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6482B - 氣體噴射器及成膜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氣體噴射器及成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6482B
TWI486482B TW098137875A TW98137875A TWI486482B TW I486482 B TWI486482 B TW I486482B TW 098137875 A TW098137875 A TW 098137875A TW 98137875 A TW98137875 A TW 98137875A TW I486482 B TWI486482 B TW I4864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turntable
separation
injector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3397A (en
Inventor
Hitoshi Kato
Yasushi Takeuchi
Manabu Honma
Hiroyuki Kikuchi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Electr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Electron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Electro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33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3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6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64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23C16/45525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 C23C16/45544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 C23C16/45548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having arrangements for gas injectio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reactor for each ALD half-reaction
    • C23C16/45551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aratus having arrangements for gas injectio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reactor for each ALD half-reaction for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substrate and the gas injectors or half-reaction reactor compart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63Gas nozzles
    • C23C16/45578Elongated nozzles, tubes with h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8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supporting substrates in the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82Rigid and flat substrates, e.g. plates or discs
    • C23C16/4583Rigid and flat substrates, e.g. plates or discs the substrate being support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C23C16/4584Rigid and flat substrates, e.g. plates or discs the substrate being support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the substrate being rot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1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 B05B1/20Arrangements of several outlets along elongated bodies, e.g. perforated pipes or troughs, e.g. spray booms; Outlet elemen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26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mechanically breaking-up or deflecting the jet after discharge, e.g. with fixed deflectors; Breaking-up the discharged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y impinging jets
    • B05B1/262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mechanically breaking-up or deflecting the jet after discharge, e.g. with fixed deflectors; Breaking-up the discharged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y impinging jets with fixed deflectors
    • B05B1/267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mechanically breaking-up or deflecting the jet after discharge, e.g. with fixed deflectors; Breaking-up the discharged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y impinging jets with fixed deflectors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eflected in determined dir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3/00Machines or plant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of objects or other work by spraying,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5B1/00 - B05B11/00
    • B05B13/02Means for supporting work;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pray heads; Adaptation or arrangement of means for feeding work
    • B05B13/0221Means for supporting work;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pray heads; Adaptation or arrangement of means for feed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moving or conveying the objects or other work, e.g. conveyor belts
    • B05B13/0242Means for supporting work;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pray heads; Adaptation or arrangement of means for feed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moving or conveying the objects or other work, e.g. conveyor belts the objects being individually presented to the spray heads by a rotating element, e.g. turntable

Description

氣體噴射器及成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氣體噴射器及成膜裝置。
作為半導體製程之成膜方法,已知有一種於真空氣氛下使得第1反應氣體吸著於作為基板的半導體晶圓(以下簡稱作「晶圓」)等表面後,將供給氣體切換成第2反應氣體,使兩氣體相互反應以形成1層或複數層的原子層或分子層,並藉由多數次地反覆實施如此循環而層積該等層以於基板上成膜的製程。此種製程被稱為例如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或MLD(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等(以下稱作ALD方式),可依照反覆循環之次數來高精密地控制膜厚,且膜品質之面內均勻性亦良好,故為一種可有效對應半導體元件之薄膜化的方法。
作為實施前述成膜方法的裝置係考慮使用於真空容器之上部中央處具備有氣體淋氣頭的枚葉式成膜裝置,從基板之中央部上方側供給反應氣體,並從處理容器之底部將未反應之反應氣體及反應副生成物排出的方法。然而,前述成膜方法會有以沖洗氣體來進行氣體置換需花費長時間之問題,又,由於反覆循環次數多(例如反覆次數達數百次),會有處理時間過長之問題,因此便需要能以高產能進行處理的裝置、方法。
由前述背景所研發之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8中,記載有將複數片基板沿迴轉方向排列於真空容器內之迴轉台上以進行成膜處理的裝置,但據信前述各文獻所記載之成膜裝置會有微粒或反應生成物附著於晶圓上的問題,又沖洗需花費較長時間,抑或會於非必要之區域內誘發反應等問題。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公報第7,153,542號:圖6(a)、圖6(b)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254181號公報:圖1、圖2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144664號公報:圖1、圖2、請求項1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4-287912號公報
專利文獻5:美國專利公報第6,634,314號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7-247066號公報:段落0023~0025、0058、圖12及圖18
專利文獻7:美國專利公開公報2007-218701號
專利文獻8:美國專利公開公報2007-218702號
本發明有鑑於前述問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解決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8所記載結構中可能發生的諸多問題,同時亦可解決為了解決該諸多問題之過程中所產生的新問題點的結構。
本發明之氣體噴射器,係具有:噴射器本體,係具有氣體導入口及氣體流道;複數個氣體流出孔,係沿著噴射器本體之長度方向排列於噴射器本體之壁部;以及導引組件,係與噴射器本體外緣面之間形成具有沿噴射器本體之長度方向延伸的槽縫狀氣體噴出口,可將從氣體流出孔所流出的氣體導引至氣體噴出口處。
又,本發明之成膜裝置係於真空容器內反覆地實施將至少2種會相互反應之反應氣體依序供給至基板表面的供給循環,而於基板表面層積多層之反應生成物層以形成薄膜,並具有:迴轉台,係位於真空容器內;基板載置區域,係使得基板載置於迴轉台;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及第2反應氣體供給部,係沿迴轉台之迴轉方向相互遠離設置,並朝向迴轉台之基板載置區域側之面而供給有第1反應氣體及第2反應氣體;分離區域,係分離供給有第1反應氣體的第1處理區域與供給有第2反應氣體的第2處理區域之間的氣氛而位於迴轉台之迴轉方向的第1處理區域與第2處理區域之間處,並具有供給分離氣體的分離氣體供給部;以及排氣口,係針對真空容器內部進行真空排氣;其中,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及第2反應氣體供給部中至少任一者係氣體噴射器,且氣體噴射器係沿著迴轉台迴轉方向之交叉方向延伸,而氣體噴出口係面向迴轉台。
本發明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多數次地反覆實施將2種會相互反應之反應氣體依序供給至基板表面的供給循環,藉以層積多數之反應生成物層以形成薄膜的技術。
此處,於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前,為了進行比較則先說明有關參考例之成膜裝置。參考例之成膜裝置係能解決前述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8所記載結構中可能產生之諸多問題的迴轉台型成膜裝置。
參考例之成膜裝置係於例如朝向迴轉台迴轉方向之交叉方向所延伸之細長圓筒狀氣體噴嘴的下方面處,沿著該噴嘴長度方向設置有多數個氣體流出孔,藉以朝向基板載置區域上的晶圓表面(伴隨著迴轉台之迴轉而通過該氣體噴嘴下方)而從該等氣體流出孔處噴出反應氣體。接著,例如使用2根氣體噴嘴以連續地供給2種反應氣體,並藉由迴轉台之迴轉而使得該等反應氣體交互地供給至晶圓表面,在完成了於例如晶圓表面上形成矽氧化膜的成膜處理後,已確認其所形成之膜的膜厚係會沿著氣體噴嘴之長度方向而產生波浪狀變化的現象。觀察該膜厚變化的樣態則會發現,通過氣體流出孔下方之區域處所形成的膜較厚,其他區域則較薄,氣體噴嘴所設置之氣體流出孔會以矽氧化膜之膜厚差異的方式轉印至晶圓表面(以下將此種現象稱作「波浪」現象)。
一般ALD方式係運用晶圓表面之反應氣體原子或分子的吸附之成膜法,故其膜厚均勻性良好係眾所皆知。但即使是應用前述成膜方式,於迴轉台型成膜裝置仍會產生前述波浪現象的原因推測在於,來自散佈於氣體噴嘴下方面之氣體流出孔的反應氣體會直接吹附於晶圓表面,而當迴轉台達到極高迴轉速度(例如數百rpm)時通過該氣體噴嘴之下方等情況時,在反應氣體之吸著狀態達到平衡之前,晶圓便已離開了該氣體噴出孔,故造成了氣體流出孔正下方處與該等以外區域處之間吸著於晶圓之反應氣體量的差異。
為了解決前述成膜後的膜之波浪現象,考量到必須沿噴嘴長度方向均勻地供給反應氣體,可連想到有例如沿噴嘴長度方向延伸設置槽縫以代替氣體流出孔的方法。但是,相較於氣體流出孔,槽縫於反應氣體通過時的流速較大,例如從氣體噴嘴之根端側供給反應氣體時,於壓力較高的根端側與壓力較低的前端側之間,朝向晶圓而噴出的氣體量之差異會變大,故難以濃度均勻地供給反應氣體。為了縮小根端側與前端側之間的壓力差,亦有考慮採用大管徑之氣體噴嘴,但此時會使得收納氣體噴嘴用的必要空間增大,而會有使得真空容器變得大型化並使得成膜裝置整體亦變得大型化的問題。
依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藉由設置如下詳述之結構,以導引組件來導引從構成氣體噴射器之噴射器本體壁部所設置的複數個氣體流出孔處所噴出的氣體,再經由沿著噴射器本體之長度方向延伸的槽縫狀氣體噴出口來供給氣體。其結果,以導引組件來進行導引時,能讓氣體朝向該槽縫之延伸方向進行分散。因此,例如從氣體噴射器將氣體供給至載置於載置區域上的基板而使其吸著於基板表面的製程等中,係可於噴射器本體之延伸方向濃度均勻地供給氣體。藉此,相較於使用了將設置於噴射器本體壁部之氣體流出孔處所噴出的氣體直接吹向基板式的氣體噴射器的情況,於設置有氣體流出孔之區域處以及其它區域處,能抑制基板吸著之氣體量產生差異等的不良現象發生。
因此,依本發明實施形態係可提供一種能於噴射器本體之長度方向濃度均勻地供給氣體的氣體噴射器及具備有該氣體噴射器的成膜裝置。
如圖1(沿圖3中I-I’線的剖面圖)所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係具備有平面形狀呈約略圓形的扁平真空容器1以及設置於該真空容器1內且迴轉中心位於該真空容器1中心處的迴轉台2。真空容器1之頂板11係可從容器本體12處分離的結構。藉由內部之減壓狀態來使得頂板11經由設置於該容器本體12上方面的密封組件(例如O型環13)而朝容器本體12側推壓以維持氣密狀態。從容器本體12將頂板11分離時,則係藉由圖中未顯示之驅動機構以朝上方抬起。
迴轉台2之中心部係固定於圓筒形狀軸心部21,軸心部21係固定於沿鉛直方向延伸之迴轉軸22的上端部。迴轉軸22係貫穿真空容器1之底面部14,其下端部則安裝至能使該迴轉軸22繞鉛直軸迴轉(例如順時針方向迴轉)的驅動部23。迴轉軸22及驅動部23係收納於具有上方面開口的筒狀殼體20內。該殼體20之凸緣部分(設置於其上方面)係氣密地安裝至真空容器1之底面部14下方面,以維持殼體20的內部氣氛與外部氣氛之間的氣密狀態。
迴轉台2之表面部係設置有能如圖2及圖3所示般沿迴轉方向(圓周方向)載置複數片(例如5片)基板(晶圓W)用的圓形凹部24。另外,為了方面說明,圖3僅於1個凹部24處繪有晶圓W,但並非限定於該範例,亦可於5個凹部24處各自載置有5片晶圓W。此處,圖4A、圖4B係沿同心圓狀將迴轉台2切斷並橫向展開後的展開圖,如圖4A所示,凹部24之直徑係較晶圓W之直徑稍大(例如4mm),又,其深度係設定為等同於晶圓W之厚度。因此,當晶圓W置入凹部24時,晶圓W表面與迴轉台2表面(未載置有晶圓W的區域)係齊高的。由於當晶圓W表面與迴轉台2表面之間的高度差過大時,該段差部分會產生壓力變動,因此使得晶圓W表面與迴轉台2表面之高度齊平者,就膜厚之面內均勻性之觀點來看係較佳的。所謂晶圓W表面與迴轉台2表面之高度齊平係指其為相同高度抑或該兩面之差距在5mm以內者,較佳地係依據加工精度等而儘可能地使得兩面之高度差接近於零。凹部24之底面係形成有能讓支撐晶圓W內面以昇降該晶圓W用之昇降銷(例如後述為3根)貫穿的貫通孔(圖中未顯示)。
凹部24係定位晶圓W使其不會因為迴轉台2迴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而飛出,雖相當於基板載置區域的部位,但基板載置區域(晶圓載置區域)並非限定為凹部,例如亦可為於迴轉台2表面沿晶圓W之圓周方向排列有複數個導引晶圓W周緣的導引組件之結構。抑或於迴轉台2側設置有靜電夾持器等夾持機構來吸附晶圓W之情況,則藉由前述吸附來載置晶圓W的區域即為基板載置區域。
如圖2及圖3所示,於真空容器1內,各自面向該迴轉台2之凹部24的通過區域位置處,係沿真空容器1之圓周方向(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相距特定間隔之方式從中心部呈放射狀地延伸形成有氣體噴射器31及反應氣體噴嘴32與2根分離氣體噴嘴41、42。其結果,氣體噴射器31係設置為朝向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即移動路徑)之交叉方向延伸的狀態。該等氣體噴射器31、反應氣體噴嘴32及分離氣體噴嘴41、42係安裝於例如真空容器1之側周壁處,其根端部的氣體供給埠31a、32a、41a、42a係貫穿該側周壁。
如圖所示範例,雖該等氣體噴射器31、反應氣體噴嘴32及分離氣體噴嘴41、42係從真空容器1之側周壁處導入至真空容器1內的結構,但亦可從後述環狀突出部5處導入。此時,於突出部5之外周緣面與頂板11之外表面處設置具有開口的L型導管,位於真空容器1內之L型導管的一側開口係連接至氣體噴射器31(反應氣體噴嘴32、分離氣體噴嘴41、42),位於真空容器1外部之L型導管的另側開口則連接至氣體供給埠31a(32a、41a、42a)。
氣體噴射器31及反應氣體噴嘴32係各自連接至第1反應氣體(BTBAS:二(特丁胺基)矽烷)之氣體供給源以及第2反應氣體(O3 :臭氧)之氣體供給源(圖中皆未顯示),分離氣體噴嘴41與42則皆連接至分離氣體(N2 氣體:氮氣)之氣體供給源(圖中未顯示)。又,各氣體噴射器31、反應氣體噴嘴32亦連接至N2 氣體之氣體供給源,可將N2 氣體供給至各處理區域P1、P2以作為於成膜裝置開始運轉時用以進行壓力調節的氣體。此範例中,反應氣體噴嘴32、分離氣體噴嘴41、氣體噴射器31及分離氣體噴嘴42係依序沿順時針方向排列。
如圖4A、圖4B所示,反應氣體噴嘴32係沿噴嘴之長度方向以特定間隔而設置有用以將O3 氣體噴出至下方側的氣體噴出孔33。又,分離氣體噴嘴41、42係沿長度方向以特定間隔而設置有用以將分離氣體噴出至下方側的噴出孔40。另一方面,關於供給BTBAS氣體之氣體噴射器31的詳細結構容待後述。氣體噴射器31、反應氣體噴嘴32各自相當於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及第2反應氣體供給部,其下方區域則各自相當於使得BTBAS氣體吸附至晶圓W的第1處理區域P1以及使得O3 氣體吸附至晶圓W的第2處理區域P2。
分離氣體噴嘴41、42具有供給N2 氣體以形成用以分離第1處理區域P1與第2處理區域P2之氣氛的分離區域D的功用,該分離區域D中,真空容器1之頂板11如圖2~圖4B所示,係設置有以迴轉台2之迴轉中心為中心並朝圓周方向將沿著真空容器1之內周壁附近所繪出的圓分割以形成平面形狀為扇型且朝下方突出的凸狀部4。分離氣體噴嘴41、42係收納於該凸狀部4中位於該圓之圓周方向中央處朝向該圓之半徑方向延伸所形成的溝部43內。即,從分離氣體噴嘴41、42之中心軸到凸狀部4之扇型兩邊緣(迴轉方向上游側邊緣及下游側邊緣)之間的距離係設定為相等長度。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溝部43係將凸狀部4二等分之方式所形成者,但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可使用例如從溝部43觀之,凸狀部4之迴轉台2迴轉方向上游側較該迴轉方向下游側更寬廣的方式來形成溝部43。
因此,分離氣體噴嘴41、42之該圓周方向兩側係存在有例如平坦且較低的頂面44(該凸狀部4之下面;第1頂面),該頂面44之該圓周方向兩側則存在有較該頂面44更高的頂面45(第2頂面)。該凸狀部4之功用在於形成能阻止第1反應氣體及第2反應氣體侵入至其與迴轉台2之間處而用以阻止該等反應氣體相互混合的狹隘空間(分離空間)。
即,依本範例,分離氣體噴嘴41能阻止來自迴轉台2迴轉方向上游側之O3 氣體的侵入,又可阻止來自迴轉方向下游側之BTBAS氣體的侵入。所謂「阻止氣體侵入」係指從分離氣體噴嘴41噴出的分離氣體(N2 氣體)會擴散至第1頂面44與迴轉台2表面之間處,本範例中會吹出至鄰接該第1頂面44之第2頂面45的下方側空間,藉此阻止來自該鄰接空間之氣體侵入。接著,所謂「阻止氣體侵入」並非僅指完全地阻止其從鄰接空間進入到凸狀部4之下方側空間的情況,亦指即使多少仍會侵入,但是仍能確保各自從兩側侵入之O3 氣體及BTBAS氣體無法於凸狀部4之下方側空間內相互交會的狀態。只要能獲得前述作用,便可發揮分離區域D之功用,即發揮第1處理區域P1的氣氛與第2處理區域P2的氣氛之間的分離作用。因此,該狹隘空間的狹隘程度係設定為能使得狹隘空間(凸狀部4之下方空間)與該空間的鄰接區域(本範例係指第2頂面45之下方空間)之間的壓力差達到確保「阻止氣體侵入」作用的程度,其具體尺寸會根據凸狀部4之面積而有所不同。又,吸附於晶圓W的氣體當然能通過該分離區域D內部,所謂阻止氣體侵入係指氣相中的氣體。
另一方面,如圖5、圖6所示,頂板11下方面係設置有沿著該軸心部21之外周緣而面向於較迴轉台2軸心部21更靠外周側之部位的突出部5。該突出部5如圖5所示,係與凸狀部4之該迴轉中心側部位連續形成的,其下方面係形成為與凸狀部4下方面(頂面44)相同的高度。圖2及圖3係於較頂面45更低且較分離氣體噴嘴41、42更高位置處來將頂板11沿水平剖切之圖式。另外,突出部5與凸狀部4並非限定為一體成形者,亦可為各別之個體。
關於凸狀部4及分離氣體噴嘴41(42)之組合構造的製造方法,並非限定為於用作凸狀部4之1片扇型板的中央處形成有溝部43並將分離氣體噴嘴41(42)設置於該溝部43內的構造,亦可為使用2片扇型板並藉由螺栓固定等方式固定於頂板本體下方面之分離氣體噴嘴41(42)兩側位置的結構等。
本範例中,分離氣體噴嘴41(42)係沿噴嘴長度方向以例如10mm之間隔排列設置有朝向正下方的例如孔徑0.5mm之噴出孔40。又,關於反應氣體噴嘴32係沿噴嘴長度方向以例如10mm之間隔排列設置有朝向正下方的例如孔徑0.5mm之噴出孔33。
本範例中,係以直徑300mm之晶圓W作為被處理基板,此時,與距離迴轉中心例如140mm處的後述突出部5之邊境部位,凸狀部4之圓周方向的長度(迴轉台2之同心圓的圓弧長度)為例如146mm,而於晶圓W載置區域(凹部24)之最外側部位,凸狀部4之圓周方向的長度為例如502mm。另外,如圖4A所示,該外側部位處,從分離氣體噴嘴41(42)兩側到位於左右之凸狀部4的圓周方向長度L為246mm。
又,圖4B所示,凸狀部4之下方面(即頂面44)距迴轉台2表面的高度h為例如0.5mm至10mm,約4mm者較佳。此時,迴轉台2之轉速係設定為例如1rpm~500rpm。為了確保分離區域D之分離功能,應對應於迴轉台2之轉速使用範圍等,並根據例如實驗等來設定凸狀部4之大小尺寸以及凸狀部4下方面(第1頂面44)與迴轉台2表面之間的高度h。另外,分離氣體並非限定為N2 氣體,亦可使用Ar氣體等非活性氣體,但亦非限定為非活性氣體,亦可使用氫氣等,只要是不會對成膜處理造成影響的氣體,則關於氣體種類並無特別限制。
真空容器1之頂板11的下方面,即從迴轉台2之晶圓載置區域(凹部24)所見頂面係如前述般沿圓周方向具有第1頂面44以及較該頂面44更高的第2頂面45,圖1係顯示為設置有較高頂面45之區域的縱剖面,圖5係顯示為設置有較低頂面44之區域的縱剖面。如圖2及圖5所示,扇型凸狀部4之周緣部(真空容器1之外緣側部位)係形成有面向迴轉台2外端面彎曲呈L型的彎曲部46。扇型凸狀部4係設置於頂板11側,而頂板11係可從容器本體12處拆下的結構,因此該迴轉台2外端面與彎曲部46內周緣面、以及彎曲部46外周緣面與容器本體12內周緣面之間會有微小之間隙。此處,該彎曲部46亦與凸狀部4相同地係為了阻止來自兩側之反應氣體侵入以防止兩反應氣體相互混合為目的所設置的,彎曲部46內周緣面與迴轉台2外端面之間的間隙係設定為例如與相對於迴轉台2表面的頂面44之高度h相同的尺寸。即,本範例中,從迴轉台2表面側區域觀之,彎曲部46之內周緣面係構成了真空容器1之內周緣壁。
如圖5所示,於分離區域D處,容器本體12之內周緣壁係接近至該彎曲部46之外周緣面而形成垂直面,於分離區域D以外之部位處,則如圖1所示般例如從面向迴轉台2外端面之部位處至底面部14而朝外方側形成縱剖面形狀為矩形的凹陷。該凹陷部位中,迴轉台2周緣與容器本體12內周緣壁之間的間隙係各自連通至第1處理區域P1及第2處理區域P2,藉以將供給至各處理區域P1、P2的反應氣體排出。該等間隙係稱作排氣區域6。如圖1及圖3所示,該排氣區域6之底部(即迴轉台2下方側)係各自形成有第1排氣口61及第2排氣口62。
該等排氣口61、62係各自經由排氣管63而連接至真空排氣部(例如共通之真空泵64)。另外,圖1中符號65係壓力調整部,其係可分別設置於排氣口61、62處,亦可為共通化之結構。為了使分離區域D之分離作用能確實發揮功效,排氣口61、62係設置於該分離區域D之該迴轉方向兩側(以平面觀之),而專門用以進行各反應氣體(BTBAS氣體及O3 氣體)之排氣。本範例中,一側之排氣口61係設置於氣體噴射器31以及鄰接於該迴轉方向下游側(相對該氣體噴射器31)的分離區域D之間處,又,另一側之排氣口62係設置於反應氣體噴嘴32以及鄰接於該迴轉方向下游側(相對該反應氣體噴嘴32)的分離區域D之間處。
排氣口之設置個數並非限定為2個,更可於例如包含有分離氣體噴嘴42的分離區域D以及鄰接於該迴轉方向下游側(相對該分離區域D)的第2反應氣體噴嘴32之間處設置排氣口而形成3個之結構,亦可為4個以上之結構。本範例中,藉由將排氣口61、62設置於較迴轉台2更低位置處而從真空容器1內周緣壁與迴轉台2周緣之間的間隙處進行排氣,但亦非限定為設置在真空容器1之底面部,亦可設置於真空容器1之側壁處。又,設置於真空容器1之側壁時,可將排氣口61、62設置在較迴轉台2更高位置處。藉由如此設置排氣口61、62,能讓迴轉台2上之氣體朝向迴轉台2外側流動,因此相較於從面向迴轉台2之頂面處進行排氣之情況,就抑制揚起微粒之觀點係較為有利的。
如圖1、圖7等所示,於該迴轉台2與真空容器1底面部14之間的空間係設置有加熱部(加熱器單元7),能透過迴轉台2來將迴轉台2上之晶圓W加熱至製程配方所設定之溫度。於該迴轉台2之周緣附近的下方側係設置有環繞該加熱器單元7的遮蔽組件71,藉以劃分迴轉台2上方空間乃至排氣區域6處的氣氛以及設置有加熱器單元7的氣氛。該遮蔽組件71之上緣部係朝外側彎曲呈凸緣形狀,縮小該彎曲面與迴轉台2下方面之間的間隙以抑制來自外側之氣體侵入至遮蔽組件71內部。
較設置有加熱器單元7之空間更接近迴轉中心的部位處之底面部14係接近至軸心部21而於其間形成狹窄空間(迴轉台2下方面之中心部附近),又,關於貫穿該底面部14之迴轉軸22的貫通孔處,亦縮小其內周緣面與迴轉軸22之間的間隙,且該等狹窄空間係連通至該殼體20內。接著,該殼體20係設置有用以將沖洗氣體(N2 氣體)供給至該狹窄空間內以進行沖洗的沖洗氣體供給管72。又,真空容器1之底面部14係設置有沖洗氣體供給管73,其係位於加熱器單元7下方側位置之圓周方向的複數部位處,且用以沖洗該加熱器單元7之設置空間。
藉由如前述般設置沖洗氣體供給管72、73,則如圖6中箭頭所示沖洗氣體之流動,係針對殼體20內至加熱器單元7之配置空間為止的空間以N2 氣體來進行沖洗,且該沖洗氣體係從迴轉台2與遮蔽組件71之間的間隙並經由排氣區域6而排出至排氣口61、62。如此一來,可防止BTBAS氣體或O3 氣體從前述第1處理區域P1與第2處理區域P2中任一側經由迴轉台2下方迂迴至另一側,故該沖洗氣體亦具有分離氣體之功用。
又,真空容器1之頂板11中心部係連接有分離氣體供給管51,頂板11與軸心部21之間的空間52係供給有分離氣體(N2 氣體)。供給至該空間52之分離氣體係經由該突出部5與迴轉台2之間的狹窄間隙50而沿迴轉台2之晶圓載置區域側表面朝周緣處噴出。該突出部5所圍繞之空間係充滿了分離氣體,因此可防止反應氣體(BTBAS氣體或O3 氣體)於第1處理區域P1與第2處理區域P2之間處經由迴轉台2中心部而相互混合。即,該成膜裝置係具備有中心部區域C,該中心部區域C係由迴轉台2之迴轉中心部與真空容器1所劃分形成,並沿該迴轉方向形成有在受分離氣體沖洗之同時會將分離氣體朝向該迴轉台2表面噴出的噴出口,以分離第1處理區域P1與第2處理區域P2之間的氣氛。另外,此處所稱之噴出口係相當於該突出部5與迴轉台2之間的狹窄間隙50。
再者,如圖2、圖3所示,真空容器1側壁係形成有能於外部搬送手臂10與迴轉台2之間進行晶圓W傳遞用的搬送口15,該搬送口15係藉由圖中未顯示之閘閥來進行開關。又,迴轉台2之凹部24(晶圓載置區域)係於面向該搬送口15之位置處與搬送手臂10之間進行晶圓W之傳遞,因此在迴轉台2下方側對應於該傳遞位置之部位處係設置有貫穿凹部24而從內面將晶圓W抬起之傳遞用昇降銷以及其昇降機構(圖中皆未顯示)。
具備有上述結構的本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中,用以供給例如O3 氣體之反應氣體噴嘴32係如前述般地於該噴嘴32底部以間隔狀排列設置有朝向下方的噴出孔33。相對地,為了減輕前述膜之波浪現象,用以供給例如BTBAS氣體之氣體噴射器31係具有下述結構。以下,便參考圖8~圖10B來說明該氣體噴射器32之詳細結構。
如圖8~圖10B所示,氣體噴射器31係具備有例如石英製之細長方筒狀的噴射器本體311以及設置於該噴射器本體311側面之導引組件315。噴射器本體311內部為空洞狀,該空洞係構成了使得從設置於噴射器本體311根端部之氣體導入管317處所供給的BTBAS氣體流通用之氣體流道312。如圖7所示,噴射器本體311係以根端部側朝向容器本體12之側壁側且將氣體導入管317連接至前述氣體供給埠31a的狀態而設置於真空容器1內部,從迴轉台2表面至噴射器本體311底面的高度係例如1mm~4mm。氣體導入管317係於噴射器本體311之連接部具有開口,該開口部係將反應氣體朝氣體流道312導入的導入口。此處,構成噴射器本體311之組件的材料並非限制為前述石英範例,亦可為例如陶瓷製。
如圖8、圖9及圖10A所示,噴射器本體311之壁部的側壁部一側,例如從迴轉台2迴轉方向所見的上游側之側壁部係沿噴射器本體311之長度方向以例如5mm之間隔排列設置有複數個(例如67個)例如口徑0.5mm之氣體流出孔313。於後述氣體噴出口316之延伸方向上,氣體流出孔313係可均勻地供給氣體流道312內之BTBAS氣體。
此處,本實施形態之噴射器本體311如前述般係形成方筒狀,設置有氣體流出孔313之側壁部係為平坦之平坦部分,且相對該迴轉台呈垂直狀態而設置者較佳。此處,所謂該側壁部係相對迴轉台2呈垂直狀態者並非嚴格限定於垂直的情況,亦包含了由相對於迴轉台之垂直面讓該側壁部傾斜±5°左右而設置之情況。
再者,排列設置有該等氣體流出孔313之噴射器本體311側壁部係固定有對向該氣體流出孔313之導引組件315。導引組件315係透過例如間隙調節組件314而固定至該側壁部處,該等導引組件315與該側壁部係呈例如相互平行狀地加以固定。導引組件315係例如石英製之組件,能將從氣體流出孔313所噴出之BTBAS氣體的流動方向導引向設置有迴轉台2的方向,同時能讓該氣流分散,以防止氣體流出孔313轉印至成膜後之膜上。此處,所謂導引組件315係相對於設置有氣體流出孔313之側壁部而呈平行狀態者並非限定於兩組件為嚴格平行設置的情況,亦包含了導引組件315係相對該側壁部呈例如傾斜±5°左右而設置之情況。此時,該導引組件315亦可為陶瓷製。
圖10A係將導引組件315取下狀態之氣體噴射器31的側面圖。間隙調節組件314係例如石英製之厚度相等的複數個板材,且包圍住排列設置有氣體流出孔313的區域(噴射器本體311側壁部)般,而設置於例如該區域之上方側與左右側。本範例中,間隙調節組件314之厚度係例如0.3mm,導引組件315係透過該等間隙調節組件314並藉由例如螺栓固定等方式連接至噴射器本體311。此處,間隙調節組件314亦可為陶瓷製。
藉由該等結構,該側壁部外緣面與導引組件315之間處,例如圖10B之底面圖所示,將從氣體流出孔313噴出之BTBAS氣體朝向晶圓W噴出的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係沿(平坦部分)側壁部之一邊緣側所形成。氣體噴射器31係使得該氣體噴出口316朝向迴轉台2之狀態下設置於真空容器1內。又,如前述般,間隙調節組件314之厚度為0.3mm,故槽縫狀之氣體噴出口316的寬度亦為0.3mm。
再者,如前述般使用螺栓固定之情況,由於間隙調節組件314或導引組件315係可自由地從噴射器本體311處拆除/安裝,故可配合例如反應氣體供給量或種類、迴轉台2之迴轉速度等之運轉條件的改變來使用不同厚度的間隙調節組件314,藉以調節氣體噴出口316之槽縫寬度。又,在導引組件315可自由拆除/安裝之情況,如圖10A、圖10B之右側區域顯示,能藉由熱安定、化學安定性高的例如Kapton(登錄商標)製之密封材318來將氣體流出孔313的一部份封住,又,係可再輕易地將其取下。藉此,能根據反應氣體與運轉條件之差異來改變氣體流出孔313之設置間隔,亦可使得氣體噴射器31的根端側與前端側處之氣體流出孔313的排列間隔產生差異。
回到成膜裝置之整體說明,如圖1、圖3所示,該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係設置具有進行裝置整體動作之控制用的電腦之控制部100,該控制部100之記憶體內收納有使裝置運作用的程式。該程式係由可實施後述之裝置動作的步驟群所組成,且係從硬碟、光碟、磁光碟(MO)、記憶卡、軟碟等記憶媒體中安裝至控制部100內。
其次,說明前述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的功用。首先,將圖中未顯示之閘閥開啟,藉由搬送手臂10並經由搬送口15而將晶圓從外部傳遞至迴轉台2之凹部24內。當凹部24停止於面向搬送口15之位置時,係通過凹部24底面之貫通孔而從真空容器1底部側將圖中未顯示之昇降銷昇起/降下的方式來進行該傳遞。然後,間歇性地迴轉該迴轉台2,並進行該晶圓W之傳遞,而於迴轉台2之5個凹部24內各自載置一晶圓W。接著,啟動真空泵64,將壓力調節部65之壓力調整閥全開以使得包含有各處理區域P1、P2之空間內部抽真空至預先所設定之壓力,同時一邊順時針地迴轉該迴轉台2,一邊藉由加熱器單元7來加熱晶圓W。詳細說明,藉由加熱器單元7來將迴轉台2預先加熱至例如300℃,再將晶圓W載置在迴轉台2上以進行加熱。
在進行晶圓W之加熱動作的同時,將於成膜開始進行後所供給之反應氣體、分離氣體及沖洗氣體之等量的N2 氣體供給至真空容器1內,以進行真空容器1內部之壓力調節。例如從氣體噴射器31供給100sccm、從反應氣體噴嘴32供給10,000sccm、從各分離氣體噴嘴41、42各自供給20,000sccm、從分離氣體供給管51供給5,000sccm的N2 氣體至真空容器1內,由壓力調節部65來進行壓力調整閥之開閉動作以使得各處理區域P1、P2內的壓力達到特定壓力設定值(例如1,067Pa(8Torr))。另外,此時亦從各沖洗氣體供給管72、73供給特定量的N2 氣體。
其次,藉由圖中未顯示之溫度感測器來確認晶圓W溫度已達到設定溫度,且確認第1、第2處理區域P1、P2之壓力已各自達到設定壓力後,將從氣體噴射器31及反應氣體噴嘴32所供給之氣體各自切換成BTBAS氣體及O3 氣體,以開始晶圓W之成膜動作。此時,應緩慢地進行各氣體噴射器31、反應氣體噴嘴32之氣體切換,以使得供給至真空容器1內部之氣體總流量不會產生急劇變化。
然後,藉由迴轉台2之迴轉來使得晶圓W交互通過第1處理區域P1與第2處理區域P2,因此,各晶圓W會吸附BTBAS氣體,接著吸附O3 氣體而使得BTBAS分子受氧化而形成1層或複數層的氧化矽分子層,如此地依序層積氧化矽分子層而形成特定膜厚的矽氧化膜。
此時,詳細地說明由氣體噴射器31所供給之BTBAS氣體的動態,從氣體導入管317所供給之BTBAS氣體會從噴射器本體311根端側到前端側而於氣體流道312內部流動,同時從設置於噴射器本體311側壁部的各氣體流出孔313處流出。此時,由於在面向各氣體流出孔313之位置處設置有導引組件315,例如圖8所示,故能將從各氣體流出孔313噴出之BTBAS氣體導引而朝下方流動,並流向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
此時,從氣體流出孔313所噴出之BTBAS氣體因為撞擊至導引組件315而改變流動方向,例如圖9之模式圖所示,故該氣體於撞擊至導引組件315後會沿著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之延伸方向而朝左右方向擴散,然後朝下方流動。如前述般氣體流出孔313係於噴射器本體311之長度方向上相鄰排列所形成,故從各氣體流出孔313噴出之氣流在撞擊到導引組件315而朝左右擴散時,會於氣體噴射器31之長度方向上相互混合並流動。如此一來,該氣流便會於氣體噴射器31之長度方向上達成氣體濃度之均勻化,同時到達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而形成細長帶狀之氣流以供給至處理區域P1。
如此,BTBAS氣體便會於氣體噴射器31之長度方向上相互混合並同時供給至處理區域P1,因此相較於使用前述參考例之噴嘴來供給相同氣體之情況,能以濃淡差異較少的狀態下通過該處理區域P1而到達晶圓W表面。其結果,即使是在例如當迴轉台2之迴轉速度提高,而晶圓W之反應氣體吸附狀態達到平衡之前該晶圓W便已通過處理區域P之情況,BTBAS氣體會在設置有氣體流出孔313的位置以及其間位置處之間以濃淡差異較少的狀態下吸附至晶圓W表面,而能形成波浪現象較少(相較於參考例之噴嘴)的膜。
又,BTBAS氣體由於係通過例如口徑0.5mm之小氣體流出孔313而供給至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因此從噴射器本體311內部之氣體流道312朝向該氣體噴出口316流出時的流速較小。因此,如參考例般,作為減少例如前述波浪現象之目的,亦可抑制參考例中於氣體噴嘴底面設置槽縫時所產生的現象,即通過槽縫時BTBAS之流速增加,噴嘴之前端側與根端側處產生較大之濃度差異,而造成之例如成膜後膜之膜厚(於氣體噴嘴延伸方向)係於根端側較厚而前端側較薄之現象。
其次,說明真空容器1內部整體的氣體流動,從連接至頂板11中心部的分離氣體供給管51供給分離氣體(N2 氣體),藉以從中心部區域C(即從突出部5與迴轉台2中心部之間處)沿著迴轉台2表面噴出N2 氣體。本範例中,沿著設置有氣體噴射器31、反應氣體噴嘴32之第2頂面45的下方側空間之容器本體12內周壁處,係如前述般將其內周壁削除擴張,該寬廣空間下方係設有排氣口61、62,因此相較於第1頂面44下方側之狹隘空間以及該中心部區域C處的各壓力,第2頂面45下方側的空間之壓力較低。將氣體從各部位噴出時之該氣體流動狀態模式係如圖11所示。從反應氣體噴嘴32朝下方側噴出,撞擊至迴轉台2表面(晶圓W表面以及晶圓W之非載置區域的表面兩者)並沿其表面流向迴轉方向上游側的O3 氣體,會受到來自其上游側之N2 氣體推回,同時流入迴轉台2周緣與真空容器1內周壁之間的排氣區域6,並藉由排氣口62進行排氣。
又,從反應氣體噴嘴32朝下方側噴出,撞擊至迴轉台2表面而沿其表面流向迴轉方向下游側的O3 氣體,會因為從中心部區域C噴出之N2 氣流與排氣口62之吸引作用而試圖流向該排氣口62,但其一部份會流向鄰接於其下游側的分離區域D,並試圖流入扇型凸狀部4的下方側。然而該凸狀部4之頂面44的高度及其圓周方向的長度係設定為於運轉時之製程參數(包含各氣體流量等)中,能防止氣體侵入該頂面44下方側的尺寸,因此如圖4B所示,O3 氣體完全無法流入扇型凸狀部4的下方側,抑或雖有少數流入但其亦無法到達分離氣體噴嘴41附近,而受到從分離氣體噴嘴41噴出之N2 氣體推回至迴轉方向上游側(即處理區域P2側),並與從中心部區域C噴出之N2 氣體一同地從迴轉台2周緣與真空容器1內周壁之間隙經由排氣區域6而排出至排氣口62。
又,從氣體噴射器31朝下方側供給,沿迴轉台2表面而各自流向迴轉方向上游側及下游側的BTBAS氣體係完全無法侵入至鄰接於其迴轉方向上游側及下游側的扇型凸狀部4之下方側、抑或多少仍會侵入但亦會被推回至第2處理區域P1側,而與從中心部區域C噴出之N2 氣體一同地從迴轉台2周緣與真空容器1內周壁之間隙處經由排氣區域6而排出至排氣口61。即,於各分離區域D處,雖能阻止流通於氣氛中之反應氣體(BTBAS氣體或O3 氣體)的侵入,但吸附於晶圓的氣體分子則可通過該分離區域(即扇型凸狀部4之較低頂面44)的下方,而用以成膜。
如前述般,從氣體噴射器31所供給之BTBAS氣體隨著流通於周圍的N2 氣流而朝向排氣口61進行排氣時,例如,當BTBAS氣體流動方向相對於迴轉台2具有較大傾斜角的情況下進行供給時,BTBAS氣體容易受到流通於周圍之N2 氣流而揚起,亦會有使其並未到達晶圓W表面便已被排出的情況,而有導致成膜速度下降之虞。
關於此點,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例如圖8所示般係設置有相對迴轉台2呈垂直狀而設有氣體流出孔313的噴射器本體311之側壁部,再者,導引組件315係相對該側壁部呈平行狀設置,因此通過該等之間所形成之氣體噴出口316而供給至處理區域P1的帶狀BTBAS氣流亦會相對迴轉台2呈垂直狀供給。其結果,從氣體噴射器31之氣體噴出口316到迴轉台2之距離會成為最短,又,從該開口部流出之BTBAS氣流的慣性力於朝向迴轉台2之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會最大,故相較於相對迴轉台2以傾斜方向進行供給之情況,BTBAS氣體能在使其不易受到周圍之N2 氣流揚起之狀態下被供給至處理區域P1。
回到真空容器1整體之氣流說明,雖然第1處理區域P1之BTBAS氣體(第2處理區域P2之O3 氣體)會試圖侵入至中心部區域C內部,但如圖6及圖11所示,由於分離氣體係從該中心部區域C朝向迴轉台2周緣處噴出,能藉由該分離氣體來阻止氣體侵入,抑或多少有侵入但仍會被推回,故可阻止其通過該中心部區域C而流入第2處理區域P2(第1處理區域P1)。
接著,於分離區域D中,由於扇型凸狀部4之周緣部係朝下方彎曲,該彎曲部46與迴轉台2外端面之間的間隙係如前述般狹窄地而能實質阻止氣體通過,故可阻止第1處理區域P1之BTBAS氣體(第2處理區域P2之O3 氣體)經由迴轉台2外側而流入第2處理區域P2(第1處理區域P1)。因此,能藉由2個分離區域D來將第1處理區域P1之氣氛與第2處理區域P2之氣氛完全地分離,使得BTBAS氣體排出至排氣口61,又O3 氣體排出至排氣口62。其結果,兩反應氣體(此範例係BTBAS氣體及O3 氣體)無論於氣氛中或於晶圓上皆不會相互混合。另外,本範例係藉由N2 氣體來沖洗迴轉台2下方側,因此完全無需擔心流入排氣區域6之氣體會通過迴轉台2下方側而使得例如BTBAS氣體流入至O3 氣體的供給區域內。如前述般之成膜處理完成後,各晶圓係以搬入動作之相反動作並藉由搬送手臂10來依序搬出。
於此處記載處理參數之一範例,以直徑300mm之晶圓W作為被處理基板時,迴轉台2之轉速為例如1rpm~500rpm,製程壓力為例如1,067Pa(8Torr),晶圓W之加熱溫度為例如350℃,BTBAS氣體及O3 氣體之流量各自為例如100sccm及10,000sccm,來自分離氣體噴嘴41、42之N2 氣體流量為例如20000sccm,來自真空容器1中心部之分離氣體供給管51的N2 氣體流量為例如5,000sccm。又,針對1片晶圓進行之反應氣體供給循環次數,即晶圓W各自通過處理區域P1、P2的次數會對應目標膜厚而改變,但於多數次時為例如6000次。
依前述實施形態係具有以下之效果。設置於構成氣體噴射器31之噴射器本體311側壁部的複數個氣體流出孔313所噴出之BTBAS氣體會受到導引組件315之導引並經由沿噴射器本體311之長度方向延伸之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而進行反應氣體之供給,因此藉由導引組件315來進行導引時,能使得該反應氣體朝向槽縫之延伸方向分散。其結果,從氣體噴射器31將反應氣體供給至載置於迴轉台2之載置區域上的晶圓W而使其吸附於晶圓W表面之本實施形態的成膜裝置中,能夠供給於噴射器本體311之延伸方向上濃度均勻之氣體。藉此,相較於將設置在噴射器本體壁部之氣體流出孔所噴出的氣體直接吹向晶圓W之類型的氣體噴射器,能抑制設置有該氣體流出孔的區域與其他區域之間處的基板吸附氣體量之差異等問題,故可形成均勻之膜。
又,當BTBAS氣體撞擊至導引組件315而受其導引時,係經由設置於噴射器本體311之延伸方向上的氣體流出孔313而流出該氣體。相較於例如槽縫等,由於前述氣體噴出孔313之流速較小,可抑制例如離BTBAS氣體之供給源較近的氣體噴射器31根端側與離供給源較遠的前端側之間產生濃度差異而導致成膜後之膜的膜厚(氣體噴射器31之延伸方向)於根端側較厚且於前端側較薄等的問題發生。
又再者,氣體噴射器31由於設置有氣體流出孔313的噴射器本體311側壁部係相對迴轉台2呈垂直設置,而導引組件315係相對該側壁部呈平行設置,因此BTBAS氣流亦相對迴轉台2呈垂直供給。其結果,相較於相對迴轉台2以傾斜方向供給之情況,BTBAS氣體係以不易被周圍之N2 氣流揚起的狀態下供給至處理區域P1,故能使其有效率地吸附於晶圓W表面。
其他,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由於係相對於噴射器本體311而能夠自由地將導引組件315與間隙調節組件314拆卸/安裝之結構,因此將導引組件315拆卸,藉由使用密封材318來封閉氣體流出孔313之一部份以改變氣體流出孔313之排列間隔,抑或改變間隙調節組件314之厚度而改變氣體噴出口316之槽縫的寬度等,便可容易地針對氣體噴射器31進行改造,故可提高BTBAS氣體之供給條件的柔軟性。
又,本成膜裝置係於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上排列設置有複數個晶圓W,迴轉該迴轉台2而使其依序通過第1處理區域P1與第2處理區域P2以進行所謂之ALD(或MLD),因此相對於背景技術所述使用了枚葉式成膜裝置之情況,則不需要進行反應氣體沖洗的時間,故能以高產能進行成膜處理。
其次,說明有關其他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a。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a的成膜裝置係具有如圖1~圖7所述般之相同結構,因此省略重覆之說明。又,關於能達成如圖8~圖10所述氣體噴射器31之相同功能的構成要素,則賦予相同之符號。
相較於在方筒狀噴射器本體311設置有平板狀導引組件315之前述實施形態的氣體噴射器31,其他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a的相異點在於如圖12、圖13所示般,噴射器本體311係由圓筒狀組件所構成,且導引組件315係由剖面呈圓弧狀之組件所構成。
本範例中,例如於石英製圓管狀之噴射器本體311側壁面處沿噴射器本體311之長度方向以例如10mm之間隔排列設置有複數個(例如34個)例如口徑0.5mm的氣體流出孔313。又,導引組件315係將例如較噴射器本體311之直徑更大的圓筒沿徑向切除後所獲得之縱剖側面呈圓弧狀的組件,將長度方向延伸之一邊藉由例如溶接而沿噴射器本體311之外緣面加以固定之結構,即導引組件315之剖面係沿噴射器本體311之外緣面而形成為圓弧狀。
設置有氣體流出孔313之噴射器本體311壁部處的側壁部外緣面與導引組件315之間係形成有噴出BTBAS氣體的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例如圖13所示,從氣體流出孔313噴出之BTBAS氣體係撞擊至導引組件315而朝左右擴散並流向下方,於氣體噴射器31a之長度方向上相互混合並經由氣體噴出口316而供給至處理區域P1。其結果,該其他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a中,相較於習知類型之噴嘴,亦能在濃淡差異較少之狀態下將BABAS氣體供給至處理區域P1,故可形成波浪狀較少的膜。
又,本範例中,氣體噴射器31a係經由流速較小之氣體流出孔313而從氣體流道312供給BTBAS氣體,例如以減少波浪現象為目的,而相較於如參考例般於氣體噴嘴底面設置流速較大之槽縫的情況,能減少氣體噴射器31a之前端側與根端側之間的濃度差,而可於該根端側與前端側之間形成具均勻厚度之膜。
此處,該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a中,從下方側所見槽縫狀氣體噴出口316的寬度係如圖12所示為例如2mm,該開口寬度係可藉由改變將導引組件315固定至噴射器本體311時的角度或噴射器本體311與導引組件315之徑差異的方式來加以調節。如圖12所示,從氣體噴射器31a所供給之BTBAS氣體係朝氣體噴出口316之開口方向呈斜傾方式供給至處理區域P1。因此,除了從氣體噴出口316至到達迴轉台2為止的距離較長之外,BTBAS氣流會產生橫向之慣性力,相較於圖9等所記載前述氣體噴射器31,較容易受到周圍N2 氣流而揚起。就此點來說,如圖9等所記載之氣體噴射器31在將BTBAS氣體供給至晶圓W時的效率較佳。又,能利用間隙調整組件314來調整開口部之開口寬度的前述氣體噴射器31亦具有能簡易地調整開口寬度等優點。
以上說明之各實施形態的氣體噴射器31、31a係針對適用於供給BTBAS氣體(反應氣體)之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的情況加以說明,然該氣體噴射器31、31a能適用之氣體並非限定於此。例如該等氣體噴射器31、31a亦可適用於第2氣體供給部,藉以供給O3 氣體(第2反應氣體)。
又,前述各實施形態中,例如圖4A、圖4B所示,係顯示將氣體噴出口316設置於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上游側的範例,但關於該氣體噴出口316之設置位置亦非限定於如該等實施形態中所示形態。例如,亦可將設置有氣體流出孔313之側壁部、間隙調節組件314及導引組件315如圖8所示範例以左右對稱之設置方式來構成氣體噴射器31,而氣體噴出口316設置於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下游側。
作為本實施形態所適用之反應氣體,除前述範例之外,亦可舉出如DCS[二氯矽烷]、HCD[六氯二矽甲烷]、TMA[三甲基鋁]、3DMAS[三(二甲胺基)矽烷],TEMAZ[四(乙基甲基胺基酸)-鋯]、TEMAH[四(乙基甲基胺基酸)-鉿]、Sr(THD)2 [二(四甲基庚二酮酸)-鍶]、Ti(MPD)(THD)[(甲基戊二酮酸)(雙四甲基庚二酮酸)-鈦]以及單胺基矽烷等。
接著,形成各自位於前述分離氣體供給噴嘴41(42)兩側之狹隘空間的前述第1頂面44,如圖14A、圖14B中以前述分離氣體供給噴嘴41為代表所示而使用例如直徑300mm之晶圓W來作為被處理基板之情況,晶圓W中心WO沿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所通過之部位的寬度尺寸L為50mm以上者較佳。為了要有效阻止反應氣體從凸狀部4兩側侵入至該凸狀部4下方(狹隘空間),當該寬度尺寸L較短之情況,亦需對應地將第1頂面44與迴轉台2之間的距離縮小。再者,當第1頂面44與迴轉台2之間的距離設定為特定尺寸時,離迴轉台2之迴轉中心越遠則迴轉台2之速度越快,故離迴轉中心越遠則為了獲得阻止反應氣體侵入之效果,所需的寬度寸法L便越長。就前述觀點來思考,晶圓W中心WO所通過部位之前述寬度尺寸法L較50mm更小時,則需要相當程度地縮小第1頂面44與迴轉台2之間的距離,而為了要防止迴轉台2於迴轉時該迴轉台2或晶圓W撞擊至頂面44,便需要花費功夫去積極地抑制迴轉台2的振動。再者,迴轉台2之轉速越高則反應氣體越容易從凸狀部4上游側侵入該凸狀部4下方側,當該寬度寸法L較50mm更小時,則不得不降低迴轉台2之轉速,故就產能之觀點並非良策。因此,寬度寸法L為50mm以上者較佳,但並非是指於50mm以下便無法獲得本發明之效果。即,前述寬度寸法L為晶圓W直徑的1/10~1/1者較佳,約1/6以上者更佳。另外,於圖14A中,為了圖示方便,故省略了凹部24之記載。
此處,關於處理區域P1、P2及分離區域D的各配置方式,係舉出前述實施形態以外的其他範例。圖15係將供給O3 氣體之反應氣體噴嘴32設置於搬送口15之迴轉台2迴轉方向上游側位置的範例,這種配置方式亦可獲得相同的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31a(圖16中僅顯示氣體噴射器31)亦可適用於如下述結構之成膜裝置。即,雖必須要在分離氣體噴嘴41(42)兩側設置用以形成狹隘空間的較低頂面(第1頂面)44,但如圖16所示,於氣體噴射器31、31a(反應氣體噴嘴32)兩側亦可設置有相同之較低頂面,並使得該等頂面為連續結構,即,除了設置有分離氣體噴嘴41(42)及氣體噴射器31、31a(反應氣體噴嘴32)之區域以外,在面向迴轉台2之區域整面設置凸狀部4的結構亦可獲得相同之效果。此結構以其他觀點來看,即是將分離氣體噴嘴41(42)兩側的第1頂面44延伸至氣體噴射器31、31a(反應氣體噴嘴32)。此時,分離氣體擴散至分離氣體噴嘴41(42)兩側,反應氣體則擴散至氣體噴射器31、31a(反應氣體噴嘴32)兩側,而兩氣體會於凸狀部4下方側(狹隘空間)處匯流,但該等氣體會從位在氣體噴射器31、31a(反應氣體噴嘴32)與分離氣體噴嘴42(41)之間的排氣口61(62)處排出。
以上實施形態中,迴轉台2之迴轉軸22係位於真空容器1的中心部,迴轉台2中心部與真空容器1上面部之間的空間係受到分離氣體之沖洗,但能適用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31a的成膜裝置亦可為例如圖17所示的結構。圖17之成膜裝置中,真空容器1之中央區域底面部14係朝下方側突出而形成有驅動部之收納空間80,同時真空容器1之中央區域上方面則形成有凹部80a,真空容器1之中心部處,收納空間80底部與真空容器1的前述凹部80a上方面之間係介設有支柱81,可防止來自氣體噴射器31之BTBAS氣體與來自反應氣體噴嘴32之O3 氣體經由前述中心部而相互混合。
關於迴轉該迴轉台2之機構,係包圍支柱81般地設置有迴轉套筒82,並沿著該迴轉套筒81設置有環狀之迴轉台2。接著,於該收納空間80處設置有藉由馬達83來加以驅動的驅動齒輪部84,藉由該驅動齒輪部84而經由形成於迴轉套筒82下部外周緣處的齒輪部85來迴轉該迴轉套筒82。符號86、87及88係軸承部。又,該收納空間80底部係連接有沖洗氣體供給管74,同時於真空容器1上部連接有用以將沖洗氣體供給至該凹部80a側面與迴轉套筒82上端部之間的空間處的沖洗氣體供給管75。圖17中,用以將沖洗氣體供給至該凹部80a側面與迴轉套筒82上端部之間的空間處的開口部僅繪出左右2處,但應以不會使得BTBAS氣體與O3 氣體經由迴轉套筒82附近區域而相互混合的方式,來設計開口部(沖洗氣體供給口)之排列個數。
圖17之實施形態中,從迴轉台2側觀之,該凹部80a側面與迴轉套筒82上端部之間的空間係相當於分離氣體噴出孔,接著,藉由該分離氣體噴出孔、迴轉套筒82及支柱81來構成位於真空容器1中心部的中心部區域。
使用了前述成膜裝置之基板處理裝置係如圖18所示。圖18中,符號101係可收納例如25片晶圓W而被稱作晶圓盒的密閉型搬送容器,符號102係設置有搬送手臂103的大氣搬送室,符號104、105係可於大氣氣氛與真空氣氛之間進行氣氛切換的加載互鎖室(預備真空室),符號106係設置有雙臂式搬送手臂107的真空搬送室,符號108、109係本發明成膜裝置。搬送容器101係從外部搬送至具備有載置台(圖中未顯示)的搬入搬出埠,並連接至大氣搬送室102後,藉由圖中未顯示之開閉機構來將蓋體打開,並藉由搬送手臂103從該搬送容器101內部將晶圓W取出。其次,搬入至加載互鎖室104(105)內,並將該室內之氣氛從大氣氣氛切換成真空氣氛,然後,藉由搬送手臂107來將晶圓W取出並搬入至成膜裝置108、109中任一側,以進行前述之成膜處理。具備有複數個(例如2個)如前述般可針對例如5片進行處理用之本發明成膜裝置,便能以高產能地實施所謂之ALD(MLD)。
施例
(模擬實驗)
製作迴轉台型之成膜裝置模型,使用具備各種形狀之反應氣體供給部,以確認所供給之氣體的濃度分佈。如圖19所示,成膜裝置模型係包含例如圖3所示之第1處理區域P1,於2個凸狀部4所包圍之扇形空間設置有迴轉台2、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及第1排氣口61的結構。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係如圖19所示般設置於扇狀空間之圓周方向中間位置處,排氣口61係相對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而配置於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下游側之該迴轉台2的外周緣位置、下方側處。該扇型空間之內周緣長度L1、外周緣長度L2、徑向長度R以及從迴轉台2上方面到圖19中未顯示之頂面45(第2頂面)之間的高度等模型空間的尺寸係與實際之成膜裝置相同,又,來自各反應氣體供給部之BTBAS氣體供給量、從上、下游側供給至該扇狀空間內的N2 氣體流量、迴轉台2之迴轉速度以及空間內之製程壓力等皆設定於處理參數範例所示之前述參數範圍內。
A.模擬實驗條件
(實施例1)
作為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設置具備如圖8~圖10B實施形態中所示相同結構的氣體噴射器31,來模擬該氣體噴射器31正下方之BABAS氣體濃度分佈。模擬實驗所使用之氣體噴射器31的縱剖側面圖係如圖20A所示。又,氣體噴射器31之設計條件係如下所述。
氣體流出孔313之孔徑:0.5mm
氣體流出孔313之中心點間隔:5.0mm
氣體流出孔313之設置個數:67個
氣體噴出口316之槽縫寬度:0.3mm
從迴轉台2上方面(晶圓W表面)至氣體噴出口316的高度H1:4mm
(實施例2)
作為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設置具備如圖12、圖13其他實施形態中所示相同結構的氣體噴射器31a,來模擬該氣體噴射器31a正下方之BABAS氣體濃度分佈。模擬實驗所使用之氣體噴射器31a的縱剖側面圖係如圖20B所示。又,氣體噴射器31a之設計條件係如下所述。
氣體流出孔313之孔徑:0.5mm
氣體流出孔313之中心點間隔:10mm
氣體流出孔313之設置個數:32個
從下方側所見氣體噴出口316之槽縫寬度:2.0mm
從迴轉台2上方面(晶圓W表面)至氣體噴出口316的高度H1:4mm
(比較例1)
作為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設置如圖20C參考例之反應氣體噴嘴91,來模擬該反應氣體噴嘴91正下方之BABAS氣體濃度分佈。模擬實驗所使用之反應氣體噴嘴91係具備與例如實施形態中使用圖2、圖3等所述O3 氣體供給用之反應氣體噴嘴32幾乎相等的結構,圓筒狀反應氣體噴嘴91之底面係沿噴嘴之長度方向以間隔排列有氣體流出孔93的結構,其設計條件係如下所述。
氣體流出孔93之孔徑:0.5mm
氣體流出孔93之中心點間隔:10mm
氣體流出孔93之設置個數:32個
從迴轉台2上方面(晶圓W表面)至氣體流出孔93的高度H1:4mm
(比較例2)
作為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設置如圖20D所示之反應氣體噴嘴92,來模擬該反應氣體噴嘴92正下方之BABAS氣體濃度分佈。反應氣體噴嘴92係將(比較例1)相關之反應氣體噴嘴91以逆時針(從根端側所見)旋轉90°,如圖20D所示,使得氣體流出孔93之方向朝向迴轉台2之迴轉方向上游側,此點係與比較例1不同。反應氣體噴嘴92設計條件係如下所述。
氣體流出孔93之孔徑:0.5mm
氣體流出孔93之中心點間隔:10mm
氣體流出孔93之設置個數:32個
從迴轉台2上方面(晶圓W表面)至氣體流出孔93的高度H1:4mm
B.模擬實驗之結果
各實施例、比較例之BTBAS氣體的濃度分佈如圖21所示。圖21之橫軸係表示離迴轉台2中心側的距離[mm],通過前述反應氣體供給部(氣體噴射器31、31a、反應氣體噴嘴91、92)下方的直徑300mm之晶圓W中,相當於迴轉台2中心側最內端的位置處以0mm表示,相當於迴轉台2外周緣側外端的位置處以300mm表示。又,圖21之縱軸係表示於各反應氣體供給部(氣體噴射器31、31a、反應氣體噴嘴91、92)正下方之迴轉台2上方面處,即晶圓W表面處的反應氣體(BTBAS)濃度[%]。該圖中,實施例1之結果係以粗實線顯示,實施例2之結果係以細實線顯示。又,比較例1之結果係以虛線顯示,比較例2之結果係以一點鏈線顯示。
依圖21中粗實線所示實施例1的結果,供給至晶圓W表面的反應氣體濃度分佈並未顯示出如後述比較例1中明顯可見之巨大波浪現象。但是,該實施例1之模擬結果中,供給至晶圓W表面之反應氣體濃度係從迴轉台2中心側朝向周緣側平緩地減少,形成了相對圖21而於右肩處下滑之傾向線。此乃因為,模擬實驗條件中,迴轉台2係會迴轉,因此於快速迴轉之迴轉台2周緣側處,該迴轉台2之單位時間的移動距離則會變長。其結果,由於在短時間內將反應氣體輸送至遠處,故使得氣體濃度降低。相對於此,可知緩慢地迴轉迴轉台2時,其中心側處相較於周緣側之氣體輸送距離較短,而會形成氣體濃度較高之狀態。
又,該影響原因亦可考慮到,如圖19所示,由於將第1排氣口61設置於迴轉台2之外周緣位置、下方側處,因此在離該排氣口61較近的迴轉台2周緣側處,由氣體噴射器31所供給之氣體的排氣力較強,在離該排氣口62較遠的迴轉台2中心側處,該氣體之排氣力較弱。前述濃度分佈係例如圖10A、圖10B所示,於反應氣體之供給濃度較高區域中,以密封材318等來密封該氣體流出孔313的一部份而使得氣體流出孔313之設置間隔變寬,藉以調整並使得迴轉台2中心側與外周側所供給之反應氣體的濃度分佈形成一致。此處,實施例2及比較例1、2亦觀察到供給至晶圓W表面之反應氣體的濃度分佈係朝向圖21之右肩而下滑之現象,可知其原因係與該實施例1所述理由相同。
又,依實施例1之模擬結果,相較於後述實施例2及比較例2,於氣體噴射器31正下方之幾乎全部區域內供給至晶圓W表面的反應氣體濃度較高。此乃因為,例如圖8所述般,從氣體噴射器31之氣體噴出口316流出的反應氣體係朝向晶圓W以幾乎垂直之方式供給,故相較於實施例2與比較例2般以傾斜供給之情況,其係以反應氣體不易受到流通於周圍之N2 氣體揚起的狀態下進行供給。關於此點,實施例1之氣體噴射器31即使於較少之供給量(例如100sccm)亦可有效率地將反應氣體供給至晶圓W表面,相較於其他範例,便可加快成膜速度。此處,形成垂直向下之氣體流出孔93的比較例1無法就反應氣體是否容易被流通於周圍之N2 氣體揚起的情況,單純地與該實施例1進行比較。但是,如後述般,比較例1於將反應氣體供給至晶圓W表面時由於容易引起波浪現象,故就形成均勻膜厚之膜的觀點來看,實施例1之氣體噴射器31較為優良。
其次,依圖21中細實線所示實施例2之模擬結果,於本範例中供給至晶圓W表面之反應氣體濃度分佈亦未顯示出如後述比較例1中明顯可見之巨大波浪現象。另一方面,該反應氣體濃度分佈能觀察到與實施例1相同之反應氣體濃度從迴轉台2中心側朝向周緣側平緩地減少的現象。該現象係如同實施例1檢證結果,係因中心側與周緣側之間處的迴轉台2於單位時間之移動距離的不同以及排氣口61之設置位置所導致,以密封材318等來密封氣體流出孔313的一部份以使得氣體流出孔313之設置間隔變廣,藉此能調整反應氣體之濃度分佈呈一致。
又,供給至晶圓W表面之反應氣體的濃度係有於氣體噴射器31a正下方幾乎全部區域內皆較實施例1為低,而較比較例2為高的結果。此乃因為,例如圖12所述般,其差異在於反應氣體在與氣體噴出口316之開口方向呈傾斜般地供給至處理區域P1時,而是否容易被N2 氣流揚起,相較於朝垂直方向下方供給之實施例1更容易被揚起,而相較於朝反應氣體噴嘴92側方向供給之比較例2則不容易被揚起。
比較上述之各實施例,依圖21中虛線所示比較例1之模擬實驗結果,關於供給至反應氣體噴嘴91正下方之晶圓W表面的反應氣體濃度,已確認到其相對於圖21之橫軸於數%~十數%濃度範圍內具有鋸齒狀之大幅變化的波浪現象。該濃度分佈中反應氣體濃度達到極大值之位置,即各鋸齒狀頂點之位置係對應於反應氣體噴嘴91上設置有各氣體流出孔93的位置,藉此可證明該等氣體流出孔93之配置狀態會成為容易轉印的反應氣體濃度分佈。又,於額外進行之實驗結果中,使用與比較例1相同之氣體流出孔93所形成之膜亦可確認到對應氣體流出孔93之配置位置而形成凹凸狀的現象。
其次,依圖21中一點鏈線所示的比較例2之模擬實驗結果,反應氣體之吹出方向係為橫向,因此未確認到如比較例1中所觀察到的反應氣體濃度之波浪現象。然而,供給至晶圓W表面之反應氣體濃度,比較例2相較於實施例1、2中任一者皆較低。此乃因為,反應氣體之吹出方向係為橫向,而該反應氣體為最容易被N2 氣流揚起之狀態,故相較於該等實施例,其係會降低成膜速度之反應氣體供給方式。
由以上檢證之結果,如實施例1、2之模擬實驗結果所示,相較於比較例1、2之反應氣體噴嘴91、92,使得從氣體流出孔313噴出之反應氣體撞擊到設置於該氣體流出孔313之對向位置處的導引組件315後,再供給至處理區域P1的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射器31、31a係可形成均勻厚度之膜,且相較於比較例2能提高成膜速度。
1...真空容器
2...迴轉台
4...凸狀部
5...突出部
6...排氣區域
7...加熱器單元
10...搬送手臂
11...頂板
12...容器本體
13...O型環
14...底面部
15...搬送口
20...殼體
21...軸心部
22...迴轉軸
23...驅動部
24...凹部
31、31a...氣體噴射器
32...噴嘴
31a、32a...氣體供給埠
33...氣體噴出孔
40...噴出孔
41、42...分離氣體噴嘴
41a、42a...氣體供給埠
43...溝部
44...第1頂面
45...第2頂面
46...彎曲部
50...狹窄間隙
51...分離氣體供給管
52...空間
61、62...排氣口
63...排氣管
64...真空泵
65...壓力調節部
71...遮蔽組件
72、73、74、75...沖洗氣體供給管
80...收納空間
80a...凹部
81...支柱
82...迴轉套筒
83...馬達
84...齒輪部
85...齒輪部
86、87、88...軸承部
91、92...反應氣體噴嘴
93...氣體流出孔
100...控制部
101...搬送容器
102...大氣搬送室
103...搬送手臂
104、105...加載互鎖室
106...真空搬送室
107a、107b...搬送手臂
108、109...成膜裝置
311...噴射器本體
312...氣體流道
313...氣體流出孔
314...間隙調節組件
315...導引組件
316...氣體噴出口
317...氣體導入管
318...密封材
W...晶圓
圖1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的縱剖面,即圖3中I-I’線的縱剖面圖。
圖2係前述成膜裝置的內部概略結構之立體圖。
圖3係前述成膜裝置的橫剖平面圖。
圖4A、圖4B係前述成膜裝置中處理區域及分離區域的縱剖面圖。
圖5係前述成膜裝置之分離區域的縱剖面圖。
圖6係說明分離氣體或沖洗氣體之流動態樣的圖式。
圖7係前述成膜裝置所設置之氣體噴射器的立體圖。
圖8係前述氣體噴射器之縱剖側面圖。
圖9係前述氣體噴射器之結構立體圖。
圖10A、圖10B係前述氣體噴射器的側面圖及底面圖。
圖11係說明藉由分離氣體來分離第1反應氣體及第2反應氣體並進行排氣之樣態的圖式。
圖12係前述氣體噴射器之其他範例的縱剖側面圖。
圖13係前述其他範例之氣體噴射器的立體圖。
圖14A、圖14B係說明分離區域所使用之凸狀部的尺寸範例之說明圖。
圖15係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的橫剖平面圖。
圖16係本發明於前述實施形態以外之成膜裝置的橫剖平面圖。
圖17係本發明於前述實施形態以外之成膜裝置的縱剖面圖。
圖18係使用了本發明成膜裝置的基板處理系統之一範例的概略平面圖。
圖19係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成膜裝置的模擬結構之平面圖。
圖20A、圖20B、圖20C、圖20D係前述實施例(圖20A:實施例1、圖20B:實施例2)以及比較例(圖20C:比較例1、圖20D:比較例2)之反應氣體供給部結構的說明圖。
圖21係前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模擬結果的說明圖。
31...氣體噴射器
311...噴射器本體
313...氣體流出孔
314...間隙調節組件
315...導引組件
316...氣體噴出口
317...氣體導入管

Claims (12)

  1. 一種氣體噴射器,具有:方筒狀噴射器本體,係具有氣體導入口及氣體流道;複數個氣體流出孔,係沿著噴射器本體之長度方向排列於噴射器本體之壁部;以及平板狀導引組件,係與噴射器本體外緣面之間形成具有沿噴射氣本體之長度方向延伸的槽縫狀氣體噴出口,可將從氣體流出孔所流出的氣體導引至氣體噴出口處。
  2. 一種氣體噴射器,具有:圓筒狀噴射器本體,係具有氣體導入口及氣體流道;複數個氣體流出孔,係沿著噴射器本體之長度方向排列於噴射器本體之壁部;以及導引組件,係沿噴射器本體之圓筒狀外緣面形成為圓弧狀,其與噴射器本體外緣面之間形成具有沿噴射氣本體之長度方向延伸的槽縫狀氣體噴出口,可將從氣體流出孔所流出的氣體導引至氣體噴出口處。
  3. 一種成膜裝置,係於真空容器內反覆地實施將至少2種會相互反應之反應氣體依序供給至基板表面的供給循環,而於基板表面層積多層之反應生成物層以形成薄膜,並具有: 迴轉台,係位於真空容器內;基板載置區域,係使得基板載置於迴轉台;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及第2反應氣體供給部,係沿迴轉台之迴轉方向相互遠離設置,並朝向迴轉台之基板載置區域側之面而供給有第1反應氣體及第2反應氣體;分離區域,係分離供給有第1反應氣體的第1處理區域與供給有第2反應氣體的第2處理區域之間的氣氛而位於迴轉台之迴轉方向的第1處理區域與第2處理區域之間處,並具有供給分離氣體的分離氣體供給部;以及排氣口,係針對真空容器內部進行真空排氣;其中,第1反應氣體供給部及第2反應氣體供給部中至少任一者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氣體噴射器,且氣體噴射器係沿著迴轉台迴轉方向之交叉方向延伸,而氣體噴射器之氣體噴出口係面向迴轉台。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於真空容器內的中心部具有中心部區域,該中心部區域係具有朝迴轉台之基板載置面側噴出分離氣體以分離第1處理區域與第2處理區域之氣氛的分離氣體噴出孔,且排氣口係將擴散至分離區域兩側之分離氣體、從中心部區域所噴出之分離氣體以及反應氣體排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成膜裝置,其中該中心部區域係由迴轉台之迴轉中心部與真空容器之上面側所劃分形成,並藉由分離氣體來進行沖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成膜裝置,該中心區域係包含有:支柱,係設置於真空容器中心部的上方面與底面之間;以及迴轉套筒,係圍繞著支柱且能自由地沿鉛直軸迴轉;其中該迴轉套筒係迴轉台之迴轉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分離區域係位於分離區域供給部之迴轉方向兩側並具有頂面,該頂面係與迴轉台之間形成有使得分離氣體從分離區域朝第1及第2處理區域之方向流動的狹隘空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排氣口係經由迴轉台周緣與真空容器內周壁之間的間隙而進行排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分離氣體供給部係具有從迴轉台之迴轉中心部及周緣部中任一側朝向另一側所排列形成的噴出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排氣口係設置於分離區域之迴轉方向兩側且專門用以進行各反應氣體之排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分離區域之頂面的真空容器外緣側部位係彎曲以面向迴轉台外端面之真空容器內周壁的一部份,頂面彎曲部位與迴轉台外端面之間的間隙係具有足以防止反應氣體侵入之尺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成膜裝置,其中於分離氣體之頂面中,相對分離氣體供給部而位於迴轉台迴轉方向上游側的部份,越接近其外緣部則迴轉方向之寬度越大。
TW098137875A 2008-11-10 2009-11-09 氣體噴射器及成膜裝置 TWI486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8136A JP5062144B2 (ja) 2008-11-10 2008-11-10 ガスイン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397A TW201033397A (en) 2010-09-16
TWI486482B true TWI486482B (zh) 2015-06-01

Family

ID=4216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7875A TWI486482B (zh) 2008-11-10 2009-11-09 氣體噴射器及成膜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16210A1 (zh)
JP (1) JP5062144B2 (zh)
KR (1) KR101624352B1 (zh)
CN (1) CN101736319B (zh)
TW (1) TWI486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6448B2 (en) * 2008-08-29 2016-08-16 Tokyo Electron Limited Film deposition apparatus,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film deposi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film deposition method
JP5423205B2 (ja) * 2008-08-29 2014-02-1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JP5107185B2 (ja) 2008-09-04 2012-12-2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基板処理装置、成膜方法及びこの成膜方法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445044B2 (ja) * 2008-11-14 2014-03-1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US9297072B2 (en) 2008-12-01 2016-03-29 Tokyo Electron Limited Film deposition apparatus
JP5257328B2 (ja) * 2009-11-04 2013-08-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5310512B2 (ja) * 2009-12-02 2013-10-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JP5553588B2 (ja) * 2009-12-10 2014-07-1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JP6163108B2 (ja) * 2011-03-04 2017-07-12 ポドマジェルスキー,カール 水泡又は気泡を生成する方法と装置
JP5630393B2 (ja) * 2011-07-21 2014-11-2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US10316412B2 (en) 2012-04-18 2019-06-11 Veeco Instruments Inc. Wafter carrier fo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ystems
KR101412643B1 (ko) * 2012-06-29 2014-07-08 주식회사 티지오테크 복수의 가스를 공급하기 위한 가스 공급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167571B2 (en) 2013-03-15 2019-01-01 Veeco Instruments Inc. Wafer carrier having provisions for improving heating uniformity i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ystems
JP6115244B2 (ja) * 2013-03-28 2017-04-1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JP6262115B2 (ja) 2014-02-10 2018-01-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5185757A (ja) * 2014-03-25 2015-10-2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243290B2 (ja) * 2014-05-01 2017-12-0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方法及び成膜装置
JP6221932B2 (ja) * 2014-05-16 2017-11-0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JP6298383B2 (ja) * 2014-08-19 2018-03-20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974289B1 (ko) * 2014-10-29 2019-04-30 도시바 미쓰비시덴키 산교시스템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성막 장치에의 가스 분사 장치
JP6320903B2 (ja) 2014-11-19 2018-05-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ノズ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基板処理装置
US10954597B2 (en) * 2015-03-17 2021-03-23 Asm Ip Holding B.V.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pparatus
JP6447393B2 (ja) * 2015-07-06 2019-01-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処理装置、成膜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9873943B2 (en) 2015-12-15 2018-01-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atial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JP6548586B2 (ja) 2016-02-03 2019-07-2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方法
JP6733516B2 (ja) 2016-11-21 2020-08-0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10087687A1 (en) * 2017-04-10 2021-03-25 Picosun Oy Uniform deposition
US11077410B2 (en) 2017-10-09 2021-08-03 Applied Materials, Inc. Gas injector with baffle
CN108465185B (zh) * 2018-06-04 2023-04-07 湖南鸿腾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透气喷头
EP3714984A1 (en) * 2019-03-26 2020-09-30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A fluid handl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 gas phase deposition apparatus
WO2020241703A1 (ja) * 2019-05-30 2020-12-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
CN113042246B (zh) * 2021-03-10 2021-12-21 安徽禾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尘车间用助焊剂涂布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7795A (en) * 1982-09-16 1985-08-27 Sovonics Solar Systems Method for introducing sweep gases into a glow discharge deposition apparatus
US20060177579A1 (en) * 2002-09-17 2006-08-10 Shin Cheol 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0757A (en) * 1982-10-27 1985-06-04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Process gas introduction, confinement and evacuation system for glow discharge deposition apparatus
US4524718A (en) * 1982-11-22 1985-06-25 Gordon Roy G Reactor for continuous coating of glass
US6022414A (en) * 1994-07-18 2000-02-08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Group, Llc Single body injector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gases to a surface
KR100478461B1 (ko) * 1995-08-03 2005-09-05 에이에스엠 아메리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내부지지체를갖는프로세스챔버
KR100458982B1 (ko) * 2000-08-09 2004-12-03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회전형 가스분사기를 가지는 반도체소자 제조장치 및 이를이용한 박막증착방법
JP4361921B2 (ja) * 2002-03-26 2009-11-1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US20040129212A1 (en) * 2002-05-20 2004-07-08 Gadgil Pradad 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reactive chemical precursors to the surface to be treated
US7153542B2 (en) * 2002-08-06 2006-12-26 Tegal Corporation Assembly line processing method
DE102004029466A1 (de) * 2004-06-18 2006-01-05 Leybold Optics Gmbh Medieninjektor
DE102004056170A1 (de) * 2004-08-06 2006-03-16 Aixtron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chemischen Gasphasenabscheidung mit hohem Durchsatz
US20060073276A1 (en) * 2004-10-04 2006-04-06 Eric Antonissen Multi-zone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7063575A (ja) * 2005-08-29 2007-03-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プロセスガス供給機構並びにプラズマcvd成膜装置
US20070218702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Asm Japan K.K. Semiconductor-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susceptor
US20070218701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Asm Japan K.K. Semiconductor-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susceptor
JP5074741B2 (ja) * 2006-11-10 2012-11-1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真空処理装置
JP5445044B2 (ja) * 2008-11-14 2014-03-1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7795A (en) * 1982-09-16 1985-08-27 Sovonics Solar Systems Method for introducing sweep gases into a glow discharge deposition apparatus
US20060177579A1 (en) * 2002-09-17 2006-08-10 Shin Cheol 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6319B (zh) 2013-06-19
US20100116210A1 (en) 2010-05-13
TW201033397A (en) 2010-09-16
JP5062144B2 (ja) 2012-10-31
KR101624352B1 (ko) 2016-05-25
JP2010114392A (ja) 2010-05-20
CN101736319A (zh) 2010-06-16
KR20100052414A (ko)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6482B (zh) 氣體噴射器及成膜裝置
JP5253932B2 (ja) 成膜装置、基板処理装置、成膜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TWI512133B (zh) 成膜裝置、基板處理裝置、成膜方法及記錄媒體
TWI470112B (zh) 成膜裝置、基板處理裝置、成膜方法及記憶媒體(二)
JP5062143B2 (ja) 成膜装置
TWI506159B (zh) 成膜裝置
JP5195174B2 (ja)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JP5527197B2 (ja) 成膜装置
TWI423367B (zh) 成膜裝置及基板處理裝置
JP5280964B2 (ja) 成膜装置、基板処理装置、成膜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TWI488996B (zh) 成膜裝置、成膜方法、以及電腦可讀式記憶媒體
JP5056735B2 (ja) 成膜装置
TWI494459B (zh) 成膜裝置、成膜方法及記憶媒體
TWI523970B (zh) 成膜裝置(一)
JP5262452B2 (ja) 成膜装置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KR20100027041A (ko) 성막 장치, 성막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JP5195176B2 (ja) 成膜装置
JP2010135510A (ja) 成膜装置
JP5403113B2 (ja) 成膜装置
CN112626498A (zh) 成膜装置和成膜方法
TW202401568A (zh) 基板處理裝置、基板處理方法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