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0924B - 紙盒及包裝物供應體 - Google Patents

紙盒及包裝物供應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0924B
TWI430924B TW99141100A TW99141100A TWI430924B TW I430924 B TWI430924 B TW I430924B TW 99141100 A TW99141100 A TW 99141100A TW 99141100 A TW99141100 A TW 99141100A TW I430924 B TWI430924 B TW I4309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laps
region
line
perforated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1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4728A (en
Inventor
Takayuki Seki
Takashi Nakamura
Asako Saeki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Kureh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34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4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0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09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8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 B65D83/0805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through an aperture in a wall
    • B65D83/0811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through an aperture in a wall with means for assisting dispensing
    • B65D83/0841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through an aperture in a wall with means for assisting dispensing and for cutting interconnect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227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with end closures formed by inward folding of flaps and securing them by heat-seal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to the flaps or by sta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54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 B65D5/5405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 B65D5/541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the lines of weakness being provided in one or more closure fl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tons (AREA)

Description

紙盒及包裝物供應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收納將保鮮膜、鋁箔、料理用紙等包裝物捲繞而成之捲繞體的紙盒、及使用該紙盒之包裝物供應體。
用以收納將保鮮膜、鋁箔、料理用紙等包裝物捲繞而成之捲繞體的紙盒包括紙盒本體、可相對於紙盒本體轉動且形成為一體之蓋體及用以將自紙盒本體內所抽出之包裝物切斷而安裝於蓋體之鋸齒狀之切割刀。紙盒本體包括底壁、自底壁之相對向之2邊豎立起之前壁及後壁、以及自底壁之相對向之另外2邊豎立起之左右一對之端壁。左側之端壁包含分別自底壁、前壁及後壁之左側之端部延伸之3個翼片,右側之端壁包含分別自底壁、前壁及後壁之右側之端部延伸之3個翼片。更具體而言,各端壁係藉由將自後壁延伸之翼片即後側翼片、自前壁延伸之翼片即前側翼片及自底壁延伸之翼片即底側翼片以該順序朝向紙盒本體之內側彎折後,利用塗佈於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之接著劑使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接合於底側翼片而形成。
然而,將保鮮膜全部用完後之已用完之紙盒係通常作為廢紙而回收並再利用。於此情形時,通常進行以下處理:除將安裝於紙盒之蓋體之切割刀卸除以外,為了縮小紙盒之體積,而將於紙盒本體之各端壁中互相接合之翼片彼此拆開後將紙盒壓平。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為了使此種紙盒之拆除容易進行,於塗佈有接著劑之翼片之區域中設置半切線。根據該構成,於翼片彼此之拆開時在設置有半切線之翼片中產生層間剝離,藉此減小拆開翼片彼此所需之力,因此容易進行紙盒之拆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176599號公報
於將接著劑塗佈於翼片之步驟或將翼片互相接合之步驟中,接著劑自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之設置有半切線之特定之區域中露出之情形非常多。於此情形時,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於上述特定之區域以外之區域內亦接合於底側翼片,其結果,將翼片彼此拆開所需之力會變大。又,該接著劑之露出亦會導致關於拆開翼片彼此所需之力之連同紙盒之散開。為了避免因接著劑之露出而導致翼片彼此拆開所需之力變大,考慮於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之上述特定區域以外之區域內亦設置半切線。然而,設置半切線越多,則翼片之強度會越降低。
對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適當地控制拆開於紙盒之端壁中互相重疊並接合之翼片彼此所需之力的紙盒、及包括該紙盒之包裝物供應體。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提供一種包括底壁、設置於底壁之前後之一對側壁及設置於底壁之左右之一對端壁的紙盒。各端壁係藉由將自底壁之左右兩端中之一方延伸之翼片與自一對側壁之左右兩端中之同一方延伸之2個翼片重疊,並使用接著劑進行接合而形成。上述翼片中之至少一個係具有一包含藉由打孔眼線所劃定之第1區域及與接著劑之接著性低於第1區域之第2區域之面,且於上述第1區域接合於另一翼片。接著劑係跨越上述打孔眼線而擴及上述第1區域與上述第2區域之兩者。
上述第1區域除藉由上述打孔眼線以外亦可藉由半切線來劃定。於此情形時,較佳為上述打孔眼線與上述半切線相比,如以於包含具有該打孔眼線之翼片之端壁中位於最外側之翼片作為基準時係位於靠近其前端處。
較佳為上述半切線之延長線與成為具有該半切線之翼片之基端的框線之延長線互相交叉。
較佳為上述打孔眼線為摺線。
亦可於上述第1區域內設置別的半切線。於此情形時,較佳為該別的半切線如以上述打孔眼線上為始點並以上述位於最外側之翼片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延伸之直線。
較佳為上述端壁中位於最外側之翼片為自底壁延伸之翼片。於此情形時,上述具有第1區域及第2區域之翼片為自側壁延伸之翼片。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提供一種包裝物供應體,其包括:捲繞體,其係將包裝物捲繞而成;以及上述第1態樣之紙盒,其係收納上述捲繞體。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1~圖5對將本發明之紙盒及包裝物供應體具體化之第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包裝物供應體1包括:長方體狀之紙盒2,其係將塗面硬紙板等紙板彎折而形成;以及捲繞體3,其係將作為包含聚偏二氯乙烯等之包裝物的保鮮膜3F捲繞於紙芯3C上而形成。紙盒2包括:紙盒本體4,其係形成為頂面呈開口之有底箱狀並於內部收納捲繞體3;以及蓋體5,其係用以開啟及關閉紙盒本體4之開口。於蓋體5中設置有切割刀6。
紙盒本體4包括底壁4BT、設置於底壁4BT之前後之一對側壁即前壁4F及後壁4B、以及設置於底壁4BT之左右之一對端壁4SL、4SR。
蓋體5包括可相對於紙盒本體4之後壁4B轉動且形成為一體之頂壁5T,自頂壁5T之前端延伸之蓋體前壁5F,以及自頂壁5T之左右兩端延伸之蓋體端壁5SL、5SR。蓋體前壁5F於藉由蓋體5將紙盒本體4之開口蓋上時係位於與紙盒本體4之前壁4F對向之位置。蓋體前壁5F係於位於紙盒本體4之底壁4BT之附近的複數個接著點4Fc處接合於紙盒本體4之前壁4F。接著點4Fc係沿與捲繞體3之中心軸平行之方向即中心軸方向A而均等地設置於紙盒本體4之前壁4F與蓋體前壁5F之間。於蓋體前壁5F之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處設置有自蓋體前壁5F之左端起延伸至右端為止之開封用打孔眼線5Fm。因此,藉由打孔眼線5Fm將蓋體前壁5F大致沿中心軸方向A切斷。打孔眼線5Fm大致呈V字狀延伸,該大致為V字之頂點係位於中心軸方向A之蓋體前壁5F之中央,且朝向下。在與打孔眼線5Fm之右端下側相對應的蓋體前壁5F之部分設置有用以使沿打孔眼線5Fm之蓋體前壁5F之切斷之開始容易進行的開封端5E。
抓緊開封端5E並抵抗以接著點4Fc接合於紙盒本體4之前壁4F而自前壁4F將蓋體前壁5F中之較打孔眼線5Fm更下側之部分剝離,藉此沿打孔眼線5Fm將蓋體前壁5F自右端起朝向左端切斷。藉由如此將蓋體前壁5F沿打孔眼線5Fm切斷,而使蓋體前壁5F之下側部分自較打孔眼線5Fm更上側之部分即作為自頂壁5T連續之蓋體前壁5F之部分之上側部分斷開。如此將紙盒2開封。自下側部分斷開後之蓋體前壁5F之上側部分之下端與打孔眼線5Fm同樣地大致呈V字狀延伸,該大致為V字之頂點係位於中心軸方向A之蓋體前壁5F之中央,且朝向下。於將蓋體前壁5F沿打孔眼線5Fm切斷後,以使頂壁5T自紙盒本體4之前壁4F分離之方式使蓋體5轉動,藉此可自紙盒2內將保鮮膜3F抽出。
切割刀6係接著於蓋體前壁5F之內表面而安裝。切割刀6係關於中心軸方向A遍及蓋體前壁5F整體而延伸,且位於與打孔眼線5Fm相對應的位置。切割刀6具有與打孔眼線5Fm相同之大致為V字之形狀。切割刀6之大致為V字之頂點係位於中心軸方向A之切割刀6之中央,且朝向下。藉由使用大致為V字狀之切割刀6,對於自紙盒本體4之內側抽出並配置於前壁4F之上之保鮮膜3F,切割刀6首先於中心軸方向A之切割刀6之中央扎入。由此,保鮮膜3F自中心軸方向A之保鮮膜3F之中央起朝向兩端而切斷。
於較切割刀6更上側之蓋體前壁5F之部分中在中心軸方向A之蓋體前壁5F之中央,設置有自蓋體前壁5F之外表面起朝向前方突起之複數個前表面凸部FP。前表面凸部FP係用以使使用者藉由觸覺而把握將中心軸方向A之蓋體前壁5F之中央,換言之於使用切割刀6將保鮮膜3F切斷時最初應扎入保鮮膜3F的中心軸方向A之切割刀6之中央以什麼部位接觸於前表面凸部FP者。藉此,能以利用適合於形成大致為V字狀的切割刀6之形狀之方法將保鮮膜3F切斷之方式引導使用者。前表面凸部FP較佳為藉由壓紋加工形成。藉由壓紋加工之前表面凸部FP之形成係於形成紙盒2之過程中在塗面硬紙板等紙板之裁斷時或裁斷後,自背面側推壓與蓋體前壁5F相對應的紙板之部分之表面側之面之一部分以使其突出,或者使特殊之油墨附著於該紙板之部分之表面側之面而進行。
於將保鮮膜3F切斷時,首先,將紙盒2之蓋體5打開,用一隻手握持保鮮膜3F之前端,並經由紙盒本體4之開口將保鮮膜3F抽出至紙盒本體4之外部。繼之,用蓋體5將開口蓋上,使所抽出之保鮮膜3F插入至蓋體前壁5F與紙盒本體4之前壁4F之間。繼而,一面用握持紙盒2之另一隻手之拇指按壓前表面凸部FP一面沿捲繞體3之圓周方向R扭轉紙盒2。藉此,中心軸方向A之切割刀6之中央之齒扎入保鮮膜3F。其後,藉由進一步扭轉紙盒2,將保鮮膜3F沿中心軸方向A切斷。亦即,切割刀6係自中心軸方向A之保鮮膜3F之中央起朝向兩端將保鮮膜3F切斷。藉此,藉由切割刀6之保鮮膜3F之切斷不會產生撕裂等切斷不良,且對應於切割刀6之形狀順利進行。
其次,參照圖2及圖3進一步詳細地對紙盒2進行說明。再者,關於作為紙盒2之展開圖之圖2,以下為方便而言亦將圖2中之左右方向稱為中心軸方向A。
圖2中所示之紙板係藉由將紙盒2展開而獲得者,具有與紙盒本體4之底壁4BT相對應的底壁部分11。於圖2中底壁部分11之上方,圖2之紙板具有與紙盒本體4之前壁4F相對應的前壁部分13。前壁部分13係經由沿中心軸方向A延伸之框線12而連結於底壁部分11。前壁部分13係並非朝向底壁部分11之表面側之面(圖2中所表示之側之面)而朝向背面側之面(圖2中未表示之側之面)於框線12處彎折,直至與底壁部分11之間所成之角度成為直角為止。於前壁部分13中在靠近底壁部分11之位置沿中心軸方向A排列有複數個突起13a。突起13a係自前壁部分13之表面側之面突出,且部分地構成上述接著點4Fc。於圖2中前壁部分13之上方,圖2之紙板具有與加強前壁4F之紙盒本體4之副前壁4Fd相對應的副前壁部分15。副前壁部分15係經由沿中心軸方向A延伸之框線14而連結於前壁部分13。副前壁部分15係朝向前壁部分13之背面側之面於框線14處彎折,直至副前壁部分15之背面側之面與前壁部分13之背面側之面接觸為止。
於圖2中底壁部分11之下方,圖2之紙板具有與紙盒本體4之後壁4B相對應的後壁部分17。後壁部分17係經由沿中心軸方向A延伸之框線16而連結於底壁部分11。後壁部分17係朝向底壁部分11之背面側之面於框線16處彎折,直至與底壁部分11之間所成之角度成為直角為止。於圖2中後壁部分17之下方,圖2之紙板具有與蓋體5之頂壁5T相對應的頂壁部分19。頂壁部分19係經由沿中心軸方向A延伸之框線18而連結於後壁部分17。頂壁部分19係朝向後壁部分17之背面側之面於框線18處彎折,直至與後壁部分17之間所成之角度成為直角為止。
於圖2中頂壁部分19之下方,圖2之紙板具有與紙盒2之蓋體前壁5F相對應的蓋體前側部分21。蓋體前側部分21係經由沿中心軸方向A延伸之框線20而連結於頂壁部分19。於蓋體前側部分21中,形成有上述V字狀之打孔眼線5Fm。於蓋體前側部分21之背面側之面沿打孔眼線5Fm接著並安裝有上述V字狀之切割刀6(於圖2中省略圖式)。又,於中心軸方向A之蓋體前側部分21之中央即於圖2中較打孔眼線5Fm更上方之位置,設置有上述複數個前表面凸部FP。又,於圖2中較打孔眼線5Fm更下方即與前壁部分13之上述突起13a相對應的位置,與突起13a一併沿中心軸方向A排列有構成接著點4Fc之複數個半圓狀之切口21a。上述開封端5E係設置於蓋體前側部分21中之位於圖2中打孔眼線5Fm之右端下方之部分。蓋體前側部分21係朝向頂壁部分19之背面側之面於框線20處彎折,直至與頂壁部分19之間所成之角度成為直角為止。若將前壁部分13、副前壁部分15、後壁部分17、頂壁部分19及蓋體前側部分21全部如上所說明般進行彎折,則蓋體前側部分21之背面側之面成為與前壁部分13之表面側之面相對向之形式,且可將蓋體前側部分21之背面側之面接著於前壁部分13之表面側之面。
於以下之說明中,將圖2中之各構件之關於該圖上下方向之尺寸稱為縱向尺寸,將關於該圖左右方向之尺寸稱為橫向尺寸。
於圖2中底壁部分11之左右,圖2之紙板具有分別部分地構成紙盒本體4之各端壁4SL、4SR之底側翼片11L、11R。各底側翼片11L、11R係經由與中心軸方向A正交並延伸之框線31而連結於底壁部分11。底側翼片11L、11R係朝向底壁部分11之背面側之面於框線31處彎折。各底側翼片11L、11R之縱向尺寸與底壁部分11之縱向尺寸大致相等,各底側翼片11L、11R之橫向尺寸與前壁部分13及後壁部分17之縱向尺寸大致相等。
於各底側翼片11L、11R之前端經由與中心軸方向A正交並延伸之框線32而連結有延長部11La、11Ra。各延長部11La、11Ra係以延長部11La、11Ra之表面側之面與底側翼片11L、11R之表面側之面對向之方式於框線32處彎折。
於圖2中前壁部分13之左右,圖2之紙板具有分別部分地構成紙盒本體4之各端壁4SL、4SR之前側翼片13L、13R。各前側翼片13L、13R係經由與中心軸方向A正交並延伸之框線33而連結於前壁部分13。前側翼片13L、13R係朝向前壁部分13之背面側之面於框線33處彎折。各前側翼片13L、13R之縱向尺寸與前壁部分13之縱向尺寸大致相等,各前側翼片13L、13R之橫向尺寸小於底壁部分11之縱向尺寸。各前側翼片13L、13R之表面側之面具有與接著劑之接著性(即親和性)相對較高之接著區域41及與接著劑之接著性相對較低之非接著區域42。於圖2及圖3中,接著區域41為前側翼片13L、13R之表面側之面中之以空白表示之部分,非接著區域42為前側翼片13L、13R之表面側之面中之以陰影表示之部分。
各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係藉由半切線43與打孔眼線44而劃定。各前側翼片13L、13R之半切線43及打孔眼線44包含於該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半切線43為自表面側起至厚度方向之中途為止切入前側翼片13L、13R而形成之連續之切線。半切線43之切口之深度較佳為紙板之厚度之10%~90%,更佳為30%~80%。打孔眼線44係不連續地形成有貫穿前側翼片13L、13R之切口者。如自將紙盒本體4之端壁4SR部分分解而表示之圖3可知,於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中,各前側翼片13L、13R之半切線43與同一前側翼片13L、13R之打孔眼線44相比,如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並非靠近其前端,而係靠近基端,換言之係位於最接近於紙盒本體4之底壁4BT之前側翼片13L、13R之靠近邊緣處。即,各前側翼片13L、13R之打孔眼線44與同一前側翼片13L、13R之半切線43相比,如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靠近其前端,換言之係位於距離底壁4BT最遠之前側翼片13L、13R之靠近邊緣處。
打孔眼線44為包括在與框線33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之平坦部44a及在與框線33傾斜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傾斜部44b的摺線。打孔眼線44之切口部分與非切口部分之長度之比較佳為1比4至4比1,更佳為1比3。於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中,各前側翼片13L、13R之打孔眼線44之平坦部44a係於正交於連結底側翼片11L、11R之基端與前端之線之方向上延伸,換言之係與紙盒本體4之底壁4BT平行而延伸。又,各前側翼片13L、13R之打孔眼線44之傾斜部44b係以如下方式配置:相較於與平坦部44a連續之側之傾斜部44b之端部,離開平坦部44a之傾斜部44b之另一側之端部如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更靠近其基端,換言之係位於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前側翼片13L、13R之靠近邊緣處。
於各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中設置有1條或複數條半切線45。該半切線45與上述半切線43相同,為自表面側起至厚度方向之中途為止切入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而形成之連續之切線。各接著區域41藉由半切線45而劃分為複數個部分。半切線45之切口之深度較佳為紙板之厚度之10%~90%,更佳為30%~80%。於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中,各前側翼片13L、13R之半切線45如以同一前側翼片13L、13R之打孔眼線44上為始點並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換言之係朝向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前側翼片13L、13R之邊緣而傾斜延伸。
各前側翼片13L、13R之非接著區域42係設置於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之周圍。於各非接著區域42中,例如,塗佈有用以抑制與接著劑之接著性的塗料。作為此種塗料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丙烯酸酯系UV(Ultra Violet,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或聚醯胺樹脂。塗佈於非接著區域42中之塗料之厚度較佳為0.1~4 μm,更佳為0.5~2 μm。較佳為各前側翼片13L、13R之非接著區域42於前側翼片13L、13R之表面側之面中佔據除接著區域41以外之所有部分。
於圖2中後壁部分17之左右,圖2之紙板具有與底側翼片11L、11R及前側翼片13L、13R一併分別構成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之後側翼片17L、17R。各後側翼片17L、17R係經由與中心軸方向A正交並延伸之框線34而連結於後壁部分17。後側翼片17L、17R係朝向後壁部分17之背面側之面於框線34處彎折。各後側翼片17L、17R之縱向尺寸隨著朝向後側翼片17L、17R之前端而變小。各後側翼片17L、17R之橫向尺寸小於底壁部分11之縱向尺寸,且大於前側翼片13L、13R之橫向尺寸。各後側翼片17L、17R之表面側之面具有與接著劑之接著性相對較高之接著區域46及與接著劑之接著性相對較低之非接著區域47。於圖2及圖3中,非接著區域47為後側翼片17L、17R之表面側之面中之以陰影表示之部分,接著區域46為後側翼片17L、17R之表面側之面中之由非接著區域47所包圍之以空白表示之部分。
各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係與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同樣地,藉由半切線48與打孔眼線49而劃定。各後側翼片17L、17R之半切線48及打孔眼線49包含於該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半切線48係自表面側起至厚度方向之中途為止切入後側翼片17L、17R而形成之連續之切線。半切線48之切口之深度較佳為紙板之厚度之10%~90%,更佳為30%~80%。打孔眼線49係不連續地形成有貫穿後側翼片17L、17R之切口者。於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中,各後側翼片17L、17R之半切線48之大部分與同一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相比,如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並非靠近其前端,而係靠近基端,換言之係位於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邊緣處。即,各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與同一後側翼片17L、17R之半切線48相比,如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靠近其前端,換言之係位於距離底壁4BT最遠之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邊緣處。
打孔眼線49為包括在與框線34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之平坦部49a及在與框線34傾斜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傾斜部49b的摺線。於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中,各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之平坦部49a係於正交於連結底側翼片11L、11R之基端與前端之線之方向上延伸,換言之係與紙盒本體4之底壁4BT平行而延伸。又,各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之傾斜部49b係以如下方式配置:相較於與平坦部49a連續之側之傾斜部49b之端部,離開平坦部49a之傾斜部49b之另一側之端部如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更靠近其基端,換言之係位於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邊緣處。
於各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中設置有1條或複數條半切線50。該半切線50與上述半切線48相同,係自表面側起至厚度方向之中途為止切入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而形成之連續之切線。各接著區域46藉由半切線50而劃分為複數個部分。半切線50之切口之深度較佳為紙板之厚度之10%~90%,更佳為30%~80%。於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中,各後側翼片17L、17R之半切線50如以同一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上為始點並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換言之係朝向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後側翼片17L、17R之邊而延伸。
各後側翼片17L、17R之非接著區域47係設置於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之周圍。於各非接著區域47中,例如,塗佈有用以抑制與接著劑之接著性的塗料。較佳為各後側翼片17L、17R之非接著區域47並未設置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前端側部分之表面側之面,但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基端側部分之表面側之面中佔據除接著區域46以外之所有部分。
於圖2中頂壁部分19之左右,圖2之紙板具有蓋體頂側翼片19L、19R。各蓋體頂側翼片19L、19R係經由與中心軸方向A正交並延伸之框線35而連結於頂壁部分19。各蓋體頂側翼片19L、19R之縱向尺寸與頂壁部分19之縱向尺寸大致相等,各蓋體頂側翼片19L、19R之橫向尺寸小於前壁部分13之縱向尺寸。
於圖2中蓋體前側部分21之左右,圖2之紙板具有蓋體前側翼片21L、21R。蓋體前側翼片21L、21R係於圖2中較打孔眼線5Fm更上方,經由與中心軸方向A正交並延伸之框線36而連結於蓋體前側部分21。各蓋體前側翼片21L、21R之橫向尺寸小於頂壁部分19之縱向尺寸。於包裝物供應體1中,以使蓋體前側翼片21R、21L較蓋體頂側翼片19R、19L更內側之方式將蓋體頂側翼片19R、19L與蓋體前側翼片21R、21L互相重疊,並使用接著劑進行接合。蓋體端壁5SR、5SL係如此由蓋體頂側翼片19R、19L與蓋體前側翼片21R、21L所形成。蓋體5係於為了開啟及關閉紙盒本體4之開口而以框線18為中心旋轉時,底側翼片11L、11R之延長部11La、11Ra與蓋體前側翼片21L、21R分別卡合脫離。若藉由蓋體5將紙盒本體4之開口蓋上,則會發出咔嚓聲且底側翼片11L、11R之延長部11La、11Ra卡合於蓋體前側翼片21L、21R,其結果為蓋體5卡止於紙盒本體4。
於圖2之紙板之副前壁部分15中,設置有用以防止收納於紙盒2內之捲繞體3自紙盒本體4之開口向外部冒出之防冒出片15L、15R。防冒出片15L、15R係自圖2中副前壁部分15之左右之兩端即接近於前壁部分13之位置延伸。於紙盒2中,防冒出片15L、15R係藉由於框線37處彎折而朝向紙盒本體4之內側突起,並卡合於紙盒本體4內之捲繞體3之兩端部。因此,自紙盒本體4之捲繞體3之冒出得以防止。
其次,除參照圖3以外,亦一面參照圖4及圖5一面對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進一步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端壁4SR係藉由將底側翼片11R與前側翼片13R及後側翼片17R重疊,並使用接著劑進行接合而形成。同樣地,端壁4SL係藉由將底側翼片11L與前側翼片13L及後側翼片17L重疊,並使用接著劑進行接合而形成。前側翼片13L、13R與後側翼片17L、17R係以後側翼片17L、17R之前端部分較前側翼片13L、13R更靠紙盒本體4之內側之方式而互相重疊。用以將前側翼片13L、13R接合於底側翼片11L、11R之接著劑係在塗佈於前側翼片13L、13R之上後,藉由前側翼片13L、13R與底側翼片11L、11R之重疊而延伸,其結果,跨越打孔眼線44而擴及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與非接著區域42之兩者。藉由該前側翼片13L、13R上之接著劑55,使前側翼片13L、13R接合於底側翼片11L、11R。用以將後側翼片17L、17R接合於底側翼片11L、11R之接著劑係在塗佈於後側翼片17L、17R之上後,藉由後側翼片17L、17R與底側翼片11L、11R之重疊而延伸,其結果,跨越打孔眼線49而擴及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與非接著區域47之兩者。藉由該後側翼片17L、17R上之接著劑56,使後側翼片17L、17R接合於底側翼片11L、11R。
如圖4所示,於紙盒本體4之端壁4SL、4SR中,前側翼片13L、13R之打孔眼線44及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分別如以於端壁4SL、4SR中位於最外側之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並非靠近其基端,而係靠近前端,換言之係位於距離底壁4BT最遠之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邊緣處。打孔眼線44之平坦部44a及打孔眼線49之平坦部49a係互相位於同一直線上。又,平坦部44a、49a係於正交於連結底側翼片11L、11R之基端與前端之線之方向上延伸,換言之係沿與紙盒本體4之底壁4BT平行而延伸之圖4中之箭頭X,即沿底側翼片11L、11R之框線31而延伸。再者,圖4中之箭頭Z表示與連結底側翼片11L、11R之基端與前端之線平行之方向。打孔眼線44之傾斜部44b及打孔眼線49之傾斜部49b分別如以平坦部44a、49a之一端為始點並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換言之係朝向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之邊而傾斜延伸。各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內之半切線45如以同一前側翼片13L、13R之打孔眼線44上為始點並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換言之係朝向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前側翼片13L、13R之邊而傾斜延伸。繼之,各半切線45之終點(不位於打孔眼線44上之側之點)與同一半切線45之始點(位於打孔眼線44上之側之點)相比,係位於通過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之間並沿以圖4中之箭頭Z所表示之方向延伸之虛線CL附近。各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內之半切線50如以同一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上為始點並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換言之係朝向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後側翼片17L、17R之邊而傾斜延伸。繼之,各半切線50之終點(不位於打孔眼線49上之側之點)與同一半切線50之始點(位於打孔眼線49上之側之點)相比,係位於虛線CL之附近。
如圖5(a)所示,於紙盒2之拆除時,於紙盒本體4之各端壁4SL、4SR中互相接合之翼片彼此之拆開係藉由例如用食指將底側翼片11L、11R之前端向圖5(a)中之箭頭之方向拉伸而進行。前側翼片13L、13R上之接著劑55中之位於接著區域41上之部分發揮將前側翼片13L、13R接合於底側翼片11L、11R之作用,另一方面,位於非接著區域42上之部分不發揮此作用。同樣地,後側翼片17L、17R上之接著劑56中之位於接著區域46上之部分發揮將後側翼片17L、17R接合於底側翼片11L、11R之作用,另一方面,位於非接著區域47上之部分不發揮此作用。因此,於將自底側翼片11L、11R之前端起至打孔眼線44、49為止之部分自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拆開時幾乎不需用力。於自如圖5(b)中所示之狀態進而將底側翼片11L、11R自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拆開時則需要某種程度之力。
如圖5(c)所示,若將藉由前側翼片13L、13R上之接著劑55而接合於前側翼片13L、13R之底側翼片11L、11R自前側翼片13L、13R拆開,則會於自打孔眼線44之平坦部44a起至半切線43為止之間,即於接著區域41內產生前側翼片13L、13R之層間剝離。然而,藉由利用半切線43將前側翼片13L、13R之表面側之面斷開,而使前側翼片13L、13R之層間剝離不會超過半切線43而擴及非接著區域42。同樣地,若將藉由後側翼片17L、17R上之接著劑56而接合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底側翼片11L、11R自後側翼片17L、17R拆開,則會於自打孔眼線49之平坦部49a起至半切線48為止之間,即於接著區域46內產生後側翼片17L、17R之層間剝離。然而,藉由利用半切線48將後側翼片17L、17R之表面側之面斷開,而使後側翼片17L、17R之層間剝離不會超過半切線48而擴及非接著區域47。
與半切線43不同,打孔眼線44並未將前側翼片13L、13R之表面側之面完全斷開。因此,如圖5(a)~圖5(c)所示般於將底側翼片11L、11R自前側翼片13L、13R拆開時,在打孔眼線44之切口部分容易開始前側翼片13L、13R之層間剝離,另一方面,在打孔眼線44之非切口部分不易開始層間剝離。由此,藉由適當地變更打孔眼線44之切口部分彼此之間的間隔,可調節將底側翼片11L、11R自前側翼片13L、13R拆開所需之力。同樣地,後側翼片17L、17R之打孔眼線49並未將後側翼片17L、17R之表面側之面完全斷開,因此,在打孔眼線49之切口部分容易開始後側翼片17L、17R之層間剝離,另一方面,在打孔眼線49之非切口部分不易開始層間剝離。由此,藉由適當地變更打孔眼線49之切口部分彼此之間的間隔,可調節將底側翼片11L、11R自後側翼片17L、17R拆開所需之力。
假如於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並未由非接著區域42所包圍之情形時,則會因自接著區域41露出之接著劑而導致即便於接著區域41以外之部分,前側翼片13L、13R亦接合於底側翼片11L、11R。其結果,難以於打孔眼線44開始前側翼片13L、13R之層間剝離,且亦難以調節將底側翼片11L、11R自前側翼片13L、13R拆開所需之力。於此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接著區域41係由非接著區域42所包圍,因此即便接著劑自接著區域41露出,所露出之接著劑會擴及非接著區域42之上。亦即自接著區域41露出之接著劑無助於前側翼片13L、13R與底側翼片11L、11R之間之接著。因此,會於打孔眼線44確實地開始前側翼片13L、13R之層間剝離。又,與省略了非接著區域42之情形相比,關於塗佈接著劑之位置或量之自由度較高。再者,可以說在本段中關於前側翼片13L、13R之敍述與關於後側翼片17L、17R之敍述完全相同。
又,假如於遍及前側翼片13L、13R之全寬並沿圖4中之箭頭X之方向設置打孔眼線44之情形時,打孔眼線44與前側翼片13L、13R上之接著劑55之重疊因接著劑之擴散而異。於此情形時,即便可調整將底側翼片11L、11R自前側翼片13L、13R拆開所需之力,關於該拆開之開始時所需之力亦可能導致連同包裝物供應體1之散開。於此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打孔眼線44包含平坦部44a與傾斜部44b,故而即便於平坦部44a之延長線上塗佈有接著劑,於開始自前側翼片13L、13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時所需之力亦藉由平坦部44a之長度而規定。由此,可關於開始自前側翼片13L、13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時所需之力消除連同包裝物供應體1之散開並使其均一地進行。而且藉由制約平坦部44a與前側翼片13L、13R上之接著劑55之重疊,可抑制於開始自前側翼片13L、13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時所需之力之最大值。又,藉由根據接著區域41之形狀制約平坦部44a與前側翼片13L、13R上之接著劑55之重疊,關於塗佈接著劑之位置或量之自由度增加。進而藉由打孔眼線44具有傾斜部44b,可容易地擴大前側翼片13L、13R與底側翼片11L、11R之間之打孔眼線44中之接著面積並提高端壁4SL、4SR之強度。再者,可以說在本段中關於前側翼片13L、13R之敍述與關於後側翼片17L、17R之敍述完全相同。
又,假如於省略了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之半切線45之情形時,於自前側翼片13L、13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時會在接著區域41之整體中產生前側翼片13L、13R之層間剝離。關於此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接著區域41係藉由半切線45而劃分為複數個部分,因此前側翼片13L、13R之層間剝離並非於接著區域41之整體中,而僅於所劃分之部分中之與接著劑55重疊之部分中產生。藉此,自前側翼片13L、13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所需之力會變小。而且,藉由各半切線45以打孔眼線44上為始點並朝向圖4中之虛線CL傾斜延伸,作用於底側翼片11L、11R之力朝向虛線CL集中亦有助於減小自前側翼片13L、13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所需之力。再者,可以說關於前側翼片13L、13R之以上敍述係與關於後側翼片17L、17R之敍述完全相同者。再者,可以說在本段中關於前側翼片13L、13R之敍述與關於後側翼片17L、17R之敍述完全相同。
後側翼片17L、17R之非接著區域47並未設置於未與底側翼片11L、11R直接接觸之後側翼片17L、17R之前端側部分之表面側之面,而僅設置於與底側翼片11L、11R直接接觸之後側翼片17L、17R之基端側部分之表面側之面。藉由如此僅於與底側翼片11L、11R直接接觸之部分中設置非接著區域47,可將設置非接著區域47所需之成本抑制於所需最低限度。
於各端壁4SL、4SR中,在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之間存在有非接著區域47。藉由如此使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隔開,而難以產生因前側翼片13L、13R上之接著劑與後側翼片17L、17R上之接著劑混合而導致之異常,例如,產生如特定之量之接著劑無法保持於各接著區域41、46之異常。
根據第一實施形態,可獲得如下效果。
(1)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係藉由半切線43與打孔眼線44而劃定,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係藉由半切線48與打孔眼線49而劃定。打孔眼線44、49之任一者如以底側翼片11R作為基準時均係配置於其前端側。又,接著區域41、46係由非接著區域42、47所包圍,且接著劑跨越打孔眼線44、49而擴及接著區域41、46與非接著區域42、47之兩者。根據如此之構成,藉由於打孔眼線44、49中開始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之層間剝離,而可自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因此,藉由適當地變更打孔眼線44、49之切口部分彼此之間的間隔,可調節自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所需之力。
(2)打孔眼線44、49為包含平坦部44a、49a與傾斜部44b、49b之摺線。因此,於開始自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時所需之力之最大值係藉由平坦部44a、49a之長度而加以規定。又,亦可抑制上述所需之力之大小。
(3)接著區域41、46係藉由半切線45、50而劃分為複數個部分。因此,於自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將底側翼片11L、11R拆開時,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之層間剝離並非於接著區域41、46之整體中,而僅於所劃分之部分中之與接著劑55重疊之部分及與接著劑56重疊之部分中產生。此構成使自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之底側翼片11L、11R之拆開容易進行。
(4)後側翼片17L、17R之非接著區域47係僅設置於與底側翼片11L、11R直接接觸之後側翼片17L、17R之基端側部分之表面側之面。於此情形時,可將設置非接著區域47所需之成本抑制於所需最低限度。
(第二實施形態)
以下,按照圖6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第二實施形態係對第一實施形態中之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之形狀,更詳細而言係對劃定接著區域46之半切線添加變更而成者。因此,於以下說明中,主要對自第一實施形態之變更點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於劃定接著區域46之半切線中在圖6中以參照符號60表示之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前端之部分係在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框線34傾斜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且與接著區域46內之半切線50平行。半切線60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切線48相同,為自表面側起至厚度方向之中途為止切入後側翼片17L、17R而形成之連續之切線。半切線60之切口之深度較佳為紙板之厚度之10%~90%,更佳為30%~80%。
於第一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如圖4所示,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劃定接著區域46之半切線48中包含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框線34平行而延伸之部分。此處,於形成端壁4SL、4SR之過程中,以不移動設置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基端之框線34之方式以固定之狀態將後側翼片17L、17R於框線34處彎折。另一方面,若於翼片之一部分設置半切線等切口,則於形成有該切口之部位翼片之強度會降低。因此,於後側翼片17L、17R中設置有與設置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基端之框線34平行的半切線之情形時,於用以彎折後側翼片17L、17R之力作用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前端時,有後側翼片17L、17R於該半切線處彎折之虞。又,此種彎折不良於在成為彎折力之作用點的後側翼片17L、17R之前端附近設置有與框線34平行之半切線之情形時尤其易顯著地產生。總之,於將後側翼片17L、17R於框線34處彎折時,有時會無意地在與該框線34平行而延伸之半切線48之部分將後側翼片17L、17R彎折,又,由於與框線34平行而延伸之半切線48之部分係位於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前端處,因此變得易引起該無意之後側翼片17L、17R之彎折。
關於此方面,於第二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如圖6所示,係框線34之延長線與半切線60之延長線互相交叉之構成。亦即,於後側翼片17L、17R,沿框線34延伸之方向,切口即強度降低之部位不連續地存在。因此,即便為於接著區域46在後側翼片17R之前端側設置有半切線60之構成,亦可抑制代替於框線34處將後側翼片17L、17R彎折而於半切線60處將後側翼片17L、17R彎折之情形。亦即,由於半切線60並非在與框線34平行而在與框線34之延長線交叉之方向上延伸,故而於將後側翼片17L、17R於框線34處彎折時,不易產生無意地於框線34以外之部分將後側翼片17L、17R彎折之情形。而且,由於該半切線60與接著區域46內之半切線50平行,故而相較於與半切線50傾斜交叉之情形會容易形成。
根據第二實施形態,除第一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亦可獲得如下效果。
(5)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劃定接著區域46之半切線中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前端之部分60係在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框線34傾斜交叉之方向上延伸。因此,於將後側翼片17L、17R於框線34處彎折時,不易產生無意地於框線34以外之部分將後側翼片17L、17R彎折之情形。
再者,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亦可如下進行變更。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各端壁4SL、4SR中在前側翼片13L、13R之接著區域41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接著區域46之間存在有非接著區域47,但亦可使接著區域41與接著區域46連續。即便於如此之構成中亦可獲得以上述(1)~(5)為准之效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後側翼片17L、17R之非接著區域47係僅設置於與底側翼片11L、11R直接接觸之後側翼片17L、17R之基端側部分之表面側之面,但亦可將後側翼片17L、17R之表面側之面中之除接著區域46以外之所有部分設為非接著區域47。即便於如此之構成中亦可獲得以上述(1)~(3)、(5)為准之效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各端壁4SL、4SR中後側翼片17L、17R係配置於較前側翼片13L、13R更內側。然而並不限於此,亦可使前側翼片13L、13R之長度大於後側翼片17L、17R之長度,且可將前側翼片13L、13R配置於較後側翼片17L、17R更靠紙盒本體4之內側。於此情形時,較佳為前側翼片13L、13R之非接著區域42僅設置於與底側翼片11L、11R直接接觸之前側翼片13L、13R之基端側部分之表面側之面。若為如此之構成,則可獲得與上述(1)~(5)相同之效果。或者,若確保端壁4SL、4SR之充分之強度,則亦可於各端壁4SL、4SR中不將前側翼片13L、13R與後側翼片17L、17R重疊而使其互相分離。於此情形時,可降低設置非接著區域42、47所需之成本。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各端壁4SL、4SR中前側翼片13L、13R及後側翼片17L、17R係配置於較底側翼片11L、11R更靠紙盒本體4之內側。然而並不限於此,藉由適當變更各翼片之構成,例如,亦可將前側翼片及底側翼片配置於較後側翼片更靠紙盒本體4之內側。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前側翼片13L、13R中設置有接著區域41及非接著區域42,又,在後側翼片17L、17R中設置有接著區域46及非接著區域47。然而並不限於此,亦可作為其追加或代替而於底側翼片11L、11R中設置接著區域及非接著區域。即便為如此之構成,亦可獲得以上述(1)~(5)為準之效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非接著區域42、47中塗佈有用以抑制與接著劑之接著性的塗料。然而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藉由使非接著區域42、47之表面粗糙度低於接著區域41、46之表面粗糙度,而使非接著區域42、47之與接著劑之接著性低於接著區域41、46。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打孔眼線44係不連續地排列有貫穿前側翼片13L、13R之切口者,打孔眼線49係不連續地排列有貫穿後側翼片17L、17R之切口者。然而並不限於此,打孔眼線44之切口部分亦可為自表面側起至厚度方向之中途為止切入前側翼片13L、13R而形成者。同樣地,打孔眼線49之切口部分亦可為自表面側起至厚度方向之中途為止切入後側翼片17L、17R而形成者。即便為如此之構成,亦可獲得以上述(1)~(5)為準之效果。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省略接著區域41、46內之半切線45、50。即便為如此之構成,亦可獲得類似上述(1)~(4)之效果。又,半切線45、50只要如以打孔眼線44、49上為始點並以底側翼片11L、11R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換言之係朝向最接近於底壁4BT之前側翼片13L、13R或後側翼片17L、17R之邊而延伸,藉此將接著區域41、46分割為複數個部分者,則可為任意者。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打孔眼線44、49亦可不為摺線,而為直線或曲線。即便為如此之構成,亦可獲得類似上述(1)之效果。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於後側翼片17L、17R之劃定接著區域46之半切線48中後側翼片17L、17R之靠近前端之部分60係在與後側翼片17L、17R之框線34傾斜交叉之方向上延伸。然而並不限於此,亦可作為其追加或代替,而於前側翼片13L、13R之劃定接著區域41之半切線43中使前側翼片13L、13R之靠近前端之部分在與前側翼片13L、13R之框線33傾斜交叉之方向上延伸。
1...包裝物供應體
2...紙盒
3...捲繞體
3C...紙芯
3F...保鮮膜
4...紙盒本體
4B...後壁
4F...前壁
4BT...底壁
4Fc...接著點
4Fd...副前壁
4SL、4SR...端壁
5...蓋體
5E...開封端
5F...蓋體前壁
5T...頂壁
5Fm...開封用打孔眼線
5SL、5SR...蓋體端壁
6...切割刀
11...底壁部分
11L、11R...底側翼片
11La、11Ra...延長部
12、14、16、18、20、31、32、33、34、35、36、37...框線
13...前壁部分
13a...突起
13L、13R...前側翼片
15...副前壁部分
15L、15R...防冒出片
17...後壁部分
17L、17R...後側翼片
19...頂壁部分
19L、19R...蓋體頂側翼片
21...蓋體前側部分
21a...切口
21L、21R...蓋體前側翼片
41、46...接著區域(第1區域)
42、47...非接著區域(第2區域)
43、45、48、50、60...半切線
44、49...打孔眼線
44a、49a...平坦部
44b、49b...傾斜部
55、56...接著劑
A...中心軸方向
CL...虛線
FP...前表面凸部
R...圓周方向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物供應體之立體圖即表示開封前之狀態的圖。
圖2係自表面側觀察將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物供應體所具備之紙盒展開而獲得之紙板之圖。
圖3係將第一實施形態之紙盒之紙盒本體之端壁分解表示之立體圖。
圖4係表示沿包裝物之捲繞體之中心軸方向觀察第一實施形態之端壁時之相對於底側翼片之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之接著區域之位置關係的模式圖。
圖5(a)~圖5(c)係第一實施形態之端壁之剖面圖,更詳細而言,圖5(a)係表示將底側翼片自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拆開前之狀態之圖,圖5(b)係表示剛開始將底側翼片自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拆開後之狀態之圖,圖5(c)係表示將底側翼片自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拆開後之狀態之圖。
圖6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紙盒之端壁的模式圖,即主要表示前側翼片及後側翼片之圖。
3...捲繞體
4B...後壁
4F...前壁
4SR...端壁
5F...蓋體前壁
5T...頂壁
5SR...蓋體端壁
6...切割刀
11R...底側翼片
11Ra...延長部
13...前壁部分
13R...前側翼片
17...後壁部分
17R...後側翼片
19...頂壁部分
19R...蓋體頂側翼片
21...蓋體前側部分
21R...蓋體前側翼片
31、33、34...框線
41、46...接著區域(第1區域)
42、47...非接著區域(第2區域)
43、45、48、50...半切線
44、49...打孔眼線
44a、49a...平坦部
44b、49b...傾斜部
55、56...接著劑
A...中心軸方向

Claims (7)

  1. 一種紙盒,其係包括底壁、設置於底壁之前後之一對側壁及設置於底壁之左右之一對端壁者;且其特徵在於:各端壁係藉由將自底壁之左右兩端中之一方延伸之翼片與自一對側壁之左右兩端中之同一方延伸之2個翼片重疊,並使用接著劑進行接合而形成;上述翼片中之至少一個係具有一包含藉由打孔眼線所劃定之第1區域及與接著劑之接著性低於第1區域之第2區域之面,且於上述第1區域接合於另一翼片;接著劑係跨越上述打孔眼線而擴及上述第1區域與上述第2區域之兩者。
  2. 如請求項1之紙盒,其中上述第1區域除藉由上述打孔眼線以外亦藉由半切線來劃定;上述打孔眼線與上述半切線相比,以於包含具有該打孔眼線之翼片之端壁中位於最外側之翼片作為基準時係位於靠近其前端處。
  3. 如請求項2之紙盒,其中上述半切線之延長線與成為具有該半切線之翼片之基端的框線之延長線互相交叉。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紙盒,其中上述打孔眼線為摺線。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紙盒,其中於上述第1區域內設置有別的半切線; 該別的半切線以上述打孔眼線上為始點並以上述位於最外側之翼片作為基準時係朝向其基端延伸之直線。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紙盒,其中上述端壁中位於最外側之翼片為自底壁延伸之翼片;上述具有第1區域及第2區域之翼片為自側壁延伸之翼片。
  7. 一種包裝物供應體,其包括:捲繞體,其係將包裝物捲繞而成;以及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紙盒,其係收納上述捲繞體。
TW99141100A 2009-11-30 2010-11-26 紙盒及包裝物供應體 TWI430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2065 2009-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728A TW201134728A (en) 2011-10-16
TWI430924B true TWI430924B (zh) 2014-03-21

Family

ID=4406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1100A TWI430924B (zh) 2009-11-30 2010-11-26 紙盒及包裝物供應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08438A4 (zh)
JP (1) JP5694190B2 (zh)
CN (1) CN102666296B (zh)
TW (1) TWI430924B (zh)
WO (1) WO20110654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0372B2 (ja) * 2019-05-20 2023-08-03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化粧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8748A (en) * 1975-11-11 1976-05-2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Reclosable carton
US4613046A (en) * 1984-06-28 1986-09-23 James River Corporation Reclosable package and carton blank
DE4036850A1 (de) * 1990-11-19 1992-05-21 Henkel Kgaa Aufreisshilfe fuer innenbeutelverpackung
US5474231A (en) * 1994-01-18 1995-12-12 Fold-Pak Corporation Adhesive ports for folding cartons
JP2000085751A (ja) * 1998-09-14 2000-03-28 Otsuka Pharmaceut Factory Inc フラップを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で封緘した紙箱
JP4243896B2 (ja) * 1999-09-14 2009-03-25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ロール体搬送用段ボール箱
JP2001088821A (ja) * 1999-09-20 2001-04-03 Ricoh Co Ltd ラップラウンドカートン
JP2003246314A (ja) * 2002-02-22 2003-09-02 Teikoku Seiyaku Co Ltd 段ボール組箱
JP2004051204A (ja) * 2002-07-24 2004-02-19 Teikoku Seiyaku Co Ltd 段ボール組箱
JP2004059070A (ja) * 2002-07-29 2004-02-2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梱包物、および炭素質繊維シートの梱包材
JP4809750B2 (ja) 2005-11-30 2011-11-09 株式会社クレハ 減容化容易なラップフィル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728A (en) 2011-10-16
JP5694190B2 (ja) 2015-04-01
EP2508438A4 (en) 2014-09-03
CN102666296A (zh) 2012-09-12
WO2011065405A1 (ja) 2011-06-03
CN102666296B (zh) 2014-11-19
EP2508438A1 (en) 2012-10-10
JPWO2011065405A1 (ja)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37292B1 (en) Hinge-lid pack for rod-shaped smoking articles
US9725207B2 (en) Easy open carton
US20110233205A1 (en) Packing box
TWI430924B (zh) 紙盒及包裝物供應體
JP2018090292A (ja) 包装箱
JP2008100741A (ja) 米飯加工食品の包装体
JP6129604B2 (ja) 段ボール箱用シート及び段ボール箱
JP2010013123A (ja) 包装箱
JP3154972U (ja) 段ボール箱
JP5468861B2 (ja) 容器、及び包装物収容体
JP2009154955A (ja) 段ボールカートン
JP2011225226A (ja) 包装用容器及びブランクシート
JP2016078871A (ja) 包装箱
JP6541977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5736437B2 (ja) ブリスター包装体
JP2001139024A (ja) 梱包箱
JP7463703B2 (ja) 包装箱
JP7566584B2 (ja) 包装箱およびブランク
JP4913417B2 (ja) 衛生用紙収納用カートン
JP5954611B2 (ja) 紙容器およびブランク
JP4448011B2 (ja) 包装箱
JP4893713B2 (ja) 包装容器
JP5579458B2 (ja) カートン中間成形体及び包装物供給体
JP2024057478A (ja) 横開き包装用箱
JP2016022979A (ja) 包装用箱及びそのブランク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