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8502B - An acry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An acry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8502B
TWI448502B TW98107333A TW98107333A TWI448502B TW I448502 B TWI448502 B TW I448502B TW 98107333 A TW98107333 A TW 98107333A TW 98107333 A TW98107333 A TW 98107333A TW I448502 B TWI448502 B TW I4485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acrylic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b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7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2775A (en
Inventor
Masahiko Minemura
Noriyoshi Ogawa
Tatsuya Kanagaw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Mgc Filshe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Mgc Filshe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02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2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8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85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L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D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D1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9D1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丙烯酸酯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其之成形物
本發明係關於添加特定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且,使用該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的具有良好剝離性或低摩擦性之薄膜或薄片、及與其他樹脂的多層薄片等成形物、以及彼等製造方法。
丙烯酸樹脂因具有透明性、耐擦傷性,故應用於光學鏡片、液晶面板保護構件、水槽等種種領域。其中亦以表面較硬,耐擦傷性優良的觀點來看,大多使用於對其他樹脂之被覆(硬塗佈)用途上。特別與具有同様優良透明性、較高耐衝擊性之聚碳酸酯組合的多層薄片等樹脂層合體,非常適合於要求各種窗玻璃、透明屋頂、透明面板構件等耐擦傷性與耐衝擊性之領域上,需求亦較大。
作為於聚碳酸酯樹脂層合丙烯酸樹脂之手法,已知有(1)將聚碳酸酯樹脂與丙烯酸樹脂進行共押出後使其成為多層薄片之方法、或(2)於聚碳酸酯樹脂薄片基材塗佈丙烯酸樹脂之單體,再以光或熱使其硬化之方法。其中,(2)之手法因藉由丙烯酸單體的揮散會造成作業環境污染或塗佈.硬化裝置之管理煩雜,故近年來多使用(1)之手法。然而,(1)的手法中,由共押出時的薄片成形用滾筒之丙烯酸樹脂剝離性較差,而造成成形不良、外觀不良。
欲解決該問題,己有使用添加種種滑劑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使用這些脂肪酸酯或脂肪酸醯胺酯等滑劑的方法中,輥剝離性雖可提高,有時會導致對輥的滑劑之累積、或高溫高濕環境下的白化,故有改善之空間。
另一方面,已知具有矽氧烷結構作為主鏈之變性聚碳酸酯(專利文獻3)。該變性聚碳酸酯因係高分子,故揮散性有改善,但對於剝離性並未充分且還有改善之空間。
又,於分子末端具有矽氧烷結構的變性聚碳酸酯本身為已知(專利文獻4),但未有對於折射率或相溶性相異的丙烯酸樹脂之應用例,對於其透明性、滑性、環境安定性亦未揭示。
[專利文獻1]特開2005-225018號
[專利文獻2]特開2006-205478號
[專利文獻3]特開平5-200827號
[專利文獻4]特開平7-258398號
本發明的課題為解決上述過去技術之問題點,提供一種更提高由丙烯酸樹脂薄片製造時的成形用滾筒之剝離性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特別為提高由聚碳酸酯樹脂與丙烯酸樹脂之多層薄片製造時的丙烯酸樹脂之成形用滾筒的剝離性之同時,提供一種對輥的滑劑累積較少(低輥累積性),且高溫高濕環境下亦可維持良好外觀(環境安定性優良)之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的多層薄片及形成該多層薄片所得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者們欲解決前述問題,探索添加於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的新穎滑劑,特別為適用於與聚碳酸酯樹脂之層合用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的滑劑,進行詳細檢討結果,發現特定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為具有優良脫模性與高溫高濕下之安定性、低輥累積性的滑劑,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以下所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其所成之成形物與多層層合體以及其製造方法。
1)一種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將丙烯酸樹脂作為主體,含有具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之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所成者。
(式(1)中,R1 表示碳數1~20之伸烷基,R2 ~R6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R7 ~R8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10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a表示1~1000之整數)。
2)如1)所記載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含有量為0.1~10重量%。
3)如1)或2)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的極限黏度為0.05~1.5dl/g。
4)如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中之R2 ~R6 為氫、甲基、丁基或苯基。
5)如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中之R1 為碳數1~6的伸烷基。
6)如1)~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中之a為4~100。
7)如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為具有下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者。
(式(2)中,R9 ~R12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9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5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X為選自下述式所示二價有機基所成群的基)。
(式中,R13 ~R14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9的烷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6~12的芳基、或R13 ~R14 一起結合表示形成碳環或雜環之基。R15 ~R18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R19 ~R20 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b表示0~20之整數,c表示1至1000之整數)。
8)如7)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係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4,4'-聯苯基二醇、或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所衍生者。
9)如7)或8)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的平均聚合度為7~200。
10)如1)~9)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丙烯酸樹脂係由將選自丙烯酸類、丙烯酸酯類、及甲基丙烯酸酯類所成群的丙烯酸系單體作為主成分的單體所衍生者。
11)如10)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丙烯酸樹脂為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12)如1)~11)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進一步添加脂肪酸醯胺酯及/或高級醇。
13)一種成形物,其特徵為成形如1)~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而得者。
14)如13)所記載的成形物,其為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
15)一種多層層合體,其特徵為至少含有由1)~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之層、與由其他樹脂所成之層。
16)如15)所記載的多層層合體,其中作為前述其他樹脂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由前述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為層合於由該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層之單面或雙面的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
17)如15)或16)所記載的多層層合體,其中進一步含有硬塗佈層。
18)一種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為製造如1)~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之方法,其特徵為含有混合丙烯酸系單體與具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後,藉由熱或光使前述丙烯酸系單體聚合的步驟。
(式(1)中,R1 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R2 ~R6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R7 ~R8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10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a表示1~1000之整數)。
19)一種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為如至少含有由如1)~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層、與其他樹脂層之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形成前述其他樹脂層的樹脂與丙烯酸樹脂組成物進行共押出成形者。
20)一種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為至少含有由如1)~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層、與由其他樹脂所成層之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含有於前述其他樹脂層上,塗佈丙烯酸系單體與具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混合物後,藉由熱或光使前述混合物中之丙烯酸系單體進行聚合的步驟。
(式(1)中,R1 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R2 ~R6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R7 ~R8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10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a表示1~1000的整數)。
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添加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與過去的丙烯酸樹脂用滑劑相比,因其為高分子故揮散性較低。又,與於主鏈具有矽氧烷結構的變性聚碳酸酯相比,因於末端具有聚矽氧烷基,故聚矽氧烷基之自由度較高,樹脂表面中之滑潤性比預想更良好,可得到即使少量亦為優良滑劑效果。
因此,添加該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不會因滑劑之揮散或大量使用而使輥污染(對輥的滑劑累積)或滑潤性降低,可發揮優良輥剝離性,由該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之成形物,於高溫高濕環境下亦不易白化,且可保持良好滑潤性。
特別為,藉由與聚碳酸酯樹脂進行共押出而形成多層層合體時,丙烯酸樹脂層的輥剝離性提高的同時,因輥附著物顯著減少,故使用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之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於高溫高濕環境下不會白化,保持良好外觀。藉此,可適用於各種窗玻璃材、光學構件、LCD或EL顯示用保護薄片等耐擦傷性與耐衝擊性被要求之領域。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為,將丙烯酸樹脂作為主體,於此含有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所成者。
(1)丙烯酸樹脂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之主成分的丙烯酸樹脂僅為主要由丙烯酸系單體(單體)所成之樹脂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具體可舉出(甲基)丙烯酸類、(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醯胺類等丙烯酸系單體。
作為(甲基)丙烯酸類,可舉出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酸。作為(甲基)丙烯酸酯類,可舉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辛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醯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碳1~20的烷基之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乙基丙烯酸酯、丙基丙烯酸酯、丁基丙烯酸酯、辛基丙烯酸酯、月桂基丙烯酸酯、硬脂醯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碳數1~20的烷基之烷基丙烯酸酯類、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基丙烯酸酯等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類等。作為(甲基)丙烯醯胺類,可舉出甲基丙烯醯胺及丙烯醯胺。
這些丙烯酸系單體可單獨使用或複數同時使用。其中,亦以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為佳。
作為由上述丙烯酸系單體所成的丙烯酸樹脂,可為僅由上述丙烯酸系單體一種所成的單獨聚合物、亦可為將丙烯酸系單體經複數組合之共聚物、或亦可為將丙烯酸系單體作為主成分之與未達50重量%的其他乙烯基系單體之共聚物。作為其他乙烯基系單體,可舉出聚苯乙烯、α-甲基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乙酸乙烯酯等。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的較佳丙烯酸樹脂為,將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主成分之共聚物等,特佳者為以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主成分,將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共聚合成分而組合所成的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本發明所所使用的丙烯酸樹脂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以可加熱熔融後進行押出成形者為佳。具體係以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萬~50萬之範圍者為佳,以7萬~30萬者為較佳。
丙烯酸樹脂的製造方法,一般分為乳化聚合法、懸濁聚合法、及連續聚合法。本發明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可使用藉由任一聚合法所製造之樹脂,較佳為懸濁聚合法或連續聚合法所製造者,更佳為藉由連續聚合法所製造者。而連續聚合法雖分為連續塊狀聚合法與連續溶液聚合法,但本發明中,兩者製法所得之丙烯酸樹脂皆可使用。
對於連續塊狀聚合法及連續溶液聚合法,作為聚合助劑之乳化劑、或如懸濁分散劑之添加劑完全不使用,僅添加使聚合開始的聚合啟始劑及調節分子量之連鎖移動劑。連續溶液聚合法中,作為溶劑可舉出甲苯、乙基苯、二甲苯、己烷、辛烷、環己烷、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丙酮、甲基乙酮等,但並不限定於此,僅藉由聚合反應可有效地實施,且所得之丙烯酸樹脂中未有殘存即可。
作為聚合啟始劑,可選自一般偶氮系聚合啟始劑、或過氧化物系聚合啟始劑。例如,作為偶氮系聚合啟始劑,可舉出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1,1'-偶氮雙(環己烷-1-腈)等,作為過氧化物系聚合開始,可舉出苯甲醯基過氧化物、二-t-丁基過氧化物、二-t-戊基過氧化物等,但並限定於此。作為連鎖移動劑,硫醇類之使用為一般,作為硫醇類,可舉出了基硫醇、己基硫醇、辛基硫醇、月桂基硫醇等,但不限定於此。
(2)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
本發明所使用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為具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聚矽氧烷結構者。
上述式(1)中,R1 表示碳數1~20,較佳為碳數1~6的伸烷基。具體可舉出伸乙基、伸丙基、甲基伸乙基等。
R2 ~R6 表示氫原子、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這些可各相同或相異。作為碳數1~10的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n-丁基等、或環己基等環烷基。作為碳數6~12的芳基,可舉出苯基、甲苯基等。作為碳數2~10的烯基,可舉出乙烯基、烯丙基、己烯基、辛烯基等。其中亦以氫原子、甲基、乙基、丁基及苯基為佳。
R7 ~R8 表示選自氫、氟、氯、溴、碘、碳數1~10(較佳為碳數1~4)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10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及碳數7~17(較佳為碳數7)的芳烷基所成群的基。這些R7 ~R8 各可相同或相異。R7 ~R8 之特佳者為碳數1~9的烷基或碳數6~12的芳基。更具體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苯基、甲氧基等,特佳者為甲基、丁基或苯基。
對於上述一般式(1)所含之聚矽氧烷基,具體可舉出由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二苯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烷、聚乙烯基甲基矽氧烷、聚甲基含氫矽氧烷等所衍生者。可含有這些2種類以上之組合。
聚矽氧烷基之長度係以一般式(1)中的聚合度a所表示。a為1~1000,較佳為4~100,更佳為6~50。欲得到藉由充分矽氧烷之滑潤性的特性,a大至某程度為佳,但a超過1000者,如後述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效率會降低而實用性不足。又,聚合度a究竟為平均聚合度,一般聚合度具有分佈性。
形成具有上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的本發明之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的主鏈之聚碳酸酯樹脂,僅為一般聚碳酸酯樹脂即可,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具有下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碳酸酯單位)者。
上述式(2)中,R9 ~R12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9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5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作為R9 ~R12 特佳者為氫或甲基。
X為選自下述式所示二價有機基所成群之基。
上述式中,R13 ~R14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9的烷基、碳數1~5的烷氧基、碳數6~12的芳基、或R13 ~R16 一起結合表示形成碳環或雜環之基。
上述式中,R15 ~R18 表示氫原子、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彼等各可相同或相異。作為碳數1~10的烷基,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或環己基等環烷基。作為碳數6~12的芳基,可舉出苯基、甲苯基等。作為碳數2~10的烯基,可舉出乙烯基、烯丙基、己烯基、辛烯基等。其中亦以氫原子、甲基、乙烯基及苯基為佳。
R19 ~R20 表示碳數1~20,較佳為表示碳數2~8的伸烷基,具體為伸乙基、n-伸丙基及n-伸丁基等。b表示0~20之整數。c表示1至1000,較佳為4~100,更佳為6~50之整數。
作為上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的特佳者,可舉出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4,4'-聯苯基二醇、或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所衍生的構成單位。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較佳者,其為由上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所成之聚碳酸酯樹脂,其末端成為上述一般式(1)所示結構者。更具體為具有下述一般式(2')所示結構者。且,下述式(2')中,R9 ~R12 及X以及n表示與上述一般式(2)中者相同意義,(A)表示上述一般式(1)之末端基。
上述式(2')中,n(平均聚合度)表示1以上的整數,較佳為平均7~200之數,更佳為平均為20~100之範圍。
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極限黏度〔η〕為0.05~1.5〔dl/g〕之範圍者。極限黏度僅為該範圍內即可,可與丙烯酸樹脂容易混合添加,且容易處理。由極限黏度至黏度平均分子量(Mv)之換算,可以極限黏度〔η〕=1.23×10-4 Mv0.83 下換算。
又,考慮到長時間連續成形時的輥污染時,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1%加熟減量溫度以230~490℃為佳,以280~490℃為較佳。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1%加熱減量溫度未達230℃時,成形中的揮發會變多,容易使輥剝離的效果變的不安定。
製造本發明所使用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特開平7-258398號所揭示的方法製造。具體為可將下述一般式(3)所示雙酚類與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之一價酚、與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反應下製造。且,下述式(3)中之R9 ~R12 及X各表示與一般式(2)中之R9 ~R12 及X為相同意義。又,下述一般式(4)中,R1 ~R8 及a各表示與一般式(1)中之R1 ~R8 及a為相同意義。
上述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之一價酚可由公知之藉由氫甲矽烷基化反應的製造法,例如於具有不飽和基之一價酚(以下稱為「含有不飽和基之一價酚」),將於片末端具有Si-H基的聚矽氧烷(以下僅稱為「含氫聚矽氧烷」)以鉑觸媒下進行加成反應之方法而製造。
作為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之製造上所使用的含氫聚矽氧烷,可舉出單末端上具有Si-H基之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二苯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烷、聚乙烯基甲基矽氧烷、聚甲基含氫矽氧烷等。這些可含有2種類以上組合者。
含氫聚矽氧烷之分子量為一般式(4)中之聚合度a所表示。a為1~1000,較佳為4~100,更佳為6~50。欲得到充分矽氧烷之特性,a大至某程度為佳,但a超過1000者,與含有不飽和基之一價酚的反應性較差,實用性不佳。又,含氫聚矽氧烷為聚合物,其聚合物鏈長短摻雜之混合物,聚合度a究竟表示平均聚合度,一般聚合度具有分佈性。
與含氫聚矽氧烷進行反應之含有不飽和基之一價酚,具體可舉出p-羥基聚苯乙烯、p-異丙烯基酚、o-烯丙基酚、p-烯丙基酚、丁子香酚、異丁子香酚、2,6-二甲基-4-烯丙基酚、4-(1-丁烯基)酚、4-(1-戊烯基)酚、4-(1-己烯基)酚、4-(1-辛烯基)酚、4-(1-癸烯基)酚、4-(1-十二烯基)酚、4-(1-十四烯基)酚、4-(1-十六烯基)酚、4-(1-十八烯基)酚等。這些化合物可合倂2種類以上使用。彼等中,特佳為o-烯丙基酚。
氫甲矽烷基化(含氫聚矽氧烷與含有不飽和基之一價酚的反應)所使用之觸媒為均一系、或不均一系皆可,具體可舉出以氯化鉑酸等作為代表之鉑錯合物、金屬鉑、八羰基2鈷、鈀錯合物、銠錯合物等。
反應於本發明所使用的含有不飽和基之一價酚經溶解之溶劑中進行。具體可舉出四氯化碳、氯仿、1,2-二氯乙烷等鹵化烴、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一氯苯、二氯苯等芳香族鹵化物、甲基乙酮、乙酸乙酯、1,4-二噁烷、環己酮、丁磺醯基等,但依據溶解性或與觸媒之相性,以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為佳。又,反應溫度以60℃以上為佳。
作為上述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之具體例,可舉出具有以下結構式之化合物。且下述結構式中,a表示1~1000之整數,其中(a+d)≦1000。
上述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可合倂2種類以上使用。且,於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以外,亦可並用酚或p-t-丁基酚等烷基取代酚、對羥基苯基安息香酸丁基等烷基酯取代酚等末端停止劑,但限制至以重量比表示時,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為未達50%者為佳。
作為上述一般式(3)所示雙酚類,具體可舉出4,4'-聯苯基二醇、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3-甲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苯基)酮、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BPA)、2,2-雙(4-羥基-3-t-丁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雙(4-羥基-3-烯丙基苯基)丙烷、3,3,5-三甲基-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2-甲基-5-t-丁基苯基)2-甲基丙烷、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芴、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9,9-雙(4-羥基苯基)芴、1,1-雙(4-羥基苯基)環十二烷、1,1-雙(4-羥基-3-甲基苯基)環十二烷、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二苯基無規共聚合矽氧烷、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酚、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酚等。這些可合倂2種類以上使用。
彼等中亦以選自2,2-雙(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4,4'-聯苯基二醇、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者為特佳。
作為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例如可舉出光氣、或二苯基碳酸酯、二-p-甲苯碳酸酯、苯基-p-甲苯碳酸酯、二-p-氯苯基碳酸酯、二萘基碳酸酯等雙烯丙基碳酸酯。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可採用由雙酚A製造聚碳酸酯時所使用的公如方法,例如雙酚類與光氣之直接反應(光氣法)、或藉由雙酚類與雙芳基碳酸酯之酯交換反應(酯交換法)等方法,將雙酚類與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與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進行反應而製造。
光氣法與酯交換法中,考慮到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之耐熱性或酯交換率時,以光氣法較佳。又,對於光氣法,由前述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之反應性觀點來看,該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對於全雙酚而言以80重量%以下之比率下使用為佳。
對於光氣法,一般於酸結合劑及溶劑之存在下,將一般式(3)所示雙酚類及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與光氣進行反應。作為酸結合劑,例如可使用丁磺醯基、或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鹼金屬之氫氧化物等,又作為溶劑,例如可使用二氯甲烷、氯仿、氯苯、二甲苯等。
且,欲促進縮聚合反應,將如三乙基胺之第三級胺或第四級銨鹽等觸媒,又欲調節聚合度,前述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可作為分子量調節劑發揮其作用。又,視所需可添加少量之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鹽等抗氧化劑、或均苯三酚、靛紅雙酚等分支化劑。
反應一般於0~150℃,較佳為5~40℃之範圍。反應時間會被反應溫度左右,但一般為0.5分鐘~20小時,較佳為1分鐘~2小時。又,反應中將反應系保持於pH為10以上為佳。
酯交換法中,混合前述一般式(3)所示雙酚類與一般式(4)所示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與雙芳基碳酸酯,減壓下高溫中進行反應。於反應溫度一般為150~350℃,較佳為200~300℃之範圍的溫度中進行,又減壓度最終較佳為1mmHg以下,將來自藉由酯交換反應所生成之該雙芳基碳酸酯之酚類餾出至系統外。反應時間會因反應溫度或減壓度等左右,但一般為1~12小時程度。反應於氮或氬氣等惰性氣體環境下進行為佳,又視所需可添加抗氧化劑或分支化劑後進行反應。
以這些反應所合成之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可與丙烯酸樹脂容易地混合添加,但作為處理容易之範圍,極限黏度〔η〕以0.05~1.5〔dl/g〕之範圍者為佳。由極限黏度至黏度平均分子量(Mv)的換算,可由極限黏度〔η〕=1.23×10-4 Mv0.83 換算。又,考慮到長時間連續成形時之輥污染時,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1%加熱減量溫度為230~490℃為佳,280~490℃為更佳。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1%加熱減量溫度若未達230℃時,成形中之揮發會過多而容易使輥剝離之效果不安定。
又,合成本發明之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時,藉由含有聚矽氧烷基的一價酚之雜質或聚合時之未反應物等存在下,無須聚碳酸酯末端全量(100%)成為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但,考慮到雜質殘量或反應率,可得到聚碳酸酯末端至少為80%以上作為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存在,且至少於末端具有1個以上之矽氧烷者為90%以上者。且於此作為具有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以外之結構的末端,可舉出未反應之酚末端及氯甲酸酯末端。又,亦具有形成環狀體而不存在末端者。
本發明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矽氧烷成分對於該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全量而言,作為Si元素含有平均1~50重量%為佳,以含有5~40重量%為更佳。使用於主鏈具有矽氧烷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時,末端以外亦含有Si元素時,全Si元素份中,來自末端矽氧烷之Si元素份(末端Si元素份)以40重量%以上含有為佳。
(3)丙烯酸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為,於丙烯酸樹脂添加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所成者。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添加量以0.1~10重量%為佳。且與其他樹脂進行共押出成形時的成形輥剝離性之改善中,以0.5~5重量%為佳。添加量未達0.1重量%時,剝離性或表面改質效果並未充分,超過10重量%時,透明性或外觀會有劣化之情況。
又,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配合種種要求可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等公知添加劑。且除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以外,亦可並用其他滑劑。特別並用少量脂肪酸醯胺酯及/或高級醇時,可進一步提高剝離性。作為可倂用之脂肪酸醯胺酯,可舉出伸乙基雙硬脂醯胺、伸甲基雙硬脂醯胺、硬脂醯胺、山萮酸醯胺等,作為高級醇可舉出硬脂醯基醇、月桂基醇、山萮醇、棕櫚醇等。
並用如此其他滑劑時,對於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而言使用0.05~1.0重量%之範圍為佳。又,對於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使用1~40重量份之比率為佳。
(4)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作為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可舉出於丙烯酸樹脂之單體(丙烯酸系單體)中混合本發明之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後,聚合該丙烯酸系單體後得到丙烯酸樹脂之方法、與於丙烯酸樹脂添加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方法。
作為於丙烯酸系單體混合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後使該丙烯酸系單體進行聚合之方法,具體可使用於丙烯酸系單體溶解或分散末端變性聚碳酸酯之狀態下,加入過氧化苯甲醯基、偶氮雙異丁腈、二苯甲酮、2-甲基-1〔4-(甲基硫)苯基〕-2-嗎啉代丙烷-1-酮等自由基啟始劑,再施予熱或光使其聚合(硬化)之方法。作為聚合方法可使用懸濁聚合、乳化聚合、塊狀聚合、溶液聚合等。藉由熱進行時,加熱溫度為20~160℃,加熱時間為0.1~24小時程度之條件下進行為佳。藉由光進行時,波長為200~500nm,照射時間為0.1~30分鐘程度之條件下進行為佳。
丙烯酸系單體與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混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圓筒轉動式摻合機或藉由攪拌機之混合方法。又,於丙烯酸系單體可添加作為交聯劑之二乙烯基化合物,例如添加N,N'-伸甲基雙丙烯醯胺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將丙烯酸樹脂與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進行混合時,於丙烯酸樹脂添加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及視必要所使用的其他添加劑後,以公知方法進行混煉。混煉可使用轉動容器型、固定容器型、輥型等混煉機,於常溫~270℃之溫度下進行1~120分鐘程度之時間為佳。
於其他樹脂層上將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作為硬塗佈後進行層合時,混合丙烯酸系單體與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後,聚合丙烯酸單體之方法為佳。另一方面,將其他樹脂與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以共押出於同時進行層形成,成形為多層層合體(多層薄片)時,於丙烯酸樹脂添加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方法為佳。
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可藉由公知成形方法而成形,可使用濕式成形、壓縮成形、真空壓縮成形、押出成形、射出成形、膨脹成形等。以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單獨進行押出成形或射出成形時,成形物之厚度以0.1mm~2cm程度為佳,但與其他樹脂藉由共押出等進行多層成形時,以10~100μm程度之厚度為佳。
(5)成形物
本發明的成形物,係由將上述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經成形所得者。欲得到成形物之成形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濕式成形、壓縮成形、真空壓縮成形、押出成形、射出成形、膨脹成形等。
成形物之形狀亦無特別限定,配合用途可為各式各樣的成形物,但於本發明中以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為佳。
藉由押出成形或射出成形所得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單獨的成形物、或單層之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時,該成形物之厚度可配合用途而適宜設定,但以0.1mm~2cm程度為佳。
且,作為本發明之成形物,除上述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以外,例如可舉出射出成形物、壓縮成形物、真空壓縮成形物、膨脹成形物、注型成形物等
(6)多層層合體
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可與其他樹脂組合後形成多層層合體。即,本發明的多層層合體以至少含有由上述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層者為特徴。
多層層合體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出將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與其他樹脂藉由共押出進行多層成形之方法、將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成形為薄膜或薄片狀,再與其他樹脂所成之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進行層合之方法、於由其他樹脂所成之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上將丙烯酸樹脂組成物進行押出成形之方法、於由其他樹脂所成之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上塗佈丙烯酸系單體後,藉由熱或光照射使其硬化後形成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之方法等。特佳方法為共押出成形。
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與其他樹脂之多層層合體時,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之厚度可配合用途而適宜設定,較佳為10~100μm程度,更佳為15~80μm程度。又,作為與其他樹脂層之厚度比率,較佳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其他樹脂層=1:1~1:200程度。
對於將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與其他樹脂藉由共押出而進行多層成形時,對於層合體數、組合及層合順序等並無特別限定,至少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形成多層層合體之最表面層(外皮層)者為佳。
本發明中,作為形成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與多層層合體之其他樹脂,可舉出聚碳酸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聚丁烯對苯二甲酸酯、聚乙烯萘酸酯、聚烯丙基、聚苯乙烯、ABS、MS、AS、聚醯胺、聚甲醛、聚伸苯基醚、聚氯化乙烯基、聚氯化亞乙烯、聚乙烯、聚丙烯、PTFE、聚碸、聚醚碸、TPX、聚環烯烴、聚乙烯基金剛烷等,其中亦以透明性與耐衝擊性皆優良的與聚碳酸酯之組合為佳。
作為將本發明的多層層合體之製造方法藉由共押出的多層薄片製造步驟之具體例,將聚碳酸酯樹脂作為基材時的例子如下所示。
作為使用於多層薄片的製造之押出裝置,係由將構成基板層之聚碳酸酯樹脂進行押出之1個主要押出機、與將被覆基板層之單面或雙面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進行押出之1台或2台輔助押出機所構成,一般輔助押出機為採用比主要押出機還小型者。
主要押出機的溫度條件一般為230~290℃,較佳為240~280℃,又輔助押出機之溫度條件一般為220~270℃,較佳為230~260℃。
作為被覆2種以上之熔融樹脂的方法,可使用供料區塊方式(Feedblock Method)、複合集管(MULTI-MANIFOLD)方式等公知方法。此時,以供料區塊所層合之熔融樹脂被導入於T塑模(die)等薄片成形塑模,成形為薄片狀後,將表面流入經鏡面處理的成形輥(拋光輥),形成堤(bank)。該薄片狀成形物於成形輥通過中進行鏡面加工與冷卻而形成層合體。
又,複合集管塑模之情況為,於該塑模內經層合之熔融樹脂同様地於塑模內部形成為薄片狀後,以成形輥進行表面加工及冷卻,形成層合體。作為塑模之溫度,一般為250~320℃,較佳為270~300℃,作為成形輥溫度,一般為100~190℃,較佳為110~180℃。輥可使用適當的縱型輥或、橫型輥。
又,欲除去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之微細異物,於輔助押出機之T塑模前設置開口10μm之聚合物過濾器亦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之1。又,確保輔助押出機之清淨度時,於顆粒化步驟設置開口10μm之聚合物過濾器亦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之1。
上述本發明之多層層合體中,可進一步設置硬塗佈層。硬塗佈層設置於多層層合體之最表面。因此,硬塗佈較佳為於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之表面實施。
施予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之硬塗佈處理,欲提高耐擦傷性,可藉由熱硬化或活性能量線層合經硬化之硬塗佈層者。作為使用活性能量線經硬化的塗料之一例,於1官能或多官能之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等單獨或複數所成之樹脂組成物,作為硬化觸媒添加光聚合啟始劑之樹脂組成物可舉出。作為熱硬化型樹脂塗料可舉出聚有機矽氧烷系、交聯型丙烯酸系等者。這些樹脂組成物亦作為丙烯酸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用硬塗佈劑而被販賣者,加上與塗裝系統之適正後適宜選擇即可。
於這些塗料,視必要可適宜地添加有機溶劑以外,亦可添加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抗氧化劑等各種安定劑或塗平劑、消泡劑、增黏劑、防靜電劑、防霧劑等界面活性劑等。
又,對於未實施層合體之共押出的聚碳酸酯樹脂面所施予的硬塗佈處理為欲提高耐擦傷性而實施,層合藉由活性能量線而硬化之硬塗佈層。作為使用活性能量線進行硬化的塗料一例,可舉出於1官能或多官能之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等單獨或複數所成之樹脂組成物中添加作為硬化觸媒之光聚合啟始劑的樹脂組成物。作為熱硬化型樹脂塗料,可舉出聚有機矽氧烷系、交聯型丙烯酸系等。如此樹脂組成物作為丙烯酸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用硬塗佈劑而被販賣,加上與塗裝系統之適正後適宜選擇即可。
這些塗料,視必要除有機溶劑以外,可適宜地添加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抗氧化劑等各種安定劑或塗平劑、消泡劑、增黏劑、防靜電劑、防霧劑等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於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使用活性能量線使其硬化的塗料一例,可舉出對於由重量平均分子量300以下的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2~80重量%與可共聚合之6官能尿烷丙烯酸酯寡聚物20~98重量%所成之光聚合性組成物(A)100重量份而言,添加光聚合啟始劑(B)1~10重量份者。
作為分子量300以下之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的具體例,可舉出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基、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又,作為6官能尿烷丙烯酸酯寡聚物之具體例,可舉出商品名「EB-220」(daicel.scitec公司製)、商品名「UN-3320HC」(根上工業製)、商品名「UN-3320HA」(根上工業製)、商品名「UV-7600B」(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商品名「UV-7640B」(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等。
作為光聚合啟始劑(B)之具體例,可使用一般已知者。具體可舉出苯偶因、二苯甲酮、苯偶因乙基醚、苯偶因異丙基醚、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偶氮雙異丁腈、苯甲醯基過氧化物等。
作為於丙烯酸樹脂層使用熱硬化型樹脂塗料使其硬化的具體例,可舉出添加(i)、(ii)及(iii)之組成物。
(i)式「R1 Si(OR2 )3 」(式中,R1 表示取代基或非取代的一價烴基,R2 表示烷基)。所示有機三烷氧基矽烷(C);1~98重量份
(ii)無水矽酸含有量為10~50重量%下,粒徑為4~20nm之膠體二氧化矽(D)溶液50~100重量份所成之組成物;1~98重量份
(iii)胺羧酸酯及/或第4級銨羧酸酯(E);1.0~5.0重量份
前述有機三烷氧基矽烷(C)中之R1 ,較佳為碳數1~8的取代基或非取代之一價烴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n-丁基、i-丁基、sec-丁基、n-己基、n-庚基等烷基、其他可舉出γ-氯丙基、乙烯基、3,3,3-三氟丙基、γ-環氧丙氧基丙基、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γ-氫硫基丙基、苯基、3,4-環氧環己基乙基等。
又,前述有機三烷氧基矽烷(C)中之R2 可舉出碳數1~5的烷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n-丙基、n-丁基、i-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等。
作為這些有機三烷氧基矽烷(C)之具體例,可舉出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n-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丙基三乙氧基矽烷、i-丙基三甲氧基矽烷、i-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n-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n-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i-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i-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矽烷等,較佳為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
構成上述組成物之膠體二氧化矽(D)中含有無水矽酸10~50重量%,且膠體二氧化矽之平均粒徑為4~20nm。如此膠體二氧化矽(D)之分散劑可使用水或有機溶劑,進一步可使用親水性有機溶劑(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n-丁醇、異丁醇等低級脂肪族醇類;乙二醇、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乙二醇單乙基醚等乙二醇衍生物;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單丁基醚等二乙二醇衍生物;二丙酮醇等)之至少1種與水之混合溶劑。這些水系溶劑中亦以水或水-甲醇混合溶劑因分散安定性與塗佈後之分散媒的乾燥性而較佳。
作為將膠體二氧化矽以鹼性水溶液中進行分散的商品,可舉出商品名「SNOWTEX 30」、「SNOWTEX 40」(皆為日產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ColloidalS30」、「ColloidalS40」(皆為觸媒化成工業(股)製),作為以酸性水溶液中經分散之商品,可舉出商品名「SNOWTEX O」(日產化學工業(股)製),作為於有機溶劑分散之商品,可舉出商品名「MA-ST」、「IPA-ST」、「NBA-ST」、「IBA-ST」、「EG-ST」、「XBA-ST」、「NPC-ST」、「DMAC-ST」(皆為日產化學工業(股)製)等。
作為胺羧酸酯及/或第4級銨羧酸酯(E),可舉出二甲基胺乙酸酯、乙醇胺乙酸酯、二甲基苯胺甲酸酯、四乙基銨苯甲酸酯、三甲基苯甲基銨乙酸酯、四甲基銨乙酸酯、四-n-丁基銨乙酸酯、四乙基銨乙酸酯、2-羥基乙基三甲基銨乙酸酯等。
作為於丙烯酸樹脂未被共押出之PC層使用活性能量線使其硬化的塗料之一例,可舉出對於由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b1)20~60重量%、與前述(b1)與可共聚合之其他化合物(b2)40~80重量%所成之光聚合性組成物(F)100重量份而言,添加光聚合啟始劑(G)1~10重量份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被覆用組成物。
作為(b1)與可共聚合之其他化合物(b2),可舉出2官能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及2官能以上之多官能尿烷(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以下稱為多官能尿烷(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2官能以上之多官能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以下稱為多官能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2官能以上之多官能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以下,稱為多官能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等。(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及寡聚物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
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舉出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單體。
作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雖有伸烷基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聚氧基伸烷基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鹵素取代伸烷基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脂肪酸多元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或雙酚F之環氧化物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類、雙酚A或雙酚F之環氧二(甲基)丙烯酸酯類等作為代表,但並未限定於此可使用其他種種化合物。
作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具體例,可舉出2-n-丁基-2-乙基-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舉出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環氧乙烷加成物三丙烯酸酯、甘油環氧丙烷加成物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等。
作為多官能尿烷(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可舉出1分子中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氧基及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與聚異氰酸酯之尿烷化反應生成物等。作為多官能尿烷(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可舉出將多元醇類與聚異氰酸酯進行反應所得之異氰酸酯化合物與1分子中具有至少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及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尿烷化反應生成物。
作為使用於尿烷化反應的1分子中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氧基及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可舉出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使用於尿烷化反應之聚異氰酸酯,可舉出六伸甲基二異氰酸酯、賴胺酸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伸苯甲基二異氰酸酯、伸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將這些二異氰酸酯中之芳香族的異氰酸酯類經氫化所得之二異氰酸酯(例如氫添加伸苯甲基二異氰酸酯、氫添加伸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二異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二伸甲基三苯基三異氰酸酯等二或三之聚異氰酸酯、或將二異氰酸酯經多量化所得之聚異氰酸酯。
作為使用於尿烷化反應之多元醇類,一般可使用芳香族、脂肪族及脂環式之多元醇以外,亦可使用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一般作為脂肪族及脂環式之多元醇,可舉出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乙二醇、丙二醇、三羥甲基、三羥甲基丙烷、二羥甲基庚烷、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甘油、氫化雙酚A等。
作為聚酯多元醇,其為藉由前述多元醇類與多鹼性羧酸(無水物)之脫水縮合反應而得者。作為多鹼性羧酸之具體化合物,可舉出(無水)琥珀酸、己二酸、(無水)馬來酸、(無水)偏苯三酸、六氫(無水)鄰苯二甲酸、(無水)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等。又,作為聚醚多元醇除聚烷二醇以外,可舉出前述多元醇或酚類與環氧化物之反應所得之聚氧伸烷基(polyoxyalkylene)變性多元醇。
又,多官能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為藉由(甲基)丙烯酸、多鹼性羧酸(無水物)及多元醇之脫水縮合反應而得。作為使用於脫水縮合反應之多鹼性羧酸(無水物),可舉出(無水)琥珀酸、己二酸、(無水)馬來酸、(無水)衣康酸、(無水)偏苯三酸、(無水)均苯四甲酸、六氫(無水)鄰苯二甲酸、(無水)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等。又,作為使用於脫水縮合反應之多元醇,可舉出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二羥甲基庚烷、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三羥甲基丙烷、雙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等。
多官能環氧(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係由聚環氧丙基醚與(甲基)丙烯酸之加成反應所得。作為聚環氧丙基醚,可舉出乙二醇二環氧丙醚、丙二醇二環氧丙醚、三丙二醇二環氧丙醚、1,6-己二醇二環氧丙醚、雙酚A二環氧丙醚等。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光聚合啟始劑,可使用一般已知者。具體可舉出苯偶因、二苯甲酮、苯偶因乙基醚、苯偶因異丙基醚、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偶氮雙異丁腈、苯甲醯基過氧化物等,但並未限定於此。
有關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上及未經共押出之聚碳酸酯樹脂層上塗佈塗料之方法,可使用刷毛、滾筒、含浸、流動塗裝、噴霧、輥塗佈、流動塗佈或特開2004-130540號公報所揭示的方法等。藉由熱硬化或活性能量線而硬化之硬塗佈層的厚度為1~20μm,較佳為2~15μm,更佳為3~12μm。硬塗佈層的厚度未達1μm時,表面硬度之改良效果容易不充分,相反地若超過20μm時,其表面硬度的改良效果亦無法進一步提高,於成本上不利,而有時會導致耐衝擊性降低。
丙烯酸樹脂未以20~120μm被層合的面,即作為製品使用時的內面側之硬塗佈於20MPa應力下不會產生裂縫者為佳。
若於20MPa以下之應力下產生裂縫時,作為製品使用時,於內面會產生裂縫而無法使用。
於硬塗佈可設置反射防止層。作為反射防止層,高折射率層與低折射率層為使低折射率層成為最表面下,2層或2層以上層合所成者為佳。作為構成高折射率層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TiO2 、Y2 O3 、La2 O3 、ZrO2 、Al2 O3 等金屬氧化物。
又,作為形成低折射率層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SiO2 、MgF2 、LiF、3NaF.AIF3 、AIF3 、Na3 AIF6 等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氟化物。
作為防反射層之厚度,雖依防反射層之設計而不同,但一般下限為10nm,上限為300nm之範圍下使用為多。
作為將防反射層於硬塗佈層上形成之方法,雖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濺射、蒸鍍、等離子CVD、塗佈等公如方法。
(7)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
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可為與聚碳酸酯樹脂之多層層合體。該多層層合體(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中,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設置於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單面或雙面。
如此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藉由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與聚碳酸酯樹脂之共押出的多層成形而製造為佳。
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中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層(外皮層)的膜厚以10~100μm為佳,較佳為15~80μm,更佳為20~70μm。未達10μm時因層合界面的混亂會損害到透明性或外觀,若超過100μm時,有時會使聚碳酸酯樹脂層的耐衝擊性顯著降低,且對於經濟性亦不利。
作為本發明之多層薄片(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的基材可使用的聚碳酸酯樹脂,僅為以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的公知製造法所得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出反應碳酸酯形成化合物與二價酚(雙酚類)者。
作為雙酚類,可舉出4,4'-聯苯基二醇、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3-甲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苯基)酮、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BPA)、2,2-雙(4-羥基-3-t-丁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雙(4-羥基-3-烯丙基苯基)丙烷、3,3,5-三甲基-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2-甲基-5-t-丁基苯基)-2-甲基丙烷、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芴、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芴、9,9-雙(4-羥基苯基)芴、1,1-雙(4-羥基苯基)環十二烷、1,1-雙(4-羥基-3-甲基苯基)環十二烷、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二苯基無規共聚合矽氧烷、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酚、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酚等。
這些可合倂2種類以上使用。其中特別以使用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所衍生的聚碳酸酯樹脂於基材者為佳。
本發明的多層層合體(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之基材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分子量,一般為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5,000~40,000,較佳為18,000~30,000者。聚碳酸酯樹脂之,亦可添加一般使用的各種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例如可舉出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著色防止劑、難燃劑、著色劑等。
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厚度被要求薄肉.輕量化、衝片加工性等,與本發明相關之用途上以0.04~2.0mm為佳。聚碳酸酯樹脂層的厚度為未達0.04mm時,成形上必要之最小限強度因不足,難以藉由共押出而進行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之製造。超過2.0mm時,即使使用過去的滑劑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藉由成形條件之最適化可具有充分的輥剝離性,使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之必要性減少。當然,即使超過2.0mm之厚度,本發明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的使用亦可能。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做更詳細說明,但本發明未限定於此。又,若無特別說明,以下記載的「%」表示「重量%」。
(合成例1)
與特開平7-258398號之實施例1同様地合成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具體的為於8.0%(w/w%)之氫氧化鈉水溶液8公升中,加入2,2-雙(4-羥基苯基)丙烷(以下簡稱BPA: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912g與亞硫酸氫鹽5g並溶解。於此加入二氯甲烷3.6公升並攪拌,將溶液溫度保持於15℃下,將光氣500g以60分鐘下吹入。吹入終了後添加下述結構
之聚矽氧烷一價酚(以下簡稱為S1: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608g,激烈攪拌後使反應液乳化,乳化後加入5毫升之三乙基胺,再經約1小時攪拌後聚合。
將聚合液分離為水相與有機相,將有機相以磷酸中和,使洗液之pH到達中性而重複水洗後,將有機層滴入於60℃之溫水,沈澱聚合物。過濾沈澱物後,經乾燥後得到粉末狀聚合物。
該聚合物為,使二氯甲烷為溶劑的濃度0.5g/dl之溶液溫度20℃中的極限黏度〔η〕為0.42〔dl/g〕。
將所得之聚合物藉由紅外線線吸收光譜進行分析結果,得知於1770cm-1 之位置有羰基之吸收,於1240cm-1 的位置有醚鍵之吸收,確認其具有碳酸酯鍵。又,於3650~3200cm-1 之位置上幾乎無來自羥基之吸收。且亦確認到1100~1020cm-1 的來自矽氧烷之吸收峰。又,藉由螢光X線分析(Cr管球),確認出於該聚合物中含有矽(Si)元素。藉此,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分析結果得知該聚合物中之末端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3.4重量%。
(合成例2)
取代合成例1的聚矽氧烷一價酚,使用下述結構
的含有聚矽氧烷之一價酚(以下簡稱為S2: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608g以外,與合成例1同樣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22〔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末端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3.0重量%。
(合成例3)
取代BPA912g,變更為BPA912g與下述結構
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152g,且將S2變更為456g以外,與合成例2同様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33〔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2.9重量%。
(合成例4)
將S2變更為304g,將下述結構之
二甲基矽氧烷油(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152g與S2同時添加以外,與合成例3同様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混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33〔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與合成例3同様之結構的聚碳酸酯聚合物混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3.1重量%。
(合成例5)
將BPA變更為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本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與合成例1同様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40〔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末端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3.5重量%。
(合成例6)
將BPA變更為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股份有限公司API Corporation製)以外,與合成例1同様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43〔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末端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3.5重量%。
(合成例7)
取代BPA912g,變更為BPA775g與4,4'-聯苯基二醇(本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137g以外,與合成例1同様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42〔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的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末端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3.3重量%。
(合成例8)
取代BPA912g,變更為BPA638g與雙(4-羥基苯基)甲烷(三光股份有限公司製)274g以外,與合成例1同様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42〔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末端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3.3重量%。
(合成例9)
取代合成例1的聚矽氧烷一價酚,使用下述結構
的聚矽氧烷含有一價酚(以下簡稱為S3: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608g以外,與合成例1同樣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17〔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末端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1.6重量%。
(合成例10)
使用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608g,取代S1使用p-t-丁基酚28g(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與合成例3同様下進行。所得之聚合物的極限黏度〔η〕為0.43〔dl/g〕。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及螢光X線分析,判斷該聚合物為具有下述結構之聚碳酸酯聚合物。且,該聚合物中之Si元素分的比率對於聚合物全量而言為11.9重量%。
以使用本合成例所得之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的實施例所的評估及試驗方法如以下所示。
1)輥污染評估:對1號輥之滑劑累積程度以目視進行評估。
○:將8小時多層薄片於製造中因輥污染的薄片外觀不良未產生。
△:將1小時多層薄片於製造中因輥污染的薄片外觀不良未產生,但產生將8小時多層薄片於製造中因輥污染的薄片外觀不良。
×:產生將1小時多層薄片於製造中藉由輥污染之薄片外觀不良。
2)高溫高濕試驗
將實施例、比較例所得之薄片於80℃,85%RH下,將200小時保持時的丙烯層之白濁度由厚度方向以目視並判定。
○:未觀察到白濁。
△:稍微觀察到白濁。
×:可確認明顯白濁。
3)剝離性評估:對以8小時連續成形時的3號拋光輥之剝離位置的安定性進行評估。
○:非常安定,即使進行8小時連續成形,於剝離位置並無變化。
△:進行8小時連續成形時,剝離位置會下降而變的不安定,故產生因剝離位置變動所引起的外觀不良(剝離標識)。
×:於8小時連續成形中剝離位置下降,薄片於第3拋光輥被捲入而停止。
4)表面滑潤性評估:將多層薄片的丙烯酸樹脂表面以含有甲醇之綿棒輕輕擦拭後,將靜摩擦係數以新東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Muse94iII進行測定並評估。
5)撥水性評估:將多層薄片之丙烯酸樹脂表面以含有甲醇之綿棒輕輕擦拭後,經風吹乾,於純水測定接觸角並評估。
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的滑劑、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如以下所示。
1)滑劑
SPC1:合成例1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2:合成例2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3:合成例3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4:合成例4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5:合成例5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6:合成例6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7:合成例7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8:合成例8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9:合成例9的末端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SPC10:合成例10的主鏈矽氧烷變性聚碳酸酯
滑劑A:伸乙基雙硬脂醯胺(共榮公司化學(股)製,商品名:LIGHT-AMIDEWEF)。
滑劑B:甘油硬脂酸酯:(kishida化學(股)製)
滑劑C:矽氧烷油(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KF-96-30cs)
滑劑D:硬脂醯基醇(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2)聚碳酸酯樹脂
使用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商品名「IupilonE-2000」(黏度平均分子量;27,000、雙酚類之種類;雙酚A,且「Iupilon」為註冊商標)。
3)丙烯酸樹脂
使用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arkema公司製,商品名「Altuglas V020」;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00)。又,使用滑劑與丙烯酸樹脂於押出前為摻合物者。
<實施例1~11及比較例1~7>
聚碳酸酯樹脂用押出機以筒直徑65mm,螺旋之L/D=35下,設定圓筒溫度270℃。又,於聚碳酸酯樹脂雙面欲形成被覆層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用押出機,以筒直徑32mm,螺旋之L/D=32下,設定至圓筒溫度250℃。將2種類樹脂於同時熔融押出,層合時,使用供料區塊,於聚碳酸酯樹脂雙面層合由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之被覆層。
將塑模(die)床內溫度設定為260℃,於塑模(die)內層合一體化的樹脂,導入於配置成水平的3根鏡面加工拋光輥,1號輥溫度設定為110℃,2號輥溫度設定為140℃,3號輥溫度設定為180℃。於最初流入的輥間隔形成堤(bank)後,通過2號、3號輥。1號輥及2號輥之引取速度為2.5m/分鐘,3號輥之引取速度為2.6m/分鐘,引取用夾緊輥速度為2.7m/分鐘。
所得之多層薄片為厚度0.5mm,由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之被覆層雙面皆為20μm。將多層薄片的各種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又,添加於實施例1~11與比較例1~7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的滑劑配合率如表1所示。由表1得知,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聚碳酸酯樹脂多層薄片為剝離性、耐高溫高濕性、表面滑潤性優良者。
<實施例12~13及比較例8~9>
將於混合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氣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99重量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daicel.scitec股份有限公司製)0.5重量份、2-甲基-1〔4-(甲基硫)苯基〕-2-嗎啉代丙烷-1-酮(IRGACURE 907:Ciba Specialty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0.5重量份之混合液中,進一步添加本發明中之滑劑的混合液,於0.5mm厚度(縱30cm×橫30cm)之聚碳酸酯樹脂薄片(三菱氣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的表面上,以棒塗佈塗佈至約20μm厚度(縱20cm×橫20cm)。塗佈後,將表面以具有80W/cm之照射能量的金屬鹵素燈(MAL-250NL;日本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製)進行UV照射30秒,使其硬化。且添加於實施例12~13與比較例8~9之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液的滑劑配合率如表2所示,由表2得知,本發明的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聚碳酸酯樹脂多層薄片為表面滑潤性、撥水性優良者。
[產業上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由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之成形物,即使於高溫高濕環境下亦難白化,且可保持良好滑潤性。特別為藉由經與聚碳酸酯樹脂之共押出成為多層層合體,可提高丙烯酸樹脂層之輥剝離性的同時,輥附著物顯著減少,故可得到於高溫高濕環境下無白化,且保持良好外觀及滑潤性,生產性、環境安定性皆優良的多層層合體。藉此,如此所得之多層層合體適用於各種窗玻璃材、光學構件、LCD或EL顯示用保護薄片等耐擦傷性與耐衝擊性被要求之領域中。

Claims (20)

  1. 一種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將丙烯酸樹脂作為主體,含有0.1~10重量%之具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之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所成者; (式(1)中,R1 表示碳數1~20之伸烷基,R2 ~R6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R7 ~R8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10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a表示1~1000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含有量為0.5~5重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的極限黏度為0.05~1.5dl/g。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中之R2 ~R6 為氫、甲基、乙基、丁基或苯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 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中之R1 為碳數1~6的伸烷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中之a為4~1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為具有下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者; (式(2)中,R9 ~R12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9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5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X為選自下述式所示二價有機基所成群的基); (式中,R13 ~R14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9的烷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6~12的芳基、或R13 ~R14 一起結合表示形成碳環或雜環之基;R15 ~R18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R19 ~R20 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b表示0~20之整數,c表示1至1000之整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係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雙(4-羥基苯基)甲烷、4,4'-聯苯基二醇、或α,ω-雙〔3-(o-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所衍生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一般式(2)所示重複單位的平均聚合度為7~20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丙烯酸樹脂係由將選自丙烯酸類、丙烯酸酯類、及甲基丙烯酸酯類所成群的丙烯酸系單體作為主成分的單體所衍生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丙烯酸樹脂為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其中進一步添加脂肪酸醯胺酯及/或高級醇。
  13. 一種成形物,其特徵為成形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而得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成形物,其為薄膜或薄片狀成形物。
  15. 一種多層層合體,其特徵為至少含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之層、與由其他樹脂所成之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多層層合體,其中作為前述其他樹脂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由前述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層為層合於由該聚碳酸酯樹脂所成層之單面或雙面的聚碳酸酯樹脂層合體。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多層層合體,其中進一步含有硬塗佈層。
  18. 一種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為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之方法,其特徵為含有混合丙烯酸系單體與具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後,藉由熱或光使前述丙烯酸系單體進行聚合的步驟; (式(1)中,R1 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R2 ~R6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 10的烯基;R7 ~R8 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10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a表示1~1000之整數)。
  19. 一種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為至少含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層、與其他樹脂層之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形成前述其他樹脂層的樹脂與丙烯酸樹脂組成物進行共押出成形者。
  20. 一種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為至少含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層、與由其他樹脂所成層之多層層合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含有於前述其他樹脂層上,塗佈丙烯酸系單體與具有下述一般式(1)所示末端基的末端變性聚碳酸酯樹脂之混合物後,藉由熱或光使前述混合物中之丙烯酸系單體進行聚合的步驟; (式(1)中,R1 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R2 ~R6 表示氫、碳數1~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或碳數2~10的烯基;R7 ~R8 為表示氫、氟、氯、溴、碘、碳數1~ 10的烷基、碳數6~12的芳基、碳數2~10的烯基、碳數1~5的烷氧基、或碳數7~17的芳烷基;a表示1~1000的整數)。
TW98107333A 2008-03-17 2009-03-06 An acry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TWI448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8605A JP5336098B2 (ja) 2008-03-17 2008-03-17 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2775A TW201002775A (en) 2010-01-16
TWI448502B true TWI448502B (zh) 2014-08-11

Family

ID=4109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7333A TWI448502B (zh) 2008-03-17 2009-03-06 An acry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086227A1 (zh)
EP (1) EP2275486B1 (zh)
JP (1) JP5336098B2 (zh)
KR (1) KR101669475B1 (zh)
CN (1) CN101983221B (zh)
TW (1) TWI448502B (zh)
WO (1) WO2009116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0464B2 (ja) * 2008-04-12 2013-06-2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体
JP5570180B2 (ja) * 2009-10-23 2014-08-1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成形部材
JP5541457B2 (ja) * 2010-03-31 2014-07-09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187374B2 (ja) * 2010-04-27 2013-04-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電源装置
ES2632469T3 (es) * 2012-02-22 2017-09-13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Laminado de resina sintética
US10414133B2 (en) * 2012-05-18 2019-09-1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JP6226591B2 (ja) * 2012-08-09 2017-11-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材料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98392B (zh) * 2012-09-21 2017-09-1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KR20140147032A (ko) * 2013-06-18 2014-12-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수지 조성물,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KR20160147267A (ko) * 2014-04-18 2016-12-22 주식회사 쿠라레 메타크릴 수지 조성물, 성형체, 필름 및 편광판
JP2015208961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樹脂シート、液晶保護シート、建築基材用窓材、産業機械用窓材、または商品陳列什器用窓材。
US20170313834A1 (en) * 2014-11-14 2017-11-02 Kuraray Co., Ltd. Methacry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US10611123B2 (en) 2015-02-20 2020-04-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ilicone carbonate polymers as release layers for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ntaining articles
KR101795179B1 (ko) 2015-12-10 2017-1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플라스틱 글레이징 코팅용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코팅한 플라스틱 글레이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622843B1 (ko) * 2016-02-15 2024-0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것의 하드 코팅 고분자 제조방법
JP6858497B2 (ja) * 2016-06-24 2021-04-14 アイカ工業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型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ハードコ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9689700B (zh) * 2016-10-14 2022-04-05 电化株式会社 组合物
US11174448B2 (en) * 2017-10-25 2021-11-16 Daicel Corporation Tactile film,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finger slidability
CN114466877B (zh) * 2019-10-23 2024-05-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固化用树脂组合物、其固化方法和成型品
WO2023002600A1 (ja) * 2021-07-21 2023-01-26 大同至高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部材及び電子機器の筐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8981A (en) * 1982-03-22 1984-10-23 Petrarch Systems Inc. Mixtures of polyacrylate resins and siloxane carbonate copolymers
JPH07258398A (ja) * 1994-02-07 1995-10-09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新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6315A (en) * 1976-12-15 1978-06-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well-adhered durable optical coating on an optical plastic substrate
JP3250565B2 (ja) 1992-01-24 2002-01-2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押出成形フィルム
JPH06287430A (ja) * 1993-04-02 1994-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5739257A (en) * 1994-05-10 1998-04-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inary phase transfer/amine catalyst for making aromatic polycarbonates
US5616674A (en) * 1994-05-10 1997-04-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block copolymers
US5519105A (en) * 1994-05-10 1996-05-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polycarbonates
JP3569584B2 (ja) * 1995-12-22 2004-09-22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水分散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99855B2 (en) * 2001-11-12 2010-09-2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30139504A1 (en) * 2001-11-12 2003-07-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lame retardant resinou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US20050085580A1 (en) * 2003-10-16 2005-04-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ight-Colored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7135538B2 (en) * 2003-11-12 2006-11-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parent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 blen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article derived therefrom
JP2005225018A (ja) 2004-02-12 2005-08-25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
KR100593470B1 (ko) 2004-11-01 2006-06-28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광확산판 및 광확산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6205478A (ja) 2005-01-27 2006-08-10 Tsutsunaka Plast Ind Co Ltd 透明樹脂積層板
WO2006134045A1 (en) * 2005-06-13 2006-12-21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Holding Inc. Oligo- and poly-carbonates terminated with silicon containing groups as surface modifiers
KR101165260B1 (ko) * 2005-12-16 2012-07-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그 제조 장치
JP2008102196A (ja) * 2006-10-17 2008-05-01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291055A (ja) * 2007-05-22 2008-12-04 Teijin Ltd 末端変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183100B2 (ja) * 2007-05-31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220464B2 (ja) * 2008-04-12 2013-06-2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8981A (en) * 1982-03-22 1984-10-23 Petrarch Systems Inc. Mixtures of polyacrylate resins and siloxane carbonate copolymers
JPH07258398A (ja) * 1994-02-07 1995-10-09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新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221B (zh) 2013-05-01
US20110086227A1 (en) 2011-04-14
TW201002775A (en) 2010-01-16
CN101983221A (zh) 2011-03-02
US20130309502A1 (en) 2013-11-21
JP5336098B2 (ja) 2013-11-06
KR101669475B1 (ko) 2016-10-26
US9163157B2 (en) 2015-10-20
WO2009116361A1 (ja) 2009-09-24
EP2275486A4 (en) 2011-04-20
EP2275486B1 (en) 2015-04-01
KR20110007105A (ko) 2011-01-21
EP2275486A1 (en) 2011-01-19
JP2009221386A (ja)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8502B (zh) An acry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JP5220464B2 (ja) 多層積層体
KR102588774B1 (ko) 고경도 성형용 수지 시트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성형품
US9731481B2 (en)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TWI589439B (zh) Laminated film and molded body
WO2008047940A1 (fr) Stratifié comprenant une résine de polycarbonate
JP5939825B2 (ja) 珪素の酸化物膜を形成した樹脂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179524A1 (ja) 高硬度成形用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WO2021029266A1 (ja) 成形用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5642498B2 (ja) 4層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033483A1 (ja) 防眩性積層体
WO2021246295A1 (ja) 成形用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2023177702A (ja) 離型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積層体
WO2024057985A1 (ja) 防眩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