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0449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0449B
TWI520449B TW100127696A TW100127696A TWI520449B TW I520449 B TWI520449 B TW I520449B TW 100127696 A TW100127696 A TW 100127696A TW 100127696 A TW100127696 A TW 100127696A TW I520449 B TWI520449 B TW I5204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nclined surface
portions
surfac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6281A (en
Inventor
嶋田好伸
室昌孝
Original Assignee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47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823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36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6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0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04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藉由移動操作致動器而可進行固定信號傳送媒體之構成的電連接器。
通常,於各種電氣機械等中,以可撓性印刷電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可撓性扁平電纜(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作為電性連接之手段,將各種電連結器廣泛使用。例如,如下述專利文獻1安裝於印刷配線基板上而使用之電連接器,其構成為如下:由FPC或FFC等而成之信號傳送媒體自絕緣外殼(絕緣體)之前端側開口部插入至內部,在該插入時刻保持於開放信號傳送媒體之「連接解除位置」之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藉由作業者之操作力朝向連接器前方側或後方側之連接作用位置,以例如推倒而進行轉動。
而且,若上述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轉動操作至夾持信號傳送媒體之「連接作用位置」,則設於該致動器上之凸輪構件按壓導電接觸器,藉此導電接觸器以壓接於信號傳送媒體(FPC、FFC等)而移位並進行固定信號傳送媒體。另一方面,若此種位於「連接作用位置」之致動器朝向原來之「連接解除位置」,以例如向上方扶起而進行轉動,則導電接觸器藉由自身之彈性復原力沿自信號傳送媒體(FPC、FFC等)向隔開之方向移位,從而信號傳送媒體形成為開放狀態。
如此電連接器之致動器係具有如下構成者:以於「連接解除位置」與「連接作用位置」之間,例如藉由轉動操作該致動器之長邊方向所延伸之轉動中心之周圍以往復移動而進行操作。但,如近年來電連接器整體之小型化不斷被推進,則致動器本身亦有被小型化或薄型化而剛性降低之傾向,則其會發生例如以下問題。即,若對因小型化或薄型化而剛性降低之致動器附加偏向於該致動器之長邊方向之一方向的操作力,則致動器之整體會有如扭擰般變形而有無法對一部分導電接觸器傳遞本來之操作力,且成為導電接觸器無法良好地壓接、連接於信號傳送媒體(FPC、FFC等)之狀態之虞。
又,隨著電連接器整體和致動器一起之小型化,則亦存在視覺上難以識別致動器轉動至何位置,尤其是致動器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而有確認導電接觸器之連接狀態變得困難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71160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以簡易之構成,可防止移動操作時之致動器之扭擰等變形,並且可容易地確認致動器之操作狀態,而可容易且確實地進行電性連接之電連接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電連接器,其將夾持或開放信號傳送媒體之致動器設置成可轉動於該致動器之長邊方向所延伸之轉動中心之周圍;其採用如下構成:相關於上述致動器之上述轉動中心之半徑方向的外方側端面且該致動器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被設置對上述長邊方向形成適當之角度而延伸之傾斜面部。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當為了將致動器自「連接解除位置」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例如將該致動器堅立於「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當中之立壁面以作業者之指尖按壓時,作業者之指尖對設在長邊方向兩端部分之傾斜面部則難以作用,因此成為對致動器之長邊方向中央部分附加按壓力之傾向。另一方面,設於長邊方向兩端部分之傾斜面部所附加之按壓力亦對該傾斜面部之傾斜面呈大致直角之方向,即向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兩端側向中央側發揮作用。因而,由作業者所附加之操作按壓力之整體,有成為相對於致動器之全長均一地發揮作用之傾向,而有不易如習知會發生在扭擰狀態下按壓致動器之情形,而致動器之整體維持大致平面而進行轉動,從而可良好地發揮藉由該致動器之轉動對信號傳送媒體之夾持作用。
進而,因包含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兩端部分配置傾斜面部之外形形狀,故當觀察該致動器之外觀整體時,視覺上可被識別為包含大致梯形之特徵性異形狀,從而在視覺上可容易且確實地確認致動器之轉動狀態。
又,於本發明中,在設於上述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傾斜面部彼此間之部分,被設置於上述長邊方向所延伸之平坦面部,上述傾斜面部被形成為自上述平坦面部之長邊方向兩端部可平滑地連接,如此為佳。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當對致動器附加操作力時,因於傾斜面部與平坦面部之邊界部分上發生應力集中之角部不再存在,故而可防止由致動器之轉動操作所造成之破損等之虞。
又,於本發明中,於上述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兩端緣部,沿著該致動器之轉動半徑方向分別設置為大致平面狀地延伸之立起壁面部,自該等立起壁面部之轉動半徑方向外端緣被連續設置成上述傾斜面部,如此為佳。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與未設置立起面部之情形相比,致動器之剛性因該立起壁面部之程度提高,從而可防止對致動器附加操作力時之破損等之虞。
又,於本發明中,上述傾斜面部對於上述長邊方向而成之適當之角度被設定為4°至15°之範圍為佳。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其被判明可良好地獲得對操作致動器時之該致動器的全長之操作按壓力之均一性與致動器全長之剛性的雙方。
又,於本發明中之上述傾斜面部,被附設於自沿著該傾斜面部被鄰接配置之另一傾斜面而成之操作回避輔助部,該操作回避輔助部係自上述傾斜面部至沿著上述致動器之轉動半徑方向且沿著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大致平面狀地延伸之立起壁面部之半徑方向外端緣為止,相對於上述致動器之轉動半徑方向形成適當之角度並延伸,如此為佳。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如上所述於致動器之操作時於傾斜面部上作業者之指尖有難以作用的傾向,藉由追加設置於該傾斜面部之操作回避輔助部則變得更加顯著,因此由作業者所附加之操作按壓力於全長上可更均一地發揮作用,而不易發生如致動器被扭擰之狀態下被按壓之情形,致動器之整體可維持大致平面而進行轉動,從而可極良好地發揮由致動器之轉動對信號傳送媒體之夾持作用。
又,於本發明中,上述操作回避輔助部被配置成自開放上述信號傳送媒體之狀態向夾持之方向操作上述致動器時,可面對被附加至該致動器之操作力,如此為佳。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當致動器向夾持方向操作時相對於傾斜面,作業者之指尖確實難以作用。
又,於本發明中,沿著上述致動器之轉動半徑方向且沿著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大致平面狀地延伸之立起壁面部的長邊方向中央部分,自開放上述信號傳送媒體之狀態向夾持之方向附加操作力之部位或自夾持上述信號傳送媒體之狀態向開放之方向附加操作力之部位,被設置包含沿著上述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延伸的凹部或凸部而成之操作支援部,如此為佳,此時構成操作支援部之凹部或凸部被形成為可卡合上述致動器之操作者之指尖端部或指甲部之形狀,如此為佳。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於致動器之操作時,該致動器之操作者之指甲部或指尖端部則容易作用於長邊方向中央部分的操作支援部,致動器之中央部分可積極地接收由作業者所附加之操作按壓力並確實地獲得均一之操作性。
又,於本發明中,上述操作支援部以沿著上述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呈彎曲狀或直線狀延伸而形成,如此為佳。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本發明,因操作者之指甲部容易且確實地對彎曲狀之操作支援部進行卡合,並且操作者之指尖部容易且確實地對直線狀之操作支援部進行卡合,故藉由此等彎曲狀或直線狀之操作支援部對應轉動操作狀態而適當地配置,則可獲得良好之操作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電連接器因構成為:於夾持或開放信號傳送媒體之致動器的轉動半徑外方側之端面中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設置有傾斜面部,以使作業者之按壓力之整體對致動器之全長大致均一地發揮作用,其可消除於扭曲狀態下按壓致動器之情形,並使信號傳送媒體之夾持作用良好地進行,並且使致動器之轉動狀態於視覺上容易且確實地得到確認,故以簡易之構成,可防止移動操作時之致動器之扭曲等變形,並且可容易地確認致動器之操作狀態而容易且確實地進行電性連接,可低廉且大幅地提高電連接器之品質及可靠性。
以下,根據圖式詳細說明將本發明適用於為了進行可撓性印刷電路(FPC)或可撓性扁平電纜(FFC)等而成之信號傳送媒體之連接而安裝在配線基板上被使用之電連接器之實施形態。
即,於圖1~圖17所示之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0係包含於絕緣外殼11之後端緣部分(圖10之右端緣部分)具有作為連接操作手段之致動器12,所謂後翻轉型結構者,上述致動器12構成為以朝向與插入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端末部分之連接器前端側(圖10之左端側)之相反側的連接器後方側(圖10之右方側)以推倒而進行轉動。
此時,上述絕緣外殼11以細長狀地延伸之中空框體狀之絕緣構件所形成,但以下將該絕緣外殼11中之長寬方向稱作連接器長邊方向,又,將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端末部分插入或脫離之方向稱作連接器前後方向。
於該絕緣外殼11之內部,安裝複數個藉由適當之形狀的薄板狀金屬製構件所形成之具有2種不同形狀的導電接觸器13、14。該等導電接觸器13、14係於絕緣外殼11之內部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形成適當之間隔而多極狀地配置,具有不同形狀之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與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係於多極排列之方向即連接器長邊方向上交互地排列。該等導電接觸器13、14之各者係作為信號傳送用或接地連接用之任一者,在藉由焊錫接合而對形成於主印刷配線基板(參照圖12及圖13中之符號P)上之導電路(省略圖示)安裝之狀態下使用。
又,於上述絕緣外殼11之前端緣部分(圖10之左端緣部分),如上所述般被插入由可撓性印刷電路(FPC)或可撓性扁平電纜(FFC)等而成之信號傳送媒體F之端末部分的媒體插入口11a以於連接器長邊方向上形成細長狀設置,並且於其相反側之連接器前後方向之後端緣部分(圖10之右端緣部分),有用以安裝上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或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12等之零件安裝口11b以相同之細長狀設置。
此時,上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係自設於絕緣外殼11之連接器後端側上之零件安裝口11b朝向前方側(圖10之左方側)插入而安裝,但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係藉由自設於絕緣外殼11之連接器前端側上之媒體插入口11a朝向後方側(圖10之右方側)插入而安裝。如此安裝於絕緣外殼11之內部之各導電接觸器13、14,其被配置於對應在通過媒體插入口11a插入至絕緣外殼11之內部之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配線圖案Fa之位置。形成於該等信號傳送媒體F之配線圖案Fa,係將信號傳送用導電路(信號線墊)或屏蔽用導電路(屏蔽線墊)以適當之間距間隔所配置者。
另一方面,上述各導電接觸器13、14,其分別具有包含沿著信號傳送媒體F之插脫方向(圖10之左右方向)即前後方向由大致平行地延伸之一對細長狀樑構件而成之可動樑13a、14a及固定樑13b、14b。該等可動樑13a、14a及固定樑13b、14b,係於上述絕緣外殼11之內部空間以圖示上下方向上成適當之間隔而相互對向所配置。其中固定樑13b、14b,係固定為沿著上述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內壁面大致不動之狀態,並且該固定樑13b、14b之圖示上方位置大致平行地延伸之可動樑13a、14a藉由連結支柱部13c、14c一體連接於固定樑13b、14b而呈一體化。
該連結支柱部13c、14c由狹窄之板狀構件所形成,且於上述兩樑13a、14a及13b、14b之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以圖示上下方向延伸而配置。而且,連結於該連結支柱部13c、14c之圖示上端部分之可動樑13a、14a,其構成為根據連結支柱部13c、14c之彈性可撓性對固定樑13b、14b而可彈性移位,各可動樑13a、14a構成為可將連結支柱部13c、14c或其附近作為轉動中心而可揺動。此時之可動樑13a、14a之揺動係於圖10之紙面內中上下之方向進行。
又,於上述可動樑13a及14a之前端側部分(圖10之左端側部分),與形成在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圖示上面側的配線圖案(信號傳送用或屏蔽用之導電路)Fa之任一者連接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以成朝向圖示下方之突起形狀而設置。
另一方面,固定樑13b、14b係如上所述般以沿著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內壁面於前後方向上延伸而配置,但於該等固定樑13b、14b中之前方側部分(圖10之左方側部分),有與形成在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圖示下面側的配線圖案(信號傳送用或屏蔽用之導電路)Fa之任一者連接之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以形成朝向圖示上方之突起形狀而設置。該等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以面對上述可動樑13a、14a側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之圖示正下方位置而配置,且構成為於該等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與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之間夾持信號傳送媒體F。
再者,該等可動樑13a、14a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以及固定樑13b、14b之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亦可將彼此之位置向連接器前方側(圖10之左方側)或連接器後方側(圖10之右方側)錯開進行配置。又,固定樑13b、14b基本上固定為不動狀態,但為了使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插入容易化等目的,則可形成為前端部分變成可彈性移位,亦可將該固定樑13b、14b之前端部分形成為自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內壁面略微上浮。
進而,於上述固定樑13b之後端側部分(圖10之右端側部分)、及固定樑14b之前端側部分(圖10之左端側部分)上,分別設置有焊錫連接於形成在主印刷配線基板(參照圖12及圖13中之符號P)上之導電路的基板連接部13b2、14b2。
又,於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後端側部分(圖10之右端側部分),設置於凸輪支撐部13a2、14a2,並且於固定樑13b、14b之後端側部分(圖10之右端側部分),分別設置成為凹陷形狀之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於該等凸輪支撐部13a2、14a2及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上,接觸配置於安裝在上述絕緣外殼11之後端部分的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12之按壓凸輪部12a。沿著該按壓凸輪部12a之外周形成之凸輪面,滑動自由地與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凸輪支撐部13a2、14a2及固定樑13b、14b之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接觸,藉由此種接觸配置關係,致動器12於按壓凸輪部12a之轉動中心X(參照圖10及圖11)之外周轉動自由地受到支持。
此時,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凸輪支撐部13a2、14a2及固定樑13b、14b之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係例如圖11所示對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按壓凸輪部12a進行輕嵌合而構成,且保持為將該按壓凸輪部12a轉動至圖11之「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般以轉動至絕緣外殼11之後端部分(圖10及圖11之右端部分)而配置之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12之整體,係以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細長狀地延伸所形成,且遍及絕緣外殼11之全寬度大致相同之長度所配置。該致動器12以該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轉動中心,即上述按壓凸輪部12a之轉動中心X(參照圖10及圖11)之周圍可轉動地安裝,而該轉動中心X之轉動半徑之外方側之部分(圖11之右端側部分)成為開關操作部12b。而且,對該開關操作部12b藉由賦予作業者之適當之操作力,致動器12之整體可在如圖10之大致直立之狀態之「連接解除位置」與如圖11般朝向連接器後方側大致水平地倒下之狀態之「連接作用位置」之間往復轉動所構成。
此時,於開關操作部12b與按壓凸輪部12a連結之部分上,形成有用以回避對導電接觸器13、14之干擾之狹縫狀貫通孔部12c,如上所述般當致動器12轉動至「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時,導電接觸器13、14之可動樑13a、14a之後端部分進入至該狹縫狀貫通孔部12c之內部。
另一方面,若將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12之開關操作部12b以作業者的指尖自「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朝向「連接作用位置」(參照圖11)推倒而進行轉動操作,則上述按壓凸輪部12a之旋轉半徑構成為沿於固定樑13b、14b與可動樑13a、14a之間以增大之方向而變化。而且,隨著該按壓凸輪部12a之徑增大之變化,設於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後端側之凸輪支撐部13a2、14a2以向圖示上方側被舉起而移位,伴隨此設於凸輪支撐部13a2、14a2之相反側(連接器前端側)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向下方按壓。
如此於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12完全轉動至作為最終轉動位置之「連接作用位置」時(參照圖11),上述可動樑13a、14a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與固定樑13b、14b之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自上下壓接於插入至該兩者之間之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從而進行信號傳送媒體F之夾持。此時,構成為對信號傳送媒體F之配線圖案(信號傳送用及屏蔽用之導電路)Fa,壓接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及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藉此進行電性之連接。
又,如上所述般致動器12自「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以向後方側推倒而進行轉動並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參照圖11)之狀態下,該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圖示下面側部分以面對主配線基板P成為接近之配置關係,但於此時之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下面側部分,被朝向主配線基板突出之保護突部12d所設置。該保護突部12d於上述導電接觸器13、14之多極排列之方向(連接器長邊方向)上形成既定之間隔而配置有複數個,其分別形成為大致四角柱狀之方塊體之各保護突部12d構成為隨著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而一體地轉動。
更具體而言,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各者,配置在連接器長邊方向即導電接觸器13、14之多極排列之方向上與具有上述另一側之形狀之導電接觸器14對應之位置處,即具有於多極排列方向上鄰接之一側之形狀的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從而,當保護突部12d與致動器12之整體一同進行轉動時,一直維持對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不干擾之狀態。
又,對於具有另一側之形狀之導電接觸器14,配置在與該導電接觸器14之後方側(圖16之右方側)相當之位置上不會與各保護突部12d之轉動半徑內方側之內端面12d1發生干擾之位置。即,在致動器12位於「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該保護突部12d之內端面12d1,配置成面對自構成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之固定樑14b之後端面(圖17之上端面)14b4向後方側(圖17之上方側)略微隔開之位置,藉由此種使兩端面彼此隔開之面對配置關係,可維持對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不干擾之狀態。
進而,保持有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的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後端緣部(圖17之上端緣部)11c,形成為連接器前後方向(圖16之左右方向)當中之位置,與上述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之後端面(圖17之上端面)14b4成為大略一致之配置關係。從而,對於該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後端緣部(圖17之上端緣部)11c,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內端面12d1亦配置成面對向後方側(圖17之上方側)略微隔開之位置,藉由此種使兩端面彼此隔開之面對配置關係,可維持對絕緣外殼11之各保護突部12d的不干擾狀態。
又,上述各保護突部12d中設於轉動半徑外方側之外端面12d2,其配置於自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相同之轉動半徑外方側之操作側之外端面(圖10及圖13之右端面)略微引入至內方側(圖10及圖13之左方側)之位置處,該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設置成相對於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操作側外端面以形成階差。而且,尤其如圖13所示,構成為作業者之指甲S容易自下方側卡在藉由上述保護突部12d所形成之階差、及自該階差至轉動半徑外方側之部位。
形成有該階差之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係配置在自設於上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之後端面(圖10及圖13之右端面),向致動器12之後方側(圖10及圖13之右方側),即在致動器12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向該致動器12之操作側外端面側略微突出之位置。從而,當作業者之指甲S向連接器內方側(圖13之左方側)插入時,因作業者之指甲S對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抵接,故作業者之指甲S對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不會接觸。
又,因作業者之指甲S對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抵接,故當將致動器12自「連接作用位置」轉動至「連接解除位置」時,作業者之指甲S不會自上述外端面12d2進入至按壓凸輪部12a側,且不會接觸於自致動器12之狹縫狀貫通孔部12c突出之導電接觸器之可動樑13a、14a。
如此,致動器12與主印刷配線基板P之間所形成之間隙藉由設於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而自致動器12之後方側(圖13之右方側)覆蓋,相對於配置於該致動器12與主印刷配線基板P之間隙之內方側的導電接觸器13、14等連接器零件,作業者之指甲S不會發生接觸。
又,因保護突部12d設置成對設在致動器12上之開關操作部12b之操作側外端面形成階差,故當進行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時,作業者之指尖端部容易卡在致動器12與保護突部12d之階差,從而安全且確實地進行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
進而,因於在多極狀之排列方向上鄰接之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配置有保護突部12d,故當使致動器12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時,該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藉由進入至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而防止兩者之干擾。因此,在與多極狀之排列方向正交之導電接觸器13之長邊方向上即便縮短致動器12亦不會發生干擾,並且因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藉由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而覆蓋,故防止塵埃等異物進入至其間部分而使電性短路之事態。
進而,因保護突部12d係以自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之後端面向致動器12之作業者側突出而配置,故作業者之指甲S之前端部接觸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而不可進行更進一步之插入,因此可確實地防止作業者之指甲S之前端部對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之端面接觸。
此外,因保護突部12d係配置於在致動器12之往復轉動方向上與絕緣外殼11不發生干擾之位置,故無需為了避免對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之干擾而縮小絕緣外殼11,從而,可使導電接觸器13、14之保持性維持為良好。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係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長條狀地延伸,但在配置於該開關操作部12b之轉動中心X之半徑方向之外方側的操作側之端面上,即致動器12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4及圖5)之狀態下之上端面上,於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分別設置傾斜面部12b1。該等各傾斜面部12b1以朝向致動器12之延伸方向即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外方側下降所形成,且形成為對連接器長邊方向形成適當之角度而延伸。又,於該等兩傾斜面部12b1、12b1彼此間之部分,以形成為長條狀而設置有沿著作為沿致動器12之延伸方向之連接器長邊方向延伸之平坦面部12b2。
此時之各傾斜面部12b1相對於連接器長邊方向所形成之適當之角度,即相對於延長上述平坦面部12b所得之水平線的下降方向之傾斜角度,於本實施形態中,設定為4°至15°之範圍。設定為此種傾斜角度之原因,係判明當實際地轉動操作致動器12時,可同時良好地獲得對該致動器12之全長之操作按壓力的均一性與致動器12之全長之剛性的雙方。
進而,配置於上述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兩端側之傾斜面部12b1、12b1以自設於連接器長邊方向之中央側之平坦面部12b2的兩端部平滑地連接而形成,且構成為於該等兩面部12b1、12b2彼此之邊界部分不形成角部。
進而,在設於致動器12上之開關操作部12b的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兩端緣部,分別設置有形成大致平面狀之兩端側立起壁面部12b3。該等各兩端側立起壁面部12b3以沿著致動器12之轉動半徑方向延伸而形成。即,在致動器12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4及圖5)之狀態下,自上述絕緣外殼11之上面各兩端側立起壁面部12b3朝向大致垂直上方延伸而形成,且自該等各兩端側立起壁面部12b3之上端部連接設置傾斜面部12b1。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因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兩端部分設置有傾斜面部12b1,故可獲得如下之優點。即,當致動器12自「連接解除位置」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時,作業者之指尖使致動器12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之狀態下之前端面(圖10左側端面)的正面側之立起壁面部向後方側按壓,但若如上所述在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兩端部分設置有傾斜面部12b1,則作業者之按壓力對設在長邊方向兩端側之傾斜面部12b1之部分難以作用,從而成為對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中央部分附加按壓力之傾向。
另一方面,對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兩側之傾斜面部12b1附加之按壓力,因係向相對於構成該傾斜面部12b1之傾斜面呈大致直角之方向附加,故自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兩端側向中央側發揮作用。因此,作為作業者之按壓力之整體,係對致動器12之全長大致均一地發揮作用,不會如習知般發生以彎擰之狀態按壓致動器12之事態,藉由致動器12之整體維持大致平面而進行轉動,從而可良好地發揮該致動器12之轉動對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夾持作用。
進而,當觀察致動器12之外觀整體時,尤其如以圖7中之符號A所表示之二點鏈線所示,視覺上識別為具有大致梯形之異形狀。尤其,當致動器12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圈」(參照圖7)之狀態下,因該致動器12之外觀整體在俯視時成大致梯形之狀態下視覺上極為顯眼,故容易且確實地確認致動器12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
又,如本實施形態所示,若成為構成兩傾斜面部12b1之傾斜面自平坦面部12b2平滑地連接之構成,則當對致動器12附加操作力時,於該等兩平坦面部12b1、12b2彼此之邊界部不存在使應力集中發生之角部,故而可防止因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而造成之破損等。
此外如本實施形態所示般,若經由兩端側立起壁面部12b3設置有操作回避部12b1,則以附加有兩端側立起壁面部12b3之程度地提高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剛性,並可防止向致動器12附加操作力時之破損等。
另一方面,在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構件標註相同之符號的圖18~圖20之第2實施形態中,除了上述傾斜面部12b1外,包含另一傾斜面之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12b4附設於致動器12之連接器長邊方向中之兩端側部分。該等兩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12b4之配置位置,係設定為致動器12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20)之狀態下之上端部分且靠近長邊方向兩側之靠近前方處。該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之配置位置,係於以自開放上述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狀態向夾持之方向推倒致動器12而進行操作時,為面對附加至該致動器12之操作力之位置。
即,各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係由沿著上述傾斜面部12b1鄰接配置之另一傾斜面所形成,構成該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之傾斜面以沿著上述傾斜面部12b1之前方側而配置。更具體而言,該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之傾斜面之一端緣以構成有與形成上述傾斜面部12b1之傾斜面之前端側之端緣共同之端緣而鄰接配置,自該操作回避部12b1之一端緣(共同緣),延伸至沿著致動器12之轉動半徑方向且沿著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大致平面狀地延伸之正面側立起壁面部12b5之半徑方向外端緣。此時之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所延伸之傾斜角度,設定為相對於致動器12之轉動半徑方向在下方側形成適當之角度。
又,上述正面側立起壁面部12b5係以形成致動器12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20)之狀態下之前端面(圖20左側端面)所延伸,而該正面側立起壁面部12b5之上端緣與上述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之傾斜面之另一端緣,係以構成共同之端緣而鄰接配置。如此,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係與形成傾斜面部12b1之傾斜面一併朝向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外方側下降傾斜,且朝向前方側下降傾斜。
如此,除了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傾斜面部12b1外,根據包含向前方側傾斜而延伸之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之第2實施形態,作業者之指尖對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兩側之前方部分更加難以作用。其結果,成為在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時由作業者所附加之操作按壓力在全長上更均一地發揮作用之傾向,從而可極佳地進行藉由致動器12之轉動對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夾持作用。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之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大致中央部分上,分別設置包含凹部之第1及第2操作支援部12b6、12b7。該等第1及第2操作支援部12b6、12b7以沿著長邊方向延伸設置於致動器12之前後兩立起壁面,即上述正面側立起壁面部12b5,以及其相反側之背面側立壁面部。
該等之中,構成第1操作支援部12b6之凹部係在正面側立起壁面部12b5、即致動器12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20)之狀態下的前端面(圖20左側端面)上,由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大致直線狀地延伸之細長溝槽所形成,且成為當自開放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狀態向夾持之方向轉動操作致動器12時,可卡合該致動器12之操作者之指尖端部之形狀。
與此相對,第2操作支援部12b7係於致動器12之背面側立壁面部、即致動器12平躺於「連接作用位置」(參照圖11)之狀態下的下端面(圖11下側端面)上,由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大致彎曲線狀地延伸之凹陷部所形成。形成該第2操作支援部12b7之外形線之彎曲線係形成為長邊方向之中央部分朝向致動器12之轉動半徑方向之內方側大致圓弧狀地擴散之形狀,且形成為當自夾持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狀態向開放之方向操作致動器12時,可卡合該致動器12之操作者之指甲部之形狀。
根據包含此種構成之第1及第2操作支援部12b6、12b7之本實施形態,於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時,該致動器12之操作者之指尖端部或指甲部容易作用於長邊方向中央部分之第1及第2操作支援部12b6、12b7。即,操作者之指尖端部容易且確實地對形成直線狀之第1操作支援部12b6進行卡合,操作者之指甲部容易且確實地對形成彎曲狀之第2操作支援部12b7進行卡合。從而,該等直線狀或彎曲狀之操作支援部12b7、12b6對應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之狀態而適當地配置在前後之立起壁面,藉此獲得良好之轉動操作性,並且由作業者所附加之操作按壓力被致動器12之中央部分積極地接受,因此遍及全長而確實地獲得均一之操作性。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之第1及第2操作支援部12b6、12b7,均係由凹部所形成,但藉由凸部而構成亦可獲得同樣之作用、效果。
以上,根據實施形態對由本發明者所完成之發明具體地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於上述實施形態者,其在未脫離該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不言自明。
例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作為固定於電連接器上之信號傳送媒體係採用可撓性印刷電路(FPC)、及可撓性扁平電纜(FFC),但對使用其他信號傳送用媒體等之情形本發明亦可同樣地適用。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致動器係配置於絕緣外殼之後端部分,但對於致動器配置於前端側部分之電連接器、或致動器配置於前端側部分與後端側部分之間之間隙部分之電連接器,本發明亦可同樣地適用。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中,係使用形狀不同之導電接觸器,但即便為使用同一形狀之導電接觸器本發明亦可同樣地適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廣泛適用於各種電氣機械中所使用之多種多樣之電連接器。
10...電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1a...媒體插入口
11b...零件安裝口
12...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
12a...按壓凸輪部
12b...開關操作部
12b1...傾斜面部
12b2...平坦面部
12b3...兩端側立起壁面部
12b4...操作回避輔助部
12b5...正面側立起壁面部
12b6...第1操作支援部
12b7...第2操作支援部
12c...狹縫狀貫通孔部
12d...保護突部
12d1...內端面
12d2...外端面
13、14...導電接觸器
13a、14a...可動樑
13a1、14a1...上端子接觸凸部
13a2、13b3、14a2、14b3...凸輪接納凹部(輕嵌合部)
13b、14b...固定樑
13b1、14b1...下端子接觸凸部
13b2、14b2...基板連接部
14b4...接觸器後端面
13c、14c...連結支柱部
P...主印刷配線基板
F...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
Fa...配線圖案
X...轉動中心
S...作業者之指甲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之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者,為自前方側表示在致動器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下信號傳送媒體未插入之狀態之整體構成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係自前方側表示對圖1所示之電連接器插入信號傳送媒體後使致動器以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而進行轉動之狀態的整體構成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3係自後方側觀察時處於圖1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4係自前方側觀察時處於圖1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之正面說明圖。
圖5係自上方側觀察時處於圖1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之平面說明圖。
圖6係自後方側觀察時處於圖2所示之連接作用狀態之電連接器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7係自上方側觀察時處於圖2所示之連接作用狀態之電連接器之平面說明圖。
圖8係放大表示處於圖3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之長邊方向一端部分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9係放大表示處於圖6所示之連接作用狀態之電連接器之長邊方向一端部分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0係沿圖5中之X-X線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1係沿圖7中之XI-XI線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2係表示以操作者之指甲拉起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的圖2及圖9所示之致動器之操作的橫剖面說明圖。
圖13係放大圖12中之符號XIII所表示之區域者,為表示一方之導電接觸器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4係表示自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之圖13之狀態而略微拉起致動器之狀態表示的橫剖面說明圖。
圖15係表示將致動器拉起至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的圖13相當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6係表示將致動器拉起至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者,為表示另一方之導電接觸器之圖15相當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7係自下方側表示致動器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之一部分的仰視說明圖。
圖1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之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者,為自前方側表示在致動器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下未插入信號傳送媒體之狀態之整體構成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9係自後方側觀察時處於圖18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0係圖18及圖19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側面說明圖。
10...電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1a...媒體插入口
12...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
12b...開關操作部
12b1...傾斜面部
12b2...平坦面部
12b3...兩端側立起壁面部
13、14...導電接觸器
13b2、14b2...基板連接部

Claims (5)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將夾持或開放信號傳送媒體(P)之致動器(12),設置成可繞著延伸於該致動器(12)長邊方向之轉動中心之周圍轉動;其特徵在於:在相關於上述致動器(12)之上述轉動中心之半徑方向的外方側端面且該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設置有相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形成適當之角度而延伸之傾斜面部(12b1),並且在設於上述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之傾斜面部(12b1)彼此間之部分,設置有延伸於上述長邊方向之平坦面部(12b2),且使上述傾斜面部(12b1)自該平坦面部(12b2)之長邊方向兩端部平滑地連接形成,另一方面,於上述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兩端緣部,沿著該致動器(12)之轉動半徑方向分別設置有大致平面狀地延伸出之立起壁面部(12b3),並使上述傾斜面部(12b1)自該等立起壁面部(12b3)之轉動半徑方向外端緣連續設置,且於上述傾斜面部(12b1),附設有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該操作回避輔助部(12b4)係藉由相對於該傾斜面部(12b1)而鄰接配置於上述致動器(12)之轉動方向之另一傾斜面來回避操作力,並且於上述致動器(12)附加有操作力之長邊方向之中央部分設有操作支援部,該操作支援部係由沿長邊方向延伸之凹部 或凸部所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上述傾斜面部相對於上述長邊方向所形成適當之角度係設定為4°至15°之範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上述操作回避輔助部係配置為自開放上述信號傳送媒體之狀態朝夾持之方向操作上述致動器時,面對被附加於該致動器之操作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構成上述操作支援部之凹部或凸部係形成為可卡合上述致動器之操作者之指尖端部或指甲部之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連接器,其中,上述操作支援部係形成為沿著上述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呈彎曲狀或直線狀延伸。
TW100127696A 2011-01-27 2011-08-04 電連接器 TWI520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4734A JP5182384B2 (ja) 2010-02-05 2011-01-27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6281A TW201236281A (en) 2012-09-01
TWI520449B true TWI520449B (zh) 2016-02-01

Family

ID=46582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696A TWI520449B (zh) 2011-01-27 2011-08-04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680370B1 (zh)
KR (1) KR101359784B1 (zh)
CN (1) CN102971917B (zh)
TW (1) TWI520449B (zh)
WO (1) WO2012101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4348B2 (ja) * 2016-06-22 2020-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CN109494500B (zh) * 2017-09-11 2020-08-28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显卡连接器及具有该显卡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110165452A (zh) * 2018-02-13 2019-08-23 瀚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端子的软扁平电缆电连接器
JP6976230B2 (ja) * 2018-07-27 2021-12-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4482A (ja) * 1985-12-26 1987-07-09 日本エス・エイ・イ−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0030784A (ja) * 1998-05-08 2000-01-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6394838B1 (en) * 2001-02-05 2002-05-28 Michael Yen Insertion socket for use with a flat cable
JP2004071160A (ja) 2002-08-01 2004-03-0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JP2004079337A (ja) * 2002-08-19 2004-03-11 Iriso Denshi Kogyo Kk コネクタ
JP4752705B2 (ja) * 2006-09-28 2011-08-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9064743A (ja) * 2007-09-10 2009-03-26 I-Pex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4992707B2 (ja) * 2007-12-28 2012-08-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43497B2 (ja) * 2008-10-01 2013-11-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1849A1 (ja) 2012-08-02
EP2680370B1 (en) 2017-10-04
CN102971917B (zh) 2015-02-11
KR101359784B1 (ko) 2014-02-07
EP2680370A1 (en) 2014-01-01
EP2680370A4 (en) 2014-08-06
TW201236281A (en) 2012-09-01
KR20120118490A (ko) 2012-10-26
CN102971917A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1429B (zh) 电缆连接器
JP518238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608668B (zh) 電連接器
TWI687001B (zh) 電連接器
TWI623161B (zh) 電連接器
KR20130025807A (ko) 전기 커넥터
TWI520449B (zh) 電連接器
KR101451532B1 (ko) 전기 커넥터
WO2009093566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552451B (zh) 連接器及具有連接器之半導體測試裝置(一)
JP495683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496366B (zh) 電連接器
KR20120113523A (ko) 록킹 부재를 구비한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JP52184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837631B2 (ja) 電気接続部品
KR101311482B1 (ko) 컨택트의 구조가 개선된 플랫 케이블 커넥터
KR100780708B1 (ko) 백라이트 램프 고정 소켓
KR102420030B1 (ko)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201709160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477604B2 (ja) スイッチ付きコネクタ及び回路検査スイッチ
JP201002751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710315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13487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4017092A (ja) コネクタ装置
KR20150054435A (ko) 컨넥터용 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