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0310B - A polyester film for protective film on the back of solar cell - Google Patents

A polyester film for protective film on the back of solar ce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0310B
TWI480310B TW100114652A TW100114652A TWI480310B TW I480310 B TWI480310 B TW I480310B TW 100114652 A TW100114652 A TW 100114652A TW 100114652 A TW100114652 A TW 100114652A TW I480310 B TWI480310 B TW I4803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solar cell
polyester film
prote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4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1101A (en
Inventor
Naoko Matsumura
Tomoko Shimizu
Atsushi Oyamatsu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11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1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0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03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3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bound to oxygen and to carbon only
    • C08K5/5313Phosphinic compounds, e.g. R2=P(:O)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3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bound to oxygen and to carbon only
    • C08K5/5317Phosphonic compounds, e.g. R—P(:O)(OR')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 Y10T428/24975No layer or component greater than 5 mils thic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
本發明係有關耐環境性優異之白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詳細為關於可抑制於高溫‧多溼之環境下長時間使用時機械性質之降低,並具有優異的耐脫層(delamination)性,即使是長時間使用亦能維持良好保護機能之白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
近年,使用太陽電池模組之太陽光發電系統,在作為利用乾淨能源之發電手段之一正進行普及著。太陽電池模組之構造,如特開2007-129014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般,一般為以受光側之透明前面基板、填充材、太陽電池元件、填充材及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之順序予以層合,將此真空抽吸後藉由進行加熱壓著之層合法所製造。
太陽電池之背面保護膜,由於是作為太陽電池元件之固定、保護、電氣絕緣之目的所使用者,故被強烈要求耐熱性、耐水解性、UV耐性、隱蔽性、電氣絕緣性。更,為了維持在模組製造步驟之作業效率之提昇或長時間之保護機能,亦被要求著具有高溫時之尺寸安定性。背面保護膜,一般為以複數的薄膜、薄片所層合之構成,之中又以氟系樹脂薄膜/聚酯薄膜/氟系樹脂薄膜之構成被廣泛地使用著。
然而,如此般的氟系樹脂薄膜,雖然為耐候性、耐熱性、耐水解性優異,但缺乏氣體隔絕性,具有薄片之剛性弱等之缺點。又,依廢棄處理方法而有環境負擔之虞、或高成本之方面亦為其課題。
另一方面,亦已知有多數使用耐熱聚酯薄膜取代氟系樹脂薄膜之例。例如,正檢討著使用含有來自於2,6-萘二羧酸成分之聚酯薄膜(特開2007-007885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6-306910號公報(專利文獻3))、使用高分子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特開2002-026354號公報(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07/105306號說明書(專利文獻5))、使用寡聚物含有量少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特開2002-100788號公報(專利文獻6)、特開2002-134770號公報(專利文獻7)、特開2002-134771號公報(專利文獻8))。
但,含有來自於2,6-萘二羧酸成分之聚酯薄膜,除了因紫外線之劣化變色大以外,相較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為高價,在此用途之使用受到限制。又,高分子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或寡聚物含有量少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雖然相對地價廉且耐水解性優異,但生產效率之提昇為其課題。
更,亦要求模組之太陽光電能轉換效率之提昇,由於背面保護膜之反射光亦利用於電能轉換,故正朝向以高反射率且耐環境性優異之白色聚酯薄膜方向檢討。另一方面,著色成白色的聚酯薄膜,由於缺乏對於在耐環境性之中被視為最需要的耐水解性,故以往在此領域之使用被受限制,惟,已提案有一種太陽電池用熱可塑性樹脂薄片,作為白色薄膜,且亦具備有耐水解性之薄膜,數平均分子量為18500~40000,其係具有相對於層整體含有二氧化鈦5~40重量%之熱可塑性樹脂層(特開2006-270025號公報(專利文獻9)。
然而,如專利文獻9所示般,若僅以使聚合物高分子量化之方法而想要得到白色薄膜之耐水解性時,除了需要長時間的聚合時間不經濟外,所得到的耐水解性亦無法稱得上足夠。
又,相較於未含著色劑之透明薄膜,白色的聚酯薄膜在薄膜內部容易發生脫層,會有關聯到對於太陽電池元件之水分等之影響,及太陽電池模組之發電性能之降低。
(專利文獻1)特開2007-1290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7-007885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6-306910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2-026354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07/10530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6)特開2002-100788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2002-134770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2002-134771號公報
(專利文獻9)特開2006-270025號公報
本發明係以解決如此以往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所具有之上述課題為目的者,以提供一耐環境性優異之白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即,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白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可抑制於高溫‧多溼之環境下長時間使用時機械性質之降低,並具有優異的耐脫層性,即使是長時間使用亦能維持良好保護機能。
又,作為本發明之第2課題,為提供一種白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可抑制於高溫‧多溼之環境下長時間使用時機械性質之降低,並具有優異的耐脫層性,即使是長時間使用亦能維持良好保護機能,進而在使用作為耐水解性增進劑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時,藉由防止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滲出,可抑制耐脫層性之降低。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前述課題經深入研究檢討之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含有一定量之特定金屬元素之縮聚合觸媒與特定磷酸化合物之聚酯,無需進行如以往般長時間之縮聚合反應,可得到末端羧基濃度為低之聚酯,且藉由使用該聚酯形成白色薄膜,薄膜為具有高結晶性與在薄膜厚度方向為高配向,可抑制於高溫‧多溼之環境下長時間使用之機械性質降低。同時,雖為白色的聚酯薄膜卻可得到優異的耐脫層性,發現對於嚴苛的自然環境展現出優異的耐久性(耐熱性、耐水解性、耐候性),而達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目的為藉由一種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項1)所達成,其係含有由含有以銻化合物及/或鈦化合物作為縮聚合觸媒所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5~96重量%及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4~15重量%之聚酯組成物所成的白色聚酯薄膜層;該聚酯組成物,以構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二羧酸成分之莫耳數作為基準,含有下述一般式(I)或(II)所示磷酸化合物10~40毫莫耳%,
【化1】
(一般式(I)、(II)中的R1 、R2 示為碳數1~6之烴基之烷基、芳基或苄基中之任一者)。
與以金屬元素換算為合計2~50毫莫耳%之來自於縮聚合觸媒的銻元素及/或鈦元素,其特徵係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之初期脫層強度為6N/15mm以上,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3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為50%以上。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較佳之態樣方面係包含以下之項2~項8之至少任一種態樣。
2、如項1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在溫度130℃之環境之6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為40%以上。
3、如項1或2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3000小時老化前後之脫層強度為4N/15mm以上。
4、如項1~3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該磷酸化合物為苯膦酸或苯亞膦酸。
5、如項1~4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構成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末端羧基濃度為6~20當量/噸。
6、如項1~5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構成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4,000~61,000。
7、如項1~6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係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至少單面上之表層所成的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
8、如項7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係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雙面上之表層所成的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該表層由未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成,厚度為3.0μm以上之層,該基材層為相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0.3~2.5重量份,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4000小時老化前後之聚酯薄膜之伸度保持率為40%以上。
又,本發明中亦包含使用項1~8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白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係可抑制於高溫‧多溼之環境下長時間使用時機械性質之降低,並具有優異的耐脫層性,即使是長時間使用亦能維持良好保護機能。
[實施發明的最佳型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予以詳細說明。
本發明為含有白色聚酯薄膜層所成的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如此般之薄膜可為單層薄膜,或在不損及薄膜之特性範圍亦可為層合薄膜。以成為層合薄膜時,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藉由共擠出予以成為層合薄膜。
層合薄膜時,作為具體之構成,可舉例如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至少單面上之表層所成的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構成。又,可舉例如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雙面上之表層所成的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構成。此等層合構成之中,又以在基材層之單面上設置有表層之2層構成、在基材層之雙面上設置有表層之3層構成為宜。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構成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主要重覆單位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聚酯,即,將對苯二甲酸或該衍生物作為二羧酸成分、乙二醇作為二醇成分所成的聚酯。所謂的主要重覆單位,為佔有構成聚酯之全重覆單位之中之90莫耳%以上、較佳為95莫耳%以上、更佳為97莫耳%以上之重覆單位。
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可共聚合其他成分,共聚合成分可為酸成分或醇成分。作為共聚合二羧酸成分,可舉例如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已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環己烷二羧酸等之脂環族二羧酸。又,作為共聚合二醇成分,可舉例如丁二醇、己二醇等之脂肪族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等之脂環族二醇。此等能單獨使用,或使用二種以上。
如上述的二羧酸成分及/或二醇成分之共聚合量,若超過10莫耳%時,雖耐脫層性會提昇,但結晶性會降低而關聯到耐熱性或耐水解性之降低,又,熱收縮率會變高。
構成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係以銻化合物及/或鈦化合物作為縮聚合觸媒所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使用指定量之將如此般種類之化合物作為縮聚合觸媒,進一步使用指定量之本發明之磷酸化合物,藉由使用一定之製造條件來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予以縮聚合,不需要如以往般之長時間的縮聚合反應,可有效率地得到具有如後述極限黏度數及末端羧基濃度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極限黏度數,較佳為0.62~0.90dl/g、更佳為0.65~0.85dl/g、特佳為0.67~0.85dl/g。以成為此範圍之極限黏度數,可將薄膜之聚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調整為44,000~61,000之範圍,為耐熱性、耐水解性、耐脫層性優異,並於薄膜之製膜時能容易地進行熔融擠出。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極限黏度數,為於重量比為6:4之酚:四氯乙烷混合溶媒中溶解後,由在35℃之測定值所求得之值。
[磷酸化合物]
在本發明中,構成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酯組成物,以構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二羧酸成分之莫耳數作為基準,以10~40毫莫耳%、較佳為10~30毫莫耳%、更佳為10~20毫莫耳%之比例,含有下述一般式(I)或(II)所示磷酸化合物為必須的。在此所謂的本發明之磷酸化合物,以總稱為磷酸化合物之意所使用。
【化2】
(一般式(I)、(II)中的R1 、R2 示為碳數1~6之烴基之烷基、芳基或苄基中之任一者)。
上述磷酸化合物之含有量若未滿下限值時,所得到的聚酯薄膜之結晶性會變得不足,無法得到足夠的耐熱性、耐水解性。另外,即使是超過上限值使用磷酸化合物時,除了效果會飽和並不經濟外,相反地耐水解性具有降低之傾向。又,添加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白色薄膜,相較於未添加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時,由於在熔融後之冷卻過程結晶化速度會變快,若含有超過上限過剩的磷酸化合物,進而加快結晶化速度時,於薄膜之製膜化之際,在澆鑄機輥筒之冷卻固化時結晶化會進行,拉伸時容易產生破裂。
作為該磷酸化合物,較佳可舉例如苯膦酸、苯亞膦酸。藉由使用苯膦酸等之磷酸化合物作為磷酸化合物,即使是低溫亦可效率良好地使縮聚合反應進行。因此,在固相聚合之際,無需如以往般花費長時間來進行,或無需使用環氧化合物等與聚酯之末端官能基進行反應類型之耐水解性增進劑,能以高分子量來製造末端羧基濃度少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如此般之磷酸化合物,可在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任意階段進行添加。
尚,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若為層合薄膜時,至少在構成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酯組成物中,必須含有上述之量之磷酸化合物,但較佳為在整體層合薄膜之聚酯組成物中,含有上述之量之磷酸化合物,更佳為相對於層合薄膜之各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部,含有上述之量之磷酸化合物。
[金屬元素]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藉由含有上述磷酸化合物,與作為縮聚合觸媒所使用來自於銻化合物之銻元素及/或來自於鈦化合物之鈦元素,無需如以往般長時間的縮聚合反應,可有效率地得到具有後述極限黏度數及末端羧基濃度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進而提高薄膜之結晶性,可得到高耐熱性、耐水解性、尺寸安定性。
在本發明中,構成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酯組成物,以構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二羧酸成分之莫耳數作為基準,含有來自於縮聚合觸媒之銻元素及/或鈦元素,以金屬元素換算為合計2~50毫莫耳%、較佳為10~40毫莫耳%、更佳為15~30毫莫耳%。
來自於縮聚合觸媒之銻元素及/或鈦元素之含有量之合計,若未滿下限值時,縮聚合反應速度會過慢,不僅聚酯原料之生產性會降低,亦無法得到具有必須極限黏度數之結晶性之聚酯,無法得到足夠的耐熱性、耐水解性之薄膜。另外,如此般之銻元素及/或鈦元素之含有量之合計,若超過上限值之範圍時,薄膜中會變得存在有過剩的縮聚合觸媒,相反地薄膜之耐熱性、耐水解性會降低,或薄膜之著色會變大。如此般之縮聚合觸媒量,在考量生產性與聚合度之平衡後,以盡可能地抑制添加量為宜。
作為銻化合物,可示例如氧化銻、氯化銻、醋酸銻等之有機銻化合物,較佳為使用氧化銻或醋酸銻。此等銻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以複數之化合物使用。
作為來自於縮聚合觸媒之鈦化合物,可使用一般作為聚酯之縮聚合觸媒之鈦化合物,例如醋酸鈦或四-n-丁氧基鈦。
又,在如此般之縮聚合觸媒之中,較佳為併用銻化合物與鈦化合物。併用此等縮聚合觸媒時,銻元素之含有量較佳為合計量之50莫耳%以上,更佳為60莫耳%以上、特佳為70莫耳%以上。
尚,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若為層合薄膜時,至少在構成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酯組成物中,含有上述量之金屬元素為必須的,較佳為相對於整體層合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含有上述量之金屬元素,更佳為相對於層合薄膜之各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部,含有上述量之金屬元素。
[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
在本發明中,構成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酯組成物為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氧化鈦之結晶型態有金紅石型與銳鈦礦型,本發明為使用金紅石型氧化鈦,可抑制薄膜之紫外線劣化,並可減少長時間照射光線時之薄膜變色或機械強度之降低。
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1~5.0μm、特佳為0.1~3.0μm。藉由使用此範圍平均粒徑之粒子,可使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以良好之分散狀態分散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由於不會產生粒子之凝集,可得到均一的薄膜,同時因為良好之拉伸性可將薄膜予以製膜。
使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分散、含有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在作為製成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聚酯組成物之方法,可使用以往以來習知之各種方法。作為該代表之方法,可舉例下述之方法。
(甲)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合成時之酯交換反應或是酯化反應結束前添加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或於縮聚合反應開始前添加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方法。
(乙)添加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進行熔融混練之方法。
(丙)在上述(甲)、(乙)之方法中,製造添加有大量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母粒,將此與未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進行混練,使含有指定量之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方法。
(丁)直接地使用上述(丙)之母粒之方法。
若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為單層薄膜時,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係由含有以銻化合物及/或鈦化合物作為縮聚合觸媒所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5~96重量%及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4~15重量%之聚酯組成物所成。即,聚酯組成物每100重量%,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為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4~15重量%、較佳為4~10重量%。
若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未滿下限值時,在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使用時,除了無法將藉由該背面保護膜之反射光予以有效地電氣轉換外,抑制薄膜之紫外線劣化之效果為不足。另外,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若超過上限值時,薄膜容易產生脫層,會產生薄膜之耐熱性或耐水解性降低、薄膜強度降低並變得容易破斷,生產性降低等之問題。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若為層合薄膜時,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較佳為至少含有1層由含有以銻化合物及/或鈦化合物作為縮聚合觸媒所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5~96重量%及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4~15重量%之聚酯組成物所成的白色聚酯薄膜之層。
又,若於基材層之雙面為設置有表層之3層構成時,如此般之白色聚酯薄膜層可為表層或基材層。藉由至少含有1層如此般之白色聚酯薄膜層,可得到高耐候性。同時,藉由其他層為未含有該氧化鈦粒子,或即使是含有該氧化鈦粒子,亦相對於構成其他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限制為2重量份以下之範圍,可提高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整體之耐水解性,或抑制層內之凝集破壞而提高作為聚酯薄膜整體之耐凝集破壞。
[耐水解性增進劑]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即使是未使用耐水解性增進劑亦具有足夠的耐水解性,但為了進一步提高耐水解性,可添加耐水解性增進劑。作為如此般之耐水解性增進劑,可示例如唑系化合物、碳二醯亞胺系化合物。
作為如此般之耐水解性增進劑,若使用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時,較佳可舉例如雙碳二醯亞胺或芳香族聚碳二醯亞胺。之中又以作為耐水解性之提昇效果為大者,較佳為使用以R-N=C=N-R’所示雙碳二醯亞胺。在此,R及R’較佳為碳數為4~20之取代或未取代之烷基及/或芳基。R及R’若具有取代基時,取代基可由鹵素原子、硝基、胺基、磺醯基、羥基、烷基及烷氧基所成群組所選出。R與R’可為相同或相異。
又,作為芳香族聚碳二醯亞胺,可示例如以R-N=C=N-所示碳二醯亞胺之R方面為介由芳基所連結的芳香族聚碳二醯亞胺。
作為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具體例,可示例如N,N’-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N,N’-二-n-丁基碳二醯亞胺、N,N’-二-n-己基碳二醯亞胺、N,N’-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N,N’-二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甲基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6-二甲基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6-二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6-二甲氧基苯基)碳二醯亞胺、N,N’-雙(2,4,6-三甲基苯基)碳二醯亞胺。
作為雙碳二醯亞胺之具體例,可舉例如Rhein Chemie公司以商品名為『Stabaxol I』所製造的2,2’,6,6’-四異丙基二苯基碳二醯亞胺。又,作為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例如德國的Rhein Chemie公司(Rhein-Chemie)以商品名『Stabaxol P』所製造2,4-二異氰酸酯-1,3,5-參(1-甲基乙基)與2,6-二異丙基二異氰酸酯之共聚合物、以商品名『Stabaxol P100』所製造的苯-2,4-二異氰酸酯-1,3,5-參(1-甲基乙基)均聚合物等之芳香族聚碳二醯亞胺。
之中又以在超過100℃之高溫環境下之耐水解性觀點而言,特別以分子量為5000以上者為宜,作為如此般分子量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示例如以商品名『Stabaxol P100』所製造的苯-2,4-二異氰酸酯-1,3,5-參(1-甲基乙基)均聚合物等之芳香族聚碳二醯亞胺。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相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較佳為含有0.3~2.5重量份、更佳為0.6重量份~1.5重量份。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含有量若未滿下限值時,會有無法充分展現出更進一步之耐水解性之提昇情形,將薄膜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下予以4000小時老化時,會有無法維持老化前之40%以上之伸度保持率。另外,即使添加超過上限值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進一步之耐水解性效果會飽和,又,因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黏度增加而產生生產效率降低、薄膜會著色成黃色、過剩的碳二醯亞胺彼此間會反應而在薄膜中成為異物等不良影響。
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若為層合薄膜時,如此般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較佳為含有於基材層中。
作為將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添加於薄膜中之方法,較佳為製造含有高濃度的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母料,並將此母料與未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予以熔融混練,以使用已調整成指定量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含有量之組成物。母料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濃度,相對於母料全重量,碳二醯亞胺化合物較佳為在5~20重量%之範圍、更佳為10~17重量%、最佳為15重量%。作為其他之方法,亦可使用將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加熱熔融成為液狀,於基材層之擠出機之途中進行直接添加之方法。
[紫外線吸收劑]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可進一步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特別又以在基材層為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表層為未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層合構成中,較佳為表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在如此般之層合構成中,藉由於表層中使用紫外線吸收劑,除了可抑制因為紫外線之構成表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劣化外,藉由防止紫外線穿透至基材層中,可有效果地抑制因為構成基材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劣化之黃變。更,使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含有於基材層中時,藉由於表層中使用紫外線吸收劑,亦可有效果地抑制因構成基材層之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劣化之黃變。
如此般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量,相對於構成表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較佳為0.1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之範圍、更佳的下限值為0.5重量份、又更佳的下限值為1重量份;更佳的上限值為7重量份、又更佳的上限值為5重量份。
表層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有量若未滿下限值時,太陽光會碰觸到表層之聚酯,會有使表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劣化之情形。又,在表層無法將太陽光中所含的紫外線充分地吸收,而紫外線穿透至基材層中,會有使基材層之聚酯或碳二醯亞胺系化合物劣化之情形。另外,表層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量若超過上限值時,薄膜之耐水解性會降低、與太陽電池之填充材之EVA(乙烯-醋酸乙烯)之接著性會降低,相反地薄膜會有著色成黃色之情形。
作為如此般之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較佳為含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或三吖系紫外線吸收劑之任一方或雙方。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如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酚、2,4-雙(1-甲基-1-苯基乙基)-6-(2H-苯并三唑-2-基)酚等。
作為三吖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如2,4-二苯基-6-(2-羥基苯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吖、2-(2-羥基苯基-4-[2-乙基己氧基苯基])-4,6-雙(4-苯基苯基)-1,3,5-三吖、2-(2-羥基-4-[1-辛氧基羰基乙氧基]-4,6-雙(4-苯基苯基)-1,3,5-三吖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數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以上1500以下、更佳的下限值為600。如此般之紫外線吸收劑,可導入聚合性基或反應性基予以高分子量化,或可插入於合成樹脂中。藉由使用此範圍分子量之紫外線吸收劑,可將於薄膜生產時紫外線吸收劑之熱分解或揮散之量抑制為低者,可充分地得到防止因紫外線之劣化之效果。又,可抑制滲出於薄膜表面之量,為少的。
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劑,在以昇溫10℃/分鐘由室溫昇溫加熱至250℃時,紫外線吸收劑之熱重量減少率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5%以下。以此條件所測定的熱重量減少率若超過上限值時,薄膜於生產時紫外線吸收劑會熱分解或揮散,有對於製造步驟造成不良之影響,無法得到所希望之紫外線吸收劑濃度之情形。
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劑之融點,較佳為150~300℃。融點若未滿150℃時,耐熱性差,聚酯組成物於熔融混練時變得容易熱分解。另外,紫外線吸收劑之融點若超過300℃時,對於聚酯之溶解性容易不足,變得容易產生分散不良。
[重量平均分子量]
在本發明中,構成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該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44,000~61,000。藉由使構成該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成為此範圍,可使具有良好耐熱性、耐水解性及耐脫層性之薄膜以高生產性得到。如此般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會表現出薄膜製膜後之特性。
尚,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若為層合薄膜時,更佳為整體層合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於此範圍,特佳為相對於層合薄膜之各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部,為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之範圍者。
如此般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本身之分子量或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會有影響。
[末端羧基濃度]
在本發明中,構成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末端羧基濃度,較佳為在6~29當量/噸、更佳為6~24當量/噸、特佳為6~20當量/噸之範圍。藉由使末端羧基濃度於此範圍,可得到耐熱性及耐水解性優異,且即使是於高溫‧多溼之條件下長時間使用時,機械性質之降低亦為少之薄膜。另外,為了得到末端羧基濃度為未滿6當量/噸之薄膜,必須將更多末端羧基濃度為少之聚酯作為原料,原料之聚合時間必須加長。如此般之末端羧基濃度,會表現出薄膜製膜後之特性。
又,在本發明中,若為進一步使用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時,如此般之末端羧基濃度之上限值以17當量/噸以下者為更宜,以15當量/噸以下者為特宜。
尚,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若為層合薄膜時,相對於整體層合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上述末端羧基濃度之範圍者為更宜;相對於層合薄膜之各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部,以上述末端羧基濃度之範圍者為特宜。
[耐水解性]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3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為50%以上。在此溫度85℃、溼度85%RH之環境中,3000小時之老化大約相當於30年曝露於屋外之狀態,為檢查耐水解性之加速試驗之一,上述伸度保持率若未滿50%時,因耐水解性之不足,在屋外之長期使用時會產生劣化,機械性質有降低的可能性。如此般之伸度保持率,較佳為55%、更佳為60%以上、又更佳為65%以上、特佳為70%以上。
為使如此般環境之伸度保持率為50%以上,分別使用指定量之上述磷酸化合物與縮聚合觸媒,並將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與末端羧基濃度設定於本發明之範圍,即能以製造方法欄之方法予以製造。
在本發明中,若為進一步使用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時,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4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4000小時之老化,大約相當於40年曝露於屋外之狀態,為檢查耐水解性之加速試驗。
[脫層強度(初期)]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初期的脫層強度為6N/15mm以上、較佳為8N/15mm以上。在此所謂初期的脫層強度,如在測定方法中所詳述般地,為將薄膜介由黏著膠帶貼著於玻璃板上,將黏著劑已硬化者利用拉伸試驗機使剝離,以所得到的剝離力稱之。
初期脫層強度若未滿下限值時,在將薄膜使用於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時,伴隨著氣溫之日間變動或季節變動之熱膨脹,因收縮而於薄膜內部產生脫層,背面保護膜之保護性能會降低水分浸透至內部,並產生太陽電池元件之劣化。更,在背面保護膜上裝設有用來將來自於太陽電池模組之電力取出之配線盒,在屋外若曝曬於風雨中時,因薄膜之脫層,配線盒亦會有脫落之情形。
有關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白色聚酯薄膜,為了得到如此般範圍之初期脫層強度,將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定為本發明之範圍,以採用製造方法欄中所記載的薄膜製造方法,特別是拉伸倍率與熱處理條件,可得之。又,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亦會有影響。
[脫層強度(溼熱處理後)]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3000小時老化前後之脫層強度,較佳為4N/15mm以上、更佳為6N/mm以上。藉由使以如此般之條件進行溼熱處理後之脫層強度為此範圍,可得到即使是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於屋外長期間使用時,亦不會發生脫層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
有關含有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白色聚酯薄膜,為了使溼熱處理後之脫層強度成為如此般之範圍,將薄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定為本發明之範圍,以採用製造方法欄中所記載的薄膜製造方法,特別是拉伸倍率與熱處理條件,可得之。
又,薄膜中若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時,溼熱處理後之脫層強度,係以在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基材層之雙面,以設置實質上為未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厚度為3.0μm以上之表層可達成。表層之厚度若未滿3.0μm時,會有低分子量成分由基材層滲出之情形,此3000小時老化前後之脫層強度會難以維持在4N/15mm以上。
[熱收縮率]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在進行150℃、30分鐘熱處理時,薄膜之縱向方向及寬度方向之熱收縮率皆以-0.1%~1.5%者為佳、更佳為-0.05%~1.2%、特佳為-0.01%~1.0%。藉由具有此範圍之熱收縮率特性,在使用此薄膜將太陽電池進行成組化時,配線不會彎曲,又太陽電池元件不會發生偏移。又,藉由真空層合將薄膜與封止劑貼合時,不會產生突出,不會損及生產性。尚,負的熱收縮率,意味著熱處理後薄膜之尺寸較原來尺寸為變大之意。
[耐熱性]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於溫度130℃之環境中6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較佳為40%以上。使用於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之材料,在美國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公司(以下簡稱UL)之RTI認證中,以較太陽電池模組動作中所到達最高溫度為高10~15℃之溫度取得認證者為所希望的。雖依照每年太陽電池模組之高效率化,所謀求的發電量會變大,或依模組之設置場所亦會有所差異,然而一般所言的模組之最高到達溫度為100℃前後,使用於背面保護膜之材料,被要求以120℃以上之RTI值來作為受到認證之情形。以此120℃以上之RTI值來作為用來受到UL認證之標準,於溫度130℃之環境中6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50%以上。
為了使此伸度保持率成為40%以上,將聚酯組成物之金紅石型鈦粒子之含有量、聚酯組成物中所含金屬元素及磷酸化合物之濃度、薄膜之聚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與末端羧基濃度設定於本發明之範圍內,使用後述製造方法予以製造即可。
[耐候性]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以具備有紫外線照射後之破斷伸度保持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之耐候性。以具有此範圍之破斷伸度保持率所具備有的高耐候性,在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可充分地保護太陽電池模組內部,並防止封止劑或接著劑之劣化。此破斷伸度保持率,為使用氙燈,以550W/m2 之照射強度,由對於薄膜進行200小時之紫外線照射前後之破斷伸度所算出。
為了使破斷伸度保持率成為80%以上,可舉例作為構成薄膜之氧化鈦之粒子使用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並設定為本發明之範圍濃度。更,若為層合薄膜時,將以如此般方法所得到之層配置於入射光側為重要的。
[薄膜厚度]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白色聚酯薄膜層之厚度只要為5μm以上即可。藉由具有如此般之層厚度,使用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可充分地抑制薄膜之紫外線劣化。
不論是單層薄膜或層合薄膜之情形,薄膜整體之厚度,較佳為25~250μm、更佳為40~250μm、又更佳為45~220μm、特佳為50~200μm。藉由為此範圍之厚度,隱蔽性優異、具有薄膜之剛性,能以高生產性得到製造上為操作容易之薄膜。
[層合薄膜]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若為層合薄膜時,較佳為含有至少1層由含有以銻化合物及/或鈦化合物作為縮聚合觸媒所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5~96重量%及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4~15重量%之聚酯組成物所成的白色聚酯薄膜層。
作為層合薄膜之具體構成,可舉例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單面上之表層所成2層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構成。又,可舉例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雙面上之表層所成3層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構成。
若為2層層合薄膜時,白色聚酯薄膜層以成為配置於太陽電池模組之外側為宜。
又,若為設置於基材層雙面上之表層的3層構成時,如此般的白色聚酯薄膜層可為表層或基材層。藉由含有至少1層如此般的白色聚酯薄膜層,可將因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之反射光有效地電氣轉換,且可得到高耐候性。同時,白色聚酯薄膜層以外之層,較佳為未含有氧化鈦粒子,或即使是含有,亦以限制為相對於構成該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為2重量份以下之範圍。又,白色聚酯薄膜層以外之層若含有氧化鈦粒子時,更佳為1.8重量份以下、又更佳為1.5重量份以下、特佳為1.0重量份以下。如此般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之下限值,較佳為0.05重量份、更佳為0.1重量份。
在本發明之白色聚酯薄膜層以外之層中,若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超過上限值時,聚酯薄膜之耐水解性會有降低之情形。又,表層若為前述白色聚酯薄膜層以外之層之情形,若該層之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超過上限值時,太陽電池與填充材之EVA之接著性會降低,薄膜剝離時、或是組裝於太陽電池中使模組化之際,因所層合之構件等之影響,會造成產生薄膜凝集破壞等之影響。
在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中,若為進一步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情形,較佳以基材層為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且該雙面具有由未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成厚度為3.0μm以上之表層者。
用來賦予耐水解性所使用的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即使例如該為高分子量者,亦含有一部分的低分子量之成分。因此,將基材層設定為露出於薄膜表面之構造時,低分子量之成分會有因為經時性關係而滲出於薄膜表面之情形,使溼熱處理後脫層強度降低。為防止如此般之滲出,較佳為將未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表層設置於基材層之雙面,且將表層之厚度設定為3.0μm以上者為宜。表層厚度為5.0μm以上者為更宜。表層厚度之上限,例如12.0μm左右,更例如10.0μm左右。尚,所謂的表層為未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係意指完全未含有、或即使是含有,亦為碳二醯亞胺成分不會滲出於表面之程度之含有量。例如,相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只要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為0.05重量份以下,在本發明中,可稱為未含有之情形。較佳為表層中為完全未含有碳二醯亞胺成分者。
更,將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聚酯組成物予以熔融擠出時,通常會產生異氰酸酯系之分解氣體,此會刺激黏膜,並有使作業環境惡化之情形,藉由將基材層之雙面設定以3.0μm以上厚度之表層予以被覆之構造,可抑制刺激性氣體之發生,並可在合適之作業環境下進行製造。
尚,表層之厚度為二軸拉伸後之厚度,擠出後至拉伸前之層合薄片之表層厚度,拉伸倍率以面積倍率時,例如為9倍之情形時,為27μm以上,例如為8倍之情形時,為24μm以上。
在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層合薄膜中,為了賦予更高的耐水解性,基材層越厚者越有利,就充分防止滲出,並得到耐水解性優異之層合薄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表層與基材層之厚度比率設定為表層/基材層/表層=1/6/1~1/12/1之範圍。
[添加物]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為了使表面滑動之操作性成為良好,除了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以外,可含有潤滑劑。作為潤滑劑,可使用不論是有機物、無機物之潤滑劑,作為無機物之潤滑劑,例如可舉例如硫酸鋇、碳酸鈣、二氧化矽、氧化鋁之粒子。就分散性與滑動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平均粒徑0.1~5.0μm、更佳為0.2~4.0μm之粒子。粒子之形狀,可任意為板狀、球狀,潤滑劑之中有容易吸著水分或容易配位者,因為潤滑劑所帶來之水分,會使薄膜之分子量降低,而成為缺乏耐熱性、耐水解性者,故以吸著水或配位水為少的構造、組成者為宜。作為潤滑劑,特佳為真圓狀矽石。
就耐水解性之觀點而言,潤滑劑之添加量以盡可能地少為佳,若為層合薄膜時,較佳為僅添加於表層中,並以相對於表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以設定為0.1重量份以下之範圍為宜。
因應所需及為了更進一步地提昇性能,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可含有以往習知的各種添加劑,例如可添加防氧化劑、防靜電劑、難燃劑。作為防氧化劑,例如可示例如受阻酚系化合物。此等添加劑亦能以添加於薄膜中之方法、或塗佈於薄膜上之方法而賦予機能,或是將該聚酯薄膜製成層合構成,將此等劑添加於該之至少1層中之方法。
[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能以薄膜1張來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使用,亦能將與其他薄片層合後之層合體來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使用。作為層合體之例,以提昇絕緣特性為目的,可示例如與其他聚酯薄膜貼合之層合體,更以提昇耐久性為目的,可示例如與由聚氟乙烯等高耐候性樹脂所成的薄膜貼合之層合體。
在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使用之際,以賦予水蒸氣隔絕性為目的,較佳為層合有水蒸氣隔絕層。此構成的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在依據JIS Z0208-73所測定的水蒸氣穿透率,較佳為5g/(m2 ‧24h)以下。作為如此般之水蒸氣隔絕層,可使用具有水蒸氣隔絕性之薄膜或箔,薄膜方面,可示例如聚偏二氯乙烯薄膜、聚偏二氯乙烯塗佈薄膜、聚偏二氟乙烯塗佈薄膜、氧化矽蒸鍍薄膜、氧化鋁蒸鍍薄膜、鋁蒸鍍薄膜;作為箔,可示例如鋁箔、銅箔。
又,直接將水蒸氣隔絕層塗佈或蒸鍍於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上亦無妨。作為此等水蒸氣隔絕層之一例,在將本發明之聚酯薄膜使用來與EVA層接著之際,層合於EVA接著面之相反側上,又進一步將其他的薄膜層合於該之外側,可使用以複數的薄膜所挾住之構造之型態。
[製造方法]
對於在製造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之際所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方法予以說明。尚,亦有將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標記為Tg、融點標記為Tm之情形。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方法,可舉例如使對苯二甲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與乙二醇產生酯化反應後進行縮聚合反應之方法、將以對苯二甲酸二甲酯所代表的芳香族二羧酸酯與乙二醇,藉由酯交換反應使產生反應後進行縮聚合反應之方法。例如在使用酯交換反應之製造過程中,在將產生之醇予以一邊除去一邊實施酯交換反應後,添加本發明之磷酸化合物使酯交換反應實質地結束,接著於所得到的反應生成物中添加銻化合物及/或鈦化合物,進行縮聚合反應。
為了得到更高耐水解性之聚酯薄膜,提高聚酯原料之極限黏度數,並降低末端羧基濃度為重要的,較佳為加上固相聚合。更,將本發明之磷酸化合物在縮聚合反應之初期段階前予以添加,並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融點以上、295℃以下之溫度予以進行縮聚合反應者為宜,將如此般之縮聚合反應在融點以上、280℃以下之溫度予以進行者為特宜。尚,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磷酸化合物,可在更短時間內進行固相聚合,較佳為3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更佳為5小時以上、10小時以下者為宜。
又,若為添加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時,以及進一步添加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等時,首先在將聚酯原料及添加劑之母料切片(master chip)以指定之摻合比進行混合後,因應所需予以乾燥為宜。母料切片可依每一添加劑而予以製作,或製作成含有複數添加劑之母料切片。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可依據以往習知的製膜法予以製造。以下為表示該之一例。首先,將原料之聚酯藉由隙縫模具熔融擠出成薄膜狀,於澆鑄機輥筒使冷卻固化製成未拉伸薄膜,將所得到的未拉伸薄片以至少1軸方向、較佳為2軸方向進行拉伸。拉伸可為逐次2軸拉伸或同時2軸拉伸。例如,以逐次2軸拉伸予以說明時,將未拉伸薄膜以輥加熱、紅外線加熱等進行加熱,並於縱方向進行拉伸得到縱拉伸薄膜。此拉伸較佳為利用2個以上之輥之周速差予以進行。拉伸溫度以設定為聚酯之Tg以上之溫度、更以Tg~(Tg+70℃)之範圍溫度為宜。將縱拉伸後之薄膜,接著依序施予橫拉伸、熱固定、熱鬆弛之處理,製成二軸配向薄膜,此等處理為在薄膜一邊行進間一邊予以進行。橫拉伸之處理,為在較聚酯之Tg為高之溫度才開始進行。然後,一邊昇溫至較Tg高(5~70)℃之溫度一邊予以進行。在橫拉伸過程之昇溫可為連續性或階段性(逐次性),通常為逐次性昇溫。例如,將拉幅機的橫拉伸區域沿著薄膜行進方向區分成複數,藉由將指定溫度之加熱媒體流通於每區域中來進行昇溫。
若為層合構成時,因應所需將各層之原料予以乾燥後,將各層原料以分別的擠出機進行熔融混合,並使用共擠模頭(feed block)予以層合後,經由隙縫模具得到未拉伸薄膜之同時實施多層擠出法。即,以3層構成之情形來舉例時,將構成表層之聚合物之熔融物與構成基材層之聚合物之熔融物,使用共擠模頭層合成為表層/基材層/表層般之3層,並使用隙縫模具來實施擠出。此時,以共擠模頭所層合的聚合物維持所層合之型態。熔融混合之溫度若未滿280℃時,因樹脂之熔融不足,對於擠出機之負荷會變高。另外,若超過300℃時,樹脂之劣化會進行,結果方面為薄膜之耐水解性會下降。
拉伸倍率,縱方向、與縱方向垂直之方向(以下稱為橫方向)均以2.8~4.0倍之範圍來進行,更佳為3.0~3.8倍。若未滿2.8倍時,不只薄膜之厚度變動會變差,耐熱性或耐水解性會降低。另外,若超過4.0倍時,會引起含有本發明之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薄膜之脫層強度降低。
橫拉伸後之薄膜,以把持兩端之狀態,藉由以(Tm-20)~(Tm-55)℃進行熱處理,可使耐水解性與耐脫層特性之雙方良好。又,以如此般之溫度,定寬或以減少10%以下之寬度下來進行熱處理,熱收縮率變小時尺寸安定性會變得良好。若使用較(Tm-20)℃為高的溫度進行熱處理時,薄膜之平面性會變差,不只是厚度變動會變大,耐水解性亦會降低。又,若使用較(Tm-55)℃為低的溫度進行熱處理時,熱收縮率會變大,耐脫層性亦會惡化。
更,作為在(Tm-55)℃以下之熱處理溫度調整熱收縮量之方法,可使用於熱固定後,自將薄膜溫度回覆至常溫之過程中,將所把持薄膜的兩端予以裁切,調整薄膜縱方向之捲起速度,使在縱方向鬆弛之方法(特開昭57-57628號公報)。作為使鬆弛之手段,調整拉幅機輸出側之輥群組之速度。作為使鬆弛之比例,相對於拉幅機之薄膜線速度,以進行輥群組之速度降低,較佳為實施1.0~4.0%、更佳為1.2~3.5%之速度降低將薄膜鬆弛(將此值稱為「鬆弛率」),藉由控制鬆弛率來調整縱方向之熱收縮率。作為提高橫方向尺寸安定性之方法,在直到將兩端裁切為止的過程中使寬度減少,亦可得到所希望之熱收縮率。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為介由接著劑與其他薄片層合予以構成背面保護膜,或直接在上方設置太陽電池元件之封止樹脂。以提昇該聚酯薄膜與接著劑或封止樹脂之接著性為目的,亦可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薄膜之單面實施易接著性之塗佈。作為接著劑,大多例如使用環氧系或胺甲酸乙酯系接著劑。又,封止劑幾乎為EVA(乙烯-醋酸乙烯)。作為易接著性塗佈層之構成材,較佳為對於聚酯薄膜與接著劑或EVA之雙方顯示出優異接著性之材料,例如可示例如聚酯樹脂或丙烯酸樹脂,進一步含有架橋成分者為宜。塗佈可使用一般既知的塗佈方法。較佳為將含有前述塗佈層之構成成分之水性液塗佈於可拉伸之聚酯薄膜上後,進行乾燥、拉伸、熱處理之聯線塗佈法。此時,形成於薄膜上的塗膜厚度較佳為0.01~1μm。
[實施例]
以下,以舉例實施例來將本發明予以詳細說明。評價方法如以下所示。
(1)薄膜厚度
將薄膜樣品使用電動測微計(anritsu製K-402B),測定10點之厚度,將平均值作為薄膜之厚度。
(2)極限黏度數(η)
溶解於重量比6:4之酚:四氯乙烷混合溶媒中後,由在35℃之溫度所測定的溶液黏度,使用以下式所計算之值。
ηsp/C=[η]+K[η]2 ‧C
在此,ηsp=(溶液黏度/溶媒黏度)-1,C為溶媒每100ml之溶解聚合物重量(g/100ml),K為Huggins常數。又,溶液黏度、溶媒黏度為使用奧士瓦黏度計測定。單位以[dl/g]表示。
(3)重量平均分子量
薄膜試料1mg中加入HFIP:氯仿(1:1)0.5ml使溶解(一晚),於測定之前加入氯仿9.5ml,使用0.1μm膜濾器進行過濾進行GPC分析。測定機器、條件如同以下。
GPC:HLC-8020 tosoh製
檢出器:UV-8010 tosoh製
管柱:TSK-gelGMHHR‧M×2 tosoh製
移動相:HPLC用氯仿
流速:1.0ml/min
管柱溫度:40℃
檢出器:UV(254nm)
注入量:200μl
較正曲線用試料:聚苯乙烯(Polymer Laboratories製EasiCal“PS-1”)
(4)末端羧基濃度
將試料10mg溶解於HFIP(六氟異丙醇):重氯仿=1:3之混合溶媒0.5ml中,添加數滴異丙胺,依1 H-NMR法(50℃、600MHz)予以定量。
(5)耐水解性
(i)於溫度85℃、溼度85%RH、3000小時之耐水解性
將在薄膜的縱方向切出長100mm、在橫方向切出寬10mm之條狀試料片放置於已設定為溫度85℃、溼度85%RH之環境試驗機內3000小時。之後將試料片取出,測定試料縱方向之破斷伸度5點,求得平均值。拉伸試驗為使用東洋Baldwin公司製(商品名「TENSILON」)來進行,以夾頭間距離50mm、拉伸速度50mm/min予以實施。將5點之平均值除以在進行環境試驗前之破斷伸度5點之平均值,將所得到之值作為破斷伸度保持率[%],依下述基準進行耐水解性之評價。尚,耐水解性為將破斷伸度保持率為高者判斷為良好。
破斷伸度保持率[%]
={(處理時間3000小時後之破斷伸度)/(處理前之破斷伸度)}×100
◎:破斷伸度保持率為70%以上
○:破斷伸度保持率為50%以上、未滿70%
×:破斷伸度保持率未滿50%
(ii)於溫度85℃、溼度85%RH、4000小時之耐水解性
在(i)之耐水解性試驗中,除了將試驗時間由3000小時變更為4000小時以外,以同樣之條件求助破斷伸度保持率[%],依下述基準進行耐水解性之評價。
破斷伸度保持率[%]
={(處理時間4000小時後之破斷伸度)/(處理前之破斷伸度)}×100
◎:破斷伸度保持率為60%以上
○:破斷伸度保持率為40%以上、未滿60%
×:破斷伸度保持率未滿40%
(6)脫層強度(初期值)
將已切條成寬15mm之條狀試料介由無基材黏著膠帶(厚度25μm、日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製、MHM-25)貼著於玻璃板上,使用以180℃、30分鐘熱風乾燥使黏著劑硬化者。薄膜若為2層構成時,將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之含有量為少的層貼合至黏著膠帶側。
將此設置於拉伸試驗機中,以拉伸速度500mm/min之速度進行180°剝離,使在薄膜內產生強制性的脫層。讀取在產生脫層狀態之剝離力,作為脫層強度(單位為N/15mm)。尚,若試料未產生脫層即發生薄膜破斷時,作為脫層強度則判斷為充分地高者,標記為◎。
◎:脫層強度為8N/15mm以上
○:脫層強度為6N/15mm以上、未滿8N/15mm
×:脫層強度未滿6N/15mm
(7)脫層強度(溼熱處理後)
於溫度85℃、溼度85%RH之氣氛中將薄膜保持3000小時後,使用與上述(6)同樣之方法製作樣品並進行180°剝離試驗,測定溼熱處理後之脫層強度(單位為N/15mm)。
(8)耐熱性
將在薄膜的縱方向切出長150mm、在橫方向切出寬10mm之條狀試料片放置於已設定溫度130℃之烘烤箱內6000小時。將該試料片取出,測定試料之縱方向之破斷伸度5點,求得平均值。拉伸試驗為使用東洋Baldwin公司製(商品名「TENSILON」)來進行,以夾頭間距離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予以實施。將5點之平均值除以耐熱性試驗前之破斷伸度5點之平均值,將所得到之值作為破斷伸度保持率[%],評價耐熱性。尚,耐熱性為將破斷伸度保持率為高者判斷為良好。
破斷伸度保持率[%]
={(處理時間6000小時後之破斷伸度)/(處理前之破斷伸度)}×100
(9)耐候性
評價為依據JIS K7350-2予以進行。對於在薄膜的縱方向切出長75mm、在橫方向切出寬10mm之條狀試料片,使用Xenon Weather Meter(SUGA試驗機製X75)以550W/m2 之照射強度,一邊以每2小時進行18分鐘之水噴霧,一邊以進行200小時紫外線照射後,測定試料之縱方向之破斷伸度5點,求得平均值。拉伸試驗為使用東洋Baldwin公司製(商品名「TENSILON」)來進行,以夾頭間距離50mm、拉伸速度50mm/min予以實施。將5點之平均值除以照射前之破斷伸度5點之平均值,將所得到之值作為破斷伸度保持率[%],依下述基準進行耐候性之評價。尚,耐候性為將破斷伸度保持率為高者判斷為良好。
破斷伸度保持率[%]
={(照射時間200小時後之破斷伸度)/(照射前之破斷伸度)}×100
(10)平均粒徑
使用粒度分布計(堀場製作所製LA-950)求得粒子之粒度分布,以在d50之粒子徑作為平均粒徑。
(11)層構成
將樣品切出成三角形,固定於包埋膠囊中後,以環氧樹脂包埋。接著,使用切片機(ULTRACUT-S)將所包埋之樣品在縱方向製作出平行之剖面之厚50nm之薄膜切片後,使用穿透型電子顯微鏡,以加速電壓100kv進行觀察攝影,由照片測定各層之厚度,求得平均厚度。
(參考例1)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a)
將100重量份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60重量份的乙二醇、醋酸錳四水合物至入於酯交換反應容器中,以150℃加熱後熔融攪拌。將反應容器內溫度一邊緩慢地昇溫至235℃一邊進行反應,並使生成的甲醇餾出於反應容器外。甲醇之餾出結束後添加苯膦酸,使酯交換反應結束。之後將反應物移至縮聚合裝置中,添加氧化銻及醋酸鈦之雙方。
接著,將聚合裝置內之溫度以花費90分鐘由235℃昇溫至290℃,同時花費90分鐘將裝置內之壓力由大氣壓減壓至100Pa。直到聚合裝置內容物之攪拌扭矩達到指定值時,將裝置內以氮氣回覆至大氣壓結束聚合。將聚合裝置下部的閥打開以氮氣將聚合裝置內部進行加壓,將聚合結束後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股狀以切刀進行切片化。
如此般地得到極限黏度數為0.64dl/g、末端羧基濃度為17當量/噸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聚合物。聚合物中縮聚合觸媒、磷酸化合物之濃度,Mn為30mmol%、Sb為20mmol%、Ti為3mmol%、苯膦酸為15mmol%。將此稱為PET-a。
(參考例2)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b)
將以參考例1所得到的聚合物(PET-a)以150~160℃予以3小時預備乾燥後,在210℃、100 torr、氮氣氣氛下進行7小時固相聚合。固相聚合後之極限黏度數為0.82dl/g、末端羧基濃度為10當量/噸。將此稱為PET-b。
(參考例3)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c)
將以參考例1所得到的聚合物(PET-a)以150~160℃予以3小時預備乾燥後,在210℃、100 torr、氮氣氣氛下進行10小時固相聚合。固相聚合後之極限黏度數為0.90dl/g、末端羧基濃度為8當量/噸。將此稱為PET-c。
(參考例4)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d)
將以參考例1所得到的聚合物(PET-a)40重量份與堺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TCR-52(平均粒徑0.2μm)60重量份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d。
(參考例5)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e)
將以參考例2所得到的聚合物(PET-b)60重量份與堺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TCR-52(平均粒徑0.2μm)40重量份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e。
(參考例6)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f)
將以參考例3所得到的聚合物(PET-c)60重量份與堺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TCR-52(平均粒徑0.2μm)40重量份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f。
(參考例7)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g)
將以參考例2所得到的聚合物(PET-b)60重量份與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銳鈦礦型氧化鈦粒子KA-30T(平均粒徑0.2μm)40重量份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g。
(參考例8)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h、PET-i)
作為縮聚合觸媒為未使用醋酸鈦僅使用氧化銻、將正磷酸作為磷酸化合物使用以外,與參考例1同樣地予以實施,得到極限黏度數0.64dl/g、末端羧基濃度25當量/噸、Mn之濃度為30mmol%、Sb之濃度為20mmol%、正磷酸之濃度為15mmol%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聚合物。接著,將所得到的聚合物以150~160℃予以3小時預備乾燥後,在210℃、100 torr、氮氣氣氛下進行10小時固相聚合。固相聚合後之極限黏度數為0.82dl/g、末端羧基濃度為18當量/噸。將此稱為PET-h。
更,將所得到的聚合物(PET-h)60重量份與堺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TCR-52(平均粒徑0.2μm)40重量份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i。
(參考例9)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j、PET-k)
將苯膦酸之含有量調整成為5mmol%以外,與參考例1同樣地予以實施,得到極限黏度數0.64dl/g、末端羧基濃度25當量/噸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聚合物。接著,將所得到的聚合物以150~160℃予以3小時預備乾燥後,在210℃、100 torr、氮氣氣氛下進行10小時固相聚合。固相聚合後之極限黏度數為0.82dl/g、末端羧基濃度為18當量/噸。將此稱為PET-j。
更,將所得到的聚合物(PET-j)60重量份與堺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TCR-52(平均粒徑0.2μm)40重量份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k。
(參考例10)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l、PET-m)
將苯膦酸之含有量調整成為50mmol%以外,與參考例1同樣地予以實施,得到極限黏度數0.64dl/g、末端羧基濃度25當量/噸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聚合物。接著,將所得到的聚合物以150~160℃予以3小時預備乾燥後,在210℃、100 torr、氮氣氣氛下進行7小時固相聚合。固相聚合後之極限黏度數為0.82dl/g、末端羧基濃度為10當量/噸。將此稱為PET-l。
更,將所得到的聚合物(PET-l)60重量份與堺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TCR-52(平均粒徑0.2μm)40重量份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m。
(參考例11)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製造(PET-n)
將以參考例2所得到的聚合物(PET-b)85重量%與Rhein Chemie公司製芳香族聚碳二醯亞胺『Stabaxol P100』15重量%進行混合,供給於二軸混練機後以280℃予以熔融。將已熔融混練之聚酯組成物以成為股狀地在水中予以吐出,以切刀進行切片化。將此稱為PET-n。
[實施例1~3]
以如表1所示之摻合比將聚酯原料予以混合,使用回轉式真空乾燥機以180℃進行3小時乾燥後,供給於擠出機並以285℃進行熔融擠出,由隙縫模具成形為薄片狀。進一步將此薄片以表面溫度20℃之冷卻輥筒予以冷卻固化後,將未拉伸薄膜以100℃在縱向方向(縱方向)拉伸3.4倍,以25℃之輥群組予以冷卻。接著,將已縱拉伸之薄膜之兩端以鉗夾(clip)一邊保持一邊導入於拉幅機中,於已加熱至130℃的氣氛中在垂直於縱向之方向(橫方向)拉伸3.7倍。之後,在拉幅機內以已加熱至222℃之氣氛中進行15秒鐘熱固定,在橫方向進行4.0%之減少寬度,接著將兩端裁切後在縱向方向以2.5%之鬆弛率進行鬆弛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
[比較例1]
除了將原料之種類與摻合比變更,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薄膜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低,耐水解性、脫層強度、耐熱性為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2]
除了將原料之摻合比變更,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薄膜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低,更由於鈦濃度高,故耐水解性、脫層強度、耐熱性為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3]
除了將原料之摻合比變更,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耐水解性、脫層強度、耐熱性雖然為良好,但耐候性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4]
除了將原料如同表1所示予以變更,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耐候性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實施例4]
以如同表1所示之摻合比混合層(A)之聚酯原料,使用回轉式真空乾燥機以180℃進行3小時乾燥後,供給於擠出機1並以285℃進行熔融擠出。層(B)為將PET-b使用回轉式真空乾燥機以180℃進行3小時乾燥後,供給於擠出機2並以285℃進行熔融擠出。將在分別的擠出機熔融的樹脂組成物使用2層共擠模頭裝置使匯流,以保持該層合狀態之原樣藉由隙縫模具形成薄片狀。使層(A)與層(B)之厚度比率以成為20%:80%般地調整原料之供給量。由澆鑄機至熱固定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在橫方向進行4.0%之減少寬度,接著將兩端裁切後在縱向方向以3.0%之鬆弛率進行鬆弛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脫層強度為將層(B)側貼著於玻璃板上而予以測定。
[比較例5]
除了將層(B)之原料以PET-a、縱向方向之鬆弛率設定為2.5%,其他與實施例4同樣地實施,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脫層強度為將層(B)側貼著於玻璃板上而予以測定。以薄膜整體所測定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低,耐水解性、脫層強度、耐熱性為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6]
除了將原料以如同表1,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因薄膜之結晶性不足,耐水解性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7]
除了將原料之摻合比以如同表1,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因薄膜之結晶性不足,耐水解性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8]
除了將原料之摻合比以如同表1,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雖然理由並非明確,耐水解性、耐熱性為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9]
除了將熱固定溫度以設定為20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耐水解性雖為良好,但脫層強度低等具有問題點,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比較例10]
除了將熱固定溫度以設定為245℃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厚度75μm之聚酯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2。耐水解性差,不適合作為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
[實施例5~13]
分別將表3中所示表層(A)、基材層(B)之聚酯原料使用各別的回轉式真空乾燥機以180℃進行3小時乾燥後,供給於各別的擠出機後以280℃予以熔融擠出,使用三層共擠模頭使匯流後,以保持該層合狀態之原樣藉由隙縫模具形成薄片狀。各層之厚度比率為以供給於各擠出機之原料之量來進行調整,使(A)層/(B)層/(A)層成為如表3所記載之比率。進一步將此薄片以表面溫度20℃之冷卻輥筒予以冷卻固化後,將未拉伸薄膜以100℃在縱向方向(縱方向)拉伸3.4倍,以25℃之輥群組予以冷卻。接著,將已縱拉伸之薄膜之兩端以鉗夾(clip)一邊保持一邊導入於拉幅機中,於已加熱至130℃的氣氛中在垂直於縱向之方向(橫方向)拉伸3.7倍。之後,在拉幅機內以已加熱至222℃之氣氛中進行15秒鐘熱固定,在橫方向進行4.0%之減少寬度,接著將兩端裁切後在縱向方向以2.5%之鬆弛率進行鬆弛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厚度50μm之層合薄膜。所得到薄膜之特性如同表4。
[產業之利用性]
本發明之聚酯薄膜,可作為一可抑制於高溫‧多溼之環境下長時間使用時機械性質之降低,並具有優異的耐脫層性,即使是長時間使用亦能維持良好保護機能之白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使用。

Claims (9)

  1. 一種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係含有由聚酯組成物所成的白色聚酯薄膜層,該聚酯組成物係含有以銻化合物及/或鈦化合物作為縮聚合觸媒所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5~96重量%及金紅石型氧化鈦粒子4~15重量%;該聚酯組成物,以構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全二羧酸成分之莫耳數作為基準,含有下述一般式(I)或(II)所示磷酸化合物10~40毫莫耳%,【化1】 (一般式(I)、(II)中的R1 、R2 示為碳數1~6之烴基之烷基、芳基或苄基中之任一者),與以金屬元素換算為合計2~50毫莫耳%之來自於縮聚合觸媒的銻元素及/或鈦元素,其特徵係該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之初期脫層強度為6N/15mm以上,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3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為50%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在溫度130℃之環境之6000小時老化前後之伸度保持率為40%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3000小時老化前後之脫層強度為4N/15mm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該磷酸化合物為苯膦酸或苯亞膦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構成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末端羧基濃度為6~20當量/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中,構成該白色聚酯薄膜層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4,000~61,0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係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至少單面上之表層所成的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其係由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雙面上之表層所成的層合構成之拉伸薄膜,至少之任一層為該白色聚酯薄膜層;該表層係由未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成,厚度為3.0μm以上之層,該基材層為相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00重量份,含有碳二醯亞胺化合物0.3~2.5重量份,於溫度85℃、溼度85%RH環境之4000小時老化前後之聚酯薄膜之伸度保持率為40%以上。
  9. 一種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其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膜用聚酯薄膜。
TW100114652A 2010-07-06 2011-04-27 A polyester film for protective film on the back of solar cell TWI480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3937A JP4881464B2 (ja) 2010-07-06 2010-07-06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1101A TW201211101A (en) 2012-03-16
TWI480310B true TWI480310B (zh) 2015-04-11

Family

ID=4544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4652A TWI480310B (zh) 2010-07-06 2011-04-27 A polyester film for protective film on the back of solar cel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08849A1 (zh)
EP (1) EP2592659A4 (zh)
JP (1) JP4881464B2 (zh)
KR (1) KR20130041156A (zh)
CN (1) CN102986037A (zh)
TW (1) TWI480310B (zh)
WO (1) WO20120050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2205A1 (de) * 2011-08-22 2013-02-27 Rhein Chemie Rheinau GmbH Neue Folien für Solarzellen
JP6241414B2 (ja) * 2012-03-14 2017-12-06 東洋紡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627504B2 (ja) * 2014-03-24 2020-01-08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WO2015182282A1 (ja) * 2014-05-28 2017-04-20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GB201707356D0 (en) * 2017-05-08 2017-06-21 Dupont Teijin Films U S Ltd Partnership Hydrolysis resistant polyester fil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217A (zh) * 2006-03-14 2009-04-01 东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树脂片、使用该聚酯树脂片的叠层品、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片以及组件
TW200930571A (en) * 2006-07-07 2009-07-16 Toray Industries White accumulated polyester film for a reflection she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7628A (en) 1980-09-25 1982-04-06 Teijin Ltd Manufacture of blaxially rolled film
JPS5832489A (ja) * 1981-08-20 1983-0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印刷回路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EP1043362A4 (en) * 1998-10-26 2002-05-08 Toray Industries POLYESTER COMPOSITIO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POLYESTER FILM
US6236460B1 (en) * 1999-01-29 2001-05-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to determine light scattering efficiency of pigments
JP2002026354A (ja) 2000-07-11 2002-01-25 Toray Ind Inc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02100788A (ja) 2000-09-20 2002-04-05 Mitsubishi Alum Co Ltd 太陽電池カバー材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2134770A (ja) 2000-10-23 2002-05-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02134771A (ja) 2000-10-23 2002-05-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04175911A (ja) * 2002-11-27 2004-06-24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EP1666521B1 (en) * 2003-09-11 2014-03-2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Polyester film
JP2006270025A (ja) 2005-02-22 2006-10-05 Toray Ind Inc 太陽電池用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
JP2006306910A (ja) 2005-04-26 2006-11-09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070885A (ja) 2005-09-07 2007-03-22 Bridgestone Corp 低層住宅用複合排水システム
JP4862591B2 (ja) * 2005-10-07 2012-01-25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07129014A (ja) 2005-11-02 2007-05-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256621A (ja) * 2008-03-24 2009-11-0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2262000B1 (en) * 2008-04-02 2016-03-30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 Film for solar cell backside protective film
JP2010031139A (ja) * 2008-07-29 2010-02-12 Teijin Ltd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二軸配向フィルム
JP2010064250A (ja) * 2008-09-08 2010-03-25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0121064A (ja) * 2008-11-20 2010-06-03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ステル製造用重合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21065A (ja) * 2008-11-20 2010-06-03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7979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MY179256A (en) * 2009-03-26 2020-11-03 Toray Industries Polyester film for solar cells, solar cell back sheet using the same, and solar cell
KR101410083B1 (ko) * 2009-03-31 2014-06-25 데이진 듀폰 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태양 전지 이면 보호막용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EP2423248A4 (en) * 2009-04-23 2015-03-18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BIAXIAL SUPPRESSED POLYESTER FOR SUNBATTERY
JP5209568B2 (ja) * 2009-04-23 2013-06-12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415816B2 (ja) * 2009-04-24 2014-02-1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947194B2 (ja) * 2009-09-30 2012-06-0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116938A (ja) * 2009-11-04 2011-06-1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217A (zh) * 2006-03-14 2009-04-01 东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用聚酯树脂片、使用该聚酯树脂片的叠层品、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片以及组件
TW200930571A (en) * 2006-07-07 2009-07-16 Toray Industries White accumulated polyester film for a reflection she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92659A4 (en) 2013-05-22
CN102986037A (zh) 2013-03-20
JP2012018971A (ja) 2012-01-26
WO2012005034A1 (ja) 2012-01-12
JP4881464B2 (ja) 2012-02-22
EP2592659A1 (en) 2013-05-15
KR20130041156A (ko) 2013-04-24
TW201211101A (en) 2012-03-16
US20130108849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2392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728944B2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
US8981212B2 (en) Polyester film, laminated film, solar battery backsheet and solar battery
JP5648629B2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
TWI527705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
JP556502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14506842A (ja) 多層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の一部としてのフィルムの使用
TWI480310B (zh) A polyester film for protective film on the back of solar cell
JP2010003900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743698B2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
JP2012178518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5216213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
JP5614298B2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192790A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63604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膜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62202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5188015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11699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3028058A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222580A (ja) 太陽電池用積層フィルム
JP5455692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4192180A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812094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3016864A (ja)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