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8919U - 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8919U
CN216788919U CN202122931905.9U CN202122931905U CN216788919U CN 216788919 U CN216788919 U CN 216788919U CN 202122931905 U CN202122931905 U CN 202122931905U CN 216788919 U CN216788919 U CN 216788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iece
connecting piece
workpiec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319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千斌斌
刘永青
李永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319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8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8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8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合装置,包括:底座,包括连接件和承载件,连接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承载件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一侧;压合机构,包括压板、吸真空单元及支撑臂,压板设于连接件的第一侧,包括设有多个吸附孔的压合面;支撑臂可移动地设于连接件上且与压板连接,支撑臂在初始位、压合位和分离位之间往复运动;吸真空单元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二侧且通过气路与吸附孔连通;破真空机构,包括按压气阀和触发件,按压气阀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二侧且连接于气路上;触发件设于连接件的第二侧且与按压气阀连接。上述的压合装置能够使得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的贴合较为稳定,可避免贴合后的第一工件被带起或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贴合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产品的表面需要贴合工件(例如双面胶),通常利用压合治具对其进行压合作业。现有的压合治具包括底座和盖板,盖板上设有与真空吸气阀连通的吸孔。在作业时,先将产品放置在底座上,然后将工件放置在盖板的吸孔处并打开真空吸气阀,以使吸孔吸附固定工件,接着双手拿起盖板进行翻转后将盖板扣合在底座上,使工件压合在产品上,之后移走治具盖板。
然而,在移走盖板时,治具盖板的吸附力过大容易使得贴合好的工件被带起或使工件和产品之间的贴合松动,致使贴合后的产品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合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治具盖板的吸附力过大容易使得贴合好的工件被带起或使工件和产品之间的贴合松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将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包括:底座,包括连接件和承载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承载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工件;压合机构,包括压板、吸真空单元及支撑臂,所述压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包括设有多个吸附孔的压合面;所述支撑臂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件上,且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支撑臂能沿所述连接件在初始位、压合位和分离位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吸真空单元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通过气路与所述吸附孔连通,以通过所述吸附孔将所述第一工件吸附固定于所述压合面,所述支撑臂由所述初始位移动至所述压合位时,能带动所述压板压合至所述承载件,以使所述压板上的第一工件压合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二工件上;及破真空机构,包括按压气阀和触发件,所述按压气阀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连接于所述气路上;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与所述按压气阀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按压气阀,以使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截断,所述支撑臂由所述压合位移动至所述分离位时抵持所述触发件,以使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按压气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气阀包括:本体,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连接于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上;按压部,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按压部在松开时可控制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断开;压臂,所述压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压臂的一侧面可抵接所述按压部;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压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触发件可在所述支撑臂的抵持下移动并带动所述压臂的另一端远离所述本体,以使所述压臂松开所述按压部,使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截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触发件的上方,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压臂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以使所述压臂被松开后回复至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臂的另一端;受力部,连接于所述移动部远离所述压臂的一端,且凸设于所述移动部背对所述连接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动力机构,设于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包括移动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件连接,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支撑臂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滑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沿所述支撑臂的移动方向延伸;滑块,滑动设于所述滑轨上,且与所述支撑臂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翻转机构,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包括第一啮合件和第二啮合件,所述第一啮合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啮合件连接于所述压板背离所述压合面的一侧,且可啮合于所述第一啮合件,所述第二啮合件可在所述支撑臂的带动下啮合于所述第一啮合件并相对所述第一啮合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压板翻转至所述压合面与所述底座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防护罩,设于所述压板的背离所述压合面的一侧,且罩设于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防护罩,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罩设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破真空机构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具有一底端,所述承载件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底端,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移动件的上方,且可驱动所述移动件和所述支撑臂移动至所述连接件的底端。
上述的压合装置中,通过吸真空单元与吸附孔将第一工件固定在压板的压合面上,然后通过支撑臂带动压板从初始位移动至压合位使得压合面上吸附的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在贴合后支撑臂继续朝承载件移动至分离位并抵持触发件,使触发件触发按压气阀并使吸真空单元和压板之间的气路截断,吸附孔处破真空,压板不再吸附第一工件,最后通过支撑臂带动压板从分离位移动至初始位,能够使得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的贴合较为稳定,可避免贴合后的第一工件被带起或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贴合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压板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压合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压合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压合装置 100
底座 10
连接件 11
第一侧 111
第二侧 112
底端 113
承载件 12
压合机构 20
压板 21
压合面 211
吸附孔 212
定位销 213
吸真空单元 22
支撑臂 23
破真空机构 30
按压气阀 31
本体 311
按压部 312
压臂 313
触发件 32
移动部 321
受力部 322
弹性件 33
螺栓 34、35
动力机构 40
移动件 41
驱动件 42
滑轨 43
滑块 44
翻转机构 50
第一啮合件 51
柱状结构 511
第二啮合件 52
槽型结构 521
第一防护罩 60
第二防护罩 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将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包括:底座,包括连接件和承载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承载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工件;压合机构,包括压板、吸真空单元及支撑臂,所述压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包括设有多个吸附孔的压合面;所述支撑臂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件上,且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支撑臂能沿所述连接件在初始位、压合位和分离位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吸真空单元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通过气路与所述吸附孔连通,以通过所述吸附孔将所述第一工件吸附固定于所述压合面,所述支撑臂由所述初始位移动至所述压合位时,能带动所述压板压合至所述承载件,以使所述压板上的第一工件压合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二工件上;及破真空机构,包括按压气阀和触发件,所述按压气阀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连接于所述气路上;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与所述按压气阀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按压气阀,以使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截断,所述支撑臂由所述压合位移动至所述分离位时抵持所述触发件,以使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按压气阀。
上述的压合装置中,通过吸真空单元与吸附孔将第一工件固定在压板的压合面上,然后通过支撑臂带动压板从初始位移动至压合位使得压合面上吸附的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在贴合后支撑臂继续朝承载件移动至分离位并抵持触发件,使触发件触发按压气阀并使吸真空单元和压板之间的气路截断,吸附孔处破真空,压板不再吸附第一工件,最后通过支撑臂带动压板从分离位移动至初始位,能够使得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的贴合较为稳定,可避免贴合后的第一工件被带起或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贴合不稳定的问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作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合装置100,用于将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件为双面胶,第二工件为手机玻璃屏幕,通过压合装置100将双面胶压合于手机玻璃屏幕上,实现双面胶与手机玻璃屏幕贴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也可为其他需要压合的小件。
压合装置100包括底座10、压合机构20及破真空机构30。
底座10包括连接件11和承载件12,连接件11和承载件12均为板状结构,且垂直设置。连接件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承载件12连接于连接件11的第一侧111,用于承载第二工件。压合机构20包括压板21、吸真空单元22及支撑臂23,压板21设于连接件11的第一侧111,请一并参见图2,压板21包括设有多个吸附孔212的压合面211。吸真空单元22连接于连接件11的第二侧112,且通过气路与吸附孔212连通,以通过吸附孔212将第一工件吸附固定于压合面211。支撑臂23可移动地设于连接件11上,且与压板21连接,支撑臂23能沿连接件11在初始位、压合位和分离位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初始位、压合位和分离位沿竖直方向设置,压合位设于初始位和分离位之间。破真空机构30包括按压气阀31和触发件32,按压气阀31连接于连接件11的第二侧112,且连接于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上。触发件32设于连接件11的第二侧112,且与按压气阀31连接,用于触发按压气阀31,以使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截断,支撑臂23可在分离位抵持触发件32,以使触发件32触发按压气阀31。
上述压合装置100的实施过程为:先将第一工件放置在压板21上,并通过吸真空单元22与吸附孔212将第一工件吸附固定在压板21上;接着使支撑臂23带动压板21在竖直方向上从初始位朝承载件12移动至压合位,使得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贴合在一起;然后支撑臂23继续朝承载件12移动至分离位并抵持触发件32,使触发件32触发按压气阀31并使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截断,从而使吸附孔212处破真空,压板21不再吸附第一工件,此时移走压板21,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的贴合完成。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清晰呈现按压气阀31、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的结构,三者之间的气路省略。在本实施例中,压板21上还设有四个定位销213以定位第一工件。
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气阀31包括本体311、按压部312及压臂313。
本体311连接于连接件11的第二侧112,且连接于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上。按压部312大致为小圆柱状结构511,设于本体311的下表面,按压部312在松开时可控制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断开。压臂313设于本体311的下方,压臂313的一端与本体311连接,且压臂313的一侧面可抵接按压部312,以使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流通,在初始时,压臂313的侧面抵接按压部312。触发件32与压臂313的另一端连接,触发件32可在支撑臂23的抵持下移动并带动压臂313的另一端远离本体311,以使压臂313松开按压部312,使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截断,从而使得吸附孔212不再吸附第一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件32包括移动部321和受力部322。
移动部321大致为长条状,移动部321的一端垂直连接压臂313的另一端的下方。
受力部322大致为块状,受力部322垂直连接于移动部321远离压臂313的一端,且凸设于移动部321背对连接件11的一侧,用于在支撑臂23的抵持下带动移动部321移动,以带动压臂313的另一端远离本体311。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部321和受力部322共同形成L形结构,受力部322与连接件11垂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破真空机构30还包括弹性件33,弹性件33设于连接件11的第二侧112,且位于触发件32的上方,弹性件33沿竖直方向延伸,弹性件33的一端通过螺栓34与压臂313连接,弹性件3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35与连接件11连接,以使压臂313被松开后回复至初始位置,即压臂313的侧面抵持按压部31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3可为橡胶棒。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23大致为框形的杆状结构。支撑臂23套设于连接件11的外侧,压板21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臂23,从而可在支撑臂23带动压板21运动至压合位后,支撑臂23可继续运动至分离位。
压合装置100还包括设于连接件11的上端并位于连接件11第二侧112的动力机构40,动力机构40包括移动件41和驱动件42,移动件41大致为板状结构,移动件41连接于支撑臂23的内侧,驱动件42连接于连接件11且与移动件41连接,用于驱动移动件41带动支撑臂23朝向承载件12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2为气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40还包括滑轨43和滑块44。
滑轨43连接于连接件11的第二侧112且沿支撑臂23的移动方向延伸,滑轨43设于按压气阀31的下方,如图3所示,滑轨43还位于触发件32的右侧。滑块44滑动设于滑轨43上,且连接于支撑臂23的内侧,以使支撑臂23沿着滑轨43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1具有一底端113,承载件12垂直连接于连接件11的底端113,驱动件42位于移动件41的上方,且可驱动移动件41和支撑臂23移动至连接件11的底端113,如此,可直接在连接件11底端113的承载件12上进行压合作业,作业面高度较低,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请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合装置100还包括设于连接件11第一侧111的翻转机构50,翻转机构50包括第一啮合件51和第二啮合件52,第一啮合件51连接于连接件11,第二啮合件52连接于压板21背离压合面211的一侧,且可啮合于第一啮合件51,第二啮合件52可在支撑臂23的带动下啮合于第一啮合件51并相对第一啮合件51转动,从而带动压板21翻转至压合面211与承载件12相对,接着支撑臂23可带动压板21继续朝向承载件12移动,以使压板21上的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其中,第一啮合件51具有多个沿支撑臂23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柱状结构511;第二啮合件52具有多个分别与柱状结构511适配的槽型结构521;第二啮合件52在转动过程中,多个槽型结构521中的至少一个与相对应的柱状结构511啮合。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槽型结构521和柱状结构511的数量均为三个。本实施例中,设置翻转机构50,使得压板21的压合面211进行180°的翻转。支撑臂23移动至初始位时,压合面211朝上,方便第一工件放置在压合面211上,支撑臂23移动至压合位的过程中,压板21跟随支撑臂23向下移动的同时,还跟随翻转机构50进行翻转,使得压合面211从朝上翻转至朝下,从而方便第一工件压合至承载件12上的第二工件上。
请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合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防护罩60和第二防护罩70。
第一防护罩60设于压板21的背离压合面211的一侧,且罩设于第一啮合件51和第二啮合件52的外侧。第二防护罩70连接于连接件11的第二侧112,且罩设于动力机构40和破真空机构30的外侧。第一防护罩60为静电布材质或帆布材质,第二防护罩70为亚克力护板,如此,将运动部位进行遮蔽,避免驱动件42运行过程中与其它异物接触,避免运行过程中运动部件与人体接触造成的工伤事故。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先将第一工件放置在压板21上,并通过吸真空单元22与吸附孔212将第一工件吸附固定在压板21上;接着驱动件42驱动移动件41和支撑臂23带动压板21在竖直方向上从初始位朝承载件12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二啮合件52可在支撑臂23的带动下啮合于第一啮合件51并相对第一啮合件51转动,从而带动压板21翻转至压合面211与承载件12相对,驱动件42继续驱动移动件41和支撑臂23带动压板21朝承载件12移动至压合位,使得第一工件贴合第二工件;然后驱动件42继续驱动移动件41和支撑臂23继续朝承载件12移动,支撑臂23移动至分离位会抵持受力部322移动,从而带动移动部321移动,并带动压臂313的另一端远离本体311,松开按压部312,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截断,从而使得吸附孔212不再吸附第一工件;最后驱动件42继续驱动移动件41和支撑臂23带动压板21背离承载件12移动至初始位。
上述的压合装置100中,通过吸真空单元22与吸附孔212将第一工件固定在压板21的压合面211上,然后通过支撑臂23带动压板21从初始位移动至压合位,使得压合面211上吸附的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在贴合后支撑臂23继续朝承载件12移动至分离位并抵持触发件32,使触发件32触发按压气阀31并使吸真空单元22和压板21之间的气路截断,吸附孔212处破真空,压板21不再吸附第一工件,最后通过支撑臂23带动压板21从分离位移动至初始位,移走压板21时压板21不会带起第一工件,能够使得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的贴合较为稳定,可避免贴合后的第一工件被带起或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贴合不稳定的问题。另外,本案对比传统人力反转贴合治具,效率提升1倍以上;降低作业员操作强度;降低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定位破真空功能,解决了压板21上升过程中将第一工件带起现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将第一工件压合于第二工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包括连接件和承载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承载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工件;
压合机构,包括压板、吸真空单元及支撑臂,所述压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包括设有多个吸附孔的压合面;所述支撑臂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件上,且与所述压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臂能沿所述连接件在初始位、压合位和分离位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吸真空单元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通过气路与所述吸附孔连通,以通过所述吸附孔将所述第一工件吸附固定于所述压合面,所述支撑臂由所述初始位移动至所述压合位时,能带动所述压板压合至所述承载件,以使所述压板上的第一工件压合于所述承载件的第二工件上;及
破真空机构,包括按压气阀和触发件,所述按压气阀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连接于所述气路上;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与所述按压气阀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按压气阀,以使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截断,所述支撑臂由所述压合位移动至所述分离位时抵持所述触发件,以使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按压气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气阀包括:
本体,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连接于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上;
按压部,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按压部在松开时可控制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断开;和
压臂,所述压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压臂的一侧面可抵接所述按压部;
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压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触发件可在所述支撑臂的抵持下移动并带动所述压臂的另一端远离所述本体,以使所述压臂松开所述按压部,使所述吸真空单元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气路截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触发件的上方,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压臂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以使所述压臂被松开后回复至初始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压臂的另一端;
受力部,连接于所述移动部远离所述压臂的一端,且凸设于所述移动部背对所述连接件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
动力机构,设于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包括移动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移动件连接,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支撑臂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
滑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沿所述支撑臂的移动方向延伸;
滑块,滑动设于所述滑轨上,且与所述支撑臂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转机构,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包括第一啮合件和第二啮合件,所述第一啮合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啮合件连接于所述压板背离所述压合面的一侧,且可啮合于所述第一啮合件,所述第二啮合件可在所述支撑臂的带动下啮合于所述第一啮合件并相对所述第一啮合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压板翻转至所述压合面与所述底座相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防护罩,设于所述压板的背离所述压合面的一侧,且罩设于所述第一啮合件和所述第二啮合件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防护罩,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且罩设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破真空机构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一底端,所述承载件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底端,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移动件的上方,且可驱动所述移动件和所述支撑臂移动至所述连接件的底端。
CN202122931905.9U 2021-11-26 2021-11-26 压合装置 Active CN216788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1905.9U CN216788919U (zh) 2021-11-26 2021-11-26 压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1905.9U CN216788919U (zh) 2021-11-26 2021-11-26 压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8919U true CN216788919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4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31905.9U Active CN216788919U (zh) 2021-11-26 2021-11-26 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8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965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장치
CN216788919U (zh) 压合装置
CN215245778U (zh) 翻板贴合装置
CN216111630U (zh) 压合装置
CN114426115A (zh) 自动贴膜机
CN110524478B (zh) 腰带护片自动安装设备
TWI564233B (zh) 下料機構
CN212169345U (zh) 镭雕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
CN215515608U (zh) 一种对屏幕正反面通过翻转定位实现快速交替换手的机构
CN217456491U (zh) 贴膜保压装置
CN210824391U (zh) 一种取料及翻转机构
CN210284747U (zh) 运载装置、覆膜设备及覆膜系统
KR102033795B1 (ko) 시트 부착 장치 및 시트 부착 방법
JP2518163B2 (ja) 偏平ワ―ク等の吸着式移動装置における脱着装置
CN218839895U (zh) 贴撕膜装置
CN218745965U (zh) 装配装置
CN217167486U (zh) 一种板材开料机
CN219132011U (zh) 吸盘治具及加工设备
CN214692111U (zh) 上下铜箔吸取移载机
CN219405483U (zh) 一种键帽保压设备
CN114007404B (zh) 贴装装置
CN219687684U (zh) 贴膜装置
CN217750292U (zh) 锁附装置
CN215968460U (zh) 一种tp模块和lcm模块贴合工装
CN219858015U (zh) 一种撕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1162 the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building B07, zone B,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east side of Zhenxing Road, Hangko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Ltd.

Address before: 451162 the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building B07, zone B,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east side of Zhenxing Road, Hangko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