391746B1 (ja) * 2017-03-27 2018-09-19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コネクタ
JP7164374B2 (ja) * 2018-09-25 2022-11-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TWI669857B (zh) * 2018-11-15 2019-08-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JP6936824B2 (ja) * 2019-03-07 2021-09-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7183972B2 (ja) * 2019-06-19 2022-12-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可動支持構造体
JP7152380B2 (ja) * 2019-10-10 2022-10-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M603214U (zh) * 2020-06-11 2020-10-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動鎖扣結構的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572Y2 (ja) * 1979-06-30 1985-04-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離脱防止機構付電気コネクタ
JP2000208188A (ja) * 1998-11-09 2000-07-28 Omron Corp コネクタ
JP2005116495A (ja) * 2003-09-19 2005-04-28 Sony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コネクタ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7179118B1 (en) 2006-03-15 2007-02-2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2007329048A (ja) * 2006-06-08 2007-12-20 Jst Mfg Co Ltd コネクタ
US20100190373A1 (en) * 2008-01-22 2010-07-29 Shih-Kun Yeh Flat cable connector
KR101377581B1 (ko) * 2008-02-05 2014-03-25 히로세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평형도체용 전기커넥터
JP2009231069A (ja) * 2008-03-24 2009-10-08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ロック付きfpc用コネクタ
JP5121569B2 (ja) * 2008-05-22 2013-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0003616A (ja) 2008-06-23 2010-01-07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
JP4410306B1 (ja) * 2009-06-03 2010-02-0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40711B2 (ja) 2009-11-18 2011-12-21 Smk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5057592B2 (ja) * 2010-02-03 2012-10-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121884B2 (ja) * 2010-05-31 2013-01-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227379B2 (ja) * 2010-08-27 2013-07-0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3537B (zh) * 2020-08-17 2022-01-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動鎖扣結構的高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028B (zh) 2016-09-21
KR20150005445A (ko) 2015-01-14
JP5809203B2 (ja) 2015-11-10
JP2015015126A (ja) 2015-01-22
KR101727363B1 (ko) 2017-04-14
CN104283028A (zh) 2015-01-14
TW201511417A (zh)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1804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528648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408853B (zh) 基板對基板連接器
TWI521805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socket connector
JP566075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I384691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42875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having a sidewall portion with a sloped guide surface with cut out
US2011030622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EP2597729A1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JP2014038768A (ja) コネクタ
TWI578626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lug connector
JP2007165194A (ja) コネクタ
CN110021849B (zh) 电连接器
CN112652902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TWI464972B (zh) Assembly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ve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921810A (zh)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JP2008098063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596702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JP4738310B2 (ja) 端子金具およ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4753830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TW201943154A (zh) 具有端子按壓構造的連接器裝置
JP4975708B2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JP4960324B2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US7458841B2 (en) Wire cover and a lock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
JP7453756B2 (ja) 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