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308B - Electric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308B
TWI507308B TW101100811A TW101100811A TWI507308B TW I507308 B TWI507308 B TW I507308B TW 101100811 A TW101100811 A TW 101100811A TW 101100811 A TW101100811 A TW 101100811A TW I507308 B TWI507308 B TW I5073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ehicle
cover
inclined surfac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0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2806A (en
Inventor
Shinji Kawasaki
Hiromi Iwakuma
Takahiro Oyama
Shujiro Inui
Kohei Asai
Minehiro Matsuok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2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2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3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電動車輛
本發明是關於電動車輛。更詳細地說,是關於連接於「用來對搭載於電動車輛之電池進行充電的外部電源」之端子的車輛側端子的收容構造。
傳統上,就電動車輛而言,已知有譬如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電動車輛。
借用該文獻的圖號進行說明,該電動車輛具備:可供騎乘者乘坐的座墊(8);和設於該座墊(8)下方的收納箱(7);和搭載於車輛的電池(11);及由該電池(11)的電力所驅動,成為促進車輛行駛之動力源的馬達;連接於用來對電池(11)充電的外部電源之端子的車輛側端子(13a)、和連接於該車輛側端子(13a)的充電用電線(13)、及連接於該充電用電線(13)的充電器(12)形成:被收容於收納箱(7)內。
根據上述的的電動車輛,由於車輛側端子(13a)等被收納於座墊下方的收納箱(7),因此車輛側端子(13a)等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響。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04-91596號公報
在如同上述的習知電動車輛般,將車輛側端子等收容於收納箱內的構造中,由於致使收納箱內的容積減少,因此期待一種:不易對收納箱的容積造成影響之車輛側端子等的收納構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車輛,該電動車輛具有: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響,且不易對收納箱的容積造成影響之車輛側端子的收納構造。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電動車輛,是具備下述構件的電動車輛:可供騎乘者乘坐的座墊;和被設於該座墊之下方的收納箱;和覆蓋該收納箱之側方的側蓋;和搭載於車輛的電池;及由該電池的電力所驅動,成為促進車輛行駛之動力源的馬達,其特徵為:採用具備上傾斜面及下傾斜面的罩殼作為前述側蓋,該上傾斜面是從座墊下方延伸至外下方,該下傾斜面是從該上傾斜面的下端部處彎折,並延伸至內下方;在前述下傾斜面設有:端子收容凹部,該端子收容凹部是用來收容車輛側端子,該車輛側端子連接於用來對前述電池充電之外部電源的端子;及蓋子,該蓋子是用來覆蓋該端子收容凹部。而在本發明中所謂的端子,只要是成為電氣迴路或電氣裝置之電流出入口的構件即可,包含插座和插頭。
根據這樣的電動車輛,可藉由「利用搭載於車輛之電池的電力所驅動」之馬達的動力而行駛,當充電時,可將 外部電源的端子與車輛側端子予以連接而對電池充電。
當充電時,打開蓋子便可連接車輛側端子與外部電源的端子,與習知的電動車輛不同,由於不必開啟座墊,能更簡便地執行充電作業。
接著,可收容車輛側端子的端子收容凹部,並不位於收納箱內,由於覆蓋收納箱之側方的側蓋是作成「具備:從座墊下方延伸至外下方的上傾斜面;及從該上傾斜面的下端部處彎折,並延伸至內下方的下傾斜面」的罩殼,且端子收容凹部設於該下傾斜面,因此難以對收納箱的容積造成影響。換言之,可確保收納箱的容積。
此外,由於端子收容凹部設於下傾斜面,相較於設在上傾斜面的場合,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響。
如以上所述,根據該電動車輛,車輛側端子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響,且不易對收納箱的容積造成影響。
不僅如此,雖然在收納箱與側蓋之間容易產生無效空間(dead space),但能有效活用該無效空間(dead space)。
最好是前述蓋子形成頂點朝向上方的三角形狀。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由於欲將侵入端子收容凹部的雨水等,容易從蓋子的頂點朝左右分流,因此水不易侵入端子收容凹部內。
最好是前述車輛側端子連接於可從電線捲盤拉出的充電用電線,前述電線捲盤配置於前述端子收容凹部的上方。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由於當充電時,開啟蓋子,藉由從電線捲盤拉出車輛側端子及充電用電線,並將車輛側端子連接於外部電源的端子便可充電,因此能更簡單地執行充電作業。
不僅如此,由於電線捲盤被配置於端子收容凹部的上方,故能防止水傳導至充電用電線而侵入電線捲盤。
最好是前述端子收容凹部具備:隨著朝向下方而朝車輛內側傾斜的內側傾斜面,被收容於該端子收容凹部的車輛側端子構成:被配置於前述內側傾斜面。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水更不容易對車輛側端子造成影響。
最好是在前述座墊的側方設置後扶手,並在該後扶手的下方設置前述端子收容凹部,並在「用來支承前述後扶手之托架」的附近配置前述電線捲盤。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由於後扶手也能作為雨遮(類似遮雨的裝置)發揮作用,因此雨水不易滴落於前述端子收容凹部及蓋子。此外,藉由後扶手及支承後扶手的托架,能輕易地保護電線捲盤以遠離外力。
最好是在前述端子收容凹部內,設置用來照亮該端子收容凹部的照明燈。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即使光線昏暗也容易作業。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電動車輛的實施形態參考圖面進 行說明。
如第1圖、第2圖所示,該實施形態的電動車輛1為跨騎型車輛,更詳細地說,是速克達型的電動車輛。
主要如第2圖所示,該電動車輛1具備:可供騎乘者乘坐的座墊2;和被設於該座墊2下方的收納箱3;和覆蓋該收納箱3之側方的側蓋30;和搭載於車輛的電池40;及由該電池40的電力所驅動,成為促使車輛行駛之動力源的馬達50。
該車輛1的車體框架10具備:頭管11;和從該頭管11朝後下方延伸的下降框架13;和連結於該下降框架13的下部,並延伸至後方之左右一對的底框架14;及從上述底框架14的後部連成一體,且朝後上方延伸之左右一對的後框架14r。
在左右一對的後框架14r之間,配置有上述收納箱3,在收納箱3的上部配置有上述座墊2以覆蓋該收納箱3的開口。收納箱3被固定於後框架14r的適當位置。座墊2其前部是利用軸2a而可轉動地支承於收納箱3的上部前端,可在軸2a的周圍開閉。藉由如虛線所示地開啟座墊2,可使行李進出於收納箱3。
該車輛1是可二人乘坐的車輛,座墊2具有第二個人用的後部座席2r。以在俯視角度中呈U字型圍繞後部座席2r的方式設置後扶手4。後扶手4如第3圖所示,其兩前端部分4f是利用螺栓4b固定於「一體設於後框架14r」的托架14d,後部4r則是利用螺栓4br固定於「一體設 於後框架14r之後部」的托架14c。而設於收納箱3之兩側部的凸緣部3f,是藉由與後扶手4的兩前端部分4f一起鎖緊固定的方式,由螺栓4b固定於托架14d。
如第2圖所示,在前述底框架14的後部,一體地設有左右一對的托架14b,藉由設成架設於該托架14b、14b的樞軸15,搖臂16被支承成可自由擺動。在搖臂16的後部內建有馬達50,藉由該馬達50,可旋轉驅動被支承於搖臂16後部的後輪WR。
內建有「用來對馬達50供給電力之前述電池40」的電池殼體40C,是以被兩底框架14、14所支承的方式,配置在兩底框架14、14之間。就電池40而言,可使用譬如72V的高電壓電池。
在頭管11,轉向軸12被支承成可轉動。在轉向軸12的下部隔著底板12b設有左右一對的前叉12f,在上述前叉12f、12f的前端可轉動地支承著前輪WF。
在轉向軸12的上部設有左右一對的轉向車把12h,在上述轉向車把12h設有轉向車把的握把12g。
因此,騎乘者可坐在座墊2,並握住轉向車把的握把12g來駕駛車輛1。
車體框架10是由「與該車體框架10一起構成車體」之合成樹脂製的車體罩殼20所覆蓋。
車體罩殼20具備:從前方覆蓋前述頭管11的前罩殼21;和從前方覆蓋已乘坐於前述座墊2之騎乘者的脚部,且連接於前罩殼21的腿部護板22;和可供已乘坐於前述 座墊2之騎乘者的腳放置,且連接於前述腿部護板22的下部,並從上方覆蓋前述電池殼體40C的低底板23;和從兩側覆蓋前述兩底框架14、14,並從前述低底板23的兩側垂下之左右一對的底板側蓋24;和將上述兩底板側蓋24的下緣彼此予以連結的底面罩殼25;和從前方覆蓋前述座墊2的下方,並從低底板23的後端豎起的座墊下前部罩殼26;和從兩側覆蓋前述座墊2的下方,並連接於前述座墊下前部罩殼26兩側之左右一對的側蓋30;及從上方覆蓋前述後輪WR,並連接於前述兩側蓋30的後罩殼27。
如第2圖~第5圖所示,該實施形態的電動車輛1,是將側蓋30作為具備以下構件的罩殼:從座墊2下方延伸至外下方的上傾斜面31、及從該上傾斜面31的下端部31b彎折,並延伸至內下方的下傾斜面32;在前述下傾斜面32設有:端子收容凹部33,該端子收容凹部33是用來收容車輛側端子41,該車輛側端子41連接於用來對前述電池40充電之外部電源的端子60或者47c(請參考第6圖或第7圖);及蓋子34,該蓋子34是用來覆蓋該端子收容凹部33。
根據該電動車輛1,可藉由「利用搭載於車輛1之電池40的電力所驅動」之馬達50的動力而行駛,當充電時,可將外部電源的端子60或47c(請參考第6圖或第7圖)與車輛側端子41予以連接而對電池40充電。
當充電時,打開蓋子34便可連接車輛側端子41與外 部電源的端子,與習知的電動車輛(譬如:日本實開平04-91596號)不同,由於不必開啟座墊2,能更簡便地執行充電作業。
接著,可收容車輛側端子41的端子收容凹部33,並不位於收納箱3內,由於覆蓋收納箱3之側方的側蓋30是作成「具備:從座墊下方延伸至外下方的上傾斜面31;及從該上傾斜面31的下端部31b彎折,並延伸至內下方的下傾斜面32」的罩殼,且端子收容凹部設於該下傾斜面32,因此難以對收納箱3的容積造成影響。換言之,可確保收納箱3的容積。在該實施形態中,如第4圖所示,由於收納箱3被配置在左右一對的後框架14r(在第4圖中僅顯示其中一個)之間,且端子收容凹部33被配在後框架14r的外側,因此端子收容凹部33完全不會影響到收納箱3的容積。
此外,由於端子收容凹部33設於下傾斜面32,相較於設在上傾斜面31的場合,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響。
如以上所述,根據該電動車輛1,車輛側端子41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響,且不易對收納箱3的容積造成影響。
不僅如此,雖然在收納箱3與側蓋30之間容易產生無效空間(dead space),但能有效活用該無效空間ds。
在非充電時,藉由關閉蓋子34,可保護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33的車輛側端子41遠離液滴或塵埃。
如第3圖所示,前述蓋子34形成頂點34a朝向上方的三角形狀。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由於欲將侵入端子收容凹部33的雨水等,容易如第3圖的箭號w、w所示,從蓋子34的頂點34a朝左右分流,因此水不易侵入端子收容凹部33內。
蓋子34可藉由軸34b(請參考第4圖)而可轉動地設於側蓋30。蓋子34可構成:利用周知的卡合機構而保有按壓感地對側蓋30(端子收容凹部33)形成開閉。
在第4圖、第5圖中,35是被設於側蓋30與蓋子34之間的端頭密封(lip seal)。
如第2圖~第4圖所示,車輛側端子41連接於可從電線捲盤42拉出的充電用電線43,電線捲盤42配置於前述端子收容凹部33的上方。電線捲盤42可安裝於「一體設於後框架14r的托架42d」。藉由將電線捲盤42設在前述後扶手4之支承用托架14d的附近(圖示的例子為前側附近),可藉由後扶手4及該支承用托架14d來保護電線捲盤42以遠離外力。
電線捲盤42之另一方的電線(與前述電線43電氣性連接的電線)44,是經由充電器45及電線45c(請參考第2圖、第6圖)而連接於電池40。電線捲盤42的構造,可採用周知的構造(譬如:具有電線之自動捲取機構的構造等)。充電器45可採用周知的充電器。
車輛側端子41,是利用軸41a而可朝前後方向轉動地設於端子承座41h。46是當將車輛側端子41收容於端子收容凹部33內時,用來承接車輛側端子41及端子承座 41h的承接構件。
倘若車輛側端子41及充電用電線43形成可拉出構造,由於當充電時,開啟蓋子34,藉由從電線捲盤42拉出車輛側端子41及充電用電線43,並將車輛側端子41連接於外部電源的端子(譬如:插座60)便可充電,因此能更簡單地執行充電作業。
不僅如此,由於電線捲盤42被配置於端子收容凹部33的上方,故能防止水傳導至充電用電線43而侵入電線捲盤42。
此外,在該實施形態中,由於端子收容凹部33與電線捲盤42是分開配置於後框架14r的上下,因此能更有效地活用無效空間ds。
最好如第4圖、第5圖所示,從端子收容凹部33拉出車輛側端子41及充電用電線43後,將藉由關閉蓋子34,而保持充電用電線43的凹部36,設在側蓋30與蓋子34之間。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由於可固定「通過凹部36之充電用電線43的狀態」,因此可獲得穩定的充電狀態。
在該實施形態中,由於凹部36是設在端子收容凹部33的前後兩側,即使是將車輛側端子41及充電用電線43拉出至車輛1的前側、後側之任一側的場合中,也能保持充電用電線43而獲得定的充電狀態。
如第4圖所示,端子收容凹部33具備:隨著朝向下 方而朝車輛內側傾斜的內側傾斜面33b,被收容於該端子收容凹部33的車輛側端子41構成:被配置於前述內側傾斜面33b。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假設:即使水已侵入端子收容凹部33內,由於水不易接觸於車輛側端子41,因此水更不容易對車輛側端子41造成影響。
此外,內側傾斜面33b的內側面與電線捲盤42的電線拉出口42c形成相對向的狀態(內側傾斜面33b的內側面面向電線捲盤42之電線拉出口42c的狀態),由於來自於電線捲盤42之電線43的拉出方向、與來自於內側傾斜面33b之電線43的拉出方向形成順方向,因此可輕易地拉出車輛側端子41及充電用電線43。
在座墊2的側方設有前述的後扶手4,端子收容凹部33被設在該後扶手4的下方,如以上所述,在「用來支承前述後扶手4之托架14d」的附近配置前述電線捲盤42。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由於後扶手4也能作為雨遮(類似遮雨的裝置)發揮作用,因此雨水不易滴落於端子收容凹部33及蓋子34。此外,藉由後扶手4及支承後扶手4的托架14d,能輕易地保護電線捲盤42以遠離外力。
在端子收容凹部33內,設有用來照亮端子收容凹部33的照明燈33L。
倘若以上述的方式構成,即使光線昏暗也容易作業,特別是端子彼此的連接作業等。
照明燈33L可由LED構成。照明燈33L的電源可由 電池40形成。
第6圖是顯示充電系統之其中一例的塊狀圖。從該圖可清楚得知,藉由將車輛側端子41連接於外部電源的端子,也就是指插座60,便可由充電器45對電池40進行充電。
而在第2圖中,28是為冷卻了充電器45而設於側蓋30的開口。
第7圖是顯示充電系統之另一例的塊狀圖。圖面中所顯示的充電系統,準備有獨立於車輛1之外的充電器47。充電器47可採用周知的充電器,譬如具備:連接於家庭用電源之插座60的插頭47p、及連接於車輛側端子41的連接器47c。從該圖可清楚地得知,藉由將充電器47的插頭47p連接於插座60,並將車輛側端子41連接於充電器47的連接器47c,便可對電池40進行充電。
因此,在第7圖所示的充電系統中,充電器47的連接器47c,是對車輛1而言的「外部電源的端子」。
在採用如第7圖所示之充電系統的場合中,車輛側端子41也可以形成不能拉出。
在該場合中,當將充電器47的連接器47c連接於車輛側端子41時,是打該蓋子34,使連接器47c進入端子收容凹部33內並與車輛側端子41連接。由於當連接器47c已從前側進入時,可將車輛側端子41轉動至前側,此外當已從後側進入時,可將車輛側端子41轉動至後側,因此無論在哪一種場合中,都可於連接後使車輛側端子41 伏倒而關閉蓋子34,此時,可利用前述凹部36來保持連接器47c的電線47d。
倘若採用第7圖所示的充電系統,由於無須將充電器47搭載於車輛1,因此可達成車輛1的小型輕量化。
以上,雖然是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所作的說明,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可實施適當的變更。
1‧‧‧電動車輛
2‧‧‧座墊
3‧‧‧收納箱
4‧‧‧後扶手
30‧‧‧側蓋
31‧‧‧上傾斜面
31b‧‧‧上傾斜面的下端部
32‧‧‧下傾斜面
33‧‧‧端子收容凹部
33b‧‧‧內側傾斜面
33L‧‧‧照明燈
34‧‧‧蓋子(lid)
40‧‧‧電池
41‧‧‧車輛側端子
42‧‧‧電線捲盤
50‧‧‧馬達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之電動車輛的其中一種實施形態的正視圖。
第2圖:為第1圖之實施形態的的左側視圖。
第3圖:為第1圖之實施形態的局部放大左側視圖。
第4圖:為第3圖中局部省略的IV-IV剖面圖。
第5圖:為第3圖中局部省略的V-V剖面圖。
第6圖:是顯示充電系統之其中一例的塊狀圖。
第7圖:是顯示充電系統之另一例的塊狀圖。
2‧‧‧座墊
2r‧‧‧後部座席
3‧‧‧收納箱
3f‧‧‧凸緣部
4‧‧‧後扶手
4b‧‧‧螺栓
4br‧‧‧螺栓
4f‧‧‧兩前端部分
4r‧‧‧後部
14c‧‧‧托架
14d‧‧‧托架
14r‧‧‧後框架
27‧‧‧後罩殼
30‧‧‧側蓋
31‧‧‧上傾斜面
31b‧‧‧下端部
32‧‧‧下傾斜面
33‧‧‧端子收容凹部
33L‧‧‧照明燈
34‧‧‧蓋子
34a‧‧‧頂點
41‧‧‧車輛側端子
42‧‧‧電線捲盤
42c‧‧‧電線拉出口
42d‧‧‧托架
43‧‧‧電線
44‧‧‧電線

Claims (6)

  1. 一種電動車輛,是具備下述構件的電動車輛:可供騎乘者乘坐的座墊(2);和被設於該座墊(2)之下方的收納箱(3);和覆蓋該收納箱(3)之側方的側蓋(30);和搭載於車輛的電池(40);及由該電池(40)的電力所驅動,成為使進車輛行駛之動力源的馬達(50),其特徵為:採用具備上傾斜面(31)及下傾斜面(32)的罩殼作為前述側蓋(30),該上傾斜面(31)是從座墊下方延伸至外下方,該下傾斜面(32)是從該上傾斜面(31)的下端部(31b)彎折,並延伸至內下方,在前述下傾斜面(32)設有:端子收容凹部(33),該端子收容凹部(33)是用來收容車輛側端子(41),該車輛側端子(41)連接於用來對前述電池(40)充電之外部電源的端子(60、47c);及蓋子(34),該蓋子(34)是用來覆蓋該端子收容凹部(3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電動車輛,其中前述蓋子(34)形成頂點朝向上方的三角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電動車輛,其中前述車輛側端子(41)連接於可從電線捲盤(42)拉出的充電用電線(43),前述電線捲盤(42)配置於前述端子收容凹部(33)的上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電動車輛,其中前述端子收容凹部(33)具備隨著朝向下方而朝車輛內側傾斜的內側傾斜面(33b),被收容於該端子收容凹部(33)的車輛側端子(41)係被配置於前述內側傾斜面(33b)。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電動車輛,其中在前述座墊(2)的側方設置後扶手(4),並在該後扶手(4)的下方設置前述端子收容凹部(33),並在用來支承前述後扶手(4)之托架(14d)的附近配置前述電線捲盤(4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電動車輛,其中在前述端子收容凹部(33)內,設置用來照亮該端子收容凹部的照明燈(33L)。
TW101100811A 2011-02-16 2012-01-09 Electric vehicle TWI507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1195A JP2012166763A (ja) 2011-02-16 2011-02-16 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2806A TW201242806A (en) 2012-11-01
TWI507308B true TWI507308B (zh) 2015-11-11

Family

ID=4665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0811A TWI507308B (zh) 2011-02-16 2012-01-09 Electric vehicl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66763A (zh)
CN (1) CN102642477B (zh)
TW (1) TWI5073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4690A1 (de) * 2014-09-15 2016-03-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hotolumineszierende Fahrzeugkonsole
DE102015205485A1 (de) 2015-03-26 2016-09-29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gehäuse, Batterie mit einem solchen Batteriegehäuse, Plattenelement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Batteriegehäuse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Batteriegehäuses
JP6294903B2 (ja) * 2016-03-22 2018-03-14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
BR112019010895B1 (pt) * 2016-12-28 2022-10-04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afixação de membro exterior para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JP2023130859A (ja) * 2022-03-08 2023-09-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電動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57A (zh) * 1993-10-19 1995-06-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充电软线收容构造
TWI222416B (en) * 2001-06-25 2004-10-21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JP2010149787A (ja) * 2008-12-26 2010-07-08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TWM387798U (en) * 2009-12-24 2010-09-01 Kwang Yang Motor Co Electric car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9554A (ja) * 1988-05-27 1989-12-0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椅子
JPH0345001U (zh) * 1989-09-11 1991-04-25
JP2965750B2 (ja) * 1991-06-06 1999-10-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のコントローラ配設構造
JPH05105144A (ja) * 1991-10-18 1993-04-27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二輪車
JPH07117558A (ja) * 1993-10-19 1995-05-09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用減速表示装置
US6047786A (en) * 1997-12-11 2000-04-11 Vectrix Corporation Electric vehicle and frame therefor
JP2000253591A (ja) * 1999-03-01 2000-09-14 Tokyo R & D:Kk 電気自動車
JP3847087B2 (ja) * 2000-12-05 2006-1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3967308B2 (ja) * 2003-09-29 2007-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05348868A (ja) * 2004-06-09 2005-12-22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電動車両の充電プラグ収容器
JP4463639B2 (ja) * 2004-08-06 2010-05-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冷却構造
JP3138703U (ja) * 2007-10-30 2008-01-17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4985361B2 (ja) * 2007-11-30 2012-07-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
JP5171604B2 (ja) * 2008-12-25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57A (zh) * 1993-10-19 1995-06-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充电软线收容构造
TWI222416B (en) * 2001-06-25 2004-10-21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JP2010149787A (ja) * 2008-12-26 2010-07-08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TWM387798U (en) * 2009-12-24 2010-09-01 Kwang Yang Motor Co Electric car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2806A (en) 2012-11-01
JP2012166763A (ja) 2012-09-06
CN102642477A (zh) 2012-08-22
CN102642477B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0431B2 (ja) 自動二輪車
TWI546211B (zh) 充電器及充電器之安裝構造
AU2012330172B2 (en) Electric vehicle
JP5627154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TWI507308B (zh) Electric vehicle
TW201233583A (en) Electric saddle riding-type vehicle
US8973698B2 (en) Electric motorcycle
JP5778885B2 (ja) 電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装置
EP2479094A1 (en) Electrically driven two-wheeled vehicle
CN103140414A (zh) 两轮电动车辆
CN110091953B (zh) 电动车构造
JP5456623B2 (ja) 充電器
JP2019093908A (ja) 電動自転車のバッテリー装置および電動折り畳み自転車
JP2012162124A (ja) 電動車両
CN105644677B (zh) 鞍骑型电动车辆
JP2012091659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H11321753A (ja)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充電器の配置構造
JP5576536B2 (ja) 充電器
JP5767943B2 (ja) 電動車両
JP5421995B2 (ja) 充電器の取付け構造
JPH08183490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ー収納装置
JP2012214154A (ja) 電動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