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6366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6366B
TWI496366B TW100127694A TW100127694A TWI496366B TW I496366 B TWI496366 B TW I496366B TW 100127694 A TW100127694 A TW 100127694A TW 100127694 A TW100127694 A TW 100127694A TW I496366 B TWI496366 B TW I4963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conductive
connec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8778A (zh
Inventor
Yoshinobu Shimada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27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636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8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8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6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6366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構成為藉由移動操作致動器而進行信號傳送媒體之固定之電連接器。
通常,於各種電氣機械等中,為了電性連接可擾性印刷電路(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或可撓性扁平電纜(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各種信號傳送媒體而被廣泛使用各種電連接器。例如,如下述專利文獻1的安裝於印刷配線基板上而使用之電連接器,其構成如下:包含FPC或FFC等之信號傳送媒體自絕緣外殼(絕緣體)之前端側開口部插入至內部,在該時點保持於「連接解除位置」之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藉由作業者之操作力朝向連接器前方側或後方側之連接作用位置以例如推倒而進行轉動。
又,如該致動器(連接操作手段)轉動操作至「連接作用位置」,則設於該致動器上之凸輪構件即按壓導電接觸器,藉此導電接觸器如壓接於信號傳送媒體(FPC、FFC等)而移位並進行信號傳送媒體之固定。另一方面,如位於「連接作用位置」之致動器朝向原來之「連接解除位置」,以例如向上方拉起而進行轉動,則導電接觸器藉由自身之彈性自信號傳送媒體(FPC、FFC等)如分隔而移位,從而信號傳送媒體形成為開放狀態。
此一電連接器之致動器係於「連接解除位置」與「連接作用位置」之間,例如可轉動而往復移動操作者,但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之致動器係在接近於印刷配線基板之狀態下而配置。尤其,近年來隨著電連接器之大幅小型化及低姿態化,故而位於連接作用位置之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之間隙不斷變得非常小。而且,當使處於與此種印刷配線基板接近狀態之致動器操作時,例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圖13所示,常常會有操作者之指甲被插入至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P之間之狹小間隙內,使得該操作者之指尖端部卡在致動器上之轉動操作。
然而,因於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之間隙內,因配置有例如導電接觸器等零件,故若如上述操作者之指甲被插入至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之間,則有時會發生操作者之指尖端部卡在導電接觸器之端部等處,且由於以此狀態繼續進行操作而使電連接器之零件破損之現象。例如,當將致動器自「連接作用位置」朝向「連接解除位置」如向上方站立而進行轉動時,有時會發生操作者之指尖端部卡在自致動器之背面側的致動器之貫通孔所突出之導電接觸器之前端部分,且由於以此狀態繼續進行操作而使電連接器之零件破損之現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71160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簡易地構成,可確實地防止致動器操作時導電接觸器等零件之破損的電連接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電連接器,其係將信號傳送媒體如連接於配線基板側而安裝在上述配線基板上所使用,且藉由將致動器可面對上述配線基板而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以構成為夾持上述信號傳送媒體者,其採用如下構成:於上述致動器,設置在該致動器移動至上述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朝向上述配線基板突出之保護突部。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在致動器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形成於該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之間之間隙係藉由保護部自致動器之操作側外端面側所覆蓋而成,從而操作者之指甲對於配置在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之間隙之內部之導電接觸器等連接器零件不會發生接觸。
又,本發明中之上述保護部設置成對於上述致動器之操作側外端面形成階差,如此為佳。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當進行致動器之移動操作時,操作者之指尖端部容易卡在致動器與保護部之階差,從而可安全且確實地進行致動器之移動操作。
又,於本發明中,上述致動器為了可往復移動被安裝於絕緣外殼上,並且於上述絕緣外殼上多極狀地排列接觸上述信號傳送媒體及上述配線基板之複數個導電接觸器,上述導電接觸器包含焊錫接合於上述配線基板之基板連接部,上述保護部配置於多極狀之排列方向上鄰接之上述導電接觸器之基板連接部彼此間之部分,如此為佳。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當使致動器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時,藉由該致動器之保護部進入至導電接觸器之基板連接部彼此間之部分而可防止兩者之干擾,故與多極狀之排列方向正交之導電接觸器之長邊方向上即便縮短致動器亦不會發生干擾。又,導電接觸器之基板連接部彼此間之部分係藉由致動器之保護部所覆蓋而成,從而可防止由於塵埃等異物進入至其間部分而電性短路等情形。
又,本發明中之上述保護部係以致動器自上述導電接觸器之基板連接部之端面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可向上述致動器之操作側外端面側突出而配置為佳。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操作者之指尖端部與致動器之保護部接觸,而無法進行更進一步之插入,故可確實地防止操作者之指尖端部對導電接觸器之基板連接部之端面接觸。
又,於本發明中,上述致動器被可往復移動地安裝於絕緣外殼上,上述保護部被配置於上述致動器之往復移動方向上與上述絕緣外殼不被干擾之位置,如此為佳。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無需為了避免對致動器之保護部之干擾而縮小絕緣外殼,從而,可將導電接觸器之保持性良好地維持。
又,於本發明中,上述致動器係設置成可繞沿該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延伸之轉動中心之周圍,相關於上述致動器之上述轉動中心的半徑方向之外方側端面且該致動器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被設置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形成為適當之角度而延伸之傾斜面部,如此為佳。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當為了將致動器自「連接解除位置」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以作業者之指尖按壓致動器之致動器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下的前端面時,作業者之按壓力難以作用於長邊方向兩端側之設置傾斜面部之部分,故而形成為對致動器之長邊方向中央部分負荷按壓力之傾向,並且向設置傾斜面部之部分所負荷之按壓力係自相對於該傾斜面部之傾斜面呈大約直角之方向,即致動器之長邊方向兩端側向中央側發揮作用。因此,以作業者之按壓力之整體,可對致動器之全長大約均一地發揮作用,而不易發生如習知致動器被扭擰之狀態下被按壓之情形,致動器之整體可維持大約平面而進行轉動,從而可良好地進行該致動器之轉動所產生之信號傳送媒體之夾持作用。
進而,當目視觀察致動器之外觀整體時,因視覺上可識別其具有大約梯形之異形狀,故視覺上可容易且確實地確認致動器之轉動狀態。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電連接器因構成為:於藉由移動至面對配線基板之連接作用位置而挾持信號傳送媒體之致動器,設置於該致動器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朝向配線基板突出之保護部,由此藉由保護部自外方側覆蓋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之間隙,可使得操作者之指甲對於配置於致動器與印刷配線基板之間隙之內部之導電接觸器等零件不會發生接觸;而以簡易之構成,可確實地防止致動器操作時之導電接觸器等零件之破損,且可低廉且大幅地提高電連接器之品質及可靠性。
以下,根據圖式詳細說明將本發明應用於為了進行包含可擾性印刷電路(FPC)或可撓性扁平電纜(FFC)等之信號傳送媒體之連接而安裝於配線基板上使用之電連接器中的實施形態。
即,圖1~圖17所示之電連接器10係包含於絕緣外殼11之後端緣側(圖10之右端緣側)作為連接操作機構之致動器12,所謂後翻轉型結構而形成者,上述致動器12構成為如朝向與插入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端末部分的連接器前端側(圖10之左端側)之相反側的後方側(圖10之右方側)推倒而進行轉動。
此時,上述絕緣外殼11由細長狀地延伸之中空框體狀之絕緣構件所形成,以下將該絕緣外殼11之長寬方向稱作連接器長邊方向,又,將使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端末部分插入或脫附之方向稱作連接器前後方向。
若更具體地說明,則為於上述絕緣外殼11之內部,安裝複數個藉由適當之形狀而成之薄板狀金屬製構件所形成的具有2種不同形狀之導電接觸器13、14。該等導電接觸器13、14係於上述絕緣外殼11之內部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形成適當之間隔而多極狀地配置,而具有不同形狀之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與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係於多極排列之方向之連接器長邊方向上交替地排列。該等導電接觸器13、14之各者係作為信號傳送用或接地連接用之任一者,在藉由焊錫接合而對形成於主印刷配線基板(參照圖12及圖13中之符號P)上之導電路(省略圖示)安裝之狀態下使用。
於上述絕緣外殼11之前端緣側(圖10之左端緣側),於連接器長邊方向上形成橫細長狀而設置如上所述插入由可擾性印刷電路(FPC)或可撓性扁平電纜(FFC)等而成之信號傳送媒體F之端末部分的媒體插入口11a,並且於其相反側之連接器前後方向之後端緣側(圖10之右端緣側),以相同之橫細長狀設置用於安裝上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或致動器(連接操作機構)12等之零件安裝口11b。
再者,如上所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係自設於絕緣外殼11上之連接器後端側之零件安裝口11b藉由朝向前方側(圖10之左方側)插入而安裝,但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係自設於絕緣外殼11上之連接器前端側之媒體插入口11a藉由朝向後方側(圖10之右方側)插入而安裝。該等各導電接觸器13、14被配置於形成在插入至絕緣外殼11之內部的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上之配線圖案Fa對應之位置,形成於該等信號傳送媒體F上之配線圖案Fa係將信號傳送用導電路(信號線墊)或屏蔽用導電路(屏蔽線墊)以適當之間距配置者。
此處,上述各導電接觸器13、14分別包含沿著信號傳送媒體F之插脫方向(圖10之左右方向)之前後方向大約平行地延伸之一對細長狀樑構件之可動樑13a、14a及固定樑13b、14b。該等可動樑13a、14a及固定樑13b、14b係可於上述絕緣外殼11之內部空間在圖示上下方向上形成適當之間隔而相互對向而配置。其中固定樑13b、14b係固定為沿上述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內壁面如大約不動之狀態,並且對於上述可動樑13a、14a係藉由連結支柱部13c、14c將該固定樑13b、14b連結為一體。
連結支柱部13c、14c係由細寬之板狀構件所形成,且上述兩樑13a、14a及13b、14b之延伸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分被配置於在圖示之上下方向延伸。而且,可動樑13a、14a經由該連結支柱部13c、14c成為對固定樑13b、14b具有彈性之可擾性之構成,該等各可動樑13a、14a構成為可將連結支柱部13c、14c或其附近作為轉動中心而揺動。此時之可動樑13a、14a之揺動係於圖10之紙面內沿上下之方向進行。
又,於上述可動樑13a及14a之前端側部分(圖10之左端側部分),其設有,於形成在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圖示上面側的配線圖案(信號傳送用或屏蔽用之導電路)Fa之任一者相連接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朝向圖示下方形成突起形狀。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固定樑13b、14b係如沿著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內壁面於前後方向上延伸所配置,但於該等固定樑13b、14b之前方側部分(圖10之左方側部分),其設有於形成在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圖示下面側的配線圖案(信號傳送用或屏蔽用之導電路)Fa之任一者相連接之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形成朝向圖示上方之突起形狀。該等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可面對上述可動樑13a、14a側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之圖示正下方位置而配置,且構成為該等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與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之間夾持信號傳送媒體F。
再者,該等可動樑13a、14a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以及固定樑13b、14b之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亦可將彼此之位置向連接器前方側(圖10之左方側)或連接器後方側(圖10之右方側)錯開配置。又,固定樑13b、14b基本上如不動狀態所固定,但為了使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之插入容易化等目的,可形成為如前端部分可成為彈性移位,或該固定樑13b、14b之前端部分可形成為將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內壁面略微上浮。
進而,於上述固定樑13b之後端側部分(圖10之右端側部分)、及固定樑14b之前端側部分(圖10之左端側部分),分別設置有焊錫連接於主印刷配線基板(參照圖12及圖13中之符號P)上所形成之導電路的基板連接部13b2、14b2。
又,於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後端側部分(圖10之右端側部分),設置有凸輪托部13a2、14a2,並且於固定樑13b、14b之後端側部分(圖10之右端側部分),分別設置如形成為凹陷形狀之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該等凸輪托部13a2、14a2及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被接觸配置於安裝在上述絕緣外殼11之後端部分之致動器(連接操作機構)12之按壓凸輪部12a。沿著該按壓凸輪部12a之外周所形成之凸輪面,可滑動自如地接觸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凸輪托部及固定樑13b、14b之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藉由如此接觸配置關係,則致動器12將於按壓凸輪部12a之轉動中心X(參照圖10及圖11)之外周,轉動自如地被支持。
此時,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凸輪托部13a2、14a2及固定樑13b、14b之凸輪接納凹部13b3、14b3如圖11所示相對於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按壓凸輪部12a進行輕嵌合,且可保持將該按壓凸輪部12a轉動至圖10之「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轉動至絕緣外殼11之後端部分(圖10及圖11之右端側部分)所配置之致動器(連接操作機構)12之整體,係以可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細長狀地延伸所形成,且遍及與絕緣外殼11之全寬大約相同之長度而配置。該致動器12可轉動地沿著該致動器12之長邊方向延伸之轉動中心,即上述按壓凸輪部12a之轉動中心X(參照圖10及圖11)之外周而被安裝,相關於該轉動中心X之轉動半徑之外方側之部分(圖11之右端側部分)則成為開關操作部12b。而且,藉由對該開關操作部12b賦予作業者之適當之操作力,致動器12之整體可構成為如圖10在大約直立之狀態之「連接解除位置」與如圖11向連接器後方側大約水平地倒下之狀態之「連接作用位置」之間往復轉動。
此時,於開關操作部12b與按壓凸輪部12a連結之部分,為了迴避對導電接觸器13、14之干擾形成狹縫狀貫通孔部12c,如上所述當致動器12轉動至「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時,則導電接觸器13、14之可動樑13a、14a之後端部分可進入至該狹縫狀貫通孔部12c之內部。
另一方面,若作業者以手將致動器(連接操作機構)12之開關操作部12b自「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朝向「連接作用位置」(參照圖11)推倒而進行轉動操作,則上述按壓凸輪部12a之旋轉半徑可沿著固定樑13b、14b與可動樑13a、14a之間中的增大之方向而變化。而且,隨著該按壓凸輪12a之半徑增大之變化,設於上述可動樑13a、14a之後端側之凸輪托部13a2、14a2向圖示上方側舉起而移位,伴隨此則設於凸輪托部13a2、14a2相反側(連接器前端側)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則向下方按壓。
如此於致動器(連接操作機構)12完全轉動至作為最終轉動位置之「連接作用位置」時(參照圖10),被插入至上述可動樑13a、14a之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與固定樑13b、14b之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之間的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則被夾持。此時,相對於信號傳送媒體F之配線圖案(信號傳送用及屏蔽用之導電路)Fa,上端子接觸凸部13a1、14a1及下端子接觸凸部13b1、14b1被壓接,藉此而進行電性連接。
如上所述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係沿著連接器長邊方向長條狀地延伸,但在關於該開關操作部12b之轉動中心X之半徑方向之外方側所配置之操作側端面,即致動器12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4及圖5)之堅立狀態下之上端面上,於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分別設置有傾斜面部12b1。該等各傾斜面部12b1相對於致動器12之延伸方向即連接器長邊方向其形成適當之角度而延伸,在該等傾斜面部12b1、12b1彼此間之部分,沿著致動器12之延伸方向即連接器長邊方向上設置有延伸之平面部12b2。
此時之各傾斜面部12b1相對於長邊方向的適當之角度,即相對於上述平面部12b延長之水平線之角度,於本實施形態中,被設定為4°至15°之範圍。設定為此種傾斜角度之原因係因為被判明當實際地轉動操作致動器12時,對該致動器12之全長的操作按壓力之均一性與致動器12之全長之剛性雙方都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當將致動器12自「連接解除位置」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時,雖然作業者之指尖按壓致動器12的致動器12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之狀態下之前端面(圖10左側端面),但如上所述於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兩端部分設置有傾斜面部12b1時,則作業者對設置於傾斜面12b1之部分難以施加按壓力,故而形成為對設置於配置在連接器長邊方向之中央部分的平面部12b2之部分按壓力成為負荷之傾向。又,對設置傾斜面部12b1之部分被負荷之按壓力係自相對於該傾斜面部12b1之傾斜面呈直角之方向,即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兩端側朝向中央側賦予。因此,作業者之按壓力可遍及致動器12之整體,大約均一地發揮作用,而不會發生以扭擰之狀態按壓致動器12之情形,致動器12之整體可維持大致平面而進行轉動。其結果,藉由致動器12之轉動,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F可良好地進行夾持。
進而,當觀察致動器12之整體外觀時,尤其如圖7中之符號A所表示之二點鏈線所示,視覺上被識別為具有大約梯形之異形狀。尤其,當致動器12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參照圖7)之狀態下,因該致動器12之整體外觀在視覺上俯視時成大約梯形之狀態而極為顯眼,故而致動器12轉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可被容易且確實地確認。
進而,配置於上述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兩端側之傾斜面部12b1、12b1係自設於連接器長邊方向之中央側之平面部12b2之兩端部平滑地連接所形成,且構成為該等兩面部12b1、12b2彼此之邊界部分不形成角部。
若如此構成兩傾斜面部12b1自平面部12b2平滑地連接,則當對致動器12負荷操作力時,因於該等兩面部12b1、12b2彼此之邊界部分不會發生應力集中,故可防止致動器12之破損等。
進而,在設於致動器12上之開關操作部12b的連接器長邊方向之兩端緣部,分別設置形成為大約平面狀之立起面部12b3。該等各立起面部12b3沿著致動器12之轉動半徑方向延伸而形成。即,致動器12於「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4及圖5)被豎立之狀態下,自上述絕緣外殼11之上表面至各立起面部12b3以朝向大約垂直上方延伸所形成,且可自該等各立起面部12b3之上端部連設傾斜面部12b1。
若經由此種立起面部12b3設置傾斜面部12b1,則在設置該立起面部12b3之部分即可提高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剛性,並可防止向致動器12負荷操作力時之破損等。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將致動器12如自「連接解除位置」(參照圖10)向後方側推倒而進行轉動並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參照圖11)之狀態下,該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圖示下面側部分形成為可面對主配線基板P而接近之配置關係,但於此時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下面側部分上,被設置朝向主配線基板P突出之保護突部12d。該保護突部12d於上述導電接觸器13、14之多極排列之方向(連接器長邊方向)上成為既定之間隔而配置複數個,各別形成大約四角柱狀之方塊體之各保護突部12d,其構成為,隨著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而成為一體轉動。
更具體而言,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各者,在連接器長邊方向即導電接觸器13、14之多極排列之方向中對應於具有上述另一側之形狀之導電接觸器14之位置處,即被配置於具有多極排列方向上鄰接之一側之形狀的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從而,當保護突部12d連同致動器12之整體一併進行轉動時,對於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其可一直維持不干擾之狀態。
又,相對於具有另一側形狀之導電接觸器14,相當於該導電接觸器14之後方側(圖16之右方側)之位置上各保護突部12d之轉動半徑內方側之內端面12d1被配置於不干擾之位置。即,致動器12位於「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該保護突部12d之內端面12d1,係被配置於可面對自構成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之固定樑14b之後端面(圖17之上端面)14b4向後方側(圖17之上方側)稍微隔開之位置,藉由此種使兩端面彼此隔開之面對配置關係,則可維持對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不干擾之狀態。
進而,被保持有另一側導電接觸器14之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後端緣部(圖17之上端緣部)11c,係被形成為連接器前後方向(圖16之左右方向)之位置與上述另一側導電接觸器14之後端面(圖17之上端面)14b4大約一致之配置關係。從而,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內端面12d1,對於該絕緣外殼11之底面板之後端緣部(圖17之上端緣部)11c亦被配置於可面對向後方側(圖17之上方側)稍微隔開之位置,藉由此種使兩端面彼此隔開之面對配置關係,則可維持各保護突部12d對絕緣外殼11不干擾之狀態。
又,上述各保護突部12d中設於轉動半徑外方側之外端面12d2,係被配置於自與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相同的轉動半徑外方側之操作側之外端面12b4(圖10及圖13之右端面)稍微引入至內方側(圖10及圖13之左方側)之位置處,該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被設置成對於致動器12之開關操作部12b之操作側外端面12b4可形成階差。而且,尤其如圖13所示,作業者之指甲S對於藉由上述保護突部12d所形成之階差、及自該階差至轉動半徑外方側之部位形成為自下方側容易卡住之構成。
形成該階差之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係自設於上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之後端面(圖10及圖13之右端面),向致動器12之後方側(圖10及圖13之右方側),即致動器12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配置於向該致動器12之操作側外端面12b4側稍微突出之位置。從而,當作業者之指甲S向連接器內方側(圖13之左方側)插入時,因作業者之指甲S對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抵接,故作業者之指甲S對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不會接觸。
又,因作業者之指甲S對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外端面12d2抵接,故當致動器12自「連接作用位置」轉動至「連接解除位置」時,作業者之指甲S不會自上述外端面12d2進入至按壓凸輪部12a側,且不會接觸至自致動器12之狹縫狀貫通孔部12c突出之導電接觸器之可動樑13a、14a。
根據此一本實施形態,形成於致動器12與主印刷配線基板P之間之間隙係藉由設於致動器12上之保護突部12d而自致動器12之後方側(圖13之右方側)覆蓋,相對於配置於該致動器12與主印刷配線基板P之間隙之內方側的導電接觸器13、14等連接器零件,作業者之指甲S則不會有接觸。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保護突部12因相對於設在致動器12上之開關操作部12b之操作側外端面12b4形成階差,故當進行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時,作業者之指尖端部容易卡在致動器12與保護突部12d之階差,從而可安全且確實地進行致動器12之轉動操作。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多極狀之排列方向上鄰接之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被配置保護突部12d,故當使致動器12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時,該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藉由進入至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而可防止兩者之干擾。因此,與多極狀之排列方向正交之導電接觸器13之長邊方向上即便縮短致動器12亦不會發生干擾,並且因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藉由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而覆蓋,故可防止塵埃等異物進入至其間部分而呈電性短路之情形。
又,因本實施形態中之保護突部12d係被配置成如自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之後端面向致動器12之作業者側突出,故作業者之指甲S之前端部接觸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而不能更進一步插入,因此其可確實地防止作業者之指甲S前端部對導電接觸器13之基板連接部13b2之端面接觸。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之保護突部12d因被配置於致動器12之往復轉動方向上與絕緣外殼11不被干擾之位置,故其無需為了避免與致動器12之保護突部12d之干擾而縮小絕緣外殼11,從而,可使導電接觸器13、14之保持性良好維持。
以上已將本發明者所完成之發明根據實施形態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其可在不脫離該要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採用可擾性印刷電路(FPC)、及可撓性扁平電纜(FFC)作為固定於電連接器上之信號傳送媒體,但相對於使用其他信號傳送用媒體等之情形,本發明亦可同樣地適用。
又,雖然上述實施形態中之連接操作手段係由進行轉動操作之致動器所構成,但相對於具有進行滑動操作之連接操作手段之電連接器,本發明亦可同樣地適用。同樣地本發明對於配置在前端側部分之電連接器、或前端側部分與後端側部分之間之部分之電連接器的連接操作手段(致動器)亦可同樣地適用,且此時之連接操作手段(致動器)之轉動方向或滑動方向可為前方側或後方側之任一者。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中,雖係使用形狀不同之導電接觸器,但即便為使用同一形狀之導電接觸器,本發明亦可同樣地適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廣泛適用於各種電氣機械所使用的多種多樣之電連接器。
10...電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1a...媒體插入口
11b...零件安裝口
11c...絕緣外殼之後端緣部
12...致動器(連接操作機構)
12a...按壓凸輪部
12b...開關操作部
12b1...傾斜面部
12b2...平面部
12b3...立起面部
12b4...致動器之操作側外端面
12c...狹縫狀貫通孔部
12d...保護突部
12d1...內端面
12d2...外端面
13、14...導電接觸器
13a、14a...可動樑
13a1、14a1...上端子接觸凸部
13a2、13b3、14a2、14b3...凸輪接納凹部(輕嵌合部)
13b、14b...固定樑
13b1、14b1...下端子接觸凸部
13b2、14b2...基板連接部
14b4...接觸器後端面
13c、14c...連結支柱部
P...主印刷配線基板
F...信號傳送媒體(FPC或FFC等)
Fa...配線圖案
X...轉動中心
S...作業者之指甲
圖1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自前方側表示將致動器豎立於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下信號傳送媒體未插入狀態之整體構成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係自前方側表示對圖1所示之電連接器插入信號傳送媒體後以可將致動器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進行轉動之狀態的整體構成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3係自後方側觀察處於圖1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時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4係自前方側觀察處於圖1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時之正面說明圖。
圖5係自上方側觀察處於圖1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時之平面說明圖。
圖6係自後方側觀察處於圖2所示之連接作用狀態之電連接器時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7係自上方側觀察處於圖2所示之連接作用狀態之電連接器時之平面說明圖。
圖8係放大表示處於圖3所示之連接解除狀態之電連接器之長邊方向一端部分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9係放大表示處於圖6所示之連接作用狀態之電連接器之長邊方向一端部分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0係沿圖5中之X-X線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1係沿圖7中之XI-XI線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2係表示將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的圖2及圖9所示之致動器以操作者之指甲拉起之操作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3係放大以圖12中之符號XIII所示之區域者,為表示一方之導電接觸器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4係表示自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之圖13之狀態將致動器稍微拉起之狀態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5係與表示將致動器拉起至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相當於圖13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6係表示將致動器拉起至連接解除位置之狀態者,為表示另一方之導電接觸器相當於圖15之橫剖面說明圖。
圖17係自下方側表示致動器推倒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的一部分之仰視說明圖。
10...電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1c...絕緣外殼之後端緣部
12...致動器(連接操作機構)
12b...開關操作部
12b1...傾斜面部
12b2...平面部
12b4...致動器之操作側外端面
12c...狹縫狀貫通孔部
12d...保護突部
12d1...內端面
12d2...外端面
13、14...導電接觸器
13b2...基板連接部
14b4...接觸器後端面

Claims (4)

  1. 一種電連接器,其係將信號傳送媒體(F)以連接於配線基板(P)側之方式安裝在上述配線基板(P)而使用者,其藉由使可往復移動地安裝於絕緣外殼(11)之致動器(12)以面對上述配線基板(P)之方式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而成為夾持上述信號傳送媒體(F)之構成,並且於上述絕緣外殼(11),以接觸於上述信號傳送媒體(F)及上述配線基板(P)之方式多極狀地排列有由具有互相為不同形狀之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與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所構成之複數個導電接觸器(13、14),該等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與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係交互地排列於上述多極排列方向,且上述兩導電接觸器(13、14)之基板連接部(13b2、14b2)係焊錫接合於上述配線基板(P);如此之電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於上述致動器(12),設置有於該致動器(12)移動至上述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朝向上述配線基板(P)突出之保護突部(12d),上述保護突部(12d)係以相對於上述致動器(12)之操作側外端面形成階差之方式設置,並且該保護突部(12d)係以如下的方式配置:進入至於上述多極狀之排列方向上鄰接之上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13)之 基板連接部(13b2、13b2)彼此間之部分,使上述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3、13)之基板連接部(13b2、13b2)從上述保護突部(12d)之內端面(12d1)朝外側突出,且使上述保護突部(12d)面對上述另一側之導電接觸器(14)之接觸器後端面(14b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上述保護突部係以在致動器自上述導電接觸器之基板連接部之端面移動至連接作用位置之狀態下突出至上述致動器之操作側外端面側的方式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上述保護突部係配置於上述致動器之往復移動方向上不與上述絕緣外殼干涉之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上述致動器係設置為可繞著延伸於該致動器長邊方向之轉動中心之周圍轉動,在相關於上述致動器之上述轉動中心的半徑方向之外方側端面且該致動器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設置有相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形成為適當之角度而延伸之傾斜面部。
TW100127694A 2011-08-04 2011-08-04 電連接器 TWI496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694A TWI496366B (zh) 2011-08-04 2011-08-04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694A TWI496366B (zh) 2011-08-04 2011-08-04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778A TW201308778A (zh) 2013-02-16
TWI496366B true TWI496366B (zh) 2015-08-11

Family

ID=4816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694A TWI496366B (zh) 2011-08-04 2011-08-04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636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218B (en) * 2004-08-03 2007-03-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TWI307980B (en) * 2005-08-31 2009-03-21 I Pex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74663U (en) * 2009-07-21 2010-02-21 P Two Ind Inc The connecto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218B (en) * 2004-08-03 2007-03-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TWI307980B (en) * 2005-08-31 2009-03-21 I Pex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74663U (en) * 2009-07-21 2010-02-21 P Two Ind Inc The connector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778A (zh) 201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1429B (zh) 电缆连接器
JP518238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466395B (zh) 電連接器
TWI505570B (zh) 電連接器
TWI608668B (zh) 電連接器
TWI623161B (zh) 電連接器
JP201322260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1451532B1 (ko) 전기 커넥터
TW201711293A (zh) 電連接器
TWI520449B (zh) 電連接器
JP548238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496366B (zh) 電連接器
JP52184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120113523A (ko) 록킹 부재를 구비한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JP201709160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1242088B1 (ko) 연성 회로케이블 커넥터 및 그 연성 회로케이블 커넥터의 더스트 유입방지 방법
JP201611559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56985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002751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13487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609595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