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2477B - 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2477B CN102642477B CN201210033173.4A CN201210033173A CN102642477B CN 102642477 B CN102642477 B CN 102642477B CN 201210033173 A CN201210033173 A CN 201210033173A CN 102642477 B CN102642477 B CN 1026424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ccommodating recess
- recess part
- terminal accommodating
- ele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具有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且不易对收纳箱的容积造成影响的车辆侧端子的收纳构造。电动车辆具有:供驾驶者落座的座椅(2);设在座椅(2)的下方的收纳箱(3);覆盖收纳箱(3)侧方的侧罩(30);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40);通过电池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马达(50),侧罩(30)是具有上倾斜面(31)和下倾斜面(32)的罩,上倾斜面从座椅下方向外下方延伸,下倾斜面从上倾斜面的下端部(31b)开始弯曲并向内下方延伸,在下倾斜面上设有:收容车辆侧端子(41)的端子收容凹部(33),车辆侧端子与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60、47c)相连接;覆盖端子收容凹部(33)的盖部(3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更详细地说,涉及与用于对搭载在电动车辆上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连接的车辆侧端子的收容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动车辆,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的电动车辆。借用该文献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该电动车辆具有:供驾驶者落座的座椅8;设在该座椅8的下方的收纳箱7;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11;通过该电池11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马达,另外,与用于对电池11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连接的车辆侧端子13a、连接在该车辆侧端子13a上的充电用电线13、连接在该充电用电线13上的充电器12,都被收容在收纳箱7内。
通过这样的电动车辆,由于车辆侧端子13a等被收纳在座椅下方的收纳箱7中,所以,车辆侧端子13a等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4-91596号公报
在如上述现有的电动车辆那样、在收纳箱内收纳车辆侧端子等的构造中,由于收纳箱内的容积减少了,所以,希望有一种不易对收纳箱的容积造成影响的车辆侧端子等的收纳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具有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并不易对收纳箱的容积造成影响的车辆侧端子的收纳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动车辆,具有:供驾驶者落座的座椅;设在该座椅的下方的收纳箱;覆盖该收纳箱的侧方的侧罩;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通过该电池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罩是具有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的罩,所述上倾斜面从座椅下方向外下方延伸,所述下倾斜面从该上倾斜面的下端部开始弯曲并向内下方延伸,在所述下倾斜面上设有:端子收容凹部,该端子收容凹部收容有车辆侧端子,该车辆侧端子与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相连接;覆盖该端子收容凹部的盖部。此外,在本申请中,端子是指形成电回路以及电装置的电流的出入口的部件,包括插座以及插头。
通过该电动车辆,凭借通过由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的电力而被驱动的马达的动力能够进行行驶,充电时,通过将外部电源的端子和车辆侧端子连接能够对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时,打开盖部,能够将车辆侧端子和外部电源的端子连接,与现有的电动车辆不同的是,无需打开座椅,所以,能够更简便地进行充电作业。
而且,收容有车辆侧端子的端子收容凹部不在收纳箱内,覆盖收纳箱的侧方的侧罩是具有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的罩,所述上倾斜面从座椅下方向外下方延伸,所述下倾斜面从该上倾斜面的下端部开始弯曲并向内下方延伸,由于端子收容凹部设在其下倾斜面上,所以,能够不易对收纳箱的容积产生影响。即,能够确保收纳箱的容积。
另外,端子收容凹部由于设在下倾斜面上,所以,与设在上倾斜面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
如以上那样,通过该电动车辆,车辆侧端子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且也不易影响收纳箱的容积。
而且,在收纳箱和侧罩之间虽然不可避免产生闲置空间,但能够有效活用该闲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盖部为使顶点朝向上方的三角形状。
若这样构成,由于要侵入到端子收容凹部的雨水等容易从盖部的顶点向左右分配地流动,所以,水难以侵入端子收容凹部内。
优选地,所述车辆侧端子连接在能够从卷线器拉出的充电用电线上,所述卷线器配置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的上方。
若这样构成,充电时打开盖部,将车辆侧端子以及充电用电线从卷线器拉出,将车辆侧端子连接在外部电源的端子上,由此能够充电,所以,能够更简单地进行充电作业。
而且,卷线器由于配置在端子收容凹部的上方,所以,能够防止水经充电用电线侵入卷线器。
优选地,所述端子收容凹部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向车辆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收容在该端子收容凹部中的车辆侧端子构成为配置在所述内侧倾斜面。
若这样构成,能够使水难以影响车辆侧端子。
优选地,在所述座椅的侧方设有扶手杆,在该扶手杆的下方设置所述端子收容凹部,在支承所述扶手杆的托架的附近配置所述卷线器。
若这样构成,由于扶手杆发挥挡雨部的作用,所以,雨水难以接触所述端子收容凹部以及盖部。另外,通过支承扶手杆以及扶手杆的托架,能够保护卷线器不受外力影响。
优选地,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内设置对该端子收容凹部进行照明的灯。
若这样构成,即使光线较暗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同一电动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3是将相同部分省略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省略IV-IV剖视图图。
图5是图3的局部省略V-V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充电系统的一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充电系统的其他的例子的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电动车辆,2:座椅,3:收纳箱,4:扶手杆,30:侧罩,31:上倾斜面,31b:上倾斜面的下端部,32:下倾斜面,33:端子收容凹部,33b:内侧倾斜面,33L:灯,34:盖部,40:电池,41:车辆侧端子,42:卷线器,50: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车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为跨骑型车辆,更详细地说为踏板型的电动车辆。
主要如图2所示,该电动车辆1具有:供驾驶者落座的座椅2;设在该座椅2的下方的收纳箱3;覆盖该收纳箱3的侧方的侧罩30;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40;通过该电池40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马达50。
该车辆1的车身架10具有:头管11;从该头管11向后下延伸的下车架13;连结在该下车架13的下部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底车架14;从这些底车架14的后部一体地相连并向后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后车架14r。
在左右一对后车架14r之间配置有上述收纳箱3,在收纳箱3的上部,以覆盖该收纳箱3的开口的方式配置有上述座椅2。收纳箱3被固定在后车架14r的合适位置上。座椅2,其前部通过轴2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收纳箱3的上部前端,并能够绕轴2a进行开闭。通过如以假想线所示那样打开座椅2,能够对收纳箱3放入或拿出物品。
该车辆1是能够供两人乘坐的车辆,座椅2具有同乘者用的后部座席2r。以俯视U字状地包围后部座席2r的方式设有扶手杆4。如图3所示,扶手杆4的两前端部分4f通过螺栓4b而固定在一体设在后车架14r上的托架14d上,扶手杆4的后部4r通过螺栓4br而固定在一体设在后车架14r的后部的托架14c上。此外,设在收纳箱3的两侧部的凸缘部3f与扶手杆4的两前端部分4f共同紧固,从而通过螺栓4b而固定在托架14d上。
如图2所示,在所述底车架14的后部,一体地设有左右一对托架14b,通过以架设的方式设在该托架14b、14b上的枢轴15,摆臂16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得到支承。在摆臂16的后部内置有马达50,通过该马达50,支承在摆臂16的后部的后轮WR被旋转驱动。
在两底车架14、14之间,用于向马达50供给电力且内置有所述电池40的电池箱40C以被两底车架14、14支承的方式配置。作为电池40,能够使用例如72V的高电压电池。
在头管11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有转向轴12。在转向轴12的下部,经由底板12b设有左右一对前叉12f,在这些前叉12f、12f的前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前轮WF。
在转向轴12的上部设有左右一对车把12h,在这些车把12h上设有车把握柄12g。
因此,驾驶者能够坐在座椅2上并握持车把握柄12g从而驾驶车辆1。
车身架10被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20覆盖,该车身罩20与该车身架10一同构成车身。
车身罩20具有:从前方覆盖所述头管11的前整流罩21;以从前方覆盖乘坐在所述座椅2上的驾驶者的腿部的方式、与前整流罩21相连的腿护板22;以载置乘坐在所述座椅2上的驾驶者的脚的方式与所述腿护板22的下部相连且从上方覆盖所述电池箱40C的低地板式地板(low-floor floor)23;以从两侧覆盖所述两底车架14、14的方式从所述低地板式地板23的两侧垂下的左右一对地板侧罩24;将这些两地板侧罩24的下缘彼此连结的下罩25;以从前方覆盖所述座椅2的下方的方式从低地板式地板23的后端立起的座椅下前部罩26;以从两侧覆盖所述座椅2的下方的方式与所述座椅下前部罩26的两侧相连的左右一对侧罩30;从上方覆盖所述后轮WR并与所述两侧罩30相连的后罩27。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侧罩30是具有上倾斜面31和下倾斜面32的罩,所述上倾斜面31从座椅2的下方向外下方延伸,所述下倾斜面32从该上倾斜面31的下端部31b弯曲、并向内下方延伸,在下倾斜面32上设有:端子收容凹部33,其收容车辆侧端子41,所述车辆侧端子41连接在用于对所述电池40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60或47c(参照图6或图7)上;覆盖该端子收容凹部33的盖部34。
通过该电动车辆1,依靠通过搭载在车辆1上的电池40的电力而被驱动的马达50的动力进行行驶,充电时,通过将外部电源的端子60或47c(参照图6或图7)和车辆侧端子41连接,能够对电池40进行充电。
充电时,打开盖部34,能够将车辆侧端子41和外部电源的端子连接,与现有的电动车辆(例如实开平04-91596号)不同,不需要打开座椅2,所以,能够更简便地进行充电作业。
而且,收容有车辆侧端子41的端子收容凹部33不位于收纳箱3内,而且,覆盖收纳箱3的侧方的侧罩30是具有上倾斜面31和下倾斜面32的罩,所述上倾斜面31从座椅下方向外下方延伸,所述下倾斜面32从该上倾斜面31的下端部31b弯曲且向内下方延伸,端子收容凹部33设在侧罩30的下倾斜面32上,所以,能够不对收纳箱3的容积造成影响。即,能够确保收纳箱3的容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收纳箱3配置在左右一对后车架14r(图4中仅示出一方)之间,端子收容凹部33配置在后车架14r的外侧,所以,端子收容凹部33完全不会影响收纳箱3的容积。
另外,端子收容凹部33由于设在下倾斜面32上,所以,与设在上倾斜面31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
如上述那样,通过该电动车辆1,车辆侧端子41不易受到雨水等的影响,同时也不易影响收纳箱3的容积。
而且,在收纳箱3和侧罩30之间虽人不可避免产生闲置空间(deadspace),但能够有效活用该闲置空间ds。
非充电时,通过关闭盖部34,能够保护收容在端子收容凹部33内的车辆侧端子41不致受到液滴以及尘埃的影响。
如图3所示,盖部34为使顶点34a朝向上方的三角形状。
若这样构成,则侵入到端子收容凹部33中的雨水等容易如图3中箭头w、w所示、从盖部34的顶点34a向左右分开地流动,所以,水难以侵入到端子收容凹部33内。
盖部34能够通过轴34b相对于侧罩30(参照图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盖部34通过公知的卡合机构相对于侧罩30(端子收容凹部33)以能够具有咔嗒感地开闭的方式构成。
图4、图5中,标记35为设在侧罩30和盖部34之间的唇式密封件。
如图2~图4所示,车辆侧端子41与能够从卷线器42拉出的充电用电线43连接,卷线器42配置在端子收容凹部33的上方。卷线器42能够安装在一体设在后车架14r上的托架42d上。通过将卷线器42设在所述的扶手杆4的支承用托架14d的附近(图示情形为前侧附近),由此,通过扶手杆4以及其支承用托架14d能够容易地保护卷线器42不受外力影响。
卷线器42的另一方的电线(与所述电线43电连接的电线)44经由充电器45以及电线45c(参照图2、图6)连接在电池40上。卷线器42的构造能够采用公知的构造(例如具有电线的自动卷绕机构的构造等)。充电器45能够使用公知的充电器。
车辆侧端子41通过轴41a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设在端子保持件41h上。标记46是在将车辆侧端子41收容在端子收容凹部33内时,承受车辆侧端子41以及端子保持件41h的承受部件。
若采用能够将车辆侧端子41以及充电用电线43拉出的结构,则在充电时,打开盖部34,将车辆侧端子41以及充电用电线43从卷线器42拉出,并将车辆侧端子41连接到外部电源的端子(例如插座60)上,由此能够进行充电,所以,能够更简单地进行充电作业。
而且,卷线器42由于配置在端子收容凹部33的上方,所以,能够防止水经充电用电线43侵入卷线器4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端子收容凹部33和卷线器42分开地配置在后车架14r的上下,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活用闲置空间ds。
优选地,如图4、图5所示,在从端子收容凹部33将车辆侧端子41以及充电用电线43拉出后,关闭盖部34,由此,将保持充电用电线43的凹部36设在侧罩30和盖部34之间。
若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使通过凹部36的充电用电线43的状态固定,所以,能够得到稳定的充电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凹部36设在端子收容凹部33的前后两侧,所以,无论是在将车辆侧端子41以及充电用电线43向车辆1的前侧、后侧的任一侧拉出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稳定保持充电用电线43的充电状态。
如图4所示,端子收容凹部33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向车辆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33b,收容在端子收容凹部33的车辆侧端子41配置在内侧倾斜面33b上。
若这样构成,则即使水侵入端子收容凹部33内,由于不易影响车辆侧端子41,所以,水的影响更加难以波及到车辆侧端子41。
另外,采取内侧倾斜面33b的内侧面和卷线器42的电线拉出口42c相对的状态(内侧倾斜面33b的内侧面朝向卷线器42的电线拉出口42c的状态),从卷线器42的电线43的拉出方向和从内侧倾斜面33b的电线43的拉出方向为顺方向,所以,能够容易地拉出车辆侧端子41以及充电用电线43。
在座椅2的侧方设有前述的扶手杆4,端子收容凹部33设在扶手杆4的下方。如前所述,在支承所述扶手杆4的托架14d的附近配置有所述卷线器42。
若这样构成,则扶手杆4同时发挥挡雨部的作用,所以,端子收容凹部33以及盖部34不易接触雨水。另外,通过支承扶手杆4以及扶手杆4的托架14d,容易保护卷线器42不受外力的影响。
在端子收容凹部33内设有对端子收容凹部33进行照明的灯33L。
若这样构成,则即使光线较暗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尤其是进行端子彼此的连接作业等。
灯33L能够通过LED构成。灯33L的电源能够从电池40取得。
图6是表示充电系统的一例的框图。根据该图也可知,通过将车辆侧端子41连接在作为外部电源的端子即插座60上,由此,能够通过充电器45对电池40进行充电。
此外,图2中,标记28为用于冷却充电器45而设在侧罩30上的开口。
图7是表示充电系统的其他的例子的框图。图示的充电系统与车辆1不同之处在于备有充电器47。充电器47能够采用公知的充电器,并具有:例如连接在家庭用电源的插座60上的插头47p;连接在车辆侧端子41上的连接器47c。根据该图也可知,通过在插座60上连接充电器47的插头47p,在充电器47的连接器47c上连接车辆侧端子41,由此,能够对电池40进行充电。
因此,在图7所示的充电系统中,充电器47的连接器47c对于车辆1来说为“外部电源的端子”。
在使用图7所示的充电系统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车辆侧端子41构成为不能拉出。
该情况下,将充电器47的连接器47c连接在车辆侧端子41上时,打开盖部34,使连接器47c进入到端子收容凹部33内并与车辆侧端子41连接。在使连接器47c从前侧进入时,能够使车辆侧端子41向前侧转动,另外,在从后侧进入时,能够使车辆侧端子41向后侧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在连接后使车辆侧端子41倒下从而关闭盖部34,此时,能够通过所述凹部36保持连接器47c的电线47d。
若使用图7所示的充电系统,则无需在车辆1上搭载充电器47,所以,能够谋求车辆1的小型轻量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形地实施。
Claims (13)
1.一种电动车辆,具有:供驾驶者落座的座椅(2);设在该座椅(2)的下方的收纳箱(3);覆盖该收纳箱(3)的侧方的侧罩(30);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40);通过该电池(40)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作为使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马达(50),
所述侧罩(30)是具有上倾斜面(31)和下倾斜面(32)的罩,所述上倾斜面(31)从座椅下方向外下方延伸,所述下倾斜面(32)从该上倾斜面(31)的下端部(31b)开始弯曲并向内下方延伸,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倾斜面(32)上设有:端子收容凹部(33),该端子收容凹部(33)收容有车辆侧端子(41),该车辆侧端子(41)与用于对所述电池(40)进行充电的外部电源的端子(60、47c)相连接;覆盖该端子收容凹部(33)的盖部(3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34)为使顶点朝向上方的三角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端子(41)连接在能够从卷线器(42)拉出的充电用电线(43)上,所述卷线器(42)配置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向车辆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33b),被收容在该端子收容凹部(33)中的车辆侧端子(41)配置在所述内侧倾斜面(33b)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具有随着趋向下方而向车辆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面(33b),被收容在该端子收容凹部(33)中的车辆侧端子(41)配置在所述内侧倾斜面(33b)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2)的侧方设有扶手杆(4),在该扶手杆(4)的下方设置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在支承所述扶手杆(4)的托架(14d)的附近配置所述卷线器(4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2)的侧方设有扶手杆(4),在该扶手杆(4)的下方设置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在支承所述扶手杆(4)的托架(14d)的附近配置所述卷线器(42)。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内设置对该端子收容凹部进行照明的灯(33L)。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内设置对该端子收容凹部进行照明的灯(33L)。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内设置对该端子收容凹部进行照明的灯(33L)。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内设置对该端子收容凹部进行照明的灯(33L)。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内设置对该端子收容凹部进行照明的灯(33L)。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收容凹部(33)内设置对该端子收容凹部进行照明的灯(33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31195A JP2012166763A (ja) | 2011-02-16 | 2011-02-16 | 電動車両 |
JP2011-031195 | 2011-02-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2477A CN102642477A (zh) | 2012-08-22 |
CN102642477B true CN102642477B (zh) | 2014-12-24 |
Family
ID=4665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33173.4A Active CN102642477B (zh) | 2011-02-16 | 2012-02-13 | 电动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2166763A (zh) |
CN (1) | CN102642477B (zh) |
TW (1) | TWI5073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5114690A1 (de) * | 2014-09-15 | 2016-03-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hotolumineszierende Fahrzeugkonsole |
DE102015205485A1 (de) | 2015-03-26 | 2016-09-29 | Robert Bosch Gmbh | Batteriegehäuse, Batterie mit einem solchen Batteriegehäuse, Plattenelement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Batteriegehäuse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Batteriegehäuses |
JP6294903B2 (ja) * | 2016-03-22 | 2018-03-14 | 株式会社Subaru | 車両 |
CN110087981B (zh) * | 2016-12-28 | 2020-12-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的外装部件安装结构 |
JP2023130859A (ja) * | 2022-03-08 | 2023-09-2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電動車両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157A (zh) * | 1993-10-19 | 1995-06-2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的充电软线收容构造 |
CN100408416C (zh) * | 2003-09-29 | 2008-08-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混合式车辆 |
JP2010149787A (ja) * | 2008-12-26 | 2010-07-08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
JP2010149747A (ja) * | 2008-12-25 | 2010-07-08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99554A (ja) * | 1988-05-27 | 1989-12-04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椅子 |
JPH0345001U (zh) * | 1989-09-11 | 1991-04-25 | ||
JP2965750B2 (ja) * | 1991-06-06 | 1999-10-1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電動二輪車のコントローラ配設構造 |
JPH05105144A (ja) * | 1991-10-18 | 1993-04-27 | Yamaha Motor Co Ltd | 電動二輪車 |
JPH07117558A (ja) * | 1993-10-19 | 1995-05-09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用減速表示装置 |
US6047786A (en) * | 1997-12-11 | 2000-04-11 | Vectrix Corporation | Electric vehicle and frame therefor |
JP2000253591A (ja) * | 1999-03-01 | 2000-09-14 | Tokyo R & D:Kk | 電気自動車 |
JP3847087B2 (ja) * | 2000-12-05 | 2006-11-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
CN1291887C (zh) * | 2001-06-25 | 2006-12-2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 |
JP2005348868A (ja) * | 2004-06-09 | 2005-12-22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電動車両の充電プラグ収容器 |
JP4463639B2 (ja) * | 2004-08-06 | 2010-05-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冷却構造 |
JP3138703U (ja) * | 2007-10-30 | 2008-01-17 |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 給電装置 |
JP4985361B2 (ja) * | 2007-11-30 | 2012-07-25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車 |
TWM387798U (en) * | 2009-12-24 | 2010-09-01 | Kwang Yang Motor Co | Electric car structure |
-
2011
- 2011-02-16 JP JP2011031195A patent/JP2012166763A/ja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01-09 TW TW101100811A patent/TWI50730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2-13 CN CN201210033173.4A patent/CN1026424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157A (zh) * | 1993-10-19 | 1995-06-2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的充电软线收容构造 |
CN100408416C (zh) * | 2003-09-29 | 2008-08-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混合式车辆 |
JP2010149747A (ja) * | 2008-12-25 | 2010-07-08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10149787A (ja) * | 2008-12-26 | 2010-07-08 | Hond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07308B (zh) | 2015-11-11 |
TW201242806A (en) | 2012-11-01 |
JP2012166763A (ja) | 2012-09-06 |
CN102642477A (zh)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27133B (zh) | 两轮电动车 | |
TWI546211B (zh) | 充電器及充電器之安裝構造 | |
EP2682330B1 (en) | Vehicle approach alert device for saddle-ridden electric vehicle | |
EP2479094B1 (en) | Electrically driven two-wheeled vehicle | |
US9027692B2 (en) | Electric saddled vehicle and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 |
CN102642477B (zh) | 电动车辆 | |
US9327586B2 (en)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US9840306B2 (en) | Electric vehicle, and battery pack | |
EP2479069B1 (en) |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 |
CN102653245B (zh) | 电动车 | |
US20150122569A1 (en)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WO2013061880A1 (ja) | 電動車両 | |
WO2013098891A1 (ja)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
EP2479091B1 (en) | Electrically powered two- or three-wheeled vehicle with a special wiring structure | |
JP2004074911A (ja) | 電動車両 | |
JPWO2012085977A1 (ja) | 電動二輪車 | |
US9254888B2 (en) |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JP2011063066A (ja) | 電動二輪車 | |
CN111989260A (zh) | 鞍乘型电动车辆 | |
CN105644677B (zh) | 鞍骑型电动车辆 | |
CN104512235B (zh) | 电动车辆 | |
JP5576536B2 (ja) | 充電器 | |
JP5421995B2 (ja) | 充電器の取付け構造 | |
CN216861692U (zh) | 滑板车 | |
CN217496381U (zh) | 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