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6491U - 贴膜保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膜保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6491U
CN217456491U CN202220666031.0U CN202220666031U CN217456491U CN 217456491 U CN217456491 U CN 217456491U CN 202220666031 U CN202220666031 U CN 202220666031U CN 217456491 U CN217456491 U CN 217456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workpiece
positioning
film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660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涛
刘全力
范朝龙
黄隽斌
董孝斌
陈朋
龚仁杰
陈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660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6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6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6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贴膜保压装置。贴膜保压装置包括:承载机构,用于承载第一工件;及贴膜保压机构,包括旋转件、第一吸附件及保压组件,旋转件转动连接于承载机构,旋转件具有一贴膜位,贴膜位放置有第二工件;第一吸附件连接旋转件,用于连接一真空发生装置,以吸附第二工件于贴膜位;保压组件设于贴膜位,用于在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沿第一方向朝向承载机构移动,以抵推第二工件,使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上述的贴膜保压装置能够形成标准的贴膜保压方式,贴膜保压装置的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低,作业人员不需要接触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避免损伤第一工件及对第二工件造成脏污,有利于提高作业良率。

Description

贴膜保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贴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膜保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3C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产品在组装过程中,电子产品的零件例如背板模组、屏幕模组等需要进行贴膜作业,以避免在后续制程中被损坏。目前,贴膜作业的方式大致为:作业人员手动将膜件粘贴在零件上,再通过保压机构对膜件进行保压。
然而,上述贴膜作业的方式,需要作业人员手动将膜件粘贴在零件上,手动贴膜对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所需的人力成本较高;且人工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贴膜保压装置,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及人力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保压装置,用于将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上,包括:承载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工件的承载面;及贴膜保压机构,包括旋转件、第一吸附件及保压组件,所述旋转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旋转件具有一贴膜位,所述贴膜位放置有所述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连接所述旋转件,用于连接一真空发生装置,以吸附所述第二工件于所述贴膜位;所述保压组件设于所述贴膜位,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承载机构移动,以抵推所述第二工件,使所述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所述第一工件;其中,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压合于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工件的一侧,以将所述贴膜位上的所述第二工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工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膜保压机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贴膜位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本体、定位件、第一弹性件及复位件;所述定位本体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连接所述旋转件;所述定位件活动设于所述定位本体与所述旋转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定位件和所述旋转件,所述复位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定位本体内,所述复位件与所述定位件相垂直设置,且所述复位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抵压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定位本体移动,使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旋转件以抵接所述第二工件,以定位所述第二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膜保压装置还包括第一抵推件;所述第一抵推件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第一抵推件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推所述复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复位件抵压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其中,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贴膜位朝上,以将所述第二工件吸附于所述贴膜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组件包括保压件、连接件及把手;所述保压件活动设于所述定位本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件活动贯穿所述定位本体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定位本体,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定位本体背离所述保压件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保压件连接;所述把手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活动推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保压件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抵推所述保压件穿过所述旋转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定位本体移动,从而使所述保压件抵推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工件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定位本体与所述保压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本体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保压件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膜保压装置还包括第二抵推件;所述第二抵推件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第二抵推件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推所述把手,以使所述把手带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保压件移动,使得所述保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定位本体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开设有吸附通道,所述吸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附件连通,所述吸附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贴膜位,以吸附所述第二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底座、承载件及多个仿形件;所述承载件设于所述承载底座上,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工件;多个所述仿形件设于所述承载底座上且多个所述仿形件沿所述承载件的周侧均匀布置,多个所述仿形件与所述承载件相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一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第二吸附件和密封件;所述承载件开设有第一孔;所述承载底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承载底座面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还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底座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二吸附件用于外接一真空发生装置,以吸附所述第一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底座面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所述旋转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对所述旋转件进行限位。
上述贴膜保压装置,承载机构和贴膜保压机构之间相互配合,承载机构承载待贴膜的第一工件,第一吸附件将第二工件吸附在旋转件的贴膜位上,转动旋转件时,第一吸附件及被第一吸附件吸附在贴膜位上的第二工件跟随旋转件一起转动,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保压组件沿第一方向朝向承载机构移动,保压组件抵推第二工件,使得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上,从而将第二工件保压粘贴在第一工件上,第二工件的粘贴保压具有标准方式,降低对作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及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第二工件的粘贴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通过转动旋转件,即可实现对第一工件的贴膜保压功能,贴膜保压装置能够形成标准的贴膜保压方式,贴膜保压装置的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低,作业人员不需要接触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避免损伤第一工件及对第二工件造成脏污,有利于提高作业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贴膜保压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贴膜保压机构的又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保压组件和定位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旋转件沿Ⅵ-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承载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贴膜保压装置 100
承载机构 10
承载底座 11
承载槽 111
第二孔 112
密封槽 113
复位槽 114
承载件 12
承载面 121
第一孔 122
仿形件 13
第二吸附件 14
密封件 15
限位件 16
承载底板 17
支撑件 18
贴膜保压机构 20
旋转件 21
贴膜位 211
安装槽 212
第二定位孔 213
第二复位孔 214
保压槽 215
吸附通道 216
限位槽 217
第一吸附件 22
保压组件 23
保压件 231
连接件 232
把手 233
矩形部 2331
异形部 2332
第一转轴 234
第二弹性件 235
定位组件 24
定位本体 241
第一定位孔 2411
第一复位孔 2412
定位件 242
止挡部 2421
第一弹性件 243
复位件 244
第一抵推件 30
第二抵推件 40
抵推本体 41
抵推部 42
手柄 50
第二转轴 60
第一工件 200
第二工件 300
定位槽 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保压装置,用于将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上,包括:承载机构,包括用于承载该第一工件的承载面;及贴膜保压机构,包括旋转件、第一吸附件及保压组件,该旋转件转动连接于该承载机构,该旋转件具有一贴膜位,该贴膜位放置有该第二工件;该第一吸附件连接该旋转件,用于连接一真空发生装置,以吸附该第二工件于该贴膜位;该保压组件设于该贴膜位,用于在该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沿第一方向朝向该承载机构移动,以抵推该第二工件,使该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该第一工件;其中,该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压合于该承载机构用于承载该第一工件的一侧,以将该贴膜位上的该第二工件贴合于该第一工件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承载机构和贴膜保压机构之间相互配合,承载机构承载待贴膜的第一工件,第一吸附件将第二工件吸附在旋转件的贴膜位上,转动旋转件时,第一吸附件及被第一吸附件吸附在贴膜位上的第二工件跟随旋转件一起转动,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保压组件沿第一方向朝向承载机构移动,保压组件抵推第二工件,使得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上,从而将第二工件保压粘贴在第一工件上,第二工件的粘贴保压具有标准方式,降低对作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及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第二工件的粘贴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通过转动旋转件,即可实现对第一工件的贴膜保压功能,贴膜保压装置能够形成标准的贴膜保压方式,贴膜保压装置的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低,作业人员不需要接触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避免损伤第一工件及对第二工件造成脏污,有利于提高作业良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膜保压装置100。贴膜保压装置100用于将第二工件300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200上。示例性的,第一工件200可为电子产品的显示屏背光片,第二工件300可为保护膜,通过贴膜保压装置100将保护膜保压贴合于显示屏背光片上。其中,电子产品可为手机、电脑等。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也可为其他需要贴膜保压的产品,不限于此。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申请,下面以第一工件200为显示屏背光片,第二工件300为保护膜为例,来详细说明贴膜保压装置100的结构。
请参阅图1和图2,贴膜保压装置100包括承载机构10及贴膜保压机构20。承载机构10包括用于承载第一工件200的承载面121。贴膜保压机构20包括旋转件21、第一吸附件22及保压组件23。旋转件21转动连接承载机构10,旋转件21可相对承载机构10旋转,旋转件21具有一贴膜位211,贴膜位211放置有第二工件300,贴膜位211可以理解为旋转件21上与第一工件200上待贴膜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本实施例对贴膜位211不作明显的区域限定。第一吸附件22连接旋转件21,第一吸附件22用于外接一真空发生装置(图未示),以通过真空作用吸附第二工件300,使得第二工件300被吸附在旋转件21的贴膜位211上。保压组件23设于贴膜位211,保压组件23用于在旋转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沿第一方向朝向承载机构10移动,以抵推第二工件300,使第二工件300贴合保压于第一工件200上。第一位置大致可以理解为旋转件21带动第二工件300转动至第二工件300可以贴合保压于第一工件200的待贴膜保压位置时的位置,图1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100即为旋转件21大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定义第一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Z轴方向,第二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Y轴方向。显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限于此。
如此,为了实现将第二工件300贴合保压于第一工件200上,降低对作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及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第二工件300的保压贴合效率以及第一工件200的良率,贴膜保压装置100通过承载机构10和贴膜保压机构20之间的相互配合,承载机构10承载待贴膜的第一工件200,第一吸附件22将第二工件300吸附在旋转件21的贴膜位211上,转动旋转件21时,第一吸附件22及被吸附在贴膜位211上的第二工件300跟随旋转件21一起相对承载机构10转动,旋转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保压组件23沿第一方向朝向承载机构10上的第一工件200移动,以抵推第二工件300沿第一方向朝向承载机构10上的第一工件200移动,使得第二工件300保压贴合在第一工件200上。采用该贴膜保压装置100,作业人员仅需在贴膜位211放置第二工件300并转动旋转件21,即可实现将第二工件300保压贴合在第一工件200上的效果,贴膜保压装置100的操作简单,降低对作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及所需的人力成本,作业效率高,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低,有利于提高第二工件300的保压贴合效率;保压贴合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不需要接触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避免损伤第一工件200及对第二工件300造成脏污,有利于提高作业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膜保压机构20还包括定位组件24,定位组件24用于定位第二工件300。定位组件24设于贴膜位211,定位组件24用于在第一吸附件22吸附第二工件300时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定位。如此,为了提高第二工件300的保压贴合良率,通过定位组件24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定位,以使第一吸附件22吸附第二工件300后,第二工件300能够处于准确的位置,有利于将第二工件300准确地保压贴合在第一工件200上需要贴膜的区域,提高第二工件300的保压贴合良率。
请参阅图3至图5,旋转件21上的贴膜位211开设有安装槽212,定位组件24设于安装槽212内。定位组件24包括定位本体241、定位件242、第一弹性件243及复位件244。请参阅图2,第二工件300上开设有与定位件242相适配的定位槽301。定位本体241设于安装槽212内且连接旋转件21。定位件242活动设于定位本体241与旋转件21之间,定位件242能够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定位本体241移动。第一弹性件243套设于定位件242的外侧且第一弹性件243的两端分别抵接定位件242和旋转件21。复位件244活动设于定位本体241内,复位件244与定位件242相垂直设置,且复位件244的一端抵接定位件242,复位件244能够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来回移动;当复位件244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靠近定位件242移动时,能够抵压定位件242压缩第一弹性件243并沿第一方向远离定位本体241移动,使定位件242穿过旋转件21并抵接第二工件300上的定位槽301,从而定位第二工件300;当复位件244丧失外力作用时,定位件242在第一弹性件243的弹性作用下沿第一方向靠近定位本体241移动,以抵推复位件244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件242移动,有效避免与保压组件23抵推第二工件300的动作发生干涉。
如此,为了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定位,且在第二工件300粘贴于第一工件200上时避免与保压组件23抵推第二工件300的动作发生干涉,定位组件24通过复位件244抵压定位件242沿第一方向远离定位本体241移动,使得定位件242穿过旋转件21以抵接定位槽301,来实现定位第二工件300;再由第一吸附件22吸附第二工件300,使得第二工件300准确地被吸附至贴膜位211上。这里,定位件242移动时使得第一弹性件243压缩,第一弹性件243产生弹力。在第二工件300被吸附至贴膜位211后,旋转件21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复位件244丧失外力作用或使复位件244丧失外力作用,定位件242在第一弹性件243的弹性作用下沿第一方向靠近定位本体241移动,使得定位件242脱离定位槽301,从而避免与保压组件23抵推第二工件300的动作发生干涉。这里,复位件244在定位件242的抵推下远离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件242移动。示例性地,定位本体241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2411和第一复位孔2412,第一定位孔241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复位孔241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定位孔2411和第一复位孔2412均为盲孔。旋转件21的贴膜位211开设有与安装槽212相连通的第二定位孔213和第二复位孔214,第二定位孔213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定位孔2411连通,第二复位孔214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定位孔213连通,第二定位孔213和第二复位孔214均为通孔。如此,使得定位件242的一端止挡于定位本体241内,定位件242的另一端可穿过第二定位孔213以凸出于旋转件21,复位件244的一端止挡于定位本体241内,复位件244的另一端可穿过第二复位孔214以凸出于旋转件21。
示例性地,定位件242的外侧具有止挡部2421,第二定位孔213为阶梯通孔。如此,使得第一弹性件243的一端与定位件242抵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孔213的阶梯抵接。
示例性地,定位件242与复位件244大致为圆柱状,定位件242与复位件244抵接的一端大致为圆锥状,复位件244与定位件242抵接的一端也大致为圆锥状。如此,使得定位件242与复位件244始终为斜面抵接配合,避免定位件242和/或复位件244发生旋转后,定位件242和复位件244无法有效地相互抵接。显然,定位件242与复位件244抵接的一端还可以大致为斜面,复位件244与定位件242抵接的一端也大致为斜面,定位件242与复位件244大致可以为立柱状或其他柱状。
示例性地,定位件242远离复位件244的一端大致为圆台状。如此,使得定位件242能够较容易地与第二工件300相配合以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定位。
示例性地,第一弹性件243可以为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件。
请参阅图2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膜保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抵推件30。第一抵推件30连接于承载机构10,第一抵推件30用于在旋转件21初始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复位件244沿第二方向靠近定位件242移动,以使复位件244抵压定位件242压缩第一弹性件243并沿第一方向远离定位本体241移动,使定位件242穿过旋转件21并抵接第二工件300上的定位槽301,从而定位第二工件300;第一抵推件30还用于在旋转件2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推复位件244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复位件244抵压定位件24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定位件242复位至初始状态,以再次定位第二工件300。如此,为了简化贴膜保压装置100的操作,使定位组件24在旋转件2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复位的效果,在承载机构10上设置第一抵推件30。贴膜保压机构20的旋转件21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定位件242在第一弹性件243的弹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靠近定位本体241移动,同时抵推复位件244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件242移动以凸出于旋转件21。旋转件21在第一位置完成贴膜保压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抵推件30与复位件244凸出于旋转件21的部分相对应并抵推复位件244沿第二方向靠近定位件242移动,以使复位件244抵压定位件242沿第一方向远离定位本体241移动,便于定位件242再次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定位。第二位置大致可以理解为旋转件21转动至重新在贴膜位211放置第二工件300的位置,图8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100即为旋转件21大致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示例性地,为了使第一抵推件30便于抵推复位件244移动,第一抵推件30用于抵推复位件244的一端大致为半球状。如此,使得第一抵推件30便于抵推复位件244移动,第一抵推件30可对任意形状的复位件244进行抵推。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保压组件23包括保压件231、连接件232及把手233。保压件231活动设于定位本体241与连接件232之间。连接件232活动贯穿定位本体241且连接件232的两端分别凸出于定位本体241,把手233位于定位本体241背离保压件231的一侧,连接件232的一端与把手233活动连接,连接件232的另一端与保压件231连接。把手233用于在旋转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活动推动连接件232沿第一方向靠近保压件231移动,以使连接件232抵推保压件231穿过旋转件21沿第一方向远离定位本体241移动,从而使保压件231抵推第二工件300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工件200移动。
示例性地,把手233包括矩形部2331和与矩形部2331连接的异形部2332,矩形部2331通过第一转轴234与连接件232活动连接。第一转轴234与矩形部2331相邻两条边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该相邻两条边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与定位本体241抵接,连接件232与保压件231连接的一端大致为T形。如此,通过异形部2332带动矩形部2331转动,矩形部2331的该相邻两条边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与定位本体241抵接,使得连接件232能够相对定位本体241发生移动,进而使得保压件231远离或靠近定位本体241。连接件232与保压件231连接的一端大致为T形,使得连接件232与保压件231的连接稳固,不易松动。
示例性地,旋转件21的贴膜位211开设有与安装槽212相连通的保压槽215,保压槽215沿第一方向延伸,保压件231活动设于保压槽215内,保压件231可穿过保压槽215以凸出于旋转件21,从而对第二工件300进行保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压组件2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5。第二弹性件235设于定位本体241与保压件231之间,第二弹性件235的一端与定位本体241抵接,第二弹性件235的另一端与保压件231抵接。
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235在定位本体241与保压件231之间可以为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235能够为保压件231施加远离定位本体241的作用力。如此,为了保证保压件231具有足够的保压力将第二工件300保压于第一工件200上,通过第二弹性件235为保压件231施加远离定位本体241的作用力,以保证保压件231具有足够的压力将第二工件300保压于第一工件200上。
示例性地,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旋转件21位于初始第二位置时,保压组件23的把手233处于初始状态,保压件231在把手233和连接件232的带动下靠近定位本体241,这里,定位件242相对凸出于保压件231。旋转件21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转动把手233,以带动连接件232和保压件231向远离定位本体241的方向移动,使得保压件231相对凸出于定位件242,保压件231抵推第二工件300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一工件200移动,以将第二工件300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200上。保压贴膜完成后,旋转件2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通过转动把手233,以带动连接件232和保压件231向靠近定位本体241的方向移动,使得此时的定位件242相对凸出于保压件231,以避免与定位件242定位第二工件300的动作发生干涉。
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235可以为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件。
请参阅图7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膜保压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抵推件40。第二抵推件40连接于承载机构10背离承载件12的一侧,第二抵推件40用于在旋转件2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推把手233,以使把手233带动连接件232沿第一方向远离保压件231移动,使得保压件231沿第一方向靠近定位本体241移动,从而使把手233及保压件231复位。
示例性地,把手233、连接件232和保压件23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把手233的异形部233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两个把手233的异形部2332不同。为了同时使两个保压件231复位,第二抵推件40包括抵推本体41和与抵推本体41连接的抵推部42,抵推部42与抵推本体41连接后大致为L形,旋转件2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推部42推动其中一个把手233的异形部2332,抵推本体41推动另一个把手233的异形部2332,从而同时使两个保压件231复位。显然,把手233、连接件232和保压件231的数量为更多或更少个时,第二抵推件4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个抵推部42,以同时使更多或更少个保压件231复位;把手233、连接件232和保压件231的数量为更多或更少个时,第二抵推件40还可以为更多或更少个且与把手233一一对应,仍然能同时使更多或更少个保压件231复位。其中,把手233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二抵推件40可以仅包括抵推本体41,也可以理解为具有一个第二抵推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贴膜保压装置100还包括手柄50,手柄50与旋转件21连接。如此,为了使旋转件21便于转动,通过设置手柄50,作业人员握持手柄50即可使旋转件21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21开设有吸附通道216,吸附通道216位于旋转件21的内部,吸附通道216的一端与第一吸附件22连通,吸附通道216的另一端延伸至贴膜位211,以吸附第二工件300。如此,为了使贴膜保压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通过开设吸附通道216,第一吸附件22可以设置于旋转件21的一端,避免将第一吸附件22设置在贴膜位211而使贴膜保压装置100的结构复杂,不利于组装。
示例性地,第一吸附件22和手柄50可以分别设置在旋转件21的相对的两端。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0包括承载底座11、承载件12及多个仿形件13。承载件12设于承载底座11上,承载件12具有用于承载第一工件200的承载面121。多个仿形件13设于承载底座11上且多个仿形件13沿承载件12的周侧均匀布置,多个仿形件13与承载件12相配合以定位第一工件200。
示例性地,承载底座11开设有承载槽111,承载件12设置于承载槽111内。仿形件13的数量为四个,沿承载件12的周侧均匀布置在承载底座11的四个角上。如此,通过将承载件12设置于承载槽111内,使得承载件12在承载底座11上不易晃动,有利于承载件12稳定地承载第一工件200。显然,仿形件13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或更少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0还包括第二吸附件14和密封件15。承载件12开设有第一孔122,第一孔122为通孔。承载底座11开设有与第一孔122连通的第二孔112,第二孔112为通孔。承载底座11面向承载件12的一侧还开设有环绕第二孔112的密封槽113,密封件15设置于密封槽113内。第二吸附件14连接于承载底座11背离承载件12的一侧且第二吸附件14与第二孔112连通,第二吸附件14用于外接一真空发生装置,以吸附第一工件200。如此,为了使得承载机构10能够稳定地承载第一工件200,通过设置第二吸附件14、第一孔122和第二孔112以对承载件12上的第一工件200进行吸附,以保证第一工件200能够稳定地承载于承载件12上;通过设置密封槽113和密封件15,避免第一孔122与第二孔112之间发生泄漏的情况,有利于提升第一孔122和第二孔112之间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密封件15可以为橡胶圈或其他具有密封作用的物件。第一吸附件22和第二吸附件14可以外接同一个真空发生装置,也可以分别外接真空发生装置。
示例性地,承载底座11还开设有复位槽114。第一抵推件30设置在复位槽114的槽底,第二抵推件40设置在承载底座11背离承载件12的一侧且位于复位槽114的下方。
示例性地,旋转件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60与承载底座11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7,承载机构10还包括限位件16,旋转件21还开设有与限位件16对应且适配的限位槽217。限位件16连接于承载底座11面向承载件12的一侧且在旋转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与旋转件21相对,限位件16用于旋转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对旋转件21进行限位,以避免旋转件21转动超范围,导致保压件231过度抵接第二工件300和第一工件200而损坏第二工件300和第一工件200。
示例性地,限位件16的数量为两个。显然,限位件16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或更少个。旋转件21上的限位槽217还可以省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为了提供安装第二吸附件14和第二抵推件40所需的空间,承载机构10还包括承载底板17和多个支撑件18,承载底板17与承载底座11相对设置且远离承载件12,多个支撑件18设于承载底板17和承载底座11之间且支撑件18的两端分别与承载底板17和承载底座11连接。如此,通过多个支撑件18,使得承载底板17和承载底座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二吸附件14和第二抵推件40所需的空间。
请参阅图1、图8和图9,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100的一贴膜保压过程大致为:初始状态时,旋转件21位于第二位置,即大致如图8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100的状态。然后,放置第一工件200于承载件12上,第二吸附件14通过第二孔112和第一孔122对第一工件200进行吸附。接着,放置第二工件300于旋转件21的贴膜位211,定位组件24的定位件242远离定位本体241的一端抵接第二工件300,以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定位,第一吸附件22通过吸附通道216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吸附。接着,转动件2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此时,复位件244脱离第一抵推件30的抵压,定位件242在第一弹性件243的弹性作用力下沿第一方向靠近定位本体241移动,脱离第二工件300,同时复位件244在定位件242的抵推下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件242移动。接着,旋转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即大致如图1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100的状态。接着,转动把手233,使得保压件231沿第一方向远离定位本体241,以抵推第二工件300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一工件200运动,从而将第二工件300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200上。接着,第二工件300保压预设时间后,转动旋转件21至第二位置,即大致如图8和图9所示的贴膜保压装置100的状态,此时,第一抵推件30抵推复位件244沿第二方向靠近定位件242移动,定位件242在复位件244的抵推下沿第一方向远离定位本体241移动,定位组件24实现复位;同时,第二抵推件40分别抵推两个把手233,以使两个把手233分别带动对应的连接件232及保压件231复位,保压组件23实现复位。以此循环往复,从而将第二300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200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100,承载机构10、贴膜保压机构20、第一抵推件30和第二抵推件40之间相互配合,承载机构10吸附和承载待贴膜的第一工件200,使得第一工件200能够稳定地承载于承载机构10上,为第二工件300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200上提供有效地支撑。贴膜保压机构20的第一吸附件22将第二工件300吸附在旋转件21的贴膜位211上,配合定位组件24对第二工件300进行精准地定位,有利于提高第二工件300的粘贴良率。贴膜保压机构20的旋转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保压组件23的保压件231在把手233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朝向承载机构10移动,保压件231抵推第二工件300,使得第二工件300保压于第一工件200上,从而将第二工件300保压粘贴在第一工件200上,第二工件300的粘贴保压具有标准方式,降低对作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及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第二工件300的粘贴效率。贴膜保压机构20的旋转件2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抵推件30抵推定位组件24,使得定位组件24复位以再次对第二工件300进行定位,第二抵推件40抵推保压组件23,使得保压组件23复位以避免在第一吸附件22吸附第一工件200时与被吸附的第二工件300发生干涉,导致无法精准地吸附第一工件2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保压装置100,通过转动旋转件21,即可实现对第一工件200的贴膜保压功能以及保压组件23和定位组件24的复位功能,贴膜保压装置100能够形成标准的贴膜保压方式,贴膜保压装置100的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低,作业人员不需要接触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避免损伤第一工件200及对第二工件300造成脏污,有利于提高作业良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贴膜保压装置,用于将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第一工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机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工件的承载面;及
贴膜保压机构,包括旋转件、第一吸附件及保压组件,所述旋转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旋转件具有一贴膜位,所述贴膜位放置有所述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吸附件连接所述旋转件,用于连接一真空发生装置,以吸附所述第二工件于所述贴膜位;所述保压组件设于所述贴膜位,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承载机构移动,以抵推所述第二工件,使所述第二工件保压贴合于所述第一工件;
其中,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压合于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工件的一侧,以将所述贴膜位上的所述第二工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工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膜保压机构还包括定位组件;
所述贴膜位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本体、定位件、第一弹性件及复位件;
所述定位本体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连接所述旋转件;所述定位件活动设于所述定位本体与所述旋转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定位件和所述旋转件,所述复位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定位本体内,所述复位件与所述定位件相垂直设置,且所述复位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抵压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定位本体移动,使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旋转件以抵接所述第二工件,以定位所述第二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膜保压装置还包括第一抵推件;
所述第一抵推件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第一抵推件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推所述复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复位件抵压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贴膜位朝上,以将所述第二工件吸附于所述贴膜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压组件包括保压件、连接件及把手;
所述保压件活动设于所述定位本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
所述连接件活动贯穿所述定位本体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定位本体,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定位本体背离所述保压件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保压件连接;
所述把手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活动推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保压件移动,以使所述连接件抵推所述保压件穿过所述旋转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定位本体移动,从而使所述保压件抵推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工件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定位本体与所述保压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本体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保压件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膜保压装置还包括第二抵推件;
所述第二抵推件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第二抵推件用于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推所述把手,以使所述把手带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保压件移动,使得所述保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定位本体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件开设有吸附通道,所述吸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附件连通,所述吸附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贴膜位,以吸附所述第二工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底座、承载件及多个仿形件;
所述承载件设于所述承载底座上,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工件;
多个所述仿形件设于所述承载底座上且多个所述仿形件沿所述承载件的周侧均匀布置,多个所述仿形件与所述承载件相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一工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第二吸附件和密封件;
所述承载件开设有第一孔;
所述承载底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所述承载底座面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还开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
所述第二吸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底座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二吸附件用于外接一真空发生装置,以吸附所述第一工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膜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底座面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所述旋转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对所述旋转件进行限位。
CN202220666031.0U 2022-03-24 2022-03-24 贴膜保压装置 Active CN217456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6031.0U CN217456491U (zh) 2022-03-24 2022-03-24 贴膜保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6031.0U CN217456491U (zh) 2022-03-24 2022-03-24 贴膜保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6491U true CN217456491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7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66031.0U Active CN217456491U (zh) 2022-03-24 2022-03-24 贴膜保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6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965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장치
KR102076285B1 (ko) 사방에 코너부를 갖는 사방 엣지형 윈도우 기판의 코너부 디스플레이가 가능하도록 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라미네이션 장치
TWM547122U (zh) 貼膜機
JP2001166272A (ja) 基板の組立方法とその装置
CN218113262U (zh) 撕膜装置
CN113910622A (zh) 多轴联动包边装置
TWI467268B (zh) 吸附裝置、貼合治具及貼合方法
CN217456491U (zh) 贴膜保压装置
CN215245778U (zh) 翻板贴合装置
CN211989438U (zh) 点胶治具、旋转治具平台及点胶设备
CN210456891U (zh) 显示模组的包边治具
CN109278304B (zh) 一种车载显示器外框贴胶装置及贴胶方法
CN111068981A (zh) 点胶治具、旋转治具平台及点胶设备
JP4899357B2 (ja) 基板吸着装置
CN216788919U (zh) 压合装置
CN109139638B (zh) 将薄板面贴粘接到顶板上的真空附吸粘接夹具
CN217458219U (zh) 贴膜保压装置
CN218254834U (zh) 装配装置
CN220944962U (zh) 零部件组装治具
CN219685314U (zh) 组装装置
CN212463657U (zh) 一种印制板吸附限位装置
CN112895674B (zh) 一种片件加工治具及设备
CN221097106U (zh) 一种贴vhb胶保压治具
CN216443091U (zh) 多轴联动包边装置
CN219345190U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保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