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6296B - 纸箱及包装物供给体 - Google Patents

纸箱及包装物供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6296B
CN102666296B CN201080053738.4A CN201080053738A CN102666296B CN 102666296 B CN102666296 B CN 102666296B CN 201080053738 A CN201080053738 A CN 201080053738A CN 102666296 B CN102666296 B CN 102666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lap
flap
perforation
carto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37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6296A (zh
Inventor
关孝幸
中村孝
佐伯麻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e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Kure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62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8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 B65D83/0805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through an aperture in a wall
    • B65D83/0811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through an aperture in a wall with means for assisting dispensing
    • B65D83/0841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ispensing thin flat articles in succession through an aperture in a wall with means for assisting dispensing and for cutting interconnect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227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with end closures formed by inward folding of flaps and securing them by heat-seal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to the flaps or by sta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54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 B65D5/5405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 B65D5/541Lines of weakness to facilitate opening of container or dividing it into separate parts by cutting or tearing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med by erecting a blank in tubular form the lines of weakness being provided in one or more closure fl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tons (AREA)

Abstract

包装物供给体(1)具备将缠绕膜等包装物(3F)卷绕成的辊(3)、和收容辊(3)的纸箱(2)。纸箱(2)具备底壁(4BT)、侧壁(4F、4B)、和端壁(4SL、4SR)。各端壁通过将从底壁(4BT)延伸的折翼(11L、11R)的1个与从侧壁(4F)延伸的折翼(13L、13R)的1个以及从侧壁(4B)延伸的折翼(17L、17R)的1个重叠、使用粘接剂接合而形成。这些折翼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具备第1区域(41、46)和第2区域(42、47)的面,用第1区域(41、46)接合到别的折翼上,所述第1区域(41、46)由穿孔眼线(44、49)划定,所述第2区域(42、47)与粘接剂的粘接性比第1区域低。具有穿孔眼线(44、49)的折翼上的粘接剂(55、56)跨过穿孔眼线(44、49)向第1区域(41、46)和第2区域(42、47)的两方扩展。

Description

纸箱及包装物供给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收容将缠绕膜、铝箔、烹调片等包装物卷绕成的辊的纸箱、以及使用该纸箱的包装物供给体。 
背景技术
用来收容将缠绕膜、铝箔、烹调片等包装物卷绕成的辊的纸箱具备纸箱主体、相对于纸箱主体能够转动且一体形成的盖体、和为了将从纸箱主体内拉出的包装物切断而安装在盖体上的锯齿状的切断刃。纸箱主体具备底壁、从底壁的相对置的两边竖起的前壁及后壁、和从底壁的相对置的另外的两边竖起的左右一对端壁。左侧的端壁由从底壁、前壁及后壁的左侧的端部分别延伸的3个折翼构成,右侧的端壁由从底壁、前壁及后壁的右侧的端部分别延伸的3个折翼构成。更具体地讲,各端壁通过将作为从后壁延伸的折翼的后侧折翼、作为从前壁延伸的折翼的前侧折翼、以及作为从底壁延伸的折翼的底侧折翼以该顺序朝向纸箱主体的内侧弯折后、用涂敷在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上的粘接剂使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接合在底侧折翼上而形成。 
可是,将缠绕膜完全用尽后的已使用的纸箱通常被作为旧纸回收而再利用。在此情况下,除了将安装在纸箱的盖体上的切断刃拆下以外,为了减小纸箱的体积,一般进行将在纸箱主体的各端壁上相互接合的折翼彼此拉离后将纸箱平坦地压扁平的操作。以使这样的纸箱的解体变得容易的目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涂敷有粘接剂的折翼的区域中设置半切线的技术。根据该结构,在折翼彼此的拉离时,通过在设有半切线的折翼处发生层间剥离,将折翼彼此拉离所需要的力变小,所以容易进行纸箱的解体。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765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将粘接剂涂敷到折翼上的工序及将折翼相互接合的工序中,粘接剂从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的设有半切线的规定的区域露出的情况有不少。在此情况下,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在上述规定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接合在底侧折翼上,结果,折翼彼此的拉离所需要的力变大。此外,该粘接剂的露出也成为关于折翼彼此的拉离所需要的力的各纸箱的不均匀的原因。为了避免以粘接剂的露出为原因而折翼彼此的拉离所需要的力变大,考虑在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的上述规定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设置半切线。但是,设置越多半切线,折翼的强度越下降。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控制将在纸箱的端壁上相互叠合接合的折翼彼此拉离所需要的力的纸箱、以及具备该纸箱的包装物供给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1形态中,提供一种具备底壁、设在底壁的前后的一对侧壁、和设在底壁的左右的一对端壁的纸箱。各端壁通过将从底壁的左右两端中的一个延伸的折翼与从一对侧壁的左右两端中的相同的一个延伸的两个折翼重叠、使用粘接剂接合而形成。上述折翼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具备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面,并且用上述第1区域接合在别的折翼上,所述第1区域由穿孔眼线划定,所述第2区域与粘接剂的粘接性比第1区域低。粘接剂跨过上述穿孔眼线向上述第1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的两方扩展。 
上述第1区域也可以除了上述穿孔眼线以外还由半切线划定。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穿孔眼线与上述半切线相比,在以在包括具有该穿孔眼线的折翼的端壁中位于最外侧的折翼为基准的情况下,靠近其前端。 
优选的是,上述半切线的延长线与作为具有该半切线的折翼的基端的格线的延长线相互交叉。 
上述穿孔眼线优选的是折线。 
也可以在上述第1区域内设有别的半切线。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别的半切线是以上述穿孔眼线上为起点、在以上述位于最外侧的折翼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其基端延伸的直线。 
优选的是,在上述端壁中位于最外侧的折翼是从底壁延伸的折翼。在此情况下,具有上述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折翼是从侧壁延伸的折翼。 
在本发明的第2形态中,提供一种具备将包装物卷绕成的辊、和收容上述辊的有关上述第1形态的纸箱的包装物供给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物供给体的立体图,是表示开封前的状态的图。 
图2是从表侧观察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物供给体具备的纸箱展开而得到的纸板的图。 
图3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纸箱的纸箱主体的端壁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壁沿着包装物的辊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的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的对于底侧折翼的粘接区域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a)~图5(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壁的剖面图,更详细地讲,图5(a)是表示将底侧折翼从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拉离前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刚开始底侧折翼的从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的拉离后的状态的图,图5(c)是表示将底侧折翼从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拉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纸箱的端壁的示意图,是主要表示前侧折翼及后侧折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对将有关本发明的纸箱及包装物供给体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物供给体1由将涂板(コートボール)纸等纸板弯折而形成的长方体状的纸箱2、和将由聚偏二氯乙烯等构成的作为包装物的缠绕膜3F卷绕到纸芯3C上而形成的辊3构成。纸箱2形成为顶面开口的有底箱状,具备在内部收容辊3的纸箱主体4、和用来将纸箱主体4的开口开闭的盖体5。在盖体5上设有切断刃6。 
纸箱主体4具备底壁4BT、设在底壁4BT的前后的作为一对侧壁的前壁4F及后壁4B、和设在底壁4BT的左右的一对端壁4SL、4SR。 
盖体5具备能够相对于纸箱主体4的后壁4B转动且一体形成的顶壁5T、从顶壁5T的前端延伸的盖体前壁5F、和从顶壁5T的左右两端延伸的盖体端壁5SL、5SR。盖体前壁5F当纸箱主体4的开口被盖体5关闭时对置于纸箱主体4的前壁4F而取位。盖体前壁5F在位于纸箱主体4的底壁4BT的附近的多个粘接点4Fc处接合在纸箱主体4的前壁4F上。粘接点4Fc沿着作为与辊3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的中心轴方向A均匀地设在纸箱主体4的前壁4F与盖体前壁5F之间。在盖体前壁5F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设有从盖体前壁5F的左端延伸到右端的开封用穿孔眼线5Fm。因此,成为通过穿孔眼线5Fm将盖体前壁5F大致沿着中心轴方向A切断。穿孔眼线5Fm大致以V字状延伸,该大致V字的顶点位于中心轴方向A的盖体前壁5F的中央并且朝下。在对应于穿孔眼线5Fm的右端下侧的盖体前壁5F的部分上,设有用来使沿着穿孔眼线5Fm的盖体前壁5F的切断的开始变得容易的开封端5E。 
通过抓住开封端5E将盖体前壁5F中的比穿孔眼线5Fm靠下侧的部分抵抗在粘接点4Fc接合在纸箱主体4的前壁4F上的力而从前壁4F撕下,将盖体前壁5F从右端朝向左端沿着穿孔眼线5Fm切断。通过这样将盖体前壁5F沿着穿孔眼线5Fm切断,盖体前壁5F的下侧部分被从作为比穿孔眼线5Fm靠上侧的部分、作为从顶壁5T连续的盖体前壁5F的部分的上侧部分分断。这样将纸箱2开封。从下侧部分分断后的盖体前壁5F的上侧部分的下端与穿孔眼线5Fm同样以大致V字状延伸,该大致V字的顶点位于中心轴方向A上的盖体前壁5F的中央并且朝下。在将盖体前壁5F沿着穿孔眼线5Fm切断后,通过使盖体5转动以使顶壁5T从纸箱主体4的前壁4F离开,能够从纸箱2内将缠绕膜3F拉出。 
切断刃6粘接安装在盖体前壁5F的内表面上。切断刃6关于中心轴方向A遍及盖体前壁5F整体延伸,此外与穿孔眼线5Fm对应而取位。切断刃6具有与穿孔眼线5Fm同样的大致V字的形状。切断刃6的大致V字的顶点位于中心轴方向A上的切断刃6的中央并且朝下。通过使用大致V字状的切断刃6,对于从纸箱主体4的内侧拉出而配置在前壁4F之上的缠绕膜3F,将切断刃6首先在中心轴方向A上的切断刃6的中央穿刺。由此,缠绕膜3F从中心轴方向A上的缠绕膜3F的中央朝向两端被切断。 
在比切断刃6靠上侧的盖体前壁5F的部分中的中心轴方向A上的盖体前壁5F的中央,设有从盖体前壁5F的外表面朝向前方突出的多个前面凸部FP。前面凸部FP是用来使触摸在前面凸部FP上的使用者通过触觉掌握中心轴方向A上的盖体前壁5F的中央、换言之在使用切断刃6将缠绕膜3F切断时应向缠绕膜3F最先穿刺的中心轴方向A上的切断刃6的中央是哪里的。由此,能够引导使用者以使其用适合于呈大致V字状的切断刃6的形状的方法将缠绕膜3F切断。前面凸部FP优选的是通过压纹加工形成。由压纹加工进行的前面凸部FP的形成是在形成纸箱2的过程中、在涂板纸等纸板的裁断时或裁断后、将对应于盖体前壁5F的纸板的部分的表侧的面的一部分从背侧推起而使其浮起、或者使特殊的墨附着在该纸板的部分的表侧的面上来进行的。 
在将缠绕膜3F切断时,首先,将纸箱2的盖体5打开,用一只手把持缠绕膜3F的前端,通过纸箱主体4的开口将缠绕膜3F拉出到纸箱主体4外。并且,将开口用盖体5关闭,将拉出的缠绕膜3F夹在盖体前壁5F与纸箱主体4的前壁4F之间。接着,一边用拿着纸箱2的另一只手的拇指推压前面凸部FP一边将纸箱2沿着辊3的周向R扭转。由此,将中心轴方向A上的切断刃6的中央的齿穿刺到缠绕膜3F上。然后,通过将纸箱2进一步扭转,将缠绕膜3F沿着中心轴方向A切断。即,切断刃6从中心轴方向A上的缠绕膜3F的中央朝向两端将缠绕膜3F切断。由此,由切断刃6进行的缠绕膜3F的切断不会引起撕裂等切断不良,对应于切断刃6的形状而良好地进行。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纸箱2更详细地说明。另外,关于作为纸箱2的展开图的图2,将图2中的左右方向以下方便地也称作中心轴方向A。 
图2所示的纸板是通过将纸箱2展开而得到的,具有与纸箱主体4的底壁4BT对应的底壁部分11。在底壁部分11的图2中上方,图2的纸板具有与纸箱主体4的前壁4F对应的前壁部分13。前壁部分13经由沿着中心轴方向A延伸的格线12连结在底壁部分11上。前壁部分13不是朝向底壁部分11的表侧的面(图2中表示的一侧的面)、而是朝向背侧的面(图2中没有表示的一侧的面)在格线12上被弯折,直到在与底壁部分11之间所成的角度成为直角。在前壁部分13中的距底壁部分11较近的位置上,多个突起13a沿着中心轴方向A排列。突起13a从前壁部分13的表侧的面突出,将上述粘接点4Fc部分地构成。在前壁部分13的图2中上方,图2的纸板具有与背衬前壁4F的纸箱主体4的副前壁4Fd对应的副前壁部分15。副前壁部分15经由沿着中心轴方向A延伸的格线14连结在前壁部分13上。副前壁部分15被朝向前壁部分13的背侧的面在格线14处弯折,直到副前壁部分15的背侧的面与前壁部分13的背侧的面接触。 
在底壁部分11的图2中下方,图2的纸板具有与纸箱主体4的后壁4B对应的后壁部分17。后壁部分17经由沿着中心轴方向A延伸的格线16连结在底壁部分11上。后壁部分17被朝向底壁部分11的背侧的面在格线16处弯折,直到在与底壁部分11之间所成的角度成为直角。在后壁部分17的图2中下方,图2的纸板具有与盖体5的顶壁5T对应的顶壁部分19。顶壁部分19经由沿着中心轴方向A延伸的格线18连结在后壁部分17上。顶壁部分19被朝向后壁部分17的背侧的面在格线18处弯折,直到在与后壁部分17之间所成的角度成为直角。 
在顶壁部分19的图2中下方,图2的纸板具有与纸箱2的盖体前壁5F对应的盖体前侧部分21。盖体前侧部分21经由沿着中心轴方向A延伸的格线20连结在顶壁部分19上。在盖体前侧部分21上,形成有上述V字状的穿孔眼线5Fm。在盖体前侧部分21的背侧的面上,沿着穿孔眼线5Fm粘接安装着上述V字状的切断刃6(在图2中图示略)。此外,在中心轴方向A的盖体前侧部分21的中央、比穿孔眼线5Fm靠图2中上方的位置上,设有上述多个前面凸部FP。此外,在比穿孔眼线5Fm靠图2中下方、与前壁部分13的上述突起13a对应的位置上,沿着中心轴方向A排列有与突起13a一起构成粘接点4Fc的多个半圆状的切入部21a。上述开封端5E设在盖体前侧部分21中的位于穿孔眼线5Fm的图2中右端下方的部分上。盖体前侧部分21朝向顶壁部分19的背侧的面在格线20处弯折,直到在与顶壁部分19之间所成的角度成为直角。如果将前壁部分13、副前壁部分15、后壁部分17、顶壁部分19及盖体前侧部分21都如前面说明那样弯折,则盖体前侧部分21的背侧的面成为与前壁部分13的表侧的面相对置的形状,能够将盖体前侧部分21的背侧的面粘接到前壁部分13的表侧的面上。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中的各部件的关于该图上下方向的尺寸称作纵尺寸,将关于该图左右方向的尺寸称作横尺寸。 
在底壁部分11的图2中左右,图2的纸板具有部分地分别构成纸箱主体4的各端壁4SL、4SR的底侧折翼11L、11R。各底侧折翼11L、11R经由与中心轴方向A正交而延伸的格线31连结在底壁部分11上。底侧折翼11L、11R朝向底壁部分11的背侧的面在格线31处弯折。各底侧折翼11L、11R的纵尺寸与底壁部分11的纵尺寸大致相等,各底侧折翼11L、11R的横尺寸与前壁部分13及后壁部分17的纵尺寸大致相等。 
在各底侧折翼11L、11R的前端上,经由与中心轴方向A正交延伸的格线32连结着延长部11La、11Ra。各延长部11La、11Ra在格线32处被弯折,以使延长部11La、11Ra的表侧的面与底侧折翼11L、11R的表侧的面对置。 
在前壁部分13的图2中左右,图2的纸板具有部分地分别构成纸箱主体4的各端壁4SL、4SR的前侧折翼13L、13R。各前侧折翼13L、13R经由与中心轴方向A正交延伸的格线33连结在前壁部分13上。前侧折翼13L、13R被朝向前壁部分13的背侧的面在格线33处弯折。各前侧折翼13L、13R的纵尺寸与前壁部分13的纵尺寸大致相等,各前侧折翼13L、13R的横尺寸比底壁部分11的纵尺寸小。各前侧折翼13L、13R的表侧的面具有与粘接剂的粘接性(即亲和性)比较高的粘接区域41、和与粘接剂的粘接性较低的非粘接区域42。在图2及图3中,粘接区域41是前侧折翼13L、13R的表侧的面中的用空白表示的部分,非粘接区域42是前侧折翼13L、13R的表侧的面中的添加网格表示的部分。 
各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由半切线43和穿孔眼线44划定。各前侧折翼13L、13R的半切线43及穿孔眼线44包含在该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中。半切线43是将前侧折翼13L、13R从表侧切入到厚度方向的中途而形成的连续的裂缝线。半切线43的切入的深度优选的是纸板的厚度的10%~90%,更优选的是30%~80%。穿孔眼线44是不连续地形成将前侧折翼13L、13R贯通的切入部的结构。由将纸箱主体4的端壁4SR部分地分解表示的图3可知,在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中,各前侧折翼13L、13R的半切线43与相同的前侧折翼13L、13R的穿孔眼线44相比,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不是靠近其前端而是靠近基端,换言之靠近与纸箱主体4的底壁4BT最接近的前侧折翼13L、13R的边。即,各前侧折翼13L、13R的穿孔眼线44与相同的前侧折翼13L、13R的半切线43相比,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靠近其前端,换言之靠近最远离底壁4BT的前侧折翼13L、13R的边。 
穿孔眼线44是由沿与格线33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坦部44a、和沿与格线33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44b构成的折线。穿孔眼线44的切入部分与非切入部分的长度的比优选的是1比4到4比1,更优选的是1比3。在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中,各前侧折翼13L、13R的穿孔眼线44的平坦部44a沿与将底侧折翼11L、11R的基端与前端连结的线正交的方向、换言之与纸箱主体4的底壁4BT平行地延伸。此外,各前侧折翼13L、13R的穿孔眼线44的倾斜部44b配置为,与和平坦部44a连续的倾斜部44b的端部相比、距平坦部44a较远的倾斜部44b的另一个端部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更靠近其基端、换言之靠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前侧折翼13L、13R的边。 
在各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中,设有1个或多个半切线45。该半切线45与上述半切线43同样,是将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从表侧切入到厚度方向的中途而形成的连续的裂缝线。各粘接区域41被半切线45区划为多个部分。半切线45的切入的深度优选的是纸板的厚度的10%~90%,更优选的是30%~80%。在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中,各前侧折翼13L、13R的半切线45以相同的前侧折翼13L、13R的穿孔眼线44上为起点,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其基端、换言之朝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前侧折翼13L、13R的边斜向延伸。 
各前侧折翼13L、13R的非粘接区域42设在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的周围。在各非粘接区域42上,例如涂敷有用来抑制与粘接剂的粘接性的涂料。作为这样的涂料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酯类UV固化型树脂或聚酰胺树脂。涂敷在非粘接区域42上的涂料的厚度优选的是0.1~4μm,更优选的是0.5~2μm。各前侧折翼13L、13R的非粘接区域42优选的是占据前侧折翼13L、13R的表侧的面中的除了粘接区域41以外的全部部分。 
在后壁部分17的图2中左右,图2的纸板具有与底侧折翼11L、11R及前侧折翼13L、13R一起分别构成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的后侧折翼17L、17R。各后侧折翼17L、17R经由与中心轴方向A正交延伸的格线34连结在后壁部分17上。后侧折翼17L、17R被朝向后壁部分17的背侧的面在格线34处弯折。各后侧折翼17L、17R的纵尺寸随着朝向后侧折翼17L、17R的前端而变小。各后侧折翼17L、17R的横尺寸比底壁部分11的纵尺寸小,并且比前侧折翼13L、13R的横尺寸大。各后侧折翼17L、17R的表侧的面具有与粘接剂的粘接性比较高的粘接区域46、和与粘接剂的粘接性比较低的非粘接区域47。在图2及图3中,非粘接区域47是后侧折翼17L、17R的表侧的面中的添加网格表示的部分,粘接区域46是后侧折翼17L、17R的表侧的面中的被非粘接区域47包围的用空白表示的部分。 
各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与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同样,由半切线48和穿孔眼线49划定。各后侧折翼17L、17R的半切线48及穿孔眼线49包含在该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1中。半切线48是将后侧折翼17L、17R从表侧切入到厚度方向的中途而形成的连续的裂缝线。半切线48的切入的深度优选的是纸板的厚度的10%~90%,更优选的是30%~80%。穿孔眼线49是不连续地形成将后侧折翼17L、17R贯通的切入部的结构。在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中,各后侧折翼17L、17R的半切线48的大部分与相同的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相比,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不是靠近其前端而是靠近基端,换言之靠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后侧折翼17L、17R的边。即,各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与相同的后侧折翼17L、17R的半切线48相比,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靠近其前端,换言之靠近最远离底壁4BT的后侧折翼17L、17R的边。 
穿孔眼线49是由沿与格线34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坦部49a、和沿与格线34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49b构成的折线。在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中,各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的平坦部49a在与将底侧折翼11L、11R的基端和前端连结的线正交的方向上、换言之与纸箱主体4的底壁4BT平行地延伸。此外,各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的倾斜部49b配置为,与和平坦部49a连续的倾斜部49b的端部相比,远离平坦部49a的倾斜部49b的另一个端部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更靠近其基端,换言之靠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后侧折翼17L、17R的边。 
在各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中,设有1个或多个半切线50。该半切线50与上述半切线48同样,是将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从表侧切入到厚度方向的中途而形成的连续的裂缝线。各粘接区域46被半切线50区划为多个部分。半切线50的切入的深度优选的是纸板的厚度的10%~90%,更优选的是30%~80%。在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中,各后侧折翼17L、17R的半切线50以相同的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上为起点,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其基端,换言之朝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后侧折翼17L、17R的边延伸。 
各后侧折翼17L、17R的非粘接区域47设在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的周围。在各非粘接区域47上,涂敷有例如用来抑制与粘接剂的粘接性的涂料。各后侧折翼17L、17R的非粘接区域47没有设在后侧折翼17L、17R的前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上,但优选的是占据后侧折翼17L、17R的基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中的除了粘接区域46以外的全部部分。 
在顶壁部分19的图2左右,图2的纸板具有盖体顶侧折翼19L、19R。各盖体顶侧折翼19L、19R经由与中心轴方向A正交延伸的格线35连结在顶壁部分19上。各盖体顶侧折翼19L、19R的纵尺寸与顶壁部分19的纵尺寸大致相等,各盖体顶侧折翼19L、19R的横尺寸比前壁部分13的纵尺寸小。 
在盖体前侧部分21的图2中左右,图2的纸板具有盖体前侧折翼21L、21R。盖体前侧折翼21L、21R在比穿孔眼线5Fm靠图2中上方经由与中心轴方向A正交延伸的格线36连结在盖体前侧部分21上。各盖体前侧折翼21L、21R的横尺寸比顶壁部分19的纵尺寸小。在包装物供给体1中,将盖体顶侧折翼19R、19L与盖体前侧折翼21R、21L相互叠合以使盖体前侧折翼21R、21L成为比盖体顶侧折翼19R、19L靠内侧,使用粘接剂接合。盖体端壁5SR、5SL这样由盖体顶侧折翼19R、19L和盖体前侧折翼21R、21L形成。当盖体5为了将纸箱主体4的开口开闭而以格线18为中心旋转时,底侧折翼11L、11R的延长部11La、11Ra与盖体前侧折翼21L、21R分别卡合脱离。如果纸箱主体4的开口被盖体5关闭,则发生卡搭音,底侧折翼11L、11R的延长部11La、11Ra卡合在盖体前侧折翼21L、21R上,结果将盖体5卡止在纸箱主体4上。 
在图2的纸板的副前壁部分15上,设有用来防止收容在纸箱2内的辊3从纸箱主体4的开口向外飞出的飞出防止片15L、15R。飞出防止片15L、15R从副前壁部分15的图2中左右的两端、接近于前壁部分13的位置延伸。在纸箱2中,飞出防止片15L、15R通过在格线37处被弯折而朝向纸箱主体4的内侧突出,卡合到纸箱主体4内的辊3的两端部上。因此,能够防止辊3的从纸箱主体4的飞出。 
接着,除了图3以外还参照图4及图5对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端壁4SR通过将底侧折翼11R与前侧折翼13R及后侧折翼17R叠合并使用粘接剂接合而形成。同样,端壁4SL通过将底侧折翼11L与前侧折翼13L及后侧折翼17L叠合并使用粘接剂接合而形成。将前侧折翼13L、13R与后侧折翼17L、17R相互叠合,以使后侧折翼17L、17R的前端部分成为比前侧折翼13L、13R靠纸箱主体4的内侧。为了将前侧折翼13L、13R接合到底侧折翼11L、11R上而使用的粘接剂在被涂敷到前侧折翼13L、13R上之后,通过前侧折翼13L、13R与底侧折翼11L、11R的叠合而被延展,结果,跨过穿孔眼线44向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和非粘接区域42的两方扩展。通过该前侧折翼13L、13R上的粘接剂55,将前侧折翼13L、13R接合在底侧折翼11R上。为了将后侧折翼17L、17R接合到底侧折翼11L、11R上而使用的粘接剂在被涂敷到后侧折翼17L、17R上之后,通过后侧折翼17L、17R与底侧折翼11L、11R的叠合而被延展,结果,跨过穿孔眼线49向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和非粘接区域47的两方扩展。通过该后侧折翼17L、17R上的粘接剂56,将后侧折翼17L、17R接合在底侧折翼11R上。 
如图4所示,在纸箱主体4的端壁4SL、4SR中,前侧折翼13L、13R的穿孔眼线44及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分别在以在端壁4SL、4SR中位于最外侧的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不是靠近其基端而靠近前端,换言之靠近最远离底壁4BT的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边。穿孔眼线44的平坦部44a及穿孔眼线49的平坦部49a相互位于同一直线上。此外,平坦部44a、49a在与将底侧折翼11L、11R的基端与前端连结的线正交的方向上、换言之沿着与纸箱主体4的底壁4BT平行延伸的图4中的箭头X、即底侧折翼11L、11R的格线31延伸。另外,图4中的箭头Z表示与将底侧折翼11L、11R的基端与前端连结的线平行的方向。穿孔眼线44的倾斜部44b及穿孔眼线49的倾斜部49b分别以平坦部44a、49a的一端为起点,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其基端、换言之朝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边斜向延伸。各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内的半切线45以相同的前侧折翼13L、13R的穿孔眼线44上为起点,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其基端、换言之朝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前侧折翼13L、13R的边斜向延伸。并且,各半切线45的终点(不位于穿孔眼线44上的一方的点)与相同的半切线45的起点(位于穿孔眼线44上的一方的点)相比,位于通过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与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之间沿着用图4中的箭头Z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假想线CL的近处。各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内的半切线50以相同的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上为起点,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其基端、换言之朝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后侧折翼17L、17R的边斜向延伸。并且,各半切线50的终点(不位于穿孔眼线49上的一方的点)与相同的半切线50的起点(位于穿孔眼线49上的一方的点)相比,位于假想线CL的近处。 
如图5(a)所示,在纸箱2的解体时,在纸箱主体4的各端壁4SL、4SR上相互接合的折翼彼此的拉离,通过将底侧折翼11L、11R的前端例如用食指向图5(a)中的箭头的方向牵拉来进行。前侧折翼13L、13R上的粘接剂55中的处于粘接区域41上的部分起到将前侧折翼13L、13R接合到底侧折翼11L、11R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处于非粘接区域42上的部分不起到该作用。同样,后侧折翼17L、17R上的粘接剂56中的处于粘接区域46上的部分起到将后侧折翼17L、17R接合到底侧折翼11L、11R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处于非粘接区域47上的部分不起到该作用。因此,为了将从底侧折翼11L、11R的前端到穿孔眼线44、49的部分从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拉离几乎不需要力。当从图5(b)所示那样的状态进一步将底侧折翼11L、11R从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拉离时需要某种程度的力。 
如图5(c)所示,如果将通过前侧折翼13L、13R上的粘接剂55接合在前侧折翼13L、13R上的底侧折翼11L、11R从前侧折翼13L、13R拉离,则在从穿孔眼线44的平坦部44a到半切线43之间、即在粘接区域41中发生前侧折翼13L、13R的层间剥离。但是,通过由半切线43将前侧折翼13L、13R的表侧的面分断,前侧折翼13L、13R的层间剥离不会越过半切线43而达到非粘接区域42。同样,如果将通过后侧折翼17L、17R上的粘接剂56接合在后侧折翼17L、17R上的底侧折翼11L、11R从后侧折翼17L、17R拉离,则在从穿孔眼线49的平坦部49a到半切线48之间、即在粘接区域46中发生后侧折翼17L、17R的层间剥离。但是,通过由半切线48将后侧折翼17L、17R的表侧的面分断,后侧折翼17L、17R的层间剥离不会越过半切线48而达到非粘接区域47。 
与半切线43不同,穿孔眼线44不将前侧折翼13L、13R的表侧的面完全分断。因此,如图5(a)~图5(c)所示,当将底侧折翼11L、11R从前侧折翼13L、13R拉离时,在穿孔眼线44的切入部分中容易开始前侧折翼13L、13R的层间剥离,另一方面,在穿孔眼线44的非切入部分中不容易开始层间剥离。由此,通过适当变更穿孔眼线44的切入部分彼此之间的间隔,能够调节将底侧折翼11L、11R从前侧折翼13L、13R拉离所需要的力。同样,后侧折翼17L、17R的穿孔眼线49没有将后侧折翼17L、17R的表侧的面完全分断,因此,在穿孔眼线49的切入部分中容易开始后侧折翼17L、17R的层间剥离,另一方面,在穿孔眼线49的非切入部分中不容易开始层间剥离。由此,通过适当变更穿孔眼线49的切入部分彼此之间的间隔,能够调节将底侧折翼11L、11R从后侧折翼17L、17R拉离所需要的力。 
假如在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没有被非粘接区域42包围的情况下,通过从粘接区域41露出的粘接剂,在粘接区域41以外的部分中,前侧折翼13L、13R也接合到底侧折翼11L、11R上。结果,在穿孔眼线44上开始前侧折翼13L、13R的层间剥离变得困难,调制将底侧折翼11L、11R从前侧折翼13L、13R拉离所需要的力也变得困难。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粘接区域41被非粘接区域42包围,所以即使粘接剂从粘接区域41露出,露出的粘接剂也延展到非粘接区域42上。即,从粘接区域41露出的粘接剂不贡献于前侧折翼13L、13R与底侧折翼11L、11R之间的粘接。因此,能够在穿孔眼线44处可靠地开始前侧折翼13L、13R的层间剥离。此外,与将非粘接区域42省略的情况相比,关于涂敷粘接剂的位置及量的自由度较高。另外,在该段落中关于前侧折翼13L、13R叙述的内容关于后侧折翼17L、17R可以说也是全部同样的。 
此外,假如在将穿孔眼线44遍及前侧折翼13L、13R的全宽沿着图4中的箭头X的方向设置的情况下,穿孔眼线44与前侧折翼13L、13R上的粘接剂55的重叠根据粘接剂的扩展而不同。在此情况下,虽说能够调节将底侧折翼11L、11R从前侧折翼13L、13R拉离所需要的力,但可能成为关于该拉离的开始时所需要的力各包装物供给体1不均匀的原因。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穿孔眼线44由平坦部44a和倾斜部44b构成,所以即使在平坦部44a的延长线上涂敷粘接剂,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的拉离开始时所需要的力也由平坦部44a的长度规定。因此,关于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的拉离开始时所需要的力,能够消除各包装物供给体1的不均匀而成为均匀的。并且,通过平坦部44a与前侧折翼13L、13R上的粘接剂55的重叠被制约,能够抑制在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的拉离开始时需要的力的最大值。此外,通过平坦部44a与前侧折翼13L、13R上的粘接剂55的重叠受粘接区域41的形状制约,关于涂敷粘接剂的位置及量的自由度增加。进而,通过穿孔眼线44具有倾斜部44b,容易增大前侧折翼13L、13R与底侧折翼11L、11R之间的、穿孔眼线44上的粘接面积而提高端壁4SL、4SR的强度。另外,在该段落中关于前侧折翼13L、13R叙述的内容关于后侧折翼17L、17R可以说也是全部同样的。 
此外,假如在将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的半切线45省略的情况下,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的拉离时的前侧折翼13L、13R的层间剥离在粘接区域41的整体中发生。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粘接区域41被半切线45区划为多个部分,所以前侧折翼13L、13R的层间剥离不是在粘接区域41的整体中、而是仅在区划的部分中的与粘接剂55重叠的部分中发生。通过这样,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的拉离所需要的力变小。并且,通过各半切线45以穿孔眼线44上为起点朝向图4中的假想线CL斜向延伸,作用在底侧折翼11R上的力朝向假想线CL集中也有利于使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的拉离所需要的力变小。另外,关于前侧折翼13L、13R以上述叙述的内容关于后侧折翼17L、17R可以说也是全部同样的。另外,在该段落中关于前侧折翼13L、13R叙述的内容关于后侧折翼17L、17R可以说也是全部同样的。 
后侧折翼17L、17R的非粘接区域47在不与底侧折翼11L、11R直接接触的后侧折翼17L、17R的前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上没有设置,仅在与底侧折翼11L、11R直接接触的后侧折翼17L、17R的基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上设置。通过这样仅在与底侧折翼11L、11R直接接触的部分上设置非粘接区域47,能够将设置非粘接区域47所需要的成本抑制在所需最低限度。 
在各端壁4SL、4SR中,在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与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之间存在非粘接区域47。通过这样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和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离开取位,不易发生因前侧折翼13L、13R上的粘接剂与后侧折翼17L、17R上的粘接剂的混合造成的不良状况、例如在各粘接区域41、46中没有保持规定的量的粘接剂那样的状况。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1)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由半切线43和穿孔眼线44划定,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由半切线48和穿孔眼线49划定。穿孔眼线44、49都在以底侧折翼11R为基准的情况下位于其前端侧。此外,粘接区域41、46被非粘接区域42、47包围,粘接剂跨过穿孔眼线44、49而向粘接区域41、46和非粘接区域42、47的两方扩展。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穿孔眼线44、49上开始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层间剥离,能够进行底侧折翼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拉离。因此,通过适当变更穿孔眼线44、49的切入部分彼此之间的间隔,能够调节将底侧折翼11R从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拉离所需要的力。 
(2)穿孔眼线44、49是由平坦部44a、49a和倾斜部44b、49b构成的折线。因此,在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拉离开始时需要的力的最大值由平坦部44a、49a的长度规定。此外,也能够抑制上述需要的力的大小。 
(3)粘接区域41、46被半切线45、50区划为多个部分。因此,在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拉离时,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层间剥离不是在粘接区域41、46的整体中、而仅在区划的部分中的与粘接剂55重叠的部分及与粘接剂56重叠的部分中发生。这使得底侧折翼11L、11R的从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的拉离变得容易。 
(4)后侧折翼17L、17R的非粘接区域47仅设在与底侧折翼11L、11R直接接触的后侧折翼17L、17R的基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上。在此情况下,能够将设置非粘接区域47所需要的成本抑制在所需最低限度。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第二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的形状、更详细地讲对划定粘接区域46的半切线加以变更的实施方式。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划定粘接区域46的半切线中的在图6中用附图标记60表示的后侧折翼17L、17R的靠近前端的部分沿与后侧折翼17L、17R的格线34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与粘接区域46内的半切线50平行。半切线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切线48同样,是将后侧折翼17L、17R从表侧切入到厚度方向的中途而形成的连续的裂缝线。半切线60的切入的深度优选的是纸板的厚度的10%~90%,更优选的是30%~80%。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划定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的半切线48中包含与后侧折翼17L、17R的格线34平行延伸的部分。这里,在形成端壁4SL、4SR的过程中,进行在将设在后侧折翼17L、17R的基端上的格线34固定以使其不移动的状态下将后侧折翼17L、17R在格线34处弯折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在折翼的一部分上设有半切线等切入部,则在形成该切入部的部位处折翼的强度下降。因此,在将与设在后侧折翼17L、17R的基端上的格线34平行的半切线设在后侧折翼17L、17R上的情况下,当用来将后侧折翼17L、17R弯折的力作用在后侧折翼17L、17R的前端上时,后侧折翼17L、17R有可能在该半切线处弯折。此外,这样的弯折不良在在作为弯折力的作用点的后侧折翼17L、17R的前端的附近设有与格线34平行的半切线的情况下容易特别显著地发生。总之,当将后侧折翼17L、17R在格线34处弯折时,有在与该格线34平行延伸的半切线48的部分处后侧折翼17L、17R意外折断的情况,此外,通过与格线34平行延伸的半切线48的部分靠近后侧折翼17L、17R的前端,该意外的后侧折翼17L、17R的折断变得容易引起。 
对于这一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是格线34的延长线与半切线60的延长线相互交叉的结构。即,在后侧折翼17L、17R中,沿着格线34延伸的方向,不连续存在切入部、即强度下降的部位。因此,即使是在粘接区域46中在后侧折翼17R的前端侧设有半切线60的结构,也能够抑制代替在格线34处后侧折翼17L、17R弯折而在半切线60处后侧折翼17L、17R弯折的情况。即,由于半切线60不与格线34平行而沿与格线34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向延伸,所以当将后侧折翼17L、17R在格线34处弯折时,不易发生在格线34以外的部分处后侧折翼17L、17R意外折断的情况。并且,由于该半切线60与粘接区域46内的半切线50是平行的,所以比与半切线50斜向交叉的情况容易形成。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5)划定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的半切线中的后侧折翼17L、17R的靠近前端的部分60沿与后侧折翼17L、17R的格线34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当将后侧折翼17L、17R在格线34处弯折时,不易发生在格线34以外的部分处后侧折翼17L、17R意外折断的状况。 
另外,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端壁4SL、4SR中在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与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之间存在非粘接区域47,但粘接区域41与粘接区域46也可以连续。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依据上述(1)~(5)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侧折翼17L、17R的非粘接区域47仅设在与底侧折翼11L、11R直接接触的后侧折翼17L、17R的基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上,但也可以仅将后侧折翼17L、17R的表侧的面中的除了粘接区域46以外的全部的部分作为非粘接区域47。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依据上述(1)~(3)、(5)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端壁4SL、4SR中,后侧折翼17L、17R配置在比前侧折翼13L、13R靠内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前侧折翼13L、13R的长度比后侧折翼17L、17R的长度大、将前侧折翼13L、13R配置在比后侧折翼17L、17R靠纸箱主体4的内侧。在此情况下,前侧折翼13L、13R的非粘接区域42优选的是仅设在与底侧折翼11L、11R直接接触的前侧折翼13L、13R的基端侧部分的表侧的面上。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得到与上述(1)~(5)同样的效果。或者,如果能确保端壁4SL、4SR的充分的强度,则也可以在各端壁4SL、4SR中前侧折翼13L、13R与后侧折翼17L、17R不叠合而相互离开。在此情况下,能够降低设置非粘接区域42、47所需要的成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端壁4SL、4SR中,前侧折翼13L、13R及后侧折翼17L、17R配置在比底侧折翼11L、11R靠纸箱主体4的内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适当变更各折翼的结构而例如将前侧折翼及底侧折翼配置在比后侧折翼靠纸箱主体4的内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前侧折翼13L、13R上设有粘接区域41及非粘接区域42,此外在后侧折翼17L、17R上设有粘接区域46及非粘接区域47。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进行其追加或代之而在底侧折翼11L、11R上设置粘接区域及非粘接区域。如果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依据上述(1)~(5)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非粘接区域42、47上涂敷有用来抑制与粘接剂的粘接性的涂料。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通过使非粘接区域42、47的面粗糙度比粘接区域41、46的面粗糙度低,使非粘接区域42、47的与粘接剂的粘接性比粘接区域41、46的与粘接剂的粘接性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穿孔眼线44是将前侧折翼13L、13R贯通的切入部不连续地排列的结构,穿孔眼线49是将后侧折翼17L、17R贯通的切入部不连续地排列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穿孔眼线44的切入部分也可以是将前侧折翼13L、13R从表侧切入到厚度方向的中途而形成的结构。同样,穿孔眼线49的切入部分也可以是将后侧折翼17L、17R从表侧切入到厚度方向的中途而形成的结构。如果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依据上述(1)~(5)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粘接区域41、46内的半切线45、50省略。如果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1)~(4)类似的效果。此外,半切线45、50只要是通过以穿孔眼线44、49上为起点、在以底侧折翼11L、11R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该基端、换言之朝向与底壁4BT最接近的前侧折翼13L、13R或后侧折翼17L、17R的边延伸而将粘接区域41、46分割为多个部分的结构,是怎样的结构都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穿孔眼线44、49也可以不是折线而是直线,或者也可以是曲线。如果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类似上述(1)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划定后侧折翼17L、17R的粘接区域46的半切线48中的后侧折翼17L、17R的靠近前端的部分60沿与后侧折翼17L、17R的格线34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进行其追加或代之而将划定前侧折翼13L、13R的粘接区域41的半切线43中的前侧折翼13L、13R的靠近前端的部分沿与前侧折翼13L、13R的格线33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附图标记说明 
FP 前面凸部,1 包装物供给体,2 纸箱,3 辊,3C 纸芯,3F 缠绕膜,4 纸箱主体,4B 后壁,4F 前壁,4BT 底壁,4Fc 粘接点,4Fd 副前壁,4SL、4SR 端壁,5 盖体,5E 开封端,5F 盖体前壁,5T 顶壁,5Fm 开封用穿孔眼线,5SL、5SR 盖体端壁,6 切断刃,11 底壁部分,11L、11R 底侧折翼,11La、11Ra 延长部,12 格线,13 前壁部分,13a 突起,13L、13R 前侧折翼,14 格线,15 副前壁部分,15L、15R 飞出防止片,16 格线,17 后壁部分,17L、17R 后侧折翼,18 格线,19 顶壁部分,19L、19R 盖体顶侧折翼,20 格线,21 盖体前侧部分,21a 切入部,21L、21R 盖体前侧折翼,31、32、33、34、35、36、37 格线,41、46 粘接区域(第1区域),42、47 非粘接区域(第2区域),43、48 半切线,44、49 穿孔眼线,44a、49a 平坦部,44b、49b 倾斜部,45、50 半切线,55、56 粘接剂,60 半切线。

Claims (6)

1.一种纸箱,是具备底壁、设在底壁的前后的一对侧壁、和设在底壁的左右的一对端壁的纸箱,其特征在于,
各端壁通过将从底壁的左右两端中的一个延伸的折翼与从一对侧壁的左右两端中的相同的一个延伸的两个折翼重叠、使用粘接剂接合而形成;
上述折翼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具备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面,并且用上述第1区域接合在别的折翼上,所述第1区域由穿孔眼线划定,所述第2区域与粘接剂的粘接性比第1区域低;
粘接剂跨过上述穿孔眼线向上述第1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的两方扩展;
上述第1区域除了上述穿孔眼线以外还由半切线划定;
上述穿孔眼线与上述半切线相比,在以在包括具有该穿孔眼线的折翼的端壁中位于最外侧的折翼为基准的情况下,靠近其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切线的延长线与作为具有该半切线的折翼的基端的格线的延长线相互交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穿孔眼线是折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区域内设有别的半切线;
该别的半切线是以上述穿孔眼线上为起点、在以上述位于最外侧的折翼为基准的情况下朝向其基端延伸的直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端壁中位于最外侧的折翼是从底壁延伸的折翼;
具有上述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折翼是从侧壁延伸的折翼。
6.一种包装物供给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辊,将包装物卷绕而成;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箱,收容上述辊。
CN201080053738.4A 2009-11-30 2010-11-25 纸箱及包装物供给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6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2065 2009-11-30
JP2009-272065 2009-11-30
PCT/JP2010/070992 WO2011065405A1 (ja) 2009-11-30 2010-11-25 カートン及び包装物供給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6296A CN102666296A (zh) 2012-09-12
CN102666296B true CN102666296B (zh) 2014-11-19

Family

ID=4406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373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6296B (zh) 2009-11-30 2010-11-25 纸箱及包装物供给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08438A4 (zh)
JP (1) JP5694190B2 (zh)
CN (1) CN102666296B (zh)
TW (1) TWI430924B (zh)
WO (1) WO20110654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0372B2 (ja) * 2019-05-20 2023-08-03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化粧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8748A (en) * 1975-11-11 1976-05-2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Reclosable carton
US4613046A (en) * 1984-06-28 1986-09-23 James River Corporation Reclosable package and carton blank
DE4036850A1 (de) * 1990-11-19 1992-05-21 Henkel Kgaa Aufreisshilfe fuer innenbeutelverpackung
US5474231A (en) * 1994-01-18 1995-12-12 Fold-Pak Corporation Adhesive ports for folding cartons
JP2000085751A (ja) * 1998-09-14 2000-03-28 Otsuka Pharmaceut Factory Inc フラップを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で封緘した紙箱
JP4243896B2 (ja) * 1999-09-14 2009-03-25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ロール体搬送用段ボール箱
JP2001088821A (ja) * 1999-09-20 2001-04-03 Ricoh Co Ltd ラップラウンドカートン
JP2003246314A (ja) * 2002-02-22 2003-09-02 Teikoku Seiyaku Co Ltd 段ボール組箱
JP2004051204A (ja) * 2002-07-24 2004-02-19 Teikoku Seiyaku Co Ltd 段ボール組箱
JP2004059070A (ja) * 2002-07-29 2004-02-2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梱包物、および炭素質繊維シートの梱包材
JP4809750B2 (ja) * 2005-11-30 2011-11-09 株式会社クレハ 減容化容易なラップフィル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8438A4 (en) 2014-09-03
JPWO2011065405A1 (ja) 2013-04-18
EP2508438A1 (en) 2012-10-10
CN102666296A (zh) 2012-09-12
JP5694190B2 (ja) 2015-04-01
WO2011065405A1 (ja) 2011-06-03
TWI430924B (zh) 2014-03-21
TW201134728A (en) 2011-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60661C (en) Cigarette-paper pack
RU2365532C2 (ru) Пачка с откидной крышкой для стержнеобразных курительных изделий и заготовка для нее
DE59006662D1 (de) Folien-Verpackung für Papier-Taschentücher.
JP2012214250A (ja) 包装用容器及びブランクシート
JP2017511775A (ja) シガレットパック
CN102666296B (zh) 纸箱及包装物供给体
JP2009067449A (ja) 包装箱
EP1986933B1 (en) Improved hinge-lid container and blank
JPH11292085A (ja) カッター付紙箱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47441B2 (ja) 包装箱
JP7252595B2 (ja) 包装箱構造
JP2013166593A (ja) 家庭用薄葉紙収納箱及び家庭用薄葉紙収納箱における家庭用薄葉紙の詰め替え方法
JP2016078871A (ja) 包装箱
JP4874866B2 (ja) ロール状フィルム体の収納箱
JP2012111545A (ja) ラップフィルム収納箱
WO2011081015A1 (ja) カートン及び包装物供給体
JP2018108823A (ja) 収納箱、および、巻回体入り収納箱
JP4913417B2 (ja) 衛生用紙収納用カートン
JP4531232B2 (ja) ヒンジリッド型テーパーカートン
WO2007098876A8 (de) Verpackung für zigarettenpapier-blättchen sowie für die verpackung vorgesehener stapel von zigarettenpapier-blättchen
JP2011157102A (ja) カートン中間成形体及び包装物供給体
KR200278788Y1 (ko) 뽑아 쓰기가 가능한 쿠킹호일 포장상자
JP2007204058A (ja) 紙製のケースの開閉扉
JP2015093685A (ja) ブリスター包装体
JP6322461B2 (ja) シート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