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0418B - Bottle type container (2) - Google Patents

Bottle type container (2)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0418B
TWI510418B TW099121438A TW99121438A TWI510418B TW I510418 B TWI510418 B TW I510418B TW 099121438 A TW099121438 A TW 099121438A TW 99121438 A TW99121438 A TW 99121438A TW I510418 B TWI510418 B TW I5104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type container
waist
bottle typ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1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6462A (en
Inventor
Go Kira
Yuichi Osumi
Original Assignee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td
Suntory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td, Suntory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16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6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4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B65D1/42Reinforcing or strengthening parts or members
    • B65D1/44Corrug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瓶型容器(二)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用以填充飲料之瓶形狀容器,例如合成樹脂製之瓶型容器。
發明背景
為了填充各種飲料,廣泛地使用瓶型容器,例如合成樹脂製之瓶型容器。該等瓶型容器之橫截面為了容易收納或搬運至冰箱等,大多為矩形。
瓶型容器存在其容量2公升左右之大型者,如此之大型瓶型容器有時無法藉人的手充分地握持其本體部。因此,近年來,為了容易握持瓶型容器,一般的作法是於容器之本體部形成於腰部,即周方向延伸之寬幅之溝(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3059975號說明書
發明概要
但是,在將液體充滿於瓶型容器,特別是2公升用瓶型容器中時,瓶型容器變成相當重。因此,拿起如此瓶型容器時,人必須以非常強大之力量握持瓶型容器之本體部。
以人之手之對向的手指,例如大拇指及與其對向之四個手指,例如食指、中指、無名指或小指互相大幅打開之姿勢,人之手不會產生高握力。為了產生高握力,人的手必須呈適合於此之姿勢。一般而言,如此之姿勢是人之手的大拇指及與其對向之四個手指僅互相分離一個拳頭量左右之距離的姿勢。
而且,拿起充滿液體之瓶型容器時,人的手呈前述姿勢,大拇指及與其對向之四個手指分別插入瓶型容器之兩側的腰部,接著,藉全部的手指以強大之力量握持、拿起瓶型容器。在此,由大拇指及食指之側觀看人的手時,人的手通常是呈大略C字形狀。
但是,瓶型容器之本體部之橫截面為矩形時,由於腰部之橫截面亦為與本體部之橫截面同樣之矩形,故大拇指及與其對向之四個手指被矩形之腰部分開。因此,產生無法適切地握持瓶型容器的情形。又,僅以手指之前端握持容器時,指叉及相關之手掌部份等未接觸腰部,因此難以拿起重的容器。
又,由於主要以手指產生強大之力量,故施加於人之手之手指的負擔非常大。此外,取下蓋時,當以強大之力量握持瓶型容器時,瓶型容器內之液體亦可能由口部流出。因此,希望在拿起填充有飲料之瓶型容器時,以不太強大之力量握持容器。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情事作成者,且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以強大力量握持,迅速地拿起之瓶型容器。
為達成前述目的,依據第1發明,提供一種瓶型容器,其具有口部、本體部、連結前述口部及前述本體部之肩部、及關閉前述本體部下端之底部,其中腰部延伸於前述本體部之周面全體,該腰部包含由前述本體部朝內側傾斜之上方及下方傾斜部、及位於該等2個傾斜部之間的溝底面,前述腰部之前述溝底面之橫截面具有由圓弧構成之四個角部。
即,在第1發明中,由於腰部之橫截面之角部為圓弧,且傾斜面包含於腰部全體,故人之對向的手指,例如大拇指及與其對向之四個手指,該等指叉及相關之手掌的部份適合腰部及上方之傾斜面。因此,藉沿著腰部插入人之對向手指,接著使手上升,可不以強大力量握持,輕易地拿起瓶型容器。
依據第2本發明,在第1發明中,前述本體部之橫截面具有由圓弧構成之四個角部,前述本體部之角部之曲率半徑為前述腰部之角部之曲率半徑以上。
即,在第2發明中,由於人的2個手指,例如大拇指及中指間之指叉及相關手掌部份更適合腰部之溝底面及上方之傾斜面,因此,人可以更自然之手的姿勢握持瓶型容器。
依據第3發明,在第1或第2發明中,更具有形成於前述腰部之區域之至少一個凹部,前述腰部之角部之一端部連結於前述凹部。
即,在第3發明中,由於腰部之橫截面之長邊側不存在直線狀部份,故人之2個指叉及與該等指相關之手掌的部份 可更容易地握持瓶型容器。
依據第4發明,在第1發明中,形成互相對向之2個前述凹部,前述凹部之中心及與其對向之凹部之中心間的周方向距離為140mm至165mm。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立體圖。
第2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正面圖。
第3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底面圖。
第4圖是沿第2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之線B-B觀看的橫截面圖。
第5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正面部份放大圖。
第6圖是沿第2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之線A-A觀看的縱截面圖。
第7圖是第6圖所示之凹部之縱截面圖。
第8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側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添附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在以下之圖式中,同樣之構件賦予同樣之參考符號。為了容易理解,該等圖式之適當地變更縮尺。
第1圖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立體圖,第2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正面 圖。該等圖式所示之瓶型容器10由合成樹脂,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為大約2公升之容量。瓶型容器10藉吹塑成形預成形體,雙軸延伸形成。因此,依據本發明,瓶型容器10之厚度相當小。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瓶型容器10主要由填充飲料等液體之口部11、橫截面大略矩形狀之本體部12、連結口部11與本體部12之肩部13、及在與口部11相反側上關閉本體部12之底部構成。又,於口部11可安裝蓋,但為達簡潔之目的,省略圖示蓋。
第3圖是第1圖所示之瓶型容器的底面圖。在底部中,環繞瓶型容器10之中心線C0形成圓形凹孔18。而且,多數底部溝14a由圓形凹孔18放射狀地延伸到瓶型容器10之外周面(參照第2圖)。該等圓形凹孔18及底部溝14a達成補強瓶型容器10之底部14的目的。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朝本體部12之周方向延伸之腰部15形成於本體部12之縱方向中心位置。如第2圖所示,腰部15呈寬幅溝之形態,且由從本體部上方部份40延伸之上側傾斜面15a、從本體部下方部份45延伸之下側傾斜面15b、及連接該等上側傾斜面15a與下側傾斜面15b之溝底面15c構成。藉如此之腰部15,本體部12分成本體部上方部份40與本體部下方部份45。
第4圖是沿第2圖所示之瓶型容器之線B-B觀看的橫截面圖。如第4圖所示,包含腰部15之溝底面15c之區域的橫截面形狀亦為大略矩形狀。第4圖中,點B是表示腰部15之 一個角部的曲率中心。而且在第4圖中,顯示了連結該點B與瓶型容器10之中心C0的線段B-C0(BC0)。又,第4圖中的線A1是將相對向之2個凹部20之中心互相連接的線。而第4圖中顯示了腰部15之溝底面15c的橫截面中對線A1垂直的垂線(線)A2。
再者,第4圖中,點F是表示瓶型容器之一個角部19的曲率中心。又,第4圖中顯示了連結該點F與瓶型容器10之中心C0的線段F-C0(FC0)。而且,線段B-C0與線A2所成的夾角α是小於線段FC0與線A2所成的夾角β。
第5圖是本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部份放大圖。如由第5圖可知,該等上側傾斜面15a及下側傾斜面15b之上緣及下緣分別朝水平方向延伸。又,腰部15之溝底面15c相對於瓶型容器10之底面為垂直。
腰部15全體之縱向之高度為41.9mm,僅腰部15之溝底面15c之縱向高度為7mm。因此,使人的大拇指及與其對向之四指,例如食指、中指、無名指或小指,及該等指叉和相關之手掌的部份密接於腰部15。又,如圖所示,腰部15之下側傾斜面15b比上側傾斜面15a大許多,且下側傾斜面15b向外側由凸狀之曲面構成。
此外,如由第5圖可知,瓶型容器10之正面側中,腰部15之區域形成有凹部20。凹部20,如由第4圖可知,亦互相對向形成於瓶型容器10之背面側。又,凹部20亦可鄰接於腰部15形成於上方或下方。
在第5圖中,凹部20之上端及下端分別在瓶型容器10之 縱向上越過溝底面15c,部份地延伸到上側傾斜面15a及下側傾斜面15b。又,凹部20之緣部由形成於上側傾斜面15a之上緣部21、形成於下側傾斜面15b之下緣部23、及橫跨溝底面15c全體於縱向上形成之中間緣部22構成。
又,如第5圖所示,凹部20具有平坦之凹部底面26,凹部底面26由在橫方向延伸之長方形,及具有與該長方形下側長邊共用之上底之向下等腰梯形構成。如由第5圖可知,凹部底面26等之等腰梯形部份進入溝底面15c之區域。又,凹部底面26可為與第5圖所示之形狀不同之形狀,但最好大到足以收容人手指之第一關節。
在第5圖中,凹部20之下緣部23向下方彎曲成凸狀。而且,如由第5圖可知,下緣部23比上緣部21大很多,結果,下緣部23之曲率半徑比上緣部21之曲率半徑小很多。由於下緣部23呈如此之形狀,人之手指由本體部12之外面通過下緣部23,可輕易地被收容於凹部20。
如由第4圖及第5圖可知,凹部20之下緣部23藉互相鄰接之第一及第二C字形狀曲面33、34連結於凹部底面26。由下緣部23延伸之第一C字形狀曲面33之兩端部連結於連結中間緣部22與凹部底面26之傾斜面32,鄰接於凹部底面26之第二C字形狀曲面34未連結於傾斜面32。又,第二C字形狀曲面34具有於橫方向部份地延伸之2個肋部35、36。藉該等肋部35、36可於橫方向補強瓶型容器10之凹部20。此外,該等肋部35、36達成相對於人之手指止滑之目的。
凹部20之上緣部21藉上面31連結於凹部底面26,在第5 圖中,凹部20之上緣部21及上面31向上方彎曲成凸狀。上緣部21及上面31等相對腰部15大致平行延伸時,當拿起瓶型容器10時,人之手指可能會陷入上緣部21及上面31等。相對於此,在上緣部21及上面31向上方彎曲成凸狀之本發明中,人之手指不會陷入上緣部21及上面31。而且,如由第5圖可知,凹部20之橫方向中央部向最上方彎曲成凸狀。第5圖中之凹部20以後述之凹部之橫方向距離D3為弦之長度,描畫成圓弧狀,但只要凹部20之橫方向中央部成為最上方,在其中央部以外處亦可包含成為直線狀之部份。
第6圖是沿第2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之線A-A觀看的縱截面圖,第7圖是第6圖所示之凹部之縱截面圖。特別地,如由第7圖可知,上面31在凹部底面26之附近,向瓶型容器10之內側彎曲成凸狀。上面31可由至少一個曲面形成,且亦可由多數平坦面形成。
由於凹部20為如此之形狀及尺寸,故人之手指握持拿起瓶型容器10時,收容於凹部20之手指前端變成扣在上面31與凹部底面26之間的彎曲部份上。因此,即使填充飲料,瓶型容器10為重時,手指前端亦不容易由凹部20滑出。因此,在本發明中,可簡單地拿起瓶型容器10。
此外,由於一對凹部20互相對向地形成,故可將不同之手指,例如大拇指及中指插入各個凹部20。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中,可容易且確實地握持瓶型容器10。
而且,在本實施型態中,凹部20之深度(相當於腰部15與凹部底面26間之相對於凹部底面26垂直之距離)比較 深。凹部20之各個深度D1為5mm至7mm,最好為6mm。深度D1小於5mm時,手指之前端變成難以扣在上面31與凹部底面26間之彎曲部份上。另一方面,深度D1大於7mm時,手指之前端難以到達上面31與凹部底面26間之彎曲部份。又,凹部20之橫方向距離D3為54mm至62mm,最好為58mm。
由於凹部20為如此之尺寸,故握持瓶型容器10時,人之大拇指或中指中之至少一者之第一關節被充分地收容於凹部20。此外,藉人之大拇指及中指推壓凹部20之各個凹部底面26時,大拇指或中指中之至少一者之中心軸線變成在凹部20內中比本體部12之外面更位於內側。結果,可將大拇指或中指確實地扣在凹部20之上面31。
又,令包含腰部15之溝底面15c之區域之橫截面之短邊間的距離為D2時,距離D2為67mm至74mm,最好為71mm。人在手之大拇指及大拇指以外之手指自然地打開的狀態下,握持物時,大多感到容易握持該物。因此,當距離D2小於67mm時,由於感到以狹小寬度不易握持,在手指前端施加強大力量,故當瓶型容器10之蓋被取下時,容易使瓶型容器10內之液體由口部11流出。另一方面,當距離D2大於74mm時,感到以大寬度不易握持,同樣地容易使瓶型容器10內之液體由口部11流出。而且,2個凹部之合計深度(D1+D2)對距離D2之比為大約0.16,該比最好為0.13至0.20。在如此情形下,可更適切地握持瓶型容器10。
此外,如參照第4圖可知,瓶型容器10之本體部下方部份45之橫截面呈大略矩形狀,其四個角部19形成為圓弧, 本體部上方部份40之橫截面亦相同。在本發明中,包含腰部15之溝底面15c之區域之橫截面亦呈同樣之大略矩形狀,其四個角部16亦形成為圓弧。
第8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側面圖。在第8圖中,人為了握持瓶型容器10時,人之2個手指,例如大拇指及中指,朝第8圖之紙面的貫通方向插入腰部15之互相對向部份。在本實施型態中,腰部15之縱向之尺寸為41.9mm且比較大,又,腰部15形成於本體部12之外周面全體,此外,參照第5圖,如前所述,腰部15為包含上側傾斜面15a及下側傾斜面15b之構造。因此,上側傾斜面15a及下側傾斜面15b達成可說是引導的目的,前述人之2個手指被引導至溝底面15c之外周。
又,在第4圖中,顯示通過本體部12之橫截面之2個長邊之中心的線A1。該線A1與互相連接對向之2個凹部20中心的線是共通的。配置於線A1上之2個點C1、C2位於溝底面15c之周方向延長線與線A1的交點。如第4圖所示,由其中一點C1通過溝底面15c之延長線與溝底面15c之一部份延伸至另一點C2之周方向距離D4為140mm至165mm,最好為150mm至156mm。該周方向距離D4比140mm短時,手指長的人握持瓶型容器10時,手指之前端將會越過凹部20。又,周方向距離D4比165mm長時,手指短的人握持瓶型容器10時,手指之前端無法到達凹部20之上面31的彎曲部。相對於此,周方向距離D4在140mm至165mm之範圍時,不論是手指長之人或手指短之人,均可容易地握持瓶型容器10。
又,當由大拇指及食指側觀看人的手時,人的手通常呈大略C字形狀。距離D2尺寸被決定成使人的手不需要將手指過度地張開。由於容器10之腰部15之溝底面15c之四個角部16之曲率半徑比較大,所以容器10符合大略C字形之人的手。因此,握持瓶型容器10時,人不需過度地張開手指。此外,腰部15之溝底面15c之四個角部16之曲率半徑為24mm至34mm,最好為28mm至30mm。
人之2個手指插入腰部15時,人之2個手指,例如大拇指及中指,該等指叉及相關之手掌的部份正好適合腰部15及上側傾斜面15a。藉此,人之手指前端可到達凹部20之上面31之彎曲部。因此,如果由此狀態,使人的手上升,則瓶型容器10被人之2個手指,例如大拇指及中指,該等指叉及相關之手掌的部份支持。因此,拿起瓶型容器10時,不需要以強大力量握持瓶型容器10。因此,可容易地拿起瓶型容器10。
此外,由於在手指之前端不需要施加強大力量,故例如,即使取下瓶型容器10之蓋時,瓶型容器10內之液體亦不會由口部11流出。因此,可穩定拿起、搬運瓶型容器10。
在此,參照第1圖、第2圖及第6圖時,本體部12之本體部上方部份40形成有於周方向延伸之多數溝41,本體部下方部份45形成有於周方向延伸之多數溝46。該等溝41、46達成於瓶型容器10施加縱向力時,使瓶型容器10之本體部12於縱向彈性變形之目的。
通常,為了在本體部上方部份40貼上商品標籤(圖未 示),以良好地看見商品標籤(圖未示),在本體部上方部份40之溝41設置縱肋等時,僅使本體部12之本體部下方部份45彈性變形。
又,如第6圖所示,肩部13與本體部12間之區域X1由圓弧形成,形成於本體部下方部份45之溝46與本體部下方部份45之間的區域X3亦同樣地由圓弧形成。此外,第6圖中顯示於本體部下方部份45中由上方算起位於第二個之溝46作為區域X3之代表,但本體部下方部份45中之其他溝46亦為同樣者。又,如再參照第5圖可知,腰部15之下側傾斜面15b與本體部下方部份45之間的區域X2亦由圓弧形成。
如由第6圖可知,在區域X1中,由側面看瓶型容器10之曲率半徑R1比較大,但是比肩部13本身之曲率半徑小。相同地,如由第2圖可知,在區域X1中,由正面觀看瓶型容器10之曲率半徑R1'亦比較大,但是比肩部13之曲率半徑小。此外,曲率半徑R1亦比區域X3中之曲率半徑R3小,但是比區域X2中之曲率半徑R2小。又,如比較第5圖與第6圖可知,區域X2中之曲率半徑R2比區域X3中之曲率半徑R3大。再者,由側面觀看之曲率半徑R1是R10至R28,最好是R16至R20。由正面觀看之曲率半徑R1'是R10至R26,最好是R14至R18。該等曲率半徑R1、R1'大於前述值時,於縱向施加力量至瓶型容器10時,瓶型容器10之肩部13將輕易地塑性變形。
如前所述,瓶型容器10於其搬送時裝滿瓦楞紙箱(圖未示),再依序堆起多數瓦楞紙箱。此時,於縱向施加非常強 大之力量至各個瓶型容器10。
在本實施型態中,曲率半徑R1、R1'比曲率半徑R2、R3大,但是比肩部13本身之曲率半徑小很多,因此,可說是肩部13成為接近容器10之軸線方向立起之狀態。即,在本實施型態中,由於使曲率半徑R1、R1'比肩部13之曲率半徑小,故肩部13相對於水平面之角度變大。因此,即於縱向施加非常強大之力量至瓶型容器10時,瓶型容器10之肩部13及腰部15亦幾乎不變形,所施加之力大部份筆直地傳至本體部下方部份45。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中,當施加縱向力時,瓶型容器10之比腰部15更位於上方之部份大致均等地沈降,本體部下方部份45主要地彈性變形。即,在本實施型態中,即使於縱向施加力至瓶型容器10,肩部13及/或腰部15亦不會朝斜方向彎曲。因此,可防止肩部13及/或腰部15因塑性變形而破損。
又,特別地,如由第1圖等可知,瓶型容器10之肩部13橫跨其周方向全體是平滑的,未形成隆起部等。因此,即使於瓶型容器10施加縱向之力時,亦不會有應力集中於如此之隆起部。因此,亦沒有如此隆起部塑性變形。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中,可防止瓶型容器10之肩部13塑性變形。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中,以瓶型容器10為由合成樹脂形成者說明,但是,瓶型容器10亦可由其他材料,例如玻璃形成。
10‧‧‧瓶型容器
11‧‧‧口部
12‧‧‧本體部
13‧‧‧肩部
14‧‧‧底部
14a‧‧‧底部溝
15‧‧‧腰部
15a‧‧‧上側傾斜面
15b‧‧‧下側傾斜面
15c‧‧‧溝底面
16‧‧‧角部
18‧‧‧圓形凹孔
19‧‧‧角部
20‧‧‧凹部
21‧‧‧上緣部
22‧‧‧中間緣部
23‧‧‧下緣部
26‧‧‧凹部底面
31‧‧‧上面
32‧‧‧傾斜面
33‧‧‧第一C字形狀曲面
34‧‧‧第二C字形狀曲面
35,36‧‧‧肋部
40‧‧‧本體部上方部份
41‧‧‧溝
45‧‧‧本體部下方部份
46‧‧‧溝
A1‧‧‧線
A2‧‧‧垂線(線)
B‧‧‧曲率中心
B-C0(BC0)‧‧‧線段
C0‧‧‧中心線
C1,C2‧‧‧點
D1‧‧‧深度
D2‧‧‧距離
D3‧‧‧凹部之橫方向距離
D4‧‧‧周方向距離
F‧‧‧曲率中心
F-C0(FC0)‧‧‧線段
R1,R1',R2,R3‧‧‧曲率半徑
X1,X2,X3‧‧‧區域
α‧‧‧夾角
β‧‧‧夾角
第1圖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立 體圖。
第2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正面圖。
第3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底面圖。
第4圖是沿第2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之線B-B觀看的橫截面圖。
第5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正面部份放大圖。
第6圖是沿第2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之線A-A觀看的縱截面圖。
第7圖是第6圖所示之凹部之縱截面圖。
第8圖是第1圖所示之實施型態之瓶型容器的側面圖。
12‧‧‧本體部
15‧‧‧腰部
16‧‧‧角部
19‧‧‧角部
20‧‧‧凹部
23‧‧‧下緣部
26‧‧‧凹部底面
33‧‧‧第一C字形狀曲面
34‧‧‧第二C字形狀曲面
35,36‧‧‧肋部
A1‧‧‧線
A2‧‧‧垂線(線)
B‧‧‧曲率中心
B-C0(BC0)‧‧‧線段
C0‧‧‧中心線
C1,C2‧‧‧點
D1‧‧‧深度
D2‧‧‧距離
D3‧‧‧凹部之橫方向距離
D4‧‧‧周方向距離
F‧‧‧曲率中心
F-C0(FC0)‧‧‧線段
α‧‧‧夾角
β‧‧‧夾角

Claims (4)

  1. 一種瓶型容器,具有口部、本體部、連結前述口部及前述本體部之肩部,及使前述本體部下端閉合之底部,其中:腰部延伸於前述本體部之周面全體,該腰部包含由前述本體部朝內側傾斜之上方及下方傾斜部、及位於該等2個傾斜部之間的溝底面,前述腰部之前述溝底面之橫截面大略呈矩形狀並具有由圓弧構成之四個角部,且在前述橫截面的長邊形成有互相對向的2個凹部,且連結前述腰部之角部之曲率中心與前述瓶型容器之中心的線段,與對連結前述橫截面中互相對向而形成於前述腰部的2個凹部之中心的線段垂直的垂線所成的角度,是較連結前述瓶型容器之角部之曲率中心與前述瓶型容器之中心的線段,與前述垂線所成的角度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瓶型容器,其中前述本體部之橫截面具有由圓弧構成之四個角部,前述本體部之角部之曲率半徑為前述腰部之角部之曲率半徑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瓶型容器,更包含有至少1個形成於前述腰部之區域的凹部,前述腰部之角部之一端部連結於前述凹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瓶型容器,其中前述垂線上的前述瓶型容器之長度與前述腰部之長度之間的偏差,是較連結前述2個凹部之中心的線段上的前述瓶型容器之 長度與前述腰部之長度之間的偏差小。
TW099121438A 2009-11-13 2010-06-30 Bottle type container (2) TWI5104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0295A JP5606047B2 (ja) 2009-11-13 2009-11-13 ボトル型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6462A TW201116462A (en) 2011-05-16
TWI510418B true TWI510418B (zh) 2015-12-01

Family

ID=4399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1438A TWI510418B (zh) 2009-11-13 2010-06-30 Bottle type container (2)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606047B2 (zh)
CN (1) CN102596730B (zh)
HK (1) HK1169087A1 (zh)
TW (1) TWI510418B (zh)
WO (1) WO20110587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9661B2 (ja) * 2011-08-23 2015-10-28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FR3007392B1 (fr) 2013-06-25 2016-02-05 Sidel Participations Recipient mini petaloide rainur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6996A (ja) * 2003-12-25 2005-07-14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容器
JP200700854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合成樹脂製壜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6202A (ja) * 2002-12-27 2009-03-05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容器
JP2005112440A (ja) * 2003-10-10 2005-04-28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容器
JP4222229B2 (ja) * 2004-03-05 2009-02-12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容器
JP4998768B2 (ja) * 2005-08-31 2012-08-1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JP4930759B2 (ja) * 2006-03-30 2012-05-1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JP5062547B2 (ja) * 2006-01-31 2012-10-3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角形壜体
JP4863060B2 (ja) * 2006-04-27 2012-01-2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JP4813285B2 (ja) * 2006-07-31 2011-11-0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CN101790482B (zh) * 2007-08-31 2011-08-31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容器
JP2009096511A (ja) * 2007-10-17 2009-05-07 Coca Cola Co:The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6996A (ja) * 2003-12-25 2005-07-14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容器
JP200700854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合成樹脂製壜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6462A (en) 2011-05-16
CN102596730B (zh) 2016-01-20
WO2011058787A1 (ja) 2011-05-19
JP5606047B2 (ja) 2014-10-15
HK1169087A1 (zh) 2013-01-18
CN102596730A (zh) 2012-07-18
JP2011105325A (ja) 201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7202B2 (en) Synthetic resin bottle
US8727154B2 (en) Synthetic resin bottle
US10252834B2 (en) Rigid structured polymer container
KR101230677B1 (ko) 용기
JPWO2007069477A1 (ja) 容器
TWI404663B (zh) Bottle type container (1)
JP2010076772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2009096511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TWI510418B (zh) Bottle type container (2)
JP5618523B2 (ja) ボトル型容器
JP4254268B2 (ja) 容器
JP500295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容器
US20090101660A1 (en) Plastic beverage container
JP4786416B2 (ja) ピンチグリップ式ボトル型容器
JP494064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容器
WO2021081227A1 (en) Bottle assembly
JP5820228B2 (ja) 容器および物品
JP2002225834A (ja) 薄肉ブローボトル
EP3784578B1 (en) Container grip portion with reinforcing ribs
JP7180339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7331352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5348863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取付用把手および把手付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2022102280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2009046202A (ja) 容器
JP5470012B2 (ja) ボトル型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