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2270B - 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2270B
TWI432270B TW099121245A TW99121245A TWI432270B TW I432270 B TWI432270 B TW I432270B TW 099121245 A TW099121245 A TW 099121245A TW 99121245 A TW99121245 A TW 99121245A TW I432270 B TWI432270 B TW I4322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heet
cooling
hot
outflow hole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1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7054A (en
Inventor
Kazuaki Kobayashi
Tomofumi Hosho
Yoichi Har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41097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432270(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07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7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2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22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21B45/0209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 B21B45/0215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 B21B45/0218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for strips, sheets, or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14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21B45/0209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 B21B45/0215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 B21B45/0233Spray nozzles, Nozzle headers; Spra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69Cleaning
    • B21B45/029Liquid recovering devices
    • B21B45/0293Recovering coo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具體而言,係關於冷卻水之排水性優良之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汽車用及構造材等所使用之鋼材,要求具有優良之強度、加工性、韌性等機械特性。為了綜合地提高該等機械特性,鋼材組織之微細化係有效的方法。所以,大家都在硏發以得到具有微細組織之鋼材為目的的製造方法。此外,組織微細化,即使減少合金元素之添加量,亦可製造具備優良機械性質之高強度熱軋鋼板。
組織之微細化方法,於熱軋輥軋,尤其是,於後段,進行高壓下輥軋,使沃斯田鐵粒產生較大之變形來提高轉變密度,用以追求冷卻後之肥粒鐵粒之微細化的方法係大家所熟知。其次,從抑制沃斯田鐵之再結晶及復原、及促進肥粒鐵變態之觀點而言,儘量於輥軋後之短時間內使鋼板冷卻至600℃~700℃係有效的方法。亦即,於熱軋輥軋之後,設置比傳統更快冷卻之冷卻裝置來進行輥軋後之鋼板急冷係有效果的。其次,實施此種輥軋後之鋼板急冷時,為了提高冷卻能力,增大對鋼板噴射之單位面積之冷卻水量即可,亦即,增大流量密度即可。
然而,如上所示,增大冷卻水量、流量密度時,因為供水與排水之關係,於鋼板上面,滯留於該鋼板上面之水(滯留水)會增加。另一方面,於鋼板下面側,下面導引部與鋼板間之滯留水會增加。此種滯留水係使用於鋼板冷卻後之水,應儘快將其排出,因為要將來自冷卻噴嘴之供應水提供給鋼板來確保冷卻能力。此外,因為滯留水係水之層,若其較厚會產生抵抗,來自冷卻噴嘴之水將無法有效地到達鋼板。此外,滯留水從鋼板中央部流向鋼板板寬度方向兩端部,其流速會愈靠近鋼板端部而愈增加,滯留水量增加的話,鋼板板寬度方向之冷卻差會變大。
此處,專注於鋼板下面側,於該下面側,配置著搬運滾輪,於該搬運滾輪之間,形成有防止鋼板前端進入之下面導引部。因此,下面導引部與鋼板下面之間,容易產生滯留水。
此種抑制鋼板下面側之滯留水量,亦即,以提高排水性為目的之技術,已有人提出。
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形態如下所示,亦即,於搬運滾輪間配設狹縫噴射口,以狹縫噴射口之供水及排水可涵蓋覆蓋於搬運滾輪間之鋼板下面整體之蓋的寬度方向整體的程度,來形成間隙。
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形態如下所示,亦即,使供應柱狀噴流之集流管與鋼板下面導引部成為一體,並於鋼板下面導引部內配設冷卻噴嘴。
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形態如下所示,亦即,使用冷卻手段與多孔式噴嘴,而且,只於熱軋鋼板之中央配設寬度狹窄之導引部。
專利文獻4所揭示之形態如下所示,亦即,下面導引部係以適當間隔並列著寬度狹窄之保護板、或組合成格子狀之形狀之利用形成孔之板等而確保以柱狀噴流供應之冷卻水的排水。
專利文獻5所揭示之形態如下所示,亦即,係藉由配設以供應冷卻水為目的之孔與以排水為目的之孔來順暢進行排水之導引部。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8-8692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公平5-8629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許第330059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許第364203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許第4029871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下面蓋時,即使確保供排水之間隙,鋼板前端也可能被該間隙卡住。
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下面導引部時,冷卻水之增大、高流量密度化可能導致排水無法消化,故要求提高其排水性。
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下面導引部時,即使可確保較大之排水性,導引部部分之冷卻能力較低,可能產生冷卻差。
專利文獻4所記載之下面導引部時,來自冷卻噴嘴之噴流衝擊該導引部之一部分,可能對噴流之衝力產生影響、或噴流被搗亂而對冷卻能力產生影響。此外,供水與排水可能互相干涉而使冷卻能力降低。
專利文獻5所記載之下面導引部時,雖然提高排水能力,然而,隨著流量密度之增加及絕對水量之增加,而要求進一步提高排水性。
所以,本發明之課題,係在提供一種於熱軋鋼板製造線不會妨礙鋼板之移動(通板)且排水性優良之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以下,針對本發明進行說明。此處,為了容易理解,說明書中之符號附加了括弧,然而,本發明並未受限於圖示之形態。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發明,係一種鋼板之冷卻裝置,係具備:配置於熱軋輥軋機列(11)之最終軋台(11g)之後製程側,以可對於搬運滾輪(12、12、...)上被搬運之鋼板(1)進行冷卻之方式配設之複數冷卻噴嘴(21c、21c、...22c、22c、...)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其特徵為,冷卻噴嘴,配設於鋼板通過之部位之上面側及下面側,可對該鋼板通過之部位噴射冷卻水,於下面側,配設著下面導引部(40),下面導引部具有:供下面側之冷卻噴嘴所噴射之冷卻水通過之流入孔(42、42、...)、及可使冷卻水落至下方並通過排出之流出孔(43、43、...),流入孔與流出孔係交互配置於鋼板之移動方向。
此處,「冷卻水」係指冷卻媒體之冷卻水,並非一定要為所謂之純水,亦可以為工業用水等之含有無法避免而混入雜質之水。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其特徵為,針對1個冷卻噴嘴(22c、22c、...)配設1個流入孔(42、42、...)。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其特徵為,下面導引部(40)係具有:用以形成連通至流入孔(42、42、...)之水通路、及用以形成連通至流出孔(43、43、...)之水通路;的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45、45、...),來自冷卻噴嘴(22c、22c、...)之冷卻水之噴射,係於連通至流入孔之水通路內進行。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其特徵為,連通至流出孔(43、43、...)之水通路,係以下部之流路剖面寬於上部之流路剖面積的方式來形成。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40),流入孔(42、42、...)之開口形狀,係大致類似於從冷卻噴嘴(22c、22c、...)噴射之冷卻水噴流之剖面形狀。
此處,「類似於」係指,無需嚴格地相似,而係對應冷卻水噴流之剖面形狀來形成流入孔之開口形狀。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其特徵為,冷卻噴嘴(22c、22c、...)係平噴灑噴嘴。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下面導引部(40)之流入孔(42、42、...)與流出孔(43、43、...)當中,下面導引部之鋼板搬運方向端部之至少一方為流出孔。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下面導引部(40)之流入孔(42、42、...)與流出孔(43、43、...)當中,下面導引部之鋼板搬運方向端部之任一方皆為流出孔。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發明,係一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其特徵為,於鋼板之搬運方向依序具備:熱軋輥軋機列(11)之最終軋台(11g)、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40)。
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之發明,係一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其特徵為,於鋼板之搬運方向依序具備:熱軋輥軋機列(11)之最終軋台(11g)、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以及用以進行冷卻水之排水的排水手段(13)。
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其特徵為,冷卻裝置(20)所具備之冷卻噴嘴(21c、21c、...、22c、22c、...)當中,配置於最前製程側之冷卻噴嘴係配置於最終軋台(11g)之殼體(11gh)之內側。
此處,「殼體之內側」係指比殼體外面(鋼板搬運方向後製程側之外面)更靠近上製程側之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1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其特徵為,冷卻裝置(20)所具備之冷卻噴嘴(21c、21c、...、22c、22c、...)當中,至少接近最終軋台(11g)之冷卻噴嘴之冷卻水噴射口,係位於最終軋台之工作輥出口並朝向鋼板。
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2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其特徵為,具有:以接觸鋼板(1)、或接近鋼板之方式配置,且橫跨鋼板之搬運方向之方式設置的設備,下面導引部(40),該下面導引部之流入孔(42、42、...)與流出孔(43、43、...)當中最接近設備者為流出孔。
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其特徵為,設備係最終軋台之工作輥(11gw)。
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記載之發明,係以解決前述課題而提供之一種熱軋鋼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含有:利用申請專利範圍第9~14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於最終軋台(11g)處理經過輥軋之鋼板;的製程。
依據本發明,可以提供於熱軋鋼板之製造線,可導引通板之鋼板且可供應高流量密度、大量冷卻水來進行適當排水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藉此,如上面所述,可以進一步促進輥軋後之急冷,而製造機械性能良好之鋼板。
本發明之上述作用及增益由以下說明之以實施發明為目的之形態可以得知。以下,參照圖式所示之實施形態來針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未受限於該等實施形態。
第1圖係第一實施形態之鋼板之冷卻裝置20、及具備冷卻裝置20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的部分概略圖。第1圖中,鋼板1係從圖面左側(上游側、上製程側)朝右側(下游側、後製程側)之方向搬運,圖面上下方向係垂直方向。有時亦將該上游側(上製程側)、下游側(下製程側)方向記載成通板方向。此外,亦將於與其垂直相交方向通板之鋼板之板寬度方向記載成鋼板板寬度方向。以下之圖中,為了圖面簡潔,省略了重複符號之記載。
如第1圖所示,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具備:熱軋輥軋機列11、冷卻裝置20、搬運滾輪12、12、...、以及夾壓滾輪13。此外,省略了圖示及說明,然而,於熱軋輥軋機列11之更為上游側,配置著加熱爐及粗輥軋機列等。藉此,修整進入熱軋輥軋機列11之鋼板的條件。另一方面,於夾壓滾輪13之下游側,配置著其他冷卻裝置及捲取機等,以進行鋼板線捲進行出貨為目的之各種設備。
熱軋鋼板大致以如下之方式進行製造。亦即,將從加熱爐抽出並以粗輥軋機輥軋成特定厚度之粗棒,一邊控制溫度一邊以熱軋輥軋機列11輥軋成特定厚度。其後,於冷卻裝置20內進行急速冷卻。此處,冷卻裝置20,於熱軋輥軋機列11之最終軋台11g,係從支持著輥軋滾輪之殼體11gh之內側進行配置。具體而言,係以極接近輥軋滾輪之方式來設置。其次,通過夾壓滾輪13以其他冷卻裝置冷卻至特定捲取溫度,並以捲取機捲取成線圈狀。
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以下,亦簡稱為「製造裝置10」),如上面所述,具備著熱軋輥軋機列11。本實施形態時,7台輥軋機(11a、11b、11c、...11g)沿著通板方向並列。各輥軋機11a、11b、...、11g係用以構成所謂各軋台之輥軋機,以符合最終製品之必要厚度、機械性質、表面品質等之條件來設定下壓率等。
其次,針對冷卻裝置20進行說明。第2圖係具備第1圖中之冷卻裝置20的部位之放大圖。第2(a)圖係冷卻裝置20之整體的放大圖,第2(b)圖係最終軋台11g之附近的放大圖。冷卻裝置20具備:上面供水手段21、21、...、下面供水手段22、22、...、上面導引部30、30、...、以及下面導引部40、40、...。
上面供水手段21、21、...係對鋼板1上面側供應冷卻水之手段。上面供水手段21、21、...,具備:配設著複數列之冷卻集流管21a、21a、...及冷卻集流管21a、21a、...之導管21b、21b、...、以及裝設於該導管21b、21b、...前端之冷卻噴嘴21c、21c、...。
本實施形態時,冷卻集流管21a係垂直相交於通板方向之方向,亦即,於第2圖之圖面遠/近方向延伸之配管,此種冷卻集流管21a、21a、...係並列於通板方向。
導管21b係從各冷卻集流管21a分歧之複數細配管,其開口端部係朝向鋼板上面側。複數之導管21b、21b、...係沿著冷卻集流管21a之管長度方向,亦即,係於鋼板板寬度方向配設成梳齒狀。
各導管21b、21b、...前端,裝設著冷卻噴嘴21c、21c、...。本實施形態之冷卻噴嘴21c、21c、...,係可形成扇狀冷卻水噴流(例如,5mm~30mm程度之厚度)的扁平型噴灑噴嘴。第3圖係該冷卻噴嘴21c、21c、...於鋼板1表面所形成之冷卻水噴流之衝擊形態的概略圖。第3圖中,白圓點係表示冷卻噴嘴21c、21c、...之正下方位置。此外,粗線係表示冷卻水噴流之衝擊位置、形狀的模式。第3圖係同時圖示著通板方向與鋼板板寬度方向。
由第3圖可以得知,本實施形態時,相鄰之噴嘴列係以鋼板板寬度方向之位置偏離之方式來配置,其次,與其相鄰之噴嘴列與鋼板板寬度方向位置相同,而為所謂棋盤狀配列。藉此,被搬運之鋼板之板寬度方向之噴流的衝擊區域,在每次通過噴嘴列都被均一化,故可減少鋼板之板寬度方向的冷卻差。
本實施形態時,係以冷卻水噴流至少通過鋼板表面之鋼板板寬度方向之全部位置2次之方式來配置冷卻噴嘴21c、21c、...。亦即,通過鋼板上之點D,係沿著第3圖之直線箭頭移動。此時,以噴嘴列A為2次(A1、A2)、噴嘴列B為2次(B1、B2)、噴嘴列C為2次(C1、C2)之方式,於各噴嘴列,使該噴嘴列所屬之冷卻噴嘴之噴流進行2次衝擊。所以,冷卻噴嘴21c、21c、...之間隔Pw、冷卻水噴流之衝擊寬度L、扭轉角β之間,應以L=2Pw/cosβ之關係成立之方式,配置冷卻噴嘴21c、21c、...。此處,係2次通過,然而,並未受限於此,亦可以為通過3次以上之構成。
此外,以追求鋼板板寬度方向之冷卻能力均一化的觀點而言,於通板方向相鄰之噴嘴列,應以互相相反之方向來扭轉冷卻噴嘴。
此處,本實施形態時,係以如上所述之相鄰噴嘴列以互相相反之方向來扭轉冷卻噴嘴之形態來進行說明。但是,並非限定為如上所示,亦可以為全部朝相同方向扭轉之形態。此外,扭轉角(上述β)亦無特別限制,以必要之冷卻能力及設備配置之狀態等觀點而言,可以適度地決定。
此外,本實施形態時,從上述優點之觀點而言,於通板方向相鄰之噴嘴列係棋盤狀配列之形態,然而,並未受限於此,亦可以為冷卻噴嘴於通板方向並列於直線上之形態。
具備上面供水手段21之位置,尤其是,配置著冷卻噴嘴21c、21c、...之位置,並無特別限制。但是,熱軋輥軋機列11之最終軋台11g之後,應以該最終軋台11g之殼體11gh之內側極靠近該最終軋台11g之工作輥11gw之方式配置。此種配置,可以對利用熱軋輥軋機列11進行輥軋後之鋼板1實施急冷。此外,可以安定地將鋼板1之前端部誘導至冷卻裝置20。本實施形態時,由第2圖可以得知,靠近工作輥11gw之冷卻噴嘴21c係以接近鋼板1之方式配置。
此外,基本上,各冷卻噴嘴21c、21c、...之冷卻水噴射口所噴射之冷卻水之噴射方向係垂直方向,另一方面,來自最靠近最終軋台11g之工作輥11gw之冷卻噴嘴的冷卻水噴射,應比垂直更為傾向工作輥11gw之方向。藉此,從鋼板1於最終軋台11g被下壓至開始冷卻為止之時間可進一步縮短,也可使輥軋所蓄積之輥軋變形的復原時間幾乎成為零。所以,可以製造具有更微細組織之鋼板。
下面供水手段22、22、...係對鋼板1下面側供應冷卻水之手段。下面供水手段22、22、...,具備:配設於冷卻集流管22a、22a、...與各冷卻集流管22a、22a、...之複數列導管22b、22b、...、及裝設於該導管22b、22b、...之前端的冷卻噴嘴22c、22c、...。下面供水手段22、22、...係與上述上面供水手段21、21、...相對配設,冷卻水之噴射方向雖然不同,然而,大致與上面供水手段21、21、...相同,此處省略其說明。
其次,針對上面導引部30進行說明。第4圖係上面導引部30之概念圖。第4(a)圖係從冷卻裝置20之上方觀看時之部分剖面圖。第4(b)圖係側面圖。第4圖係同時圖示著冷卻噴嘴21c、21c、...之位置、及鋼板1之位置。
上面導引部30,具備:板狀導引板31、及配置於導引板31上面側之排水通路形成部35、35、...。
導引板31係板狀之構件,且配設著流入孔32、32、...、及流出孔33、33、...。
流入孔32、32、...係配設在對應於上述冷卻噴嘴21c、21c、...之位置,其形狀亦對應於噴流之形狀。所以,流入孔32、32、...並列於鋼板板寬度方向而形成流入孔列32A且該流入孔列32A、32A、...更並列於通板方向。此處,流入孔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只要以來自冷卻噴嘴21c、21c、…之噴流儘量不衝擊導引板之方式形成即可。具體而言,當然也是依據所使用之冷卻噴嘴之噴流特性,然而,應為來自1個冷卻噴嘴21c之單位時間冷卻水噴出量的10%以上不會衝擊上面導引部30之導引板31而通過之形狀。此外,從有效利用有限空間來配設該流入孔32、32、...之觀點而言,流入孔之開口形狀應類似於冷卻水噴流之橫剖面形狀(垂直於噴出方向軸之剖面)。
另一方面,流出孔33、33、...係矩形之孔,複數該孔並列於鋼板板寬度方向而形成流出孔列33A。於流出孔33、33、...間,殘留著部分導引板31,而防止被搬運之鋼板之前端進入流出孔33、33、...。亦即,其係做為防止鋼板侵入手段33s、33s、...使用。該流出孔列33A、33A、...係配置於上述流入孔列32A、32A、...間。
亦即,導引板31時,係沿著通板方向交互配置著流入孔列32A與流出孔列33A。
此處,流出孔33、33、...開口形狀係針對如上所述之並列的矩形進行說明。藉此,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空間而得到較大開口面積。但是,並未受限於此,只要可確保適當排水量,且可防止鋼板卡住即可。亦即,流出孔之開口形狀並未限定為上述矩形,例如,可以為圓形、或梯形。其次,防止鋼板侵入手段係對應於該開口形狀之形狀。例如,流出孔為通板方向具有上底及下底之梯形時,防止鋼板侵入手段亦可以為從通板方向傾斜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第5圖係流出孔之變形例。第5圖之變形例之上面導引部30’時,只有流出孔33’不同而其他部位皆與上述上面導引部30相同,該相同部位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上面導引部30’之1個流出孔33’,係寬度方向之1個長孔33A’且貼附著網材33B’之形態。藉此,可形成流出孔。網材33B’之所謂網目細度,從對冷卻水之流動影響較小且不易發生渣滓等等異物阻塞之觀點而言,應為5mm×5mm以上之網目。
此外,流出孔33、33、...之邊緣當中,從垂直相交於通板方向之方向的邊緣朝上方立設著逆流防止片33p、33p、...。該逆流防止片33p、33p、...係以防止進入流出孔33、33、...之水再從流出孔33、33、...逆流至原來位置為目的而配設者。藉由配設該逆流防止片33p、33p、...,可以確保更多排水量而提高排水性。
本實施形態時,逆流防止片33p、33p、...係以大致平行之方式立設,然而,亦可以其下端窄於上端側之方式來立設逆流防止片。藉此,逆流防止片與後述之排水通路形成部之立設片(35a、35c)間,可確保較寬之流路剖面積。
排水通路形成部35、35、...,由第4(b)圖可以得知,係具有由片35a、35b、35c所圍繞而成之凹狀剖面而於鋼板板寬度方向延伸之構件。排水通路形成部35,係以從導引板31上面側使凹狀開口部朝向該導引板31進行覆蓋之方式來配置。此時,開口部,亦即,係以包含導引板31上面之一部分及流出孔列33A在內之方式覆蓋於片35a與片35c之間。此外,相鄰之排水通路形成部35、35、...之間,具有特定間隔,流入孔列32A、32A、...、及冷卻噴嘴21c、21c、...配置於該間隔之間。
此外,與流出孔列33A相對之片35b之流出孔列33A側,於該流出孔列33A之正上方位置配設著整流片36。整流片36之形狀,應為可使衝擊片35b之排水,以如後面所述之方式,分離成朝配設著逆流防止片33p、33p、...之排水通路之底面方向來進行整流化之形狀。例如,可以考慮倒三角形、梯形、楔形或其他突起型形狀。
此處,排水通路形成部35、35、...之高度,並無特別限制,然而,上述上面供水手段21之導管21b、21b、...之內徑為d時,應在於5d~20d之範圍。其係因為導管21b、21b、...若大於20d,壓力損失較大而較不好,此外,若小於5d,冷卻噴嘴21c、21c、...之噴射可能不安定。
如以上之上面導引部30,係以如第2圖所示之方式配置。本實施形態時,係使用3個上面導引部30、30、30,並列於通板方向。任一上面導引部30、30、30皆以對應冷卻噴嘴21c、21c、...之高度方向的位置來配置。亦即,本實施形態時,最接近最終軋台11g之上面導引部30,係以最終軋台11g側端部較低而另一端側較高之傾斜方式來配置。其他2個上面導引部30、30,係以與通板面具有特定間隔而與該通板面大致平行之方式配置。
利用此種上面導引部30,因為上面導引部30之基本機能,鋼板前端部通過時,可以解決該前端部被冷卻噴嘴21c、21c、...等卡到的問題。
此外,藉由上面導引部30,可以適度地將供應給鋼板上面側之大量冷卻水排出。首先,上面供水手段21、21、...所供應之冷卻水進行鋼板之冷卻後,其一部分流向鋼板板寬度方向並掉落下方來進行排水。然而,供應之冷卻水量、流量密度較大,將無法進行充份排水而形成較厚之滯留水。相對於此,上面導引部30時,藉由進一步形成排水通路,而使滯留水維持於較薄之狀態。詳細如下面所示。
第6圖係說明圖。第6圖中,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符號,然而,可對應參照第4(b)圖之符號。為鋼板板寬度方向之排水無法充份實施之高冷卻水流量密度、冷卻水供應量時,來自冷卻噴嘴21c、21c、...之水流也會較強。此時,朝鋼板1上面噴射之冷卻水,如第6圖箭頭R、R所示,也會於通板方向前後移動、衝擊。產生此種衝擊,冷卻水之方向會改變,而如箭頭S所示,朝上方移動並通過流出孔33、33、...而衝擊於排水通路形成部35之片35b。此時,於該片35b,如上面所述,配設著楔形整流片36,冷卻水進行如箭頭T、T所示之方向轉換。此時,利用整流片36可以將該方向轉換之抵抗抑制於較低,而可確實且有效地進行。
藉此,到達導引板31上面側之冷卻水於第6圖之圖面遠/近方向移動並排水。此時,因為流出孔33之邊緣配設著逆流防止片33p、33p、...,可以抑制冷卻水再度流回流出孔33。
如上所示,藉由進一步配設排水手段,即使對上面側供應大量、高流量密度之冷卻水時,亦可抑制滯留水之量。此外,因為分成冷卻水之供水孔與排出孔且利用如上面所述之構造來進行冷卻用之冷卻水的排水,故可抑制於途中衝擊開始移動之冷卻水的情形。藉此,可以順利進行供排水,可使滯留水之厚度較薄,進而提高冷卻效率。
藉由如上所示之順暢排水及滯留水之抑制,亦可將鋼板板寬度方向之冷卻差抑制於較小。藉此,可以得到均一品質之鋼板。冷卻差,冷卻水之板寬度方向溫度差應為±30℃以內。
本實施形態時,將1個流出孔列33A所含有之流出孔33、33、...配置於上面導引部30之鋼板板寬度方向全面,然而,並未受限於此。例如,亦可只於滯留水厚度呈現較大傾向之鋼板板寬度方向中央部附近配設此種流出孔。
到達導引板31上面之冷卻水從導引板31之鋼板板寬度方向兩端進行排水時,亦可增設進一步提高排水性之構成。例如,如以下所示者。
於導引板31上面側,以較高之方式形成鋼板板寬度方向中央,而朝鋼板板寬度方向兩端降低之傾斜方式來配設亦可。藉由高低差,冷卻水容易移向導引板31之鋼板板寬度方向兩端,而可進一步促進順暢之排水。
此外,亦可設置泵等來進行強制排水、或使排水通路形成部內形成負壓而容易將冷卻水導入排水通路形成部內,來進一步提高排水性。
此外,亦可以為以於上下方向移動之方式來形成上面導引部本身,使上面導引部30在對通板不會造成影響之範圍朝下方移動來壓迫滯留水,強制地將其導入排水通路形成部內之構成。
此外,配設於導引板31之流入孔33、33、...及鋼板板寬度方向兩端部,亦可對其邊緣部分(邊緣)進行倒角或形成圓角(使邊緣形成為圓弧狀)之處理。藉此,可以減少通過之鋼板1被卡住,亦可促進冷卻水之順暢流動。
導引板31之材質,可以使用具有導引必要強度及耐熱性的一般材料,並無特別限制。但是,以減少通過之鋼板1接觸導引板31時對鋼板1所造成之擦傷等為目的,沒有強度及耐熱問題之部位亦可以使用比鋼板1更為軟質之樹脂等材料。
第7圖係其他形態之上面導引部130、130’當中相當於第4(b)圖之圖。第7(a)圖係上面導引部130,第7(b)圖係上面導引部130’。此處,針對與上述上面導引部30共同之構件,以相同符號,亦省略其說明。
上面導引部130時,排水通路形成部135、135、...係以從導引板31分離之形式來形成。所以,排水通路形成部135、135、...時,片35a、35a、...與逆流防止片33p、33p、...係以底板135d、135d、...進行連結。此外,片35c、35c、...與逆流防止片33p、33p、...係以底板135e、135e、...進行連結,而以底板135d、135d、...及底板135e、135e、...來形成排水通路之底部。亦可採用此種分離之上面導引部130。
上面導引部130’係逆流防止片133p’、133p’、...更延伸於導引板31上面側之形態。
第8圖係另一其他形態之上面導引部230、230’當中相當於第4(b)圖之圖。第8(a)圖係上面導引部230,第8(b)圖係上面導引部230’。此處,針對與上述上面導引部30、130共同之構件,以相同符號表示,亦省略其說明。
上面導引部230時,排水通路形成部235、235、...係以從導引板31分離之形式來形成。所以,排水通路形成部235、235、...時,片35a、35a、...與逆流防止片233p、233p、...係以底板235d、235d、...進行連結,片35c、35c、...與逆流防止片233p、233p、...係以底板235e、235e、...進行連結,而以底板235d、235d、...及底板235e、235e、...來形成排水通路之底部。此外,逆流防止片233p、233p、...更延伸於導引板31上面側。上面導引部230時,導引板31與排水通路形成部235、235、...之間,除了冷卻噴嘴21c、21c、...以外,亦含有集流管21a、21a、...及導管21b、21b、...。亦可採用此種上面導引部230。
上面導引部230’時,於上述上面導引部230,將相鄰之排水通路形成部235、235當做1個排水通路形成部235’使用。藉此,亦可確保第8(b)圖T’、T’所表示之排水路徑。藉此,可以增加排水路徑(T’)之流路剖面積。
其次,針對下面導引部40進行說明。第9圖係下面導引部40之概念圖。第9(a)圖係冷卻裝置20之上面圖。第9(b)圖係側面圖。第9圖係同時圖示著冷卻噴嘴22c、22c、...之位置及鋼板1上之位置。
下面導引部40具備:板狀導引板41、及配置於導引板41下面側之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5。
導引板41係板狀之構件且具有流入孔42、42、...及流出孔43、43、...。
流入孔42、42、...係配設於對應上述各冷卻噴嘴22c、22c、...之位置。所以,流入孔42、42、...係並列於鋼板板寬度方向而形成流入孔列42A,而且,流入孔列42A、42A、...係並列於通板方向。針對1個冷卻噴嘴22c應配設1個對應之流入孔42。藉此,可以適度地分離供排水並進行順暢之排水。
流入孔42、42、...之開口形狀,並無特別限制,為了使冷卻水以良好效率通過,應儘量以來自冷卻噴嘴22c、22c、...之噴流不會衝擊導引板41之方式來形成。具體而言,當然也是依據所使用之冷卻噴嘴之噴流特性,然而,應為來自1個冷卻噴嘴22c之單位時間冷卻水噴出量的10%以上不會衝擊下面導引部40之導引板41而通過之形狀。
此外,從有效利用有限空間之來配設該流入孔42、42、...之觀點而言,流入孔之開口形狀應類似於冷卻水噴流之橫剖面形狀(垂直於噴出方向軸之剖面形狀)。
另一方面,流出孔43、43、...係矩形之孔,該孔係複數並列於鋼板板寬度方向而形成流出孔列43A。藉由流出孔43、43、...之間殘留著部分導引板41,而防止被搬運之鋼板前端突入流出孔43、43、...。其係防止鋼板侵入手段43s、43s、...。該流出孔列43A、43A、...係配置於上述流入孔列42A、42A、...之間。
亦即,導引板41係沿著通板方向交錯配置著流入孔列42A與流出孔列43A。
流出孔43、43、...之通板方向大小(Lg),只要可適度排水,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以符合下述之式(1)來形成。
α‧W‧H≦(Lg‧W-N‧Lg‧Wg)/2 (1)
此處,W係下面導引部40之板寬度方向的大小,H係下面導引部40之上面與通板之鋼板1下面的距離,Wg係防止鋼板侵入手段43s之板寬度方向的大小,N係防止鋼板侵入手段43s配置於板寬度方向之數。α為係數,於後面所述之實施例(同時參照第13圖)時,α=0.5為適當值。
藉此,式(1)之右邊係表示流出孔43、43、...之合計開口面積。左邊係表示噴流噴射後到達流出孔43、43、...之期間之冷卻水移動之通路(下面導引部40上面與鋼板1下面之間)的流路剖面積。其次,藉由使右邊之流出孔43、43、...的合計開口面積為左邊之流路剖面積所決定之面積以上,可以將排水抵抗抑制於較小。
導引板41之材質,可以使用具有導引必要強度及耐熱性的一般材料,並無特別限制。但是,以減少通過之鋼板1接觸導引板41時之對鋼板1所造成之擦傷等為目的,沒有強度及耐熱問題之部位亦可以使用比鋼板更為軟質之樹脂等材料。
此外,配設於導引板41之流入孔42、42、...、流出孔43、43、...時,亦可對其邊緣部分(邊緣)進行倒角或形成圓角(使邊緣形成為圓弧狀)之處理。藉此,可以減少通過之鋼板被卡住,亦可促進冷卻水之順暢流動。
此處,流出孔43、43、...之良好開口形狀,係以如上述之並列矩形來進行說明。藉此,可以利用有限空間有效地得到較大開口面積。但是,並未受限於此,只要可確保適當排水量,可防止鋼板之卡住即可。亦即,流出孔之開口形狀並未限定為上述之矩形,例如,亦可以為圓形或梯形。其次,防止鋼板侵入手段係對應該開口形狀之形狀。例如,流出孔為於通板方向具有上底及下底之梯形時,防止鋼板侵入手段亦可以為從通板方向傾斜之平行四邊形之形狀。
第10圖係流出孔之變形例圖。第10圖之變形例之下面導引部40’時,只有流出孔43’不同而其他部位與上述下面導引部40相同,故針對該相同部位,使用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下面導引部40’之1個流入孔43’係於鋼板板寬度方向有1個長孔43A’且於該處張貼著網材43B’之形態。亦可藉此形成流出孔。網材43B’之所謂網目細度,從對冷卻水之流動影響較小且不易發生渣滓等異物阻塞之觀點而言,應為5mm×5mm以上之網目。
回到第9圖,針對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45進行說明。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45,係以於流入孔列42A與其鄰接之流出孔列43A、43A之境界部分當中,具備以從導引板41之下面側垂下之方式配設的一對板狀構件45a、45b來形成。所以,於一對板狀構件45a、45b之上端部間配置著流入孔42、42、...。其次,於相鄰之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45、45間之上端部,配置著流出孔43、43、...及防止鋼板侵入手段43s、43s、...。
本實施形態時,由第9(b)圖可以得知,導引板41之防止鋼板侵入手段43s、43s係以下面側稍厚之方式來形成。其次,板狀構件45a、45b之上端部,係以焊接於導引板41下面及該防止鋼板侵入手段43s、43s之形成為稍厚之側面之方式來進行裝設。
本實施形態時,係針對利用焊接來裝設之形態進行說明,然而,亦可以為利用螺絲等之固定手段及黏著劑來進行固定,並無特別限制。此外,此處,導引板41與供排水路形成構件45係一體化,然而,並非一定要一體化。但是,因為供排水路形成構件係用以形成供水路與排水路之構件,應為儘量沒有與其連通之間隙,以此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時,係針對利用焊接而一體化者來進行說明。
此外,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45,係以其下端部(板狀構件45a、45b之下端部)之間隔較窄之方式來形成,於此配置著冷卻噴嘴22c。同時,於相鄰之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45、45間,如第9(b)圖之V所示,係以其下端部之間隔較寬之方式來形成。此種形狀應配合冷卻噴嘴22c、22c、...之噴流水形狀來形成。
如以上之下面導引部40,係以如第2圖所示之方式來配置。本實施形態時,係利用4個下面導引部40、40、...,分別配於搬運滾輪12、12、12間。任一下面導引部40、40、...皆以相對於搬運滾輪12、12、...上端部稍低之高度來進行配置。
藉由此種下面導引部40,因為下面導引部40之基本機能,可以解決鋼板前端部被卡於搬運滾輪12、12之間的問題。
此外,藉由此種下面導引部40,可以適度地將對鋼板下面側所供應之大量冷卻水排出。具體而言,如下所示。
第11圖係說明圖。第11圖中,為了圖式的容易理解,省略了符號,可對應參照第9圖之符號。
冷卻噴嘴22c所噴射之冷卻水,通過板狀構件45a、45b之間,而從流入孔42到達鋼板1下面,對該鋼板1進行冷卻(第11(b)圖)。其後,冷卻水於導引板41上面依第11(a)圖之直線箭頭所示方向移動,並如第11(b)圖之直線箭頭所示,從流出孔43、43落至下方來進行排水。
如此,因為不但分成以供水為目的之孔與以排水為目的之孔,也分成以供水為目的之水通路與以排水為目的之排水路,可以抑制冷卻用之冷卻水與排水於途中發生衝擊。藉此,可以順利進行供排水,而可抑制滯留水量,並提高冷卻效率。尤其是,因為冷卻噴嘴22c、22c、...係位於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45之正下方,以排水為目的之通路延伸至冷卻噴嘴22c、22c、...之左右附近,而抑制對該排水之冷卻噴嘴22c、22c、...的影響。
下面導引部時,下面供水手段所供應之冷卻水當中之80%以上應從流出孔進行排水。藉此,可以確保極高之冷卻效率。
此外,藉由此順暢之排水可以抑制滯留水量,故,亦可抑制鋼板板寬度方向之冷卻差。藉此,可以得到具有均一品質之鋼板。冷卻差,冷卻水之板寬度方向溫度差應為±30℃以內。
此外,本實施形態時,如上面所述,用以形成供水之通路的板狀構件45a、45b間之下端部係以間隔較窄之方式來形成,同時,用以形成排水之通路的板狀構件45a、45b間之下端部係以間隔較寬之方式來形成。藉此,可以擴大排水路而使排水更為順暢。
但是,供排水路形成構件之板狀構件,並非一定要如上所示之傾斜方式,亦可朝垂直下方垂下。第12圖係其例之下面導引部40’。第12圖係相當於第9圖之圖,除了板狀構件45a’、45b’朝垂直下方延伸以外,其餘與下面導引部40相同。亦可以為此種下面導引部。
此外,於工作輥11gw附近(例如,第2(b)圖),有工作輥11gw,於其下游側,配置著防止鋼板1前端捲附於工作輥11gw之未圖示之捲附防止導引部。其次,於捲附防止導引部之下游側,配設著下面導引部40。此時,最接近捲附防止導引部者,應為流出孔列43A與流入孔列42A當中之流出孔列43A。藉此,工作輥11gw附近之排水可以較為順暢。此外,捲附防止導引部與下面導引部亦可為一體化者。
下面導引部40當中,針對搬運滾輪12及夾壓滾輪13之上游側附近,從上游側依序應有流入孔列42A、及流出孔列43A,其次,有搬運滾輪12或夾壓滾輪13。藉此,搬運滾輪12及夾壓滾輪13之上游側附近可以順暢排水。
另一方面,下面導引部當中,針對搬運滾輪12及夾壓滾輪13之下游側附近,從上游側依序應有搬運滾輪12或夾壓滾輪13、及流出孔列43A,其次,有流入孔列42A。藉此,搬運滾輪12及夾壓滾輪13之下游側附近可以順暢排水。
亦即,針對製造線橫跨過鋼板板寬度方向(橫跨過鋼板1之搬運方向)配置之設備(如上述時,係工作輥11gw、搬運滾輪12、夾壓滾輪13),下面導引部之流出孔列與流入孔列當中,應以接近該等設備之方式來配置流出孔列。其因為衝擊高壓力之冷卻水,必須使冷卻水衝擊之部位的排水能夠順暢,所以,於冷卻水之排水較為不易之上述部位設置流出孔係有效的方法。此種設備,例如,以工作輥及夾壓滾輪之滾輪接觸鋼板的設備、或如泄水滾輪之滾輪存在於鋼板附近之設備。
尤其是,於工作輥附近,為了急冷卻而有較多水量,此外,於鋼板板寬度方向兩側立設著殼體,而為難以排水之部位。所以,如上所述,以流出孔列最接近之方式設置係有效的方法。
此外,以防止鋼板1前端捲附工作輥為目的之捲附防止導引部雖然接觸工作輥,然而,於其他滾輪(夾壓滾輪等),通常並未存在此種捲附防止導引部。所以,於下面導引部與工作輥之間以外者,通常會具有間隙。亦可利用該間隙做為流出孔來使用。
回到第2圖,繼續對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10進行說明。搬運滾輪12、12、...係鋼板1之工作台且於通板方向搬運該鋼板1之滾輪。如上面所述,於搬運滾輪12、12、...之間,配置著下面導引部40、40、...。
夾壓滾輪13,兼具泄水功能,而配設於冷卻裝置20之下游側。藉此,可以防止於冷卻裝置20內噴射之冷卻水流出至鋼板1之下游側。此外,可抑制冷卻裝置20之鋼板1的波動,尤其是,可以提高鋼板1前端被捲取機咬入前之鋼板1通板性。此處,夾壓滾輪13之滾輪當中之上側之滾輪13a,如第2圖所示,可上下移動。
如以上所述,可以提供,於熱軋鋼板製造線,不會妨礙鋼板之移動(通板),也可供應高流量密度、大量冷卻水之排水性優良的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其次,可以藉其製造機械特性優良之熱軋鋼板。
利用以上所示之上面導引部、下面導引部來進行冷卻水之排水時,其具體排水性能,係依據必要之鋼板冷卻熱量來適度決定者,並無特別限制。但是,如上面所述,以鋼板組織微細化之觀點而言,輥軋後之急冷係有效的方法,所以,應供應高流量密度之冷卻水。所以,上面導引部、下面導引部之排水,亦只要能確保對應於該冷卻水之供應量、流量密度的排水性能即可。以上述鋼板之微細化之觀點而言,所供應之冷卻水之流量密度,例如,可以為10~25m3 /(m2 ‧分)。亦可以為更大之供應密度。
本實施形態之良好形態,係針對具備上述上面導引部與下面導引部之雙方的冷卻裝置、製造裝置進行說明,然而,並未受限於此,亦可以為使用上述之下面導引部且利用傳統之上面導引部者。
利用上述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例如,可以如下所示之方式來製造鋼板。亦即,利用捲取機捲取鋼板,至下一鋼板輥軋開始為止之非輥軋時間,停止冷卻裝置20之冷卻水噴射。其次,冷卻裝置20之下游側之夾壓滾輪13,於上述非輥軋時間,將上側滾輪13a移動至高於冷卻裝置20之上面導引部30的位置,其後,開始下一鋼板1輥軋。
於該下一鋼板1之前端被咬入熱軋輥軋機列11之最終軋台11g的數秒前,開始冷卻裝置20之冷卻水噴射。其次,鋼板前端通過冷卻裝置20後,將冷卻水之噴射壓力大致控制於特定值。此外,鋼板1前端通過夾壓滾輪13後,降下上側滾輪13a開始鋼板1之夾壓。
從鋼板1前端被搬運至冷卻裝置20內之前就開始冷卻水之噴射,可以縮短鋼板1前端之非穩定冷卻部的長度。此外,藉由噴射之冷卻水,可以使鋼板1之通板性安定化。亦即,鋼板1浮起而接近上面導引部30時,鋼板1從冷卻噴嘴21c、21c、...所噴射之冷卻水噴流承受到之衝擊力增加,而對鋼板1產生朝垂直方向之向下方向作用之力。所以,即使鋼板1衝擊上面導引部30時,從冷卻水噴流所承受到的衝擊力,可以緩和該衝擊力,而且,可以降低鋼板1與上面導引部30之摩擦熱,而減少發生於鋼板1表面之擦傷。
所以,藉由於熱軋輥軋機列11之下游側具備此種操作之冷卻裝置20的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來製造熱軋鋼板,可以使用高流量密度、大量之冷卻水來進行冷卻。亦即,藉由此種製造方法來製造熱軋鋼板,可以製造組織微細化之熱軋鋼板。
此外,熱軋輥軋機列11之通板速度除了通板開始部分以外,亦可以為一定。藉此,可以製造鋼板1全長具有高機械強度之鋼板。
[實施例]
以下,依據實施例,針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未受限於該等實施例。
本實施例時,製作具有上述下面導引部40之形狀的下面導引部來進行排水性調查。
第13圖係所製作之下面導引部的主要尺寸。亦即,流入孔之通板方向的大小為115mm,流出孔之通板方向的大小為45mm,變更通板之鋼板下面與下面導引部上面之距離來進行供排水。冷卻水係利用平噴灑噴嘴以流量密度15m3 /(m2 ‧分)來進行供應。同時圖示應該具有最佳排水性之下面導引部做為參考。
此處,使用平噴灑噴嘴,可以較少之冷卻噴嘴數而增加高冷卻能力之噴流衝擊區域的面積。此外,相較於對鋼板板寬度方向供應膜狀噴流之狹縫噴射口之冷卻噴嘴,因為容易維持於板寬度方向為均一之噴流,故亦可提高冷卻之均一性。
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係利用供水可否維持良好來進行判斷。因為排水有問題的話,無法進行良好之供水,藉由供水是否維持來判定排水之適當與不適當。
由表1可以得知,藉由利用上述下面導引部,可以供應大致與未利用相當於最高排水性之下面導引部時相同之冷卻水量。所以,可以確認上述下面導引部具有高排水性。
此外,第14圖係衝擊鋼板之噴流衝擊壓力的比較結果。第14圖,係以未使用相當於最高排水性之下面導引部時為1.0,而以其之相對值來表示。藉此可以得知,如上所製作之下面導引部時,具備下面導引部或不具備下面導引部時,大致呈現相同之衝擊壓力。所以,可以得知,上述下面導引部可以在噴流不衰減之情形下供應給鋼板。
以上,係現時點之實踐情形,係以良好實施形態來針對本發明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未受限於本專利申請說明書所示之實施形態,在未違背從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整體所讀取之發明要旨或思想之範圍可以適度進行變更,而因為該等變更所產生之熱軋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熱軋鋼板之製造方法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
1...鋼板
10...製造裝置
11...輥軋機列
11g...最終軋台
12...搬運滾輪
13...夾壓滾輪
20...冷卻裝置
21...上面供水手段
21a...冷卻集流管
21b...導管
21c...冷卻噴嘴
22...下面供水手段
22a...冷卻集流管
22b...導管
22c...冷卻噴嘴
30...上面導引部
31...導引板
32...流入孔
32A...流入孔列
33...流出孔
33A...流出孔列
33p...逆流防止片
35...排水通路形成部
36...整流片
40...下面導引部
41...導引板
42...流入孔
42A...流入孔列
43...流出孔
43A...流出孔列
45...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
45a...板狀構件
45b...板狀構件
第1圖係第一實施形態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之的部分模式圖。
第2圖係第1圖中之配置著冷卻裝置之部分的放大圖。
第3圖係本實施形態之冷卻噴嘴之配置及其噴射形態之說明圖。
第4圖係上面導引部之說明圖。
第5圖係上面導引部之流出孔之其他例的說明圖。
第6圖係上面導引部之冷卻水流動的說明圖。
第7圖係上面導引部之其他形態例圖。
第8圖係上面導引部之其他形態例圖。
第9圖係下面導引部之說明圖。
第10圖係下面導引部之流出孔之其他例的說明圖。
第11圖係下面導引部之冷卻水流動的說明圖。
第12圖係下面導引部之其他形態的說明圖。
第13圖係實施例之下面導引部的尺寸圖。
第14圖係實施例之結果的噴流衝擊壓圖。
1...鋼板
22c...冷卻噴嘴
40...下面導引部
41...導引板
42...流入孔
42A...流入孔列
43...流出孔
43A...流出孔列
43s...防止鋼板侵入手段
45...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
45a...板狀構件
45b...板狀構件

Claims (17)

  1. 一種鋼板之冷卻裝置,係具備:配置於熱軋輥軋機列之最終軋台之後製程側,以可對於搬運滾輪上被搬運之鋼板進行冷卻之方式配設之複數冷卻噴嘴,其特徵為:前述冷卻噴嘴,係配設於前述鋼板通過之部位之上面側及下面側,可向該鋼板通過之部位噴射冷卻水,至少配設有:配置在前述上面側的上面導引部、及配置在前述下面側的下面導引部之其中一方,前述上面導引部、及下面導引部,各別具有:供前述冷卻噴嘴所噴射之前述冷卻水通過之流入孔、及可使前述冷卻水通過排出之流出孔,前述流入孔或前述流出孔,係僅設置在鋼板板寬度方向並且形成有流入孔列、及流出孔列,於前述鋼板的搬運方向上,前述流出孔列係配置在前述流入孔列之間,並且在前述流出孔列設有防止鋼板侵入手段,其作為用以防止鋼板侵入該流出孔列的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針對1個前述冷卻噴嘴配設1個前述流入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前述下面導引部,係具有:用以形成連通至前述流入孔之水通路及自前述流出孔連通之水通路之供排水通路形成構件, 來自前述冷卻噴嘴之冷卻水之噴射,係於連通至前述流入孔之水通路內進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自前述下面導引部的前述流出孔連通之水通路,係以下部之流路剖面為寬於上部之流路剖面積的方式來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前述流入孔之開口形狀,係大致類似於從前述冷卻噴嘴噴射之冷卻水噴流之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前述冷卻噴嘴係平噴灑噴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前述下面導引部之前述流入孔與前述流出孔當中,前述下面導引部之前述鋼板搬運方向端部之至少一方係前述流出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前述下面導引部之前述流入孔與前述流出孔當中,前述下面導引部之前述鋼板搬運方向端部之任一方皆係前述流出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 冷卻裝置,其中前述上面導引部的前述流出孔設有:由該流出孔邊緣立設的逆流防止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其中前述上面導引部在前述流出孔的上方具備:排水通路形成部,其係藉由片所圍繞而形成之排水通路,該排水通路形成部中,與前述流出孔相對的部位上配置有突起狀之整流片。
  11. 一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其特徵為:於鋼板之搬運方向依序具備:熱軋輥軋機列之最終軋台、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
  12. 一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其特徵為:於鋼板之搬運方向依序具備:熱軋輥軋機列之最終軋台、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板之冷卻裝置、以及用以進行冷卻水之排水的排水手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冷卻裝置所具備之冷卻噴嘴當中,配置於最前製程側之冷卻噴嘴係配置於前述最終軋台之殼體之內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冷卻裝置所具備之冷卻噴嘴當中,至少最接近前述最終軋台之前述冷卻噴嘴之冷卻水噴射口,係位於前述 最終軋台之工作輥出口並朝向鋼板。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具有:以接觸前述鋼板、或接近前述鋼板之方式配置,且橫跨前述鋼板之搬運方向之方式設置的設備,前述下面導引部係該下面導引部之前述流入孔與前述流出孔當中最接近前述設備者為前述流出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其中前述設備係前述最終軋台之工作輥。
  17. 一種熱軋鋼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之製程,利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1~1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於前述最終軋台處理經過輥軋之鋼板。
TW099121245A 2009-06-30 2010-06-29 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TWI432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6024 2009-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7054A TW201107054A (en) 2011-03-01
TWI432270B true TWI432270B (zh) 2014-04-01

Family

ID=4341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1245A TWI432270B (zh) 2009-06-30 2010-06-29 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394318B2 (zh)
EP (1) EP2450116B1 (zh)
JP (1) JP4788851B2 (zh)
KR (1) KR101337714B1 (zh)
CN (1) CN102448630B (zh)
BR (1) BRPI1012747B1 (zh)
TW (1) TWI432270B (zh)
WO (1) WO2011001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86935B1 (en) * 2008-03-31 2017-08-02 JFE Steel Corporation Steel plat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method
EP2450117B9 (en) * 2009-06-30 2017-04-12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Use of a cool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hot-rolled steel sheet
BRPI1012747B1 (pt) * 2009-06-30 2020-10-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equipamento de resfriamento de chapa de aço, e equipamento de produção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chapa de aço laminada a quente"
JP5646261B2 (ja) * 2010-09-22 2014-12-24 三菱日立製鉄機械株式会社 熱延鋼帯の冷却装置
JP5421892B2 (ja) * 2010-12-17 2014-02-19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板の冷却装置、熱延鋼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3635267B (zh) * 2011-07-21 2015-08-05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热轧钢板的制造装置及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
JP6074197B2 (ja) * 2012-09-10 2017-02-0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板の冷却装置、熱延鋼板の製造装置、及び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
JP5946380B2 (ja) * 2012-09-10 2016-07-0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熱延鋼板の冷却装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DE102012223848A1 (de) * 2012-12-19 2014-06-26 Sms Siemag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Kühlen von Walzgut
DE102013019698A1 (de) 2013-05-03 2014-11-06 Sms Siema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etallischen Bandes
BR112021003034A2 (pt) * 2018-09-19 2021-05-1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de resfriamento para chapa de aço laminada a quente e método de resfriamento de chapa de aço laminada a quente
US10907226B2 (en) * 2018-12-20 2021-02-0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of modifying material properties of workpieces using high-pressure-torsion apparatuses
CN112845631B (zh) * 2021-01-04 2023-04-07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三辊刮油装置
CN113957231B (zh) * 2021-09-29 2023-02-17 宁国市正兴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双冷却机构的铬系耐磨球冷却装置
CN114807792B (zh) * 2022-04-28 2023-08-01 镇江银海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铝箔表面热处理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6922A (ja) 1981-11-18 1983-05-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鋼板の急速冷却装置
JPS5976814A (ja) 1982-10-22 1984-05-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却または加熱装置
DE3309173C2 (de) 1983-03-15 1985-05-02 Mannesmann AG, 4000 Düsseldorf Vorrichtung zum Entfernen von Kühlwasser von Band- und Blechoberflächen
JPS60240865A (ja) * 1984-05-16 1985-11-29 Automob Antipollut & Saf Res Center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H01114107A (ja) * 1987-10-27 1989-05-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受信レベル表示型衛星放送受信用アンテナ
JPH0318416A (ja) 1989-06-14 1991-01-28 Nippon Steel Corp 熱間仕上圧延機出側のラン・アウト・テーブル
JPH04238618A (ja) * 1991-01-07 1992-08-26 Nippon Steel Corp 鋼板下面冷却装置
JP3033289B2 (ja) 1991-09-30 2000-04-17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系熱硬化性組成物
JPH081231A (ja) * 1994-06-16 1996-01-09 Nippon Steel Corp 熱板冷却装置
JP3300594B2 (ja) 1996-01-30 2002-07-08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熱延鋼帯下面の冷却装置
JPH1058026A (ja) * 1996-08-23 1998-03-03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高温鋼板の冷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EP1210993B2 (en) 2000-03-01 2016-07-06 JFE Steel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hot rolled steel ban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hot rolled steel band
JP3642031B2 (ja) 2001-02-15 2005-04-2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熱延鋼帯の冷却装置
DE60235660D1 (de) 2002-08-08 2010-04-22 Jfe Steel Corp Kühlvorrichtung für heißgewalzte Stahlstreif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heißgewalzte Stahlstreifen und Produktionslinie für heißgewalzte Stahlstreifen
JP3770216B2 (ja) * 2002-08-08 2006-04-2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熱延鋼帯の冷却装置および熱延鋼帯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熱延鋼帯製造ライン
JP4029871B2 (ja) * 2004-07-22 2008-01-09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鋼板の冷却装置、熱延鋼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4774887B2 (ja) * 2005-09-27 2011-09-1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鋼板の冷却設備および製造方法
EP2910317B1 (en) * 2008-07-16 2017-09-06 JFE Steel Corporation Cooling equipment for hot steel plate
BRPI1012747B1 (pt) * 2009-06-30 2020-10-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equipamento de resfriamento de chapa de aço, e equipamento de produção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chapa de aço laminada a quente"
EP2450117B9 (en) * 2009-06-30 2017-04-12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Use of a cool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hot-rolled steel sheet
JP4678448B2 (ja) * 2009-07-15 2011-04-27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熱延鋼板の製造装置、及び鋼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37714B1 (ko) 2013-12-06
BRPI1012747B1 (pt) 2020-10-20
EP2450116A1 (en) 2012-05-09
EP2450116A4 (en) 2014-07-23
CN102448630B (zh) 2015-02-25
TW201107054A (en) 2011-03-01
BRPI1012747A2 (pt) 2016-08-09
JPWO2011001898A1 (ja) 2012-12-13
US8394318B2 (en) 2013-03-12
KR20120036806A (ko) 2012-04-18
JP4788851B2 (ja) 2011-10-05
CN102448630A (zh) 2012-05-09
US20120104666A1 (en) 2012-05-03
EP2450116B1 (en) 2016-08-10
WO2011001898A1 (ja) 2011-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2270B (zh) 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TWI449579B (zh) 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鋼板之製造方法
US7779661B2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hot rolled steel strip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a hot rolled steel strip
JP5573837B2 (ja) 熱延鋼板の冷却装置、冷却方法、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101514932B1 (ko) 냉각 장치, 열연 강판의 제조 장치, 및 열연 강판의 제조 방법
TWI446975B (zh) 鋼板之冷卻裝置、熱軋鋼板之製造裝置以及鋼板之製造方法
JP5673530B2 (ja) 熱延鋼板の冷却装置、冷却方法、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458699B2 (ja) 鋼板の冷却装置、熱延鋼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421892B2 (ja) 鋼板の冷却装置、熱延鋼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