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3472B - 美白強化劑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美白強化劑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3472B
TWI513472B TW100127403A TW100127403A TWI513472B TW I513472 B TWI513472 B TW I513472B TW 100127403 A TW100127403 A TW 100127403A TW 100127403 A TW100127403 A TW 100127403A TW I513472 B TWI513472 B TW I5134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ning
equol
adenine
guanine
effe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9060A (en
Inventor
Masaki Miyake
Osamu Sano
Kanso Iwaki
Takanori Okura
Shigeharu Fukuda
Original Assignee
Hayashibara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yashibara Co filed Critical Hayashibara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19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9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4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0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606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8/49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more than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 A61K8/495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more than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taining pyrimidine ring derivatives, e.g. minoxid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2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for chemically bleaching or whitening the sk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 C07D47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with oxygen, sulphur, or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6
    • C07D473/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with oxygen, sulphur, or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s 2 and 6 one oxygen and one nitrogen atom, e.g. guan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 C07H19/02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sharing nitrogen
    • C07H19/04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nitrogen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
    • C07H19/16Purine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 C07H19/02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sharing nitrogen
    • C07H19/04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nitrogen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
    • C07H19/16Purine radicals
    • C07H19/20Purine radicals with the saccharide radical esterified by phosphoric or polyphosphoric ac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美白強化劑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有關美白強化劑及其用途,更詳細係有關以鳥嘌呤類作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以及如此之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特別是併用腺嘌呤類而成之改善美白作用,且經強化之美白劑。
雖然對於皮膚產生斑點等問題之機轉尚未完全解明,但一般認為係因暴露於陽光、紫外線而所形成的黑色素,異常地沉著於皮膚內之後,而造成皮膚產生斑點。造成皮膚著色原因之黑色素是由位於表皮與真皮間之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內之黑色素體(melanosome)所產生,生成之黑色素再逐漸擴散至鄰近細胞。
於黑色素細胞內生成黑色素之化學反應被認為係酪胺酸在酪胺酸酶作用下轉變為多巴醌(dopaquinone),藉由該酵素性或非酵素性之氧化而變化為黑色的黑色素。針對以抑制該黑色素生成等之作用機轉為基礎之美白成分及美白用組成物,自以往即已提案有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之各種化合物,及含其之組成物(例如參照特開平3-139288號公報以及特開平3-135992號公報),腺嘌呤及腺苷等亦為該含有成分之一(例如參照特開平1-186809號公報以及國際公開WO2003/84485號公報)。然而單獨使用該等成分時有時無法獲得充分的美白效果,為增強其效果而提案有與其他美白成分併用(參照特開2004-67576號公報)。另外,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之化合物中,已知如杜鵑花酸雖具有美白作用,但被指出為存在對皮膚刺激性及細胞毒性等問題之化合物(例如參照「Fragrance journal」臨時增刊14號,11-24頁(1995年))。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強化美白成分之美白作用,且具優異安全性之美白強化劑,並以提供併用如此之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而成之改善美白作用,且經強化之美白劑為課題。
本發明團隊自安全性之觀點出發,著眼於生物相關物質,特別是核酸相關化合物,針對具美白作用之化合物重複專心研究,結果相當意外地發現雖然鳥嘌呤類本身未被發現具有美白作用,但鳥嘌呤類卻具有顯著可強化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之美白作用之功能,而發現可將其活用為美白強化劑。進而本發明團隊藉由將以該鳥嘌呤類作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併用,可確立顯著強化具如此美白成分之美白作用的美白劑並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藉由提供一種含有1種或2種以上選自鳥嘌呤類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而可解決上述之課題。
進而,本發明係藉由提供一種併用以1種或2種以上選自鳥嘌呤類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特別係1種或2種以上選自腺嘌呤類者而成之美白劑而可解決上述之課題。
本發明之以鳥嘌呤類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可有效強化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
進而,藉由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而被強化其美白成分之美白作用的美白劑,對於日曬、發炎及老化等所伴隨之皮膚色素沉著、斑點、雀斑、肝斑等之淡色化、美白具有優異之效果。
如上所述,本發明係有關以鳥嘌呤類作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以及由併用如此之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而成之改善美白作用,且經強化之美白劑。
至今尚未出現鳥嘌呤類具有可強化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效果的報告,為本發明團隊首先發現之成果。
本發明中以鳥嘌呤類作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或雌馬酚類之使用比例,若為可獲得本發明所期待之效果者,則無特別限制,一般鳥嘌呤類與腺嘌呤類或雌馬酚類之莫耳比為1:199~99:1之範圍為佳,1:99~49:1之範圍更佳。鳥嘌呤類之使用比例較該比例為少時,有時會無法表現強化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效果,反之,即使使用較該比例以上之量,有時亦無法表現與使用比例成正比之強化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效果。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之有效成分之鳥嘌呤類係鳥嘌呤、鳥苷、單磷酸鳥苷、雙磷酸鳥苷、三磷酸鳥苷,進而為葡萄糖基鳥苷等鳥苷配糖體,以及可為該等之鹽類之型態,亦可為1種或2種以上選自該等之混合物。另外,可為酮型亦可為烯醇型或可為二者混合存在者。特別是該等鳥嘌呤類,具有對於美白成分,特別是增強腺嘌呤類之美白作用之效果,以鳥嘌呤及葡萄糖基鳥苷為佳。另外,鳥嘌呤磷酸類及葡萄糖基鳥苷等對水性溶媒溶解性高之化合物,基於使用的容易度及與其他皮膚外用劑之基劑成分混合之容易度而言為佳,葡萄糖基鳥苷特佳。
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可單獨使用其有效成分之鳥嘌呤類,亦可於未超脫本發明範圍之範圍內,因應需要摻混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因應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之適用及其劑型等,一般為可用於化妝料、醫藥品、準醫藥品等中,添加例如載體、賦形劑、安定劑、緩衝劑、pH調整劑、溶媒等任意之助劑等之1種或2種以上,而使用為粉末狀、顆粒狀、錠劑、溶液等任意之型態。進而亦可隨意地適當摻混抗氧化劑、保濕劑、甘草萃取物、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或其鹽類及維他命P類等之抗發炎劑、各種中草藥等任意之藥效成分。另外亦可適當地摻混其他成分如依地酸(EDTA)二鈉、依地酸(EDTA)三鈉、檸檬酸鈉、聚磷酸鈉、間磷酸鈉、葡萄糖酸等金屬螯合劑、蔗糖、海藻糖、海藻糖之糖質衍生物、環狀四糖、麥芽糖醇、麥芽三糖等糖類及糖醇類、前述以外之生理活性成分及動物或植物萃取物等。
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中有效成分之鳥嘌呤類含量依使用之鳥嘌呤類的種類而異,但摻混於皮膚外用劑時,其摻混量及與腺嘌呤類之摻混比例,若為可達成本發明期待效果之範圍內則無特別限制。於美白強化劑中摻混例過少時,摻混於皮膚外用劑時為獲得本發明期待效果,於皮膚外用劑中美白強化劑所佔比例過高,有時會影響皮膚外用劑之物性等而不佳。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美白劑說明時,本發明之美白劑之有效成分之美白成分係指可安全適用於皮膚,且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之化合物或含其之物質。具體而言係例如腺嘌呤類、L-抗壞血酸、L-抗壞血酸磷酸鎂、L-抗壞血酸葡萄糖基等L-抗壞血酸之衍生物及該等之鹽類、烷氧基水楊酸類及其鹽類、雌馬酚及其衍生物(以下有時稱作「雌馬酚類」)、鞣花酸及其鹽類甘草黃酮(glabridin)、麴酸及其衍生物、生育醇類、傳明酸及其衍生物以及其鹽類、tetrahydrocurcuminoid、對苯二酚之配糖體及其衍生物、亞麻油酸及其鹽類、樹脂酚及其衍生物、傳明酸及其衍生物等之化合物及藍草萃取物、洋甘菊萃取物、胎盤萃取物等植物及動物之萃取物等,特別以因鳥嘌呤類可獲得高美白增強效果之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為佳,腺嘌呤類更佳。
本發明中使用之腺嘌呤類係指腺嘌呤、腺苷、單磷酸腺苷、雙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進而為葡萄糖基腺苷等之腺苷配糖體,以及該等之鹽類型態,亦可為選自其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混合物。另外,可為胺基酸型或亞胺基型,或可為二者混合存在者。特別於該等腺嘌呤類中,自美白效果之觀點而言以腺嘌呤及葡萄糖基腺苷為佳。另外,磷酸腺苷類及葡萄糖基腺苷等係對水系溶媒溶解性高之化合物,基於使用的容易度及與其他皮膚外用劑之基劑成分混合之容易度而言為佳,葡萄糖基腺苷特佳。
本發明中使用之雌馬酚類係指雌馬酚及雌馬酚配糖體,而構成其之雌馬酚可為S型與R型此2種異構體(本說明書中將S型稱作「S-雌馬酚」而R型稱作「R-雌馬酚」)之任一種,或可為二者之混合物,亦可為選自雌馬酚及雌馬酚配糖體之2種以上之混合物。自美白作用強度之觀點而言,以S-雌馬酚以及其配糖體含量佔全體雌馬酚類之比例高者為佳,75%以上更佳。另外,對水系溶媒溶解性高之雌馬酚配糖體,基於使用的容易度及與其他皮膚外用劑之基劑成分混合之容易度而言為佳。
本發明中使用之雌馬酚配糖體,可舉出例如國際公開WO2008/126752號公報所揭示之S-雌馬酚及/或R-雌馬酚4’位置之OH基與葡萄糖基藉由α鍵結之4’-O-α-D-吡喃葡萄糖-雌馬酚、雌馬酚7位置之OH基與葡萄糖基藉由α鍵結之7-O-α-D-吡喃葡萄糖-雌馬酚、以及雌馬酚4’與7位置之OH基分別與葡萄糖基藉由α鍵結之4’,7-O-α-D-吡喃葡萄糖-雌馬酚等6種雌馬酚配糖體(以下有時稱作「葡萄糖基雌馬酚」)。此時,並未限制構成葡萄糖基之葡萄糖個數,自製造容易度與易於使用之觀點而言,一般葡萄糖以1至6個者為佳,1至4個者更佳,1個者特佳。而針對雌馬酚之二異性體,由於分別存在葡萄糖基結合方式相異之3種配糖體,本發明中可使用該等之任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亦可含有使用為製造原料之雌馬酚。
本發明之美白劑,其有效成分之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可由摻混增強如此美白成分之美白作用之鳥嘌呤類而成,亦可於未超脫本發明範圍之範圍內,因應需要摻混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可因應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之適用及其劑型等,適當使用與可摻混於前述之美白強化劑相同之其他成分之化妝料、醫藥品、準醫藥品等中之化合物及成分。
本發明之美白劑中可增強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鳥嘌呤類,其含量依所使用之腺嘌呤類、雌馬酚類及鳥嘌呤類之種類而異,但摻混於皮膚外用劑時,其摻混量及摻混比例若為可達成本發明期待效果之範圍內則無特別限制。於美白劑中摻混例過少時,摻混於皮膚外用劑時為獲得本發明期待效果,於皮膚外用劑中美白劑所佔比例過高,有時會影響皮膚外用劑之物性等而不佳。
根據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或其併用美白成分,特別是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而成本發明之美白劑,可使用於一般化妝料、醫藥品、準醫藥品等領域中,摻混於皮膚外用劑之基劑成分中。具體而言,可因應需要適當摻混使用於一般化妝料、準醫藥品及醫藥品等皮膚外用劑之基劑成分,例如保濕劑、抗氧化劑、油性成分、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反射劑、界面活性劑、抗菌劑、增黏劑、醇類、糖類、糖醇類、粉末成分、色劑、香料、水性成分、水、各種皮膚營養劑、動植物萃取物等。摻混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或美白劑而成之皮膚外用劑之型態可為例如軟膏、乳霜、乳液、化妝水、凝膠、面膜、浴用劑、洗髮精、潤髮乳、牙膏等任一種,並未限制為何種劑型。
本發明之美白增強劑或美白劑對皮膚外用劑之摻混量,其摻混量及摻混比例,若為可達成本發明期待之美白效果之範圍內,則無特別限制,一般鳥嘌呤類以鳥嘌呤換算時,以摻混0.0001~5%為佳,0.001~5%更佳,0.01~2%最佳。
附帶說明並未限制使用於本發明中之鳥嘌呤類、腺嘌呤類與雌馬酚類等美白成分之來源及製法,可根據周知之方法,或以周知之方法為準而獲得期望量,亦可自由使用市售品。另外,葡萄糖基鳥苷、葡萄糖基腺苷、葡萄糖基雌馬酚等配糖體,可如後述之實驗,使用CGTase等轉糖酵素調製。
以下,以使用核酸相關化合物之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之比較實驗為基礎,具體說明本發明。
<實驗1:核酸相關化合物對於黑色素生成抑制造成之影響>
將核酸相關化合物對於黑色素生成抑制造成之影響,採用使用於皮膚外用劑之美白劑之評價指標所泛用之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進行評價。由於核酸相關化合物大致分為嘌呤化合物與嘧啶化合物,受驗試料分別使用下述具代表性之化合物。
<受驗試料>
嘌呤化合物:腺嘌呤、鳥嘌呤、黃嘌呤、次黃嘌呤、肌苷(均為Sigma公司販售,試藥等級)
嘧啶化合物:胞嘧啶、胸嘧啶、尿嘧啶(均為Sigma公司販售,試藥等級)
陽性對照:麴酸(片山化學工業公司販售,試藥等級)
<評價方法>
於6孔盤(Becton,Dickinson and Company販售,商品名「6孔Multiwell Plate」)中,將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以2×104 個/4 mL/well,播入懸浮於含10容積%牛胎兒血清(以下略記做「FCS」)之RPMI-1640培養基,並使細胞附著於底面。去除該附著了細胞之培養盤孔之上清液後,將上述之任一種受驗試料,使其於培養液中之濃度為表1所示濃度(10μM)而添加含10容積%FCS之RPMI-1640培養基為4 mL/well,並於37℃,5容積%CO2 之條件下培養5天。之後,加入胰蛋白酶並回收細胞後,以離心回收細胞。進而將該細胞以Dulbecco’s PBS(以下略記做「D-PBS」)洗淨一次後,進行離心,去除上清液,於細胞團中加入0.5ml之1N氫氧化鈉使細胞溶化。將該鹼性可溶化液煮沸30分鐘,依下述方法測定黑色素量。另外,陰性對照為僅使用培養基進行培養,陽性對照係使用於美白用之皮膚外用組成物之有效成分之麴酸,使其成為500μM濃度添加於含10容積%FCS之RPMI-1640培養基,4mL/well,並同樣將B-16黑色素瘤細胞培養5天,並同樣測定該等培養孔內之黑色素量。將陰性對照之黑色素量定為100,計算以經添加各受驗試料或麴酸(陽性對照)之培養基培養時之黑色素量之相對值,以黑色素生成率(%)示於表1。且本實驗及下述實驗所使用之濃度之受驗試料(包含麴酸),均不會對B-16黑色素瘤細胞增殖造成影響。
<黑色素量之測定法>
使用MicroplateReader(和光藥品工業公司販售,商品名「M-Vmax」)測定各鹼液於450nm之吸光度(參考波長為650nm),藉由與黑色素標準品(Sigma公司售)比較而求得。本實驗及下述實驗中黑色素生成率愈低愈具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換言之即為美白效果愈高之意。
自表1結果可明確得知,用於試驗之濃度中,僅添加腺嘌呤時,可抑制B-16黑色素瘤細胞之黑色素生成。添加鳥嘌呤、黃嘌呤、次黃嘌呤、肌苷、胞嘧啶、胸嘧啶及尿嘧啶培養時,均未發現可抑制黑色素生成。該結果顯示測試之核酸相關化合物中僅腺嘌呤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可作為有效之美白成分。
<實驗2:組合使用核酸相關化合物時對於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之試驗>
針對實驗1中唯一顯示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之腺嘌呤,與其他核酸相關化合物併用時,對於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進行試驗。亦即,本實驗中之受驗試料係將實驗1所使用之任1種或2種受驗試料,使其於培養液中之濃度成為如表2所示濃度,分別添加於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之外,亦藉由與實驗1相同評價方法,求出黑色素生成率並將結果示於表2。
自表2結果可明確得知,添加5μM腺嘌呤進行培養時,黑色素生成率為83%,而添加10μM時,黑色素生成率變為60%。除腺嘌呤以外分別單獨添加5μM之鳥嘌呤、黃嘌呤、次黃嘌呤、肌苷、胞嘧啶、胸嘧啶、尿嘧啶時,未發現抑制黑色素生成。反之,將腺嘌呤與其他受驗試料併用時,僅組合使用腺嘌呤與鳥嘌呤各為5μM時,黑色素生成率變為32%,發現顯著的黑色素生成抑制。而組合腺嘌呤、黃嘌呤、次黃嘌呤、肌苷、胞嘧啶、胸嘧啶或尿嘧啶時,任一狀況下均未發現黑色素生成抑制率與單獨添加腺嘌呤時相比為具有意義的差別。自該結果可判明腺嘌呤之美白作用,意外地,僅與並未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之核酸相關化合物組合使用,即具有顯著的強化作用。
<實驗3:腺嘌呤類及鳥嘌呤類之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試驗>
由於實驗1中發現腺嘌呤具有強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故以實驗1之方法為準,進行腺嘌呤類之黑色素生成抑制強度之比較。同時針對可強化腺嘌呤之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之鳥嘌呤類,亦再度確認其是否具有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亦即,使用腺嘌呤類及鳥嘌呤類作為下述之受驗試料,並將各化合物依表3或表4所示濃度添加於培養基中,藉由實驗1相同之評價方法,求出其黑色素生成率。針對腺嘌呤類之結果示於表3,而針對鳥嘌呤類結果示於表4。
<受驗試料>
腺嘌呤類:腺嘌呤、腺苷、腺苷-5’-磷酸、腺苷-5’-雙磷酸、腺苷-5’-三磷酸(均為Sigma公司販售,試藥等級)、葡萄糖基腺苷
鳥嘌呤類:鳥嘌呤、鳥苷、鳥苷-5’-磷酸、鳥苷-5’-雙磷酸、鳥苷-5’-三磷酸(均為Sigma公司販售,試藥等級)、葡萄糖基鳥苷
陽性對照:麴酸(片山化學工業公司販售,試藥等級)
且葡萄糖基腺苷及葡萄糖基鳥苷分別依照下述方法於股份有限公司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調製。
<調製葡萄糖基腺苷>
使腺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販售,試藥等級)之濃度為1%,糊精(松谷化學公司販售,商品名「Pinedex#1」,固形份約92.3%)之濃度為10%而添加10 mM醋酸鈉溶液(pH5.5),並加溫至50℃,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將來自依特開昭50-63189號公報記載之方法為準所調製之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Tc-91株(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 專利生物寄存中心 寄存編號FERM BP-11273))之CGTase(股份有限公司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製造),於每1g糊精添加1,000單位,並於50℃下反應24小時後,加熱至100℃15分鐘使CGTase失活後,於每1g糊精添加260單位之葡糖澱粉酶(Nagase chemteX公司販售,商品名「Glucozyme #20000」,20,000單位/g),並使其於50℃下反應24小時。將該反應液加熱至100℃10分鐘後,離心(11,500rpm),回收上清液800 ml。藉由將該上清液以150ml活性炭管柱(120mm×Φ 41mm),使其流速為SV=3(5ml/分)進行通液,而使葡萄糖基腺苷及葡萄糖基鳥苷吸附於管柱後,以去離子水(管柱容積之7倍量)以及20%乙醇溶液(管柱容積之6倍量)洗淨管柱,再以40%乙醇溶液溶出。溶出液以每50ml劃分,並回收發現吸收紫外線(260nm)之劃分。回收之劃分以膜過濾(孔徑為0.22μm)後,使用ODS管柱之製備型HPLC並回收葡萄糖基腺苷劃分。統整回收之劃分,並以活性炭管柱層析儀脫鹽,以40%乙醇溶出,回收葡萄糖基腺苷溶出劃分。回收之劃分以膜過濾(孔徑為0.22μm)後,以減壓乾燥調製固形物之純度為98質量%以上之葡萄糖基腺苷粉末。
<調製葡萄糖基鳥苷>
除將上述調製葡萄糖基腺苷之方法中使用之腺苷換為鳥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販售,試藥等級)之外,以相同方法調製固形物純度為98質量%以上之葡萄糖基鳥苷。
如表3所示,麴酸(陽性對照)對於B-16黑色素瘤細胞之黑色素生成抑制,具有濃度依賴之傾向。而於試驗的範圍內,腺苷類之任一種均與麴酸相同,可濃度依存且有意義地抑制B-16黑色素瘤細胞之黑色素生成。比較於10μM濃度之腺苷類存在下進行培養時之黑色素生成率,黑色素生成之抑制效果,以腺嘌呤、腺苷及葡萄糖基腺苷,較腺苷磷酸類為強,且腺嘌呤及葡萄糖基腺苷可獲得最強之效果。相對於此,如圖4所示本實驗所使用之鳥嘌呤類之濃度之黑色素生成率,任一種化合物均未發現與僅使用培養基之陰性對照出現有意義的差別,而判斷鳥嘌呤類本身未具有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
<實驗4:鳥嘌呤類對於腺嘌呤類美白作用造成之影響>
由於於實驗2中確認鳥嘌呤類可強化腺嘌呤類之美白作用,而依實驗2之方法,實施鳥嘌呤類之添加,對於含腺嘌呤之腺嘌呤類之美白作用造成影響之調查試驗,並使用與實驗1相同之評價方法進行評價。亦即,受驗試料均使用與實驗3相同之物質,並依表5至7所示之受驗試料組合化合物,添加於培養液中使其成為表5至7所示濃度,培養B-16黑色素瘤細胞,求得黑色素生成率。其結果示於表5至7。
如表5至7所示,雖然未發現鳥嘌呤類之任一種本身具有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但確認藉由使其與美白成分之腺嘌呤類共存可強化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該藉由鳥嘌呤類之腺嘌呤類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之強度,實驗中所使用之鳥嘌呤、鳥苷、鳥苷-5’-磷酸及葡萄糖基鳥苷幾乎相同。該結果顯示鳥嘌呤類可適用為美白成分腺嘌呤類之美白強化劑。另外顯示藉由使美白強化劑鳥嘌呤類與美白成分腺嘌呤類共存,可成為具有優異之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之美白劑。
<實驗5:鳥嘌呤類與腺嘌呤類之含有比例對腺嘌呤類之美白作用之影響>
由於實驗2以及4中確認藉由鳥嘌呤類可強化腺嘌呤類之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而依實驗2之方法,進行為確認可獲得如此強化效果之鳥嘌呤類與腺嘌呤類之含有比例之試驗,並使用與實驗1相同之評價方法進行評價。亦即,將鳥嘌呤與腺嘌呤之莫耳比依表8所示比例進行混合,使培養基中之濃度以鳥嘌呤與腺嘌呤合計為5μM而添加,求得B-16黑色素瘤細胞之黑色素生成率,並將結果示於表8。
如表8所示,藉由鳥嘌呤而強化腺嘌呤之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時,鳥嘌呤與腺嘌呤之莫耳比為1:199~99:1,以1:99~49:1之範圍內其抑制作用更為顯著,而於1:9~7:3之範圍特別顯著。
<實驗6:鳥嘌呤類對於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影響>
由於根據實驗1至5,可確認鳥嘌呤類可增強腺嘌呤類之美白作用,於本實驗中,使用雌馬酚類針對鳥嘌呤類對腺嘌呤類以外之美白成分造成之影響進行試驗。實驗係使用雌馬酚及以下述方法調製之雌馬酚配糖體。
<調製雌馬酚配糖體>
依國際公開WO2008/126752號公報之實施例1記載之方法為準,將1g之試藥等級雌馬酚(股份有限公司Nacalai售,商品編號「26355-54」為R-雌馬酚及S-雌馬酚之混合物),溶解於100 ml之乙醇後,再與含100g之糊精(三和澱粉股份有限公司販售,商品名「Pinedex#1」)、pH6.0之50mM磷酸緩衝溶液及0.2mM氯化鈣之溶液1,000ml混合後,添加1,000單位/g之來自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lus Tc-91株(寄存編號FERM BP-11273)之CGTase(股份有限公司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製造),並於40℃下孵育72小時。加熱至100℃使反應停止後,再加入70ml之1M磷酸緩衝溶液及10單位/g之葡萄糖酶(生化學工業製),並於40℃下反應18小時。再將所得之反應液使用填充有多孔性合成吸附劑(三菱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販售,商品名「DIAION HP-20管柱」)之管柱(3cmΦ ×90cm,640ml),管柱經水洗去除游離之糖質後,依30%、40%之乙醇溶液之順序進行溶出,回收含雌馬酚配糖體之40%乙醇溶液之溶出劃分。再使用真空濃縮機,回收去除乙醇並經濃縮後之含雌馬酚配糖體之劃分,並進行冷凍乾燥,得含雌馬酚配糖體(S-雌馬酚配糖體及R-雌馬酚配糖體之混合物,以下稱作「葡萄糖基雌馬酚」)之粉末。
進而依國際公開WO2008/126752號公報之實施例1記載之方法為準,使用2g之市售雌馬酚(Funakoshi股份有限公司售,為S-雌馬酚及R-雌馬酚之混合物),並以特表2006-504409號公報之實施例1之記載為基礎,使用光學異構物分離用管柱(Daiseru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販售,商品名「CHIRALCEL OJ-H」)4.6mmΦ ×250mm,使用移動相A液(己烷:乙醇=9:1)及B液(己烷:乙醇=1:9)以及通液量1ml/分,B液之條件為濃度自0%至100%梯度/15分之管柱層析儀,可分別分離、回收S-雌馬酚與R-雌馬酚。再將所得之0.7g之S-雌馬酚與0.7g之R-雌馬酚,分別溶解於70ml之乙醇,再與含70g之糊精(松谷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販售,商品名「Pinedex#1」)、pH6.0之50mM磷酸緩衝溶液及0.2mM氯化鈣之溶液700ml混合後,添加1,000單位/g之來自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lus Tc-91株(寄存編號FERM BP-11273)之CGTase(股份有限公司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製造),並於40℃下孵育72小時,得轉糖反應液。再將該反應液分別加熱至100℃使反應停止後,再加入70ml之1M磷酸緩衝溶液及10單位/g之葡萄糖酶(生化學工業製),並於40℃下反應18小時。再將所得之反應液分別使用填充有多孔性合成吸附劑(三菱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販售,商品名「DIAION HP-20管柱」)之管柱(30mmΦ ×900mm,640ml),管柱經水洗去除游離之糖質後,依10%、20%、30%、40%、50%、60%、100%之乙醇溶液之順序進行溶出,並回收含雌馬酚配糖體之40%乙醇溶液之溶出劃分。再使用真空濃縮機,回收去除乙醇並經濃縮後進行冷凍乾燥之含S-雌馬酚配糖體(以下稱作「葡萄糖基-S-雌馬酚」)之粉末,與含R-雌馬酚配糖體(以下稱作「葡萄糖基-R-雌馬酚」)之粉末。
將上述之含葡萄糖基-S-雌馬酚之粉末再度溶解,依下述條件,以使用D-ODS-5管柱之製備型高速液相層析儀(以下有時記作「HPLC」),自螢幕觀察紫外線(以下有時記作「UV」)吸收的同時,以乙腈/水/醋酸(18:82:0.1)溶出,並製備7-O-α-D-吡喃葡萄糖-S-雌馬酚(以下記作「7-葡萄糖基-S-雌馬酚」)溶出劃分,以及4’-O-α-D-吡喃葡萄糖-S-雌馬酚(以下記作「4’-葡萄糖基-S-雌馬酚」)溶出劃分,再分別以真空濃縮機,去除溶媒並經濃縮後,進行冷凍乾燥。
<HPLC:製備用>
裝置:CR-4A及LCD-10AD(股份有限公司島津製作所販售)
管柱:D-ODS-5 S-5 20 mmΦ ×250 mm(YMC股份有限公司販售)
移動相:乙腈/水/醋酸(18:82:0.1)
流速:6 mL/分
溫度:40℃
檢測:UV
上述調製之各雌馬酚配糖體之雌馬酚配糖體含量係根據下述分析用HPLC,測定於UV280nm之吸光度之HPLC溶出模式之圖表上,各成分之溶出波形面積所佔比例,以及雌馬酚之UV280nm之莫耳吸光係數(由於配糖體之糖質部分不會吸收紫外線,將雌馬酚及其配糖體之UV280nm之莫耳吸光係數視為相同者而計算)為基礎而計算。
<HPLC:分析用>
裝置:CR-4A及LCD-10AD(股份有限公司島津製作所販售)
管柱:ODS-AM-303 4.6 mmΦ ×250 mm(YMC股份有限公司販售)
移動相:A液:乙腈/水/醋酸(20:80:0.1)
B液:乙腈/水/醋酸(40:60:0.1)
流速:0.8 mL/分
以A液25分,B液之濃度自0%至100%梯度/10分,B液10分之時間表實施
溫度:35℃
檢測:UV
上述製備用HPLC及分析用HPLCUV吸光度之monitor係如下所述進行。
<UV>
裝置:SPD-10AVP(股份有限公司島津製作所販售)
波長:UV280nm
<實驗方法>
將雌馬酚(股份有限公司Nacalai售,商品編號「26355-54」,為R-雌馬酚及S-雌馬酚之混合物),以及上述調製之R-雌馬酚、S-雌馬酚、葡萄糖基雌馬酚、葡萄糖基-S-雌馬酚、葡萄糖基-R-雌馬酚、7-葡萄糖基-S-雌馬酚以及4’-葡萄糖基-S-雌馬酚之任一種,與鳥嘌呤,單獨或組合使用,使其於培養液中之濃度成為表9及10所示濃度而分別添加於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之外,均使用與實驗1相同之評價方法,求得黑色素生成率,並將其結果示於表9及10。
如表9及10所示,試驗所使用之雌馬酚類之任一種均與腺嘌呤類之情況相同,可藉由與鳥嘌呤併用而增強其美白作用。自抑制生成黑色素作用之強度的觀點而言,雌馬酚較其之配糖體為強,且有S-雌馬酚較R-雌馬酚為強之傾向。另外,7-葡萄糖基-S-雌馬酚以及4’-葡萄糖基-S-雌馬酚,其黑色素生成量幾乎無差異,並未發現因葡萄糖基鍵結部位的不同而造成美白作用強度的差異。且雖未顯示具體之數據,但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增強效果,於實驗2中使用之核酸類中,除鳥嘌呤類以外均未發現該作用,自該觀點而言,與使用腺嘌呤類之情況為相同結果。
<實驗7:鳥嘌呤類對於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影響>
由於實驗6中確認鳥嘌呤類可強化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而依實驗2之方法,實施鳥嘌呤類之添加對於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造成影響之調查試驗,並使用與實驗1相同之評價方法進行評價。亦即,鳥嘌呤類均使用與實驗3相同之物質,並依表11所示之雌馬酚或表12所示之葡萄糖基雌馬酚與鳥嘌呤類之組合,添加於培養液中使其成為表11及12所示濃度,培養B-16黑色素瘤細胞,求得黑色素生成率。其結果示於表11至12。
如表11及12所示,雌馬酚及葡萄糖基雌馬酚任一種均可藉由試驗所使用之鳥嘌呤類增強美白作用。由於實驗所使用之雌馬酚係由S-雌馬酚及R-雌馬酚所構成,而葡萄糖基雌馬酚由葡萄糖基-S-雌馬酚及葡萄糖基-R-雌馬酚構成,合併本實驗與實驗6之結果,可得出雌馬酚類與腺嘌呤類相同,可藉由鳥嘌呤類增強其美白作用之結論。另外,實驗6及7之結果顯示鳥嘌呤類可適用為美白成分之雌馬酚類之美白強化劑。另外顯示藉由使美白強化劑之鳥嘌呤類與美白成分之雌馬酚類共存,可獲得具優異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之美白劑。
<實驗8:鳥嘌呤類與雌馬酚類之含有比例對於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影響>
由於於實驗6及7中,確認可藉由鳥嘌呤類強化雌馬酚類之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而依實驗5之方法,進行為確認可獲得如此強化效果之鳥嘌呤類與雌馬酚類之含有比例之試驗,並使用與實驗1相同之評價方法進行評價。亦即,將鳥嘌呤與雌馬酚之莫耳比依表13所示比例進行混合,使培養基中之濃度以鳥嘌呤與雌馬酚合計為5μM而添加,求得B-16黑色素瘤細胞之黑色素生成率,並將結果示於表13。
如表13所示,藉由鳥嘌呤而強化之雌馬酚之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係於鳥嘌呤與雌馬酚之莫耳比為1:199~99:1,以1:99~49:1之範圍內其抑制作用更為顯著,而於1:9~7:3之範圍特別顯著。
<實驗9:鳥嘌呤類及腺嘌呤類對於皮膚黑色素生成造成之影響>
由於在實驗2、4及5中確認了鳥嘌呤類及腺嘌呤類可強化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美白作用),因而使用鳥嘌呤(Sigma公司販售,試藥等級)作為鳥嘌呤類,腺嘌呤(Sigma公司販售,試藥等級)作為腺嘌呤類,藉由10位自願者進行日曬(照射紫外線)對於皮膚之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之評價。
<受驗者>
年齡為22至55歲之男女合計共10位(男性5位,女性5位)
<紫外線照射裝置>
光源裝置(三和化學公司販售,NS-8F型)
紫外線螢光燈(東芝公司販售,FL-20SE) 5管
<測定最小紅斑線量>
於各受驗者右上腕內側預先確認無斑點及傷口部位,分別以25、50、75、100、125及150 mJ/cm2 之紫外線(UVB)個別於1×1cm之範圍照射。於照射24小時後以目視觀察照射部位,將可確認出現紅斑之紫外線最小劑量之照射量,作為受驗者之最小紅斑線量。
<測定黑色素沈澱指數(melanin index)>
使用分光測色劑(KONICA MINOLTA公司販售,CM-700d)測定黑色素沈澱指數。
<受驗試料>
使用日本藥典親水軟膏(Merck製藥公司販售,商品名係「親水軟膏 Hoei」)作為基劑,並依下述之含量及下述濃度,使其含有鳥嘌呤及腺嘌呤(均為Sigma公司販售,試藥等級)二者,或其中任一種,再依據常法,調製乳霜型態之受驗試料1至3。將僅使用基劑之乳霜作為對照組,為調製乳霜型態之受驗試料4。
受驗試料1:相對於乳霜全質量,以無水物換算係含有鳥嘌呤為0.1及腺嘌呤為0.1質量%之乳霜。
受驗試料2:相對於乳霜全質量,以無水物換算係含有鳥嘌呤為0.1質量%之乳霜。
受驗試料3:相對於乳霜全質量,以無水物換算係含有腺嘌呤為0.1質量%之乳霜。
受驗試料4:僅含基劑之乳霜。
<試驗方法>
確認受驗者之左上腕內側部位無斑點及傷口。於開始試驗日及第二天,對各受驗者之4個受驗部位,分別照射以最小紅斑線量之1.5倍之紫外線(UVB)。照射部位係係每個塗布各受驗試料之部位為1×1cm之範圍。自最初剛照射完UVB後,以每日三次(早、中、晚),共持續28天,分別將受驗試料1至4之任一種,以指尖取約0.3g/受驗試料/次,塗布於受驗部位。此時需注意勿將受驗試料與其他受驗試料混雜。於試驗期間,塗布受驗試料後之30分鐘內不清洗塗布部位。同時於日常生活中,不使塗布受驗試料部位及其周邊暴露於日光等強紫外線下。於實驗進行中同時實施雙盲試驗。
<評價方法>
自開始照射紫外線的第28天,依目視觀察受驗部位及進行測定黑色素沈澱指數,並確認色素沉澱程度。求得受驗者10位平均之結果示於表15。依目視之色素沉澱程度係將塗布受驗試料4之部位與塗布受驗試料1、2或3之部位之色素沈澱相比,分為明顯較多(-2)、稍微多(-1)、無差別(0)、較少(1)、明顯較少(2)等5階段並點數化,且針對各受驗試料合計其點數,求得平均。依據目視之色素沉澱程度判定,對每位受驗者共以5位判定者進行,並求得其點數之平均。另外將受驗試料4之黑色素沈澱指數之測定值定為100(%),求得其他受驗試料塗布部位之相對值,及求得其平均值。本試驗中依目視測得之點數愈高,意味抑制色素沉澱(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愈高,黑色素沈澱指數之比例(%)愈低,意味抑制色素沉澱(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愈高。
如表14所示,塗布含鳥嘌呤及腺嘌呤之乳霜(受驗試料1)之部位,與塗布未含該等化合物之乳霜基劑(受驗試料4)之部位相比,自目視之點數及黑色素沈澱指數任一項觀察,色素沉澱顯著被抑制。而塗布含鳥嘌呤之乳霜(受驗試料2)之部位,與塗布受驗試料4之部位相比並未發現色素沉澱程度之差異。塗布含腺嘌呤之乳霜(受驗試料3)之部位,與塗布受驗試料4之部位相比,色素沉澱雖被抑制,但其抑制程度,遠較塗布含鳥嘌呤及腺嘌呤之乳霜(受驗試料1)之部位為弱。其結果與實驗2、4及5之結果相當一致,因而顯示可將鳥嘌呤類利用為腺嘌呤類之美白作用強化劑,以及藉由使美白劑含有鳥嘌呤類及腺嘌呤類,可改善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並製為經強化之美白劑。且於實驗期間以及實驗結束後,受驗者之塗布受驗試料部位,除發現因照射紫外線造成之紅斑及色素沉澱之外,並未發現發紅及失去光澤等異常現象,另外,由於受驗者健康狀態並未出現任何問題,推測即使將鳥嘌呤類及腺嘌呤類塗布於皮膚上,亦不會引起安全問題。
<實驗10:鳥嘌呤類及雌馬酚類對於皮膚黑色素生成造成之影響>
由於在實驗6及7中確認了鳥嘌呤類及雌馬酚類可強化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美白作用),因而使用雌馬酚(股份有限公司Nacalai售,商品編號「26355-54」為R-雌馬酚及S-雌馬酚之混合物)取代腺嘌呤,另外除了受驗者年齡為25至50歲之男女合計共10位(男性5位,女性5位)自願者之外,藉由與實驗9相同之條件及方法,進行日曬(照射紫外線)對於皮膚之黑色素生成抑制作用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5。
如表15所示,塗布含鳥嘌呤及雌馬酚之乳霜(受驗試料1)之部位,與塗布未含該等化合物之乳霜基劑(受驗試料4)之部位相比,自目視之點數及黑色素沈澱指數任一項觀察,色素沉澱顯著被抑制。而塗布含鳥嘌呤之乳霜(受驗試料2)之部位,與塗布受驗試料4之部位相比並未發現色素沉澱程度之差異。塗布含雌馬酚之乳霜(受驗試料3)之部位,與塗布受驗試料4之部位相比,色素沉澱雖被抑制,但其抑制程度,遠較塗布含鳥嘌呤及雌馬酚之乳霜(受驗試料1)之部位為弱。其結果與實驗6及7之結果相當一致,因而顯示可將鳥嘌呤類利用為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強化劑,以及藉由使美白劑含有鳥嘌呤類及雌馬酚類,可改善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並製為經強化之美白劑。且於實驗期間以及實驗結束後,受驗者之塗布受驗試料部位,除發現因照射紫外線造成之紅斑及色素沉澱之外,並未發現發紅及失去光澤等異常現象,另外,由於受驗者健康狀態並未出現任何問題,推測即使將鳥嘌呤類及雌馬酚類塗布於皮膚上,亦不會引起安全問題。
以下舉實施例詳細敘述本發明,但本發明未因此而有任何限制。各成分或化合物之含量於未特別記明時係以質量%表示。另外,下述實施例所舉之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或將該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併用而成之美白劑,可利用為美白用皮膚外用劑,或其製造原料。
[實施例1] <美白強化劑>
將1質量份之鳥嘌呤溶解於4質量份之純水中,加入pH調整劑調整pH為6.8,調製液狀的美白強化劑。由於本品係具有美白成分,特別是具有強化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藉由併用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可製造美白效果極優異之美白劑。另外對於摻混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之皮膚外用劑,亦可摻混為美白強化劑。
[實施例2] <美白強化劑>
將1質量份之鳥苷溶解於4質量份之純水中,加入pH調整劑調整pH為7.0,噴霧乾燥後,進行造粒,調製為顆粒狀之美白強化劑。由於本品之美白成分,特別是具有強化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可藉由併用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製造美白效果極優異之美白劑。另外對於摻混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之皮膚外用劑,亦可摻混為美白強化劑。
[實施例3] <美白強化劑>
將1質量份之鳥苷與1質量份之Cyclic Nigerosyl-(1→6)-Nigerose(環狀四糖)均勻攪拌混合,調製為粉末狀之美白強化劑。由於本品之美白成分,特別是具有強化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可藉由併用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製造美白效果極優異之美白劑。另外對於摻混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之皮膚外用劑,亦可摻混為美白強化劑。
[實施例4] <美白強化劑>
將實驗3所使用之1質量份之葡萄糖基鳥苷,與1質量份之葡萄糖基檸檬黃素(Hesperidin)(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販售)均勻攪拌混合,調製為粉末狀之美白強化劑。由於本品之美白成分,特別是具有強化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可藉由併用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製造美白效果極優異之美白劑。另外對於摻混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之皮膚外用劑,亦可摻混為美白強化劑。
[實施例5] <美白強化劑>
於8質量份之純水中,加入依實驗3之方法調製之1質量份之葡萄糖基鳥苷,與1質量份之含α,α-海藻糖之糖質衍生物之糖質(股份有限公司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販售,商品名「Tornare」)均勻攪拌混合,調製為液狀之美白強化劑。由於本品之美白成分,特別是具有強化腺嘌呤類及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可藉由併用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製造美白效果極優異之美白劑。另外對於摻混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之皮膚外用劑,亦可摻混為美白強化劑。
[實施例6] <美白劑>
製造混合1質量份之鳥苷與1質量份之美白成分之腺嘌呤或雌馬酚之美白劑。由於本品係藉由鳥苷而改善及強化腺嘌呤類或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而可使用為皮膚外用劑,或作為皮膚外用劑之美白劑,摻混於皮膚外用劑中。
[實施例7] <美白劑>
製造混合2質量份之鳥苷5’-磷酸與1質量份之美白成分之腺嘌呤,或依實驗6記載之方法調製之1質量份之S-雌馬酚之美白劑。由於本品係藉由鳥苷5’-磷酸而改善及強化腺嘌呤或S-雌馬酚之美白作用,而可使用為皮膚外用劑,或作為皮膚外用劑之美白劑,摻混於皮膚外用劑中。
[實施例8] <美白劑>
將2質量份之鳥苷5’-磷酸、鳥苷5’-雙磷酸、鳥苷5’-三磷酸之任一種,與1質量份之美白成分之腺苷5’-磷酸、腺苷5’-雙磷酸、腺苷5’-三磷酸之任一種混合製造為美白劑。由於本品係藉由鳥苷磷酸類而改善及強化腺苷磷酸類之美白作用,而可使用為皮膚外用劑,或作為皮膚外用劑之美白劑,摻混於皮膚外用劑中。
[實施例9] <美白劑>
製造混合1質量份之依實驗3記載之方法調製之葡萄糖基鳥苷,與2質量份之依實驗6記載之方法調製之葡萄糖基腺苷之美白劑。由於本品係藉由葡萄糖基鳥苷而改善及強化葡萄糖基雌馬酚之美白作用,而可使用為皮膚外用劑,或作為皮膚外用劑之美白劑,摻混於皮膚外用劑中。
[實施例10] <美白劑>
混合4質量份之依實驗3記載之方法調製之粉末狀美白強化劑,與1質量份之依實驗3記載之方法調製之美白成分之葡萄糖基腺苷,或1質量份之依實驗6記載之方法調製之葡萄糖基雌馬酚,製造美白劑。由於本品係藉由葡萄糖基鳥苷而改善及強化葡萄糖基腺苷或葡萄糖基雌馬酚之美白作用,而可使用為皮膚外用劑,或作為皮膚外用劑之美白劑,摻混於皮膚外用劑中。
[實施例11] <美白劑>
混合4質量份之鳥苷,與依實驗3記載之方法調製之1質量份之美白成分之葡萄糖基腺苷、1質量份之依實驗6記載之方法調製之葡萄糖基-S-雌馬酚,以及1質量份之抗壞血酸2-葡萄糖醇酐(股份有限公司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販售,商品名「AA2G」)而製造美白劑。本品係藉由鳥苷而改善及強化葡萄糖基腺苷及葡萄糖基-S-雌馬酚之美白作用,進而由於含有美白成分之抗壞血酸2-葡萄糖醇酐,可使用為皮膚外用劑,或作為皮膚外用劑之美白劑,摻混於皮膚外用劑中。
[實施例12] <化妝水>
使用下述摻混配方,依據常法調製化妝水。
由於本品含有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美白成分之腺苷或雌馬酚以及L-抗壞血酸2-葡萄糖醇酐,根據其適用於肌膚,而為可使肌膚變白之具優異美白效果之化妝水。
[實施例13] <乳液>
使用下述摻混配方,依據常法調製乳液。
由於本品含有本發明之美白劑以及美白成分之熊果素,根據其適用於肌膚,而為可使肌膚變白之具優異美白效果之乳液。
[實施例14] <乳霜>
使用下述摻混配方,依據常法調製乳霜。
由於本品含有本發明之美白劑以及美白成分之傳明酸,根據其適用於肌膚,而為可使肌膚變白之具優異美白效果之乳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以鳥嘌呤類作為有效成分之本發明之美白強化劑,作為可強化美白成分,特別是選自腺嘌呤類及/或雌馬酚類之美白作用之美白強化劑,或以鳥嘌呤類作為有效成分之美白強化劑與美白成分,特別是由併用腺苷類及/或雌馬酚類而成之本發明之美白劑,作為可改善及強化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之美白劑,均可利用於製造化妝品、醫藥品、準醫藥品、雜貨、化學品等皮膚外用劑之業界。本發明為可達成如此顯著作用效果之發明,對於業界提供莫大之貢獻,誠為極具意義之發明。

Claims (1)

  1. 一種美白用皮膚外用劑,其係將(甲)選自鳥嘌呤、鳥苷、單磷酸鳥苷、雙磷酸鳥苷、三磷酸鳥苷及葡萄糖基鳥苷中之1種或2種以上與(乙)選自雌馬酚及葡萄糖基雌馬酚中之1種或2種以上作為有效成分,並以1:99至49:1之莫耳比含有前述(甲)與前述(乙),且含有以鳥嘌呤換算為0.001至5質量%之(甲)成份所成。
TW100127403A 2010-08-03 2011-08-02 美白強化劑及其用途 TWI513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4583 2010-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9060A TW201219060A (en) 2012-05-16
TWI513472B true TWI513472B (zh) 2015-12-21

Family

ID=4555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403A TWI513472B (zh) 2010-08-03 2011-08-02 美白強化劑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30129651A1 (zh)
EP (1) EP2601930A4 (zh)
JP (1) JP5837497B2 (zh)
TW (1) TWI513472B (zh)
WO (1) WO20120179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5542A1 (ja) * 2011-02-01 2012-08-09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皮膚外用剤
KR20160002116A (ko) 2014-06-30 2016-01-07 선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페녹소다이올 글루코사이드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약학적 조성물
JP2016196428A (ja) * 2015-04-03 2016-11-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クオール及びキレート剤を含有する外用組成物
JP6512548B2 (ja) * 2015-04-03 2019-05-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クオール、酸化防止剤、及び油類を含有する外用組成物
TWI743080B (zh) * 2016-01-19 2021-10-21 新加坡商雅珂馬Z私人有限公司 用於調整膚質之化妝品組成物及其用途
WO2019035227A1 (ja) * 2017-08-17 2019-02-21 味の素株式会社 ゲル状化粧料組成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6343A (ja) * 2004-07-02 2006-01-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皮膚外用剤
TW200902077A (en) * 2007-04-09 2009-01-16 Hayashibara Biochem Lab Whitening agent comprising equol or its saccharide derivative as an effective ingredient
TW200914059A (en) * 2007-08-06 2009-04-01 Otsuka Pharma Co Ltd Gel-like composition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comprising adenine compou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1206A (ja) * 1987-11-04 1989-05-12 Lion Corp 美白化粧料
JP2608745B2 (ja) 1988-01-20 1997-05-14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美白化粧料
JP2926412B2 (ja) 1989-05-19 1999-07-28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α―グリコシル―L―アスコルビン酸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用途
JP2832848B2 (ja) 1989-10-21 1998-12-09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結晶2―O―α―D―グルコピラノシル―L―アスコルビン酸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用途
FR2695034B1 (fr) * 1992-09-01 1994-10-07 Oreal Composition cosmétique ou pharmaceutique comprenant en association une peroxydase et un agent anti-oxygène singulet.
US5998423A (en) * 1996-10-08 1999-12-07 Therasys, Inc. Methods for modulating melanin production
US20020006913A1 (en) * 1997-11-04 2002-01-17 Von Borstel Reid W. Antimutagenic composition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hotodamage to skin
JP2002370986A (ja) * 2001-04-13 2002-12-24 Otsuka Pharmaceut Co Ltd 糖取込促進剤
US6649150B2 (en) * 2002-04-11 2003-11-18 Em Industries Skin-lightening
CA2480080C (en) 2002-04-09 2010-08-03 Otsuka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mposition for cell proliferation
US7396855B2 (en) 2002-07-24 2008-07-08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Composition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equol,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king
JP4129574B2 (ja) 2002-08-06 2008-08-06 大塚製薬株式会社 老化防止剤
FR2849377B1 (fr) * 2002-12-30 2007-08-03 Jean Noel Thore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regulatrice de la flore cutanee
AU2003303607A1 (en) * 2002-12-30 2004-07-29 Jean-Noel Thorel Cutaneous metabolic bio-activator
JP5093998B2 (ja) * 2004-09-22 2012-12-12 大塚製薬株式会社 色素沈着予防又は改善剤
FR2893843B1 (fr) * 2005-11-25 2008-04-18 Am Phyto Conseil Sarl Utilisation d'une composition contenant un ecdysteroide
WO2009088050A1 (ja) * 2008-01-11 2009-07-16 Otsuka Pharmaceutical Co., Ltd. 外用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6343A (ja) * 2004-07-02 2006-01-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皮膚外用剤
TW200902077A (en) * 2007-04-09 2009-01-16 Hayashibara Biochem Lab Whitening agent comprising equol or its saccharide derivative as an effective ingredient
TW200914059A (en) * 2007-08-06 2009-04-01 Otsuka Pharma Co Ltd Gel-like composition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comprising adenine compou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1930A4 (en) 2016-05-18
WO2012017911A1 (ja) 2012-02-09
US20130129651A1 (en) 2013-05-23
US20140205553A1 (en) 2014-07-24
EP2601930A1 (en) 2013-06-12
JP5837497B2 (ja) 2015-12-24
JPWO2012017911A1 (ja) 2013-10-03
TW201219060A (en)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3472B (zh) 美白強化劑及其用途
KR101338546B1 (ko) 피부 외용제
WO2007040027A1 (ja) リン酸化糖を含有した皮膚外用剤
JP2014043472A (ja) エクオール類を有効成分とする美白剤
JP2004517844A (ja) Mmp1阻害剤としてのdna修復酵素の使用
CN101198378B (zh) 加纳树尤其是单叶类加纳树的提取物在化妆品或皮肤科组合物中用于减轻皮肤和表皮性组织的色素沉着的用途
WO2006019114A1 (ja) ポリフェノール化合物を含有する美白剤
JP2013129658A (ja) アルキルレゾルシノール配糖体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用途
JP5049638B2 (ja) 皮膚外用剤
JP2000128762A (ja) メラニン生成抑制剤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美白用皮膚外用剤
KR20180113108A (ko) 기능성 펩타이드와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용 조성물
KR20160141757A (ko) 외용 조성물
JP2004115381A (ja) 皮膚外用剤
KR20160020253A (ko) 아트락틸레놀라이드 i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JP2014227386A (ja) 皮膚外用剤
KR102356451B1 (ko) 샨즈히시드 메틸에스터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KR20170078259A (ko) 아이소스테비올을 포함하는 피부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160020242A (ko) 파르테노리드를 포함하는 흑화,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JP4769468B2 (ja) 皮膚外用剤
KR20160020250A (ko) 우고노시드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KR20160019815A (ko) 에스쿨렌토시드 a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KR20160020241A (ko) Prim-O-글루코실시미푸긴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가능한 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KR102523896B1 (ko) 오바쿠논을 포함하는 피부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KR20160019765A (ko) 다이하이드로아르테미시닌을 포함하는 흑화, 탄력, 주름개선, 또는 보습용 화장료 또는 약학 조성물
KR20170076488A (ko) 카코울을 포함하는 피부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