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7268B - 吸附裝置、貼合治具及貼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附裝置、貼合治具及貼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7268B
TWI467268B TW101119332A TW101119332A TWI467268B TW I467268 B TWI467268 B TW I467268B TW 101119332 A TW101119332 A TW 101119332A TW 101119332 A TW101119332 A TW 101119332A TW I467268 B TWI467268 B TW I4672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dsorption
cover
cover portion
adsorp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9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1888A (zh
Inventor
Shupi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1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1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7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7268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Description

吸附裝置、貼合治具及貼合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吸附裝置、貼合治具以及貼合方法。
目前,在諸如液晶顯示器或觸控面板等電子產品的製造或組裝過程中,常常必須將兩基板貼合在一起。舉例來說,液晶顯示器的結構通常包含兩玻璃基板,塗佈在兩玻璃基板之間的框膠以及灌注在框膠與兩玻璃基板所組成的空間中的液晶。將液晶灌注入框膠與兩玻璃基板所組成的空間中的方法,目前最常被使用的為滴下式注入法(One Drop Filling,ODF)。其作法為先將框膠塗佈於水平放置的玻璃基板上,以液晶分滴器(dispenser)將液晶均勻分佈在框膠與玻璃基板所組成的空間內,再於真空環境中將另一玻璃基板與之貼合,並將框膠固化而使兩玻璃基板牢固結合。現有的基板貼合裝置是在真空條件下,利用靜電吸盤吸附待貼合的第一基板,然後朝向放置於工作台上的第二基板移動,並使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貼合。
此外,在液晶顯示器的組裝過程中,顯示面板模組的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通常會被彎折以貼合至顯示面板模組的背面,藉以與液晶顯示器中的其他模組(例如,背光模組)電性連接。目前,用以將軟性電路板貼合至顯示面板模組的背面的貼合裝置,其真空吸附模組通常是利用手動開關或電磁閥開關來控制產生真空,進 而實現軟性電路板的吸附與否。
然而,利用靜電吸盤吸附第一基板進行貼合後,僅僅藉由消除靜電吸盤上的電壓並不能使第一基板與靜電吸盤立刻脫離,這是因為靜電吸盤上的靜電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失。而採用電磁閥開關來控制真空吸附模組的作法,卻又因為電磁閥開關的結構複雜,機電結合的設計使得整體成本增加,不利於小型作業。
為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一技術樣態是一種吸附裝置,其主要是提供特別設計的吸附板。吸附板的兩側分別設置相互連通的吸附孔與洩氣孔。吸附裝置的浮升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貫穿吸附板的通孔中,且其蓋合部覆蓋洩氣孔。吸附裝置的抽氣模組與連通吸附孔以及洩氣孔連通,且其所產生的負壓可經由吸附孔吸附物件。本發明的吸附裝置可藉由使吸附板抵靠一平面,致使浮升塊的滑動部受平面推入吸附板中,並帶動蓋合部脫離洩氣孔而解除負壓。藉此,物件即可脫離吸附孔而釋放並貼合於平面上。換句話說,本發明的吸附裝置在抵靠平面的同時即被釋放並貼合物件於平面上,無須額外設置手動開關或電磁閥開關來控制產生負壓。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吸附裝置包含吸附板、浮升塊以及抽氣模組。吸附板包含至少一吸附孔、洩氣孔、及貫穿吸附板的通孔。吸附孔位於吸附板的第一側。洩氣孔位於吸附板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吸附孔與洩氣孔相 連通。浮升塊包含蓋合部以及滑動部。蓋合部位於第二側上,用以覆蓋洩氣孔。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於通孔中。滑動部的長度大於吸附板的厚度。滑動部靠近第二側之一端連接蓋合部。蓋合部隨滑動部相對通孔滑動而覆蓋或離開洩氣孔。當蓋合部覆蓋洩氣孔時,滑動部靠近第一側的另一端突出第一側。抽氣模組連通吸附孔與洩氣孔,用以產生負壓。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吸附裝置進一步包含復位模組。復位模組設置於吸附板上,用以將蓋合部朝向第二側壓抵。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復位模組為彈片。彈片具有固定端以及抵靠端。固定端固定至第二側。抵靠端用以將蓋合部朝向第二側壓抵。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復位模組包含抵靠件以及彈性件。抵靠件設置於第二側。彈性件壓縮於抵靠件與蓋合部之間,用以將蓋合部朝向第二側壓抵。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抵靠件包含本體以及懸臂。本體設置於第二側。懸臂連接本體,並延伸至蓋合部上方。彈性件壓縮於懸臂與蓋合部之間。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抵靠件為蓋體。蓋體設置於第二側,用以容納蓋合部與彈性件並覆蓋於洩氣孔上方。彈性件壓縮於蓋體與蓋合部之間。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蓋體具有穿孔。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蓋合部抵靠第二側並覆蓋洩氣孔時,滑動部突出第一側2公釐。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貼合治具。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貼合治具配合抽氣模組使用。貼合治具包含載台、吸附板以及浮升塊。吸附板樞接載台,並包含至少一吸附孔、洩氣孔、及貫穿該吸附板的通孔。吸附孔位於吸附板的第一側。洩氣孔位於吸附板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吸附孔與洩氣孔相連通。抽氣模組連通吸附孔與洩氣孔,用以產生負壓。吸附板可相對載台旋轉而使第一側朝向載台壓抵。浮升塊包含蓋合部以及滑動部。蓋合部位於第二側上,用以覆蓋洩氣孔。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於通孔中。滑動部的長度大於吸附板的厚度。滑動部靠近第二側之一端連接蓋合部。蓋合部隨滑動部相對通孔滑動而覆蓋或離開洩氣孔。當蓋合部覆蓋洩氣孔時,滑動部靠近第一側之另一端突出第一側。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貼合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貼合方法用以配合抽氣模組以將第一物件壓合至第二物件。貼合方法包含下列步驟。(1)提供貼合治具,其中貼合治具包含載台、吸附板及浮升塊,吸附板樞接載台,並包含至少一吸附孔、洩氣孔、及貫穿吸附板的通孔,吸附孔位於吸附板的第一側,洩氣孔位於吸附板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吸附孔與洩氣孔相連通,抽氣模組連通吸附孔與洩氣孔,用以產生負壓,浮升塊包含蓋合部及滑動部,蓋合部位於第二側上,用以覆蓋洩氣孔,該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於通孔中,滑動部的長度大於吸附板的厚度,滑動部連接蓋合部,當蓋合部覆蓋洩氣孔時,滑動部突出第一側;(2)放置第一物件於載 台上;(3)放置第二物件於第一側上並覆蓋吸附孔,致使負壓經由吸附孔將第二物件吸附於第一側;(4)塗佈背膠至第一物件或是第二物件上;以及(5)相對載台旋轉吸附板而以第一側壓抵載台,進而將第二物件壓合至第一物件,同時受載台推入通孔中的滑動部帶動蓋合部離開洩氣孔而解除負壓,藉此第二物件脫離吸附孔而藉由背膠黏合於第一物件上。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的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
請參照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吸附裝置1的剖面圖,其中吸附板10尚未壓抵平面P。第1B圖為繪示第1A圖中的吸附裝置1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吸附板10壓抵平面P。第1C圖為繪示第1A圖中的吸附裝置1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吸附板10釋放物件2於平面P上並離開平面P。
如第1A圖、第1B圖與第1C圖所示,本發明的吸附裝置1可以應用來吸附物件2,並於抵靠平面P的時候同時解除吸附物件2的狀態,藉以將物件2釋放於平面P上。換言之,任何產品內只要有將兩基板貼合在一起的需求 時,皆可應用本發明的吸附裝置1來進行基板的吸附、壓合並同時釋放的功能。以下將進行本發明各實施例的詳述。
如第1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吸附裝置1包含吸附板10、浮升塊12、抽氣模組14以及復位模組16。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包含複數個吸附孔100、洩氣孔102、及貫穿吸附板10的通孔104。吸附板10的吸附孔100位於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亦即,吸附板10的下側)。吸附板10的洩氣孔102位於吸附板10相對於第一側10a的第二側10b(亦即,吸附板10的上側)。吸附板10的吸附孔100與洩氣孔102相連通。吸附裝置1的浮升塊12包含蓋合部120以及滑動部122。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位於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上,並可用以覆蓋洩氣孔102。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可滑動地設置於吸附板10的通孔104中。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的長度大於吸附板10的厚度。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靠近第二側10b之一端連接蓋合部120。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可隨著滑動部122相對通孔104滑動而覆蓋或離開洩氣孔102。當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覆蓋洩氣孔102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靠近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的另一端會突出第一側10a。
吸附裝置1的抽氣模組14連通吸附板10的吸附孔100與洩氣孔102,並可產生負壓。藉此,抽氣模組14所產生的負壓即可經由吸附板10的吸附孔100將物件2吸附於第一側10a,並同時經由吸附板10的洩氣孔102將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吸附於第二側10b。於本實施例中,吸附裝置1的抽氣模組14設置於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上,但 並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中,吸附裝置1的抽氣模組14亦可與吸附板10為分離式的設計。
另外,吸附裝置1的復位模組16包含抵靠件以及彈性件162。於本實施例中,復位模組16的抵靠件為蓋體160,並設置於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可用來容納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與彈性件162,並覆蓋於吸附板10的洩氣孔102上方。復位模組16的彈性件162壓縮於蓋體160與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之間。另外,復位模組16的蓋體160具有穿孔160a。蓋體160的穿孔160a可於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離開吸附板10的洩氣孔102時與洩氣孔102相連通(亦即,外界空氣可由蓋體160的穿孔160a進入蓋體160,並由吸附板10的洩氣孔102進入吸附板10中)。藉此,復位模組16的彈性件162即可將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朝向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壓抵並確實地覆蓋洩氣孔102,藉以避免抽氣模組14所產生的負壓被破壞。於本實施例中,復位模組16的彈性件162可以是壓縮彈簧,但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1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以其第一側10a朝向平面P抵靠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會受到平面P的反作用力而被推入吸附板10的通孔104中,並同時帶動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離開位於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上的洩氣孔102並壓縮彈性件162。此時,由於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離開洩氣孔102,因此抽氣模組14所產生的負壓即被破壞而無法經由吸附孔100吸附物件2。因此,物件2即脫離吸附孔100而釋放於平 面P上。
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當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抵靠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並覆蓋洩氣孔102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突出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的長度為2公釐,但並不以此為限。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突出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的長度可因應物件2的厚度而彈性地調整,但前提是必須大於物件2的厚度。若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突出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的長度小於物件2的厚度,則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以其第一側10a朝向平面P抵靠時,厚度較大的物件2會先抵靠平面P,並造成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無法與平面P接觸的狀況。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因此不會離開位於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上的洩氣孔102而無法破壞抽氣模組所產生的負壓,進而使得受吸附孔100吸附的物件2無法獲得釋放。
如第1C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逐漸離開平面P的過程中,復位模組16壓縮於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與蓋體160之間的彈性件162會彈性恢復,進而可使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朝向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壓抵。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完全離開平面P之後,復位模組16的彈性件162會使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壓抵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而覆蓋洩氣孔102。同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隨蓋合部120移動而相對吸附板10的通孔104滑動,並重新於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突出至原始位置。
藉此,操作人員可再重複將另一物件2覆蓋於吸附板 10的吸附孔100,使得抽氣模組14所產生的負壓恢復而將另一物件2吸附於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本發明的吸附裝置1即可一再重複上述動作而達到吸附物件2、壓合物件2至平面P以及釋放物件2於平面P上的功能。
於本實施例中,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僅用以吸附一個物件2,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中,可藉由增加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的長度以及位於吸附板10第一側10a上的吸附孔100的數量,達到同時吸附複數個物件2的目的。
在此要說明的是,若本發明的吸附裝置1在操作的過程中皆為水平或鉛直運動而無翻轉的行為,則在吸附板10離開平面P之後,吸附裝置1的浮升塊12可藉由自己的重力相對吸附板10的通孔104滑動而復位並覆蓋洩氣孔102,因此可省略上述的復位模組16。
請參照第2圖。第2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吸附裝置1的剖面圖。
如第2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吸附裝置1同樣包含吸附板10、浮升塊12以及抽氣模組14,因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1A圖所示的實施例的相異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吸附裝置1所包含的復位模組為彈片36。吸附裝置1的彈片36具有固定端360以及抵靠端362。彈片36的固定端360固定至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彈片36的抵靠端362用以將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朝向第二側10b壓抵。藉此,彈片36即可藉由抵靠端362將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朝向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壓抵並確實地覆蓋洩 氣孔102,藉以避免抽氣模組14所產生的負壓被破壞。並且,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在壓抵平面P之後並逐漸離開平面P的過程中,用以壓抵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的彈片36會彈性恢復,進而以抵靠端362使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朝向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壓抵。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完全離開平面P之後,彈片36的抵靠端362會使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壓抵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而覆蓋洩氣孔102。同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隨蓋合部120移動而相對吸附板10的通孔104滑動,並重新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突出至原始位置。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吸附裝置1的剖面圖。
如第3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吸附裝置1同樣包含吸附板10、浮升塊12以及抽氣模組14,因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1A圖所示的實施例的相異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復位模組56的抵靠件560包含本體560a以及懸臂560b。抵靠件560的本體560a設置於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抵靠件560的懸臂560b連接本體560a,並延伸至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上方。復位模組56的彈性件562壓縮於懸臂560b與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之間。藉此,復位模組56的彈性件562即可將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朝向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壓抵並確實地覆蓋洩氣孔102,藉以避免抽氣模組14所產生的負壓被破壞。並且,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在壓抵平面P之後並逐漸離開平面P的過程中,用以壓抵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的彈性件562 會彈性恢復,進而使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朝向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壓抵。當吸附裝置1的吸附板10完全離開平面P之後,彈性件562會使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壓抵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而覆蓋洩氣孔102。同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隨蓋合部120移動而相對吸附板10的通孔104滑動,並重新由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突出至原始位置。
請參照第4A圖、第4B圖以及第4C圖。第4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貼合治具7的側視圖,其中吸附板10尚未壓抵載台70。第4B圖為繪示第4A圖中的貼合治具7的另一側視圖,其中吸附板10壓抵載台70,致使第二物件82壓合至第一物件80。第4C圖為繪示第4A圖中的貼合治具7的另一側視圖,其中吸附板10釋放第二物件82於第一物件80上並離開載台70。
如第4A圖、第4B圖與第4C圖所示,並同時參照第1A圖,於本實施例中,貼合治具7配合抽氣模組14使用,用以將第二物件82壓合至第一物件80。貼合治具7包含載台70、吸附板10、浮升塊12(參照第1A圖)以及復位模組16。貼合治具7的載台70用以承載第一物件80。貼合治具7的吸附板10用以承載並吸附第二物件82。貼合治具7的吸附板10樞接載台70,並可相對載台70旋轉而使第一側10a朝向載台70壓抵。有關貼合治具7的吸附板10、浮升塊12與復位模組16之間的連接關係與互動機制,可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及相關說明,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在此要說明的是,貼合治具7可藉由使吸附板10相對 載台70旋轉而使第一側10a朝向載台70壓抵,進而將第二物件82壓合至第一物件80。同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受載台70推入吸附板10中,並帶動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參照第1A圖)脫離位於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上的洩氣孔102(參照第1A圖)而解除抽氣模組14所產生的負壓,藉此第二物件82即可脫離位於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的吸附孔100(參照第1A圖)而釋放於第一物件80上,如第4B圖與第4C圖所示。並且,當吸貼合治具7的吸附板10完全離開載台70之後,復位模組16的彈性件162(參照第1A圖)會使浮升塊12的蓋合部120壓抵吸附板10的第二側10b而覆蓋洩氣孔102。同時,浮升塊12的滑動部122隨蓋合部120移動而相對吸附板10的通孔104(參照第1A圖)滑動,並重新由吸附板10的第一側10a突出至原始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物件80為顯示面板模組,第二物件82為顯示面板模組的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物件80為顯示面板模組,第二物件82為觸控面板模組。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貼合方法的流程圖。
如第5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貼合方法係使用貼合治具並配合抽氣模組以將第一物件壓合至第二物件。有關貼合治具、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的連接關係與互動機制,可參照第1A圖至第4C圖及相關說明,因此在此不再贅述。在此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貼合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S100:提供貼合治具。
其中,貼合治具包含載台、吸附板以及浮升塊。貼合治具的吸附板樞接載台,並包含至少一吸附孔、洩氣孔、及貫穿吸附板的通孔。吸附板的吸附孔位於吸附板的第一側。吸附板的洩氣孔位於吸附板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吸附板的吸附孔與洩氣孔相連通。抽氣模組連通吸附孔與洩氣孔,用以產生負壓。貼合治具的浮升塊包含蓋合部及滑動部。浮升塊的蓋合部位於第二側上,用以覆蓋位於吸附板的第二側的洩氣孔。浮升塊的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於吸附板的通孔中。浮升塊的滑動部的長度大於吸附板的厚度。浮升塊的滑動部連接蓋合部。當浮升塊的蓋合部覆蓋吸附板的洩氣孔時,滑動部突出吸附板的第一側。
S101:放置第一物件於載台上。
S102:放置第二物件於第一側上並覆蓋吸附孔,致使負壓經由吸附孔將第二物件吸附於第一側。
S103:塗佈背膠至第一物件或是第二物件上。
S104:相對載台旋轉吸附板而使第一側朝向載台壓抵,進而將第二物件壓合至第一物件,同時滑動部突出於第一側之一端被載台朝向通孔推動,並且帶動蓋合部離開洩氣孔而解除負壓,藉此第二物件脫離吸附孔而藉由背膠黏合於第一物件上。
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在吸附板相對載台旋轉而使其第一側朝向載台壓抵的過程中,為了在第二物件黏合至第一物件之前,就使浮升塊的滑動部突出於第一側之一端被載台朝向通孔推動,浮升塊的滑動部突出於第 一側的長度必須大於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厚度總和。
於另一實施例中,若第一物件的面積遠大於第二物件的面積,或是為了因應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於黏合後的相對位置所做的調整,在吸附板相對載台旋轉而使其第一側朝向載台壓抵的過程中,亦可設計使滑動部突出於第一側之一端被第一物件朝向通孔推動,進而帶動蓋合部離開洩氣孔而解除負壓。因此,為了在第二物件黏合至第一物件之前,就使浮升塊的滑動部突出於第一側之一端被第一物件朝向通孔推動,浮升塊的滑動部突出於第一側的長度僅須大於第二物件的厚度即可。
由以上對於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明的吸附裝置、貼合治具以及貼合方法主要是提供特別設計的吸附板。吸附板的兩側分別設置相互連通的吸附孔與洩氣孔。吸附裝置的浮升塊可滑動地設置於貫穿吸附板的通孔中,且其蓋合部覆蓋洩氣孔。吸附裝置的抽氣模組與吸附孔以及洩氣孔連通,且其所產生的負壓可經由吸附孔吸附物件。本發明的吸附裝置可藉由使吸附板抵靠一平面,致使浮升塊的滑動部受平面推入吸附板中,並帶動蓋合部脫離洩氣孔而解除負壓。藉此,物件即可脫離吸附孔而釋放並貼合於平面上。換句話說,本發明的吸附裝置在抵靠平面的同時即被釋放並貼合物件於平面上,無須額外設置手動開關或電磁閥開關來控制產生負壓。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 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吸附裝置
10‧‧‧吸附板
10a‧‧‧第一側
10b‧‧‧第二側
100‧‧‧吸附孔
102‧‧‧洩氣孔
104‧‧‧通孔
12‧‧‧浮升塊
120‧‧‧蓋合部
122‧‧‧滑動部
14‧‧‧抽氣模組
16‧‧‧復位模組
160‧‧‧蓋體
160a‧‧‧穿孔
162‧‧‧彈性件
2‧‧‧物件
36‧‧‧彈片
360‧‧‧固定端
362‧‧‧抵靠端
56‧‧‧復位模組
560‧‧‧抵靠件
560a‧‧‧本體
560b‧‧‧懸臂
562‧‧‧彈性件
7‧‧‧貼合治具
70‧‧‧載台
80‧‧‧第一物件
82‧‧‧第二物件
P‧‧‧平面
S100~S104‧‧‧步驟
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吸附裝置的剖面圖,其中吸附板尚未壓抵平面。
第1B圖為繪示第1A圖中的吸附裝置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吸附板壓抵平面。
第1C圖為繪示第1A圖中的吸附裝置的另一剖面圖,其中吸附板釋放物件於平面上並離開平面。
第2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吸附裝置的剖面圖。
第3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吸附裝置的剖面圖。
第4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貼合治具的側視圖,其中吸附板尚未壓抵載台。
第4B圖為繪示第4A圖中的貼合治具的另一側視圖,其中吸附板壓抵載台,致使第二物件壓合至第一物件。
第4C圖為繪示第4A圖中的貼合治具的另一側視圖,其中吸附板釋放第二物件於第一物件上並離開載台。
第5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貼合方法的流程圖。
1‧‧‧吸附裝置
10‧‧‧吸附板
10a‧‧‧第一側
10b‧‧‧第二側
100‧‧‧吸附孔
102‧‧‧洩氣孔
104‧‧‧通孔
12‧‧‧浮升塊
120‧‧‧蓋合部
122‧‧‧滑動部
14‧‧‧抽氣模組
16‧‧‧復位模組
160‧‧‧蓋體
160a‧‧‧穿孔
162‧‧‧彈性件
2‧‧‧物件
P‧‧‧平面

Claims (15)

  1. 一種吸附裝置,包含:一吸附板,包含至少一吸附孔、一洩氣孔、及貫穿該吸附板的一通孔,該吸附孔位於該吸附板的一第一側,該洩氣孔位於該吸附板相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二側,該吸附孔與該洩氣孔相連通;一浮升塊,包含:一蓋合部,位於該第二側上,用以覆蓋該洩氣孔;以及一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於該通孔中,該滑動部的長度大於該吸附板的厚度,該滑動部靠近該第二側之一端連接該蓋合部,該蓋合部隨該滑動部相對該通孔滑動而覆蓋或離開該洩氣孔,其中當該蓋合部覆蓋該洩氣孔時,該滑動部靠近該第一側的另一端突出該第一側;以及一抽氣模組,連通該吸附孔與該洩氣孔,用以產生一負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吸附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復位模組,設置於該吸附板上,用以將該蓋合部朝向該第二側壓抵。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吸附裝置,其中該復位模組為一彈片,該彈片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抵靠端,該固定端固定至該第二側,該抵靠端用以將該蓋合部朝向該第二側壓 抵。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吸附裝置,其中該復位模組包含:一抵靠件,設置於該第二側;以及一彈性件,壓縮於該抵靠件與該蓋合部之間,用以將該蓋合部朝向該第二側壓抵。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吸附裝置,其中該抵靠件包含:一本體,設置於該第二側;以及一懸臂,連接該本體,並延伸至該蓋合部上方,其中該彈性件壓縮於該懸臂與該蓋合部之間。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吸附裝置,其中該抵靠件為一蓋體,設置於該第二側,用以容納該蓋合部與該彈性件並覆蓋於該洩氣孔上方,其中該彈性件壓縮於該蓋體與該蓋合部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吸附裝置,其中該蓋體具有一穿孔。
  8. 一種貼合治具,配合一抽氣模組使用,該貼合治具包含:一載台; 一吸附板,樞接該載台,並包含至少一吸附孔、一洩氣孔、及貫穿該吸附板的一通孔,該吸附孔位於該吸附板的一第一側,該洩氣孔位於該吸附板相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二側,該吸附孔與該洩氣孔相連通,其中該抽氣模組連通該吸附孔與該洩氣孔,用以產生一負壓,並且該吸附板可相對該載台旋轉而使該第一側朝向該載台壓抵;以及一浮升塊,包含:一蓋合部,位於該第二側上,用以覆蓋該洩氣孔;以及一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於該通孔中,該滑動部的長度大於該吸附板的厚度,該滑動部靠近該第二側之一端連接該蓋合部,該蓋合部隨該滑動部相對該通孔滑動而覆蓋或離開洩氣孔,其中當該蓋合部覆蓋該洩氣孔時,該滑動部靠近該第一側之另一端突出該第一側。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貼合治具,進一步包含一復位模組,設置於該吸附板上,用以將該蓋合部朝向該第二側壓抵。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貼合治具,其中該復位模組為一彈片,該彈片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抵靠端,該固定端固定至該第二側,該抵靠端用以將該蓋合部朝向該第二側壓抵。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貼合治具,其中該復位模組包含:一抵靠件,設置於該第二側;以及一彈性件,壓縮於該抵靠件與該蓋合部之間,用以將該蓋合部朝向該第二側壓抵。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貼合治具,其中該抵靠件包含:一本體,設置於該第二側;以及一懸臂,連接該本體,並延伸至該蓋合部上方,其中該彈性件壓縮於該懸臂與該蓋合部之間。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貼合治具,其中該抵靠件為一蓋體,設置於該第二側,用以容納該蓋合部與該彈性件並覆蓋於該洩氣孔上方,其中該彈性件壓縮於該蓋體與該蓋合部之間。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貼合治具,其中該蓋體具有一穿孔。
  15. 一種貼合方法,用以配合一抽氣模組以將一第一物件壓合至一第二物件,該貼合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貼合治具,其中該貼合治具包含一載台、一吸附板及一浮升塊,該吸附板樞接該載台,並包含至少一吸 附孔、一洩氣孔、及貫穿該吸附板的一通孔,該吸附孔位於該吸附板的一第一側,該洩氣孔位於該吸附板相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二側,該吸附孔與該洩氣孔相連通,該抽氣模組連通該吸附孔與該洩氣孔,用以產生一負壓,該浮升塊包含一蓋合部及一滑動部,該蓋合部位於該第二側上,用以覆蓋該洩氣孔,該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於該通孔中,該滑動部的長度大於該吸附板的厚度,該滑動部連接該蓋合部,當該蓋合部覆蓋該洩氣孔時,該滑動部突出該第一側;放置該第一物件於該載台上;放置該第二物件於該第一側上並覆蓋該吸附孔,致使該負壓經由該吸附孔將該第二物件吸附於該第一側;塗佈一背膠至該第一物件或是該第二物件上;以及相對該載台旋轉該吸附板而使該第一側朝向該載台壓抵,進而將該第二物件壓合至該第一物件,同時該滑動部突出於該第一側之一端被該載台朝向該通孔推動,並且帶動該蓋合部離開該洩氣孔而解除該負壓,藉此該第二物件脫離該吸附孔而藉由該背膠黏合於該第一物件上。
TW101119332A 2012-04-09 2012-05-30 吸附裝置、貼合治具及貼合方法 TWI467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1173.1A CN102642378B (zh) 2012-04-09 2012-04-09 吸附装置、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1888A TW201341888A (zh) 2013-10-16
TWI467268B true TWI467268B (zh) 2015-01-01

Family

ID=4665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9332A TWI467268B (zh) 2012-04-09 2012-05-30 吸附裝置、貼合治具及貼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2378B (zh)
TW (1) TWI467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4294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6697496B2 (ja) 2018-02-20 2020-05-2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吸着パッドおよび吸着パッドの吸着解除方法
CN109061913B (zh) * 2018-07-17 2021-08-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第一贴合元件及贴合装置
CN109496071A (zh) * 2018-11-01 2019-03-19 广州金鹏源康精密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焊塞孔组件
CN109591432B (zh) * 2018-12-26 2020-10-02 湖南锐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尺寸触摸屏生产的面板贴合装置
CN109707572B (zh) * 2018-12-30 2020-12-04 钟小二 一种应用于转子叶片检测系统的吸附定位治具
CN110174798B (zh) * 2019-05-10 2024-05-31 惠州市福瑞尔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反光条的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2265A (ja) * 2008-02-27 2009-09-10 Toray Eng Co Ltd 塗布装置
CN201357604Y (zh) * 2009-03-06 2009-12-09 广州南沙华卓化工有限公司 压膜机吸膜装置
TWI318960B (zh) * 2006-10-13 2010-01-01 Au Optronics Corp
CN201784234U (zh) * 2010-07-14 2011-04-06 温州光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复膜机的放膜气压张紧装置
CN102119077A (zh) * 2008-08-13 2011-07-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薄膜贴附装置、薄膜贴附方法及电子纸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8960B (zh) * 2006-10-13 2010-01-01 Au Optronics Corp
JP2009202265A (ja) * 2008-02-27 2009-09-10 Toray Eng Co Ltd 塗布装置
CN102119077A (zh) * 2008-08-13 2011-07-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薄膜贴附装置、薄膜贴附方法及电子纸的制造方法
CN201357604Y (zh) * 2009-03-06 2009-12-09 广州南沙华卓化工有限公司 压膜机吸膜装置
CN201784234U (zh) * 2010-07-14 2011-04-06 温州光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复膜机的放膜气压张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2378A (zh) 2012-08-22
TW201341888A (zh) 2013-10-16
CN102642378B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7268B (zh) 吸附裝置、貼合治具及貼合方法
JP5197089B2 (ja)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102072411B1 (ko) 본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부품을 기판에 본딩하는 방법
JP5654155B1 (ja) ワーク貼り合わせ装置
CN111347753A (zh) 层合装置和层合方法
JP2011095695A (ja) 圧着方法及び圧着治具
JPWO2015046243A1 (ja) 吸着ステージ、貼合装置、および貼合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627243B2 (ja) 基板の処理方法、及び基板の成膜方法
KR20130047590A (ko) 접착 장치 및 접착 방법
KR20190070660A (ko) Oca 스크레치 발생률을 줄인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JP2006195482A (ja) 基板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2165796B (zh) 压头及翻折设备
JP3819797B2 (ja) 基板組立装置
KR20100038851A (ko) 터치패널 부착물의 접착 장치 및 접착 방법
JP6398301B2 (ja) 吸着離脱装置
JP2011197872A (ja) 基板貼合装置及び基板貼合方法
KR20120133553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이동용 진공흡착기에 적용되는 회로기판 위치 고정용 지그
JP2010192615A (ja) 圧着ツール保持機構および圧着装置
JP2010172846A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
JP3967310B2 (ja) 部品の実装装置及び実装方法
KR20070062817A (ko) 대면적 유리기판의 합착에 적합한 fpd 유리기판합착장치
CN217456491U (zh) 贴膜保压装置
JP6181808B2 (ja) 保持ユニット及び貼合方法
CN216310453U (zh) 固定装置
TWI415781B (zh) Disk driv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