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5205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5205B TWI495205B TW102109391A TW102109391A TWI495205B TW I495205 B TWI495205 B TW I495205B TW 102109391 A TW102109391 A TW 102109391A TW 102109391 A TW102109391 A TW 102109391A TW I495205 B TWI495205 B TW I49520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ing member
- substrate
- latching
- recess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7—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automatically by insertion of rigid printed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連接器。
習知的連接器,即使在插入軟性印刷電路板(基板)之前或期間存在輕微外力或振動,連接器也能防止控制桿脫落,從而節省時間及軟性印刷電路板插入作業的努力(例如,日本未經審查的公開專利No. 2009-129860)。
然而,關於傳統的連接器,已揭露的僅是一種結構,該結構可以防止控制桿由於振動而脫落(例如,在插入基板之前或在別的時候)。因此,用戶必須確定基板是否插入到了合適的位置。而且,在作此決定之前或之後,用戶需要操作控制桿,也就是說,用戶需要升起或推下控制桿。
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設計,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在連接器中,僅需要將基板插入到恰當的位置便能自動完成基板和觸點構件之間的電性連接,這使得從外部便能識別出連接器的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提供了一種連接器,包括:外殼,該外殼具有插入凹部,基板待插入到該插入凹部中;觸點構件,該觸點構件安裝在外殼中並包括觸點部,該觸點部突出到插入凹部並與待插入的基板的導電部進行電性連接;定位構件,當基板插入到外殼的插入凹部中時,定位構件移動觸點構件,使得觸點構件從插入凹部縮回然後突出到插入凹部以便進行與基板的導電部的電性連接。
藉由上述結構,僅將基板插入到外殼的插入凹部便可自動完成基板和觸點構件之間的電性連接。
較佳地,定位構件基於從外殼外部便能識別其每次移動的方式而移動。
上述結構使得不需要其他操作便可從外殼外部檢查基板的導電部和觸點構件的觸點部之間的電性連接是否恰當。
定位構件可包括:移動構件,移動構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是可移動的,在第一位置處,觸點構件的觸點部從插入凹部縮回,在第二位置處,觸點構件的觸點部伸入到插入凹部中;閉鎖構件,該閉鎖構件將移動構件定位在第二位置,然後閉鎖構件移動從而傳送移動構件,其目的是,當基板插入到外殼的插入凹部時,將移動構件定位在第一位置中,此後,當基板插入到恰當的位置時,閉鎖構件解除定位狀態。
藉由上述結構,由移動構件的移動位置便可識別將基板插入外殼的內部狀態。此外,由於藉由閉鎖構件確定了移動構件的位置,藉由在位置和內部狀態之間建立明確的配合便可正確地識別內部狀態。
移動構件的第一位置可與第二位置不同,在該第二位置處,移動構件從外殼突出。
藉由上述結構,從移動構件的移動(即,從外殼的外部)便可輕易地識別藉由將基板插入到外殼而使觸點構件從插入凹部縮回的狀態。
移動構件較佳地包括軸部,觸點構件較佳地包括保持部,該保持部在其正被安裝入外殼的狀態下彈性地保持住移動構件的軸部。
藉由上述結構,不僅不需要使用用於保持移動構件的額外構件,而且由於彈性保持更可實現移動構件的平穩移動。
觸點構件的保持部較佳地推動位於第一位置的移動構件,使得該移動構件能夠移動至第二位置。
藉由上述結構,在觸點構件保持部所施加的彈力作用下,僅解除閉鎖構件的閉鎖便可自動定位在第一位置的移動構件移動至第二位置。
移動構件較佳包括鄰接接收部,當待插入到外殼的基板與鄰接接收部接觸然後進一步向內插入時,移動構件較佳地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
藉由上述結構,經由鄰接接收部,將基板插入外殼可以將移動構件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
移動構件可由觸點構件的保持部支持,使得移動構件繞軸部旋轉,藉由在基板插入的方向上繞軸部的旋轉,可實現移動構件從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動。
藉由上述結構,第二位置可設置在外殼內,可以這樣的方式設置移動構件,使其在基板安裝之後不從外殼突出。這使得整個結構變得緊湊。
基板較佳地包括閉鎖切口部,藉由將基板插入到安裝完成位置,移動構件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移動構件的鄰接接收部可閉鎖至基板的閉鎖切口部。
藉由上述結構,由於僅需要將基板插入到恰當的位置便可將移動構件的鄰接接收部閉鎖至基板的閉鎖切口部,因而,可以防止基板的滑落。
閉鎖構件可包括:壓力接收部,該壓力接收部由插入到外殼的插入凹部中的基板的前端邊緣按壓;彈性部,該彈性部藉由按壓壓力接收部產生彈性變形;以及臂部,該臂部具有閉鎖突出部並藉由彈性變形的彈性構件與移動構件分開;移動構件可包括:第一閉鎖凹部,當移動構件處於第一位置時,形成在臂部中的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第一閉鎖凹部上;以及第二閉鎖凹部,當移動構件處於第二位置時,形成在臂部中的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第二閉鎖凹部上。
根據本發明,僅藉由將基板插入到外殼的插入凹部便可識別移動構件是否移動。相對地,不需要多餘的動作便可檢查在外殼內進行的基板的導電部和觸點構件的觸點部之間的電性連接是否恰當。
1...外殼
10...導向孔
11...導向槽部
12...插孔
13...第一附著部
14...第二附著部
15...閉鎖部
15a...閉鎖棘爪
16...閉鎖孔
17...基板
17a...導電部
18...閉鎖切口
19...釋放凹部
2...觸點構件
20...槽部
21...固定配件
22...安裝部
23...第一臂部
24...第二臂部
25...端子部
26...突出部
27...壓入突出部
28...觸點部
29...傾斜部
3...閉鎖構件
30...保持件
31...按壓部
32...傾斜部
33...安裝部
34...臂部
35...壓力接收部
36...彈性部
37...制動部
38...閉鎖突出部
39...鄰接接收部
39a...傾斜部
4...移動構件
40...槽部
41...導向壁
42...連通孔
43...軸部
44...閉鎖接收部
45...第一閉鎖凹部
46...第二閉鎖凹部
47...軸部
48...操作部
49...槽部
5...凹處
50...導向壁
51...連通孔
52...軸部
53...閉鎖接收部
54...第一閉鎖凹部
55...第二閉鎖凹部
56...鄰接接收部
56a...傾斜部
57...鄰接接收部
6...插入凹部
7...間隔壁
8...切口
9...導向凹部
第1圖是繪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板被安裝到連接器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2圖是繪示了第1圖中的連接器之透視分解圖;
第3A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外殼和一個固定配件之透視圖;
第3B圖是第2圖中的外殼之透視圖,該外殼被部分切掉;
第4圖是繪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未將基板安裝到連接器之前基板和連接器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5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觸點構件之透視圖;
第6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閉鎖構件之透視圖;
第7A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移動構件之透視圖;
第7B圖是繪示了當從不同角度觀察時,第7A圖中的移動構件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8A圖是繪示了第4圖中的連接器和基板在一位置處之橫截面圖,在該位置處能夠觀察觸點構件;
第8B圖是繪示了第4圖中的連接器和基板在一位置處之橫截面圖,在該位置處可以觀察閉鎖構件;
第9A圖是繪示了基板被插入第8A圖中的連接器的插入凹部及基板的前端邊緣與閉鎖構件的鄰接接收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9B圖是繪示了基板被插入第8B圖中的連接器的插入凹部及基板的前端邊緣與閉鎖構件的鄰接接收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10A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9A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的狀態之視圖;
第10B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9B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的狀態之視圖;
第11A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0A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與觸點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11B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0B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與觸點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12A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1A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安裝完成的狀態之視圖;
第12B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1B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安裝完成的狀態之視圖;
第13圖是繪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在將基板插入連接器之前基板和連接器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14圖是繪示了在第13圖所示狀態下剛剛開始將基板插入到連接器的狀態之視圖;
第15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4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安裝完成的狀態之視圖;
第16A圖是繪示了第13圖中的移動構件之透視圖;以及
第16B圖是繪示了當從不同角度觀察時,第16A圖中的移動構件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2圖是繪示了第1圖中的連接器之透視分解圖;
第3A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外殼和一個固定配件之透視圖;
第3B圖是第2圖中的外殼之透視圖,該外殼被部分切掉;
第4圖是繪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在未將基板安裝到連接器之前基板和連接器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5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觸點構件之透視圖;
第6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閉鎖構件之透視圖;
第7A圖是繪示了第2圖中的移動構件之透視圖;
第7B圖是繪示了當從不同角度觀察時,第7A圖中的移動構件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8A圖是繪示了第4圖中的連接器和基板在一位置處之橫截面圖,在該位置處能夠觀察觸點構件;
第8B圖是繪示了第4圖中的連接器和基板在一位置處之橫截面圖,在該位置處可以觀察閉鎖構件;
第9A圖是繪示了基板被插入第8A圖中的連接器的插入凹部及基板的前端邊緣與閉鎖構件的鄰接接收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9B圖是繪示了基板被插入第8B圖中的連接器的插入凹部及基板的前端邊緣與閉鎖構件的鄰接接收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10A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9A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的狀態之視圖;
第10B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9B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的狀態之視圖;
第11A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0A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與觸點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11B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0B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與觸點部相接觸的狀態之視圖;
第12A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1A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安裝完成的狀態之視圖;
第12B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1B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安裝完成的狀態之視圖;
第13圖是繪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在將基板插入連接器之前基板和連接器的狀態之透視圖;
第14圖是繪示了在第13圖所示狀態下剛剛開始將基板插入到連接器的狀態之視圖;
第15圖是繪示了基板從第14圖中的狀態在插入方向上被進一步推入及基板安裝完成的狀態之視圖;
第16A圖是繪示了第13圖中的移動構件之透視圖;以及
第16B圖是繪示了當從不同角度觀察時,第16A圖中的移動構件的狀態之透視圖。
下文將參考相關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應注意,在以下說明中若必要的話會使用表達具體方向和位置的術語(例如,「向上」、「向下」、「側面」、「末端」、「前」、「後」等術語),但是這些術語僅用於參考圖式更能清楚地理解本發明,並且這些術語的意思並不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範圍。此外,以下說明從本質上來說僅為示例,並不意圖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應用或本發明的用途。
(第一實施例)第1圖是繪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之總體圖,第2圖是繪示了連接器之透視分解圖。藉由將觸點構件2、閉鎖構件3和移動構件4安裝至外殼1來構成連接器。
如第3A和3B圖中所示,外殼1是藉由將電絕緣樹脂材料塑造為近似長方體的平行管道形狀而製成的產品。在外殼1中形成有凹處5和插入凹部6。凹處5在上表面和前表面的方向上是具開口的。插入凹部6設置在凹處5下方且在前表面的方向上是具開口的。凹處5和插入凹部6由間隔壁7分開。相較於外殼1前表面的位置,間隔壁7的前端部位於後側,切口8分別形成在間隔壁7的兩側。導向凹部9形成在凹處5和插入凹部6的兩個側表面上,下文所述的移動構件4的軸部47分別設置在導向凹部9中。此外,凹處5和插入凹部6的兩個側表面中的任何一個側表面的前部在寬度方向上較寬。這有利於基板17的插入(參考第1圖)。
在間隔壁7上於寬度方向上以預定間隔形成有複數個導向孔10。複數個導向孔10形成為與上表面和下表面連通,並在向後方向上延伸。此外,在底表面中形成有導向槽部11,該導向槽部組成了插入凹部6。導向槽部11形成為各自地與導向孔10相對應並在向前和向後方向上延伸。導向孔10和導向槽部11與外殼1後表面側上的插孔12連通。插孔12在凹處5和插入凹部6的後表面方向以及外殼1的後表面方向上是具開口的。位於兩側端的導向孔10、導向槽部11和插孔12組成了用於安裝閉鎖構件3的第一附著部13。平行設置在插孔12之間的複數個插孔12組成了用於安裝觸點構件2的第二附著部14。在每個第一附著部13中,閉鎖部15形成在構成了插孔12的底表面的後端部,該閉鎖部向下彈性變形且具有從前端部向上突出的閉鎖棘爪15a。與插孔12連通的矩形形狀的閉鎖孔16形成在構成了插孔12的上壁中與每個閉鎖部15相對應的位置處。
間隔壁7的前端下表面是沿面朝前側的方向上逐漸向上傾斜的上傾表面。此外,插入凹部6的底表面的前端部是沿面朝前側的方向上逐漸向下傾斜的下傾表面。此外,在兩個側壁中,每一個側壁的內表面的前端部都是沿面朝前側的方向上逐漸從一側向另一側傾斜的側傾表面。這些傾斜表面有利於將基板17(參考第1圖)插入到插入凹部6中。此處,使用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作為基板17。閉鎖切口18分別形成在基板17的兩個側端部。當基板17插入到外殼1的插入凹部6時,以下所描述的移動構件4的鄰接接收部39分別閉鎖至閉鎖切口18。
在外殼1前表面兩端部的每個端部都形成有釋放凹部19,在釋放凹部19中形成有在前表面方向上是開口的大致L形的槽部20。藉由將固定配件21從前側壓入各槽部20中來固定該固定配件。固定配件21是彎曲為大致類似字母「C」的形狀的金屬板構件。在固定配件21中,上端壁和側壁被壓入槽部20中,下端壁寬度狹窄,下表面從外殼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
如第5圖所示,觸點構件2包括:安裝部22,該安裝部22安裝在插孔12中;第一臂部23和第二臂部24,這兩個臂部分別從安裝部22的前端邊緣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前延伸;以及端子部25,該端子部25從後端的下部延伸。藉由對導電彈性板進行衝壓加工來製造觸點構件2。觸點構件2安裝在第二附著部14中,該第二附著部14各自平行地安裝在外殼1中。
在安裝部22的前端邊緣上,突出部26分別形成在第一臂部23的上面位置和第二臂部24的下面位置中。此外,在安裝部22的上端邊緣上形成有壓入突出部27,該壓入突出部27在上面位置中形成的突出部的附近向上突出。
第一臂部23從安裝部22向前突出,觸點部28形成為從第一臂部23的前端部向下突出的方式。觸點部28前端邊緣的下側具有沿著面朝前端的方向上逐漸朝上的傾斜部29。在觸點部28的前端部中形成有保持件30。保持件30大致以字母C的形狀向上凸出。保持件30的形態與下文描述的移動構件4的軸部43的上半部相符。保持件30保持軸部43,從而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撐移動構件4。
第二臂部24從安裝部22向下傾斜延伸,然後平行於第一臂部23突出。從第二臂部24的前端部向上突出的按壓部31形成在面朝第一臂部23的觸點部28的位置中。傾斜部32形成在按壓部31的前端邊緣的上側,並面朝第一臂部23的傾斜部29。
如第6圖所示,閉鎖構件3包括:安裝部33,該安裝部33安裝在插孔12中;以及臂部34,該臂部24從安裝部33的前端邊緣的上部向前延伸。藉由使用合成樹脂進行模塑製程獲得閉鎖構件3。兩個閉鎖構件3分別安裝在第一附著部13中,該第一附著部13平行安裝在第二附著部14的兩側上。在安裝部22的前端邊緣的下部形成有向前突出的壓力接收部35。壓力接收部35由插入到外殼1的插入凹部6中的基板17進行按壓。大致為字母U形狀的彈性部36和在彈性部36之後的制動部37形成以從安裝部22的後端邊緣延伸。隨著安裝部22的前端邊緣被插入到下文描述的插入凹部6中的基板17推壓,彈性部36彈性變形。制動部37使在外殼1的第一附著部13中形成的閉鎖部15彈性變形,從而將後端上部閉鎖至外殼1的閉鎖孔16中,並將處於頂部的閉鎖棘爪15a閉鎖至後端下部。向前突出的閉鎖突出部38形成在臂部34的前端邊緣的上部。
如第7A和7B圖所示,藉由使用合成樹脂材料進行模塑製程將移動構件4製造為長板形狀。鄰接接收部39從移動構件4的兩個端部向下突出。鄰接接收部39的下邊緣部是沿面朝後側的方向上逐漸向下突出的傾斜部39a。由此,如果基板17被插入到插入凹部6中,基板17的前端邊緣與傾斜部39a相接觸,移動構件4藉由鄰接接收部39而變得可旋轉。複數個導向壁41形成在移動構件4的一半的上表面上。複數個導向壁41由在寬度方向上以預定間隔設置的複數個槽部40構成。此外,軸部43的藉由設置在槽部40底表面上以連通上下的每個連通孔42形成在導向壁41之間。軸部43由彼此相對且彼此平行的兩個平面和一對向外凸出的弧形表面構成。軸部43由觸點構件2的保持件30支撐,移動構件4以旋轉的方式被支撐。在鄰接接收部39的相反方向上突出的閉鎖接收部44分別形成在移動構件4的兩個端部處。第一閉鎖凹部45形成在閉鎖接收部44的下部,第二閉鎖凹部46形成在閉鎖接收部44的上部。平面和弧面在第一閉鎖凹部45和第二閉鎖凹部46中彼此連續。形成在閉鎖構件3臂部34中的閉鎖突出部38閉鎖至第一閉鎖凹部45和第二閉鎖凹部46或從第一閉鎖凹部45和第二閉鎖凹部46解鎖。在閉鎖突出部38閉鎖至第二閉鎖凹部46的狀態下,移動構件4的下表面與凹處5的上表面相接觸,並且移動構件4的上表面位於水平位置(第二位置),在該位置時,移動構件4的上表面與外殼的上表面齊平。另一方面,在將閉鎖突出部38閉鎖至第一閉鎖凹部45的狀態下,移動構件4位於直立(standing)位置(第一位置)中,在該位置時,移動構件4從凹處5突出。由外殼1的導向凹部9所引導的軸部47從閉鎖接收部44的端面突出。當移動構件4位於直立位置時,觸點構件2的第一臂部23彈性變形,驅使軸部43向下移動。因此,當閉鎖突出部38從第一閉鎖凹部45解鎖時,推動力使移動構件4回到水平位置。此外,移動構件4的剩餘半部分(未形成有導向壁41的一側)作為操作部48以供手指握住操作部進行操作。
具有上述結構的連接器係按下文所述之方式組裝。首先,分別從後端側將觸點構件2插入外殼1的第二附著部14中的插孔12中。當安裝部22插入到插孔12並且將壓入突出部27與插孔12的內表面壓力接觸時,將觸點構件2安裝在外殼1。在已安裝的狀態下,第一臂部23的觸點部28突出到插入凹部6中。此外,保持件30突出到凹處5中,在保持件30的前端部和間隔壁7的上表面之間形成缺口。
繼而,藉由使用觸點構件2的保持件30來安裝移動構件4,該觸點構件4突出到外殼1的凹處5中。從前側將移動構件4的軸部43插入缺口中,該缺口形成在保持件30的前端部和凹處5的底表面之間。保持件30藉由移動構件4的軸部43彈性變形,然後恢復原狀,以保持軸部43。由此,完成移動構件4的安裝。在該狀態下,移動構件4定位在水平位置中。
其後,從後表面側將閉鎖構件3插入第二附著部14的插孔12中。藉由將臂部34插入插孔12及按壓裝配安裝部33便可完成閉鎖構件3的安裝。在該狀態下,閉鎖構件3的閉鎖突出部38閉鎖至位於水平位置的移動構件4的第二閉鎖凹部46。
如此,在已組裝好的連接器中,在安裝基板17時,將基板17從第8A和8B圖所繪示的狀態插入到外殼1的插入凹部6中,便可實現基板17的安裝。因此,基板17的前端邊緣與移動構件4的鄰接接收部39相接觸,如第9A圖所示,該移動構件4突出到插入凹部6中。在這種狀態下,觸點構件2的觸點部28突出到插入凹部6中。如第9B圖所示,形成在閉鎖構件3的臂部43前端的閉鎖突出部38閉鎖至移動構件4的第二閉鎖凹部46,移動構件4定位在水平位置(第二位置)。
又,如第10B圖所示,如果將基板17推入到插入凹部6中,便能按壓鄰接接收部39。繼而,在抵抗由觸點構件2的第一臂部23所施加的彈力的同時,移動構件4繞軸部43逆時針旋轉。由此,閉鎖構件3的閉鎖突出部38從移動構件4的第二閉鎖凹部46解鎖。如第10A圖所示,觸點構件2的第一臂部23向上彈性變形,觸點部28從插入凹部6縮回。
然後,由於基板17被逐漸推入到插入凹部6中,如第11A圖所示,移動構件4旋轉以進入直立位置(第一位置),觸點部28從插入凹部6完全縮回。由此,實現了基板17的平滑插入,而不受觸點部28的阻礙。此外,如第11B圖所示,閉鎖構件3的閉鎖突出部38閉鎖至移動構件4的第一閉鎖凹部45。因此,移動構件4定位在上述直立位置(第一位置)中。
如第12B圖所示,當進一步推入基板17到插入凹部6中時,基板17的前端邊緣與閉鎖構件3的壓力接收部35相接觸。當更向內推入基板17時,彈性部36彈性變形,臂部34向後移動。由此,設置在閉鎖構件34前端的閉鎖突出部38從移動構件4的第一閉鎖凹部45解鎖。因此,移動構件4進入自由旋轉狀態,以便移動構件4由於觸點構件2第一臂部23的彈力作用從直立位置旋轉到水平位置。此時,移動構件4的鄰接接收部39閉鎖至基板17的閉鎖切口部18,從而可以防止基板17從外殼1滑落。如第12A圖所示,觸點構件2的觸點部28與基板17的導電部17a壓力接觸,從而具有電性連接狀態。
隨著以此方式將基板17插入到外殼1中的插入凹部6中,移動構件4旋轉至位於直立位置,此後當插入的基板17到達預設位置(即恰當位置)時回到水平位置。因此,使用者藉由識別移動構件4的旋轉狀態可從外殼1的外部檢查基板17的安裝是否完成。由於移動構件4的鄰接接收部39防止了基板17從外殼1滑落,可以實現穩定的安裝狀態。
(第二實施例)第13圖繪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連接器。由於該連接器與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僅在移動構件4的一部分結構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其他結構方面幾乎完全相同,所以不再重複說明相同的結構。
如第16A至16B圖所示,在移動構件4上表面的後端形成有複數個導向壁50。在寬度方向上以預定間隔設置的複數個槽部49構成了該複數個導向壁50。與上表面和下表面連通的連通孔51設置在槽部49底表面的前部。軸部52形成在導向壁50之間。閉鎖接收部53分別從位於兩個端部的導向壁50向前突出。第一閉鎖凹部54和第二閉鎖凹部55形成在閉鎖接收部53中。板式鄰接接收部56分別從兩個端部向下突出。每個鄰接接收部56的下端部包括沿面朝後側的方向上逐漸向下突出的傾斜部56a。
在上述結構的移動構件4中,如第13圖所示,當基板17插入到外殼1的插入凹部6時,傾斜部56a由基板17的前端邊緣按壓。如第14圖所示,這使移動構件4從水平位置旋轉到直立位置。此時,與第一實施例類似,閉鎖構件3的閉鎖突出部38的閉鎖位置從第二閉鎖凹部55切換到第一閉鎖凹部54,移動構件4定位在直立位置。
如果進一步向內推入基板17,基板17與閉鎖構件3的鄰接接收部57相接觸,並且彈性部36彈性變形。結果,閉鎖突出部38從第一閉鎖凹部54解鎖。相對地,在觸點構件2的第一臂部23的彈力作用下,移動構件4從直立位置旋轉到水平位置,該觸點構件從軸部52露出。因此,伸入到插入凹部6中的觸點部28與基板17的導電部壓力接觸,從而實現電性連接。使用者可目測識別移動構件4從水平位置旋轉到直立位置,然後又旋轉到水平位置。藉由目測識別此移動,從外殼1外部便可以確定基板17插入到了恰當的位置,並且確定在觸點構件2的觸點部28和基板17的導電部之間實現電性連接。此時,移動構件4的鄰接接收部56閉鎖至基板17的閉鎖切口部18,從而可以防止基板17從外殼1滑落。
本文已示出並描述了一種滿足所有需求的目標和優點的連接器。然而,在考慮公開了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說明書和圖式之後,本主旨的發明的許多變化、修改、變型以及其他用途和應用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的通常知識者而言變得顯而易見。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所有這些變化、修改、變型以及其他用途和應用都被認為由本發明所涵蓋,本發明僅由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
雖然本發明已基於當前最實際和最佳的實施例為例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應理解,這種詳細描述僅用於說明,並且本發明不限於已公開的實施例,相反地,本發明試圖涵蓋落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和範圍之內的修改和等效設置。例如,應理解的是,本發明考慮到任何實施例的一個或更多特徵可在可能的程度上與任何其他實施例的一個或更多特徵相結合。
1...外殼
17...基板
17a...導電部
18...閉鎖切口
2...觸點構件
3...閉鎖構件
30...保持件
39...鄰接接收部
4...移動構件
6...插入凹部
Claims (20)
- 一種連接器,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包括一插入凹部,該插入凹部被一基板插入;一觸點構件,該觸點構件包括一觸點部,該觸點部電性連接至該基板的一導電部,該觸點構件安裝在該外殼中,該觸點部伸入到該插入凹部中;以及一定位構件,當該基板插入到該外殼的該插入凹部中時,該定位構件移動該觸點構件,使得該觸點構件的觸點部從該插入凹部縮回,然後伸入到該插入凹部以便進行與該基板的該導電部的電性連接;其中,前述定位構件,在隨著朝向前述插入凹部之前述基板的插入動作的同時,前述定位構件會被前述基板按壓而動作,移動該觸點構件,使得該觸點構件的觸點部從該插入凹部縮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定位構件基於從該外殼的外部便能識別其每次移動的方式來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定位構件包括:一移動構件,該移動構件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是可移動的,在該第一位置處,該觸點構件的該觸點部從該插入凹部縮回,在該第二位置處,該觸點構件的該觸點部伸入該插入凹部;以及一閉鎖構件,該閉鎖構件將該移動構件定位在該第二位置,接著移動以傳送該移動構件,使得當該基板插入到該外殼的該插入凹部時,該移動構件定位在該第一位置,接著,當該基板插入到一預設位置時,該閉鎖構件解除定位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的該第一位置係為該移動構件從該外殼突出的位置且與該第二位置不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包括一軸部;且其中該觸點構件包括一保持部,該保持部在已安裝到該外殼的狀態下彈性地保持該移動構件的該軸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觸點構件的該保持部推動位於該第一位置的該移動構件,使得該移動構件能夠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包括一鄰接接收部;以及其中,當待插入到該外殼的該基板與該鄰接接收部接觸且進一步插入時,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二位置移動到該第一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包括一鄰接接收部,並且其中,當待插入到該外殼的該基板與該鄰接接收部接觸且進一步插入時,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二位置移動到該第一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由該觸點構件的一保持部支持,使其繞該軸部旋轉,並且藉由在該基板插入的方向上繞該軸部旋轉,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由該觸點構件的一保持部支持,使其繞該軸部旋轉,並且藉由在該基板插入的方向 上繞該軸部旋轉,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由該觸點構件的一保持部支持,使其繞該軸部旋轉,並且藉由在該基板插入的方向上繞該軸部旋轉,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移動構件由該觸點構件的一保持部支持,使其繞該軸部旋轉,並且藉由在該基板插入的方向上繞該軸部旋轉,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基板包括一閉鎖切口部,藉由將該基板插入到一安裝完成位置,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移動構件的該鄰接接收部閉鎖至該基板的該閉鎖切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基板包括一閉鎖切口部,藉由將該基板插入到一安裝完成位置,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移動構件的該鄰接接收部閉鎖至該基板的該閉鎖切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基板包括一閉鎖切口部,藉由將該基板插入到一安裝完成位置,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移動構件的該鄰接接收部閉鎖至該基板的該閉鎖切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基板包括一閉鎖 切口部,藉由將該基板插入到一安裝完成位置,該移動構件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移動構件的該鄰接接收部閉鎖至該基板的該閉鎖切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閉鎖構件包括:一壓力接收部,該壓力接收部受到由插入到該外殼的該插入凹部中的該基板的前端邊緣按壓;一彈性部,該彈性部藉由該壓力接收部被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以及一臂部,該臂部具有一閉鎖突出部,並且在該彈性部彈性變形時,該閉鎖突出部將該彈性構件與該移動構件分開;其中,該移動構件包括:一第一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一閉鎖凹部上;以及一第二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二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二閉鎖凹部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閉鎖構件包括:一壓力接收部,該壓力接收部受到由插入到該外殼的該插入凹部中的該基板的前端邊緣按壓;一彈性部,該彈性部藉由該壓力接收部被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以及一臂部,該臂部具有一閉鎖突出部並且在該彈性部彈性變形時,該閉鎖突出部將該彈性構件與該移動構件分開;其中,該移動構件包括:一第一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一閉鎖凹部上;以及一第二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二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 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二閉鎖凹部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閉鎖構件包括:一壓力接收部,該壓力接收部受到由插入到該外殼的該插入凹部中的該基板的前端邊緣按壓;一彈性部,該彈性部藉由該壓力接收部被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以及一臂部,該臂部具有一閉鎖突出部並且在該彈性部彈性變形時,該閉鎖突出部將該彈性構件與該移動構件分開;其中,該移動構件包括:一第一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一閉鎖凹部上;以及一第二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二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二閉鎖凹部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閉鎖構件包括:一壓力接收部,該壓力接收部受到由插入到該外殼的該插入凹部中的該基板的前端邊緣按壓;一彈性部,該彈性部藉由該壓力接收部被按壓而產生彈性變形;以及一臂部,該臂部具有一閉鎖突出部並且在該彈性部彈性變形時,該閉鎖突出部將該彈性構件與該移動構件分開;其中,該移動構件包括:一第一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一閉鎖凹部上;以及一第二閉鎖凹部,當該移動構件處於該第二位置時,形成在該臂部中的該閉鎖突出部能夠被閉鎖在該第二閉鎖凹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59302A JP5862386B2 (ja) | 2012-03-15 | 2012-03-15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47318A TW201347318A (zh) | 2013-11-16 |
TWI495205B true TWI495205B (zh) | 2015-08-01 |
Family
ID=4913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09391A TWI495205B (zh) | 2012-03-15 | 2013-03-15 | 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86031B2 (zh) |
JP (1) | JP5862386B2 (zh) |
KR (1) | KR101582874B1 (zh) |
CN (1) | CN103311734B (zh) |
TW (1) | TWI4952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03695B2 (ja) * | 2010-07-26 | 2014-10-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5862387B2 (ja) * | 2012-03-15 | 2016-02-1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308799B2 (ja) * | 2014-02-21 | 2018-04-1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919340B2 (ja) * | 2014-08-06 | 2016-05-18 | アイティーティー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エンタープライ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 プラグコネクタ |
JP6407070B2 (ja) * | 2015-03-13 | 2018-10-17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6588271B2 (ja) * | 2015-08-24 | 2019-10-0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588272B2 (ja) | 2015-08-24 | 2019-10-0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537939B2 (ja) | 2015-09-03 | 2019-07-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7359470B (zh) * | 2017-06-30 | 2019-05-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
JP6423504B1 (ja) * | 2017-10-05 | 2018-11-14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平型導体用コネクタ |
JP6929546B2 (ja) * | 2017-11-28 | 2021-09-01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I641189B (zh) * | 2018-04-25 | 2018-11-1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US11086164B2 (en) * | 2018-09-30 | 2021-08-10 |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 Logic board assembly,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CN108986682B (zh) * | 2018-09-30 | 2023-11-2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逻辑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
US10840643B1 (en) * | 2019-08-09 | 2020-11-17 | Facebook, Inc. | Lateral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7263494B2 (ja) * | 2021-01-21 | 2023-04-2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34728A (en) * | 1980-05-07 | 1982-06-15 | Amp Incorporated |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clip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52389A (en) * | 1979-03-27 | 1981-02-24 | Amp Incorporated |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having integral unloading means |
US4252392A (en) * | 1979-09-07 | 1981-02-24 | Amp Incorporated |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clip |
JP2001155829A (ja) | 1999-11-30 | 2001-06-08 | Nec Eng Ltd |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JP4054013B2 (ja) | 2004-11-02 | 2008-02-27 | エフシーアイ アジ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4752705B2 (ja) | 2006-09-28 | 2011-08-17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084244B2 (ja) | 2006-12-18 | 2012-11-28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9064577A (ja) * | 2007-09-04 | 2009-03-26 | Kyocera Elco Corp | コネクタ |
JP4872891B2 (ja) | 2007-11-27 | 2012-02-08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233662B2 (ja) * | 2008-12-25 | 2013-07-1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154624B2 (ja) * | 2010-09-27 | 2013-02-27 |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M429222U (en) * | 2011-09-26 | 2012-05-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2012
- 2012-03-15 JP JP2012059302A patent/JP5862386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14 US US13/831,399 patent/US89860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15 CN CN201310083934.1A patent/CN10331173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15 TW TW102109391A patent/TWI495205B/zh active
- 2013-03-15 KR KR1020130027834A patent/KR1015828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34728A (en) * | 1980-05-07 | 1982-06-15 | Amp Incorporated |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clip assembl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582874B1 (ko) | 2016-01-07 |
JP5862386B2 (ja) | 2016-02-16 |
US20130280947A1 (en) | 2013-10-24 |
CN103311734B (zh) | 2015-09-09 |
JP2013196784A (ja) | 2013-09-30 |
CN103311734A (zh) | 2013-09-18 |
US8986031B2 (en) | 2015-03-24 |
TW201347318A (zh) | 2013-11-16 |
KR20130105531A (ko) | 2013-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5205B (zh) | 連接器 | |
JP3987737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JP2006032338A (ja) | 移動通信端末機用プラグコネクタ | |
JP5007215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US7033208B1 (en) |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 |
JP4247920B2 (ja) | レバーコネクタ | |
EP2840660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JP2010526404A (ja) |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 |
JP5798897B2 (ja) |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 |
TWI502827B (zh) | 連接器 | |
JP4173155B2 (ja) | 基板対基板用コネクター | |
JP4475178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JP4474355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
JP3961233B2 (ja) | コネクタの誤結防止構造 | |
JP2006032285A (ja) | ソケット | |
JP5067204B2 (ja)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及びロック方法 | |
JP2008059755A (ja)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06059724A (ja)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 |
JP4285311B2 (ja) | コネクタ | |
WO2008015927A1 (fr) | Connecteur pour cartes mémoire | |
JP4689628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JP4228978B2 (ja) | コネクタ | |
JP3108135U (ja) | イヤホーン用ソケットの構造 | |
JP6195797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8060029A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